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影响

2024-07-13

发音影响(精选十篇)

发音影响 篇1

1 重庆方言的发音特征分析

方言主要是指语言的地方性变体特征表现, 是由语言分化所产生的结果。通常可将我国分为7个方言区, 包括粤方言区、湘方言区、闽方言区、北方方言区、赣方言区、吴方言区及客家方言区。重庆方言则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 有其显著的声、韵母发音特征。

(1) 声母发音特征

在重庆方言中共有20个声母, 包括1个零声母与19辅音声母。经归纳总结, 重庆方言一般存在以下三个特征。第一, 发音时, 舌尖通常带有一定的鼻音, 音位变体通常以[l]、[n]为代表。发音变异呈现自由化的变异状态, 对比两者出现的频率来说, 一般[l]出现的频繁度较高, 在发音怒、牛、路、蓝、南时通常都表现为声母[l]。第二, 在重庆方言中, 多存在舌尖后浊擦音声母, 以[r]为典型, 在发“人”、“润”、“肉”、“软”、“然”等在较多情况下均发音为[l]。第三, 在重庆方言中, 一般“f”与“h”是同音的, 在“f”后跟“u”音节时均发[f]音。另外, 重庆方言中有其明显的舌根浊鼻音, 以[ŋ]为代表, 通常在“咬”、“恩”、“我”等词汇发音中做声母。

(2) 韵母特征

在重庆方言中共有37个韵母, 同样有其鲜明的方言发音特征, 在国际音标中并没有[γ]、 (e) 的韵母发音, 重庆方言一般将其归入[o]、 (o) 的发音中, 以“合”、“割”为代表, 同时也可将其归入到[ε]、 (ê) 的发音范畴, 包括“色”、“蛇”、“舍”等。在重庆方言的发音中, 同样并没有[əŋ]、[iŋ], 通常将其归入到[ən]与[in]的发音范畴, 如“更”、“根”、“喷”、“嘭”均发作[ən];“星”、“心”、“铃”、“林”均发作[in]。

(3) 其他方面的发音特征

一般在重庆发言的发音中, 轻声较为少见, 虽然存在部分后缀与助词有轻声的读法, 但大部分双音节词均不会轻读, 反而在其方言中较为常见的发音方式为重读。比如“埋怨”与“明白”在发音时“怨”与“白”均会重读。此外, 儿化音韵十分多, 不仅复合式名词有其儿化音, 重叠式的发音同样存在儿化的发音方式, 包括“媳妇儿”、“荷包儿”、“杯杯儿”、“乖乖儿”, 在发音儿化的过程中, 某些韵母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音变, 导致其原始元音发生音节变化。

2 重庆方言对英语发音学习的影响

一般来说, 重庆方言对英语语音发音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既定的发音习惯所造成的负迁移影响, 其次则是相关音素缺失所造成的发音影响。以下则主要分析其影响特征表现。

(1) 发音习惯对英语发音学习所造成的影响

首先, 在重庆方言中依然有较多舌尖前浊擦音声母, 以[z]为代表, 以“认为”中的“认”作为例子, “认”的声母本应该为[r], 然而在重庆方言中则习惯性地将其发作[zən]。在长期发音习惯的影响作用下, 部分重庆人易将传统的摩擦辅音[r]及塞擦音[tr]等直接发作舌尖的摩擦音, 在英语教学中则以“draw”、“tree”、“room”等单词的发音表现尤为显著。其次, 在重庆方言中一般大部分情况下[n]与[l]的发音类似, 这直接导致了在英语学习中, 学生容易将“name”发作“lame”;较易将“night”与“light”混淆;难以区分“lead”与“need”的发音。再者, 由于在重庆方言中, 舌根与舌尖中浊鼻音的区别并不明显, 因此, 通常在英语发音中, 学生也比较难区分[n]与[ŋ]等鼻音音节, 时长将“sing”与“sin”、“sun”与“sung”的发音等同。对其英语听力及表达能力的提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 对应音节缺失对英语发音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 一般在重庆方言中并没有齿间的摩擦音这一发音方式,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 通常需要发[ð]与[θ]的读音, 发音时, 舌尖需要轻轻触碰到口腔内部上齿边缘与其内侧部分, 同样也可采取将舌尖放置于上齿与下齿之间的办法。由于在重庆方言中摩擦音的缺失, 学习者在学习时通常将其方言中的舌尖清擦音[s]与[ts]作为发音的替代, 如在发“path”的读音时, 由于受到方言影响, 学生易发成“pass”, 而“thought”则容易发成“sort”的读音。造成单词区分的不明确, 影响了其发音能力的提升与听力水平的提高。第二, 重庆方言中缺少对单韵母音节的发音表达, 通常在发音时将其归入[ε]与[o]的发音范畴, 此种发音习惯通常可能会对学生在对有单元音发音结构的单词发音产生负迁移作用, 造成发音的混淆。诸如在“bed”与“bird”, “head”与“heard”的发音时, 学生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基本类似。此外, 重庆方言中单元音的缺失同样会对英语单词中的韵母音节发音造成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单词发音组为“bad”与“band”, “pat”与“pant”, 在发音时, 由于受到重庆方言发音习惯的影响, 学生经常会将两者混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基于重庆方言对学生英语发音学习影响的角度分析, 为提升英语发音教学效果, 纠正学生发音混淆的现状, 提升其听力及语言表达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方言对第二语言的负迁移作用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帮助学生明确不同语言对发音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 融入更多多元化的发音练习与锻炼, 尽最大可能降低重庆方言发音对学生英语发音学习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 提升其英语综合素质。

摘要:英语语音是英语教学中的初始步骤, 同样也是重点内容, 通常方言会对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习对象通常会在学习第二语言时, 不自觉地将其与母语进行对比, 进而导致不同地区的学生在英语语音表达方面有其鲜明的地区方言色彩。基于此, 本文主要从重庆方言对英语发音学习的影响角度出发, 对比了英语发音与重庆方言之间存在的显著音差, 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两者之间的鲜明差异, 从而在英语发音方面克服方言的负面影响, 提升其语音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发音,重庆方言,语音,学习

参考文献

[1]牛洁.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 2011.

[2]石娟艳.重庆方音对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D].重庆师范大学, 2013.

[3]石莉.重庆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9 (2) :257.

[4]周俐.重庆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 2012 (12) :103-105, 109.

广西粤语系发音特色对歌唱的影响 篇2

关键词:声乐;桂平白话;歌唱发声

声乐学习过程中,人们通常对控制气息、美化音色、歌唱时怎样表达感情等方面更为重视,对歌唱发声时的字音、及其所表达语意的研究却大都浅尝即止。

然而,声乐是语言艺术,在演唱时,要靠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涵义。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很多声乐爱好者,经常受到自身所在地区方言的影响而阻碍歌唱发声。

一、广西桂平白话的语言特点

广西桂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北临武宣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南眺北流市,东毗平南县西连贵港市。桂平白话分成城区白话和乡村土白话,属粤语广府片。城区白话主要流行在市区,不同区与村、镇与镇之间发音也不同,在同一条路上的村镇可以互相交流,但是隔着几个村落的人们交流就有些显得困难了。看起来都是桂平白话,实际上有很大的区别。笔者主要研究了城区白话。

(一)声母

包括零声母在内,主要有:

图1

图2中古全浊声母今音

(二)韵母

事实上桂平白话与粤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相同的,第一,桂平白话完整地保留了古鼻音韵尾[-m][-n][-?]和入声塞尾[-p][-t][-k],这二者对应整齐。第二,金田白话的介音只在零声母里,以及合口韵里,其他无介音。

部分韵摄的合并如下所示:

图3

四等俱全的蟹、效摄,其一等和二等韵不同。开口的咸摄和山摄一等和二等韵相同。分别读[am][ap]或[an][at]。但咸摄开口一等见系字读[?m][?p],山摄开口一等见系字读[?n][?t]

流摄开口一、三等,臻摄开合口一、三等,通摄合口一、三等合并。

(三)声调

金田白话有8个声调,依据声母的清浊,中古平上入各平分为阴阳两类、去声阳调类字今归入阳平。即阳平包括古浊平声、部分变阳平的古浊上声字、变阳平的古浊去声字。阳上包括部分古浊上声字。古入声的阴调类依据韵母的主元音的长短而分为上阴入和下阴入。阳入主要是古浊入声字。

