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预警

2024-08-21

发展预警(精选十篇)

发展预警 篇1

县是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元,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县域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0%以上, 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 经济总量占5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县域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各县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 落后县与先进县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

2010年, 我国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前10个最发达的县域人均GDP为9.7万元, 远远超过了国家政府制定的全面小康标准 (2020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 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列于前100名的县域人均GDP已达到5.4万元, 也超过了小康标准。100个最发达县域的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7.7%, 但人均GDP是全国县域平均水平的2.4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全国县域平均水平的4.5倍。此外, 全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平均规模失衡程度也非常大。2010年, 地区生产总值规模最大的是435.92亿元, 最小的是4.9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最大的是31.22亿元, 最小的是0.16亿元[1]。全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平均规模可用柱状图来直观地进行比较, 见图1[1]。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失衡还表现在县域之间的失衡、县域与全国中心城市的失衡。2010年, 全国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值为22580元, 占全国的75.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100个县域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是最低100个县域的15.78倍。如果以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横坐标, 以县市数量为纵坐标, 可得到全国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分布曲线, 见图2[1]。

从全国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级和分布曲线来看, 众数线在县域平均值线和全国平均值线的左侧。全国平均值线以下的县市数量多于平均值线以上的数量, 表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现象较为明显。县域经济发展失衡容易导致价值观念的摩擦和社会秩序的不确定等问题, 若不进行有效控制, 将会引发地区性社会风险, 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2]。本文在充分把握国内外预警理论的基础上, 以县域经济发展失衡为研究对象, 研究县域经济发展失衡评价指标体系和预警评判标准, 对实现中国县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预警问题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相对较成熟。早在20世纪60年代, 西方学者就开始了对预警指标的讨论, 并在研究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预警分析与政策相结合。然而, 预警成为相对的独立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如何发现各种危机的根源, 以及危机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防范, 成为了一个国际问题和研究的热点[3]。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国外预警研究的重点转向预警模型的构建方面, 如何改善预测、如何改进预警效果成为在方法研究方面争论的要点。其中, 信息的收集、预警的执行与效果、如何以整合的方式建立更有效的预警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问题[4]。20世纪90年代以后, 国外对预警研究已经在考虑多元的预警资源形成统一的、能面对各种危机的预警体系。

国内研究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问题的文献很少, 以区域为预警研究范围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高志刚[5]对区域经济差异预警理论做了尝试性探讨, 从经济增长、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发展活力、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科技水平、居民收入等方面构建了区域经济差异预警指标体系, 并对新疆县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警情进行了判定。高永久[6]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周边环境五个方面构建了民族地区社会预警的警源、警兆和警情指标, 并分析了社会预警对民族社会稳定的作用。李曦辉与徐蒙生[7]通过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两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预警系统的结构。李德伟与范松海[8]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资源利用与环保状况、社会和谐程度4个方面建立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预警机制。李美娟[2]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生活质量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设计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李娅和杨先明[9]基于社会稳定视角, 从政治发展失衡、经济发展失衡、社会发展失衡、生态和自然环境失衡以及外部环境5个层面建立了我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失衡的预警指标体系。

通过这些研究得出, 我国西部5省区发展失衡的主要根源是内生因素长期积累与演化的结果。总体来看, 国内外对发展失衡预警问题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①目前以区域为预警范围的研究较为分散, 基本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②对发展失衡预警的很多关键问题, 如敏感性预警指标的选取等缺乏深入研究;③区域预警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的新领域。

3 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的设计

为了对县域经济运行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在预警指标选取上必须符合最新的发展理念, 既要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特点, 又要体现综合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选择主要的、基本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构建预警指标体系, 以便于决策者和研究人员进行评价和使用。同时, 如何根据一定标准选择预警指标, 是决定预警指标体系能否敏感反应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基础工作。

3.1 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的设计原则

在预警问题研究中, 预警指标的选择既是重点, 也是难点。指标选择得当, 不但能正确评价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状态, 准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而且能及时反映县域经济发展失衡调控效果。从已有的研究来看, 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科学性原则:选取预警指标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 科学设计指标体系框架和指标层次, 使预警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够准确评价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状况及发展趋势。

综合性原则:选取预警指标要兼顾到外延指标与内生指标、历史指标与预测指标间的联系, 具有较大的覆盖面, 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全貌。

客观性原则:为了使反映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预警指标符合实际, 必须做到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数据准确无误。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指标体系设计时, 应选择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 同时要充分考虑指标数据来源的限制及收集资料渠道的真实可靠程度, 以确保指标数值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进而使预警指标值具有客观性。

动态性原则:县域经济发展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变化的, 指标的分类、选择、取值和评判标准的确定等, 都需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

灵敏性原则:敏感性是指在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各个阶段, 预警指标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微小变化作出反应, 一旦运行发生失常波动时, 这些指标能够及时地发出指示信号。同时, 还能准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起到警报器的作用。

由于中国地域范围辽阔, 还需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状况的表现来确定使用范围广泛的预警指标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部分指标不可能涵盖所有县域, 加之有些预警指标的时效性特征相当明显。因此, 在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还必须考虑预警指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2 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

