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周边

2024-05-01

校园周边(精选十篇)

校园周边 篇1

1校园及周边的概念厘清

“校园及周边”一词,是近十几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频频出现在我国各级党和政府机关的有关学校综合治理文件中以及各类媒体上。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它已作为校园与其周边环境关系研究中的一个特定范畴。园,形符为 “囗” ( wéi) ,表示范围。校园, 一般是指以边界划定的可供学校教育专门使用的地理区域, 一般包括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以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场所等。校园周边,则是对校园地理区域的延伸。有研究认为,高校周边环境是指高校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生活、文化设施、娱乐场所及与之相适应而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环境。[1]也有研究指出,高校周边环境是指高校附近及其周围的自然与社会状况[2]。综上,校园及周边( 环境) 是指校园及其一定地理延伸区域内自然与社会因素的总体。

2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成因分析

2. 1经济学成因

校园周边环境主要是一种因市场规律自然形成的 “经济圈”———商业性区域。一方面,高校校园是一个上万人口的庞大消费群体,尤其是大学城创建汇集数以十万计的师生员工,存在巨大的商机,所以专门以大学生为消费群体的商业场所自发形成了高校周边的商业环境; 另一方面,校园周边成为大学生校外的主要活动区域,尤其是校园地处郊区的学生多遵循就近原则进行消费,使高校周边经济圈更加繁荣、 活跃。

2. 2社会学成因

一方面,由于城市周边大学城的新建,农民土地被征用,开始 “靠校吃校”,将生意做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围栏外,于是 “商业街”得以形成,而钟点房也为农民带来了滚滚财源,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校园周边治安隐患。另一方面,大学生处在远离城市的郊区校园里,而校园活动主要集中在学习、社团活动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 校园周边的网吧、KTV等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活动场所,受到在校大学生的青睐,从而使得两者相互作用不断增强。

2. 3心理学成因

校园周边环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普通的衣食住行,也可以是生活之外的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等消费需求。正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的各种需要,给予了校园周边环境发展的机会。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渴望在大学期间既学习知识,又享受生活,对校园周边的消费需求具有创造性和探索性,而校园周边环境恰好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部分需求, 为他们的生活增添情趣。

3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的内涵

3. 1地位

校园及周边环境是社会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治安状况的好坏,不仅对校园内师生的正常生活有直接影响,而且对校园以及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的提出,突出了校园周边作为一个治理防控板块和分析层次已经被提升到重要地位。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实施机制和运作形式。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必须打破围栏界限,延伸到高校校园周边一定的地理区域中,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一定的交叉过渡区域,完成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一定区域的充分融合,对提高校园治安管理工作有决定性的意义。

3. 2本质

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应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公安机关为主导,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校园内发挥校保卫部门核心作用,以维护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秩序为目标,警力与社会资源科学整合,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 对危害校园及周边秩序的行为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化控制工程[3]。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本质是对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的系统化控制,是对高校校园及周边失常状态的一种系统性矫正与纠偏,是一项系统工程。

由于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是社会治安防控的有机组成部分,受此惯性思维影响,再加上学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限,当前基于公安机关的视角来探讨构建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的研究,往往忽视了学校保卫部门在校园治安防控中核心力量的地位与作用。然而在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实践中,由于社区警力资源的有限, “警力下沉”不足,校园内部的治安防控主要依赖的还是校内保卫部门,其主导着人防、物防、技防、管理、教育、控制等。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不是单纯的犯罪控制,应充分发挥校内保卫部门、师生员工以及其他社会力量。

3. 3构成要素

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由防控目标、防控主体、 防控客体、运行体系四大要素构成,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3. 3. 1防控目标

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是实现校园稳定有序的一种方式,其长远目标在于有效控制校园及周边违法犯罪现象,实现校园平安、稳定有序; 近期目标在于能够有效控制校园及周边无重特大案件和事件,发案少,秩序好,师生满意。

3. 3. 2防控主体

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复杂,治安防控是涉及多部门参与的系统工程,公安机关不具领导权,治安防控仅依靠公安机关是远远不够的。治安防控主体多元化是治安防控体系发展的趋势[4],鉴于学校校园及周边的地理区域的特殊性, 在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的主体中,须依靠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整合各种防控主体,校园周边以公安机关主导、校园内以校保卫部门为核心,其他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从而有效地实施治安防控。

3. 3. 3防控客体

社会治安防控客体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安防控主体制订防控方案和采取防控措施所指向的目标和对象。[5]复杂的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客体主要包括人( 包括校内师生员工、校园及周边务工人员等) 、地( 包括教室、宿舍、食堂、商业网点等公共场所以及虚拟网络空间) 、物( 包括重要贵重物品、科技成果、危险物品、 非法出版物等) 、事( 包括案件、群体性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等) 等几个方面。

3. 3. 4运行体系

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运行体系是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的能动要素,是防控体系中各项机制的总和。在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中,各运行机制间相互耦合,共同作用,从而使系统整体达到最优,主要包括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整合与共享机制、校警协作与联动机制、应急机制、社会力量动员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3. 4特征

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的核心主体是公安机关及高校保卫部门,防控客体主要是危害校园治安秩序的行为, 目标是为了维护校园安全和治安秩序,本质是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对校园的一种系统化控制方式,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3. 4. 1战略性

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向更高目标发展并保证这一发展的必然需求。从时间上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涉及面看,体系涉及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内外治安资源,涉及人防、 物防、技防、管理、教育、控制等防控手段,涉及公安机关的警力配置、体制和机制等,关系到公安工作全局,同时,涉及教育系统内部安保工作的全局,因此它具有战略性。

3. 4. 2系统性

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一方面是整个社会治安防控系统的子系统,另一方面它自身也包含了若干子系统, 如主体子系统、目标子系统、人防子系统、物防子系统、技防子系统、控制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教育子系统等。

3. 4. 3动态性

系统的动态性是永恒的,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适应,为实现系统目标,要求在防控体系构建中,需建立畅通的情报整合与共享、高效的指挥以及快速反应等机制,根据系统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调节,其动态特征显著。

3. 4. 4主动性

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的运作方式具有主动性, 通过打击、控制、管理、教育、宣传等手段可以干预校园及周边的违法犯罪活动,主动防止或降低危及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发生,属主动超前式的防范机制。

3. 4. 5整合性

在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当中,整合进了若干体系主体( 如公安机关、其他政府行政机关、学校保卫部门、 保安队员、辅导员、物业管理人员等校内外社会组织或人员等) 和诸多治安防控手段( 如人防、物防、技防、打击、控制、管理、教育、宣传等) ,这些要素只有进行高度整合, 才能发挥系统的最优化。

摘要: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必须打破围栏界限,延伸到校园周边一定的地理区域中,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一定的交叉过渡区域,完成在过渡区域的充分融合。本文着重阐述了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的基本内涵,旨在丰富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高校,校园,周边治安,防控

参考文献

[1]石践.浅析高校周边环境治理[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8).

