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情况调查

2024-06-16

应用情况调查(精选十篇)

应用情况调查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的临床处方1000张, 包括妇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和五官科。

1.2 方法

从1000张临床处方中选取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 统计有抗菌药物的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用法用量、药品名称及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根据WHO-ATC原则, 参考《新编药物学》及《临床用药须知》及药品说明书,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测网发布的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 (DDD) 值数据, 计算用药频度 (DDDs) , DDDs=总用药量 (g) /药物DDD值。

2 结果

随机抽取的1000张临床处方中,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65例, 占56.50%;共涉及抗菌药物24个品种。

2.1 用法用量

1000张急诊处方中,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65例, 占56.50%;单一用药73.80%, 二联用药24.24%, 三联用药1.94%;口服49.38%;静脉给药45.13%, 静脉注射+口服3.54%, 其他1.94%。见表1。

2.2 DDDs前10位的抗菌药物

1000张处方中共涉及抗菌药物24个品种, 其中头孢克洛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4.34%、头孢呋辛抗菌药物处方的11.15%、左氧氟沙星使用频率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50%。见表2。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来看, 本院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56.50%, 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基本合理;其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中规定, 对于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 本院用药主要为单一用药, 占73.80%, 二联用药24.24%, 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二联用药主要是联合应用抗生素, 有2例二联用药为头孢克洛联合左氧氟沙星, 头孢克洛属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 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左氧氟沙星抗菌谱广, 2种药物联用不仅不能增加药效, 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产生交叉耐药;联合用药中还存在抗菌谱相同的药物重复给药的情况, 如甲硝唑和克林霉素均对厌氧菌有抗菌活性, 二者联合用药易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三联用药的11例, 9例为头孢呋辛联合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 2例头孢西丁联合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 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药物联合使用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一旦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须及时停药[3]。从药物的使用频率来看,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头孢氨苄和头孢西丁的使用频率较高, 分别占14.34%、11.15%、8.50%、8.32%和7.61%, 可知β-内酰胺类的应用率较高,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破坏细菌细胞壁, 在繁殖期杀菌,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 高效、低毒, 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首选。头孢呋辛的价格较贵, 但使用频率较高, 这与临床医师为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而盲目选择高端药有关, 同时与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不足, 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效果越好的错误认识也有一定关系[4、5]。

综上所述, 我院临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但也存在不合理现象, 医院应当制定长态化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及相关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2月临床住院处方中, 随机抽取1000张, 对其中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以判定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结果 1000张处方中, 其中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56.50%。在抗菌药物使用药方中, 用药频率前三的是头孢克洛、头孢呋辛以及左氧氟沙星, 其用药频率分别为14.36%、11.08%及8.56%。结论 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但为了能够进一步对患者临床用药安全进行提高, 需不断的注意提高临床用药规范,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处方,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 宋菲, 邢颖.我院老年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 2013, 22 (22) :149-420.

[2] 胡静.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9) :1909-1911.

[3] 蔡丽秋, 杨丽雄.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16) :1910-1913.

[4] 朱金平, 张燕青, 费燕.某医院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3, 2 (2) :109-110.

课堂板书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2

一、你觉得信息技术课堂上需要老师要板书吗?

a 有必要 b 没必要

二、你的信息技术老师课堂上经常用板书吗?

a 经常 b 偶尔 c 不用

三、老师通常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教学重点

a 大屏幕 b 板书

四、你会在课堂上做笔记吗?

a 会记录 b 偶尔会 c 不会

六、对于老师的板书,你有何想法和建议,或者你希望老师把信息技术的什么内容呈现在黑板上?

1、您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用板书吗?

a 经常 b偶尔 c不用

2、您觉得信息技术课堂上,板书有必要吗?

a 没必要 b 有必要

3、您通常以什么方式呈现教学重点

a 大屏幕 b 板书

4、 你的板书是自己设计的`吗?

a 是 b不是

5、您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板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

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和电话以及网络方式对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解,得出如下的结论:

1.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绝大多是被访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和其他课堂一样需要板书。

2. 很多数被访学生认为自己的老师偶尔用板书,个别学生反映自己的老师上课不用板书,教学内容完全用大屏幕或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

3. 很多学生在被问及:对于老师的板书,你有何想法和建议,或者你希望老师把信息技术的什么内容呈现在黑板上时,认为老师应该把学习内容的重点操作步骤和过程板书出来,这样可以在学生练习遇到起到指导和提示的作用

4. 部分老师坦白自己课堂上很少或者不用板书,一方面机房条件所限,另方面学习内容通过大屏幕和广播软件展示。

5. 综合被访教师再被问及信息技术课堂板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时,统计如下:板书要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布局合理、美观,书写规范……

档案政务微博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篇3

1 档案政务微博情况调查设计

1.1 调查对象。新浪微博是目前国内最大微博平台,其为政府部门专门推出政府版,故选择新浪微博作为研究平台。2013年11月25日,利用新浪微博“找人”搜索功能,以名称为“档案”或标签为“档案”组配搜索;剔除没有“V”字认证,筛选档案工作者、档案网站等类型微博,得到85家各级档案政务微博。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本研究主要采用网络调研法。通过网络直接访问新浪认证的85家档案局(馆)政务微博:开设微博的档案局(馆)的级别和地区分布情况;自我介绍情况;粉丝数、博文数,最后一次发微博时间;博文数排名前20家档案政务微博博文的更新频率,博文内容类型;档案政务微博营销推广的情况。

2 档案政务微博调查数据分析

2.1 档案政务微博服务开设总体情况。截至2013年11月25日,在新浪微博平台搜集到通过认证的档案政务微博样本为85家,100%使用新浪微博政府版。

图1 各级别档案政务微博开设数量

从图1可看出:大陆31个省级档案局(馆)开通微博的只有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南4家,开通率为12.10%;市级档案政务微博有40家,银川、武汉、南昌、成都、福州、海口、昆明7家省会城市开通;区县级档案政务微博开通数量为40家;乡镇级别档案政务微博数量为1家,为广东东莞大朗镇档案馆。

图2 各省档案政务微博开通数量

从图2可以看出:开通数量排名前5的分别为四川、广东、浙江、江苏、河南;大陆地区22个省份开通有档案政务微博,开通率为70.97%。

2.2 档案政务微博自我介绍。微博主可在自己微博个人首页上添加微博主自我介绍,供访问微博首页网友认识微博主、了解微博主。新浪微博服务商提供的自我介绍包括头像、名称、简介、标签几个部分。

2.2.1 头像。调查显示,档案政务微博头像以“局(馆)建筑”、“局(馆)logo”、“中国档案行业徽标”居多,其中采用“中国档案行业徽标”或“中国档案行业徽标+档案局名称”的共计32家,其余以当地特色或景色作为头像。能很好地反映档案部门品牌特征。

