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能力和素质培养

2024-07-15

语文能力和素质培养(精选十篇)

语文能力和素质培养 篇1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之特点,语文课堂上首先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中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他们的想象与创新意识。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重在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而更要让他们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听、说、读、写、想的能力方面都得到全面的训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学的效果是由学生的参与程度而定。

一、课前预习,这是学生自觉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在预习中教师给与提示,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要使预习行之有效。教师必须进行“牵引”,例如:在预习之前老师可以给学生几个问题,让学生循着思路认真预习,可以知道自己欠缺什么,对于不懂的内容则可以在课前利用学习工具书查询,如此既可以提高学自己的学习能力,又可以促进对教材的充分理解。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能事半功倍。同时,学生也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将内容的中心抓住,领会重点所在,掌握重点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中的疑和问。

在教学中小学生天性喜欢问“为什么”,疑问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支撑点。教学中的疑问恰是学生求知欲望强烈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扶”的最好手段.如:我班有一位同学说话声音宏亮,胆子也大,但因普通话说得不标准,所以在正式场合从不主动提问。我便有意识地让她作班会主持人,给她以锻炼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她后来不仅在正式场合也敢用普通话发言,还能在全校的讲演、朗诵比赛中充分展示多次获奖。这一步既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所以以提问的形式理解教材,就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表达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能尽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课后的复习和课外阅读。

课后的复习是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消化和理解。常言道: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课后的复习是很必要的,通过课后复习才能不断加深理解,并且反馈出学习中的不足和欠缺,达到引以为戒。那么在下次的学习中就会得心应手,正确寻找出学习的捷径。其次是课外阅读,阅读课外书是扩展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有独立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与知识的密切联系迫使我们的教学既要重知识更要重能力。为了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利用“牵引扶帮”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自我阅读的本领,把注意力放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是认识学习过程,二是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这一能力会使学生学会阅读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去。这也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各项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三是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阅读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的充实、发展自己。掌握自我阅读的本领,把注意力放在阅读的过程。这一能力的培养会使学生学会阅读,积极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以求达到运用,从而提高自己写作水平。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一个人的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他接触的知识。一句话,没有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就是一纸空文。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掌握自能读书的本领。

读书,是学生扩展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源,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有独立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与知识的密切联系迫使我们的教学既要重能力也要重知识。关于能力的培养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与语言交流紧密结合,只有充分交流才能提高一个人的思维敏捷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反过来又能使人更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二、关于认识能力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是认识学习过程,二是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去。

三、关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利用“牵引扶帮”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自我阅读的本领,把注意力放在阅读的过程。这一能力的培养会使学生学会阅读,积极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以求达到运用。

四、对于学生的办事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远大的教学观。在听、说、读、写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从书本上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亲自动手动脑借以培养他们的自我办事能力。

考试-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 篇2

三、课堂表现及建议

二、提醒:考试应以我的专业目标与职业素质、能力提升计划

三、课堂表现及建议

“”为题,其中***换成自己的名字。而非“职业规划书”或“读书报告”之类

以总结报告的形式(非问答题形式),不少于2000字。主要内容和框架要求如下:

一、认真阅读《杜拉拉升职记》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总分20分)

1、杜拉拉初入职场到成为“白骨精”有怎样的思想变化?(5分)

杜拉拉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职场新手变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职场精英,她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2、杜拉拉提到的职场规则有哪些?(5分)

做任何事要以上级为主,与上级建立一致性

当自己对直接上司有意见时,应积极沟通,而不是先考虑越级申诉,这在大企业中是大忌 和老板谈话之前要理清思路,先想好要占用老板多少时间谈话的主题是什么,内容简洁明要 人的精力有限,应该花大部分时间在发挥强项上,做到扬长避短

在与别的部门的上司,或公司的高层工作时,要注意言语清晰简洁,主动沟通,考虑周到,不出现有畸异的内容

摸清老板问话的常见规律,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

面对新的老板,要尽快找到游戏规则

3、杜拉拉每次提升时的关键点是什么?(5分)

第一次从华南大区销售助理升为广州办行政主管的关键点是能力强,有责任心,对广州行政班比较熟悉,英语比较好。

第二次从广州办行政主管升为助理行政经理的关键点是在广州办的装修中的出色表现工作努力,有上进心,和上司的沟通能力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4、杜拉拉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5分)

杜拉拉的故事启蒙了我,让我对职场的了解增进不少,了解了一些职场潜规则,让我知道要在职场中获得成功不容易,我们需要在职场中不断磨练,职场不是大学,想要在职场中成功就必须努力工作,脚踏实地。不过,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尽量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吧,只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工作,我相信有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就像李斯特对拉拉所说的“you deserve it(你应得的)”!

