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网络

2024-07-08

统一网络(精选十篇)

统一网络 篇1

此次终端管理工程的涉及面相当大, 在选择游龙科技的桌面管理软件后, 双方配合共在OA网络上部署了725个端点 (每计算机为一端点) , 在BOSS网络上部署了1521个端点。OA网络覆盖了市县分公司本部的OA客户端, BOSS网络除了市县公司本部、也覆盖了绝大多数营业厅BOSS终端。

据廊坊移动业务支撑中心维护组技术工程师牛泽介绍, 借助游龙科技的桌面管理套件, 廊坊移动实现了远程桌面协助, 远程桌面管理, 计算机管理实名制, 应用软件安装、卸载、运行记录管制, 计算机硬件数据库建立和统计, 微软补丁分发, 计算机软件分发, 计算机硬件锁定等八大类功能。另外, 通过计算机管理实名制, 计算机硬件数据库的盘点, 对计算机资产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提高了计算机故障判断的效率。通过DM将计算机补丁和软件的进行分发, 减少了计算机终端因各类软件漏洞产生的故障, 减少了因病毒、恶意攻击造成的系统瘫痪。

牛泽还谈到, 在提升桌面管理效能的同时, 严格从入口处进行过滤和监管就要依靠EIM的巨大功效了。因为现在的网络便利性太高, 许多人利用上班时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与朋友利用IM软件聊天、下载音乐、图片、盗版软件等, 使得工作效率大受影响, 甚至可能因为非法下载, 导致计算机病毒、间谍程序趁虚而入, 造成OA和BOSS网络遭到攻击甚至瘫痪。在部署了EIM和DM之后, 两者行成终端和网关上的双重防护, 利用EIM去“防”, 利用DM去“管”的架构已经形成。两者相辅相成, 使得原先颁布的企业网络管理规定真正落到了实处。

无边网络与统一通信技术 篇2

诚然,随着企业业务模式的发展与创新,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以及员工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需要加强了,单纯的电话沟通无法准确地描述涉及的商务流程;同时,作为企业来说,不能坐等客户与合作伙伴来理解、“猜测”你想表达的意思,你必须将整个商务流程信息准确地传达到客户与合作伙伴那里。移动设备的灵活性使得移动统一通信技术成为大家的愿景,通过植入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统一通信界面实现员工与客户、伙伴之间的互相交流,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传输的不只是语音,还包括实时的数据。

统一通信的状态呈现、联系人、一键呼出等功能使得用户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与灵活,这为统一通信植入商务软件功能,形成CEBP(通信促进商务流程)模式提供可能。统一通信技术于商务流程结合,执行与其它应用软件等同的功能,通过托管、云等服务方式,大大降低了通信系统维护与操作复杂度难题,这是企业非常期盼的。

统一通信不但在通信功能和通信方式上远超语音,最重要的是它还能作为一种应用程序与企业的商务流程相结合,在协同办公、会议和可视化操作等方面满足用户最人性化的需求,市场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实际上,所谓“无边界”、“智能化”的网络构想并不复杂,那些看似乏味的网络底层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思科看来,从提供解决方案角度出发,“无边界网络”应该包括多业务集成路由器,充分体现虚拟化、统一通信技术和移动性的高密度交换机,包含身份认证、移动安全、视频监视等方面的安全体系,以及在广域网、局域网间无缝切换的移动解决方案。

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从技术角度,思科大中华区无边界网络与数据中心总经理冼超舜解释,在“无边界网络”架构中,存在三个能够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首先是搭建网络的基础架构,基于此才能将视频、安全、移动性等业务应用逐渐扩充其中;第二是注重无边界网络中不同终端的软件适配;第三则是IT系统的管理,因为网络所有组件都是统一管理,这对IT部门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在谈及“无边界网络”的同时,我们无法将它孤立视之,因为其背后包含了开发者对于未来网络架构的判断和战略构想。思科中国首席技术官梁永健告诉记者,未来网络设备的发展趋势将是体现更加紧密的结合,比如路由和交换将承载更多的功能,未来网络架构将是以统一通信技术、数据中心和承载网为主要组成部分。而“无边界网络”正是思科在承载网层面对企业级局域网未来架构的形象表述。

为了让这一网络理念在全球快速落地,思科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级应用成为思科第一个目标市场。

这个决定并不盲目,思科判断的依据在于,截至底,全球企业分支机构数量将增长17%;企业信息流将呈现数据集中化、流量分布化的局面;在 ,视频将占据消费性网络流量的90%;而全球的CIO们普遍担心的问题是,如何维护好现有客户关系和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运营开支。

来自技术以外的种种限制

在这些趋势带动下,无边界网络和统一通信技术顺势而出。如何帮助分支机构提升效率、提供便捷的应用也被提上了桌面,其中视频、绿色和安全成为了众多CIO关注的首选。

现如今,思科的无边界网络和统一通信构想正在美联银行、奔驰汽车等公司内部得到实践。不过,实现真正网络的无边界恐怕还需时日,因为我们无法忽略在如此庞大的网络构想下,除思科以外,还需要很多其他IT设备厂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的兼容和支持。

统一部署 简化网络管理 篇3

Gigamon专注于提供专业网络设备,并提供跨数据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数据。在中国,该公司进入金融行业,如某些大型银行,还有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些医疗机构。Gigamon希望通过合作伙伴的渠道,进入这些重要的领域。

“我们不会做直销。”袁伟鹏说,尽管Gigamon的技术实力足够强,但仍旧希望借助合作伙伴的技术力量深入到行业中,因为合作伙伴对行业的理解以及其他技术都是Gigamon所注重的。“除了侧重于技术之外,我们还看中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和团队实施能力等。”

Gigamon在今年8月与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合作,为其“Blue Waters”项目提供强大的网络可视性产品。这是一款智能数据存取交换机,以便集中监控更高性能的网络。同一时间,Gigamon还发布了GigaSECURE系列的最新产品,可以达到单个设备就可以处理联机安全设备,并接受端口设备,而无需部署不同厂商的多分流器和旁路设备。