[2]张蓓蓓.高校周边环境治安管理的对策[J].消费导刊,2008(5).

[3]李伟清.关于新形势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3).

[4]杨锦炎.治安防控主体多元化演变的理论基础[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3).

校园周边安全简报 篇2

本次检查的重点是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商铺,严查食品经营户是否做到证照齐全、索证索票、明码标价,要求食品经营户严格把控食品采购关口、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对于临期食品严格执行退回制度,严禁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三无”食品等不合格产品,并要求商户定期对所经营的食品进行自查,自觉规范经营行为。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向各商店经营户重点强调食品安全与周边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强调必须保证进货渠道合法合规,不得超范围经营、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上架的各类商品必须定期检查保质日期。

其次,重点检查各小卖部、文体店是否有违法违规的商品出售,有无销售管制刀具、仿真刀具等危害青少年安全的玩具。另外,检查组严查周边书店是否销售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书籍等文化产品。在本此检查过程中,派出所民警及我校保卫科对周边商户进行了安全方面的宣传和提醒,要求他们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切实提升商户的综合素质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努力为我校学生营造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高校对校园周边经济的影响分析 篇3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而兴起和不断壮大的高校经济。本文着重研究高校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高校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在整个社会经济链条中所占用的地位和起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校园周边 经济

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圣地,如今,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它也成了经济发展的一片沃土,大学校园周边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规模。

一、高校经济

所谓高校经济,就是围绕高校师生的各种特殊需求,而展开的各种消费,所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随着扩招工作的推动,在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同时他们的总消费量也越来越大,而且消费类型也在不断的扩大。学校不断的扩大校区,扩增专业,就要进行各类设施建设,这可以提供大量的岗位,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高校外围经济

外围经济只是高校经济最表面的一部分,只要高校发挥其自身优点,与企业相结合,获得的经济效果将会更优,从而带动周边外围经济的发展,甚至在整个城市当中产生辐射效应,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就高校来说,有历史、文化及科技做积淀,除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其发挥更好优势之外,更应注重科研的经济转化,把应用研究与市场结合起来,认准高校自身在云南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思维,不断创新、发展。

三、如何发展高校经济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到高校氛围的建设,让高校成片区集中,聚集一定的人气,形成一定文化氛围,并辐射整个城市经济,政府对此要有相应扶持政策。北京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不仅有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知名度,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推动了IT产业的发展,使得联想、清华紫光、方正等高水平的大公司纷纷选择在北大旁边建立,这是各大高校应该学习的。作为各大高校,应该提升层次,而不是停留在外围经济上,并通过经济带扩大,让高校经济与社会经济进一步融合。

1.高校周边经济的研究

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收入已占到城市经济的40%;德国海德堡学院经济收入已占到城市经济的65%;国内,北京海淀区依托北大、清华等大批高等院校发展的学院经济圈,已经成为都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利润增长点。而在上海、武汉、西安等大中专院校非常集中的城市,高校经济圈正俨然成型,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不容小觑。

权威调查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高校学生年人均消费7000元左右,人均月消费在600元左右,30%用于外出就餐、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支出;由此带动的高校周边物业租金一直都呈稳定上升态势;与此同时,在一些城市,高校周边的房地产开发也是如火如荼。以成都为例,产权学生公寓正成为校园经济的最热点。再者,由于毗邻大学校园,周边的商业模式也以餐饮、娱乐、休闲、零售等经营业态为主。再加上大学本身所具有的深厚人文底蕴,稍微点缀的商业氛围,就能辐射周边社区,带动人们消费。有资料显示:一些城市已在谋求更大动作,将高科技产业区与高校园区整合规划,以高校教育产业为龙头,多方位发展教育培训、休闲旅游、会展经济等多种产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繁荣。

2.新校区对周围经济的带动

很多高校开始新校区的建设,一般情况下新校址处于郊区位置,高校入住之前,郊区一般是以农业为主,而且人数也并不多,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机会去涉猎其它的行业。随着高校的入驻,带动当地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自然就会改变当地的就业形式。更多的农民可以放弃传统的农业生产转而从事餐饮、销售等服务行业。周边发展起来的超市、店铺、网吧等都需要很多的服务管理员。还有高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后勤保安等所需的员工数量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这些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并不高,郊区一般的农民都可以直接上岗就业。

四、对地方政府的一些建议

由此可分析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是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入住会吸引更多的厂商在这里投资,餐饮、服装、房地产等行业也会随着得到迅速的发展,一些高科技产业也会朝着高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往这里聚集。郊区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会的到改善和优化,比如周边地区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娱乐场所的发展,旅馆、KTV和网吧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些变化都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第二、第三将会得到提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将大大增加,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使之更合理,更能带动郊区经济的全面发展。餐饮、服装、房地产等行业为高校周边的主流产业,为此政府机关在城市发展规划上可以考虑在高校周边加大对这类产业的扶持力度,当然由于高校周边经济的空前膨胀,导致对高校周边的环境遭到恶劣破坏,有很多学生反映街道的喧哗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为此建议政府机关加大周边地区的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产业用地,保持地区生态平衡,对噪音,垃圾等加大控制力度。

(1)充分开发利用高校的“外部性”资源,与高校加强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2)以高校为优势,抓住机遇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围绕高校建立优势经济圈。

(3)协调与高校的关系,加强校区管理,携手发展共同繁荣。

总之,当地政府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带来的正外部性影响,合理解决负外部性的影响,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加速郊区的城市化进程。

五、未来高校发展的模式

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把大学的功能归纳成以下几点:(1)知识的创造源,(2)人才的培养库,(3)文化的传播者,(4)经济的增长源,(5)高新技术的辐射源。的确,高校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扮演了不可低估的角色。如今的高校开放性也越来越明朗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带有鲜明个性的区域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而区域创新又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资源在区域创新中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区域创新对知识资源要求在质和量上的双重提高,要求作为高智力发展和创新重要发源地的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责任。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在区域内的科研院所与大学成为主要知识资產,具有了更高的价值。在成熟的创新区域内,科研院所与大学通过其组织结构最下层的研究中心、科研小组以及个人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活动良好的接口,在区域内发挥了强大的技术创新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文范.公共经济学.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2]孟浩宁.高校新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

[3]王明星.对高等学校建设新校区的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卷第4期).

