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背景

2024-07-11

开放式创新背景(精选十篇)

开放式创新背景 篇1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背景,商业模式,变革与发展

1 前言

在社会发展当中,过去的封闭式创新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此,出现了开放式创新体系。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新型产业和技术不断产生和发展,因而形成了新的市场环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当中,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所增加。因此,企业要想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应当积极对商业模式进行变革与发展,从而促进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2.1 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

关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内涵,目前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些人认为商业模式中包含了规制、结构、交易内容等,通过对商业机会的开发,对价值进行创造。还有人认为,在商业模式当中,包含了客户价值定位、收入模式、利润库存周转、关键过程、关键资源、成本结构、利润模式等。综合各方面的阐述,商业模式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企业基于客户价值的定位,对企业交易方式、交易结构、建议内容等进行设计,同时形成相应的赢利模式和收益方式。在商业模式当中,主要包括了客户价值定位、企业交易模式、企业赢利模式等部分。在这些部分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形成企业的商业模式。

2.2 企业商业模式的网络嵌入性

基于开放式创新背景,企业的商业模式也要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应当联合客户、研发机构、研究院、高校、合作研发联盟、供应商等,形成新的开放式创新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外包、创新网络化等模式,使得企业能够得到更高的收益。企业可以通过在网络中的嵌入,对价值进行创造,在商业模式变革和发展当中,综合网络关系与自身情况。例如,谷歌的安卓系统对开放式创新平台进行了构建,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嵌入创新网络的机会,从而给大量的手机应用软件开发者提供了商业机会。因此,企业嵌入创新网络的商业模式,不但能够更好的整合与利用资源,还能够带动产业的发展。

2.3 企业商业模式的动态均衡性

随着企业商业价值的形成,企业的价值会不断提升,在企业内部模式、行业主导范式等制度因素的影响之下,商业模式会产生行业主导的几种类型。如果商业模式不能创造出较高的价值,其在变革与发展当中就会被淘汰。随着商业模式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价值,能够达到均衡的价值创造状态。在出现了突破性技术变革者或创新者的时候,企业就需要对商业模式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发展。通过变革与发展,商业模式能够带来更为理想的价值创造。在突破性新技术的影响下,随着行业新加入者和新客户价值主张的出现,基于开放式创新背景,企业商业模式通过变革与发展创造出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价值,从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打破传统商业模式的均衡,从而取得新的动态均衡性。

3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3.1 客户价值的产生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发展,离不开客户价值的产生。在技术和市场的搜索之下,能够发现客户价值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当增加开放式搜索的跨度和范围,从而使自身的市场定位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得以体现。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和改进技术模式,促使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发展。对此,在技术领域当中,应当不断地进行探讨和研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加以关注,从而通过更加良好的技术搜索,促使新的客户价值的产生。另外,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为客户解决新问题的同时,还应当对新的附加价值进行开发,对新的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定位,促使新的客户价值的产生,从而初步定位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3.2 商业模式的变革

基于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商业模式在进行变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外部交易方之间的交易关系加以重视。要对交易对象的范围进行拓展,通过开放式创新网络中的合作伙伴,为企业提供新的商业模式参考,从而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对于交易频率、交易方式等,也应适当增加,对于企业外部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例如竞争对手、创新平台、合作伙伴、现有公司等,对其内外部的资源进行匹配,从而形成多样化的交易方式,促进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发展。企业通过外向型开放式的创新发展,对交易途径进行丰富,从而带来更多的价值。此外,企业还应当对交易结构进行优化,改变供应链关系,创新交易流程,从而推动商业务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3.3 赢利优化模式的构建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变革中,赢利模式的优化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企业通过对客户价值的明确,对外部交易关系进行建立,从而设计获取利润的方式,例如边际收益模型、资源周转、成本控制等。在定价过程中,对产品市场进入策略加以思考,从而通过对定价模型的建立,来对产品收益率、盈亏平衡等进行分析。例如,在小米手机的商业模式当中,首先为了获取市场和口碑,采用成本价进行预售。其次将价格调高,获取正式销售的收益。最后再进行低价抛售。另外,在成本模式下,通过对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与优化,使内部治理的成本得到良好的控制与降低。建立和优化得到的赢利模式,能够产生新的价值,因此,能够更好地促进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发展。通过能够产生新价值的赢利模式的优化和建立,使得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发展得到了更好的实现。

3.4 稳定均衡商业模式的形成

在商业模式当中,主要包括了赢利模式、交易方式、客户价值产生等方面。这几个方面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匹配的关系,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各个不同模块或构件的变革与发展之下,对于与之相匹配的模块或构件,也需要进行重新的设计和开发。基于初步的价值定位,在设计和形成赢利模式、交易模式的基础之上,企业的商业模式需要对运行效率进行不断的提升和创新。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构建和路径当中,使其能够共同的完善和相互的促进,最终达到均衡的商业模式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的价值收益能够趋于稳定,从而取得最大化的经济价值,进而促使稳定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3.5 动态均衡商业模式的形成

企业在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之后,基于不断变化的开放式创新背景,客户需求、技术手段等不断发展,更大的挖掘了客户价值。改变市场定位、客户价值以后,也同时改变了交易方式和交易对象,交易次数、交易方式的效率也会有所改变,从而使企业的赢利模式发生变革,也创新了企业价值的增长方式,达到了新的价值创造水平。总价值不断变化,从而使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形成,最终取得平衡的商业模式,形成了商业模式的动态均衡的过程,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促进企业更为良好的发展与进步。

4 结论

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篇2

2.改革开放的任务: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3.改革开放的目的: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4.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如何对待改革开放?(态度):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6.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9.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10.“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发展是目的,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12.把对外开放作为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13.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1.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2.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3,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也能够比较顺利的进行。4.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14.计划经济体制的成就:有助于集中主要力量开展工业建设,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各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

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8.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名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1.劳动者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存在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异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人民民主专政(国体)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化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24.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不同;1.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西方议会是各个政党、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社会势力政治分赃的结果,议会各自党派勾心斗角、尔虞我诈。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我们有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大监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3.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我们的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和妇女、归国华侨等都有适当比例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西方议会的议员则是脱离生产工作第一线的“职业议员”,是一个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共同体。26.国体 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 过家政权组织形式。27.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摆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1.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32.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3.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1.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3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1.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35.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36.香港、澳门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澳门是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通过胁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逐步强占的。

37.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经济纽带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38.邓小平时代主体的判断,基本点: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俩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称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俩个问题已经解决。

39.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40.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是外资企业的管理的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是新的社会阶层的建设者。

42.新时期的俩个联盟:大陆范围内的联盟,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

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式创新背景 篇3

关键词:开放性学习 干部继续教育 特点 模式

在社会与科技的共同发展与进步的条件下,知识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可选择的学习方法逐渐增多,形式越来越便捷,开放性越来越大。这良好的条件不仅给干部继续教育带来发展机遇,也同时带去更多的挑战。而现时期干部继续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去更好的适应时代背景,创新干部继续教育模式,提高干部继续教育实效。

一.干部开放性学习的形式及特点

所谓开放性学习,是指一种学习形式。与传统的比较封闭的“校园式”学习相较而言,它的形式更加自由,没有空间、内容、方式的限制性。特点一,不一定要有完善的教学要素。开放性,更多的是一种自主的学习,不需要对学习者身份的限制,也不需要对地域时间、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内容和任务限制。特点二,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制定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上网学习、阅读文字教材、看录像听录音等多种方法,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习惯接受的一种。特点三,不像传统的封闭式学习那样统一学习相同的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方向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特点四,由于开放性学习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组织管理与评估方面较弱。而传统封闭式学习需要去强调过程组织管理,以及对效果的考核和评估。

