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2024-07-03

犊牛腹泻的预防和治疗(精选七篇)

犊牛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篇1

新生犊牛致死常见病因之一,就是犊牛腹泻。一旦有犊牛感染腹泻,轻者将导致长势迟缓,影响生长发育。重者甚至造成犊牛死亡,影响养殖效益。文章在接下来的内容,就犊牛腹泻的防控工作要要点阐述,为今后科学防治此病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

2临床症状

腹泻病例,粪便含水量高出正常5~10倍,而且,粪便异物,颜色异常,有黄色、白色等等。因腹泻种类的不同,粪便中同样含有粘液或血丝。随病程的发展,病畜食欲较差,粪便稀薄,呈水样。病畜脱水严重,毛发暗淡,皮肤无弹性,眼睛下陷。体温较低,起卧困难,站立瘫痪。严重感染病例,瘫痪不起。比较严重的病例,粪便呈灰色水样变化,混有凝血块。最后急性死亡,多数在24~96h死亡,病死率高达80%~100%。肠毒血型的表现,病程更为短促,最急性病例2~6h死亡。通常情况下,犊牛10日龄内,多数发生肠炎型腹泻,排带血便,颜色黄色、白色等不等,后躯、尾巴等处,沾满粪便,伴有恶臭味,消瘦虚弱,3~5天内脱水死亡。

3病因分析

犊牛腹泻一般可以分为营养性腹泻和传染性腹泻种,犊牛腹泻的病因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原因,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

第一,非感染性因素

非感染性因素的发生,与母牛和犊牛的管理不善相关。

母牛原因,造成犊牛腹泻犊牛还在母体内时,由于母牛妊娠期间营养不平衡、缺乏运动等原因,造成胎儿在母牛体内的发育受到影响,致使新生犊牛发育不良,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引发腹泻伺养不当造成犊牛腹泻

犊牛原因,多数因饲养不当诱发。一是,对新生犊牛饲喂过早、饲喂过迟或饲喂过量、饲喂过少都会影响犊牛的身体素质,降低犊牛免疫力。二是,饲料的质量方面的问题。犊牛是新生牛,其吸收与消化能力都不强,若在对犊牛饲养的过程中使用不适合犊牛的饲料,极易引起犊牛消化性腹泻。

第二,感染性因素

主要有细菌、寄生虫等引发的犊牛腹泻,细菌引发犊牛腹泻是因为从犊牛出生后受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的感染,而且往往伴随着犊牛牛舍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犊牛免疫能力下降等情况,从而造成犊牛肠道菌群失调,诱发腹泻研究发现,大肠杆菌、毒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是诱发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寄生虫引发犊牛腹泻是因为隐孢子虫、球虫、蛔虫、绦虫等寄生在犊牛体内的寄生虫,使犊牛肠胃消化系统受到感染,影响犊牛消化,诱发犊牛腹泻。此外,微量元素铜、硒等的缺乏也会引发犊牛腹泻。

4预防措施

就犊牛腹泻而言,此病不是不能防,早期经一定手段能很好的预控。目前,犊牛腹泻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之分,预防措施可自这两方面着手:

1)母牛原因导致的腹泻,应自增强母牛体质着手。妊娠期母牛,确保营养均衡,母牛适量运动,每天不少于1h,增强母牛体质,保证胎儿在母牛体内茁壮成长,杜绝由此诱发腹泻的可能。

2)护理和管理方面,应做到:改善卫生条件,牛舍、分娩舍,注意清洁卫生。产圈、运动场等,及时清扫,严格消毒。产犊过程中及产后排出的污物,应及时清除。牛舍地面每天用清水冲洗,每间隔1周,用碱水冲洗地面1次。凡是进入产房的牛只,每天应擦拭牛体1~2次。同时,用消毒药剂喷施牛后躯,确保牛体洁净。充足光照时间,勤换垫草。搞好消毒工作,饲喂定时、定量,及早补食初乳,增强犊牛体质,达到预控腹泻的目的。

