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职业瓶颈

2024-07-19

打破职业瓶颈(精选六篇)

打破职业瓶颈 篇1

高考作文是有时间、地点、字数、题目、内容等限制的待评判文章, 它具有很强的限制性和功利性。相对于自由创作的文章而言, 它更强调预设和构思。因此,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如何开发学生的潜在资源、如何使多数考生获得中档偏高的分数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以为, 教师可以指导考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关注。

一.把握独特视角, 做到化大为小

命题作文也好, 话题作文也好, 材料作文也罢, 所给的信息都没有直接表明观点或主题。这需要考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经验积累去思考, 积极捕捉显性信息和挖掘隐性信息, 不能把话题当文题, 空喊口号, 大发议论。作文者应有“化大为小”的应变能力。所谓“化大为小”是将指引我们思考的范围﹑方向等材料转化为一个点﹑角度或层面, 然后, 用点﹑角度或层面体现对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作文材料的思考, “切口小, 容易驾驭, 又容易深化。”我们可以通过实题虚写﹑自问自答自选择、限制词等方式达到“化大为小”。

福建高考卷作文题:三个人进商店, 分别买饮料, 一个买甜的, 一个买苦中带甜的, 一个买淡的。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这是一道浅显的材料作文题, 但在审题上要求较高。不仅体“饮料之味”, 更要辨“人生之味”, 得“以小见大”。其中, 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三境》将试题材料中的三个人依次设定为少年、中年、老年, 并进而叙述人生三个阶段所体验的不同“滋味”。作者整体把握材料, 并用独特的视角进行构思立意, 真正做到了化大为小。

除此之外, “自问自答自选择”也是考场上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化大为小”之法。“自问自答自选择”是指面对一个话题或范围较大的观点, 可以通过不停提问, 选择回答, 挑选新颖﹑丰厚的点加以组织的方法。提的问题越多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思维越开阔, 可选之点越多, 新颖的可能性更大。针对一般考生, 面对一个话题一般可以提四个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会怎样, 怎么办。而关键的关键则在于尽可能多回答, 然后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最后组织成文。

二.紧抓观点亮点, 突出新颖别致

评卷者往往紧抓作文的观点、关注作文的亮点, 然后确定可否给高分。学生必须紧抓观点, 看自己的作文是否偏题、跑题;必须关注亮点, 看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发展要求。对此,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观点与话题关系等暗扣方式来确定偏题与否。

天津市高考作文:以“人之常情”为题, 写一篇作文。这个作文题目看似平常却大有写头, 它沿袭了历年高考作文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 是考察考生体味生活、观察社会、感悟人生的能力。作文题目外延宽泛, 给考生提供了广阔思考空间的同时, 也对考生的深层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一定要选一个小角度, 可以尝试反面立意, 对“人之常情”中的某些不合理、不合法、不高尚、不进步的做法进行剖析、批判, 构思出一个好的主题, “观点”自然就明确了。而好文章从来都是落笔在具体的人、事、物上, 再由此生发开去表达所思所想, 细腻处才能写得生动, 写出文采。“亮点”就显而易见了。

“高考作文策略的基点是制造亮点。”要突出亮点, 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位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题记是文章的眉宇, 首尾总起收束全文。或使用起兴, 或使用引用, 或使用典故, 或使用哲言, 或使用整句……总之干净利落, 抓住人心即可。段之首尾句亦是如此, 它可引导思路, 展示文采。如上海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他们》, 文章的结尾:他们, 终将会成为我们。画龙点睛并写出考生的希望, 赢得阅卷者的一致好评。另外, 阅卷者往往会借文章过渡部分看文章思路, 或巧设脉络句, 或精彩语句单独成段以达醒人耳目的功效。二是类型。哲理句、修辞句、引用句、过渡句都是句类亮点;清晰简明的层递式、总分式、并列式可算是结构的亮点;新颖厚重、有文化底蕴的典故、人物、事例都称得上是材料亮点。总之, 亮点要讲究新颖别致。

三.培养兴趣能力, 重视个性张扬

学生要写好作文, 除了自身的持久努力, 也离不开老师的善加引导, 概括起来, 新课标作文教学应注意四点。

1、激发兴趣, 培养自信。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 最关键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乐于表达。一是让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文章。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二是要减少写作束缚。训练学生写“放胆文”, 让学生放开写, 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三是要扩展收获空间。从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入手, 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四是开辟多种文学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侧重能力, 厚积薄发。

