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方案

2024-08-23

部署方案(精选十篇)

部署方案 篇1

(1) 在某地市进行IP RAN分组传送网建设, 首先要覆盖核心节点、汇聚节点以及市区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的接入层网络, 后期继续扩大IP RAN系统的覆盖深度和广度, 逐步实现市区所有基站的IP RAN分组网络覆盖。 (2) IP RAN系统部署后, 逐步对相应的移动基站将进行IP化改造, 改造后语音、数据业务将全部由FE承载。推进传送网电路域、分组域双栈承载模式, 向分组化单栈承载模式转变。对于原有SDH/MSTP设备叠加分组设备的基站, 将基站业务割接至分组传送网承载, 释放SDH/MSTP网络资源。 (3) 远期, 在建成分组承载传送网较为完整的核心汇聚层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城市接入层网络拓扑的建设力度, 并逐步向农村扩展, 为LTE基站在市区和县城城区的快速接入做好传输准备。

二、IP RAN网络建设策略

(1) IP RAN网络分核心、汇聚与接入三层进行建设, 核心层直接与BSC或IP骨干网相连, 采用大容量路由器构建;汇聚层由B类设备 (IP RAN汇聚路由器) 组成, 用于接入A类设备;接入层由连接基站的A类设备 (IP RAN接入路由器) 组成。 (2) IP RAN汇聚层网络结构采用一对汇聚设备口字形接入一对RAN ER, RAN ER将来自B类设备的流量经BSC CE汇聚到本地网的BSC, 接入层采用接入设备环形或双归接入一对汇聚设备。 (3) 新业务需求以数据业务为主, IP RAN组网必须考虑对传统业务的兼容能力, 满足综合业务承载的需求。 (4) IP RAN网络站点选址尽量利用原有的机房资源, 尤其是IP RAN汇聚层设备, 原则上与原有的汇聚节点采用相同的机房, 并尽量与IP城域网设备和组网进行融合, 新建的IP RAN网络将与IP城域网进行互联, 以满足多业务承载的需要。 (5) 考虑移动业务特点, 安全要求高, 需求量大, 业务带宽增长快等特点, 在满足已知需求的基础上IP RAN网络需要预留冗余带宽处理能力和预留可扩展的设备槽位资源。 (6) IP RAN网核心汇聚层环/链路选用10GE带宽, 接入层环路选用GE带宽。核心汇聚层每对B类设备覆盖3-10个接入环, 每个接入环上基站不超过8个 (含该环所带链状接入基站) 。 (7) 引入IP RAN后, 原则上不再新建/扩容SDH/MSTP设备, 业务需求通过资源利旧调配解决。未来本地SDH/MSTP系统主要定位于对业务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小颗粒 (GE以下颗粒) 政企用户的接入和承载。

三、IPRAN的部署方案

消防安全工作部署方案 篇2

一、工作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经开区领导部署要求、全面摸排本单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化解安全风险隐患,使本单位高层建筑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二、时间安排

自即日起至xxxx年xx月底。

三、治理范围

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

四、工作步骤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集中攻坚整治分五个阶段:

(一)部署发动阶段(x月xx日前)。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重点针对《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xxxx年“集中攻坚”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相关内容,统筹研究、部署开展工作,进一步细化整治工作职责、任务和措施,迅速开展工作。

(二)摸排上报阶段(x月xx日至x月xx日)。经开区管委会发挥属地监管部门网格效能,按照《市高层建筑检查记录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集中攻坚整治基础工作台帐》内容,开展摸底排查,确保数据全面、准确。

(三)自查自改阶段(x月x日至x月xx日)。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按照《火灾防控工作指导手册(高层建筑)》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进行自改。

(四)治理阶段(x月x日至xx月xx日)。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按照排查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梳理,分级、分类对单位风险隐患自查、自改情况进行落实整改。

(五)总结固化阶段(xx月x日至xx月xx日)。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根据开展“回头看”活动要求,将排查有遗漏、整改不到位的风险隐患及时汇总,并实施清单管理,依法整治到位。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加强改进措施,建立健全高层建筑火灾防控长效机制。

五、整治重点

(一)消防责任。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风险研判;加强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通道和消防装备建设,保障单位场所消防安全经费投入;将单位场所消防安全纳入网格化管理内容,实现日常管理全覆盖。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指定单位消防责任人负责管理。

(二)日常管理。明确消防管理责任,健全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消防档案,统一保管、备查;设置消防车通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灭火救援窗、消防水泵接合器、常闭式防火门、消防车取水口等明显的提示性、警示性标识。

(三)建筑防火。重点检查外墙外保温材料是否易燃、可燃材料;保障疏散楼梯、走廊和安全出口通畅;

(四)消防设施。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水泵、灭火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烟排烟设施、消防电梯、火灾预警系统及其他消防设施(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灭火救援窗、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定期维护保养、能够正常使用。

(五)电气安全。定期检测电气线路的连接敷设、电气设备安装或容量负荷、消防用电负荷符合标准要求;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按消防技术规范标准设置电气、燃气火灾监控系统并保持完好有效。

(六)应急准备。依托社区网格员、保安人员、管理使用单位人员等力量,建立微型消防站;制定出台微型消防站队员优抚优待、激励保障等配套政策;开展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及时组织培训、演练。

(七)宣传教育。推动消防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落实;,开展多维度消防宣传服务;经常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疏散演练,掌握逃生自救和初期火灾扑救技能。

六、任务分工

(一)经济开区消防救援委员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明确细化职责分工,加强专项行动的调度指挥、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对集中攻坚整治中遇到的重大事项问题,要专题研究解决办法,并作为重点督查督办项目狠抓落实。

(二)落实管理责任,消防救援委员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组织发动基层网格力量全面排查辖区内高层建筑,集中整治电气线路私拉乱接、消防通道堵塞占用、室内消火栓无水及配件缺失等突出风险;

(三)经济开区管委会办公室、经济局要按照“管行业管安全”的要求,根据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职责,重点排查本单位场所,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隐患,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筹协调。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集中攻坚整治的重要性,紧紧抓住本地区高层建筑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政府协调、部门配合,落实组织实施工作。各级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推动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按步推进、按期完成。