3)犊牛出生后,补喂初乳,确保吃足,确保犊牛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改善犊牛饲养管理,确保乳温恒定,不要忽高忽低;哺乳时间固定,不要忽早忽晚;喂量固定,不能忽多忽少;选择有经验的饲养员,固定管理人员,禁止随时更换。

4)必要情况下,及时用药控的手段。加强牛群护理,发现有可疑疫情,产前注射预防药物,分娩过程中,注射维生素,直到分娩结束,能很好预控犊牛腹泻的发生。

5治疗措施

发现病犊立即隔离,查明诱发犊牛腹泻的病因。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主要的情况有如下几种:

食饵疗法,又称饮食疗法,患病过程中,采用适当饲料或减少某些饲料的方式,改善管理条件,确保犊牛营养补给,确保病犊痊愈。通常情况下,采用食饵疗法的情况,病犊患病情况多数不严重,通过减少哺乳次数或禁止哺乳的方式,犊牛病情多数能得到缓解,直至痊愈。

药物疗法,犊牛腹泻到一定程度,可考虑用药物治疗。比如:犊牛受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侵染后,通过减少哺乳次数的方式,多数治疗情况不佳。由此,采取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可考虑用增进犊牛消化功能的药物,无法进食的话,可考虑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同时,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类药物,口服或注射,治愈康复效果不错。

摘要:犊牛腹泻,指10日龄左右犊牛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而诱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此病为犊牛养殖期间常见多发的肠胃疾病,所有感染病例中,最急性能在24~96h死亡,病死率高达80%~100%。此病危害性较大,目前引起广大牧民的高度重视。但是,此病不是不能防,早期经一定手段能很好的预控。针对不同诱因,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腹泻,应自增强母牛体质着手,改善犊牛的护理和管理。犊牛出生后,早吃、吃足初乳,提升母源抗体水平,对有效防治此病效果不错。而因感染性因素而导致的腹泻,应立即隔离,查明诱发犊牛腹泻的病因,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犊牛,腹泻,治疗

参考文献

[1]孙建华.犊牛腹泻的预防与治疗[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4,22(5):52-53.

[2]伦艳霞,王学静,樊爱丽.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犊牛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奶牛,2013,(10):65-66.

犊牛白痢的预防和治疗 篇2

1 病原及流行特点

该病由多种血清型的病原性大肠杆菌所引起。主要发生于1~3日龄犊牛, 2~3周龄的犊牛也可发病, 呈散发或地方流行, 全年均可发生, 以冬春季节多发。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为主, 也可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大肠杆菌为条件性治病菌, 凡引起犊牛抵抗力降低的各种因素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并使病情加重, 如母牛在分娩前后营养不足, 饲料中缺乏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 犊牛出生后未吃到初乳或吃初乳不及时, 吃初乳过多或过少;牛舍阴冷潮湿, 通风不良, 气候突变都与本病的发生及流行有关。

2 临床症状

本病可分为败血型、肠炎型、肠毒血型。

2.1 败血性

潜伏期很短, 仅几个小时。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5℃, 精神沉郁、喜卧、食欲减退或废绝;数小时后发生下痢, 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白色, 恶臭, 其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血丝及气泡。病的后期肛门失禁, 不断流粪, 尾和后驱被粪便污染。体温至常温以下, 呼吸、心跳加快。病程延长时, 出现肺炎及关节炎等症状, 致死率高达80%。3日龄的犊牛多发。

2.2 肠炎型

临床较为多见, 体温大体正常, 主要表现腹泻, 起初排出的粪便淡黄色、粥样恶臭, 继而出现水样、浅灰白色, 严重者出现脱水现象, 有的因虚脱而死亡。7~10日龄犊牛多发。

2.3 肠毒血型

急性者不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长的, 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 先兴奋后沉郁, 直至昏迷, 进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死犊牛消瘦, 真胃内有大量凝乳块, 肠为卡他性出血性肠炎, 肠内容物为水样, 混有血液, 气泡恶臭;真胃和小肠黏膜有出血点,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出血;肝、肾、心内膜点状出血;脾肿大, 被膜有出血点。

