校外艺术

2024-07-02

校外艺术(精选九篇)

校外艺术 篇1

捕捉生活素材感知艺术

艺术课程主编杨立梅老师在《与实验区老师关于艺术新课程的对话》一文中说: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首先需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并注重调动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是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其实艺术中的许多要素,如对称、比例、节奏、音色、旋律等在大自然、生活中都可以发现它们的原型。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体现的艺术要素,引导学生观察、聆听、反思、感受。

传统教学中,知识技能以传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靠机械地练习来掌握知识技能,枯燥又无味。艺术课不再把知识技能当成显性的东西,而是把它作为隐线贯穿于课堂之中。《猜猜我是谁》一课关于节奏的教学中,我就从生活入手。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声音。如,猫叫。让学生模仿猫的叫声,感受它的音长,知道小猫的声音是拖长的。并用自己想象的线条把这种声音画下来。“喵—”可写成“X—”。接着,就让学生把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宝库打开,想想,还有那些动物叫的时候也是把声音拖长的,请你学一学它的叫声,学生反应非常热烈。老虎、老牛、羊……这些动物自然而然地就出现在课堂上。然后,让学生聆听小狗、小鸡等声音,让学生感受音色、时值的变化不同,感受音长的变化。

《请你认识我》教学目标之一是用节奏型来自我介绍。而休止符——“0”小朋友是第一次碰到,在教学中,我把休止符比做小朋友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红灯”,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知识来帮助自己理解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欢乐中轻松地学到了新知。

教师应努力寻找生活和教材的结合点,善于捕捉生活素材,让艺术课堂因为生活而变得多彩。

创设生活情景感悟艺术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社会生活在学生的头脑中有着深深的烙印,教材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呈现,将教材情境转化为虚拟的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艺术的魅力。

新年是中华民族盛大的节日,《过新年》一课的教学中,在教室门上贴上了对联,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用实物为学生创设出过节的情景。并用《春节序曲》进行导入,这首曲子欢快、喜庆。学生通过仔细聆听,感受乐曲喜庆的情绪色彩,引出“过年”的主题。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窗花、门上的对联、火红的灯笼、造型夸张的年画等一些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过节景物,让其说说它们的色彩特征以及一些造型等所表达的意思,感悟色彩、造型等基本的美术元素给我们呈现出的红红火火的过年氛围。锣鼓喧天,礼花其放,龙腾狮舞,花灯紧簇,利用影象资料给学生展示过年特有的五光十色的民俗活动,是他们受到民族艺术文化的熏陶。

创设生活情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操练,使具体的书本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抽象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学生在情景式的学习环境中,接触生活、感悟艺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现生活情境创造艺术

课标指出:艺术课程标准必须引导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艺术手段反映生活和表现生活。将艺术内容回归生活,既有利教学内容的“再生”,又能深化学生的艺术感知,促发艺术创新。

如:《秋天的叶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收集了多种秋叶。观察其外形(针形、心形、掌形、羽毛形等等),观察秋叶的色彩特征(有的金黄金黄,有的橙黄色,有的橙红色,有的大红,有的黄中带绿,有的绿中带红……),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秋叶的美丽。创作时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有学生在画秋叶时用了各种美丽的颜色,他告诉我说秋叶美丽而多彩的;也有的同学把叶片里画上了花纹,这样的作品俨然就成了一种让人欣赏的图案……学生的创作真精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在绘画中创造了美,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

再如,曾在网上看到一位老师在上《洗手绢》一课时,就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洗手绢的情景,并让学生以舞蹈动作来进行编排;随之又加入了洗的声音,使动作具有韵律感;紧接着又加入了脚的动作,让全身动起来;当师生一起“洗”起来时,大家充分享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后来有些学生竟提议,要求表演洗碗、扫地的舞蹈。这样的教学是与学生的成长联系在一起的,是能够使学生不可自已,并能产生后续效应的。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我们的艺术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地把生活的活水引进课堂,让学生走出偏狭的天地,让学生凭借生活基础感知艺术,在熟悉的生活中感悟艺术。最终达到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艺术课程标准解读》.

校外艺术教育论文 篇2

摘要:

在当今时代,校外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主渠道之一。艺术教育有利于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少年儿童能力的养成。仅仅靠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课外艺术活动拓展学生的求知空间。基于此,我对近几年的关于校外艺术教育对少年儿童的作用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校外艺术活动 少年

校外艺术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校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外到国内都发现了校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校外艺术活动以其鲜明的专业性特点,多年来一直吸引和吸收着大量少年儿童,为培养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不少人走上了艺术成才之路,最终成为艺术领域的佼佼者。校外艺术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培养有以下显著作用:

1,校外艺术活动的丰富性可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塑造时期,他们情感单纯,想象丰富,心理性格、审 美意识等正在逐渐形成。此时培养他们具 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我们应该注 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强调他们主动参与、探究(1)

发现,交流合作的进行学习,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得到发展。

校外艺术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欣赏活动,如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影视欣赏等等;二是表演活动,如舞蹈、演唱、演奏、朗诵以

及美术技能表演展示等等;三是创作活动,如编舞、谱曲、绘画、手工制作等等;四是参观访问活动等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活动内容,他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爱好,他们的积极性当然会空前高涨,他们的学习劲头定会十足,他们的成长是快乐的有趣的。

2,校外艺术活动有利于拓展少年儿童的审美视野

校外艺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和提升少年儿童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审美观念和 审美情趣,又能陶冶少年儿童的性情,净化少年儿童 的心灵,美化少年儿童的生活。另外,校外艺术教育能 够引导少年儿童热爱生活,开拓少年儿童的视野,增长

他们的文化生活,校外艺术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审美情感、爱心以及心理调控能力。(2)

随着校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少年儿童活动中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办法,以对外交流活动为契机,让少年儿童学回生活、学会交流、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从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在促进少年儿童感性成长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其理性成长。

3,校外艺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

校外艺术教育与校内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它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感兴趣、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兴趣群体的形成打破了对学 生的性别、年龄、学校以及学习成绩的限制,学生 拥有选择接受校外教育的主动权,他们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活动内容、项目、时间和(3)指导老师,当兴趣转移时,还可以重新选择。这有

利于更好地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潜能,使学生身心(3)

得到健康成长,一些学生在学校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或由于调皮受到压抑而丧失信心时,往往能在以兴趣为纽带的校外活动中找回自信,发现自己,展示才华。