(二)加强督导,严肃问责。各部门、单位要加强跟踪问效,对集中攻坚整治开展情况进行定期调度、督导检查,推动工作责任落实。

针对更黄66块部署开发方案的优化 篇3

关键词:开发;更黄66块;部署;注水;调整

中图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138-2

1 区域地质概况

更黄66块地理位置位于辽宁省大洼县东风农场霍马堡西北海军农场东北约350m,构造上位于黄金带断裂背斜构造带北部。该块油层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和三段上部。沙一下Ⅱ油组含油面积2.16km2,石油地质储量70.3×104t;沙三上Ⅱ油组含油面积0.71km2,石油地质储量48.4×104t。

2 开发简况

2.1 开发历程

更黄66块于1982年部署第一口井—黄66井,该井由于受井喷影响,钻杆完井,生产时间很短,仅累计产油3838吨,累计产水4方。1987年部署黄01-10井,在沙三段未见到产能。2001年部署了更黄66井,初期由于未动用沙三段Ⅱ油组,因而产能较低,至2005年2月,更黄66井补层沙三段Ⅱ油组,见到较好产能,使得断块产能得到提高。

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储量上报及老井试油试采情况进行研究,认为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通过对黄66块沙一下储层与构造配置关系研究发现黄66-5井区沙一下为岩性油气藏,射开黄66-5井沙一下目的油层,日产油15吨,不含水且产量稳定,该井试采成功证实了背斜侧翼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潜力。

截至2015年11月,区块共有油井8口,开井4口,日产液15.46t,日产油5.66t,综合含水63.4%,采油速度 0.95%,累采油8.6704×104t,累采水1.9054×104t,地质储量采出程度 6.78%;水井2口,开井两口,日注水40m3。(表1)。

2.2 开发现状

黄66块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靠天然能量开发,无能量补充,地层压力水平不断降低。

沙三上原始地层压力为35.7-38.13MPa,压力系数1.13-1.24,至2011年4月,黄66-5井实测油层中部深度3353.15米,地层压力为26.405MPa,压力系数为0.79,地层压力下降明显。

沙一下原始地层压力为25.79-25.91MPa,压力系数0.966-1.005,至2011年11月,黄66-5井实测油层中部深度2791.9m,地层压力18.48MPa,压力系数为0.66,地层压力明显下降。

地层压力的下降直接导致油井产能的降低。黄66-2井2008年12月投产,生产层位S3,初期日产液12.2t/d,日产油10.0t/d,目前该井低产关井;黄66-5井,2010年10月投产,2011年11月生产S1段油层,初期日产液14.6t/d,日产油14.5t/d,目前降至日产液9.8t/d,日产油9.7t/d。

以上问题说明,黄66块必须改变目前依靠天然能量开采的开发方式,尽快实现注水开发,达到补充地层能量、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黄66块背斜侧翼岩性油气藏开发潜力大,地层能量不足,需要进行调整开发,以达到增储上产的目的

3 开发方案分析与优化

3.1 地层特征及层组划分

研究区内钻井已揭露地层自下而上顺序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未穿)、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第四系平原组。

沙三上段自下而上分为三个砂岩组:S3上III、S3上II、

S3上I。

层组划分以岩心为认识基础,以电性特征认识全区,古生物确定地层界限,标志层控制层组,旋回性做逐级控制,厚度作为参考,逐步细分到砂岩组与小层。具体划分方法是以黄45井为中点,以背斜中部井为南北剖面,以点到面、扩展到全区。

通过对黄金带油田全区井的对比,及对于楼油田南部的认识,在东营组、沙河街组内找到以下不同级别的标志层。

对比分层,在原有的划分砂岩组的基础上,增加了S1上的细分砂岩组工作,将其划分三个砂岩组。S3分为三个砂岩组。d3以上由于油层分布的局限性,在潜力区块内细分到小层。

3.2 通过精细三维地震解释和地质研究落实区块构造

对整个研究区的Ed3、Es1下、ES3上I底界反射层进行了追踪对比,编制了更黄66块的构造图。

黄66块(S3上)是被呈北东向和北西向的四条断层所夹持的南高北低的单斜构造,高点在黄66-2井附近,高点埋深3185m左右,构造面积0.81km2,构造幅度145m。

黄66块(S1下)位于黄金带-于楼断裂背斜构造带西翼,是被呈北西向断层复杂化、节节南掉的断块,断块西北低,东南高。

3.3 油气水分布特征及油藏类型

更黄66井区在纵向上发育多套油、气层,井段长,层位多,发育分散。

沙三上Ⅱ砂岩组油层厚度0-44.5m,主要分布在更黄66等井附近,油层向两侧减薄,靠近西北向断层,油层不发育,说明西北向断层对油层展布具有一定控制作用。

沙一下Ⅱ砂岩组油层厚度0-10m,主要分布在黄01-10等井附近,油层展布主要受断层和岩性双重控制。

沙三上油藏特点:岩性-构造油藏,根据更黄66块投产油井沙三上生产情况,所有井都未出水(黄01-10井位于构造低部位,生产沙三上,也未见水),所以更黄66块沙三上为纯油油藏。

沙一下也属于构造—岩性油藏。构造高低、储层发育状况决定油藏丰度。来自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的砂体沿构造斜坡向上翘方向尖灭形成岩性圈闭,圈闭边界为断层或被断层复杂化。油源主要来自于驾掌寺洼陷,驾掌寺洼陷形成的油气沿着驾掌寺断层运移到更黄66井区,在有利的储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

3.4 在有利部位实施新井部署

在落实区块构造、油层分布并依据周边邻井的生产情况后,在沙三部署两口新井,沙一部署一口新井。

3.5 提出合理的注采开发调整方案

更黄66块目前采用不规则井网开发,沙三段井距200-230m,沙一段井距200m,井距适中。更黄66块砂体发育稳定、连通程度高、储层物性好,具备实施注水开发的条件。

注水井的选井原则:

①平面上布局尽量合理,最大限度提高多向受效井;

②尽量转注目前低产、高含水或停产井,最大限度减少产量损失;

③转注井的选择要砂层发育比较稳定,处于有利的沉积相带上,与周围井连通程度高;

④井身结构相对简单,作业工作量小;

⑤转注井固井质量较好。

经研究确定注水井分别为更黄66井(注水层位为S3上Ⅱ)和黄01-10井(注水层位为S1下Ⅱ)。更黄66井注水的受效井为黄66-1、黄66-2、黄66-3、黄66-7、黄66-H2,黄01-10井注水的受效井为黄66-5、黄66-8。

