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的运用

2024-07-22

元认知的运用(精选十篇)

元认知的运用 篇1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意图。

2.理解主题思想, 进行总结概括。

3.理解支撑细节, 其中包括词义、句义和段落大意。

4.透过表面文字, 挖掘和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通过分析对比、总结归纳、推理判断等诸项思维活动, 推导隐含的寓意。

结合中学生阅读能力实际, 我们发现中学生英语阅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归纳能力不强。归纳能力是一种概括能力, 它要求读者通过阅读, 运用阅读策略, 把分散的或零碎的信息概括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许多学生能读懂全文, 但无法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揣摩作者意图和理清行文线索, 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

2.推理能力薄弱。推理能力是一种演绎能力。推理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结果的正确与否, 有些学生只能拘泥于文章的表层特征, 不能根据阅读材料中所提及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推理, 挖掘文章隐含的深层含义。

3.感受能力欠缺。阅读, 说到底是读者和作品乃至作者之间的交流, 双方的沟通体现在读者能够正确理解作品, 甚至感受到作者的心声。这种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美学欣赏能力, 它在阅读理解中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 是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能力, 然而却为多数学生欠缺。

我们不妨对以上问题的出现做一些归因分析:

其一, 学生被动阅读, 落后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束缚了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借助所读材料来学习词汇、语法, 忽视培养学生语篇分析的能力。

其二, 语言因素限制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一定的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是对立的统一体。因此, 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

其三, 非语言因素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心理、文化背景等, 这些方面所表现出的不良现象与不足也阻碍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其四, 对学习策略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运用,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英语阅读能力。

第五, 所选材料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英语阅读教学过于功利化, 英语阅读训练局限于做几道阅读理解题, 学生有阅读焦虑心理体验, 无法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本文试图从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入手, 谈谈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运用元认知策略, 从而使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阅读,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元认知策略的含义

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二语习得研究认为, 学生能否掌握并恰当、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 包括认知策略、记忆策略、交际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 将是他们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其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促成学生学习的自觉心理, 是学会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 它与元认知知识同属元认知范畴。在二语和外语学习中, 元认知知识是关于学生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Flave从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三方面给元认知知识下了定义, 即学生对自己认识能力的了解, 也就是自己擅长哪方面的学习, 如是文字能力还是空间能力;对学习任务及要求的判断, 即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花费不同的力气去解决;以及对如何以最佳方式达到目的的知识。Cohen认为元认知策略就是有关前评价和前计划, 再计划与再评价以及语言学习活动和语言运用场景的后评价。元认知策略让学习者通过协调学习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认知。O’Malley和Chamot认为元认知策略就是利用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 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 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手段来调节语言学习行为。元认知是保证学习活动成功的更高级的执行技能, 它包括对学习的计划和管理功能, 是学会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外语学习中, 它是为了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 如制定学习计划, 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对学习性质的元认知意识也属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知识或元认知意识是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所学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了解自己语言学习的能力后, 才能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学习目标, 随时监控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最终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所以, 对元认知意识和策略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文秋芳的研究表明, 学生的管理策略 (元认知策略或反思学习能力) 在中学已经形成并趋向成熟, 在高中阶段形成的管理对今后的学习非常关键, 甚至对人的终生学习起重要作用。因此, 在高中阶段进行元认知策略的指导, 从而培养学生反思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由此可以推断, 掌握一门外语仅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 而要靠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自主的学习, 包括离开学校以后的继续学习过程。

二、如何运用元认知策略

如上所述, 元认知策略是指控制信息的流程, 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制定学习计划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就属于元认知策略的范畴, 在阅读过程中, 元认知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体现出来, 即:计划、监控、评价。

1.计划。计划是选择相应的阅读理解策略以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 并合理地安排认知资源和时间, 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 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在制定英语课外阅读计划时, 首先要对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情境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思考, 如:英语阅读材料的选取, 学习时间的安排, 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的确定, 自己的学习特点等, 这是制定计划的基础。在完成了分析学习情境的任务之后, 可制定出学习计划, 包括确定学习的步骤, 安排学习时间, 列出可供选择使用的学习策略, 如在英语阅读前的计划制定中可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以帮助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如激活知识、预测、组织计划、自我管理等。下面就题为The Rescue的阅读材料为例, 谈谈阅读前计划制定中激活背景知识和预测学习策略的实施。

在阅读前, 给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1)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 What natural disasters do you know about? (3) What words will you use to describe this disaster? (4) 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from the title?这四个问题充分挖掘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通过学生间的探讨、教师的点拨、生活实际的联系, 使学生的图式更为丰富, 对生活中的自然灾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运用图画中的信息和标题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预测, 为成功地完成下一步的阅读做好心理准备和阅读过程的铺垫。

2.监控。监控也称调节, 它是在阅读中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以达到预定目标。在课外阅读中, 指导监控调节策略会增长元认知体验, 丰富元认知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可运用以下监控策略。

(1) 方向监控。明确阅读目的, 确定阅读的方式, 如略读, 通过扫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寻读, 用来搜索、确定信息, 从而达到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粗读, 阅读较长材料, 主要涉及整体的理解;细读, 阅读较短的阅读材料, 通常是关于细节的阅读, 运用W-questions, 了解主体及情节发展的脉络。

(2) 进程监控。边阅读边思考, 观察识别阅读材料提示的重要信息, 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等手段, 根据有关线索判断信息, 完成相关的阅读要求。