自信是一个人健康人格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象在“我能行”中所说: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少年儿童在合作学习中由于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学习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象独唱、绘画、摄影等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唱、器乐合奏、表演等学习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在艺术活动中,只要我们鼓励他们多参与,给每一个少年儿童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真正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就和胜利自然会增加他们的自信。相信每一个孩子将来都是栋梁之才。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一定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4,校外艺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校外艺术活动在开发少年儿童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方面起着很重要的 作用。例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小制作、小 发明活动,有许多孩子的作品获得了专利,有的已 经生产,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又如:在美术儿童

画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4)

创造力,将自己想象的看到的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有一位母亲曾对自己的孩子做评价说“他现在学习自觉,爱读书,爱提一些也许是很可笑的但都潜藏着创造力的想法,并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敢于评论家长或老师的思想和方法的对与错,性格也开朗多了,显然我深知他依然内向和怯懦,但我现在可以不必再为这些过于担心,我相信将来无论他从事什么工作,美术班开拓的和鼓励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都将使他受益无穷”。

5,校外艺术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能力的养成

校外艺术活动的大多内容其特点是实践性强,孩子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各种培训的活动要亲自 动手。如:绘画、书法、弹奏各种乐器、工艺制作、科技制作等等都离不开动手,现代科技教育观认为

孩子动手有利于大脑的发展,同时动手活动对于同 时动手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组织能力也(5)

是非常有利的,在学校由于受文化课、时间及场地、设施的限制不能使每一个孩子充分的参加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而校外活动阵地的优势正在于此为孩子参加各种提高动手能力的活动,培养多方面专业的技能技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实践证明,校外艺术活动在提高少年

儿童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事业中起到学校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发展探析 篇3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6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46-02

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然而,据初步考察,目前我国在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对青少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缺乏足够重视。1989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强调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由此确立了艺术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并迎来了迅猛发展的事态。

一、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内涵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是指青少年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包括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以及其他课余时间),由校外教育机构、文化教育单位以及各种社会教育团体,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艺术文化素质的教育活动。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重在启迪、培养青少年的情感。艺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和提升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又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净化青少年的情感、美化青少年的生活。另外,艺术教育能引导青少年热爱生活,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文化知识。艺术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审美情感、爱心以及心理调控力,在促进青少年感性成长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其理性成长。

二、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特征

(一)参与者的广泛性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参与者遍及整个社会,其中,我国从事校外艺术教育的队伍就十分庞大,许多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都把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开展校外艺术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和职责所在。以规划和指导校外教育为重要工作职能的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有教育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开设了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负责校外艺术教育工作,包括全国妇联、少先队、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同时,青少年参与校外艺术教育的积极性也很高,在一项对北京、天津、大连、杭州、本溪、湛江六个城市30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参加过少年宫活动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40.4%,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舞蹈、美术、乐器等;参加过兴趣小组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76.8%,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美术、书法、舞蹈、唱歌等。

(二)内容的多样性

少年儿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校外艺术教育除了对青少年进行乐器、书法、舞蹈、戏剧、声乐、绘画、雕塑、朗诵、武术等多方面的训练外,还涉及到个人成长发展的其他方面,如政治观念、道德思想、文化知识、人格心理等等。从功能上讲,校外艺术教育侧重于开发人的潜能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因此,内容的多样性是校外艺术教育的突出特征,也是校外艺术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关键。

(三)形式的灵活性

校外艺术教育因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而备受青少年的欢迎。少年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群体,观察和学习外界事物的视角和方式比较特殊,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需求也比较特殊。以传授系统知识为根本任务的学校教育,即使进行改进和革新,仍不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满足不了青少年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校外教育以满足少年儿童成长需要和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在形式上讲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慢慢也就形成了校外艺术教育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儿童性、知识性、幻想性等重要特征。校外艺术教育采用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参与校外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外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少年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三、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判断能力,有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审美享受虽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但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青少年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会受到影响、受到教育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认识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在艺术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对主观世界的了解、把握和启发。认识到艺术背后蕴藏着的勃勃生机以及博大精深的时代性和艺术性。

(三)教育功能

青少年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表现形式的学习和欣赏,获得某种有利的教育和启迪,从而使其思想境界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

(四)心理功能

艺术及其作品具有协调、净化青少年心理的功能。积极健康的艺术能对负面信息造成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整和重构,因此,它对学习负担过重或者处于消沉、郁闷、惆怅等困境中的青少年无疑是一剂良药,能予以有效的治疗。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愉悦青少年的身心,使青少年健康和谐地成长、发展。

四、发展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青少年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校外艺术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领域、活动空间,还能把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加深对知识的消化。

(二)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要坚持维护和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原则。学校的艺术教育由于受“教育法”等法律的约束,教学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学生对课程的开设和选择没有发言权,并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学校的艺术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而校外艺术教育则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因此,这就要求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教师在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三)有利于开发青少年智力,培养能力

人们常说,人的能力是在相应的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即使是天才也不例外。校外艺术教育由于其活动的类型多、培训项目多,参与性强,所以对青少年儿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作用十分显著。广大中小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中,解决矛盾和问题,正是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发挥聪明才智、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能力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中强调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调整自我

在家庭和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可以说,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使我们的教育在理智训练和感情抒发之间求得平衡,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化解和消除。因此,艺术教育应与科学教育并重,加强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有助于从小就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是校内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轻青少年学习负担的有效方法。因此,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要面向全体青少年,避免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和功利化,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充实的精神家园,促进青少年个性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敏.浅谈校外艺术教育[J].科技信息,2007,(23):319.

[2] 陈丽.艺术教育浅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1,(09),23-26.

[3]李静捷.校外艺术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审美素质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9,(06):83.

[4] 姜文,楚守涛.对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反思[J].黄河之声,2010,(11):104-105.

[5] 郭声健.艺术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沈礼.中国艺术教育现状探析[J].艺术设计月刊,2007,(02):34-35.

[7] 范琰.艺术教育的时代内涵和教学意识[J].上海高教研究,1998,(02):18-21.

[8] 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50-51.

[9] 董玉华.校外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2000,(04):16.

[10]傅寿松.浅谈校外艺术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长三角教育,2012,(02):11-12.