图3

二、地方语音发音对歌唱发声的影响

(一)桂平白话对歌唱生理机能的影响

广西粤方言中,发声的方式、咬字特点表现得发音普遍比较扁,歌曲演唱中要让使声音听起来饱满,需要正确运用身体机能,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产生共鸣。可是习惯白话的歌唱者往往会因习惯平时的发声习惯不能正确运用身体机能。达不到“字正腔圆”,也失去了共鸣。

由此看来,使用方言过多,会适应了其发声模式,极大程度上会干扰歌唱机能的发挥。习惯了白话的吐字发声方式,逐渐形成永久记忆,练习发声的时候新旧记忆碰撞,阻碍了演唱时的发声器官。下面列举声乐教学中的例子:

如:

1=bE 《梧桐树》 杨展业词 奚其名曲

这里的“远方吹来”的“远”字,也常常受到由于习惯白话发音而唱不准确。广西桂东南地区习惯白话的同学唱出来很干,字的头尾都很短,嘴角也经常混成一团,有些带方言口音严重的同学还会唱成y-an的音,而不是yuan。这个“远”字,如果在口腔里不打开软腭,归韵不正确就会听起来特别刺耳。字头不正确的发音会影响词意,准确发出声母字头,才能接好字腹,还有字尾归韵。

(二)桂平白话声调对歌唱发声的影响

演唱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把歌词融入歌曲中,所以不单要注意歌曲的旋律走向,还要思考歌词声调的变化。桂平白话一共有8个声调,普通话只有4个声调。在白话里,有个别字的读音会让声音提高或降低,但是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带着方言的高低进行歌词念白时会曲解歌词的意思。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即阴平(-),如“抹”[ma];阳平(/),如“麻”[ma];上声(∨),如“码”[ma];去声(丶),如“骂”[ma]。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清晰明确,调值和调型都相差距离较远,但是白话声调调值不是分散就是密集,所以在演唱藝术歌曲的时候会出现错乱的音。演唱的时候都要求每个字,每句歌词连贯一气呵成,但是粤方言歌唱者会出现该转折的音节之间平直发音的情况。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1=b5 2/4 《亲吻祖国》 雷子明词 南利华曲

谱例3

看此处的“太深太深,太深的记忆”,普通话声调里“太(tai)”是去声(第四声),“深(shen)”是第一声,但是在白话里,“太”的音比汉语里阴平调还低,就是比“胎(tai)” 还低一些。因此在演唱的时候,“太深”这两个词一发声,会变成同一声调,再加上旋律走向,会让听众有种特别干涩好像音准又不对的感受。

三、小结

声乐教育家石惟正先生说过:“因歌曲的内容、情调、风格的不同,字与声的关系随时都要调整,复合元音字的各音素时值分布也会有不同的调整。”而我们演唱声乐作品的时候,是要用普通话演唱的,对于粤方言地区的学生来说,由于方言发音的特征导致发声机能障碍,会影响学习效果。通过分析广西粤方言桂平白话的特点,并通过例子把其与普通话歌唱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差异,就能因地制宜,完善咬字发声,促进声乐学习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兆磊.山东方言对中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中吐字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5(03).

[2] 徐文波.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兰州话韵母对英语元音发音的影响 篇3

通过比较兰州话韵母和英语元音可以发现, 英语元音分类细致, 很多元音在中找不到对应的音素, 因此兰州方言区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 会用母语中近似的音去替代一些英语元音的发音, 不自觉的将兰州话的发音习惯带到英语发音里。兰州方言有三十二个韵母, 特点是单韵母比较多, 复韵母有向单韵母变化的趋势, 有些鼻尾韵母没有鼻尾逐渐鼻化。英语元音会因为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口腔的开合和唇的形状而产生不同的发音和分类。

1 兰州话韵母对英语单元音发音的影响

鉴于这兰州方言韵母和英语元音发音的差别, 本文参考中国人英语发音中容易读错的音位表, 在录音材料中选择了发音相对的英语词汇, 以最小对立对 (minimal pairs) 的形式出现, 共12组。每一组分别对应一个英语元音的发音。

上述语料分别由五位研究对象朗读, 朗读者是非英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 (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 , 两名男性、两名女性, 兰州方言是他们的母语, 而且日常交流也以兰州话为主;还有一位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国人 (女性) , 用她的录音材料作为对比的标准。我们用Praat语音软件进行录音, 编辑分析语图后, 提取表示英语元音舌位高低的第一共振峰和表示舌位前后位置和嘴唇圆展程度的第二共振峰, 绘制一张坐标图。坐标图的纵轴代表变量F1, 横轴代表变量F2。在分析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的关系时, 暂时忽略圆唇对其的影响。但是, 舌位前后位置的变化则会直接影响第一、第二共振峰二者之间的差距。一个元音的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的差距越小, 越说明它是一个后元音;差距越大则表明它是前元音。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兰州方言区学生用兰州话中的/i/代替英语中/i/的发音, 实际上这两个音素的发音位置完全不同, 兰州话中/i/舌位靠后。很多兰州方言区学生不能辨别出二者发音位置的区别, 经常出现发音错误。

(2) 兰州话中的音素/e/的发音表面上看似容易, 其实它的发音舌位比英语/e/的舌位要高, 兰州话中/e/发音是是半高不圆唇, 而英语中/e/发音舌位较低。

(3) 兰州方言中没有/覸/这个音素, 因此本地学生掌握不好这个发音, 读英语单词时常常是/e/、/覸/不分, 听起来没有区别。

(4) 兰州话/a/为不圆唇央元音, 英语中的/ɑ:/为后元音, 虽然口型都是全开的, 但英语/ɑ:/的舌位更低。

(5) 兰州方言区学生分不清英语中/藜/和/廾:/的区别, 因为在兰州话中/藜/都是和声母连读的, 但是在英语中这个音素还可以出现在词首单独构成音节, 例如ability, about等。这种情况下, 学生往往会出现的错误是用/蘧/的发音代替/藜/。

(6) 英语中的长元音和短元音除了音长不同外, 舌位也不同, 而兰州方言中韵母发音的长短并不影响词义, 因此学生们很难注意到区别英语中的元音发音的舌位变化。

7、兰州话/u/与英语/u:/的舌位高低相近, 但前者发音更靠后。兰州话/扪/的舌位与英语的/u/相当, 但唇形不同, 英语/u/为圆唇音, 兰州话/扪/是不圆唇音。

8、由于朗读人的个性差异, 除了两个全合元音/i:/和/u:/之外, 录音实验中英国英语发音人其他单元音发音的第一共振峰值都比Wells和Ladefoged的统计数据大一些, 即舌位偏低。

2 兰州话复合韵母对英语双元音发音的影响

研究双元音时, 我们选取了8组双元音最小对立对, 通过分析不同研究对象的录音来找出学生们容易出现语音错误的原因。

上述语料同样分别由五位研究对象 (两男三女) 朗读, 用Praat语音软件进行录音, 编辑分析语谱图后分别提取有兰州方言口音的录音人和以英国英语为母语的录音人的语音图, 将每个双元音里第一个元音和第二个元音的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绘成坐标图, 连接一个双元音里前后两个元音的舌位点, 用箭头表示舌位变化方向。

(1) 英语中双元音的发音是第一个元音发音清晰拖音较长, 第二个元音发音模糊、一带而过, 并且舌位从第一个元音直接滑到第二个元音, 二者之间没有过渡音。而兰州话的复合韵母是后响音, 所以第一个元音发音松弛后一个元音清晰发音长, 而且中间还有过渡音。由于这一差别, 兰州方言区的学生对英语双元音的发音常会出现拖音、增音和中间停顿的现象, 破坏了英语发音语流的连贯性。

