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地质博物馆

2024-07-10

规划地质博物馆(精选十篇)

规划地质博物馆 篇1

规划地质博物馆设在鸡冠新区, 在政府行政办公中心以南, 紧邻新区公园, 与新一中相距不到700米。伴随着我市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需要一个展示鸡西的历史变迁、未来发展的场馆, 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构建“四区一县城”大鸡西发展格局的宏伟蓝图,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规划地质博物馆的成立迫在眉睫。

关于规划地质博物馆的布局, 各行各业的相关专家学者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方案设计, 一共作了好几个方案, 力求对项目做到精益求精。

2工程方案

规划地质博物馆造型上突出表现展馆建筑的特征, 以带弧线的屋顶表现展馆建筑的属性。展示内容不仅包含城乡规划, 还涵盖鸡西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重点建设等方面, 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 充分展示出鸡西市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越发展潜力。

在设计上双门厅设计有效的分解了展览建筑的交通压力, 功能分区明确的同时加强其之间的联系, 既避免了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干扰, 保持各功能的独立性, 通过垂直和水平交通把各个功能联系起来, 又保证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和资源共享, 达到“和谐共赢”的目的。平面功能布置:地下为辅助用房 (食堂、浴池、健身房) 、地质馆、机动车库, 为整栋楼提供后勤服务, 一层及夹层为规划展馆和博物馆, 通过坡道的高低变化和弧形展示廊道的流动性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 二层和三层中间为学术报告会议室, 作为各部门交流的平台。

3建设规划地质博物馆的意义

3.1鸡西作为未来黑龙江省东部的中心城市, 我们建会展中心也好, 建体育馆也好, 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文化设施对市民的文化教育和文化意识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既要建经济高地, 又要建文化高地, “两条腿”一起走路, 绝不能经济高地建成了, 文化沙漠也形成了。从这个意义上讲, 建好、布展好规划地质博物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五个统筹”,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2有了这个规划地质博物馆, 可以激发鸡西市民热爱家园, 建设家园的情感。当老百姓在展览馆中看到这些城市的精品, 看到这些建筑的模型, 看到自己生活的地方, 他们就会评头论足, 就会经常前来观看。许多重要的地块规划。这些规划搞了以后, 从大规划到形态规划到建筑设计规划, 都经过规委会讨论, 同时通过规划方案公示让老百姓参与。

3.3规划地质博物馆是鸡西城市形象展示的一个窗口。国际友人和外地参观者, 到了鸡西后可以通过去看规划展览, 他就可以看到鸡西市区2000多平方公里上的各类精品, 对鸡西就会有立体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讲, 它是展示鸡西形象、鸡西文化、鸡西发展最集中的一个地方。所以, 将规划地质博物馆打造成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 使之成为鸡西的窗口, 成为鸡西发展象征的浓缩点, 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4规划地质博物馆是全市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打擂台的地方, 是互相比赛、互相交流经验和展示成果的地方。每个区县在这里各有一块展示的地方, 这一块布展完成以后, 可能经过半年、一年的发展, 各个区域又有精品, 那时又把精品往里边放, 把某一部分淘汰出局, 这样就可以时时更新, 时时发展。但是作为城市的一些固态的浓缩品, 则可以10年、20年放在那里。从这个方面来说,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

规划地质博物馆的建设将是历史沿革及展现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这也将成为鸡西又一个展示城市风采、构建招商引资平台、吸引市民参与规划互动的重要展馆, 希望它承载鸡西辉煌的过去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要:伴随着我市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需要一个展示鸡西的历史变迁、未来发展的场馆, 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构建“四区一县城”大鸡西发展格局的宏伟蓝图,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规划地质博物馆的成立迫在眉睫。

地质灾害重建规划方案 篇2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民生为核心,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城镇布局,科学论证重建项目,率先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重点支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要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安全第一、民生优先,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确保尽快完成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规划范围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限确定为两年。

二、灾后重建规划主要内容

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城乡住房建设标准、规模,学校、医院、办公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政、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防灾减灾,重建资金安排,各项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

三、组织机构及其主要任务

为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省政府决定成立甘肃省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小组(组成人员见附件,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小组”),全面组织协调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具体任务及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一)灾害损失评估组。由省民政厅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临夏州、县政府对灾害范围及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受损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估。

(二)土地利用、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规划组。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对县城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和隐患点等进行排查评价,提出地质灾害评价意见,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三)城镇建设规划组。由省建设厅负责,组织对房屋及建筑物受损程度进行鉴定,编制灾后重建城镇建设规划,制定有关建设技术标准。

(四)政策资金组。由省财政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向国家有关部委衔接汇报争取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政策,提出灾后重建资金解决方案和主要政策建议。

(五)规划编制组。省政府委托中科院兰州分院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评价报告。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临夏州、县政府进行全面调研、科学评估,充分听取灾区干部群众的意见,组织专家对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论证,在灾损评估、地质灾害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灾后重建城镇建设规划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

四、工作制度

(一)联系制度。规划编制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主管领导参与重建规划编制及规划前期工作,各单位联络员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日常联系。规划编制小组要形成省、州、县密切联系的工作机制,及时了解规划编制中需要协调的重大问题。

(二)会议制度。规划编制小组会议主要协调规划编制的有关政策和重大事项,研究部署工作。会议由规划编制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或委托相关负责人主持召开。

五、工作要求

由于重建规划编制周期较长,目前正值雨季汛期,临夏州及县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结合灾区实际情况,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交叉并行推进各项工作,抓紧落实资金并尽快启动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灾民安置等工作,确保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县政府作为灾后重建的主体,要充分调动灾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临夏州政府要对灾后重建工作负总责,建立灾后重建领导机构和现场指挥调度系统,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周密组织,精心实施。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及时帮助指导灾后重建工作,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规划所需图件由省测绘局负责提供,所需其他资料由相关部门和临夏州、县政府配合提供。临夏州及县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及时收集汇总和提交基础资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按规定时间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规划地质博物馆 篇3

关键词:煤炭;地质预测;资源规划;应用;探讨

随着社会步伐不断加快,煤炭资源的需求也日趋增加。对于煤炭资源来说,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一次性能源。在开采的过程中,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还能使它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同时,在对煤炭资源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煤炭地质预测被应用到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作者从煤炭资源规划的角度,对煤炭地质预测在其中的应用进行了对应的分析。

一、煤炭地质预测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煤炭地质预测就是指以已有的地质资料为媒介,对地质理论加以合理的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煤田予以合理的扩大,推断新的煤田以及矿区远景加以预测。相应地,煤炭地质预测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存储量,含煤地区具有的地质特征。同时,在对煤炭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三种方法加以利用,来对煤炭地质进行预测。一是:以该地区呈现的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简单的类比方法对煤炭地质进行预测。二是:把有关物探资料作为关键线索,来进行煤炭地质的预测。三是:对煤田形成的条件以及煤炭资源在该地区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索。具体来说,从理论的角度对新的含煤地区进行分析,并加以说明。此外,对于煤炭地质预测的结果,需要用对应的煤炭地质预测图来表示。相应地,在预测图上,可以附加一些表格或文字,对相关信息进行说明。

二、在煤炭地质勘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煤炭资源得到更好地规划利用,需要对煤炭资源勘查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全面的分析。进而,为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做好铺垫。

