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2024-07-16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精选十篇)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篇1

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

1. 开展音乐教育是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需要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 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这是因为音乐能使人在感情上引起共鸣, 成为人们心灵的营养。目前, 高校中部分学生因一些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 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 打架斗殴事件也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现状, 用音乐教育坚固其思想心理、陶冶其情操, 再以音乐艺术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 不仅能净化学生的心灵, 同时也能实现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艺术家, 还应该是培养心理健全的具有审美能力的公民”的目的。

2.开展音乐教育是学生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需要

对于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言, 想象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音乐对想象力的启蒙作用则是其他的学科不可比拟的。音乐是一种十分强调想象、创造和创新的艺术, 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欣赏音乐同样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此, 爱因斯坦的切身感受是:“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没有早年的音乐教育, 无论哪一方面, 我都将一事无成”。事实上, 音乐活动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 一个爱好音乐的大学生, 长期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 养成想象和创新的习惯, 势必推动他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

3.欣赏音乐或参与音乐实践能使学生锻炼注意力和协调能力

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流动的艺术。根据巴甫洛夫学说, 注意的对象处于不断运动的多变状态, 是对注意力和观察力的一种刺激和给养好的音乐。对于音乐欣赏者而言, 在他聆听的同时, 要动用大脑分析耳朵接受的信息, 从而获得一定的艺术感受和启发, 从而做出不同的反映, 使喜怒哀乐、平和、愤慨、愉悦、激动、兴奋等感觉由此而生, 因此, 能够促进注意力的集中、改善大脑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4.音乐教育中的艺术实践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毅力

音乐教育中的艺术表演实践是一种自信心的体现, 无论在艺术修养, 还是技能水准方面, 表演者的心理状态, 必须是良好的, 一个人如果能够信心十足, 成功地完成表演, 那么从事其它工作也会充满自信的。“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要成功地完成一次表演, 必须坚持练习, 要靠坚强的毅力, 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的内容

高校的青年学生不同于中、小学学生, 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鉴赏能力。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从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入手, 侧重于音乐的思想内涵, 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 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 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音乐基础知识

在音乐教育中, 首先应该传授给学生的是音乐的基础知识。音乐是通过音乐的语言来表达的, 如果不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 就无法欣赏音乐, 更谈不上对音乐的理解。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 才能去欣赏音乐、鉴赏音乐和理解音乐, 最后达到审美的目的。音乐的基础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性、调式等, 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 都是通过这些要素表现出来。

2. 中国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教育绝不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这个层面上, 而是远远超过了它自身的价值。概括起来讲,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学习和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潜移默化、积微成著的作用。比如说, 通过民歌、戏曲、说唱艺术和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现代音乐等内容的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通过对民族音乐中涉及的信仰、文化、思想、民俗、习惯、美学观点和价值观念等内容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来接受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 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赖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之一, 就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不言而喻, 通过民族音乐教育,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生动而有效的途径。

3. 外国音乐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在学习和掌握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 还要积极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学习一些外国音乐, 特别是欧洲近三百年以来的音乐, 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 作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 如,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及这个时期的著名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及这个时期的著名作曲家舒伯特、舒曼、肖邦和李斯特, 等等, 这是非常必要的。在欣赏这些伟大音乐家的音乐作品的同时, 更要学习他们的思想品格、坚强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4.世界一些国家或地区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 反映着各自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自然环境, 因此, 把它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是非常必要的。如俄罗斯民歌在世界民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其形式还是风格都非常广泛多样, 而且表现力极为丰富, 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民歌, 也都极富有民族特色。

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的实现途径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来实现, 以体现教育的多元化、多层次性, 从而推进高校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

1.开设音乐必修课和选修课, 满足大学生音乐学习的需要

在现代高校重点强调素质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今天, 音乐教育课程已越来越被各高等院校所重视, 已成为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有的利用选修课的形式, 有的已列入正式课程, 通过这种正规的学习, 拓宽音乐视野, 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修养、音乐素质。

2.开展音乐欣赏讲座, 普及音乐欣赏知识

目前, 普通高校学生群体中, 具有基本音乐知识的为数很少, 大多数学生甚至没有一点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 让广大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实践, 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因此, 对于这个群体, 我们可以利用举办音乐欣赏讲座等方式, 重点先从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思想等方面进行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 循序渐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团 (队) 活动, 完善高校音乐教育形式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音乐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也随之变化和发展, 整体质量正在稳步提高。尤其是一些重点院校, 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都有自己的民族乐团、交响乐团、合唱团和舞蹈队等。通过这些音乐实践活动和演出活动, 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而完善高校音乐教育的形式。

4. 采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 开展音乐教育

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将这些内容展示出来的,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媒体音乐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也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近几年, 一些高校已经研制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软件, 有的已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 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在普通高校的音乐课上采用多媒体教学, 能使声、像、文、曲、图等并进, 给学生非常直观的图像及图片等, 很容易使学生了解音乐方面的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