(2) 兰州方言除了/ei/、/藜尬/为前响双元音外, 其余的都是后响双元音。由于从第一个元音到第二个元音的发音部位变化大, 所以双元音没有典型的共振峰数据作为参考。因此, 不管是对于兰州话还是对英语而言, 即使它们的双元音中某一个音的写法一样, 其实两个音的发音舌位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兰州话中/ia/、/ie/、/i蘅/、/i藜u/的第一个音都是/i/, 但每一个/i/在不同双元音中的舌位高低都不同;英语/i藜/、/e藜/、/尬藜/三个双元音中的第二个音都是/藜/, 但/藜/在三个音中的舌位不相同。

(3) 兰州话韵母的/ei/和/藜尬/写出来、听上去都很像英语的/ei/和/藜尬/, 但实际上它们发音时舌位的差别很大。从声学角度上对比, 英语的双元音/e?/和/??/从第一个音向第二个音的滑动的过渡时间较长;而兰州方言复合韵母/ei/和/藜尬/发音较短, 口型变化速度快, 更像一个单元音。形成这种差异与英语双元音前响音较多、兰州话复合韵母后响音较多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3 兰州方言区大学生的英语元音发音的主要问题

1、兰州学生的双元音[ai]、[ei]、、、发音容易被简化, 发成读音、[i]或[e]、[ou]、、[w]。

2、兰州方言区学生对[i:]和[I]、[u:]和和和和和这几对单元音的发音区别不明显, 或是认为它们只是发音长短有区别。

4 影响兰州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的主要原因

(1) 绝大多数学生从十几岁开始学习英语, 母语语音系统已基本成熟完善。依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观点, 学习者在掌握第二语言语音时很容易受到母语语音系统的影响;

(2) 大多数学生初学英语的语音模仿对象为中学英语老师, 而部分英语老师又使用方言教学, 这势必会将方言语音的带入英语语音教学中;

(3)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英语语音, 不具备基础语音知识, 不了解英语发音方法, 对自己的英语语音水平更是缺乏自信。

(4) 有些本地老师因为方言母语的影响, 自身英语发音并不标准, 也对学生的语音学习起了负面的影响。

5 帮助兰州方言区学生提高英语语音的方法

(1) 克服地方方言的影响, 讲好普通话。改善语音的关键在于标准语言能力的提高, 从具体实际出发, 就是需要学生们克服地方音的影响, 首先说好普通话。

(2) 语音老师要结合本地方言的特点,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增加针对性练习。

(3) 把单音教学和语流语调教学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调在语境中的变化和规律, 培养他们对语流语调的敏感性。

(4) 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发音中的连读、略读、同化音和不完全爆破音以及重读和弱读的处理, 从而增强学生对两种语音体系差异的敏感性, 帮助其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

(5) 用心学习英语正确的发音习惯, 包括模仿发音的口型, 口腔的开合程度等, 脱离母语发音的习惯思维。

通过以上研究, 可以看出兰州方言的韵母和英语元音在发音特征、音位、发音规律等方面都有差异, 方言区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必然会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要想学好英语语音, 就需要比较异同, 认真学习英语语音的特征。英语教师一定要知道母语对二外语音的影响, 根据方言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从根本原因入手, 鼓励学生多听、多模仿原声发音, 学习发音舌位和方法技巧, 多开口多练习, 让学生区别英语和方言语音上的异同点, 逐渐去除母语方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影响, 提高学生的语音水平。

摘要:本论文结合实际语音调查, 通过分析录音比较了兰州话韵母对本地大学生英语元音发音的影响, 归纳出兰州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习得易出现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兰州话韵母,英语元音,发音影响

参考文献

[1]PeterRoach.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A Practical Course[M],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83

[2]Chambers, J.K, Dialect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3]桂灿昆.英汉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J].现代外语 (1) , 1978:P89-92.

发音影响 篇4

关键词:英语口音;闽南方言;影响;对策

Abstract:Minnan Dialect,which is a special dialect in China,is quite different from English in the pronunciation.Students from Minnan area have often been influenced by the Minnan dialects pronunciation during the English learning.They inevitably have the tendency of Minnan dialects pronunciation and mix them up,so they will make a lot of mistakes in English speaking.However,the study in this field is few in China.We make a contrast between the Minnan dialects pronunciation and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and resolution.

Key Word:English pronunciation;Minnan dialect;effect;countermeasure

各个语言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现在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其母语的发音习惯、发音特征会不自觉地影响到他们英语的发音。闽南方言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地方方言,其语音特征与英语有着很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闽南地区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英语语音时不同程度上受其方言的影响,会或多或少地把闽南方言的发音习惯搬到英语中去,从而导致不少英语发音的错误。因此,调查研究闽南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面迁移作用,对于帮助闽南方言区的学生学会正确的英语发音,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增强英语交际能力,都将是非常重要的。

一、闽南话的汉语发音特点

根据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多年的总结,闽南话发音有五大特点:(1)多数古浊可平声字,今读音时不吐气;(2)念知、登等,有时保留破裂音,成[t]、[t'];(3)无轻唇音[v]、[f];(4)有韵尾[-m]、[-p]、[-t]、[-k];(5)声调七类,以上为主,与古代声调系统不尽相当。

二、闽南方言对于英语发音的影响

各个语言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英国语言学家A.G.Gimson提出的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正是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在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的一种体现,它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母语的发音习惯、发音特征会不自觉地迁移到英语的发音上。

1.在闽南方言中,没有翘舌的读法,造成[s],[z]和[θ],[?奁]混淆

由于在闽南方言中没有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所以许多人把zh,ch,sh普遍念成z,c,s,舌尖后、浊擦音r念成舌尖前、浊擦音[z]。学生在英语发音中往往不能有效地区分[s],[z]和[θ],[?奁],把“thank”读成[s?覸nk];把“this”读成[zis]。因为这种特点,所以也导致很多人念不好英文中含有x读音的单词,如relax,大家就不习惯卷舌的音。

2.在闽南方言中,没有n的语音,导致英语发音中l和n分不清

很多人在听闽南一带地区讲话的时候会感觉到他们l和n分不清楚。因为在闽南话的语音中没有n这个发音,所以所有发n音的字都成l音。例如“能力”中的“能”就发成了“leng”,“您”发成了“lin”。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往往当学习者遇到这样的单词时,将英语中[n]和[l]发音混淆,造成舌侧音与鼻音的误读,如“night”读作[lait],knife读作[laif]。

3.在闽南方言中,v和w、f和h分不清

在闽南话的语音中,同样没有v和f这两个音,所以经常把发v音时发成w的音,把发f的音发成h的音。例如, “very”发成[weri],food发成[hu:d]。

4.在闽南方言中,没有前后鼻音之分,造成英语中前后鼻音[n],[?耷]混淆

在闽南方言的前后鼻音混用中主要有以下这种情况。普通话中的韵母[an]和[ang]、[in]和[ing]、[en]和[eng]、[on]和[ong]这四组前后鼻音在闽南方言中完全混用,例如,在闽南地区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分不清“杨”和“严”的差别,因为大家都念成[yan]。由于在闽南话的鼻音尾韵中,没有[en]、[on]、[an]、[in]导致许多闽南方言区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中的前后鼻音[n],[?耷]的发音位置把握不准。例如,闽南方言区的人们经常把“sink”念成[sink]。

5.在闽南方言中没有舌齿音[θ,?奁]

在英语中摩擦音[θ,?奁]是一对清、浊辅音,发音时,舌端靠近上齿背面,形成一条缝隙,气流经舌端和上齿背面之间的空隙,摩擦成音,由口腔而出,吐气较强。但是,在闽南方言中没有舌齿音[θ,?奁],这使得闽南地区英语学习者容易将这两个音发成摩擦音[s,z]。

6.在闽南方言中,声母受到的口腔阻力比韵母大

在英语中,只有单元音和双元音,但是根据林正三的《闽南语声韵学》一书,闽南语有17个声母、109个韵母,声母受到的口腔阻力比韵母大,所以闽南话和英语口语发音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三、思考和建议

1.调整心态

认识到发音犯错是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进一步学习语音学理论。语音教学中必须讲的几个理论知识分别为:发音器官、音素、单词/句子重音、不完全爆破、连读、辅音连缀、音的同化、音的省略、升调、降调、升降调等。适当地学习理论知识,系统地补上语音课,有闽南方言口音的英语学习者才能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才不至于在讲英语时往往用汉语中与英语相近的音素进行替代。