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从总量指标、平均指标和速度指标三个方面进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但该指标体系仅限于经济方面的评价, 不能反映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情况[10]。经济发展不单纯是一种经济现象, 而应该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成果, 遵循指标设计原则, 借鉴已有的预警经验, 从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社会民生和资源环境4个层面上考虑, 提出具有较强警示作用的预警指标体系, 具体包含4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 (表1) 。

该预警指标体系的特点是:①在关注平均指标的同时, 也考虑总量指标。因为平均指标有时候会掩盖一些问题, 通过加入总量指标, 会更全面地体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②重视经济结构。通过优化经济结构, 可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进而提高各县域综合竞争力。③体现社会民生问题。社会民生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性标志, 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选择预警指标时, 通过加入社会民生指标, 可以加强指标体系的政策效应。④重视资源和环境保护。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 解决环境污染造成的矛盾和问题, 是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 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体现了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 强调了资源环境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经济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注重社会民生的改善, 突出了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 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的评判标准

4.1 评判方法的选择

预警指标“阈值”的设定是预警系统构建的重要环节。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其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阈值”时, 把它当成突发事件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发生的预警信号。

关于预警指标的预警评判标准设定,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充分研究,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1]:①世界通行标准法。参照世界通行的划分标准, 根据动态性、本土化原则进行适当调整得到, 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依据钱纳里模型、人均耕地面积采用联合国确定的警戒线等。②国内文献参考法。参考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 根据动态性进行适当调整。如“三废”处理率指标警戒线的划分来源于李娅和杨先明在《发展失衡与社会预警——以中国西部五省区为例》一书中的分析。③极值—均值法。将相应指标的极大值、平均值与极小值为评价标准, 然后依次划分五级预警评判标准。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指标警戒线的划分标准, 是根据我国相应指标的现状值和目标值的经验数据分析得到。④专家经验判断法。有些指标既没有现有的研究成果可借鉴, 又缺乏相关经验数据, 则可采用专家经验判断法来划分预警评判标准。⑤综合分析法。综合世界通行标准、文献参考和专家经验判断等多种方法, 对一些国际上通行的指标而在国内因统计口径不同而存在差异的预警指标, 则可采用综合分析法。

基于现有相关研究文献的系统分析和各县域的实际情况, 给出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的五级评判标准。需要说明的是, 作为县域经济均衡发展标准的合理刻度难以具体化和明确化, 因为县域经济均衡发展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 评判标准的确定需要我们根据国际公认、历史检验、专家意见并结合县域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由于在研究过程中, 有些指标目前既没有国际经验或研究文献可借鉴, 又没有经验数据予以参考, 我们将各数据与全国的数据进行对比, 并按以下规则定确定警级:数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指标定级为无警区;数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0%的指标定级为轻警区;数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40%的指标定级为中警区;数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60%的指标定级为重警区;数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以上的指标定级为巨警区。

4.2 评判标准的界定

在明确了各类警区的警限基础上, 便可以观察预警指标的实际及其变动所在的区间, 检测其警情和警级的发展变化[12]。由于各地区人口总数不同, 经济总量指标值 (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不存在统一标准进行比较, 故本文不对总量指标的预警评判标准进行界定。具体的预警指标评价标准见表2。

5 昆明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的预警判定

结合上述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和预警评判标准, 本部分对2010年昆明市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状况进行预警判定。各预警指标的数据均来源于2011年《云南统计年鉴》和2011年《昆明统计年鉴》, 部分数据是通过计算得到, 其中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按6.8计算。

由于城市失业登记人数数据的不可获得性, 本部分没有对失业率指标进行预警判断。根据各预警指标在2010年的具体数值, 结合表2所确定的评判标准, 可得到昆明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的警级情况 (表3和表4) 。

从表3和表4的预警判断结果可见, 昆明市9个县市中绝大多数预警指标处于警情较严重的状态, 特别是人均各项贷款余额、城镇化水平、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常用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等5个预警指标, 9个县市基本上处于重警和巨警区域。昆明市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程度严重, 进行失衡危机的预警监测、预警管理已成为昆明市政府治理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急迫要务。因此, 昆明市应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管理, 并设置预警管理预案;根据引起县域经济发展异常的各种因素设计出相应地解决方案, 并分别提出调控对策。此外, 还应针对不同县市县域经济发展失衡产生的原因以及表现出的差异性特点和不同的演化趋势, 分类实施预警管理, 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6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社会民生和资源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由23个具体指标构成的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 在进行预警指标设计时重点关注了那些具有较强警戒作用的敏感性指标。此外, 还采用世界通行标准法、国内外文献综述法等多种方法, 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特点, 界定了各预警指标的预警评判标准, 为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程度的评判和预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于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预警评判标准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指标建设过程中还应做好预警指标和预警评判标准的维护工作。由于县域经济发展失衡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研究领域, 在社会转型时期, 各县域存在各种突发性与伴生性问题, 它们随时都有可能发生[13]。因此, 随着县域经济运行所处的不同阶段, 已建成的指标体系和指标的预警评判标准应与时俱进地进行深度开发和修正完善, 对指标的数量和预警评判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正。

空中预警和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篇2

空中预警和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对21世纪的现代战争而言,掌控了信息权也就意味着获得了生存权和发展权.预警机(传统意义上的.空中预警和控制系统)作为一种携载远程搜索雷达、数据处理、敌我识别、通信导航、指挥控制、电子对抗等完善的电子设备,集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于一体,可搜索、监视与跟踪空中和海上目标,并指挥、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作战支援飞机,能起到移动雷达站和空中指挥中心的作用,是现代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中重要装备.