对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反思 篇4

校外艺术教育较学校艺术教育在形式上更加自由开放, 在内容上更加宽泛, 在教学组织上更加灵活生动。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 更加自由快乐的进行艺术课程的学习。因此, 良好的校外艺术教育能进一步挖掘孩子的艺术潜力, 加深对艺术文化和不同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然而, 当前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 各种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管理混乱, 艺术教师水平良莠不齐, 再加上家长的一厢情愿, 违背了少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灵性, 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当前校外艺术培训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盲目延长学习时间, 扼杀孩子学习兴趣

一些校外艺术培训班不顾少儿学习心理特点和教育的规律, 为了追求高标准的收费制度和每次课的教学成果, 盲目延长学习时间。特别是一些绘画班的艺术教师, 为了让孩子按规定完成一幅作品, 每次的学习时间甚至达到三个小时以上, 再加上艺术教师机械的灌输和迫不及待地指导, 这样做的结果近乎于拔苗助长, 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破坏了孩子的创作自由, 扼杀了孩子的艺术灵性。正确的做法应该像陈鹤琴先生和黄翼先生指出的那样, 家长或教师为儿童的绘画提供纸、笔、颜色和画架, 让孩子们自由绘画, 尽情宣泄他们的愿望和冲动, 并让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己有所领悟。对幼儿的绘画唯一需要加以干预的就是给予热情鼓励和赞扬, 使儿童在绘画活动中感受到快乐。[2]

二、过分注重技能训练, 忽视孩子情感体验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 培养孩子对美的敏锐性, 让孩子在艺术学习中体验美和快乐, 并促进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情感是艺术的灵魂, 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成为智慧。然而, 一些校外艺术培训教师由于缺乏对艺术教育本质的认识, 从而脱离了艺术培训的基本价值取向, 过分追求名利, 深深陷入单纯追求技能的迷谷。导致教学方式过于单调、机械, 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呆板, 教学要求越来越难,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为了追求高难度的技巧, 一些艺术教师不惜以丧失孩子的美好天性为代价, 以牺牲其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代价, 让孩子进行枯燥、僵化、超负荷的训练, 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 严重违背了艺术培训美育的宗旨, 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技巧娴熟的琴匠。提倡“技能之上”的教师或许不会想到, 在训练孩子们掌握某些技能的同时,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艺术的憎恨和无知。

三、为考级而考级

考级是对少儿某个阶段成绩的认可和肯定, 是少儿进行登台锻炼和相互交流的好机会。通过考级或比赛, 孩子们可以在演出实践中去展示自己的才艺, 毫不保留的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另外, 孩子们还可以从参与、观摩交流与互动中获取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并制定进一步努力的目标, 大大提高少儿学习的积极性。然而, 目前我国乐器考级制度还不尽完善, 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正确的引导, 再加上许多家长和教师的功利性目的, 将通过考级的级别作为了衡量孩子艺术水平的唯一标准, 使得整个艺术培训一味片面地追求学习进度, 盲目枯燥地反复练习考级曲目, 给孩子造成了过重的心理压力。并因为考级剥夺了孩子体验丰富奇妙的艺术世界, 接触更多艺术流派和艺术作品的权利。这种为考级而考级的艺术培训完全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基础, 违背了少儿身心发展规律;更无视艺术学习的人文氛围, 忽视了学生在品德、人格、审美、感知、创造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家长目标不明确, 经济投资较盲目

在许许多多的艺术培训家长当中, 竟有不少家长存在盲从行为, 根本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 一会儿学钢琴, 一会儿学跳舞, 一会儿又学古筝。有数据表明, 儿童学习乐器的时间平均是3.8 8年, 乐器学习时间最长的是1 3.2 5年, 最短的为两个月。[3]在所学的乐器当中, 钢琴的价格和学习比例都是最高的, 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不惜血本为孩子投资, 在他们看来, 别人学我也学, 别人会的我也会, 能弹个曲子就够了, 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给孩子找的教师也不专业, 学习很不规范, 不但没有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 反而使孩子在学习中形成了许多坏习惯, 还浪费了孩子无拘无束的游戏时间, 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由生物学的“用进废退”的进化论原理得出对艺术教育的启示, 即适当的培训与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 反之阻碍其发展, 甚至还会导致某种艺术智能的退化。

学习的兴趣预示着孩子某种潜能发展的可能, 因此校外艺术培训必须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 了解孩子的需要, 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选择,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

总之, 校外艺术培训为少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学习空间, 也为少儿潜在艺术能力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科学的艺术教育不是学科知识的单一学习, 也不是学科技能的枯燥训练, 应是一种促进少儿人格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 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2010年) 2003.10.18

[2]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校外艺术 篇5

10月10日至10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3天的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视觉艺术教研组的活动。此次培训通过讲座、研讨、采风、听课、评课的形式,使此次活动更加有意义和更有实效。学海无涯,透过参加此次视觉教研组活动的学习,我又一次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遗憾。感到快乐,是因为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感到遗憾,是因为学习时间很有限。通过这次视觉艺术教研组的活动,让我学习到了很多。

一、10日下午2点,讲座,题目:审美时代下美术教育的思考,主讲:丽水市青少宫副主任周巧红,她结合平时的教学和研究,在美术教育上做了很多的思考,我觉得两点可以借鉴。一个是关于美术教学的策略思考,(一)孩子爱上你,才会爱上你的课。(二)家长参与学习。(三)引导观察。美术教育是“想象力——创造力——观察能力——审美认知——美学规律”的过程。所以对于美术教育者们更应该引导孩子们观察,以及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

二、11日上午,活动安排去古堰画乡、大港头采风。下午的活动安排是在莲都区大港头学校,1点钟我们先听了校长关于《借势乡村少年宫,画乡学校人文发展》的`讲座。他介绍大港头学校依托大港头这个地方,学校把油画作为自己的一个特色去抓,学校设有油画成立厅,定期向家长、孩子开放。2点半安排我们听了一节大港头学校王伟静老师的美术课,题目是《映日荷花》,听了这节最大的感受觉得这位老师个人素质、教学把控能力、语言组织、课堂的呈现等都很好,值得我学习,反思自己课,要想上好一节课,我需要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平时个人不断的积累。

三、11日晚上安排我们书法老师在丽水市青少年宫听课。两节45分钟的课,授课的两位老师都是杭州市青少年宫的,一位视觉教研组组长戴春霞老师,还有一位书法老师叫盛杰。这两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学习。先说下戴老师,为人亲和,语言幽默,富有童趣,孩子么很喜欢。这堂课学习提,我平时生字时就是直接出示几个汉字,但是戴老师先提问在哪里有见过提画的字?让学生举出带有提画的一些字,在同学举出的字中进行教写,在教写“虫”字时,提问字的“提”为什么不用“斜提”,我在教学生写“虫”字就很直接说用“平提”,学生们缺少动脑思考。书写要领会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盛杰老师的课,教学生写一个笔画,从书法专业术语的角度编要领帮助学生理解笔画。整个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四、12日上午是宁波青少年宫金巨剑老师的关于《写生漫谈》的一个讲座。他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写生的作品,作品内容丰富,从教师教法和学生的学习两个角度和我们聊了关于写生的问题,也引起我很多思考,要想出一件好的作品,需要个人深入、细致和对美不断推敲而创造出来。我也拍了一些作品,感兴趣的人可以看下。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讲话,“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止在于生存。”

