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模式

2024-07-09

三环模式(精选十篇)

三环模式 篇1

环节一:阅读前 (时间约10分钟)

目的:情境导入, 初步感知文本, 预测语篇内容, 为学习活动热身 (走近语篇) 。

训练方式:listening and skimming。

实施步骤:

步骤一:情境导入。利用媒体手段, 创设内容真实、形式恰当的情境, 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步骤二:初探语篇内容。在听、略读 (listening, skimming) 语篇的基础上, 初步感知语篇内容, 进行预测主题、分析背景、发现人物等活动。阅读前活动设计注意事项:

1. 设计情境, 巧妙引入。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就像一台好戏的开场, 广大教师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 力求突出导入形式的艺术性 (形式要新颖、设计要巧妙) 、内容的相关性 (引入内容要紧密联系的学习内容, 可以是承上型, 也可以是启下型) 、引入的自然性 (内容要吻合, 引入要顺畅) 。但此环节不宜太长, 应该力求在5分钟之内切入主题。

2.练习方式和难度要适宜。听力材料可以根据语篇内容的难度和学生实际水平的需要, 在呈现形式和内容上依据原文改编。阅读任务可以是迅速查找某一信息或内容预测等, 尽量在10秒钟之内完成, 阅读方式上“fast and silent reading” (迅速地默读) 比较适合, 应培养学生注意各段落的首句和尾句的习惯。

3.妥善处理语言知识。词汇难度适合的语篇, 可以在阅读后以“词意竞猜”的形式处理, 词汇障碍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语篇, 可以在阅读前把部分词汇进行提示性处理, 不论如何处理, 处理程度上paraphrase (意译) 即可, 决不能在阅读前通篇翻译语篇或者逐个讲解生词用法。

环节二:阅读中 (时间约20分钟)

目的:任务驱动, 品读语篇内容, 构建语篇信息网, 提升阅读能力 (进入语篇) 。

训练方式:careful reading for details, speaking and reciting。

实施步骤:

步骤三:独立学习阶段。在细读语篇的基础上, 学生独立思考, 针对语篇细节, 完成图片配对、内容排序、回答问题、词义竞猜、完型练习等信息转换、信息积累型活动。

步骤四:合作学习阶段。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完成内容重组 (列清单、制表格) 或者背诵比赛等活动。

阅读中活动设计注意事项:

1. 注意练习的难度和梯度。

练习围绕语篇内容设计,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依据学生的需要, 设计需要的练习量, 给学生搭建台阶, 用阅读任务引领学生拾级而上;建议设计分层练习, 供不同水平的学生自由选择。

2. 注重阅读技巧指导。

教师将阅读任务分解, 将阅读技巧指导融入整个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领和适时点拨下, 进行有效演练。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积累经验,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

3. 注重语言知识积累。

通过词语竞猜、语篇背诵等方式, 达成语言知识积累的目标。建议教师本着“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原则, 进行以语言积累为目的的操练, “一口气英语”训练方式值得借鉴, 即改写语篇, 浓缩语篇内容, 让学生熟读成诵, 达到一口气读出或者背出的水平。

环节三:阅读后 (时间约15分钟)

目的:拓展延伸, 回归学生生活, 说、写训练为主, 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跳出语篇) 。

训练方式:act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实施步骤:

步骤五:小组合作, 进行类似情景描述、剧情表演、实际问题的解决等延展活动。

步骤六:全班交流。在组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进行组间交流活动。

阅读后活动设计注意事项:

1.以说、写能力训练为主。承接“阅读中”活动, 以语言输出为目的, 设计以说、写为主要形式的延展、提高性任务。特别需要关注学生的书写能力训练, 因为书写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 但是书写任务不等同于填空、翻译等书面练习, 而是指考试题型中常见的书面表达。

2.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课堂教学把平面的文本融入到立体的活动中, 把学生多彩的生活在课堂活动中生动再现, 实现英语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交际生活化, 着力突出活动的趣味性、时代性、实效性, 尤其注意加大活动的语言信息量。

3. 注重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 努力发挥小组长的组织、指导作用, 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展示、竞赛活动中, 人人参与, 总体提升, 完成有效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卡锡.作为语篇的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启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9.

[2]龚亚夫, 罗少茜.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丛书 (任务型语言教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

三环七步教学模式 篇2

一、我们要的不是模式的程式化,而是这种模式背后的指导思想 教学模式不能照搬照套,至少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我们的许多模式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较短的时间里难以定论。如过去我们曾奉行的一些教学模式,大部分已成过眼云烟。至于眼下的一些模式,虽一时受宠,但从长远来看,也难免是昙花一现。不说别的,就我们东港市而言,我们曾经大力推广的目标教学不是很快就一阵风地吹过了吗?就连风城六中名声一时的教学模式也悄然被搁置不谈了。事实告诉我们,很少有一种模式能永远地引导教育潮流。一种模式生命力的有无或强弱也需要长期教育实践的检验。没有这一检验,盲目地照搬任何一种模式都是不妥当的。

另一方面,我们对许多教育现象的认识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时我们存在着只重热闹和形式的偏颇,有时我们所进行的教学表面上带有革新色彩,而骨子里依然是旧东西。相反,有时却对真正讲求实效并体现出科学与革新精神的教法难以接受,尽管我们身边的老师身上就有这样的东西,而我们也常常视而不见。

再者,盲目地学习某些模式也会误入形式主义的歧途。以前,许多人对 “目标教学”的理解是:课前提个小黑板(出示目标);课后发个小卡片(达标测评),认为这样就是目标教学了,而对教学过程怎样,是否真正完成了应有的教学任务,学生是否真的有所收获却似乎并不十分关注。所谓模式的推广和学习,最终遗憾地演绎成了仅是对某一模式的简单模仿、简单操作的纯粹程式化的东西,这严重背离了我们学习某一教学模式的初衷。

二、问题的解决,不在于模式本身,关键在于操作模式的是什么样的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我们已经习惯了照搬照套别人的做法,在许多方面总希望有一种“式”,以便依“式”而行。如果没有这个“式”,我们就不会上课了。我们在许多方面不习惯于多样,而习惯于统一,如教的东西要统一,教的方法要统一,对问题的解释要统一,训练的方法要统一,评价的模式要统一,答案也要统一等等。设问:如果全天下的歌唱家都如同宋祖英一个腔,那还有人喜欢送祖英吗?音乐还有魅力可言吗?我们不喜欢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却喜欢拥有千篇一律教法的老师,这是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儿?!