作 者:张颖 吴剑勇 秦五诗  作者单位: 刊 名:国际航空  PKU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AVI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风电发展超速专家预警产能过剩 篇3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全国完成风力发电装机100万k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60万kW。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新增240万~260万kW。今年9月,我国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2010年风电装机500万kW的目标,可以提前3年完成。

2006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都实现了100%的跨越。然而,“当前风电迅速发展,很大部分并不是商业因素的推动。”施鹏飞表示。

他认为,当前我国风电开发商和投资商主要是国有大型发电企业。也包括一些国有大型能源企业。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只占全部装机容量的0.4%,发电量只占到0.1%。

对这些大型企业而言,风电容量只占其业务很小的部分,但对其在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问题上的形象有很好的帮助。 “是否赚钱并不重要。”施鹏飞说。

他表示,由于没有风电发电量的精确统计,对一些地方或大型国企而言,对其考核主要是以风电装机容量为主,而不是发电量,这可能促使他们过多追求装机容量的扩张,多装机。快装机。然而,装了之后怎么办?施鹏飞透露,在2005年底统计的风电累计装机126万kw中,由于各种原因到目前至少有2.5万kW机组不发电。

西容公司十二种新产品通过国家两行业鉴定

日前,西安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的BAM6.35-800-1W型并联电容器、DAM9.299-81W型直流滤波电容器,TYDL500/√3-0.005H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等12种新产品两行业鉴定会在时代大酒店召开。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副司长李秦、国网交流建设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孙竹森,国网运行公司总工程师袁清云、北京直流网联公司总工程师马为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处高工何孔德、南方电网公司工程处处长尚涛、武汉高压研究院电气所副所长王晓琪、武汉高压研究院高工倪学锋、西安电力电容器研究所所长郭天兴等行业专家共40人参加了本次鉴定会。西电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陈元魁、科技技改处处长权武、副处长何利利、直流工程部部长申豫章等出席了会议。

在会上,首选由陕西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科技处处长张全喜宣读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委托函及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随后,会议按照既定议程将专家分成并联电容器、耦合电容器、互感器三个鉴定委员会,分组进行审议。西容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就新产品的研制过程、技术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及试验情况分别向鉴定委员会进行了汇报。各位专家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认真审查资料、查看样机,并现场抽测了产品性能,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课题组人员一一进行了解答。最后经过专家组讨论,确定了鉴定意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西容公司的新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完整、正确、统一、清晰;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试验合格,报告有效:BAM6.35-800-1W型并联电容器、DAM9,299-81w型直流滤波电容器、DAM15-18.1W型直流滤波电容器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ZOAF500-0.05H型直流耦合电容器、TYDL12110/√3-0.02H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TYDL500/√3-0.005H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其余6种产品的性能指标都达到国际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同意通过新产品鉴定,可以投入生产。

国外预警机发展趋势研究 篇4

关键词:预警机,发展趋势,发展方向

0前言

由于受地球曲率的限制, 地面雷达探测低空、超低空目标的距离近, 发现概率低。而且, 地面雷达不便机动, 开机工作后易暴露而遭敌攻击。为了减少探测雷达盲区, 增大探测范围, 预警机应运而生。预警机是一种全天候多传感器空中预警与指挥控制飞机, 具有将强的低空探测和机动能力, 是空军预警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一体化、信息化作战、攻防兼备的重要“杀手锏”武器装备, 其作用已在近几次现代局部战争中得到充分体现。

1 国外固定翼反潜巡逻飞机发展状况

在现代战争的需求牵引和最新电子技术成果的推动下, 世界各国预警机装备的质量不断提高, 数量也迅速扩大。目前, 全世界预警机装备总数量达到300多架, 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瑞典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军队均有装备。

1.1 E-2C

E-2C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预警机。该机采用双发涡桨发动机, 巡航速度500km/h, 续航时间5.5h, 当巡航高度为9390m时, 其背上的AN/APS-145雷达能监视2400万立方千米的空域或38.8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 且无下视波束盲区, 提供的预警时间可达25min。可同时监视、跟踪显示2000个目标, 可同时指挥引导100架战斗机遂行空中拦截任务。

1.2 E-3A

E-3A“哨兵”预警机探测距离较远, 对低空、超低空飞机的发现距离超过400 km, 对中、高空目标的发现距离达600km, 可提供30min的预警时间, 能同时探测600个目标, 同时识别200个目标, 同时处理300个~400个目标。其通过高级空中指挥所和全球指挥通信网, 能同美国总统保持联系, 直接接收美国总统的指令。

1.3 A-50

A-50“中坚”预警机主要用于探测和跟踪陆上低空目标以及海上的舰船, 可指挥引导米格-29、米格-31、米格-27执行拦截任务;可以同时跟踪50个目标, 同时引导拦截10个目标。A-50在探测目标的距离上、自动引导波道数量上逊色于美国的E-3, 但它识别低空目标的能力却要略胜一筹。另外, A-50机上的电子计算机可储存来自人造卫星的情报, 而E-3目前尚无此种能力。

