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启蒙活动

2024-07-18

科学启蒙活动(精选十篇)

科学启蒙活动 篇1

一、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科学启蒙教育

对于幼儿来说, 重要的不是在学校学习了多少知识, 而是学会在新的环境中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积极的态度和求知欲。幼儿生来爱探究, 周围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吸引他们, 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驱动他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听、闻、摸、尝、操作等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和认识。科学启蒙教育正是根据幼儿的特点, 通过操作探索获取知识的特征进行的一种动态的教育。通过操作实践活动, 幼儿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二、注重操作探索, 这是幼儿学科学的最佳方法

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 操作、探索既能满足幼儿动手和交往的需要, 又因充满新奇和刺激而深受幼儿的青睐, 是幼儿学科学的最佳方法。

探索活动安排在不同教学时段, 教师所采取的指导策略应有所不同, 如果探索活动安排在开始阶段, 教师可明确提出操作要求但不作任何指导性的说明, 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如果探索活动安排在结束阶段, 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验证性的探索或再创性的探索;如果探索活动是分段连续进行的, 教师可以分别交代不同步骤的操作要求, 并掌握好节奏分段控制时间, 防止幼儿出现来不及做或因时间间隔长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在活动中, 教师应允许幼儿有失败、有反复, 允许幼儿模仿, 鼓励幼儿创新。这样,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各自的活动中就都能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 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普遍的发展和提高, 同一年龄段的不同幼儿在不同的操作方式中均能有所收益, 同时全体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合作精神也得到培养。

三、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环境, 深入浅出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追求的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 而应创设丰富可操作的环境, 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做、多想, 在反复多次的操作、探索活动中了解周围世界、认识社会、懂得生活, 在快乐的每日生活中学科学, 启发幼儿自己去经历、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究, 充分品尝用科学的乐趣。

1. 利用大自然为幼儿学科学提供良好环境。

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我园专门开辟了植物园, 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近百余种, 便于幼儿观察、认识。幼儿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怀抱中感知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和多样性, 认识周围世界。通过观察, 幼儿会明白万物一切都在变。变化万千的大自然对幼儿充满着神奇的魅力, 是幼儿快乐的源泉, 让幼儿领悟大自然变化的美妙与神奇。这些规律在逐步渗透积累, 幼儿要去探索、体会、感悟, 而不是死记硬背。

为了让幼儿自己在探究、操作中获得知识, 我园还为各班开辟了种植园, 让幼儿直接接触与感知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 陶冶幼儿爱自然、爱动物的情感。在幼儿园里, 孩子们常常在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有的在园地里精心照顾自己种植的番茄、花生、草莓;有的在自然角看饲养的蝌蚪、金鱼、蚕、乌龟;有的用绘画方式记下了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等。当你询问他们时, 他们还会煞有其事地向你介绍为什么要植树, 为什么要保护鸟类等简单的科学道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 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特征, 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科学目标, 为幼儿创设科技环境。

因为小班幼儿喜欢动植物, 所以教师设置了种植角、观察角、饲养角, 便于幼儿观察认识。教师为幼儿设计了转动的晴雨盘, 水果家族, 有趣的玩具, 万花筒, 沙水 (游) 玩具, “我长大了”等, 让幼儿把自己从出生到长大的照片带到班上, 布置环境展出, 让幼儿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

中班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 布置了“好玩的颜色”, 让幼儿感知两种颜色相配可变成另一种颜色, 此外, 还有磁铁真好玩, 种子家族, 沉与浮, 镜子反光, 摩擦力, 土电话, 变色镜, 有趣的复制, 等等, 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直观、生动的材料。

大班设置了声、光、电、热、线路板、电池、灯泡等简单的实验器械。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操作与实验。教师还带领孩子一起自制放大镜、透明镜, 饲养了蚕、绿毛龟, 种植了大蒜让幼儿观察并用图画作简单记录, 让幼儿了解动植物的成长习性和过程。

3. 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

在活动中教师应认识到幼儿认知局限性和个体差异性, 为幼儿创设敢于提问的心理环境, 引导幼儿积极探究, 鼓励幼儿提问, 相互交流, 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自己操作、研究, 从而发现问题, 认识事物特征。教师要注意提问题时的语气、句式, 提问中的情绪表达, 提问时间、对象等。每次探究活动, 教师可事前向幼儿提出要求, 除了把“观察中发现的事情告诉大家”以外, 还特别叮嘱“你有什么看不懂需要提问的, 可以先问好朋友, 再问老师”。这样做, 一是可以让幼儿逐渐感悟到什么是问题;二是为了减少幼儿提问时的心理压力, 鼓励他们先找同伴表达。在表达和应答中, 教师结合幼儿的表现, 给予合适的指导和帮助, 重点放在句式和语气上, 使他们知道提问应考虑能否让人听懂、应答。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教师应让幼儿观察、操作在先, 给幼儿自由交流的时间, 并鼓励他们把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提出来, 再据此确定进一步探索的重点;为幼儿提供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 引发幼儿内在的问题意识;采取鼓励性的语言, 对幼儿的积极参与多加表扬;不要因为幼儿的失误或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出入而批评否定孩子;对幼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加以引导, 鼓励幼儿的新发现, 使幼儿感到轻松无压力, 自如地进行探索、操作活动, 充分保护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 幼儿探索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引起的,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常常与周围的环境、材料密切相关。教师不仅要用言语鼓励幼儿提问, 还要想办法让环境和材料结合起来, 创设丰富的、可操作的物质环境,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促使他们乐意探究, 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合作支持等比较隐性的手段。

