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技术专业

2024-07-28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精选十篇)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 篇1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岗位工作过程

一个职业的工作过程是完成一个企业工作任务的完整的劳动进程,因此,工作成果始终是其所要达到的目标。工作成果是具体的产品或服务。在完整的生产过程中,完成最终产品通常是由多个工作过程所组成的。因此,一个工作过程的成果可以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间产品。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作对象、工作工具、工作方法及工作产品。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完成预期的工作成果,工作过程也随之结束。对于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来说,劳动者是具有健康体格和健全人格的学生;工作对象是未加装饰装修的毛坯建筑物;工作工具是要熟练应用各种制图软件,画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工程图;工作方法是掌握材料、构造、施工、预算,将设计意图用图纸表达出来;工作产品是施工图纸以及按照施工图纸和业主意愿完成的装修工程。所以,本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具备以下工作过程知识:了解建筑及其结构,熟练应用各种制图软件,掌握材料、构造、施工、预算,具有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理论等。一般专业强调动手制作、修理等能力,装饰专业除懂施工外,还要有动手设计绘图能力,因为一般装饰公司承包项目,施工图免费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装饰技术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及工作过程知识,可以按照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归为4个学习范畴:(1)入门和概念性知识:该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2)关联性知识:事物的相关性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3)具体知识和功能性知识:为什么具体的工作是这样的?它是怎样运作的?(4)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如何专业系统化地解释事务和解决具体问题?

第一个学习范畴,学生需要了解所从事职业的工作任务,这样才能够尽快完成从职业选择到适应新的职业工作的过渡。职业导向的工作任务内容包括工作的相关性知识、职业的相关性知识以及入门和概念性的知识。通过完成职业导向的工作任务,可以使学生对该职业有一个概括性了解,并加深理解相应的生产和服务过程。本专业在通常情况下,是通过一些基础课程,如建筑初步、CAD制图、美术训练等来完成的。

第二个学习范畴,关联性知识。本专业关联性学科较多,如其他工程学科知识(消防、电气、空调、给排水、节能等)、计算机知识、美学、人文知识等,仅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够的,有些概念和理念要靠学生自学和平时积累、领悟才能有所收获。

第三个学习范畴,具体知识和功能性知识,如装饰材料、装饰施工、室内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展览设计、概预算等。这是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需要学生结合具体项目反复训练。

第四个学习范畴,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这是对熟练者和专家的要求,学生走向社会成为独立的劳动者,要能接订单,独立完成设计施工任务。由于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往往比较复杂,在学校的工作情境中,一般不可能进行完整深入的分析,而且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因此,这对于学生要成为有能力的设计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的空洞教学模式。

基础理论、美学及建筑历史等人文课程的重要性

一般职业院校的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属于理工科,但又不同于其他理工科的专业。有些本科院校是设置在建筑学系内,还有的院校是以艺术类来招生并实施教学的。建筑装饰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甚至要承载一些文化的内容,所以,一般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大都设置了部分人文学科的内容。但是,在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和课程调整的过程中,有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减少了人文课程的学时。笔者认为,如果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必要的人文素质培养,将来走上岗位后,不但会使设计思想内容贫乏,而且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在社会上竞争、立足。这些课程的重要性至少有以下几点。

健康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人文教育的基本作用是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塑造出一种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的学习,提升人文精神,可以使人站得高、看得远、行得正、做得直。虽然这些学科既没有实用性,又没有盈利性,也没有生产性,却可以造就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康的思想去学习、去实践、去思考、去迎接社会的挑战。人文、美学、历史的学习和领悟对这些思想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能知道修身是立人之本,明确了学习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文化素质。健康的价值观,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少走弯路。

建筑装饰美学思想装饰装修是构成建筑艺术特质和环境美的重要手段与主要因素。建筑的装饰和装修处于人们能够直接感受的空间范围之内,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视觉、触觉、意识及情感。人们通常要求的建筑及其环境艺术的民族和地域特征、历史和时代特征及思想文化特征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装饰装修所营造的效果而反射出的。可以说,装饰装修的技术与艺术同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由于装饰装修艺术的内涵日益丰富,其造型设计的构成空间也日趋博大,它不仅拥有空间序列、比例、尺度、色彩、质感、线型及风格样式等,还能够充分运用艺术语言,融合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园艺、音响、光、电等其他艺术形式及各种现代科技成果。所以,建筑装饰与装修工程具有综合艺术的特点,内容可以包罗万象,其艺术效果和其所形成的空间环境艺术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操,甚至影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装饰造型的优美、色调的华丽或典雅、饰面纹理和独特的质感、装饰线脚与花饰图案的巧妙处理等,能够直接反映建筑及其空间的艺术质量,这些在艺术理论课程中都有所讲述。有好的美学修养,才能有成功的装饰装修设计方案,再加上优质而美观的装饰装修材料以及规范、精细的工程施工,可以使建筑获得理想的艺术价值而富于永恒的艺术魅力,也可以创造艺术的历史。

创新意识学生毕业后进入商业社会,马上就面临竞争的压力。竞争就要有创新的理念、风格、技术,过于通俗陈旧的装饰风格肯定不会有市场,提倡创新就是要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当今社会是处于信息时代的社会,科技高度发达,同样也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同时发展,兼容并蓄。创新,强调对既有规范的超越,对常规思维的挑战。但是,对于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毕业的年轻学生,他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很容易无所适从,从而出现哲学上所谓的“异化”现象,作品粗制滥造、荒诞低俗,甚至将文化垃圾视为艺术新品,中国传统所不齿的“怪、力、乱、神”的内容,也作为创新的形象去表现。有人说,真正之艺术叛逆者必为传统之膜拜者,不理解文化艺术的历史,就谈不上创新。可见深厚文化功底的重要性。就艺术形式的创新来说,中国传统讲“道法自然”,而自然界也是包罗万象、种类繁多的,完全按照美的一般形式规律,如对称、对比、均衡、平衡、主从、比例、尺度、节奏、韵律、虚实、明暗、质感、色彩等来设计作品是自然的一般规律,即“道法自然”。但自然是多样化的,不符合以上规律的形式也是存在的,完全遵从一般规律,既不是尊重自然表现,也不是尊重客观规律,应该允许特殊的艺术形式存在。不分时间、地点,千篇一律的形式,不是艺术的特性,更谈不上创新。