“欲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本。”目前, 学生有自主写作的空间, 面对作文, 却又无物可言或言之无物。新理念写作教学必须直面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 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心灵感悟。二是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 用自己的话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三是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 丰富生活。既读《读者》等短而精的时文, 也要读大量的文学名著和畅销书。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文本、不同内容的文章中揣摩妙处, 汲取精华。四是引导学生重视得天独厚的课本资源。特别是课本中的文言文, 皆为流传久远的佳作, 思想性和艺术性皆为上乘。

3、鼓励创新, 张扬个性。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 提高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发展思维, 启迪智慧, 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懂得有思想的作文的特征———张扬个性, 丢掉“我们”, 强化自我。平时的作文训练, 不妨尊重学生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题目, 选取什么样的材料, 确定什么样的主题, 认可什么样的评价, 让学生自由选择。

4、构建平台, 鼓励合作。人都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渴望了解世界的高中生, 这种需要更加强烈。作文教学就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 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对话。写作教学时,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通过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点, 求得共识、共享和共性, 实现共同发展。

四.了解写作特性, 注意活用教材

新时代的教师要充分、灵活地运用教材,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 努力为学生创设交流、表达空间。通过读写结合方式进行训练, 使学生学会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学会诗情画意的表达。作文是在具体和抽象之间滑动的, 苏教版必修三黄药眠的《祖国山川颂》中:“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 “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 充满生机。“徜徉”、“天地”是具体的, “诗歌”是抽象的。二者自然结合就有了诗意。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这方面的表达能力。

2、绽放灵动之美的韵味。一味的直线叙述缺乏灵动之美, 难以引起评卷者的兴趣。作文是在断与续之间回旋, 断和续是古典文学中惯用的手法。“横云断山”、“草蛇灰线”、“隔年下种”等等, 层出不穷。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学生读名著, 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 以提升学生作文的灵动韵味。

3、彰显隐没与呈现的魅力。

必修三杨绛的《老王》开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 我坐, 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看似平常如水, 其中却隐含着王杨二人地位的差异和二者不冷不淡的关系, 也交代了老王的生存境况, 为后文老王黯然逝世, “我”无限愧疚埋下伏笔。在文末一句“那是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来了一个总爆发。好文章往往是隐和显相互交织, 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统一体。

4、协调疏朗与浓密的关系。

详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一直未在学生的作文中协调好。再以《老王》为例, 其前半部分稀疏的笔墨交代了老王的处境和为人, 有“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感。后文对老王上门送鸡蛋工笔细描, 仿佛那幅画面就在眼前。不像那些砌城墙式的作文给人一种死板僵硬的感觉。作文如化妆, 浓妆淡抹要相宜。

5、巧用紧张与松弛的力度。

《烛之武退秦师》开头:“九月甲午,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 且二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大有剑拔弩张之势。《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 》可谓一波三折, 直到廉颇宣言“我见相如, 必辱之”, 让人心头又陡然一紧。这种张弛间杂的叙事技巧也同样适用于抒情性的文章。平时多读课文, 定能获益匪浅。

渠道开拓,如何把“瓶颈”打破? 篇2

彭总监是被“坑”进天籁公司的:上任第一天,面对的不是董事长曾经描述的那番景象,而是公司业务潦倒、满目疮痍、漏洞百出的发展残局,

天籁公司是一家音响制造与销售公司,具有一定的生产和经营实力。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变幻莫测,加上当前中国音响市场鱼龙混杂,高、中、低档音响品牌或产品都挤爆市场,天籁公司的自有品牌几乎上已经变成了“植物人”,公司就靠国内外的OEM单来维持生存,虽然生存没有什么问题,但也好不到哪里去,用员工的话说就是“苟延残喘”的活着。