4 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原则:抗菌消炎、解毒、补液、调整胃肠功能, 节制败血症。

4.1 抗菌消炎

用土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苄西林钠等治疗本病均有效。发病后及时治疗, 可用氨苄西林钠10~20 mg/ (kg体重) , 肌肉注射, 每日2次, 连注3 d, 磺胺脒按70~100 mg/ (kg体重) , 配合同等量的小苏打内服, 首次加倍, 2~3次/d, 连服3~5 d。

4.2 补液

当病畜有食欲或能自吮时, 可口服补液盐, 即氯化钠3.5 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 温水1000 m L, 轻度脱水:60~90 m L/ (kg体重) , 中度脱水:90~110 m L/ (kg体重) , 重度脱水120 m L/ (kg体重) ;不能自吮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 000~1 500 m L, 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 用5%碳酸钠液80~100m L, 但注射速度应缓慢。

调节胃肠机能:可用乳酸2 g、鱼石脂20 g, 加水90 m L调匀, 每次灌服5~6 m L, 2~3次/d, 也可用复方新诺明50~60 mg/ (kg体重) , 乳酸菌素片5~10片, 食母生5~10片, 混合后一次内服, 2次/d, 连用2~3 d。

待病情有所好转时, 可停止应用抗菌药, 酌情内服乳酶生等, 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有利于犊牛早日康复。

5 预防措施

5.1 对怀孕母牛要加强饲养管理, 供给充分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优质干草。

5.2 新生犊牛应做好断脐消毒, 及时吮到足够的初乳, 定时喂乳, 防止哺乳过多或过少。

5.3 犊牛栏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冬季要做好防寒措施, 以减少病原菌入侵机会。

浅谈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篇3

1 发病原因

犊牛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一般是1~2日龄开始发病, 2~3月龄后逐渐减少。这说明犊牛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 不仅与胎儿发育期的饲养管理有关, 而且与犊牛哺乳期的外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1.1 母牛的饲养管理不科学引起腹泻

妊娠后期母牛的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时, 影响母体内胎儿的正常发育, 导致新生犊牛发育不良, 体质虚弱, 所以极易患胃肠道疾病。另外, 妊娠母牛的饲料缺乏营养时严重影响初乳的产量和质量, 如新生犊牛不能尽快吃到足够的初乳或初乳质量较差时, 犊牛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消化不良。

母牛分娩前后饲养管理不当, 也引起犊牛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如分娩前妊娠母牛饲喂大量的精料, 使乳汁过浓,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过高, 犊牛也会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另外, 哺乳母牛饲养管理不当, 母牛患乳房炎或其他疾病时, 母乳的产量和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种母乳中一般含有大量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和病理产物, 犊牛哺乳后, 极易发生消化不良。

1.2 犊牛的饲养管理不科学引起腹泻

1.2.1 犊牛的饲养环境和卫生条件差

由于初生犊牛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尚不健全, 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 因此犊牛处于寒冷、闷热拥挤、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等环境和饲喂不洁的乳汁和饮水, 最易发生本病。

1.2.2 犊牛的饲喂不科学

犊牛吃初乳过晚或母牛奶量不足时因饥饿而舔食污物, 使肠道内的腐败菌大量繁殖, 影响乳汁的正常消化。人工哺乳时乳温过高、过低或不定时、不定量, 也引起消化机能的紊乱。哺乳早期犊牛的胃肠道消化机能尚不健全, 所以开始补料时要考虑补饲的时间和饲料的质量, 应适合犊牛胃肠道的消化能力, 否则犊牛的胃肠道分泌和蠕动机能紊乱而发生消化不良。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产前产后母牛的饲养管理

加强妊娠母牛和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保证供应全价的营养物质, 特别在妊娠后期, 应增喂配比合理的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优质饲料, 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初乳的产量和质量。母牛分娩前适当限制精料的供应, 以免产后乳汁过浓, 犊牛发生腹泻。同时加强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防止乳房炎和其他疾病发生。