而干部的开放性学习,除了这些基本特点,还包括其他几个特点。

1.从来源上,开放性学习的渠道更广。领导干部在单位担任一定的工作职务,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空间,在工作的基础上,参观、考察、调研、开会、听报告等都比一般人多,于是这也成为属于他们的一种学习形式及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可以与工作相关联,也能够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从实效性上,领导干部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更多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没有目标的对知识进行汲取(个人爱好除外)。于是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通常都是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而不是脱离实际漫无边际的理论上的东西。也更加注重效率,期望在短时间内有所收获。

3.从动机性上,领导干部们的差异性较强,因为他们的脾气秉性、天赋爱好、年龄经历、专业职业以及政治前途都完全不同,理想目标也不同,所以学习动机不同。比如从本身兴趣爱好出发,或由于知识量与同事下属相差较大,又或由于岗位竞争等方面的压力而去学习。

二.加强开放性学习背景下干部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通常在兴趣爱好的方向上,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实现学习目标。单位通过政策措施,鼓励干部参加进修或参加其他培训机构。

根据开放性的学习特点,继传统继续教育模式后,创新干部继续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点。

1.干部继续教育的模式不可以脱离党与国家的工作大局,需要与其相结合起来。“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的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这句话是毛主席曾经讲过的。也就是说,作为领导干部,带动下属发展,肩负重要时代使命的人,需要一定的知识沉淀,底蕴的积累。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干部的继续教育是提高文学素养知识储备的一项基本工程,是保证党的事业更好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重要措施与途径。

2.干部的继续教育模式需要有时代性。随着年代的交替,新老干部的教育知识化年轻化的程度有所提高,同时科技的发达与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基础去学习,而原有的传统方式相比之下较为落后。因此,干部继续教育模式要顺应这种社会变化,更加贴近社会现实,体现时代性与多样性。一是要创新目标,以提高干部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为主。二是要创新内容,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突出干部继续教育的政治性、实用性、针对性。三是要创新方式,把过去的模式推广更多的讲授研讨、互动现场体验等,激发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四是要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率,为教育带去便捷。五是要营造良好继续教育氛围,学习风气,培养良好自学习惯。

3.完善干部继续教育的导向,将组织行为既定为主要导向。一是提高当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内容,创新方式,加强管理。二是建立良好的机制,完善培训体系。三是重视社会教育,着力构建多样化模式,在现有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社会模式,建立一体化教育体系。

通过本文对干部继续教育的阐述,使我们了解到一些提升干部继续教育效率改善教育模式的方法,希望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之后,可以使大家能够对此可以更深一步的了解。

开放式创新背景 篇4

1 开放、自主、创新的校企合作背景

1.1 校企合作的环境更加开放

校企合作最初是以国家对企业、对教育发展实施的各种鼓励政策为基础, 实现的学校和企业合作。传统的校企合作大多表现为学校为学生寻找实习和实训基地, 而企业则利用学生的实习和实训节约一部分人力资源成本, 并从中发现值得储备的人才的过程。传统的校企合作受国家政策影响和限制, 但随着我国教育市场化的发展, 国家对校企合作的条件有所放宽, 鼓励政策更多, 这意味着校企合作的环境更加开放, 为学校和企业对外寻求发展动力提供条件;另外, 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要求提高, 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 单纯靠自身的力量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或者办学质量都是比较困难的, 将企业经营和办学开放, 是实现发展的不二途径。

1.2 校企合作中的自主性更强

灵活和开放的教育发展政策使学校与企业联合发展不再以市场和政府为中介,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自身需要进行自主结合, 这些结合有着跨地域、跨行业的特征;此外, 国家投给学校的科研资金有限, 学校要想实现更多的科研项目, 就必须自主筹备更多的资金, 而企业恰好能够为学校提供相应的资金;除了以学校为单位的校企结合模式之外, 很多学校也允许教师或有能力的学生社团自由、自主地寻找合作项目和合作单位, 不同规模的学校成员和企业的结合, 都成为校企合作的模式。这意味着, 企业只要充分利用这些来自学校的自主行为, 就可能获得更多发展动力。

1.3 校企合作中展现出更多的创新性

校企合作的目的有所创新, 除了输送人才之外, 合作的视线逐渐转向技术研发, 这是当前校企合作发展的主要趋势;另外, 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对学校进行投资, 实际上是以企业利润向社会进行回报的过程, 相对于公益事业和参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学校投资形式进行的社会回报更长效;学校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能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设备、环境资源, 能够提高办学力量, 而企业也因为教育力量的参与, 在企业形象建设方面获得更多的文化支持。由此可见, 只要有合适的校企合作策略, 学校和企业都能够在合作的道路上充分发展起来。

2 新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策略

2.1 从利益满足的角度进行校企深度合作

为了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的、开放式的发展, 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 都必须深刻理解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方利益, 从利益满足的角度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首先学校要树立“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促合作”的观念, 立足于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岗位需要进行专业规划和课程设置, 如医药学院的应该按照现代医药行业的发展, 设置与生物医药相关的专业, 并且以医药公司岗位需求为基础, 进行操作性更强课程设置。

以企业发展规划以及岗位需要设置的专业和课程, 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利益, 也使学生具备更多适合于未来职业需要的能力, 实际上是实现了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的满足;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和实训教育, 应该以地区行业发展特点以及相关专业科技产品的发展特征为基础进行调整, 实训带领教师和指导教师的个人教育水平也应该随之改进。

其次, 企业要树立“以支持促合作, 以合作求利益”的观念, 以医药企业为例, 可以将废旧设备送给学校, 并且派遣优秀的员工进入医药学校讲课, 带领学生熟悉医药设备使用技术, 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日常工作环节。这些深度合作的策略不仅能够使企业的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还能够有效提高潜在员工的职业能力, 能够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利益的完美实现。

2.2 健全校企合作交流制度

(1) 要健全企业调研交流制度, 建立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动态, 及时了解用人部门的意见, 以便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提高主动服务行业企业的意识。 (2) 要健全师资互聘制度。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师资, 教师的知识更新、技能水平、对企业的了解深度、对人才技术和素质的准确把握等均要求教师与企业有深度的良好沟通。 (3) 健全顶岗实习制度。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普遍遵循实践成才、师带徒传承隐性经验、岗位实践掌握默会知识等渐进成才规律。学生的技能形成源自于训练, 尤其是顶岗实习, 没有企业的支持, 学生就失去了技术技能真实训练的基础, 要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无异于一句空话。 (4) 要健全利益保障制度。健全的利益保护机制是对双方合法利益的保护, 当一方利益受损时, 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得到补偿, 双方的利益得到保障是长期深入合作的基础。校企双方必须建立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利益诉求平台, 让校企双方各自的利益诉求通过规范化的、公开的渠道, 传达至对方的决策机构。