也有人说,统一是为了便于检查。这种说法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这并不是我们搞教学模式研究的初衷。更何况我们实在不应仅仅为应付检查而不顾教法是否有利于教学。

三环模式 篇3

关键词:三环四步;课堂模式;先学后教

作为教师为了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设“三环四步,先学后教,学导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所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学习、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我们对这种教学模式有所了解,但是具体应用到课堂上,我们心中还不是太清楚。为了能使我们每位老师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为此,学校领导带领学校名师用心研究,经过多次的修改、研磨,在校反复学习、摸索、总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在创设“三环四步,先学后教,学导结合”的教学模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自己的一些感受总结如下:

一、认识“三环四步,先学后教,学导结合”教学模式找到它的核心

课堂模式从形式上产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老师的“传授”变成了“解惑”,从老师的“教”变成了学生的“学”,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和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

二、“三环四步”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展现

张静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是一节三年级的课。这节课的设计也是比较完整地使用了“三环四步”的教学模式。首先,谈话引入课题。其次,出示学习目标。张老师不是直接出示,而是用提问“你想学习分数的哪些知识?”引起学生好奇心,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有:a.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分数怎样来的?b.分数有什么用?c.分数用在哪里?d.分数分几部分?……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而且目标的内容比较简明扼要,“什么样?这样出示目标就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再次,学生带着要求自学。

在这个环节学生小组自学比较的有序。这说明马老师平时教学中就在使用这样的模式,值得我学习。接下来,交流探究。张老师让一个小组上台讲解,老师适时点拨。整个交流的过程无处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做好引导。最后,达标检测。在这节课上我学习到了“三环四步”教学模式中的小组互动,老师该如何去操作。之所以张老师的小组互动环节完成比较好,这与张老师平时对班级小组的培养方面做了比较细致的工作有关。

总之,我校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摸索、总结。现在老师的课都应用了“三环四步”教学模式,都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老师做到引导作用。其次,我校的“三环四步”教学模式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组织全市老师来我校观摩听课。课后评价也得到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为了更好地完善“三环四步”“先学后教,学导结合”,我要用先学后教、学导结合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尽快转变理念。严格按照“三环四步”的教学路子上好每一节课,并做好反思,还要做好“三个一”。抓住一个魂(学生的课堂是学;老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掌握一个度(在学生自学后老师的说教多了不行;说少了也不行老师什么时候说教要有度);做好这一条路(在课改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三环四步”的规定教学)。并把班级的小组组建起来。其次,在使用中总结经验为再次使用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余文森.让教学“回家”:以学论教,少教多学[J].基础教育课程,2009(3).

三环模式 篇4

1 构建“四纵五横三环”培训管理模式的动因

1.1 新形势对培训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全面建成, 该公司企业组织结构实现了由繁琐重叠向扁平高效的转变。与之相比, 公司现行的培训管理存在着“外部送培为主, 缺乏培训主动性;培训内容雷同, 缺乏资源整合性;定性考核较多, 缺乏评价公正性”等问题, 人才培养明显滞后, 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1.2 人才供需不均衡对培训管理形成的新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该公司形成了220 k V电网为支撑、110 k V电网为骨架的现代化电网, 电网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信息化技术水平全面提升, 对员工综合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公司在设计施工、调度运行等环节存在的“人才脱节”问题日益突出, 且存在着“单一专业从业人员多、跨专业从业人员少;初级职称 (技能) 人员多、高级职称 (技能) 人员少;从事行政管理人员多、从事技术管理人员少”的“三多三少”问题, 懂技术、会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 已成为制约公司业务发展的瓶颈。

1.3 企业发展战略对培训管理提出的新思路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下发了“大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五项工程”推进通知, 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该公司各部门积极行动, 举办了数量众多的内部培训班, 但由于存在着目标设定不合理、培训标准不统一、培训考核不严格、培训奖惩不到位等问题, 培训总体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不仅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 更导致培训工作陷入了“月月搞培训, 月月无效果”的尴尬处境。

2 实施“四纵五横三环”培训管理模式的做法

2.1 构建“四层级”纵向管理模式, 实现人才培养资源集约化

公司层面———集中培训, 对口指导。面向公司优秀人才、紧缺人才、后备梯队人才、高级管理人员, 由相关专业或部门牵头, 通过组织优秀专家人才集中授课、外出交流对标学习、向社会机构送培等方式, 提供“对口”式培训指导。

系统层面———以考代培, 比学赶超。面向公司中级管理人员、部门业务骨干、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员, 由各专业部门牵头组织, 开展分专业、分岗位的专业技术比武、技能知识竞赛、应急演练、反事故演习等考试竞赛培训活动, 提高员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公司内掀起“学业务、强技术、比技能”的高潮。

部门层面———自主学习, 夯实根基。面向公司一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中级工及以下技能人员, 由各部门根据专业范围、业务特点、工作流程, 制定相关学习计划, 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邀请公司兼职培训师或业务骨干进行授课培训, 定期组织学习效果监测考试, 达到夯实基础、学习提高的目的。