无论如何,观点总归观点,心得也不能吃,还是熟话说的好,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经历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多,杜拉拉的成功并非偶然。她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你的成功也必定不是偶然。

二、结合课外阅读、课堂学习以及你的专业或职业目标,提出你的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计划。(总分60分)

1、请对自己目前的各项职业能力与素质进行评估,并分析自己期望达到的水平,差距在哪?(15分)

2、请分别举例说明这些差距在你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并请分析这些差距和表现是如何影响着你的学习生活及目标实现的?(15分)

3、为了弥补这些差距,改善自身发展困境,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请写下你的行动计划,并说明你会采取什么举措,确保你的行动计划可以有效实施?。(行动计划需遵循SMART原则)(30分)

比较通用的职业素质(能力)有责任心、进取心、服从性、抗压能力、沟通能力、计划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我是机电学院自动化专业的,还没有自己长远的职业目标,我现在还没有想好是要考研还是就业,感觉自己在这方面想的还是比较多,但还是没有什么具体的长远目标,但是我的短期目标是先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另外我还会去读一些书,比如励志类,管理类等书籍来培养一下自己的文学素养。

对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评价就从责任心、进取心、服从性、抗压能力、沟通能力、计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八个方面来评价。

责任心比较强,该自己做的就一定会认认真的做好,一方面喜欢帮助别人做自己会做的,另一方面就是想得到他人的认可。

进取心一般,大都是三分钟热度,马上想到什么就会去做什么,一旦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放弃,就英语学习来说,自己的英语口语不好一直想练一下,只是在开学初时,坚持过一周不到的时间读英语,然后就没在坚持了,还是没有毅力,不够进取!

服从性吧,只要别人比自己强的人或者做些自己同意的事的时候会自觉的去执行而且会做的很好,结果有时甚至出人意料,相反,对于自己不同意或者认为领导者有不对的地方解释不清楚也不会去做(或是迫于压力消极的去完成)不够对这些小事不会太在意,够了就忘了。

抗压能力比较强,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上都比较自主,遇到事情能自己解决。这和我个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我来自农村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上小学时就一直住在外婆家,小学六年几乎五年多的时间没回家,升学进初中后回家的时间因为比较远就一个月回一次外婆家,最后顺利考入高中,那就更远了,半年回一次家,现在上了大学一年回一次家。十八年来一直到现在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父母在我的学习中从未出现过,生活中除了寄来的生活费就只剩下电话那头熟悉的声音。

沟通能力不好,沟通技巧不是很会用。不是那种很外向的人,沟通最多的是那些有共同爱好、相处时间很长的朋友和同学。

计划能力很强,但是计划之后付诸行动的不多。也许有点像: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就说这学期开学的计划吧,想做的做了,不想做的原封不动,说道这些,感到内疚啊!我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团队协作能力还不错。记得这学期云南同乡会的迎接新生和十一组织出游的两次活动中,和同乡们配合的不错,圆满完成。

通过自己对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部分评价,虽然可能不是很完善但这些是在我身上存在的。我觉得自己八点评价中最不好的有四点:进取心,服从性、沟通能力、计划能力与

行动的不协调。我自己估摸着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1.以自我为中心。(活在以前的辉煌中,无法自拔)

2.习惯一个人思考、独自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喜欢独处,很少和人沟通。

3.性格中有太过于执着的成分。

为了改变这些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制定了一个计划:

目标:考研究生、练好英语口语

具体计划:

1.周一至周五按课程表的课时安排进行学习,但一定要进行预习和复习(预习以课本

为主,复习结合老师的课件和所做的笔记进行),没课的时间就去图书馆等地做学习有关的事,尽量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2.周一至周五早上六点五十起床,英语早练半个小时左右,七点半左右出门踏上上课

之路。

3.随身携带书法练习册,用课间时间联系书法,每天不少于半小时。

4.尽量不要用电脑做无关学习的事,比如:看电视剧·电影之类的(切记)

5.学习不要局限在课本之内,要注重衍生。

6.不要让结果迷失自己的眼睛,走好过程,结果一定不会差,人生更需要的是路上的风景,并非终点。

7.晚上回到宿舍后,锻炼半个小时,在做相应的英语试卷和考研数学复习资料,时间

大概到1点左右睡觉,两至三天晚上完成一张英语试卷和数学并含有笔记。

8.周末可以适当休息,锻炼,做相应的活动,但没什么事的话按周一至周五的作息时

间进行。

9.周末可以安排时间学习电脑上已装的软件,在周一至周五也适时可以。

注: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都要不同程度的与人交往,在大学剩下的三年中,渐渐地去尝试主动和他人交流,培养自己主动,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性格。这也许会让我受益终身!