2.反复操练

反复操练是必由之路,光凭理论知识是不能完全改善语音能力的,因为获得语音能力必须经过反复操练。在实践中,听音和模仿是非常重要的语音学习的方法。有闽南方言口音的英语学习者在听音时,根据训练的重点要求,结合理论,从学会正确发音素开始直至学会正确处理语流、语调,期间不断地揣摩口形、舌位、唇位、喉头肌肉、音位变体等,领会后,大声地模仿。刚开始时,可以放慢速度,充分调动口腔、喉头肌肉,使口型正确、发音器官到位。等发音正确了以后再以正常语速反复练习。之后随时模仿、长期模仿,模仿练习的重点放在熟练程度和流利程度上。在熟练掌握了连读、不完全爆破、同化等语音技巧后,有闽南方言口音的英语学习者就会发现,不但语音变得悦耳了,要听懂所学知识范围内的语言材料也容易多了。

3.因人制异

因人制异,注重特性。语音基础差的人,往往会有害羞或自卑心理,他们面对教师和同学不敢开口,或者在开始系统学习时,不断地犯错。学生薄弱的语音基础也并非本人自愿,教师要理解他们,如果不断地纠错是以牺牲学生的心理优势为代价,那只能是得不偿失。另一方面,从语音练习到语流练习,从听音、辨音、模仿到互动式交际,应进行严格的训练,使得他们最终能熟练掌握语音技巧。

4.互相纠正

加强学习者之间互相纠正,共同提高。互相纠正或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英语学习者可以选一个与自己犯有不同发音错误的伙伴。来自方言区的英语学习者由于自身的语音惯性,不易察觉自身存在的语音错误,但是同时也由于自身的语音惯性,因此对于他人的语音差异却有着相当的敏感度,所以互相发现并指出对方的错误是很容易的事。在英语学习中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习者可以相互合作,互相纠正对方存在的英语发音错误,从而促进双方的相互提高。

5.改变思维模式

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口语学习中,要改变自身的思维模式,让自身的思维处于“归零”的状态,从而摆脱自身方言的影响。大部分英语口语发音不标准的人,都是由于受到自身思维定势的干扰,所以在英语学习中,要首先放空自己的思维。另外,自身也要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探索英语语音发音的历史渊源,从而培养自身说标准的英语的思维方式。

6.培养发音习惯

巩固发音,培养自己的发音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调特点,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标准发音”,只要发音符合发音规则,掌握好每个音的区别与特点,如发音时间长短,发声部位先后,克服吞音、掉音等有闽南方言口音的人常犯的错误,能够流利使用英语,就很大程度上达到了英语学习的目的。

总之,闽南方言区的学生要想改变自身英语语音面貌,让自己拥有良好的英语语音,最终使自己在英语交际中倍感自信,增强开口说英语的信心,就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口语的训练方法,持之以恒地练习,最终一定会降低自身方言对于英语口音的影响,提高自身英语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发音影响 篇5

一、广西地区方言概况及发音习惯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华南地区, 居住着壮、汉、瑶、苗、侗等十二个民族,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 形成了地区独有的方言体系。全区有汉语、壮语、勉语、布努语、拉珈语、苗语、侗语等13种民族语言, 其中, 汉语方言中使用最广泛的包括白话、桂柳话、客家话 (俗称涯话、新民话、麼个话等, 下同) 、桂北湘方言等4种。除一些偏远封闭的小村庄外, 大多数的广西人对外交往能够听懂或用汉语方言简单交流, 故本文主要从上述四种汉语方言和独具代表性的民族语言壮语进行展开。

(一) 白话

广西汉语方言中流行最广的一种, 使用人口1500多万, 主要分布在桂东南。以桂东北的贺州市至桂南的南宁市、凭祥市为分界线。广西粤语与广州话相近, 互能听懂, 大家对粤语比较熟悉, 因此这里对白话的语言特点不再赘述。

(二) 桂柳话

桂柳话属于北方语系, 汉语拼音的声韵母大多相同, 主要流行于桂林市、柳州市、来宾市。桂柳话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鼻韵, n、l不分, 音系简单, 词汇与语法上古今、南北兼收并蓄, 并以通用语为主。

(三) 客家话

客家话是广西汉民族中第三大方言, 分布相当广泛。在陆川、博白、浦北、合浦、防城港、钦州、灵山、贵港、宾阳、贺州、昭平等县市, 话是当地的主要交际语言。其内部差别不大, 互能听懂, 语音系统受粤语影响较复杂, 与广东省梅县话差异较大, 词汇和语法与普通话大体相同。

(四) 桂北湘方言

顾名思义, 在广西北部地区有一种跟湖南方言相近的汉语方言, 称之为桂北湘方言, 十分具有湖南永州一带方言的特征。

(五) 壮语

又叫壮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在壮族聚居的乡村地区和部分城镇仍普遍使用, 但壮文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普及。如今散部分居于县城和城市的壮族人改以汉语为日常用语。壮语的声母、韵母与现在汉语普通话相去甚远, 因此壮族方言的人群想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十分困难。

二、咬字吐字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歌唱家蒋大为先生曾将歌唱概括为四个方面:正确的气息、有效的共鸣、标准的咬字吐字和适当的情感。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先生也将咬字吐字作为一个好的声乐演唱者的必备素质。咬字吐字不仅是歌唱中的语言展示, 表情达意的载体, 更重要的, 咬字吐字是完整完成声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使句子和段落富于生命和个性。尤其在中国民歌、艺术歌曲当中, 一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需要完整正确的表现。

在声乐作品中, 经常出现一个字时长达到4拍或6拍、8拍的情况, 有的旋律还特别复杂、音符密集, 这就对咬字吐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正确合理地做到“出声”“引腹”“归韵”, 用表现一整句的感觉来表现这个字。在节奏较快的声乐作品中, 咬字吐字的作用更为突出。例如龚琳娜演唱的《忐忑》, 咬字吐字的变化速度难度极大。

三、广西方言咬字习惯对歌唱发声的影响

(一) 声母当中的h、p、k

受方言母语和语言环境的影响, 广西的很多声乐学生都有一定的咬字吐字偏差:不仅吐字不清, 有时会造成词不达意, 而且对声音位置以及句子的表达都有制约。例如, 一些学生在遇到歌曲当中有“河”“花”“很”等h声母的字时, 吐字不到位, 尤其字头位置几乎南辕北辙, 嘴唇张度不准, 下颌运动轨迹过于直接。字头的偏差同时又影响到字腹展开和字尾归韵, 结果造成整个字与歌曲句子、段落格格不入。p声母的字发音不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壮语当中b、p不分, 咬字吐字张冠李戴;二是p声母停留在嘴唇以外, 没有正确爆破, 吐气的感觉不对, 导致整个字的发音问题, 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k声母的字稍不注意会音头过重, 发声浊化太强, 影响歌唱句落的美感, 尤其是在弱声演唱的时候。代表性的字有“可”“开”“看”“口”等。

(二) 韵母当中的i、u、en、un

i母音对于声乐学习者而言是非常熟悉不过了, 相对于开口音而言, 闭口音的i对发声的要求更高。未经系统声乐训练的人一般用说话状态发i母音, 极易造成紧、尖等问题, 而训练不得当又容易造成开度过大, 偏离“字正腔圆”的要求, 甚至一些人把i唱成了ei而不自知。u母音是所有韵母当中音位最深的, 处于喉咙深处, 有的学生在唱u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往ou上靠, 这一点需要注意。en和un这两个韵母在桂柳方言中n韵尾比较重, 这在歌曲演唱中便成为了画蛇添足, 因此桂柳方言区的学生在演唱这一类韵母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发过。除此之外, 前后鼻音的问题也是广西方言发声中不容小觑的问题。

四、歌唱中方言咬字习惯的矫正

(一) 在练声过程中有的放矢

对于不同类型的吐字陋习, 可以通过不同的练声音阶和声、韵母进行练习矫正。笔者在长期的声乐教学和演唱实践中归纳了几点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练声方式:其一, 在练习闭口音i的时候要求学生尽量往“细”的方向唱, 尤其是音头部分要注意舌头位置放平, 开头开好之后再往后拖音;其二, 闭口音练习三到五分钟之后, 开始u母音的练习, 该练习应首先注意嘴型正确, 嘴唇自然的“努”出来, 音位放在喉咙深处;其三, 声母的h、p、k可以专门做一些声母吐字练习、爆破练习, 选取《朗诵与正音》教材的相关词组辅以练习。