班组层面———讲堂授课, 互学共进。面向公司一线生产技能人员, 由各班组根据业务实际和班组成员能力水平, 开展“‘四层’ (班组成员、部门负责人、上级公司专工、专家人才) ‘三型’ (技术培训、事故分析、作业现场大讲堂) 班组技能大讲堂”活动。各班组成员全年授课时间不少于16课时, 听课时间不少于60课时, 促进广大班组成员“人人上讲台, 个个当专家”, 分享生产一线工作经验, 互学互助、共同成长。

2.2 实施“五环节”横向构建流程, 促进人才培养规范化

调研培训需求。推行年度、月度计划上报审批及完成情况分析通报制度。年度培训需求方面, 每年9月中旬, 人力资源部向各单位征询下一年度培训需求, 各单位按照“人才培养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调研, 及时上报培训需求计划。月度培训需求方面, 每月倒数第三天, 人力资源部向各单位征询下一月度内部培训需求, 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调研, 及时上报培训需求计划。

制定培训计划。一是年度培训计划。每年9月中下旬, 人力资源部根据内部培训需求计划, 结合公司年度人才资源发展状况, 编制下一年度内部培训计划, 经公司内部培训管理体系领导小组审批后予以发布。二是月度培训计划。每月最后一天, 人力资源部根据内部培训需求计划, 结合公司实际工作需要, 编制下一月度内部培训计划, 经领导小组审批后予以发布。

抓好过程管控。制定“四纵五横三环”内部培训管理体系管控指标, 明确内部培训各过程的量质期要求, 通过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分类管理培训项目、动态考核培训效果, 实现人才培养工作跨系统、跨部门、跨班组的对标考核, 确保内部培训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等级化、量评化运作。成立内部培训督导检查小组, 定期检查各单位执行情况, 采取挂号督办、限时结办、跟踪督办等方式, 确保培训计划执行到位。

严格绩效考核。人力资源部牵头实施“三环节”考核评价。一是提报培训资料。每月月初, 各单位将上月度内部培训活动相关资料提报给人力资源部。二是培训定级评价。人力资源部对培训完成情况进行打分, 按得分高低评定为A, B, C, D级, 其中A级占比为10%, B级占比为20%, C级占比为30%, D级占比为40%。三是实施绩效考核。人力资源部根据培训定级评价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其评分标准按照考核对象不同分为两类:各系统小组 (含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 评分标准, 各部门 (班组) 评分标准。

加强结果应用。对内部培训活动绩效考核结果实施“三步骤”应用。一是编制培训月报。对组织得力、效果突出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 对组织不力、效果不佳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二是相关问题整改。对出勤率不足100%、考试成绩不合格、综合评价为“差”的参训部门和员工进行重点约谈, 并将其与评先树优、绩效考核等挂钩。三是资料整理归档。将内部培训资料收集归纳, 分类整理, 建档立案。对培训效果突出、反馈较好的培训项目, 公司重点培育金牌内训师, 制定金牌培训课程, 建立内部培训管理长效机制, 推动公司内部培训管理与业绩成果的双提升。

2.3 建立“三因素”环形配套制度, 确保人才培养效益最大化

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 以实际有效为重点, 强化支撑保障, 全面建立职责分明的组织机构体系、严格细致的管理标准体系、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 确保人才培养管理取得最佳效益。

建立职责分明的组织机构体系。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的内部培训管理体系领导小组, 其工作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按照“三集五大”专业分类, 领导小组下设规划、建设、运行等10个专业小组, 其成员为各专业小组牵头部门负责人。

建立严格细致的管理标准体系。制定内部培训管理体系建设方案、管控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等标准, 并以SAP教育培训系统、SG-ERP人资管理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管控系统等信息支持系统为管理平台, 建立人力资源信息查询、教育培训情况信息查询等内部培训资源共享机制, 为培训管理工作提供实时信息技术支撑, 对公司内部培训情况进行全面量化管理。

初中物理“三环六步”教学模式 篇5

“生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体现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课堂注重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导疑定标、探究展示、拓展迁移。

“导疑定标”即让学生产生质疑并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对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探究展示”即展示交流学习讨论、探究的成果,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拓展迁移”即进行知识的巩固延伸拓展提升和迁移运用。

一、导疑定标:【二个步骤:

1、引导质疑确定目标、2、巡回指导成果小结】

1、引导质疑确定目标 :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一段录像、或者一个生活实例,或者小实验现象,或者回顾上节知识等。根据这些实例、现象设置问题,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质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很想弄明白究竟是怎么会事?让同学自己看书学习寻求答案。根据同学们的学习习惯,教师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出来。要求同学们自己学习课本的同时要紧扣学习目标。同学们在看书的时候并不是让同学们去简单的去浏览,教师可以帮助同学们制定一些学习提纲,从书本中提取有用的知识点,然后反复的去阅读分析,使其对物理概念、规律等,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笔记,强化对重点知识的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2、巡回指导成果小结: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少的去干涉,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不过此时的教师也不能做甩手掌柜,那么老师在干什么呢?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哪些学生需要帮忙,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及时去引导,扫除学生认知障碍,使学生自学效果更好些,更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学们在自己学习结束后,要组织学生们把自己学到的内容总结概括出来,为下一步的展示做好准备。

要接下来让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有了问题的引导,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又很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下一步的顺利进行探究创造好了条件。

二、探究展示:【三个步骤:

3、交流成果

4、分组合作

5、展示测评】

3、交流成果: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要把自己在学习到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此处交流的目的一方面是回顾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进一步确立本节课的目标时间约两三分钟。各组可派一个代表,说的要尽量少而精。明确目标,同学们对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已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就是要学生明确知识的概念、规律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应用范围等。

4、分组合作:在小组讨论中,每一个学生都会积极踊跃的参与。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后,同学们都设计出了自己的实验蓝图,并且进行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整理。

5、展示测评:经过探究活动之后,选了两个小组将他们实验结论分别展示在黑板上,我再将这两次的实验结论结合起来,很顺利的就得出了实验结论。如果有异议,让学生找出问题原因所在,进行分析直至得出了实验结论,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基本也就完成了。