实践课程的改革

以前的建筑装饰专业课程,强调的是装饰设计,学生用美术手工技法或者借助于CAD画出设计图,经过教师的评判给出成绩,就算学科结业,而装饰构造和施工课程都是在课堂通过教师讲授完成,至于具体如何构造和施工,或者公司如何运作,学生都不甚了解,这明显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和补充。

全面认识材料建立材料展示室,购买最新的装饰材料样本,尽量全面地将常用材料展示给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对材料有初步的认识。在后续的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中,组织学生参观各大装饰建材市场,认识材料及材料的使用方法,并且要求学生参观后,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询资料,写一份尽量详尽的笔记和调查报告。。

施工构造做法在材料展示室,同时也展示出材料的构造做法,如地面、地板、墙面、壁纸、吊顶、吊顶内部管线、厨卫、门窗等都有未加覆盖的施工构造,让学生了解材料使用部位、使用方法以及各种材料和色彩的协调搭配。将施工课程和设计课程的大部分课时放在施工工艺实习场地进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材料的分割和连接、轻型钢构件的焊接、干挂石材的施工、抹灰的步骤、涂料的喷刷、简单电气的安装、背景墙的设计及制作施工、橱窗展示的设计与施工等等。通过实训,学生学会了各种工具的使用,了解施工工艺流程。

项目的组织协调和概预算在施工构造课程或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学生做自己的项目装饰设计,自己到装饰材料市场购买所用的建筑材料,谈价钱、列清单。项目完成后,学生给出实践成果,同时,还要附上施工进度表、预算书。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项目管理能力及对材料价格的认识等等。

毕业实践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通过申请可以到设计或者施工企业顶岗实习并做毕业设计,进一步学习业务,巩固学过的知识。

经过以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装饰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很快适应,有的学生毕业还不到一年就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做首席设计师或者项目经理。还有的学生能够自己创业,创办设计施工公司。

参考文献

[1]2005年最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与质量验收规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2005.

环境与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简历 篇2

公 司:XX建筑装潢工程有限公司

行 业: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职 位:设计助理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建筑学

学 校:西安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自我评价
在校期间主修建筑设计,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与CAD软件制图,中国的建筑历史,构造等等。对建筑模型设计很感兴趣,善于发现新事物,爱好书法,喜欢各种运动,性格开朗,经过工作考验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与独立性。任劳任怨、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为人处事正直。对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全面融入,任劳任怨,竭尽全力使工作到位。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以内

工作性质: 全职

目标地点: 西安

工作经验

/4--2010 /7:XX建筑装潢工程有限公司[ 3个月]

所属行业: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设计部 设计师助理

协助设计师完成设计内容,并独立完成效果图制作,对于设计流程比较熟悉。

2009 /7--2009 /9:西安电影艺术学院[ 2个月]

所属行业: 所属行业: 教育/培训

实习助教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 篇3

摘要:本文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框架和内容方面进行了阐述,尝试制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0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专业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体现,开展专业课程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是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标准,以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本文结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构建为例,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构架及实施等。

我国高职教育正在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阶段,深化课程改革是核心任务,建设课程标准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切人点,通过构建并实施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来强化高职教育的特色[2]。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建筑施工技术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践项目为起点,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典型案例或虚拟项目创设工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氛围,在动手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过程中,本课程内容选择土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等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以实践项目的作业程序安排教学计划。本课程总课时为72课时,4.5个学分,计划16课时为课外学时,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相关任务。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框架和内容

2.1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架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核的依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3]:①课程定位。②课程教学目标。③课程教学内容。④考核方式与标准。⑤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⑥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

2.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内容

2.2.1课程定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中层分立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主要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施工人员。

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中,能胜任施工员的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即要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同时具有施工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该课程是学生学习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后的一门专业课程,后续课程还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等课程。

2.2.2课程目标。本课程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设置13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砌体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装饰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五个不同项目垂直运输设备的选择方案、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保温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其中土方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为两个最主要的学习情境,是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含土方开挖、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土方回填、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内容,分解成若干的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按照相应建筑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

具体目标如下:

①能力目标:a能识读勘察报告、施工图纸、施工合同等施工文件;b能记录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方面资料;c能对进场建筑材料进行验收并将部分材料送到测试中心检测;d能计算施工现场土方工程量,要能进行典型大梁钢筋翻样;e能对施工质量进行指导、检查验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进行指导、检查;f能根据施工文件与国家施工规范、标准、操作规程编制施工技术方案;g能组织整个项目在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

②知识目标(部分内容):a了解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立项、规划、征地拆迁、斟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及施工工地周围环境。b针对基坑开挖项目,掌握控制地下水位、稳定边坡的方法和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c掌握地基处理方法,了解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预制、储运和吊装流程,以及锤击法、砌砖等技术要领。d掌握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特点和施工要领;熟悉先张法、后张法的操作程序和预应力值的建立传递的原理,熟知建立张拉程序的依据和放张标准;了解预应力筋张拉的台座,锚(夹)具、张拉机具的构造及使用方法。e了解土木施工中常用的起重机械;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制作和储运程序及其安装工艺。f了解常用脚手架的构造和设计方法;了解脚手架使用安全技术。g熟悉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和各层作用;掌握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的施工要领;了解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卷材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层、冷胶料防水屋面的构造、性能和做法;了解沥青胶、冷底子油和冷胶料的配制。掌握普通防水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要点。h了解抹灰的分类、组成、作用和做法;掌握装饰抹灰面层的常用做法;了解油漆和涂料的种类及性能,了解油漆的施工要点;了解幕墙及金属饰面。i了解土方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冬雨施工施工方法。j掌握建筑施工技术中部分的英文专业词汇。