2.3 以文化建设为基础进行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模式存在很大的共性, 即以学校社团活动开展为主线, 以辅导员为主力, 以学校任课教师为助力, 建立起一个成系统的文化建设结构;而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则因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不同存在着很大差别, 而且大多数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要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办学能力提升并满足企业形象建设和文化发展的需求, 以文化建设为基础进行校企合作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无论学校和企业都应该认识到自身对社会发展的职责, 即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提供职位均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二者在文化建设上的根本目标, 都应该是以服务社会为前提的。其次, 学校和企业应该重视在文化建设方法上进行融合, 学校可以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激励机制引入进来, 在学校设定与“职业”相关的奖学金机制, 如给已经毕业而在合作企业有建树的学生额外颁发奖学金, 使在读学生领悟到学校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延伸;企业也可以将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社团组织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中, 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2.4 以“办学”为产业进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新环境给了企业开发新的产业模式的机遇和空间, 无论从国外的“开放自主创新”角度进行校企合作背景入手, 还是从符合中国校企合作发展的开放、自主、创新背景为基础进行企业发展的规划探讨, 都不难发现, 学校具备的强大科研资源能够提供给企业的创新力量以及发展可能性, 远超过企业自身在行业内通过加强员工职业能力、引进高新技术所获得的创新能力。在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 大多数企业都已经进行开放式的、集约型的经营模式, 即除了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之外, 很多集团型企业所涉足的领域还包括金融、房地产等多个行业, 这意味着企业的流动资金是十分紧张的, 如果企业想要利用较少的资金, 获得较大的创新力量支持, 那么, 将“办学”作为产业的一种形式进行投资是十分明智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从已经开展起来的校企合作模式当中寻找那些值得投资的学校资源, 不仅包括对人力资源储备的投资, 还包括对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创新的投资, 如投资学校的金融专业, 以企业金融发展目标为师生学习或者进行研究的项目内容, 将学校研究的结果进行小范围实验, 如果效果较好, 就聘任学校教师和学生作为企业的“投资顾问”;第二, 以企业发展规划中的某一项为内容, 寻找相关的学校或学生社团组织等进行合作, 如传媒企业或者经纪公司寻找影视类学校或其他高校的音乐、话剧社团合作, 通过较低的成本达到企业经营目的, 并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自我培训的场所。

3 校企合作策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开放、自主、创新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策略的实施, 固然会为学校和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 但是, 校企合作所得到的“产品”归属权问题始终是需要注意的, 也是最难处理的一个问题, 一项研究结果可能带来的社会价值会超过企业和学校的预期, 为了避免在所有权和利益分配上产生矛盾, 启用合同制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合作产出归属问题之外, 责任分配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 无论是进行科研还是人才培养, 学校和企业都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 尽量使责权平衡, 共同承担风险, 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开放、自主、创新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将会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使企业发展的动力更充足, 而学校也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合作, 为自身的发展以及学生成才寻获更多资源。相信通过一系列符合新背景的校企合作策略的实施, 校企合作最终能够成就企业和学校互利、共生、双赢的发展模式。

摘要:本文首先对开放、自主、创新的校企合作背景进行了阐述, 说明校企合作的发展特点, 提出探讨校企合作策略的必要性;接着以新型的校企合作背景为基础, 进行了校企合作策略的探讨;最后对校企合作策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本文能够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背景,校企合作,策略

参考文献

[1]吕璞.开放式自主创新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型及仿真[C].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 2012.

[2]邓琼.浅析开放式自主创新环境下的校企合作模型[J].时代教育, 2015 (01) .

[3]林莉.开放式自主创新背景下企业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与策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12 (10) .

[4]李业丰.小企鹅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僧策略[D].大连理工大学, 2012.

第一章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篇5

1.()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 B.《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必须把握的基本战略问题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B.时代主题 C.姓‚资‛和姓‚社‛ 3.()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 C.发展与环保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提出的。A.马克思 B.列宁 C.邓小平

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大体和日本相等。A.1960 B.195 C.1940 6.1977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发表的社论提出‚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

A.2月7日 B.2月8日 C.2月9日 7.()年4月,邓小平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A.1976 B.1977 C.1978 8.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A.5月10日 B.5月11日 C.5月12日 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一文,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 10.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率先提出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引起大多数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从而改变了会议议程。

A.陈云 B.邓小平C.李先念

11.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 B.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2.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员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3.()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中国共产党第二下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的拨乱反正,其范围包括()。A.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 B.思想领域 C.政治领域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从()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A.1979 B.1978 C.1980 16.()重新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果断地停止使用()的口号。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以钢为纲‛ C.‚以粮为纲‛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A.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B.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C.中央顾问委员会 19.邓小平在1983年同()共产党主席谈话时说:‚我们真正的转折点是1978年底抛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实际上制定了新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A.日本 B.澳大利亚 C.匈牙利

20.()率先提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课题。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21.()前后,是小平理论的酝酿和准备阶段。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2.邓小平在()重要讲话中,开始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南方谈话‛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提出我国的宿主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后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中国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4.在()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25.在()上,提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十条主要之点。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26.20世纪(),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A.70年代 B.60年代 C.80年代

27.1978年,全国仍有()农民处于绝对贫困的状况。A.1亿 B.3亿 C.2.5亿

28.邓小平于()年6月指出:‚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A.1987 B.1982 C.1979 29.邓小平说:‚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

A.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必须对外开放 30.邓小平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A.摆脱贫穷落后状态 B.对放开放 C.解放思路

31.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时间,实际上处于()的状态。A.停滞和徘徊 B.快速发展 C.停顿和倒退

32.()以后,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新时期。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形成的东西方两级严峻对抗的局面覆盖了20世纪()。A.50年代至60年代 B.50年代至70年代 C.50年代至80年代

34.20世纪()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世界大三角政治格局的形成,改变了两级对抗的局面。A.70年代 B.80年代 C.60年代

35.20世纪70年代,以()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讯猛发展。A.电子信息 B.生物工程 C.纳米

36.195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A.4.7% B.5.7% C.6.7%

37.时代主题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必须把握的()问题。A.重要战略 B.关键战略 C.基本战略

38.世界大三角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在()。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39.从20世纪()开始,中国面对的国际大气候呈现以缓和为主流的态势。A.80年代初期 B.70年代初期 C.90年代初期

40.世界主题转换为(),使中国能够专心致志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在新背景下展开改革开放的蓝图。

A.发展与脱贫 B.和平与发展 C.发展与环保

41.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1980年比1955年()。A.提高了 B.下降了 C.相等

42.中国的出口总值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1980年比1955年()。A.提高了 B.下降了 C.相等

43.1977年12月,()提出世界战争可以推迟,我国经济建设可以争取更多的和平时间的判断。A.邓小平B.陈云 C.李先念

44.1978年3月,提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的是()。A.邓小平B.陈云 C.李先念

45.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是从()开始的。A.平反‚右派‛

B.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46.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间,()。

A.没有从指导思想上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B.实现历史的转折 C.经济结构趋于改善

47.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会议的讲话中着重阐述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批评了在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上‚两个凡是‛的错误态度,并指出‚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A.全军政治工作 B.中央组织工作 C.中央宣传工作

48.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的()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标 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9.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主题报告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50.实事求是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的是()。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 B.《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二章 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

51.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的转移,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A.党的工作中心 B.党的奋斗目标 C.国家社会性质

52.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A.完全 B.初步 C.全面

53.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为难局面,()振聋发聩地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A.陈云 B.邓小平C.毛泽东

54.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的发展道路。A.既重视效益,又重视数量 B.既吸引传统,又借鉴他国

C.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

55.以()为标志,我们党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改革开放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56.()年9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A.1978 B.1980 C.1982

57.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是在()开幕词里。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58.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A.建设、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政治民主

59.()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60.()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61.()制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62.()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A.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6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行动纲领。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64.邓小平在()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A.1978年11月 B.1978年12月 C.1982年9月 65.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社会主义性质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C.社会主义阶层论

66.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理论的新境界。()以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严峻考验。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67.我们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

A.第一步 B.前两步 C.全部

68.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

A.机械化 B.电子化 C.信息化

69.科学发展观明确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而又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发展方位,形成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系统理论。

A.自主创新 B.以人为本 C.科学发展

70.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这三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形成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观 C.和谐社会观

71.()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A.改善人民生活 B.提高综合国力 C.和平与发展

72.江泽民同志指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 A.原则 B.政治前提 C.出发点和归宿

73.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A.发展不忘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来源于人民

74.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长到11759元。A.243.3 B.343.4 C.443.4

75.1978年到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元。A.5587 B.4587 C.3487

