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计算

2024-06-30

响应计算(精选十篇)

响应计算 篇1

基于消能和滤波原理的基础隔震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抗震设计方法依靠增加结构承载力、强度进行“硬抗”的思想, 从而达到全面降低结构动力响应的目的[1,2]。本文利用ANSYS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滑移位移进行分析, 归纳对比各种参数对滑移位移量的影响规律, 从而为滑移隔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动力分析的条件及计算模型

瞬态动力学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的随时间变化荷载的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的一种方法。可以用瞬态动力学分析确定结构在静载荷, 瞬态载荷和简谐载荷的随意组合下的的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应变、应力及力。载荷和时间的相关性使得惯性力和阻尼作用比较重要。瞬态动力学分析的基本运动方程是:

undefined

式中:[M]=质量矩阵;[C]=阻尼矩阵;[K]=刚度矩阵;undefined节点加速度向量;undefined节点速度向量;{x}=节点位移向量。在任意给定的时间t, 这些方程可看作是一系列考虑了惯性力undefined和阻尼了undefined的静力学平衡方程。

根据摩擦滑移隔震体系的特点, 对摩擦滑移隔震结构作如下假定:①上部结构为线弹性体, 剪切变形;②房屋基底与基础之间的摩擦系数动静状态时分别保持常量, 但是静止时和滑动时的最大摩擦系数比值设定为1.2, 并符合库仑摩擦定律;③仅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当结构所受的惯性力小于极限摩擦力时, 结构基底与基础之间处于啮合阶段, 结构只发生上部弹性变形;当结构所受的惯性力超过极限摩擦力时, 结构基底与基础之间处于滑移阶段。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见图1。

2摩擦系数对滑移位移量的影响

选用常用的四条著名地震波, EL Centro波、Taft波、迁安波和天津宁河波, 考虑地震烈度分别为7度、8度和9度时结构的地震响应。摩擦系数 (分别取0.2、0.15、0.1和0.07。不考虑复位向心机构, 为纯摩擦基础隔震系统。计算结果见表1。

注:1 EL Centro波;2 Taft波;3 迁安波

由计算结果可知, 在任何地震烈度下, 摩擦系数越小, 隔震层的滑移位移越大, 规律性很明显。由于地震波加速度值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时间交替变化的, 因此隔震层上下摩擦滑移运动的大小及方向也随时间变化。当摩擦力小于滑移摩擦力时趋于稳定。没有复位向心机构时, 将有一残余位移。残余位移与加速度峰值并不成比例。

从数据上分析可得, 位移的大小与频谱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即地震波所包含的频率成分, 它与场地条件和震中距离有关。此外, 从位移响应时程曲线[3]可以看出, 即使停止了地震激励, 结构的运动也不会立刻停止下来, 因此持时对结构位移的影响不可忽略[3]。

3不同结构基本周期对滑移位移量的影响

由于分析模型的上部结构为梁、板、柱组成, 板与梁组成的面内刚度相对很大, 因此柱子刚度的变化对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影响较大, 本节就将针对改变结构柱子的截面尺寸来间接改变结构自振周期分析不同地震波对结构的滑移位移量的影响。摩擦系数仍取0.1, 箱型柱壁厚分别取0.02 m和0.04 m, 在8度地震作用下, undefined, 分别输入四类场地的四条不同地震波, 研究滑移隔震结构的响应特性。分析结果见表2、表3。

注:T=2π/ω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柱子壁厚变大, 刚度随着变大, 自振周期相应变小。从响应时程曲线可以看出, 刚度变大后, 位移总体相应变小, 但是变化不是很明显。从taft波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 随着上部结构刚度的变大, 位移的变化相应滞后。因此, 可以说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越大, 基底滑移位移越小。

4结论

通过以上有限元计算结果可以总结, 滑移隔震结构主要表现为以下特性:

(1) 由计算结果可知, 相同地震烈下, 摩擦系数越小, 隔震层的滑移位移也越大。没有复位向心机构时, 将有一残余位移。残余位移与加速度峰值并不成比例增加。对于特殊的地震波 (如ELcentro波) , 位移的大小与频谱特性有非常大的关系, 即地震波所包含的频率成分, 它与场地条件和震中距离有关。这类波应特殊进行计算处理。建议摩擦系数取0.1左右, 同时要根据情况采取限位措施。

(2) 柱子壁厚变大, 刚度随着变大, 自振周期相应变小, 最大位移总体来说相应变小, 但是变化不是很明显。由此也可以说明隔震体系上部结构基本是整体平动, 上部刚度影响不大, 正是说明了隔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家祥, 刘再华.建筑结构基础隔震[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2]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7.

[3]刘超宝.滑移隔震结构滑移量的ANSYS分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4]熊仲明, 俞茂宏, 等.基础滑移隔震的地震响应计算[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2, (12) .