公司管理层当然也不希望“苟延残喘”的生存着。为此,于大张旗鼓地进行制度革新、品牌升级、服务提升……并将某知名音响品牌公司的营销总监高薪挖过来,主持大局。此营销总监迅速带着一批人马过来,抛出的整个营销方案也比较大气、全面――新员工、新局面、新工作(品牌全新升级的工作),加上极具鼓动性的演讲,使得整个公司的新老员工迅速热血沸腾、精神焕发、干劲十足、积极性特高,工作效率提高数倍,概而言之是干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但是七、八个月过后,系列问题开始出现了,热情开始消退了。出现的问题如:产品方面,功放的技术指标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被查处及通报批评,音箱的音质被普通消费者都能听到其播放时的“异样”,外形更被指责为抄袭其它品牌的音箱产品,而且极不高明――低于其品牌音箱的外形设计,只能算是菜鸟级抄袭;品牌塑造方面,把天籁品牌塑造得“四不象”,内部员工不明白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音响品牌,代理商听来听去、看来看去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音响品牌,消费者更不用说啦;渠道方面,开拓和维护工作都做得极端的失败――公司新招了近30名区域经理,每天拿着一百多元的补助,在多个片区跑,但七个多月后,才成功找了二十几个代理商或加盟商,远远低于成功建立起120家专卖店的预期目标;销售方面,更是一塌糊涂,就算是“圈钱”也只圈到了100多万元,而营销部的营销费用都已花了400万元开外了……空降的营销总监看着情况不妙,在公司管理层未正式下令辞退令之前,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留下了一片狼籍,一个发展的残局……

在这之后的两个月,彭总监与天籁公司的董事长进行了多次接触,都被双方的谈论所佩服,并参观了天籁公司的工业园和营销部,表面上一切都非常地好,加上董事长诚恳、鼓动相加的言语,使得彭总监很快便动了心,双方愉悦的达成了聘请合作关系,

一周后,彭总监正式走马上任,担任天籁公司的营销总监。但一“深入”工作,天籁公司的发展残局就逐步裸露在彭总监的眼前――这与公司董事长曾经的描述完全是两回事,顿时有一种被蒙骗的感觉。

彭总监开始有点“热血沸腾”了,想找董事长去理论甚至是对质了。但转而一想,工作合约已经签订了,三个月的试用期肯定是要做完的,何况公司正遇到难题,正适合我这种喜欢挑战难度的人去攻克,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何不心平气和、踏踏实实地把它做好呢,正好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猖狂”的个性与实力啊!

面对残局,彭总监该如何快速、有效地去收拾?

寻找“瓶颈”:到底卡在哪里

天籁音响的渠道已经严重畸形和萎缩了,月销售额更是跌落到了谷底,甚至连上班的员工都垂头丧气,展现给对方的是一副苦瓜脸。问题就像一把锁,有锁就有其打开的钥匙。天籁音响既然已经到了这种“伤残”地步,肯定有导致其形成这一地步的大大小小的原因,同时,也蕴藏着解决这些问题的种种方法。那么,天籁音响渠道开拓不力、产品销售欠佳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即它们的瓶颈是什么,到底卡在哪里?

彭总监首先整合了营销队伍,使大家对各自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从而改善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然后,对天籁音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逐步地“扫描”和“抽筋剥皮”式的诊断,发现了天籁音响所存在的发展“瓶颈”,找到了其残局形成的根源。

部分“瓶颈”问题如下:

1、产品制造“基本功”不扎实,创新力度不够,受到代理商的拒绝,阻碍了渠道开拓;

2、品牌塑造没有精要化、传神化和实用化,让人不知所云,因而被人推定为杂牌;

3、品牌宣传资料粗制滥造,主要表现为内容混乱,要点没有或不突出,以及印刷质量差,当代理商还没有仔细翻阅,就已将天籁品牌拒于门外了;

4、部分区域经理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去寻找客户,开拓市场,空跑了市场,做了无用功;

5、有一小部分区域经理“循私舞弊”或者“开小差”――拿了出差费回家睡大觉,或者去旅游,或者一身兼2-3份职,而不把心思放心天籁音响渠道开拓的重心上,严重影响了渠道开拓工作的展开。