(二) 在歌曲乐句中各个击破

一个乐句当中如果有极个别的字吐不准确会使整个乐句显得美中不足。在乐句中练习的时候要多注意上文提到的几个声、韵母, 如有相关字词应单独抽出来强化练习, 切忌浑水摸鱼, 蒙混过关。万事开头难, 一开始这样频繁的“中断”可能让人会觉得吹毛求疵, 没有效率, 但矫正习惯之后会得心应手, 信手拈来。例如“花非花, 雾非雾, 夜半来, 天明去”这一乐句, “花”“雾”“去”这几个字都是广西方言中极易吐错的字, 在练习这个乐句的时候不妨把这几个字单独练习正确之后再整句进行, 更易见到效果。

(三) 在作品选择上强化训练

前面说完了在字和句中矫正训练, 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一个阶段的练习要辅以代表性的声乐作品进行测试, 这里列举一些典型的曲目。针对i母音的有《我亲爱的》 ([意]乔尔达尼曲, 尚家骧译配) 、《曲蔓地》 (新疆民歌, 西彤词) 、《清晰的记忆》 (田农词, 践耳曲) 等韵脚为闭口音的声乐作品。针对广西方言比较明显的b、p、h、k声母吐字问题, 有以下声乐作品:《北风吹》 (贺敬之词, 马可、张鲁曲) 、《绣荷包》 (云南民歌) 、《花非花》 (白居易词, 黄自曲) 、《山歌好比春江水》 (广西民歌) 、《黄河渔娘》 (甲丁词, 徐沛东曲) 、《槐花几时开》 (四川民歌) 等等。

总的来说, 方言发声习惯对声乐演唱造成的影响无关学习天赋或者自身条件, 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是完全可以矫正的。很多歌唱家在声乐学习之初也受到地方方言习惯的影响, 但他们无不是通过后天的长期训练而克服这一“短板”, 走向成功, 并且涉足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声乐作品演唱。因此, 作为广西方言地区的声乐学习者, 早日矫正方言吐字习惯, 不仅对语言发声和作品演唱大有裨益, 更对自身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3.

[2]罗曼丽.浅析声乐教学中的咬字问题[J].音乐天地, 2008 (2) .

发音影响 篇6

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中, 外语教学普遍选择英语为教学和考试的对象。

在当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 尤其是高职高专层次, 学生普遍不重视英语语言的发音, 语音的问题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英语等级考试中听力和口语的测试。

据分析高职高专学生发音不标准, 按学习阶段划分有如下原因:

1 中学时代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中考高考制度, 虽然在不断地改革, 但依然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阶段。升学率的提高, 学生卷面分数依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尤其是英语, 在中高考中都是重头戏, 由于考试中只涉及包括听力的笔试, 而对于英语发音这个问题, 在教学中常被忽略。并且绝大多数学生也认为开口读书, 练习发音耽误学习时间, 对于应试考试无实际收效。中国学生在学习英文发音时, 往往感到发音不到位、口齿不伶俐, 还会出现汉语式英语的口音和汉语方言的英语口音。另外, 中学英语课程设置, 没有相应的语音课程的安排。本人在高职院校担任大专公共英语课程, 自任教四年来的调查数据统计, 近97%以上的大一新生表示中学阶段从未学习过音标, 不知正确的英语发音。

2 大学阶段的问题

进入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发音不准的问题普遍存在。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是这一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上, 地域差别较为明显, 来自城市的学生发音明显优于乡村。高职高专的学生, 很多是抱着学习专业技术的期望, 不少人来自农村。他们反映, 高中时英语老师的读音不准确, 部分偏远的乡村地区的教师还带有地方口音, 教师未能做出良好的示范, 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发音。另外, 学生的学习态度, 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要素。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基础薄弱, 大学阶段的学习仅以通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为最低要求, 使得学生不重视公共课程的学习。此外, 公共基础课时的限制以及现阶段考试制度的不足也是造成英语发音问题的部分原因。

按社会认知划分有如下原因:

1) 教材淡化语音

教材编写略去或者淡化了语音内容。教师的教学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然而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安排中, 阅读向来是比重最大的部分而语音的要求很少提到。例如小学只要求完成26个字母的读音教学。初中将音标教学、读音规则、重音和连读等语音教学内容也是作为附录编写在课本的最后几页。高中课本把少量的语音知识编写在听力部分中, 而教师的教学往往都是只以教材中重头戏的听为主, 略去说的语音部分。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材基本没有语音知识的涉及, 教材中听说训练依然以听为主, 即便是口语内容部分, 也没提及相关的语音知识。教材在编写的体例中, 语音并非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纳入教学内容, 教材的导向使得让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对其重视不够, 在教学实践中, 语音教学往往“走过场”, 或因为考试不考直接略去, 而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考试的语法、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方面。建议今后的教材编写中, 每单元可在课文内容前辟出语音学习一栏, 要求教师在规定的课时量完成此项内容的教学, 作为教学导向, 教材对语音的重视才能引起师生对语音的关注。

2) 汉语的负迁移

中国学生以汉语为母语, 缺乏对英语语音知识的了解, 在英语听说过程中, 处理、分析和选择信息时, 往往受到母语发音习惯和认知形式的影响而无法顺利地理解英语。母语对目标语的阻碍被称为语言的负迁移作用。依据对比分析理论, 汉语是声调语言, 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音节计时节拍的语言, 英语是重音计时节拍语言。英语和汉语的音素并不完全对应或不对应, 英语的某些音素在汉语中则没有。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间较晚, 在小学才起步, 重视程度也不够, 此时汉语语音影响已十分强大, 在遇到与汉语发音有差别的音时, 发音方式的习惯难以改变, 不少学生都有过用汉字注音或者是拼音注音的方式来帮助记忆。

3) 语言学观念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 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出现, 使得语音教学不再作为语言课中主要的内容, 语音教学的也不再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接受了“可理解的发音是语言交际的基本成分” (Moreley, 1991) 观点。作为语言形式的语音, 不再是学习者关注的重点, 交际中语言的内容才是沟通的关键因素。但是应用语言学科在研究人类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时, 仅仅关注内容忽略形式也会造成语言的使用的不完整性。

针对这种现状, 建议采用以下方法改进学生英语语音发音:

1) 排除似是而非的说法的影响

不少学生认为发音标准与否和具备语言天分有关, 在城市里的学生英语学习入门的早就一定好, 有外籍老师教学才能提高发音等, 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 在心里上就极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英语语音的态度, 安排有趣的英语语音课程内容,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学发音, 读绕口令, 听英文歌曲, 组织唱歌比赛, 组织“英语角”口语活动等。

2) 改进英语课汉语授课的教学方式

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 除了英语专业的教学, 少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英文授课。近年来不少中专院校升格为大专院校, 部分教师依然停留在中学和中专的英语教学模式上, 习惯用大量的中文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在听说方面难以得到提高。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上, 建议英语教师尽量用慢速的、简单的、标准发音的英文授课, 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中能同时进行听说训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便要求教师本身除具备正确而清楚的发音之外, 亦应具备语音听辨能力, 了解英语语音结构, 以便随时指引学生掌握英语语音的特质。

3) 结合目前改革英语考试制度调整课程内容

就本人任职的高专高专院校的情况来看, 目前除专业英语课程外, 公共英语教学中, 没有语音课程的设置, 这是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缺陷。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在高职高专阶段, 面临的是考英语A、B级和大学英语四、六级的任务。社会上对等级考试的认同度显示了考级在老师和学生中的重要性, 导致了学生只重视做题和分数, 对于发音根本不重视。