[5]熊仲明, 等.基础滑移隔震房屋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的理论研究[J].振动与冲击, 2003, (3) .

响应计算 篇2

带干摩擦的篦齿封严装置响应计算方法研究

本章首先介绍了带阻尼套筒的篦齿封严结构的形式.然后介绍了一种将谐波平衡法、动柔度法以及非线性摩擦力的数值轨迹跟踪法相接合的适用于求解带阻尼套筒的.篦齿封严结构非线性响应的时频转换方法.

作 者:李罡 祝刚 陈矛 孟洋 LI Gang ZHU Gang CHEN Mao MENG Yang 作者单位:空军第一航空学院,信阳,464000刊 名:机械设计与制造 ISTIC PKU英文刊名: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年,卷(期):“”(3)分类号:V2关键词:阻尼套筒 篦齿封严 干摩擦 响应计算

响应计算 篇3

在“我的电脑”窗口,依次单击“工具/文件夹选项”,切换至“查看”选项卡并勾选“在单独的进程中打开文件夹窗口”(如图1)。完成设置后,下次打开文件夹时,不会在本窗口层层打开,而是另外弹出一个窗口。而且在任务管理器中就会看到两个“explorer.exe”进程,即使一个文件夹窗口卡住了,也不会影响其它文件窗口的操作。

而在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中打开较大的文件时,系统会先扫描该文件,执行一次循环来检查文件的所有部分,以便建立索引。假如文件较大且没有索引信息,系统查询该文件的索引所需的时间就比较长,CPU使用率也较高。因而,我们还可以通过取消索引来提升系统反应效率。

用鼠标右键点击目标文件夹,点选“属性”项,在弹出对话框中点选“高级”按钮,在接下来出现的“高级属性”对话框中,取消勾选“除了文件属性外,还允许索引此文件夹中文件的内容”。对于驱动器,在“常规”选项卡中,取消对“除了文件属性外,还允许索引此驱动器文件的内容”的勾选(如图2)。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应急响应技术 篇4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

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轻则使系统操作效率下降,重则造成系统死机或毁坏,使部分文件或全部数据丢失,甚至造成计算机主板等部件的损坏。可以这样说,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因此,提高对病毒的防范刻不容缓。

2、软件漏洞

每一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无缺陷和漏洞的。这就使我们的计算机处于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将成为众矢之的。

二、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技术要求较高,是对突发安全事件进行响应、处理、恢复、跟踪的方法及过程,几乎与计算机网络安全学科内所有技术有关。主要包括:

1、操作系统加固优化技术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应用与服务的基础,只有拥有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环境才能确保整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操作系统的加固优化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1)将服务和应用建立在安全级别较高(如B1级)的操作系统上;(2)不断完善现有的操作系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不断修正操作系统中被发现的漏洞,加强对重要文件、重点进程的监控与管理,增强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网络陷阱及诱骗技术

网络陷阱及诱骗技术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安全动态防护新技术,它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存在明显安全弱点的特殊系统来诱骗攻击者,将黑客的入侵行为引入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消耗其资源,了解其使用的方法和技术,追踪其来源,记录其犯罪证据。不但可研究和防止黑客攻击行为,增加攻击者的工作量和攻击复杂度,为真实系统做好防御准备赢得宝贵时间,还可为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举证。蜜罐(Honey Pot)、蜜网(Honey Net)是当前网络陷阱及诱骗技术的主要应用形式。因为蜜罐蜜网并没有向外界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所以所有对蜜罐蜜网进行连接的尝试都被视为可疑的。

3、阻断技术

主要有3种阻断方式:

(1)ICMP不可达响应:通过向被攻击主机或攻击源发送ICMP端口或目的不可达报文来阻断攻击;

(2)TCP-RST响应:也称阻断会话响应,通过阻断攻击者和受害者之间的TCP会话来阻断攻击。这种机制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主动响应机制;

(3)防火墙联动响应:当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到攻击事件后向防火墙发送规则,由防火墙阻断当前以及后续攻击。

4、网络追踪技术

网络追踪技术是指通过收集分析网络中每台主机的有关信息,找到事件发生的源头,确定攻击者的网络地址以及展开攻击的路径。其关键是如何确认网络中的所有主机都是安全可信的,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入侵者在整个网络中的活动轨迹连接起来。网络追踪技术可分为主动追踪和被动追踪。

主动追踪技术主要涉及信息隐形技术,如在返回的HTTP报文中加入不易察觉并有特殊标记的内容,从而在网络中通过检测这些标记来定位网络攻击的路径。国外已有一些实用化工具,如IDIP、SWT等,但基本还处于保密阶段。

在被动式追踪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产品,主要采用网络纹印(Thumb printing)技术,其理论依据是网络连接不同,描述网络连接特征的数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记录网络入侵状态下不同节点的网络标识,分析整个网络在同一时刻不同网络节点处的网络纹印,找出攻击轨迹。