2.2.2 名称。档案政务微博名称多以“地名+档案”方式命名,一目了然,海口市档案局(馆)和漯河市舞阳县史志档案局官方微博名称分别为“海口微记录”、“清风史志兰台”,寓意深刻,但不够直观。

2.2.3 简介。微博简介能很好地告知网民微博开通者的基本情况。档案政务微博调查结果显示:有简介的占16家,其中,南平档案、顺德档案、大朗档案馆、三台档案、绍兴县档案局、驻马店市档案局微博简介写得较好;南海档案简介与标签一样;少部分档案政务微博采用像“为党管档,为国守史”这类精练词语。

2.2.4 标签。设置微博标签便于用户检索。调查结果显示:85家档案政务微博设置标签的有49家。标签设置词语多数采用档案、数字档案、查档咨询、方志等,很好地反映微博内容和服务方向,但28家档案政务微博标签并未有“档案”等关键词,采用“教育就业、生活、军事、娱乐”等热门关键词,十分不妥。

2.3 档案政务微博运营质量。档案局(馆)开设微博只是第一步,后期运营和维护才是最重要内容,笔者从粉丝数、博文数、最后一次发微博时间和微博更新频率、博文内容类型来分析档案政务微博质量。

2.3.1 微博数量。调查结果显示:发微博数量在1000条以上的有3家,占3.53%,分别是南海档案3639条、飞鸿档案1166条、南平档案1024条;发微博数量在100条至999条之间的有33家,占38.82%;微博数在10条至99条之间的有32家,占37.65%;微博数在10条以下的有17家,占20%,5条及以下的有10家。

2.3.2 粉丝数量。粉丝数量对于微博平台非常重要,粉丝数量多,微博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调查结果显示:微博粉丝数量在1万以上的有8家,分别是武汉市档案局、南昌市档案发布、江苏档案、石景山档案、福州档案、四川档案、昆明档案、湘档人,占9.4%;微博粉丝数量在1000至9999的有18家,占21.18%;微博粉丝数量在100至999之间的有39家,占45.88%;微博粉丝数量在100以下的有20家,占23.53%。

2.3.3 微博更新时间和频率。微博更新时间是表明微博活力要素之一,实时更新频率则是微博魅力所在,档案政务微博应将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及时传递给用户。调查显示:85家档案政务微博最后一次发博文时间为11月份的有54家,占63.53%;更新日期停留在2012年的有6家。对微博数量排名前20家调查结果显示:档案政务微博发博文时间多集中在上午9点多和下午3点多,少数微博短时间内频繁发微博10条以上现象,有刷屏嫌疑。微博每月更新在100条以上的有4家,分别是清风史志兰台、南海档案、江苏档案和海城市档案,其余16家的月更新频率在100条以下。

2.3.4 博文内容类型,微博评论转发。对档案政务微博发博文数量排名前20微博内容浏览及主题统计,档案政务微博内容主要涉及四方面:工作动态,包括档案局(馆)开展的培训、会议等新闻咨询;档案资讯,主要档案知识介绍、档案故事、馆藏精华档案介绍;信息服务,如查档小贴士、解答疑问等;转发本地区政务微博信息、热点新闻。档案政务微博博文转发和评论数不多,其中90%转发或评论在10条以下。

2.4 微博营销推广。档案政务微博推广主要从设置友情链接和建立子微博两方面展开调研。档案政务微博设置友情链接的有9家,为南海档案,飞鸿档案、南平档案、顺德档案馆、大朗档案馆、三台档案、鞍山档案、奉节档案、湘档人,一般将本局(馆)的网站、上级档案部门网站设为友情链接。

档案政务微博平台设置关联子微博能使微博主题明确,发挥联动效用。调查结果显示:设置子微博的有24家。但维护情况不容乐观,博文超过10条的仅有4家,有12家子微博的粉丝和博文数设置均为0。

3 档案政务微博建设存在的问题

档案政务微博在总体数量上较2012年的39家,增长117.95%。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日趋规范,仍存有问题。

3.1 开通率低且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级档案局(馆)开通档案政务微博数量只有4个;相比我国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和285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市和区县级档案政务微博数量仅为80家,开通比率非常低。已开通档案政务微博的22个省份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成都地区开通档案政务微博的有13家,数量最集中,其次是广东和浙江。

3.2 粉丝数量少。档案政务微博粉丝数量在1万以上的只有8家,最多的为“石景山档案”,达到30345个,但这与其他部门政务微博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粉丝相比差距非常大;23.53%的档案政务微博粉丝数在100以下,粉丝数量少的微博影响力将很有限。

3.3 管理不规范。①更新频率低。微博数量排名前20的档案政务微博中,每月更新数量在100条以上的仅占4家,微博数量排后面的65家档案政务微博更新数量则更低,甚至有10家的微博数在5条及以下。②与用户互动少。90%的微博评论和转发数在10条以下,表明档案政务微博没有注重与用户的互动,不利于信息的传播。③发微博时间不科学。不少档案政务微博每天只有一个时间点连续发微博,存在只为完成任务嫌疑。④内容管理欠规范。一是没有进行话题分类,未在每条原创微博前面加上“##”标志来突出话题的内容;二是发的原创微博内容与档案相关度低,频繁地发美容、减肥资讯;三是在知识介绍方面使用微博语言不够生动,仅简单机械粘贴,十分生硬。

3.4 各自为政,未成体系。档案政务微博部门之间未形成体系,建立子微博数量仅有24家,占28.24%,子微博与主微博的互动比较少;各个档案政务微博之间互动很少,少数互动也仅停留在转发层面。

4 档案政务微博建设的对策

4.1 规范自我介绍。档案局(馆)最好选择在新浪微博平台上注册官方微博,并申请微博运营商认证,提高微博公信力。规范化微博平台自我介绍,应表明档案馆微博“是谁”和“特征”两方面内容,且要简洁、明确,便于利用者搜索,最好写满10个标签。

4.2 制定完备管理规则和策略。①专人负责。开设档案政务微博后,应安排专人负责内容的编辑、发布,并提供在线服务。②发布时间科学。档案政务微博内容发布最好每周甚至每天保持更新,最好选择在每天在线微博用户较多时间段发布微博,比如9点~10点、21点~24点。③微博形式应多样。尽量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形式增加微博吸引力。④微博内容以档案为主,辅以热点新闻。多发档案新闻信息、档案馆建设信息、查询解答等内容,也可以发布大事记方式记录社会热点或转载其他政府部门政务信息。

4.3 加强关系管理、注重互动。①增加优质粉丝的规模。档案政务微博寻找潜在利用者,可通过主动加用户方式,发布迎合粉丝兴趣微博内容,比如档案图片竞猜、档案展览介绍等,吸引更多利用者成为档案馆微博粉丝。②经常与利用者沟通互动。利用微博向民众征询档案工作开展意见,了解民众对档案资源需求点,发起投票、有奖竞猜等活动常与粉丝互动。③多倾听和关注“粉丝”,通过关注、转帖、评论等方式使“粉丝”满足被关注的心理需求。④微博用语要亲民。避免官方和专业术语,多使用轻松、口语化语言。