76.我国当前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5亿减少到()A.8000多万 B.5000多万 C.2000多万

77.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再到实现科学发展,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

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可持续发展‛ C.‚均衡发展‛

78.到2007年,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A.三 B.四 C.五

79.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跃升,2007年进出口总额已位居世界第()。A.二 B.三 C.四

80.我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A.8.9% B.9.7% C.10.1%

81.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端正了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

A.风气 B.文化 C.制度

82.至2007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86年,在全国执政58年,拥有()党员。A.9400多万 B.8700多万 C.7300多万

83.()指出,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8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共产主义

85.就我国来说,()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A.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6.我国社会在近代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积贫积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是最基本状况。

A.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B.工农业生产遭破坏 C.生产力落后

87.我们党领导的(),目的是推翻三座大山,改变腐朽的政治上层建设,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A.社会主义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88.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私有化改造 B.国有化改造 C.社会主义改造

89.又好又快发展是()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A.科学发展观 B.可持续发展观 C.五个统筹

90.又好又快发展,所谓‚好‛,就是要保持发展的(),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 区间,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A.稳定性 B.效益性 C.共享性

91.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

A.稳定性 B.效益性 C.持续性

92.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实现发展的(),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防止发展不能永续。

A.稳定性 B.效益性 C.持续性

93.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坚持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使较快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

A.‚好‛以‚快‛为前提 B.‚快‛以‚好‛为前提 C.‚好‛与‚快‛互为前提

94.又好又快发展要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要狠抓节能降耗,加快发展(),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A.生物材料 B.循环经济 C.回收技术

9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B.创造高度发牵物质文明,从而为建设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6.改革开放后,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

A.总体小康 B.全面小康 C.完全小康

97.进入新世纪,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通过(),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A.自主创新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引进来,走出去‛ 98.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

A.供求矛盾 B.东西差距 C.资源环境

99.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规模 B.数量 C.结构

100.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平衡较快增长。但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主要是(),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

A.投资不足 B.消费增长过快 C.投资增长过快

101.按现行汇率算,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但为此消耗的重要能源资源占世界的比重却高得多。

A.4.8% B.5.5% C.6.7%

102.2006年我国消耗钢3.88亿吨,约占世界钢消耗量的()。A.20% B.25% C.30%

103.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完成这个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

A.财政 B.资源 C.人口

104.在20世纪的100年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总和,同时也加速了资源消耗。全球GDP增长了18,石油的年消费量增加了()倍。

A.50 B.100 C.170

105.在20世纪的100年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同时也加速了资源消耗。全球GDP增长了18倍,钢的年消费量增加了()倍。

A.9 B.29 C.49

106.全球()以上的能源是由发达国家消耗的。A.50% B.60% C.70%

107.全求50%以上的矿产资源是由不足世界人口()的发达国家消耗的。A.10% B.12% C.15%

108.在新的世纪里,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另外()的人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旧沿袭传统工业化道路,完成工业化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

A.90% B.88% C.85%

109.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增长方式。A.向外型 B.粗放型 C.集约型

110.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增长方式。

A.外向型 B.粗放型 C.集约型

111.()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12.()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13.()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14.()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A.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15.()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反映了客观规律,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16.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A.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 B.投资率偏低,消费率较高 C.投资和消费都不足

117.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

A.外贸逆差过大 B.外贸顺差过大 C.外贸赤字过大

118.我国应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A.消费、出口 B.消费、投资

C.消费、投资、出口

119.我们应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A.按要素贡献分配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劳分配

12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A.政府收入 B.居民收入 C.企业收入

1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中的比重。A.国民收入 B.初次分配 C.居民收入

12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者比重。A.中等收入 B.低等收入 C.高等收入

123.要走(),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24.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赶紧(),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整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25.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走()。

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26.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在继续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A.商品化 B.产业化 C.规模化

127.在区域结构问题上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为方向,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为纽带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格局。

A.政府 B.市场 C.个人

128.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高度重视并逐步缓解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促进各地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A.均等化 B.一致化 C.市场化

12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A.企业家才能 B.管理创新 C.劳资关系改善

13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A.加快企业技术升级 B.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131.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是()结合不够紧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资料与劳动者 C.科技与经济

132.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

A.企业 B.科研机构 C.社会组织

13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的‚()‛,主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A.三条道路 B.三个转变 C.五化

134.()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A.自主创新 B.五个统筹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5.实现()改革后,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结构尚未调整到位,还不能满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

A.财政大包干 B.分税制 C.统一税

136.现行以()为主体的财税体制,很难避免一些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盲目发展财政增收效应大的加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所得税

13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必须围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制定和实施()的财税政策和评价体系,提高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A.均等化 B.差别化 C.统一化

138.()是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A.遵循价值规律

B.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C.加强宏观调控

139.平等保护物权,从根本上确认和保障了()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A.优胜劣汰 B.开放性 C.公平竞争

140.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A.鼓励、支持、引导 B.引导、监督、管理 C.保护、支持、管理

141.(),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价值追求。A.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 B.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2.()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总的趋势。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14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14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后来进一步概括出()的标准。A.‚四个现代化‛ B.‚三个有利于‚ C.‚三步走‚

145.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在‚矛盾凸显期‛,人均GDP达到了()美元,人民生活总体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A.1000 B.2000 C.1200

第三章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146.如何科学评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A.这种探索是积极而有成效的 B.这种探索是艰难而曲折的

C.这种探索是积极而有成效的,但又是艰难而曲折的

147.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A.党的八大的召开 B.《论十大关系》的提出 C.党的十二大的召开

148.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4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5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A.主权国家的基础 B.前提条件

C.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5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152.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各族人民()之间,既有历史递进性,更有内在统一性。

A.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 B.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进行拨乱反正

C.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

15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把100多年来备受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A.主权完整

B.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 C.生产力快速发展

154.邓小平所谓‚好的政策选择‛,最根本的就是对()的选择。A.改革开放总方针政策 B.改革政策 C.开放政策

155.邓小平指出,()不是个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A.思想路线 B.经济路线 C.文化路线

156.我们党历史上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之后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三讲‛运动

C.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57.我国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C.仅限于经济体制改革

15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增强改革措施的()。

A.针对性 科学性 B.科学性 协调性 C.科学化 针对性

159.毛泽东在()著名文献中,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160.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6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62.毛泽东在哪部文献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163.邓小平作的题为()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基本指导思想。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64.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宣言书是()。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6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的提出最初是在()。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6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发生在()年。A.1978 B.1979 C.1980

167.()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A.解放思想、实是求是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B.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启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168.(),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C.《解放思想,实是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发表

169.邓小平指出,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总的指导思想是()。

A.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

B.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运用马列主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C.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运用马列主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7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指出()。

A.功过相当

B.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C.功绩和错误是三七开

171.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党作出这个重大决策的勇气和远见。‛这个重大决策指的是()。

A..《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72.改革从()开始,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A.农村 B.城市 C.经济领域

173.改革开放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起步,()以后全面展开。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74.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 B.‚以阶级为斗争为纲‛ C.思想僵化

175.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

A.政治建设 B.经济建设 C.改革开放

176.()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A.党的基本纲领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基本方针

17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的?()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7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A.兴国之要 B.立国之本 C.强国之路

179.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改革开放

180.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系统而精辟的论述,是在()。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全体会议

181.我们党第一次把对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认识从富强民主文明三大目标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8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83.如何评价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

A.四项基本原则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团结稳定的环境和秩序的保证;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保证,才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B.四项基本原则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保证,才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C.四项基本原则是团结稳定的环境和秩序的保证;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保证,才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18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A.共产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185.四项基本原则是(),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A.兴国之要 B.立国之本 C.强国之路

186.被誉为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宣言书的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邓小平‚南方谈话‛