5、取证技术

取证技术是指对存储在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设备中潜在电子证据的识别、收集、保护、检查和分析以及法庭出示的过程,通常是对存储介质、日志的检查和分析。计算机取证包括物理证据获取和信息发现两个阶段。在应急响应中,收集黑客入侵的证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取证技术不但可以为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提供重要支撑手段,还可为司法鉴定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1)物理证据获取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犯罪现场寻找并发现相关原始记录的技术,是取证工作的基础。在获取物理证据时最重要的工作是保证获取的原始证据不受破坏。关键技术是无损备份和删除文件的恢复。

(2)信息发现技术。是指对获得的原始数据(文件、日志等)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可以用来证明或者反驳什么的证据。

三、结束

计算机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应混合使用多种安全防护策略,同时也会发展出越来越多的安全解决技术,从而使得网络安全防范及应急水平不断提高。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和应用人群急剧增加,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论述计算机网络安全,现代计算机网络受到的攻击手段及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应急技术等,以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

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

参考文献

[1]邵波、王其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葛秀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响应低碳生活 篇5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通俗地讲,就是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的氧化燃烧,从而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于是减慢了地球变暖走向消亡的速度。所消耗的能源包括煤炭、木材、石油和电力等。大量消耗这些能源都是在大量地消耗着碳,相对而言就是所谓的高碳生活。持久的高碳生活造成了大量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持久堆积,于是加速了地球变暖。高碳生活还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原因很简单,人本身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但环境中过多的二氧化碳被人体吸入。甚至通过皮肤渗透到血液细胞中后,将对人体的整个呼吸、循环、代谢系统产生影响,随之而来的是抵抗力下降,免疫力低下,产能减少,代谢缓慢,更多的疾病由此趁虚而入。可以说,高碳生活加速了包括人类等一切生灵在内的整个地球正在走向灭亡。

所以,节约能源消耗和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已被联合国公认为是保护气象和环境的时尚标志。而且也强调人人有责,大家都必须这么办!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节约水电或节约粮油棉及车房等衣食住行的一切生活资源,便节约了制造加工这些资源所使用的动力。即间接地节约了能源。遂等于减少了碳的消耗。

作为老百姓,最明显的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动,莫过于尽量努力从一点一滴地节约水电和各种生活资源的具体角度入手。目前,有不少家庭开始了高碳生活的革命运动,一些低碳生活的要求和做法,在家庭成员中得到了认同和恪守。

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地会发生这样的事: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所有的光源皆更换为节能款型;尽量少使用冰箱、空调;已经决定的购买电动车的计划取消,改为购买自行车:电动剃须刀换成了手动式:购买家用轿车的计划暂时搁置,少坐车多走路;家中的淘米水和清洗瓜果蔬菜的水用于浇花,余下的用于冲厕;洗过头脸的热水用于足浴;使用了多年的电热水器改换成了太阳能热水器;减少大鱼大肉的购买,以可口的农家绿色菜肴为主打。还可减少“三高”等富贵病的发生;穿纯棉素色衣服,有利于皮肤的呼吸,减少过敏和皮肤吸收有害物质;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不坐电梯爬楼梯,还可锻炼身体;用废旧报纸铺垫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种花草,使你能吸收到更多的氧气:房屋装修尽量简单,多用天然材料;出门购物带环保袋,避免白色污染: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等等。

低碳生活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大家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尽享低碳生活吧!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应急响应技术 篇6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这已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计算机网络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其具有开放性、自由性、互联性特点的同时,也容易遭受病毒、黑客等形式的攻击。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否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网络只有具有了完备的安全措施,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否则可能会给网络用户带来一定的危害,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国家安全[1]。不论是企业的内部网还是局域网或者广域网,都会存在人为的和网络本身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可靠、保密、通畅。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其实质就是要保证网络上各种信息的安全,它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现在的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这对计算机网络的良性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障碍[2]。计算机网络安全从广义上分析:凡是和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真实性相关的理论和技术都属于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因此,网络安全的广义定义是指网络系统的软硬件及其数据不受偶然的或恶意的破坏,系统能连续正常地运行,并能有效防止非法和有害信息的传播,能维护道德和国家的利益、法规。狭义的网络安全即指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它侧重于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攻击者利用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网络安全漏洞,窃取、毁坏网络上的信息等有损网络合法用户的权益。因此,狭义的网络安全是指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密码和信息等技术保护网络中信息传输、交换、存储的保密性、完整性,并能有效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2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已导致越来越多的网络合法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被非法占用、利用,这反映出当今网络的安全隐患非常严重,笔者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构成。

2.1 操作系统的不完善

操作系统体系庞大,结构复杂,具有集成性和扩散性的特点。操作系统需要不定时的进行升级,才能有效弥补本身的漏洞。不论多么成熟、完美的操作系统,都会一直面临着漏洞的威胁。没有任何一种补丁程序可以把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挡住。只有勤于对操作系统进行升级,才能有效防止操作系统自身的不完善[3]。操作系统是由网络管理员进行维护的,管理员通常会预设一些免费口令,这也会人为的对操作系统形成安全隐患。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这样的操作系统在接入互联网时容易遭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