如大班幼儿在《蚕的一生》活动中, 会提出各种问题:蚕只吃桑叶吗?蚕是依靠什么来寻找桑叶的?蚕为什么能吐丝?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的问题, 为幼儿创设探究环境。教师可以准备各种树叶, 让幼儿留意观察蚕是不是只吃桑叶, 发现和探究问题, 并且在活动室放一些资料, 如卡片、图书等, 供幼儿参考, 同时鼓励幼儿自己搜集资料, 共同讨论, 发表各自的意见。在幼儿探究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环境和材料, 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 使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答案。又如, 科学游戏活动“奇妙的磁铁”, 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一盘游戏材料, 有磁铁、铁片、回形针、钥匙、硬币、纽扣、木块、布条、塑料发卡等十余种。利用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 并在探索中自己发现总结出磁铁的特性, 通过操作幼儿还学会了按能否被磁铁吸住进行分类, 并自己归纳出铁的东西能被磁铁吸住。

四、注重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在科技活动中, 幼儿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在他们头脑中充满了问题和疑惑。他们想知道、要知道和能知道的问题太多了。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 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切从问题开始, 又从问题的提出引导科技活动深层次的展开。因此, 问题意识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占重要位置。

有些教师根据活动内容预设了许多问题, 却很少考虑这些问题幼儿是否感兴趣, 是否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要求。在探究活动中幼儿可能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 这是正常的, 教师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幼儿不同的看法, 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幼儿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相互争论、评价及补充, 促进幼儿的进一步探究。

五、注重对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

偶发性的科学活动既可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又可能发生在学习、游戏中, 幼儿对它的兴趣有时会胜过正规的科学活动。它是科学教育活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激发幼儿科学兴趣的有效手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有很大的随意性, 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支配。当他们被某一事物或现象吸引而兴奋时, 思维便异常活跃, 探索欲望也特别强烈, 同时也最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教育。此时, 教师应该敏锐地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千万不要以为他们还小, 理解不了这么深奥的问题而放弃教育的良机。如幼儿对飞机为什么会飞、树干为什么是圆的、一个婴儿的诞生等都充满了好奇, 他们会提出和这些有关的问题。教师应重视幼儿提出的每个问题, 并要用便于幼儿理解的方式, 耐心、热情地予以解答, 这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而且能激励幼儿不断地进行探索、思考, 否则将会压制幼儿的求知欲望, 错失教育良机。

科学启蒙论文 篇2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论文题目:

内容摘要:

关 键 词:

2011——2012 第 二 学期 科学启蒙 李俊 林熙宇 会计1003 2101100317 天的道理,人的生存 The truth of the sky,the survival of the human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 世主。This world there is no savior, only he is the savior.救世主savior,文化属性Cultural attributes,人性Human nature

引论:

近日,看了《天道》这部电视剧。它涵概了哲学、佛法、道教、禅理、基督及音乐艺术领域的一些理论。一句“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来”的台词,就包含了儒、道、佛、精深玄机。所以写此篇论文表述一下自己对于故事以及故事中人物的一些看法并且得出对人生的一些微薄的认识。

正文:

《天道》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丁元英成立了格律诗公司,欧阳雪、冯士杰、叶晓明和刘冰成为公司股东,在北京开幕的音响展示会中,丁元英以平价销售格律诗音响的策略,在当天就销售一空,此种降价行为给国内著名品牌乐圣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乐圣总裁林雨峰决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依据起诉格律诗公司,提出诉讼要求600万元的赔偿,芮小丹目睹了格律诗公司从组建到应乐圣公司诉讼的整个过程。林雨峰拼死一搏,借这场官司把丁元英从幕后推到前台。

法院开庭宣判格律诗胜诉,林雨峰开车来到盘山公路上冲下悬崖,给外界的印象是因为疲劳驾驶而发生的意外。这场诉讼使格律诗公司一夜之间名扬四方,报纸、电视、网上围绕着得救标准与得救之道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最终让两家公司走到了一起。经过艰苦谈判,乐圣公司分别与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生产

专业户达成了一揽子的合作协议,共同发展,丁元英离开了古城。全剧以跌宕的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看似毫无温情的商场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属性,文化属性决定命运。中国文化五千根深蒂固。而世俗的文化决定了一个名族的命运也不会强大到哪里去。故事里面,主人公们杀富济贫,直接济贫对象是贫困县里贫困村――王庙村的村民。主人公杀的是商界骄子,这里面不是简单的金钱就能说的清的。但是,深究下去,《天道》中间接济贫对象包括除主人公之外的所有人物,也许也包括主人公自己。面对强势文化的弱势文化者们,他们需要找到的是文化属性的“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中国古圣先哲就文化的“根”已作精确描述,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孔子的论语等。只有在“根文化”,或进一步说“母文化”中,才能找到杀富的理由和方法,才能真正解救贫者的心。

客观的来说,《天道》说明了真正的救世主是自己,没有什么事儿不能解决,没有什么事儿想不出来,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人类。所以,有了阿基米德几何原理,有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了开普勒三大定律,有了牛顿万有引力,有了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学说等等。所以,任何事情只有有人力的存在,有人脑的思维,有人的双手,没有什么是办不成的。