5. 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内设艺术院系在音乐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读书笔记 篇2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读书笔记由曹x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读之作.从内容涉及教材编辑的空白,在借鉴国外同类课程教材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情况,向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们展示了音乐教育的全新面貌。该著作内容涉及较为全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作者就音乐教育学旳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大致旳阐述与概括,给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研究x论。在第一章,作者站在哲学的角度对音乐教育进行探析,分析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包括音乐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音乐教育的本质、价值以及目标等。在第二章,作者对音乐教育简史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国内音乐教育简史以及国外音乐教育简史。在第三章,作者对音乐教育进行对比,包括国外主要音乐教学法、国外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并且就国外音乐教育体系与课程进行了简单的评价。第四章是作者对儿童时期音乐教育心x基础进行的探析,包括音乐教育与心x、音乐能、儿童时期心x与音乐才能的发展以及音乐学习心x。第五章是作者对音乐教育课程进行的详细阐述,明确了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界定了音乐教育的内容,阐述了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教材,并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课外音乐活动进行了阐述。第六章是作者对众多音乐教学方法分别进行的研究,包括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造教学以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等。在第七章,作者站在社会与家庭的角度对音乐教育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在第八章,作者针对幼儿音乐教育开展论述,其中包括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幼儿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等。在第九章,作者针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进行论述。包括特殊儿童教育、特殊儿童与音乐教育、弱智儿童音乐教育以及盲聋哑儿童音乐教育。在第十章,作者对音乐教育管x与评价进行论述,包括音乐教育管x、音乐教师、音乐教学设计与音乐教育评估。将音乐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分支来看,该著作的x论框架与普通教育学之间的关系+分紧密。著作中的总论、教学论、管x论等部分以及其中论述的原x、方式等,都充分体现了教育学的原x与普遍规律在音乐教育中的指导意义。同时,该著作旳框架还充分展现了音乐教育学旳特点与架构。例如,对比音乐教育、儿童期音乐教育心x基础、幼儿音乐教育等。该著作拥有鲜明的特色与清晰旳框架,体现了作者对音乐教育旳宏观认识以及对音乐教育的微观把握,并且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点。该著作紧密结合一般教育学的原x与普遍规律,规避了一般书籍将简单易用的普通教育学原x运用到音乐教育中的论述方式,形成了既体现普通教育普遍规律,又富有音乐教育特点,并且反映了与众多学科存在紧密联系以及独特优势的教育体系。该著作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教育科学的分支x论,而且还是教育学科的延伸与补充。该著作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论述问题的深度以及所包含的信息量都是同类书籍无法媲美的。作为师范音乐专业的教材,作者从“教材性”角度进行了细腻的安排。该著作不单单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同时还拥有高水平的教育实用性,规避了普通x论研究著作中抽象、晦涩的论证,同也规避了普通教材过分注重实用性而忽略x论性研究的弱点,在研究性与实用性两方面做到了协调与平衡。

普通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篇3

那么,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笔者所在地区中国百强县之首——江阴,由于近年来各类资本纷纷转向长三角地区,因而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这给本地区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职业教育可谓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每年中招报考职业学校的学生几乎占初中毕业生的一半。而全市十余所职业类学校只有两、三所学校开设《音乐欣赏》,配备专职音乐教师,其他则没有。中学生喜欢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随着流行音乐日趋商业化,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优秀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众多的艺术教育形式中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一种最简便、最易被学生接受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和柯达依认为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音乐教育是全民普及性事业。但是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成长阶段,目前在我国职业学校中做的远远不够。这主要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其一、没有完整的教学大纲,《音乐欣赏》在职业学校课程性质属于选修课,因而职业学校对音乐学科就无明确要求,导致大多数学校不开设音乐课或不配备音乐教师。选修课意味着可选可不选,即使选,也是部分学生,普及的面不够广。其二、教研体系不够完善。作为中小学教师娘家的中小学艺术或音乐教研室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基础教育科,他们只对普通中小学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而职业学校课程建设指导归口于职业教育科的职教教研室。这就造成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处于游离状态,没有人来把职业学校音乐教师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研讨活动。

针对上述现状,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第一,提升音乐课程的地位。把音乐课定位为基础课(必修),尽快制定出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课程标准,出版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教材不一定要全国统一,可以由省级部门牵头来编纂。理顺教研体系,进一步明确中小学音乐或艺术教研室的职责,加强对职业学校的业务指导。增加职业学校音乐教师的编制,没有音乐教师的学校尽快补充教师。第二,在职职业学校音乐教师要有责任感。教师要端正思想认识,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试想音乐教师自己都不热爱音乐教育,钻研业务,怎么能够用心去上好每一节课,怎样用音乐艺术去感染学生。第三,利用校园广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利用好校园广播系统是解决职业学校音乐教师严重匮乏的好办法。校园广播可以说能够延伸到校园每一个角落。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乐曲,适当分析乐曲所表达内涵及音乐常识,还可以介绍一些乐曲背后的故事、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而且还可以拓宽视野。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篇4

关键词: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有效性课堂

“有效音乐课堂”是一种理想状态的教学。从古至今,都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比如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针对个别教育效率低下的弊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一、“有效音乐课堂”构建中教师的职责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通学校教育主要是为了学生能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更高一个等级的学校。所以,知识的学习往往采取灌输式的、结构化的。这样对学校某些学科的知识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对于音乐这门学科,是非常不适合的。音乐课程的模式不能采用简单的灌输式,音乐的元素性知识也不能用概念、原理、规则等来进行讲述。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把灌输式改为启发式,把概念性讲解改为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当然,方法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详述。但是,无论什么方法,我们都是要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课堂模式。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即动态的音乐课堂。教师在教学的最初,会按照泰勒教学原理首先预设一个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这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筛选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最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案。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完全依照教案进行教学,往往达不到最好的有效性课堂。教师的音乐课堂应该变为动态的音乐课堂。即观察学生的学习有效性,然后对教案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音乐课堂”构建的基本结构

有效音乐课堂构建首先要设计动态的多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21世纪,我国进行了大范围的课程改革,音乐课程改革也包含其中。它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有效的音乐课堂必须是一个有着多维度教学目标的音乐课堂,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必须遵照学生的发展、个性以及自我需求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

有效音乐课堂的构建还要基于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本身。教师的自身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如果拥有较强的专业素养,那么他在教学课堂中就能灵活的掌握教学进度、观察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更好的调整教学内容。所以说,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是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根本保障。那么对教师进行不间断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不间断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是使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时代不断发展,新学术思想不断涌现和使用的现代社会中一直保持教学的先进性。

有效音乐课堂的构建还要依靠有效的评价机制。定期的测评则是对教师的一种监督和督促,也是给予教师自我认同和肯定的方式。在评价中,我们不能只看重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要关注的有:教师的自身特征、教师的自我品质、教师对工作的态度等等。从学生层面上讲,评价机制还能帮助研究者更好了了解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比率。但是,如果我们过分看重学习最后的结果,比如以期末考试成绩来确定一个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那就太片面了。我们要用多维度的评价体制,在认知、情感、满足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评。

三、结语

总之,有效的音乐课堂是教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教师对教学规律的合理把握和对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也是教师对课程、情境、学生之间关系的全面衡量以及对教学各个因素全面协调的活动过程。学者们将不断的研究,使有效音乐课堂更好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钟启泉.学科教学沦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秉德.教学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校招生办公室,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部属各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举办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收非西藏生源定向培养和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学生,是党和国家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特殊政策措施,是内地高等学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少数民族班招生工作管理,现将《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定向西藏招收非西藏生源学生工作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学生工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2.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学生工作管理规定

3.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学生工作管理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 预科班、民族班招