③素质目标:a具备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的能力;b具备与人协作相互交流的能力;c具备对施工现场出现问题后应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d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不弄虚作假;e具备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

2.2.3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节选部分内容)

2.2.4考核方式与标准。①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改进考评标准,在考核内容中增加实践项目。②评定成绩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率、日常抽查结果、汇报、答辩和考试情况,以便做出客观判断。③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能力,适当鼓励运用创新思维处理实际问题的学生。④考核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评价。⑤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练习)、成果考核,分别占有60%、40%,其中综合考核包含上课纪律、考勤、学习态度、日常工作等。

2.2.5课程教学资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实训资源,实现岗位资格证与职业标准对接,充分运用专业群资源库中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企业案例资源、标准规范等行业技术资料。

①注重教学课件、微课的开发,拓展教学资源。②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发电子教案,直观地展示实践操作过程,使得专业知识不再晦涩难懂,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笔者建议,应该将常用课程内容纳入电子教案开发范畴,构建多媒体信息资源库,促进多媒体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积极推进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基于教育数字图书馆、电子论坛、教学网站、电子期刊等主流平台,全方位开发网络课程,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改变“教与学”单一化的信息传播途径,实现教学资源双向传递,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④产学研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企业的资源,进行校企合作,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⑤积极开拓课后教学环节,将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纳入到教学资源建设中。

2.2.6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

①教学建议。主讲教师应对本课程的内容能够整体把握,在课前应对教授的学生做提前调研分析,掌握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与学的沟通与和谐,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②教学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特点和与工作岗位任务分析,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以行动导向方式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灵活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知识、掌握技术、训练技能过程中始终明确学习的目标,将工作流程融入教学流程,通过采用案例、项目任务等方式,提高职业关键能力。

3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的构建是一项开创性工程,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实践性[4]。其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对自身职能转变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课程实施相关的考核与评价、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接受程度等问题的出现,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修订、完善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唐俊,顾建军.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9年1月.

[3]王淑文.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构架及实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月.

[4]高建亮.基于工学结合的《园林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研究[J].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2月.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江苏省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课题编号:B-a/2013/03/021,课题主持人:徐秀维)、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师能力标准研究”(课题编号:CDGZ2013027,课题主持人:蒋春霞)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 篇4

一、教学资源的“信息化”

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是保障和实践教学过程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亦是关系到教学过程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其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一) 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形式

目前《装饰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资源种类与形式主要包括这样几种:

施工图片。在涉及到具体的施工步骤、注意事项以及要求时, 采用施工图片或者图像类的资料进行教学是较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这种图文并茂式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过程, 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学习感受。

微课、视频以及动画。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 到具体的施工现场录制视频, 制作成微课资源, 在教学涉及到相关内容与环节时让学生观看, 让整个施工过程能够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犹如置于施工现场, 有助于掌握其中的各个环节与细节。同时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展开学习, 不必拘泥在教室的环境中。

电子试题。建立电子化的试题资源库, 实现无纸化考试, 让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整个考试或模拟考试的过程, 这样既有助于节约资源, 电子化的阅卷和审批过程, 还能提升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教学课件。这类资源一方面可以用于具体的授课过程, 还可以利用校园网上传到校内网络平台, 方便学生进行网络自学。同时学生在展开自学的过程中, 也可以对教师的课件进行网络反馈, 教师在收到反馈信息后也可以适当的对课件内容进行调整与更改, 促使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和资源的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 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特征。

网络课程。根据《装饰施工技术》的内容章节划分, 在校园网络上建立一定的网络课程, 方便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既可以用于课前必要的预习环节, 也适用于课后的复习和知识整合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 进行课程内容的相关调整,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此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与施工现场进行实时互通、同步教学, 实现将施工现场搬入教室。

(二) 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来源

因教学环境和不同地区本身教学条件的差异性, 目前我国各地的建筑装饰专业《装饰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源来源存在着很大层次上的差异。不仅是管理形式的多样化, 管理体制的各有千秋, 信息化资源实现所处的阶段以及可发展的方向也各不相同。但是本着提升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应用现有的人力资源, 对已经具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规划, 并不断拓展信息来源渠道, 为教学资源 “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奠定必要的基础。

首先, 建立专业的“信息化”资源收集和整合队伍。通常情况系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可以依靠专业教师来进行收集, 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要求, 很多教师忙于课程、忙于科研、忙于课题, 教师所能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和收集的时间与空间被大大压缩, 获得的渠道也在无形之中受到限制。鉴于此, 笔者认为学校层面应当建立专项的教学资源开发组织, 安排相应的人员, 专门从事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合工作。具体地说, 学校要给予必要的电子设备、资金投入以及工具的支持, 方便资源开发队伍能够基于此建立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储备库, 将丰富的微课资源、网络课程资源、施工现场资料等纳入到这一教学资源库当中, 为教学提供便利。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目前“信息化” 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 还能使专业课程对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践应用性。

其次, 院校本身要改变现有的观念、体制和管理思路。部分学校在对课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脱离“管理学生”的误区, 致使很多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对教学资源进行挖掘、选择, 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教学课程的设计, 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呈现, 以及学生最终实践应用能力的生成。因此, 笔者认为, 院校应保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收集, 将教务与管理两个环节彻底分离, 各自独立运行, 让专业教师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资源“信息化”的开发工作。

(三) 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的目的

《装饰施工技术》信息化的目的在于, 通过使用信息化手段, 来到达“任务引领, 项目教学”的教学目的。通过合理的教材组织编写, 远程联动教学的现场展现, 虚拟仿真软件的应用, 微课的课后补充, 已经互动式电子出版物的应用。形成全方位的《装饰施工技术》的信息化平台构建, 形成对教学上的促进。