二者,在考虑文化的时候,不能把人性考虑在里面,得跳出一切才能看清。如果把人性考虑在里面,自己的人性也会妨碍你去思考其

它人的人性,这样一来也会有所偏差。

对于剧中的人物,丁元英这人是生活在尘世中的,有时确实是免不了俗,但不与人计较,表现的很是淡定。但是他睿智,冷静,总是能找到自己想要,自己能做好的东西,然后能够用自己的头脑解决。另外,他很聪明,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只有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对付别人。

刘冰很在乎面子和人格,但是我觉得他完全可以不跳楼。这说明他还不够圆滑,有时生存和强者的法则就是你得够黑,够不要脸。

林雨峰的自杀了,他自认为别人会认为他是疲劳驾驶而亡,这是一种自欺欺人吧。认识和熟知这件事的人,都会想到是自杀的,不认识你和不知道这件事的人,这对他们来讲又有什么意义?一个从大风大浪里走过来的人,居然自杀了。这样他的竞争对手岂不是更加成功,所以我觉得林雨峰有时候就是太自负了,才会导致他的命运。

结论:真正的救世主是自己,没有什么事儿不能解决,没有什么事儿想不出来,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人类。所以的事儿都要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

参考文献:

1、《遥远的救世主》-豆豆

运用美术活动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篇3

关键词 学科整合 艺术科学化 美术活动 幼儿园课程

知识是统一的整体,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是21世纪人类发展研究的重要主题。科学和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依赖于人的社会实践。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这样描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预言:时代的前进将使艺术越来越“科学化”,而使科学越来越“艺术化”。艺术与科学的统一是时代的呼唤,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类进步的必然。

美术是艺术领域的一个方面,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有位艺术家说:“绘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和美术有着和谐互动的关系。就幼儿园教育而言,幼儿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视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幼儿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幼儿科学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郑重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要有“全面性”“启蒙性”,并要和各个方面教育内容“相互渗透”,反映了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念的新导向。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理论,也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整个的、连贯的。”因此,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将各种教学途径、手段、方法整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并使之渗透在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中。我们探索着将美术手段运用到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其科学探索的精神,发展智力,提高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情感;引导幼儿适当地运用各种美术手段,表达自己对科学认知对象的理解,更好地达成科学活动的目标,从而实现科学活动与美术活动的整合,全面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

一、给幼儿观察的空间,引起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要求中明确指出幼儿要 “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美术领域同样提出了“引导儿童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是培养儿童科学精神的出发点,要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对周围事物留心观察和进行思考的习惯。幼儿对新奇的事物较为敏感,并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我们不仅要组织幼儿对事物进行观察,还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儿童兴趣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学习。通过让幼儿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幼儿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这个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进行观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又运用拼图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家用电器各部分的构造,最后请幼儿用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纸片拼成家用电器。通过对家用电器实物、图片的观察,使幼儿印象深刻,因而在幼儿自己动手拼“家用电器”的时候,十分顺利。再如:在美丽的春季、丰收的秋季来临的时候,我们经常要带幼儿去散步,观察季节的变化。幼儿往往会有很多的发现。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由地去描绘自己多看到的景物,如小动物、植物等,让幼儿用美术的手段表达自己对季节变化的理解。让幼儿在欣赏美的同时,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二、给幼儿适宜的环境,使其乐于探索

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美术角主要有颜料、画笔、手工工具等。而一般科学角的材料是一些动植物以及观察器具如放大镜之类的。要促进两者融合,使其蕴藏着艺术创造和科学知识,就主要取决于区角中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于是,我们特别设置了科艺操作区,就是在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操作区,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满足幼儿不同的操作需要,所提供的工具材料尽可能集学、做、玩、用为一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我们根据主题活动,进行相关的材料收集,如供幼儿科学探索的布、水、镜子、万花筒、磁铁等,供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的颜料、蜡笔、水彩笔、纸张、剪刀等,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探索、设计、制作和记录活动。在“有趣的种子”活动中,我们先组织幼儿认识许多种子,收集了许多种子投放在操作区。然后请幼儿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的形象。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将种子拼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有的拼成机器猫,有的拼成白雪公主等。我把幼儿的作品一一展示出来,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此时,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发展。

三、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其学会探索

科学活动注重让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其主要特征。而幼儿的美术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使用纸笔或运用其他工具材料的操作行为,幼儿美术教育是操作性教育。重视操作,在实践中让科学活动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力。

1.科美融合教育在科学活动中的渗透。

常规科学活动范围很广,我们尝试着将科美融合的教育渗透在日常科学教学中,在原有的活动方案上加上美术的环节,使其巧妙结合。如:科学活动“认识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地教学,观察雨滴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落在人的衣服、脸上,落在窗户上、落在地上有什么不同;师生一起打着伞穿着雨衣、雨靴走到雨中,享受雨带来的乐趣。有了雨中玩耍的经验,幼儿的艺术灵感也得到了激发,画起小雨滴、小雨伞都惟妙惟肖。再如:科学活动“轮子”,在活动中我们增加了让幼儿运用收集的牙膏盒、吸管、瓶盖制作汽车的环节,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了轮子的外形和工作原理。小制作这个环节的加入,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科美融合教育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美教育的融合,我们在美术活动中适当地加入了科学知识的认知活动。如小班以“玩色”为主要手段,开展“花被子”“颜色变变变”“玻璃滚画”等一系列活动,利用玻璃、积木等作为作画工具玩玩画画,利用三原色两两结合变成其他颜色的原理,让幼儿在玩和画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再如,美术活动“七彩太阳”,我们通过用三棱镜做实验的方法,了解太阳光能分解成七种颜色,在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彩虹形成的原理,而且在给太阳涂色时色彩也更加丰富了。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寻找那些幼儿便于操作又感兴趣的材料,如:报纸团印花、毛线印花、棉签画花、小手印树叶等等。不同的材料带来出不同的效果,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3.科美融合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在科学活动之前,我们会布置相关任务让儿童在生活中观察,我们要求幼儿用图画的方法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如:科学活动“神气的尾巴”,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认识了许多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并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为科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科学启蒙活动 篇4