校外艺术 篇6

一、导致教育对象对人文教育内容失去兴趣

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需要有长期的文化积累,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所属的艺术风格,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思路,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及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了解美术的形象语言。正如哲学家伽达默尔所指出的,任何理解实质上都是一种自我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人自身的印记,理解作品的过程其实也是认识自己、了解人性、让人真正成为人的过程,这也正是艺术活动具有人文性特质的根本原因。因此,校外美术教育因其自身的灵活性和非竞争性,比学校美术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具有更多的人文性部分。但是,现代的流行艺术从本质上不是理解与被理解的综合体,是一种消费,即人们通常指称的“快餐文化”,在迅速的消费中享受着对物的占有与抛弃。因此,现在有的人对历史不感兴趣,对思想性的、观念性的事物持排斥态度,喜欢不断追求潮流的刺激。有的流行艺术是以对人的欲望、利益的满足为原则而不断发展的,它给予人的不是心灵的解放与精神的自由,恰恰相反,它激发人的欲望、表现人的欲望、从感官上满足人的欲望。它不能引导人性的升华和精神的超越,而是让人在追求现实利益和感官享乐时深陷于欲望、利益的重重束缚不得自拔。人的精神和心灵在流行艺术的包围与浸染之下,渐渐处于空虚与无聊的境地,这直接导致了现代人具有失去内在充实感的低俗的审美趣味,并且依靠不断地向外界寻求刺激来感受自己的存在。这严重地损害了校外美术教育的人文性,教育对象对直接引发感官感受的内容更有兴趣,对于天文、地理、历史、美学等人文学科的教育内容毫无兴趣,从而也缺乏必要的了解。这直接导致教育对象在校外美术教育活动中无法真正进入到这一游戏过程,无法达到精神的超越和心灵的自由,也使校外美术教育逐渐演变为一个形为自由、实为松散的活动过程,远离了其培养自由全面人格的教育初衷,渐渐远离了人和人性,丧失了其人文性。而这也直接削弱了校外美术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

二、偏重于信息的形象化

由于受到流行艺术传播中影碟、网络、动漫、广告等图像传媒的影响,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人们对于文字信息越来越感觉到存在着阅读方面的困难,而更乐意接受以图像形式出现的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浸染于流行艺术中的人已经习惯于消费型、快餐式的存在方式,不再愿意并且逐步放弃了对于人和世界本质问题进行必要思考,主动远离沉思式的生活。因此,人们沉湎于感官的刺激与本能的反应之中,崇尚物质而放逐精神。长此以往,就导致人们的思维贫乏、单一,甚至不再有思维。反映到校外美术教育中,就是教育对象不愿意也不接受对人性和世界本质的深入性了解,选择不去进行哲学性的思考。尽管校外美术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着形象认知这一重要功能,但是没有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支撑的形象认知便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认知,只能沦落为纯粹的视听感官刺激与反应,而形象思维在此意义上就更不可能真正存在,成为“只有形象没有思维”。这就极大地损害了校外美术教育的人文性,校外美术教育因其绝对自由的游戏精神给予教育对象全面自由发展个性、构建完整人格的受教育空间,但也因其自由性而遭遇到人文性的逐渐丧失。

三、影响的价值观,严重挑战着校外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连云港校外艺术教育企业化运作研究 篇7

一、连云港市校外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 连云港市的校外教育活动阵地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结构, 建成了多种类型的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 在软件设施建设方面, 连云港市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社区等机构及志愿者的作用, 建立了完善的规划和服务体系。连云港市现有的校外教育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公办机构, 例如教育局下设的少年宫和妇联下设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这些机构完全由政府出资兴建, 属于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通常利用双休日, 公共假期和寒暑假为少年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校外教育活动。

二是校外教育活动场馆, 包括综合性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各种主题性教育基地 (诸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等) 、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和图书馆等机构。这类场馆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主办, 具有公益性教育机构的性质, 通过参观和定期举办活动等形式为少年儿童提供校外教育服务。

三是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通常由个人或集体投资, 以教育咨询和服务的名义注册, 采取商业化运作, 对儿童青少年进行生活托管、课外补习、学科培训和兴趣爱好培养。就其性质来看, 当属营利性的教育培训机构。目前政府对这类机构缺乏必要的政策和相应的监管。在实践领域, 名目繁多的补习班, 占用了中小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四是校外教育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服务的特点, 也被称为社会工作机构, 但同时从其承担的工作职责来看, 又具有校外教育的特征。

总之, 连云港市校外艺术培训为少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学习空间, 也为少儿潜在艺术能力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科学的艺术教育不是学科知识的单一学习, 也不是学科技能的枯燥训练, 应是一种促进少儿人格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 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 这对连云港校外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连云港市校外艺术教育的企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连云港市校外艺术教育企业化发展虽有初步发展, 但其仍存在发展不平衡、教育目的混乱、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

(一) 校外教育发展不平衡

目前由社会力量创办的校外教育机构, 大多是以教育服务和咨询注册的校外补习机构, 其规模之大, 影响范围之广, 在一些地区, 已经超过了政府主办的校外教育机构。这些机构的存在给中小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满足了一些学生特殊的学习需求。但是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挤占了学生课余时间, 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二是收费过高, 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支出和学生的受教育成本;三是造成了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扩大了教育机会不均等;四是使学科体系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被过度强化, 影响了素质教育深入和全面的展开;五是诱发教育内部竞争, 使大众教育包裹了选拔和淘汰的的外衣, 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全面发展。

(二) 教育目的混乱

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所以其目的与学校教育应该是一致的、明确的、唯一的, 那就是致力于培养和发掘个人才智, 为国家和社会塑造德、智、体、美、劳兼备, 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未知领域胆略的人群。现实中有为数不少的校外教育辅导机构目的烦乱甚至偏颇, 具体表现为:重盈利、轻质量;重智育、轻德育;重脑力、轻体力。