以G-SECURE-0216交换机为例,该产品可接收10G的信息,并将其分布到8个不同的1G安全工具中,如IPS、防火墙、DPI设备、NAC或Web过滤器等,使网络能够满足不断增多的信息需求。“这简化了网络管理,同时,通过在生产网络中以串联方式无缝连接网络安全工具,所具有的旁路保护功能保证网络即使在发生故障或断电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使流量能够不断地从网络流向其他串联的安全与监控设备。”

网络管理实现统一的方法 篇4

网络由互相连接的诸如路由器、交换机、网桥、工作站等网络设备组成。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进行监视对网络设备进行控制。网络监视是指在不加影响的情况下对网络的状态进行监视, 而网络设备的控制包括主动地参与和影响网络的状态。

二、统一不同的网络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

(一) 统一的不同层面

网络管理的统一存在三个层次。

1. 站点级的统一, 这是最低级的统一, 不同的网络管理系统在同一服务器上运行, 相互独立, 是不同的NMS。

2. GUI级的统一, 指不同的网络管理系统操作界面风格统

一, 运用的术语相同, 管理员面对的是一种操作语言, 这是一种表面上的统一, 具有友好的一次性学习的界面。

3. 管理应用级的统一, 这是最高级别的统一。

在这个级别上, 不但实现了GUI的统一, 各种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应用程序按照统一标准设计, 应用程序间可进行信息共享和关联操作。在这一层面上的统一实现了对异构网的综合分析与管理, 进行关联操作, 网管系统可具有推理判断能力。?

(二) 统一的内容

网络管理系统统一可从三个方面依次去实现。

1、界面的统一

不同网管系统具有不同的操作界面, 要求管理员分别学习, 或增加管理员人数, 形成人力浪费。现在没有统一的网管用户界面的统一标准。现有的网管系统几乎都实现了图形界面, 但既有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又有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 且界面的格式千差万别, 给管理员的工作增加困难。

2、网管协议的统一

目前流行的两种网管协议为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al) 和CMIS/CMIP (Common Man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al) .SNMP是由互联网活动委员会IAB提出的基于TCP/IP网管协议, CMIP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发的基于网络互联的网管协议。网管协议的统一就是指这两种协议的统一。

3、网管功能的统一

在ISO标准中定义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等领域。现有的网管系统在网管规范尚未成熟就进行了开发, 大都是实现了部分模块的部分功能。这些网管系统功能单一, 相互独立, 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不能从宏观上实现管理, 不利于网络的综合管理。

(三) 统一的策略

将多个网络管理系统统一在一起的方法有三种, 一种是格式转换法, 即各个子网管理系统通过代理程序进行格式的转换, 以便相互识别和共享资源, 是一种分散式管理方式。另一种使用分层网管平台, 即建立更高级的管理系统, 高级网管系统和低级网管系统间进行通信, 分层管理, 是一种分布式管理方式。第三种是标准化方法, 是遵循标准的规范和协议, 建立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三、网络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的方法

(一) 网络管理协议SNMP和CMIP的统一

SNMP和CMIP在它们的范围、复杂性、以及解决网络管理问题的方法方面有很大的不同。SNMP被设计的很简单, 使它非常易于在TCP/IP系统中普及。目前这已经成为事实。可是这一特点也不太适合大型的、复杂的、多企业的网络。相对应的, CMIP被设计的比较通用和灵活。但这也同时提高了复杂性。SNMP和CMIP的统一是指分别支持这两种协议的网络管理系统信息互通, 互相兼容。

协议共存虽然能实现SNMP和CMIP的综合, 但协议之间没有互作用能力不能很好的实现协作对网络的分布式管理。对于SNMP内部不支持SNMP的设备可采用委托代理PROXY的方式解决。对于TMN/CMIP内部非Q3或Qx接口的设备可通过增加适配器进行转换。因此可通过增加中间代理的方式来解决SNMP和CMIP之间统一问题。由于CMIP的强大的对等能力和对复杂系统的模型能力即事件驱动机制, 使得它更适于跨管理域实现对等实体间的互作用, 以分层分布的方式管理网络, 由于它对代理设备的性能要求较高, 因此在这种层次结构中, 可充当中央管理站和中间管理站, 而SNMP可用于下层代理管理简单设备。

(二) 基于CORBA的网管系统的统一

利用面向对象的的技术对网络资源进行描述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分层的网络管理平台上, 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 将网络资源和网络管理资源进行抽象。管理平台为不同应用系统和高层管理者提供的是一组管理对象, 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成。利用对象的封装性可以使管理应用和高层管理者面对在较高层次上进行抽象的管理对象, 屏蔽了实现各种管理功能的细节。为应用提供了对网络资源进行描述和管理的高级抽象, 易于实现各种管理功能。而对象类的继承性便于扩充和增加管理对象类, 继承性支持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可重用性。

在应用环境中, 管理应用和高层管理节点与管理平台是基于C/S (顾客/服务器) 模式的分布式结构, 即管理应用节点和高层管理者节点与他们所以来的平台节点可能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因此考虑基于何种结构, 采用什么样的协议实现分布对象的访问。

统一网络 篇5

A 增加制定专项验收要求的固定 B 增加检验批最大抽样数量的规定

C 增加符合条件时,可适当调整抽样复验、试验数量的规定 D 修改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等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划分 2.验收合格批被拒收的概率,用()表示

A α

B β

C γ

D Σ

3.验收不合格批被误收的概率用()表示

A α

B β

C γ

D Σ

4.以下()项目专项验收要求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A 设计 B 安全 C 节能

D 环境保护

======多选题部分====== 5.属于验收内容的有()

A 实体质量,用抽样检验方法 B 对技术文件进行审核

C 与设计和标准核对,是否达到合格标准 D 以书面形式做出确认

6.专项验收要求应符合设计意图,包括()V

A 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划分 B 抽样方案 C 验收方法 D 判定指标

7.对涉及()的重要分部工程应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A 结构安全 B 节能 C 环境保护 D 使用功能

======判断题部分====== 8.本次标准修订继续遵循“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原则 对

9.验收的前提条件是施工单位自检合格 对

企业统一无线网络架构设计 篇6

关键词:无线网络架构;无线控制器;轻量级无线接入点;LWAPP

中图分类号:TN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2

Enterprise Unified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

Liu Xinjun,Yang Junwei,Chen Xiaoyun,Pan Weiping

(Shanghai Television Station,Shanghai200041,China)

Abstract:This dissertation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e of enterprise wireless network,including its system manageability,security and roaming flexibility,and analyses the existing defects structure,then highlights the competitive edges of unified wireless network structure.That new network structure is equipped with lightweight wireless LAP,WLC and LWAPP,thus strengthening the availability and security of wireless network.

