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电建设

2024-07-04

城市配电建设(精选十篇)

城市配电建设 篇1

城市配电网规划是根据城市配电网的发展现状及对负荷增长的规律来对城市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 从而制定出来的改扩建计划。其整体规划建设需要在确保在能够有效的满足用户容量和电能质量需求的情况下, 以运行经济性为指标, 从而选择各种接线方式、导线截面及线路数等来确保规划改造方案的最优化, 确保供电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电网的建设并不能单纯考虑经济效益, 还要兼顾到社会效益的实现, 所以在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过程中, 需要确保电力输送安全的情况下, 确保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首先需要根据预测的负荷来对各片区的负荷密度和分布情况进行确定, 从而对各变电站的供电区域和供电半径进行合理分布, 确定出配电线路的走向和连接方式。其次还要具有长远的整体规划, 需要分阶段的进行整体规划的编制, 这样可以有效的确保规划的统一性, 而且避免了部分工作的重复进行。

2 目前我国城市配电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电源点分布不合理

早期在城市配电网建设中, 由于没有具体的规划, 不能很好的对整体电网进行有效的把握, 再加之不能科学的对城市负荷发展进行预测, 这样就导致在城市电源点布置上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部分地区电源点较多, 而一些地区电源点较少, 导致电源点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电源点多的地区部分电源点闲置, 造成严重的浪费, 而电源点不足地方, 则线路时常会处于超载的状态, 再加之供电半径较大, 供电质量得不到保证, 线路损耗严重, 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

2.2 配电网络结构不科学

由于早期的城市配电网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对于电网结构缺乏总体性的规划, 考虑不周全, 导致线路互供率较低, 存在着环网互联及网络结构不清晰的情况, 不能灵活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调整, 一旦出现检查、故障复电及高峰用电时, 则转供电条件欠缺。而且当变电站全站停电或是迁址时, 需要新增联络线路才能转出, 由于配电网络结构的不科学性, 从而给转供电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不利于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3 配电线路绝缘化、电缆化率低

由于在前期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受资金、环境和技术等条件的影响较大, 这就导致城市配电网10k V线路多是采用架空线路来进行铺设, 线路电缆化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不仅不利于城市的空间美化效果, 而且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也降低。

2.4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较短, 而且还没有统一的技术和标准, 这就导致当前我国城市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在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 由于其涉及的范围较广, 点多量大, 这就导致早期的配电网严重制约了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工作, 即使进行改造也存在较大的难度。部分城市也加大了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工作, 但由于在技术上、设备及具体工程都缺乏统筹规划, 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所以在整体水平上, 我国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2.5 电网建设用地紧张

由于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对于电力建设用地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和安排, 这就导致当前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电力建设与土地紧张的矛盾不断加剧, 特别是一些新建变电站及新建线路更存在着用地紧张的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配电网的持续发展。

3 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的新思路

3.1 合理布置电源点, 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

在配电网规划建设中, 对于电源的选取, 应做到以下三点: (1) 坚持在准确预测地区负荷分布的基础上, 以满足负荷发展要求为基础的准则, 使规划方案能满足不同的负荷增长水平; (2) 电源点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以减少供电半径, 降低线路电能损耗; (3) 电源点的选择还应考虑周围的电源情况, 以便与其他电源形成联络网络, 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

3.2 科学规划电网网络结构, 增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中, 现有的电网接线方式就是一个自然的起点。在配电网的规划中既要科学地布置好新建电网网络, 也要充分考虑到现行电网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以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造, 以提高整体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在电网网络结构的规划建设和改造中, 应根据每个负荷区间的电源点供电容量和负荷情况, 通过采用多分段、多联络、多回路等方式连结, 构成网络。这样区间内某一线路或电源故障时, 可以通过环网转供电来恢复供电, 从而有效减少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

3.3 推广城市配电线路的电缆化建设, 提高供电可靠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供电线路走廊变得越来越有限, 纵横交错的架空线不仅影响城市的美感, 而且故障频率较高, 带来安全隐患。配电线路电缆化既可以美化城市容貌, 又可以降低故障率, 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因此, 在配电网规划建设中,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电缆, 减少高空线路的架设, 提高配电线路的电缆化率。

3.4 加大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规划建设力度, 提高配电网自动化程度

通过采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可以提高设备对故障的判断能力, 实现自动隔离故障、快速恢复非故障线路, 从而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一个真正可靠、高效、优质的城市配电网, 其配网自动化程度也将是很高的。因此,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中应加大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力度, 以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

3.5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解决电网建设用地紧张难题

近年来, 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紧缺, 在这种情况下, 电力建设用地更为紧张, 这对当前城市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作为电力企业, 需要与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加强联系, 建立良好的渠道和合作, 在电力建设过程中赢得政府的支持, 将电网规划作为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保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能够同步发展, 对电力建设用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控制, 确保城市配电网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更好的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城市配电网作为城市基础性设施, 与城市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供电企业需要对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和发展给予充分的重视, 分析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结合城市的规模发展的需要对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使其能够与城市规划相统一, 通过科学、合理、可行的电网建设思路和措施来更好的满足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新要求, 加快城市电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锦照.城市电网规划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2]郑康.城市电网存在问题与建设规划研究[J].机电信息, 2010 (29) .

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的思路论文 篇2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建设;自动化系统;智能化系统

当前国内城市化的发展相当迅猛,毫无疑义对于电能的需求量也有增无减,由此对于城市配电网的要求日趋增高。由于当前城市配电网的建设步伐难以跟上目前城市的发展。大多数的配电网与主网相对都具有一定的脆弱性,特别是部分县级城市的配电网尤为突出。所以,有效地进行改革城市的配电网已势在必行。

1当前国内城市配电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配电网络结构缺乏科学性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过程中,因早期电网结构的规划缺乏总体性,未能考虑周全,导致部分地方出现供电短缺或供电过剩,电网的线路总体互供率相对较低。还有存在网络结构不清晰与环网互联等问题,造成当前的电网维护与检修难以很好地查找出故障点,在用电高峰时出现供电周转不灵。特别在变电站搬迁与停运的时候,若是联络线路不另外配置新的,根本难以转出。配电网络结构缺乏科学性,在短时期内也许能够继续运行,但是以长期来看,对发挥配电网的经济及社会效应极为不利。

1.2电源点分布缺乏合理性

以前国内在进行配电网建设时,电源点的分布建设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在电网整体的掌控方面能力相当脆弱,当时大部分的设计未能具备前瞻性,很多原先设置的电源点对所处地段的用电已难以符合需求,长时间处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部分电源点却由于城市建设转移等缘故造成用电量少的情况出现。而且城区内的电源点存在过多与过少,造成部分居民群众无法安全用电,从而给他们的生活造成诸多的不便。

1.3配电线路绝缘化与电缆化率低下

在当前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发展当中,由于受到技术、资金与环境等不同条件的影响,势必造成配电网10千伏线路在进行铺设时大部分选取架空线路,线路电缆覆盖率不甚理想,总是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如此既不利于美化城市空间,又降低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1.4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不够先进