(三) 校外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政府要承担校外教育发展的全部责任, 仍然是困难重重。对于相当一部分的校外教育场馆而言, 全额拨款只不过是一个名份。由于经费投入不足, 很多校外教育机构面临着诸多生存困境, 场馆维护、活动开展、甚至教师工资发放等, 都存在着经费困窘, 而这一切又成为一些场馆“自谋出路”, 开展经营活动的诱因。无论是将场馆的部分出租, 还是开展各种名目繁多的营利性培训, 都有悖于政府兴建校外活动场馆, 为青少年提供教育服务的初衷。

(四) 艺术类教育教学方法陈旧

从学校课时安排看, 艺术类课一般安排在较差的授课时段, 上午最后一节课或者下午, 学生上课状况普遍不佳。课时安排也非常有限, 如小学每周安排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中学每周安排1课时、每次45分钟。如此紧张的课时, 使得内容丰富的艺术类学科在具体授课时对许多内容只能点到为止, 不能深入。而艺术技能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时间, 40分钟左右的课时, 老师即要讲课, 又要示范, 留给学生的创作时间非常局促。艺术教育需要老师因材施教、进行个别化辅导, 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是60人左右的大班上课, 老师一节课通常仅能辅导几个有限的学生, 要做到大范围的个别化辅导几乎不可能,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真正做起来困难重重。

(五) 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传身授, 学生对老师惟命是从, 形成了千篇一律的“讲解———示范———练习———纠正———练习”的模式,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 学生知识被动的学习者, 这样, 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束缚, 永远都是被动而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教学组织混乱, 校外艺术教育的年龄跨度大, 有些艺术班由于学员少, 为了节约成本就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在一个班级集中授课, 这就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授课内容不规范, 有些教师不管针对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按照同一个教材, 同一个艺术项目来教学, 不管这些教材和设计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状况。

三、连云港市校外艺术教育的企业化发展典型案例分析———以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例

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是连云港市校外艺术教育的企业化发展的最佳典型, 我们将以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之少儿活动中心为例, 来分析连云港市校外艺术教育的企业化发展成绩。

(一) 成立背景

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是隶属于市妇联的公益性教育事业单位, 是全市唯一综合性的少儿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与市妇联的极力争取和积极推动下, 少儿中心于2007年6月1日建成开放, 改写了连云港市无市级少儿活动阵地的历史。中心建成开放以来始终坚持“创一流少儿阵地, 育港城世纪英才”为目标, 规范管理, 拓展功能, 服务少儿, 精心打造的“三大品牌”育出桃李芬芳满园。

(二) 管理模式多样化

1. 科学化管理

校外艺术教育课程的组织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校外艺术教育的课程组织应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任何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开设的课程, 都是对学生美术学习不利的。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应根据科目的难易程度, 先开设容易的科目, 后开设较难的科目, 使艺术教学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地进行。

2. 多样化管理

校外艺术教育课程的灵活性使其能开设多种多样的课程。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可以为一部分有相同兴趣和水平的学员开设专门的课程, 如在学校开设困难的机器人课程、爵士鼓、古筝等科目, 也可以开设针对某一画种, 如国画, 儿童画, 陶艺等的课程。

多样性的课程设置能发展学生的特长, 弥补学校艺术教育的不足, 使个性化教学得以实现。

3. 举办各种艺术交流活动

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已连续五年承办了全市青少年推新人大赛, 连续五年组织承办了“连云港市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选拔赛”, 已成为每年的特色活动。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多次组织学员到社区举行科技展览、文艺演出和参加公益活动, 举办在中心学员教育成果展示会, 书法美术展览, 开展“我为港城添彩”少儿公益书画大赛等项活动。每一个学期末, 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都会举办了大型的艺术汇报演出和学生作品展览。该演出包括歌舞、器乐、诗歌朗诵等, 形式多样, 精彩纷呈。同时中心展览区展出了大量学员的作品, 学生, 家长及连云港地区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积极参观。在展览会上, 美术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教学交流, 学生开阔了眼界, 家长积极参与, 展览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通过本人对连云港市属少儿活动中心的美术学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显示, 希望参加美术比赛的占85%, 不希望的占1%, 无所谓的占14%。

举办各种艺术活动是各校外艺术教育机构课程的内容之一。通过举办各种美术交流活动, 不仅学员有了和全国其他美术教育机构的交流、学习机会, 开阔了眼界, 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也有所扩大, 有利于各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发展。

4. 积极参加全国各种比赛

校外艺术教育机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为了使学生能在各种比赛中获胜, 老师们花费大量的精力研究各种比赛, 帮助学生参赛。有的老师甚至占用很多课时, 要求学生按比赛要求完成作品。在教师的努力下, 不少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学生在全国各种艺术类比赛中获得了奖项。如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富有几十名学员获得国内重大比赛金奖, 数百人获得各类比赛奖项。除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外, 其他各校外艺术教育机构也在全国各种艺术类比赛中获得了许多奖项。学生的获奖有利于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招生, 所以并校外艺术教育机构都较热衷于艺术类比赛。艺术类比赛是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很重视的活动。

(三) 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企业化发展

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企业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打造教育品牌、活动品牌

作为连云港市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 市妇儿中心本着以素质教育为宗旨, 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 以少年儿童兴趣技能为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各类特色兴趣培训活动。先后开设了以音乐类、美术类、体育类、舞蹈类、综合类为主的二十多项培训课程, 每期班开设100余个培训班次, 每年培训学员6000人次, 每年收入约300万, 培训人次与收入逐年增长, 在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外生活的同时, 为中心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五大社团开展的各类公益活动为中心企业化发展之路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在为少年儿童搭建成长舞台的同时, 扩大了影响, 让中心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少儿艺术团、少儿书画院、少儿科技馆、百灵童声合唱团、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中心五个活动载体, 中心通过这五个活动载体有计划地面向全市少年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每年参与活动人数达三万余人。少儿艺术团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项少儿演出交流活动, 定期举办少儿舞蹈大赛、少儿各类专场免费音乐会、各类音乐沙龙、汇报演出等活动。少儿书画院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的少儿现场书画作品比赛, 定期在美术展厅举办各类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 给全市少儿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少儿科技馆是一个集公益性、趣味性、学识性为一身的活动场所, 每双休日全天免费对全市少年儿童开放。百灵童声合唱团由中心聘请南京艺术学院音乐教师和专家教师定期辅导, 组织童声合唱团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交流和出访演出活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多次主办了全市少儿乒乓球比赛、少儿围棋比赛, 邀请国内外专家到中心进行学术交流等体育交流活动。