(3) 策略监控。善于自我提问, 检验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多角度分析推理, 懂得运用有效策略处理综合性问题。仍以阅读材料The Rescue为例, 笔者就阅读中的调节策略进行了探索。首先, 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阅读方式, 设置问题如下: (1) What natural disaster did Flora and Jeff suffer? (2) What rescued them?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材料, 掌握其内容梗概, 采取的阅读方式为略读。然后, 根据学生在第一次阅读中所得到的信息 (Flood;Chimney) , 进一步设置如下问题: (3) Can you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places? (4) Can you imagine what the house was like?让学生带着问题第二次阅读材料, 根据材料的有关线索来判断和寻找信息, 此时学生运用的阅读方式为寻读。在阅读过程中, 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边思考边不断向自己设问, 如: (6) What does the word“there”in Para.1 refer to? (7) What’s the Chinese for the phrase“get on her feet”? (8) If I were the writer, how would I write the end of the story?以此来检验自己的思维分析、推理判断是否正确。

3.评价。评价是对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个人的理解能力作出分析。在完成阅读材料的学习任务后, 一个好的学习者会反思阅读任务的完成过程, 这个过程使阅读者明确计划进行的情况及检查学习策略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具备学习策略的学生能对他们阅读前所设置的目标是否完成作出评价。如果没完成, 他们就会寻找原因以便在下次阅读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期达到阅读的预期目标。他们对阅读过程中的预测机制和上下文词义的猜测作出评价。如果预测和猜测失败, 成功的学习者会思考如何在下次阅读中作出调整。无论学习者对自己的阅读活动作出积极还是消极的自我评价, 对下一次的阅读任务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以下问题可帮助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 (1) Can you tell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2) What did Flora and Jeff learn from the disaster? (3) Will the disaster change their life?If so, how?学生不仅评价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过程, 而且也评价自己在阅读中的思维过程, 及时做出相关的调整, 以便更出色地完成下一次的阅读任务。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获得元认知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自我评价也称“反思认知”, 从发生的时间看, 反思可分为: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活动后反思。活动前的反思可看成是一项计划, 活动中的反思可看成监控 (调节) , 而活动后的反思可看作评价, 因此学生的元认知知识总是在“自我计划→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再次自我计划→再次自我调节→再次自我评价”中呈螺旋上升, 一旦学生能独立运用自我评价, 就能把学到的学习策略转移到其他的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前后自觉地集中精力作计划、调节和评价, 教师可以设计阅读效果检测单。这种检测单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前的准备和阅读后的效果评价提供指导。阅读效果检测单的设计和使用能帮助学生更加了解阅读的全过程, 使他们自觉地对策略进行调整。注重阅读的过程和结果能帮助学生思考他们的阅读并鼓励他们自觉地调整方法。

要成功地运用元认知策略, 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教师须有丰富的元认知理论, 善于运用元认知策略并能运用策略来诠释阅读活动的过程。同时, 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采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提示自己, 就阅读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和认识结果进行自我反省。除此之外, 教师应多设计阅读材料知识和元认知策略的结合点, 并更多地为学生创设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更好地去领会与运用策略。

摘要:学习策略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 它的应用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本文从当前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弱的现象着手, 从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出发, 进一步阐述了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外阅读中运用元认知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元认知的运用 篇2

本文将元认知理论及该理论建构下的合理教学模式引入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践中,并分析阐述元认知理论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会学习,学有成效.

作 者:王洋 WANG Yang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62 刊 名:语言与翻译(汉文版)  PKU英文刊名: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年,卷(期):2007 “”(1) 分类号:H195.1 关键词:元认知理论   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元认知策略 英语 阅读能力

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师生对此也一直非常重视,“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是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具体要求。然而,目前中学的英语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学生时间、精力的投入与学习效果不能成正比,“高耗低效”较为突出。根据《考试大纲》,阅读能力测试有以下要求:

1.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意图。

2. 理解主题思想,进行总结概括。

3. 理解支撑细节,其中包括词义、句义和段落大意。

4. 透过表面文字,挖掘和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通过分析对比、总结归纳、推理判断等诸项思维活动,推导隐含的寓意。

结合中学生阅读能力实际,我们发现中学生英语阅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归纳能力不强。归纳能力是一种概括能力,它要求读者通过阅读,运用阅读策略,把分散的或零碎的信息概括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许多学生能读懂全文,但无法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揣摩作者意图和理清行文线索,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

2.推理能力薄弱 。推理能力是一种演绎能力。推理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结果的正确与否,有些学生只能拘泥于文章的表层特征,不能根据阅读材料中所提及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推理,挖掘文章隐含的深层含义。

3.感受能力欠缺。 阅读,说到底是读者和作品乃至作者之间的交流,双方的沟通体现在读者能够正确理解作品,甚至感受到作者的心声。这种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美学欣赏能力,它在阅读理解中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是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能力,然而却为多数学生欠缺。

我们不妨对以上问题的出现做一些归因分析:

其一,学生被动阅读,落后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束缚了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借助所读材料来学习词汇、语法,忽视培养学生语篇分析的能力。

其二,语言因素限制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一定的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是对立的统一体。因此,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

其三,非语言因素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心理、文化背景等,这些方面所表现出的不良现象与不足也阻碍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其四,对学习策略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运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英语阅读能力。

第五,所选材料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英语阅读教学过于功利化,英语阅读训练局限于做几道阅读理解题,学生有阅读焦虑心理体验,无法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本文试图从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入手,谈谈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运用元认知策略,从而使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元认知策略的含义

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二语习得研究认为,学生能否掌握并恰当、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记忆策略、交际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将是他们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其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促成学生学习的自觉心理,是学会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它与元认知知识同属元认知范畴。在二语和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知识是关于学生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 Flavel从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三方面给元认知知识下了定义,即学生对自己认识能力的了解,也就是自己擅长哪方面的学习,如是文字能力还是空间能力;对学习任务及要求的判断,即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花费不同的力气去解决;以及对如何以最佳方式达到目的的知识。Cohen 认为元认知策略就是有关前评价和前计划,再计划与再评价以及语言学习活动和语言运用场景的后评价。元认知策略让学习者通过协调学习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认知。 OMalley 和 Chamot 认为元认知策略就是利用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手段来调节语言学习行为。元认知是保证学习活动成功的更高级的执行技能,它包括对学习的计划和管理功能,是学会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外语学习中,它是为了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如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对学习性质的元认知意识也属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知识或元认知意识是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所学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自己语言学习的能力后,才能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学习目标,随时监控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最终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所以,对元认知意识和策略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文秋芳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管理策略(元认知策略或反思学习能力)在中学已经形成并趋向成熟,在高中阶段形成的管理对今后的学习非常关键,甚至对人的终生学习起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反思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由此可以推断,掌握一门外语仅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而要靠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自主的学习,包括离开学校以后的继续学习过程。