[4]王守法,王云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北京社科规划.2006.06.19.

校园周边 篇4

一、影响学校的三大类环境

笔者从2016年初至今, 近一年的时间, 对全区26所学校 (幼儿园) 周边环境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 结果发现, 有18所学校 (幼儿园) 存在安全隐患, 共26处,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治安环境方面存在隐患

主要是部分学校周边有农贸市场、市集, 人员成分复杂, 极易与学校 (幼儿园) 、师生发生冲突。比如靖宇小学校门前有早市, 商贩经常占道摆摊, 来往车辆多, 人员复杂, 学生上学存在安全隐患, 第三实验小学、东昌区幼儿园, 周边都有类似的问题。

(二) 食品卫生方面存在隐患

主要是不规范的饮食店多, 条件简陋, 卫生状况差;流动摊贩多, 占道经营, 一无卫生许可证, 二无工商执照, 出售的又往往是烧烤油炸食品, 极不卫生, 食品安全无法保障。

(三) 交通秩序方面存在隐患

主要是一些学校位于交通主干道或次干道附近, 车流大、车速快, 易发生交通问题。

二、现存周边环境形成原因

笔者实地调查发现, 出现以上三类隐患的学校所存在共性的问题有五点。

(一) 学校自身能力有限

学校存在安全管理的盲点, 无法根除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由于学校和教师执法权限, 即使发现问题, 老师们也仅能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教育, 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二) 利益驱使

有学校的地方就有商机, 有商机就有市场, 因此校园周边, 难免会有受利益驱使的小商小贩, 流动摊贩。

(三) 学校的家庭属性引发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

上、放学时, 大部分中低年级学生的家长都会接送孩子, 大量的家长再加上部分的私家车、出租车、接送学生专用车等, 云集校园周边, 接送学生的家长和学生流就在各种车辆的空隙中穿行, 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 校园周边缺乏有效整顿治理, 监管力度不到位

虽然城管、公安、食药监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校园周边整治活动, 但是摊主与管理部门进行“游击战”“猫与老鼠的游戏”, 而强制执法、摊点取缔也存在法律程序、社会问题, 易激起民怨等造成不和谐局面, 常常出现了“管而不死, 除而不绝”的不良循环现象。

(五) 不可抗力因素

个别学校校门对着主干道或次主干道, 地理位置的原因导致其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三、治理对策

第一,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积极倡导全社会来关心和支持教育。第二依靠学校自身力量, 增强防控能力。以强化内部安全为核心, 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整治, 发挥学校在校园管理中的作用。学校可组织各种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从而增强其自制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树立学习的信心。第三, 必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只有安全稳定的环境, 学生才能安心努力地进行学习, 教师才能积极投入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长远的意义而言, 有效保护学校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更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第四, 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在今年的整治行动中, 交警部门已对校园周边各类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加强了校园周边交通疏导, 但上学、放学期间部分校园周边交通仍有拥堵现象发生;流动商贩易产生反弹的现象, 校园周边流动商贩整治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学校与相关部门紧密联系, 及时沟通, 持续加大严抓严打力度, 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1) .

[2]邓伟志.如何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J].上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校园周边检查简报 篇5

校园安全专项检查集中会议在八楼会议室召开,校党委书记、校长就安全工作作了重要强调。他指出,校园安全是学校稳定和发展的底线和保障,关系到全校师生的`切身利益。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既是对国家省市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学校管理的本职之事、固校之基。副校长何忠锋强调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对参与本次校园安全专项检查的全体人员提出具体检查要求。学校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随后的检查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各部门负责人集中检查电教中心、危化品仓库、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师办公室、超市、配电间、传达室、消防控制室等重要场所,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情况,部门责任人履职情况;

2、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完善;

3、用水用电情况,有无私拉乱接违规使用电器情况,门窗关锁情况;

4、安全记录情况;

5、监控设备运行情况;

6、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持证情况及设备运转情况;

7、运动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及他其它安全问题。

第二阶段检查,由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校园安全责任点”分条块独立检查教学楼、校车、档案室、校史馆、操场等场所。检查人员逐一记录发现的安全问题,对能即时解决的问题现场要求解决,对确需时间解决的问题明确整改时间节点,点对点落实责任人。

检查结束后,各部门负责人书面向校长室出具检查情况汇报,认真总结经验,特别是针对存在问题及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实施。

校园周边 篇6

关键词:校园周边:企业群;市场营销:单元教学实习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科学,是研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学问。加强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素质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实践性教学,提高市场营销学教学效果

在培正学院,它既是市场营销专业、汽车营销专业、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又是其他各专业的选修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市场营销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首先,将市场营销的课堂教学分为10个教学单元(1)市场营销概论(2)市场营销环境;(3)购买行为:(4)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战略(5)产品策略;(6)价格策略(7)分销策略=(8)促销策略:(9)服务营销:(10)企业营销组织与计划。这样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知识,便于理解和记忆。其次,有计划地改进教学方法,尤其加强案例教学,增加课堂讨论,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以上的努力,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第(2)至(8)单元教学分别结束后,马上进行教学实习,会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并能运用该单元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当全部单元实习完成后,学生不仅掌握了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方法,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市场系的实习基地离学院比较远,规模有限,只接受毕业生实习,不可能接纳800人作单元教学实习。因此,单元教学实习不能在实习基地进行,必须另辟途径。