然而,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改革之后, 对听力能力要求明显提高。听力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升到35%。虽然短对话减少了两篇, 但是增加了两篇长对话;复合式听写中词汇听写由原来的7个增加至8个。听力部分中, 短对话和长对话的分值一共占15%, 而短文和复合式听写的分值一共占20%。考试改革之后, 考核的科学性全面性体现为听力部分的考核分量的增加。听力水平是衡量发音是否标准的一个重要途径。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掌握必要的语音知识, 部分偏远的省份高考甚至没有听力项目, 造成语音知识的缺乏, 而影响了听力的学习效果。

据此,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适当安排学习英语音标的课程, 介绍发音规则。让学生多听, 多练, 进行正确的模仿, 掌握英语的语音结构特色。从听力考试提高分数的角度入手, 引导学生重视语音发音, 通过朗读来促进听力的提高, 做到听说结合。

具体的语音的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例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理论教学:利用每节课开始的五分钟, 在课堂上系统讲授辅音和元音的发音、语音话语节奏的规律以及语音语调等知识, 可以结合图示加深学生对发音时口腔内部变化的印象。实践训练:学前可对学生进行学前录音记录和听辨能力测试, 作为学前水平的原始资料;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自主学习模仿的语音语料, 例如电影对白等, 要求学生的练习要达到一定的时间量来巩固课堂上的语音理论知识;以成果展示的形式开展朗诵、绕口令或者演讲比赛等口语竞赛, 从听辨入手, 以音像资料学习为手段, 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3 结束语

总之, 在英语学习中发音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内容, 引起发音不标准的因素很多, 对学生英语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注重专业技能的高职院校, 我们呼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注英语综合水平的提升。21世纪的专业技能人才, 在国际经济交流的浪潮下, 势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环境, 而听说, 尤其是与人交往时的说话语言的发音, 是保证交流畅通的基本条件。英语和汉语一样要把“普通话”练好才能打开门户交流的窗口。

摘要:该文浅要地分析了高职高专英语学习中一些学生发音不标准的情况, 引起学生对正确的发音在学习英语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提出了改善这种状况的教学建议, 如在公共基础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发音的教学内容, 利用听说结合来改进英语发音等。

关键词:英语发音,学生态度,语音学习

参考文献

[1]Peter Roach.Phone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3.

[2]葆青.实用英语语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3]王英等.英语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5 (12) .

[4]吴道存.怎样教好英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发音影响 篇7

如周殿福先生、吴宗济的描述:“zh、ch发音时, 舌尖上翘, 抵住硬腭前部;sh发音时, 舌尖上翘, 接近硬腭前部, 形成窄缝。[1]”

黄伯荣、廖序东的描述:“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2]”

林焘、王理嘉的描述:“舌尖翘起向硬腭前部接触形成阻碍。[3]”

罗常培、王均的描述:“舌头向上翘起, 舌尖向前硬腭靠。[4]”

其他教材及论著对此描写大体相同, 这里不一一引述。但值得注意的是刘婷婷老师提到的被动器官的发音部位为“硬腭最前端”的提法;周殿福在《国际音标自学手册》 (1985) 提到的“舌头缩到齿龈后发音”的提法。

我们质疑的是, 按舌尖与硬腭前部成阻描述理解, 便是将硬腭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则舌尖可以在前三分之一硬腭中线上任一点成阻。从人类声腔横剖面图观察, 硬腭占口腔整个上腭弓的三分之二, 则前硬腭也是有一定长度的;而舌尖相对来说只能算一个点, 是否舌尖在硬腭前部任意位置成阻都是规范的呢。其次, 就舌尖而言, 尚分舌尖背部、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四个部位。硬腭及舌尖的不同成阻部位变化都会发出不同的音色, 因此用舌尖的哪个部位与硬腭前部的哪个部位成阻, 发出的音才是规范的呢?第三, 就发音时舌的动作而言, 虽然大家在描述中均认为是舌尖上翘, “上翘”给人的主观感觉是向上弯卷, 与被弃用的命名“卷舌音”则有相通之处, 舌的动作是否是向上弯卷呢?“翘”还有一个意思是“举起, 抬起, 向上”, 如“翘首、翘足引领”。那“翘”在这里的意思到底是“向上弯卷”还是“向上抬起”, 或者会不会有其他的动作呢?

对此, 我们在下文通过语音发音验证及对X光舌位图与腭位图的观察提出自己的观点。X光舌位图及发音腭位图引用于周殿福先生及吴宗济先生编著《普通话发音图谱》一书。该书拍摄了七位以北京话为母语的发音人的X光舌位及腭位图, 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作为图谱图片依据, 对图谱图片的绘制, 完全忠于X光拍摄及腭位照相的结果, 可以说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

一、对发音时舌的动作的探讨

1. 对舌位图的描写:

从zh的舌位图来看, 舌面中部较平没有下凹, 舌尖动作为上抬。

从ch的舌位图来看, 舌面中部下凹, 舌尖动作为向上弯卷。

从sh的舌位图来看, 舌面中部虽有下凹, 但舌前没有翘起, 动作为上抬。

2. 发音的主观感受:

发音时, 放慢动作细细体会舌尖离开下齿背的状态发现, 舌尖相对放松状态有后缩动作, 相对平放状态更等同于抬起。从整个发音过程来说, 舌尖的动作应当是后缩上抬。

发这三个音时, 完成发音准备动作后, 可以感受到舌面中部受力下压, 因而舌尖形态感觉为上翘。因此完成发音准备动作后再感受舌尖的动作, 为上翘。这也许是语音学家们观察方式引起的误解, 以发音准备动作完成后的感受代替了发音时舌的实际动作。

周殿福先生在《国际音标自学手册》 (1985) 中有类似观察, “舌尖后音也叫翘舌音, 如果真的把舌尖翘起来发音, 舌尖的肌肉就会变薄, 发出的声音就象有生理缺陷的‘大舌头’。必须纠正的是, 发这类音的舌尖状态不是挑起, 也不是钩回, 而是卷缩回来的。要是用X光从侧面观察, 舌头缩到齿龈后发音, 并没有卷的现象。[5]”舌尖“缩”是可以理解的, 但让人质疑的是“卷缩”, 因为在整个发音过程中, 我们未观察到舌尖有“卷”的动作出现。

3. 我们的观点:

因此我们认为, 舌尖后音实际发音动作应当为发音过程而不是结果, 即“舌尖后缩上抬”。

4. 对ch音舌位图上翘的解释

ch是一个送气音, 在做了准备动作之后, 还需要一个蓄气、送气的动作。同样放慢发音动作, 专注体会发音的蓄气过程发现, 在刻意蓄气完成后, 舌面中部相对zh音准备动作, 受力更强, 有一个不易察觉的下凹。因此我们认为, ch的舌位图拍的是发音者已经刻意蓄好气, 准备冲破阻碍前的动作, 所以与zh音有区别。

二、对实际发音部位的探讨

1. 在X光舌位图上:

zh主动发音器官与被动发音器官接触的部位为舌尖中、舌尖后至舌叶前端。舌与被动发音器官的接触在紧接上齿龈的硬腭最前端。

ch主动发音器官与被动发音器官接触的部位为舌尖前、舌尖中至舌尖后。舌与被动发音器官的接触在紧接上齿龈的硬腭最前端。ch与zh在主动发音器官上的区别, 我们认为拍的是发音者已经刻意蓄好气, 准备冲破阻碍前的动作导致。

sh的发音状态, 有一个较为均匀的气流通道, 从通道上看, 为舌尖中至舌叶与上齿背至硬腭最前端相对。因此其发音部位在主动发音器官上是舌尖中至舌叶, 在被动发音器官上是上齿背至硬腭最前端。

2. 在腭位图上:

观察sh音可以看到腭前端有一条虚线, 这是齿龈与硬腭的边界。

zh音舌与腭的接触正好在齿龈之后, 为硬腭最前端。

ch音较zh音略前, 为齿齿后部至硬腭最前端, 我们认为是刻意蓄气动作导致部位前移造成的。

sh音在齿龈后有一个通道, 较zh音更后一些。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sh音为舌叶与硬腭接触, 所以其腭位图偏后。