1、关于煤炭资源勘查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很多新建的煤炭开采矿井都比较大型,需要采用综合型的设备。相应地,在对煤炭矿井进行勘查的时候,相应的勘查报告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即使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也只能勘查出矿井中局部的情况。其次,在进行煤炭资源勘查的时候,一些规划矿区地质勘查人员没有对煤炭资源组织的情况予以全面的勘查。最后,就含煤地区勘查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已经很久没有进行勘查工作。同时,在煤炭资源勘查方面,也没有先进的技术予以支撑。

2、关于在对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对于煤炭资源开发来说,煤层一般都比较厚。而那些小型的煤矿区并没有相应的地质资料。因而,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并不能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同时,煤炭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第二、在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一些煤炭资源开发区的规模比较少,布局也很不合理。相应地,设备落以及资金不足对煤炭资源的开发都造成了阻碍。第三、在对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比如,在煤炭开采中,经常出现泥石流、滑坡这样的地质灾害,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又比如,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不仅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还会使地表水出现干枯的情况,造成水资源缺乏。第四、在采煤与采气方面,相关部门没有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协调。进而,成为了煤炭资源开发道路上的障碍物。比如,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采气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登记开采,造成投入的资金不够,煤气层的开采工作进行地很缓慢。又比如,在煤炭资源与煤层气资源开采方面,出现重复进行登记的情况。进而,造成一些方面出现脱节的现象。这样不利于煤炭资源的开采,也说明对煤炭资源进行规划的重要性。

三、在煤炭资源规划方面,煤炭地质预测的运用。

想要对煤炭资源予以科学的规划,离不开煤炭地质预测的作用。当然,在新时代下,这已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对于煤炭地质预测来说,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在煤炭资源规划方面加以利用。

第一、在煤炭地质预测方面,预测方法以及潜在资源含量的估算方法。相应地,对于这两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首先,关于煤炭地质预测方法。一是:煤炭地质预测人员需要对相关的资源加以收集以及恰当地利用。比如,对应煤炭资源生产矿井的信息。二是:预测人员需要对煤炭地质预测的相关专著予以仔细的查阅以及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矿区煤炭资源的分布以及存储规律进行规划,建立适宜的地质预测模型。三是:在前面两方面的基础上,对煤炭资源的潜在存储地方进行进一步的预测。四是:地质勘测人员需要对这些潜在的煤炭资源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估算。同时,根据估算的结果,来进行相应的分类。五是:需要对煤炭资源预测区域的地质构造加以分析。比如,在地质层中,含煤层是否具有其稳定性,在对该地区煤炭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需要具备怎样的开采条件。其次,关于潜在资源量的估算方法。对于这方面,煤炭资源含量估算要在对应的资源评价图上面才能进行。同时,对于各个含煤段落潜在的煤炭资源,需要以煤炭资源所处块段面积以及含有煤炭资源的多少为基础,运用具体的公式来进行估算。第二、在煤炭资源规划方面,以煤炭地质预测的可信度基础,是否具有煤炭资源进行这几个不同级别的划分。即可靠等级、可能含有煤炭资源的等级以及只属于推断的含煤等级。第三、对于煤炭地质预测来说,它可以对煤炭资源潜在的含有量予以概略技术经济方面的评价。在这方面,需要对潜在煤炭资源进行全面的认识。比如,潜在煤炭资源地区需要具备怎样的开采技术条件。在再此基础上,对预测含煤区进行概略技术经济评价。同时,它主要包括了这几个方面的评价。首先,是那些潜在经济的资源量。在这方面,不仅预测地区的含煤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煤炭资源的质量也很不错。其次,关于边界地方经济的资源量。含煤的等级主要在可靠与推断方面。在煤炭资源开采方面,依然具有相应的优势。最后,关于潜在次边界经济的资源量。对于这方面,不仅煤炭资源的含量比较少,也不具有一定的开采条件。除了上面这些以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运用。比如,煤炭地质勘测人员需要对那些预测的潜在煤炭资源含量进行相应的统计,做好煤炭资源的规划工作,为接下来的开采做好铺垫。

总之,在煤炭资源规划方面,煤炭地质预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但就煤炭地质预测的现状来看,它依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相应地,煤炭地质预测能够使有限的煤炭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它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此外,它能够使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更加规范化,减少开采过程中对煤炭资源造成的浪费。进而,使煤炭开采企业减少成本的支出,提高经济效益。最后,作者希望本文在丰富广大读者朋友们内心世界的同时,也能唤起他们对此的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1]王爱.煤田地质预测研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1:40-41.

[2]郭俊华.煤田地质预测与存在问题的浅析[J].四川建材,2010,04:276+278.

[3]王国柱.做好煤炭地质工作,加快煤炭工业健康发展[J].陕西煤炭,2008,02:1-3+13.

[4]柴茂.煤田地质预测在煤炭资源规划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141-142.

[5]胥哲,张艳秋.我国煤炭资源勘查新进展与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3,01:33-34.

博物馆规划管理初探 篇4

一、博物馆规划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得到一定发挥, 但是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 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的不适应。管理模式陈旧、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粗放, 严重阻碍了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 博物馆体制不完善造成各项资源的短缺。我国博物馆大多为国家事业单位, 免费进入, 运转经费以政府全额或差额拨款为主, 缺乏多元性的资金渠道;工作人员一般为终身制;博物馆长期受国家行政干预, 缺乏自主权和独立性, 难以发挥潜力与优势, 导致管理意识淡化, 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 严重影响博物馆的整体效益, 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体制性缺陷影响到了政府对博物馆的经费支出, 财政拨款数额不断减少, 致使博物馆生存艰难、发展受限。

其次, 博物馆建设中盲目攀比, 忽视生存能力的提高。一些政府将博物馆建设作为形象工程, 大规模扩张, 忽视了博物馆的总体规划, 只注重硬件设施建设, 忽视软件资源配置, 严重影响到博物馆整体功能和社会效益的发挥。

最后, 博物馆岗位责任不够健全, 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不高, 缺乏高素质的业务和技术人才。要改变以上现状, 就必须在改进管理上下功夫, 改革博物馆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博物馆管理的科学化。

二、博物馆规划的目标、资源

博物馆的管理离不开规划目标、资源。博物馆规划的目标、资源是博物馆价值所在, 博物馆的管理要以长期目标为导向, 博物馆工作人员利用资源规划时, 应恪尽职守, 合理利用资源, 防止浪费。

(一) 博物馆规划目标

博物馆规划的制定, 首先要弄清楚该博物馆的社会定位, 发展前景。所以对总体目标的规划是博物馆机构性规划的基础。明确的博物馆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对一些工作范围的选定, 而且是对博物馆努力追求的关键性成果进行仔细分析的第一阶段, 是一系列相应的标准, 是用于证明博物馆有效运行的控制体系。

对任何博物馆而言, 其基本目标的确定肯定具有共性, 即对人类文化、自然遗产的收藏、保存、研究、解释和展出。然而, 每一座单独的博物馆都必须将上述普遍性目标与自己特定的目标相结合, 即:与其收藏、保存、研究、展出什么, 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相结合。通常的做法是, 一座博物馆要将它的这些特定目标以该馆的宪章或纲领性文件的形式对外宣布。这些目标一经确立, 就意味着博物馆已经获得或拥有了可持续性的资源。

博物馆的总体目标确定后, 博物馆的主管单位或决策机构依据法律对博物馆进行全局性指导, 博物馆最高管理者通常要在这些总体目标中选择优先发展的目标。对博物馆总体目标的规划, 就是通过对各相关因素的分析, 确定办馆宗旨, 使之达到可行的程度, 并在决策、设计预算资金安排、实现途径等方面做出具体实施方案。