4.4 搭建档案政务微博平台。档案政务微博要提升影响力,多与本地区其他部门政务微博、明星微博以及其他档案政务微博广泛互动。①建构“‘2+N微博矩阵模式”档案政务微博平台,即以档案官方微博和利用者微博为主,本局(馆)领导微博、员工微博、粉丝团微博、活动微博为辅的矩阵模式,要通过多种方式,如相互关注、转发、评论等方式不断提高微博人气和活跃度,有效地展开档案部门与利用者之间微博营销。②联合其他类型档案部门建立“档案部门微博群”,注重与意见领袖互动,提高人气,提高民众档案意识。③加入本地区政务微博群中,打造政务信息发布的“微”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价值。

谷物干燥机械推广应用情况调查 篇4

近几年, 在大中型农机具发展中, 谷物干燥机械推广应用异军突起, 全县推广应用的谷物干燥机械, 由5年前的2台发展到目前的189台, 特别是2007年以后, 快速发展, 拥有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较多的县。为此, 针对这种新型农机具的发展情况, 进行了专项调查。

1 谷物干燥机械的基本情况

枞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 是省级商品粮基地县, 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约10×104 hm2, 以水稻生产为主, 其他农作物为辅, 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为农业生产的主产业。目前县内承包粮田在6.67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 (或农机户) 有741户, 全县拥有谷物干燥机189台, 主要以“三久”、“山本”、“金子”、“金锡”品牌为主。

2 谷物干燥机械发展过程

枞阳县谷物干燥机械发展概括地说, 是“以点带面, 跨越发展”, 20世纪80年代, 枞阳县粮食部门所属的粮食加工厂首先购入了2台。2005年, 15家基层粮站相继购入39台 (套) , 主要以“三久”牌为主, 为枞阳县谷物烘干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 枞阳县陈瑶湖镇发展谷物干燥机等大型农机始于2005年, 目前全镇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43台, 各类谷物干燥机械115台。陈瑶湖镇的在册耕地面积为2 400 hm2, 农民在镇外承包耕地2.4×104 hm2, 全镇大小粮食加工厂40家, 农机投入高的家庭达到100万元, 一般也有2 000元以上。全镇40家粮食加工厂, 家家都经营烘干业务, 最多的一家, 有6台谷物干燥机械。

随着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和兴起, 枞阳县其他粮食主产区的乡镇粮食加工业也不甘落后, 横埠镇、汤沟镇、金社乡、老洲镇、周潭镇等近几年粮食加工也快速发展。2009年, 这5个乡镇新增谷物干燥机24台 (套) , 拥有粮食加工厂22家。粮食加工业的扩张范围逐步增长, 已经带动枞阳县的浮山、钱桥、义津、官埠桥等乡镇粮食加工发展, 这些乡镇部分粮食加工厂已购入谷物干燥机。

由此可见, 枞阳县之所以能如此大规模地经营粮食产业, 与农业机械, 特别是谷物干燥机械的推广应用是分不开的。

3 谷物干燥机械推广应用的效益情况

3.1 全面地提高了劳动工效

农机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几千年来, 农民靠人工、牛力耕作, 不仅劳动量大, 吃苦受累, 而且工效低, 遇上耕牛窝工, 就会耽误农时;遇上阴雨, 就会眼睁睁地看着稻谷在田里腐烂, 或者收割起来后堆在场上, 不能翻晒, 任其霉变。枞阳县地处沿江, 水气较重, 地表常年潮湿, 不利于大量储存粮食, 粮食加工储存是一大难题。谷物干燥机械的推广应用, 基本上解决了粮食储存难题, 它具有极高的工效, 平均每台每天可烘干超过20 t, 较好地解决了农时问题, 特别是解决了稻谷腐烂、霉变等问题。

3.2 大幅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谷物干燥机每天可将20 t的水稻水分从20%降低到16%左右, 仅需费用500余元;而靠人工翻晒到同样水平, 需要8个劳动力3 d以上的翻晒, 雇工费用至少1 400元, 同时还需要投资15万余元, 建400 m2以上的水泥晒场。随着干燥机的使用, 能源改进, 过去使用煤油作燃料, 20 t的水稻烘干需要燃料费900~1400元, 现在基本上改为使用稻壳、柴、秸秆作为燃料, 每20 t水稻烘干只需200~300元, 进一步降低成本, 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3.3 大大促进了集约化种田

传统的作业模式, 1个劳动力1年最多只能种植0.46~0.53 hm2田地, 而农机以其巨大的威力, 为大规模种田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劲和有效支撑。枞阳县部分粮食生产主产区域基本上从整地、插秧、收割、脱粒、运输、烘干等环节都使用机械, 1个劳动力管理6.67 hm2田地绰绰有余, 这样就有利于农田向种粮大户集中, 为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以枞阳县陈瑶湖镇为例, 在二轮土地承包以后, 有些农民外出打工, 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这时有些精明种粮大户主动采取有偿使用方式承租。刚刚起步时, 承包费用较低, 承包面积也较少, 但一年下来, 收入仍然可观。之后, 大面积承租, 有的村出现竞租局面, 而且向周边乡镇发展, 甚至向省内各地, 以及外省进军, 承包价格在4 500元/hm2左右。

3.4 极大推动了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农机促进了规模种田, 规模种田为粮食加工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全县粮食加工企业66家, 省级龙头企业2家, 市、县级龙头企业5家。以陈瑶湖镇为例, 全镇年生产粮食15×104t左右, 其中在镇外经营的粮食有1/2左右回流到镇内。如此大批的粮食需要快速干燥和加工, 这就为谷物干燥和粮食加工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 全镇拥有40家粮食加工厂, 谷物干燥机115台, 大型成套粮食加工机械46套, 粮食加工业已成为陈瑶湖镇的主导产业, 基本上形成粮食生产的产、供、销一条龙, 加工的精米远销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粮食加工不仅使粮食附加值增大, 还解决了上千人就业;不仅为种粮大户解决后顾之忧, 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还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使枞阳县粮食加工从粗放式加工成功过渡到精加工, 还为枞阳县粮食走向品牌、迈向全国提供坚强的动力。枞阳县粮食加工大部分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QS) 的认证, 有的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有的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为了更大地增加粮食生产的价值, 枞阳县又积极探索粮食深加工业, 建立了全省最大的黄酒厂, 已有3家米粉厂正在筹建。这些行业的发展, 延伸了粮食生产的产业链。

3.5 加快了枞阳县农民致富的步伐

农机的广泛应用, 使得粮食产业每年为全县农民带来非常明显的效益, 主要表现在扩大了农民就业。据测算, 仅粮食加工, 每年要解决3 000余农民就业;带动机收、机播等农机服务收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创办其他产业, 外出打工, 创造效益;降低种田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 节约资源, 减少浪费。