2. 打造师资新品牌, 以教育培训为着力点, 不断强化校外教育阵地的育人功能, 为少年儿童搭建提升自我的平台

当前, 少年儿童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中心针对少年儿童实际, 不断开展各类少年儿童培训活动, 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中心加强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鼓励教师善于从教学及教研活动中发现课题, 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中心现有的15个名师工作室不断充实提高, 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从思想、业务和职业道德方面等综合素质的领头作用, 激励名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方法, 跟踪学科前沿发展方向, 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教育品牌意识。中心定期举办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 由专业评定小组进行评审, 营造了青年教师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浓烈氛围, 进一步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 给青年教师创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为推动中心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起到重要的作用。大批专业教师在各级各类国家级、省市级比赛活动中获得优秀辅导老师称号。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心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定期开展省级“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艺术活动中少儿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十一·五”省级立项课题《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形式研究》已顺利结题;自主研发编辑校本教材《科学幻想绘画教材》《硬笔书法教材》《毛笔书法教材》;中心申报的舞蹈品牌活动方案《打造舞蹈特色教育品牌, 全面推进艺术素质教育》荣获全国最佳优秀奖;各专业教师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并获奖;中心根据单位实际, 精心设计, 认真组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努力聘请校内外名师开展讲座。各类讲座从理论指导实践, 从内涵素养到业务能力全方位对中心教师进行了培养指导, 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成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凭借突出的业绩和优质的服务被评为中国百佳美育名校、全国百佳艺术教育机构、全国美术教育优秀单位、江苏省校外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优质诚信服务单位、江苏省十佳品牌服务示范单位、省教育学会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万民留守流动儿童公益培训夏令营”校外公益培训先进集体、江苏省趣味运动公益夏令营优秀组织奖、连云港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 在江苏省校外教育领域中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近几年, 中心在艺术教育成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学生获奖人数逐年增长, 获奖档次不断提高, 中心始终为全市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

3. 积极整合资源, 打造优良文化环境品牌, 营造高雅浓厚艺术氛围

中心作为少儿校外教育活动场所, 除了我们已拥有的一流教室和设施设备外, 我们还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 营造出不同的文化气息, 分楼层、教室悬挂展出优秀学员的中国画、儿童画、色彩、书法等作品。从打造走廊文化、电梯文化、教室文化、科技馆文化等到中心大文化品牌的建设, 使学生流连忘返, 感受到中心特有的文化氛围。

中心利用网站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上传工作动态、教育资讯、学员作品等相关信息, 利用《连云港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报》以及中心自编报纸《世纪英才报》等, 对中心开展培训和活动情况进行宣传, 通过网站建设、媒体宣传逐步扩大了中心的公益性影响力, 充分发挥了中心艺术、体育和科技教育资源的优势, 让全市更多的未成年人共享校外教育的优质资源和成果。中心通过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传播高雅艺术, 普及科学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创新校外教育的运作模式, 全面促进中心可持续发展。

目前, 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是连云港市最大的校外教育培训场所, 得到了连云港市民的充分认可, 对促进连云港市科技、经济、文化教育发展, 构建和谐连云港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心通过教育、活动和文化环境三大品牌的打造, 吸引了大批少儿参与到中心的各项活动中, 有效地提高了连云港市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丰富了少儿课余生活, 直接推动了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的快速提高, 在新的发展时期, 中心切实把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融入到中心教育培训及活动之中, 全面提升校外教育服务水平, 争取把中心打造成一流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 办好人民满意的少儿校外教育, 让更多未成年人走进艺术的殿堂, 美的天地, 提高思想情趣, 学会才艺本领, 丰富课外生活, 把连云港市妇儿活动中心快速打造成为引领全市校外教育的少儿活动阵地, 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港城世纪英才。

四、连云港市校外艺术教育企业化发展对策

根据连云港市校外艺术教育企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章将对连云港校外艺术教育企业化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 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艺术教育是配角的观念, 使校外教育成为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发展兴趣的个性化专业教育场所。

1. 艺术教育上从配角走向主角

以美术教育为例, 校外艺术教育弥补了学校美术教育课时紧张、无法深入的缺陷。校外美术教育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给渴望美术学习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使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较长的美术学习时间保证了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美术技能。校外美术教育擅长技法教学、学生的美术技能较强, 学习内容比学校美术教育丰富。小班化上课使得教师可以因材施教, 个别化辅导覆盖绝大多数学生。在外出写生、参观美术馆等美术活动上有学校美术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

为了解校外教育改革后的成果, 本人对连云港市属少儿活动中心的美术学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有效率100%。由于年龄太小的学员无法识别本调查表, 调查随机选取的100名学生集中于中级班、高级班和素描班, 年龄介于7岁到14岁之间, 调查统计结果主要反映此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表中数字代表选择此项的学生人数。

在调查学生是否喜欢现在的美术课程上, 非常喜欢占72%, 喜欢占23% , 一般占4% , 不喜欢占1% 。少儿活动中心的学员对美术都有浓厚的兴趣, 不喜欢的学生一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 由于没有兴趣支撑, 大多会放弃, 所有不喜欢的学生极少。

正是校外美艺术教育上述的优势, 使大量艺术特长生和艺术爱好者寻找校外美术教育的学习途径。我们的校外教育在艺术教育上从配角转换成主角。

2. 校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场所, 具有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潜力

从青少年寓所开展的培训项目看, 有舞蹈、美术、写作、奥数、抬拳道、科技等, 它的确从多元化的角度培养青少年的各种能力。青少年在校外教育机构所开展的各项培训项目中, 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参加, 在学习过程中开发了智力、增长了知识、发展了兴趣, 这正是校外教育的魅力所在。

例如, 从美术学科的视觉来看, 校外美术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从而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美术学习需要。当前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还无法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 校外美术教育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 承担起开发个性潜能, 进行多元智能教育的责任。校外美术教育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小班化授课, 使得教学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上, 教师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挖掘儿童的美术潜能, 并使之得到充分开发。多元智能理论为校外美术教育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

(二) 加大经费投入

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校外教育经费的投入, 如日本国立奥林匹克青少年中心每年经费大致是80亿日元 (大约相当于5亿人民币) 。所以, 应当充分认识到校外教育的意义, 增加经费拨款, 用以加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资金的投入。