如何打破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瓶颈 篇3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政府拨款建校舍、购设备,中职实行免学费教育,在校生还能享受国家助学金,可以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但目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现状仍不容乐观。普高挤破门,中职受冷落的现象在农村很多地方依然存在。有的学生即使招得来也留不住,流失现象相当严重。特别在当前高校招生火热,中职、高职生就业质量普遍不如一本、二本学生的形势下,初中学生并没有把升中职作为他升学的第一目标,当升普高的目标达不到以后,进入中职学校成了他无奈的选择。每到招生季节,有的学校全体教师出动,登门家访动员,费了很大力,仍然难以完成招生任务。怎样才能打破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瓶颈?以下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提高教学质量,是扭转招生困局的关键。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如果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不到真正的、赖以生存的技能,学生不愿到中职学校来学习,学校谈何发展?在我国有很多办得很火的民办职业学校,他们的学生走入社会即可就业、创业,有的甚至是高薪职业,这就是吸引学生入学的关键所在。为保证教学质量,要加大对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投入。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必须是真正的“师傅”才能胜任。学校要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派年轻教师到企业学习,到生产一线聘请师傅型教师,借助企业、厂场、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让学生毕业离校时,不仅有一张文凭,而且有一手熟练的赖以谋生的技能。

2.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提高学校管理在社会、家长心目中的认可程度。现在很多地方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生中考成绩不再是升学门槛,但现实是高分学生都选择了普高,剩下的录取中职。这些学生中有的是学困生,有的是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他们到学校后纪律松懈,学习困难,这就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我们必须要在教育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阳光的人生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让这些学生进得来、留得住、有变化、学得好。消除中职招生在社会、家长及学生心目中是“差生聚集地”的负面影响。学校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纪律、学习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树立品牌形象,扩大招生规模才能实现。

3.专业及课程设置要符合市场需求。中职学校开办的专业及开设的课程必须要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本地经济发展,学生才能找到就业门路。所开设的课程不求太多,但求学一样会一样。把该学的、能学的学好就行。课程要求不要太深,深奥的课程学生学不了。这就要求我们本着适度、适用的原则制订教学计划和选定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到太难,有兴趣,他们才愿意到职校来学习。同时在专业设置上不仅要结合市场需求,还要根据学校师资条件、教学设施来确定开办专业。有的学校开办专业时,不考虑自己有没有教学设备和师资条件,从专业目录上选取就开办,保证不了教学质量,这对学校办学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更加重了招生的困难程度。在学校硬件具备的条件下只有开办符合市场需求又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专业和课程,学生才安心学习,否则学生面对深奥、听不懂、没兴趣的学习生活感到无味,流失将不可避免。

4.为学生开辟升学、就业双通道,让学生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在国家对中职学生提供免学费及助学金的形势下,为什么普高招生依然那么火爆而中职还受冷落呢?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升学通道的不同造成的。普高升学通道宽广,他的上一级学校有全国众多大学及广泛的专业供学生选择。无论学校的地域、学校的层次、学校的专业都给普高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余地。而中职学生只有直接在较低层次就业或不多的职业院校去选择,上升通道受限。每年中职向高职院校推优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都不愿到学校报到便是证明。由于上升通道不理想,学生感到读中职前途暗淡,不愿到这样升学通道狭窄的学校来读书。我们应该在大学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为学生建立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升学通道,让学生毕业后既能创业或直接进入企业就业,也可以升入学生理想中的高一级学校深造,这样使学生对进入中职学习充满信心,中职招生规模才能的到提高。

打破习字课的瓶颈 篇4

很显然, 敷衍了事、字体单一、习字环节脱钩、课堂气氛沉闷、这些因素聚成了束缚习字课的瓶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写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初中学段的写字作了明确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熟练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潇洒的行楷字,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由此可见, 认真写字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认识到习字的必要性, 都应该在习字课上把情感浸泡于习字的过程之中, 在习字中掌握字的结构, 欣赏字的形体, 陶冶自己的情感, 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每一个学生都应尽快领悟习字的真谛, 品尝习字的乐趣。

仅仅让学生知道习字的必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让学生明白习字的重要性:习字的过程就是克服浮躁情绪、培养宁静心境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 习字也是增强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的手段之一。学生不重视书写, 自宽自解, 认为关系不大, 片面追求速度, 潦潦草草完事, 久而久之, 就会对自己歪歪斜斜的字习以为常, 不知美丑怪异。这不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不利于培养宁静的心境。习字也是培养学生审美与自信、使其终身受用的要事。能够写一手好字, 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自信心也会得到培养。不得不承认,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把字写美是时代的需要, 提笔落字, 美观秀丽, 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况且, 汉字本身具有十足的神韵和美感, 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世人的认同和肯定。因此, 经常练字, 对节奏的感悟、结构的理解、审美认识的提高, 是大有裨益的。再就是, 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习字的理想境界是使每个学生都忘我地、非常投入地去写, 但在达到此境界前不妨采用这样的做法:选学生喜欢的字帖, 自己喜欢的字帖练起来才有兴趣;选名家字帖, 名家字帖有其独到之处, 这种字帖容易买到, 更易得到认同。同时, 多给学生以鼓励, 初始阶段, 尽量说其优点, 增强其信心。这样坚持一段时间, 就可以解决学生不愿意写、敷衍塞责的态度问题。