3.6 完善注采井网

由于更黄66块一直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无能量补充,地层压力水平不断下降。為了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注水开发成为了必然。因此,经综合研究决定,2013年,在精细油藏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更黄66块实施油井转注2口,使用简易橇装注水装置实施注水,注水分两个注水井组S3上Ⅱ油组、S1下Ⅱ油组。年累计注水6787m3。该块实施注水开发将会对稳定产能、延缓递减起到积极的作用。

S3上Ⅱ油组:注水井为更黄66井,受效井为黄66-1、黄66-2、黄66-3、黄66-7、黄66-H2。

S1下Ⅱ油组:注水井为黄01-10井,受效井为黄66-5、黄66-8。

4 结论与认识

在对更黄66块地质特征及构造、储量等再认识基础上,部署三口新井油气显示好,产量较高,提高了整个区块的储量动用程度。说明对该块开发调整认识正确,为今后新井部署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GSM容灾体系部署方案 篇4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网络质量也越来越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生命线, 而在移动交换网络中, MSC、HLR、MGW又是影响网络质量的重中之重, 其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几乎所有移动业务的正常使用和用户感知。

核心网络的长期稳定运行是打造优质网络的根本所在, MSC-S、HLR、MGW是移动通信网络中最重要的核心设备, 它不仅是通信业务主体话音业务的处理层, 也是智能业务、SMSC等移动增值业务的承载层, 因此其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各项移动业务的正常开展和用户的直接感知。

2 解决方案

随着MSC IN POOL技术、HLR容灾技术、BSC双联技术的逐步成熟, 2009年廊坊移动率先利用HLR容灾技术在全省第一个实施了HLR容灾部署, 在一个HLR出现故障时, 系统会将故障HLR的功能自动倒换到配对的HLR, 减少了对客户的影响, 因而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公司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010年在廊坊实施了MSC IN POOL方案, MSC IN POOL为网络提供MSC-S冗余备份功能, 当Pool内某个MSC-S出现故障的时候, 所有的话务将自动均衡地分摊到Pool内其它网络节点上, 降低了重大故障发生率。2011年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 廊坊完成了BSC双联MGW, 实现了MGW的容灾。

2.1 HLR容灾机制

爱立信HLR容灾技术采用的是1+1动态数据备份方式, 当HLR1和HLR2互为备份时, HLR1中的用户成为主用用户, 正常运行时, 用户位置等数据通过HLR1和HLR2之间的信令实时的备份HLR2中, 称为备用用户。反之HLR2中的主用用户也会备份到HLR1, 如果HLR1出现故障, 会自动倒换到HLR2, 实现对客户的不间断服务。提高了HLR核心网的安全性。

2.2 MSC-S容灾机制

MSC池技术并不是单纯的网络容灾备份方案, 但是MSC池技术确实能够在遵从3GPP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核心网的安全性能。

当MSC池中的某个MSC发生故障时, 原来由该MSC所控制的用户一旦有业务请求时, 马上会被池内的其它MSC实时自动地接替工作, 成为该用户新的主控MSC。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MSC池技术采用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时自动的网络级冗余安全机制, 因此不需要任何操作, 对用户来说没有任何感知, 就可以自动实现无线网不变、位置区不变、核心网重选的过程, 使得网络服务的零中断时间成为可能。

此外, 由于MSC池技术是由池内仍然正常工作的多个网元来分担故障网元的话务负荷, 而不像其它备份方式那样仅仅由一个备份节点来承担故障网元的话务负荷, 因此MSC池备份方式不会造成故障传递引起的“雪崩效应”。而且MSC池内的各个MSC都是动态的互为备份的关系, 不需要再单独投资设置一个备份节点, 正常情况下也没有容量的浪费。

2.3 MGW容灾机制

在MSC IN POOL之后, 一个BSC仍然是连接至一个MGW, 如果POOL内某一个MGW发生宕机故障, 则该MGW下的BSC仍将断掉所有连接, 信令及话务受阻。

由拓扑图可以看到, 双联之后每个BSC都连接了两个MGW, 信令话务被平均分配到两个MGW, 实现了MGW的冗余备份。如果MGW1发生宕机故障, 会影响到BSC1/2/3/4内已建立的部分通话。对于BSC1/2/3/4中的新的通话则会通过MGW2来实现, 不会因MGW造成BSC退服。

3 结论

随着MSC-S、HLR、MGW容灾方案的部署, 大大提高了核心网设备的安全性。GSM应急容灾体系是动态、实施的进行数据备份, 缩短系统恢复的时间, 真正体现了应急的概念。在提升网络安全的同时, 也优化了网络的其它指标, 例如MSC IN POOL之后, 由于减少了MSC间的切换和位置更新, 降低了MSC和HLR之间的信令负荷, 也降低了HLR的负载。

摘要:随着MSCINPOOL技术、HLR容灾技术、BSC双联技术的逐步成熟, 廊坊移动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 现已完成了BSC双联MGW, 实现了MGW的容灾。本文就解决方案展开分析, 并作出相关经验总结。

关键词:软交换,HLR,MGW应急容灾

参考文献

[1]陆逊.浅论HLR的容灾备份[J].中国新通信, 2009 (2) :77-80.

医院安全保卫部署方案 篇5

为充分发挥医院安保的职能作用,提高服务质量,做到“预防为主、明确责任”。切实落实综治及消防安全工作目标,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医院的安全和稳定,特制定安保部署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医院安全保卫工作在分管院长的组织领导下由保卫科负责实施。

二、实施内容:

(一)进一步提高保卫人员素质。安保工作人员要长期坚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依据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二)加强治安管理,维护医院秩序。治安工作要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发挥职能作用和落实责任制相结合、加强治安管理与实施安全教育相结合,以保证医院的治安秩序良好,促进各临床科室工作的顺利进行,要突出抓好治安防范工作,在落实技术防范的同时,加强对门卫的管理,加强和辖区派出所的联系,发挥人防、技防作用。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各部门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坚持在广大职工中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

(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每日消防安全巡查,做好日常安全防火工作,加大力度消除消防隐患,防止重大火灾的发生。实行日查、周检查,对重点部位盯住不放;对隐患部位抓住不松,从思想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发现隐患及时汇报,务求监督到位、整改彻底。认真落实安保工作计划,加强每年安全保卫和火灾预案演练工作的落实,以确保医院消防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四)坚持做好全院消防器材设备的日检查工作。