2.2 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

2.2.1 让新生犊牛尽快吃到初乳

初乳养分丰富、易消化吸收, 且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和较多的盐类。初乳有阻止细菌侵入血液、抑制有害菌在胃肠道内繁殖和促进排泄胎粪的作用, 新生犊牛从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 增强抗病能力。所以犊牛出生后尽快吃到足够的优质初乳, 最好犊牛生后1 h内喂一次初乳, 过5~6 h再喂一次, 尽量在18~20 h内让犊牛吃到足够初乳。

2.2.2 搞好犊牛的饲养环境卫生

犊牛舍应保持干净、干燥、通风、采光良好、空气新鲜、冬暖夏凉、无贼风, 并加强饲养工具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 避免犊牛发生消化不良和其他疾病。

2.2.3 科学进行犊牛的早期补料

犊牛腹泻的治疗 篇4

犊牛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 出生后3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多发生, 特征是拉稀便、软便或水样便, 呕吐, 脱水和体重减轻。它是造成犊牛生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以出生一个月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被称为新生犊牛的杀手。致命的腹泻多侵害生后2周内的犊牛, 约占犊牛发病率的80%。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治疗发病后要及时医治, 可喂服磺胺脒、苏打粉各4~6 g, 乳酶生2~3 g, 一次内服, 每天2~3次, 连服3~5 d;新霉素、链霉素等1.5~3 g, 苏打粉3~6 g, 一次内服, 每天2次, 连用3~5 d。病情重者要肌注抗生素, 静注复方生理盐水、葡萄糖等。对脱水严重的要大量补充液体, 可用5%葡萄糖盐水3 000 m L、20%葡萄糖液300 m L、5%碳酸氢钠液250 m L、20%安钠咖液10 m L一次静脉注射。体温升高的病牛肌注安痛定、地塞米松、利巴韦林。

对于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可以减轻症状, 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使病牛康复。目前, 对预防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 我国已生产一种弱毒冻干苗, 可接种于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牛。接种后表现安全, 接种后14 d可产生抗体, 并维持1年以上的免疫力。

羔羊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篇5

1. 合理饲喂, 供足营养。

选用新鲜的青草或豆科干草, 适当补充由豆饼、玉米、麦麸、食盐、矿物质等配成的精料, 定时定量饲喂, 少喂勤添, 避免羔羊伤食。

2. 保持羊舍清洁卫生。

羊群密度不要太大, 勤换垫草, 及时清除粪便, 供足饮水, 定期用10%石灰水或30%草木灰溶液喷洒消毒, 并保持羊舍干燥清洁。

3. 适时户外放牧。

晴天将羔羊赶到户外, 让其接受阳光照射, 增加活动量, 从而增加羔羊体内维生素D和胆固醇的含量, 促进骨骼发育, 增强体质。

二、治疗

羔羊一旦发生细菌性肠胃炎, 要及时对症治疗。可口服呋喃唑酮, 每日每千克体重用药0.01克;或者口服土霉素, 每日每千克体重用药0.05克, 分2~3次服下。

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篇6

一、仔猪腹泻的病因

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繁多, 大致可分为营养性腹泻、应急性腹泻、病源性腹泻。病源性腹泻又可分为病毒性腹泻 (如传染性胃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肠炎等) 、细菌性腹泻 (如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仔猪白痢、梭菌性肠炎、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痢疾、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等) 、寄生虫性腹泻 (主要有艾美尔属球虫引起的球虫病) 。

二、仔猪腹泻的症状

临床上表现为腹泻, 排出稀粥样或水样粪便, 粪便有灰白色、黄色、绿色, 粪便特臭, 每日排粪便3~8次, 甚至失禁, 肛门粘附粪便。病猪精神萎靡不振, 行走无力, 步态蹒跚, 全身脱水, 很快消瘦, 有部分猪体温升高, 临死前四肢及体表冷凉, 3~6天衰竭而死。

