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2024-08-17

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精选十篇)

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篇1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依靠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求知欲, 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如:教师的语言、多谋体课件的使用……但笔者更注重数学课堂中情境的创设,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自然会把他们引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方向上来。例如:笔者曾在县优质课评比中执教苏科版 (八下) 第十章第七节《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一课时,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让学生归纳并理解“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 不同物体的高与影长成比例”。我创设了如下情境:让六名同学分成三组到室外测量阳光下竹竿的高度及影长, 其余同学在教室内对阳光下的物高与影长的关系进行大胆的猜想。结果室外的同学认真测量、记录, 室内的同学热情高涨, 积极猜想。实验完成后, 师生共同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并验证了猜想。全体同学亲身体验了“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 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的实验之中, 促进了学生的认知理解, 同时调动了学生进一步证明结论、应用结论的积极性, 为本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因此, 教师应潜心研究教材, 了解学生,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快乐成长。这样, 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软环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应放弃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 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 成为学生所爱戴的、尊重的学习导师。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要善于机智地处理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在一次九年级复习课上, 一名女同学把x2·x3计算结果记为x6, 面对课堂上的随机生成, 我没有生气, 也没有批评, 而是及时安排其他同学判断这位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 出乎意料的是竟然还有十几位同学同意她的观点。当然, 最终通过生生交流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问题解决后, 我还特别强调:感谢这位同学为我们提供了一道很好的判断题。试想, 如果面对这样的课堂生成, 老师严肃批评, 既挫伤了这位女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又影响其学习数学的热情。所以,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应多一份宽容, 少一些责怪;多一份鼓励, 少一些批评。这样, 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学生思维才能更活跃!

三、分层施教

笔者随机调查了一所普通农村中学2010年中考数学成绩:452人参加考试, 数学及格的仅150人。可见, 义务教育的普及, 使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差距更大, 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又特别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针对这一现实情况, 数学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仍搞“一刀切”, 显然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的要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也曾说过:“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 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 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因此, 因材施教是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发展, 实施“减负增效”的又一途径。笔者认为, 要切实做到分层施教, 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方面是作业设计要分层。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 数学教师都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求, 可以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 让优生“吃得饱”, 中等生“有提高”, 学困生“吃得了”。例如:笔者在执教苏科版 (八下) 第七章第四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课时时, 设计了如下课堂作业:

1. 必做题:解下列不等式, 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 选做题:构造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 使他们的解集都是x≥

这样, 既让每位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技能, 又满足了部分“优生”的发展需要, 加深他们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进一步理解, 培养了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时, 也减轻了“后进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了实际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是作业批改要分层。在批改作业之前, 一定要保证作业质量。许多一线数学教师总是认为数学交送作业做了也没用, 原因是会做的同学能独立完成, 不会做的同学互相抄袭, 导致批改时全是对号。针对这种现象, 笔者认为:数学教师认真对待、恰当引导,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前面已经谈到作业设计要分层, 这是方法之一。许多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是不会做, 采取分层作业, 会做了自然能独立做。另外, 还要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不会做时, 要和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在学会的前提下, 再独立完成, 并标上记号, 以便及时复习。在作业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 我们的分层批改才有价值。对作业出错的同学, 教师应采取面批,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 我们的讲解才更有针对性;对作业有进步的同学, 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语, 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方法简洁等;对“优生”可适当考虑让他们参与作业批改,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因材施教是孔子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要思想认识到位、方法得当,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积极推进分层教学, 把“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篇2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好减负增效工作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数学教学要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高效预习,抓住重点难点;要精心备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要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科学布置作业。

关键词:数学课堂; 减负增效; 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

新课标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要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目前,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有的学校、教师和家长同时给学生压力,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社会对学生“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布置作业方面多下功夫。

一、做好课前预习,抓住重点难点

学生要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做好课前预习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应该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对新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自主发现疑难问题,这样在上课时就会认真听讲,看看教师是如何讲解重点难点的。反之,学生没有做过预习,就会对内容不了解,上课听讲没有重点,听课效率就会低下。因此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全心投入,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听课时就会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前预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例如可以把新课中的知识点用表格的形式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表格展示的知识网络进行预习。这种做法能够有效提高预习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节约更多的课后时间。