EHR何时部署?怎样部署? 篇6

等待观望

虽然有补助资金和其他部署策略,很多医疗机构还是想等一等,暂不部署EHR。“虽然外部有刺激资金,但44000美元或65000美元需要分5年才能拿到。”Bell建议:“如果还没有准备就绪,又没有落实项目的计划,最好的选择还是等待,甚至可能要等到2013年,到时一批新的标准将会出台。”

如果诊疗所采取等待的策略,不但能满足高标准、有意义地使用EHR系统,还能满足病人护理和行政管理自动化方面的需求。如果等到2012年或2013年,就能确保符合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有意义使用”的要求。

Bell说:“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制定方案。坦率地说,许多医师诊所忽略了这一步。为什么你要部署该系统?要非常清楚现在的收入来源以及采用之后的收入来源,确定当下是否该积极推行EHR,还是应该再观望一阵子。”

专家们一致认为,EHR技术让医患双方都能受益。EHR让医生们可以以近乎实时的方式与病人及其他医生共享检验结果、放射影像和其他临床信息;还能减少与纸张有关的行政管理任务,最终有助于确保医护人员遵守所谓的循证医疗,采取最佳的治疗手段。此外,部署了EHR后,医生还能在病人床头或异地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无线设备。

调研公司IDC旗下Health Insights部门的分析师Judy Hanover建议:“医生和诊所在部署EHR系统之前,应首先进行差距分析,确定目前自己有什么、还需要什么,才能部署新系统。他们应该考虑需要什么技术来支持服务目标;应该把近期和长期的“有意义使用”要求以及将来在病人护理方面的目标都考虑进来。只有完成了这些工作,才可以向提供商提出征询方案。

放射科医生Tom Handler现在是调研公司Gartner的医疗行业分析师,Handler建议,医疗服务机构还应该考虑相关流程和协议。换句话说,他们应弄清楚如何为相互关联的每一家医师诊所和每一家医院部署的技术统一标准。另外,他们应该考虑是否需要某些功能(如医嘱集),作为事先已填好的医嘱模板成为计算机录入系统的一部分。

美国国家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在全美建立了66家区域推广中心(REC),明确旨在帮助医师诊所和乡村诊所部署EHR。区域推广中心不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任何资金,但确实能在部署计算机系统方面提供培训和技术援助。每个区域推广中心有10〜30名员工,员工的人数取决于所在区域的规模。

美国政府还发放了1.44亿美元的专款,设立大学课程以培训人员。这有助于填补预计的5万个岗位空缺,旨在帮助医生和医院顺利部署EHR。不过,这笔款项不能支付与卫生IT有关的最基本成本——EHR的软硬件成本。

SaaS是个选择

节省部署成本的一个好办法就是选择软件即服务(SaaS)方案。提供商在自己的数据中心运行应用软件,同时通过安全网络为医护人员提供EHR功能。

Handler表示,如果选择SaaS这条路,就要清楚地了解自己购买的内容。声称拥有SaaS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本质上销售的是托管服务。两者有何区别?如果是SaaS模式,软件驻留在提供商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多个客户共享该数据中心,它往往不是定制品,而是成套完备的产品;托管服务则意味着提供商将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

在Gartner调查研究的8家知名企业级EHR提供商当中,没有一家使用真正的SaaS模式,它们提供的全是托管服务。

选择SaaS模式的医疗服务机构通常要付一笔前期启动费,然后每月按医生数量支付订购费。据Handler称,“一条适用的经验法则是医疗机构为托管型EHR系统支付的费用为平均每个医生不超过500美元。实际上最后支付的费用可能低得多,这取决于提供商拿下单子的急迫性。”

IDC公司的Hanover说:“大型提供商在贷款方式上提供更多的选择。”例如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动用其资产高达50亿美元的姊妹部门——通用电气资本公司,提供一揽子贷款方案。像Greenway Medical Technologies这类较小的提供商可能会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但需要借助第三方借贷合作伙伴来提供贷款方案。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IT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Jim Corrigan表示,他们将按医生数量进行收费,具体视服务级别协议的条款而定;服务条款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诊所管理、连接到实验室的能力、保险付款和计费系统。这样做的结果是:GE收取每个医生3000〜6000美元不等的前期费用,每月收取每个医生300〜600美元不等的费用。Corrigan说:“我们还会尝试推出SaaS模式,即提高每月费用,降低前期费用。”

SaaS隐忧

虽然SaaS模式具有启动、运营和维护成本较低的优点,很诱人。然而问题不容忽视。

Bell说:“基于SaaS的EHR系统缺乏移植性。一旦提供商倒闭,或者当健康档案从一个EHR系统迁移到另一个EHR系统时,数据从现有系统迁移到其他系统将可能遇到问题。”Bell还提醒,许多用户没有考虑到SaaS EHR方案存在隐性的前期成本,比如包括安装相应网络、确保新软件与现有的诊所管理系统兼容的成本。所有这些成本都必须考虑进来。

譬如:纽约州的哥伦比亚纪念医院,它位于乡村地区,很难获得足够的带宽。这家医院的大多数远程诊所都使用部分T1线路或DSL虚拟专用网,下载速度和上传速度分别只有1.5Kbps和512Kbps。但是,医院需要768Kbps的双向传输能力,才能处理EHR系统带来的额外数据流量。所以,哥伦比亚纪念医院必须升级宽带网络,他们拉了一条万兆光缆线路。此外,再加上安装无线网络、服务器从Windows 2000升级到Windows XP,这些都导致意外成本的产生。

哥伦比亚纪念医院的网络管理员Michael LaForge表示,他们曾考虑使用SaaS方案,但董事会认为需要自己掌控信息、硬件和软件,代价就是成本高。LaForge没有表明这个项目具体花了多少钱,只是说造价高达数百万美元。“到最后,我们对于成本都感到有些惊讶。不但启动成本很高,还有日常成本,加之26个诊所和远程站点,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LaForge表示,医院不但要算上每月的许可费,还需支付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扫描仪、甚至传真线路等方面的维护和支持费用。