三、仔猪腹泻病诊断

根据仔猪腹泻的临床症状即可初步诊断, 但要查明引起腹泻的病因, 要询问发病经过, 仔细观察粪便形态和颜色, 取病猪粪便样本或死猪肝、脾、肠内容物样本在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学培养和镜检诊断。

四、仔猪腹泻的预防方法

1. 母猪产前管理

(1)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合理调配饲料, 保证母猪产后乳量的平衡与优质, 防止母乳过浓、过稀或不足。

(2) 在母猪产前1周或9天左右在饲料中投入抗生素类药物, 如土霉素等。

(3) 在母猪分娩前21天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K88、K99等四价苗。

(4) 做好产房准备, 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是减少仔猪腹泻的主要措施。母猪产前应把整个产房包括隔板、床面及舍内各种设备彻底清洗、消毒, 空置5~7天后再进待产母猪。

(5) 母猪进入产房要提前洗澡。母猪进产房之前, 用肥皂和温水给猪洗澡, 特别注意清洗乳头周围, 消除粘在母猪身上的污物, 清除引起仔猪腹泻的隐患。

2. 母猪产后管理

(1) 母猪分娩时, 饲养人员应在产床前看护, 将仔猪鼻孔和身上的粘液擦干净, 然后将仔猪放在保育箱中30℃保温或室温25℃。母猪产后当天可肌注青链霉素或产后康等抗菌剂。

(2) 仔猪出生后不久, 要将脐带距腹部7~10cm的地方结扎剪断, 用磺酒或酒精消毒。

(3) 新生仔猪生后2小时内吃上初乳, 同时做好固定乳头工作。

(4) 仔猪生后24小时内全部注射或口服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氟派酸、阿莫西林等, 仔猪生后当日龄应每头仔猪肌肉注射牲血素1ml或用硫酸亚铁溶液涂于母猪乳头予以补铁。8~10日龄给仔猪注射1%亚硒酸钠注射液, 每头1~2ml。

(5) 仔猪断奶时尽量减少应急因素, 例如阉割、分群等。断奶后仔猪环境要通风保温, 温度应在25~28℃左右。

(6) 搞好仔猪环境卫生消毒, 每日清扫粪尿, 每窝猪使用一套专用工具, 避免混用交叉感染。晴天冲洗, 每周用2%氢氧化钠液或10%石灰水消毒猪舍、运动场1~3次。

3. 仔猪饲料管理

(1) 适时补饲。在仔猪10日龄时, 为仔猪提供优良乳猪料, 引诱仔猪尽早采食。禁止使用腐烂发霉饲料。提供清洁的饮水。

(2) 断奶后不要突然改变饲料, 要逐渐过渡。

五、仔猪腹泻的治疗

1. 病毒性腹泻

采取对症治疗法, 用鞣酸蛋白、次硝酸铋等收敛止泻剂, 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或金刚烷胺等治疗。

2. 细菌性腹泻

可选用磺胺类、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痢菌净等, 同时也可用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3. 寄生虫性腹泻可用抗蠕敏、磺胺喹恶啉、吡喹酮等治疗。

4. 猪痢疾病土霉素30mg/kg/日, 痢净菌1~2ml/头。

犊牛腹泻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篇7

1 自然性腹泻

1.1 细菌性感染

1.1.1 病原

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 (E.coli) 、沙门菌 (S.almo) 、魏氏梭状芽孢杆菌 (Cl.welchii) 和曲杆菌 (C.fetus) 。

1.1.2 主要临床症状

(1) 大肠杆菌病多发生在10日龄以内的犊牛, 特别是产后1~3 d内, 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 四季均可发生。主要通过消化道、脐感染, 部分通过呼吸道感染, 凡能引起犊牛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均能使本病发生。临床上分3型:败血型、肠毒血型、肠型。败血型和肠毒血型腹泻不明显, 肠型最为明显, 以最先出现腹泻症状为特征, 排黄色粥样恶臭粪便, 继而浅灰白色水样腹泻, 混有血块、血丝和气泡。