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把本节课中涉及到的重点内容,布置给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组长组织学生精心选题,选取有价值的习题,可精心设计,把设计的习题写在黑板上,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讲解,学生讲不透的老师点拨、引导学生补充和完善。

三、拓展迁移:【这个步骤是:

6、巩固延伸拓展应用】

6、巩固延伸拓展应用:在通过学生有效训练,巩固新知,并能灵活应用和引申拓展,把书本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把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让学生所获得知识向深度广度拓展,能把所学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相联系,即知识间纵横联系。并能应用一题多变解决问题,或者应 用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通过联想转化,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将本课中所学到的知识真正的应用于社会实际问题当中,“从物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综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这种 “三环六步“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彻底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人,正是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才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我们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和进步的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毫无疑问,这是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是教学整体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也是促进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能增加课堂的容量和密度,或者把知识形象化、知识以画面形式展示,使学生更愿意、更容易接受。

正是这个“三环六步”模式的运行中,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争论造就了活跃而和谐课堂氛围,很好的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问题、学生主体问题以及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切不可轻易直接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三环模式 篇6

关键词:“三环自主”;师生交流;备课方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师生共同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倡导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技能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实现上述转变,我校根据本校具体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了一次改革尝试,即实施“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改革,其课堂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自主学习、精讲互动、反馈拓展,各环节时间大约15分钟。经过2012年高一下学期和2013年高二上学期的尝试,笔者对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一定的了解。2013年11月学校开展了一次以“三环自主教学模式”为主题的公开教学探究活动,本人上了一节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蒙昧中的觉醒》的公开课。从备课到上课,笔者加深了对三环自主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也引发了对三环自主教学模式的思考。下面就结合这节公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从课前编写课堂指南看备课方式的改变

“三环自主”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是教师编写课堂指南,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进行15分钟左右的自主学习,所以课堂指南是“三环自主”教学模式的根基。围绕学生“如何学”“学什么”,我设计了《蒙昧中的觉醒》的课堂指南,它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重难点、预习思考、反馈测评、拓展延伸等板块,其中学习目标、预习思考和反馈测评是最基本的三个板块。学习目标要结合课程标准要求、课本教材内容、学生具体情况来制定,如本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为:

1.知道智者学派代表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及成因。

2.分析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并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3.从苏格拉底之死的图片、文字材料,理解雅典民主的局限性,从中感悟先贤科学或理性认识事物、自信和自主的探究、判断、行动的精神,从而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这样的学习目标既具体又有可操作性,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又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预习思考板块,一般包括两大部分: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和设置预习思考题,题目在精而不在多,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反馈测评的题目一般以选择题或材料题的形式来呈现,既要紧扣课标,又要注意学科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起到了巩固知识又及时发现问题的作用。

设计《蒙昧中的觉醒》的课堂指南,引起了我对备课方式的思考,一节高效而又精彩的历史课少不了事先的精心准备,也就是我们说的备课。为了准备这节公开课,笔者提前研究该课的课程标准,广泛阅读三种版本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设计出初稿,这是备课的第一步即个人备课;接着征求备课组的意见,这是备课的第二步即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文本,即备课的第三步。教师在使用过程中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给予适当调整,再次修订,这样编写而成的课堂指南,它真正与课堂教学相联系,为课堂教学服务。这种设计编写课堂指南的过程,是一种全新的备课方式,它与传统备课方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它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能促进年青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平台上进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增进教师团队的团结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又将备课这一日常工作上升到教学研究的高度,能提高教研组水平。

二、从课堂实施“三环自主”教学看课堂变革

上课开始,我以一幅世界名画《雅典学院》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板书课题,提出教学要求:“今天这节课先由同学们依据课堂指南和教材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随后,学生围绕课堂指南的预习思考题,展开自主学习:

(1)什么是智者学派?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代希腊会产生智者运动?

(2)智者运动最主要的代表是谁?有何主张?

(3)“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

(4)体会和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点。

(5)比较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内涵。

而我则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一开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约10分钟后,学生小组交流反馈自主学习的成果,发现学生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收集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1:“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与当时的时代有何关系?(我及时提醒: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考虑)

学生2:“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有重要意义,但有没有局限性呢?(我及时表扬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好。)

学生3: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人文精神?(我提醒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苏格拉底关注人的哪些方面,苏格拉底认为的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至此,学生预习及反馈预习成果的第一环“自主学习”结束,时间约15分钟。接着针对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三个问题,我引入第二环“精讲互动”,我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精讲互动的内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普罗塔戈拉提出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结合学生1的问题进行设置)

(2)黑格尔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但这句话有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呢?你该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结合学生2的问题进行设置)

(3)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的哲学观点体现了其怎样的人文精神?(结合学生3的问题进行设置)

这一环节既有小组合作的生生互动,也有教师的点拨、评价、总结的师生互动,例如问题1,先由小组合作探究,生与生互议,作为高二文科生,基本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去探究“人是万物的尺度”产生的时代:政治上: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经济上:工商业发达;思想文化上:希腊公民基本素养才是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本人表扬学生并适时精讲:民主政治发达,使得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社会地位提高;工商业发达,进行交换,使人在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交换讲求公平,使得平等、互利、理性、契约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师生的互动,共同生成这样一种认识:社会的变化使人在社会中处于突出的中心地位,“人是万物的尺度”反映了时代的需求。问题2我通过材料、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普罗塔戈拉的观点,并链接网页了解普罗塔戈拉的悖论《半费诉讼的故事》,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发展个人见解,从积极和局限性来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对于问题3,许多学生自主学习中感觉较难,我提醒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苏格拉底关注人的哪些方面,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关注人的道德、知识、教育、冷静、理性等等)在此基础上,学生概况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过程,总结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的疑难点得到解决,重点得以攻克,生生、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完成第二环“精讲互动”的教学。