187.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谈话发表的时间是()年。

A.1991 B.1989 C.1992

18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A.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89.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基本纲领 B.基本路线 C.基本方针

19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B.无产阶段同资产阶段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它是()。A.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C.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192.对外开放是()。

A.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长期的政策 B.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全面的开放

C.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长期的政策;全面的开放

19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必须()。

A.旗臶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直气壮地运用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左‛的僵化思想

B.旗臶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直气壮地运用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左‛的僵化思想;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内容

C.理直气壮地运用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左‛的僵化思想;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内容

194.邓小平指出,改革是()。

A.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着;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着;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95.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索包括()。A.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6.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改革开放为四项基本原则提供了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B.是确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两大支柱;改革开放为四项基本原则提供了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C.是确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两大支柱,改革开放为四项基本原则提供了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97.改革开放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A.兴国之要 B.强国之路 C.立国之本

19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必须做到()。

A.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警惕和防止‚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更主要是防止‚左‛的错误

B.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警惕和防止‚左‛右两种错误倾向

C.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更主要是防止‚左‛的错误

1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这样几层含义()。

A.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缺乏客观必然性;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原因是()。

A.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活;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的。它是党的代表会议通过并写进字决议的

B.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决定的。

C.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活;它是党的代表会议通过并写进了决议的

201.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科技与创新

202.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时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A.科技 B.文化 C.经济

203.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稳定是()。A.前提 B.目的 C.动力

204.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组织建设 B.思想建设 C.作风建设

205.邓小平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A.惩治腐败 B.发展生产力 C.改革开放

206.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最富有实践效应的重要内容是()。A.提出瑞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207.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有()。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208.()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科学发展

209.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

A.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10.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211.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哪两大历史转折?()A.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工业化到信息化 B.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C.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城镇化到国际化

212.改革开放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化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A.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促进当代中国发展重要因素 C.推动当代中国进步的重要因素

21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14.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的基本路线。A.以社会建设为中心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1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

A.激进主义 B.‚左‛ C.机会主义

21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17.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A.发展生产力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增强综合国力

218.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19.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A.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共同富裕

220.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经济特区,把我们作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窗口。A.深圳、厦门、珠海、福州 B.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C.深圳、珠海、汕头、烟台

221.1984年,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步骤,是进一步开放了()个沿海港口城市。A.12 B.14 C.16

222.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突出贡献是()。

A.系统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系统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明确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2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224.1988年,我国决定在海南建省,把整个海南岛设为中国()的经济特区。A.最大 B.第二大 C.第三大

225.关于计划和市场的下列说法,哪一种正确的?()A.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C.两者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2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国家经营为主导,多种经营方式同时并存 C.市场与国家共同调节资源配臵的经济体制

227.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C.实现共同富裕

228.我国社会主义精明文明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总要求的提出是在()。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229.‚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A.香港问题的 B.澳门问题的。)C.台湾问题的

230.1995年1月30日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就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提出的看法和主张,俗称()。

A.叶九条 B.江八条 C.邓四原则

231.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A.教育 B.经济 C.科技

23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收入‛。A.灰色 B.劳动 C.财产性

233.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的开放战略。A.互利共赢 B.优势互补 C.求同存异

234.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235.改革开放作为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236.《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A.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经济阶级的意志相符合 B.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同命运

C.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共同命运;与统治阶级的意志相符合

237.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发展

2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39.中国共产党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在(A.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240.()伟大旗臶,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臶。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41.科学发展观,是同()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42.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A.发展 B.改革 C.稳定

24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最根本的就是坚持()。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44.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基本要求 B.根本动力 C.基本属性

245.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在新世纪阶段的具体表现。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24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247.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A.基本前提 B.根据依据 C.时代背景

248.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

A.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和平发展 B.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 自主发展 C.科学发展 有序发展 和平发展

24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提出来。

A.国家硬实力 B.国家软实力 C.社会发展推动力

25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25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人本主义 B.以人为本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252.()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领先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53.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是()。A.人的解放 B.人的自由发展

C.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

25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时,首次提出了()。

A.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C.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5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A.社会和谐 B.小康社会 C.和谐社会

25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A.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利益问题 B.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个人利益问题 C.共同建设、共同致富问题

257.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首先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其原因在于()。A.人类始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永远不能征服自然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之后,人们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C.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过度掠夺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258.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上来。

A.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长期利益

25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一个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没有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

26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6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个人利益问题

B.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利益问题 C.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共同致富问题

262.()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A.执政能力建设 B.党的先进性建设 C.反腐倡廉建设

263.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是()。A.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B.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C.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64.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A.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B.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C.全面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

265.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A.选择性、多元性、时代性 B.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 C.选择性、包容性、多样性

266.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C.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

267.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A.密切联系群众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68.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A.拒腐防变的能力 B.抵御风险的能力 C.领导发展的能力

269.()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270.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富强民主文明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富强民主文明幸福

第四章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71.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272.在当代中国,坚持(),就是正直坚持马克思主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C.科学发展观

27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A.共建共享 B.共同富裕 C.共产主义

274.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275.2001年,我国加入(),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世界卫生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27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的关系。A.精神文明建设 B.改造自然

C.人口、资源、生态环境

27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完全自治 B.相对自治 C.‚一国两制‛

278.()是社会主义的生命。A.人民民主 B.无产阶级专政 C.民主集中制

279.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A.全体党员的利益 B.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8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本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A.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总值

281.实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A.经济发展方式 B.经济增长方式 C.经济集约方式

282.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提高经济整体素质 C.提高国际竞争力

28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加强教育 B.改善民生 C.反腐倡廉

284.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C.世界性科技革命对我国影响

285.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86.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是()。A.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C.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287.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A.相对丰富 B.相对不足 C.相对匮乏

288.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A.发展战略 B.发展模式 C.发展观

289.()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90.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A.以发展解决矛盾的持续过程 B.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C.以改革促和谐的稳定过程

29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92.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A.全面性 B.可持续性 C.协调性

29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人类有益文明成果

29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A.发展的办法 B.建设的办法 C.化解矛盾的办法

295.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国家的发展问题 B.政权建设问题 C.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296.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C.科学发展观

297.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A.经济整体素质 B.自主创新能力 C.经济安全能力

298.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的观点。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

B.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C.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299.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的基本原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B.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 C.否定之否定规律

30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A.农村专业户经营 B.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C.适度规模经营

301.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使()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A.国际需求 B.国内需求 C.城市需求

30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民主制度的角度看,必须()。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B.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303.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

A.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B.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C.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30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B.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C.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305.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培育()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A.有文化、懂技术

B.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C.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

30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是()。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智

30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智

308.军队()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A.年轻化、现代化、正规化 B.年轻化、精炼化、职业化 C.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309.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A.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党员的利益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

310.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经是()。A.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B.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总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

3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A.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民主政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B.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C.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12.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

A.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B.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313.(),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的集中概括。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14.党的根本建设是()A.组织建设

B.思想理论建设 C.作风建设

315.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A.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B.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C.积极性和创造性

316.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A.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

C.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

317.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括()。

A.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B.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318.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全面贯彻()的方针,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

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 B.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19.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是()。A.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B.加强作风建设 C.强化战略思维

320.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A.国防实力问题 B.经济实力问题 C.国家安全问题

321.()是民生之本。A.教育 B.就业 C.劳动

32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逐步提高哪两个比重?()

A.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合法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23.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A.党的基层组织 B.群众组织 C.共青团

324.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在‚以法遏独、以法促统‛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A.《国防法》 B.《反分裂国家法》 C.《反干涉国家内政法》

325.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A.神舟四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326.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绕月探测卫星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