虚拟化给力EHR

哥伦比亚纪念医院的CIO Cathy Crowley主动表示,愿意将其数据中心对外共享,即便是与其没有隶属关系的诊所。哥伦比亚纪念医院因此获得了该州下拨的一大笔专款,帮助支付EHR部署成本。按照纽约州的HEAL New York专项拨款计划,这家有190个床位的医院能够提供虚拟化云计算网络,可以为26家诊所的200名临床医生提供服务。该医院排了一份相当紧凑的时间表,赶在六个月内完成实施EHR系统的工作,因为按专项拨款的要求必须如期交付。

为了节省资金、避免服务器散乱,同时集中管理系统,这家医院选用了VMware虚拟化服务器环境。医院还选择了Stratus Medical Grade ftServer和ftScalable Storage作为云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确保所需的正常运行时间,为众多医师诊所提供服务。Crowley说:“要是我们不采用服务器虚拟化和另外一些技术,最后的成本会更高。不过即使那样,成本还是超出了预期。”这家医院有四个虚拟化服务器和一台物理服务器用于vCenter环境,光硬件费就要花几十万美元。

非附属诊所有自己的独立数据库版本,但它们都根据成本分摊模式向这家医院支付服务费。LaForge说:“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对它们来说就是一种SaaS模式。”

在一些情况下,拥有庞大IT部门的区域医院选择了扩建自己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以便服务于所在地区的附属和非附属医院。正如IDC的Hanover所说,“IT常常不是小诊所的一项核心能力,小型诊所也不大可能长期留得住优秀的IT人员。”

匹兹堡医疗中心(UPMC)的系统就是共享EHR服务方面的一个典例。UPMC是一家年收入80亿美元的综合跨国医疗企业,它也是全美居于领先地位的非盈利性医疗系统之一。实际上,UPMC运行一个私有云系统。所有医疗、财务和行政管理应用软件都在共享环境里面运行。

UPMC的IT副总裁Paul Sikora表示,他的医院与该地区的另外27家医院共享其数据中心,包括匹兹堡儿童医院——这家医院决定在UPMC数据中心的独立服务器上运行其EHR应用软件。2009年,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学会(HIMSS)将“HIMSS Analytics Stage 7”这个奖项授予匹兹堡儿童医院,表彰这家医院拥有一个先进的病人档案环境。Sikora说:“这家医院能取得这个成绩,一个原因就是它没有为基础设施操心。”

UPMC在2010年获得了“HIMSS Analytics Stage 7”奖项。5年前,UPMC就开始将其过时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推倒重来,耗资数百万美元。IDC评估UPMC后得出结论:这家医院避免了大笔支出,要是继续使用原有的基础设施,就需要8000万美元的支出。Sikora表示,除了节省8000万美元的成本外,他还不需要为了跟上服务器增多的步伐而新建一个造价8500万美元的数据中心。他说:“能够节省这一切费用,是因为我们部署了虚拟化技术,UPMC虚拟化环境的运行成本仅为原有数据中心的五分之一。”

UPMC在22台物理服务器上运行1300个Windows虚拟机,这样它只要通过敲击键盘,就可以在数小时内为它所服务的医院增添计算容量,而不是另外扩建基础设施。I/O负载与环境中最具成本效益的计算机服务相匹配。UPMC不仅用VMware对服务器进行了虚拟化设置,还利用IBM的存储区域网(SAN)卷控制器设备对存储系统进行了虚拟化,IBM的这个设备放在存储阵列前面,让存储阵列在应用服务器看来就如同单一可用容量池。他说:“如果你的所有企业系统都在一个标准化环境中,就能以不同方式来管理它。你会开始看到负载特性,然后确定可以把这部分数据放到成本较低的第3层存储介质上。”

UPMC的197名IT人员负责支持4000名医生的工作。2005年开始整合及升级数据中心,当时政府根本还未确定“有意义使用”方面的要求。Sikora表示,光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EHR背后的技术“极其复杂”。如果一家中型医院开始着手EHR项目,单单让新的基础设施运作起来就可能占用一半以上的精力。他说:“而这恰恰阻碍了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能力。我们部署的系统极具扩展性,众多社区医院可以在我们的环境中进行信息共享。我认为,要是政府能资助某种区域性的数据中心,多支付一些费用也不失为更明智之举。”

链接

选择通过两项认证的EHR

按政府规定,“有意义使用”分三个阶段。现在部署EHR的医生和医院按照第一阶段指导方针进行部署。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准则分别定于2013年和2015年生效,而最终规定大概会在生效前一年颁布。

第一阶段的标准侧重于改善病人护理的质量、安全、效率和协调,并侧重于减少医疗不平等。它们还要求对病人的健康信息在隐私性和安全性方面给予足够的保护。第一阶段必须满足25个目标,其中包括:至少80%的医生医嘱和10%的医院医嘱必须使用计算机化医嘱录入(CPOE)系统;必须实现药物和过敏的实时提醒;临床医生所开的处方中至少75%必须通过电子方式传送到药房。

Bell表示,大多数人一想到EHR,就会想到软件,但整套系统还需要硬件、运营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还有宽带网络及无线连接。成功部署EHR还要得到工作人员的接受和使用,Bell说:“信不信由你,现在还有许多人是不习惯打字的。”

Handler说:“如何让系统运行起来?如果这是一家连锁医院,该如何将系统部署到旗下的所有医院,并确保系统的各个部分有条不紊地部署?从某些方面来看,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技术和软硬件上,而在文化、治理和管理上。”

ONC借助CCHIT对EHR进行测试和认证,CCHIT还有权对自主开发的EHR系统进行认证。到目前为止,CCHIT对66个EHR产品进行了认证,认证产品的先进程度不一。Bell表示,要是某家医院扩建自己的基础设施,把各软件模块组合起来,该医院就能远程访问服务器,并与管理员一起提供专门针对该系统的认证。

CCHIT提供两项EHR认证:一项是CCHIT 2011 Ambulatory认证,这类EHR系统拥有最先进的安全功能、集成组件以及最可靠的病人护理能力;一项是ONC-ATCB,只能证实EHR系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满足“有意义使用” 的要求。

通过后一项认证的系统将帮助医生和医院获得政府的奖励资金,却可能无法提供医患互动方面的一整套功能。而更有可能的是,那些用于计费、病人安排、影像归档及其他任务的各个模块无法彼此联系,这意味着必须通过不同的接口加以管理。