二、优化课堂教学

其一,教师要精心备课。要做到减负增效,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备课,充分准备好每一节课。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准备生活化的、有趣的教学内容,结合身边的事物传授知识,避免枯燥地讲解。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弄懂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地位及前后衔接情况,把握住重点难点,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把教材讲活讲好,并可依据教材精心设计练习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其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风趣幽默的故事情境,可让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可以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中,教师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几何图形,然后从身边找一找有哪些几何图形,并且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经历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图形、认识图形的过程。学生就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课堂上的一句“你讲得好”“谢谢你的回答”“如果你再想一想,会说得更好”等口头表扬或启发,或者作业本上的一个“小太阳”、一朵“小红花”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样,教师就会与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三,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学生就会听得乏味,更谈不上课堂效率了。

例如,“认识人民币”历来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现在此内容又提前到一年级学习,更增加了教学难度。学生见过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作用,但实际使用人民币的机会不多,兑换人民币几乎没有经历过。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在兑换人民币的环节出现了问题,没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这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心设计了看一看、认一认、换一换、买一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动手、主动思考,自己寻求答案,最终掌握算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心得。这样,教师引导学生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就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科学布置作业

作业不在于量多,布置作业要精当、合理,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科学控制作业量。教师要充分考虑作业的目的,确立作业训练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既要考虑到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量,又要考虑其他学科的作业量。第二,作业布置层次化。作业设计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又要关注个体学生的层次水平,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作业训练,提倡布置“弹性作业”, 不搞“一刀切”.第三,作业形式趣味化。要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作业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在做作业时可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从而增强完成作业的信心和内驱力。

总之,教育之路很漫长,但也充满希望。数学教师要把减负增效作为一种理念和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借鉴先进典型。教师要引导学生高效预习,提高课堂质量,合理设计作业,让学生做管理自己的主人,让他们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如何在数学作业中减负增效 篇3

一、精选数学作业题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智力的提升,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但是,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作业设计,都要采用精选这一方式,那就是精选作业题。

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为什么要精选数学作业题?有 “质” 和 “量” 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揭示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就“量”而言,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

当然,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精选作业,确实是数学教师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环”相应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二、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是作业的主体,不仅意味着学生是老师布置作业的完成人,更强调学生对作业的自我设计、规划和布置,强调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体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支配和控制的权力与能力,即在作业的各个环节和阶段进行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补救,从而实现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是一个学习兴趣的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效益自然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做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在设计提问、设计练习时应尽量避免出现较难或较易的现象,因为这两个极端都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要使数学课堂具吸引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情境的创设,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在数学作业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二)设计层次作业

教师要设计层次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同一个班,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及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我们在数学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創设练习、提高、发展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实践的成功者。例如,把作业分成A、B、C三种难度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可以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中要求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等学生尽力解法多样,这样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生,既能让学困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又能让优生免受“饥饿”之苦。

(三)精评学生作业

精评,实际上是一种反思,既反思学生掌握的情况,也反思教师教学的情况,同时也是对教师精选作业的一种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要做到精批、精评,不能只看结果,而忽视解题过程。批改时要实行分层,即把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本放在一起批改,这样便于教师批改时进行横向比较,做出合理的评价。

由于长期坚持使用这样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学习风气、思维习惯也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当面对一时不会做的题目,这些学生能一反过去的知难而退或盲目抄袭,变得能深入思考,直至问题的解决。少数中等生在完成自身作业后,主动要求增加题目难度,欲与优等生试比高,而少数优秀学生在难题面前表现出的那种跃跃欲试、坚韧不拔、必欲攻克而后快的钻研精神,更属难能可贵,这大概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 篇4

一、“备好课、上好课”是减负增效的前提条件

1. 了解学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的处理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了解学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的处理教材。通过扩充、简化、调整、替换, 对课程标准不要求掌握的内容, 替换或降低难度;对教材中不够深入的内容, 进行补充, 增加教学辅助材料和相关的活动、练习内容;扩充教学活动步骤, 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师生的实际情况, 灵活调整各单元的教学顺序;把握好每个单元及每个教学环节教学的目标及要求, 不随意丢弃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统计”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例1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安排的, 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检查身体的情境。首先统计学生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和现在的体重情况, 并把数据填入单式统计表中。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 根本不具备检查身体的条件, 统计数据成了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大胆地重组教材, 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学生参加喜欢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过程之中,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又如, 我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 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了“天天练脑”活动, 对解决问题进行专项训练。“练脑”内容有:逻辑推理、抽屉原理、合理假设、和差问题、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等。练习范围由个别到部分, 后直到全班学生。通过“天天练脑”活动,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 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2. 精备课, 根据学生知识的生成规律, 适当拓展教材。