在国内目前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中,由于城市发展范围日趋扩大,供电源点的数量不断在增加,这也是在国内配电网早期建设发展所遇到的一大难题。尽管目前已有大部分城市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研究有所加强,但是由于发展需要时间的沉淀,在设备、技术等方面仍然薄弱,始终难以很好地提升管理效率。因此国内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在整体水平上仍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

1.5电网建设用地有所限制

浅谈配电网架的优化和城市建设 篇3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城市建设;配网自动化;网架优化

中图分类号:TM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3-0036-02

中小城市由于长期忽视配电网的建设规划,致使城市配电网供电质量差,设备落后,线路老化,事故频发等问题,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不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要对配电线路进行改造就必须重视对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的规划,来加强城市线路规划的合理性,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需求。

1城市配电网架优化目标

配电网架的建设水平对于一个城市的供电能力以及供电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就要对其结构规划做出合理安排,对电压等级进行简化,控制电能质量水平,对各级电压的主干配电网选取合适的接线方式,保障配电网能够为居民提供充足、安全、经济、适应能力强、耗能低的电力。城市配电网架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供电安全可靠、收费合理以及保障就业的稳定性。除了受到城市规划以及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都会对配电系统的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对城市配电网进行规划时,要进一步考虑实现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在规划配电系统时将总费用降至最低,同时保障配电网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为此,对城市配电网的规划目标中除了能够提供充足的供电量以及强大的供电能力外,还需要对配电网主网架结构进行调整规划,使其达到可靠合理的结构水平。

2城市配电网架建设优化途径

2.1加强配电网网架建设

加强城市配电网架建设,首先要加强主网架的建设,来使电源布局点得到扩充。为使配电网架达到合理结构,中心城市配电网应不断增强输变配用电系统供电能力,通常会在城市的远郊地区建设1~2座220kV的变电站来充当城市配电网的电源变电站,同时根据负荷的发展架设220kV外环网。在城市中心分区进行建设的3~5座110kV的变电站形成高压双环配电网为城市中心提供电源,构建灵活可靠、适应性强的电源网架。

其次要加强高压配电网架的建设,作为城市配电网的重要基础,高压配电网架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其他级别的电网的供电能力的发挥。高压配电网不仅能接受各个电源点所提供的全部容量,还能保障全部负荷的供应量。高压配电网通常要求35~110kV的变电站配置两回电源进线和2台主变压器。对配电网进行改造时,将110kV变电站的电源进线改造为开环运行的單(双)环网。中低配电网在城市的建设覆盖面广,但往往缺少规划,导致供电区域的接线十分复杂,改造困难。为了能够满足因事故停运时中压配电网能够继续向用户供电的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准则,一般按照规划对市区中低压配电网进行分期改造,来完善配电网的结构。通常10kV主干线使用双回共杆电源来形成环网供电,主干线导线截面的选定应根据远期改造计划来一次完成,并长期不变。考虑到供电的安全稳定性,同时降低停电对用户造成的损失,将原来的放射式低压配电线路改造成低压与高压架空线路共杆建设,根据城市道路规划,连接为开口环网。以此来保障低压线段的正常停运倒换。同时保障对低压用户的正常供电。

2.2优化分区城市配电网

配电网架是馈线以辐射状走线且中间没有闭环的辐射状网。在对配电网架的规划中,每个分区的馈线只设置一条来进行供电,不会出现交叉供电的状况。同时各分区内馈线的走线必定是放射状。对配电网架的规划通常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对单电源网架进行单独规划,然后将各分区单电源网架使用联络线以及联络开关来进行连接,最终形成网格状多电源网架。城市配电网的启发式优化分区方法,就是将街区作为最小负荷,首先选出中心街区,限制一定的供电半径,通过对邻近街区进行调整来使各个分区的负荷达到最均匀状态。各分区的负荷值越相近,备用容量消耗越少。因为遗传算法在操作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发现其并不适合用于配电网规划,因此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来对配电网线路架设进行改进。最小生成树算法将负荷点和电源点作为顶点,将考虑架设线路的街道作为架线路径,并以其走廊为边。将配电网线路的建设以及运行费用作为各边的权,通过最小生成树算法来制定线路规划方案,并通过不断调整各边的权值,来得到总费用最小的规划方案。在对线路进行规划时,可以将街道线图层加到城市地图上,将负荷点作为中心画圆,从而根据街道线的交点来得到负荷点得到投影点,进而找到交叉点、负荷点以及电源点之间的关系,辅助完成配电网布线。由等负荷原则可以将配电网的主干线划分为三段,同时在相邻的两条馈线尾段寻求最短距离来架设联络线,来实现分区的互联。另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即GIS,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更便捷地在城市地图上对配电线路做出规划。

2.3提升配电网自动化水平

电力系统的主要功能分为配电和输电两部分系统,与输电系统相比,目前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管理的程度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配电系统的网络结构十分不合理,另外配电系统的管理水平的自动化程度低,导致负荷不均衡以及停电、限电的现象严重。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主要包括了线路中的开闭所的自动化系统、小区配电所自动化系统以及馈线的自动化系统,对配电变压器以及电容组等供电设备的检测自动化,是指依靠计算机以及现代通信技术来实现对运行中的电网设备进行远程监测的网络系统。如果配电网的系统庞大,就需要在配电网的自动化主站设置分站来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反应速度。自动化配电网管理系统的检测以及监控终端通常主要是由馈线终端(FTU)、常规终端(RTU)以及配变终端(TTU)组成,实现了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接受并进行远程控制,在记录事故的同时自动上报,对故障失电电源进行保护等功能。主要在城市中得到应用的配电网自动化方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案。(1)环网电缆方案将电缆作为自动化方案的配电主干线,主要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将环网开关柜作为主体,根据所在区域的用户数量来确定出线回路数的数量。其主要优点是运行环境比较好,并且受到外界干扰因素少,适合建设在城市的主干道区域。(2)架空线路方案适宜在城市规模大、环境好、道路两侧比较开阔的地区建设,将架空绝缘导线及裸线架空导线为主体,架设为双回路,并在输电线上设置变压器或者双电源来满足用户需求。此种配电网结构简单且建设灵活但是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3)辐射型配电网则主要适用于城市郊区以及农村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多使用单电源进行供电,配电线路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来设置重合器或者分段器来对线路进行保护以实现恢复供电或隔离的目的。

3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电能也成为了用户可以进行选择的商品,因此,对配电网的改造必须要不断适应用户对电能的消费需求,加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并以此推动电力市场的发展。对城市的配电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能够为居民提供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且损耗低的城市配电系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小雪,王松.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与规划设计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0,(9).

[2]陈学敏.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研究[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3).

[3]宋蒙,刘健,刘巩权.基于优化分区的城市配电网架规划[J].继电器,2005,(12).

[4]史承奎.中小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与规划设计的思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3).