最后,进入第三环“反馈拓展”的环节,这是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我精选了《全优设计》中“知能达标训练”的4题选择题诊断学生课堂学习实际效果,如第二题:2.一天,上课外活动时,同学刘宇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转凉了”。而同学杨平说:“今天的风好凉爽,真是好天气。”与他们的说法观点相似的是(  )

A.“水是万物的本源”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D.“认识你自己”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组内交流,四个小组各派代表发言,如第二题,学生分析说天气的凉与爽,两个同学的感觉不一样,也就是说,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说明这题强调人的价值与作用,这与普罗塔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相一致,所以正确答案是B,学生以掌声赞同该学生的解析;我则通过多媒体投影:“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人生而平等”,让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形成知识结构,并布置作业,对本节课加以拓展延伸:比较东方孔子和西方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提示:从社会环境、思想主张、影响等多角度比较)。

这节课上完后,教研组结合这节课对“三环自主”教学模式进行研讨,老师们畅所欲言,我收集了同仁们的意见,也对自己的这节公开课进行反思,并结合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感受到这种教学法引起了课堂的几个变化:

1.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被动的学习方式,是老师叫学生读就读,叫学生听就听,没有关注到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需求。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三环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置预习思考题,引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生生互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在反馈拓展中通过自己独立完成和交流讨论来巩固知识,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从这节公开课来看,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調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过程是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知识的过程,使课堂气氛活跃,与以往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相比形成了鲜明特色。

2.师生角色定位的变化

长期以来,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总是处于从属地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往往会忽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教师将课堂当做展现自己风采的舞台,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一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就怕学生听不懂,这样的课堂教学违背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与方法培养的现代教学模式,“三环自主”课堂教师模式下,教师设计预习思考题、收集学生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点拨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人文精神,教师提醒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课堂精讲,此时的老师如同“导演”引领学生进行读书、思考、合作,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收集课本信息,完成预习思考题,生生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在课堂中主动获取知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让课堂变成学生自我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这样,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领作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能较好地结合,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现代教学模式。

三、从课后评课看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变化

《蒙昧中的觉醒》这节公开课结束后,教研组对这节课进行点评,郑老师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整节课学生爱学、乐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非常好。郑老师的这句话引起了我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思考,在“三环自主”模式下,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强调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师的讲课水平,而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关注不够,这样的评价标准“重教”而不“重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应重视过程与发展,树立“全面、多元、发展”的学生评价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活动、历史思维以及身心发展状况及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教学评价要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实施课堂教学评价须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的评价标准,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三环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师生的角色定位变了,因此课堂评价标准也要随之变化,要侧重以学生学的方法和学的效果来衡量老师教的效果,要看教师实现三维目标的方式是否得当,是否促进学生在“爱学”的基础上“会学”并且“能用”。经过一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本校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实施“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说到底就是要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改变课堂上教师机械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不过,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人还处在一个实践探索中,对课堂教学的操作程序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运用,都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引起我的思考:如预习思考题的设置,如何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控制课堂时间,完成教学目标等等。总之,“三环自主”教学模式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全新变革,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很大变化,今后本人要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使该项研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更科学、更完善,为打造高效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姜桂林.“先学后教”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历史教学,2007(7).

三环模式 篇7

一、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

选择一本现行常用的工科高等数学课本 (高职院校用) , 在内容编排上做改革, 一般可以把一个单元的整体内容 (几个小节) 整合在一起, 分设疑引读、议疑解难、释疑反馈三个环节实现教学。三环节单元教学的内容, 类似于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例如:在高等数学函数一章的教学中, 把函数思想、函数极限思想和函数连续思想打包在一起, 单元题目叫做“数学分析思想”, 把它作为一个大的单元实行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教学, 所需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在导数与微分一章的教学中, 把关于导数的内容设计为一个单元, 把关于微分的问题也设计一个单元。关于如何设计一个单元的内容, 笔者的建议是, 单元内容是个完整的体系, 凡是能说明一种思想, 或是一种方法, 或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都可以确定为一个单元。设计理想的教学单元内容是实现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的关键, 这个重要的工作最好由数学教研组集体确定单元教学内容为宜 (集思广益) 。在确定单元教学内容后, 就可以利用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

(一) 第一环节:

设疑引读。这个环节中, 教师必须先确定单元教学内容, 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材料;然后教师设计出本单元课程中的知识链条, 以关键链接处为题目, 引导学生通篇阅读, 并提出质疑, 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的东西和想了解的知识, 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做能使学生的认识从微观到宏观有一个提高。这一环节需要学生主动, 教师辅助, 如果是一次课90分钟的小单元教学, 此阶段需要课时20分钟 (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

(二) 第二环节:

议疑解难。学生通过阅读, 提出疑问。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的具体情况,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也要提出问题 (备疑) , 然后由教师将这些问题一一列出来, 师生共同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对所列的问题一一解答。这一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相关知识, 要求知识的丰富程度堪比图书馆, 这是对教师的考验,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能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全部问题, 教师只能等到下一次课来弥补。这是对教师的考验, “教学相长”在这里得到验证。这一环节中, 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 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问与答, 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使抽象、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如果是一次课90分钟的小单元教学, 此阶段需要课时控制在50分钟左右 (根据具体问题调整) 。

(三) 第三环节:

释疑反馈。在解决学生本单元的各个疑问后, 教师围绕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及时提出建议, 让学生根据所学新知识结合本专业特点对未来应用产生想象, 因为“想象比知识还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 教师及时做出总结, 并布置思考题、练习题和作业题。如果是一次课90分钟的小单元教学, 此阶段需要课时20分钟左右 (根据具体问题调整) 。

二、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笔者结合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三环节教学模式。以讲授“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导数的概念”为例。

(一) 设疑引读。

请同学们阅读“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导数的概念”, 阅读后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 (注:这个环境设计的疑问不宜过多, 以免学生发懵) 。时间:20分钟左右。

1. 导数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来的?