1.4费尔康

以色列的“费尔康”是世界上第一种相控阵雷达预警机, 其空中预警能力不亚于美国E-3A预警机, 有些性能甚至超过E-3A。该机主要用于全天候远程空中预警和控制, 具备下视能力, 能在不同地形上空监视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机;该机的功能基本与E-3预警机相同, 但在小目标探测方面的性能优于E-3;能够跟踪100个不同目标。对大型高空目标的有效探测半径可达670公里, 中型目标为445公里, 对低空小型目标为370公里。

1.5 E-737

澳大利亚的E-737是美国波音公司为澳大利亚空军在波音737-700客机基础上改装的预警指挥飞机。该机主要用于探测和跟踪空中目标, 尤其是空中小型目标, 对巡航导弹具有优良的识别能力;该机预警雷达利用脉冲方式进行海上搜索。该机可以同时跟踪3000个目标、指挥控制40多个拦截任务。

2 国外预警机发展趋势分析

预警机经历了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它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从简单到复杂, 发展成为现代战争不可缺少的重要军事装备和真正的兵力倍增器。未来预警机的发展趋势为:

2.1 大中型预警机以改进改型, 提高飞机性能为主, 延长服役期

对已装备预警机的国家来说, 使用成熟的高新技术, 换装先进的电子设备, 对其进行现代化改装, 是提高现役预警机性能、延长服役期, 节约经费, 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的捷径。

2.2 发展中小型预警机, 满足中小国家需要

由于大型预警机 (如E-3) 价格太高, 加上许多中小国家国土不太辽阔, 国境线、海岸线不太长, 使用大型预警机不太适合国情, 掌握与使用都有一定难度, 因此对大型预警机望而却步。而中小型预警机具有价格低廉, 性能适中的优点, 能满足多数国家的需求。中小型预警机使用维护方便, 所需的维护保障人员少, 对机场要求不高, 因而研制中小型预警机满足大对数中小国家的需求将成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思路。

2.3 增加对地监视功能

预警机增加对地监视能力, 建立完整的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场态势, 提高作战能力。进入21世纪后, 美国空军正式启动了E-10多传感器指挥控制飞机的研制工作, 计划把E-3、E-8甚至RC-135的功能都集成在这架飞机上。另外, 美国海军在计划“高级鹰眼”预警机方案时, 也打算增加一部“PS﹠T (精确打击与目标摧毁判定) ”雷达, 从而使“高级鹰眼”预警机同时具有现有预警机功能和联合星系统功能。

2.4 增添辅助探测设备和任务保障系统

在现代战争的复杂电磁环境下, 预警雷达作为预警机的主要探测设备, 面临了“隐身” (低可观测性) 目标、低空突防、反辐射导弹和电子干扰等四大严峻挑战。为了对付这些挑战, 除了雷达本身不断改进之外, 预警机上还需要增添一些与雷达互补的探测设备, 如ESM/ELINT (电子支援措施/电子情报侦察) 、CSM/COMINT (通信支援措施/通信情报侦察) 、红外搜索与跟踪设备以及先进的电子自卫设备等, 以提高预警机的整体作战效能, 同时提高自身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2.5 重视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采用实时的开放系统体系结构 (OSA) , 充分利用现成的民用产品 (COTS) 软硬件及其标准, 这样既能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又能减少寿命周期费用和设备的体积重量, 还能提供“即插即用”的能力-从而减少了任务系统升级所需时间、经费和集成复杂性, 也不需要重新编写操作软件和集成测试。采用OSA和COTS, 就能使预警机具有不断改进、节省费用、即插即用的能力,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任务要求。

2.6 任务系统与载机进行一体化设计

载机为任务系统提供了一个平台, 同时, 在机载条件下, 受平台外形、体积、重量和气动性能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任务系统的设计又受到诸多限制。因此, 有必要把任务系统同载机进行一体化设计。

2.7 提升预警飞机在高威胁环境下的生存力

预警飞机价值昂贵, 机内人员多、设备复杂, 一旦对方攻击得手, 不但会造成重大人员、装备损失, 同时将削弱整体作战能力, 影响战役进程, 打击官兵士气。因此, 在未来的预警飞机上安装电子干扰设备、携带一定数量的空空导弹作为自卫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2.8 向空中预警无人机发展

空中预警无人机将预警雷达天线与侦察雷达天线共装在无人机的机翼上, 实现一架无人机可同时完成对空中目标预警和对地面监视目标的能力。预期能取代目前的预警飞机和“联合星”战场侦察飞机。

2.9 预警飞机向空间发展

发展预警 篇5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2014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第一章2014年中国棉纺织运行概况2

第一节2014年棉纺织重点产品运行分析2

第二节我国棉纺织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3

第二章2014年棉纺织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6

第一节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6

第二节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7

第三节“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8

第四节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9

第三章棉纺织行业2014年政策环境变化分析12

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2

第二节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分析13

第三节国内棉纺织行业政策分析14

一、行业具体政策14

二、政策特点与影响17

第四章2014年国际棉纺织行业发展分析22

第一节世界棉纺织生产与消费格局分析22

第二节2014年世界棉纺织市场存在的问题23

第二部分棉纺织重点产品2014年走势分析

第五章我国棉纺织行业供需状况分析27

第一节棉纺织行业市场需求分析27

第二节棉纺织行业供给能力分析28

第三节棉纺织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29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29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31