4 推广应用经验

4.1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与相关部门主动配合

水稻生产是枞阳县农业工作重点。为推广水稻机械化收割, 枞阳县农机局于1997年购入1台进口半喂入收割机, 并由县政府召开机收现场会, 当时产生很大的轰动效应。从此, 枞阳县机收拉开序幕, 大型联合收割机拥有量逐年增加, 机收面积已占宜机收面积90%以上。从2005年开始, 枞阳县实施推广机械栽插技术, 每年都召开机插现场会, 水稻直播机和插秧机近几年在枞阳县较大范围使用, 县政府在推广经费方面给予了支持, 2008年还纳入年初政府预算。在农机推广应用上, 枞阳县农机局主动与农艺、粮食、环保等部门配合, 取得了这些部门的大力支持。

4.2 以落实购机补贴为手段 引进推广谷物干燥机

鉴于粮食生产后续工作的重点是干燥机应用, 也是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 在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安排的购机补贴资金12万元中, 动员项目区安排3万元补贴干燥机。当时, 项目区内有1家粮食加工企业, 正在为粮食储存犯愁。为此, 枞阳县农机局组织项目区负责人员到无为县一家粮食生产企业实地考察烘干机应用情况, 并积极与烘干机经销商联系。2006年该企业又自行投入2台, 目前已成为当地较大的粮食加工企业。2007年, 枞阳县在130万元的中央购机补贴资金中安排近60万元, 2008年、2009年尽最大限度地扶持谷物干燥机发展。

4.3 积极进行技术指导

为了科学、有效、安全地使用谷物干燥机, 2007年枞阳县在陈瑶湖镇举办了谷物干燥机技术操作培训班, 请谷物干燥机生产企业技术人员讲课, 每个粮食加工企业选派2名操作技术人员参加, 课后组织操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手把手指导, 让每位参学人员能熟练掌握。对于每个参加技术培训人员还要求参加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从技术上保证谷物干燥机的安全操作。

4.4 做好服务工作

枞阳县农机局组成技术服务小组, 深入到农户进行调查和服务, 为谷物干燥机正常生产提供服务, 做好粮食生产的信息工作, 及时向粮食加工企业提供有关信息, 并为种粮大户提供粮食烘干信息, 确保种粮大户生产的粮食能及时快速烘干储存, 同时为粮食加工业和种粮大户提供销售信息。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5.1 存在问题

谷物干燥机操作人员缺技术, 只能简单操作, 一旦出现较大故障时, 就无所适从, 依赖生产企业派工作人员上门维修, 费时费力;谷物干燥机是一种新型农机产品, 又是非通用性农机具, 易损件难以及时配置, 影响粮食加工和产品质量, 绝大部分产品主件都是从日本等国进口;目前市场使用的谷物干燥机燃料不能多元化;谷物干燥机一次性投资较大 (以12 t类型为例, 每台的价格基本上在12万元以上;每户一般一次性需购入4~5台) 。

5.2 建议

上级农机推广部门应组成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与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关部门应尽快将其纳入通用性农机具管理, 减少购机者的损失;生产企业应从多元化方向进行研究, 使热风炉能适应不同用户的要求;国家要加大补贴力度, 提高补贴额。

摘要:通过对枞阳县谷物干燥机械推广应用的专题调查分析, 阐述了全县推广应用谷物干燥机械的基本情况, 研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经济效益和规律, 进一步总结了推广应用经验,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企业微信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5

日前,为配合IT之道的信息访谈,CIO发展中心面向群内的CIO们进行了本次企业微信应用状况调查。参与调查的企业包括各种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而填写本调研报告的主要是企业CIO,对于企业的信息应用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足够的认识,因此本次调研的数据,还是有很好的说服力。现将相关结果与大家分享如下。

1.参与调研企业的性质。本次参与调研的企业中,国营和合资企业各占8%,民营及外资企业则各为42%,点到了参加调研企业的绝大多数。该数字一方面与本次调研所覆盖的企业群体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参与企业对微信营销的关注程度。

2.参与调研企业所在的行业类型。本次参与调研的企业中,商业零售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各占25%。其次为消费电子企业,占到17%。其它行业占比相同。结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商业零售和互联网企业在微信应用方面确实处于领先地位。

3.企业中已经申请的微信公众账号类型。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拥有订阅号和服务号的企业数量相等,均为42%,另外17%的企业则同时拥有两种微信公众账号。这一数据说明了微信在当前企业应用中已经非常普及。

4.参与调研企业当前的公众账号粉丝数量。大多数企业的微信粉丝数量已经达到或超过10000名。如图所示,粉丝量为10000左右的企业最多,占到33%;其次为10000以上的企业,点到25%。这种情况多少有点出乎意料,说明企业在微信应用方面的进展比多数人想像的要快。

5.微信应用的规模,以及是否推出了基于微信的其它应用扩展。本问题旨在了解企业微信应用的深度和规模。42%的企业表示其微信应用目前还在小规模尝试阶段,33%的企业表示已经进入大规模应用。

6.微信应用上线运行的时间。42%的企业中,微信方面的尝试已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一年以上的`企业占到25%,属于该技术的早期追随者。半年以内和两个月以内的企业,各占17%。

7.公司内部对当前微信应用的满意程度。42%的CIO认为,自身所在企业对当前的微信应用现状不满意,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另有33%表示基本满意。只有25%的企业认为当前的应用状况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8.企业当前微信应用的主要领域。58%的企业将微信用于市场推广,33%的企业将其用于客户服务,另外只有8%的企业,将微信用于内部的沟通。

9.微信应用中已经实现的服务功能。多达83%的企业将微信用于信息的发布和查询。17%的企业将其用于其它用途。

10.企业未来打算在微信应用中实现的新功能或服务。40%的企业未来计划在微信平台实现在线商城或在线销售功能。30%的企业计划实现客户服务功能。其它企业则希望实现包括CRM、微信支付、LBS在内的服务。

11.微信应用是否由企业自己来运营。在多达83%的企业中,微信平台由内部人员运营。外包或部分外包的企业仅占8%。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微信外包业务尚待规范,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需要自己尝试和积累微信应用的经验。同时作为新的应用,微信的快速迭代更加适合内部团队运营。

12.企业中负责微信应用的业务部门。多数企业为市场部门来运营微信应用,这一比例达到58%,另有25的企业为IT部门运营。余下17%的企业中,由其它部门运营微信,包括IT和市场共同运营。

13.企业在微信应用的开发和运营中使用的主要接口。绝大多数的企业(83%)目前仅使用了微信平台所提供的普通接口。余下17%的企业,使用了某种专用的接口。

14.企业在微信应用的开发和运营中,是否采用了第三方的工具、平台或模块。四分之三的企业没有采用第三方的平台或工具,仅有25%的企业表示采用了第三的某些工具、平台或模块。

15.企业在微信应用方面的开发和部署成本(单位:万人民币)。83%的企业表示,其微信应用的部署和开发成本在20万以下。另有17%的企业表示,其开发部署本本超过了100万。