一、细致观察生活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

生活中到处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儿童熟悉的现象,蕴藏着许多深刻的科学道理,以各种形式呈现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吸引着儿童去注意、去探究。事实证明 :无论从儿童提出的问题,还是从儿童得到的经验看,他们的科学探究都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例如 :儿童喂养蜗牛时,他们会观察蜗牛什么样啊?眼睛在哪儿?蜗牛的壳向哪一边旋转?它吃什么?它什么时候会出来寻找食物?

儿童科学教育很多时候是随机教育,渗透在儿童一日生活中随机进行。每天发生的随机经验对儿童而言是最自然、最有意义、最具体、最容易了解,也是最不会忘怀的,但如果不加以引导,也会成为过眼烟云,不会产生任何学习效果的。例如 :春天来了,飞舞的柳絮让儿童思考 :柳絮从哪里来的?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吃玉米时,儿童会观察、探究玉米的种子是以什么方式排列的?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思考 :你还知道其他植物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吗?

这些生活过程正是激发儿童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究的切入点。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随机经验、内容 :如蚂蚁有几条腿?它吃什么?垃圾哪里去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教师要抓住机会,运用一些问题让儿童去推理、思考、关注周围的世界,从小接受科学启蒙教育。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 :“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固牢。”儿童观察能力的提高不仅对于科学知识的积累有益,同时对儿童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十分有益。

二、大自然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活”教材

运用天然的自然材料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可让儿童获得真实的感受,在自然里有许多自然的材料可以利用。现代生活中城市里的孩子玩的是动漫、动画、电动玩具、布娃娃……看起来是幸福的一代,可他们又有多少亲近自然的机会呢?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曾指出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我们可向它领教,向它探索。”他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启发式,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小学科学教育其实也是一脉相承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好奇心最强的时期之一,而大自然是满足儿童好奇心的天然大课堂。面对大自然,面对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孩子有多少问题要问,有多少事情要探索啊!从“燕子低飞蛇过道”到“乌云密布一声霹雷要下雨”,再到“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一个下雨,大自然能给出多少生动的课题啊!

孩子在崇山峻岭中、在大海湖泊中,看见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中的鱼虾,就能知道我们人类并不孤独,知道我们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知道和大自然相比人类居住的城市不过是地球的一些小小的角落。

当孩子时常仰望星空时,就能知道宇宙的深邃,知道地球不过是太阳系的一角,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的一角,银河系不过是整个宇宙的一粒微尘。人的一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瞬,整个人类的存在也只是宇宙中的一瞬!当孩子知道宇宙是多么浩瀚的时候,他们才会有大自然般宽广的胸怀!春天树木发芽,夏天枝繁叶茂,秋天风吹落叶,冬天枯木覆雪,这些大自然中的现象可以让孩子亲眼看到大自然中的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生生死死,循环往复,从大自然中领略到生死哲学的真谛。这些,是在水泥墙和书斋里无法观察到的。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经忘情地赞美大自然说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在这位美丽的女词人看来,大自然是一本活生生的、厚重的教科书。

三、学会探究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和自然事物的探究,让学生积累经验,增长智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知识 ;依据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来探讨和论证,因而发展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了重视证据和注重逻辑的思维习惯。学生有了参与探究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能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和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利于他们形成尊重客观事实、尊重自然和生命、尊重和欣赏不同意见的科学态度,形成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的正确认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学习理论都说明了儿童学习是儿童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只是儿童科学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我们常说儿童是小小的科学家,但他们毕竟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们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

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劳拉在给放在窗台上的植物浇水时突然欢叫起来 :“今天大植物上来了新客人!”几个在旁边的孩子走过来看,教师也往这边看,她听到麦克大声地喊 :“嗨,是一只大大的、胖胖的蜘蛛!它正在织网呢!”有些孩子非常感兴趣,而有些孩子则有一点紧张地往后退。这时教师注意到了孩子的反应,走了过来。

劳拉和麦克都担心有人会碰到植物,损毁蜘蛛网,孩子们决定制作一个标志物。有的孩子说蜘蛛网很结实,不会被损坏,如果被损坏了,蜘蛛也会再织一个。然后,小组开始猜测究竟会发生什么情况,讨论蜘蛛如何织网。在倾听了孩子们的看法之后,教师给全组孩子朗读了书里有关蜘蛛的内容。

孩子们急切地想到户外去寻找蜘蛛,教师拿出一些放大镜给孩子们用。孩子们在草丛里发现一些蜘蛛,还有一些旧的、废弃的蜘蛛网。教师用黑纸粘住蜘蛛网,带进教室,请孩子们帮她在蜘蛛网上洒上白面粉,形成了一张张蜘蛛网的图形。教师又用数码相机给草丛里的蜘蛛拍了一些照片,儿童在教室的四周放置了一些蜘蛛网,教师所拍的照片也用胶水贴在一张大海报上。一些孩子向教师讲述了他们关于蜘蛛的想法,教师把这些想法都记录在海报上了。第二天,孩子们注意到房间里的蜘蛛捕获了一只虫子,教师建了一张图表,孩子们把蜘蛛捕捉的虫子数用曲线标注出来……又一天,詹姆斯发现有只蜘蛛不见了,他告诉老师他担心有人会被蜘蛛咬伤,教师给孩子们演示了怎样用一只杯子小心而安全地抓住蜘蛛。