3. 音的主观感受

在发zh、ch两音时, 准备动作舌尖后与齿龈后第一个隆起处有明显接触, 其贴合范围可达舌叶最前端。

发ch音时, 由于蓄气, 舌尖受力前移, 舌尖前与上齿龈有接触, 受力较明显的是舌尖后与硬腭最前端。

发sh音时, 因为zh、ch除阻后, 必然形成sh完全一样的舌位, 因此可以从zh、ch两音除阻后舌尖动作体会sh的舌位, 依然通过放慢发音动作来感受。发音时, 两音除阻后, 可明显感受舌尖前移, 舌叶与硬腭最前端相对。

4. 我们的观点

舌尖后音zh、ch的发音部位描写应以前准备动作时的部位为准, 故其部位在主动发音器官上为舌尖中至舌叶前端, 被动发音部位为硬腭前端。sh音的发音部位主动发音器官上是舌尖中至舌叶, 在被动发音器官上是上齿背至硬腭最前端。

三、结语

对这一组辅音发音而言, 结合我们的观察与分析, 就zh、ch的发音而言, 其描述应为舌尖后缩上抬, 舌尖后抵住硬腭最前端 (基于舌尖形态及硬腭最前端宽度, 舌尖后抵住硬腭最前端, 则舌尖中、舌尖后至舌叶前端会与硬腭最前端有接触) ;sh发音时, 舌尖后缩上抬, 由舌叶接近硬腭最前端, 形成窄缝。

参考文献

[1]周殿福, 吴宗济:《普通话发音图谱》, 第33页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 》, 第63页

[3]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第62页

[4]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 (修订本) 》, 第102页

发音影响 篇8

日常生活中, “一”可以说无时无处不在。在不同年代、不同机构所做的汉字出现频率 (字频) 的统计结果中, “一”每次都在数万汉字中排位靠前 (约10名前后) 。也就是说, 只要我们说话, 每个人都离不开“一”。因此, “一”该怎么说, 真的非常重要, 电视、电台主持人说好“一”就更加重要。这不仅仅因为主持人发出的声音会有更多人倾听这么简单。

二、“yī”还是“yí”、“yì”

“一”该怎么读, 这似乎不应该是一个问题, “一、二、三、四……”, 中国人常常在数的概念还不甚清晰时, 就已经跟着大人不断重复着, 它当然念“yī”。但可能很少有人认真想过, 其实, 生活中“一”读“yī”的时候真的并不多。“一衣带水”、“一锤定音”、“一板一眼”、“一点儿”、“一辈子”、“一定”、“一招一式”……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 这些跟“一”有关的词语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然而我们似乎都不把它们读作“yī”。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2.1权威解读

不久前刚刚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被认为拥有对现代汉语词汇诸方面的最终解释权, 其中关于“一”的读音是这样说明的:“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 (一声———作者注, 下同) , 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 (四声———作者注) 字前念阳平 (二声———作者注) , 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 (三声———作者注) 字前念去声, 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 条目中的“一”字, 都注阴平。

也就是说, 在权威那里, “一”本来就不简简单单是一个“yī”, 而是分属于“yī”、“yí”和“yì”三个声音, 这三个声音何时出现, 因其在词、句中的位置决定, 也因其合作词的声调决定, 而与“一”的意义无关。

2.2关于“yī”、“yí”、“yì”的实用说明

现在, 问题似乎变得明朗了, “十一”、“心口不一”, 因为“一”在词的最后, 所以, 发音是“yī”, 但是“一一得一”中, 前两个“一”并不在后, 根据我们的语感判断, 发音为什么也是“yī”?这是因为, 这里的“一一”分别代表着两个单独的数字“一” (即上文词典中所说“单用”) , 如果不加简化, 其全部的内容应该是“一乘以一等于一”。

而前文提到的“一衣带水”、“一锤定音”、“一板一眼”、“一点儿”, 因为“一”后边的字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 所以他们都读作“yì”;“一辈子”、“一定”, 因为“一”后边的合作汉字是去声, 所以应该读作“yí”;“一招一式”则只能读作, “一 (yì) 招一 (yí) 式”。

2.3“yī”的新解

然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按照上文所引《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的界定, “现在是一月”, 应该读作“一 (yí) 月”;我们应该说:“妈妈, 期末考试我得了第一 (yì) 名”;“他现在已经当上我们单位的一 (yì) 把手了”, 但是现实是, 这三个地方, 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读作“yī”。而“她是个能干的人, 可以说是家里家外一把手”中, 同为“一把手”的“一”我们又确乎应该说成 (yì) 。

看起来, “一”的发音仍有未解之结, 我们必须找出它们的规律。

“一月”、“第一名”中的“一”, 我们的发音一定是“yī”, 这是因为, “一”在这里代表着一种序列, 有“一月”, 然后还有“二月、三月……”;同样, “第一名”因为后面的“第二名、第三名……”而有意义。“单位的一把手”在一个单位的领导序列中处于最高处, 排位在最前边, 所以, 理所当然应该是“yī”;而“家里家外一把手”中, “一把手”的含义只是这个人很能干, 与“二”无关, 即与任何序列无关, 所以, 发音就一定是“yì”。

如此, 我们又得出关于“yī”的另一个发音要领:在表示一个序列中所处位置时, “一”读作“yī”, 常可以理解为“第一+量词”, 如“第一天”一定不能读成“第一 (yì) 天”, 而“一月”意即“一年中的第一个月”。词组“一个月”中的“一”与任何序列无关, 只表示一个时间长度, 这时候, 它才适用于《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的规定, 因为其后“个”是去声而读作“yí”。

同理, 本文开头所说, 某主持人的“一 (yī) 个巴掌拍不响……”也跟任何序列无关, 它表示的是数字的“一”, 即可以有“一个巴掌、两个巴掌和无数的巴掌”, 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一 (yí) 个巴掌拍不响……”。

三、广播、电视中常见的几个发音混乱的词语举证

汉字有其独立、科学的发音系统, 虽然一字多音现象很多, 但同一汉字的每个发音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与其相对应的词义、语义、甚至语法、修辞有关, 是不允许随意挪用、主观臆断的。前文中的某主持人, 其实生活中可能也会不自觉地说“一 (yí) 个”, 但是也许, “我是主持人”的主观意识时刻提醒着他:“要标准, 不能说错!”结果, 反而弄巧成拙了。

然而, 广播、电视中发音混乱的字绝非仅此, 有些甚至已经根深蒂固, 难以更正。仅举几例并试作分析。

3.1“载”———“zǎi”还是“zài”?

网络时代, 离不开“下载”, 但是, 这个“载”的发音可以说乱象横生。“三年五载”, 大概没有人怀疑, 都会读作“zǎi”, 那么, “载入史册”、“转载”、“载歌载舞”、“超载”、“载人航天”、“载誉归来”、“怨声载道”呢?很多人根本无法说清楚, 在很多主持人的嘴里, 也常常是时而“zǎi”, 时而“zài”。

翻看《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可知, “载”一共有两个发音, 4大项8个小义项, 其实不算复杂。 (1) zǎi, 释义“年”; (2) zǎi, 释义“记载、刊载”; (3) zài, 释义A“装载”、B“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C“充满”、D“姓”、 (4) zài释义“又、且”。

据上, 我们可以对“载”字的发音略作梳理。1.“三年五载”中, “载”音“zǎi”, 与“年”同义, 这是汉语很多固定词组常用的组合方法, 为避免重复, 以同义或近义其他词语替代。此义项常用的还有“一年半载”、“千载难逢”等。2.“载入史册”中“载”音“zǎi”, 意为“记载”, 此义项常用的还有“刊载”、“登载”、“转载”等。3.“超载”、“载人航天”、“载誉归来”适用义项 (3) 中的A、B, 标准发音都应为“zài”, 此义项最常用, “载货”、“超载”、“下载”、“卸载”等都同此。4.“怨声载道”适用义项 (3) 中的C, 音“zài”, 义“充满”, 同义常用的还有“风雪载途”等, 多为书面语。5.“载歌载舞”适用义项 (4) , 音“zài”, 义“又、且”, 此义项只用于书面语, 常用语不多。

3.2“处理”———“chǔlǐ”还是“chùlǐ”?

这是一个很简单却常用的字, 日常生活中听到几乎大半的人读作“chùlǐ”。的确, “办事处”、“处长”, 几乎每天都用, 没有人会把它读作“chǔ”, 一定是“chù”, 但是“处理”、“处分”、“处得来处不来”等等也一样吗?