二、建筑装饰专业《装饰施工技术》课程的信息化平台

当建筑装饰专业《装饰施工技术》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保障了一定的信息化课程实施基础后, 就可以对整个课程进行信息化模型的构建, 具体步骤如下:

(一) 信息化软件实训

所谓的信息化软件实训, 就是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训软件操作的过程, 在此之前教师需要对信息化软件的基本特点与用途进行必要的说明, 还要对操作期间的注意事项进行阐释。与此同时, 该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划分小组, 使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互动与交流, 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将无法自解的问题进行汇总反馈给教师, 由教师对经过学生讨论而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点评, 对没有解答的问题进行统一解答。而从细节来说, 笔者认为这一步骤的实施与落实, 可以从以下几种策略角度来把握:

首先, 兴趣培养策略。《装饰施工技术》虽然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学科, 但其间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应用都是需要以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基础, 才能不断向前推进与发展。因此教师在面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时, 应该在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 通过前期教学, 使之产生一定的学习习惯, 潜意识当中形成一定的学习目标, 从而能够自行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顺序, 生成具有一定标志性的个人风格。

其次, 辅助思考策略。一旦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确立学习方向, 那么这其间肯定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与失误, 教师就需要在此以辅助者的身份出现, 帮其决策正确的学习内容与方向。

再次, 组合学习策略。虽然该实践课程最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培养起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这与团队意识和合作学习并不发生矛盾, 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也是翻转课堂的充分体现。在教师完成模拟实训软件的介绍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独立操作, 也可以再遇到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或面临学习上的困难时, 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辅助解决。

最后, 竞争合作策略。竞争与合作是目前《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信息化实训软件教学时所采用的两种主要操作方式, 通过竞争不仅能够非常直观的体现出学生对数实训软件的掌握程度, 还能在实际化的情境模拟当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

(二) 信息化应用与考核

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对学生考核和测评的过程中, 利用计算机系统, 实现教学的虚拟仿真, 同时软件内置有关装饰施工的流程类题目, 并在内部穿插相应的理论类试题让学生作答。学生提交试卷以后由系统自动进行审批, 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教师根据分析结果, 针对学生软件实训情况以及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 针对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进行系统的认识, 然后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需要把握的就是内置题目的选择以及计算机考核内容的设置, 使之更加符合课堂教学的阶段性要求以及当今社会装饰施工技术所需的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要求。

(三) 信息化模拟施工

在完成信息化软件实训和信息化应用考核两个阶段后,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信息化模拟施工的教学环节, 进行与真实施工场地以及相关内容流程的初步对接, 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有关实际应用和操作的坚实基础。

信息化模拟施工主要是在实训车间里进行教学,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包括施工图、验收规范以及场地设备、教学材料等准备性资源, 并为其配备管理和指导教师, 保障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与操作。当这一学习过程一旦开始后,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分组, 进行模拟岗位轮换, 让学生以施工员、项目经理、质量安全管理人员、成本控制人员以及设计人员的身份出现, 分角色、分阶段的进行岗位体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岗位的表现, 以及相应阶段所需知识的完备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 汇总得出每位学生的成绩。

建筑装饰专业《装饰施工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模型构建, 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实现, 而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与完善的过程。为了保障这一模型的构建更加符合现阶段该专业课学生在学习状态和学习特点方面所呈现出的优点与缺陷, 教师要随时对教学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提炼已经取得的成绩, 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不断积累经验, 及时改革与调整, 为日后或者接下来的教学阶段进行准备与铺垫。

三、结论

总而言之, 建筑装饰专业《装饰施工技术》课程实现信息化教学, 是保障其将理论知识作用于实践的必经之路和必然选择, 也是今后这一课程的发展方向与改革趋势。在笔者看来, 鉴于目前我国该专业已经展开利用的诸如远程现场联动教学、微课开发制作、教学仿真软件、电子课件开发和试题资源的整合, 笔者认为今后《装饰施工技术》可以从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的融合上进行研究与开发。随着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建筑装饰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据地位的不断提升, 该专业教育方向的把握、教学课程的设置, 还可以迈向更为精细化的方向, 以推动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不断发展和提升。

摘要:对于教育事业而言, 课程的信息化实践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以及教学模型的信息化。本文以“建筑装饰专业《装饰施工技术》课程的信息化”为主要研究对象, 首先阐释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实现, 然后从三个层面论述了具体的信息化模型构建策略。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够为当前从事建筑装饰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从信息化实践角度探索《装饰施工技术》这门课程新的教学方法与措施, 以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装饰专业,装饰施工技术,信息化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孟春荣, 郑庆和, 莫日根.“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美术大观, 2010 (06) :154.

[2]慕宗鹏.探究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2014 (19) :97.

[3]彭秀川.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探讨[J].求知导刊, 2015 (11) :48.

[4]叶军令.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一体化教学的反思[J].职业技术, 2015 (04) :38-40.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英文简历 篇5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英文简历模板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国籍:中国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广州身材:173 cm?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1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设计师,设计助理(室内 设计/广告类 园林/园艺类
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均可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佛山 珠海
个人工作经历:暑假在东莞淦东装饰公司实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南华工商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07-01
所学专业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南华工商学院    环艺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大专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Proficiency in the use of 3DMAX, V-RAY, AUTOCAD, Lightscape, PHOTOSHOP, such as mapping software, have good design capability and design thinking. While studying at the school, the school works on display windows on several occasions.
 
详细个人自传
 My job seriously. Responsible. Sincere, humble attitude, willing to learn do the job, there is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miable attitude, and good humor, psychological quality, broad interest, creativity. In addition, I like art, but also like the music, the school served as Minister of guitar schools, and students at school to the band group. On guitar, bass, bass drum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 not only musical skills and proficiency. Party has performed in schools.
 