拓宽融资渠道, 促进校外教育的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校外教育工作规律, 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 多渠道筹集经费为辅的机制。国家制定相应的校外教育机构自行创收经费的优惠配套政策, 对公益性校外活动场所免征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 对青少年宫的门票收入可根据现行营业税条例规定免征营业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青少年活动场所和捐助各种活动设施及经费;校外教育机构要从实际出发, 利用市场机制结合教育规律, 求得生存和发展。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行专兼结合的校外教育教师队伍。首先, 要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制度, 通过素质教育的市场需要设置岗位, 实施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改革, 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速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配置;其次, 要顺应时代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 将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内容, 建构系列专业意识、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品质的专业化培训课程;再次, 要制定校外教育机构教师的职称、职务晋升等政策, 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校外教育事业;最后, 要加强外聘教师的管理, 建立完善、有效的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对外聘教师的岗位任务、目标量化做出规定, 对教学进度提出要求,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使外聘教师成为青少年师资队伍的有益补充。

(四) 改革教学形式

校外教育机构应根据时代需要, 改革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根据青少年的需要因地设课、因时设课、因人设课, 使广大青少年在乐中求学, 培养大批一专多能型的人才。选择更为灵活的方法, 小组授课、个别指导, 注重活动和实践, 把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结合在一起, 将现代化教育手段用于校外教育, 更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规范品德行为,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丰富假日生活, 增进身体健康。

(五) 发展社区教育

校外艺术 篇8

校外艺术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特长、发展青少年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对于培养青少年高尚道德情操和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校外艺术教育是以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教育模式, 这种活动既区别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 又区别于其他各类专业培训班。它以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为指导, 以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校外艺术教育发展方向

近年来, 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引下, 校外艺术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艺术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校外教育机构如何继续发挥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功能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开齐开足艺术 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教育密不可分, 艺术教育同样具有教育的传承文化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博古通今, 追求传承和发扬先辈文化, 目前我国校外艺术教育则缺少这一实践。我国青少年接受的校外艺术教育大多是系统的西方式的教育, 西方艺术教育体系下的艺术教育可使学生最快速、最便捷地掌握所学艺术门类的基本技能。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下的艺术教育则需要经过日积月累地学 习与熏陶才会有所成就。在新时期, 我国青少年艺术教育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加强传统文化的导向性作用, 而不能一味地实行全面西化的教育模式。要在艺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这不仅要求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人在个人技艺上有所造诣, 更应该高度重视道德情操, 这样才能培养出来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 而不仅仅是技艺精湛的艺术工作者。要坚决杜绝有些家长的功利心理, 为了让学生快速获得生存技能, 而忽视高尚人格的培养。

2.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 确保活动的 多样性。

一个成功的艺术教学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发挥学习时的想象力和潜能。在现阶段, 随着多媒体的进步和发展, 家长及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十分便利和丰富, 不再满足于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所提供的信息和活动内容。因此, 势必将倒逼校外艺术教育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 确保广大学生拥有多样化的选择, 艺术教育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 利用新颖、灵活、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增强艺术课堂教学的活力, 提高教学实效性;根据艺术课程活动性、实践性强等特点, 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将通过组织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感受、表现、创造的契机, 丰富学生知识, 开拓学生眼界, 使他们获得审美体验。

3.加强教育科研工作, 提升师资队伍 素质。

随着校外的艺术教育逐步受到国家、社会、家长和学生自身的重视, 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将吸纳更多高素质的教师人才, 稳步把学历层次从中专、大专、本科提高为大专、本科、研究生。同时勉励现有教师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 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意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也要更加重视授课教师的业务培训, 引导教职员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艺术教育科研任务的执行和课题研究, 导方向、导思路、导方法, 创新思想、提升水平、提高素质, 学习和研究各类新兴的艺术教育科学理论, 通过联系艺术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发现自己, 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

4.促进教育公平,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12年《广州乡村儿童艺术教育调查报告》显示, 乡村与城市相比, 极度缺少艺术教育的校外教育机构, 仅有约0.9%的乡村儿童有机会接触校外艺术教育, 乡村儿童期盼可以圆艺术梦。乡村的孩子不是没有艺术兴趣和爱好, 而是缺少艺术的启蒙和教化;不是没有艺术细胞, 而是缺乏艺术熏陶和艺术教育。为了促进教育公平, 各地区将通过志愿服务、对口支援、下乡支教、实践实习等方式帮助乡村儿童实现校外艺术学习的愿望, 更多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爱心人士也将投入到解决乡村儿童艺术教育问题上来。

教育成效的大小, 往往取决于学生是否感兴趣, 学生感兴趣就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兴趣, 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更加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并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和平台。

5.更新教育观念, 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过去很多校外艺术教育的教师常以培养专业人才的标准, 要求学生反复练习高难度的技巧,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甚至扼杀了很多学生的艺术天性。实施校外艺术教育应该着眼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陶冶学生情操和如何增强学生艺术修养 等方面, 真正发挥出校外艺术教育活动的育人功能。

校外艺术教育是对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有力补充, 对拓宽青少年的审美视野、发展青少年的艺术兴趣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校外教育活动时应注重突出素质教育, 将技能的培养作为最低的目标, 而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 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梦、任蕴梅.关于校外艺术教育创新的行动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05:81-83

[2]陈枫.当前校外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2:76-79

优化校外资源 搞好校外语文教学 篇9

当今社会, 电子多媒体的不断发展, 电视已经成为获得信息的来源之一。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 而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因而教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则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学校教育控制不到的校外, 看电视这样的课外活动对于学生来说, 已经是一种不能缺少的活动。特别是在假期, 学生投入在电视上时间是非常多, 但如果在选择观看的电视节目上没有具体的要求, 学生就不能将现状的电视资源充分的利用, 就无法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 也无法达到课外活动的最佳效果。有关调查也表明, 如果有选择地观看电视节目, 将会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但却极少有学生会选择观看有语文特点的电视节目。其次, 学生对于观看电视节目大多属于被动接受状态, 因而无法根据需要汲取语文营养, 通过电视节目获得的语文知识就会少之又少。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和家长就需要对这一项课外活动进行一定的干预, 教会学生选择有语文特点的电视节目, 让学生在观看中不知不觉的学到语文知识。此外, 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 可以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活动环节, 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从而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电子科技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 电脑和手机的普及, 使人们文字书写的习惯渐渐的消失, 导致书写错别字越来越多, 为了应对这样的趋势, 开始出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与之相关的节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也可以开展一些听写汉字的活动, 帮助学生养成记字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同时也能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还可以鼓励一些在文字方面有优势的学生去参与这样的比赛, 让他们通过这样的比赛加深对语文的喜爱。这些节目的出现, 有利于提起教师和学生对于书写的重视, 也能够起到警醒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的作用, 减少了学习生活中错别字频频出现的情况。

