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与东盟

2024-08-24

广西与东盟(精选十篇)

广西与东盟 篇1

(一) 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的意义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紧密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许许多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我国的科技进步、经济腾飞奠定了必要的人力支撑。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 必然对人才支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必然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不再是一种选择, 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我国高职教育是改革开放后才兴起的高等教育,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开展国际合作既是高职教育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创新教学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高职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 即一国高职教育面向世界, 博采各国高职教育之长, 并把本国的教育理念、国际化活动以及与他国开展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融合到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诸功能中的趋势和过程。也就是说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合作既要“请进来”, 也应当“走出去”。一方面, 应处理好与高职教育本土化的关系, 引进、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 最终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取其精华, 将其本土化, 形成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 我国的高职教育要实现国际化, 还要求高职院校勇敢的走出国门, 推广自身的文化和优势教育理念, 在与国外院校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 从而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

(二) 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教育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以及现代化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东南亚地区也加快了贸易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使广西成为我国内陆地区经北部湾走向东盟的最便捷通道, 又是东盟各国进入我国内陆腹地的捷径。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枢纽和桥头堡, 发展与东盟各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 对广西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来说, 具有战略意义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广西背靠大西南, 面向东南亚, 是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源远流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 给广西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大量的学术研究、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机遇。广西与东盟各国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 以联合办学、学术交流、师生交换、人才培养等方式, 让东盟各国通过广西这个桥梁了解中国, 让中国以广西为窗口了解东盟各国, 将既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彼此更深入地了解、沟通与合作, 同时也能更切合实际地促进广西教育与经济的发展。

人才资源开发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 目前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迫切需套培养大批农业, 贸易、投资, 信息通讯, 工程建设方面的各类专业人才。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与合作基地已在南宁挂牌, 并举办了合作论坛, 中国-东盟青少年培训基地也在南宁挂牌。广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正是培养农业、贸易、信息、各种工程类等方面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地, 有能力, 有设备, 有场地参与中国-东盟资源开发与合作 (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短期培训) 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贡献力量。

(三) 广西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的概况

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已是风生水起, 到广西各院校学习的东盟国家留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 广西到东盟国家留学的人数也是逐年在增加。迄今为止, 已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桂林医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等招收了东盟国家留学生。近年来, 广西的留学生教育已逐渐形成了“以东南亚国家留学生为主”的局面。但从以上国际合作的院校可明显看出, 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的合作更多停留在与本科院校的合作上。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大专层次, 参与国际合作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广西大多数高职院校是在21世纪才开始办学, 教育基础薄弱, 参与国际合作更少。只有少数学院与东盟有合作, 并且是派学生到东南亚实习, 学习语言, 互派教师教学也是语言类课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泰语专业, 实行“2+1”培养方案, 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泰语文化, 然后到泰国实习一年。但在其它方面如开展实验、实训手段和装备利用之间的合作、开展专题研讨、师生互访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等等, 大多高职院校还处于起步阶段。2007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新南洋国际学院, 开展与东盟各国多方面合作, 但供其参考的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国家院校教育国际合资料和经验非常有限。

近年来国内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关于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但大多是针对本科院校。广西高职参与东盟教育国际合作的实践少, 而研究更少, 相关报道和文献寥寥, 更未见有相关的系统研究。然而这一研究是指导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各国家进行国际合作理论基础, 是实现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各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四) 东盟各国教育概况及广西高职与东盟教育国际合作的思路

东盟各国近几年教育总体发展较快。东盟国家因其地理环境、资源状况、民族构成及历史发展水平等原因, 教育发展差异较大。依据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教育毛入学率等多项指标, 可以将东盟教育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育发达国家, 有新加坡、泰国、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第二层次是教育中等发达国家, 有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第三层次是教育欠发达国家, 有老挝、柬埔寨。

广西高职与东盟三个层次的国家教育合作应采取不同侧重点。如与教育先进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合作, 可以借鉴他们发展教育的经验, 引进其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课程、教材和师资等, 通过联合办学、技术交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处于东盟教育第二层次的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 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我国相当, 在中文教育、办学方面与我国有很好的合作基础。而处在第三层次的老挝、柬埔寨, 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教育资源短缺, 迫切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引进教育资源以加速国内教育的发展。由上可见, 广西高职与东盟各国开展教育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 并可根据对方国的教育水平高低, 采取不同的策略与形式进行合作。而推进这种教育合作, 可沿着以下思路进行:

1. 建立与东盟各国高等院校的联系。

广西高职教育与东盟各国进行教育合作首先是要与各国的高校建立联系, 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合作和科研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通过各校互访, 发展一对一合作伙伴等各种途径, 与东盟各国高等院校建立联系。

2. 建立与东盟各国高等院校的教学合作。

在取得联系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实际所需, 有选择的引进东盟院校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引进东盟教育发达国家学校的教学课程和教材。为各校与东盟高水平学校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学合作机制构建桥梁, 以此带动整个广西高职教育发展。

3. 建立与东盟各国高等院校的办学合作。

东盟发达国家有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国可以与之进行实质性合作, 借鉴他们与欧美国家联合办学的方式, 促进共同办学。在办学内容上, 引进东盟各国的先进教育资源, 学习东盟一些先进院校的优秀办学理念和方法, 借助东盟国家学校的管理经验, 进而加快广西高职教育与世界教育的接轨;在办学方式上, 互派访问学者、交流老师、交流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 加深对彼此学校、国家的了解, 以及加强对一些相关学科的学习, 达成合作办学协议, 举办短期的非学历培训班与长期的学历教育合作;在学分机制上, 扩大在教育质量监督和认证领域的合作, 寻求建立职业教育相互认证的可能性, 要与东盟对口学校达成互通学习课程, 互认学分、学位和文凭。

通过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 可以促进双方学生开阔视野, 了解对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国情等, 同时可参与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 提升广西高职办学能力与知名度, 促进广西高职发展, 形成广西高职办学特色, 创出自己的品牌, 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把广西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办成区域性国际名校。

参考文献

[1]杨旭辉.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标准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2) :64-65.

[2]黄福涛.“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12) :62-64.

[3]施福新.高职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与民族化[J].职教通讯, 2005 (10) :31-33.

[4]何涛.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6) :75-77.

广西与东盟 篇2

李继宏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广西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广西与东盟国家间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推动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具有以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为主、进出口商品以低附加值商品为主、民营企业为贸易主体等特点,同时存在着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越桂贸易等问题。为促进广西对东盟国家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广西应进一步优化双边贸易结构,规范边贸管理,大力发展生产性贸易,鼓励相互投资。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广西外贸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东盟国家边境小额贸易健康发展贸易方式大力发展一般贸易贸易商品

【分类号】:F752.7

【正文快照】:

广西与东盟 篇3

【关键词】广西南宁 东盟国家 足球 健身 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028-03

位于中国—东盟经济圈要塞的南宁,既是广西的首府,又是广西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桥头堡城市,与东盟国家的体育交流,不仅是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方式,而且也是展现城市人文交流成果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对广西南宁与东盟国家足球交流状况的调查,展现当前广西足球的国际交流现状,找出广西与东盟国家间的足球文化相融的接触点,以为更好地为广西南宁足球国际化交流水平的提高服务。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西南宁与东盟国家的足球交流。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中国与东盟足球运动发展的文献资料,同时结合实地考察,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

2.问卷调查与访谈法:通过制定问卷,结合实地调查、举办中国—东盟足球赛事等机会,对参赛者、随队官员发放问卷并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问卷经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的信度系数r=[0.82,0.91]。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80份,有效问卷70份,有效率为87.5%。

3.统计分析法:运用Excel来对收集的问卷、资料、文献进行整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

1.国籍、性别、年龄构成。在受调查的70人当中,有27人来自越南,10人来自老挝,9人来自泰国,6人为柬埔寨籍,5人为印尼籍,4人为马来西亚人,3人为新加坡人,文莱、菲律宾、缅甸各2人。男性55人,女性15人。他们的年龄在19-37岁之间,以来华留学生为主,其中19-27岁的人共65人,30-37岁的为5人。

2.职业分类。调查对象中,多数是东盟国家来邕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已有一段时间,能够较为熟练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来进行表达,此类学生人群共有65人,占总人数的92.86%;有3人属于自由职业者;有2人属于政府官员。

3.对足球运动的喜爱程度。见表1。

通过调查发现,有77.14%的人选择“喜欢踢足球”,而“不喜欢”和“说不清”的人分别占14.29%和8.57%。说明受调查者对足球运动的喜爱程度较高,不喜欢此项运动的以女性居多。同时,在对足球运动的益处的肯定方面,有66人认为“参与足球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认为“不可以”的为3人,选择“说不清”的仅1人,占比例分别为 94.29%、4.29%、1.43%。