其实, “处”字有两种发音, 其中“chù”只有两个义项, 都是名词: (1) 地方; (2) 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职能划分的单位, 也指某些机关。所以, “住处”、“心灵深处”、“大处着眼”等适用义项 (1) , 当读“chù”;“处长”、“办事处”、“科研处”等适用义项 (2) , 也读“chù”没错。而“chǔ”除了用于“chǔ”姓外, 都为动词, 义项有 (1) 居住; (2)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 (3) 置身于 (某地、某种情况等) ; (4) 处置、办理。

如此不难发现, “处理”当读“chǔlǐ”, 同样的, “设身处地”、“穴居野处”、“处得来处不来”等都当读作“chǔ”而非“chù”。不知是因为长期受民间歧音影响, 还是广播、电视中错误发音误导了民众, 现实是, “chǔ”的处境非常尴尬, 很多人并不认同, 而“chù”则横行其道, 大有泛滥之虞。

3.3“召”———“zhāo”还是“zhào”?

“号召”, 该怎么读?“召唤”、“召集”又是什么样的发音?

这个字不论是发音还是义项都再简单不过了, 可是无论在广播、电视中, 还是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 却又是一个常常被误读、读错的字!

“召”, 读音为“shào”时, 义项有二: (1) 周朝国名, 现在只会在学术研究或影视作品中出现; (2) 姓, 也很少见。所以, “shào”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出现, 专业人士也几乎不会误读;“召”的另一读音是“zhào”, 义项有3个: (1) 寺庙 (多用于地名) ; (2) 姓; (3) 召唤。其中, (1) 、 (2) 也很少见。也就是说, 在我们日常所用之中, “召”差不多只会有一个发音, 一个义项———“zhào”, 意“召唤”, 那么何来“zhāo”呢?

在“zhāo”音字中, 有三个字借用“召”作声旁, 另附形旁, 即“招”、“昭”、“鉊”, 类似现象在“zhǎo”音中只有“沼”, “zhào”音中只有“诏”, 比较以后不难看出, 所有“召”类字中, 无疑“招”最为人们熟知, 也最常用, 因此“招”的影响力巨大也就不难理解, 人们因“招” (zhāo) 而“召” (zhāo) , 以致积重难返!

四、结语

不久前坐飞机, 播放电影的间歇, 网球明星李娜骄傲地大声为“昆仑山矿泉水”做广告, ———“提高生命质 (zhǐ) 量, 昆仑山矿泉水!”听起来是那么刺耳。

如果, 我们的媒体、媒体人不在心里给自己设定标准, 请问, 何来规范汉语、规范语音?如果, 人们 (特别是孩子们) 整天为这样的混乱语音所包围, 那么他们又怎能有一个正确与否的概念?

2013年春节期间,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创办了一期欢庆春节的乒乓球大赛, 这个赛事成绩似乎不是那么重要, 普及与娱乐的氛围更浓些。谁是冠军已经记不清了, 但现场直播中, 乔韩生与解说嘉宾关于“乒乓”两个字发音的几次讨论却记忆深刻。

“pīngpāng”还是“bīngbāng”?解说嘉宾应该是个南方人, 总是习惯地说成“bīngbāng”, 于是韩乔生一次又一次地更正, 甚至说出了“我要是不给你改正的话, 回去后要扣我奖金的”这样的话。我们不排除韩乔生意在加大其解说的幽默色彩, 但不容置疑的是, 那天观看比赛的众多观众从此对“pīngpāng”有了深刻的记忆, 正如同我。

这就是媒体的强大, 也正是媒体人的职责。

女儿教我发音 篇9

大家都知道,南方人普通话不标准,n、l不分,en、eng不分,最大的问题是舌头伸不直。老婆就教我发音,几年下来,进步不小。

一晃女儿出生了,我照顾她的时间多,她一岁的时候,我用我那南方口音普通话教她喊爸爸,妈妈。

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一天午饭的时候,我朝4岁的女儿喊道:“妮儿,吃饭了。”

她人是过来了,但跟我说了一句令我吃惊不小的话:“爸爸,我早就想跟你说个事了。”

我问:“什么事啊?”

“你以后别叫我妮儿了。你说不清,妮儿不是你说的那样。”

我哑然失笑:“那你教我啊。”

女儿就撅起小嘴,把舌头伸出来,向我示范发音。她发的音就是好听,脆,软,还跟她妈说得一样标准。

老婆在一旁帮我,叫我把舌头卷起来。我卷了好多次,就是发不出她们的那个音来。我泄气了,埋头吃起饭来。

女儿不愿意,非要我发对音才吃饭。老婆对她说:“算了吧,你爸年纪大了,舌头老了,都硬了。”

女儿这才放过我,开始吃饭。

这事远没结束。

那天,我在玩电脑,女儿迈着小步子,笑着走过来说:“爸爸,我跟你说个事。”

“又有什么事? ”

“你把我教你说的‘妮儿’说一遍,我听听看对不对。”

我的头一下子大了。

谈歌唱技术和发音方法 篇10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

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 (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 , 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 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 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 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 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 稳定喉头, 是歌唱

基本功训练的核心, 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 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 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 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 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

要使声音传得远, 充满剧场, 且圆润, 优美动听, 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 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 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 稳定喉头打开口腔, 调节气息等手段, 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 来增大音量, 扩展音域, 美化音色, 统一声区, 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 天衣无缝, 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

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 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 还要注意对音

准、节奏的训练, 通过发声练习, 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 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 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练习时, 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7、在练声、唱歌前, 一定要摒除

一切杂念, 稳定情绪, 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 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 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 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二、歌唱发声练习的步骤

歌唱发声基本功的练习, 一般按音域进展的规律, 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 掌握基

本的发声方法, 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的需要。无论哪一个声部, 都应该从中声区开始训练。练中声区的音相对巩固后再逐步扩大音域, 要知道声乐学习要从基础入手, 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 基础必须打得扎实, 要记住“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2、是中声区的基础上, 适当扩展

音域, 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 练好过渡声区 (即换声区的训练) , 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第二阶段的练习是关键的一环, 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也比较长, 但千万要有耐心和信心, 不要急于唱高音, 要沉得住气, 等这段音域巩固后, 再进入高声区的练习。

3、即高声区的练习可以在比较巩

固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音量音高的训练, 进一步扩大音域, 做较复杂的发声练习, 使各声种达到理想的音高范围。这了阶级的练习要特别注意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 音的过渡不要发生裂痕和疙瘩, 重点是加强头声区的训练, 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 从而达到统一声区的目标。这样我们歌唱发声的乐器基本制造完毕, 可以唱一般难度较大的歌曲了。

三、歌唱发声练习的起音

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 必然会遇到如何起第一个音的问题, 我们称它为歌唱时的“起音”或“起声”。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

1、激起声

是当吸气完毕后, 胸腔保持不动, 声带先自然闭合, 然后, 再以恰当的气息冲击声带使之振动发声, 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结实有力, 我们在发声训练如顿音、跳音的练习中常常使用, 也用这种方法纠正声带漏气的毛病。此时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

2、软起声

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 气息也同时往外送, 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较“激起声”要柔和, 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们发声训练中也常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 同时也用“软起声”的发音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 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

3、舒起声

舒起声是声门先开, 然后气息再振动声带, 它的特点是先出气而后发声, 像叹气一样。在劳动号子中, 常常用到这种起声法。在发声训练中, 这种方法可用来纠正声音过于僵硬的毛病, 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较多, 较口语化。总之, 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饱满, 全身协调, 根据不同类型的练声曲例来确定起音的方法, 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过分强, 以舒适的mf或mp音量为合适。

四、歌唱发声练习曲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发音影响】相关文章:

法语发音:一分钟突破词末发音规律09-13

发音训练04-26

发音04-29

发音策略07-31

正确发音08-13

韩语发音08-18

纠正发音09-07

通渭方言发音范文06-01

韩语基本发音规则07-04

韩语发音基本规则07-04

上一篇:中学生汉语语感培养下一篇:解析建筑立面装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