二、如何运用元认知策略

如上所述,元认知策略是指控制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制定学习计划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就属于元认知策略的范畴,在阅读过程中,元认知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体现出来,即:计划、监控、评价。

1.计划。计划是选择相应的阅读理解策略以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并合理地安排认知资源和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在制定英语课外阅读计划时,首先要对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情境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思考,如:英语阅读材料的选取,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的确定,自己的学习特点等,这是制定计划的基础。在完成了分析学习情境的任务之后,可制定出学习计划,包括确定学习的步骤,安排学习时间,列出可供选择使用的学习策略,如在英语阅读前的计划制定中可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以帮助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如激活知识、预测、组织计划、自我管理等。下面就题为The Rescue的阅读材料为例,谈谈阅读前计划制定中激活背景知识和预测学习策略的实施。

在阅读前,给学生提出下列问题:(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What natural disasters do you know about? (3)What words will you use to describe this disaster? (4)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from the title? 这四个问题充分挖掘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通过学生间的探讨、教师的点拨、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的图式更为丰富,对生活中的自然灾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运用图画中的信息和标题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预测,为成功地完成下一步的阅读做好心理准备和阅读过程的铺垫。

2.监控。监控也称调节,它是在阅读中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以达到预定目标。在课外阅读中,指导监控调节策略会增长元认知体验,丰富元认知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可运用以下监控策略。

①方向监控。明确阅读目的,确定阅读的方式,如略读,通过扫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寻读,用来搜索、确定信息,从而达到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粗读,阅读较长材料,主要涉及整体的理解;细读,阅读较短的阅读材料,通常是关于细节的阅读,运用W?鄄questions ,了解主体及情节发展的脉络。

②进程监控。边阅读边思考,观察识别阅读材料提示的重要信息,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等手段,根据有关线索判断信息,完成相关的阅读要求。

③策略监控。善于自我提问,检验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多角度分析推理,懂得运用有效策略处理综合性问题。仍以阅读材料The Rescue 为例,笔者就阅读中的调节策略进行了探索。首先,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阅读方式,设置问题如下:(1)What natural disaster did Flora and Jeff suffer? (2)What rescued them? 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材料,掌握其内容梗概,采取的阅读方式为略读。然后,根据学生在第一次阅读中所得到的信息(Flood; Chimney),进一步设置如下问题:(3)Can you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places? (4)Can you imagine what the house was like? 让学生带着问题第二次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有关线索来判断和寻找信息,此时学生运用的阅读方式为寻读。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思考边不断向自己设问,如:(6) What does the word “there” in Para.1 refer to? (7) Whats the Chinese for thephrase “get on her feet”? (8) If I were the writer, how would I write the end of the story? 以此来检验自己的思维分析、推理判断是否正确。

3.评价。评价是对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个人的理解能力作出分析。在完成阅读材料的学习任务后,一个好的学习者会反思阅读任务的完成过程,这个过程使阅读者明确计划进行的情况及检查学习策略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具备学习策略的学生能对他们阅读前所设置的目标是否完成作出评价。如果没完成,他们就会寻找原因以便在下次阅读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期达到阅读的预期目标。他们对阅读过程中的预测机制和上下文词义的猜测作出评价。如果预测和猜测失败,成功的学习者会思考如何在下次阅读中作出调整。无论学习者对自己的阅读活动作出积极还是消极的自我评价,对下一次的阅读任务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以下问题可帮助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1)Can you tell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2)What did Flora and Jeff learn from the disaster? (3)Will the disaster change their life? If so, how? 学生不仅评价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过程,而且也评价自己在阅读中的思维过程,及时做出相关的调整,以便更出色地完成下一次的阅读任务。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获得元认知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自我评价也称“反思认知”,从发生的时间看,反思可分为: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活动后反思。活动前的反思可看成是一项计划,活动中的反思可看成监控(调节),而活动后的反思可看作评价,因此学生的元认知知识总是在“自我计划→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再次自我计划→再次自我调节→再次自我评价”中呈螺旋上升,一旦学生能独立运用自我评价,就能把学到的学习策略转移到其他的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前后自觉地集中精力作计划、调节和评价,教师可以设计阅读效果检测单。这种检测单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前的准备和阅读后的效果评价提供指导。阅读效果检测单的设计和使用能帮助学生更加了解阅读的全过程,使他们自觉地对策略进行调整。注重阅读的过程和结果能帮助学生思考他们的阅读并鼓励他们自觉地调整方法。

要成功地运用元认知策略,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教师须有丰富的元认知理论,善于运用元认知策略并能运用策略来诠释阅读活动的过程。同时,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采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提示自己,就阅读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和认识结果进行自我反省。除此之外,教师应多设计阅读材料知识和元认知策略的结合点,并更多地为学生创设学习和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更好地去领会与运用策略。

元认知的运用 篇4

(一) 元认知的理论综述

20世纪70年代,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J·弗拉韦尔出版了著作《认知发展》, 指出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及相关的活动的认知。R·M·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书中, 将元认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知识两种。当学习者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时, 能选择和调节相关智慧技能的运用, 并使针对任务的认知策略发挥作用的策略即元认知策略。学习者意识到自己所运用的元认知策略并具体加以描述, 这便是元认知知识。

董奇指出:“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张庆林认为“元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皮连生提出反省认知, 认为个体在学习中的反省认知分为两种:“关于我们已知什么的认识和关于如何调节我们学习行为的认识。”