二、校园周边企业群是进行单元教学实习的得天独厚的场所

培正学院校园周边陆续出现了80多家为学生生活服务的小型服务性企业,包括小型超市、小型日用品店、书店、饭店、快餐店、钟表眼镜店、美容美发店,水果蔬菜店、文化用品店、电脑维修部、服装店、药店等。这诸多,小店,规模不大,都以我院学生为服务对象。

这些小型服务性企业,一切营销行为与培正学院的活动密切相关。每当新生入学,他们便张彩挂幅欢迎每逢寒暑假,他們也纷纷闭店每学期开学的前几天,他们整修门厅,大量进货,学生一到校,便开店营业;可以说,这些小店已成为培正学院学生提供的日常用品和生活服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课余饭后常来光顾这些小店,因而对这些小企业的经理乃至工作人员都非常熟悉。

为了解决单元教学的实习问题,我们对校园周边企业群的所有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这些小企业是得天独厚的进行营销环境、购买行为、市场定位、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服务营销等八个教学单元进行实习的好场所。学生通过在这里的实习,可以在实践中理解市场营销学的原理,从实际感受中形象地认识市场营销方法,再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将自己的收获进行系统化的表达,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提高用市场营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校园周边企业群进行单元教学的优势

1.利用校园周边企业群,可进行前述2-8单元的教学实践,而实习地点处于校门口培正大道两侧,实习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这样会使每个教学单元的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实习,保证实习与教学内容紧密配合。

2.学生是企业群的顾客,因此到这些企业实习,不会引起企业的反感,由于身临其境,情景逼真,实习效果好。例如:学生到怡苑餐厅,边用餐边体验整体产品的内涵,服务的作用等,这种身临其境的实习,实习效果很好。

3.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着教师布置的实习课题,分散去各店观察实习,一个问题可到几个店观察、比较实习所得,这样会使认识更深刻。

4.由于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到自己非常熟悉的企业、小店去实习,往往不需要教师现场指导,可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

5.节省学校实习经费的支出。

上述这些优势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这种实习进行得好,会将校园周边企业群成为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

四、认真组织,正确指导,保证实习顺利进行

1.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当学生得知到校园周边企业实习,普遍都产生一种怀疑情绪,认为只有到大企业实习,才能学到营销实践知识,而校园周边企业群,都是一些小企业,在这里实习,很难学到营销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认真做好实习动员,向学生讲清楚小企业在经营中,也积累了许多课堂上没有讲授的营销知识。同时还要讲清楚,我系的实习基地,不能按我们的教学单元进度来实习,而且实习基地都是大型企业,他们的营销任务很繁重,去实习的学生也只是观察体验,实习基地企业也不让实习的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工作。从这个角度上讲,在校园周边小企业实习与到大企业实习,效果是一样的。由于学生对这些小企业熟悉,小企业也比较重视我们的学生,双方相互了解,如果组织得好,会比在实习基地取得更好的效果。

2.明确实习内容和要求

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即开始实习。实习开始之前,任课老师必须讲清实习的目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指定2-3个实习企业,同时将企业的经营范围向学生作介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企业实习,并按规定写出实习报告。例如:在进行市场营销环境实习时,让学生在培中商店、恒生商店、步步高购物中心三个店任选其一,重点是了解微观环境,尤其对竞争环境作更深入地分析,这样在实习地点上安排灵活,重点明确清楚,有利于激发实习积极性。

3.规定实习时间,撰写实习报告

每个教学单元的课堂教学结束后,要进行一次实习,实习要求在一周内,由学生任选时间完成,并按统一的格式写出实习报告。

4.制定激励措施

为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提高实习质量,规定实习成绩占该门课程总分的20%。每次报告,教师要写评语,并对报告打分,每一次报告,最高5分,不交者0分,报告按规定时间一次交齐,不许补交。

5.认真总结讲评

每次单元教学实习结束后,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小结,指出优缺点和需要改正的问题。

单元教学实习的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实习是感兴趣的,参加实习的积极性很高,实习报告也写的认真,一些

同学还将实习报告用计算机打印,并为报告设计精美的封面。通过实习,加深了对市场营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一位同学,在对学院第一饭堂和第三饭堂进行全面的调查后,发现第一饭堂的老板对员工的管理比较宽松,工资也较高,但对学生不够热心,饭菜质量不如第三饭堂;第三饭堂老板对学生比较关心,经常在学生用餐时了解学生反映,对自己的员工要求也比较严,员工的工资比第一饭堂低一些。而学生普遍对第三饭堂的饭菜质量和服务比较满意,学院对各个饭堂进行检查,第三饭堂的名次总排在第一饭堂之前。这位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和对比分析,在实习報告谈了自己对顾客让渡价值的体会,既形象生动,理解也比较深刻。

还有一位同学,利用实习机会,对培中商店和恒生商店进行了比较分析:培中商店宽敞明亮,购物条件较好,但经营者对人缺乏热情:恒生商店低矮黑暗,购物条件差,但经营者对人热情,每当师生们光顾,能主动打招呼,在购物过程中,也为师生们着想。在一天的19:00至20:40这个时间段中,这位学生对两个经营商品几乎相同的商店进行观察,发现到恒生商店购物的人是到培中商店购物人的1-6倍,到恒生商店的人几乎都买东西;到培中商店的人,有不少只是闲逛,不买东西,逛过之后再去恒生商店买东西。他由此得出结论:对于经营日常用品小店,经营者素质比购物环境更重要。

五、进一步搞好实习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使单元教学实习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很好地解决下述几个问题:

1.关于“实习地点”的建设问题

单元教学实习证明,学生对这种实习是感兴趣的,参加实习的积极性很高,认真写实习报告,加深了对市场营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在实习期间,有教师在现场指导,或者能向经营者直接发问,经营者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会使实习的效果更好。但这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公开去小店实习。现在的做法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散去小店,老师不露面,各店主都不知道学生在观察实习。如果老师去现场指导,或者让店主回答学生问题,公开了学生的实习身份,小店是否会同意?这需要有关职能部门与小店协调解决。

2.要考虑教师指导实习的工作量

根据目前情况,市场营销学任课老师指导单元教学实习时,还要批改实习报告。一个教学班约有60人,一个任课教师指导3个班,约180人,180分实习报告,阅读、写评语、给分需要9个小时,负担很重,长期坚持这种实习,应考虑对指导教师给相应的工作量。