(1) 吃透课程标准。重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 深刻领会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明确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 (2) 通读教材。通读小学数学教材, 了解教材编排体系, 反复研读数学教材每个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 理清教材结构, 理顺教学思路。 (3)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多年来, 我们在教学上往往受教材和一些教学模式的限制, 显得方法单一效率低。通过多年的探索, 我认为:“教学方法是活的, 教材是可以调整的”。我的做法:一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 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 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二是在教学新知识的时候注意想清楚每一个环节的问题, 使每一个问题环环相扣, 并能紧扣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的;三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法, 灵活多变, 不生搬硬套;四是把教学术语、概念、公式、进率等的教学渗透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中, 尽可能采用趣味教学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是练习内容多种多样, 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尝试, 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六是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和德育,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数学, 还要在教数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

3. 精讲精练, 突出学生主体性, 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 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 要实现减负增效,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们就必须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满堂灌”、“填鸭式”, 彻底摒弃那种为应付考试而采用的“题海战术”。 (1)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严格地正确地把握教材, 采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在课堂上讲得精、讲得有趣、讲得灵活, 留有足够充裕的时间,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让学生自行研讨, 自己学习, 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逐渐地让学生热爱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 改变以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 把课堂还给学生。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诀, 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 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 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的态度如何。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 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快, 比别人学得好。在教学实践中, 我结合学生实际,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 正确地把握教材, 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 充分相信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学教学中, 对教材中一些学生能看得懂的知识不作过多讲解, 而是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 让学生自学探讨、自行实践。而教师则围绕这些基础知识点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从而达到让学生把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 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学探讨, 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 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体会当小老师的感受, 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我能当好小老师”, 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增强学生自信。

4. 不断反思教学行为。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有利于教师经验量的积累、质的提高和科学性的增强, 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教材, 有利于学法指导, 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教师育人水平的提高。通过教学反思, 教师从切身体验中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 能从总体或局部上把握优劣, 能客观评价自我, 主动探索教学规律, 对教学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性。教学经验的不足使我们不断否定自己, 也不断地摸索;教学中的不固定性因素使我们随时调整教学方法;课堂上一些不可预知情况使我们所有的准备都得从头再来。所以, 在反思中我认真记录好教后感, 做好教学札记, 以便查缺补漏,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二、“教会学生自学”是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倡导的自学, 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学情境, 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善于指导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键,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在教会学生学。”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只是教学生“学会”, 而最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古人说得好:“善学者安逸而功倍, 不善学者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 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去自由探索, 去发明创造, 所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减负增效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活动中, 我首先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 同时要求学生尝试、体验在课堂上交流、总结预习所得。其次, 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要求学生复习与预习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 为预习作好铺垫;在预习过程中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进行尝试练习, 检测预习所得, 作好预习笔记, 为合作交流做好准备。

三、“创新教学内容”是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

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篇5

曹坪镇中心校

宋惠琴

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在在转变思想方面下功夫,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面向少数尖子生为面向全体学生。那么“减负的目的是什么?减负和勤奋学习的关系如何?怎样才能做到减负增效?”我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

一、教师要明确认识什么是减负增效、如何减负增效。首先,应该明确减什么。“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过时、烦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放弃违反教育规律,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革除教学治理中仅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教育成果的不当做法。并不是不要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其次,正确把握“减”与“加”的关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说明“减负”并不是只减不加,而是要把握好“有所减”和“有所加”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改变重知识灌输,轻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重智育,轻德育;重视升学考试科目教学;重文化知识传授,轻体音美等基本素质练习;注重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轻视学生思想变化、心理状况和行为仪表等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要加强和突出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勤奋、刻苦、探

索、博闻慎思、好问、有恒的学习品质,礼貌、文雅、友爱、自尊、自重的交际习惯等,培养其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