(二) 规划博物馆资源

博物馆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对博物馆不同的资源组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 进而阐释如何与博物馆的目标相联系, 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

资源规划就博物馆确定博物馆如何利用资源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整体功能和社会效益。诸如:博物馆资源的服务群体?博物馆运转资金, 能够从哪些方面得到补偿?怎样对资源进行评估?需要获得哪些新的资源, 对需要重新获得的资源, 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等等。

博物馆规划的目标和资源管理是进行博物馆合理管理的基础。博物馆规划的目标是建立博物馆的初衷, 也是博物馆管理的依据基础和方向。博物馆的管理应该以目标为方向, 不断发展;以资源规划为导向, 才能保障博物馆的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三、博物馆规划管理对策

(一) 完善藏品的研究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藏品收集方面.一些艺术品受当时社会背景, 主流思想的影响, 管理者要看到其未来的价值, 及早对藏品进行收藏。藏品展览方面, 目前国内的博物馆总是给人一种刻板的印象, 让许多普通大众望而却步。因此, 博物馆应利用图片、文字、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让观众了解藏品的相关知识。藏品种类方面。博物馆除收集一些文物以外。还可以收集一些与大众生活相关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生活品, 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而不仅仅是学者和艺术家。

(二) 优化组织机构

在国家实行博物馆门票免费的政策下, 博物馆失去了一个较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国家拨款难以维持一些博物馆的正常运转。博物馆也需要进行改革, 通过市场营销来保证充足的运作资金。因而博物馆的组织机构需要重组。除了有传统博物馆设立的财务部、人事部, 还应设立行销与商业部门, 发展部门, 教育与学习中心, 媒体与沟通中心。博物馆通过机构重组, 进行市场营销, 既为博物馆的发展筹集了资金, 又丰富了大众参观博物馆的方式。

(三) 加强人才管理

博物馆工作人员素质是管理的根本。博物馆是较高层次的文化事业, 它需要有高文化层次的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 博物馆的持续发展也取决于全体职工文化素质的提高, 而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博物馆人才管理制度。首先, 要培育高素质的博物馆管理人才, 把逐步建立现代博物馆管理人才队伍放在博物馆管理的重要位置;其次是提高职工队伍的全员素质, 基层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落脚点, 现代管理正逐步向全面管理, 全员管理方向发展。这就对博物馆职工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是推行人才的流动与更新。现代人才管理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人才流动性, 流动可以促使人尽其才, 只有通过广泛的流动, 人才才能真正找到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岗位, 各岗位才能找到符合就职标准的人才, 取长补短、互相启迪、促进博物馆开创新的工作局面。流动带来了人才竞争, 使博物馆内每个职工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 并为提高自身的素质而努力。要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只有对博物馆职工实施终身教育, 不断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武装各个岗位的职工, 才能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

藏品是博物馆的资源。对博物馆管理水平的衡量不仅仅建立在已征集到多少藏品的基础上, 而且依赖于这些藏品在多大程度被有计划地加以利用。就博物馆规划而言, 金钱是资源, 虽然良好的财政状况是博物馆得以生存的必要先决条件, 但它并不能因此而成为衡量博物馆是否达到总体和专门目标的标尺。员工也是博物馆的一种资源, 意志消沉的员工将使博物馆很难有效地工作, 更不可能使博物馆达到既定的目标, 而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员工则不仅代表了博物馆的成功, 还标志着博物馆的文化层次和品位。简言之, 合理的博物馆管理就是:科学的规划、尽职的员工、丰富的资源。

参考文献

[1].闵泉.市场环境下的博物馆经营管理[J].中国博物馆, 2010 (02)

[2] .方光耀.试论博物馆的管理创新[J].南方文物, 2011 (01)

[3] .周静.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探析[J].东南文化, 2009 (04)

[4] .刘洪.博物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博物馆研究, 2007 (01)

城市规划,地质先行演讲稿 篇5

原创: Eyeiseye 狂言诞语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XXX,是一名地质工程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城市规划,地质先行”.2001年7月13日那一天的夜晚,有一个城市一片欢腾——北京,申奥成功了。奥运盛事,无一中国人不想参与其中。身为地质人,为奥运场馆建设先行探路,既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参与奥运的最好方式。

2003年,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规划初步确定,规划拟新建场馆三十余个。难题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规划中的主场馆就位于黄庄-高丽营断裂带附近——这是一条活动断裂带,任何建筑物一旦横跨活动断裂带,安全都将受到威胁。(白)“平安奥运”,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首都地区专门承担公益性地质调查任务的专业队伍,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紧急抽调技术力量和专业设备,对黄庄-高丽营断裂带展开了细致的地质勘察工作,及时向北京奥组委做了专题汇报,提出了避让建议和应对措施。最终,奥运场馆建设巧妙避开了这条活动断裂带,场馆安全得到了保证。

当时,我只是一名学生。在修读地质这些年,我更加清晰地认知到地质工作的厚重和浪漫。地质工作,就是胸怀地球四十五亿年的时空、倾听岩石和泥土讲述的故事,就是丈量大地的宽广、观测地球的脉搏。这一切,都只是为夯实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健康根基。

今天,为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地质工程师的我不禁思考,城市副中心这块地质躯体,健康状况又是如何呢?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通州地处永定河、潮白河及温榆河冲积平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首都北京的东大门,素有“京东粮仓”之美誉。然而,祥和的地表之下,却是重重的危机(白)。通州地质条件却并不理想,尤其副中心地区断裂构造高度发育,十余条断裂藏匿地下(重)。在座应该也有工作生活在副中心的朋友,听到断裂这个词,是否也心头一紧?

不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活动断裂。

顾名思义,活动断裂就是周期性活动的断裂,这个活动周期有多长呢?(白)如果我们假设人的寿命是一百年,那活动断裂就是一百再乘以一百,在过去一万年内有过活动记录、而且仍然有可能“复活”的断裂。显然,活动的断裂比静止的断裂危险性更大。断裂带交叉和拐弯的地方则更加危险,因为这里是应力集中的部位,就像膨化食品包装袋上那个便于撕开的“丁”字形口子。当断裂开始活动时,引起的地面错动会直接损害跨越该断裂修建的建筑物,对地下管道、地铁等线性工程的破坏更是不可估量。可谓是影响城市运行安全的罪魁祸首。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广阔,又位于寸土寸金的地界,面对活动断裂带,再用“避”这个办法显然是行不通了。那,有断裂藏匿的地方就不能建房修路了吗?(白)并非如此。例如,在两条断裂带之间建房子就是没有问题的,这就如同马路车道间的“安全岛”一样。这又是否意味着建筑物不能跨建在断裂带上呢?也非绝对。在美国,就有一个室内的网球场坐落在一条活动断裂带上。建筑师采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网球场的建筑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建在断裂带两侧。如此一来,即使断裂活动时,地表上升或下沉几米,建筑物也不会有事。但这些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要摸清断裂带的地质家底。

可是上天容易入地难呐。这些藏匿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地质断裂,究竟该如何探测它,并判断它过去万年间的生命迹象呢?(白)

在医学领域,有一种名为CT造影的技术,当医生只能初步诊断出病灶的大致位置,却又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时,为了得到清晰、直观、准确的病灶影像,做进一步确诊,就需要采取这一技术,而这一原理呀,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地球。这就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简称物探。如果把地球比作人体,地层岩石结构就相当于它的五脏六腑,这些地层岩石有着各自的属性参数,重力、导电性、磁性等各不相同。而地球物理探测就是通过重力、导电性和磁性等探测设备,对我们的地球做CT.通过扫描区域内对地球重力、导电性和磁性反射的信号进行采集,再从这些数据信号中发现异常,然后以可视化的数据影像,让深藏在地下的断裂带无处遁形。