三、回顾课程,回答以下问题:(总分20分)

1、如何评价你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通过这门课,你有哪些改变?(10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这门课中的表现相当好,从上了这门课起,我上其他课也变得更加大胆,能主动和老师探讨问题,还多次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获得老师的肯定。只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以前上去发言什么的就会发抖,现在已经能够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虽然不是说的很清楚。我觉得通过这门课我已经慢慢的变得主动,逐渐地不再那么胆小,这就是这门课带给我的一大改变,虽然对一些讲课的内容还不大了解,但是似乎真的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将来说不定能用上,这门课真的很好,受益匪浅,没有选错.2、你对课程还有哪些意见建议?(10分)

语文能力和素质培养 篇3

我们培养的一代新人,应该是“不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的一代,而是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一代;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一代,而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一代;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一代,而是向往明天、创造未来的一代。”以往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考试的奴隶,无法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下基础。

二、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坚强的意志、正确的审美能力、丰富的情感和开朗的性格等。

1.爱的培育。爱的情感培养,从其涵盖的内容看,主要包括爱真、爱国、爱人。法国皮埃尔?克拉腊克先生曾经说过:“通过课堂讲解,要使作品在学生面前复活,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心思想脉搏的跳动,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我们的语文教材谱写了一曲曲爱的旋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表达了对祖国对民族的爱;《春》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生命的意义》抒发了对生活、对生命的珍惜;《谁是最可爱的人》表达了英雄战士对人民的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契机,发挥语文教育的优势,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成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爱国爱民的人。

2.美的感受。语文教材博采了古今中外名家大师们的作品,不论是歌颂光明,还是揭露黑暗;也不论是记叙抒情,还是说明议论,其内容、形式都体现着一种美的价值,在各种文体中都蕴含着美。例如,课文中的诗词,既有“千里冰封”的北国之春,又有“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江南美景,还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既可观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美景,又可“东临碣石,以观沦海”……这些独特的自然美景,犹如一幅幅色彩斑谰的画卷,千资百态,摇曳生辉,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强化学习素质培养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篇4

《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在小学阶段加强语文教学, 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作为小学一线教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笔者认为要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兴趣培养, 让学生热爱语文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丰富学生知识视野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又应从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开始。 比如, 在小学现代诗歌教学中, 教师不仅需要对诗歌本身进行详细的讲解, 还需要结合诗歌的背景, 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诗歌寓意等进行讲述,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有关诗歌的影片或者歌曲, 深化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的认识。 如, 笔者在教学《 你, 浪花的一滴水》 一文时, 通过播放影片《 雷锋》 , 让学生感受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并通过欣赏歌曲《 学习雷锋好榜样》 , 体会当时作者创作时慷慨激昂的情感。 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有深入的了解, 并深深体会作者对雷锋精神的歌颂。

另外,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 并给予鼓励和监督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方法。 结合课文和教学的进程,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书籍让学生阅读, 既可以巩固书本知识的掌握, 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注重信心培养, 让学生相信能学好语文

每个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等诸方面的原因, 会形成不同的个性。 无论是沉默寡言, 还是自信百倍, 都有其性格的优势和劣势。 作为教师, 一定要肯定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不要因教师的好恶而背上思想包袱。 当他们为了迎合教师的好恶而改变自身的性格特点时, 那不光是学生个性的自我迷失, 更是教师教育的失败。 对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风格, 鼓励并使其继续发扬。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以其独一无二的风格成长, 最终发展为独立的人格, 成为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另外,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 肯定能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便于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热爱学习、热爱语文。 如, 笔者在教学《 我们上路了》 一文时, 对课文中的“ 美丽”和“ 残酷”的含义进行探究的过程中,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感受到未来的路上可能会有的坎坷和艰辛。 但是, 我们没有退路, 只有不断前行, 因为我们要成长, 我们要上路。 通过肯定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方法培养, 让学生会学语文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尤其是诗歌教学,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去欣赏诗文内涵。 正如叶圣陶所说:“ 诗文有不可易之法者, 辞断而其属, 联类而比物也。 ”笔者在教学《 我们上路了》 时,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 从而理清作者的抒情思路, 帮助学生去鉴赏诗歌。 而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 披文以入情, 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 体会作者的感情波涛, 才能和学生一同理清诗歌情脉。

同时,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更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有效的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 因此, 教师在对待学生作业的时候, 应设计多样的练习, 采用多样的批改方法, 让作业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要了解学生做作业的环境和面临的困难, 善待学生的每一份作业, 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让学生感受到他的每一份作业都受到了老师的重视。用打分数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热爱写作业、 用心写作业的良好习惯。 另外, 教师要教给学生改错的方法。 当面临一些学困生或难题目的时候,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个别辅导的力度, 通过辅导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保证教育的效果, 确保良好的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学生能力素质培养 篇5