3.编写实习教材

为了使实习内容规范,保证实习效果,应组织人力编写广东培正学院市场营销学单元教学实习教材。

4.制定学生实习守则

根据实习需要,编写学生实习守则,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对不参加实习,抄袭实习报告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教育。因为全院各专业都要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实习,建议学院组织人力编写各专业普遍适用的《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实习守则》,供全院实习使用。

通过利用校园周边企业群进行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我们将总结经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大学生探讨出适合我国教育的一种新方法。

校园周边 篇7

三洞沟峡谷位于长寿凤城镇,有乡道公路可进入景区。三洞沟为桃溪下切而成的一段峡谷,全长2.4公里,底顶高差达160米。两岸县崖绝壁,怪石嶙峋,树木葱茏,桃花溪水在此形成三叠瀑布蔚为壮观,此处风景奇佳,为长寿传统风景名胜之一,自古享有“两路桃花香十里,桃园三洞出仙家”的美誉。

借助依傍城区的地理优势,将此景区开发建设成为市民的休闲娱乐胜地。可在峡谷下游筑拦河形成湖面,形成湖上有瀑布,两岸有峭壁,壁上有绿树的独特景观。湖上可开设水上娱乐项目,两岸可开发建设高档别墅。

1 开展地理考察活动的意义重大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可见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新课标倡导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地理调查,提出合理建议。课外考察活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开展校园周边地理考察活动,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和培养创造意识和毅力,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们提高了地理观察力,丰富了地理知识,懂得了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三洞沟考察纪实

长寿二中地处长寿区河街桃花溪畔,三洞沟峡谷出口,临水而居。寒来暑往,同学们远眺三洞沟飞流瀑布,静听小溪流水潺潺,其自然、人文地理要素丰富,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校园是我们在校学习生活的小天地,能否走出校园,到周边实地考察,来检验书本,获取地理新知识,拓展视野,增强大家的实践能力呢?回答是肯定的。

1)准备工作:

(1)确定考察项目和考察地点(三洞沟河谷地貌);(2)成员分组(地理老师和班主任带领各班学生5人一组);(3)准备器材(根据考察内容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带齐资料、笔、书本,相机等)。

2)三洞沟考察过程。

走出校园,从桃花溪的长江入口处,沿着桃花溪右岸逆流而上,一路考察自然、人文地理,听从老师安排,逐一考察。

(1)地理方位的判读:请把正确的方向标标注在上图一右上角。标注长江、桃花溪名称;说说我校位于新桥的什么方向?

方法:利用太阳升落

【讲解要点】:首先提问大家有没有知道此地方位的?引出白天利用太阳升落判定方向,依据“东升西落,正午在南”,带领学生演示太阳升落过程,提问此刻太阳位置能否指示方向?

(2)天气描述: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预测未来几天的可能变化,总结这个季节我们长寿区的气候特征。

【讲解要点】:提问此刻天气如何描述,并及时纠错,突出阴晴、冷暖、雨雪、雾霾、风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3)判断地形:踏步桃花溪沿岸,目测三洞沟陡崖高差,识别山脊、山谷、冲积扇、河流台地等地形名称;解释三洞沟峡谷、冲积扇、河流台地的成因?思考三洞沟水电站的建设条件?

【讲解要点】:指出三洞沟是桃花溪长年累月不断下切侵蚀形成的河谷地貌。急流处侵蚀为主多暗礁乱石,缓流处多河漫滩、台地地貌。河流水能资源受制于落差大小和水量多少,三洞沟河段具备水电站的开发条件,都是河流流域面积小水量小且具有季节性,发电量有限。带领学生参观民国时期建成运行至今的三洞沟电站,理解相关知识。提醒并解释考察沿线山体崩塌、滑坡的危险性,讲解野外考察的避险技巧。

(4)岩石土壤植物探究:轻轻触摸各种树叶,想想它们与气候的关系?选好一片树叶拿回去制作一张书签好吗?伸手掏一块岩石、土壤,闻闻味道如何?想想岩石怎么才能发育成土壤?看看家乡土壤有什么共同点。

【讲解要点】:简单介绍四川盆地的地质历史,广泛分布的红色页岩(俗称石谷子,也是当地造红砖的主要原料)结构松散,易风化成土,在生物改造作用下发育成广泛分布的紫色土,非常肥沃,为天府四川奠定了重要的自然基础。鼓励学生感受泥土不同味道,讲明植物通过枯枝落叶肥土能够自我营养,指出农民耕地翻土的科学道理。山坡自然发育土壤与桃花溪冲积土的差别,思考河街菜地大面积分布的具体条件。

(5)为三洞沟开发提建议:地处城市中心的急流河谷地貌,急流瀑布、森林公园、明清古建筑齐聚,实属罕见,极具旅游开发价值,都是有地处城市下方,各种污染汇集,导致三洞沟环环境堪忧!如何让三洞沟更加美好,如何吸引更多市民来休闲、猎奇?请同学们思考。

【讲解要点】:鼓励大家捡拾考察沿线的垃圾,让考察活动成为一次环保行动,培养环保意识。

3 地理课外活动的反思

(1)优点:通过实际操作,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动手动脑,努力完成各项任务。通过考察活动给学生们以强烈思维冲击,知识获取更加真实直观,不易忘记;环保、爱家乡等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能很好体现。可见,这样的课外活动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了舞台;

(2)不足之处:内容较多,时间不足,学生的奇思妙想未能得以及时展现,问题探究较浅,启发思维不够深入,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不够紧密。

(3)改进思考:组建地理兴趣小组,分类培养,突出专业性是我们以后的选择,同时认真做好影视图文资料的整理提升,转化为乡土案例资源,推广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用少数学生参与的优质课外活动案例,促进课堂教学的活灵活现,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更加优秀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出版社.