Keywords:WLAN;WLC;LAP;LWAPP

一、引言

隨着无线技术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已经迅速成为了企业园区网中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线网络的可扩展性、易获取性等特点让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效率大大得以提升。然而,无线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难题和安全隐患。

目前,企业所普遍采用的无线网络架构均属于传统方式。在该方式中,无线接入点(Wireless Access Point,下简称AP)相互独立,缺乏统一部署和管理,无线数据流缺少汇聚点,安全策略得不到有效部署。针对上述这些缺点,企业统一无线网络架构做出了诸多方面改进,包括AP的管理模式、无线数据流控制等。企业统一无线网络架构在延续了无线网络优势的同时,更是完善了无线网络的可管理性、安全性和可用性,使其更高效、安全地为企业的各类业务应用提供服务。

二、企业传统无线网络架构

企业传统无线网络架构由四大板块组成,分别是:无线终端层、无线接入层、有线传输层和网络控制层。在该架构中,AP相互独立部署于整个企业的园区内,用户的无线数据终端可通过加密信道将数据发送至AP,由AP再将数据转发至有线传输层,继而访问企业内部资源或是互联网资源,详情可参考图一。

图一:企业传统无线网络架构

(一)企业无线网络传统架构数据流

传统无线网络架构的确扩展了企业园区网络的覆盖范围,实现企业的各类无线业务,使得用户对于应用的获取更为灵活和方便。在传统无线网络架构中,其无线应用的数据流主要以下几个步骤:

1.用户的无线终端设备通过加密信道连接至离自己最近的AP,这也是该架构中唯一可以实施安全性的环节。

2.无线加密数据传输到AP后,由AP负责数据的解密,然后将数据桥接到企业的有线交换网络。

3.桥接至有线交换网络后,无线应用数据流与企业中的有线数据流完全一致。

(二)企业无线网络传统架构缺点

通过上述图一所示以及无线数据流模的描述,可以清楚的知道,在传统无线网络架构中无线数据流缺少统一的汇聚节点,存在着诸多缺点:

1.AP缺乏统一部署和管理。

在企业传统无线网络架构中,各个AP独立运行,企业管理员必须对每个AP进行单独配置,如此分散式的AP部署模式给管理带来很大的不方便性。同时,在网络规划中,一般会将无线用户归入同一个网段,以便在网络中做简单的安全控制。然而,由于AP将部署在企业园区中不同的交换设备,为了满足之前的要求,就不得不将无线网段在所有交换机上互相连通,这样的部署容易造成地址在整个园区网中泛洪,显然这并不符合最佳的网络设计实践的要求。

2.网络安全难以保证。

在企业园区网中,无线网络的出现一方面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由于每个AP独立运行,因此管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变得十分困难,每个独立的AP处理其各自的安全策略。无线数据流缺少统一的汇集点,这意味着无法对无线数据流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以实现入侵检测和防范、服务质量、带宽控制等。同时,用户无线终端虽然可以与AP之间通过加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但由于无线通信环境的易获取性和复杂性,黑客可以比较方便地对无线数据进行截取、分析和解密,从而窃取到数据内容。

3.AP间信号重叠,漫游功能欠灵活。

在传统的无线网络架构中,各个AP独立运行,相互之间没有通信机制,因此每个AP都会将功率信号放到最大,这便会使得AP之间的信号重叠区域可能超过20%,而一般合理的信号重叠区域应维持在10%左右。然而在重叠区域的用户无线终端会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此外,由于AP之间相互独立,当用户在从AP1的信号范围移动到AP2时,无线终端需离开AP1范围即造成信号中断后再连接AP2的信号,在整个漫游过程中将造成数据包的大量丢失。

通过上述章节,我们简单回顾了企业传统无线网络架构及数据流,指出该架构的诸多不足之处。那么在接下来的论述中,针对安全和管理的问题,文章引入一种新的架构方式,即企业统一无线网络架构,该架构不但可为企业获取灵活的无线业务应用,同时还能保证其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三、企业统一无线网络架构

与传统无线网络架构一样,统一无线网络架构也可分为四大区域。其中,无线接入层和网络控制层的设备部署与传统架构相比存在较大不同:

1.在网络控制层中,该架构增加了无线控制器(Wireless Lan Controller,下简称WLC)和无线控制系统(Wireless Control System,下简称WCS)。WLC主要对AP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以实现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的灵活性,是无线网络统一架构的关键设备之一。WCS属于配套管理系统,在该架构中可查看整个无线网络覆盖的信号强度和范围,并能管理连接无线的用户,查看其身份,IP地址和具体的位置等功能,为统一无线架构的更是增加了灵活方便的元素。

2.在无线接入层中,该架构部署的AP为轻量级AP(LAP),俗称“瘦AP”,其意义在于LAP并不需要单独配置,其配置通过WLC处自动下发获取,LAP与WLC之间实现基于LWAPP隧道封装的通信机制,以确保无线网络系统的统一性和安全性,详情可参考图二。

图二:企业统一无线网络架构

(一)企业统一无线网络架构数据流

统一无线网络架构针对传统无线网络架构中的诸多缺点,有了各方面的改进。在论述该架构之前,我们先对该架构中的无线数据流进行必要的描述:

1.用户无线终端设备通过加密的无线信道接入至附近的LAP。

2.LAP接收到用户无线终端的数据,以LWAPP协议在二层通道对数据进行隧道封装(可参考图二中的数据流描述),并通过证书方式對WLC进行认证。合法的WLC在通过认证后,LAP才会将封装后的用户数据发送至WLC。此时,LAP不负责对用户数据进行解密,解密过程由远端WLC完成。