2. 什么导数?你如何理解导数?

3. 如何求函数的导数?

(二) 议疑解难 (仅写出教师的活动) 。

首先请同学们停止阅读, 先请学生回答第一环节的三个问题, 再由学生提出质疑, 教师收集这些问题后, 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把本单元知识“穿线理解”, 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时间:50分钟左右。

1.导数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来的?教师解答部分如下:物理学上为了解决瞬时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几何学上是为了求切线的斜率;经济学上用于边际成本分析;凡是涉及时间变化率, 如: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感生电动势……;凡是涉及空间变化率, 如:最大值、最小值、斜率、曲率半径、膨胀系数、压缩系数……;还有任何抽象的牵连变化率、相对变化率、百分变化率等等。此问题, 牵连了几乎所有的理工学科和社会学科。

2.什么导数?你如何理解导数?教师解答部分如下:导数实质是函数的极限, 具体是指函数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比值的极限, 导数有着丰富的实际背景 (引领学生仔细分析导数的定义) 。教科书选取了两个典型的变化率问题, 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定义导数。在此基础上, 教科书借助函数图象, 运用观察与直观分析阐明了曲线的切线斜率和导数间的关系。同时, 教科书还注重渗透和展现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 即极限思想, 这个思想将贯穿高等数学的始终。

其实导数就是函数的极限, 另外给它起个名字是说明这个知识来源于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 定义的目的是导数知识将应用于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 数学中的定义, 皆来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数学定义是独一无二, 是个公共的平台, 换句话说, 数学定义是为了各个学科都能使用这个公共知识, 通俗的说法是数学是人类所有正确想法的总和。

3.如何求函数的导数?教师解答部分如下:从导数的定义出发, 求出函数的变化率, 再求变化率的极限。

4.所有函数求导数都必须经过上面的三个步骤吗?教师解答部分如下:理论上讲, 所有导数都是这样求出来的, 但是, 把常用的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当做公式用, 这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要求同学们记住导数的公式。记忆导数公式的惟一方法就是做练习题 (让学生讨论, 记忆一个公式需要做多少个练习题) 。

5.讨论几个求函数导数的例子。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讨论。一是求函数y=C (C是常数) 的导数。二是求函数y=sinx的导数。三是求对数函数y=logax (a>0, a≠0, x>0) 的导数。这里仅仅提到教师方面考虑的问题, 关于学生方面的问题, 不同学生所提问题各不相同, 这里无法做出讨论, 具体问题需要教师灵活掌握, 这个环节是对教师的考验, 再好的老师也难免在这一环节出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准备的材料丰富多彩, 时刻迎接挑战。

(三) 释疑反馈。

释疑就是消除疑难。教师做出小结, 释疑后, 及时做出反馈练习。反馈练习必须精选、多样化。如习题、读图分析、情景创设、案例分析等等。对反馈的新问题、新观念, 教师要及时地加以补救、评价。限于课堂时间的有限, 可以延续到课外。下面是本次课的练习与作业, 教师从中找到学生的反馈信息, 及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求函数y=xn (n为正整数) 的导数 (学生独立完成) 。

三、结语

通过高等数学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的尝试, 笔者深深地感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 要尽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数学是让一些人感觉枯燥而又乏味的学科, 其实数学中的各个分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各个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 各种问题纷繁复杂, 因而, 数学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讨论数学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 并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其中, 当学生的讨论出现较大错误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醒, 确保讨论的正常进行。通过这种设疑与讨论更能锻炼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使枯燥的数学问题不再神秘与可怕, 增长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这种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内容比较多、概念比较含糊以及学生容易混淆的章节。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现状, 尝试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研究了“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 然后研究利用“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进行高等数学课教学, 结合多年教育教学, 给出一个教学案例, 借此说明“三环节单元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教无定法, 学有定则”,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高等数学,三环节,设疑引读,议疑解难,释疑反馈

参考文献

[1]杨宏林.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2]侯风波主编.工科高等数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6

[3]马怀远.数学价值的多面性与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三环模式 篇8

一、设疑:课前预测猜想, 激发强烈疑问

阅读教学前, 利用单元导读、专题名称和课题调动学生的兴趣, 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猜想。让学生根据课题, 想想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会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或能让我们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 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或利用导语、课后习题想象课文内容, 让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兴趣进入阅读, 有的放矢, 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

良好的朗读是理解内容、体悟感情的重要手段。学生能流利地阅读课文, 进行课前预习是很关键的。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做到三会:会读生字, 会读词语, 会读课文。这样, 学生就能抓住重点, 有效地解决学习中产生的疑问, 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合理, 哪些还需要哪些改进等等。

二、解惑:课中围绕意图, 阅读交流解惑

阅读课的教学, 教师要围绕文本, 结合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话题,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不断产生阅读愿望。这时阅读便会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我构建的过程, 也是自由发挥形成独特见解的过程。

古人语:“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地分配时间,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自读课也不要占用, 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读, 只有熟悉了文本, 才能围绕文本发挥想象, 大胆交流以解决困惑。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会让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彼此间的讨论交流会让学生从多角度来了解文本。课堂中, 对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 也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让他们自己读, 小组读, 让他们在读中去感悟, 在读中去理解, 用不同的声音来解读文本, 收获彼此的成果, 体会阅读的快乐。

三、探求:课后拓展领域, 探索浓厚兴趣

语文课的教学, 学生光掌握了书本上的东西还不够, 还应该在阅读上加以拓展, 应当适时地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好读书。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有“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观点。学生阅读合适的课外读物, 不但能从好的文章中积累词汇, 丰富语言, 对他们的习作也有很大的帮助。课外阅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读课堂延伸的内容。