16.当前微信应用每年的运营成本(单位:万人民币)。多数企业的年运营成本小于20万。这一比例高达67%,其次为20-50万之间,占17%。分别有8%的企业,其年运营成本为50-100万和100万以上。

17.微信应用和哪些内部系统实现了集成。对该问题的回答差异较大,选择其它的企业占到半数。接下来是选择会员管理系统的企业,占到25%。CRM和ERP的比例分别为17%和8%。

18.当前微信应用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半数的企业选择了应用创新,其中甚至包括哪些在微信应用上相对比较成功,企业觉得微信应用已经超出预期的企业。第二大挑战来自于人才和技能,选择这一选项的CIO占到总数的25%,接下来是其它因素。认为平台和接口知识是最大挑战的,仅占8%。

19.除了微信之外,企业是否还有其它移动应用或App推广计划。肯定和否定答案的企业各占一半。说明企业在这一问题上的策略和选择还不是非常统一。对多数企业而言,微信是整个移动战略的起点。未来其它App是否会考虑,微信无疑是一个低成本的试点。

20.微信应用是否影响了其他面向消费者的APP推广。所有企业均认为,微信对别的App应用没有影响。应该说,微信自身投入小,起点低,确实不会对其它应用有所影响。

应用情况调查 篇6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学生 学习态度 专业知识 专业拓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17-03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以桂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专业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与目的

为了推进桂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我们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2010 级、2011 级和2012 级在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专业拓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218份,回收问卷 218 份,其中有效问卷 211份。本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能够充分反映桂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习情况的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可以作为我们进行课题深入研究的初始依据,也可以为学校开展各项教学工作提供第一手详细的资料。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习态度与方法

1.对学习不努力的原因分析。选择“不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占 8.1%,选择“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占 24.6%,选择“基础差,对所学课程听不懂”的学生占 42.2%,选擇“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占 21.8%,选择“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目标”的学生占 32.2%,选择“没有了升学压力,学习缺乏紧张感”的学生占 25.1%,选择“没有了老师的督促”的学生占 13.7%,选择“老师讲课枯燥乏味,听不进去”的学生占 34.1%。

通过对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基础差、没有学习目标、教学方法陈旧是学生学习不努力的主要原因。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学习兴趣、自我放松是学习不努力的次要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以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另一方面还是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2.与学生之间学习交流。中职学校的学习环境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中职学习阶段更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由于在中职学校里,很多课程都是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相关联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交流学习心得是解决困难的一种手段。在此项调查中,选择“经常”的学生占 13.7%,选择“有时会”的学生占73.9%,选择“不会”的学生占 12.4%。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相互交流来达到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

3.上课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习方式的选择能够体现学生上课时的学习状态。选择“老师讲,我听”的学生占 51.2%,选择“自主学习”的学生占15.2%,选择“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学生占 33.6%。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现出互动学习的意愿。因此,课堂学习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与方式还需要加强。

4.合作学习。选择“踊跃参加”的学生占 35.5%,选择“有时参加”的学生占 50.8%,选择“从不参加”的学生占13.7%。在数据统计中,愿意参加合作学习的比例达到了 86.3%,说明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强,也符合中职学生这个年龄段好动、活泼的生理特点。合作学习的方式应该成为我们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方向。

5.对专业课的学习期望。此项调查是针对学生对自己专业课的学习期望。其中有 35.5% 的学生认为“以基础课程为主,再学习部分专业知识”,而与之相反的,有 28% 的学生认为要“专业课突出,基础课差不多就行了”,还有 21.8%的学生认为“应注重综合课程,基础课和专业课差不多就行了”,有 14.7% 的学生认为“学习任务不应太紧,应多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

专业课在中职学校的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期望不同,反映出学生在专业课对以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方面的认识不同。认为“专业课突出”的学生往往是对自己的专业十分感兴趣的人,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力。而以“基础课程为主”或者“多注重综合课程”的学生可能对自己的专业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们可能只是希望提高自身的文化基础,以便为今后在其他领域上的学习打好基础,或在将来的就业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认为“应多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学生大部分对社交活动具有极大的热情,而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想通过其他方面的学习来锻炼自己“融入社会的能力”。

6.教师授课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无疑是关键的,教师讲授一堂课,学生能够掌握多少知识呢?在对专业课教师授课效果的调查中,有 8.5% 的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有 72% 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教师所讲的课程内容,有 19.4% 的学生“不能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专业课知识对中职学生来说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调查显示,一堂课下来,绝大部分学生的听课效果是“基本掌握”或者“不能掌握”,真正做到“完全掌握”的学生比例非常小。教师是否可以通过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听课率呢?

7.专业课的教学方式。中职学校的教学是要把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此项调查是想了解学生更喜欢哪一种教学方式。有 9% 的学生希望能够“先做试验再讲解”,31.8% 的学生希望能够“先讲解再做实验”,而有 53.1% 的学生希望“边讲解边做实验”。调查发现,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实验实训课程内容的兴趣,都希望能够得到动手能力的培养。可见,加强实训教学课程改革是我们必须尽快做的一件事情。

(二)专业知识学习能力

1.专业技能掌握情况。“通过近两年的学习,你能独立识别与检测一些基本的电子元件吗?”有 22.3% 的学生回答“能”,有 64% 的学生回答“大部分能”,有 13.7% 的学生回答“基本不能”。在对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的调查中,回答“好”的人数比例为 17.5%,回答“一般”的人数比例为 63%,回答“较差”和“很差”的人数比例分别为 15.2%和 4.3%。在对“你有没有做过一些小制作”的问题中,回答“经常”的学生占 18.5%,回答“偶尔”的学生占 56.9%,回答“从不”的学生占 24.6%。

以上的数据统计结果不能让人乐观,能够掌握元件识别和检测基本技能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好的学生以及经常做小制作的学生人数比例太小。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数据表明,我们在这个方面并没有做到最好,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习投入更大的兴趣与热情,这是我们想通过课题研究去解决的问题。

2.实训教学对职业技能提高的影响。在此项调查中,有 63% 的学生选择“是”,认为做实验对自己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帮助,有 29.4%的学生则认为“不明显”,还有 7.6% 的学生选择了“否”。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实训教学非常感兴趣,在实际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也要比理论课更加集中。因此我们认为,在理论教学中适当增加实训教学环节不仅对理论教学有帮助,同时对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实训课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是没有帮助的。这部分学生反映,在实训课程中都是老师讲实验步骤,学生听。当他们碰到有不懂的知识时,往往没有机会问老师,因为老师或者是在準备下一个实验步骤的讲解演示,或者是要辅导其他学生。我们认为,这是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的问题,需要教师适当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设计,以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3.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的帮助。“在实践操作中,你会不会用理论知识来分析遇到的问题或者解释一些现象?”有 22.7% 的学生选择“经常会”,有 63.6% 的学生选择“有时会”,还有 13.7% 的学生选择“不会”。这组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是不够的,片面地认为来职业学校学习就是来学技术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他们没有意识到,理论知识是实践知识的提升,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就不会有职业生涯的发展。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不能迁就学生单方面的意愿,又要能够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或者行为导向法等教学方法,使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融入实践教学中去。