3.WLC接收到LAP发送的数据,先对LWAPP隧道进行解封装,如果数据加密则进行解密,完成后根据原数据包目标地址按路由转发,同时将原数据包源地址更改为自身设备的出口地址。

4.由于WLC在转发数据前将原数据包的源地址更改成自身设备的接口地址,因此回包数据将先被统一转发至WLC,再由WLC进行LWAPP隧道封装发送给相应的LAP,LAP收到数据进行解封装后发送至用户的无线终端设备。其中,加密解密过程分别由WLC和用户无线终端分别进行,LAP并不参与。

(二)企业统一无线网络架构优点

根据对该架构数据流的描述,不难发现企业统一无线网络架构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统一的AP管理和控制。

在该架构中,LAP并非独立部署于企业园区中,它们的配置策略和运行情况由WLC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接入的LAP会自动同步WLC上的配置文件。在WLC中也能够管理所有已注册的合法LAP,当某个LAP发生故障时,WLC能够及时针对指定LAP进行排障。这使得管理员对于LAP的部署和管理非常的灵活便捷。

于此同时,由于用户无线终端与目标应用间的通信被LAP和WLC用LWAPP协议进行隧道封装传送,因此无线用户可以被设计在同一个网段中而并不需要对整个网络进行二层的贯通,LAP本身的地址可以与归属的二层交换机同一网段。这样的设计并不会对企业园区网造成地址泛洪的影响,是比较优化的网络设计实践。

2.网络安全性有保障。

在传统无线网络架构中,无线数据流缺少集中的汇聚点,这导致安全策略难以集中统一部署。然而在该架构中的无线数据流在WLC处有统一的汇聚点。在该汇聚点上,管理员可统一实施相应的安全策略,如认证授权、防入侵检测、服务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功能,这将大大提升无线网络的自身的安全性。同时,在此架构中,无线数据的加密解密分别由用户的无线终端与WLC之相互交替进行,并且在整个传输过程中都是被隧道封装在LWAPP隧道中,这使得黑客比较难以从中通过对数据包的监听到而实施破解,也从另一个方面加强了无线数据的安全性。

3.支持灵活漫游机制。

统一通信中网络通讯录关键技术实现 篇7

统一通信 (Unified Communication, UC) 是指融合了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T) 和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应用的综合解决方案, 通过融合多种通信方式, 为用户创造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设备和网络进行自由沟通的应用环境, 以满足办公的移动性和灵活性的需求。

通讯录是统一通信的基本业务功能, 它不但能提供给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所需的通信目录信息, 而且还可以作为触发统一通信其他相关业务的入口[1]。但在实际统一通信中应用网络通讯录时, 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格式混杂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从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2]。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从统一通信的企业应用环境出发, 基于XMPP协议, 对网络通讯录业务在统一通信下的信息同步、格式转换和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软件设计实现。对网络通讯录在统一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 系统框架

网络通讯录是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通讯录, 利用网络来实现通讯录存储和备份的服务, 通过在不同设备间联系人信息的同步, 使得不同终端可以共享统一的通讯录, 获取相同的用户体验。

1.1 服务器

统一通信系统服务器端采用开源的Openfire服务器框架进行二次开发, Openfire是基于XMPP协议开源的实时协作服务器, 采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 具有跨平台的特点, 同时Openfire实现了插件机制, 方便扩展[3]。因此, 网络通讯录的服务器部分采用插件开发的形式进行实现。

服务器端负责对客户端进行验证, 管理实体间的连接, 处理实体间消息的解析和转发等。服务器存储和管理与网络通讯录相关的XML文档, 如网络通讯录列表和访问权限列表等[4]。

网络通讯录可以按照单位、部门和组织名称进行多级分组, 不同组内及组间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访问权限机制的运行是在服务器端实现的, 服务器根据收到的消息判断此客户端的角色并给予相应的访问权限。

在ASP.NET平台下通过封装的DOM类库解析和存取XML文档, 完成对XML文档的数据提取, 将解析后的数据导入数据库作为网络通讯录中联系人的描述信息。

1.2 客户端

客户端是在.Net开发环境下, 利用WPF技术进行设计开发。客户端获取服务器所提供的所有功能并通过图形化界面、良好的接口呈现给用户。

客户端与服务器通过XML在TCP套接字的5222端口进行通信, 而不需要客户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

1.3 XMPP协议栈

XMPP协议是一种以XML为基础的开放式实时通信协定, 为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提供了规则和数据结构等相关约定[5]。

本系统使用开源的ags XMPP来完成对系统的协议栈支持。asg XMPP是基于XMPP协议的C#开源库, 通过异步套接字、与工厂模式结合的快速XML解析器以及自有的轻量级XML DOM3项技术, 创建了一个轻量和快速的跨平台类库。

2 系统功能

网络通讯录应该具有如下功能[6]:

(1) 显示用户在线状态;

(2) 显示所有联系人和联系人分组;

(3) 搜索联系人;

(4) 管理联系人列表:添加新的联系人、可以删除已有的联系人、创建和删除分组, 把联系人归类到指定的分组等。

客户端可以向任意拥有统一通信账号的用户发起添加好友请求。添加好友是相互的, 向一个用户发出添加好友请求后, 需要等待对方同意才能建立双向的好友关系, XMPP服务器会在各自的联系人列表里添加对方的账号, 相互之间可以设置分组, 可以看到对方的在线状态。

对于XMPP协议的统一通信客户端, 只要对方所在的服务器也遵循XMPP协议, 双方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不同的企业组织里以及不同的客户端进行信息交流。这个过程主要由XMPP服务器完成。

3 关键技术实现

3.1 数据同步技术

假定用户A和B同为网络通讯录的使用者, 数据同步流程如图1所示。

在A与B互相添加好友成功后, XMPP服务器会在各自的网络通讯录中添加对方的信息, 包括姓名、账号和联系方式等。每个人的信息均有时间戳来标识其创建时间或修改时间, 若A在客户端修改了其联系方式并保存成功, 这时服务器会发现其时间戳有变动, 则认为A的信息有更新, 将自动更新网络通讯录中与A有关的信息, 而无需通过广播等方式通知A的好友。这样, 无论B通过任何终端使用网络通讯录时, 都将会得到更新后的A的联系方式。