第六章棉纺织行业前十强省市比较分析35

第一节前十强省市的人均指标比较35

第二节前十强省市的经济指标比较36

一、前十强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较36

二、前十强省市的营运能力比较38

三、前十强省市的偿债能力比较41

第七章棉纺织行业竞争绩效分析46

第一节棉纺织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46

第二节棉纺织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47

第三节棉纺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48

第四节棉纺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49

第五节棉纺织市场分销体系分析50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50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53第八章棉纺织行业区域分析58

第一节我国棉纺织企业区域分析58

第二节山东省棉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59

一、山东省棉纺织行业产销分析59

二、山东省棉纺织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山东省棉纺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山东省棉纺织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三节广东省棉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广东省棉纺织行业产销分析68

二、广东省棉纺织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广东省棉纺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广东省棉纺织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四节江苏省棉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江苏省棉纺织行业产销分析77

二、江苏省棉纺织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江苏省棉纺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6568 70 73 7577 79 80

四、江苏省棉纺织行业营运能力分析82第五节浙江省棉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86

一、浙江省棉纺织行业产销分析86

二、浙江省棉纺织行业盈利能力分析89

三、浙江省棉纺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9

1四、浙江省棉纺织行业营运能力分析92 第三部分棉纺织行业融资及竞争分析第九章我国棉纺织行业投融资分析98

第一节我国棉纺织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98第二节我国棉纺织行业外资进入状况99第三节我国棉纺织行业合作与并购100第四节我国棉纺织行业投资体制分析101第五节我国棉纺织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102第十章棉纺织产业经营策略分析105第一节总体经营策略105第二节市场竞争策略106

一、细分市场及产品定位106

二、价格与促销手段109

三、销售渠道111第三节行业品牌分析113

第十一章我国棉纺织行业重点企业分析116第一节国内棉纺织行业重点企业A116

一、公司基本情况116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18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21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23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24

第二节国内棉纺织行业重点企业B127

一、公司基本情况12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28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30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33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35

第三节国内棉纺织行业重点企业C137

一、公司基本情况13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39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40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42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45

第四节国内棉纺织行业重点企业D148

一、公司基本情况148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50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53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5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56

第五节国内棉纺织行业重点企业E159

一、公司基本情况159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60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62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6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67 第四部分产业发展前景及竞争预测

第十二章我国棉纺织产业消费量预测172

第一节我国棉纺织消费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172

第二节2010-2014年棉纺织需求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第三节2010-2014年棉纺织需求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第四节2010-2014年棉纺织需求总量预测结果175第十三章我国棉纺织产业供给预测178

第一节我国棉纺织生产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178第二节2010-2014年棉纺织生产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第三节2010-2014年棉纺织生产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第四节2010-2014年棉纺织生产总量预测结果181第十四章棉纺织相关产业2014年走势分析184第一节上游行业影响分析184第二节下游行业影响分析185

第十五章中国主要地区棉纺织行业的发展188第一节山东188

一、2014年山东棉纺工业产值简析188

***0

二、山东滨州全力打造中国棉纺织之都190

三、山东郓城棉纺业“联保”融资求发展193 第二节河南196

一、河南棉纺业在逆境中迅速发展196

二、河南郑州市棉纺织行业发展状况198

三、河南新野重点发展棉纺业201 第三节新疆204

一、2014年新疆棉纺企业发展状况20

4二、新疆棉纺织发展全面出击206

三、新疆需加强培养棉纺织技术人才209

四、新疆石河子棉纺业发展规划211第四节其他地区213

一、湖北省襄阳棉纺业扭亏为盈213

二、江西彭泽县实现棉纺业跨越式发展21

5三、安徽省望江县重点发展棉纺织216

四、浙江棉纺发展带来负面影响218 第五部分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十六章棉纺织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225第一节棉纺织行业生命周期分析225

第二节棉纺织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226第三节棉纺织行业集中程度分析227第十七章棉花行业发展分析230

第一节棉花行业发展状况解读230

一、中国棉花行业发展的回顾230

二、中国棉花供求状况简述23

3三、中国棉花行业发展倾向浅析23

5四、国家新政策促进棉花加工业发展236

五、棉价上涨使棉纺织企业发展压力增大238 第二节2014年棉花行业发展综述242

一、2014年中国棉花行业运行状况2

42二、2014年中国棉花产业数据简况24

5三、2014年中国棉花行业发展透视247 第三节棉花行业投资风险分析249

一、经营风险249

二、行业风险2

51三、市场风险2

52四、政策性风险2

54五、外汇汇率风险257

第四节棉花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260

一、棉花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60

二、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的建议26

2三、中国棉花加工业规模化的措施265

四、中国棉花收购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267

第十八章棉纺织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71

第一节2015-2019 年棉纺织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271第二节2015-2019 年棉纺织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272第三节2015-2019 年棉纺织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273第十九章棉纺织机械设备发展分析276第一节棉纺织机械设备发展状况276

一、开清棉机械简介276

二、中国棉纺织机械技术发展阶段278

三、中国棉纺机械设备发展状况281

四、中国棉纺机械关键设备发展分析283

第二节棉纺粗纱机和纺纱工艺分析28

5一、粗纱机的发展概述28

5二、纺纱工艺的探讨287

三、棉纺纱机械发展中的注意事项288 第三节棉纺织机械设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29