刍议城市配电网改造及建设规划 篇4

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建设发展和未来城市运行的电能需要,城市配电网的改造和建设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靠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应分析当前的配电网布局和分布的位置再结合实际重新规划设计配电网,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需求,进行合理科学的城市配电网规划和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1 城市配电网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投资估算不准确

我国大部分地区取费标准不统一,缺乏技经原则指导。如:某地区同型号的电缆单位造价分别是180 万元/ km和100 万元/km;同一厂家相同型号的环网柜造价分别是3 万元/台和15 万元/台;某几个地区的无功补偿装置的价格分别是425 元/kvar、200 元/ kvar;居民的计量改造投资分别是600 元/户、200 元/户不等,使规划的投资估算误差比较大。

1.2 不合理的设备分布和电力负荷的预测

由于我国的大多城市电网都是由地方上的小发电厂成长起来的,虽然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务院加大对“两网”改造的力度,新建了一些线路和配电站,但仍然存在着城市配网规划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因为曾经的规划设计没有达到要求、地区用电负荷因发展的不同和新用户的接入使电网结构发生变化等问题,影响了现如今城市配电网的检修和处理,甚至因为当时在设计城市配电网是没有区分用电需求量的高低分布,导致了现在在用电高峰期的时候有些地方出现了主变不均衡的问题,增加了经济损失。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影响着电网规划的关键,影响着电网规划质量,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通常采用多种科学计算方法进行近期负荷预测和中长期负荷预测,表1 列出了多种预测方法对某地区3a的负荷预测结果,分别通过比例系数增长法、回归模型预测法、曲线拟合法等总量预测方法与空间符合预测法进行了比较。

1.3 供电稳定性差,配电网管理不规范

我国现今大多使用高架线的方式来构成输电线路,高架线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并很难适应恶劣环境,例如暴雨暴雪、台风等,同时高架线还有着难以修理的问题,根据毁损程度的位置和大小也影响着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此外由于我国还存在着一些偏远困苦地区,这些地区存在着很多无人维护管理的功用配电线路,出现问题经常得不到有效的查看和修理,配电网管理人员也得不到消息,所以在对整体配电网的管理上来说,存在着疏忽和漏洞,导致一些地区供电质量十分低。

2 城市配电网的改造和建设规划

2.1 主要站点规划

站点的合理规划在整个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必须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来进行负荷预测和负荷分布预测。在配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地划分各个高压变电站供电区域、确定10k V出线的供电范围和开关站的配变容量。由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为了节省占地空间和投资成本,配电网建设中在逐渐少使用架空线、柱上开关、柱上变压器,开始更多地应用地下电缆、开关站和箱式变压器时,也要预留电缆沟道以及开关站,配置足够符合要求的电源设备,从而保证电力的传输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电网结构来说,在高负荷密度建设大容量变电所可以节省资金,同时选用大容量的变压器还可以增加投资效益。地理分区的负荷预测也不能被忽视,地理分区负荷预测可以帮助规划工作预测将来规划需要增加的高压电源点的容量,能正确地对未来的供电负荷进行估测,并借此评估主网规划对110k V高压站点建设规划的合理性。

2.2 网架的合理规划

建设一个灵活可靠的网架是提高城市配电网可靠性的关键。城市配电网的结构要达到分层分区,主次分明的要求才能使各级电网应环网架设、开环运行。在城市配电网架结构的规划中,要加强主网架,充实配电网的电源点布局,所以就要在城市中心区内的电缆主干线采用环网供电,并用开环运行方式的“二减一”接线。城市配电网的网架规划还要注意中心城市配电网较为适宜以增加输变配用电系统的供电能力,在以往的城市配电网的网架规划中,在远郊地区一般分布1~2 座220k V的变电站,作为配电网的电源变电站。根据现代化城市发展,应该在城市的负荷中心地区分区建成3~5 座110k V的变电站,构成高压双环配电网,由环向城市中心引入电源,变成较为灵活可靠的电源网架。

2.3 配电网自动化改造确保配电保障

为了提高城市配的电网的供电稳定性、供电质量和降低损耗,节省资金和供电企业工作效率,就必须提高配电网自动化进程。要想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水平,首先要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按照计划实施。其次要实现对中压10k V配电网实施事故的妥善处理,即用自动化设备自动切除线路的故障区段,自动恢复向完好区段供电。所以第一城市配电网应该安装新的自动化设备和改造配电网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把环网线路分成几段,让自动化设备自动操作和配电网的运行监测等功能。最后,应以保证供电可靠性为前提,确保电力用户用电的时效性,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做好用电服务工作。

2.4 提高配电管理人员工作水平

为了安全运行和管理城市配电网系统,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加强岗位技能培训也是一大重点。由于现代化城市配电网建设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而原有的没有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并不熟这些东西,所以要尽快让他们熟悉新系统的主要设备的及时参数和了解新设备的重合器、环网开关和负荷开关等工作原理。专业人员应积极的接受培训,多学习新的知识,积累经验,掌握系统的升级和研发的大概过程,了解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进一步学习国家关于配电网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

3 结语

现在人们对于城市配电网供电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也要随之提高,在将来,只有自动化、智能化的电力系统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因此需要电力企业不断加强对城市配电网的建设改造和规划设计,采取更加创新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提高城市配电网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为我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日兴.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5(7):81-81.

[2]许民军.分析城市配电网改造和规划[J].中国新通信,2013(20):75-76.

谈论城市配电网规划现状及问题 篇5

论文摘要:城市电网建设是电力部门的重要规划,城市配电网的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城市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更是保证供电质量和供电效率的依据。站在城市配电设置的宏观角度阐述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配电网;规划;问题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整体配置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城乡配电网建设日益重视,如何科学地设置城市配电网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电力建设中,我国总是将发电摆在第一位,输送配电摆在第二位,认为只要有充足的电能资源就可以做好电力系统的建设。但是,输送配电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城市供电的能力和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合理适当的城市配电网规划在逐渐彰显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为电网建设的改造提供了合理性、科学性的指导经验。

一、我国配电网建设的现状

如今,我国有意识地改变原先的“重发电、轻输送配电”的现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得整体上配电网的设置都趋向了正规、合理。但是由于我国在配电网规划上发展较晚,依旧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1.基础差、底子薄

基础差、底子薄是我国配电网建设的真实写照。在过去的电网建设中,由于缺乏早期的勘测、考察和规划,导致我国配电网的设置分布不合理,供电线路较长,损坏较严重。一些城市出现了市中心电源丰富,周边村落电源稀少的现状,这种情况致使一些周边农村长期处于没有电用的状态。

2.电路结构不合理,转换复杂、不灵活

我国在电网建设中呈现出电路复杂、互相交错、难以移动等现象。近电远送、电网接线复杂、迂回供电、专用线路占有主线路过多等不合理的安排也为之后重新建设新电路结构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增大了电路维修的困难。

3.供电质量下降,故障多

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加上线路设置的不合理,就必然会影响供电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地区都在采用架空线输送电能的方式,这也直接影响着供电的可靠性。同时,采用这种架空线路的方式,故障出现的频率较高,容易引发电路漏电、触电等事故的发生,增加了危险性。