个人联系方式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 篇6

【关键词】高职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65-03

2004年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被列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专业。同高校其他应用性学科一样,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学中着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市场结合,通过实践运用来检验理论教学,以实训项目来推动教学以形成新形势下的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各个专业永恒的、值得探究的课题。

2008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城职院)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列为重点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建筑装饰行业职业素质和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具备建筑装饰设计软件操作技能,能完成整体空间的装饰方案设计,掌握装饰施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建筑装饰的初级设计及整体表现、项目组织及工程管理的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教学模式上,基于校企合作,主要采取了课堂与实训室紧密对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利用校内实训室保持虚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不断交替的方式达到“工学融合”。经过四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校企合作,虚实交替”的独特教学模式,2010年该专业实训室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在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专业教学改革

(一)参照行业规范,构建与行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实训室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高职院校设计各个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实训室的建设对于实现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解决毕业生创业需求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城职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与广西美力时装饰工程公司、广西亿川装饰设计公司等10个有代表性的创意设计类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除为学生提供校外顶岗实习外,参与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实训室的建设提供行业规范,营造与行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环境,避免了知识与技能的脱节,使学生尽快适应行业要求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例如,在企业指导下建设的建筑装饰工种实训室,主要是为本专业的各类施工课程提供实训教学。按照企业氛围,实训室内划分为若干个区:吊顶工艺实践区、电工工艺实践区、水工工艺实践区、墙纸工艺实践区、腻子工艺实践区、砌筑工艺实践区、铺设工艺实践区、住宅空间概况等。住宅空间概况又按照行业标准,详细标注了:贴墙砖方法;厨房布局分类;壁纸分类;沙发的种类、构成;铺地砖方法;洗手盆尺寸;实木地板铺装等。又按照行业规范标注了规章制度等,实训室的环境建设完全参照企业氛围,使学生进到实训室犹如到了企业,构建与行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环境,学生很快适应了行业要求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好地为本专业的学生学习提供实践经验,实验室的建设和课程教学都围绕这几种综合能力的培训来开展。

(二)校企合作建设的实训室弥补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场地的不足

以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教学都是在企业进行。本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主要困难在于:一般建筑装饰企业的工作岗位少,可提供给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教学的岗位数非常有限,一般每个企业可提供1~5个岗位。因此,本专业在实习、实训教学时无法进行集中实习,基本上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进行,把学生分散在各地各个企业中,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另外,随着学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多数企业接纳不了大批学生实习、实训教学,而且受商业机密影响,企业不肯让学生接触真正运转的商业数据,实习实训教学难以展开,成了走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城职院在解决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上,通过到企业调研、请行业专家开工作分析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在企业指导下建立专业实训室的办法,让学生在实训室操作,模拟公司运作和企业环境,这样一来就很好地弥补了本专业学生进企业实习、实训的不足。

(三)企业参与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

为保证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城职院邀请企业帮助本专业完成课程设计,并且本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了5门课程:室内空间设计、公共性建筑装饰实务、住宅建筑装饰实务、建筑装饰工程制图、建筑力学与模型制作。要求教师在实训室进行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时按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来源于企业真实项目。项目来源有保障,有行业、企业专家指导,教学评价也有企业专家参与,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工作,工作过程即为学习内容。

对开设的实训教学,除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外,还聘请来自企业的技术工人担当现场实训指导教师,保证学校的专业教师和学校外聘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的实训活动,解决实训中的问题,保证实训教学质量。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实训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训练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如室内空间设计、住宅建筑装饰实务、公共性建筑装饰实务、水电路照明系统设计、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规范等课程,加强对学生施工实操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校企联合承接商业项目,将真实项目引进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到企业做,本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整体空间的装饰方案设计实训、装饰施工管理实训、项目组织及工程管理实训等,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单位接受相关内容的实践训练。但实际上因实训单位设置了各种限制,学生很难真正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另外学校对校外实训活动中指导教师的工作没有详细的规定,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教授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实训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实训室不仅满足学生专业实践实训需要,还利用实训室设备和人才优势,与合作企业面向社会承接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带动教师和学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已成为本专业学生专业实践重要的平台和校园文化,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创新项目服务。实训室成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快速发展的有力后盾。

(五)基于行业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

因为高职的实训教学发展时间不长,具体的实训方法和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学校一般都是自己制定实习指导书和实训方案,没有行业指导,缺乏规范性,实训教学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没有从行业实际出发。实训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对实训报告的评价往往都很高且雷同,缺乏行业标准,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

城职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及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的真实设计与施工项目引入实训课堂,与虚拟设计项目交替,完成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方式,校企合作,项目来源有保障,有行业、企业专家指导,教学评价也有企业专家参与,如:承接忻城县街道民族化改造工程,接到任务后,教师以企业典型工作流程为教学流程,按照客户表述的需求、组织学生开展创意构思、效果图和施工图制作、项目方案表述、方案制定和修订等,规定的时间里做出初步设计,然后请企业专家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大胆实现创意表现,激发视觉创意灵感,实现多元化、多风格的设计面貌,学生修改完成后,由授课教师、企业专家对各组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行业标准评价,记入学生成绩,最后由企业专家、客户选出满意的设计方案,利用实训室的设备和人力资源进行施工,达到了满意效果。无论学生的设计选没选中施工,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这次方案设计了解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

二、实行虚实交替的项目化教学形式。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

从2008年起,城职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推行“教学内容真实化、教学形式项目化、专业技术标准化、创意风格多元化”为教学改革理念,依靠实训室实行了虚实交替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往在低年级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和虚拟项目实践,到高年级进行企业真实项目实习,在时间上会产生前后知识与技能的脱节,课堂学习难以准确地为实习服务,城职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采取了课堂与实训室紧密对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保持虚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不断交替的方式达到“工学融合”,实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上构建了以“职业素质+专业技术+实践技能”三方面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将“基本专业技术+项目导向+实践技能+顶岗实习”融入职业素质教育之中,即在校的三个学年分别有各自的教学目标:第一学年为基本专业技术训练;第二学年以项目为载体,在校内开展工程项目导向的专业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第三学年,以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了虚实交替的项目化教学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虚拟项目奠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经过到企业调研、召开工作分析会,从典型工作任务中分解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方案,针对职业能力,基本专业技术采用虚拟项目为主,进行专业基础学习,实训项目主要来源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给学生出一个虚拟的项目。第二部分,由历年来的各类比赛项目组成。第三类就是行业中使用过了的项目。这类虚拟项目基本都是以往几届学生做过的或客户使用过了的项目,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及完成后,可以有一个对比学习的条件,贴近了行业,改变了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方法,如:教师按照企业要求,组织学生学习创意构思的技巧、效果图和施工图制作基本技法、项目方案表述的基本方法、方案制定规则等,通过这些虚拟的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二)构建真实项目,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