如在上完了《走遍天下书为侣》后, 就让学生读读书的名言, 读热爱读书的相关故事。学完《梅花魂》后, 就让学生背有关梅花的诗句、名言, 读爱国的文章。在配套的教辅资料里面, 注重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 特别是《行知天下》里的文章, 很符合每一单元的阅读拓展。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好同步作文和同步阅读, 在习作之前读同单元的习作, 领悟其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点, 这样对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2. 读一些优秀的读物。

读一些优秀的儿童刊物, 如《红领巾报》《拼音报》《儿童画报》等, 一些经典读物, 如红色经典故事、成语故事等。到图书室借阅大量的图书, 进行课外阅读, 要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 鼓励班级学生带一些课外书籍摆放在图书角, 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借阅书籍。在学生读书的时候, 要提出一定的要求, 不光要读, 而且要读有所获, 要把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记下来。长此以往, 学生会喜欢上读书, 对学生的思考以及用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3. 读校本教材, 品书院文化。

结合校本教材,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文化, 特别是孔孟文化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优良传统, 体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引领学生营造礼仪校园, 树立儒雅形象。

4. 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配合着趣味横生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来学习课文的各个单元, 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 学生也走进了广阔的语文天地。在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时候, 也对学生提出要求:

(1) 欣赏阅读记录。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阅读笔记”, 学生以各种形式, 如“简介”“摘录”“写体会”“仿写”等写下自己课外阅读的体会。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阅读日记, 先谈谈自己所写的阅读心得, 然后小组互相评议, 每月教师会把“阅读笔记”收上来, 根据情况为每个学生写下激励性的评语。

(2) 开展交流活动。利用班队活动课,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进行阅读交流。交流形式以开展活动为主, 形式多样, 如美文欣赏会、朗读比赛、复读、对课外读物的中心思想、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进行文学欣赏品评和是非优劣的评判等, 月末开展一次手抄报展评等。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三环节, 学生不仅抓住了课文文本的精髓, 而且开拓了语文视野, 激发了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阅读轻松愉快, 习作得心应手。

大学生三环四阶式自主管理模式初探 篇9

一、三环分类,因材施教。

1999年扩招后,高校学生数量发展到扩招前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普遍应用使学生接触的信息接近甚至远远超过老师。此时,原有的单一管理教育模式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甚至有“以己之昏昏,使他人昭昭”之嫌。此时,学生自主管理势在必行。但是,我们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在考入大学前,从小学、初中直到高中,一切都是由学校、教师、家长为他们安排好的,盲目的对他们实行“一刀切”式的全盘自主管理,等于放任自流,是不负责任也行不通的。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素质和基础,划分为三个范围,给予不同的自主管理平台和权限,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才能取得实效。

如图所示,一个同心三环将所有学生划为三个范围。外环涵盖的是自主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他们要“给关爱”,要实行“高四”式管理,即结合中学教育管理的一些方式,在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指导,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目标是为他们创造一个缓冲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过度。

中环涵盖的是自主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他们要“给自由”,要实行“本科”式管理,即告诉他们“什么不能做、不该做,其余的勇敢去做”,目标是让他们在四年大学时光中成长为既遵纪守法、又充满创造活力、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的社会公民,具体怎么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问方答,不出格不管。

内环涵盖的是综合素质强、有领导能力的学生。对他们要“给舞台”,实行“研究生”式管理,即“你想怎么做,试着去做做”,目标是在四年大学时光中把他们的天分真正打磨成才能,成为道德品质优秀、心理素质过硬、擅于领导、精于管理的社会精英。

三环同心,相互渗透,要不断调整范围,实施动态管理。基本目标是将外环完全融入中环,内环人数不低于总人数的10%。

二、四级分阶,循序渐进。

多数大学专业实行的是四年制学制。针对每个年级的不同情况和学生的素质能力,应该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和重点,循序渐进。

(一)大一:自主管理萌芽期,外环为主,分化中内。

大一新生的主要特点是在老师、家长谋划好的空间内游刃有余;对自主管理却茫然无措。因此,自主管理的第一阶段首要的就是要做这样一个转变:从被动执行老师家长的命令转变为自主规划学习生活。学长、图书馆和互联网都可以提供参考和借鉴,辅导员的职责是审定规划,督导完成并制止期间的错误行为。在此过程中,逐步将外环和中环分开。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照顾好外环的学生,使之尽快向中环转化。同时,在选拔班干部、举行班级活动的同时,遴选部分学生,为划定内环做准备。

(二)大二:自主管理成长期,中环为主,兼顾内外。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还在外环中的学生人数不会太多,需要继续关注,但不会占用太大精力。经过一次班干部改选后(新生入学时,辅导员一般会指定一批班干部,大一末期或者大二初期会改选一次),内环的范围也基本圈定。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中环,即占多数(约80%)的学生在一年的适应期后自己的学习风格和习惯进入成型期,需要辅导教师花费大量精力鼓励、推广好的做法,纠正不良倾向,让学生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能动性,并为其能动性的发挥和发展创造条件。

(三)大三:自主管理深化期,以内为主,兼顾中外。

大三开始,学生心理基本进入成熟期,专业成绩也趋于稳定,多数学生开始关注毕业后的问题。这个阶段工作的重点是放手让内环的学生负责日常管理,老师只负责协调他们处理不了的问题和应急事件。放手让内环学生负责学生管理,参加各种活动,在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锻炼意志品质和协调领导能力,培养道德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格魅力。为他们提供释放自我能量、展示自我的舞台,大幅度提升领导管理能力。

(四)大四:自主管理成熟期,以内管中,调适心理。

毕业班的学生已经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自主管理能力。此时,已不存在外环学生(如果存在,就是辅导老师失职),内环学生管理整个班级已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创造实践机会,提升所有学生的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搭建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化的平台。二是针对毕业班的特殊时期,重点关注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学生,引导学生用理性方式处理问题,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三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好毕业指导,联系好有关部门单位,搭建好学生和就业单位了解沟通的桥梁。