2.2 网络协议(TCP/IP)漏洞

网络协议的漏洞分为两种:一是自身协议的漏洞;二是协议服务上的漏洞。网络协议分为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结构。攻击者会寻找这四个层次的漏洞进行攻击。在数据链路层中,网络中的计算机,每一台机器都处于一个网络节点上,它们所发送的数据包都占用同一个通信通道,攻击者可以通过对信道的修改,把错误的数据包发往信道中的每个节点[4]。数据包在发送的过程中,攻击者可以替换原来的数据包,先伪装起来看似和平常的数据包没有区别,没有立刻进行破坏活动,而是隐藏了起来。攻击者通过匿名的方式,耗用系统中的资源,通过电子邮件服务的方式,传播病毒,在TFTP服务中,盗用用户名和口令,对计算机进行各种破坏活动;攻击者还可以通过防火墙的漏洞或者在它关闭时,对系统进行破坏。

2.3 病毒的广泛传播

一旦计算机感染上病毒之后,一般都会造成系统速度变慢,如蠕虫病毒和木马程序等,会使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大幅降低。而有些严重的病毒甚至会造成系统的崩溃,导致存储在计算机内的部分重要文件丢失,更严重的是可能还会导致计算机的硬件损坏。病毒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隐患。病毒是程序编制人员在计算机网络程序中所插入的一些具有破坏功能的程序,它可以使计算机网络丧失部分功能和数据,并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病毒具有自我繁殖性,它可以复制程序的代码和指令,通过更改这些代码和指令达到破坏计算机网络的目的。病毒如果不依靠反病毒软件或防火墙是很难发现的,它具有隐秘性、传染性、破坏性等特点。所以,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其危害,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和防范意识不高

现在许多网络管理员并没有进过正规的教育,他们的职责感和技术水平都没有达到一个合格网络管理员所应具备的素质,这往往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出现许多不合理的人为管理失误。如有的管理员不能及时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加以预防和限制,对于网络用户给予了过大的权限,这些做法都极易给计算机网络带来巨大的危害。还有一些网络管理员他们不对网络系统进行调试和检测,缺乏实时的监控机制,即使在已运行多年的网络系统中,也经常会出现各种低级的错误,导致网络系统漏洞百出,极易受到攻击。

2.5 黑客的攻击

黑客是对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安全造成威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受到黑客的攻击频率越来越高,这已催生了一种新的行业的诞生,里面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只要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力的人都能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谋取经济利益。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漏洞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给合法的网络用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黑客针对计算机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的特点,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使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工作难上加难。世界上发生的黑客攻击事件层出不穷,如俄罗斯黑客攻击美国政府网等,这种通过非法侵入他国的网络系统,获取重要的情报信息的做法,造成美国大量的情报外泄,给美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 计算机应急响应技术

计算机网络应急响应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必须能够对突发事件能进行及时的反馈、分析、处理并进行跟踪。这门学科几乎涉及所有有关计算机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的应用大大减低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隐患,现在的防火墙主要有嵌入式防火墙、硬件防火墙、软件防火墙等几种类型。应用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保护网络内部的安全。合理配置防火墙可以过滤如电子邮件等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可以防止IP地址指定、绑定、欺骗,还可以对内部网与外部网进行隔离,使内部网上的信息不能随意流向外部网。虽然,使用了防火墙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网络的速度,但相比它所换来的网络安全是非常值得的。

防火墙在外部网和内部网之间建立了一道屏障,一方面它可以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实现有效隔离。另一方面,它还可以通过对内部网络的各模块进行划分,以确定每个模块的保护等级,通过设置口令、密码和身份认证等方式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防火墙的网络监控功能把所有的访问历史记录下来,一旦发现非法用户的不安全行为就会预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应急响应诸多技术中,防火墙技术的合理应用,是最可靠、最安全,同时也是经济效益最高的技术。

3.2 入侵检测系统

所谓入侵检测系统其实就是对非法用户的入侵行为进行检测的软件。它具有识别、分析、评估的功能。通过系统内部的事件生成器、分析器、数据库和响应单元,可以有效起到对计算机网络的检测作用。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异常行为的检测,对用户信息进行检测,可以起到防止病毒入侵、数据丢失等的作用。相比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防护技术,它不同于防火墙技术的被动防御,整合了入侵检测、网络管理和网络监控这三项功能,并具有智能化和全面化的特点,形成了一个主动的保护方式。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入侵检测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并制定出更加全面的网络安全方案。