一、要深入生活,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是创造性的劳动。作文过程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是把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开拓学生写作视野,拓宽写作思路,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如: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写作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独具匠心地勾画未来实现小康时家乡的山美、水美、环境美、人更美令人向往的蓝图,鼓舞人们为之而奋斗。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因地制宜地开展作文课外活动。

二、创造情境,通过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口语交际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都知道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面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也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除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还有就是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要把口语交际训练与阅读、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设置具体情境、丰富内容,使他们会说、敢说,有创造性的表达。可以通过开展新书介绍、洽商、语文辩论会等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但可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交际训练,还在表达与交流中学会与别人合作。不但培养了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创造性开展活动的愉悦,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三、通过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活动课的宗旨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既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又陶冶情操。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同时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与语文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同样重要,甚至说更为重要。因为它把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课内课外相互联系,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共同发展。语文活动课要依照实践性、自主性、层次性、灵活性的原则,在教学中精心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通过活动课调动学生创新的意识。总之语文活动课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课型,尤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只要我们根据学生实际精心组织,一定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出广阔的空间。

四、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革教学

首先要有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总称。传统的应试教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化、信息化的时代,它要求培养的人才门类多,数量大,质量高,综合能力强,这绝非应试教育所能满足的。素质教育着眼于打基础,求发展,培养能力的教育。它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中不断实践,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其次要提高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树立生活语文教学观,做到课内外的统一。对语文教学旧有的认识是语文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事,语文课一结束,语文的学习也就结束了。特别是学生对这种认识根深蒂固。似乎只有语文课才能学习语文。这种认识太狭隘了。我们要敢于打破这种认识,师生要共同树立生活语文的观念。做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结合统一。我们知道,语言环境可以分为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科学等领域,可以说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言,无处不存在学习语言的环境。事实上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弥散在整个生活中。为此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科学间的语言纽带,使规范、纯洁、丰富的语言互为助力,使语言的学习健康而顺利地发展。为此,张志公先生有这樣一段精辟的论述:“学生们生活在语文的海洋时,需要各种有关方面——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等。所谓新闻媒体散布的语言,孩子喜爱看的一些杂书以及文学作品所散布的语言,如果不仅仅是规范化的且是优美的,熏也把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熏高了。反之,学校语文授课再加上几倍也教不好。教师的能力远远抵不过上边说的那两大批势力。授课时数过多不仅没有用,相反不良的语言环境中,课堂上讲得越多越坏。”我们可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生活紧密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组织社会调查,课外阅读,节日联欢,游览等,做到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生活中学习语文。这对我们树立生活语文观,真正培养能力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是加大语言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基础,培养语文基本能力是任务,若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加强语言教学的力度。而轻视“活”的语言;重视语文的形式,轻视语言的内容;重视语言的组合,轻视语言的运用,以至于把最富于形象思维最富于表现情态,最富于活力的语文课搞得呆板僵化,甚至死气沉沉。

不难看出,每学习一篇文章,都要求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揣摩,用心去感悟。努力贴近生活,注重实用。语言源于生活,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语文学习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再现生活。这是活化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篇6

一、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刚入园, 生活和音乐经验极少。在教学中, 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首先, 我让幼儿去寻找生活中各种声音, 长的, 短的, 粗的, 细的, 让幼儿来模访, 使他们明白节奏的概念, 知道生活中的节奏是千变万化的。接着, 我还将歌曲、舞蹈的节奏用图表表示出来, 同时教会他们学习看图表, 让幼儿敲击身体的各部位, 或者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相同的节奏, 例如, 在做律动《拍手点头》时, 我让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 我们除了用手和头来做这个律动外, 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或者什么模仿动作来代替先前的动作呢?并让每个孩子都来试一下, 要求和别人做的不同, 结果有的孩子拍头, 有的拍脸, 有的梳头、穿衣, 还有的孩子拍屁股等。有一幼儿提议用小碗和小勺来敲打, 结果, 效果也挺好。孩子们通过各种尝试, 玩的可开心了, 下课的时候, 孩子们还嚷着“再来!再来!”

到了中、大班, 我的要求逐渐提高, 在进行整体教学法教打击乐的基础上, 进一步教幼儿看指挥分两组、三组、五组来演奏, 并配上乐器演奏, 幼儿由于有了基础, 所以很快的就能掌握一首新曲子的节奏了。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知识, 创设有利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 我注意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为幼儿创设一个音乐氛围, 早晨幼儿一入园就能听到优美、轻松的曲子, 在这种情况下, 和幼儿的交谈也会变得非常的柔和富有情调。当幼儿进行自由活动时, 我会播放一些欢快动听的曲子让小朋友欣赏, 并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舞蹈, 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使幼儿从不会听音乐、不爱听音乐直到喜欢听音乐, 为音乐教学创造了前提条件。在幼儿园, 我为幼儿创设音乐氛围的同时, 还和家长配合, 请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创造欣赏音乐的环境和氛围。因为幼儿感知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听—逐渐熟悉—产生兴趣—感知音乐的语言、要素—学会分析、理解—促进更深入的感受—形成对音乐终身热爱的过程。因此, 为了加深印象和体验, 好的音乐作品需要反复地聆听, 目的就是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够经常听到音乐的环境, 使幼儿熟悉音乐作品, 并通过熟悉逐渐产生热爱, 从而提高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三、在感受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去积极的表现