4.每周参加足球运动的频率和时间。见表2。

受访人群每周参加足球活动的频率以4-7次排第一位,占47.14%;其次是2-3次,占21.43%;频率为1次的比率为17.14%;0次的有14.29%,全部为不喜欢踢足球的人。

经常参与足球运动的60人中,锻炼时间长短的降序排列为:有36.67%共22人参加活动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有25.71%共18人每周参加相当于一场正式的足球比赛的时间(90分钟以上)的锻炼,22.86%共16人参与时间为30-60分钟;最少的是锻炼时间在60-90分钟的人群,共4人,占5.71%。

5.参与足球活动的形式。见表3。

在参与足球活动形式的调查当中,大多数人是以自由组队的形式参与到锻炼当中,所占比例为72.86%;作为相对固定队伍的成员参与活动的人有7名,占10%;仅有2人在俱乐部效力,剩余14.27%是不参加足球活动的人群。

(二)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的动因分析

1.广西—东盟民间足球交流的程度。调查中,有56人(占80%)有过与中国人一起进行足球活动的经历,以自由组队参加足球活动的人群居多,也是广西—东盟民间足球交流的主要形式,这种民间的一般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东盟国家间民众交流的常态。

在东盟国家人群中,被邀请参加与广西球队进行比赛的人数,仅为35人,与未被邀请参加交流比赛的人形成了1∶1的比例,说明在一些具有集体组织形式的足球活动当中,所涉及的广西—东盟交流覆盖面仍不够广。

2.对南宁—东盟足球邀请赛的熟知程度。作为一个以促进广西和东盟国家足球交流的足球赛事,南宁—东盟足球邀请赛已经于2012、2013年举办过两届,是南宁市着重打造的面向东盟国家民间体育交流的标杆赛事,而该赛事被受访者所熟知的程度并不深,有29人了解南宁—东盟足球邀请赛,有41人不了解此赛事,比例分别为41.43%、58.57%。说明在赛事的宣传和打造过程中,南宁—东盟足球比赛的知名度还不够高,且因赛事开展收到连续性的制约,造成了在受访者当中的熟知度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参与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活动的意愿。见表4。

在参与各东盟国家之间的足球交流活动的调查当中,多数人选择意向参与十一人制的比赛,达到60%;其次是参与五人制足球活动,占25.71%,这与广西南宁及其他地区有着许多可供他们进行交流的小型足球场地,为南宁—东盟民间足球交流活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保障;最后是愿意参加七人制和九人制的比赛,比例均为7.14%,而且在比赛当中所采用的都是约定俗成的比赛规则。

虽然东盟各国的足球运动参与者对南宁—东盟足球邀请赛的熟悉程度仍然不高,但是却对组队参与这个赛事有着很高的热情,在受调查者当中,有53人选择“十分愿意”和球友组队参加南宁—东盟足球邀请赛,比例达75.71%;有13人(占18.57%)选择“无所谓”;5.71%的人(4人)是不愿意参加这种交流活动,主要是担心在比赛当中会因运动损伤和其他不可预知的情况而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三)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的前景与期盼

1.对开展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的认识。广西南宁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足球交流,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调查,人们对开展中国和东盟国家足球交流活动可以达到的目的排列顺序为:第一是通过足球交流,可以相互了解两国及两地的民俗风情;第二是促进相互之间的水平提高;第三是让更多人喜欢组织国际间的比赛、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增加参与比赛的人数和观众人数。

2.加强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对促进国家间足球水平提高的共识。以调查问卷发放的时间(2015年9—10月)为限,在问卷中涉及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足球运动发展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国家对五年前中外足球发展水平的评价以国家间发展水平差不多的认可度最高,占比率为41.43%(达29人),而认同中国足球水平高的占24.29%(达17人),认为自己国家水平高的占20%(14人)。

对现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足球水平相比,亦有45人(达64.29%)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与自己国家的水平相差无几,认为自己国家水平稍高或者中国足球发展水平稍高的人分别有8人、17人,占比例分别为11.43%、24.29%。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竞技足球的排名虽呈现时上时下地不规律波动,但是民众更关注的是相互间民间交流所能够带来的对群众足球水平提高的效果。

3.对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的关注。在问及“如果有广西的足球队到你们国家比赛,你是否会去参与或者观看”时,有60人(占85.71%)选择了“会去参与或观看”,而“不会去参与或观看”的人数比例为14.29%。说明在有了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的前期铺垫,受访者较为乐意在更换国度的交流当中,依然给予足球这项交流活动较高的关注度,持续关注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的后续进展。

4.对提高广西南宁—东盟国家足球水平的见解。受访者对提高东盟国家间足球发展水平的认同,主要集中在大力开展国际间的足球交流,打破民族、民俗之间的壁垒,以足球语言来加强民众对足球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促进各国民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营造良好的群众足球氛围,开展多样化的群众足球赛事,形成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的品牌赛事,不断将各国的足球交流提升到新的高度;推进广西南宁—东盟国家间的校园足球交往,影响更多的青少年参加到足球运动当中。

三、结论

第一,参与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的人群以来华留学生为主,他们在求学的同时,融入了足球健身活动当中,成为广西与东盟足球文化交流的使者与主力军,并以时间短(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频率多(4-7次/周)、不随意(自由组队)开展足球活动为特征。

第二,东盟国家的足球活动参与者除了与来自本国的同伴进行足球活动外,有80%的人倾向于与中国人组队参加活动,但也仍有20%的足球爱好者没有与中国人一同进行足球交流的经历。

第三,广西南宁—东盟足球邀请赛是一个可以提供进行中国与东盟民间足球交流的平台,但赛事仍未形成品牌,在东盟国家足球爱好者当中的知名度仍不高。有75.71%的东盟国家民众有参与该项赛事的意愿。

第四,开展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活动,对增进东盟国家间的民族民俗了解,加快不同国家足球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参与者们的共识,同时他们也期待有更为丰富的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活动来充实他们的生活。

四、建议

第一,继续打造广西南宁—东盟足球交流品牌,以重启南宁—东盟足球邀请赛作为推进与东盟国家体育交流的助力,不断促进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

第二,在社会足球活动开展当中,关注东盟国家参与者群体的状况,开展有层次、分群体、相融合的足球健身环境,在保护参与者健身安全的同时,增加足球参与人数,增进中外参与者之间的感情交流。

第三,加快广西南宁与东盟国家间校园足球的交流,积极开展青少年足球交流,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同时,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营造更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尹继林,李乃琼.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交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1)

[2]黄绍华,刘威,覃新年.广西与东盟 10国体育文化交流初探[J].大学教育,2013(4)

【作者简介】肖志华(1963— ),男,广西贺州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广西与东盟 篇4

一、CAFTA建成后广西与东盟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 广西与东盟贸易发展迅速

2010年1月1日, CAFTA建成后, 中国与相对发达的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实现关税降为零的目标, 涉及产品超过7, 000余种。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0.1%, 东盟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 零关税时代促使广西与东盟贸易得到进一步的增长, 2010年广西与东盟贸易增长31.9%。东盟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 双边贸易总值65.3亿美元, 增长31.9%。其中对东盟出口45.9亿美元, 增长27.1%;自东盟进口19.4亿美元, 增长45.1%。2011年, 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以来, 广西对东盟贸易屡创新高, 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95.6亿美元, 增长46.6%, 占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1%, 高出广西外贸平均增幅14.1个百分点。2012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20.5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比上年增长26%, 高于同期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速15.8个百分点, 进出口规模居西部12省市区之首。其中广西对越南进出口97.3亿美元, 增长28.4%, 占80.7%;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分别进出口11.1亿美元、3.7亿美元和3亿美元, 分别增长14.4%、23.7%和12.7%。CAFTA建成后, 广西的外贸增长稳居全国增速首位, 在东盟十国中, 越南仍然是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贸易额占据80%以上, 在广西与东盟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额占大量的份额, 私营企业是广西与东盟贸易的领头羊;在商品结构方面, 机电产品、服装和农产品占据出口商品前3强, 3类商品合计占同期出口总值的69.3%。

(二) 广西与东盟的投资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 东盟已经成为广西第二大利用外资来源地, 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CAFTA) 在2010年1月1日正式运行后, 广西对东盟地区投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在2010~2011年间投资额共计3.15亿美元, 涉及矿产、农业、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在2010年、2011年两年间广西对东盟地区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累计3.51亿美元, 涉及电站、桥梁、公路、民用建筑等项目。

东盟是广西“走出去”战略重点地区, CAFTA建成后, 东盟对广西的投资也在不断发展。东盟十国是广西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利用额仅次于香港。截止2012年6月, 东盟十国在广西成立的“三资”企业累计484家, 合同外资金额21.6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4.7亿美元。其中, 2011年广西实际利用东盟资金22927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84.7%;2012年1—6月实际利用东盟资金5860万美元, 同比下降58%。投资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农林渔牧业, 分别占东盟在广西投资总额的53%、8.8%和7.7%。