通过以上综述可以看出, 元认知的基本内涵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

(二)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元认识策略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关系。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 元认知策略可以用于监督、调节和自我调整学习行为。元认知策略包括三个方面:

1) 计划策略: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认知知识, 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2) 监控策略:学习者利用监控策略对自己的学习随时进行监控, 如记忆、阅读监控等。3) 评估策略:学习者经常对自己的学习方法, 认知策略进行自我评估, 并进行自我调节。

(三) 元认知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人的思维结构包括五个部分, 目标系统、操作系统、材料系统、监控系统和产品系统。处于支配地位的是监控系统, 其他四个系统受到它的控制和协调。元认知是思维结构中监控系统的最核心部分, 思维结构中其他组成成分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到元认知影响和制约。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 元认知是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学习者运用元认知监控和协调自身的思维活动, 通过不同培养工具的运用, 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和迁移能力, 能更好的提高学习者总体的认知水平, 更好的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元认知条件下运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工具

(一) 头脑风暴工具

头脑风暴, 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指自由的环境和氛围, 让众人在讨论过程中通过交流、启发和激励, 产生新的观念和办法。这种策略的核心是“延迟判断”, 对在过程中产生的观念和办法不做任何的判断和评价, 直到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数量。再进行判断和选择。这种延迟性的判断和选择实质上就是元认知的一种监控和制约。

头脑风暴有四条基本规则。

1) 自由的交流和思考。自由是头脑风暴中交流的最重要的特点。通过自由的交流, 得到启发和激励, 然后从各种不同的层次、角度进行联想、想象和思考, 得出自己的观念和办法。2) 评价和判断的延迟性。头脑风暴的重要原则就是当时对任何观念和办法都不做评价和判断, 评价和判断必须在头脑风暴之后进行。3) 对观念和办法数量的追求。追求数量, 是头脑风暴中的首要任务。在头脑风暴中, 数量是第一位的, 质量是在已经有足够多的数量之后下一步的工作。4) 对大量观念和办法进行选择和综合。对在头脑风暴中产生的观念和办法, 结束之后就进行精细化的选择和综合, 依据相应的标准, 做出合乎规律的判断。学习者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想出更具有发散性的观念。每一种情况都是对头脑风暴有意义的使用, 对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二) 教学孵化模型工具

针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萨弗特和托伦斯提出了孵化模型设计。他们将创新过程描述成为一种收集信息或解决方法的方法。这种设计包含了理性加工过程和“超理性”加工过程。

孵化模型分为三个阶段。

1) 知识难点和空白的鉴别。学习者不断收集知识中的难点和空白, 进行判断和评估, 同时对难点和空白表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鉴别。2) 解决方法和策略的检验。学习者通过自己或团队的努力, 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进行解决方法的收集和思考, 做出假设和猜想, 提出各种可能性, 对未来产生的结果作出合理的预测。3) 创造性成果的孵化。学习者将自身收集和思考的解决方法进行必要的检验, 在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订, 最终在思考和执行的过程中得出创造性思维成果。

这个过程就是孵化的过程, 即在元认知的条件下开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成果的获得, 同时监控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这样获得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更可能得到内化和巩固。

(三) 思维导图工具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要工具就是思维导图。它是19世纪60年代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

思维导图主要的功能就是将人脑的自然发散性思维具体化, 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方式将它记录和显示出来。

“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 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 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 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 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 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由于思维导图符合人类大脑的的运作模式, 能够使进入大脑的数据更加的系统化。用思维导图来训练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着非常高的效率, 可以使学习者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

绘制一幅合理而有效的思维导图的步骤如下:1) 纸张的中央位置是中心主题, 它是思维导图的起点, 也是思维的源头。2) 围绕中心主题进行猜想、分析、假设和思考, 合理设定每个分支, 记录下思维过程中的闪念。3) 在画图的过程中, 对脑海中产生的任何想法都要进行记录和绘制。保留一定的空白。4) 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和图形来表达每一个分支之间的关系, 体现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思维导图工具在培养学习者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 使学习者在元认知的监控和协调下, 对已经获取的观念、策略和知识进行了开放而合理的重组, 并能有效的使用, 这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元认知的监控和制约下, 运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工具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能力, 能够对培养过程实施全程监控, 对培养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 并及时调整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工具的使用, 学习者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率能够得到提高, 由此可以达成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弗拉维尔著.邓赐平译.认知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加涅著.皮连生译.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 篇5

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的`最新成果:Alessandro Antonietti和梁宁建等人所做的大学生对一般问题解决策略的元认知的调查,Daniela Lueangeli等人所做的算术应用题解决中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研究.

作 者:路海东 董妍  作者单位:路海东(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吉林,长春,130024)

董妍(鞍山师范学院,教育技能教研部,辽宁,鞍山,114005)

刊 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4(3) 分类号:B842 关键词:问题解决   认知   元认知  

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益 篇6

关键词:元认知; 数学; 学习效益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28-001

一、研究背景

增效是中学教学中永恒的话题,在如今减负增效、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的背景下,如何增效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遇到两大问题:一是学生拿到题后没有一点思路;二是有些错误讲过多少遍学生还是错。因此导致高三复习课效果远并没有自己预设的好。我想减负的目的是增效,教师有效教学,其实关键还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要增效。在学习论中,除了认知领域的学习策略外,我们还可以用元认知理论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二、元认知理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尔提出元认知概念,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过程、结果或与它们相关的一切事物的认识。”即“对认知的认知”。我国学者董奇等人认为元认知在结构上可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种元认知成分构成。元认知知识是主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相关信息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一种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为使认知活动达到预定目标而对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监测和调控。这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元认知知识是产生元认知体验的基本条件,元认知体验是形成元认知监控的根本前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目的和核心。