A.远望二号 B.嫦娥一号 C.远望三号

327.2005年4月,胡锦涛在亚非首脑()会议上,首次呼吁亚非国家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A.雅加达 B.万隆 C.开罗

328.2006年11月,由非洲()国首脑参加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峰会在北京召开,堪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大壮举,为南南合作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A.48 B.46 C.44

329.2001年7月13日,北京获得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A.27 B.28 C.29

330.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A.三 B.四

C.五

331.2005年6月26日,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正式发布。A.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B.北京欢迎你 C.更快更高更强

332.2006年7月1日,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全线开通试运行。A.青藏铁路 B.川藏铁路 C.南疆铁路

第五章 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333.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是()

A.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B.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C.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334.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因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B.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具体指导

C.因为如果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3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最先提出的。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336.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C.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3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邓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38.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正是()的过程。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不断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时代化、本土化、民族化、大众化 C.不断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基本矛盾

339.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是()。A.时代化 B.民族化 C.大众化

340.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

B.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C.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大胆地闯

341.要坚持以()为中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B.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34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根本原因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43.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44.改革开放之初,针对一股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的要求。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4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毛泽东思想

34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改革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

34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要克服‚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做到()A.‚左‛的倾向带有革命的色彩,而右的倾向则是把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反右基于防‚左‛

B.要克服右的错误倾向,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倾向 C.‚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都会使改革开放步入歧途,要用同样的气力加以克服

348.下列观点中,属于‚左‛的错误倾向的是()A.资产阶级自由化 B.主张‚全盘西化‛,要求按照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改造‛中国

C.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

349.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就是()

A.要摒弃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经验式理解,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内涵 B.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地为这个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 C.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50.党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来,我们坚决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钢‛地错误理论和实践,使人民民主专政地职能真正转移到()

A.以解决人民内部贸多为国家政治生活地主题,保障人民群众地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B.切实维护国家地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

C.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地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度

351.坚持党地领导与改善党地领导地关系是()A.改善是目标,坚持是保障

B.坚持是改善的前提,改善是坚持的基础;改善为了坚持,只有通过改善才能更好地坚持 C.坚持是手段,改善是目的

352.提出‚为了坚持党地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思想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353.改革开放赋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时代内涵,表现在()。A.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纳入到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框架

B.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切实把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所说过的每一个理论、观点、提法都作为处理各个不同时期的现成药方

35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最可靠的保证。A.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B.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地基本路线

35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地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因为()。

A.在中国这样地大国,要把十几亿人民地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具有高度觉

悟、严明律己和自我牺牲精神、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来领导,是根本不可能的

B.我们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C.我们党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执政党

356.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A.中国共产党 B.人民群众 C.各级领导干部

357.()是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开展各种群众运动

C.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358.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

A.党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B.共产党内部

C.党能否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59.最先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我党领导人是()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360.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A.人心向背

B.强有力的国家机器 C.先进的指导思想

361.()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36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使经济活动遵循()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A.价格规律 B.价值规律 C.劳动规律

363.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事件中,属于‚制度选择‛的是()。

A.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C.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364.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事件中,属于‚政策选择‛的是()。A.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365.应该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A.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B.市场经济既不姓‚社‛,也不姓‚资‛,加上‚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是多余的 C.我们在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在政治上实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经济与政治的有机统一

366.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党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A.鼓励和发展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和外资企业

B.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钟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36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A.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 B.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构想 C.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368.最早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我党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369.早在()年,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A.1978 B.1979 C.1982

370.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中没有计划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市场经济,高级阶段则需要计划经济

C.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71.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重要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72.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重要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373.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74.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要()

A.使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所有工业行业中的资产比例超过50% B.使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大部分行业中的资产比例超过50%

C.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的关键作用

375.我国之所以要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是因为()。A.计划经济一无是处,只会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实践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是比计划经济更高级的经济发展手段和发展模式

376.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应当也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运转得更好,是因为()。

A.社会主义可以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调控,而资本主义不能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调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有更高的思想觉悟

C.资本主义无法消除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根本矛盾,而社会主义可以消除这一根本矛盾

377.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A.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 B.对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

C.包括经济基础变革与上层建筑改革在内的

378.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是先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随后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B.改革开放开始时侧重于经济体制改革,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才正式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C.我国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同时启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379.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取决于()的改革。A.经济体制 B.政治体制 C.文化体制

380.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B.民主集中制 C.票决制

381.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强调()

A.既重视物质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 B.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目的,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最终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 C.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能够自然衍生出高度发达的文化

382.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文明素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总体上说,人的文明素质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 B.拥有较落后生产力水平的国家其国民的文明素质必然是不高的 C.人的文明素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又相对独立性

38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丰富文明素质的内涵,表现在()A.社会生产力每发展一步,人的文明素质就必然提高一步 B.生产力的发展对文明素质的影响都是正面的

C.人们的思想方式从总体上说是社会生产方式的观念内化,文明素质往往会打上该时期物质生产的烙印

384.关于劳动者的文明素质与生产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劳动者的文明素质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B.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不包含劳动者的文明素质

C.劳动者的文明素质能够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85.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A.要使广大人民树立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 B.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文化体制

C.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386.当今时代,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科学技术

B.投资、消费和出口

C.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387.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A.经济实力的竞争 B.民族素质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388.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自强不息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389.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改革创新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390.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要求我们做到()。

A.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B.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主共有的精神家园

C.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91.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大力弘扬()的思想。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

392.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A.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B、增强诚信意识

C.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393.应当怎样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A.效率和公平分别属于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二者本身没有直接的紧密的联系 B.效率和公平是‚两难选择‛,提高效率必然要牺牲公平,提高公平必然要牺牲效率 C.效率和公平不是‚两难选择‛,效率可以保障公平,公平可以促进效率

394.我国现阶段的效率与公平的特点是()。A.公平与效率的一致性远大于对立性

B.公平与效率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论中,二者没有矛盾 C.社会出现了严重不公平,影响了效率进一步提高

395.维护社会公平()。

A.主要是经济问题,因此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 B.主要是政治问题,因此主要运用政治手段来解决

C.维护社会公平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和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不仅要运用经济的手段,而且要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等多方面的手段,进行综合智利

396.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A.兼顾效率与公平

B.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397.首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重要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98.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重要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99.关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这一提法是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发展 B.这一提法彻底否定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同时也要主义促进效率

400.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是()。A.独立自主

B.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 C.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01.坚持独立自主,必须始终把()放在第一位。A.经济安全

B.对国际事务的参与权 C.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402.关于经济全球化与独立自主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要在经济全球化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首先立足于中国,从中国世纪出发,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独立自主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地重大问题

B.经济全球化是由以美国为首地发达国家发动的,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然会损害独立自主地位 C.西方发达国家发起经济全球化,是纯粹的经济行为,没有任何政治目的

40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我国的发展和安全越来越受国际因素的影响

B.我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的内外影响力进一步上升 C.我国国际影响和营造外部环境的能力显著增强

404.我们党处理国际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是()。A.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B.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

C.运用统筹兼顾方法,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

405.我国同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出发点是()。

A.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B.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C.平等、互利、互惠

406.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于()。A.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B.不断深化多边安全合作,加强同各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对话磋商 C.发展大国间关系,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努力构筑稳固和谐的大国关系格局

407.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是()提出来的。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408.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中,()是动力。A.改革 B.发展 C.稳定

409.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是目的。A.改革 B.发展 C.稳定

410.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是前提。A.改革 B.发展 C.稳定

411.应当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B.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和稳定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发展

C.改革是动力,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建立和完善影响发展和稳定的体制机制

412.强调稳定,就是要()。A.四平八稳,稳住不动

B.凡事都稳稳当当,不冒一点风险

C.把稳定作为前提,大力推进改革、推进发展,不能因为担心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会影响社会稳定,就思想保守,缩手缩脚