二、广西与东盟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市场过于集中, 风险大

广西与东盟贸易得到很大发展。但是广西与东盟贸易市场过于集中, 增加了贸易风险。在与东盟贸易中, 与越南的贸易额达到了80%以上, 其次是印尼、泰国、新加坡。贸易过于集中, 一旦这些国家外贸政策发生变化就会增加广西与东盟贸易风险。广西对越南的贸易依存度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而广西在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额则普遍偏低, 呈现国别差距较大、贸易极不均衡的情况。

(二) 边境小额贸易是主体, 贸易方式单一

广西与东盟的贸易主要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 一般进出口贸易次之。虽然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是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仍然是广西与东盟贸易的主体。2010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65.3亿美元, 其中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42.4亿美元。2011年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 达95.6亿美元, 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对东盟进出口62.5亿美元;2012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值突破120亿美元, 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对东盟进出口83.5亿美元。

(三) 贸易主体经济实力不雄厚, 影响贸易可持续性发展

2011年私营企业进出口73.9亿美元, 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77.3%;2012年, 广西私营企业对东盟进出口91.4亿美元, 占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76.17%。这些私营企业大部分属于边境小额贸易企业, 经营规模不大、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经营技术和经营水平不高、缺乏经营理念和品牌意识, 这些都会影响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三、CAFTA建成后广西与东盟贸易发展路径

(一)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利用与东盟的互补优势

广西与东盟海陆相连, 具有沿海、沿边和沿江的优势;在自然条件上广西与东盟有互补优势, 特别是柬埔寨、缅甸、越南和老挝气候相似, 地域相近。在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和自然资源上有互补性。因此, 加强双边产业合作机制, 利用临近东盟的区位优势, 加大对东盟投资力度, 完善预警机制;扩大双向投资, 带动贸易快速发展, 有针对性地扩大进口, 完善重要商品战略性储备, 推进贸易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加速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二) 发挥政府职能, 扶持私营企业, 做大做强边境小额贸易

在广西与东盟贸易中, 私营企业成为贸易主力军。占据与东盟贸易总额的70%以上, 而大部分私营企业主要为边境小额贸易的主体, 边境小额贸易占广西与东盟贸易的60%以上。边境小额贸易成为广西与东盟贸易的主要支柱和亮点。边境小额贸易主要是跟越南的贸易, 那么我们要做好做大做强边境小额贸易, 必须要与越南边境省市搞好合作关系, 这是我们做好边境小额贸易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应该加强广西与越南边境省市政府领导来往, 相互沟通, 研究双方贸易出现的问题, 解决问题, 促进贸易可持续发展。

(三) 深刻解读CAFTA规则, 推进与东盟经贸深度合作

广西与东盟贸易快速增长, 得益于CAFTA的建立, 得益于CAFTA下的零关税。要想实现降税带来的效益, 关键要熟悉CAFTA规则, 正确利用CAFTA规则给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和利益, 把握原产证书的规则, 引导企业和增强企业的原产地证书的意识, 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利用CAFTA的规定, 把握原产地证书的规则, 降低广西与东盟贸易的成本, 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爱英.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2013 (, 01) .

[2]李继宏.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02) .

[3]朱宇兵.CAFTA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转变对广西对外贸易的影响[J].东南亚纵横, 2008, (05) .

[4]陈光春, 周柯, 潘忠文.论广西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基于熵值法的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33) .

广西与东盟 篇5

摘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仅要求生产要素的互补流动,也需要文化要素的互补交流。广西在发展文化产业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文化认同观念的文化产业经营将较之其他产业经营更具水到渠成的功效。文章论述广西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合作的4点优势:历史地缘铺垫、文化资源彰显、时势机缘推演、广西实施跟上,并具体论述广西文化产业国际合作途径:民族节庆产业、文化旅游、影视合作、演艺产业。

关键词 文化产业;广西;东盟;国际合作

作者简介 李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研究员、编审,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区域文化,广西 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 G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9)03-0113-0003

一、广西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优势

(一)历史地缘铺垫

广西与东盟关系密切,地理上山水相连,是中国唯一既有陆路又有水路连接东盟国家的省级行政区;历史上,广西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与东盟各国的交往最早可溯自近2000年前的汉代;人文上,广西壮族与越南、老挝、泰国的多个民族有民族学上的亲缘关系,长期以来亲睦和谐,友好交往。由于这些民族起源、历史承传、地理风习以及文化交流等原因,广西和东盟国家有较多的文化认同理念和稳定的友好关系,这些是文化产业合作的坚实基础。

(二)文化资源彰显

笔者在2006年的首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宣读的论文《以文化认同理念发掘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资源》介绍过广西文化产业资源的情况,包括:围绕那文化开发文化产业资源、围绕儒佛文化开发文化产业资源、围绕华人文化开发产业资源三大类共11小类,这里不再重述。可以看到,广西开展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三)时势机缘推演

1、国家战略规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广西文化产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最大的机缘。2005年12月12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提出把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确定为双方新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文化正式作为合作专项,提升了双方合作层次。开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文化项目包括文化产业项目的合作与相关研究,已成为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任务之一。

2、广西实施跟上

广西处于国家“南下发展”战略的最前沿,广西文化具有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的先锋意义。2007年广西提出并积极推进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再次为广西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发展机遇。时势的发展要求广西文化发挥出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发展的作用,达到以下目的:以文化力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政治互信、睦邻友好和文化交流合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发掘文化动力并以文化力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框架下的“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我们面向的是国际文化、国际市场,“广西文化”概念应当放大。广西文化不应只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应当放大成为代表中国南方文化甚至中国文化的一种区域文化。因此,发展广西文化及其文化产业,不能孤立一地和一种文化的操作,应与相关区域、相关文化形成合力,联合发展。如民族文化、岭南文化、海洋文化。可以先从民族文化做起,带动其他文化,在参与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和文化产业合作中发挥出文化力量。

(四)特色项目走先

广西文化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成熟成长起来了。(1)以山水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实景演出如《印象刘三姐》在东盟国家中形成较大影响,已进入了产业合作层面,已在越南下龙湾实施海上实景演出项目,也与柬埔寨达成了合作意向,将在柬埔寨吴哥窟共同建设实景演出《高棉的微笑》。(2)以商贸交易和节庆联谊交往为特色的节庆会展产业,如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吸引东盟国家的积极参与,规模越办越大。(3)以中越边境生活为特色的电视剧,如《边贸女人》等,在越南等国家有较高的收视率。(4)面向东盟的广西出版也进入东盟市场。2005年9月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与泰国南美有限公司联合在泰国曼谷举办的“2005泰国-中国广西图书文化展”,搭建了中泰文化交流平台,扩大了广西图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和市场。以接力出版社的《小聪仔》为代表的期刊销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拥有众多海外小读者。(5)以桂林愚自乐园为代表的艺术博览产业展示美好前景。愚自乐园是一座以当代雕塑与洞窟艺术为主的当今世界最大国际时尚艺术公园。自本世纪初建设以来,愚自乐园一直联手东盟和世界各国艺术家共同参与,共举办了十届雕塑艺术创作、评奖活动,已经有来自47个国家140多位艺术家历时九年创作完成了200多件造型各异的雕塑作品。2003年,愚自乐园被评为国家级AAAA景区。2004年,愚自乐园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愚自乐园以“淳美山水”和“艺术极境”之成就为后人留下当代艺术最美好的文化资产。

这些特色优势项目,走出了广西文化资源开发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第一步。

二、广西文化产业国际合作途径

广西凭借自身的历史地缘和人文优势以及多年来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可以更好地发挥以面向东盟国家为重点的文化产业资源和产业运作的国际合作。其合作途径可以作如下选择:

(一)民族节庆产业

1991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广西现代会展业的肇始。这届运动会有全国31个省、市与自治区的4500名运动员参加。运动会在南宁设有赛龙舟、抢花炮、秋千、射弩、珍珠球、木球、摔跤和武术等8个竞赛项目和120个表演项目,在呼和浩特分会场设马上项目。开幕式上12000名青少年参加了大型歌舞《民族之光》的演出。运动会比赛期间,举办历时九天盛大的商品交易会,有国内外客商5000多人参加,成交总额达31.8亿元。还举办了“南宁之秋”艺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12家艺术团体,为各族群众演出30场文艺节目。作为一次民族传统体育和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盛会,第四届民运会开得隆重、热烈、圆满,取得巨大的成功和政治、经济和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在举办第四届民运会的基础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从1993年起,将“三月三”音乐舞蹈节改为全自治区规模的广西国际民歌节,1998年又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现代节庆文化开始扮演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角色,越办越红火。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广西各地都办起了这种类型的节庆活动,而且大多与商贸会展结合举办。其中不少是国际性节庆活动,包括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钦州国际海豚节、防城港市中越边境旅游节、崇左边关国际旅游节、凤山神奇洞