物探方法具有设备轻便、成本低、效率高等明显优势,是活动断裂探测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我们还配合使用了钻探、地表调查、室内外测试等其他方法,多种方法互相补充验证,以便得出最科学的诊断。

通过集中力量部署工作,副中心地区11条断裂的空间展布更加精确,活动规律更加清晰,影响带范围更加科学可靠。此外,我们还将与活动断裂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地面沉降、砂土液化和岩溶塌陷也作为重点评价要素,同时兼顾地裂缝、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地貌等要素,开展了副中心地区土地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了地表空间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大运河遗产开发保护和副中心工程建设的地学建议。目前,建议成果已被副中心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充分采纳,城市绿色健康发展的地质根基得以牢固夯实。

可见,虽然副中心的地质条件不尽理想,但只要我们摸清他的地质家底,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同样能规划建设出一座健康美丽的千年之城。我想,这才是科学技术工作的真正生命所在,也是我今天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最大动力。此刻,请放下你绷紧的心弦吧。

愿让平安拥抱大地,让威胁远离家园。谢谢大家!

规划地质博物馆 篇6

【关键词】工程地质;城市规划评价

1.出现与概念

“环境地质”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文献中。那时这些工业发达国家,已感到环境问题的迫切性,开始把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城市地质等问题的研究列为环境地质研究的范畴。1982年再版的Michael Allaly主编的《环境辞典》中,将环境地质一词定义为:应用地质数据和原理,解决人类占有或活动造成的问题(如矿物的采取、腐败物容器的建造、地表侵蚀等的地质评价)。

2.环境地质在我国

环境地质在我国出现和使用较晚,也是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愈来愈突出而提出的。

3.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

应当指出,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和性质,两者不能互相通用,混淆不分。与地质环境的区别在于,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科,是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而环境地质没有空间概念。

4.城市环境地质问题

4.1水资源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增多,城市供水量也再不断的加大,城市的水资源也对城市发展有所影响。由于水资源的逐渐匮乏,从而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既而才受到世界的关注。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地面塌陷、路面沉降、饮用水源枯竭、海水倒灌等现象。供水资源与供水条件的保护,主要在于地下水的水源选择、分析、评价;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保护、管理;地下水科学的调节利用。因此,利用工程地质学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评价,制定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既可以节约资金,也会对水资源保护,起到关键的作用。

4.2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废料。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从而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迅速激增,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垃圾所产生的危害会对地表产生污染,改变土地性质等,从而引发植物的枯萎,水源遭到破坏,大气受到影响,酸雨的形成,既而形成连锁反映,对人类的生活、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4.3地基问题

地基的勘察不要有:岩土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微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我国软土分布在国内沿海城市,特殊土的分部具有区域性特质。软土有空隙比大、强度低、松软、压缩性高等特点,由此对于施工与软土层上的工程项目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地面裂缝、墙体开裂、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桩基位移、基坑边坡塌落等。而地下水发生变化时,易改变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既而查明地基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等条件至关紧要,由此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地基的稳定性。

4.4旧城区人为因素

在旧城区内,热力场、重力场、地电场、声场、辐射场、地震效应场、地磁场等自然物理场,将受人类的经济活动、资源消耗等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水资源、大气圈、氧气含量等自然环境问题,危害旧城区内所有生物的健康。

5.工程地质的流程、方法

5.1工程地质调查绘图

环境地质图与工程地质图,都能很好的反映出工程环境与地质环境间的关系,从而模拟真实情况:

(1)依据制图内容,例如工程地质分区图、地质图等。从地质灾害角度考虑,研究、分析与场地相关的地质自然灾害,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地质环境所引发的不利影响,从而分析、制定预测防治措施。制图前,需要研究、调查、分析城区范围内的环境工程地质。

(2)根据目的,如台山核电站等为某个特定工程提供资料。

5.2工程地质评价

(1)隐蔽工程评价:在城市规划时,需对其旧城区的电缆、古穴、下水系统、人防工程等进行评价与探查,从而制定图纸,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

(2)场地稳定行与适应性评价:需要针对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进行评价,主要为城市建设中的新城区开发,提供相应环境工程地质资料。

(3)边坡稳定性评价:对人工斜坡与自然边坡进行研究,根据所得信息数据预测山崩、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与财产的危害系数,制定防治方案与应对措施。

(4)工程地质地震评价:根据场地地质结构,对发生地震的几率作分析,依据地震的实际案例,研究建筑物所能承受地震所产生的扭转力、竖向力,并根据破坏效果分析、改进建筑方案。

(5)河流环境工程评价:对水库进行分析,研究因蓄水所诱发的地震、岸边再造等问题,对其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制定防治方案与应对措施。还需研究城区污水大量排入溪水、河流、湖泊等引起的地下水质变化、恶化,从而对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进行评价,为新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生态保护计划。

(6)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它是地质环境质量的第一要素,是指受地震运动、现代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地壳内在运动影响后的稳定度,其涉及地震活动、火山活动、地层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强度、结构、力场等方面,而地震活动对区域地壳的稳定性影响最大。针对地震带的城市建设,对其地层结构分析、评价,利用所得数据信息,提高城市规划中的建筑整体综合抗震能力,加强对地震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5.3应用摇感技术

摇感技术在环境工程地质研究与评价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成图成本低、技术块、质量好等优势,可对区域地质、场地地形、动力地质现象动态、地质构造、河流水质、土地利用等方面情况进行环境检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编制各种资料信息图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将摇感技术与计算机相结合,使其更电子信息化管理、操作,既而提高速度与灵活度,提高效率,更方便的掌握各方面信息。

6.环境工程地质的作用

环境工程地质,是一切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必要条件,是通过工程地质的环境评价、研究、分析,预测不良环境地质作用对城市建筑安全、人类的生命健康的影响及后果,并制定、落实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与防治措施,依照环境工程地质学对场地开展全面的、综合的评价,为获得更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规划设计,提供资料。或以上述措施为前提,预测、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地质的影响,突显人类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与影响,以及经过这些影响与破坏后,反过来对人类生命安全、生活环境、建筑安全等方面产生的危害与影响。例如,山林过度的砍伐,造成山体地质不牢固而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下煤矿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实行环境工程地质的主要意图,就是为了防治人类活动对环境质量的过度影响、破坏,同事防治自然环境对人类财产安全的威胁,为合理、科学的利用保护地质环境,提供最有力的依据。当发生地震、洪水、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时,依据环境工程地质相关勘探、分析、评价后,所做的对应方案,可迅速、及时、有序的开展救援等应急措施。

7.结束语

关于地质灾害村庄搬迁规划的思考 篇7

一、现状分析

长治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 地处山西省东南部, 与河南、河北两省接壤, 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也是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硅、大理石等40余种, 具有开采价值的20余种, 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274亿吨, 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12%。长治市的工业门类比较齐全, 形成了煤焦、冶金、电力、机械制造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岭上、龙塘分别隶属长治市屯留县上村镇、长子县慈林镇。岭上村处于潞安集团王庄煤矿的煤田之上, 占压煤炭500万吨;龙塘村处于龙塘煤矿的煤田之上, 占压煤炭200万吨。岭上、龙塘两村的人口均不超两千, 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 并有部分外出务工, 村庄内基础设施简陋, 生活环境差。岭上村经济总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 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然而村民收入较高;而龙塘村经济总收入主要依靠采矿业, 目前正在逐步完善产业结构, 鼓励和壮大第一、第三产业的比例, 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好, 村民收入比较高。