这样的同步策略使用户的网络通讯录自动更新, 克服了一般通讯录因联系人信息改变而使数据失效的问题, 同时避免了通过广播等方式通知时信息传递丢失的情况, 保证了用户持有的各个终端的通讯录数据同步更新, 方便用户对网络通讯录的管理, 使得信息无阻碍地在系统内进行流转。

3.2 格式转换技术

在使用网络通讯录时, 除了手工录入数据之外, 数据的来源大多取自于用户的导入过程, 目前主流的通讯录使用的格式包括.vcf、.csv、.xls和xml等。由于原始数据格式不可控, 因此需要兼容多种格式的通讯录[7]。

3.2.1 通讯录格式

(1) v Card格式 (.vcf)

Outlook Express和大部分智能手机通讯录的使用是v Card格式, 这是一种采用纯文本的类XML格式[8], 使用 (rn) 换行表示多个键, 冒号 (:) 把键名和键值分开。分号 (;) 用来加入参数, 如:

Name[;Attribute=Attribute Value]:Value[;More Value]其中[]内容为可选。

(2) .csv格式

.csv格式是逗号分隔值来标示的通讯录格式[9], 通常都是纯文本文件。第一行是键名, 以半角逗号分开, 其他行都是该键名对应的键值, 同样以半角逗号分开。使用 (rn) 换行表示多条记录。

(3) .xml格式

.xml格式以<?xml version="1.0"?>为信息记录的开始, 以<>元素标签内部的信息标示键名, 以同名元素标签</>标示结尾, 之间为键值, 如<tag>Value</tag>。所有标签必须成对出现。

(4) .xls

.xls通讯录文件格式是Microsoft Excel工作表格式, 可以使用Excel工具转换为.csv格式。

3.2.2 格式转换过程

在统一通信系统企业通讯录模块中, 用户数据采用XML语言定义, XML允许使用者自定义标记描述数据元素, 突破了HTML固定标记集合的约束。XML格式可扩展性和内容标准化的优点, 可有效携带文本和图片等信息, 便于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信息交流。本文在通讯录格式互通性方面采取统一转换为xml格式的方法, 将数据格式统一为xml格式文档, 进行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信息传输。

根据3.1节的格式规范分析, 系统设计的不同通讯录的格式转换互通的步骤如下:

(1) 区分键名和对应键值, 如图2所示;

(2) 建立键名与xml元素的映射关系;

网络通讯录部分识别其他通讯录的格式, 但由于具体手机通讯录的字段名称有差异, 因此需要用户手动选择字段的映射关系, 系统将用户已经建立的映射关系进行存库, 之后如遇到相同的键名, 则自动建立映射关系, 图3为格式转换流程图。

这种方式需要用户对业务和数据本身有所分析和了解, 如v Card格式中“TEL;WORK;VOICE”字段表示工作电话;“TEL;CELL;VOICE”字段表示手机号码。系统对常用的映射关系给予信息提示, 降低普通用户使用的难度, 以便准确进行数据映射操作。

(3) 预览映射关系, 对于不适宜的映射关系可以返回上一步进行修改;

(4) 如图3所示, 根据映射关系, 将键值作为到映射后的xml元素值进行转换;

(5) xml格式的信息存取。

在.NET Framework开发环境下, 使用XML作为存储和传输各种数据的格式时, 可以利用Data Set存储和传输XML格式的数据[10]。

Data Set是ADO.NET的中心概念和主要组件, Data Set在内部是用XML来描述数据的。Data Set所有数据都加载在内存上执行的, 可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提高硬盘数据的安全性, 保证程序运行的速度和稳定性。

在实现中, 使用Write Xml Schema方法将组织结构保存为XML组织结构, 并且可以使用Write Xml方法保存组织结构和数据。若要读取既包含组织结构也包含数据的XML文档, 使用Read Xml方法, 将XML文档内容导入到Data Set中。

3.2.3 冲突处理策略

对于其他格式的通讯录的导入到本系统需要对冲突情况进行策略制定。冲突情况包括:导入的条目数据格式异常、重复条目等。对条目格式异常的策略包括:忽略和另存为本地文件。对重复项的策略包括:覆盖现有条目、忽略重复项和另存为本地文件。

3.3 隐私保护技术

网络通讯录由于涉及用户的联系方式等私人信息, 因此其隐私的安全性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3.3.1 传输安全性

网络通讯录信息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由安全模块负责维护, 避免数据丢失或泄漏, 如图4所示。

安全模块负责通讯录业务数据安全处理, 如加解密等。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信息传送过程中, 首先将二进制码转换为Base64码, 之后再进行加密, 加密算法由各网络实体建立会话时通过TLS协商[11], 在本系统中使用MD5进行加密。

3.3.2 呈现安全性

在网络通讯录客户端信息呈现时, 由于其实现了通讯录的共享, 考虑到用户的隐私, 系统必须提供隐私保护功能, 有4种策略供用户选择:

(1) 允许用户选择不加入网络通讯录中, 即不公开用户任何信息;

(2) 允许用户的信息只对特定人员公开, 如设置密友圈, 对其信息保持透明;

(3) 允许用户只公开姓名, 不公开联系方式, 使用者可以直接点击拨号, 而无需获知对方的具体联系号码。如电话以8XXXXXXX1, 手机以1XXXXXXXXX6的形式呈现, 只呈现号码首位和末位, 其余隐蔽;

(4) 允许用户完全公开其个人信息;这种策略适用于企业客服账号等情况, 以满足对外开放的需要。

服务器根据用户选择的隐私策略, 在其向客户端传送时, 即对网络通讯录的信息进行了针对性的屏蔽, 客户端只需照常负责呈现即可, 如图5所示。

3.3.3 用户权限管理

在客户端为用户提供多种权限的管理[12], 用户可以自行设置黑白名单, 自主管理, 对办公电话和私人电话设置不同的隐私级别等, 服务器端负责对所有用户的身份验证和数据查看权限的控制, 使权限设置更为精细, 以提高用户的隐私保护安全性。