4.学生参加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的意愿。技能培训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设备的支持。随着桂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实验实训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也成立了各个专业的学习兴趣小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职业技能。技能竞赛是检验技能培训成果的一个方法,所以有“职业教育看竞赛”的说法。

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来调查学生对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的看法。在回答“你是否愿意利用课余时间来参加学校额外的技能培训”的问题时,有 52.1% 的学生选择“愿意”,有 24.6% 的学生选择“不愿意”,还有 23.3% 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在回答“你希望课余时间的技能培训周期为”多长时间的问题时,有 37% 的学生选择“半个学期”,有 37.4% 的学生选择“一个学期”,有 25.6% 的学生选择“一学年”。在回答“你是否愿意主动参与专业的技能竞赛”的问题时,有 42.7% 学生回答“愿意”,有 30.3% 的学生回答“不愿意”,有 27% 的学生回答“无所谓”。

从统计数据看,超过半数的学生是愿意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参加技能培训的,并希望培训时间是半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这说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意愿是很强烈的。并且这部分学生也表达了想参加技能竞赛的意愿,希望能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但是仍有约半数的学生对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采取的是回避的态度,说明我们的教育教学措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改革,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主动学、愿意学的想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专业拓展

1.专业技能的加强。我们想通过“你最想加强哪项专业技能”这个问题,了解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有欠缺。选择“装配技术”的学生占 29.9%,选择“调试能力”的学生占 31.7%,选择“检修技术”的学生占38.4%。

电子专业技能主要有装配、调试、检修三个方面。从统计数据看,学生想加强的专业技能的比例比较平均,说明我们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专业技能均衡发展。这就要求应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课程设计上能够使学生对各项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加感兴趣,使学生注重各项专业技能的学习。我们要加强各项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好各项专业实践技能,为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打好基础。

2.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对一线技术工人的要求也更高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对于适应国家的战略发展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也是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的一块敲门砖。

在此项调查中,想获得“电工”证书的学生比例为 46.9%,想获得“Protel 操作员”证书的学生比例为 28.4%,想获得“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证书的学生比例为 36%,想获得“无线电装接工”证书的学生比例为 20.4%,想获得“计算机操作员”证书的学生比例为 19%。

此项调查数据显示出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方向的选择,同时也是对桂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一个促进与推动,对学校今后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建议

根据统计和分析情况,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教师要努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要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起来更深刻、更难忘,效果更好。

第二,培养学生相互沟通的能力,加强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教师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增加师生的互动。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合作学习的要求相适应。

第三,学校要做好专业解读,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内涵,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理解基础课与专业课是同等重要的。没有基础课的学习,就不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没有专业课的学习,就不会成为一个高技能的人。

第四,加強课堂纪律的监督与约束,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多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多利用专业课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才会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听课率。

第五,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合理地给予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把实践教学有效地融入理论教学中,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让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熟悉各种电路的应用。

第六,做好集中实训课程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利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行为导向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热情。利用集中实训的课程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再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制作小制作、制作电子产品的场所,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第七,学校要帮助学生改变职业学校只学专业技术的错误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理论知识来解释说明实践现象,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会有过硬的实践本领。教师必须做好教学设计,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操作、电路现象一一对应,同时要让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实践操作或电路现象。

第八,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想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有足够的技能培训来做支撑。我们不仅要有充足的时间来给学生做技能培训,还必须有很好的技能培训效果,这样学生才会有足够的自信心去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平时的实践教学工作,以职业技能竞赛为目标,认真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平时的技能培训与技能竞赛有一个良性的循环,这对学校的品牌建设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九,加强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均衡发展。装配、调试、检修等各项专业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厚此薄彼。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好各项专业技能,为他们今后能够适应岗位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十,对学生做好就业准入制度的宣传工作,让学生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对他们职业生涯的影响。同时,教师也应认真做好职业资格鉴定的前期培训工作,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要加强职业资格鉴定场所的建设,有足够的、满足鉴定要求的实训设施设备提供给学生平时训练使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中心的要求, 将住院病历随机采样的时间分为四个时间段, 即每季度最后1个月 (分别为3、6、9、12月) 的第三周。即2012年3月12日~18日、2012年6月11日~17日、2012年9月10日~16日、2012年12月10日~16日, 将每个时间段的病历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 分别随机采集上述每个时间段的全院各科出院患者病历 (死亡病历除外) , 每组15份, 合计30份, 四个时间段共抽取病历120份, 病历涉及到内科、外科、儿科、妇科、泌尿科等23个科室。患者科别、性别、年龄不限。门诊处方随机采样的时间分别为2012年3月16日、2012年6月15日、2012年9月14日、2012年12月14日, 每个时间随机采集100张当日成人门诊处方 (急诊、高干、传染、儿科、中药处方除外) , 总处方数为400张。

1.2方法

对我院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1.1抗菌药物使用率

由表1可见,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 特别是围手术期患者。围手术期患者100.00%应用抗菌药物, 68.33%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 90.00%是预防用药。由表2可见, 围手术期患者35.00%是术前2h用药, 63.33%是术后用药, 43.33%用药时间超过10天。

2.1.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比例

由表3可见,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中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最高, 头孢菌素类 (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 次之。

2.2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由表4可见, 所调查的400张门诊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133张, 总金额为12185.74元, 使用抗菌药物的总金额为9948.85元, 每张抗菌药物处方平均金额为91.62元。

3讨论

我院根据卫生管理部门出台的政策, 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 但调查中发现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存在不合理现象。

抗菌药物在预防用药中存在不合理现象。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 (主要是第三代头孢) 被广泛用于预防用药。新一代氟诺酮类药物由于抗菌作用强、使用方便、不需皮试而受到临床广泛使用, 用量逐年增加。头孢菌素类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耐酶性能强在临床上应用也很广泛。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直接后果导致多重耐药的出现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相应也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 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但并非所有的手术均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指征过宽, 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联合用药的比例接近70%, 不可忽视。普遍存在围手术期用药时间不合理、术前用药时间过早、用药缺少指征, 术后用药时间普遍过长的情况。

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不规范用药, 头孢噻肟钠、头孢呋辛钠、青霉素等药物都存在用法问题。以青霉素为例, 用法存在问题, 全部都是一日1次或一日2次, 采取静脉滴注, 这种用法完全不符合青霉素的药理。青霉素类药物血药浓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杀菌疗效, 以较高的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注入能够有利于治疗, 但是若静脉滴注给药, 则应间歇快速滴注。正确的用量用法为成人一日量240万~2000万单位/kg, 在少量输液中加入, 分别以4~6次间歇快速滴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每种抗菌素的用法都不同, 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2) 经验用药多, 药敏试验少。 (3) 统一化用药多, 个体化用药少, 用药品种集中。

抗菌药物是目前国内外进展最快、品种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但是近年来呈现出滥用的情况, 不仅严重浪费了药品资源, 也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尽管国家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仍很普遍。医务人员应对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进行调查, 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纠正, 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提高临床药学服务, 树立起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的意识。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年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参考文献

[1]许学文.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7 (18) :98.