三、元认知理论与数学学习的关系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学习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问题解决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加涅把问题解决放在人类学习之最。而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离不开个体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视、评价、调节和修正,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这些活动无疑都包含了元认知成分。所以元认知策略有助于认识和分析学习规划,制定学习计划,监控、调控和评价学习活动,也有助于认识和评价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情况,以至学会学习。学生元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数学学习的优劣和学习进程的快慢,在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能否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元认知体验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有效性与否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对于高三的复习课,我们一直在做题、讲题,是否可以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消化”。例如在练习课上可以通过元认知训练,让学生自己提问,帮助其建立知识体系。如复习数列这一章,进行启发式自我提问:这一章包括哪些内容,概念是什么,这章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是什么?我掌握了吗,什么地方有疑惑,这部分的题型有哪些?用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让学生对整个一章能整体把握,进而把整个高中数学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自我反省意识。

2.教师用出声思维法,增强学生元认知策略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评析时,不要总是展示最完备、最简洁的解题方法,我们要教会学生思考,对一些有难度的题可以巧布空白或错误,“设疑”,大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是怎样想的,有没有走过弯路,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即我们所说的“出声思维法”,暴露解题思维。在解题教学上可以利用经典的波利亚的解题表进行解题教学,其表是将解题分为四步:第一步理解题目;第二步,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第三步执行你的方案;第四步检查、回顾已经得到的解答。以此引出元认知提示语,帮助解题教学。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从这几年的高考题来看,一些题目都回避了我们熟悉的面孔,重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基本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做题训练或复习时,要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真谛,从而学会应用。还要帮助学生提炼数学活动的概括性认识,如方程思想的内涵,抛开具体问题背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将问题归结为求一个或若干个未知量;(2)寻求未知量與已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或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3)建立与未知量个数相等的若干个独立的方程。从而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以数学的眼光来处理问题,实现深层次的思维提高。

4.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增强元认知监控

反思来源于元认知范畴。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的特点,对思维要求很高。所以数学学习我们强调重在理解,双基要扎实。头脑中的知识储块要结构化,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然后看到题目时,才能“一触即发”。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有效反思、领悟是关键。反思是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前提。教师应创设条件,为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供机会,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我评价要求。例如,解完题之后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回顾一下解题过程,也可对解题策略反思:一开始自己是怎样想的,走过哪些弯路,为什么按自己原先的思路走不通,有什么规律性的经验可以吸取;可以对解题结果进行反思,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挖掘规律,引申结论。布置作业时,提出明确的检查与总结要求;测试后要求学生对自己成功经验及失败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写错题反思本,教师查阅。以此来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能力。除了解题反思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对这阶段复习的内容进行反思,如通过复习本节知识,你认为本节内容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具体联系是什么?指导学生从知识方面对存在问题重新审视,使学生监控、评估自己的理解能力,并使前后知识形成统一整体。从而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监控能力,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可见,要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益,不仅要告诉学生陈述性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复习数学,用元认知理论来反省自己的复习过程,提炼精髓,从而真正悟到数学学科的“真谛”,实现用数学的思考方式、眼光去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运用元认知理论,让学生学会学习 篇7

学会学习指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的规律和学习的具体条件,自觉地组织自己学习活动的能力。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靠自己学会的。本文试图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探讨如何利用元认知让学生学会学习。

1. 丰富和完善元认知知识,为学习作好铺垫

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主体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知识。它主要涉及:第一,关于认知主体自身因素方面的知识。它又可以分为对个体内差异的认知、个体间差异的认识和对人类认知方面的一般认识。第二,关于认知任务因素方面的知识。即对认知任务目标的认识和对认知任务涉及的认知材料的认识。第三,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关于认知策略的备用情况、使用条件、优缺点情况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在以上三个方面注意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元认知知识。

丰富的元认知知识有助于主体在认知活动中进行有效的监控,指导主体主动地采取相应的策略以顺利地完成任务。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元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会自觉地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简化解题过程;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具有丰富元认知的学生会自觉地利用化空间为平面的思想,把难以理解的空间变量移到平面上,攻克解题的难点。

2. 积累和迁移元认知体验,使学习变得灵活

元认知体验就是主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经验的认知,这也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的心得或教训的认知。它常产生在学生期望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调节和控制的时候。学习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认知活动本身及其认知活动的质量进行大量的反审或体验。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严密且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有许多机会使学生能思考和体验自己的思维,不断产生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可以补充和修改元认知知识,把体验到的心得或教训同化到元认知知识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元认知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元认知体验的积累和迁移。如在证明数学不等式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多次的失误后,会对证明条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白怎样应用证明条件是合理而正确的。这样学生在以后的证明过程中就会更灵活地应用证明条件,使证明变得有方向性。

因此,欧氏几何中的直线与非欧几何的直线都可统一于测地线这个概念之下,便于中学生对非欧几何认识和理解。他们至少能觉得非欧几何是可以理喻的,这种几何在某些时候还是有价值的,也还是值得他们去认真了解的。

参考文献:

[1]彭林.非欧几何的由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5).

[2]李忠.非欧几何及其模型[J].数学通报,2005,第44卷,(4).

3. 培养自觉监控和调节认知活动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即发展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它是元认知中最重要的成分。元认知监控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元认知监控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培养和实施:

(1)制定计划。学生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作出合理计划,预计结果。面对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对诸如学习材料、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等学习任务的特点的分析与思考,可以提出有关学什么、何时学、在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等问题,并估计自己的学习特点与学习的长处和短处等因素,据此学生将会制订出学习计划,即确定学习的步骤,安排学习时间表,把学习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几个部分,列出可能需要的学习方法等。

(2)有效监控。监控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价认知行动及其认知策略的效果,并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和水平。对于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监控性地检查自己所有的认知行为,并不断地把有关的认知变量与所实施的学习计划、学习策略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和检查,以估计学习计划与学习策略所能够达到学习效果的程度。