生工作管理规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 2 002 〕 14 号)关于做好高校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招生工作的精神,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以下简称预科班、民族班)招生工作管理,制定本规定。

一、招生计划

(一)预科班、民族班招生计划作为国家指令性定向就业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单独下达执行;学生毕业后回生源地区就业。

(二)计划编报。计划编报由各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负责,按计划编制工作要求报送教育部。预科班分学校招生计划报送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民族教育司;民族班招生来源计划和预

科转入本(专)科分专业计划报送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民族教育司。

预科班分学校招生计划,由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统一下达;民族班招生计划包含在当年国家下达给各有关学校的招 生总规模之内。预科班、民族班招生来源计划由教育部单独下达。各地、各部门和高等学校遵照执行。

二、民族成份确认

(一)报考普通高等学校预科班、民族班的考生,在高考报名时,必须出示本人户口本原件,并提供本人户口本复印件,复印件 装入考生档案。

(二)如发现考生民族成份与本人户口本不相符时,由省级民族工作部门和公安部门负责确认考生的民族成份。

三、招生录取

(一)生源

预科班、民族班生源限定为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少数民族考生。重点招收边远农村、高寒地区、山区、牧区的考生,并适量招收散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二)录取标准

1.本科预科。本科预科班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相应批次各有关高校提档分数线以下 80 分。

2.专科预科。专科预科班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专科相应批次各有关高校提档分数线以下 60 分。

3.民族班。民族班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本、专科相应批次各有关高校提档分数线以下 40 分。

(三)录取程序

预科班、民族班录取工作应安排在各有关高校本、专科统招相应录取批次内进行。其中报考民族班的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应与相应本、专科统招考生同时投档;报考预科班的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按预科计划顺序投档,对同一层次专业涉及不同批次的学校,预科技档条件应按高一级批次要求执行。有关高校对拟录的预科生应及时征求考生本人意见。(四)录取通知书

预科班、民族班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直接寄送考生本人。预科班已录取考生持预科录取通知书到预科培养学校报到。民族班已录取考生直接到招生学校报到。

预科培养学校要提前将新生入学须知等有关材料寄至有关招生学校。

(五)档案

被录取为预科的考生档案由招生学校直接寄送预科培养学校。预科学习期间学生档案由预科培养学校负责管理,结业后转回招生学校。

四、预科教学、结业、转入本(专)科的管理

(一)预科培养。被录取的预科新生先在指定的预科培养学 校集中进行 1 至 2 年预科阶段的学习,重点教授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要基础课和其它有关课程。

(二)预科管理。学生在预科学习阶段主要由预科培养学校负责管理,招生学校协助。(三)预科结业考核。预科学生结业考核和结业证由各预科培养学校组织和印发。学生预科结业考核合格者,由招生学校发本(专)科录取通知书。学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招生学校报到。不合格者退回生源地区。

(四)培养专业。预科班学生预科结业合格后,由招生学校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合学生德、智、体情况确定具体培养专业。

(五)预科班学生结业转入本(专)科计划。预科班学生结业转入本(专)科要占转入当年国家下达招生学校的本(专)科招生计划。各有关部门(单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所属高等学校在编制报送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来源计

划时,应按拟转入的学生数,在转入来源计划中 “ 其他类 ” 的 “ 预 科班 ” 项内填报计划数。

五、收费

预科班、民族班收费要严格按《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做好 2003 年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教财〔 200 3 〕 4 号)规定执行。

(一)民族班学生应与同等学历层次学生执行相同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得额外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二)预科学生在预科阶段的学费按照预科培养学校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预科生学费标准收取;预科学生转入本、专科 后,其学费按照预科生录取当年招生学校的学费标准收取。

(三)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关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有关规定,预科和本、专科阶段对学生的 “ 奖、贷、助、补、减 ” 等政策和措施的实施由本、专科培养学校负责,确保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按国家的有关政策得到资助。

六、责任追究及有关工作要求

高校预科班、民族班招生工作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一)高校举办的预科班、民族班只招收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少数民族考生,不得招收汉族考生。严禁高校招收并举办非少数民族的预科班、民族班。(二)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和高等学校必须及时公布并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预科班、民族班招生计划,高校不得擅自超计划录取考生。根据需要确需追加计划的,要按程序由各高等学校主管部门报教育部审批。

(三)预科班、民族班录取名单要由各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四)对骗改民族成份的考生,一经查实,依据《普通高等学校 学生管理规定》由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或招生学校取消其报考或 录取资格;对冒名顶替少数民族考生或不按规定录取的,一经查 实,无论在预科或本、专科学习阶段,都要取消其学籍,退回生源地 区;对直接责任者要按有关规定予以严厉查处。

(五)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的监管,提高预科阶段教学质量,从 200 5 年起,全国高校本、专科预科阶段培养实行相对 集中办学。不集中办学的,取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高等 学校举办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资格。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

就业学生工作管理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西藏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 200 1 〕 19 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援藏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 004 〕 6 号)精神,由中国农业大学等 13 所高校招收非西藏生源学生,定向为西藏培养人才。为做好招收非西藏生源学生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招生计划

(一)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非西藏生源学生计划为国家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其招生计划包含在当年国家下达给有关招生学校总规模之内。学生毕业后全部到西藏就业 O

(二)招生需求计划。非西藏生源招生需求计划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负责提出建议,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后,报教育部。由教育部将建议方案分送有关高等学校。

(三)招生来源计划。非西藏生源招生来源计划由有关高等学校编制并报教育部,由教育部负责审核并分送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各地、各部门和高等学校遵照执行。

二、报考条件

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资格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限民族)。

三、招生学校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 13所。今后如需调整,由教育部根据西藏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

四、招生录取和签订协议书

(一)录取。高等学校录取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考生,要 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其最低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相应批次各有关高校提档分数线以下 40 分。

(二)考生在填报高等学校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招生计划的志愿时,除按省级招办要求填涂有关表(卡)外,还需写出书 面申请并由考生家长或监护人签署意见(考生本人、考生家长或 监护人须亲笔签名), 省级招办应将考生书面申请扫描进入考生电子档案,以备高等学校录取时参考。

(三)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已录取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考生须与西藏自治区人事厅(定向教师培养计划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招生学校分别签订 “ 定向西藏就业协议书 ”。已录取考生到学校签订 “ 定向西藏就业协议书 ” 后,方可办理新生报到和注册手续。拒签 “ 定向西藏就业协议书 ” 者,学校将不予办理新生 报到和注册手续,取消其入学资格,相关责任由学生自己承担。