4 实现分析

设计的网络通讯录已在企业应用环境下得以成功使用, 网络通讯录利用数据同步技术, 从群体角度减少通讯录录入的总体工作量, 有效降低了用户维护通讯录的成本, 从而促进了用户与好友的沟通交流;在数据映射和格式转换中, 采用了xml数据格式, 以统一的方式来对不同系统中异构的通讯录数据进行转换, 使系统可以兼容其他客户端通讯录数据, 拓展了软件的可用性;同时注重用户的隐私数据保护, 确保信息使用安全。

但是所研究的技术不适用于本地通讯录的范畴, 且在网络情况不佳时, 用户体验较差。在格式转换部分, 现有的方式需要用户对业务和数据本身有所分析和了解, 才能进行数据映射操作, 在下一步工作中, 可以改进开发更为简便易用的系统。

5 结束语

作为一项基本业务功能, 通讯录在统一通信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研究并实现企业统一通信应用环境下网络通讯录信息同步、格式转换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确保网络通讯录能够提供准确、及时和安全的联系信息, 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摘要:在统一通信系统中, 网络通讯录作为一项基本功能, 是触发其他相关业务的关键入口, 针对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通讯录信息更新不及时、格式混杂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研究了信息同步、格式转换和隐私安全等相关关键技术, 同时基于XMPP协议, 对网络通讯录业务功能在统一通信企业应用环境下进行了软件设计实现, 在项目开发中, 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网络通讯录,XMPP,信息同步,格式转换,隐私安全

参考文献

[1]YDT 2014-2009, 统一通信业务需求[S].

[2]苗凯.XMPP的安全机制分析[J].通信技术, 2003 (8) :101-103.

[3]潘凤, 王华军, 苗放, 等.基于XMPP协议和Openfire的即时通信系统的开发[J].计算机时代, 2008 (3) :15-19.

[4]欧伟新.统一通信企业通讯录设计技术与实现[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 2012:18-22.

[5]rfc3920, 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 (XMPP) :Core[S].

[6]刘志福.基于XMPP的iOS上的IM客户端的研究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2:25-29.

[7]葛春林, 周杰, 蔡磊.基于XML和COM (MAPI) 的通用地址簿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 26 (12) :82-85.

[8]rfc2426, vCard MIME Directory Profile[S].

[9]rfc4180, Common Format and MIME Type for CommaSeparated Values (CSV) Files[S].

[10]张哲峰, 黄翔宇.ASP.NET数据库入门经典-C#编程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346-371.

[11]刘培鹤, 牛晓蕾, 杜鹏, 等.企业即时通信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设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7 (2) :78-81.

智能变电站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 篇8

1 智能变电站概念及基本功能

1.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智能变电站综合了电网中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基本功效, 以IEC61850通信规范为依据, 实现变电站内部智能电器设备之间信息共享和互相操作等基本要求。现代化智能设备均具有先进性、可靠性、集成性以及低碳和环保等特点, 信息共享标准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以及全站信息数字化是电力企业智能变电站发挥自身功能的基础条件。总之,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十分注重变电设备数字化发展, 在综合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影响下产生的各种先进设备的同时, 具有针对性地建立了能够采集、传输以及处理全站所有信息的平台, 为满足变电站自动运行、设备状态检修以及智能分析决策等发展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1.2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功能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功能的多元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上。智能变电站基本功能主要有:第一, 提高电压质量, 减小谐波和振荡对电网产生的影响;第二, 控制平台具有高度集成化的特点, 控制系统以自动控制模式为主;第三, 通信体系规范性较强, 通信速度快、效果良好以及质量高是智能变电站通信的主要特点;第四, 监视系统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电源模式以安全兼容分布式为主。总之, 只有明确智能化变电站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才能对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进行深入分析。

2 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需求分析

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过程比较复杂,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智能变电站网络主要组成元件包含交换机、各种智能电子设备以及通信链路等。图1是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示意图。交换机在智能变电站网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智能变电站网络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完成系统数据存储、收集以及交换的主要手段, 因此, 电力企业必须对智能变电站中交换机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控制。但是,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受诸多因素影响很难顺利完成交换机的监督工作。近几年, PRP、HSR以及IEEE 1588精确时钟等协议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整体运行水平。例如, 如果智能变电站中需要解决零件故障恢复时间控制等问题, 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冗余配置的基本功能完成相关操作。因此, 电力企业必须对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的通信效果。

3 数据交换的延时分析

数据交换延时分析是研究智能变电站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的基本手段之一。通信网络的延时时间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变动性, 该时间从通信报文网络发送端开始计时, 到接收端接收到通信报文停止。下图2是智能变电站中通信报文传输过程示意图。报文的延时原理十分复杂, 要想明确其基本原理, 首先应该明确报文延时的主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 对报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做了总结介绍:第一, 报文存储转发延时。以太网交换机在接收到需要传输的文件信息后, 会在第一时间内将该信息存储到存储器中, 在完成该项操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延长数据交换时间。第二, 报文算法延时。报文算法延时主要表现在封包操作和接收节点协议解包过程中。第三, 报文传输线路延时。报文的传输以光纤路线为手段, 传输的速度与光速保持一致, 传输至局域网中时必然会导致数据交换延时。第四, 报文排队等待延时。网络系统中随着数据流量的逐渐增加, 数据报文需要等待才能传输到相应位置, 导致数据交换延时。

4 报文流向分析与组网方案

4.1 报文数据流量分析

报文数据流量分析是智能变电站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研究的主要项目之一。在分析报文数据流量的过程中, 必须始终以IEC61850-5标准为依据, 并且始终坚持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实际需求。智能变电站内部数据流向主要包含以下类型:第一, 采样值SV报文;第二, 中速报文;第三, GOOSE报文;第四, 文件传输报文。如果智能变电站中使用的以太网宽带为100Mbit/s, 为完成采样值SV报文数据流量分析, 通常会在确定报文长度的基础上, 对报文存储转发延时进行计算, 才能准确计算出报文数据流量。

4.2 基于VLAN的组网方案

要想明确智能变电站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的基本状况, 还应该明确基于VLAN的组网方案。以星型网络结构为主, 其中包含数量符合系统需要的进线、母线、主变以及馈线等间隔, 其中每个间隔之间必须配置交换机, 在综合使用全站统一式的网络通信传输方案后, 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跨间隔和跨层划分VALN的实际需求。

