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名趣谈

2024-07-03

新疆地名趣谈(精选三篇)

新疆地名趣谈 篇1

但这些地名是哪个语系, 含义是什么?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解释, 如“伊犁”“吐鲁番”“和田”等。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不管哪个朝代、哪个民族, 其叫法都是一样的, 只是发音不同而已, 如“和田”, 维吾尔族就称其为“霍坦”, 这样的地名南疆和北疆都有不少。

后来, 新疆建省、划区县, 有些地区就沿用了原来的叫法, 如“阿克苏”“玛纳斯”“博尔塔拉”等。但更多的县市有了官方名称,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地方有两个名字的情况, 如汉语的“鄯善”, 维吾尔语叫“皮前”, “哈密”叫“库木尔”, “伊宁”叫“库尔佳”, “焉耆”叫“喀拉沙尔”, 等等。这样的双语名称, 在南疆和北疆就更多了。

有趣的是, 有一个县的名字, 汉语的叫法和少数民族的叫法正好颠倒了, 那就是“乌苏”。原来这个地方有一眼泉水, 蒙古人叫它为“黑水”, 即“库尔喀拉乌苏”;而汉族人因为它在迪化以西, 故叫它为“西湖”。可是现在颠倒过来了, 汉族人开始使用少数民族的叫法“乌苏”, 而少数民族却放弃了自己的叫法, 改叫其“西湖” (什霍) 了。之所以这样, 大概是因为建立县市时, 大家认为叫原来的名字好一些, 就简称为“乌苏”了。汉族人使用了官方的叫法, 而少数民族同胞没有放弃已经熟悉的“西湖”, 仅此而已。

京郊地名趣谈 篇2

门头沟区的三家店,辽代时就已形成了村落。因最早有三户人家在此定居,故称三家店。当年这里曾是京西繁华的水旱码头,是山区平原间的物资交流中心,名气很大。酒仙桥的驼房营,因辽、金时的货物经船运到坝河码头后,要在这里换驼队转运进城,此地因设有驼营而得名。通州区的漷县镇,因元代在此设县治故称漷县。这些村镇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京郊的大部分村镇还是在明朝定都北京以后,在大移民中形成的。史载:明初“永乐二年秋九月,徙山西民万户适北京”。今大兴区的长子营、屯留营、蒲州营、大同营、河津营等,仍保留有当年山西移民的地域特点。到了清朝,清军是以“旗”为编制。所以,北京郊区又多了一些叫“旗”的地名。如: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西三旗、东三旗、蓝旗营等,这些都是当年旗人屯兵的地方。

在京郊的地名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叫“坟”的比较多。像公主坟、七王坟、八王坟、礼王坟、铁家坟、朱家坟等等。北京是千年古都,历代王朝的王公贵族、高官显贵、名门大户,死了以后都需要择“吉地”安葬。这也是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一项特产吧。

在京郊地名中,以姓氏命名的村镇为数最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一千多个。以姓氏命名是中国村镇取名的特点。某姓人家在一地落户,天长日久,自然就形成了以这姓人家为名字的村镇。北宋年间编的《百家姓》所收集的姓氏中,在京郊的村镇中就有200多个。其中,姓氏后面加“各庄”的最为常见,有一百多个。仅大兴区就有二十多个。

再有就是因地域环境取名的。山区多是沟、峪、台、岭及渡河等。怀柔区有九渡河镇;房山区有十渡河镇。许多村镇的来历都有优美的传说。密云县的“冯家峪”,并没有冯姓居民。传说当年穆桂英与辽兵大战时,被撕破了盔甲,辽兵败退后,她在这里缝补盔甲。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这里取名“缝甲峪”。后来叫白了,成了冯家峪。海淀区的六郎庄,原来叫牛栏庄。传说杨六郎与辽兵交战受伤,在这村养伤,人们仰慕他的英名,所以把村子叫成了“六郎庄”。像这样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在京郊的村镇中非常多,每个传说、故事,都是北京历史文化的一页。

方言与地名趣谈 篇3

我们从湘方言和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区地名的比较中, 可以看出方言的这种差异。

首先, 不同方言对地形地貌有不同指称。

同样是山, 不同的方言系统有不同的称谓。例如:

崮:山东有座有名的山, 叫做“孟良崮”。同样的地形, 在西北叫做“塬”。

岭:南方特别是湘方言区, 多习惯于把山叫做“岭”。长沙市区现在有不少以“岭”为名的地名, 如“识字岭”、“留芳岭”、“黄土岭”、“金盆岭”、“长岭”、“窑岭”等, 这些地名所界定的区域, 在历史上多是小山。