二、减负增效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

减负增效的中心在课堂。提高老师课堂教育教学效益和学生课堂学习效益是中心的中心。

方法之一是“五个精彩”,即“精彩的热爱,精彩的讲课,精彩的作业,精彩的沟通,精彩的活动”。通过这“五个精彩”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师生互爱达到精彩的程度。可以说感情交融在一起了,师生感情是减负增效第一位的。这是提高课堂效益最主要的,忽略了这一点就失去了减负增效的根基,换句话说减负增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减负增效就是一句空话。做出各种减负增效的措施都会以落实不了而告失败。有位老师的素质很高,讲课非常生动、形象,吸引住了学生,学生感到上这个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一个同学说,“因为今天有数学课,我昨天晚上兴奋得好长时间睡不着。” 老师讲课讲得精彩到学生盼着上你教的课,还会出现厌学的现象吗;老师留的作业是否精彩,关键是学生愿不愿意做你留的作业。作业精彩表现在作业题目的质量上,可留可不留的作业就没必要留,更不要留学生反感的作业,必须留的作业要突出精彩,以前教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摆出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现在要减负,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减负增效更明显。准备好了的习题可早作准备,或写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片上。一部分可作课堂练习之用,另一部分作课后作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情感;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只是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而是全 2

体老师与学生的沟通。组织活动要精彩,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兴奋,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一个美好的记忆,让他们尽情享受集体的温暖。

方法之二是抓科研落实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育科研推动教育思想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减负增效必须有先进教育思想做指导,先进教育观念做基础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教育观念靠教育科研来建立。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中逐步形成的,而减负增效也在教育科研中逐步落实。“中心协调理论”是国家级课题,它的宗旨是减负增效。中心协调理论是按学生认识规律展开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指导”与“作业”在难解性问题与可解性问题的转化中而适时转替,来实现教学平衡。“指导”指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作业”指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难解性、可解性问题以学生力所能及与否划分,“教学平衡”指的是师生无效劳动降到最少。创设知、能发展高度统一的教学活动优化态势,其中包括“问题平衡”与“班级平衡”。“问题平衡”指的是认知活动积极有效的良性发展状态。“班级平衡”指的是集体性问题与个别性问题的转化而适时转替,达到面对全体学生的目的,使各类学生的需要都得到某种程度满足的教学态势。

方法之三是贯彻“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益”的学习方法。“单位时间”指的是一节课,一小时或一段时间。“学习效益” 指的是学习的速度和密度,数量和质量。“努力”指的是精神状态,顽强拚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提高”指的是目的,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重点是纵向的比,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自己的将来与现在比。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益的作用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知识、在相同时间 3

内获取更多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益的核心是时间的管理,通过加强时间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树立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培养自己争分夺秒的精神,把一分钟当数分钟用;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益的关键是树立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思想,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培养自觉性,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益的重点是不断纠正自己不良学习行为习惯。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益的落脚点是培养责任意识,培养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事业负责,树立承担起历史使命的责任感。

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篇6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优质课堂 减负增效

一、语文学科的困境

目前,语文学科面临两大困难:一是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语文是母语,怎么都能学好,用不着下大力气。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大量的训练题挤到了课外。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越来越少,空间越来越小。语文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被排在了各科的后面,语文教学进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在山重水复中创造出柳暗花明,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还是重新学习《纲要》和《课程标准》,从中找到开启语文教学新局面的钥匙。

二、构建优质课堂的指导思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教学过程的论述)

三、构建优质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一点一滴做起,构建亲密、和谐、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乐于见你这个老师,觉得上语文课是件快乐的事,把渴望你上课作为思想基础。这样,学生上课之前思维、心理就处在一种积极兴奋状态,再加上课前创设各种巧妙自然的情境导入,课堂上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就会事半功倍。

(二)优化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激发学生热情。语文是国学,自古以来,教学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当选择,巧妙运用。启发式,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通过巧妙启发,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智能。思路教学法,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及时对要点加以概括,抓住重点,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布局谋篇的方法。情境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适时进入作品所描写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受文章的“人情物理”,领落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使学生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提高思维水平。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直接效果,将书本知识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容易理解。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活动是艺术性很强的综合性活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优化训练形式,分层设计题目,让全体学生有成就感。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把教学目标任务分解成为各层次的练习题,在课堂内引导学生解决,构建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不同的训练题型。在保证全体学生合格的基础上,让各类学生能做,会做,做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设计向高层次过渡的台阶题目。这样课堂教学训练明确到层,细化到人,有利于提高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各类学生知识达标。

因材施教,同授异练,分层指导,尽可能使每类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指导、设疑解难、引导提问、讨论小结的方法,使优等生学得充实,潜力生经过努力能够消化。普通生有锻炼的机会,采取 “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的教育原则,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和优等生、潜力生的带动下,克服困难,拾级而上。对优等生,教师可放开走,设计的问题可灵活一些,难度大一点,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异步训练,优化了训练形式,充分调动起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能力和智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让全体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让全体学生学有所得。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才能做到减负增效 篇7

关键词:减负增效,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提倡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各项能力。那么,在大力推动课改、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减负”不减效呢? 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依据自身教学实践, 我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提出几点想法。

一、充分认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地位

虽然课标早已颁布,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却远远脱离了“课标”的真正存在 ,没有教师认真研读过课标的要求 ,仍然采取以前的老办法,采取“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对课文进行简单、生硬的拆卸,将课文拆分得支离破碎,不成一个系统,从而造成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觉得枯燥无味,欣赏不到语文课中该有的文学色彩。因此,学生很反感上语文课,试想这样的课堂如何真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呢?