最后一天,如教师所料,上百只小蜘蛛出现在窗台的植物上,这是孩子们没有想到的。全组的孩子们一起想出了怎样处理小蜘蛛以及怎样把它们带到户外的办法。随后,研究繁殖及生命幼小形态的活动开始了……(该案例摘编自《儿童像科学家一样》中“蜘蛛”案例)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思考论文 篇5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引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幼儿的引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还要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并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不断鼓励幼儿探索的勇气,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好问,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兴趣。同时,幼儿期也是人的一生中智能发展最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也是他们最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特别想亲身体验。因此,我们应该在幼儿园的科学领域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和条件,让幼儿亲身参与和体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培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的动手体验;重在抓住教育的契机,引领幼儿的随机探索;实施家园的配合,支持幼儿的延伸活动。幼儿是好动、好奇、好问的,他们对周围变化万千的世界充满兴趣,同时,幼儿期又是人的一生中智能发展最显著的阶段,也是一生中提问最多的阶段,因此,我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倡“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然要以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为最终落脚点,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那么幼儿园如何实现幼儿科学教学任务,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精神。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一)正确对待幼儿的发问

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首先就要激发幼儿好奇心,当幼儿向我们提出问题时,我们应耐心倾听,因势利导地帮助幼儿解答问题,而且有意表扬爱提问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积极去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探索愿望,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以幼儿而言,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他们崇拜的对象。教师的兴趣,期望常影响到孩子们从事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常参与幼儿的活动,与他们一同寻找,一同探索。

二、创设科学环境、提供充分的材料,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园天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只要为他们创设科学教育的良好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有效的指导方法,才能保证探索科学活动顺利的进行。

(一)自然角

在班上自然角,为幼儿提供小动物,让幼儿亲自饲养,并在饲养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指导幼儿随季节变化,动手栽种多种植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季节特征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征,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离不开水、空气、土壤、阳光等。

(二)科学壁画

为幼儿提供图片,与幼儿一起布置壁画,如表现神奇大海的《海底世界》,反映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美丽的春天》,《夏天的公园》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的熏陶。

(三)科学小实验

为幼儿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如在认识溶解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水、盐、糖,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糖和盐放进水里会溶解,能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精神。

三、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

(一)在日常生活中

生活周围有许多事物,现象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在操场上玩滑滑梯,可以了解速度和惯性的关系;吹气球、玩风车,可以了解空气无处不在。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二)在学习活动中

常识活动是最有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是其它教育无法代替的。如黑暗中脱毛衣时,会看见“小闪光”,告诉幼儿这就是“摩擦生电”现象等。

(三)在游戏活动中

让幼儿在玩游戏中学科学,在玩中用科学。如:通过动手玩天平,认识“平衡”现象,又如在开展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动脑、动手发明创造各种游戏材料:用塑料管制成听诊器,用可乐罐制成锅、茶壶等。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吸收,发现科技新信息、新动向,随时捕捉各种现象,抓住、利用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迪。

四、请家长配合,还幼儿接触,观察大自然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篇6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03-001

世界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好似没有一张相同的脸一样,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的不同,其形成的个体差异也不同。以下我就浅谈如何开展幼儿科学探索活动:

一、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积累科学经验

扩大幼儿的视野,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我们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进行了以下探索: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动植物、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等。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的概念也只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用品如:牙膏、筷子、面油、皮筋等,知道各种用品的使用价值,对于幼儿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游戏却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通过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好。

三、借助常见物品丰富幼儿活动内容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在上“空气”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找空气时,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导幼儿用塑料袋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觉气流的冲击力。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相对独立地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我能做、我会做”的积极态度。

四、渗透生活科学教育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教育的素材。如在“太阳和影子”活动中,怎样使自己的影子变长?又怎样变短?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影子消失?幼儿对影子产生了兴趣,教师就带领幼儿做起了“太阳钟”。幼儿相互商量、讨论和试验着,最后发现了身体往与太阳方向相反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长,直立或往与太阳相同方向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短,跑到没有太阳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经过一天的记录,幼儿有了一个能知道时间的“太阳钟”。此后,幼儿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了时间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在找到答案的瞬间,孩子们欢呼雀跃,脸上充满着喜悦之情。幼儿在获得类似这样的心理满足的同时,更激起探索的欲望,同时幼儿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五、重视科学教育活动中设问引导活跃幼儿思维

幼儿真正主动探索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想寻找答案的愿望,才能进入主动探索状态,教师要处处留心观察,把自己预想的问题变成幼儿自己的问题,适当地多提一些“为什么”。当幼儿在探索活动中遇到问题或产生疑问时,教师应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使幼儿从各个方面主动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六、寓科技教育于科学游戏中培养幼儿兴趣

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有限,有时单靠教师用图片讲解、幼儿是不能充分理解的,这时,就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在组织幼儿讨论水的用途活动中,可以通过小朋友喝水、农民给蔬菜浇水、大象喝水洗澡等图片、录像,让幼儿知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水。在孩子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