穴国际探游节、柳州国际奇石节、北海国际珍珠节、梧州国际宝石节、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广西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凭祥中越边境贸易交易会、防城边境贸易交易会、北海国际海滩文化节,等等。这些大型的国际性节庆活动,都具有文化和经济互动的综合性效益,在推进广西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与产业发展方面意义重大,构成了广西经贸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旅游

旅游业是一个包含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它可以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和促进国际间、地区间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文化旅游是进行旅游经营的主要产业形式。广西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1997年提出建设“旅游大省”目标,新、马、泰、越、印尼等海上东盟国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国家大都将旅游业定位为本国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中国与东盟各国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设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需求十分契合,2007年,广西旅游局提出了“加快构建泛北部湾旅游圈”的总体构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是中国和东盟合作发展的一个十分便利和重要的途径。

(三)影视制作

由于地缘、历史、亲缘等方面的原因,以广西文化为背景和广西制作的影视剧是东南亚各国人民比较熟悉的。电影《刘三姐》上个世纪在东南亚上映时就普遍受到欢迎,在新加坡的上座率比美国经典影片《乱世佳人》还要高,在马来西亚被评为世界十佳电影之一。90年代时,广西拍摄了一部以中越边境贸易为内容的电视剧《边贸女人》,在越南播放时收视率极高,促进了越南人民对改革开放的中国的了解。香港媒体在广西贺州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酒是故乡醇》和《茶是故乡浓》融入大量广西文化元素,在东南亚播出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吸引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许多旅客前往观光游览。20世纪90年代,广西影视界在成功摄制《边贸女人》之后,又与越南国家电视台合作共同合拍了电视剧《诱人的沙糕》在越南国家电视台播出,大受欢迎,多次播出,影响极大。这些说明,广西在文化背景、创作题材、市场基础、合作实践等影视剧的摄制和产业运作方面,都有与东盟国家合作的许多有利条件。这里,首选与越南合作尤为便利和最有前景。仅以题材而论,有以下一些题材是两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反映广西壮族和越南侬族共同的历史英雄依智高;反映越南国父胡志明在中国的革命斗争生活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反映中国援越抗美斗争生活、反映中越改革开放时期的相互交往如边境贸易等生活内容,等等。可以通过首先和越南合作开始,逐步推向东盟其他国家,形成影视产业互动互利的良好运作态势。

(四)演艺产业

广西的舞台艺术水准较高,20世纪60年代初的民族歌舞剧《刘三姐》红遍大江南北。进入21世纪以后,舞台艺术精品不断涌现,在2004-2006年里曾连续三年获得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荣誉。桂剧、彩调、壮剧、杂技、交响乐等艺术形式,均有精彩的艺术表现,一些剧目曾多次获全国大奖或在国际性比赛获奖,到东南亚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巡演获得好评。如2008年广西彩调剧团的《刘三姐》剧组到海外演出,受到海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取得较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效益。南宁市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演艺产业的重心区域,应以南宁市为中心,以精品剧目为纽带,积极推进演艺产业的国际合作。在打造精品剧目方面,广西桂剧团设计了名为《桂戏大观园》的中华传统艺术精粹展演,晚会以中国传统戏曲名段、中华民族音乐名曲、中国水墨名画组织融汇构成,突出展现中国古典三大艺术中的绝技、绝活和精神气韵,融中华传统文化为一体,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在推进广西演艺产业经营战略方面,广西演出公司提出构建国际和国内两条演出带的构想,即:国际演出带是以香港-广州-南宁-河内-胡志明-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一廊九城”陆路大通道为依托的泛北部湾演出带;国内演出带则是包括北海-湛江-海口-三亚、北海-南宁-柳州-桂林-长沙、北海-贵港-玉林-梧州-广州-东莞-深圳、北海-南宁-百色-昆明、北海-南宁-河池-贵阳-重庆-成都的多条山水生态、民族风情演出带。目前,广西演艺产业的效益虽然只是初显,但产业潜力大,市场多,人才足,前景广阔。

广西农垦淘金东盟 篇6

尽管按照中国与东盟协议,要到2010年1月1日,双方超过90%的产品贸易关税才将降为零。但目前,中国进口东盟国家产品的平均关税已经降到了2.4%,低于现行最惠国税率4.1个百分点,其中700多种农资、农产品及食品更是率先降税,绝大部分已经实现零关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逐渐建成的过程中,农业扮演了“排头兵”的角色。这其中,从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才开始独立组团参展的广西农垦集团尝到了“淘金东盟”的甜头。

数字背后的发展

要想了解广西农垦集团近年的发展,莫过于翻看近年来一组组经贸合作数据。2003年,作为中国农垦集团的组成部分,广西农垦与马来西亚东方资本集团签订了建设中国东盟风情园项目合同,项目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广西农垦与客商签约项目合同协议涉及金额共计64.67亿元人民币;第四届签约项目投资金额达18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44%。从第四届开始,广西农垦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开始有了“走出去”的对外合作。

“2006年7月,广西农垦剑麻集团与缅甸娃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中缅替代种植合作项目合同书》后,在缅甸北部开发建设2万公顷替代种植示范基地,其中优质剑麻基地和优质木薯基地各1万公顷。现在,该基地已经成为缅北地区替代种植规模最大的农场,集团已投入近1000万元人民币建设厂房和办公楼等配套基础设施和购置农机设备。计划于2009年完成剑麻扩种3500亩,并适时建设剑麻制品加工厂。”广西农垦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该项目的实施,还得到了缅甸和与其一水之隔的云南省瑞丽市的高度重视,该市海关及商务局等相关部门为此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希望通过中缅替代种植项目,推进边境地区建设。瑞丽方面介绍,项目建设有望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对收购替代种植产品采取零关税的优惠政策。

“从剑麻项目开始到现在,广西农垦与东盟10国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类似合作,已签约项目达24个。”广西农垦相关负责人说。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额2311.2亿美元,占全年外贸总额9%,同比增长13.9%。从这组数字看到,类似的政策牵头,企业和政府服务部门开展合作,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过程中已经是一个工作常态。

做深度市场

在广西南宁工作的陆遥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贸易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从印度、越南、泰国等进口有特色的食品到中国。“毫不夸张地说,我就是从一辆货车跑边贸起家的。成立公司,业务开始规模化的时期正好赶上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在我的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4年前,这个数字只有50万。”

陆遥毫不讳言,自贸区内逐步递减进口关税是业务扩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催化因素。

“我经营的是食品,而食品是最早一批获得关税减免的行业,从2005~2008年,这部分减免金额占到了我全部利润10%左右。这使我的资金周转更快。东盟十国都是很有特点的国家,现在我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挖掘各国特色的产品以及做产品配套,甚至礼品配套包装方面。”

据统计,2009年,我国关税总水平仍为9.8%,而对东盟平均关税降到2.4%。这个大环境对于像陆遥这样的经营者来说,想尽办法做深在东盟市场的生意,比做中国企业偏好的欧美市场性价比高得多。

在做深东盟市场方面,陆遥做的是产品市场,而在这条产业链的上游,像农垦集团这样的大企业已经将触角伸向了产业市场。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国际友好交流促进会副会长许宁宁曾表示:“中国一东盟相互开放市场后,由于关税减免,企业还可进口零关税的产品用于生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这个期许如今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在桂林广西农垦国有良丰农场一块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未来将建成一个科技研发产业集聚区。这个以电子与软件产品生产项目、软件外包和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展销中心为主的发展区是广西农垦和马来西亚麒麟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目前,已有10家企业有意向进驻。”广西农垦相关负责人表示。

类似的还有位于北海广西农垦北部湾产业园区与新加坡淡马锡下属的胜科工业园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仓储物流项目,以及由新加坡嘉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广西农垦一新加坡国际汽车零配件标准厂房项目。后者建成后预计将年生产汽车零部件250万套/件。

“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相关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引进资金和技术,利用我们的政策及资源优势,不仅是帮助我们从一开始就在某些产业上和国际水平接轨,更有助于我们的产品打人当地市场,而这些市场往往本身门槛比较高。”国际贸易专家吴东华说。

加工厂转移

木薯,这种经济作物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制成品主要有木薯淀粉、酒精和燃料乙醇等。就是这样一种不起眼的农作物,却促成了广西农垦与越南、菲律宾之间上亿元的经贸合作。

“我们已经在在越南平定省归仁市仁会工业区内,建设30万吨木薯干片仓储基地和10万吨木薯变性淀粉加工基地,主要为国内市场提供木薯原料和变性淀粉产品。这个项目的总投资为35992万元人民币。”据广西农垦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除了越南的木薯资源优势外,越南归仁港的区位优势也是合作中被重点考虑的。”