学生愿意写、用心写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习字的效率问题, 成败的关键还在于写什么。学生认为习字无非就是用硬笔练写正楷字的认识是很不全面的, 失之偏颇。课标对习字有这样的规定: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用毛笔书写楷书, 临摹学写名家书法,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重视书法的利用价值。因此, 在习字课上, 科学的做法应该是老师或同学推荐的楷书、隶书、行书、行楷等中华汉字的楷模, 尽可入习字的范畴, 这些应该是习字课的常练内容, 至于用笔, 硬笔、软笔皆可派用上场。惟有如此, 习字课才是一潭活水, 习字课也才会不断地被注入活水, 这样才能激活学生习字的欲望, 拓宽学生习字的套路, 才能使习字课上春色满园、百花齐放。例如, 结构规范、比例匀称的正楷字, 生动活泼、脚带游丝的行楷字, 大气磅礴、雄壮刚强的颜体字, 方折峻丽、骨力劲健的柳体字, 方圆兼济、笔法严谨的欧体字, 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的行体字。这些字体各有特点, 各具神韵, 尽显风骚。古代文人, 琴棋书画, 诗词歌赋, 无所不能。我们虽不能用古人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代学生, 但是一个学生如果不会三两种字体的书写, 在书法套路上总显狭窄, 不利于社会对各种书法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当然, 诸多的习字素材资源必须经过师生的讨论、选择, 加以确定。也就是说, 这些内容资源应该有一个整体上的规划与安排, 争取在中学几年的习字课中, 学生所练的东西是有系统的, 是连贯的整体, 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自身修养是有很大帮助的。

好的教学环节总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 每一个学习环节不应该脱钩。习字课也应该如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此功能, 教师在引导习字的过程中, 不妨让学生把习字的内容吟诵几遍, 以加深形体记忆, 并且就自己的习字过程和所习之字的形体特点写出自己的随笔感悟, 以摸索各种字体的笔画规则和书写规律。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写法展开研讨, 互相切磋, 以利于各取所长, 共同提高。这样在习字课上也能使听说读写等环节完美有机地融合。此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丰富了学习手段,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应该是习字课在学习环节上的重要作用之一。

发展电子物流须打破“瓶颈” 篇5

一、电子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电子物流是利用电子化的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软件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那么,电子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差别何在,有何新的特征呢?

(一)物流信息高度透明。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突飞猛进,EDI(电子数据交换)、条码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三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物流信息变得高度透明起来。首先,从技术本身的应用来说,仅以条码和GPS举例。条码:在各大超市物品被消费者购买时,需要用扫描仪对其条码进行扫描,产品的名称、日期、产地、数量、批号均可查明,同时库存信息立即得到更新,一旦库存减少到一定量时便发出提醒迅速补货;GPS:可随时监督产品在途中的位置、数量等情况,这些均为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快速反应(QR)和有效的客户反应(ECR)提供了条件。其次,电子物流减少了“长鞭效应”。供应链上的“长鞭效应”是指链中企业对信息的曲解沿着下游向上游逐级放大的现象。从表面上看,“长鞭效应”表现为需求的不确定性,实质上,这种不确定性是由于需求变化的信息在供应链中传递时出现失真进而被放大的结果。这会为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而电子物流要求各参与方对信息高度共享,有效解决了“长鞭效应”,也增进了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帮助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和系统化。

(二)订单处理电子化。在大量的网上交易中,顾客的个性化消费趋势逐渐凸显出来。过去的订单以大批量、小批次、品种单一为主,而现代物流在网上随时可以实现,呈现出小批量、大批次、个性化的特点,这在BtoC的电子商务环境下越发明显。因此现代的企业开始采用电子化订单处理方式,来满足需求不断变化的顾客,以实现高效、灵活、柔性化的物流管理。现就传统物流业与电子物流的订单履行模式对比如下:

(三)第三方物流趋势明显。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易的快速、便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某项针对在线零售商的调查发现,有约43%的公司在订单上不对送货到达日期做出承诺,或者承诺后不能够按时送到。因此3PL(third-party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时而生,他们负责运输、仓储等环节,并对客户服务提供更加灵活的方案。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受到广泛的重视。

二、电子物流的瓶颈

如上所述,电子物流有诸多好处,但发展到现在网上交易量多少有些滞步不前。原因何在呢?至此,电子物流的瓶颈问题被提了出来。有人认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网络结算的风险性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但据统计,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每天几百亿人民币的网上交易和结算已成功运作多年,这并不是阻碍其发展的根本原因。据消费者普遍反映,网上交易虽方便快捷,但交易之后并没有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有效的配送体系来对实物的转移提供低成本的适时适量的服务,且配送成本过高、速度过慢。这才是电子物流发展的瓶颈所在,

对电子物流,有这样一个公式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电子物流=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门到门服务

一个完整的电子物流要由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4个环节构成,而电子物流的特殊性在于可使前三个过程在网上迅速实现,对于门到门服务只能建立一个先进的物流配送体系来实现。因此,这个公式常被简化为“鼠标+车轮”模式。也就是说网络技术再发达,也只能对电子物流起到优化和简化的作用,而不能将其过程完整的包含在内。将此公式应用到现实中,不难发现“鼠标”非常普及,而能与之匹配的“车轮”可并不多见。所以,将克里斯托弗曾预言的一句话:“21世纪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诠释在电子物流时代,即为:21世纪的竞争已转成为企业配送体系的竞争,这需要我们将尖端科技与优质服务巧妙结合打造企业竞争力。沃尔玛前任CEO大卫·格拉斯曾一语道破天机:“配送设施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比别人干得更出色的话,那就是配送中心。”

三、打破物流瓶颈的几点建议

1、发展自有配送中心。对于规模较大,经营范围广的企业,可发展独自的配送中心。一是因为大企业集团规模大、资金雄厚,自身能实现规模经济且内部运作可控性强,由此而节省成本;二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差异化战略打算。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得产品极容易被仿制,但良好的配送系统则不然。由于配送中心不仅仅是送货,而是一个一体化的运营网络,需要健全的体制和所有员工的配合,因此模仿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建立自有的配送中心可以减少企业风险,增强核心竞争力。

2、由多个中小企业共建配送中心。由于各中小企业资金相对缺乏,自建配送中心成本过高难以负荷,且运作时物流设施的利用也不充分,所以多个企业共建配送中心可将分散在各企业的物流资源整合,提高设施使用率,可实现共同配送。共同配送在具体实施时是由几个企业共同制定配送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主要解决了长途运输车辆跑空车和运费上升的问题,既能减少企业的物流设施投资,又使物流布局合理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实现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3、由传统储运业建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物流。传统储运业是以仓储、运输和装卸为主,与配送中心的仓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仅一步之遥。储运业近50年来积累的设施基本上可被现代物流所采用,如果拥有一定的运输能力,再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完善相关设施便可形成配送中心。与新建相比,有较大的成本竞争优势。另外,传统储运业在多年的实践运作中已形成较成熟的运作体系,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客户群体,只要按照电子物流的方向完善信息化、加强服务功能,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新的更好的定位。

打破新材料作文的“瓶颈” 篇6

一、整体把握材料,领会命题主旨

新材料作文给定一则材料或一幅图画,首要的问题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材料主旨,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即这一命题要让我们写什么,不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切中题旨,选准角度。

案例一:2008年全国卷(二)作文(略)

1.题型特征

属于新材料作文——提供材料并略作提示,不提供话题,自己提炼话题,具备“三自”特征。

2.案例剖析

阅读这个题目,不难看出这则寓言故事的题旨:人的动机和结果有时可能不一致,有些人是抱着好心去帮助别人,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做事不能仅靠爱心、热情,还要考虑事物的发展规律,顾及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要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面对获得的信息,我们要理性的分析鉴别,不要被错误的信息蒙蔽,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做事原则;成长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成功需要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要善于审时度势、等待时机。