七、注意适时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对孩子们的求异行为应加以鼓励,而不是横加指责;尽量不作过多的限制,以免幼儿怕犯错误而产生恐惧心理;注意做到适时鼓励,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适当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幼儿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获得信心。在课上,教师对幼儿的表扬一般是口头表扬,动作、眼神暗示等,现在我们还可在课件中设计表扬的环节,如幼儿回答对某个问题后,电脑中会出现表扬的画面,可以是五角星、小红花,也可以是其它一些东西,这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另外还可加上语音,如你真棒、太好了等,电脑中的表扬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对幼儿也有一种激励作用。

八、结合社会大自然丰富幼儿科学探究内容

过去,我们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常常局限于园内的教育,忽视与园外科学活动的结合。其实,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离不开大自然和社会连续的活动,不同的渠道,多种方式,多样活动,都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得、认知能力的提高。

日常生活中,抓住了点点滴滴的机会,在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接受了科学教育。由于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取之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幼儿的周边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有利于各科教学的相互渗透。例如歌曲演唱《大雷雨》就渗透了气象科学的常识,通过歌曲学习,小朋友也了解了雷雨是夏天特有的气象特征之一,是特定的天气温度和湿度造成或引发的自然现象。专门性活动和渗透性科学活动的交融从形式上丰富了活动的方式,给幼儿更多的接触、了解、探索科学世界的机会。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起幼儿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

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思考 篇7

对幼儿来说,科学知识并不是外来的、强加的,而是他们自己科学探究的自然结果。所以,每一个幼儿都是小小的科学家,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关系的经验的过程。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长远性

追求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 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已引起教育的巨大改革。终身教育的倡导和实施使儿童学习走出以往狭小范畴, 开始成为贯穿一生的完整过程。

为了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 幼儿科学教育应注重使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教育目标和价值, 强调培养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幼儿不断学习能力。如果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孩子们通过学习科学,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获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二、内容生活化和生成性

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经验提供前提和可能,而且只有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人的意义, 是自己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和解决的问题,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科学就在身边,才能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这一点早已为我们所熟知。不仅如此,事实上,孩子们感兴趣和想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本身就已经暗含着符合教育目标和价值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及喜欢的活动,进而扩展成科学教育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要善于发现、保护和培植幼儿科学家般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幼儿科学教育的这一特性是培养幼儿探究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幼儿理解科学的实际意义,获得终身学习力机制的根本保证,是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经验的根本保证。

三、过程的探索性

幼儿科学教育应该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究, 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再是教师直接告诉和传授给幼儿的,而是幼儿自己获得的。儿童是主动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用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引发和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过程。真正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幼儿与物的相互作用,也就是孩子的活动和操作; 二是幼儿原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相互作用。老师要鼓励每一个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操作。操作结果将强化或调整其原有认识。这样的过程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过程,才是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过程。

四、结果的经验性

与以往不同, 幼儿科学教育更尊重幼儿的认识特点和科学本质特征。不追求幼儿说出来准确的科学概念,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幼儿可以领悟到但说不出来的,也可能在成人看来幼稚的、童话般的, 但幼儿却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式和过程。

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幼儿园可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教学:

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 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产生一些自发的探究行动, 成人既不可以不以为然,又不可以过多干涉,而要细心观察、积极引导。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还要鼓励和接受幼儿的新奇想法和做法,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时间和空间。

2.提供富有探索性的材料 ,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提供幼儿探索材料,其意义往往远胜于向幼儿提供知识。我们为幼儿提供材料,不仅是为了让他们获取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用材料吸引他们去探索,引发他们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冲动。

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 我们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幼儿在老师带领下,根据不同季节种植各种蔬菜、花、树。孩子们轮流到园地浇水、除草,经常结伴观察,不断报告发现的新情况。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一些此类活动,不仅获得动植物的具体知识经验,学习某些种植的简单技能,更可喜的是萌发幼儿对动植物的兴趣及爱护自然的情感, 开始有了生态环境科学意识。在科学活动室提供丰富材料, 让幼儿自由结伴,任选活动。如在磁铁能吸什么的实验中,让幼儿用系有磁块的钓鱼竿钓铁片、塑料片、纸片等制作的鱼,孩子们操作时发现只有铁片做的鱼全被钓起。通过老师启发、引导,幼儿懂得磁铁能吸铁的道理,从而培养幼儿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发展幼儿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3.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与幼儿开展平等的对话。幼儿不仅需要成人回答他们的疑问, 更需要成人对他们好奇好问的探究加以鼓励和支持,若成人能与幼儿平等对话,幼儿的好奇和想象都能得到承认,带着这样的好奇和想象,他们将走向更广阔的科学天地。

摘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为幼儿创造科学教育环境和条件,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抓住教育契机,并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不断鼓励幼儿探索勇气,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

实施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思考 篇8

科学启蒙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是引导幼儿认识从表象向真理过度的过程, 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幼儿学到多少, 记住多少, 而是在学习中发现了多少, 解决多少。它注重的不是结果, 而是过程。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表现出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想了解的并不仅限于事物的表象, 而是深入的了解。作为教育者, 应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 科学设置内容, 创新教育方法, 把握观念更新, 努力利用丰富教育资源实施儿童科学艺术启蒙教育, 促进幼儿健康、 和谐、全面发展。