41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核点是()。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改善人民生活

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414.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强调()

A.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C.通过推进党的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

415.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以()为主线。A.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B.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16.()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

A.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B.能不能适应时代条件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党的建设状况

C.动员和组织人民依靠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

417.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就是()。

A.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B.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C.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

418.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A.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B.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 C.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419.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A.不断开辟马克思中国化的新境界 B.坚定理想信念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20.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是()。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向国家机器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C.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421.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A.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

B.大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22.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是()。

A.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此机制 B.健全民主集中制 C.健全党内选举制度

423.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A.狠抓查处危害极大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

B.完善干部考核任用机制,切实克服‚由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 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424.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等主要方面。A.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 B.执政基础,执政体制,执政方略 C.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

425.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最好教材的三部著作包括(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

。)B.《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426.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紧紧围绕()两大历史性课题。A.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C.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27.我们党根据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部署,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A.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

B.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28.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求真务实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429.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是()。

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B.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C.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坚持求真务实的极端重要性,打牢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

430.()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先进性

431.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

A.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C.我们党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

43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是()。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长期执政

B.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C.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33.关于反腐倡廉建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之中,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摄力结合起来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开放式教学 篇6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课程改革;教学策略

新课程的改革呼唤着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期待着教师变传统的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以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形成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变“学知”为“知学”,使学生成为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行开放式教学呢?

一、力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活动化

1、教师要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针对学生生活实际,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作为新知学习的内容,巧妙地改动书本例题展开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与建构生活中的数学体系,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把知识灵活运用到摸得着、看得见、听得到的生活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本领,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2、制造教学疑问,引发学生开展研讨和争论。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之间即时的讨论、互助。”教者巧妙地制造“疑问”,引发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课时,我设计了这么一道练习:当k取何值时一元二次方程kx2+(4-2k)x+k+1=0有解?问题一出,马上有同学举手解题如下:∵方程有解 ∴△=0∴解得:k(A这时教师提问有不同意见吗?引出思考,同学积极思考最终得出还要加上K≠0这一条件。接着又问:假如是:当k取何值时方程kx2+(4-2k)x+k+1=0有解?这一题呢,这一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积极思考,两分钟后教室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3、调动多种感官,组织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制作、量度等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尝试错误和成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发展个性特长。

二、设计开放式问题,沟通学生知识体系

数学本身是一门非常理性、逻辑思维严密的学科。整个教材知识体系严谨,结构清晰。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教材本身固有的结构,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把教学方式从“接受—验证”式改为“探索—发现”式。改小步走为大步走。把问题提的大一点,让学生更投入地去探索、去发现。如“菱形、矩形的判定”的新授课。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及菱形、矩形的概念。了解了菱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在讲授本节课时,笔者给出了以下问题:已知: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①添加适当的条件,使其成为一个矩形(或菱形);②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试任意改变该平行四边形中的一个条件,使其成为一个矩形(或菱形)。这样大问题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虽然在思考过程中因为各种条件和结论的同时涌现会出现短暂的无序甚至混乱的思维状态,但是在经过师生共同的梳理之后,学生对几种特殊的四边形的关系有了完整的结构上的认识,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四边形这一章节的知识体系。

三、创设开放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调整过去教学中的主导角色,变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其次要求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终身学习来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不断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内容不落伍于学生,使自己在教学中更具有主动和优势,才能教会学生学习,引进学生探索,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思想;最后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及时捕捉学生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习过程更为愉快,学习欲望更为强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联系的情境,使学生人格塑造上突出主导地位,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靠得是自己的学识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关心帮助,而不是教师这一天然职业权威。过去我们要求教师关心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但由于教师先天拥有的知识权威,学生学习渠道权威和职业权威,使大多数老师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

四、在知识应用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可设计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开放式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九年级几何总复习中,经过前几节课对相关基本性质的复习后,笔者以学校的喷水池为背景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有一喷水池,要测水池两端A、B的距离(假设水池不可直接测量),问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然后要求学生分活动小组对本校椭圆形喷水池实地测量后,归纳出方法。课后许多同学马上就开始寻找方法,并试着在校内喷水池边实地测量。教师还请学生参阅教材中的相关的内容。同学们通过小组内讨论,又参考了教材,每个活动小组都有了方案。最终汇总得到如下解法:

1、全等法。可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E,使CE=CA,连结BC并延长到D,使CD=CB。连结DE。测得DE距离,即为AB距离。

2、中位线法。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测得MN的距离,就可求出AB的距离。

3、相似法。取点C,连结AC、BC。在AC、BC上取D、E两点,使DE∥AB,测得 CD、AC、DE的距离,用比例可计算AB 的距离。

4、勾股定理法。在与AB成直角的BC方向上取点C,测出CA、CB的长,可求出AB的距离。

5、三角函数法。在与AB成直角的BC方向上取点C,使∠C=30°(60°、45°也可以),测出AC(或BC)的长,可计算AB的距离。同学们从中进一步学到了测量的一些基本知识,更对实践中所用到的如全等、中位线、相似形、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究 篇7

一、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意义

1.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需要

新课程除了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等基本目标要求外, 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思维能力。为此, 新课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增加课堂演示性实验和课外探究活动, 如必修第一、二册教材中共安排学生实验44个, 其中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4个, 演示实验10个, 而开放式实验30个, 占总数的68.2% (还不包括研究性学习) , 选修3-1中课外探究活动有14项。由此看出, 新教材也是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 推行开放式实验。

2.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这就需要形成一个动态的实验教学内容,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经常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来自生活实际的实验方案, 动手进行小制作、小发明, 进行天文观测、摄影等活动, 或者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延伸, 迁移出新的实验。当然, 教材中也增加了开放式实验, 如做一做, 问题与练习, 课题研究, 家庭小实验等。

3.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教学管理和评价的需要

新课程主导下的教学评价模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化, 单凭考试成绩评价学生, 会压抑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同一实验可以有多种实验方案, 比如研究平抛运动,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参考案例, 当然学生还可以自创案例, 不论采用哪一种实验方案, 只要达到实验目的, 都应该给予表扬,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使评价成为学生发现自我和创造奇迹的过程。

4.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克服现实困难的需要

高中学生人数增加, 班额大, 实验仪器陈旧, 配套设施匮乏, 师资力量无法跟上, 实验教学内容较以前更多、更杂, 很难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只有实现场地和时间的开放, 才能弥补现实条件的不足。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办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 坚持开放的思想和做法, 使学 生能够有不同的观点, 同时使用投影仪、录像、网络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学生搭建进一步探究的平台;让学生面对同一实验问题, 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 可以有不同的实验方案, 对比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树立策略优化的思想。

开放式实验教学, 突出的是开放和创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实验任务和要求, 由学生自己选择仪器, 制订实验步骤, 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图书室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在课堂外, 确定实验室开放日。主要采取四种方式开放:一是在自习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向学生全面开放;二是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内容、人数, 在特定时段开放;三是学生可完成自己拟定的实验内容, 申请预约开放时间。四是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安排预约在双休日开放。我们还加强了实验教学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之间的紧密结合, 组织学生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实验技能操作大赛、科技发明小制作大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和谐参与、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师的任务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于“不疑处生疑”, 探索有可能会被忽视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尽量创造一个真正开放的实验环境, 但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规程, 开放是主旋律, 但开放不等于放任, 需要学生在实验前阅读仪器设备使用的有关资料, 安全、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开放式创新背景 篇8

1开放式体育教学概述

开放式体育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发挥辅助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体育教学内容, 理解体育教学的价值和实质,推动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个人情感,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巩固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式[1]。