而据越南政府在2007年9月发布的经济区投资优惠办法中,对能为越南13个经济区带来固定资产投资和提供就业岗位的项目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条件。

“我在越南工作已经3年了,很多工厂在这段时间内重新响起了轰鸣声。”黄海浪,来自云南红河州,从外贸公司离职之后,一直穿梭于中越之间做生意。他表示:“这些中国投资的工厂让很多城市重新有了生气,服务业也随之兴起,我就是在这里挣到了第一桶金。”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07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的投资总额为39.5亿美元;与东盟国家签订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571.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38.3亿美元。

在这些投资中,大部分是类似的生产项目合作。尤其在2008年,因为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很多企业都在考虑将部分生产加工业务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与中国近邻的越南、柬埔寨等国成为首选。恰逢这一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通过税收等手段加速经济体之间的融合,类似广西农垦集团与越南等国的合作就显得恰逢其时。

广西与东盟 篇7

1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分析

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其汇聚了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和爱好, 而各个民族之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相互碰撞, 使得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日渐丰富, 呈现出多彩多姿、形态各异以及地域分布广泛等特点。但就当前情况来看,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未将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开发, 这使得不少体育资源都呈现为闲置情况, 导致自身的经济价值很难实现。这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有着直接关系,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 加之未深刻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广西和东盟各国交流的重要性, 仅仅将其作为一项简单的自娱自乐项目, 而未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整理和利用, 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配套设施也得不到重视, 这就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难有效充分展现其民族特色。

自古以来, 广西的少数民族就与东盟的各民族之间有着诸多的共同话题, 且在文化、习性以及语言等各方面也有着较多相似的地方, 这使得广西与东盟民族之间在民族文化的认识上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其中侗族、毛南族、布依族以及水族等, 与越南的侬族、高兰族、泰族等可以说都是同根生, 而一些舞龙、龙舟和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 不仅是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项目, 同时也是东盟民族流传较为广泛的体育项目, 而这些项目的流传, 给各国人民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 从而使广西与东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整合不会造成较大的冲突, 各国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交流发展将加深, 进而促使民族之间的亲密感得到拉近。为此, 加强广西与东盟民族之间的传统体育融合, 可以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推动各个国家合作中担任非常关键的角色[2]。

2 广西与东盟民族传统体育融合现状

广西是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之一, 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等11个少数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造了不少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 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延续至今, 各自形成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历史上广西一些民族与东盟民族间有着共同的族源, 在生活习性、文化、语言等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之间现在依然对共同民族文化保持认同。特别是广西少数民族传承下来传统体育项目, 例如龙舟、舞龙、舞狮等, 在东盟都有着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些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为各国人民构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 从而使广西与东盟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整合不存在大的文化冲突, 各国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加深、增强彼此的亲近感。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深入, 其在推动广西与东盟民族传统体育融合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此, 当前我们应当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体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积极对各项资源进行梳理、挖掘和整理, 全面推动广西与东盟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发展。

2.1 民族传统体育事业

近两年来, 广西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不断挖掘, 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逐渐成为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项目, 不仅拉动了广西与东盟民族之间的交流, 同时在推动经济发展上也起到了关键作用。1982年, 广西已成功举办12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开始每年均以各种形式积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快速发展, 并成为了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最多的省区。广西南宁在1991年所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 成功发掘以板鞋舞、踢毽子、高脚竞速以及抛绣球等为代表的传统体育项目, 此后, 三人板鞋竞速以及抢花炮还成功被纳入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项目中。而随着广西与东盟各国联系的日渐紧密, 在这些年所举办的传统体育赛事活动中, 逐渐出现了中国与东盟联合举办的各种传统体育赛事活动, 其中有南宁-东南亚国际武术套路邀请赛、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东盟武术节以及中国-东盟藤球邀请赛等。此外, 南宁武鸣县三月三传统体育文化节、宾阳炮龙狂欢节以及田阳抢花炮节等民族体育节庆活动, 也受到了广西和东盟各国的热烈欢迎。纵观这些年广西与东盟在传统体育事业上的交流和融合, 频频传来的捷报, 充分展现了广西与东盟各国在体育事业上的紧密联系。

2.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

为了加快广西民族体育的发展, 广西在各市县积极开展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庆活动, 其中田阳县敢壮山、宾阳县炮龙节以及防城港市京族哈节, 横县以及邕宁县等各地纷纷举办的龙舟赛, 都为广西和东盟各国在传统体育上的交流和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3]。这些品牌节庆活动承载了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是展现传统文化特征以及历史时代的良好载体, 其蕴含着深厚的地方区域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底蕴, 在拉近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距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此, 对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的发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较强的审美性和观赏性,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广西艺术学校的舞蹈《追潮》《壮族大歌》, 河池学院的舞蹈《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 这些舞蹈不仅承载了广西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同时也再现了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剪不断的民族文化。此外, 在这些优秀的舞蹈中, 充分展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 浓厚的民族特色给我们带来全新感受的同时, 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看到广西与东盟民族在传统体育项目的交流走向和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

2.3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

体育旅游主要是指具备了经济功能和健身功能的新兴产业, 其相对于传统的游玩旅游和观光旅游, 其更加讲究大众化、层次化和健身化;由于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紧密的传统体育事业的融合, 使得广西的传统体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不仅能够开发出具有前景的民族体育产业, 同时还可推动旅游优势产品的快速发展。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的推动下, 大量广西少数民族与东盟各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项目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其中抛绣球、抢花炮以及竹竿舞、龙舟等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的项目成为了游客反响较好的体育活动, 从另一层面来说, 这也使更多的人们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 从而更加利于参与到民族文化交流的行列中, 可以说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上发挥了重要意义。

3 广西与东盟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理性思考

3.1 加大政府、资金和人才资源多方面政策扶持的力度

在广西与东盟各国不断加深传统体育融合的进程中, 应当充分运用其中的优惠条件和政策, 进一步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规划 (2011-2015年) 》的文件精神[4]。同时更加灵活地在保护区域内实施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政策, 使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传统体育产业能够得到保护, 同时使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尊重, 促使各个国家的联系能够不断持续和深化下去。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核心作用, 在广大群众和政府共同努力下, 积极构建起广西与东盟各国传统体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机制、领导小组, 同时对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资源进行开发和规划, 使更多的资金、人力能够集中到广西与东盟各国传统体育资源的发掘中, 使两者之间的长期利益和短期目标均能够得到实现。

3.2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文化的保护与建设

加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促进民族友谊和民族团结, 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广西应该发扬保护广西与东盟各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充分认识保护、创新、继承和建设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 使民族体育能够在文化的传承下弘扬积极、先进的成分, 抛弃呆滞、落后的成分, 在推动广西与东盟各国传统体育发展中充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技术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够以更新、更多内容以及创新具有特色的形式展现在各个国家面前, 从而使广西与东盟各国传统体育具有地域性、时代性、保护性和民族性, 使更多来自各个国家的人民均能够看到广西与东盟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5]。从而依托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平台, 发展广西与东盟各国共同的民族体育文化交流合作, 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和体育产业, 促进民族经济的繁荣。

3.3 创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特色品牌

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 将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在传统体育事业上的交流, 具有代表性和民族性的事件、体育项目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报刊等方式进行全面推广, 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传统民族体育活动, 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现代化元素的带动下, 打造独特的品牌。此外, 进一步推动特色品牌节庆活动的发展, 例如:中国-东盟龙舟邀请赛以及狮王争霸赛等相关各个国家的品牌赛事, 同时还可积极创办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使各个国家在体育产业上的交流能够有更好的沟通平台, 进而推动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产业能够走上更好的发展台阶。

参考文献

[1]尹继林, 李乃琼.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 2013, 28 (7) :40-43.

[2]王萍, 周山彦.原生态: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根”[J].运动, 2013, 4 (67) :146-147.

[3]聂春丽, 朱列, 张瑜.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开发[J].体育科技, 2013, 34 (1) :14-16.

[4]杨琴;吕伟.构建广西北部湾地区与东盟邻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13, 12 (7) :7-8.