2 结合幼儿各年龄段特点积极开展启蒙教育

由于年龄段在2.5~4周岁的孩子通常表现出对事物的理解力差, 生硬的科学教育很难开启幼儿的心理, 因此可采取以艺术教育为主, 辅以科学教育的方法。用简单的绘画、手工;优美的歌舞、律动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来生动的把科学知识分解成为简单化、形象化且易于幼儿理解的东西, 使幼儿从中能了解事物的表象。

年龄段在4~5周岁的孩子的具体学习目标是增加知识, 方向是探索未知世界, 动机则源于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 计划则是在优化的教育中强调学习。如何利用艺术来达到科学教育目的呢?可以尝试一下几个方面, 包括解放双眼, 培养观察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放头脑, 使创造力得以发展;解放双手, 让孩子能真正的在做中学, 想中学, 用中学;解放语言, 引导孩子多说, 培养探索精神。而5-6周岁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开始注重结果 (即真正的事实, 真相) 和获得结果的有效方法。因此只有将艺术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的艺术教育有机的结合, 相辅相成, 才会达到最佳效果。应注意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密切结合不分家;科学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统一、和谐;科学教育吸收艺术教育中的想象力。

3 更新家长观念为科学教育启蒙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家庭、学校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单独胜任, 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取得功效。应重视各方面的结合与共同教育, 树立“立足本园, 放眼社区”的思想, 敞开园所大门, 充分发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工作, 请家长与教师一起开展各种活动, 不仅体现了“无围墙幼儿园”的 教育理念, 密切了家、园间的联系, 优化了家园同步教育。

在开展“我们的天河机场”活动中, 武汉常青幼儿园大班组的吴老师事先和在民航工作的家长取得联系, 带领孩子们来到天河机场, 与飞机进行了零距离接触。由于家长的支持, 孩子们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在随后的艺术活动中,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所知所获, 对“飞机场”开展了绘画、泥工等活动:如建构区的“阳光停机坪”, 美工区的“食品加工厂” 等, 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已有知识, 也提高了艺术表现力。

在教育工作中, 应努力与家庭、社区密切结合, 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和社会的资源, 对幼儿实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 引导幼儿实际地感受和体验家庭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 以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如武汉常青幼儿园的“家庭才艺展”、“亲子巧巧手”等活动, 将家长与幼儿的合作成果一一展示, 因而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模式。

4 整合资源为孩子提供体验科学探索活动

孩子探究学习的直接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感知对象的兴趣。兴趣是探究、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 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 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在科学探索活动中, 应充分相信孩子, 让他们通过亲自参与来动口、动手、动脑, 探索和发现事物的特点及事物间的联系与变化。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尊重孩子个性化的经历、体验和表达方式, 支持每一个孩子的艺术创作意愿,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让他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体验快乐, 使每位孩子都成为艺术创 作的主人。科学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 上至日月星辰, 风雨雷电, 下至花草树木, 鸟兽鱼虫, 人类自身以及人类利用自然, 保护自然的过程中表现的聪明才智等, 可以是听到的, 看到的, 还可以是吃的, 穿的, 用的等, 应遵循科学性、生活性、兴趣性、实践性等原则, 从中选取典型的, 有代表意义的, 贴近孩子生活的内容来开展科学启蒙活动。

例如某次幼儿在进餐时讨论大米生长在哪里的问题。于是老师利用自身条件, 开展了一次实地参观的活动, 此活动让幼儿直观的了解了大米的的生长过程。通过农民的介绍, 使孩子们了解了大米、花生、高粱等食物的生长过程, 并学习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还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在艺术活动中, 幼儿们利用高粱杆、米粒、花生等农作物, 发挥他们的想象, 动手、动脑进行了艺术创作, 起到了愉悦身心, 陶冶情操的效果。又如在大班“磁铁”活动中, 关于“磁铁能吸什么? ”教师没有直接给予幼儿答案, 而是请幼儿在预先创设好的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难能可贵的答案, 也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科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5 结语

科学启蒙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教育者, 要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 结合各年龄段特点积极开展教育活动, 不断更新家长观念为科学教育启蒙打下坚实的基础, 充分整合各种资源让孩子体验科学探索活动的快乐, 以达到寓教于乐, 健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志焱.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0.

幼儿教育阶段如何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篇9

一、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设计好科学性实验,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好奇感,从而对科学性实验活动充满兴趣。比如:教师首先从伟大发明家爱迪生曾孵过小鸡的实验活动入手,给小伙伴吃发气散想象小伙伴能飞起来的实验,就是因为爱迪生看到母鸡孵蛋,鸟在空中飞这样的事实而产生了要研究它的兴趣……可见只有对科学发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引起主动追求科学新知的愿望,就会事事处处留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不断的有所发现并追根究底。该如何引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演示科学小实验的方法,来启发幼儿去想、去问并对科学产生兴趣。以幼儿试探性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为契机,教师可以积极鼓舞他们参与到实验活动过程中,组织幼儿进行交谈和讨论,由此使幼儿产生观察思考,探索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引起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教育目的。