采用听觉、视觉同步开放的参与形式, 让幼儿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使音乐教学活动化、游戏化。在音乐课的教学中, 我在选材时首先考虑的是幼儿的水平, 尽量选一些能够使幼儿接纳, 又适合表现的题材, 并根据不同风格的题材进行相应的教学处理。例如, 教幼儿欣赏舒曼的《梦幻曲》, 由于该乐曲旋律舒缓, 优美平静, 不适合表演, 我于是用配乐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 选择了一首动听美好的故事插进去, 让幼儿一边听音乐, 一边听故事。由于故事的内容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很贴近, 使幼儿很容易感受到了音乐所要表现的内涵, 引起了幼儿共鸣, 收到了较好效果。又如, 我在教幼儿听乐曲《水族馆》时, 该乐曲是很明显的二段体曲子, 第一段, 柔美、飘逸, 第二段节奏明显较快。为了进一步让幼儿理解这个曲子, 我画了一张图, 边指图边讲故事, 一边还合着音乐的顺序, 同时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表演, 将幼儿分成两组, 一组扮水草, 一组扮小鱼。第一段设计成水草跳舞, 让幼儿自由表演, 第二段设计成小鱼与水草玩捉迷藏的游戏。当我刚放第三遍音乐的时候, 孩子们已经不需要老师提示, 就能区别不同的两段音乐, 这节课我运用看、听、说、动等形式进行教学, 幼儿的兴趣很浓。课间的时候, 他们还一边哼着曲子一边玩游戏呢!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创作欲望, 我还根据幼儿已有的水平, 为他们设计了整套音乐活动, 供幼儿在户外或课间时欣赏。在这些活动中, 我注意乐曲不同风格的搭配, 让幼儿的感受和表现在这些活动中得以延伸, 从而使幼儿的音乐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四、在生活中寻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事例

我还从幼儿周围生活现象入手, 贴近幼儿生活找音乐, 使音乐看得见, 摸得着, 更具有亲切感、共鸣感, 更易于接受。如在教切分节奏×××时, 学生总是把握不好。我无意中发现娃哈哈的电视广告词正是这个节奏, 而且这广告词幼儿耳熟能详, 于是在课堂上让幼儿念:甜甜的|酸酸的|……然后再移植到×××上来, 幼儿一学就会。此后这种节奏再也不会念错了。

五、注重培养幼儿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贯通的能力

将音乐教学与各种学科相互渗透, 相互运用, 充分调动幼儿的听、想、说、动, 进行综合教学。例如:在幼儿欣赏《化蝶》的曲子时, 我让幼儿先来听音乐, 并为这首优美的曲子配了一则美丽动人的故事, 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 启发幼儿用简短的语言说说他们的感受, 并说出为什么是这种感觉。然后, 引导幼儿通过想象来表演这则曲子, 并提示幼儿优美缠绵的部分应该怎样表现, 激烈、高昂的部分又应该怎样表现。重点让幼儿在表演中突出花和蝴蝶相亲相爱的感情, 在活动的最后, 我鼓励小朋友用自己喜爱的色彩、线条、图形、符号等表达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画好后再向小朋友们讲述一下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画?孩子们很感兴趣, 这节课除了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 孩子们在语言、动作、美术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采取从节奏入手、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知识、引导幼儿积极表现等教学措施, 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语文能力和素质培养 篇7

一、品格和作风

1. 锻造优秀的品格。

首先要提高政治素质, 做政治坚定、服务大局的表率。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和全部工作一盘棋的思想, 围绕中心工作, 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处理问题, 谋划推进工作。其次要注重品德修养, 做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表率。要把公道正派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世之基”。在考察、评价干部的过程中, 坚持按原则、制度和程序办事, 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再其次要耐得住清苦, 守得住寂寞, 不该说的话不说, 不该做的事不做, 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始终做到心正、言正、身正。

2. 培养优良的作风。

作风就是形象, 组工干部的作风就是组工能力的外在表现。一要倡导刻苦学习的风气。要学好理论、学好业务、学好组织工作所需要的各类知识, 提高理论素养和水平, 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二要倡导积极向上的风气。保持强烈的事业心,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增强知难而进的勇气。三要倡导团结互助的风气。善待他人, 就是善待自己;帮助别人成功, 就是帮助自己成功。要培养宽容精神, 同事之间做到互相协作, 互相支持, 互相补台, 努力完成好各项任务。