(3)调节策略。即学生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根据监控和反馈的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修正和调节。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补救认知行为上的不足,这意味着学生学会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如何去改正自己。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部分时,由于公式太多且极其相似,若死记硬背肯定是效率极低,甚至是行不通的。元监控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意识到这一点,从而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

(4)进行补救。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以弥补认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保证认知活动达到既定的目标。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基于对自己的了解会做出相应的决策,如增加课外学习时间、改变学习方法、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改变学习策略等。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怎样才能在学会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元认知的作用,还需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庆林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西南大学出版社,1996.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元认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篇8

一、引导学生开始解码的过程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并不强调学生需要预先计划需要学习什么知识。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开始以元认知的方法学习时, 学生需要明了自己这一次要学习怎样的知识、要学习到怎样的程度。学生明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再开始阅读英语文章, 会使自己在学习时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每阅读一篇文章就能扎扎实实地学习到一点知识。

以高中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元认知的学习为例, 一名学生决定这一次要学习商务英语信函的写法。计划学习目标是:找到一篇标准的英语商务信函、学习英语信函的专有名词、学会英语商务信函的语法, 通过模仿商务信函写一篇较简单的商务信函等。学生决定了适合自己学习的目标, 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学习。该学生学习的英语商务信函片断如下:

I don’t think color box is a good idea. Whatabout double blister? Please use brown mail orderbox as packaging.

二、引导学生完成字面性的理解

所谓字面性的理解, 是指学生必须能够通读自己选择的文章, 学会其中出现的新词汇、新句型等。这种理解方式不能仅仅只是走马观花式的理解, 而是要弄懂这些词汇、句型本身的意义, 以及在文章语境中出现的含义等。这一阶段的学习, 就是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 彻底掌握英语文章中出现的知识。

比如这篇英语文章涉及到商品包装的问题, 学生会遇到以下几个专有名词:double blister、blister card、slide card、skin card等。

英语文章中提到“质量很好”的表达方式为goodquality, 然而, 学生可以从字面中思考它的反义词, 那如果要表达“质量不好”应该怎么说?是不是bad quali-ty?如果学生想当然地去理解这个词汇, 就会弄错专有名词。正式的商务英语中“质量不好”的表达方式应是poor quality。

学生要全面、彻底地完成字面性的理解, 使该学习成果能达到当初预定的目标。

三、引导学生完成推测性的理解

推测性的理解, 是指学生学习了文章中出现的知识以后, 需从宏观的意义上掌握已经学习的知识, 然后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知识。

比如以这名学生学习该文章为例, 他完成字面性的理解以后, 开始思考英语商务信函的特点。他发现英语商务信函没有太多礼貌性、寒喧性的语言, 而是每句话直指这一次要商谈的商务话题, 且谈话的内容需准确、无歧义。学生理解到了商务信函的这个特点, 以后写商务信函时就会把握住这种英语体裁应用的要点。这名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理解了商务信函的写作方法即完成该环节的学习目标。

四、引导学生监控自己的理解

学生完成字面性的理解与推测性的理解以后, 需要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适当的方式为自己做学习评估, 如果学生评估的结果为自己完成学习以后仍存在知识结构的漏洞, 就需要针对知识结构的漏洞继续学习, 直至完成学习的目标。

以这名学生学习英语商务信函的文章为例, 这名学生决定根据自己学习的英语商务信函仿写一篇英语作文作为评估方式, 该学生的写作片断如下:

Now you have chance to cooperate with us inthe kitchen filed! All of us are very confident aboutAsterix project because you know we are the the largest distributor.

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成果评估, 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英语新词汇的用法、能自如地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撰写英语商务信函、能根据学习的材料写出较为标准的商务信函, 他达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于是可以继续学习其他英语文章。

总结:

元认知的运用 篇9

譬如, 在学生阅读、理解英语篇章的过程中, 往往会产生诸多问题和疑惑。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抓不住文章的主题、脉络, 理解偏离中心或信息凌乱, 不知所云;信息捕捉不准确, 做题凭感觉, 缺乏依据;即使能捕捉到信息, 但缺乏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犯“断章取义”的错误。对推理判断题把握不准, 出错频率高。这些问题的产生源头归根结蒂是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由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多地承担了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 英语教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知识点的传授、复习、掌握和操练上, 专门的阅读训练, 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不足, 在阅读中缺乏自我监控和调节等能力, 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一、阅读理解的过程

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 整个阅读可分为四个子过程。它们分别是解码过程、字面性理解过程、推理性理解过程和理解监控过程。

在阅读中, 读者首先进行字词的解码, 然后再是字面性理解。在情境比较简单的情况下, 如阅读一份菜单, 读者到此即可。读者如果要进一步地理解文本意思, 如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读者则还必须进行推理性理解。相对于字面性理解而言, 推理性理解属于一种更高层次的阅读过程, 在整个阅读当中都蕴涵着理解监控的过程。

理解监控过程的执行需要自动化基本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共同参与。认知阅读心理学家在分析这一过程时, 把它分为设定目标 (goal-setting) 、选择策略 (strategy selection) 、检验目标 (goal-checking) 、做出补救 (remediation) 四个过程, 这同个体在其他学习情境 (如解决问题) 中, 既要制定自己的目标, 又要调用自己的认知资源, 确保目标能有效达到的执行控制过程是相似的。据此, 认知阅读心理学家将这样一组适用性更为宽泛的技能称之为阅读中的元认知 (metacognition) , 意指个体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认识与调控。因此, 一个有效的阅读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 也是一个元认知活动过程, 是一个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的过程。

二、对元认知策略的认识

元认知 (metacognition)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 (Flavell) 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弗拉维尔认为, 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认知和控制。”所谓元认知, 是人们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的心理过程, 即对认知的认知。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个方面。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人的自我监控, 就是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面对认知过程的调整或自我控制。元认知策略用于监督、调节和自我调整语言学习行为。元认知策略包括三种, 即计划策略: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知识, 对语言学习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监控策略:利用监控策略学习者对自己学习随时进行监控, 如记忆监控、阅读监控等等;评估策略:学习者经常性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认知策略进行自我评估, 并自我调节所使用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 因而它可以协调各种学习策略。也就是说它可以直接计划、监控各种学习的策略, 直接关系到各种学习策略使用的效果, 因此元认识策略和外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关系。