二、加强语文意识, 优化家庭语文教育环境

家庭语文教育是一种家庭成员根据自身所有的语文修养, 对整个家庭其他成员进行影响以及互相影响的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的一些基础语文教育, 这些教育是教师无法掌握和控制的, 因而, 教师需要从主观上对家庭语文教育环境进行优化, 帮助学生树立好正确的积极的家庭语文意识, 并对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培养, 对此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 将伦理道德教学加入到语文教学中

当今运用的语文教学的教材, 具有十分丰富的可以用来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将家庭亲情和伦理道德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是一个对于优化家庭语文教育环境十分可行的方法。家庭身为社会的构成部分之一, 其和谐与否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有关调查资料表明, 在一个家庭里, 父母如果持民主并且合作的观点进行家庭事务的处理, 那么孩子在与人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就会显得十分突出。换句话说, 也就是孩子适应社会, 在社会中生活的能力更强。反之, 一个家庭中, 父母的处事行为专制武断, 则会将孩子的自信扼杀在摇篮里, 使孩子在将来的性格变得孤僻, 不愿与人相处。此外, 父母的一些语言行为也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 讲述了“我”的叔叔于勒年轻是有着挥霍的不良习惯, 最后导致钱财花光, 被家人赶出了家门, 后来到了美洲, 赚了钱, 发了大财, 瞬间成为大家的福星, 我们一家都盼望着叔叔回来, 一家人很高兴。但却在出海旅行中遇到了叔叔于勒, 得知他仍然穷苦不堪, 一切进入上流社会的梦想破灭, 全家人最后没有与叔叔相认, 不动声色的回了家的故事。课文中的飞利浦夫妇的做法很不对, 这极有可能对孩子将来的家庭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语文来源于生活, 并高于生活, 运用语文的启发, 可以让许多不幸的事不再重演。通过课文的教学, 可以将一些不良的家庭习惯纠正过来, 使家庭教育环境得到优化。将伦理道德加入到语文教学中, 有利于学生们改变一些原有的家庭行为, 并运用自身的努力, 将家庭的语文教育环境进行一些改变, 进而有利于自身的以及自己以后家庭教育的发展。

(二) 将亲情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亲情是人与生俱来的感情之一, 这并不代表亲情是不需要人们用心去呵护的, 它是等量的、双向的。现代社会中, 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大, 他们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天开始, 就享受一家人的亲情和宠爱, 大有一种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的感觉。在这样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其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就极易产生, 这样就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让他们认识和了解亲情并存在感激之心是十分必要的, 并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回馈亲情。例如, 《背影》叙述的父亲当时家道中落, 而“我”要离开南京到北京去读书, 父亲到车站送“我”, 并照料“我”上车, 替“我买橘子的事。作者用最真挚的情感, 仔细描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 用质朴的文字, 将父亲对儿女的爱表现的深刻细致, 从这平凡的小事见, 展现出了父亲对儿女的关怀与爱护。学习这篇课文后,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活动, 如让学生制作卡片, 并在上面写下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送给爸妈来表达感谢之情, 或者是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等, 让学生在这样的亲情活动中懂得感恩父母。

(三) 建立“家庭语文教育协会”

在注重家庭语文教育环境主观优化的同时, 语文教师也需要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 可以通过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家庭语文教育中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努力变成可控的东西。例如, 建立“家庭语文教育协会”, 就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法。协会成员由学生家长组成, 并选择其中语文修养较好的两位家长分别担任正副会长, 并制订相关的协会制度, 定期召开会议, 通过在一起学习语文知识, 共同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 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化的家庭语文环境。

三、利用语文教学, 完善社会语文教学价值

“文以载道”是我国文人数千年的追求。而现代社会中, 语文则不再可能闭门造车, 这样与社会生活脱节的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 语文要与社会连接起来,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语文教学的价值, 将语文教学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笔者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自身的教学经验, 对此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文章来源于生活, 更高于生活。课堂语文学习中接触的许多文章, 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知识产物。古时候有文言文, 五四时期有白话文创作, 毛泽东时期则有着典型的红色文学。这都表明了语文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找到文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点。例如, 在对红色经典文学的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只是对文章内容进行仔细地分析, 还需要向学生介绍红色文学产生的背景, 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时事对于文章的影响,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又如在文言文教学中, 字词句式的教学虽然十分重要, 但教师还应该更多分析文章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建设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例如在《论语》和《孟子二章》的学习结束后, 可以安排“百家争鸣”的辩论活动, 让学生在课后搜集当时出现的各家言论的相关资料, 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的言论总结出来,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评价, 在活动时进行展示和讨论, 这样不仅能学习到课文知识, 还能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对古时的观点进行辨析甄别, 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联系生活的学习, 才能将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 鼓励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

许多文学大家的创作素材都来源于生活, 没有不与生活有关的文学作品。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同时不要把学生的写作范围禁锢在学校之内, 要鼓励他们用笔记下看到的社会生活, 在不断的练习中使自己的文章能够反映社会生活。

总之, 在我国, 校外语文教学是一个还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的地域,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语文, 语文实践和语文学习弥漫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只有借助语文知识, 才能真正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 并利用语文知识去了解社会生活、改造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创造。同时,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人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除了课堂的语文学习, 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是我们获得语文知识的地方。因此, 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习到适应生活的语文知识, 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重视校外的语文教育教学, 这是一个摆在全体语文教育者和关系语文教学工作的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结语

随着对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视, 校外语文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脱离校外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学就如同一场孤军奋战的战争, 不可能取得胜利。利用电视节目资源, 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通过优化家庭语文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将伦理道德与亲情道德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优化家庭教育氛围。此外, 还可以将社会生活与语文相联系, 将语文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教师要学会利用校外一切的语文教学资源, 指导校外语文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能够更好的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 做到学以致用。

摘要:当前, 学校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 关于学校教学中的语文教育教学, 各家有各家的言论观点, 认为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观点甚多, 但由于语文教学具有的特殊性, 校外语文教学环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近年来, 校外语文教学开始得到众多教育者的关注, 将语文教学独立于社会语文教学与家庭语文教学之外, 把它置于荒山野岭之中的做法是不对的。优化家庭语文教育环境, 发挥电视节目资源优势, 利用社会语文教学价值, 将一切校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有利于校外语文教学的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校外,家庭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电视节目资源

参考文献

[1]柯洪霞, 张婷婷, 孔萍.中学生收看电视节目的点差与反思[J].当地教育科学, 2013, (8) .

上一篇:独立性下一篇:江西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