鼎桥推出应急部署解决方案 篇7

鼎桥应急部署解决方案由快速部署系统和车载通信系统两部分组成, 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及应急现场情况灵活选择、搭配。

(1) 快速部署系统。应急场景下, 现场沿路及事发现场的道路及网络环境会遭到严重破坏。鼎桥灵活便捷的快速部署系统, 可在任何恶劣环境下顺利运抵现场。无需任何配置, 直接加电即可完成系统开通并提供专业集群服务。此系统集成基站、核心网、调度系统等功能为一体。可根据应急现场实际情况, 选择将快速部署系统安装在何种运输工具上;同时, 在车辆无法到达的情况下, 可通过人力背负或脚轮拖动等方式将系统运达现场并快速完成网络的搭建及开通。

融合与快速部署成为云方案关键 篇8

尽显融合统一性

由惠普主导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国内企业对于云计算的需求更为强烈。在这些企业中, 云部署的首要驱动因素是实现应用的快速开发 (6 0%) , 增强响应市场变化的敏捷性 (22%) , 以及降低运营成本

(18%) 。与此同时, 不同企业云计算需求都对架构的统一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 惠普发布了融合基础设施和云服务自动化解决方案—HP Cloud System。

据记者了解, HP CloudSystem可为客户提供各种运营系统和管理程序选择。该套件还整合了HP 3PAR F-Class存储阵列, 以提高敏捷性和效率。结合更多硬件、管理程序许可、HP CloudStart Solution Services、HP CloudSystem Enablement Services以及惠普金融服务, 可以建立全面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每个客户的需求。

“作为业内首个以通用架构跨传统IT、私有云、公有云、托管云产品的混合交付方式与解决方案组合, 惠普融合云具备高可信度和一致性, 是一个全面的云架构并支持多个平台、操作系统、开发环境以及异构的基础设备。”惠普公司亚太和日本地区副总裁兼企业集团云解决方案部总经理Aman Dokania对记者表示。

亚太云市场前景广阔

在突出融合、统一性的同时, 针对亚太市场用户快速部署的需求, HP Cloud System加入了快速启动包。

据Aman Dokania介绍, 全新的HP CloudSystem快速启动包可为企业提供简单的方法, 帮助其创建满足特定业务需求的定制化、预先配置的云基础设施。部署了H P CloudSystem快速启动包后, 企业将能在几分钟内为物理和虚拟环境配置基础设施和应用。通过内置的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管理, 企业能够提高业务敏捷性, 并最多可将总体拥有成本降低56%。

另外, 惠普产品组合同时提供基于包括微软、红帽、SAP等在内的独立软件开发商的针对具体工作负载的解决方案, 如电子邮件、企业资源规划、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商务智能等。目前, 在亚太和日本地区, 已有15个HP CloudSystem解决方案在售。

海量存储系统的部署方案设计 篇9

近年来由于各行业的信息量的激增,传统的存储解决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而海量存储系统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海量存储系统是基于对象的并行数据存储系统,由控制节点和数据节点构成。控制节点存储命名空间和系统的元数据,如文件名、其对应的对象号、以及该对象保存在哪个数据节点上等信息;数据节点保存文件数据(对象),对象以对象号标识。

本文介绍在海量存储系统上部署软件的基本过程,包括系统中软件包的组成、组织方式、制作过程等。

1 部署系统介绍

1.1 部署系统的基本结构

图1为部署系统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1) 部署服务器 Linux 系统,其上运行tftp服务、ftp服务及dhcp服务等必要的服务,与存储海量存储系统的安装软件包。

(2) 海量存储系统 包含一台或者两台控制节点,一台或者多台数据节点,一台或者两台以太网交换机。控制节点和数据节点都至少有1 个以太网接口,且都是商品化的服务器,支持PXE。

(3) 局域网 安装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的各节点都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

典型的客户/服务器架构,存储系统的节点充当部署客户端,向部署服务器请求安装服务。

海量存储系统的安装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包、系统安装程序及节点配置文件。

系统软件包是要部署在客户端上的软件,包括Linux内核,各种工具软件及分布式文件系统所需的软件等。控制节点和数据节点上安装的软件包是不同的。

系统安装程序是采用initramfs 技术制作的软件包,是一个简化的Linux 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从安装服务器上下载系统软件包,再根据设置要求将系统软件包安装到节点的磁盘上,并设置系统的运行参数。

节点配置文件用于控制节点和数据节点的不同配置,包括硬盘的分区情况、文件系统的创建、要安装的软件包列表和节点的网络参数配置。

1.2 安装过程

第 1 阶段,存储系统的节点加电启动,通过PXE[1]从安装服务器下载网络引导程序。该引导程序执行,通过tftp从服务器下载系统安装程序到本机内存中。安装程序初始化完毕后开始执行。

第 2 阶段,安装程序检测节点的硬件配置,根据节点配置文件创建并格式化磁盘分区,从服务器上下载系统软件包,将软件安装在磁盘上,再设置缺省配置参数。存储系统的节点重新启动后,将使用缺省参数来设置网络接口、路由。

1.3 部署过程

部署分为部署服务器配置、安装前准备、安装软件包制作及系统软件包制作。整个部署过程通过编写shell脚本自动完成。

2 部署方案详细说明

2.1 部署服务器配置

部署服务器是一台普通的PC机,其上安装流行的Linux发行版,本文中使用的发行版为CentOS 5.5。

部署服务器上配置并运行如下服务器:

支持 PXE 的DHCP 服务器;

TFTP 服务器;

FTP 或者HTTP 或者NFS 服务器。

2.1.1 DHCP服务器

DHCP服务器为部署客户端在启动阶段提供临时的IP地址,并且支持PXE协议。其配置文件为/etc/dhcp/dhcpd.conf 。主要的配置包括要动态分配的IP地址范围、网关地址及PXE方式引导系统启动的文件的路径,这里的引导文件为syslinux软件包提供的pxelinux.0。

2.1.2 TFTP服务

TFTP服务是简化版的FTP服务,为客户端在启动阶段提供下载文件服务。它是作为xinetd的一个子服务来运行的。TFTP服务的配置包括两部分。一是配置tftp,配置文件为/etc/xinetd.d/tftp,设置工作目录为/tftpboot,创建并设置该目录的访问权限。二是设置网络引导程序的配置文件,网络引导程序根据配置信息将安装程序从TFTP 服务器下载到客户端,并引导安装软件包。