二、我国城市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一直倾向于对发电能源的开发,很少关注于基础的配电网的建设,致使我国电力事业建设出现偏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出现,高速度、高质量、安全、可靠成为了人们对电力发展的新要求。这也迫使专家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对配电网规划作出了重新的审视,对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进行了新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于各方面的因素,我国城市配电网规划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1.城市发展不稳定

国家建设部提出“以人为本,以安全舒适为基础,重新调整修改城市建设规划”。该规划指出,各个城市应根据自身特色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重现对出现的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进行修改,将城市规划的重点放在危房改造、处理城市垃圾、缓解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的目标上来,同时建设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努力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和人居环境。这个规划的提出对于城市电网建设来说既是好事,也是难题。城市规划标准的提高必然影响着城市电网建设的提升,但是由于每个城市的发展状况都不一致,而且也在不断改进和变化,这给城市电网配电网的规划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2.城市规划的衔接存在问题

城市电网规划的衔接问题一般分为两方面,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存在问题,城市电网建设和城市建设衔接存在问题。这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城市规划包含电网规划,电网规划又对城市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规划进行建设,所以也导致城市建设与电网建设之间有着很深的摩擦。城市在规划中一般是同一时间编制,所以在面临突发问题时不能及时快速地进行修改和协调,导致了城市规划与电网建设规划之间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和电网建设有时候不能同时建设,这样也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3.配电网规划数据难以统计收集

配电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海量数据进行考证和收集,以保障能做出合理有效的电网规划,同时还要注意各方面的因素。如前期考证、收集数据时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花费大量成本等,这都需要我们事先做好规划。但是这样的复杂大工程,其实施难度可想而知,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4.配电网建设中审批程序复杂

配电网规划的审批要经过各种复杂的程序,而且审批难度较大,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的情况和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同时,电力部门是我国的核心能源部门,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国家和城市在考虑配电网建设规划时更要三思而后行。但这也意味着配电网规划的实行需要经历一段长久的等待。

三、城市配电网规划问题的若干解决措施

城市配电网规划牵扯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更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排除万难,将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落实到实处,真正为电网建设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安全性做好先驱保障工作。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当前解决城市配电网规划问题的措施,为在以后配电网建设中指明一些方向。

第一,针对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发展不稳定、不平衡的状况,我们要加大事先对城市不同区域用电量和用电指标的调查,针对各类区域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配电网架结构,从整体上做好布局,更好地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来,满足广大用户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另外,要加强与城市主要决策人员的沟通,了解城市的进一步规划详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与城市规划发生冲突。

城市配电网电力负荷特性分析 篇6

一、电力负荷的特性分析

(1)随机变化的特性。电力负荷的随机性可以分为内在随机性和外在随机性两种。内在随机性主要是电力系统中非线性元件的特性决定的,所以电力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非线性系统,并且电力负荷是该系统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电力负荷也具有非线性特性,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电力负荷数据的随机变化性。(2)周期变化的特性。电力负荷具有随机变化的同时,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电力负荷变化的周期性,主要是由于温度、气候和工作规律等的影响,外在表现为负荷的季节性变化、周循环、工作日与节假日等特征。例如,每年的电力负荷的峰值往往出现在冬季和夏季,低谷出现在春季和秋季;每周的电力负荷周一到周五的变化具有规律性,双休日负荷相对降低;在节假日期间,电力负荷值也会出现降低的情况。

二、空间电力负荷的特性分析

电力负荷特性分析是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基础,把握电力负荷的特点,有利于负荷预测精度的提高,同时在进行空间负荷预测时,若事先对空间电力负荷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特性采用一些理论来描述,也必然会改善空间负荷预测的预测精度。(1)空间电力分辨率。在进行空间负荷预测时,首先必须将预测区域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小区,但是所划分的小区的大小、类型也会影响空间负荷预测的方法的结果及精度,所以本文引入了空间电力分辨率的概念。所谓空间电力分辨率就是指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下,将预测区域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一组供电小区,如果每一个小区负荷数据都能够非常容易的采集和确定,则将该组供电小区面积的倒数称为空间电力分辨率。空间电力分辨率是对空间电力负荷的分辨电力负荷大小和分布的能力的一种描述,包括所划分供电小区的形状、大小以及能否合理确定小区负荷值3个要素。通常划分小区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照等大小的有规则的网格来划分,网格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等有规则的图形,这一类划分方式得到的小区的负荷数据并不能直接得到,需要通过总量负荷来给划分的这些小区进行合理分配;另一类小区划分方式是按照电力设备、行政区域、供电单位等的供电区域进行划分小区,这一类划分方式得到的小区的负荷数据可以直接通过电力系统相关的电力设计的表记来收集。(2)空间电力负荷特性分析。空间电力负荷特性分析是提出可行有效的空间负荷预测方法的前提,空间电力负荷除了具有一般电力负荷的特性(即随机变化性和周期变化性)外,还具有空间负荷自身特有的一些特性,并且这些特性能够为下一步空間负荷预测方法的提出奠定基础。本课题针对的主要是按照供电范围划分方式下的空间负荷预测,因此下面主要讨论该方式下划分的小区所具有的空间特性。一是S型增长特性。空间电力负荷的增长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增长有关,主要包括该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及当地的经济政策等。空间电力负荷各年的增长并不是平稳的,其增长曲线呈现S型。但是,空间电力负荷S型增长曲线并不是说明负荷增长总是在S型的基础上开始的,只是说明电力负荷可能处于S型增长曲线的任一阶段。另外,有的电力负荷的增长速度还会出现多次变化的情况,即多S型曲线的形式。因此,对小区进行负荷预测其实就是对小区负荷从增长速度为零,到高速发展,再到低速发展的阶段的确定。二是负荷转移特性。城市配电网是在“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主导思想下建设的,所以部分馈线之间是相互联络的,即相互之间可以发生负荷转移。在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过程中,时而会通过开关变位来倒切负荷以降低线路损耗、减少过载负荷,实现馈线间、变电所间的负荷转移。在发生负荷转移的过程中,一些是永久性转移;另一些是临时性转移。永久性负荷转移会永久的改变负荷小区的负荷,可以不计负荷转移对负荷发展趋势的影响;然而,临时性负荷转移会使负荷小区的负荷发展趋势发生大的波动,从而产生随机性很大的历史负荷数据,进而影响负荷预测的结果,所以这部分负荷转移必须在进行负荷预测的过程中予以考虑。三是空间传播特性。以上特性都是空间电力负荷在时间上所体现出来的,同时,在空间上具有传播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大负荷产生的区域,例如居民楼集中区域、学校、医院等,它们的负荷的不断增长变化会引起其周围区域的负荷的变化,这就体现了电力负荷的空间传播性。电力负荷的空间传播性是指在一定尺度下的空间电力分辨率下,负荷密度较大的小区对周围小区负荷的影响。