“课标”就好似教学工作的指南针 , 它对整个学科的性质和地位, 对语文学科的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指导。可以说“课标”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我们只有学习它,真正了解它,吃透它的精神,然后结合教材,将“课标”的指导精神融入实际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够使教学工作真正符合“课标”的要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才是真正的“课改”。

二、钻研教材,真正做好备课环节

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钻研透教材,首先要熟悉“课标”,明确“课标”的精神;其次,熟悉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材,明确教材的设计理念,明确“课标”的精神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对所教学段的教材有足够了解,之前讲了哪些内容,之后还需要讲哪些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知识,同时在学每个单元之前,也要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指导他们明确目标及重点。然后根据各单元的实际情况,将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融入各节课的备课中。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注意侧重点,注意有效体现教学目标和重点;第五,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学科的知识框架,要让学生对整本教材及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有基本了解, 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较好帮助;要认真备好一节课,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外,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了解学生认知情况、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等,对于一篇课文要怎么讲,怎么分析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能借助于这一篇课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对于配套的习题,要怎样设计才能兼顾大多数学生, 尤其后进生, 对他们应该设计怎样的习题,才能让他们感到这节课有所收获,有所得呢? 等等,这些内容都需要在备课中备到,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得心应手地上好一节课。

三、实行小组合作探究,分层教学的模式

学生因先天智力水平不同,出现个性差异很正常。“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标强调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认识,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个体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因此,对于一节课的内容我们不能提出千篇一律的要求,而要因人而异,习题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感,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习题, 通过不同的习题达到不同程度的巩固。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分收获的喜悦,能尝试到学习的快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后进生的进步,指导他们完成最基本的内容,以最基本的知识考核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激励,以唤起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分层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积极性,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教学不是将学生按照语文成绩的好坏,简单地分为优良中差,而是根据“课标”要求,让全体学生在达到“课标”对初中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不同层次的内容教育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个体优势,根据学生在语文方面的个体优势,进行分组,然后对不同小组提出不同要求,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逐渐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然,要想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个体优势,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教师必须下大力气,跟上“时代的潮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善于与学生交流,放下老师的架子,真正与学生交朋友,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无形中做到了减负增效,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实现了新目标, 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生存和生活教育,让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充满阳光。使学生乐于接受这个老师,乐于主动上这个老师的课。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 篇8