4.3 OPNET Modeler仿真验证OPNET Modeler仿真验证技术综合使用了网络设备和网络链路的基本功能, 一方面可以模拟网络流量传输操作, 另一方面还能获取网络设计或者优化所需要的网络性能信息。OPNET Modeler仿真验证与数学计算无关, 仿真验算的重点放在统计模型上, 因此, OPNET Modeler仿真验证统计复用具有典型的随机性。OPNET Modeler仿真验证必须综合正常和馈线间隔故障发生过程中的网络负载状况, 为了合理控制发送报文对仿真结果准确性产生的影响, 在采用报文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分时发送模式, 从而提高OPNET Modeler仿真验证结果的准确性。下图3是中央交换机网络负载示意图。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电力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整体竞争力, 电力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强化智能变电站的应用效益。要想明确智能变电站全站统一式通信需求, 必须对智能变电站概念及基本功能、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需求分析以及报文流向分析与组网方案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阴玉婷, 杨明玉, 郑永康.智能变电站网络化二次系统及其在线监测研究综述[J].电气自动化, 2014 (01) :1-4+20.

[2]王义军, 刘斌, 陈樨.智能变电站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研究[J].电测与仪表, 2014 (14) :27-31.

[3]鄢晶, 张文煜, 李文强.云计算在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 2013 (07) :157-159.

[4]刘斌, 许红军, 陈樨.基于OPNET的智能配电变电站通信网络研究与仿真[J].陕西电力, 2013 (10) :35-38.

统一网络 篇9

人们的虚拟社交需求日益增长, 使社交网络得到了爆发式的发展。社交网站都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好友关系及好友分类管理的服务, 以便用户控制访客访问其信息。比如, 在新浪微博中, 用户可以设定分享内容的可见性为公开、好友圈、群可见等。然而在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社交网站上分别建立和维护一套好友关系及分类信息十分繁琐和耗时, 直接影响了社交网络的便利性[1]。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 目前主流社交网站 (比如Facebook、微博) 主导了整个社交网络, 其他的网络服务主要满足一些特定的社交需求, 它们之间互联互通而又彼此竞争, 其中主流网站在社交网络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2]。因此, 如果用户能利用其在某主流网站上的好友关系和分类信息来统一管理所有社交网络上的访问控制, 那社交网络将更加方便易用。以下例子可以说明上述问题, 张三是一个Facebook用户, 并在Facebook上建立了几个经常打理的好友群组, 每个群组都代表一个类别的好友。当张三在其他社交网站, 比如说Flickr上注册账号并储存了一些上次和朋友出游的照片, 若他希望和且仅和这些朋友分享照片, 那这些朋友都不得不同样在Flickr上注册并向张三发送好友请求。随后, 张三必须同意这些好友请求并把他们加入到一个Flickr中的好友群组 (比如说“出游朋友”) 中, 最后他终于可以设置仅允许群组“出游朋友”中的好友查看他之前在Flickr上储存的照片了。现行的方法费时费力, 如果用户能利用其在Facebook上建立的好友关系和分类信息来控制用户对存储在Flickr上照片的访问, 那将十分便捷。

2 问题阐述

为能清晰地表述, 对本文中的术语进行定义。

定义1:一个提供网络社交服务的系统 (可以是一个独立网站或一个扩展程序) , 简称为SNS。

定义2:一个可提供扩展平台来共享其用户资源以扩展其自身服务的社交网站, 简称为SN。

定义3:一个利用SN提供的扩展平台来实现某些特定扩展服务的第三方, 简称为SP, 无论其是独立的网站或完全依赖与SN的扩展平台。

现在可以正式阐述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主流社交网站SN (如Facebook) 有很多注册用户, 并且每个用户都建立和维护了好友关系及好友分类信息。现在一个用户Ui想要分享他存储在一个外部网站SP上的资源, 且仅和SN中的特定好友分享。因此, 用户Ui设置了一个访问策略, 策略定义了SN上哪些好友可以访问Ui在SP上的资源, 随后用户希望用策略plc来控制对他存储在SP上的资源的访问。

3 统一访问控制方法

如图1所示, 本文初步提出了一种能让SP执行用户Ui预先设置的访问策略来控制SN上用户Uj对资源的访问, 同时能保护用户Ui和Uj相关信息 (如身份信息、访问规则等) 的方法。

现在介绍基于通信协议的社交网络统一访问控制方法的流程。

3.1 存储资源

Ui作为SP的注册用户在SP上存储资源, 同时SP利用加密算法对资源进行加密, 以防SN或者其他方窃取用户资源。

3.2 设置访问规则

资源在SP中存储完成之后, Ui设置资源的访问规则, 这一步骤可以在SP或SN上完成。如果是在SN上完成, SP需要提供资源的唯一标识符给SN;如果是在SP上完成, 访问规则需要以加密形式发送给SN并存储在SN中。

3.3 好友请求访问资源

Ui在SN上的好友Uj此时需要访问资源, SP为准备Uj一次访问申请, 访问申请需要使用加密算法进行加密。

3.4 对好友进行访问规则评估

在SP为Uj准备完成访问申请之后, 向SN发送的Uj访问请求, SN收到Uj的访问申请之后, 首先进行解密, 随后根据用户Ui之前设置的访问规则对Uj的访问请求进行评估。

3.5 授权或拒绝

根据访问规则, 如果Uj满足访问条件, 则SN通知SP向Uj授权访问资源;否则, SN通知SP拒绝的Uj访问请求。

4 安全性分析

隐私保护:通过群签名算法和AES算法, 能保证用户和SP的通信是匿名的。

资源保密:通过承诺方案和非交互性零知识算法, 能够保证资源信息对SN是完全保密的。

通信渠道不被滥用:通过群签名算法和一次性签名算法, 能够保证除了真实的SN和SP, 其他人不能滥用本系统的通信渠道。

5 结语

访问控制是社交网络中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统一管理多个社交网站上的访问控制一直是热门研究方向[3]。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通信协议的统一访问控制方法, 用于利用主流社交网站上的好友关系来统一管理第三方社交服务上的访问控制。另外, 引入了多种加密算法以保证个人信息及资源的隐秘性和通信渠道的不可滥用性。但是, 本文并没有明确通信协议的具体实现方法, 也并没有就加密算法作出明确说明, 本统一访问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尚待研究。

摘要:针对用户拥有多个社交网站账户而无法统一进行访问控制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用于多方社交网络服务的统一访问控制方法。首先, 通过通信协议建立主社交网站与第三方社交网络服务间的通信渠道, 然后, 采用加密算法实现隐私保护。本访问控制方法在保护资源和用户隐私的基础上, 实现了多方社交网络服务的统一访问控制管理, 能有效降低用户在社交网络中进行访问控制的操作复杂程度。

关键词:社交网络,访问控制,统一管理,隐私保护

参考文献

[1]陈庆丽.多媒体社交网络下的访问控制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 2014.