城职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从2008年开始进行“真实项目进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专业设计核心课程必须以真实项目为主,实训室教学的真实项目均要来源于企业,同时邀请企业参加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完成每个实践项目,有效提高的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参与真实项目也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技术标准以企业技术指标为依据,尤其在建筑装饰材料、工艺、表现技术手段、表现工具和载体、表现形式等方面实训室积极实现企业标准,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会了企业技术指标。实现了真实项目进课堂,真实项目选题、教学等方面能与市场对接。实现多元化、多风格的设计面貌,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

以《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规范》中的水工工艺课程为例,企业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真实项目:为一个不到5个平方的厨房进行布局设计。拿到方案后,教师把方案以小组的形式分发下去,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有设计师、绘图员、施工员,在教学流程中采用企业典型工作流程为教学流程,利用建筑装饰工种实训室的厨房布局、水工工艺实践区,并综合运用之前在虚拟项目中学到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深入理解施工是为设计服务,同时设计也要方便施工,因此,做设计要懂得施工。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设计,并能规范施工,布局处理得好、施工技术规范,就不会浪费室内空间,从而使在不到5个平方的狭小空间中设计了舒适、合理的厨房布局。学生在课程中学会了多元化、多风格的设计,适合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设计方案,被企业和客户选中,将被实际采用。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 篇7

1 专业素质的基本内涵

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征的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方法以及在专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专业理念和专业品格。专业素质的特征体现为敏捷的专业思维;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会贯通;把设想变为现实的技术能力;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素质是指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的能力以及各种与之相关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它包括系统性的专业知识素质、专业实践、应用能力、非专业素质、专业创新素质等。

2 专业素质培养途径

2.1 转变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转变狭隘的人才观,树立全面的质量观,从更宽的领域对学生进行教育,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努力扩充专业、非专业素质教育,按社会需要培养具有更强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才,而不只是具有狭窄专业技能的“专才”。2)转变重学轻用观念,树立正确的工程教育观,充分认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重视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兴趣和工程能力,改变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培养方式。3)转变专业课“独尊”的单一专业化思想,构建工程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社会环境和法律等“大工程”系统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多视角、多方位、多层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结合专业特点,完善专业素质培养教学体系

完善的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专业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倾向性的重要保证。学校教学可以通过“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大平台”建立符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模式。

“一个中心”指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围绕它设置课程,实施教学。

“两个体系”指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专业应用能力的需要,组建基础课与专业课并行的课程体系,形成扎实的实用基础和专业知识。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培养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专业实践与基础课实践教学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三大平台”依次为“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理论平台”“专业技能平台”。

公共基础平台,也可称工具平台。该平台按照培养“社会人”“职业人”的社会素质、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以“够用”和“必需”为原则,突出基础性、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如通过设置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着力打造学生作为“社会人”“职业人”的基本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和通用技能。

专业基础理论平台按照培养“职业人”的要求,以职业岗位(群)对职业人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的需求为依据,以“应用”和“适度”为原则,突出应用性、增强适应性、体现可持续发展性,筛选基础性的具有再生潜力的内容,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如通过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建筑材料等课程的设置,满足培养的人才有实力应对职业岗位流动和职业岗位专业素质要求提升的需要,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

专业技能平台按照培养“岗位人”的要求,以“实用”“娴熟”为原则,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体现先进性,以岗位的技术能力为主,并及时把与专业有关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充实进去,运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群)在技能方面的需求,以奠定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在课程体系上可以通过实施“3S”(实训、实习、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逐步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综合动手能力、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2.3 加强实践训练,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现代工程不是单纯的技术行为,而是技术经济行为和技术社会行为。专业实践教学和训练是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主渠道,学校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既要各成体系,又要有机结合,使知识与能力在实践(专业认识实践)—理论(专业基本理论)—再实践(专业单项技术实践)—再理论(专业技术综合应用分析)—毕业前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两次认识反复中得以充实、加深和提高。具体做法如下:1)以施工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建立“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强化施工技术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2)以校内操作实习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推行“模块式”“组合式”专业训练,积极实施“工学结合”,强化职业岗位技能的针对性实践。3)大力推进职业技能考证制,把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的标准融入到相应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把职业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分挂钩。

2.4 推进非专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1)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将非专业素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吸取传统专业设计“三层楼”(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成熟经验,按照“两条线”(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主线)的要求,将非专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并重的课程体系。非专业素质教育不仅要进方案,还要进课表、进课堂、进学分,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学分达到6∶4,这样赋予了非专业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法定地位”,有效避免当下大学素质教育普遍存在的空泛化、课外化或仅仅只是人文知识讲座等弊端。2)将非专业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各环节。非专业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学校应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大学课堂变成有机结合的载体,把非专业素质教育贯彻到备、教、复、改、考、研等各个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去引导和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度开发学生的潜质,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实现非专业素质的同步提升。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a.学校可以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大学期间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定期开展,形成一项常规性的非专业素质教育活动;b.积极推动各种学生社团发展,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一个社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参加相应的社团,通过开展学术类、文娱类、体育类、服务类、实践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自觉的开发潜质和发展个性;c.组织学生到集团公司和社会上挂职锻炼,以积累实践经验。

2.5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专业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安排专业教师走出课堂,有计划选派到对口的单位、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实践,以“顶岗、挂职、兼职”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师专业实践经验,同时与工程单位建立牢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施工技术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鼓励教师参加与行业相应的职业或执业资格考试,利用课余时间承接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任务,提高教师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3)聘任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有丰富经验的高中级工程师共同研制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开设专题讲座,参加毕业答辩,参与教师培训、指导学生的实习等工作,从根本上确保专业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摘要:站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角度,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途径,即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完善专业素质培养教学体系、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进非素质教育、建设高素质双师型队伍。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新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06(3):54-55.