[2]陈澄,樊杰.全日制义务教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梅桃源.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开发高校周边产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篇8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也越来越大。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所以校园文化的发展应当被重视。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丰富积极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据笔者所知,国外许多高校着重开发校园周边产品,如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其开发品种类繁多,物美价廉,如印有自己学校logo的衣、帽、鞋子、球拍等,其不仅深受本校学生的追捧,还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2005年,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更是在中国开起了纪念品店,出售自己独有的校园周边产品,在国内产生巨大的轰动。

国内的一些知名高校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理念,也纷纷开发了富含自己校园特色的周边产品。如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推出了自己的校园明信片、校园文化衫、校园特色茶杯等……产品种类丰富,各具特色。

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校园纪念品展示店Yagoo全面营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建了自己的校园周边产品品牌SUES。身处经济特区的深圳大学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创办了深圳大学品牌文化店,并且面向社会公开授权设计、制作和销售深圳大学文化形象产品。

除此之外,天津大学2012年成立自己校园文化产品店,自负盈亏,其产品属高档定制,以会议纪念品为主,产品包括碳雕,木雕,金属盘,小屏风,保温杯等,销路稳定,赢利可观。

然而,纵观全国,有自己校园周边产品的学校仅仅是很少一部分,并且主要集中在211、985高校,其他学校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我校作为省级大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紧紧把握时代变化的主题,努力规划校园文化产业,开发蕴含本校文化特色的校园周边产品。

二、高校周边产品的意义与价值

高校文化周边产品像是它的一张名片,透过这张名片,我们可以了解其历史和传承。作为承载着校园浓厚历史底蕴的向导,这张“名片”担负着向外界传播文化的使命。

随着国内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很多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高校周边产品极富感染力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通过视觉化的手段直观地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准确地传达校园文化的发展理念,热切地歌颂了校园文化的精髓。这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大对中国高校周边产品市场的开发,学习国外先进的研发理念与创意设计,对目前中国的高校来说十分有必要。中国高校周边产品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高校品牌的开发,具有其他品牌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校园文化周边产品是学校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既能满足广大师生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较好地承载、传达大学文化精神,起到“以物化文”“以文化人”的作用。因而,开发校园周边产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伴随高校周边产品的开发,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创意设计小组,让大家的创意在这里融合、交汇。一条条思绪、一丝丝灵感,共同汇聚、融合、碰撞,学以致用、创造不一样的色彩。这样而来极大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使单调的校园生活色彩斑斓。并且有利于学子们从书本走向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为那些具有才华的学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一旦校园周边产品产业体系逐渐成熟,我们可以联系企业,拉得赞助、丰富发展。这样既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勤工俭学的问题、还可将产业所获资金设立奖学金,用来造福学生。

校园周边产品的开发可谓是益处多多,其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显而易见。在社会的大趋势下,我们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应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展高校文化周边产品。结合自己校园文化特色与校园历史风情,创造出属于自己学校风格的文化周边产品,打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校风校训,时刻体现在校园文化中,形成一种独有的精神和特色。

摘要:大连海洋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项目《YoYo伴你行》。

关键词:高校,文化建设,周边产品

参考文献

[1]李俊伟.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培训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李维,郝晶晶.浅谈高校纪念品行业的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3(23).

校园周边 篇9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宝鸡市高新区农村小学六所和全区农村小学总体情况, 通过网络资料查询和专家访谈等方法, 确立衡量小学开展校园足球可行性的九项指标, 作为研究依据。通过电话、网络和实际走访等形式, 了解这些小学情况, 从而判断这些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可行性。

二、研究过程与结论

开展校园足球制约因素。通过走访相关体育专家, 确定了学校学生人数, 学生喜欢体育, 学生喜欢足球运动;家长观念与潜在支持可能性;学校场地大小、器材情况、领导重视、体育经费、学校体育相关政策等因素;体育教师人数与足球专业人数, 为制约农村小学足球运动开展因素。

宝鸡市区周边农村小学开展校园足球制约因素-学生与家长。由表1看出, 学生渴望体育, 盼望校园足球活动, 家长基本支持。

宝鸡市周边农村小学开张校园足球活动学校条件。表2表明领导支持, 场地适合, 需要配套政策和经费器材支持。

宝鸡市周边农村小学开展校园足球-高新区体育教师情况。高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5名, 全部本科平均年龄35岁, 没有足球专业和教学经历、数量和足球专业人数不足, 年龄和学历非常理想, 适合适当培养, 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宝鸡市区周边农村小学, 学生喜欢体育, 热切期望能够得到相应的专业指导, 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去;领导重视支持相应的体育与艺术活动;农村小学家长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训练的约五成;相关配套政策没有;体育教师人数和从事体育教学人数不足;体育教师都有接受校园足球相关培训并从事本专业教学愿望。

总体来看, 宝鸡市区周边农村小学, 已合并和即将合并的学校在生源人数、学生喜欢、领导支持、场地器材等环节适合开展此项活动, 但在体育教师人数、师资培训、配套政策和资金方面需要加强。

(二) 建议

尽快改革包班制, 配足配齐体育教师, 并使所有体育教师能在本专业岗位工作;给予市区周边农村小学校园足球配套政策和资金器材支持, 并纳入教练员培训活动中, 使得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足球人才发掘和培养的阵地惠及农村小学。

摘要: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 走访宝鸡市区周边的农村小学, 走访专家确立了校园足球开展必备条件12项。并以此为核心展开调查得出, 宝鸡市区周边农村小学, 学生非常喜欢体育, 渴望有专业老师指导进行足球训练和参加比赛;教师配备不足;足球专业教师缺乏;领导支持体育类的兴趣小组活动;学校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引领;各学校场地适合开展此项运动;合并后和即将合并的学校生源人数可以开展足球训练与比赛;需要政策和经费支持等结论, 提出加快师资和资金投入, 尽快健全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管理体制和师资保障, 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学生也能享受到校园足球这份盛宴, 感受现代发展的红利, 满足他们渴求知识, 渴望健康成长的愿望。

校园周边 篇10

我国在过去十余年间建设了大量的大学新校区, 这些校区的建成使用不仅为大学的扩张提供了空间, 更为城市边缘地区经济、人口、资源在空间领域的汇集提供了条件, 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带动作用。校园在自身发展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知识经济连锁效应, 使原本荒芜的乡镇在商业、住宅、文化等产业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大学校园与周边地区互促共进, 不仅在经济上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 同时也对城镇的文化、空间品质等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以新校区建设带动新型城镇化的这一战略布局在实际运用中还是远远不足的, 很多新建校园与周边城镇仍显得貌合神离。由此, 如何从空间策略上优化新建校园, 使之充分发挥在新型城镇化中的资源带动作用, 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命题。[1]