三、小结

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与规划设计探讨 篇7

1.1 电源点分布不合理。

由于早期电网建设中缺少整体统一规划的意识, 使我国现在大多数城市配电网电源点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和电源点不足的问题, 供电半径超出本身所需长度, 电能消耗过高。

1.2 电网结构不合理。

由于电网结构不合理, 出现供电方式模式固有化不易改变、近电远送、迂回送电、主干支干连接出现中断、电力资源被专用电路消耗过多等问题。并且由于电网结构的不合理性, 使得修复电网中出现的故障和日常所需的例行检修都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

1.3 供电可靠性低。

很多地方使用架空线为供电的媒介, 介于架空线自身属性的原因, 架空线出现故障的次数相对较大, 出现故障的频率大, 因此常常需修护人员修复。这使得供电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再加上不合理的电网结构, 还经常出现供电出现故障前不能及时预测到问题, 供电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修复事故的问题, 这些都是让供电可靠性变低的主要原因。

2 配电网建设改造与规划需要遵循的原则

2.1 实际与超前的结合。

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改造与规划要顾及城市现已有的电网结构和实际需要解决的情况, 切不可忽略现实情况, 做出超出实情限制的判断, 消耗无意义的资源、解决不紧迫的问题、遗留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注意实际情况的同时也要具有超前的目光, 将未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居民所需为改造规划的另一重要目的, 减少出现重复改造的可能性。

2.2 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改造与规划与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关系。

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改造与规划要尽量在对环境减少破坏的情况下进行, 不应为了经济利益大大破坏了环境效益。还应考虑对人力、财力、物力的合理规划利用和分配, 切实通过配电网建设的改造使效益增加, 而非让并不需要使用的资源无故流失浪费, 造成其他的效益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各方面的综合效益, 再此条件下展开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改造与规划设计。

2.3 综合考虑, 整体规划。

在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改造与规划设计中要极力避免再出现早期配电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如结构与分配不合理、无法与未来所需相连接、反复施工重建等问题, 要考虑整个区域的实情和未来城市化中的可能需要, 整体规划, 系统优化, 用整体领导部分, 以部分带动整体, 通过我国城市配电网现阶段的整体状况领导地区配电网的建设工程, 再通过地方配电网的逐步改造带动我国城市配电网整体的优化。

3 配电网建设改造与规划的大体思路

3.1 将电网结构和电源点合理计划分配。

城市配电网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居民更好的提供供电服务, 并在此同时保证用电的安全、合理和电能的高质量低消耗。所以城市配电网建设就需要科学化合理化, 而为满足此项要求则需要很强的供电能力。以此为目的, 可将市中心、远离市中心、用电高负荷区分别设置不同的变电站。如:4座左右的110k V变电站设在高负荷区, 2座左右的220k V变电站设在城中心地区, 郊区则可依据实际情况设220k V的外环网, 这样便可形成了合理可靠的电源网。

3.2 高压配电网建设要进一步加快加强。

高压配电网在城市配电网的建设中处于基础而又关键的地位。因为高压配电网可以接受电源点所给予的几乎所有容量, 它用来满足全部供电负荷的要求。所以如果高压配电网的建设无法无法达到标准, 无法进一步快速的提高, 就会影响其他级别的配电网的建设规划, 在高压配电网无法发挥其全部时, 其他级别的配电网想要作用出其应有的能力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3.3 电压等级的合理优化选择。

简化电压等级可以通过分层原则, 在分层的基础上再逐步的使电压等级提高。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切实的使电网布局趋于科学化, 达到降低电网结构复杂性的目的, 并且可以带动变电层次的降低, 使得电能无益消耗的情况得以缓解。只有如此才可以使电网的运作能力大大提高。例如:中小市区和城郊所使用的电压可以由原来的等级分别改变成高、中、低压三层配电网。

3.4 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职业能力, 加大会计电算化领域的重视。

合理的会计电算化可以配合电源网的合理分配、分层。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改造与规划以电力平衡为主, 正确、科学、精准的电力和电量平衡计算将有利于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改造与规划。所以应提高这方面人才的专业能力, 加大对这方面领域的重视, 有组织性的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更深层的培训。且掌握更高专业知识的人才还可以参与系统的升级与研发, 使城市配电网更加的科技化。

3.5 与各地政府做好合作工作, 获得支持。

通过与政府的洽谈协商, 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 利于获得政府的支持。土地的使用权、征用土地的相关费用与准备、电线所需路径的范围通道在规定的时间和相关标准范围内得以解决都需要各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

3.6 加强市民对电力企业的认知。

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介, 积极宣传电力企业的作用, 提高其形象, 利于百姓配合城市配电网网建设改造与规划的工作, 消除市民对建设的疑虑和误解, 同时还可以增强百姓对用电知识的了解, 减少私自篡改线路的现象, 创造全民对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支持与关注, 使得城市配电网建设切实可靠的得以进行。

结语

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改造与规划设计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 要瞻前顾实, 全面综合考虑其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 统筹全局, 以整体指引部分改造, 用部分带动整体进步。将早期配电网建设中的遗留问题一步步解决, 将未来城市配电网的所需一步步落实。清楚了解我国当前配电网现阶段的状态、积极遵循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与规划设计中的原则、从城市配电网自身改造和获得政府、社会、群众的支持这两方面出发, 最大限度将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改造与规划设计的利处发挥出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城市配电网作为基础设施中的一项重要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大程度上的满足人们对用电的需求, 并且更好的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解决早城市期建设中城市配电网的缺陷、使电能的消耗减少、质量提高, 完善城市配电网建设成为了必行之策。本文以此为目的就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改造与规划设计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改造规划,设计,现阶段状态,原则

参考文献

[1]林冬.论配网自动化系统规划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02) .

城市配电建设 篇8

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步伐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线路配网的负荷也日趋加重, 加之我国原先城市规划线路不合理等问题, 现代城市的配网规划和设计显得十分重要, 它不仅仅关乎城市的正常建设需要, 也是人们高品质生活的保证, 所以, 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运用自己的电力专业知识结合现阶段的技术水平, 将城市规划用电负荷地理特征等综合考虑, 进行合理科学的城市配网的规划和设计, 让配电网的改造与建设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因此, 建设与改造发展城市配电网是开拓城市电力市场, 发展城市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用电需求的必由之路。

配电网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长期以来, “重发电、轻供电”的观念使得配电网建设改造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 中低压配电网根本没有统一的规划盲目地发展建设, 私拉乱接形成了零乱的网络。设备技术性能落后, 线路老化, 事故频发, 供电可靠性差, 电能质量低, 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1 中小城市配电网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国中小城市电网大多是50~60年代由地方小发电厂发展起来的, 到60~70年代升压联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国务院加大对“两网”改造的力度, 逐步对落后陈旧的城市供电线路进行整顿改造并新建了一些线路和变、配电站, 使得我国的城市配网有所改观, 但基于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的步伐加快, 越来越多的城市配网规划问题越来越多, 加之我国的城市配网基底不深, 整体城市配网问题还处于比较底下的状态。现阶段我国城市配网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1 设备布局不合理