[2]金尚英.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9 (11) 210.

[3]陆元珍.吴承香.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与分析[J].淮海医药, 2010, 27 (01) 65.

[4]陈树明, 林颖, 李军, 等.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效果监测[J].中国药房, 2005, 15 (01) :49-50.

[5]钱海霞.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9) :129, 131.

[6]陈小英.20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1) :165.

[7]田中革, 李延兰, 马燕萍.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回顾性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 :335-336.

我院降血糖药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篇8

关键词:降血糖药,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合理用药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龄老年化, 肥胖人群增加, 糖尿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为科学合理指导患者用药, 对我院的降血糖药应用做一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含降血糖药1256张处方 (中药除外) , 其中男691例, 女565例;<50岁177例, ≥50岁1079例。

1.2 方法

通过本院药房计算机系统及手工处方查阅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品种、金额、联合用药等, 计算出用药频度 (DDDs) 、限定日费用 (DDC) 。DDD参照《新编药物学》[1] (16版) 及药品说明书结合临床用药习惯确定。同一通用名相同规格的药品DDDs累加。DDDs=用药总消耗量/DDD, DDDs越大, 使用频度越高, DDC=药品销售总额/DDDs, DDC越小, 表明患者承担的费用越低。

2 结果

2.1 降血糖药联用情况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278例,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63例, 格列吡嗪联合吡格列酮47例,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9例,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本脲4例, 格列美脲联合吡格列酮1例;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格列吡嗪4例,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格列吡脲1例。

2.2 各降血糖药使用情况

使用前五位的药物为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缓释片、格列吡嗪片、吡格列酮、格列美脲 (见表1) 。

注:处方数包括联合用药的处方

3 讨论

3.1 本研究结果显示, ≥50岁糖尿病患者占85.91%, 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有关, 而<50岁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可能与生活习惯、妊娠期激素水平等有关。高龄患者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运动量少高血压高血脂等有关。

3.2 降血糖药物种类

3.2.1 磺酰脲 (SU) 类 格列吡嗪作为二代SU类降血糖药, 是非肥胖型轻中型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首选用药, 它能促进胰岛素 (INS) 的分泌, 增强INS对靶组织的作用, 并能改善外周组织 (如肝脏、肌肉、脂肪) 的INS抵抗状态。格列吡嗪缓释片具有用药小、服药方便、依从性好、代谢迅速、不易蓄积、低血糖发生率低等特点, 被临床广泛应用, 故其DDDs居于我院首位。同为二代的格列本脲降糖作用最强, DDC最低只有0.02元, 但其作用持久且代谢产物仍有降糖作用, 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限制了其使用, DDDs居于末位。格列美脲是第三代新型的SU类降血糖药, 其刺激INS分泌作用受血糖调节, 高血糖时刺激INS分泌作用增加, 低血糖时作用降低, 故较少引发低血糖。作用快速、高效、持久, 胰外降糖作用优于其他SU类降血糖药, 1次/d可有效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 对其他SU类继发性失效的T2DM患者仍有较好的疗效[2], 虽然DDC不高, 但受其他降血糖药的竞争, 医生的习惯性用药, 对其认识不够, 其得DDDs偏低, 大多数是患者主动处方。

3.2.2 双胍类 二甲双胍 (MET) 在我院使用率也很高, DDDs仅次于格列吡嗪缓释片。MET单独使用不易导致低血糖, 这是它不同于SU类的一大优点, 根据2007年新版中国指南口服降血糖药的治疗流程:MET是超重、肥胖患者惟一的首选用药, 该药较少引发乳酸性酸中毒, 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 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服降血糖药, 特别适用于高血脂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 临床无论轻中度, 可广泛大量、足量、全程应用, 是T2DM的一线用药。本研究结果显示, MET的DDC不高, 安全有效经济, 在我院临床广为应用。

3.2.3 噻唑烷酮类 吡格列酮能减轻INS抵抗, 对INS分泌没有影响, 适用于INS功能尚存, 而INS对靶组织受体的敏感性降低的患者。但此类药物在某些患者中有导致或加重充血性心衰的危险, 加之DDC高, 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使得临床使用受到限制, DDDs排名靠后。

3.2.4 注射用胰岛素处方只有71张, 占总处方的5.25%, DDDs偏低, 医患对INS了解不够及使用的不便, 心理上的恐惧是主要原因。一般经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血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高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翁建平教授做的胰岛素调查中发现, 及时使用胰岛素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而且可以延缓β细胞的凋亡从而很好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3.3 联合用药处方有407张, 占降糖处方的32.41%。其中SU类与MET联用最多, 两者作用于糖代谢的不同环节, 前者促进组织对吸收的葡萄糖的分解, 后者可抑制多糖的分解而减少吸收[3], 且可抵消SU药引起的体质量增加, 起协同作用。MET+吡格列酮, 二者作用互补, MET克服噻唑烷酮类增加体质量的缺点, 在防治心血管方面有良好的作用。SU+吡格列酮使低血糖和体质量的增加的发生率加大, 应减少SU药的用量[4]。个别医生未重视不够。

总的来说, 疗效确切、应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在我院应用广泛, 联合用药也基本合理, 糖尿病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 要结合患者自然病程, 考虑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 达到个体化治疗,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71.

[2]荣文, 蔡凌霜.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患者应用格列美脲于二甲双胍疗效的比较[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 12 (3) :211-212.

[3]赵志刚.当代口服药物手册[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4-5.

应用情况调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第二季度门诊处方4820张, 统计其中抗菌药物 (未含外用药) 的名称、剂型、规格、用量、金额、联合用药、用药时间、科别等指标。

1.2 方法

对抗菌药物使用率、所占金额、联合用药情况、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各类抗菌药物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和分析, 并以限定日剂量 (DDD) 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 等指标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各种抗菌药物的DDD值参考《新编常用药物手册》第三版中有关标准[1]来确定, 其中未收载品种的日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来确定, 根据药物的DUI大小来评价处方合理用药情况, 规定DUI≤1即为合理。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使用总量/该药品的DDD值。药品的利用指数DUI=药品的DDDs/该药品的实际用药天数。

2 结果

见表1、表2、表3、表4。

注:β-内酰胺酶抑制全部为其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 本次抽查本院门诊处方4820张, 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61.58%, 与卫生部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要低于50%[1]的要求相比, 有一定差距。