二、能力和业绩

1. 公道正派, 提高知人善任能力。

在当今, 人才资本已成为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资本。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 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 谁将占得先机。组织部门是选拔人才的部门, 因此组工干部必须具备知人善任的能力。知人善任者必须具有识才之能, 容人之度, 护才之胆。正确识别人才是组工干部应具备的主要能力, 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 “使能, 国之利也”。而用人的首要条件是选准人, 要全面、准确地考察评价干部, 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 独到的见解。当然, 识别人才是一件非常复杂、非常困难的事情。复杂在于干部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 困难在于干部是发展变化的。要准确评价一个干部很难, 要准确判断一个干部的发展潜力就更不容易了, 这就要有识人水平。实践证明, 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个干部的潜力, 才符合干部成长的规律。一要看理想信念的坚定性。理想信念是一个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看敢闯敢拼的竞争性。公开、平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勇于拼搏、敢于竞争、毫不气馁的人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三要看心理素质的稳定性。有的干部有智有才, 能说会干, 但忽冷忽热、大起大落, 且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看到与自己年龄、资历差不多的人提拔了, 心理就不平衡, 看不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自我控制能力差, 情绪不稳定。四是要看永无止境的创新性。创新性也就是创造力, 一个干部只有终身学习, 勤于思考, 勇于创新, 学无止境, 才会有不竭的源泉。总之, 要从干部的一贯表现中把握干部的本质特点, 从干部的本质特点中预测干部的发展潜力。既然组工干部是做人的选拔工作的, 就要善于研究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

组工干部除了具备识人之能外, 还要有容人之度和护才之胆。组工干部要准确把握干部的德才标准, 端正识人用人导向, 以实绩论干部, 以改革论干部, 以发展论干部。实践工作中, 有些干部由于敢说、敢闯、敢为而得罪了一些人, 得票率不高。但这样的干部说不定是难得的人才, 组工干部要识准人才更要保护人才。对于选拔干部中的不正之风应坚决抵制, 特别是对那些跑官要官的人。此外, 组织部门是选拔人才的部门, 组工干部肩负着输送人才的重任, 看着一批批人才输送到各种岗位上, 难免会在组工干部中产生影响。所以, 组工干部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要守得住清贫, 耐得住寂寞。

2. 求真务实, 提高调研能力。

组工干部要准确地选人用人, 搞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还必须具备独立调查研究的能力, 调查研究是提高组工干部素质和识人水平的必要条件。组工干部要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的要求相适应, 就必须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要在改革开放的考验面前,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党性原则, 离不开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进行全面及时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离不开对群众疾苦、愿望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要更好地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并及时、正确地回答经济建设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在现实中, 市场经济具有很大的分散性, 随之而来的是商品、信息、人才的大量流动。反映在干部队伍、党员队伍中, 便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如干部、党员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 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 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 离开集体、单独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一方面为广大干部、党员施展才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同时也给我们的干部考察、党员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 增加了新的难度。要解决这些问题, 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通过深入、扎实、经常的调查研究, 才能提高我们辨别是非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 经常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向群众学习, 向实践学习, 从中吸取营养, 进一步拓宽视野, 丰富知识, 增长才干;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把握宏观的能力, 战略谋划的能力, 分析研究的能力, 综合概括的能力。对一个人知识面的拓宽, 思维能力的增强, 工作水平的提高,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路线、工作方法的问题, 而且也是组工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门科学。组工干部在进行调查研究, 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以后, 还要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对调查获得的大量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综观全局, 全面地分析和处理问题, 并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 考虑问题周密, 逻辑性强, 判断问题的准确度高。组工干部在识人用人中, 对了解和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 对人才德才表现情况的全面、深入的研究, 做出客观、公正、全面、准确评价。

3. 开拓进取, 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创造新知识、新事物, 而创新型人才, 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组工干部是做选人用人工作的, 要选拔创新型人才, 首先组工干部自身应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些人对周围现象总是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触而不觉。有创新能力的人既善于观察, 又能从观察中筛选出有意义的问题。二是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就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方案要经过设想、构思、论证, 然后还要具体地设计、修改、完善, 这都需要大量的创造性劳动。有创新能力的人最擅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三是能准确评审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创造性思维要求提出的方案越多越好, 但如何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这就需要很强的评审能力。有创新能力的人, 他能把握方向, 预测未来, 挑选出最佳方案。无疑, 创新能力最终要通过实践成果来体现。所以,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最终取决于实践能力。