[2]蔡泽寰.高职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D].襄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8.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 篇8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在中国经济快速蓬勃发展的今天, 伴随着时代进步的需要, 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也经历着高速发展的过程, 蕴含的巨大的发展潜力, 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都加入到了这个朝阳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所以该行业的人才培养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本课题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确定了研究课题, 依照社会和企业需求, 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调研, 探索适应社会趋势的课程体系。

一、研究的主要思路

1.深入建筑装饰企业, 通过和建筑装饰企业领导、员工座谈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掌握目前建筑装饰企业的岗位要求, 深入分析, 做到研究的内容有针对性。

2.对目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情况进行调研, 了解不足。

3.与建筑装饰企业专家和高校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的教授展开深度合作, 结合建筑行业现状, 按照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规格, 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技术类和艺术类课程的统筹安排, 努力使学生掌握有关装饰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原理、方法, 以及具有相应的工程技术能力和装饰艺术设计能力。

4.通过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论证, 不断改进。

二、研究的实践方法

1.以企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修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程序为基本思路, 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 走访天津地区的各个行业相关企业, 充分了解建筑装饰业的人才市场需求, 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 以得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结论。

2.根据调研结果和建筑装饰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 重构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

3.依托新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改革教学方法, 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的重要观点

(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创新

许多该属于是企事业单位职前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挤压。因此, 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二) 以培养“技艺融合”能力为导向, 重构课程体系, 确保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能与目前的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相适应

在对建筑装饰企业工作过程调研的基础上, 通过行业企业专家座谈会, 针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 (包括施工员、设计员、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岗位) 进行岗位能力分析, 确定本专业典型多角度考核要求, 最终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 确定学习领域 (课程) 各相关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 从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在研究课题上来说,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是具备较高的理论深度的, 而且在可操作性和实践领域也有很好的探索和发掘, 在建筑工程技术装饰专业建设的过程中, 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心任务和环节, 可以极大的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课题的建设根本上是为了建设一个高质量的, 既具备开放的形式又具备不断提高和循环的功能的有机教育体系。在这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体系中, 它的核心思想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就业能力和岗位的适应能力。通过调研发现, 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把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融合, 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有机统一, 辅助以改善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加强教学管理、双师教学队伍的建设等等的多角度全方位的配合。这些条件的整合更需要课题组成员的不断努力和沟通协调。在调查过程中, 课题组力求实时根据需要进行体系的调整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式、人员调配等诸多因素, 使之越来越接近合理化, 降低研究难度, 提高研究效率, 加强研究深度等等, 把本课题所研究的课程体系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相配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3-2004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谈惠.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3]边颖.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9.

[4]孙亚峰.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 :47-49.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 篇9

一、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

所谓的实践教学, 是指与教学任务和目的相关联的实践、实习以及设计等教学项目, 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以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中心, 落实相关的系统科学理论以及教学方法, 制定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 从而构建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所谓的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则是将大学生的创业作为中心, 将与创业相关的教育理念和观点进行指导和普及,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而言, 其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以及专业的自身特点,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将创新思维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

二、高职创业教育现存问题

对于高职创业教育而言, 需要构建独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从而使创业教育更具系统性。在目前,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创业教育上主要采用公司模拟、建筑装饰工程创业设计大赛、学生创业团体大赛等, 这些创业活动往往局限在校园内, 创业活动的领域受到限制, 一些创业大赛甚至以卷面和问答形式为主线, 创业活动的本质和深度都不够凸显, 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

另外, 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而言, 创业教育在落实的同时, 还需要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课程体系相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以及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达到创业意识培养的目的。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学生的领导管理、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市场意识以及组织运作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在根本上是对学生的就业观以及择业观进行引导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从而使学生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快速适应。

三、基于创业教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 目前我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目前, 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而言,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主要以实训、实验以及实习作为主要的体系内容。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而言, 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建筑装饰工程理论认识和了解、建筑装饰模拟以及建筑装饰真实平台为主要层次。

对于建筑装饰技术的理论认识, 目前主要通过教材教学的方式进行, 然而经过相关研究以及调查表明,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教材以及课程体系中缺乏创业教育体系, 教学过程中大多以专业的理论以及实践作为教学模式, 而对创业教育宣教以及创业能力培养缺乏重视力度, 学生无法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对创业缺乏一定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 创业的风险性不断加大。

而在建筑装饰模拟教学上, 在教学设施的建设上缺乏完善, 除了满足学生基本的实习以及实训外, 教学要求却没能达到。另外, 模拟教学除了模拟场地和情景外,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也是一种目前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然而, 一些高校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 计算机教学的建设相对不完善, 相关设计软件也没有适时进行更新, 无法满足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

而在建筑装饰真实实践平台的应用上, 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校内建筑装饰设计大赛以及企业模拟等校内形式进行开展, 平台的实践局限在了校内, 学生的实践培养背离了社会的环境以及企业的要求, 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 无法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 建立基于创业教育的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创业知识教育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 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和理解, 处于一种较为模糊的状态。因此在构建基于创业教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上, 需要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对应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从而完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而言, 基于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包含了理论知识结构以及技能结构两大方面, 其中关于理论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了建筑装饰理论知识、计算机基础技术知识、应用计算机进行建筑装饰设计知识、特定行业的特定知识以及创业知识。而在技能教学结构上, 则包括了建筑装饰技术技能、职业技能、行业开发技能以及创新创业技能。