设备布局不合理也是配电网普遍存在的问题。电网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包括了原来的规划设计不合理、地区用电负荷因发展而造成的不同、新用户的接入造成的电网结构变化等。当时没有过多考虑到配网的电源布点分布, 严重影响了现代配网改造中的计划检修、故障处理等工作, 并对后期城市配网的供电质量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期, 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主变负载不均衡等问题, 一方面造成了生活质量的下降, 一方面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 配电设备陈旧

配电网设备包括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等设备, 由许多零件设备组成。然而, 当前许多配电设备过于陈旧, 配电网结构薄弱, 供电半径长, 导线截面小, 配电容量不足, 配电设施超负荷运行、绝缘质量低, 故障频发, 不但消耗了电力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 且导致供电可靠性低。

1.3 配电线路负荷不均衡

城市配电网最显著的问题莫过于配电网线路 (尤指10 k V线路) 的运载不均衡。由于历史原因, 部分地区发展缓慢, 人口流动较大, 造成该地段线路常年处于空载状态;与此同时, 还有很多地区, 由于发展迅速, 原有的配电网络的电源点和容量不能满足城市用电的需求, 对中小城市来说, 配电线路常年处于满载乃至超载的状态, 特别是110 k V电网的变电设备裕度小, 布点少, , 容易发生故障, 损耗程度较大, 对设备造成损伤。

1.4 配电网管理不规范

由于配电网的改造与建设不规范, 配电设备的固定资产也非常混乱, 形成无人维护管理的公用配电线路, 这些公用配电线路联成的配电网当然是一个非常薄弱、不可靠的电网, 可想而知供电质量也是非常低的。

1.5 线路故障率高, 供电可靠性差

由于环境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我国国土地貌复杂, 城市建设都是因地制宜, 地理环境对城市配网的规划和设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我国很多城市的输电线路多数选择高架线的方式, 其本身就存在着故障率高的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 环境恶化严重, 常出现天气突变, 自然地增加了高架线的毁损率。高架线的毁损使得供电保证性下降, 同时在修理时的难度、修理的安全性都无法估计。

2 配电网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的思路及措施

对城市配电网进行建设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质量, 对其进行升级改造, 从而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损耗的目标。城市配网的建设, 以前遵循的是电网规划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 对电力设施的建设, 此原则基本是适用的, 就现阶段发展来看, 对于城市配网规划和设计, 原来的原则理念要有所转变和改善, 以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具体来说, 笔者认为做好配电网的规划与改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 精心做好全面规划

规划设计城市配电电网, 要求我们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和测量方法尽可能地收集数据, 完善信息基础, 从而建立符合当下城市要求和适应城市不断发展要求的配电网系统。对电力的预测要结合这个地区的城市规划进行, 并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行政级别进行合理性预测, 科学地做好城市配电网全面规划设计。中小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是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和《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再结合本市的具体发展情况, 制定出配电网的规划设计目标, 以及规划设计与改造的技术原则。

2.2 加大力度改造配电网设备

中小城市配电网设备陈旧老化, 结合配电网改造按规划要求进行更新换代, 诸如110 k V (35 k V) 变电所改造成无人值班变电所, 开闭所、配电所按照无人值班进行建设改造, 配电设备进行无油化改造, 低压架空导线逐步按绝缘化改造。对城市繁华街道内改造或新建商业街、住宅小区可采用高低压电缆供电。

2.3 合理规划与建设配电网站点

站点规划主要包括划分供电范围、选择线路、确定导线截面、划定开关站规模和配电变压器的选址等。配电网的站点规划需要和当地的城市更新规划、建设计划、城市发展规划互相配合, 并更多地应用地下电缆、开关站和箱式变压器等, 节省占地空间和投资成本。对于电网结构来说, 合理的电网结构需要合理的电网规划, 根据《安全稳定导则》, 电力结构规划需要适应负荷的要求, 配置足够的符合要求的电源设备, 并保证电网结构能够与电源和负荷水平相适应, 保证电力的传输稳定和安全, 并做好足够的意外事故应急措施。通过合理安排配电网结构, 可以让配电网既能最优化运行, 也能有效降低电网损耗, 为用电负荷输送最优质的电能。

2.4 选用合适的电压等级

分层分区合理组成配电网。简化电网结构, 提高电压等级, 不但能减少变电层次和电能损耗, 也有利于配电网的合理布局和可靠运行, 还能提高城市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中小城市配电网目前宜采用110 k V、10 k V、0.4 k V三级电压, 而郊区城镇目前宜采用35 k V、10 k V、0.4 k V三级电压。按照三级电压, 建立分层分区的城市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

2.5 重点改造中低压配电网。

现代化的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 中低压配电网是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中低压配电网结构改造应满足下列安全准则:向市区供电的中压配电网应能保证任何一条10 k V线路的出口断路器因计划停运时, 系统能保证向用户继续供电;事故停运时, 系统隔离故障后能保证向用户继续供电, 且不限电并不发生超过设备允许的过负荷。因此, 市区中低压配电网应根据配电网建设中长期规划, 分期实施建设改造, 不断优化配电网结构, 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2.6 加强高压配电网网架建设

高压配电网是城市配电网的基础,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级电网搞不好, 其他电网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高压配电网能接受电源点所供出的全部容量, 并能满足供应全部负荷。高压配电网的结构改造应满足下列安全准则:向市区供电的高压配电网应能保证任何一条110 k V (35 k V) 线路或一台主变计划检修停运时保持向用户继续供电, 不过负荷, 不限电;事故停运能自动或通过操作保证向用户继续供电, 不限电并不发生超过设备允许的过负荷。为此, 高压配电网的配置方式要求35~110 k V变电站有两回电源进线、2台主变压器。在一个城市按照分层分区供电的原则, 将几个110 k V (35 k V) 变电站的电源进线联接成单 (双) 环网 (开环运行) 。在配电网改造时, 按照规划要求逐步实施, 建成高压配电网网架。

2.7 完善配电网自动化, 确保配电保障

配电网自动化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工作效率、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 改善服务质量, 使供用双方均得到效益。首先做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 按照规划设计分期实施。配电网改造及配电网自动化应立足于以下几方面:以保证供电可靠性为前提, 确保电力用户用电的时效性, 满足电力用户的供电需求;无论电力能源紧缺, 还是电力富裕, 以用户用电的实际要求为出发点, 做好用电服务工作;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多项功能,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应先试点, 摸索经验, 取得一定的效果, 再行推广。

2.8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 提高配电管理人员水平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工作是安全运行管理的保证。鉴于城乡配网改造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而现有配电管理人员对这些不够熟悉, 所以要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 以期达到。 (1) 熟悉新系统的结线和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 (2) 了解新设备如重合器、负荷开关、环网开关、箱式变等的结构、工作原理, 并能熟练操作。 (3) 了解配电网自动化系统、SG186等系统功能及使用方法。 (4) 进一步学习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新配电网络的调度管理、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有关规章制度, 并认真执行。

3 结语

配电网作为将电能最终配送给用户的终端电网, 其供电能力直接关系着每个用户的用电安全,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电力用户对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工作效率和优质服务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 各城市供电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降损节能、建设现代化的城市配电网络为目标,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电的需求。只有进行合理的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 才能提高城市电网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 保证配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电力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毛传洲, 周英树.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规划[J].电网技术, 2001 (7) .