[2]M Castells.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the information age: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J].Bottom Line, 2001, 14 (3) :132-134.

通信网络中的统一分配调度算法探讨 篇10

1 统一分配调度算法的应用情况

1.1 误码率偏高

网络传输中, 能够有效保证传输质量和高可靠性的要求需要有线传输网络的支持, 因为有线的传输媒介受到的外界的干扰是非常低的, 能够保证在传输中有较低的误码率。在无线网络传输中, 无线信号很容易受到大气条件、地理条件、多径衰落等条件的影响, 使无线数据的传输产生不稳定的情况。具有不可预测性的无线信道通讯很容易造成传输中的高误码率的出现, 传输中的高误码率常常会造成数据分组的丢失, 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数据的分组重新进行传输, 导致网络通信负担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连接的有效利用率, 造成网络负担的加重, 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产生了不利的因素。在影音信息传输放面, 视频编码的传输是建立在空间和时间的预测以及可变长度上的进行的编码, 在通讯传输过程中空间和时间上产生差错后会造成视觉体验质量的严重下降, 并且不利于视频的接受。

1.2 传输控制协议问题

有调查数据表明在因特网数据传输中大部分应用程序都是采用传输控制协议进行数据传送的, 接近百分之五十的数据在因特网上都是采用传输控制协议的。传输控制协议在传输中采用的是面向连接, 在可靠数据服务的传输中的高层协议是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是通过应答和超时重传来保障数据的可靠性传输的, 因此在数据丢失时传输层协议即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

1.3 用户数据报协议问题

在互联网上的实时通讯业务大多采用的是用户数据报协议, 比如说常见的可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用户数据报协议在网络传输中造成数据丢失后不会产生数据重传协议, 在无线信道的误码产生传输分组数据的丢失是可以通过重传来解决的, 但是可视电话这种具有时效性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及时在数据重传中分组协议能够传输到移动终端但是已经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的用处了, 因为其已经过了时效性, 对应用来说已经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

1.4 窄带问题

无线网络在使用过程中宽带容量并不是无限大的, 在使用过程中结点处使用的宽带只是少部分, 有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没有使用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发送端发送数据时产生超时的问题和传输的数据分组丢失的问题, 影响网络的可靠性, 在这种有限资源下工作时可以采用连续工作的调度算法。

1.5 延时问题

无线网络使用中会产生比有线网络大得多的延时效应, 在传输控制协议进行的设定中, 标准设定值不会太大, 这样就产生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超时并使发送端启动相应的拥塞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对无线网络宽带的使用就不会充分。

2 分组调度

(1) 分组调度是用来完成对链路的宽带进行管理的功能, 它在运行过程中是有相应的规则的, 根据规则对先发送的分组进行选择。所具备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它对所输入业务的输出链路宽带如何进行共享, 它在宽带分配、时延和时延抖动方面占据主要的控制力, 在网络服务质量控制中表现出重要作用。

(2) 在宽带的分配输送中调节器能够作为最低宽带的速度保障, 这样可以为分组从队列中取出时有相应的规则, 同样调节器可以限制业务输出使用时的最大的宽带速率。在进行分组调度算法概述中, 调度器的设计形式分为多种, 可以在一些队列中同时强调上限和下限宽带, 同样对一些队列也可以单独强调上限或单独强调下限宽带。

(3) 在进行时延控制的业务中, 一些时延业务对时延范围的保证以及抖动控制中有着严格的要求, 同样有的时延业务在要求上有着较为低的需求。在业务要求上宽带的平均速率与排队时延的正比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是业务的平均长度。平均速率所反映出来的是具有一定速率的业务在不考虑分组丢弃的情况下通过延时性来反映宽带的分配, 业务速率在各个业务上的分配可以通过调度速器进行控制, 实现对业务服务特性的控制。

(4) 调度器可以实现分组传输的优先级控制, 通过对最好的分组提供优质服务, 次要分组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服务, 这就对共享的资源提供了优先级服务, 这种优先级关系可以在系统初始化时以及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体现出来的不同状态进行静态和动态优先级控制。

3 分组调度算法性能指数

(1) 分组调度算法在对不同数据流进行控制输出时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 对不同的数据流进行有效性控制。在资源利用率和时延特性等方面的方面的要求体现了系统对调度以及用户对调度算法的要求, 分组调度能够为不同的业务提供端到端的延时保证, 而且只对此业务的要求相关, 对其他业务没有关联性, 这对不同业务间的优先关系提供了优质保障。

(2) 分组调度算法中, 各个业务流只对自己的业务流有享用关系, 不同的业务流之间是相互隔离的, 使其不能进行互相影响, 对不同业务流提供了公平保障。

(3) 宽带速率是随着人们对其更高的需求在不断发展的, 在大规模的发展要求下, 需要调度算法能够在极端时间内完成对分组的调度转发, 这要求调度算法有良好的扩展性来满足大范围的变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许福永, 林晓辉.计算机网络中路由选择的优化研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2013.

[2]赵绍刚, 李岳梦.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协作通信[J].电信快报, 2005 (05)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统一网络】相关文章:

网络统一管理方法论文04-17

远程教育本科学员报考全国网络统一考试的操作步骤08-23

和谐统一05-28

辩证统一06-17

统一资源05-01

统一平台05-02

变化统一05-26

统一规律06-08

知情统一06-12

统一06-15

上一篇: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下一篇:农业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