五、培养经费

国家对注册入学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学生,在学习、住宿、教材、伙食、军训服装和体检等费用方面给予补助。补助金额由教育部核拨给有关高等学校。

六、毕业生就业

(一)学生本科毕业后,按中办发〔 2001 〕 19 号文件关于 “ 毕业后在藏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5 年 ” 的规定,全部到西藏工作

(二)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以及毕业证书、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等,由培养学校负责寄至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或人事厅(师范专业的集中寄至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其他专业的集中寄至西藏自治区人事厅)。

(三)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人事厅负责安排毕业学生的就业具体单位。

七、责任追究

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招生工作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一)严禁突破降分幅度录取考生。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和高等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招生计划。因报考生源不足确需调整计划的,要按程序由各高等学校主管部门报教育部审批。

(三)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的考生录取名单由生源所在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学生毕业并到西藏工作单位报到后,方可取得学历证书 和学位证书。毕业生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定向西藏就业协议,将记 入本人档案并须向培养学校退还由国家财政给予的全部补助经费和学校付出的培养成本费。培养学校须按规定收回违约毕业生国家财政补助费和学校付出的培养成本费。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

学生工作管理规定

举办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西藏班、新疆班), 是国家加快西藏、新疆发展的重要决策。为做好内地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西藏班、新疆班应届高中毕业生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招生计划

(一)内地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西藏班、新疆班学生招生计划包含在当年国家下达给有关招生学校的总规模之内并作为国家指令性定向培养计划,单列下达执行。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分别回到西藏、新疆就业。

(二)招生需求计划。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分别根据西藏班、新疆班毕业生情况及本地需求,提出招生需求计划建议方案,报教育部审核后下达各有关高校。(三)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内地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西藏班、新疆班的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根据西藏、新疆提出的建议,由有关高校负责编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负责商各有关省、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部属高校后,汇总单独下达,各地、各部门和高等学校遵照执行。

二、生源

(一)西藏班。西藏班应届高中毕业生,其中有 10% 的进藏(汉族等)干部职工子女。

(二)新疆班。新疆班应届高中毕业生,其中有 10% 的汉族农牧子女。

三、招生录取

高等学校招收西藏班、新疆班学生实行 “ 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 的办法。

(一)考试。考生全部在中学学习所在地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二)招生报名、考试、阅卷和考试成绩造册等工作由考生中学所在的省、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三)录取。教育部负责指导招生录取工作,教育部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招生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招生学校负责录取。

四、收费

普通高校招收西藏班、新疆班学生收费要严格按《教育部、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做好 200 3 年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教财〔 200 3 〕 4 号)规定执行。(一)西藏班、新疆班学生应与同等学历层次学生执行相同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得额外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学生要按规定缴纳有关费用。

(二)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关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有关规定,完善和落实 “ 奖、贷、助、补、减 ” 等配套政策和措施,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按国家的有关政策予以资助。

五、责任追究

(一)西藏班、新疆班招生工作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二)高等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西藏班、新疆班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应及时向社会及办班学校和考生公布。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篇6

对于一般的正常儿童来说,进入一个群体,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却是非常难的,因为他们在社会交际、语言交流方面存在诸多障碍,缺乏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如何在普通学校班级中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值得探讨的。

案例:万鑫龙,男,7岁,其主要症状为入学面试时由外婆陪同,不肯离外婆半步;面试时不愿回答问题,当面试的老师要求其从1数到10时,他拒绝回答,之后又自言自语数数。该生入学后,表现为从不与任何人交谈,在上课时,表现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时常莫名其妙地发笑、原地绕圈走;固执地重复将书本放回书包的动作,教师点名时充耳不闻;所有的书本均被其画满汽车图形;下课后,当教师要带他离开教室时,他跟随教师走出教室后立刻跑回教室,不肯再出来;秋游时参观科技馆,当看到立体的光影恐龙时吓倒在地上,爬起来立刻往外跑,无论谁拉都不肯再进科技馆。对这样的一个特殊儿童,如何让其融入集体,如何让其与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教育呢?作为一名教师,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不隔离,不歧视

自闭症儿童,由于其在各种场合的多功能活动中均有广泛性的发育迟缓和扭曲现象,其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模式呈异常状态,造成了人为地将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的环境中,又人为地隔绝了与他人的交往,常表现出孤僻、胆怯、自私、举止异常,不帮助别人,也不让别人帮助。这样就造成自闭症儿童很难融入班级群体中,即常说的“不合群”。对于这样的儿童,教师首先不要人为地隔离其与其他儿童的联系,不能因其性格、举止的异常而让其单独坐,更不能因歧视他而放任自流。教师应当尽量让自闭症儿童参加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所谓集体活动包括学校、班级统一组织的文体活动,也包括邻桌小朋友相邀的游戏、做作业等等。在集体活动中培育孩子的性格,从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智慧与温暖。同时,教师在班级其他同学面前要维护自闭症儿童的尊严,不将其病情公之于众,要鼓励其他同学与自闭症儿童交往,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自闭症儿童,在整个班级中形成一个和谐、融洽、接纳的氛围。例如,给万鑫龙安排一个热心的、爱帮助人的同桌,叮嘱其适时提醒万鑫龙上课听讲,并帮助其收拾书包,帮助其放好上课所需的学习用品;下课后,教师有意识地观察万鑫龙的行为,鼓励其与其他同学交谈,同时亦鼓励其他同学与万鑫龙玩耍,对于捉弄万鑫龙的行为及时制止。总之不把万鑫龙看作一个

异类,而是把他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看待。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在给自闭症儿童营造和谐、融洽、接纳的班级氛围的同时,还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所谓课堂心理气氛指的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

由于自闭症儿童不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说话时音调、音速等异常,很少主动找人玩耍或与人交谈,基于以上原因,这些儿童很难跟上教师正常的上课进度。如果放慢上课的进度,教师又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面对这一境况,作为教师,就要使用一些工具,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又使自闭症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例如,上课时利用扩音器,让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听清楚万鑫龙说的话;利用万鑫龙喜欢汽车的心里,设计一些汽车型的教具,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吸引其注意力;教师的语调要柔和、目光要亲切,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消除、克服引起学习不良心理障碍的因素。