广西与东盟 篇8

一、广西与东盟互为重要的客源市场

东盟是广西传统出境旅游目的地。广西地处祖国南疆, 面向东南亚且其西南部与越南山水相邻。地理上的邻近, 加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 直接或间接促成广西与东盟开展旅游活动的有利因素。首先, 广西与东盟国家已建成便捷快速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公路方面, 广西已开通南宁至越南北部河内、下龙、海防等地的旅游巴士专线;铁路方面, 桂林、南宁至越南河内、下龙都开有旅游专列;航空方面, 南宁、桂林已开通到东盟各主要城市的空中航线;海运方面, 广西成功开通北海、防城港两条至越南下龙湾的海上航线。北海正在与东盟各国协调开通广西至泛北部湾的远距离海上旅游环型航线, 将该航线延伸至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尼、菲律宾等国的主要海滨城市, 打造“海上六国游”线路;其次, 历史上广西和东南亚各国之间人员迁徙频繁, 广西籍的东南亚各国华侨众多, 认祖归根、探亲访友也使得旅游活动更为频繁。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全国3000多万海外侨胞中东南亚就占了2500多万, 其中广西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东南亚的有200多万, 占海外广西籍华侨、华人的三分之二。此外, 广西是我国唯一具有沿边、沿海、沿江“三位一体”区位优势的省份, 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 其边境旅游已成为广西出境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和热点。赴东南亚旅游成为广西出境游的主流。

东盟是广西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目前, 广西已成功举办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及多项大型的国际性专业会议, 广西与东盟在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 带来大批的商务旅游者, 使到广西旅游的东盟游客人数大幅增长, 东盟成为广西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之一。据甘永萍 (2010) 对广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亲近度 (即客源国的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喜爱程度) 的测算表明, 广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中亲近度前五位的客源国, 东南亚占了三位, 分别是越南第一、马来西亚第二、泰国第四。从广西入境客源市场竞争力的角度来看, 东南亚已成为广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2009年, 广西接待越南游客22.87万人次, 同比增长32.69%, 在广西传统的主要入境客源市场中, 增幅排名第三。马来西亚游客人数达16.20万人次, 同比增长幅度高达42.46%, 增幅为广西传统市场的第二位。新加坡市场也维持较高的增幅, 达5.21万人次, 增长24.06%。印尼游客的人数同比增长62.98%, 在入境市场中增幅最大, 该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 以及广西不断开通前往东盟各国家的直航航班, 加上将来东南亚将要实行互免签证, 毋庸置疑, 广西与东盟将会相互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

二、广西与东盟已具备合作开拓旅游市场的基础

(一) 广西与东盟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

地理上毗邻, 文化上关系密切。地理上, 广西毗邻东盟, 西部与越南接壤, 是我国唯一一个与东盟水陆相接的省份, 拥有沿边、沿海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广西不仅是大西南经由北部湾走向东盟的大通道, 也是东盟各国和世界市场连接中国内地市场的枢纽。因此, 广西与东盟在旅游对接方面有极其便利的地缘优势, 开展旅游合作空间距离小;文化上, 广西与东盟同属东方文化, 广西的壮族与老挝的老龙族、泰国的泰族及越南的岱族、侬族等都是“同根生”的民族, 壮语跟泰语有近60%的词汇相同相近。加上东盟各国的广西籍华人众多, 至今他们仍保留着广西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因此, 文化上的相近或相通, 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认同感, 为广西与东盟合作开发旅游市场提供良好的人文基础。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武在召开的广西全区侨办主任工作会议上说:“东盟的华人华侨很多, 这对于我们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合作, 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广西与东盟将倚重东盟华侨助推双方旅游市场开拓。

(二) 旅游资源互补性强

由于地理上邻近和文化同根性, 广西与东盟国家旅游资源的状况与特点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拥有各自特色, 表现出很大的互补性, 合作潜力大。

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 由于同属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广西以桂林山水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闻名于世, 而东盟的优势则是海洋旅游资源。东盟各国也有一些喀斯特地貌, 但其数量和典型性均无法与广西相比。相比较而言, 东盟的海洋资源较为突出。除了老挝, 东盟的其他国家都是岛国或有海岸线的国家, 因而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如越南下龙湾, 泰国普吉岛、芭提雅, 新加坡圣淘沙岛, 印尼巴厘岛等。虽说广西也有享有“天下第一滩”美誉的北海银滩, 但从知名度和综合开发角度来看, 广西仍有一定的差距。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 广西拥有以壮族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而东盟各国则集中展示不同民族风情与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异域风情;广西与东盟各国民族众多, 宗教信仰不一。广西、越南、新加坡以儒家文化为主, 还有不少居民信奉佛教, 泰国基本是一个佛家国家, 马来西亚、印尼国民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菲律宾则主要信仰天主教, 多元的宗教文化增加了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此外, 广西与越南有着共同革命的历史, 如支持和帮助胡志明主席进行革命活动、援越抗法等, 这些都能为广西与东盟合作开拓旅游市场提供产品基础。

(三) 同处多个经济圈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主流, 广西与东盟同处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多个经济圈中, 无疑将对双方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联合自强, 开拓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 周边地区经济稳定发展为旅游业合作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近几年广西与东盟入境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主要得益于双方互送客源、互为市场。自贸区建成以来, 中国和东盟部分国家的游客已实现区内互免签证。同时, 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 积极与越南发展边境旅游, 丰富和完善双方的旅游产品结构。其次, 区域经济合作参与方可以利用区域优势借力发展。就广西、东盟各国单方面而言, 在地域、经济规模、资源等方面均存在各自的不足。如果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 则在自然资源、劳动力、科学技术等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 形成互补。再次, 利用区域的合作与发展机制, 有利于改变地区或国家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通过“外引内联”, 加强对外服务平台作用, 增加本身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自由贸易区建成, 有力地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国际大通道的建设, 关税壁垒的逐渐取消给广西和东盟带来更多实在的商机。至2015年关税降为零, 广西和东盟将成为旅游的“购物天堂”。

(四) 中国—东盟博览会助推广西与东盟合作

至今, 广西已成功承办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促进广西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对全面提升广西特别是南宁在全国、东盟地区甚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形象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东盟、认识东盟。同时, 借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风, 广西也加大旅游营销力度。自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 广西旅游大篷车开进东盟各国, 进行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这一活动产生轰动效应, 使近年来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不断升温。2007年广西与越南签署《2007旅游合作备忘录》, 联合组织大篷车赴泛珠三角地区宣传促销“中越边境之旅”和“中国北海—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线路, 双方鼓励和支持本旅行社宣传推销对方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 相互输送更多的客源。2008年4月, 广西与越南四省签订《中越边境旅游管理合作备忘录》。此外, 伴随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行, 广西也成为我国参与东盟合作内容最多的一个省份, 在广西召开的与东盟合作的会议最多。广西与东盟积极发展合作关系已深入人心, “东盟元素”遍布广西街头。因此, 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仅是世界了解广西、东盟的窗口, 更重要的是它是助推广西与东盟合作的一剂强心针。

三、深度合作的措施

(一) 打破国界与行政区划界限

广西与东盟旅游区地域之广阔, 涉及不同地区、国家级行政区, 行政区划限制了产业链的区间协同与整合。就广西而言, 不同的城市为了争夺客源市场在营销、开发旅游线路等方面各敲各的锣, 出现各自为政、产品雷同的现象。东盟涉及不同的国家, 就更不用说了。因此, 只有建立大旅游区,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才能使游客在广西和东盟这个大旅游区畅通无阻。笔者建议, 首先, 建立以国家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为主的跨国政府间旅游区协作框架, 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主导作用, 打破行政壁垒, 进行区域旅游规划, 推动行业协会与企业的协调。其次, 简化出入境手续, 在区内实现广西与东盟各国游客互免签证。再次, 构建广西与东盟国际旅游大通道。目前, 虽然广西在海陆空交通方面都与东盟有直接对接, 但还不够完善。如广西仅有桂林、南宁开通飞往东盟的直达航班, 且主要是南宁至河内, 南宁、桂林至曼谷、吉隆坡和新加坡, 通往其他非首都城市的航线、航班都还比较少。虽然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南宁实现了与东盟各国首都的直航包机, 但都是临时性的, 远不能满足广西与东盟间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交通的通达性, 是吸引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广西与东盟合作开拓旅游市场, 前提是通过各方政府的合作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 使得游客可以在这个大旅游区无障碍旅游。

(二) 各国间可互设或增设旅游办事处

目前, 在南宁建设了东盟各国联络部 (办事处) 基地园, 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平台。而我国在东盟10国中仅在新加坡设有一个办事处, 远不能满足国内旅游业在东盟各国开展相关业务的需要, 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之后, 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迅速发展。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尤其在旅游宣传促销等领域, 建议中国在东盟各国主要城市开设旅游办事处。若条件具备, 由广西政府部门牵头联合旅游部门在适合的国家成立旅游办事处。一方面, 通过旅游办事处为广西甚至中国旅游业做宣传, 让所在地游客或潜在游客了解中国、了解广西;另一方面, 旅游办事处还可处理游客在海外旅游遭遇的任何“不便或意外事件”, 如签证问题、逾期滞留、证件遗失、意外伤害等, 为游客分忧解难, 使游客感到有依靠, 增强其出游的信心。同理, 东盟各国也可在中国、广西增设旅游办事处, 为广西旅游部门、旅行社与东盟的交流合作提供便利, 相信会有助提高中国人前往东盟旅游信心。互设旅游办事处, 将使各方旅游沟通、交流更直接便捷。