对组工干部而言, 首先是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其次是要有强烈的兴趣。也就是说, 一个组工干部要是对自己所从事的组织工作缺乏强烈的兴趣, 他在他所工作的领域里进行创造性思维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是发自内心的强制性的思维活动难以结出创造性的成果。再其次是要有顽强的意志力。如果一个人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的, 他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 要作出创造性思维是很困难的。组工干部掌握了创造性思维方法, 便会在思维方式上有拓展性, 在思维状态上有主动性, 在思维结构上有灵活性, 在思维运行中有综合性, 在思维表达上有新颖性, 其思维成果就会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和效用性。创造性地工作才是一种高层次的积极性, 只有创造性思维才能创造性地工作, 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4. 追求卓越, 创造优异的业绩。

语文能力和素质培养 篇8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对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日益多样化,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作为高职院校更要顺应时代发展,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观念,努力实现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服务的转变,围绕以职业素质为本,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使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整体结构的要求,充分尊重个性、发挥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1 发现个性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虽然离不开教育,可如果教育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熔化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时候,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营造一个能够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氛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是一样,我们要及时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其优点进行支持和鼓励,把尊重个性与发展创新意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 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素质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很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现预期教学目标。首先,要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给学生留自己的思考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和学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其次,引导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讨论,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营造创新环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给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对他人的想法加以修正,或将几个想法整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合作能力。

3 变单纯讲授为创设情境,寓教于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传统的公共课是你教我学,重复枯燥。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英语的听说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等为基本目标,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教学中我院改变了这种单调单纯讲授的授课方式,采取创设情境、引发讨论、即席演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课堂效果。

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的时候,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氛围是基本条件,也是学生个性潜能的基础。教师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教学理念,树立平等的学生观,遵循民主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营造宽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顾虑心理。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完善思维;以课堂为核心,给学生一个能充分展示个性的教学环境。从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客观评价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

4 在公共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发掘潜力,培养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入学门槛低,综合素质差等现状,作为教师要能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优点,开发其潜能,利用其可塑性,营造出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学有所长,并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最终成为服务于社会的人才。

在公共课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前提。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它是使人长久保持创新欲望的个性品质。创新的个性特征包括好奇心与求知欲,独立、果敢、敢于质疑、富有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其中,好奇心与意志品质居于核心地位,在个体的创新活动中起着基础的、关键的和核心的作用。对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对好奇心的激发与意志力的锻炼。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的丰富性及强度均超过其内部学习动机,因而成为进行学习的主导性动机。需要借助课程内容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乃至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等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诸如勇敢精神顽强意志等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良好品质,也只有在这种意义上,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才成为一个自身得到提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发展创新的过程。

总之,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共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关注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将这一教学目标贯穿整个公共课的始终,通过广大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以期望为社会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

摘要: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办学水平与课堂质量息息相关,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如何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因材施教,以点带面,将个性开发,知识渗透、能力拓展、素质强化深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以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发掘,个性,尊重,创新,引导,素质,优化,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一民.高职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1(06).

[2]魏庆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3]朱光东,赵海军.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1(01).

[4]张雪黎.论高职教育中个性化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07(25).

浅议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篇9

21世纪, 数学思维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发展上, 数学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主体, 迅速实现课堂教学中心的转移。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前提条件。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师须独具匠心地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 激发其内在潜能, 使其敢于质疑, 动手动脑, 创新求异。

三、猜想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猜想探索, 以观察、联想、引申等思维方法为基础,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对数学问题广泛联想, 积极探索, 大胆猜想, 寻找规律, 合理论证。

语文能力和素质培养 篇10

【摘 要】 为使我国航海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行业的需要,分析我国航海教育现状,探索航海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我国航海人才培养应重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应在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模式、校企合作、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能力;素质;航海;课程设置

0 引 言

航运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我国90%以上国际贸易和50%以上国内贸易运输任务。航海专业作为培养高层次航海人才的专业,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航海人才长期工作在流动的船舶上,其工作性质具有国际通用性、岗位针对性、法律规定性和国防军事性等特点。诸多海上事故案例证明,有75%左右的船舶交通事故是由于船员的技术素质较低、航海知识缺乏、海上经验不足所致。[1-2] 为此,提高广大船员的技术素质和能力一直是航海界所关注的话题。

目前,在我国船员队伍中,持专科学历者不到30%,大多数沿海航区船员学历还停留在初中文化程度。正因如此,我国船员队伍占国际劳务市场的份额较低,远不及菲律宾、越南等国家,这与我国航海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航海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航海类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完善航海类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航海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强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注重航海类专门人才的海员素质养成教育,全面提高航海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海类专门人才。因此,在注重培养航海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探索符合航海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很有必要。