O’Malley&Chamot (1990) 证明元认知策略对于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确实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元认知策略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个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Kinnun等人 (1995) 也发现, 把阅读理解和理解监控分别区分为不同的水平, 进而发现监控水平与理解水平有关, 比较高的阅读理解水平伴随着比较高的理解监控水平。好的读者比差的读者能更主动地控制自己的理解过程。熟练读者和初学者在元认知技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熟练读者更可能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策略, 而初学者倾向于在不同的情景中应用单一策略。自我调节和监控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元认知策略的划分,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体现出来, 即阅读前的准备、阅读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调节、阅读后的自我评价。

1.阅读前的准备

阅读活动开始时, 教师应首先提出阅读要求, 制定阅读计划, 包括阅读目标、阅读的步骤、时间的安排或阅读的方式, 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阅读目的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或策略。教师可让学生完成一些特别设计的热身训练, 对材料的来源和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同时, 教师还可以采用讨论、问答等形式, 事先准备好一些问题,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了解学生对文中信息的态度并预测文中将会发生的事件, 使学生对随后的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动力。在高中英语新教材每一单元的Pre-reading部分提出的问题: “Look at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nd guess what it is about.”就是通过回答该问题来预测全文内容, 确定阅读策略。

例如, 必修一Unit 2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这篇阅读文章中, 从road一词要求学生预测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英语语言的发展) , 从to一词预测文中可能会提到the history of English;再从modern English中预测文中可能会比较old English 和modern English 的差异。全文体裁是一篇说明文。

又如, 必修二 Unit 3 Who Am I 阅读该文前,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看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为The Analytical Machine, 可以预测出全文会提到电脑的发展史, 从第二幅插图中去预测是否会谈到电脑的种种应用。从标题中要求学生预测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该文是一篇以第一人称为主的电脑自述其发展和应用的说明文。如果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 由于一般的考试阅读文章中, 一般没有标题和插图, 可以向学生推荐先了解试题题干和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 从而大致判断出文章的文体, 所要陈述的大概主题, 再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

2.阅读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调节

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监控和调节策略。有效地自我监控和调节能起到促进理解、提升阅读效果的作用。这包括阅读时集中注意、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在察觉到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 及时调节, 立刻纠正。在阅读过程中可采用以下监控策略:

(1) 方向监控

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 确定阅读的方式。如略读、寻读、粗读、细读等。根据不同文体或体裁来及时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 新闻体裁的文章, 第一段是概括全文的中心, 然后再详细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新闻事件重要性的分布呈“金字塔”结构, 第一段或第一段的第一句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另外, 一些说明性或议论性文章也会开门见山地点出文章要说明的中心或阐述的观点, 其主题句一般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或在文章的第一段。例如, 必修三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在介绍世界上的不同节日时, 在每一个小标题后的各段段首都是各段的主题句:

Festivals of the Dead: Some festivals are held to honour the dead or to satisfy the ancestors.

Festivals to Honour People: Festivals can also be held to honour famous people.

Harvest Festivals: Harvest and Thanksgiving festivals can be very happy events.

Spring Festivals: The most energetic and important festivals are the ones that look forward to the end of winter and to the coming of spring.

(2) 过程监控

如果方向监控起到学习者对阅读的目的、阅读的重点进行监控的话, 那么过程监控则对阅读的深度进行监控。在阅读过程中, 让学生可以稍作间歇停下来思考检查是否理解所读的内容, 阅读中遇到哪些困难并能分析原因尝试解决, 自我提问是非常有效的调控策略。在阅读训练中, 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 如不断地运用what, when, where, who, why和how等提问, 了解主题及情节发展脉络。同时, 根据所读的内容修正先前的预测, 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检查所用的阅读方法是否恰当, 及时调整不当的方法, 促进学生自我反省, 提高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必修三Unit 2 Come and eat here学生根据标题再联系插图和课文的一两句话, 可以判断该文是一篇记叙文, 根据文体应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发生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提问“什么是事件发生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就可以归纳出:

Part Ⅰ: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the problem Wang Peng met with in his restaurant

Part Ⅱ: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Wang Peng found out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Part Ⅲ: the end of the story-Wang Peng tried to solve the problem

再如:在阅读该篇文章时:…Of these customs, the best known is the choosing of a May Queen and the dancing round Maypole .Even these customs are little more than memories now, but in the last century it was quite common in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 and even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 for a pretty and popular girl to be chosen Queen of the May .

学生阅读过程中对该句Even these customs are little more than memories now产生疑问“little more than 在该句中是什么意思?是‘不仅仅’的意思吗?”但仔细阅读下文, 尤其是关键词“but”, 就可以推断出该句的含义应是:现在这种庆祝节日的习俗仅仅是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此外, 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有时难免会出现粗粗看了一遍文章却不知所云的情况, 这时不应产生放弃的念头, 应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部分放慢速度或跳过某些句子, 紧紧抓住与题干密切相关的信息, 适当放弃一些无关的内容, 重点突破, 往往会产生很好的效果。阅读过程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正是起到帮助学生矫正其阅读行为, 补救其理解上的不足的作用。

3.阅读后的自我评价

评价是对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个人的理解能力做出分析, 总结阅读的经验和教训。自我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阅读后评价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如何;阅读后思考自己对文章的看法, 而非完全接受;阅读后总结所使用的阅读方法或策略是否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阅读后评价所读的文章是否满足自己的阅读目标或要求;阅读后评价自己有哪些收获;阅读后找出自己的弱点并考虑今后的改进措施。