岭上村域范围内所有村庄用地均占压煤田, 由于开采已到达村庄, 部分村民住宅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已经严重威胁到居住安全, 用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陷, 村庄搬迁问题亟待解决。龙塘村位于山麓, 煤田处于山区, 村域内有能够调整的用地, 并且村民搬迁的意愿比较强烈。

二、村庄搬迁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 规划先行

村庄搬迁治理的前提必须根据规划村庄的性质和产业发展方向, 因地制宜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保护好生态环境, 协调好发展与生产的问题, 促进村庄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增加村民的收入。规划同时应重点解决村庄安全建设, 防止山洪、地质塌陷等危及村庄安全的问题, 继续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 特别是做好村庄的污水、垃圾治理工作。本着节约的原则, 充分立足村民的实际情况进行房屋和设施建设, 通过规划的编制以及实施, 扎实有效地推进村庄迁址治理的进程。

(二) 土地治理实施方案

依据已经审批的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长治市政府的有关规定, 搬迁村庄必须编制土地整理实施方案, 并且严格控制用地指标, 要求旧村土地复垦与新村建设挂钩, 新村建设用地不得超过拆迁旧村面积的70%, 旧村复垦土地的质量、数量和时间必须达到验收的标准和要求, 异地占用土地的必须签署相关协议文件。

岭上村由于村域范围内已经不适宜建设, 为避免出现新的地质灾害, 需要异地搬迁。其搬迁占地选址涉及到中华村、呈寺村的土地, 经过县、镇两级政府的协调, 三个村庄达成共同意向, 占地25.47hm2, 人均150m2。

龙塘村的搬迁选址就在其村域内, 根据具体指标进行建设, 占地12.43hm2, 人均145.38m2。

(三) 建设工程管理

村庄建设涉及民心, 项目建设过程必须严格把关, 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建设项目必须设置项目管理机构, 从项目的招标、材料的选择、质量的监督等方面严格把关。建设项目确定后要选择资质等级高, 技术过硬的施工单位建设, 项目管理机构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监督, 项目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巡查等制度, 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节约。

三、村庄建设规划

(一) 岭上村建设规划

1. 社会经济发展

针对长治市、屯留县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部署, 岭上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内部结构, 着力建设经济作物种植基地, 积极推广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技术, 逐步建立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岭上新村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紧临新208国道) , 积极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促进增收, 从过去单纯向土地要粮食变为开展多种经营, 增加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积极发展采摘、观赏、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业, 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

2. 新村总体布局结构

新村选址在新、旧208国道之间, 长邯高速公路北侧, 同时新、旧208国道预留50米宽的防护绿地, 长邯高速公路预留100米宽的防护绿地。整个新村格局为方格网状, 东西向、南北向各有一条主干路, 形成了整个小区的大“十”字型结构。规划两个出入口, 西侧出入口位于新208国道, 为主出入口, 东侧出入口位于旧208国道, 为次出入口。新村的公共设施分布于东西向主干路上, 包括村委、小学、文化活动站、舞台、小超市。集中绿地位于东西向主干道上, 同时, 每个居住组团中也分布相应的绿地, 散布在整个新村之中。

3. 住宅建设规划

村民的住宅分为两种, 即二层住宅和六层住宅, 以二层住宅为主。二层住宅建筑面积分为140m2、180m2、240m2三种, 宅基地为180m2, 南北长18m, 东西宽10m;六层住宅建筑面积分为100m2、120m2、140m2三种, 在用地北侧布置六层单元楼两栋。住宅建设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为核心, 同时调整住宅建设结构, 体现住宅的多样化和可选择性, 满足各阶层居民的需要。

(二) 龙塘村建设规划

1. 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龙塘村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采煤业, 本次规划将龙塘村整体搬迁是为了满足村内煤炭资源进一步开采的需要, 在今后一段时间第二产业仍然是龙塘村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但在未来的村庄经济发展中仍然将主要依靠农业的发展, 因此调整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结构将是未来村庄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式。

在优先发展煤炭开采业的基础上, 龙塘村以不断完善第一产业的结构类型, 尤其是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来扶持第一产业的发展, 使得村民的经济收益更加多样化, 从而繁荣农村经济。

龙塘村现状产业主要是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内的第一产业和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而煤炭开采业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根据产业的分布又将村域范围内的用地分为主要的四部分, 即耕地 (647亩) 、工业用地、林地和村民居住地。

2. 农村社会发展规划

在新村的北部规划了龙塘村公共设施, 满足农村的风俗习惯, 同时布置了文化活动广场, 方便村民看戏以及进行各种活动;在新村的中部规划了文化活动站, 同时在其内部布置了幼儿园。

3. 村庄建设布局规划

根据现状地形和用地情况, 新村规划总体布局呈“两轴、一心、一带、四片区”的结构。

两轴:即新村东西和南北两条主要道路形成的轴线, 其中东西轴线为村庄的一条景观轴线, 南北道路形成的轴线主要是起到连接村庄南北交通的作用。同时在两条轴线的交点设计了环形交叉口。

一心:在南北向交通轴线的北端规划了村庄的公共设施, 通过轴线将人们的视野集中到北部的行政中心。

一带:即为东西向景观轴线两侧形成的绿化带, 公共绿地和文化活动站及幼儿园结合布置, 美化村庄环境、改善村庄景观。

四片区:两条“十”字轴线形成的四个居住片区, 住宅均设计为两层独立院落的联排式住宅。

“两轴、一心、一带、四片区”共同构成了龙塘新村的空间格局, 两条轴线将村庄的各个部分有效的连接起来, 使得全村紧凑有致。

本次规划新村的建设用地规模为13.02hm2, 严格按照新建村庄占用的土地面积不超过旧村面积70%的政策执行;由于新村所占用的土地为村庄现状的耕地, 所以要对现状村庄居住地的用地进行复垦, 复垦的耕地面积不得少于规划新村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1) 居住用地规划

本次居住用地规划住宅为两层独立院落的联排式住宅, 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住宅的协调配合, 充分利用龙塘村的居住用地, 用地为8.63hm2, 占总用地的66.28%。

(2) 公共设施规划

结合龙塘村的现状, 公共设施集中布置在村的北部, 包括了村委、舞台等设施, 占地面积0.64hm2;在村的中部规划了文化活动站, 占地面积为0.17hm2, 布置了老年活动用房、青少年活动室、幼儿园等设施, 公共设施用地占总用地的6.22%。

(3) 绿地景观规划

绿地景观规划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以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导, 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系统, 为村民提供休憩娱乐场所。

在住宅的四周以及村庄内部主、次干路的两侧均规划了绿色景观带;公共绿地包括有景观轴线两侧的绿地和村庄北面的公共绿地空间, 它们很好地将绿色渗透到住宅院落中。公共绿地总占地面积为1.37hm2, 占总用地面积的10.53%。

(4) 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规划系统采用的是棋盘式的路网系统, 村庄干道将整个路网有机地联系起来, 形成高效、便捷的道路网系统。

规划将道路分为干路、支路和巷路三级。干路红线为15米, 道路断面形式为3m (人行道) -9m (车行道) -3m (人行道) ;支路为7米;巷路路面宽度为5米。