/tftpboot目录中包括安装软件包中的内核镜像文件vmlinuz 和系统镜像文件initrd.img,子目录linux-install/ 存放网络引导程序pxelinux.0 及配置目录pxelinux.cfg,目录树如下:

/tftpboot:

|-- initrd.img

|-- linux-install

||-- msgs

||-- pxelinux.0

||-- pxelinux.cfg

|||-- default

|-- vmlinuz

如果所有的部署客户端都使用相同的引导程序和安装软件包,则只需要在子目录pxelinux.cfg 下创建一个缺省的配置文件就可以了。该文件名为default,主要设置为要引导的linux内核及系统镜像文件的路径及参数。

由于控制节点与数据点功能不同,需要为控制节点和数据节点创建不同的安装软件包,并在子目录pxelinux.cfg 下分别为控制节点和数据节点建立配置文件。数据节点使用的安装软件包相同,网络引导程序使用的配置文件也相同。故建立两个配置文件就。

为数据节点创建默认的配置文件,为控制节点创建为以其MAC地址命名的配置文件。

2.1.3 FTP服务器

部署服务器将系统软件包存放在 FTP 服务器的工作目录中。

CentOS 5.5 使用的FTP 服务器是vsftpd,匿名用户的缺省目录为/var/ftp。将系统软件包复制到该目录,再设置FTP 服务器。安装程序通过FTP下载软件包。

也可以使用HTTP服务器或NFS服务器下载软件包。

2.2 安装前准备

收集存储系统控制节点和数据节点的硬件配置(CPU、RAM 容量、磁盘容量、网卡数量和MAC 地址)信息,最重要的是MAC 地址。根据硬盘配置制定分区规划,修改PXE 配置文件、制作节点配置文件。

2.3 系统软件包

2.3.1 组织方式

软件包的组织和安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所有软件打包为一个镜像文件,一次性下载到部署客户端节点上。另一种是每个软件独立存放,类似于RedHat公司开发的rpm包的形式,分别下载。

如果将所有的软件都压缩到一个tgz 或者bz2 文件中,系统软件包的体积较小,可以按第一种方式来制作系统软件,设计制作过程和制作软件包,设计安装过程和安装程序。

如果压缩后的软件包或者解压缩后整个软件占用的存储空间比较大,则需要将考虑采用rpm 或者其他格式来组织软件包,或者将软件包分解为几个小的压缩文件。这是因为,如果将所有的文件都压缩在一个压缩包内,安装程序下载该压缩包的时间会比较长、将文件解压缩的时间会比较长,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则需要重新下载、重新接压缩。反之,采用rpm 格式或其他方式来组织软件包,安装程序下载单个文件的时间比较短、安装单个程序的时间也比较短。即使出现传输错误,安装程序需要重新下载、安装单个程序包,对整个系统的安装进度不会有大的影响。

这里采用第二种方式制作软件包,将每个软件包独立存放,这样安装程序可以通过读取节点配置文件,灵活地选择软件包下载安装,同样单个软件的升级替换和删除也很方便,不必重新制作镜像文件。

2.3.2 系统软件包组成

系统软件包包括如下:基本软件包、并行文件系统软件包、CPS 软件包、高可用管理软件包等。

基本软件包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下:

定制的内核镜像文件 vmlinuz,Linux-2.6.35 或其他比较稳定的内核版本;

Bash 4.2 以上版本;

CoreUtils 8.10 以上版本;

Archival Utilities( bzip2, tar, gzip);

Finding Utilities(find, grep);

Init Utilities;

Module Utilities;

Network Utilities (IProute2,sshd 等);

System Utilities;

Process Utilities;

Miscellaneous Utilities;

Grub 引导加载程序;

Runtime Library(glibc,zlib, glib)。

2.3.3 系统软件包制作

现有Linux发行版不能满足海量存储系统需求,需要定制适合需求的Linux系统。上述软件包的源代码都可以在开源网站上下载,由于部署客户端的特殊性,不能在其上进行编译安装,要先在部署服务器上进行编译安装好之后,然后由部署客户端下载到本地运行。而部署服务器的配置和部署客户端的硬件配置是不同的,不能直接使用部署服务器上的工具进行编译,需要先在部署服务器上建立适合的交叉编译工具,该工具可以编译出在客户端运行的可执行文件。

因此制作系统软件包分为两部分,建立交叉编译环境,然后使用交叉编译工具编译上述软件包。由于软件包版本及依赖问题比较复杂,因此要参考Linux From Scratch的文档进行编译安装[2]。

2.4 安装软件包

2.4.1 组成和功能

安装软件包由精简的Linux 内核镜像和initrd系统镜像文件组成。

安装软件包的核心功能是,检测节点的硬件配置,将系统软件从部署服务器下载到一个临时分区中,再将系统软件包安装到系统分区中。

2.4.2 内核镜像文件

安装软件包的 Linux 内核经过裁剪、定制,内核包括核心的功能模块如存储管理、调度模块、中断管理、TCP/IP 协议栈、ext3 文件系统和支持initrd (Init RAM Disk)。此外,内核支持如下特性:

Enable loadable module support;

/proc file system;

sysfs file system support;

Support for Large Block Devices;

Initial RAM filesystem and RAM disk (initramfs/initrd);

Support for PCI controller。

2.4.3 Initrd 镜像文件

几乎所有的驱动程序都是以内核模块方式编译的,并存放在initramfs 镜像文件中。内核启动后,将initramfs 作为根文件系统挂载。Initramfs 采用标准FHS 结构组织目录结构。

除了作为文件系统供内核使用外,Initramfs 的主要功能是:(1)将驱动程序加载到内核中一般访问网卡、磁盘和其他外设;(2)设置系统运行参数(如网卡IP 地址),并运行安装程序,使用FTP 协议将系统软件包从部署服务器下载到客户端,将系统软件包安装到磁盘上。

安装程序的主要功能如下:

(1) 使用FTP 协议从服务器下载节点配置文件。节点配置文件描述如何划分节点上磁盘的分区、在节点上安装哪些必要的软件包,类似于kickstart。

(2) 解析配置文件,获得分区规划和RAID、LVM 规划信息,创建磁盘分区和RAID、LV。

(3) 按配置要求,格式化分区。

(4) 按配置要求,创建文件系统目录树。

(5) 从服务器上下载系统软件包,将软件包安装到文件系统中。

(6) 按配置要求,修改程序的配置文件,设置程序的运行参数。

如果部署服务器没有提供“节点配置文件”,则安装程序将采用缺省参数或方式来划分分区、安装软件包。

2.4.4 安装软件包制作

安装软件包的制作包括:定制和编译内核镜像文件和建立文件系统,创建initrd 或者initramfs 镜像文件。

3 结 语

通过实际测试验证,证明该方案可以很好地部署一个海量存储系统。

摘要:介绍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海量存储系统,并详细描述该系统中软件包的组成、组织方法和制作过程及部署的具体步骤,最后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关键词:海量存储系统,部署,Linux

参考文献

[1] PXE[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boot_Execution_Environment.