开放式体育教学主要包括:开放式的体育教学资源、开放式的体育教学过程、开放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开放式的教学主体、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开放式的教学思想等,开放式的体育教学重视教与学的应用实践过程,学生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主角,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体育教学的辅助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开展多种体育教学活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开展,充分体现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核心的重要教学理念。

2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的特点

2 . 1教学理念的科学性

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思想,突出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观念,重视全面素质教育,结合大课程的综合评价教学质量。开放式体育教学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思维,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培养学生发展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在体育运动中强调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高等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2 . 2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开放式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学校的选课网站自由选择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始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状[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传统单一的体育训练方式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完成教学内容,大学生有思维、有头脑,学习方法各不相同,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进步,补充和纠正自己的片面认识,提高学生效率。体育教材的设置逐渐由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向全面健身项目转变,突出学生的健身体育、终身体育教学思想。

2 . 3体育课程的多样性

开放式体育教学课程将社会与学校、课外与课堂相结合,根据体育课程的特点和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总体要求,为大学生开设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体育课程,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体育教学活动,并且开放式体育教学将校外、课外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融入体育教学课程中,丰富了体育教学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意识。

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3 . 1整合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要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有效地整合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整合和优化包括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优化,还包括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的硬件资源包括教师队伍、体育教学设备、体院场馆设施等,这些因素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基础,只有具有良好的体育教学硬件资源,才能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高校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加大体育教学的投入,为教师和学生修建体育馆,配置一些基础体育教学器材,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关教育部门也要保障各个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设立专门的体育教学保障资金,积极地为高职院校提供体育教学器材等一些基础设施。高校在整合和优化体育教学硬件资源时,要注意提前做好科学规划,优先建设师和学生急需的体育设施,根据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需求情况,根据学校的学生人员合理配置体育设施,及时维修更换破旧的体育器材,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合理计划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使这些体育基础设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容易受到校内、校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开放式体育教学理念的优化,要明确学生的认知行为对体育教学的影响,重视体育内涵的讲授,在开放式体育教学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 . 2制定规范的开放式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制度。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拓展到课外和校外,为了保障开放式体育教学活动质量,高校的医院、学工处、后勤处、教务处要积极地配合开放式体育教学专管部门的工作[3],为大学生提供开放式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各部门加强合作,保障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各项需求,共同推动开放式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另外,完善开放式体育教学中的考核、教学过程、考勤、学生选课、课程设置等内容, 规范开放式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使开放式体育教学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3 . 3加强体育素质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除了要加强运动技能训练和基础理论教育外,还要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精神。通过开放式体育教学中的生活及文化、体育与生活、体育与健康、体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理解体育运动的追求和信念,了解体育运动的功能和价值,学习体育运动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体育观, 推动学生在反复的体育训练中,增加自身的体育感受和认识,逐渐树立健康的体育观,培养正确的体育行为方式和优秀的思想品质,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多种体育活动,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3.4明确教学目标

开放式体育教学要制定更加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开放式的体育教学目标要广泛地涉及社会适应、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等多个领域[4],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整个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显现化,保障体育教学的切实可行性,并且在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体育基本目标基础上,结合不同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设置多层次的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4结语

开放式创新背景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和形的学科,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基础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特征, 小学生往往在学习上不易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长期下来, 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下的现象日趋严重。而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 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探讨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开展情景式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特点之一。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最大挑战就是解决好学生学习能力与数学知识抽象性之间的矛盾。而实践教学中, 情景式教学模式则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突破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求, 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 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迁移至具体的情境之中, 进而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得以充分调动, 促进学生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 进而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 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事物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激发学生认知需要, 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平均数的应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 笔者创设了如下情景来开展情景式教学模式:

师:【创设情境】同学们, 咱们隔壁班昨天组织了计算能力测试竞赛活动, 参加竞赛的学生共分为甲、乙两队, 每队共有四名学生。现在比赛成绩出来了:甲队四名学生的得分依次为:89、84、88、90;乙队依次为:93、78、85、86。现在隔壁班的老师邀请我们评判两队中哪个队的成绩更好?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生:【结合情景, 思考分析】

A:甲队成绩好, 因为乙队有最低分78分。

B:乙队成绩好, 因为乙队有最高分93分。

师:【引入课题】同学们,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用今天即将要学的平均数的应用来解决。 (在学生所熟悉的情景中将新知识的学习逐步切入, 在讲解平均数的作用、意义的基础上, 逐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这样, 通过教学情景的简单创设, 使学生置身于知识与问题情境中去接触新知、掌握新知, 更好的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以研究数和形的活动为载体, 引领学生体验数学, 发现、质疑、解决问题, 掌握思维方法, 并逐步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良好数学素养的学科。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强调,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合作探究, 以促进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即以某一探究任务为切入点, 提供学生共同思考、共同讨论的平台, 促进学生在自主查阅、质疑、思考、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共同探究来解决问题, 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 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开展中, 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学生的适时引导和适时引发, 以避免学生探究的盲目性, 提高探究效率。

例如:在“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的教学中, 笔者开展了如下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创设情景】同学们, 现在我们学校操场上有一块圆形绿地, 老是想买一些盆花在绿地周围摆成有五个花瓣形状的图案, 同学们觉得要买多少盆花呢?

【引导观察】师根据学生提供的方案板书:5、10、15、25、30、125……, 并引导学生观察上述数字的特点, 并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总结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适时引导】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能被2、3整除的数的特征, 并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运用对比、概括、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合作探究】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讨, 促进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对比、改进、提升, 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进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合作, 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探究任务参与意识。

这样,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观察、适时引导、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在分析、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提高探究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

三、开展课外活动式教学模式,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合理进行课程设计,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因此, 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尊重小学生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适当开展课外活动式教学模式, 如分组竞赛、实验操作、游戏表演、多媒体课件等等, 不仅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同时也利于学生在在课外活动中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更好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春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 (02)

[2]树海萍.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3 (22)

改革开放国内背景研究 篇10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上确立了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改革开放的提出和顺利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邓小平同志一生中经历“三起三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政坛的传奇人物。他有丰富的革命经验、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对中国的国情有清醒的认识,对我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和总结,真正承担得起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角色。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既是这一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指导了这一伟大的实践。

第二,建国三十余年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探索的实践及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实践条件和理论基础

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八大以来对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的探索,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一年多的探索、1959年庐山会议以前八九个月的探索和1960年冬天以后五年调整的探索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错误的趋向——主要是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及其实践,也为党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开类似错误提供了难得的教训。实际上,改革开放的许多理论、观点、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总结以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甚至是直接发展而来的。

第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所引发的大讨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导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事求是是指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而且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而要想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成就,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选择适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真正的发展。

第四,大规模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以彻底纠正建国以来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所形成的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和冤假错案,做到有错必纠、彻底平反使大批在历次运动中被错整的人得以平反昭雪,表明共产党有错必纠、实事求是的决心和态度,缓和了国内社会矛盾,赢得了民心,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心全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

“左”倾错误为了确保自己能大行其道,对反对抵制甚至是不合作的人都要打击,粗暴压制,这极大地损害了党群关系、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使民心不稳、社会无序、政局混乱,导致国内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国内环境不稳,使得全国人民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国家建设。而通过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恢复正常国内秩序,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和平安宁的国内环境,为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总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既是当时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从改革开放的国内背景可知,这一伟大决策的来之不易。在当前改革开放进入到关键时期的重要时刻,我们更需要时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一切从国情出发,紧扣时代脉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和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并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地形式向人民群众宣讲,把群众发动起来,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地理解了改革开放决策出台的国内背景。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了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本文试图从这一决策出台的国内背景对其进行解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上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地位,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建国以来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通过拨乱反正凝聚了民心,这一切都为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如何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要求和做法。

关键词:改革开放,决策,国内背景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胡绳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下一篇:巴音布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