四、结语

通过对地质灾害村庄的规划搬迁, 笔者认为村庄搬迁应由县级 (市、区) 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镇 (乡) 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规划, 逐步搬迁。村庄搬迁费用应由利益相关单位承担, 村民仅承担部分住房费用, 绝对不能增加村民的负担。规划、建设、土地、农业等相关部门参与规划的审查, 同时应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 因地制宜编制规划, 突出村庄的地域特色。

地质实验室规划建设与实践探析 篇8

地质实验室的建设, 无论是扩建、新建还是改建项目, 它不仅仅是选购仪器设备, 而综合考虑地质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功能目标与合理布局是重点。在装备各种仪器设备与配套设施的同时, 不但要考虑供排水、供电、通风、净化、排污等要求, 还要考虑人员及环境的安全性, 包括去除噪音及异味、视觉环境舒适性、仪器设备可操作性, 以及信息处理便捷性。

1 地质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与功能定位

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 首先要提出并制定实验室的总体规划, 确定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性质、目的、任务、依据与规模, 确定各类实验室功能与工艺条件以及规模大小。

因此, 在工程建设时搞好基础建设的准备工作, 按功能类型合理布局各功能实验室, 按目标要求合理采购所需设备, 按设备要求合理配备相关设施条件, 进而为计划任务的完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我队实验室建设的理念是“技术领先、功能实用、安全环保、性能卓越”, 总体规划是实现两大功能, 即岩矿测试与土工测试。

第一阶段首先实现岩矿测试部分功能, 以能满足本队地质样品的实验分析需要, 计划两年内实施完成, 并通过实验室认可。第二阶段实现岩矿鉴定测试, 并能承接商业实验任务;第三阶段完成土工实验室建设, 实现地质工程中对土壤性质的分析研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建成行业中等规模实验室, 最终成为行业认同的具有设备先进、技术优秀的测试中心实验室。

2 地质实验室软环境建设规划

实验室软件环境建设首先是人才的建设。即要充分挖掘现有技术人员的潜力, 提供相关专业的培训学习机会, 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根据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积极引进高端实验技术人才, 高薪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协同配合。当然, 领导的重视与指导也是实验室成功建设的必要条件。在我队实验室建设中, 队领导始终对实验室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 大力提倡与鼓励现有技术人员积极发挥自己才能, 勇于承担重任, 大胆实践, 秉着安全、环保、实用、耐用、美观、卓越、领先的规划设计理念, 在建设过程中借鉴同行实验室经验, 大胆创新, 除陈立新。

其次, 实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保证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实验室规划初期, 我们就计划在两至三年内取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 所以, 各项制度的均依此要求而定。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作业指导手册等, 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均已编制修改完成, 为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转提供了保障。

3 实验室硬件环境的规划配置

硬件环境的规划是实验室整体规划的重要部分。

首先需要依据项目定位与规划目标, 绘制符合规划要求的实验室平面结构功能系统、供排水系统、电控系统、通风及净化系统。依据这些蓝图进行实验室的基础建设。

硬件设备要根据实验室功能要求进行选购。在选购实验室设备时候需要综合评估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具体指结合当前地质行业发展状况与我队项目特点, 采购的设备需要具有一定的远见能力, 一定要考虑到今后十年的发展趋势, 以免刚建好就要淘汰的后果;设备有一定的用户群, 采购的设备要实用、容易维护、可靠;设备采购时要注重性价比, 用有限的建设经费购置最为实用、实惠的实验设备。

4 实验室规划建设实施程序

4.1 基础要求

为保证实验室要求的良好的环境, 实验室的选址一定要远离振动源, 远离电磁波的干扰源, 远离加工车间, 远离交通路口, 远离粉尘等污染源。

在合理选址的基础上, 要遵循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 即:总体布局中各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功能室之间的工艺布局与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的布局方式与试验台、通风厨等的位置布置, 功能实验室与辅助实验室之间的布局, 工程官网的布局 (如明管、暗管、垂直、水平) , 灵活性要求, 环保要求等, 结合规划设计系统布局图进行建设实施。

4.2 给排水系统

地质实验室用水设备因其用水点多且分散及用水量不太大的特点, 引入管从建筑物中部引入室内, 这样水压使用较为平衡, 保证所需要的压力。为保证水质、水量, 取消了地下水供给改用市供自来水供水, 以满足实验过程用水、消防用水的需要。

地质实验室废水的处理与净化。实验室的废水按其性质、成分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大量使用酸碱的实验室准备必要的储液捅, 对简单的酸碱进行中与处理达标后排放, 对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需要回收的坚决的加以回收净化处理。

4.3 电控系统

实验室内用电设备比较多, 虽容量不大, 但因功能不同对电控的要求也不同。我们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配置电控系统。

(1) 实验室用电采用独立专线引入, 设置总电源控制开关, 当实验室无人和发生意外时, 可切断实验室全部电源。

(2) 各室电源由主线并联介入室内, 并对有主要设备的各室配独立控制分开关。固定装置的用电设备, 比如:恒温箱、烘箱、冰箱等, 要是在实验进行中使用这些设备, 而在实验结束时就会停止使用的, 连接在该实验室的分控总电源上;若实验停止后仍须运转的, 则用专用供电电源, 不会因切断该实验室的分控电源而影响其工作。

(3) 每一实验台上都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电源插座, 至少要有2个三相插座, 单相插座则设5个。这种插座应有开关控制与保险设备, 以防万一发生短路时不致影响整个室内的正常供电。插座可设置在实验桌面, 但要远离水盆与煤气、氢气等喷嘴口, 且不影响桌面实验仪器的放置与操作。一些实验室将插座安装在实验桌子下面的插座内或柜子内的, 这种安装位置在使用上很不方便, 应不建议使用为好。

(4) 在实验室的墙壁上, 配合室内实验桌、烘箱通风柜、等的布置, 在相应的地方要安装多处单相与三相插座, 这些插座一般在踢角线上面, 以使用方便为原则。

(5) 化学实验室有一定的腐蚀性气体, 配电导线应该使用铜芯线比较合理。敷线方法, 以穿管暗敷设, 暗敷设不但可以保护导线, 而且使室内整洁, 不易积尘;并使检修更换方便。

一般来说, 实验室使用的电气设备容量不大, 但是要考虑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可能会添置新的设备, 因此在实验室的供电设计中必须在供电容量方面留有余地。

4.4 实验室通风及净化系统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会产生各种腐蚀性的、有害的气体, 或使用易燃、易爆的气体, 这些有毒的气体如果不及时排除室外, 就会污染室内的空气, 影响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 并且影响仪器设备的精度与使用寿命, 因此, 实验室通风系统是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通风多采用通风柜、通风罩等。

通风柜的排风系统分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二种。集中式是把一层楼面或几层楼面的的通风柜组成一个系统, 或者整个实验楼分成一二个系统。它的特点是通风机少, 设备投资省, 而且对通风柜的数量稍有增减, 以及位置的变更, 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由于系统较大, 风量不易平衡, 尽管每个通风柜上都装有调节阀, 但使用不方便, 也不容易达到预定的效果。如果系统风管损坏需要检修时, 那么整个系统的通风柜就无法使用。所以, 我们借鉴其它实验室经验, 采用分散式通风系统。

由于大型精密仪器对环境的特殊要求, 利用通风罩通风是一种经济又实用的选择。但通风罩的布置是否合理, 与室内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 结合通风罩气流速度的衰减特性与有害物的散发情况, 通风罩的布置应注意下面几方面:

(1) 尽量靠近有毒物散发源;

(2) 对于有毒物的不同散发情况采用不同的通风罩, 如摄谱仪, 一般采用有围挡的排气罩;对于实验台面排风或槽口排风, 可采用侧吸罩;对于原子吸收仪用伞形罩;

(3) 通风罩应可移动, 要便于实验操作与设备维修检修;

(4) 通风罩管道应独立于同层的通风管道, 单独操作。

安全环保是实验室建设必须考虑的另一问题。实验中所产生的大量酸气等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气体, 在排入大气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我们采用立式酸雾塔吸附酸性气体, 用光学催化净化箱过滤有毒与有机气体。将二种设备分别安装在排风系统末端, 立式酸雾塔安装在风机的正压段, 光学催化净化箱安装在风机负压段。气体经过初效与中效过滤后, 直接排入大气, 但在排风口处应做高压喷射流处理, 喷射高度在3m以上。

5 结束语

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依据功能定位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 涉及面不止以上几点, 本文仅以地质实验室建设实践及使用过程发现的一些问题做浅显探讨, 以期与同业者交流, 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发展中能进一步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化验室技术问答》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李华昌, 伏斌.主编.