3.2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从调查情况看,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以二联用药为主占50.17%, 单联用药占37.9%, 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所倡导的使用原则有出入, 同时存在某些联用不合理现象。如将繁殖期杀菌剂β-内酰胺类与快速抑菌剂大环内酯类联用, 后者可迅速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致细菌处于静息状态, 前者杀菌作用便会受到影响。如需联合使用, 应考虑先用杀菌药, 再用抑菌药, 这样可避免拮抗作用的发生。

3.3 各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本次抽查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共9类46个品种;总处方金额为48.17万元, 其中抗菌药物金额29.20万元, 占总金额的60.62%;抗菌药物中注射剂类和口服类用药金额分别为27.66万元和1.54万元, 分别占含抗菌药物处方金额的94.7%和5.3%, 在用药金额排序中, 头孢菌素类药物位居第一, 占总金额的29.97%, 青霉素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药物分列二、三位。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临床疗效高、毒性低及耐青霉素酶等特点, 在临床广泛应用。新一代青毒素类药物具有头孢菌素类药物作用相似的特性, 受到广大医生的重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葡萄球菌和多数G-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较强的不可逆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组成复方制剂, 可使这两类药物的MIC明显下降, 药效增加几倍至几十倍, 并可使产酶菌株恢复敏感,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4 抗菌药物的DDDs排序 在DDDs排序中, 位居注射类首位的是抗病毒药物炎琥宁, 这可能与本次调查的病例发生在春季有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本次调查病例的绝大部份,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 大多由病毒所致, 病程有自限性, 不需使用抗菌药物, 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此时可予抗菌治疗[2]。调查中发现, 医生在对该病选择用药时均采用了抗病毒药物与抗菌药物联用的大包围方式, 有任意扩大抗菌药物适应证的不合理行为。位居口服类首位的是阿莫西林, 其DDDs占口服抗菌药总DDDs的57.33%, 用药过于集中, 有滥用倾向。

3.5 抗菌药物的DUI情况 本次调查中, DDDs排序前10位的大部分药物DUI在0.32~1.01之间。因某个药物的DDD值一般是取成人常用日平均剂量, 而儿童和老年人日剂量小于成人, 故DUI≤1亦为合理, 故按DUI数据判断本次抽查中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3.6 本次调查发现大部份处方注射使用抗菌药物采用将1日剂量1次给药的方法, 此用法不妥, 因β-内酰胺类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 这类药物基本上没有抗菌药后效应, 必须按半衰期推荐的给药时间与剂量给药, 即抗菌作用的发挥与该药物的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时间成正比, 当达到MIC后, 血药浓度继续增加并不有相应增加其抗菌作用, 为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应采用一日剂量分次给予的用药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见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但尚存在不足之处, 比例大、起点高、大包围用药, 今后要加强学习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检查与分析, 对使用不合理情况及时干预, 逐步提高本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自水, 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金盾出版社, 1998, 2:536-666.

应用情况调查 篇10

关键词:处方,用药频度,抗菌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在控制感染、治疗疾病的同时,病原菌的耐药性亦日益增强。为了规范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耐药菌产生,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作者对我院2010年下半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抽查门诊西药房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3606张处方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抗菌药物处方为2776张。调查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法和用量等。

1.2 方法

根据WHO公布的限定日剂量(DDD)值,结合《新编药物学》[1](第17版) 和我院临床使用情况来确定各抗菌药物的DDD值。由所确定的DDD值计算用药频度(DDDs,年消耗总量/DDD),DDDs值越大,说明该药DDDs越高,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越大。

2 结 果

2.1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抽查结果有2776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占统计处方的20.4%,其中一联处方2396张,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的86.31%,二联处方319张,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1.49%,三联处方61张,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的2.20%,无四联及以上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见表1。

2.2 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76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6.33%,主要问题包括用法不当、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档次过高、药理拮抗、重复用药等,具体见表2。

2.3 门诊使用药物频度

使用频度第1的为克林霉素分散片,头孢呋辛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分列第2、3位,门诊用药以口服剂型为主。具体情况见表3。

3 讨 论

3.1 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

抗菌药物应选用适宜的给药方案,轻中度感染可口服给药,重症患者采用静脉给药,剂量过大过小均不相宜,过小起不了治疗作用,过大浪费严重,增加不良反应[2]。我院抗菌药物大多为单药使用(86.31%),两药联用其次(11.49%),再次为三药联用(2.20%),无四药及以上联用,符合抗菌治疗原则。从分析情况看,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率为20.4%,远低于卫生部提出的控制在50%以下的标准[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4],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5%~10%发生拮抗作用,所以为了尽量减少和避免由于联合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必须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参考指征。

3.2 不合理用药处方的主要原因

用法不当,半衰期较短的药物给药次数不够。短效β- 内酰胺类药物如头孢呋辛每日1次给药,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比例较高。从药效学考虑,大部分β- 内酰胺类药物半衰期均较短,为0.5~2h,因此每日1次给药使大部分时间内血药浓度都低于治疗浓度,达不到治疗效果,故应将每日量分配至少2次给药,才能维持有效血浓度.

无适应证用药、用药档次过高。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应有明确的指征,对于一些纯粹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伤风感冒或者是发热原因不明者,一般不宜马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在抽查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诊断为头痛、腹痛及感冒均非抗菌药物应用指征,而临床上许多处方在开具感冒药的同时都要开具某种抗菌药物搭配使用,这样不仅严重影响感冒药的疗效,还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用法、用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等,给药剂量大、给药次数多、用药时间长的问题较为常见。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程度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我院门诊药房前10位抗菌药物有9个为口服剂型,口服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主要给药途径,这与门诊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口服剂型使用方便简单,比较适合门诊的患者。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克林霉素分散片,克林霉素类适用于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呼吸道、关节与软组织、骨组织、胆道等的感染以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此外,还适用于厌氧菌引起的腹腔和盆腔感染以及厌氧菌败血症等[5]。骨科是我院主要科室,所以克林霉素类用量较大。但近年来发生克林霉素类不良反应较多,建议医师严格掌握适应证,严防滥用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β- 内酰胺的药物品种多、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临床疗效高,受到临床医生青睐。其中β- 内酰胺酶复合制剂为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结合物,可以使氨基青霉素、广谱青霉素、头孢哌酮等不耐酶品种免受酶的降解,不仅增强对产酶菌的抗菌作用,而且扩大了抗菌谱。近年来含有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应用越来越广,有指征的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是控制细菌耐药性增长,延长该类药物使用寿命的关键。

综上所述,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总体来看基本合理。为保证规范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选用时应很好地执行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实行抗菌药物分线、分级管理[6]。同时药师也应加强宣传力度,帮助医生做到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7]。我院每月进行处方和医嘱的专项点评,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并通过医务科将不合理的用药信息反馈给相关科室,及时纠正,以规范和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91.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临床用药须知[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8.

[3]董海燕.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5):236.

[4]张凤仙.我院抗菌药物门诊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2):148-149.

[5]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107号.

[6]姬妍妍.东南大学医院2008年至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医学,2011,39(6):701-704.

上一篇: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下一篇:系列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