1一、棉纺织机械质量需要提高29

1二、棉纺设备技术亟待升级292

三、高端棉纺织设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94

四、促进棉纺机械发展进步的措施297

五、提高转杯纺纱机接头质量的策略299第二十章棉纺织产业投资风险303第一节棉纺织行业宏观调控风险303

第二节棉纺织行业竞争风险304第三节棉纺织行业供需波动风险305第四节棉纺织行业技术创新风险306第五节棉纺织行业经营管理风险307第二十一章棉纺织行业发展前景趋势310第一节棉纺织工业发展趋势310

一、棉纺工业发展走向高速化和短流程化310

二、喷气织机将会快速发展313

三、新产品开发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向315第二节2015-2019 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发展展望317

一、2015-2019 年中国棉纺行业重点工作与发展目标317

二、2015-2019 年中国棉纺织行业技术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319

三、2015-2019 年中国棉纺织行业科技发展的目标及任务320

四、2015-2019 年中国棉纺织行业科技发展趋势32

2五、2015-2019 年中国棉纺西部成热点32

5六、2015-2019 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发展措施327 第二十二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330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330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331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附录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演变与发展 篇6

[关键词] 财务危机 预警 模型

财务危机预警是指通过设置一些财务敏感指标并观察其值的变化,对可能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风险因素进行跟踪、监测、预测,同时根据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设计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模型并确定一个阀值,当相关因素指标综合值超过阀值时发出危机警报并采取对策。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则是通过数学或统计方法建立模型对财务危机进行定量预警分析。目前国内外对企业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的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单变量判定模型

Fitzpatrick(1932)最早发现,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其财务比率和正常的财务比率相比,有显著不同。Beaver(1966)则首先应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财务预测模型,他首先使用了5个财务比率作为变量,选取美国1954年~1964年间资产规模相同的79家经营失败企业和79家正常经营正常的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具有良好预测性的财务比率依此为现金流量/负责总额的比率、资产负责率、资产收益率。

在我国陈静(1999)选择了4个财务比率指标作为变量即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运用两分法,发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总资产收益率的预测效果较好。

二、多变量判定模型

1.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其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这类方法的主要代表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前者是以净值报酬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润率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前因后果;后者是将选定的七项财务比率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得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续而确定其信用等级。

2.多元线性函数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是运用多边模式思路上建立起来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國纽约大学的Altman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Z计分模型。他通过将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计算出一个总差别分来预测、计量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这个总差别分通常被称为Z值,这个模型被称为Z值计分模型:

其中: -判别函数值;=营运资金/总资产;=留成收益/总资产;=息税前利润/总资产;=(普通股价值+优先股价值)/总负债;=销售收入/总资产

我国的陈静(1999)、邓茂(2003)等人利用Z值计分模型对我国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此模型对ST公司和非ST公司有较好的判别率,当年、前一年、前两年的正确率分别在92%、85%、79%以上。

3.Logistic和Probit概率模型:Logistic和Probit方法的结论很相似,一般多使用Logistic概率模型。Logistic又叫增长函数,是1838年比利时P.F.Verhulst首先提出的,二元Logistic概率函数的为:

其中是在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概率,代表事件不发生的概率,是截距, 是待估计的参数。通过设定临界值作为事件发生与否的标准,如果事件发生的概率大于临界值,则判断事件发生,反之,判定事件不发生。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美国学者Ohlson是最早把此模型运用到财务危机预警中的人。我国学者吴世农、卢贤义(2001)、上海财经大学的姜秀华(2002)运用此模型对沪深证市场的部分ST公司进行了研究,并认为Logistic概率模型优于多元线性预警模型。

三、神经网络分析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是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式,其建构理念植基于人类大脑神经运行的模式。ANN除了具有较好的模式识别能力外,而且可以克服统计方面的限制,因它具有容错能力,对数据的分布要求不严格,具备处理资料遗漏或是错误的能力;最重要的是ANN具有学习能力,可随时依据新准备数据资料进行自我学习、训练,调整其内部的储存权重参数以对应多边的企业环境。ANN在经济预警(Early Warning,EW)系统中的应用,无论从思想,还是技术上都是对传统EW的一种拓宽和突破,克服了以往模型重定量指标,难以处理定性指标;模型不具有时变性,缺乏自适应、学习能力。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在ANN预警系统研究方面做过一些理

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四、现有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局限性

上述分析模型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待完善,在实际运用中也各有优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变量判定模型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其割裂了各个财务分析指标之间的内在整体联系,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很大局限性,并预警的准确性较差。

2.概率统计模型在实践运用中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其缺乏理论基础。

3.神经网络预警系统运用到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的时间并不长,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过于复杂,在运用中还有待完善,因此在实践上受到很大限制。

4.现有预警模型无法对上市公司提供的数据真假做出辨别。

5.现有预警模型还都主要侧重于财务定量数据的使用,对于像宏观经济状况、国家政策的变化、不同企业的特殊情况(如信用)等定性指标考虑还较少。

五、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未来发展

1.需要发展一些不同行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由于各个行业都有自身的一些经营特点,具体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有一些差异,这就降低了各个行业之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从而使建立不同行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很有必要。