例如, 必修一Unit 1 Anne’s Best Friend 在学生理解完文章后, 可以提出:“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Have you found any phrases or sentences in this passage that explain a situation or problem, or describe a person or place particularly well? What are they? Which is your favorite phrase or sentence?”必修一 Unit 2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除了问该文的写作目的, 也可以问:Do you think it was a successful writing? Give your reasons.其目的是要求学生评价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如何, 思考自己对文章的看法。也可以设计自我评价阅读量表 (如表1) , 在看完文章后填写, 以便对自己的阅读活动进行总体的评价和反思。

综上所述, 教师如果能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哪些方面需要调节、哪些方面需要监控后, 再传授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 他们就会自觉地应用到实践中, 逐步地内化为一种自觉的阅读行为。在以元认知策略为核心的阅读过程中, 学生的阅读会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在阅读中通过自我提问, 不断加深对阅读篇章的理解, 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l]Flavell, 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J].AmericanPsychologist, 1979.

[2]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党小苗.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5]付丽芳.论元认知与英语阅读[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6]吴庆麟等.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元认知的运用 篇10

一、元认知理论及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活动的了解和控制, 又称“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包含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操作。元认知知识指学生对各种认知策略内涵、作用以及操作的了解, 对作为语言学习者自身特征的了解, 以及对各种学习活动的了解;元认知操作指制订学习计划、确立目标、选择注意力、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问题讨论、寻求帮助、查询材料和对学习效果、活动中的表现以及策略运用的评估。

元认知策略是指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知识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监控、调节和评价。在所有的学习策略中, 元认知策略处于比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等其他策略更高的层次。在应用元认知策略的过程中, 学习者将相关的信息传送给任务执行过程并收集反馈信息以评价任务执行过程的成败, 从而提高以后的规划, 如此循环往复, 学业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有研究表明, 优秀的阅读者和差的阅读者之间的明显差异在于前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知道怎样和何时使用策略, 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是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主要渠道, 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元认知策略对有学习问题的学习者有着强烈的影响, 因为它为这些学习者提供了获取、储存和表达信息和技能的有效方法。因此, 在存在众多学习困难生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授学生元认知知识、训练学生元认知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元认知策略训练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

1. 实验设计。

为了检测以训练元认知策略为基础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否能帮助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笔者以自己所教的两个高二机电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一个班 (42人) 为实验班, 一个班 (41人) 为对照班。在实验班中把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应用于阅读教学中, 对照班还是用常规的方法教阅读。笔者选择了十篇适合中职二年级阅读的文章, 分为难度相当的两组, 每组五篇共25道阅读理解选择题。笔者随机抽取一组作为前测, 另一组则作为后测。在实验前, 笔者请这两个班的学生做了关于元认知策略的调查问卷,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可以得知: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元认知知识比较薄弱, 元认知策略十分缺乏。大多数学生更关注个别词语的解释和课文内容的细节, 而忽视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相关的背景知识。他们拥有一些元认知知识, 但往往不能恰当地使用它们。此外, 调查还显示, 中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对材料理解的自我估计能力。

2. 整合元认知策略训练的阅读教学模式。

(1) 制订计划。学生在开始阅读活动之前应首先确立自己的阅读目标, 这是重要的元认知技能之一。虽然教学大纲对阅读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要求。笔者在开学初要求每个学生确立符合自己实际学习情况的、合理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其次, 为了实现自己的阅读目标, 学生还应制订出具体的阅读计划, 包括阅读材料的选择、时间的安排、采用的策略、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等。

(2) 进行监控。监控对于注意力易分散的中职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够监控自己学习策略的使用, 那他们就能使自己一直处于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轨道上。具体可运用以下策略指导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阅读活动进行监控。

第一, 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定期检测自己的阅读理解。

第二, 鼓励学生在阅读时用自己的话来写出文章的意思。这是一种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懂得文章或对文章懂得多少的有效手段。

第三, 训练学生善于寻找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词语, 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以及词和句子的衔接连贯手段等, 通过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出中心思想。

第四, 可运用预测、阅读、证实三步阅读法对阅读过程进行监控。

第五, 可以通过一些示范活动来具体指导学生如何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笔者会在课堂上挑选一些较难理解的段落, 边示范阅读边说出自己的思想过程, 向学生展示笔者是怎样监控自己的阅读理解的。当教师在阅读这些段落并提出问题时, 事实上是在鼓励学生用相同的方式思考。

(3) 评价。学生在阅读活动结束之后, 应对所确定的阅读计划与运用的阅读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价, 总结成功的经验, 分析失败的原因, 重新调整阅读策略, 从而为下一次的阅读做准备。评价是整个监控活动的核心, 从目标的确立到策略的选择都离不开学习者对自己的准确评价, 评价是整个阅读进程良性循环的基础, 是保证有效阅读的重要前提。笔者采用了自我询问和汇报讨论两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评价。

(4) 扩展。这是元认知策略教学的最后一步。笔者鼓励学生首先使用他们认为最有效的策略, 然后把这些策略应用到新的阅读材料中去, 最后思索、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元认知学习策略。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怎么阅读而且要考虑应用到语言学习的其他领域中去。

3. 实验结果。

一个学期的实验后, 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阅读前测、后测进行了比较, 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了把元认知策略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起来的教学尝试, 阅读能力比对照班的学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说明中职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发展的, 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对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积极有效的影响。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中职学生可以养成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 从而一步步走向自主学习。

三、几点思考

在通过元认知策略训练培养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过程中, 笔者有以下的几点思考:要成功地教好元认知策略, 教师本身必须首先研究元认知理论, 包括学习理论和各种元认知策略。其次, 教师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策略, 从而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此外, 教师应着手设计书本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的结合点, 教师还必须积极创设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示范、引导中职学生结合学习任务, 领会和掌握使用所教的策略, 培养其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 (美) William Grabe and Fredricka L.Stoller.阅读教学与研究[M].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国有企业文化变革下一篇:社区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