3.3 数字加密技术

所谓数字加密技术,是对网络内要保护的信息进行特殊编码,把信息转变成无法使非法用户识别的信息。这样即使网络内信息被非法用户盗取,也无法识别信息的内容。这种技术现在主要应用在商业领域和金融系统中,如国际贸易中各种订单的详情等。目前,许多跨国公司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分公司或者分支机构,这些机构都拥有自己的局域网。分支机构在和总公司的联络中,为了防止信息的泄露,必须对信息进行加密,使局域网与互联网连接时,信息的安全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3.4 访问控制技术

对计算机网络的访问,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过滤非法用户,减少网络安全隐患。首先,利用数字签名技术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能够鉴别数据是否伪造、冒充和篡改等问题,对用户的身份和消息进行认证、核查。其次,建立访问网络所必须遵循的规则,这种规则对每个用户都起到了约束作用,每个网络用户都必须无条件的遵循。这些原则包括入网的步骤、授权的方式、控制的策略、访问的形式和安全等级的划分等。

3.5 防病毒软件

防病毒软件的使用也能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保护功能。如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卡巴斯基等软件可以帮助用户更有效地保护数据。网络防病毒软件主要体现在病毒查杀、病毒实时监测、对新病毒的预防、联网查杀,及时更新等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变的愈来愈复杂、高级,对计算机网络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网络管理员一旦发现网络系统感染了病毒,应立即使用防病毒软件进行清理,对非法用户进行删除,并彻底检查系统的感染程度,扫描出病毒所在位置,完全、彻底地将病毒清除,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3.6 网络追踪技术

计算机网络追踪技术是指通过收集网络内每一台计算机的相关信息,分析出侵入事件,确定并锁定攻击网络计算机的IP地址,找到入侵源的手段。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攻击者在整个网络里的活动轨迹来分析和处理。计算机网络的追踪技术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主动的追踪技术,这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网络通过一些特殊的现象,来定位攻击者攻击行为的起始位置,这样能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二是被动的追踪技术,它的理论基础是根据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状态,它会表现出不同的网络数据特征。因此,记录下在各个时间段,同一个时间点,网络各节点受攻击的轨迹,来确定未来可能受攻击的位置。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责任意识问题。未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因此,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应采用各种可能的安全策略和应急响应技术。同时,,网络管理员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最直接的负责人也应该建立起高度的责任意识,为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红言,许柯,许杰,赵绪民.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技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夏丹丹,李刚,程梦梦,于亮.入侵检测系统综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1).

[3]胡世昌.计算机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0,(10).

响应计算 篇7

关键词:冲击响应谱,Lab VIEW,冲击信号

冲击响应谱在冲击试验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它可作为衡量冲击作用效果的尺度, 判断损伤。以及在冲击事件统计分析、不同冲击波形等效转换、试验有效性及重复性检查、指导承受冲击作用系统设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数据计算量大、现有资料少, 因此设计一款能根据给定波形及相关参数计算其冲击响应谱的系统程序是很有必要的。

1 冲击响应谱概念

冲击响应谱的定义:一系列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在冲击激励函数作用下, 他们的冲击响应最大值与系统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 定义为冲击激励函数的冲击响应谱。

图1为一个典型基础激励的单自由度机械振动冲击系统, 其中质块质量M, 弹簧常数为k, 阻尼常数为C。X (t) 、U (t) 分别为质块与基座的绝对位移, 则可得到如下质块的运动方程:

2 软件实现

2.1 软件平台

软件采用美国NI公司所设计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 VIEW。它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 利用数据流框图接受指令使得程序简单明了, 缩短了虚拟仪器的开发周期、消除了虚拟仪器编程的复杂过程, 可充分发挥G语言的优点。

2.2 脉冲输入部分

这里的脉冲输入即振动系统中基座受到的加速度信号 (单位m/s2) 。软件利用正弦波形vi、锯齿波形vi、方波波形vi分别产生半正弦波、后峰锯齿波、矩形波等经典脉冲。并根据输入设置采样点数s以及脉冲持续时间τn、脉冲峰值加速度Am (单位m/s2) 。

2.3 冲击响应谱 (SRS) 计算原理

对于 (2) 式通常有 (0) (28) 0,  (5) (0) (28) 0, 当ζ<1时方程 (2) 的解如式 (4) :

在f固定后程序就可对 (4) 进行运算。时间t为自变量, 其范围为0-τn (脉冲持续时间) 。

将t离散, 分辨率为△t=τn/s。 (4) 转化如下:

由 (5) 式可得采样点数为s的δ (t) 的表达式, 程序采样循环嵌套方式外层循环次数为s, 内层循环次数为n, 产生波形δ (t) 之后由求导x (t) .VI可求得 (5) (5) (t) , 最后与冲击波形相加取绝对值并由数组最大值与最小值VI求出其最大值, 存入到主谱数组对应位置。

对于 (3) 式当ζ<1则有如下解:

余谱频率对应峰值是 (6) 式绝对值中的最大值, 频率f固定后可用公式波形VI求得。公式输入由字符串合并的方式生成。一般波形持续时间不大于0.1s, 这里选择采样0.1s选取最大绝对值存入余谱数组对应位置。

3 系统运行结果

选择半正弦波、阻尼比为0、脉冲持续时间11ms、峰值加速度490m/s2, 点击确定产生经典脉冲, 之后点击计算 (SRS) 进度条完毕后生成冲击响应谱。最后可点击保存存储响应谱便日后分析, 计算结果及系统界面如图2所示。

结语

以上介绍了冲击响应谱的计算原理, 系统主程序的设计思想以及界面操作流程, 软件操作简便耗时短, 计算结果准确在冲击试验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响应计算 篇8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现状

现代信息社会中,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在网络快速发展带来了各种便利的同时, 网络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隐患也带来巨大的威胁和风险, 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各种威胁安全管理的手段及工具也表现出越来越简单化、智能化、攻击性强的趋势。虽然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在不断快速发展, 但网络安全产品被夸大和误解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存在, 其主要表现为重技术、轻管理和网络安全知识不够普及等问题。

2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

目前, 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威胁隐患主要为针对网络中信息和计算机设备两大类威胁, 其主要安全隐患也相应分为网络安全攻击隐患与计算机软件漏洞隐患。

(1) 网络安全攻击隐患。网络安全攻击隐患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攻击性质是积极性的, 另一种是消极的。对于计算机黑客攻击而言, 其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脆弱性的知识, 一般能使用各种计算机工具, 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各种安全漏洞非法侵入重要信息系统, 通过窃听、截取、破译来获得某些重要的机密信息, 并修改和破坏网络的正常使用, 故意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 给计算机网络用户造成重大损失。

(2) 计算机软件漏洞。计算机软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其或多或少的存在漏洞, 这些漏洞可以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而破坏计算机安全系统。

3 计算机网络应急响应技术

计算机网络应急响应过程十分复杂, 一般涉及到多种应急响应技术。笔者总结常用到的应急响应技术如表1。

3.1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是指必须有效控制各种对计算机网络的访问, 以此来过滤非法用户, 减少各种网络安全的隐患。先是利用数字签名技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鉴别数据是否被伪造、冒充或篡改, 对用户的身份和信息进行认证、核查。然后建立访问网络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这些规则约束每个网络用户, 每个网络用户都要无条件遵循。这些原则包括入网的步骤、授权的方式、控制的策略、访问的形式和安全等级的划分等。

3.2 安全状态评估技术

安全状态评估是指对受害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分析, 获取受害系统的危害状况。目前, 安全状态评估方法主要有恶意代码检测、漏洞扫描、文件完整性检查等。

3.3 系统恢复技术

系统恢复技术主要用于受害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进行安全处理后, 使其重新正常运行, 从而达到尽量降低攻击造成损失的目的。一般而言, 用于系统恢复技术方法主要有数据修复、系统备份、系统访问权重新控制、安全检测软件、漏洞修补、异地容灾等。其中, 数据修复技术为通过专用工具来恢复已删除的系统文件;系统备份技术主要用GHOST软件备份系统, 在系统受到攻击损害后, 可以重新恢复系统;系统访问权重新控制技术可以利用启动光盘进入系统;安全检测软件主要指利用各种杀毒软件进行计算机检测;漏洞修补通过安装补丁来管理软件;异地容灾技术应用于运行系统受到攻击瘫痪后的补救。

3.4 系统监测技术

系统监测的目的是对受害计算机系统的网络活动以及内部活动进行分析, 从而获取受害系统的当前状态信息。目前, 系统监测方法主要有网络监测、系统自身监测两种。其中, 网络监测通过诸如sniffer、Ethereal、snort、TCPdump等监测工具, 进行分析受害计算机系统在网络上的通信信息, 以发现受害系统的网上异常行为。系统自身监测的目的主要在于掌握受害系统的当前活动状态, 以确认入侵者在受害系统的操作。

3.5 入侵取证技术

入侵取证是指是指通过特定的软件和工具, 从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提取攻击证据计算机取证技术包括获取物理证据和发现信息两种技术。在应急响应技术中, 搜集黑客入侵的证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取证技术可以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重要的支撑手段, 还可为司法机关提供强有力的犯罪证据。在取证过程中, 每一步执行都涉及到相关的技术与工具, 如用于证据复制类的dd;用于证据安全保护类的md5sum、Tripwire、PGP;用于证据分析类的TCT等。

4 结语

总之, 我们要针对已出现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并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应急响应技术, 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何有效预防网络安全隐患问题, 是每一个计算机工作者亟需探究的课题。本文作者基于多年有关网络安全的实践工作经验, 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现状、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及网络应急响应技术等方面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应急响应技术进行相关探讨, 以期在实际中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应急响应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冠英.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技术[J].才智, 2012, (35) :312.