三、家校联合,共同努力

自闭症是全球性的难题,目前尚没有找到快速彻底的治愈方法。自闭症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心理疾病,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目前对于自闭症的研究表明其发病根源主要是家庭的影响。所以要想让自闭症儿童能早日康复,家庭的作用是很大的。因此,家长要和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通学校)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问题,对策

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 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乐欣赏品味的养成, 关系到中职学校学生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我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 自周公分邦建国就开始制礼作乐, 音乐的感召作用自古使然。古人以礼为教民之本, 列于六艺之首, 但在上古时期, 六艺之中, 最推崇乐, 以音乐作为教民的根本, 可见音乐的教化意义。准确的认识中职学校开设音乐课程的必要性, 理解课程的性质, 还要求正视中职学校音乐课堂的现状, 才能全面地实现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一、普通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中职学校音乐课作为副课的现象较为普遍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音乐课程一直被看作副课, 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很多学校一周只开设一节或两节音乐课程, 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音乐课。音乐和其他学科相比, 地位显而易见。学校的不重视也会给家长和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从而导致学生不愿浪费时间在副课上, 而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 地位没有的到相应的重视, 也会磨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 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就不会走向正轨。

(二) 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教学质量不高

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特点, 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限, 教师中存在非师范专业的占据较大比例, 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很多中职学校存在着缺乏音乐教师的现象, 学生的音乐课程被其他学科取而代之, 学生更无从谈及音乐课程。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举步维艰。

(三)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评价方式不科学

在一些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主要通过音乐基础知识教育如试唱、练耳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声乐技巧和乐理知识。主要采取单向教学,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缺陷, 使学生被动的学习音乐, 而非主动喜欢, 使得教学被动化。长期以来, 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采取学生选唱的方式进行, 评价方法不全面、科学测评的成绩不计入总分, 使得学生没有积极性, 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学习, 没有从教学的根本目的出发, 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失去了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意义。

(四) 教学硬件条件落后

仅管国家对中职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在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课堂硬件措施陈旧、教学用具不齐全、甚至出现没有教学设备的尴尬状况。学生在教学中只是看老师操作示范, 没有亲自动手的机会, 见不利于学生对乐器的学习和掌握, 学生只凭看的印象无法真正学习到知识。要知道乐器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工具, 学生没有接触乐器, 不能全面了解音乐, 也会打消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解决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 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引进新的教学理念, 改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教学观念要更新。具体来说, 就是要创新, 进行素质教育, 让学生全面发展。当前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虽存在着不足, 但中国有着良好的音乐传统, 在新时代, 我们虽不能完全照搬传统, 但可以继承和创新, 改变教学理念, 就可以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例如可将时下的流行音乐与传统的音乐、戏曲引进课堂, 吸引学生的目光, 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喜欢上音乐。教师可以深造学习, 参加各种交流活动, 从其他教师哪里获得新的教学方法, 谦虚向他人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把学生真正的带入课堂, 老师在课上随时关注学生的想法,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了加强学习气氛,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轻轻松松学到音乐。如在讲解生硬的乐理知识时, 学生没有兴趣, 注意力无法集中, 要让他们记住知识就更加困难。

(二) 改进教学硬件设施

良好的教学设备是辅助教学成功的关键, 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将会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 寓教于乐是轻松学习的好方法, 对于音乐课而言, 教师借助乐器可以形象生动的教授课程, 学生也能在气氛的带动下进入状态。教师要将音箱、视频等多媒体设备运用到课堂中来。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 教师可在教学的前一段时间讲述内容, 而在学生不易集中注意力的后一段时间演奏乐器。就学校而言应当支持音乐教学, 及时引进设备, 使老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

(三) 树立正确的考核观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观理念,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评价时讲求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的标准, 因人而异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着眼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此外, 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 在音乐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鼓励学生通过唱、弹、演等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在考核中要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全面、真实客观的反应学生的水平。再次, 成绩只是考核的一部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的意见和指导, 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 中职学校音乐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全面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感知能力, 音乐教师是这种审美教育的传播者和提高者, 有义务和责任在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的过程去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就注定了教学的方法有别于其他的音乐教学活动,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全面把握。

参考文献

[1]刘宁.普通中等职业学院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8 (10)

[2]郭育宁.浅析普通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J].《教师.中》, 2012 (04)

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篇8

关键词:继续教育,高等学校

一、我国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国继续教育开展的比较晚, 1979年我国首次派代表参加在墨西哥举行的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 1983年6月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华罗庚等69名专家联合提出在我国开展继续教育工程教育和成立中国继续教育工程协会的提案, 这一提案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1984年成立中国继续教育协会, 这标志着我国继续教育开始有组织的发展和研究, 继续教育事业从此取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继续教育, 把继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成人教育要把“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重点”, 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以高等学校为依托,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建立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制度。1987年10月, 经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发出《关于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从法律上明确了专业技术人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996年, 我国各有关部门相继颁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时规定》、《全国专业技术人员“九五”继续教育规划纲要》, 2007年制定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2001-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精神, 以及各地区和单位相继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 把大力开展继续教育作为提高人才素质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发展继续教育,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可见,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已被逐渐接受, 并应用到我国的教育改革中, 积极地推动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我国开展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重学历教育, 轻非学历教育。近年来, 随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在校学生数量由1998年的340.87万人到2006年达到2 500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 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在校学生数量的增多, 给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学校在制定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时, 将本科、研究生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对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质量保证等做出了具体而明确要求, 但对继续教育的要求与定位简单而泛之, 对专业继续教育人员的素质培养、技能训练、知识的补充所起到的作用认识不够, 缺乏终身教育理念。特别是自1993年以来开始, 国家依法对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建立了评估, 而继续教育质量评估尚在起步阶段目前仍未得到实施, 势必造成各高等学校“重学历教育, 轻非学继续教育”的工作局面。

(二)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教材缺乏自学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不同于学历教育, 不应该沿用现有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 应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对象与行业工作, 制订具有继续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但是, 目前各学校所开设的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多是简单套用全日制大学本科课程设置, 或在此基础上稍加精简、补充后用于继续教育。所以,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 在某种程度上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不符合继续教育人员的特点。在教材的使用方面, 也多是以本科学历教育教材为主, 但就教材内容而言, 教材注重全面性与系统性, 偏重理论知识, 缺乏实用性, 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适合学历教育, 并不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与自学。