二、教师适度将科学游戏活动渗透于各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对幼儿进行科学思想的渗透不可能教师单调的讲授,而是将科学实验活动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常识教育活动中结合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科学常识游戏和科学故事等,让他们在欢乐的情绪下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形成清晰的概念,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如:在幼儿大班常识教学“认识彩虹”活动前我给每位幼儿准备肥皂泡的水和吸管,一杯凉开水,让幼儿到户外进行游戏,站在太阳底下吹肥皂泡,含一口水在嘴里,背对着太阳向上喷,游戏结束后提问幼儿,你们在肥皂泡上发现了什么漂亮东西,背着太阳喷出的水上又有什么好看的东西,让幼儿自由讨论,积极争辩,充分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我不急于把结论告诉幼儿,而是通过用玻璃杯装一杯清水,放在窗台上,窗台内放一张白纸,让阳光斜照着玻璃杯,就能在白纸上看到一道美丽的彩虹。此时引导幼儿观看白纸上的彩虹。通过讲解让幼儿知道并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都是太阳光的颜色,肥皂泡上看到的和喷出水上看到的漂亮颜色都是太阳光的颜色,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组成的,照在雨后天空中凝聚的许多小水珠上,就出现了虹。经过小朋友自己游戏,老师的讲解,小朋友对彩虹的特征与太阳的关系记得牢固了,成功的达到了此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三、教师要积极创设科学活动氛围,为他们开展科学小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设计科学的活动环境,给孩子创造一个能满足求知欲,动手去试验的环境,从而为开展探究性小实验创设良好的氛围。比如:教师在班级设立科学实验角,在实验活动区域为孩子提供充足安全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根据实验的要求及步骤自主开展实验活动。在一次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在实验区里放入小碎纸片、塑料、绸布,让孩子实验发现摩擦生电的原理,提供一些木片、铁片、石头子、树叶等东西,准备一盒水,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水有浮力,在水里它能把有的东西浮起来,有的东西沉下去,从而懂得沉浮的原理。教师还可以引领幼儿到科学实验区外,设立种植园地、饲养角等,为幼儿自己动手,根据教师的要求种植常见的蔬菜,饲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些可操作性的科学活动,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

如何让幼儿科学启蒙与生活融为一体 篇10

关键词:幼儿,启蒙教育,生活化

当今社会, 竞争异常激烈,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幼儿科学启蒙。面对纷繁多样的幼儿启蒙方式和方法, 选择何种启蒙方式和如何确保启蒙效果成为广大家长心中的难题。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 将幼儿科学启蒙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从科学启蒙的环境、内容和策略三个方面出发, 探究幼儿科学启蒙与生活的融合。

一、科学启蒙生活环境生活化

在影响人生的多种因素中, 环境无疑是一重要因素。幼儿阶段是人生最无知、最懵懂的阶段, 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启蒙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 注重生活环境的恰当性

在孩子的幼儿启蒙阶段, 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孩子选择和创造干净舒适、纯正美好的教育环境, 这对于孩子的幼儿科学启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启蒙阶段, 家长和教师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巨大, 我们应当改变自身的生活陋习, 为孩子做好榜样, 以身示范, 带动孩子的成长。

(二) 确保生活环境的多彩性

对幼儿的科学启蒙不能偏爱某一种, 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帮助更大, 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多元化发展。在孩子的幼儿阶段, 教师和家长的应该扩大孩子对于生活的接触面, 不仅了解生活的美好, 还要体验生活的艰辛, 对生活产生更广更深刻的印象。

二、科学启蒙教育内容生活化

生活中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离不开生活, 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身边的生活教育资源, 将科学启蒙教育内容更加生活化。

(一) 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一本书, 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翻阅。许多家长盲目地追求那些所谓“高大上”的幼儿启蒙材料, 却忽视了日常生活这个巨大的素材库。将生活内容融入教育会对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产生更大的帮助。例如, 在下雨的时候, 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雨是怎样形成的;当看到路边的小花的时候, 可以给幼儿讲解小花的生长过程;在教孩子认识动物时, 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 真切地接触到动物, 让幼儿将书本中的动物和实际的动物联系起来。

(二) 将兴趣点融入日常启蒙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家长和教师应该从生活的兴趣点出发, 结合幼儿阶段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 将生活中孩子的兴趣点事物融入科学启蒙教学中。例如, 很多小朋友喜欢看动画,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 给学生播放《蓝猫三千问》《海尔兄弟》等科普动画, 让学生在看动画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三、科学启蒙指导策略生活化

幼儿科学启蒙方法多种多样, 对于方式方法的选择, 我们应该将日常生活经验渗透到对于孩子启蒙教育的策略中, 使幼儿科学启蒙方法更加生活化。

(一) 实现幼儿教育的区别化

每个孩子的个人特征和成长历程各不相同, 在孩子的幼儿启蒙教育阶段, 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指导策略。例如对于同一件事情的学习, 有的孩子在思维方法上更有天赋, 而有的孩子的天赋在动手能力上, 这时我们对于这两个孩子就不能一概而论, 而应该分开来培养, 对于思维天赋的孩子应该在思维培养上进行拓展, 而对于手工天赋的孩子就应该在手工方面进行拓展培养。另外, 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 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 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讲解方式, 让更多的孩子充分了解相应的知识。

(二) 注重幼儿教育的过程

做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 对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我们更应该注重教育过程, 学会耐心对待。现代社会往往趋于对最终结果的追求, 而慢慢遗忘过程体验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阶段, 我们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耐心地、细心地将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 让孩子在接受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 感受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总之,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关系着孩子们的未来发展, 所以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生活本来就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应该将这一巨大资源与启蒙教育相融合, 达到科学启蒙的目标。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方式和方法, 将生活好好地融入启蒙教育中, 使启蒙教育的效果更大化, 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推动启蒙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雯倩.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赵雪灵, 卢清, 刘尧.浅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生活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S1) .

上一篇:自动提醒下一篇: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