环境工程地质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篇9

工程地质是以环境工程地质学里的方法、理论、资料为基础, 将环境科学与相关科目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基础理论。工程地质, 是为顺应人类经济活动、工程建设的需要, 为实现合理的城市改造、地质开发以及合理的开发利用且保护环境而兴起的, 用以查明、勘探自然地质、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作用, 由此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一、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范畴

工程地质是为适应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需要, 为合理地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而兴起的。它是以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结合环境科学及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 用以查明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自然地质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具体地讲, 一是通过工程地质环境研究、评价场地稳定性, 预测不良环境地质作用对人类工程经济的影响程度与不良后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及技术处理方案, 配合工程地质学对场地进行综合评价, 为获得合理的规划设计、施工方案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资料及依据。二是在上述前提下研究评价、预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着重阐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所引起的地质质量变化, 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危害问题。例如,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水库诱发地震、地面沉降、边坡变形失稳, 无计划砍伐引起的水土流失、侵蚀等。总之, 开展环境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影响, 同时防治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为合理利用保护地质环境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二、城市环境地质问题

(一) 水资源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增多, 城市供水量不断地加大, 城市的水资源也对城市发展有所影响。由于水资源的逐渐匮乏, 从而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 既而受到世界的关注。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地面塌陷、路面沉降、饮用水源枯竭、海水倒灌等现象。供水资源与供水条件的保护, 主要在于地下水的水源选择、分析、评价;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保护、管理;地下水科学地调节利用。因此, 利用工程地质学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评价, 制定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 既可以节约资金, 也会对水资源保护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 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废料。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扩大, 人口的增加, 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迅速激增, 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垃圾所产生的危害会对地表产生污染, 改变土地性质等, 从而引发植物的枯萎、水源遭到破坏、大气受到影响、酸雨的形成, 既而形成连锁反应, 对人类的生活、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三) 地基问题

地基的勘察有:岩土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微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我国软土分布在国内沿海城市, 特殊土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特质。软土有空隙比大、强度低、松软、压缩性高等特点, 由此对于施工于软土层上的工程项目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例如地面裂缝、墙体开裂、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桩基位移、基坑边坡塌落等。而地下水发生变化时, 易改变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既而查明地基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等条件至关紧要, 由此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地基的稳定性。

(四) 旧城区人为因素

在旧城区内, 热力场、重力场、地电场、声场、辐射场、地震效应场、地磁场等自然物理场, 将受人类的经济活动、资源消耗等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 从而影响到水资源、大气圈、氧气含量等自然环境, 危害旧城区内所有生物的健康。

三、地质环境的环境功能

(一) 由各种地质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问题

地质灾害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 从成因和表现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地表物质滑移过程中引起的地质灾害, 如滑坡、泥石流、山崩和岩崩;二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质灾害, 如地震、火山活动、海啸等;三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 如大型水库诱发地震、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矿坑突水、地表水及地下水体污染、土壤盐碱 (渍) 化、水土流失、沙漠化, 城市垃圾、工程废料和核废料的物理化学污染等。这三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即某一地质灾害的发生, 既有地质作用因素, 又有人为作用因素, 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主次作用之分而已。在人口剧增的今天, 人类活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产生起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二) 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

早在上世纪30年代, 苏联生物地球化学家维诺格拉多夫就提出了“生物地球化学省”这一著名学说。所谓生物地球化学省是指因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元素含量不同, 而引起地方植物群和动物群的不同生物反应的地区。当地质环境中某种元素含量特多或特别少时, 生物的反应就越强烈, 并在一定的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内产生生物地球化学地方病。

生命是地壳物质长期演化的必然结果。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 地壳己发生过多次变化, 每一次演化都与生命的进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地壳的演化不断为生命活动提供新的物质基础, 而生命通过本身的自然选择始终和地壳物质保持统一。生命物质和地壳物质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 人类可以不断调节自己的适应性来与不断变化的地壳物质保持平衡, 但是如果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使人类的适应性赶不上地壳物质变化时, 就可能出现影响人类健康的广泛性问题。

四、环境工程地质的作用

环境工程地质, 是一切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必要条件, 是通过工程地质的环境评价、研究、分析, 预测不良环境地质作用对城市建筑安全、人类的生命健康的影响及后果, 并制定、落实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与防治措施, 依照环境工程地质学对场地开展全面地、综合地评价, 为获得更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规划设计, 提供资料。或以上述措施为前提, 预测、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突显人类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与影响, 以及经过这些影响与破坏后, 反过来对人类生命安全、生活环境、建筑安全等方面产生的危害与影响。例如, 山林过度的砍伐, 造成山体地质不牢固而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下煤矿资源过度开发, 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实行环境工程地质的主要意图, 就是为了防治人类活动对环境质量的过度影响、破坏, 同时防治自然环境对人类财产安全的威胁, 为合理、科学地利用、保护地质环境, 提供最有力的依据。当发生地震、洪水、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时, 依据环境工程地质相关勘探、分析、评价后, 所做的对应方案, 可迅速、及时、有序地开展救援等应急措施。

五、结语

规划地质博物馆 篇10

关键词: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规划,麦积山

地质公园 (Geopark) 建设的宗旨是保护地质遗迹, 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科学旅游, 普及地学知识, 并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促进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其建园宗旨特别强调了科普功能, 而要实现这一功能, 就必须建设一套先进的、科学的、完善的科普解说系统。通过解说系统让人们在观光时了解公园沧桑变化、地质遗迹以及物种知识, 让游客轻松愉快地了解公园的基本物性、构造演变历史、形成地质遗迹过程, 满足人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提高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

1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成

由于地质公园是一种和一般景区不一样的特殊的旅游目的地, 其突出科普教育功能的解说系统应有自己的特点。因此, 其解说系统由以下4部分构成。

1.1 公园导游解说系统

1.1.1 导游解说服务

导游解说服务是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地质公园, 游客在对地质遗迹景观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希望上升到理性阶段的认识, 往往会对有关地质遗迹景观的特点、成因、演变等科学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要求导游给他们以知识的传递。此时, 导游应能满足游客的要求, 让他们在愉快的游览体验中升华有关地球历史和地质作用的知识, 从而实现地质公园科普的目的。因此, 导游本身的专业知识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是地质公园导游与其他景区导游的重要区别之一。