二、物质空间影响要素分析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大范围、大区域的战略性政策, 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大的方向。根据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核心精神, 与传统的城镇化比较,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强调人口、规划、土地、建设、经济、管理六方面共同和谐发展, 而不是单方面的工业建设或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2]新型城镇化空间规划要求主要包括城镇的总体结构优化、城镇的资源科学构建、城镇的空间以人文本这三个方面, 落实到新建大学校园带动其周边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主要体现如下。[3]

1. 新建大学校园带动周边城镇结构优化升级

在“两横三纵”的宏观城镇战略格局下, 应充分重视具体空间层面的建筑群组对城市结构的影响, 合理地将建筑群组的内部逻辑结构与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结构相协调, 形成高效、有序及多样的整体式城镇空间结构体系。[4]校园与周边地区的物质空间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是轴线与道路。[5]

2. 新建大学校园带动周边城镇资源合理共享

校园布局的开放性是校园与周边地区资源能否实现共享的主要影响要素, 将城市设计理论应用于校园中, 从道路开放性、空间可达性以及资源共享性三个层面分析, 影响大学校园空间布局开放性的主要构成要素为道路、边界与开敞空间。[6]

3. 新建大学校园带动周边城镇空间以人为本发展

新建大学校园带动周边地区的空间以人为本地发展, 应通过提升空间活力、创造空间文脉的方法, 塑造以人为本的城镇空间环境来体现。空间活力的具体表现形态可以分为空间功能的复合、交往活动的集中以及能量信息的流动三个层面, 其主要影响要素有空间多样性、空间可达性、功能混合性、环境质量以及公共设施。[7]

三、反映物质空间要素的量化指标

本文分别根据空间句法理论和空间类型学理论提出能够反映物质空间结构、空间开放布局和物质空间活力的量化指标体系。

1. 校园物质空间结构量化指标及选取依据

从空间组构入手, 利用空间句法的量化分析方法, 提取反映校园与周边地区的空间结构关系的数据指标。根据前文的论述, 物质空间结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轴线与道路, 适合应用轴线分析法对空间进行分割, 将空间单元转换成句法轴线和轴线群, 空间的拓扑关系体现在轴线和轴线群所分析出的各种参数之中, 通过对参数的总结进而发现空间系统中的内在规律。其中最主要的参数为连接值、深度值和集成度, 分别表示了空间的渗透性、空间的可达性和空间整合度。[8]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网络

2. 校园空间开放布局量化指标及选取依据

校园空间开放布局的量化指标, 分别从影响校园空间开放布局的构成要素——道路、边界和开放空间——中进行提取, 提出城校道路的一体化程度、城校道路的连接程度以及城校边界的开放度作为衡量标准。[9]

3. 校园物质空间活力量化指标及选取依据

根据上文对影响物质空间活力构成要素的论述, 提取空间多样性的量化指标来反映校园空间活力。根据校园的属性, 很难从功能角度来确定空间类型以达到解读空间多样性的目的, 更多是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对空间进行分类。空间形态包括空间平面形态、空间剖面形态和空间界面形态三个层面。对校园空间进行分类组合 (图1) , 提出校园空间类型种数这一指标。[10]

四、现状案例的数据提取

本文案例选择城镇化率不尽相同的重庆、西安、昆明三个西部城市的大学城——重庆虎溪大学城、西安长安大学城和昆明呈贡大学城 (表1) , 为了进行相同环境下不同校园的横向比较、不同环境下校园的纵向比较, 在三个大学城内分别择取两座区位相近的新建大学校园, 分别为重庆大学与四川美术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与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与西安外国语大学。

1. 校园物质空间结构量化数据提取

根据上文提出的整体集成度指标来衡量校园与城市的空间结构整合度, 以空间句法相关软件和理论为基础, 校园空间结构以及周边的城市空间结构共同构建出整体空间结构的轴线地图。将校园轴网与城市轴网共同考虑, 进而以校园整体集成度的平均值来判断校园空间与周边城市空间的整合关系。

2. 校园开放布局量化数据提取

根据上文提出的空间开放布局量化指标, 绘制出校园及周边的道路系统结构图, 提取出校园有效开放边界比、城校道路一体化比、城校道路交叉口密度、校园与城市开放空间比这4个具体的指标数据 (图2~图7) 。

3. 校园物质空间活力量化数据提取

根据校园的现状和规划图, 对大学校园内的空间进行图底关系提取, 运用空间类型学方法, 以编号的方式对校园内空间类型进行分析并归纳, 得出空间类型种数 (图8~图13) 。

五、结合空间特征的数据分析

1. 反映物质空间结构的量化数据印证及分析 (表2)

根据空间句法大量的数据总结, 当集成度大于1时, 代表空间对象的集聚性较强, 在整个空间系统中的便捷性较高, 个体的空间结构与城市结构相对整合。当集成度为0.4~0.6时, 代表空间对象分布较为分散, 离散性较强, 在空间系统中处于较不便捷的位置, 空间结构与城市结构相对疏远 (图14) 。

从空间句法集成度数据结合六座校园的空间结构与周边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观察可以发现: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以及云南师范大学的空间结构自成体系, 更多的是以自由形态的空间结构进行校园空间组织, 进而导致校园内结构与校园外结构并未达到有机的统一, 整个城镇结构仍然处于较为杂乱的状态;而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空间结构, 相较之下则明显地与城市结构整体或局部发生关系, 使校园结构与城市结构较为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最为直接的反映是校园周边的城镇住宅区和商业空间, 从结构上都呈现井然有序的状态。

通过现状分析印证集成度数据后分别提取出校园主轴线集成度、校园高集成度、中集成度与低集成度及其对应空间, 结合空间的现状特征相互对比分析, 最后得出影响数据变化的空间特征, 用以指导物质空间设计。