[2]吴焘.机房网络安全隐患及网络安全技术和对策的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24) :120-121.

响应计算 篇9

1.1计算机的设备以及操作系统不够完善

计算机的设备以及操作系统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 所以为了修补自身的漏洞就需要时常升级自身系统, 有些用户觉得系统的维护和升级非常麻烦, 经常置之不理,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造成了损坏;还有就是一些公共场所的计算机设备, 这些计算机的管理员们经常为了方便, 设置一些简单的公共密码, 却不知这样就给一些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1.2计算机的病毒带来的困扰

计算机病毒是威胁电脑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 计算机病毒是程序员在计算机的运作程序当中插入的一组损坏计算机主程序的数据编码, 这组数据编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传染性和寄生性, 一旦被感染将一发不可收拾。计算机一旦感染上了病毒, 轻则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重则计算机数据丢失, 电脑无法使用。所以, 制订出为了防治病毒入侵以及入侵之后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

1.3计算机网络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是置身于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络之中, 这个非常庞大的互联网网络称之为因特网。因特网是由非常多的局域网所组成, 一旦因特网的网络安全存在困扰, 那将是一发不可收拾。比如说, 两台机器正在进行联系或通信时, 这两台计算机设备及其之间的数据就会通过很多的机器进行交叉重复, 在两台电脑进行传输信息的过程当中, 攻击者就会利用一定的方法去劫持数据, 从而造成数据丢失或机器损坏。

1.4计算机的软件漏洞

每一台计算机的软件都不是毫无漏洞的, 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和漏洞就会成为骇客或病毒攻击的对象。因为计算机一旦接入网络, 攻击者会迅速找到计算机所存在的安全漏洞, 随时破坏计算机操作系统。

2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应急响应技术研究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应急响应技术可以说是针对计算机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所制订的服务技术, 这项技术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技术, 它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突发事件, 做到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处理、修复, 使计算机的系统损害降到最低。这种响应技术的存在方式非常多, 针对不同的安全隐患采取的措施肯定是不一样的。程序员们根据经常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制订出了较为实用的应急响应技术。

2.1对计算机进行访问控制的应急技术

计算机之所以容易感染病毒或是遭到骇客攻击, 一大原因就是该计算机的访问控制没有做到位。该技术就是针对计算机的一些非法访问客户而设计的, 通过访问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对计算机的网络访问, 将一些比较敏感的用户自动过滤掉, 从而减少网络安全隐患。在进行实施时, 可以先设置一些数字密码来保证重要数据的完整性, 然后再设置一些数字签名对来访客户进行身份和信息的认证和检查。使计算机自动过滤非法客户, 这项技术将大大减少网络安全隐患。但是对于一些较为资深的攻击者或是隐藏性较好的病毒, 访问控制技术将很难检测出来。

2.2计算机“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防火墙”技术, 顾名思义, 就是为计算机设置一道天然屏障, 无论是在计算机刚接入网络还是在进行工作的过程当中, 时刻对电脑展开保护。“防火墙”技术实际上是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两者之间进行的组合配对, 这种配对会使计算机的互联网和内部局域网之间建立一个安全把关装置, 这个装置可以保护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内部局域网的安全。“防火墙”技术是截止到目前为止, 保护网络和计算机安全而设置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安全措施。它不仅可以提高计算机内部网络的安全智能, 还可以单独运行在路由器里来过滤掉那些不利信息, 也可以将“防火墙”安装在计算机主机里, 来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这项技术实施起来非常简便, 所以是现下最为普遍的应急技术。

2.3计算机系统自动恢复技术

当计算机遭到攻击, 防火墙和访问控制技术都无法维护系统安全时, 就可以采用计算机系统自动恢复技术。该技术主要是用于遭受攻击的计算机进行安全检查之后, 自动恢复正常运行的技术, 从而将计算机的系统损坏降到最低。该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数据恢复、系统备份、安全软件自动更新、访问控制自动升级、漏洞修补等, 数据恢复主要是运用专业的恢复软件来恢复已经被删除的数据信息, 而系统备份以及安全软件自动更新等也都是利用相应的技术, 重新获得备份重新启动安全系统, 最大限度地将计算机恢复到正常状态甚至比之前的计算机内部系统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君梅.试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应急响应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 (3) :200

[2]沈平.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应急响应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24) :5882-583-591

[3]邹绩民, 杨延东, 韩丽君.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应急响应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7) :60-64

响应计算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应急响应技术

尽管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对一些企业产生的不良影响, 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利用网络技术盗取其他企业的机密, 并传递非法信息, 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 人们逐渐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

1 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1) 计算机网络缺乏完善的操作系统。由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构成形式较为繁琐, 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经常对其进行升级, 从而弥补操作系统出现问题, 导致计算机网络缺乏完善的操作吸引。并且操作系统自身无法通过补丁程序弥补出现的问题, 这样黑客攻击计算机的频率就会持续增加。