3.立意原则

整体把握了材料思想,领会了命题意图,其立意就明确了——遵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善于审时度势、等待时机,理性的分析和鉴别真伪,成长会付出代价,坚守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

4.作文参考题目

(1)有一种爱叫放手

(2)没有永远的呵护

(3)你陪不了我一生

(4)让他们自由生活

(5)让达尔文来当裁判

(6)有一种伤害叫溺爱

(7)爱大了吧,受伤了吧

(8)擦亮你的双眼

(9)不放弃,不抛弃

(10)成长也需要代价

二、抓住关键词句,挖掘材料内涵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有些题材,因为材料浅显易懂,初次一看,觉得立意很好办,但我们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奋力拨开重重迷雾之后,就会发现另一方天地,就会发现大有潜力可挖,这就要求我们在立意的时候,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往思想的海洋深处去探险,去猎奇,去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思想珍珠。开掘与主题是紧密联系的,主题的深刻与否,往往取决于作者会不会发掘。同样一个材料,开掘得好,便能成一篇深刻之作,开掘得不好,便会成为平庸之作。

案例二:2008年全国卷(一)作文(略)

1.题型具备“三自”特征。

2.案例剖析

这是一则叙事性材料,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那么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就必须抓住关键的词句,反复推敲,才能挖掘出材料丰富深刻的内涵。例如:“生命高于一切”“抗震救灾”“国内外援助”“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

3.立意原则

对关键词句的挖掘,我们不难看出可以围绕“尊重生命”“民族精神、凝聚力”“扶危济困的民族传统”“爱心”等角度深入挖掘写作立意。

4.作文参考题目

(1)生命高于一切

(2)生命的奇迹在这里诞生

(3)危难时刻见真情

(5)谁是最可爱的人

(5)大爱无疆

(6)震不跨的民族精神

(7)爱心传递

(8)困难中的你并不孤独

三、学会化虚为实,能够化大为小

新材料作文所给的题材是很宽泛的,只是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要想使文章的立意新颖,必须选择好立意角度,即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将立意聚焦到一个小的颇具代表性的方面去思考,通过典型的小事件,来反映大的深刻的道理,做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并且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远为近,化大为小,化陌生为熟悉。其化解方法有:走进人群(个体),走进自然,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历史长廊,走进文化古典,走进名言警句等。在古诗词中,作者往往把乡愁、离恨、闺怨等抽象的东西借助一定的景物来表现,在写作中大多采用借景抒情、借物寓理、托物言志等技法,化抽象为具体,化远为近,化大为小,化陌生为熟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化虚为实。这也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方法。

案例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只雄壮的狮子,蹲在一块石头旁。它抖了抖美丽的鬃毛,对石头说:“你不会捕猎,不会歌唱,不能吃也不能喝,实在是太渺小了。而我们狮子一声怒吼,就震动山野,是多么的伟大啊!”

石头笑了笑说:“狮子,你雄壮英勇,十分威武,确实是兽中之王。但是,你看看,那高楼大厦,那宏伟金字塔,那绵延长城,不都是我们石头建成的吗?”

狮子听了,羞愧地离开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以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题型具备“三自”特征。

2.案例剖析

这是寓言故事,其寓意相当丰富,必须理解分析材料,弄清题目的指向和隐含的要求(即范围、限制)。我们可以看出,材料涉及到了“伟大与平凡”“骄傲与谦逊”、“夸夸其谈与默默奉献” 等寓意。就“伟大与平凡”而言,这个立意很大,也很虚,我们不妨从实、化小,比如可以从“平凡(或‘渺小)中的伟大”角度立意,着手点是“平凡”,从“平凡““渺小”中发现、揭示“伟大”,即“于细微处见精神”,由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还有,不能忽视(轻视)“渺小、平凡”,不妨甘于“渺小、平凡”,在“渺小、平凡”中显示伟大,以及其中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3.立意原则

平凡与伟大,骄傲与谦逊,立意角度很大,我们必须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才能使文章贴近生活,表现自我,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鲜明。

4.作文参考题目

(1)平凡中见伟大

(2)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事业

(3)细微之处见高尚

(4)那一滴水

(5)满招损,谦受益

(6)做绿叶

(7)说和做

(8)无言的清洁工

上一篇:气象综合信息下一篇:肝外胆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