1.1.2 公园游览指引牌示

地质公园里应根据大多数游客领悟知识的思维方式和对地学知识认识的难易顺序, 规划设计合理的参观游览路线, 并在游览路线的起点或容易引起疑惑的分岔处设置明晰的引导指示牌 (英汉双解说明) , 标示出行进的方向、前方目标的名称和地学内涵, 通过这样的游览路线可以指引游客在游玩观赏中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部认识公园所蕴含的地学科学知识, 从而系统领悟地学科学的奥妙。

1.2 地质博物馆解说系统

1.2.1 公园地学知识解说服务

地质博物馆是一个集科普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为一体的地质地学科教基地, 是各地质公园能否开园的重要条件之一, 它通常位于地质公园入口处附近, 是游客进入地质公园的第一站, 免费向公众游客开放。它开展地学知识解说服务主要通过图片展示、文字说明、模型展览、影视播放、标本观赏以及工作人员现场说明等解说手段, 向游客展示本公园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和它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及所蕴含的地学原理和地学意义, 让游客在这里参观可以对本地质公园的地学特征和地质遗迹资源有一个全盘的认识, 同时, 知道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的空间分布, 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参观游览路线, 知道该怎样欣赏地质遗迹景观。

1.2.2 地学扩充知识解说服务

地质博物馆在对本公园地学知识介绍的同时, 都进行了地学扩充知识解说服务, 即介绍国内外与此地质公园地质现象相似、相同或相关的地质地貌概况, 向游客普及地学知识, 让游客对相关地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帮助游客在后面的游览学习能有更大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地质博物馆突出地学知识解说服务和地学扩充知识解说服务使其成了地质公园科普宣传中心, 成了游客向往的公园亮点。

1.3 公园地质遗迹解说牌示系统

1.3.1 地质遗迹景观介绍牌示

地质遗迹景观是地质公园的吸引力所在, 它们往往是经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 形成惟妙惟肖的造型或独特的形态, 能给游客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是科学性和美学性相结合的产物。对于这些地质遗迹景观必须请文学家和地质专家联手进行专门的研究, 编制出富有想象力的景观名称和简明扼要、既科学又通俗的景观地学解释词与解释词的英语翻译稿 (有的还加上日语翻译稿) , 以便使一般游客通过这个牌示解说就能懂得地质遗迹景观的地学价值, 同时产生美的联想。

1.3.2 典型地质遗迹介绍牌示

地质公园中若干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地质遗迹点, 如地层界线点、地质构造点、化石分布点、矿物集成点等, 它们是地球构造运动留下的痕迹, 是人类探求地球奥秘, 探求地球发生、发展、演变的重要着力点, 是地质公园的精华所在。因此, 也应请地质专家进行专门的研究, 写出同样简明扼要、既科学又通俗的地学解释词与解释词的英语翻译稿, 让一般游客通过这个牌示解说就能懂得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 了解地球的奥秘。

1.4 地学科普实践系统

按国土资源部要求, 地质公园要突出科普教育功能, 应成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基地。因此,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应包含主要针对青少年游客的地学科普实践系统。地学科普实践系统包括专门的地质科普景区、专门的科考路线和专职的解说员以及相关的解说牌示, 开展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现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的融会贯通。

2 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规划建设

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是2009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坐落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部, 西秦岭北支东段, 北邻渭水, 南携嘉陵江, 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南北气候的交替带, 也是我国南北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自然环境, 人文景观的分界线。

公园南北长约53km、东西长约40km, 总面积约386.6km2, 主要地质遗迹面积约81.24km2, 占公园总面积的21%, 是一座以典型地质构造剖面、丹霞地貌、花岗峰林岩地貌, 峡谷地貌、河曲地貌为主体, 融合了著名的石窟艺术, 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 优美的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保健疗养、环境保护、娱乐与探险于一体的大型地质公园。

2.1 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据现场考察和对游客及地方导游的问卷调查发现, 麦积山虽然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但目前并没有突出国家地质公园的特点, 在解说系统方面仍以一般风景名胜区的要求为建设的重点, 存在诸多问题。

2.1.1 解说系统不能满足游客增长科学知识的需要

目前麦积山的解说系统功能具有高度的单一性, 表现为重服务功能, 轻教育功能, 不能满足游客增长科学知识的需要, 而事实上来麦积山的大多数游客都希望能通过旅游增长自己的科普知识。

2.1.2 公园导游的地学科普知识不够

游客在麦积山旅游途中, 有比较强烈的地学科普旅游愿望, 但作为介绍和普及公园地学知识中有重要作用的公园导游, 拥有的地学知识的较少, 地学科普素养偏低, 在导游时的解说词多为神话传说, 缺乏科学含量, 不能很好地解说和宣讲相关地学知识。

2.1.3 解说系统其他部分缺乏

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至今还没有建设好, 无法让游客全面系统地了解麦积山的地质地貌特征。公园地质遗迹解说牌示系统建设不完善, 在麦积山的所有景点中, 地质遗迹景观点和典型地质遗迹点缺乏科学的牌示介绍, 游客无法理解和欣赏地质遗迹景观和典型地质遗迹的美妙和震撼。

缺乏科学导游图, 无法正确指引游客对麦积山地学特征的认识。公园没有专门的地质科普景区、没有设立专门的科考路线和专职的解说员以及相关的解说牌示来为青少年服务, 影响了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 让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游客无法增长地学科普知识。

2.2 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规划建设的方案

2.2.1 加强导游地学科普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有:1) 增加有地学知识背景的本科或专科学历的导游数量;2) 请地质专家对现有导游进行专业培训, 特别是进行有关麦积山丹霞地貌、河谷地貌、花岗岩地貌的成因、形成、特点等内容的培训;3) 加强和其他有相似地质景观的国家地质公园的联系, 请他们的导游过来传授经验, 也可以派有潜力的导游到他们那边考察学习;4) 加强平时的地学知识的自我学习, 定期进行专业考核。

2.2.2 尽快建成和开放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是地质公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最快的速度建成地质博物馆, 使其尽快向所有游客开放, 让其通过图片展示、文字说明、模型展览、影视播放、标本观赏以及工作人员现场说明等解说手段, 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地学知识, 发挥地学科普教育功能。

2.2.3 加强解说牌示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规划在麦积山一些重要有代表性的地质遗迹点设立中英文对照的介绍牌示57处, 既科学又通俗地介绍这些地质遗迹的成因、特征等, 改变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缺乏地质遗迹景观点的地学科普介绍牌示的现象, 让更多的人科学地了解地质遗迹, 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麦积山地质公园的入口广场处设主碑一处、公园五大景区的广场各设置副碑, 规划科学导游图, 根据地学认识规律和旅游活动序曲、发展、高潮与尾声的变化规律, 设计出来的在最合理的最佳游览路径。

在游览道路岔道口等处设置指路牌示75处, 向旅游者清晰地、直接地表示出一个或多个目标地方向、距离、旅行时间及地学内涵等要素, 指引游客。

2.2.4 设立解说效果评价制度, 落实科普教育功能

解说系统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的实现和游客的旅游体验的质量。因此, 设立解说效果评价制度, 即借助游客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地质公园科普解说效果的提升, 从而落实科普教育功能。

地质公园是2000年后才开始创立和建设, 时间不长, 公园内各方面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才起步, 有关研究很少。本文在基于科普教育功能的解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尝试, 希望籍此能引起地质公园管理者、建设者以及游客对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重视, 从而推动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安泽, 卢云亭, 陈兆棉.旅游地学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地学论文集第十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2]李同德.地质公园规划概论记[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上一篇:秒杀下一篇:和谐社会下的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