(三) 建立跨国旅游行业协会

旅游业涉及到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以及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其他行业, 如同一副“八抬大轿”, 轿夫的步调必须一致才能抬好轿子。然而, 旅游业各方各有一套经营理念, 要将旅游业这顶轿子抬起来, 需要旅游行业协会进行协调整合。旅游行业协会作为行业性的中介组织, 它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和维护全行业的共同利益和会员的合法权益, 搞好全行业服务, 在政府和会员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旅游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维护会员和游客的合法权益, 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广西与东盟涉及地域之广, 旅游业又是综合性很强的行业, 只靠政府间合作, 很难协调各国及各方面利益。为此, 笔者建议, 建立跨国界、跨专业的旅游行业协会, 通过协会活动反映学术研究成果, 反映企业利益, 使政府政策导向、学术界的研究以及企业的利益得到充分沟通, 形成对政府和企业的双向促进;通过协会这个平台促进国与国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广西与东盟合作开拓旅游市场提供信息。

(四) 深化跨国界旅游行业整合

广西与东盟旅游资源互补性强, 如果要合作开拓旅游市场, 那么对旅游市场而言, 广西与东盟就是一个大旅游区, 他们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是由东盟各国旅游企业和广西旅游企业共同提供产品和服务完成的。但由于分属不同行政区, 在争夺客源市场的过程中, 可能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全局做出有损成员国的利益。因此, 建议进行跨国界旅游行业整合。首先, 可以通过旅游产品线上的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战略联盟, 或者是线路上相关景区或酒店的市场战略联盟, 以及同一国家、地区、市的旅行社的战略性联盟。其次, 广西和东盟各国旅游企业集团间的强强联合。通过相互参股、合资、合作开发、委托经营、联合促销等方式对广西与东盟旅游企业实施重组, 组建集旅游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交通购物、娱乐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最后, 广西与东盟各国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 吸引对方知名旅游企业到对方合资、投资, 大力发展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 促进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流, 提升管理技术。此外, 广西与东盟各方也要鼓励各种经济成分进入区内他国 (地区) 的旅游市场, 参与经营该国 (地区) 的宾馆酒店、旅行社、景区等, 开办旅游服务企业, 实现国际旅游对接, 从而为双方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美.中国—东盟合作的广西旅游业整合的路径选择[J].东南亚纵横, 2009, (10) .

[2]秦慧, 阮思阳.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8) .

[3]佘伯明.推进广西与东盟贸易向广度与深度发展的对策[J].东南亚纵横, 2009, (4) .

[4]莫骞.广西与东盟旅游经济合作分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9, (6) .

广西与东盟 篇9

一、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情况

(一) 广西与东盟贸易情况分析

1.广西与东盟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近几年来广西以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契机, 不断加大对东盟市场的开拓, 广西与东盟贸易关系日益密切, 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运作, 广西对东盟的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2010年广西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65.3亿美元, 同比增长31.9%。东盟连续10年成为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的出口市场, 其中对东盟出口45.9亿美元, 增长27.1%;自东盟进口19.4亿美元, 增长45.1%。2007~2010年, 广西与东盟贸易年均增长38.1%, 2010年的贸易额是2008年的2.46倍。广西与东盟贸易增长较快, 但通过以上数据, 其中2007年增幅高出全国的33.2个百分点, 2008年高出15.88%, 2009年高出32.1%, 10年低于全国增幅的5.6个分点。从2008年, 广西与东盟贸易首次超越云南跻身全国前10强, 居中西部各省区之首, 与东盟的贸易额占广西的总贸易额2007~2010年都达30%以上。

2.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广西与东盟贸易增长的主力军, 边境贸易增长迅速。

在广西与东盟贸易中民营企业占据半壁江山。2008年民营企业占广西与东盟贸易额的75.31%, 2009年占83.7%, 这表明民营企业成为广西与东盟贸易主力军。同时边境小额贸易增长迅速, 在CAFTA的影响下, 广西与东盟贸易额稳定快速增长。特别是广西充分利用面临北部湾及与越南接壤的独特地缘优势, 边境小额贸易迅猛增长;2007年全区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为15.04亿美元, 占全区进出口额的16.21%、占东盟进出口额的51.72%;2008年为20.14亿美元, 占全区进出口额15.16%, 占东盟进出口额的50.51%;2009年为31.2亿美元, 占全区进出总额的22%, 占东盟进出口的63.06%, 同比增长54.9%;2010年是42.41亿美元, 占全区进出口额的23.88%, 占东盟进出口额的64.95%。

(二) 广西与东盟的投资合作分析

2004年前, 在东盟各国中, 对广西进行投资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对广西的投资额累计为3.7亿美元, 对泰国累计为2.51亿美元, 其他国家都没超过1亿美元。在2004年—2008年间, 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了3倍, 东盟在广西的投资额增长了4.38倍, 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 东盟在广西的投资受到了影响, 共1.259亿美元。最大协议投资额是马来西亚。截至2010年底, 东盟十国在广西成立的三资企业累计475家, 合同外资金额23.7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1.8亿美元。这些年来, 东盟各国在广西的投资发生变化, 越来越来多国家到中国投资, 广西对东盟的投资额也在逐年增长, 从2006年的2795万美元到2009年的32074.9万美元。随着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 双方的经济合作将进入一个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 投资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

二、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 CAFTA带来的机遇

1.更好地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

广西与东盟山水相连, 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 自贸区建成后, 更有利于广西发挥“桥头堡”的作用, 融入东盟市场, 将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 更多抢占东盟市场的机会。广西作为CAFTA 的前沿阵地, 以其区位优势以及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代表等平台优势, 必将吸引更多的国家以及国内兄弟省市的来广西参与开放合作, 广西将会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土。

2.利于加快双方多领域的合作, 拓宽合作空间。

CAFTA建成后, 东盟国家的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将更加宽松、规范和透明, 利于广西开拓东盟市场, 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 更好利用“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同时也拓宽合作的领域, 为利于加强广西与东盟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生态、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多领域的开放合作奠定基础, 使广西与东盟进入到全方位合作、多层次合作的新时期。

3.零关税的优惠待遇。

2010年1月1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CAFTA) 正式建成运行, 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 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货物贸易量和投资机会大量增加, 双方投资成本降低。这个目前世界上拥有19亿人口, 约6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贸易额自贸区, 有着不可估量的市场潜能, 会给广西与东盟带来很大的收益。

(二) CAFTA带来的挑战

1.市场竞争激烈, 优势产业收到冲击。

广西与东盟在自然禀赋上很相似, CAFTA建成后, 来自东盟的水果等农产品因为零关税, 失去了国家对农产品的保护, 恰有利于东盟农产品以更丰富的品种和更优惠的价格进入广西市场, 给广西农产品市场造成一定的威胁。

2.吸引外资竞争会更加激烈。

一方面来自国际上的。广西与东盟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都是欧美。由于广西的制造业较为薄弱, 经济水平与东盟国家接近、地理和气候相似, 导致广西在吸引外商投资制造业方面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CAFTA建成后, 东盟投资环境得到改善, 更多的国家回到东盟投资。在国内其他省份的竞争, 相邻的云南和发达的珠三角地区, 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 基础设施比广西要完善很多, 这是国内吸引东盟投资的地方。

三、CAFTA建成后推进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 深入东盟市场调研, 解读东盟各国经贸政策

广西应该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大学院校建立联合调研机制, 发挥各自优势, 开展对东盟各国的政策资料进行收集, 通过实地调查或有关驻东盟各国机构咨询等展开联合调研, 了解东盟各国政策, 解读自贸区相关规则与协议, 共同深入探讨与东盟各国经贸发展合作的有效方法, 为广西与东盟经贸发展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 优化产业结构, 积极推进产业升级, 打造沿海的新一极

CAFTA建成后, 零关税待遇, 广西可以发挥区位优势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 使信息、技术、人才各方面的交流更加顺畅。将传统的密集型产业模式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可以较低成本将一些低层次而一些东盟国家又需要的产业转移出去, 实现国际区域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升级。广西可以有选择地承接我国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实现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自身工业结构, 提高产业在东盟的竞争力。

(三) 充分利用合作平台, 扩大影响, 树广西品牌

CAFTA建成后, 广西不仅“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同时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将更加突出。中国—东盟博览会、参与“两廊一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众多平台落户广西, 为广西企业进军东盟抢占先机。广西有了足够的资本建立自己的品牌, 设计宣传自己的名片, 利用这一契机建立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和将广西最具影响力的内容积极对外宣传, 为广西融资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营造氛围。同时广西企业也要及时、认真的学习掌握CAFTA 的各项规则和协议, 充分利用众多平台, 与东盟多签订项目, 多达成机制。

(四) ) 充分利用自贸协定, 用好用足优惠条款

政府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展示自贸区的广阔前景, 用好用足优惠条款, 获得切实经济收益。根据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定》规定, 产品本地加工增值不低于总价值4 0% 才被认为是自贸区内产品, 可申请原产地证明书, 获得减免关税的最大优惠待遇, 否则只能享受WTO 最惠国关税待遇。据统计, 在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注册备案的进出口企业中, 申请原产地证明书备案的企业不足1/3, 经济收益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政府应给企业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 提高自贸区内的收益。

(五) 引导企业良性竞争, 避免投资和贸易风险

广西与东盟贸易顺差较大, 这容易引起贸易国的不满和抵触, 他们会利用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限制广西企业, 因此应该尽快帮助企业学习和适应贸易新规, 加强企业自我保护。

参考文献

[1]李济深.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 2010, (2) .