摘要:自主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实行环阶式自主管理,即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又便于学生逐步接受和适应。

三环模式 篇10

关键词:教学改革,断层解剖学,开放教学,精细化管理

大学生活环境决定了学习时间大于教学时间, 除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外, 更多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种粗犷教学管理模式, 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但也存在许多潜在问题, 我们怀念中学时代保姆式的老师, 享受于大学的自由与浪漫, 却又煎熬于学习时间的无序, 纠结于考试的无奈, 如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 多给他们关心和帮助, 是精细化教学模式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此, 我们在大学二年级临床影像本科专业的《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中, 进行了探索。

一、构建开放型教学平台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那是对老师的精心讲授的赞美, 同时也是对学生被动学习心态的暗示, 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已经成为主角, 他们不可能有“十年功”, 短短的课堂40分钟很难调和教与学以及教学质和量的矛盾, 特别是解剖等基础医学学科, 因此, 打破传统的教学时空局限, 以有限的课堂教学为基点, 向无限的课外学习空间拓展, 构建立体、开放式的学习模式, 已成为现代基础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把教学地点由教室内扩展到教室外, 把教学时间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从面对面的课堂讲授到收罗八方的互联网信息的获取, 从教师的主体教学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动探讨。这样, 学习就不再是老师与课堂才会发生的单一的教学事件, 而是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的自主、开放的多元事件。我校临床影像本科专业的《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在大学二年级开设, 此阶段为实施开放型精细化教学模式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首先, 学生已经适应大学的宽松学习环境, 基本能做到自主性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其次, 他们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完成系统解剖学的学习, 对系统解剖学及人体结构基本掌握;再次, 在适应大学生活后, 大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逐渐显露, 渴望有一个自主发挥心声和才智的舞台。因此, 适时改变传统教学与管理模式, 既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 又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

开放型教学平台, 需要精细化管理才能收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回报。我们从课前精心准备、课堂精彩讲授、课后精细考核三环节入手, 在学习期间, 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激励与考评, 将学习过程作为学分获得的考核标准。以往的观点认为, 学习与生活的截然分开, 是大学生活的一大特色, 大学的每一学期基本上只有开学和考前这两个月的认真学习, 其余的都是生活。这种偏激的学习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考前心恍恍, 考后忘光光”。如何打破学习与生活“水火不融”的现象, 把学习融入到愉悦的大学生活中, 需要一种新型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参与, 精细化管理与精细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不失为一种值得期待的探索。

1. 考核方式的精细化。

我们首先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精细化改革, 不再是期末考试一卷定学分。我们将学科成绩分为三部分, 理论考核60分, 实验技能20分, 平时成绩20分, 理论考试实行总分60分制, 也就是卷面分只有60分, 如果没有实验技能和平时成绩的40分, 基本上连及格都不可能, 学生只能重视实验技能和平时成绩的获得。我们改革的核心主要针对实验技能和平时成绩这块的精细化管理, 规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分数, 在任何学习时间段内, 只有接受并完成相应的学习和课外任务, 才能获得相应的分值, 如果没有参与, 没有完成相应学习任务, 那学科总分就只有理论考核60分的实际分值。

2. 学习过程的精细化。

知识需要积累, 兴趣有赖培养, 大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通过学习与创新获得分值的机会。在课前, 学生的准备是否充分认真, 反映在书本的预习以及课本外资源的获取上;在课堂, 学习的态度、提问与答问的次数、讨论与交流的表现、师生互动环节的能力、与学习小组成员协调沟通及讲解辩论的整体情况等, 均是获得学分的机会。在课后, 我们也提供大量没有时空限制, 能结合学生自己爱好与特长的学习事件, 自愿选择任务的多少, 量力而行, 从完成任务的质和量上给予不同的分值, 如相关教学资料的查阅检索, 图片媒体的处理, 教学标本的制作与准备, 兄弟学校相关情况的汇报, 理论的归纳总结, 学习方法的推荐, 错误的发现与更正, 等等。通过教学任务的认领与完成, 学生的收获实实在在, 既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又有收获的成就感, 学习的本能得到激发, 让自我情感与智慧得到真正释放。

3. 考评的精细化。

良好的考评是催生学生投入学习的动力, 我们通过学习任务认领、成果展示、QQ群公开讨论、学生小组评论等方式做到“双公开”, 即任务与分值公开, 评比与结论公开, 使同学们能从对比中相互学习, 获得认同感, 激发学习的潜能和热情。

三、心得与体会

良师就是益友, 虽然我们面对的已经是大学生了, 但天真、激情仍与沮丧和颓废相伴, 好学、上进仍与懒散和贪玩相依。没有严格的管理和精细的引导, 学生的自觉性会大打折扣, 太多的社会诱惑可能使他们偏离大学生正常的学习轨道。没有精心的关怀和幽默风趣的感染, 心灵的太阳就很难焕发光芒。把教学从管理者的高姿态转变为教学与服务的准确位置上, 有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素质化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改革中逐渐精细化了教学与管理方法, 尝试在2009和2010级学生中实施, 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由于条件的局限, 尚处于探索阶段, 学生反馈有好有坏, 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细化的地方, 文中的不足和谬误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和谅解。

参考文献

[1]汪中求, 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2]刘丽娟, 丁永真.精细化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魅力[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1) :81-82.

[3]程琴, 谢大蓉, 刘克林.高校考试改革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7) :682-683.

[4]赵琼, 吴岚.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 2008, (128) .

[5]陈蓓.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0, 26 (3) :50-52.

[6]李艳.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策略思考[J].成人教育, 2012, 1 (1) , 28-29.

上一篇:课堂导入法下一篇:“历史意义”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