创业教育过程中, 并不是仅仅通过教材以及课堂的宣教进行对学生的创业兴趣进行激发以及鼓励进行的, 相关的研究和资料表明, 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创业能力, 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缺乏正确的分析和了解, 自身的专业技能素养也相对缺乏, 而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本身存在较大的兴趣以及激情。由此可见, 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将教学核心放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 而不是一味的进行兴趣培养。

2、构建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建立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上需要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体系的各个内容中进行扩展, 从而适应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 对于目前的建筑装饰工程的实践教学中, 大多数的实践活动缺乏场地以及情景建设, 实践教学以封闭的机房环境为主, 学生无法有效进行对外交流和沟通, 这也使得学生的开放性心态得不到培养, 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创业能力都得不到培养。相关的装饰设计活动即使有开展, 坏境也仅仅局限在校内, 学生无法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在创业教育上, 需要加强与企业单位的合作, 落实企业走访以及参观等活动, 从而让学生切合实际地了解自身专业的行业形势和走向, 另外, 学生在企业的参观过程中, 也能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责任态度, 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帮助。在目前一些建筑装饰企业也有开展相关的创业大赛, 学生通过这些社会性质的比赛, 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进取心。

(2) 在真实平台应用的这个环节上, 实践教学需要以实际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培养等作为主要目的和内容。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单位的交流和沟通, 从而建立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市场氛围, 这个过程中, 要求企业单位、学生群体以及教师团队共同参与。另外, 校内实体公司的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规避学生的创业风险, 学生自主进行项目的设计以及开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校内实体公司不仅仅可以当做校内的一次实习, 加之校外企业的指导, 其更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 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以及社会形势。另外, 学校与企业还可以共同建立一个创业园地,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 还可以增设相关的创业指导部门, 制定相关的物质支持以及优惠政策制度。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育行业也开始不断随着社会的变化趋势做出相应的改革。就目前而言,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断严峻, 就业难成为了一个需要等待解决的难题。相关研究和资料显示, 2008年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1%, 而世界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则为20%, 可见, 我国的创业形势明显不符合世界的发展趋势。因此, 我国需要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创业中总结经验, 吸取其中的优点, 补足自身的不足, 从而落实创业教育, 构建基于创业教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业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郑威强.浅谈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 2009;2 (06)

[2]陈洁营, 马慧勇.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1 (04)

[3]周华丽, 顾志良.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3 (02)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 篇10

一、三条主线打造大学生就业基础能力

(一)创建训赛结合项目化课程体系,打造大学生专业技能

为了突出建装专业“艺术+技术”的专业特点、体现与市场经济的交汇融合,注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互渗互融。我院以建筑装饰行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遴选课程内容;以训赛结合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实时引入建筑装饰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我院改革尝试是在建装专业学生进入二年级开始,所有技能型课程均要求全真实实训任务课时不少于整个课程实训课时的50%,比赛项目在课程中占30%,让学生在毕业实习之前就完成了6个以上的真实实训项目,对企业在设计项目中工作任务过程、设计要求等方面有了切实的体验,通过真实的项目训练形成企业工作的方式,与将来的就业实现了完美对接。

(二)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较,建装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对与客户的沟通,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还应当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一般来说,大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有常见两种方法:一是参加社团活动,二是参加社会实践。

1.2012年由我院建装专业师生共同成立了建筑装饰设计社团,该社团有分为两个服务小组,他们以学校教工住宅小区和附近的门店商铺为服务对象,运用专业知识为家庭或店铺进行义务设计、监理施工,并对在购买建材、装饰形式上提出意见。最大限度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好机会。

2.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的,社会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接触社会、深入实际提升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建装专业的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利用节假日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志愿组织起来面向社会开展了实践性活动。如我院组织学生义务对孝感好人的报亭进行免费的装修美化,学生不仅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又对学生进行了一场为人民服务,争做好人的感恩教育。

(三)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机制,打造专业梦想

建装专业不断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不同岗位的实习要求,先后与感市居然美装饰公司、孝感市红珊瑚装饰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企业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同时还接收专业教师进行挂职锻炼,企业优先接收优秀毕业生就业,互惠互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大三一年的实习,在专业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巩固和深化了专业技能,掌握了建筑装饰设计机构的日常业务活动、设计流程等基本情况,了解了建筑装饰设计在的市场现状及前景,进一步巩固了CAD、3Dmax等设计软件的运用,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为成为建筑装饰设计师作好了准备,为毕业后真正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二、创业改变命运,建装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发展率、创业率稳步攀升

(一)建装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平稳

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情况,使毕业生更能符合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每一年我院采用电话和网上调查等形式与相关用人单位联系,对我院近三年建装专业毕业生的整体表现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比较高,特别是在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敬业爱岗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满意度较高,总体上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建装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情况为:2013届92%、2014届92.3%、2015届93%。数据说明建装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表现趋于稳定和成熟。

(二)建装专业学生通过二、三、五阶段性培养,毕业生就业发展率前途无限

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我院对建装专业学生进行二、三、五阶段性培养:学生通过了二年在校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通过三年的在大学生活,形成了良好的专业素养;通过在行业中锻炼两年左右的时间,接触专业五年以后,本专业的学生燃烧了创业的激情,经过数年的发展很多创业的同学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这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创业学生典型。

(三)建装专业毕业生创业群星闪耀,呈现良性循环效应,创业率稳步攀升

建装专业的课程中融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大批毕业生在工作3-5年后投入自主创业的队伍,产生了创业群星现象。这种现象激励着近两届毕业生,他们在校或实习期间就明确了创业的目标,如今年毕业的学生就有3位同学已经开始筹备成立自己的装饰公司。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创业率的情况为:2013届35.6%、2014届15.8%、2015届9%。数据说明毕业生在毕业3-5年后随着工作经验的成熟,将达到创业高峰。

摘要:为了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我院改革就业模式,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模式改革为基础,形成了三线三率促就业的模式,改革成果显著。

上一篇: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土壤下一篇:全生命周期造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