通过表2中数据以及两座校园空间特征的对比, 可以得出轴线与道路这两个构成要素的物质空间特征以及变化规律。

校园中的高集成度区域均是入口、主轴线以及向城市开放的公共绿地等与城市紧密联系的空间。这些空间能够有效与城市结构发生关系, 使校园与城市结构共生共融。

局部低集成度的关键在于增加校园内较为偏僻的组团空间与其他空间的联系, 尽量减少校园内由于中心景观环境造成的空间之间联系的中断, 同时也要处理好校园出入口的位置, 使校园内部与城市的联系性避免因空间距离的增长而减弱。

局部中集成度的关键在于以网格型的空间结构, 对校园组团内以及组团之间的联系空间进行组织。由于网格内在的连接属性, 使校园内各空间之间具有高度的可达性, 从而提升整个校园结构与城市结构的整合度。

2. 反映空间开放布局的量化数据印证及特征分析 (表3)

根据数据并结合现状调研可以发现, 由于四川美术学院的校园边界和空间的开放设计, 使得校园内城市人群的数量较之其他5座校园明显高出很多。

根据道路的量化数据, 结合相应的空间现状进行对比 (图15) 可以发现:现阶段在处理校园与城市道路关系上, 大部分校园均采用了门禁、关卡等措施, 力图创造封闭式的校园道路体系;少部分采用了设定校内区、校外区的方法, 校外区还是在校园范围内, 但设置了更多能与城市共用的辅助功能, 将道路与空间归还于城市, 在校内区与校外区之间再设置门禁。这是校园道路封闭反映出的主要特征。

根据边界的量化数据, 结合相应的空间现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大部分校园边界的组成元素都是围墙, 这些硬性的边界将大学校园与城市生硬地割裂开, 阻碍了校园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和渗透;当校园在与城市相邻的街道处设有广场以及与城市共用的公共绿化时, 会为城市环境向校园环境的过渡提供很好的缓冲空间;当校园以景观和绿地作为空间分隔的元素时, 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校园空间的归属问题, 同时也保证了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流通以及不同人群的交流, 吸引城市人群与校园环境产生共鸣。

根据开放空间的量化数据, 结合相应的空间现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校园内开放空间主要由公共绿地、校园开放广场以及体育运动场地组成 (图16) , 其中以公共绿地为主导的开放空间在所选校园中均占较大比例;当校园以景观绿化为主导, 建筑以自然的形态顺应基地生长时, 校园得以保留较多的室外共享空间。

3. 反映物质空间活力的量化数据印证及特征分析 (表4)

对各个校园的空间类型种数进行对比, 并结合校园内的空间形态可以发现:校园内空间类型的丰富程度与校园内的道路形态有紧密的关系, 校园内的道路形态越是自由, 并且在整个城市路网中越处于核心位置, 校园所形成的空间类型越是多样, 为使用者提供的空间体验则越丰富 (图17) ;提高整个校园空间类型种数以提升校园空间活力, 主要在于提高教学区的空间类型种数, 空间类型的多寡主要取决于建筑与道路形态的自由和丰富程度, 建筑形体越自由, 道路形态越丰富, 围合成的校园空间类型越丰富。

六、基于空间特征总结的设计策略

本文基于分析得出的空间变化规律和特征, 提出三组大策略以及其具体的空间设计子策略。[11]

1. 空间结构整体性策略

针对空间结构, 从轴线和道路两个层面, 结合校园高集成度区、校园低集成度区以及校园中集成度区等要素, 分别提出以下三点具体空间设计策略。[12]

其一, 强化线性空间主轴线。强化校园空间实轴与虚轴, 将各个空间要素组织成统一的线性形态, 以形成纵向的空间序列, 凸显强烈的空间识别性, 有利于校园结构的整体性布局。

其二, 延续城市空间轴线。将现有城市轴线延伸至校园内部, 能有效地借助城市轴线附带的城市资源, 激活校园与城市之间的空间潜力, 自发形成与城市发展相贴合的校园空间结构。

其三, 细化组团联系网络。在校园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空间, 增设校园内部组团之间的联系车行道来增加组团之间的可达性。同时在区域内增设步行道等联系空间, 提高区域内的步行网络密度, 创造更多的步行交往空间和活动场所。

2. 空间开放性策略

针对开放布局, 结合校园道路、边界和开放空间三个物质空间要素的空间特征的分析, 分别提出以下三点具体空间设计策略。[13]

其一, 接驳城市道路。将城市交通系统延伸至大学校园内部, 打破大学校园固有的封闭式大院模式, 贯通的城市道路提高了校园内部空间的可达性, 为城市与校园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流动奠定了空间基础。

其二, 模糊校园边界。增加校园出入口数量, 提升从城市进入校园的可能性;沿校园边界设置与周边城市功能相配套的公共广场或街道, 消解、取代原有围墙等连续封闭的校园边界体量, 吸引城市人群和校园人群的共同使用, 激发交往等一系列“边界效应”的产生;以柔性的城市绿化、水体景观代替生硬的校园围墙。

其三, 开放校园空间。增加校园中心广场、景观绿化和运动场等面状开放空间, 以及能与城市人群直接发生关系, 带来直观利益和感受的空间。同时, 减少校园内的封闭形态空间, 以不同人群的交流和校园的开放, 呼应现代化、多元化和开放化的教学模式。

3. 空间多样性策略

针对空间类型, 结合在校园中建立一个多样化的参与性空间系统以增加整个校园公共空间活力的目标, 提出以下两点空间设计策略。[14]

其一, 丰富建筑形态。利用不同种类的建筑平面形态和界面形态, 创造出不同空间体验的空间类型, 通过建筑形态丰富不同类型的空间体验。

其二, 增加公共空间活力要素。在空间中增加一些活泼的空间构成元素, 如自由形态的道路介入、景观小品等具有空间限定作用要素的围合, 进而丰富原有空间类型, 创造更具品质和活力的空间。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 大量的新校区的建成使用不仅为大学扩张提供了空间, 更为城市边缘地区经济、人口、资源在空间领域的汇集提供了条件。然而, 以新校区建设带动新型城镇化的这一战略布局在实际运用中还是远远不足的, 本文试图以数据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新建大学校园未能充分带动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原因, 并以此提出以新建大学校园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策略, 包括校园与周边地区空间结构整体性、开放性和空间多样性三组大策略, 再基于物质空间构成要素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提出三组大策略下的空间子策略。

上一篇:生态危机生态文明下一篇: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