部署方案 篇10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应用系统规模的扩大, 系统中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对数据库的吞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库的读写处理速度成为影响系统性能、提高系统规模的重要制约因素。虽然数据库性能不断提升, 查询计划和存储过程运行得越来越高效, 但仍不足以解决海量的数据访问请求。近年来, 数据库分离技术和负载均衡技术已成为大型系统广泛采用的解决方案。

本文实现了一个读写分离的基本思路,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据库的负载均衡方案, 降低了单台服务器压力, 避免了瓶颈效应, 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2 读写分离

读写分离的基本原理是让写数据库处理事务性增、改、删操作, 而读数据库处理查询操作。数据库复制被用来把事务性操作导致的变更同步到集群中的其他数据库中。在实际的系统应用之中, 读操作的次数远远高于写操作的频率, 读写分离可以把占用资源巨大的写数据库操作单独由专门服务器承担, 从而不影响到读取数据的效率, 使应用中读取数据的速度和并发量显著提高, 因此, 使用数据库读写分离方法, 将大规模数据的访问分流道多台服务器上, 增加了系统响应速度, 减少了服务器的压力, 能够有效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要实现读写分离, 系统需要至少有2台及以上的数据库服务器, 在程序的数据访问层中, 对访问数据库的语句进行过滤, 如select表示读操作, 而update, delete, insert等操作是写操作, 据此我们可以对查询语句进行分析, 读操作我们可以为其配置一个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到读服务器, 而写操作可以配置另一个连接字符串到写服务器, 从而实现不同查询语句定位到不同的服务器。

对于数据同步问题, SQL Server提供了复制订阅的有关技术[1], 为了保证系统的冗余设计, 我们采用了合并复制的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当任何一台服务器的数据发生了改变, 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步到其他的数据库中。

3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集群是由一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系统构成, 通过常规网络或专用网络进行连接, 由路由器衔接在一起, 各节点相互协作、共同负载、均衡压力, 对客户端来说, 整个群集可以视为一台具有超高性能的独立服务器。

传统的数据库, 如微软的SQL Server虽然提供了一些数据同步技术, 但是对于负载均衡却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这里提出了一种数据库端运行本地资源监控程序, 并基于socket高效传输数据到应用服务器以进行负载均衡的解决方案。

3.1 服务器资源监控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针对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测, 并计算出当前的资源占用率的均值。在本模块中, StartMonitor方法开启了一个线程, 对当前的服务器资源进行监控, 每种资源的监控都存储在LoadInfo类的实例中, 并通过GetPerformance提供的算法对各种资源占用率进行汇总, 从而将得出的综合占用率存储到内存中等待发送。

3.2 数据传输模块

为了保证数据库服务的稳定运行, 有必要对每个数据库服务器的状态进行跟踪, 因此在应用程序中, 有专门的模块开启多个线程, 定时地对每个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心跳监测以确保该服务器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工作, 则获取到有关的资源占用率。

在数据库服务器端, 提供了SyncMonitor类以同步方式实现心跳和数据传输, 当来自应用服务器的请求到达时, 则将监控模块取得的均值以字节流返回到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接收到从每个数据库服务器中回传的数据后, 存储到内存中, 从而形成一个即时状态下各个数据库服务器资源占用率的列表。

4 综合实现

把读写分离与读数据库的负载均衡综合应用到实际的程序中, 就基本上实现了数据库的分布式解决方案。

为了防止服务器宕机, 实现冗余设计, 首先设定一个访问可终止次数, 如果尝试读取某一台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不成功, 则更换到下一台服务器。这种设置主要为了防止在获取到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占用率后, 到下一次获取的这个周期内, 该服务器宕机从而引发的异常。一般设置的可终止次数为数据库服务器的个数, 因为如果全部服务器宕机, 只需抛出友好的异常提示即可。

在应用程序服务器中程序启动时, 自动开启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监控模块的多个线程, 每个线程对一台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监测, 发送请求到对应数据库服务器,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送其资源占用率到请求服务器。

在访问可终止次数内对请求数据库的处理方式, 对于写操作来说, 首先指定一个写数据库, 在写数据库正常的状态下, 写入数据, 不正常情况下, 选择一台占用率小的未宕机服务器作为写服务器, 并记录该服务器为临时写服务器, 只要主写服务器未正常运行, 则该主机一直充当临时写服务器, 而不会把请求发送到其他服务器上。如果是读操作, 则直接对各服务器资源占用率进行对比, 选择具有最小值的服务器发送数据读取请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在SQL Server的基础上, 实现了读写分离与负载均衡, 从而将大规模数据的访问分流到多台服务器上, 减少了单台服务器的压力, 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摘要:本文提出了基本的数据库读写分离方法, 并基于此实现了数据库的访问负载均衡, 从而将大规模数据的访问分流到多个服务器上, 减少了单台服务器的压力, 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关键词:数据库,读写分离,负载均衡,冗余,分布式

参考文献

[1]http://msdn.microsoft.com/zh-cn/library/ms151183 (v=sql.90) .

[2]Oraelegi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提供高可用性, 高扩展性[J].Or-acle技术白皮书, 2001.

[3]张小芳, 胡正国, 等.高可用性集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计算机工程, 2003 (3) .

[4]任彦琦, 彭勤科, 胡保生.一种基于内容的Web集群服务器负载均衡算法[J].计算机工程, 2005, 31 (2) :122-124.

上一篇:街舞啦啦操下一篇:胡塞尔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