[2]叶世勋, 刘煌辉.配电自动化规划要先行[J].电网技术, 2000 (4) .

[3]郭又华, 朱雨.城市电网规划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 2005 (8) .

城市配电建设 篇9

1 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的发展

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一个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容灾的本质是对数据 (数字化的信息) 的备份, 广义的容灾解决方案是在生产中心现场整体发生瘫痪故障时, 至少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实现数据的可恢复性。

随着磁盘技术的进步, 磁盘性能不断提高, 采用在线的磁盘阵列做备份成为数据容灾的首选, 以磁盘阵列做数据容灾设备可以进一步满足系统级容灾的要求。

数据级容灾及系统级容灾技术在网络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实时需求。在远程灾备中心实施的远程数据镜像技术是基于存储磁盘阵列的底层数据镜像, 即在本地和远程的两个磁盘阵列之间实现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的镜像, 它实现了主机、网络与应用间的透明, 是目前在信息安全容灾备份方案中的首选。

2 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的实现方式

数据存储容灾备份就是为数据实时生成一份可用的副本, 此副本的使用不需要做数据恢复, 可以将副本立即投入使用。远程容灾备份的数据复制目前有如下实现方式。

2.1 基于主机

基于主机的数据复制技术, 可以不考虑存储系统的同构问题, 只要保持主机是相同的操作系统即可, 而目前也存在支持异构主机之间的数据复制软件, 如自由遁NAS的Disk Safe Express就可以支持远程容灾备份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复制, 可以支持跨越广域网的远程容灾备份实时复制。

2.2 基于存储系统

利用存储系统提供数据复制, 复制的数据在存储系统之间传递, 和主机无关。这种方式的优势是数据复制不占用主机资源, 不足之处是需要灾备中心的存储系统和生产中心的存储系统有严格的兼容性要求, 一般需要来自同一个厂家的存储系统, 这样对用户灾备中心的存储系统的选型带来了限制。

2.3 基于光纤交换机

这项技术正在发展中, 利用光纤交换机的新功能, 或者利用管理软件控制光纤交换机, 对存储系统进行虚拟化, 然后管理软件对管理的虚拟存储池进行卷管理、卷复制、卷镜像等技术, 来实现数据的远程容灾备份。比较典型的有Storag-age、Falcon等。

2.4 基于应用的数据复制

这项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都是针对具体的应用。主要利用数据库自身提供的复制模块来完成, 比如Oracle Data Guard、Sybase Replication等。

3 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的建设思路

数据存储容灾备份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 最终目的是要发挥数据的最大效益。而保障系统建设的安全, 保护各类信息的安全是贯穿始终的责任,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才能有备无患。

(1) 容灾系统应具有开放性, 不依赖特定硬件系统, 支持各种传输介质, 如能支持TCP/IP网络则更佳。另外, 考虑到容灾能力和应用系统性能的影响, 容灾方案不仅要支持近距离的同步数据容灾, 还必须能支持远程的异步数据容灾。对于异步数据容灾, 数据复制不仅仅要求在异地有一份数据拷贝, 同时必须保证异地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此外完善的容灾系统还应该包括各种实用的灾难恢复手段。

(2) 必须对企业自身的各种需求进行分析, 对风险和数据的重要性进行评估, 确定将要采取的容灾级别以及模式。然后决定相关费用的支出、投资回报如何, 最终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和发展的厂商和方案, 以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容灾备份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反复进行需求分析。由于不同的数据在应用中的重要程度不同, 而且恢复的紧迫程度也不一样。因此, 针对不同的数据分类, 采用的数据复制和容灾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定要对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分类, 分别制定备份策略。

(3) 需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建设维护灾备中心。将所有数据备份后, 测试备份数据的恢复情况, 进行事故假想并定期开展灾难演习工作, 使得灾备中心在灾难真正发生之后发挥最大的功效。

4 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系统的设计方案

目前广泛采用基于主机的数据复制技术, 建设多个互为备份的容灾备份点, 为地县一体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安全可靠、互为备份的基础设置。

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容灾备份系统一般由主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组成, 主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可为异构主机。备份中心与主中心通过光纤网络相连接。当灾难情况发生时, 可以立即在备份中心的备份服务器上重新启动主中心应用系统, 依靠实时备份数据恢复主中心业务。当主数据中心系统恢复后, 备份中心存储系统的更新数据可以在应用运行不停机的情况下, 一次性将数据重新拷贝回主中心继续使用。

方案在设计过程中, 包含实时容灾备份应用系统中的实时、异地、回退、接管等功能, 实现了专用业务网内实时容灾备份、远程异地实时备份、备份系统接管功能应用, 不仅实现了信息化应用的高可用要求, 同时有效解决了传统双机所产生的单点故障问题, 更规避了由于单点故障所派生出的多机多故障所带来的巨额应用成本。

系统在备用节点侧经扩展后具备独立运行的能力。备用系统作为一体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子集, 具备系统的主要功能, 需配置基本的历史服务器、S C A D A服务器、前置服务器及采集设备, 并能通过网络方式独立采集全网所有的实时数据。

正常情况下, 地区公司主系统通过支撑平台的复制功能, 将模型、图形、参数、历史数据及核心文件实时在线的备份至备用系统。在地区公司主系统故障瘫痪的情况下, 备用系统将自动快速启用, 备用历史服务器和S C A D A服务器可按预定的模式启动, 从而实现备用系统在短时间内承担主系统的角色功能。

5 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系统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1 内部数据防泄与远程容灾备份数据监控

利用NAS内置账户管理模式, 给相应的员工设置适当的操作权限 (防内部数据泄密) , 系统管理人员通过调阅NAS内部的数据亦可实现足不出户便能对地区实时数据“了如指掌”, 达到实时监控容灾备份数据的目的, 对后期制定远程容灾恢复方案提供参考。

5.2 数据容灾与灾后数据重建

本地服务器轻松实现对远程灾备系统的数据实时同步备份, 为数据安全构建了一面坚盾, 确保在主系统数据损毁的灾难状况下, 也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最大限度的减少数据丢失对调度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 同时由于部分品牌的NAS (如自由遁) 支持远程容灾备份数据还原, 大大方便了数据的快速恢复, 从而确保调度自动化数据快速灾后重建及相关业务的正常运行。

5.3 以“数据集中”为基础的灾难备份手段

针对灾难性的备份系统, 数据集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最有效的备份方式是“数据集中”, 以“数据集中”为基础的灾难备份手段, 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各分部各自进行备份而导致的各自为政、管理不统一的问题。以“数据集中”为基础的灾难备份使得管理更有效、相关数据的统计更方便。