(2) 沙门菌病引发犊牛腹泻时, 呈地方性流行性, 多发于10~40日龄, 病畜和健康带菌牛为主要传染源, 环境和寄生虫等因素也可诱发本病。临床分3型:败血型、急性肠炎型、慢性型。败血型不表现腹泻, 急性肠炎型和慢性型表现腹泻症状, 通常粪便带有新鲜血液和黏液, 粪便腐臭, 颜色多样, 质度不一, 常伴有呼吸器官疾病, 部分犊牛耳尖、尾尖和四肢球节以下干性坏疽。

(3) 魏氏梭状芽孢杆菌B型和C型, 多发生于10日龄内营养良好的新生犊牛, 1~2周龄也有发生, 临床表现为犊牛猝死或病情极快发展, 腹痛腹胀常先于腹泻。

(4) 空肠弯曲杆菌病。多发生在秋、冬季节的舍饲牛, 通过消化道传播。临床表现为传播迅速, 病犊排恶臭水样棕色稀粪, 多数呼吸、脉搏、心跳和食欲正常。

1.1.3 病理变化

由大肠杆菌引起腹泻死亡的犊牛真胃内有黄白色凝乳块, 肝脏肿大呈淡黄色并有坏死灶。由沙门菌引起腹泻死亡的犊牛真胃弥漫性出血, 胆囊肿大, 胆汁变稠。由魏氏梭状芽孢杆菌引起腹泻死亡的犊牛尸体迅速腐败, 血凝不良, 心包和心包外膜有散在出血点, 胆囊肿大、壁厚, 脾髓较易刮脱, 肠呈严重的出血性坏死变化, 以空肠最为明显;肠壁薄, 内容物全为血水, 部分肠段黏膜呈黑色条状坏死, 肠腔内积有气体。由弯曲杆菌引起腹泻死亡的犊牛没有特殊的病理变化。

1.1.4 诊断、治疗及预防

根据流行病学的特点, 临床以及病理剖检的特殊症状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再根据病原的培养、分离、鉴定以及实验室特殊方法检测可以最终确诊。针对大肠杆菌可以应用氯霉素, 新霉素, 磺胺类药物。特异性疗法, 可应用高免血清或吞噬体, 对严重发病犊牛输注全身血, 还可以配合中医疗法, 中药处方:马尾莲、黄柏、黄芩、猪苓、泽泻、车前子、米壳、茯苓、白芍、地榆、神曲、麦芽、山楂、石榴皮、党参、当归、熟地、甘草各10 g, 水煎, 口服2~3次。针对沙门菌, 常用利特灵、磺胺二甲嘧啶及抗生素, 由于沙门菌常出现抗毒株, 因此, 每次治疗只选用一种抗菌药物, 如药物无效时, 可换用另一种药物治疗, 一次用药最好3 d, 最长不超过5 d。针对魏氏梭状芽孢杆菌, 国内没有特殊疗法, 国外应用高免血清疗法已经成功。对弯曲杆菌感染一般采用支持疗法。

因为上述疾病均具传染性, 所以一旦发现病牛先要隔离, 死亡的要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做好健康犊牛的防疫工作, 对发病的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犊牛的生长环境。

1.2 病毒性感染

1.2.1 病原

主要为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及牛细小病毒。

1.2.2 临床症状

(1) 轮状病毒多感染1周龄的犊牛, 发病率高达100%, 死亡率受多种因素影响。牛群一旦发生本病, 以后每年连续发生。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局限于小肠, 临床表现为突然大量水泻, 粪便黄白色带有黏液, 但是没有脓液。因常混合感染, 一般情况下无典型轮状病毒感染症状。