2.未来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还应把一些非财务指标所能体现的定性因素考虑进去。

3.未来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能够对公司所提供的财务数据的真伪做出一定鉴别。

4.未来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4)

[2]郑茂: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3.(10)

[3]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4]姜秀华任强孙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J].预测,2002,(3)

《雷电监测预警》课程建设与发展 篇7

一、课程目的

《雷电监测预警》课程建设和改革紧紧围绕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相长”这一教学理念。目标是通过努力,使本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该课程从基础开始,由浅入深,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常用的雷电探测仪器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利用不同观测资料对雷电活动进行不同时空尺度预警的方法。多媒体课件从权威期刊上收集近几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最具代表性的科研内容,反映当前学科的最新成果和雷电的新进展,如闪电最新定位技术,强对流识别、跟踪和外推方法等。在具体制定教学大纲中体现如下基本原则:了解雷电探测的主要仪器、仪器工作原理、仪器采集到的数据运用,能掌握基本的风暴预报方法,了解国内对雷电监测预警的需求情况及发展现状,能对几个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主要工作思路有所了解。在教授学生基本的雷电探测及预警知识的同时,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雷电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雷电的基本探测仪器工作原理及其数据运用,掌握对流单体识别、跟踪和外推的算法,对雷电监测预警系统能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二、教学特点

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鼓励不囿于固定的模式或秩序,灵活调整思路,找到打破常规的解法,并在文献检索、动手和动脑等方面得到锻炼,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PowerPoint、FrontPage和电视录像片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的教学信息更加一致,通过课堂上播放表格、图像、动画等,不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搜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制作完整、生动的雷电监测预警课件,反应最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阅读研究论文为课外作业,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和老师讲解相互弥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演示国内较先进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使学生对此课程有更感性的认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师资培养

目前该教学队伍已形成了以课程组负责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助教和研究生为辅导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水平较高、经验丰富、效果较好的教师梯队,并外聘了几名国内著名的雷电物理专家。教师业务专长涵盖大气探测、雷电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应用电子技术、物理等,是一只团结协作、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实力强,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学队伍。师资队伍的培养方面,主要有以下举措: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一方面,尽可能让青年教师多参加国际或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开阔视野;另一方面,聘请雷电方面的专家到我校讲学,有计划地安排部分中青年教师进修、在职攻读博士或外出访问,使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教学实践制度,包括听课、改作业、试讲、部分授课、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指导生产实习和指导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鼓励、支持教师申请科研项目,提升科研及理论水平,使其深入本学科的科研领域,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在科研中通过理论学习及实践锻炼,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科研能力。

四、教材使用与建设

目前,国内外没有一本正式出版的相关书籍。平时授课只能依靠ppt课件,学生课余也只能以课件为依托,自己找资料学习。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我校在雷电专业方面的领军地位,目前正抓紧该课程教材的编著。近两年来,在各级气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教材编写组承担了多项“雷电监测预警”方面的科研项目,为本教材的编著奠定了基础。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课题组对雷电探测和预警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这对顺利完成本教材的编著奠定了应用基础。本课程要求学生除熟悉、掌握指定教材的内容外,还应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除固定参考书目外,学生还应随时通过网络查询,关注雷电方面的发展动态,丰富本课程所学知识,并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程的发展规划

随着防雷工作的发展,本课程需不断吸取营养,不断补充,不断发展。建设目标是争创国家级精品课程,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本课程准备完成以下规划: (1) 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使之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让更多的高校师生通过访问本课程网站受益,充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 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的学术水平、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效果上新台阶。 (3) 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整理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增加和删改,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4) 确定雷电监测预警课程的授课模式,形成了从教案、电子课件、雷电物理专家讲坛到试题库的完整体系。开展教学观摩、经验交流、首次讲课试讲制度。 (5) 采取学生评教制度,通过让学生填写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师和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答复,认真处理学生的意见。 (6) 继续完善教学通报制度,监督教师教学工作,形成良好的质量监控体系。 (7) 根据雷电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科学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科学思维,构建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为促进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开展学生科研培训提供了条件。 (8) 在保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前提下,设立学生科研项目,包括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使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

目前,雷电科学研究还很不成熟,仍处在观测资料的诠释与理论的探索阶段,“雷电监测预警”也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本课程是独创性的,教学小组的能力和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实验室教学和实践教学还不足,缺少必要的雷电常规探测设备和相应的实验室。此外,本课程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沟通,促进本课程的建设。所以,此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不仅需要增加试验设备的投入,还需要根据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完善课程的内容结构。此外,增加实践课时,让同学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也是课程发展的迫切需要。

摘要:《雷电监测预警》课程是专门面向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函授、专科、本科、研究生多层次水平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研究了《雷电监测预警》这门课程的设置背景、课程目的、教学特点、师资培养、教材使用及建设, 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浅议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 篇8

一、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式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的设计

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 主要包括整个预警系统指标的构建、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的测试模块、循环经济发展的预警预测模型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信号识别系统。而其中循环经济发展的预警系统指标作为整个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部分, 是整个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测试模块架设的基本前提。而循环经济发展的预警预测模块作为整个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 是衡量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系统的实际发展和发展水平差别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另外, 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系统作为根据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测试和预警程度判定的系统, 主要是利用预警系统的检测数值对警度值和警限值进行比较和判断, 之后判定实际预警效果和期望值之间的程度, 根据偏离的程度进行预警。