(2) 网络协议存在漏洞。网络协议漏洞存在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协议服务漏洞, 另一种是协议自身漏洞。引起这两种漏洞的形成的原因时攻击者在攻击计算机时, 通常从四个层次攻击计算机, 致使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隐患。例如:每台计算机中都有一个数据连接点, 攻击者通过数据连接将错误的信息传输到计算中, 并破坏每个数据连接点, 致使网络吸引损坏[1]。

(3) 病毒传播速度快。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为传播速度快, 对计算机的伤害力较强, 当计算机遭遇病毒后, 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就会紊乱, 运行速度减弱。强大的病毒甚至会影响计算机的寿命, 当计算机出现问题时, 计算机就会瘫痪, 系统中重要的文件则会丢失, 甚至计算机的硬盘受到破坏。因此, 病毒是计算机中存在最大的安全隐患。例如:一些编程人员故意将病毒植入计算机, 并提升病毒繁殖的速度和数量, 从而使得计算机运行速度减慢。

(4) 黑客入侵。近些年, 随着经济的增长, 一些企业遭受黑客入侵的次数越来越多, 这对计算机网络数据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黑客的入侵, 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 在此期间内, 黑客就会盗取计算机中大量的数据, 然后将其分析处理, 盗取企业的钱财和重要数据。正是因为计算机网络开发性的特点, 给黑客带来了充足的犯罪机会, 而这也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的管理难度[2]。

(5) 网络管理员缺乏责任意识。据调查显示, 目前, 我国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大部分网络管理人员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和指导。因此, 网络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缺少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计算机安全防范技术水平较低, 使得计算机用户随意使用计算机, 从而增强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

2 应急响应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1) 防火墙技术。在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过程中, 大部分用户都会选择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又分为不同的防护类型, 如硬件防火墙、软件防火墙、嵌入式防火墙等。其次, 计算机用户可以在计算机内合理安装防火墙, 对存在隐患的邮件进行清理, 使防火墙技术通过维护计算机内部系统, 保障计算机的安全。这样不仅能减少计算机中的安全隐患, 也能防止犯罪分子通过IP地址欺诈计算机用户。在使用的防火墙技术的过程中, 有可能会使网速减慢, 但防火墙技术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而且经济又实惠。因而, 防火墙技术被广泛使用[3]。

(2) 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可以快速的处理恶意入侵的病毒, 并检测计算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入侵检测系统通过检测计算机中的软件和功能, 分析计算机中的数据, 并将其进行整合, 从而达到维护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功能。入侵检测系统也具有监控功能, 当计算机受到外部攻击时, 入侵检测系统就会提醒计算机用户, 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防护措施, 从而拦截外部攻击。

(3) 数据加密技术。一些非法网络操作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用窃取他人的成果。因而, 在维护计算机安全的过程中, 要在计算机中增加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网络内容加密保护, 使非法网络操作人员无法清晰的分析计算机中的数据, 这样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就会得到相应的保障。比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可以应用数据加密技术, 保护订单的信息。

(4) 网络追踪技术。在每一台计算机中都拥有着网络追踪技术,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 它通过收集计算机中的数据, 分析入侵计算机网络人员的IP地址, 然后锁定IP地址, 找到入侵的方式。网络追踪技术通过研究攻击者的信息, 解决计算机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 网络追踪技术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为主动追踪, 另一种为被动追踪, 主动追踪是指当计算机受到侵犯时, 追踪技术自主分析攻击者的位置, 然后做好合理的防护保障, 而被动追踪则是在不同时间内记录入侵的次数和轨迹, 然后通过计算机当时的状态分析入侵的特征, 以此确定入侵者的位置。

(5) 防病毒入侵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防病毒软件的开发和使用, 有效的维护计算机中的各项功能, 而且, 防病毒软件会定期清理计算中的垃圾, 为计算机提供充足的储存空间, 这样网络管理员就能及时的发现计算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并对病毒进行扫描和处理, 从而彻底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此外, 计算机访问防控技术可以对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为计算机构建完整的网络防护体系。

3 结语

总之, 为了有效的防止计算机遭到病毒的侵犯, 人们要增强防范意识, 在使用计算机时做好保护工作, 不随意点击不明网站, 并采取多种应急响应技术, 加强计算机网络保护措施。其次, 要提升网络管理员的工作技术和责任观, 让网络管理员对自身的工作认真负责, 从而为人们创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林健辉.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应对策略[J].电子世界, 2015, (24) :45-67.

[2]赵君梅.试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应急响应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 (03) :67-7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响应计算】相关文章:

频率响应04-12

自动响应05-25

响应06-03

两会应急响应05-24

实测动力响应05-02

事件响应机制05-07

响应时间系数05-14

故障响应特性05-22

响应预测法06-27

地震响应特征06-29

上一篇:智能教室系统架构研究下一篇:数据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