5.4 容灾备份系统的应用演练

在容灾备份系统全面完成并且制定了恢复方案后, 可以在完成备份的情况下安排突发性的测试。需要确保业务不会因为突发性测试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失和业务中断。演练对于提高维护人员的恢复经验和协作能力以及确保灾难恢复计划的可行性是至关重要的。所有的演练结果都要进行评估、记录, 并成为实施容灾备份系统工作的流程。

6 结语

随着地县一体化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三集五大”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的技术风险也进一步加大。一旦发生灾难, 将导致地区电力企业所有本部和县公司的配电自动化信息数据丢失并失去监控。如何防范此类技术风险, 确保数据安全和电网监控业务的正常开展, 已经引起了国家、社会、企业的高度重视。数据灾难备份技术既可以有效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同时也是政策法规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摘要: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对数据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而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使得原本各县级公司独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所有的数据全部集中到地县一体化统一的平台上。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加, 数据的保护和存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数据的可用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同时对数据的自动备份也势在必行, 针对上述情况, 本文提出了城市配电自动化数据存储备份容灾系统的部署方案。

关键词:配电,数据,备份,容灾,存储

参考文献

[1]E M C公司.E M C北方电力本地/异地容灾系统方案.

[2]HP公司.HP异地容灾方案.

城市配电建设 篇10

1) 管理的理念或策略。随着我国用电要求的提高, 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配电网工程建设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并建立了相关的长效机制, 旨在促进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安全化的实现, 减少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将企业整体得以有效掌握。同时加强企业的自我调节环节, 多方面建立安全管理生产体系。在电网的建设中, 占据重要地位的是10k V配电网。不断完善其结构, 可以较大程度上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安全运行水平, 而安全生产则是在电力建设中永远重要的主题, 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企业内部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此同时, 项目管理单位要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将安全监督作为重中之重, 强化安全的重要性, 并且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措施对其做以限制, 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以安全为最终目标来促进工程的稳定实施。2) 管理的范围和目标。以往的配电网工程管理多是重视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对于前期设计以及使用中期的配电网过程则没有很大重视。为了极大力度降低配电网的工程事故, 必须将前期以及投入使用中期的配电网加以有效管理, 最为直接的实现安全管理。在促进安全管理的过程中, 各级工作者必须各司其职, 尽好自身的责任, 为安全施工范围的营造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促进配电网工程的顺利进行, 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挥。3) 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对于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而言, 要高度发挥自身作用, 要将行政管理体系作为核心, 技术保障管理体系作为主体, 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作为重点, 思想保障体系作为重点。只有多个体系的共同协作运行才能促进整体的良好发展, 当某一体系出现问题时, 便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正常运作。

2 配电网安全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配网工程设计阶段安全管理

在配网工程阶段中, 首选是配网工程地点和路径, 这一设计必须和建设当地的小区规划相符合, 并且确定合理的概算投资额度。

2.2 配网工程选址路径安全管理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建设地点的选择, 这是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因为涉及到了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 直接影响到工程计划的实施和运行。一般来说建设地址要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较好的地段, 并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再者要对设计环节贴切施工, 细微的差别可能造成很大的隐患, 要保证做好这一点上的安全防护工作。

2.3 配网工程招投标阶段安全管理

当配电网工程的设计图纸完成并且经过审核之后, 方可开始相关的招标工作。在招标阶段, 必须对以下几个问题加强重视:

首先是承包方的资质问题, 现在市场中的外包工程施工队比较混乱, 如果对于资质方面没能把好关, 那么对后期的工程建设会有很大影响, 严重的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再者是施工方的资金支持能力的强弱要有详细的了解, 一些没有资金支持的竞标者自然会进行转包, 这样以来不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是对施工单位的技术以及人员配备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看其是否具备有相关资质, 同时, 施工中所用的机械和安全器具是否按照要求配置。对于一些施工方所配给的不懂专业知识的负责人必须给予严肃处理, 避免工程不合格的结果出现。

2.4 配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

在配网工程的施工现场中, 各种不定因素都有可能引起事故发生, 甚至威胁到工作中的生命安全。所以, 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在安全管理方面下很大功夫才可以, 只有安全生产和施工才能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保护国家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 企业要派遣驻地监理公司对正在施工的工程进行监督管理, 将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要极力改正, 具体的做法可以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 落实监督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是否到位, 监督管理层需要在现场认真履行监督操作职能;第二点, 对工程计划刚性的管理不断强化, 对无计划作业有效控制, 防止不均衡状况的产生;第三点, 对现场安全问题加大管理力度, 针对不同的作业地点, 采取可靠的应对策略;第四点, 对配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监督管理, 根据实地情况有效的对其进行调整;第五点, 对入网作业队伍的施工安全要加强管理并且不断强化, 企业管理领导要在施工现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确保施工者人身安全得以保障。

2.5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1) 学习贯彻配电网建设施工管理规定,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对于国家行业中所制定的规范、规章制度必须严格遵循, 这是配电网管理、运行、检修、施工等一线人员所必须做到的, 同时要将一系列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 将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把制度管理等落实到实践中。2) 加强配网运行管理, 保证配网安全可靠。为了使得配网安全可靠, 必须做到“四个规范化”, 一是配网停送电管理的规范化, 二是配网状态检修的规范化;三是配电MIS管理应用的规范化;四是设备测量记录的规范化。

3 配电网安全全过程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第一点, 对配网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一定的检测, 得到明确结果, 观察其运行、检修和施工的工作界面是否清晰;第二点, 评价配网消缺抢修等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性, 同时对相关的生产计划管理和临时性工作的审批手进行管理;第三点, 检查工作票, 并且判断外协施工方的安全教育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及其管理是否规范;第四点, 与外协施工方的所签订的合同要认真检查, 防止外包状况的产生, 并且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第五点, 规定现场工作的相关领导以及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执行, 及时到场进行工作的监督检查, 保障工程实施的安全进行;第六点, 检查防暑降温措施在施工现场是否有所准备, 急救箱、抢修施工车辆的安排也是十分必要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想要促进配网工程的安全管理, 必须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这里要注意对路径的规划、施工地址的选择、概算的预期等的安全管理配置工作的进行, 同时, 对承包单位要严格要求, 资质要求要严谨、资金支持力度要雄厚, 并且没有不良施工记录;再者, 对配电网建设的施工安全管理方面要加强重视, 只有保障安全、文明施工, 才能提升经济效益, 促进社会稳定进行。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随之上升的是各地的用电量, 不断创新高纪录, 所以对于配电网的设备要求也不断提高, 近些年来, 各地供电部门都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投资力度。目前来说, 县级电公司主要负责新建居住区小区工程和客户业扩接入工程, 促进配电网的涉面广、数量大等性能, 与此同时, 要注重对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以免发生事故, 尽最大程度维护安全稳定。

关键词:配电网,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秀芹, 黄仕君.城网综合自动化对城网110kV变电所设计的新要求[J].电工技术杂志, 2003.

上一篇:急诊科Ⅰ类切口手术下一篇:海底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