(三)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主要是接受过高等教育, 来自社会第一线,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他们到校参加继续教育是结合本职工作进行学习, 改善知识结构, 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但由于高校逐年扩招, 在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教学任务繁重, 教师在保证本科教学质量评估要求的基础上完成本科、研究生等教学任务的同时, 又要参加科研工作等活动。势必造成被聘授课的高校老师由于时间、科研或其他多种因素, 很少有精力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与所开设的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研究, 机动灵活地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反映高新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最近动态, 解决继续教育学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以满足学员对知识结构的需求, 而多是按照本科教育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授课。教学中存在重基础、重理论、轻应用、轻实践的现象, 未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使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习, 不断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使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主要途径。所以, 建立我国继续教育运行体系, 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为此, 在制度方面要建立健全职前、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和学习制度, 使继续教育学习有章可循, 能得以顺利实施;在教学过程中,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以集中学习为辅, 自学为主的学习形式, 但由于参加学习人员一般来自于管理、科研或生产第一线, 又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力量。在继续教育集中教学期间, 又要顾及单位工作, 使他们在学习时间上很难得到保障, 以致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使继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在继续教育学习经费方面, 大部分人员学习费用自理, 这就造成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主动性不强,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的局面。

三、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加快高校继续教育发展

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 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 是实施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所以, 我国应从“科技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 高度重视继续教育, 并将其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更新、补充、拓宽和提高继续教育人员的知识结构,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继续教育。发展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办法与途径很多, 作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加快立法建制, 确保继续教育的规范实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来确立继续教育地位、目标和途径, 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的行政管理体制, 使继续教育的实施有法可依。发展我国的继续教育, 不仅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 还要在贯彻落实我国《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基础上, 尽早制定并实施《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继续教育法》。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和配套制度、条例, 对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任务、对象、内容和培训目标、组织实施、政策、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 以规范和引导继续教育的发展, 以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使我国继续教育的开展, 建立在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 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工作提供法律保证。并从继续教育学员学习经费、培养、证书发放等方面获得政府政策和法规上的支持与合作, 为其所付出的精力得到承认和回报, 为建立健全我国继续教育体系, 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二) 进一步提高认识, 真正把继续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 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近年来, 我国高等学校在继续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总体而言, 我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规模尚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需要, 与同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发展相比还存在一段差距。所以, 高等学校应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科学研究、管理模式等方面培育个性特征, 以创新、求新、求异培育办学特色, 实现个性化向办学特色的转变。重新审视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定位与作用, 确立全新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办学理念, 克服“重学历教育, 轻非学历教育”的办学观念, 在举办高等学历教育的同时, 应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继续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针对我国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加大对继续教育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视力度, 实现由当前以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 共同协调发展方面转变。把握机遇, 不断创新, 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寻找高等学校持续发展的生长点, 使学校真正成为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 课程建设的创新是推进继续教育的关键。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之一, 课程的设置要以继续教育人员培养目标为出发点, 打破常规沿用学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 制订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不同层次与知识结构的教学计划, 以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 打破常规的旧模式, 把着眼点放在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补充学习、更新和拓展知识面上来, 精简、优化课程结构。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制订出适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特点的灵活可变的板块式的动态教学计划。在教材的使用方面, 也应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 编制适合不同培训层次人员所需求, 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继续教育培训系列教材。

(四) 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 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是实现继续教育创新根本之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单一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 探索符合专业技术人员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根据继续教育人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发展的需要,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新信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并注重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将具有时代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先进科学知识为重点, 结合各有关科研课题,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 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 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或长期工作在第一线的科技人员, 结合他们的实践经验, 为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

(五) 发挥网络教育优势, 建立继续教育体系。网络教育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构建继续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平台, 这不仅是世界各国普通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构建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近年来,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以普通高等学校为基础, 积极发展我国的网络教育, 作为承担67所我国现代远距离教育试点的普通高等学校来说, 必须承担起推动和发展我国继续教育的重任, 充分利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 发展我国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全方位的教育, 以便有利于继续教育人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学习, 获得所需的知识。更好地发挥普通高等学校网络教育资源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建设现代国民继续教育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中的作用。

(六) 加大对发展继续教育的经济投入力度。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体系, 是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继续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 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之上, 离开一定的经济条件谈构建继续教育体系、实施继续教育只能是空谈。构建我国继续教育体系必须根据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还应看到我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为此, 开展我国继续教育, 不仅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 还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积极拓宽经费筹措的渠道, 采取由国家、地方政府、经济界、社会团体、企业与受教育者个人多方投资相结合的教育经费筹措方式。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 扶持和鼓励单位、个人向继续教育领域投资, 有计划地吸引国外机构和资金进入我国继续教育市场。

总之, 发展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 既要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与合作, 又要发挥高等学校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较强的资源共享及传播能力。高等学校集教学、科研于一身, 是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 开展继续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 普通高等学校在大力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 应积极适应教育改革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与时俱进, 积极进取, 勇于开拓, 不断创新, 努力探索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办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中心.2007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11) 14.

[2]国家教育发展中心.2006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12) 53-58.

[3]林樟杰.高等学校管理新认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20-22.

[4]2003-2005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纲要.2003-01-22.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篇9

“素质教育”这一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教育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多年以来不断地提出相应调整, 但效果却一直不尽如人意。近期,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江苏省决定于2015年将音体美加入中考。这个决定的初衷是很好的, 出发点是奔着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去的, 希望通过考核来迫使学校重视素质教育课程, 增加课程设置, 以提高学生素质水平。但实际上, 这种方式无疑是将作为素质教育象征的音体美课程, 无形中也拉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泞之中。

中国人重视结果, 忽略过程的固定思维, 导致了对分数和数据的过分追求, 为了高的分数与数据便出现了应试教育。现在且不多谈应试教育的利弊, 或许, 语文、数学、外语这些综合性基础学科通过考卷形式体现出的分数, 确实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 以其考试的形式来追踪学生学习的程度有其一定的道理。可是音体美等素质教育课程呢, 就以音乐为例。将音乐课程加入中考真的合理么?