(2) 冠状病毒感染7~10周龄的犊牛, 发病率低于轮状病毒, 但超过50%。临床表现为腹泻时间长, 粪便量大, 黑绿色或浅棕色, 带有黏液呈浆糊状。

(3) 牛细小病毒感染较为广泛, 感染途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 临床表现腹泻, 也有部分犊牛表现流鼻汁、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1.2.3 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尸体呈现脱水, 肠管菲薄半透明状, 肠管内容物为液体, 小肠绒毛缩短变平。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 可见肠绒毛萎缩, 柱状上皮细胞脱落。犊牛冠状病毒感染除小肠萎缩外, 大肠绒毛也发生萎缩, 特别是隐窝上皮被破坏。牛细小病毒感染后, 小肠变化极其严重, 特别是小肠绒毛的顶部和基底部或肠隐窝的细胞能检出特异性荧光抗原。

1.2.4 诊断、治疗及预防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及病理剖检可以初步诊断, 病原学诊断可以确诊。因为临床多见于混合感染, 所以除应用抗病毒药外还要结合抗生素类药物综合治疗。可以配合中医疗法、抗病毒类药物及增强机体免疫力药物进行治疗。上述病属传染病, 除加强管理外还要做好其他犊牛的防疫工作。病健畜要隔离, 病畜尸体要无害化处理。

1.3 寄生虫性感染

1.3.1 病原

艾美耳球虫、隐孢子虫、寄生于犊牛消化道中的所有寄生虫和寄生于神经系统的牛囊尾蚴, 寄生于循环系统中的东毕吸虫。

1.3.2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群体发病, 和寄生虫具有感染性的生活阶段有关, 临床表现机体极度消瘦、贫血、腹痛、腹泻, 有便血症状。

1.3.3 病理变化

解剖尸体可以看到虫体或虫卵, 消化系统有明显的机械性损伤。

1.3.4 诊断、治疗及预防

结合流行病学特点, 解剖发现虫体, 粪便检查出虫卵可以直接确诊。针对不同种寄生虫应用有效药物治疗。建立健全防御机制, 对牛群实施有效监控, 加强饲养管理, 对病畜的排泄物科学管理。

2 人为性腹泻

2.1 病因

过食、劣质代乳品的应用、微量元素铜的缺乏、肠道双糖酶的缺乏、新生犊牛血液中δ-球蛋白含量少、中毒。

2.2 临床症状

(1) 过食引起的腹泻表现为粪量大、腹泻, 无其他症状。

(2) 有食用劣质代乳品史。表现急性腹泻, 进行性消瘦, 常规治疗无效, 改用全质乳饲喂效果变好。

(3) 铜缺乏时表现为生长不良, 被毛粗乱, 无光泽, 腹泻, 肌肉、骨骼异常。血铜变化大, 故可以借助实验室诊断。

(4) 肠道双糖酶缺乏发生在吃奶犊牛, 散发, 喂奶愈多发病愈重, 死亡也愈多。临床表现恶急性腹泻, 停止喂奶有效。可用乳糖消化试验诊断。

(5) 新生犊牛血液中δ-球蛋白含量少, 不具免疫能力, 会感染细菌、病毒而引起腹泻。

(6) 误食某些有毒物质或过食某些物质而产生中毒并伴有腹泻。有食蓝绿藻、非蛋白氮 (尿素) 、尿素氨化饲料、铵盐史, 还有大量采食莫能霉素、硼、锌、砷、铜、钼添加过量的饲料, 表现神经症状, 呼吸困难, 伴有腹泻等一系列中毒症状。

2.3 诊断、治疗

调查饲料使用史或曾食用那些有毒物质, 找到毒源。结合临床症状, 做出诊断, 必要时可以借助实验室手段。首先要停止饲喂当前饲料或断绝毒源, 有特异性疗法的要进行特异性疗法, 没有的要对症治疗。

3 小结

综上可以看出, 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因十分复杂, 所以必须熟悉掌握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所具有的不同临床症状、病理症状, 然后再借助实验室的手段最终判定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犊牛腹泻有两大明显特点:

(1) 自然因素导致犊牛腹泻的病犊数量是由少到多, 呈渐进性上升趋势, 具有明显的传染性。而人为性则表现犊牛群体同时发病或是散发, 食欲旺盛的个体发病严重, 其数量变化不大或是没有变化。

上一篇:质谱联用下一篇:油画色彩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