[2]吴伟.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影响及面临的挑战[J].中国财政, 2011, (11) .

[3]杨然.广西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的重点[N].广西日报, 2007-12-20.

[4]南宁海关.应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加快广西发展[N].广西日报, 2009-9-16.

广西与东盟 篇10

1.1 国际分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国际分工也进一步深化, 呈现出了新的特征:第一, 国际分工是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主导的;第二, 由原来的产业间分工过渡到产业内分工, 并到至今的产品内分工。[1]加之, 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的份额不断上升, 亚洲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亚洲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亚洲经济率先恢复等原因形成的全球经济重心东移说。为此, 中国与东盟国家及时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建立中东自贸区。

1.2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 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 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 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 (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 的情况下, 国际贸易决定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 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 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 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 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因此, 通过区域合作, 可以优化配置不同区域的资源, 实现互惠互利的成效。所以要素禀赋的差异化是区域经济合作的直接动力。由于广西与越南经济发展及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 使得贸易结构存在差异性[2]。广西的比较优势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越南则表现为资源密集型产品。从产品竞争力指数来看, 两地的经济关系互补性显著大于替代性。然而, 两地的主要产品都是加工或粗加工产品, 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 因廉价的劳动力而又相互竞争。

1.3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指同产业中双方国家互相有不同质商品的贸易往来。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出同一类产业中同时存在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额, 表明在该产业中有着互补性的贸易需求。在现代经济中, 大部分商品是有差别的, 这就使得国际贸易中的一大部分包含了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差别产品的交易——产业内贸易。

近年来,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互补日益表现为, 在双方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中, 逐步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的分工。

2 CAFTA框架下, 广西越南研究模型分析

2.1 广西与越南经贸合作现状及趋势分析

2.1.1 投资合作

投资合作形式是比商贸合作更高层次的合作形式, 反映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经过这些年的合作发展, 中国与越南、广西与越南的贸易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但双方投资合作方面发展缓慢。越南在中国与东盟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双方经贸合作的基础上推动与越南的投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资料[3], 至2009年6月底, 中国在越南实际投资仅6.6亿美元, 越南对中国投资实际到位1.1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 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7420万美元, 同比增长131.1%。越南新批中国对越投资项目35个, 协议额6050万美元。在投资越南的39个国家和地区中, 中国排位上升到第11位。从这些数字可知, 无论是中国对越南投资, 还是广西对越南投资, 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1.2 旅游合作

目前, 越南已成为广西居民出国旅游最重要的目的地, 也是广西重要的客源市场, 越南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广西第一大外国人客源市场。2009年广西共接待越南入境过夜游客22.87万人次, 同比增长32.7%, 2010年1~7月份, 广西已接待越南入境过夜游客16.36万人次, 同比增长47.7%。据统计, 2009年从广西口岸处境前往越南的人数约为280万人次。[4]

据人民网消息, 中国致公党广西区委会日前发布了《广西跨境旅游合作问题研究》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 广西与越南跨境旅游合作从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技术上有具有可行性, 被支撑性强, 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将广西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将中越国际合作区建成世界著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2.1.3 总体

广西是中国惟一与东盟国家越南既有陆地接壤, 又有海洋相通的省区, 是中国与越南贸易的桥头堡。对越贸易在广西对外贸易中占重要地位, 2008年达到31.23亿美元, 占广西进出口市场份额23.5%, 占广西与东盟贸易总额的78.3%。然而, 这与桥头堡地位仍极不相称, 广西与越南贸易只占越南对外贸易总额的2.2%。

2.2 广西与越南文化异同对经贸合作的影响

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前所长阮辉贵:“中越两国有“三同”——“同文、同种、同志”, 两国关系是“三同”关系:越南与其他大多数东盟国家不一样, 越南文化与中国文化同源;中国有56个民族, 越南有54个民族, 在中越边境有一二十个跨界民族, 越南领导人农德孟是岱依族人, 据研究, 这个越南最大的少数民族和中国的壮族就是跨境民族;两国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都很重要。就如同美国与英国的关系, 和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不一样。因为美英两国不光在政治上连在一起, 民族也相同。”从越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似性来看, 越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很强, 但是越南还有一种曾被中国统治的心里特征, 对包括广西在内的中国具有自卑感和恐惧感, 这都需要两国进一步的加深了解, 互相信任, 互相磨合, 才有利于经贸合作的加强。

2.3 广西与越南民间交流现状及其对边境贸易的影响

广西边境地区的边民长期以来与越南边境地区的边民语言相通, 通婚现象十分普遍, 相互之间国界概念不明显, 这种存在于广西越南的通婚大多数为“黑婚”[5]。《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了解到, 这种民间形式的通婚, 已经在中越边境持续了20多年, 但很少有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目前, 凭祥市边民与毗邻的越南边民存在不办理结婚登记就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有1434对, 共生育子女2190人;自1980年至2006年6月底, 与越南山水相连、边界线长达184公里的龙州县, 非法入境通婚的越南妇女人数达1154人, 在中国成婚以后, 生育子女共1441人。这些社会不利因素会使双方产生抵触心理, 将影响广西与越南经贸合作交流。两国有关部门还要共同对边境地区的男女青年进行法制教育, 两国政府要与边民进行良好的沟通, 让这些跨国婚姻有法律的保障。

2.4 越南政府对于广西经贸合作的政策及意愿分析

1995年1月, 越南加入东盟, 是越南外交继中越关系正常化, 越美建交以后的又一次重大外交突破, 标志着越南周边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越南非常重视东盟的依托作用, 视东盟为自己走向世界的平台。加入东盟后, 越南迅速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 扩大自身政治, 经济影响, 逐步发挥自身作用, 向着东盟中间力量努力。自20实际90年代以来, 越南积极打出“融入地区, 融入世界”的口号, 寻求扩大对外关系, 设法与世界各国, 国际组织实现关系正常化。越共“十大”后, 越南各级政府对“两廊一圈”更加重视, “两廊一圈”是越南北方与中国华南地区沿交通干线构建的经济合作区, 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经济优势, 互通有无, 优势互补。而且, “两廊一圈”中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圈正好与广西发展环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有重合之处。

2.5 中越地缘政治风险评估

南海与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资源蕴藏量巨大, 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前所谓的南海问题, 主要是指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就目前而言, 除越南外, 东南亚其他争端国没有对西沙群岛的主权归属中国提出异议, 所以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属中越双边问题。南沙群岛复杂的地理位置是“军事咽喉要道”, 是“海上生命线”, 丰富的生物, 矿产资源“聚宝盆”, 并且在南沙群岛不断发掘丰富的有生资源和石油, 使得越南更不可能轻易放下南沙群岛, 20世纪70年代越南对南海进行了渗透, 扭曲历史, 武装占领等具体行动加强对南海的主权。[6]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协商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前提, 就是诸岛主权归我。然而越南十几年来与我国的关系几经反复, 其政策又有多变性的特点, 所以广西与越南经贸合作的确存在现实的风险性。

3 结语

本文从四个方面一一对广西越南经贸合作方面的影响来论述。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地缘经济, 地缘政治, 广西与越南文化以及中越历史都对广西越南经贸合作产生着重大影响。所以要促进广西与越南经贸合作必须改善这四个方面, 使其对广越经贸合作起到良好的影响。而要改善这四个方面, 不能将这四个方面单独分开看, 本文认为可以从两条线出发:

可以通过改善地缘经济和促进广越文化的交流, 来一步步影响政治和历史, 从而使四个方面齐发展, 共同影响广越商贸合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国际贸易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贺艳红.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弊分析[J].中国商贸, 2009 (05) .

[3]肖肖.广西加强与越南的投资合作[N].广西日报, 2010, 09.

上一篇:起落架的分布系统设计下一篇:讲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