音乐课程在普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 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学生基本的歌唱能力, 并让他们掌握基础的一些音乐理论知识与常识, 而这几方面又是为了达到另外最重要的一点, 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就是提高中学生的审美与情操。音乐是抽象的东西, 情感的表达与抒发都是内在外化的表现, 音乐带来的应该是快乐, 是优雅与精致的审美。现在要将其列为考试, 何以将这种内在的抽象的美量化为一个个呆板的数据, 将美的熏陶变成一种为了达到数据的途径和手段。有人也许要说, 那艺术统考同样也是考试, 为何不被质疑。我认为, 艺术统考针对的已不是普通学校的学生, 专业艺术类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要求也与普通学生迥异。统考的目的在于对专业艺术类考生的专业技能考察, 这是在演奏演唱技能已经有一定水平保证的条件下, 可以用来表达情感的时候, 我们利用考试形式考察其技术外化情感的能力, 同时考察其艺术审美水平。而普通的中学生并不一定拥有足够专业的技术, 这时候强迫其用不专业的技术表达情感, 不但不能观察到他们的真实情感, 考察不到正确的结果, 也是对艺术的极度不尊重, 态度的不认真。与此同时, 素质教育本想带来的快乐与审美情操的熏陶, 也因为应试类型的考试变为学生的一种负担, 很大程度的助长了社会对待艺术越来越多的功利心。所以考试这种考察方式在音乐等素质教育课程上, 普通学生和专业艺术类学生需要区别对待, 不可一概而论。

二、素质教育推进可行之道——以音乐为例

真正的素质教育改革已经不可以再纠结于表面, 不究其根本, 隔靴搔痒。教育的改革想要彻底, 就需要找寻根源。教育的源头必定就是教师, 有怎样的教师以怎样的教育方式, 传递怎样的知识给学生, 就会形成怎样的教学成果。教师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技能如何改变, 和教育方式和方向需要哪些变化, 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重要环节。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不变, 只一味的更改考察手段, 在教育的最后环节且实际上属相对次要的环节上拼命挣扎, 自然看不到希望。教育的过程不改变, 结果已然形成, 妄图只改变呈现的方式获得不一样的数据来自我安慰, 这样的教育改革注定不会看到成功的一日。

目前广大音乐教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过于程式化, 教学目的往往也只拘泥于教会学生演唱几首歌曲, 很少注重音乐学习的过程和对学生内在音乐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方式固然有其存在的理由, 在过去对当时音乐教育起到的作用也毋庸置疑, 但时代更替社会变迁, 传统总需要被打破, 去迎来更适应新时代的新方法。中央音乐学院建立的新教育教学体系, 也许正是这样一个时代转折。

当前我们都必须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要着力避免专业化、知识化、传授式倾向, 实现音乐体系艺术化、音乐教育美育化、音乐教学感性化、音乐修养个性化。要以形成体验音乐情感能力与养成用音乐表达感情的习惯为教学目标, 以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音乐为教学内容, 采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方法, 以接受与表达音乐情感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为标准进行教学评价。只有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才可能根本改变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以艺术师范类学校为改革源头, 改变原有的教师培养模式, 逐步变更教材内容, 借鉴外国优秀音乐教学法, 如科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 以他们的理念做为指导, 结合中国国情编写适合我们的学生的新教材。

这两种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各有特色, 科达伊教学法注重培养音乐读谱能力, 通常以歌唱与多声部合唱作为主要教学方式。科达伊先生编写的大量教材十分严谨, 有知识技能顺序规律, 起到教材范本的作用。教师教学中不需要太大创造性。教育理念侧重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而奥尔夫教学法, 很少涉及乐理与技术, 通常都是音乐游戏, 奥尔夫先生的教材大多作为例子, 而不是范本。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极富音乐创造性, 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 在教材示例基础上自己寻找素材。奥尔夫教学法有一整套完整的乐器, 教学形式多样, 注重潜移默化的培养内在音乐素养。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从节奏入手, 教材都从两个音入手, 民族的民歌入手。目前最具示范性的一部教材就是中央音乐学院高建进教授编写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实习课教程》, 这部教材充分吸取上述两种优秀教学法的精髓, 结合我国国情和传统民间音乐, 是一部非常优秀也适合当前采用推广的教材。

音乐与美是生而有之的, 对待普通学生我们应侧重本能唤醒发掘。中央音乐学院建立的新教育教学体系, 是非常适合广泛推行, 大量试点的教学新体系。它从根本改变了音乐教学的理念, 注重内在素养的培养,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编写了新的适合的教材, 培养具有新思维且极富创造力的教师。将这样的体系逐步渗透到旧的教学中去, 是当前艺术教育改革的可行之道。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篇10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 艺术教育在国民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而艺术教育中的舞蹈教育也随着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正迅猛的发展, 它是我国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 除艺术专业舞蹈院校以外, 目前综合性大学开设舞蹈学专业的高校已达到100多所, 同时很多高校也对非艺术类的大学生开设了舞蹈公共选修课和体育舞蹈选项课。但是如何在综合性大学对非舞蹈专业的学生中开展舞蹈教学, 探讨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的路线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当前舞蹈界通常以“职业”与“非职业”舞蹈教育来界定现行的舞蹈教育模式, 这不但是称谓上的不同, 它们的培养目标及其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全国各类普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多是以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爱好, 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 塑造学生良好的体形, 陶冶情操, 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在非职业舞蹈教育教学方法上, 应该有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 对于非职业舞蹈教育的特征的把握, 直接地关系到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选择和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非职业舞蹈课学生主要的特征

1. 非职业舞蹈课的学生舞蹈基础薄弱

职业的舞蹈教育需要培养出能用肢体充分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体现大自然的美伦美焕, 因此对舞者身体条件要求特别高。如职业舞蹈对舞者的身体要求容貌端庄秀丽, 具备超长的软开度等, 这些苛刻的要求也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望舞兴叹。而高校非职业舞蹈的学生接触舞蹈的时间较晚, 且身体的发育基本定型, 从而练习舞蹈基本功相当困难。因此, 学生的舞蹈基础薄弱, 对非职业性舞蹈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她们的身上找到一个共同的切入点是搞好非职业舞蹈教学的关键问题。