(二)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的构建

根据对循环经济的发展预警系统主要功能的分析, 测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际水平的偏离情况, 进而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形成一个明确的预警判断, 并根据预警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控制险情的恶化和扩大, 为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障。另外, 根据循环经济预警系统的功能和具体的要求, 预警系统指标不仅要客观地反应循环经济的全面情况, 而且还要反应出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规律和趋势。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式体系中的模型操作

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系统其检测原理是根据循环经济的实际发展和标准安全水平之间的偏离度为依据, 从而发出不同程度的经济预警, 在具体的经济发展预警系统检测过程中, 主要应用的测量方法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压力指数测量方法。前者主要是通过对循环经济的偏离度进行相对评定, 之后根据相应的评定结果, 对循环经济的实际发展和预警系统进行综合的判定, 合理地选择测量样本与数据分析。一般的方法是根据研究的数据, 进行系统的数据化处理, 相关的数字化处理指标主要分为三个类型:效益型、成本型及区间型指标。效益型作为最普遍的数据处理指标, 其自身的数值越大, 经济效益就越好;而顾名思义, 成本型的指标代表的是经济成本, 在数值上越小经济收益就越大;而区间型的指标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数据区间内, 其经济的发展效益最好。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的指标在属性上的指标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效益型指标, 例如人均GDP和人们生活水平等有关数据, 其数值是越高越好;而另一种是成本型的预警指标, 例如GDP能耗及资源能源的消耗等, 数值越小发展程度越高。两种指标在一定情况下, 可能出现转换, 其规律和规模如下图所示。

三、结语

随着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趋于合理, 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力度和重视程度上也逐渐提高, 因此在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上, 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资源重复利用都有了很明显的好转。所以, 完善循环经济发展预警模型体系, 不仅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进步, 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了。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发展的载体,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伴随经济发展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 由于高投入、高消耗及高排放所造成的污染, 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循环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通过对现代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预警模型体系进行论述。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济发展,发展预警,预警模型

参考文献

[1]季昆森.发展循环经济, 开辟创业新空间──以安徽省循环经济的实践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 .

[2]刘坚, 黄贤金, 钟太洋.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系统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四川环境, 2006, (2) .

[3]王奇, 王会.循环经济的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1) .

发展预警 篇9

近年来,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 先后出台并实施了《辽宁省畜牧业倍增计划》和《辽宁省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 辽宁省正由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迈进。但是受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 畜产品市场波动较为频繁, 给畜牧业生产和供给带来不利影响。既要保持畜牧业生产平稳较快发展、保证畜产品安全供给, 又要避免市场波动给生产者造成损失, 影响农民增收, 这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辽宁省畜牧兽医局高度重视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工作, 将其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从建立健全统计监测预警组织体系、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运用现代化统计监测手段入手, 强化预测预警信息引导和调控生产的作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效防止了生产大的波动, 统计监测预警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为促进全省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畜产品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刊开辟专栏回顾辽宁省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工作历程, 以期为各地工作提供借鉴。

猪价预警养猪业发展的风向标 篇10

众所周之, 自2006起, 生猪生产成本和风险居高不下, 致使生猪数量锐减, 猪肉供不应求。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 猪肉价格一路飙升, 到2008年5月份竟上涨了300%以上。在价格因素的刺激下, 生猪养殖业开始再次迅速升温。然而自去年7月起又开始逐步回落。有消息称, 由于生猪供应大量增加, 预计今年二季度后生猪价格可能再次大幅度下跌, 国家对肉价的政策也从最初的防涨过渡到止跌。此次预案的及时推出, 可以说是为引导养猪业健康发展竖起了一个风向标。

纵观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规律, 那就是每隔数年, 我国的生猪生产就会出现周期性波动, 表现为生猪生产供大于求时, 猪肉价格逐步回落, 低于成本线;供不应求时, 价格逐步走高, 价格的上涨会刺激越来越多的农户养猪。随着生猪数量越来越多, 猪肉供应又将供大于求, 价格又将下跌, 完成一个波动周期, 如此循环, 周而复始。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因此, 稳定生猪生产, 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 对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预案》的出台主要是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基础上, 通过必要的政府调控, 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 保护生猪养殖户利益, 缓解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具体干预措施包括:发布生猪市场预警信息;适当增加中央和地方冻肉储备;由财政贴息, 鼓励大型猪肉加工企业增加商业储备;进一步增加中央和地方储备, 直至再进一步增加中央储备, 进一步提供养猪补贴, 加强进出口调节等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 只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按照上述预案的要求,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原则, 各司其职, 就一定能够稳定生猪生产, 保障市场供应, 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赢。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生猪生产继续扩大, 今后再出现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 而政府没有相应措施, 将再度严重挫伤养殖户积极性, 不利于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此, 国家适时出台上述预案, 要求当猪粮比价 (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 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开始预警, 根据情况启动相应响应机制, 并根据猪粮比价下降的程度调整调控力度, 使猪粮比价不至于下降过多, 这样, 既能够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又可缓解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 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 均有利于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上一篇:配置与管理下一篇:校园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