仑:处在湘方言和北方方言分界线的益阳, 对山有—个独特的称呼——“仑”, 例如“桃花仑”。益阳话的“仑”与普通话的意思有所不同, 按普通话的解释, “仑”是大山, 而益阳话的“仑”是小山 (普通话中称小山为“丘”) 。

界:西南官话中, 有的把山叫做“界”, 如湖南湘西的“张家界”、四川的“老山界”, 都是名山。“界”的本意是分界, 如界山、界河、界碑等。

同样是水, 不同的方言系统也有不同的称谓。例如:

塘:湘方言多把屋门口的小水坑叫做“塘”, 大塘就叫“湖”。而北方有的地方把水坑称为“淀’, 知名的有“白洋淀”“荷花淀”, 有的地方称为“泊”, 如“梁山泊”, 有的地方则称为“海”或“池”, 如新疆的“天池”。

冲:作为地名的本义是交通要道, 如“要冲”。但湘方言区习惯于把山谷中的平地称为“冲”, 最著名的要算韶山的“韶山冲”。而在北方方言区, 山谷中的平地叫做“峪”, 还有的地方叫做“塆”, 如河北的“马兰峪”、甘肃的“嘉峪关”, 都是名“峪”。湖南的张家界处在西南官话区, 其部分地名也就体现出出北北方方方方言言的的特特征征, , 如如习习惯惯于于把湘方言区叫做“冲”的地方称为“峪”, 如著名风景区“索溪峪”。

嘴:嘴巴, 本义指的是动物进食的器官, 用于地名则是指“嘴子”, 即某个突出的地方, 如“山嘴”。水边的滩涂突出部位, 有的地方称为“嘴”, 最有名的是上海的“陆家嘴”。而在洞庭湖地区, 主要是湖南西北部和湖北一些地方, 则把上海人称为“嘴”的地方叫做“头”, “黄山头”即是。江南和北方的某些地区则把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叫做“矶”, 例如湖南岳阳的“城陵矶”、长沙的“三岔矶”、江苏的“燕子矶”和安徽的“采石矶”。

凼:湘方言区习惯于把小水坑叫做“凼”, 而北方则叫做“洼”或“水泡子”。用于地名时, “凼”和“洼”都是指凹陷的地方, 而在有水这个意义上, “凼”和“水泡子”差不多。

其次, 方言中反映着不同的居住环境。

南方多山多水, 地形复杂, 所以南方的地名中多带有诸如“冲”“塘”“岭”“桥”一类名词。在湖区, 人们围湖造田, 在湖里筑堤, 为自己造出一块居住、生产和生活的地盘。那道保护他们生命和生活的堤就叫做“垸”, 因此, 湖区人们聚居地多以“垸”字附在地名后, 如“长春垸”“共华垸”。而在山区, 不少村落缀以“寨”字。山西省有个“大寨”, 湖南省的湘西也有个“黄狮寨”。

峒:在湘方言、西南官话和广东话里, “峒”是田地的意思。如广东有“儒峒”, 贵州有“合伞峒”。湖南江永有个瑶族发源地, 叫做“千家峒”, 写做“千家洞”, 这个地方其实是山间一块较大的平地。

市:现在多理解为“城市”, 但在湖南一些乡村, 却多有以“市”作为地名后缀的, 这个“市”的含义就是“圩市”了, 是赶集、买卖货物的地方, 如“鸡笼市”“文家市”。

再次, 地名中还有一种身份标志或者叫做官方命名的情况。这种地名的起因应该说有更多的共性。比如, 边远地区不少地方有叫“××营”的, 多是古兵营的沿袭称谓。如湖南城步县有个地方叫“长安营”, 是清朝“旗营”旧址, 现居民都是军人后裔, 说一口“京腔”。湖南长沙也有个“营盘街”。

不过, 即使是官方命名, 由于方言的影响, 也会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驿站”, 是古时官府在驿道上设立的接待站, 至今不少地方还叫做“××驿”的。但在湘方言区, 有的则不叫“驿”而叫“铺”, 如长沙附近有个“白若铺”, 沿着319国道一线有“夏铎铺”“沧水铺”“回龙铺”“君山铺”“谢家铺”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新疆地名趣谈】相关文章:

地名教案05-31

地名词语07-15

英语地名07-19

区划地名08-05

地名教学08-09

地名档案08-27

地名规划汇报05-23

地名普查标准05-24

地名词语范文05-16

地名标志规范04-30

上一篇:开放式化学实验设计下一篇:VoIP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