1 我国航海教育现状

目前,全国设有航海教育的本科院校13所,是我国航海教育的核心,承担着培养航海人才的重任。国内有关航海本科教育普遍采取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完成一定的实习任务即可毕业。这种培养模式造成学生环保意识淡漠、动手能力差、对未来岗位的适应性不强等不足。目前我国航海教育几乎尚未走出校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仅停留在实验室层面,仅有的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也只是“蜻蜓点水”。国外一些航海发达国家的航海教育普遍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有着深度的合作。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参与学校的各种管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监督、实践教学等,以企业为主导,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紧贴航海职业。同时,国外航海专业的教员多半是航海阅历丰富的船长,这些船长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教师,在企业是员工。因此,国外航海人才在素质和技能上均优于我国。

2 我国航海人才培养模式

2.1 航海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航海专业培养的人才未来将从事船舶驾驶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从安全意识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出发,航海驾驶人员应懂得一定的交通规则、国内外相关法规,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船舶驾驶知识、货物积载知识、船舶管理知识、船体构造知识、海洋气象知识以及语言沟通能力。船舶驾驶人员长期生活在海上,不仅要忍受颠簸、噪声的干扰,还要忍受生活的枯燥单调、远离亲人和朋友的痛苦。因此,航海专业人才的定位应是培养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精湛、能吃苦耐劳、英语沟通能力好的国际人才。

2.2 改革课程体系

航海专业的课程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其中,理论课程包括:航海学、航海仪器、航海气象、航海英语、船舶管理、船舶结构和设备、货物运输、船舶操纵和避碰、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通信设备和业务等知识;实践课程包括:水手工艺、GMDSS通信设备、航海仪器、“两精通”(精通急救和精通艇筏)、航线设计、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等训练。对于航海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航海专业的学生未来都要将相关专业知识应用到实操上。航海专业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航海专业本科学制4年,多数航海类高校在课程安排上采取理论与实操交叉进行,这种模式存在学生对实操知识掌握不深刻、考证通过率低的弊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4年制本科院校教学进程可采用“3+1”模式,实操课程可分项目进行。所谓“3+1”模式是指3年完成理论教学,最后1年专用于实操强化训练,集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训练项目可按照实操课程的特点,分为电子设备训练、航线设计、应急求生训练以及船舶操纵训练等项目。

2.3 强化英语能力培养

为了维护船舶航行安全和顺利开展船舶业务,船舶驾驶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在实践中,当两船相遇时,对方船员用甚高频(VHF)要求左对左会船,如果本船不明白对方的意图而采取错误的行动,那么两船就会有发生碰撞的危险。当船舶靠泊国外港口接受港口国监督(PSC)检查时,如果船舶设备存在缺陷,驾驶人员英语表达能力差,不能向PSC检查官提出合理的解释,船舶就有可能被滞留,从而给航运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是非英语国家,语言沟通不畅是我国船员的短板,因此,我国航海类院校更应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航海院校开设的英语课程往往只局限于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类,学生在大学阶段所摄取的英语知识十分有限。为了解决学生英语训练不充分的问题,英语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航海专业学生将来所要用到英语大部分是专业英语,因此,将全部或部分专业课改为英语教学,会大大促进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目前,国内航海类院校教师的外语水平有待提高,可通过选派外语较好的教师到国外进修,或者选派教师到外籍船上工作的方法,以提高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

2.4 强化校企联合培养endprint

航海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向航运企业输送合格的航海人才。因此,学校应按照企业的需求来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样才符合航海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校企合作办学的好处在于:企业可以向学校提出自己的人才观念,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实习机会,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航海类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流于形式,合作深度还远远不够。校企合作应是全方位的合作,其方式包括:航运企业优秀的大副和船长参与学校的授课,也可直接聘任为班主任或学生导师;航运企业全面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学校定期派学生到航运企业实习锻炼;有些实操课程可直接设置在船舶上。在校企合作方面,我国航海类院校还应向航海发达国家学习,以航运企业为主体进行航海人才培养。

2.5 改革考核模式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船员考评制度基本上已经成为我国航海专业学生考核的“指挥棒”。这种考评制度过于强调理论考试,对动手能力、体能心理素质、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考核不够重视。航海专业作为艰苦的应用型专业,动手能力、心理素质、体能素质、忍耐精神等是一名合格驾驶员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作为培养航海人才的高校更应适应行业的需要,加强学生在这些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应切实改革船员考核体制,改变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制度,逐步实现以综合能力和素质考评为主的制度。航海类院校对学生的考核也应随之改变,以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评代替期末考试,尤其是应增加多元文化、心理素质、体能素质等方面的知识考核。因此,航海院校期末考试的形式应是试卷考试与综合测评的结合。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将半军事化管理纳入学分制,使其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使半军事化管理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抓手。

3 结 语

航海专业是艰苦的应用型专业,航海专业人才培养应突出技能和素质的培养。目前,我国航海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普通专业无异,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行业的需要。因此,应切实改变我国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凸显对应用能力、外语沟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我国航海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减少海上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全贤淑.日本船员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0(3):33-35.

上一篇: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下一篇:公共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