2. 非职业舞蹈课的学生主要以兴趣爱好者为主

高校非职业舞蹈教育的学生主要分为:一种是第二课堂的舞蹈选修课和舞蹈团队活动的学生, 即舞者均为对舞蹈有一定兴趣, 或有一定的舞蹈功底, 这些人群中往往很多同学在中、小学时已经接受过良好的舞蹈教育, 甚至有些同学参加过全国、省、市的舞蹈比赛取得过良好的成绩。另一种就是为所有学生开设的舞蹈教育课程。我们对于兴趣特长的舞蹈教育, 因受教育者普遍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条件, 需要完整地学习舞蹈技能及知识, 很多同学学习舞蹈的目的就是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其中有部分人以后可能想从事职业舞蹈工作, 因其与职业性舞蹈教育有相似, 所以这类舞蹈教育可参考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手段, 按一定的艺术水准推进。而对于另一类面向大众普及的舞蹈教育, 就不能按职业舞蹈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应该采用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非职业舞蹈强调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特征

非职业性舞蹈教育通常比较是强调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特征, 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年龄层次的生理、心理特点, 来确定舞蹈教育的内容、形式。职业性的舞蹈教育培养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它是为社会及各种艺术团队培养各种风格的专业舞蹈人才, 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取上往往是根据舞蹈技艺的要求采用专业的舞蹈教材。如培养芭蕾演员需要的技艺上的开蹦直立, 气质上的高雅优美。培养现代舞演员注重动作的力度, 就要善于跌爬滚翻。我们要知道非职业的舞蹈教育的目的, 不是为了让舞者获得某种高超的舞蹈技能, 而是为了通过舞蹈训练让学生强身健体, 陶冶情操, 起到开启人的智力, 增强创造能力。

三、非职业舞蹈课教学的主要特征

1. 教学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高校非职业性舞蹈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社会大众舞蹈人才, 并非技艺精湛的专业舞蹈演员、舞蹈教师、舞蹈理论专业研究人才, 它是一种普及性的大众舞蹈教育。它是通过舞蹈艺术这门课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塑造大学生们的形体, 陶冶她们的情操, 满足她们对艺术的追求, 提高她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受教育者不仅要掌握不同的舞蹈风格, 而且应该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和舞蹈理论知识, 精通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能够在各种社会及文艺团队活动中起到独挡一面的作用。这些综合能力的集成对高校舞蹈教育的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因此在非职业舞蹈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丰富多样, 不缺特色, 既要考虑科学系统性, 又要考虑其普及性、大众化的特质, 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

2. 舞蹈课的教材涉及范围广泛, 教材内容参差不一

目前非职业舞蹈课的教材选用范围比较广泛, 教材参差不一。非职业舞蹈教育与职业性舞蹈教育相比, 非职业舞蹈教育在专业上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况且综合性的大学舞蹈教学与舞蹈演员的教学不管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还是教学手段上都是有一定区别的, 专业性的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让学员们掌握高难度的表演技能, 在舞台上能准确无误地塑造各种人物形象特征。而综合性大学开设舞蹈选修课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体形, 培养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很多高校在选用教材时脱离了实际, 认为要学舞蹈就得教选用专业的舞蹈教材。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强, 文化知识水平高, 和具有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特点。善于发现和利用大学生学习舞蹈的有利条件, 有针对性地编写一本适合当代大学生舞蹈教学的教材。

3. 非职业舞蹈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多样

非职业舞蹈课的内容复杂多样, 如果在教学上采用强制的灌输式教育只能解决身体外形问题, 对学生们民族心态的培养作用微乎其微。因此,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教法应该要多样性, 教师必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赋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 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欲望以及战胜自我的学习信心。在教学手段技巧上, 主要运用了讲授法, 讲解示范法、谈话法和演示法等, 同时把各种方法有机的联合在一起,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效。

四、非职业舞蹈课的实施构想

1. 开设公共选修课

高校可以开设舞蹈公共选修课, 课程内容以基础舞蹈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舞蹈作品赏析为主。其中基础舞蹈理论知识的讲授应从舞蹈的艺术特征、舞蹈的分类及表现手段等方面入手, 教授学生们最基本的舞蹈知识, 让同学们了解舞蹈的各种形态特征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舞蹈作品的赏析可以从国内外一些比较优秀的舞蹈作品入手, 根据舞蹈的发展进程或风格特点, 选择一些主题深刻、有较高欣赏价值和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给学生们赏析。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历史时代, 不同人文背景下的舞蹈艺术, 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的民俗风情。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审美修养与艺术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多视角的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写照, 授课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 组建学校舞蹈艺术团

高校可通过成立舞蹈社团来普及舞蹈学习。教师可在每学年的新生入学阶段, 通过校内招新, 选拔一些爱好舞蹈和具有一定身体条件的学生组成学校的舞蹈艺术团。同时在校内聘请专业的舞蹈老师来进行管理, 由专业老师定期组织学生训练。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应区别于专业的舞蹈教学, 因材施教, 注重基础动作的训练和文化性、艺术性的熏陶, 从而慢慢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积极调动她们的学习的积极性, 潜移默化地使其达到该有的专业理念认知和最大程度的肢体规范。训练内容可包括形体舞姿、现代舞、民族舞蹈的基础动作及组合动作的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协调性, 增强其舞蹈表现力, 促使其练成挺拔正确的体态, 培养学生优雅高贵的气质。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高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在艺术节中可以开展舞蹈比赛、舞蹈知识讲座, 定期组织学生观摩舞蹈作品, 欣赏著名舞蹈家的表演等等, 让同学们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各种文艺晚会、校运会中, 我们可以利用学院艺术团或舞蹈兴趣小组的优势, 组织排练各种舞蹈节目, 让她们积极参与学院各种文艺表演的选拔与采排。鼓励学生们自编、自导各种舞蹈节目,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舞蹈队成员们的技术水平, 同时还可以感染其他同学们, 为学院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五、结论

舞蹈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校普及舞蹈教育, 不仅让我们迈向21世纪一代新人成为具有较高审美情趣的人, 而且还把这一代新人的形体陶塑成美的参照物。相信只要我们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们正确认识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区分非职业舞蹈和职业舞蹈之间的特质, 非舞蹈教育定会为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非职业舞蹈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与特征。为了使非职业舞蹈教育得以健康发展, 区分其与职业舞蹈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效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职业舞蹈教育与非职业舞蹈教育的性质与特征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当前非舞蹈教育的实施构想方案, 以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非职业,职业性,舞蹈教育,实施构想

参考文献

[1]黄东怡.《浅谈“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 《读写算》2011第26期.

[2]梅包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解剖学下一篇:开放式“学案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