一、营造温馨氛围,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学习的乐趣, 提高学习效率, 使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里, 学生心情愉悦, 积极思维, 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不断产生接收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兴趣。如教学课堂可以以歌唱、游戏、竞赛、表演的形式进行……不断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 让学生觉得学语文非常的快乐。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一文时, 导入新课时, 我先让学生欣赏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 对于流行歌曲, 学生们都非常喜欢, 有的还跟着唱起来, 课堂顿时沉浸于富有诗意的文学氛围中,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已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朗读环节, 我又给课文配上音乐, 使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相通, 集中学生朗读、倾听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进行品词评句, 激发美感, 水乳交融的境界自然达成, 学生由此插上想象的翅膀, 自由联想, 真正体会了诗人“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的心情, 进而与作者的思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根据歌词背课文, 实现了变“苦学”为“乐学”,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达尔文也有“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的名言。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远胜于学习知识本身。很多学生不会学习, 主要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对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揣摩课文范本, 根据写作要求进行模仿练习, 思考如何布局全篇, 通过实践练习, 逐步掌握写作技巧, 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三、改善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要现代化, 首先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 不能因循守旧, 停滞不前, 消极抵制, 一定要敢于突破旧思想、旧想法, 大胆创新, 大力改善教学手段, 以教学手段的改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根据多年语文的教学经验, 我认为多媒体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得力工具, 具体表现如下:第一, 在导入环节, 以视频影音资料的形式进行新课导入, 会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具提前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第二, 在语文教学中, 教材本身具有的教学信息非常有限, 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的需求, 如果课堂上引入多媒体, 则会对教学信息进行有效补充与拓展, 发挥较强的促进作用。如在教《旅鼠之迷》这篇课文时, 我先摘取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中有关旅鼠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真实的画面, 优美的音乐, 主持人充满磁性的嗓音与抑扬顿挫的解说, 等等, 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详细了解了旅鼠的生活习性, 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通过巧练, 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练习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课堂作业如何做到“巧”而“精”值得我们研究。我认为, 练习并不在“多”, 关键在于“巧”, 要做到巧学精练必须坚持一个原则, 反对三种偏向。所谓一个原则, 即布置作业要立足于教材与学生实际, 紧扣重点, 突破难点。所谓三种偏向, 第一个偏向, 是反对让学生机械重复地抄写生字、句子、段落等;第二个偏向, 是反对无的放矢的练习, 如作文课上教师的“心血来潮”, 学生“没话找话”地乱编作文等, 老师的不负责任与学生的应付会让学生完全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第三, 是反对资料泛滥。尤其是期末统考、毕业会考复习时, 很多教师都是以“题海”战术为主, 总担心学生这没学到, 那也没练完。精巧的练习要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以重、难点和易误点为突破口, 练知识的迁移能力, 做到精练需要教师深钻大纲、教材, 精心筛选、优化组合练习题, 使其真正达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目的。如复习《说明文的阅读》时, 我以“练习-点拨-练习-小结”的模式安排课堂教学, 上课时先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说明文进行阅读练习, 然后一边评讲, 一边梳理阅读的知识点与易误点, 并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路, 进行专项训练, 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特征等一一突破, 最后进行综合训练。

五、恰当运用评价点拨, 激发学生思维

在学生交流探究过程中,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点拨, 会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 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更深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好”“真不错”的表扬上, 而是要鼓励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入境、入情、入理, 悟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要真正实现评价的效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 随时掌控交流探讨的进程, 寻找评价时机, 在学生心里有而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出手。点评要有新意, 不能泛泛而谈, 要开渠引水, 清淤导流, 不能固定模式, 要有“引他山之石”、让学生茅塞顿开的作用。如果用“画龙”表示学生的交流探索, 那么教师的点评就是“点睛”。同时还要注意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 更要激发兴趣, 树立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自身素质也在提高、发展, 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辅以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也必将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社会的发展对其教学效果的期望越来越高。但当前, 很多学校的语文课时相对较少, 普遍存在着工作量大、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现象, 非常矛盾。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入手, 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减负增效,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蒋雷云.让探究式教学走进语文课堂[J].科学教育研究, 2007.

[2]郝志军.课程改革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J].山东教育, 2002, (12) .

[3]陆素萍.有关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 2007, (05)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篇9

一、营造轻松愉快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有效实现增效减负,教师应改变传统沉默的、毫无活力的语文课堂。然后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应与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然后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模式,在业余时间里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多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如:教师在讲到《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像告诉老师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四人小组互相讨论一下,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可以找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以这种提问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在采用多样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小组合作学习学习。3.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如台湾作家林海音的《窃读记》,教师在讲到这篇课文时,课前可以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然后分析整合后,制作多媒体课件。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如:让学生画出描写文中“我”“窃读”时的动作与心理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品味文中的重点词汇等。通过详细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课文。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文中最后一句‘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是什么意思?”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回答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将学生分好小组,让各小组在课堂学习中互相竞赛,教师根据各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实行加分扣分制,最后得分最高的一组教师将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通过以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优化小学生的作业设计

新时期提倡的增效减负已不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那么简单。而是应减轻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将一些重复的、低效的作业删除,有意识有目的布置一些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作业,优化作业设计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让学会僧抄写生字词、默写、抄写句子等作业形式,优化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如:教师在讲这篇课文之前,可以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作业,要求学生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概括能力。学生为达到教师的要求就需要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另外,教师在讲完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角色表演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结合合作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排练时间,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可以加入自己的设计。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增加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学生间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与理解。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为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观念,首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然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同时应注意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振速.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26.

[2]安玉林.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5,26:67-68.

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篇10

如何才能“减负”不减教学质量, 实现“减负增效”与“快乐学习“的有机统一呢?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一) 精心备课

教师不仅要备教材, 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活动、个性发展等方面出发, 研究教材、认真备课, 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 找到突破口, 了解这节课在整套教材中的作用。利用好有效资源, 搭建高效教学平台, 实现有效设计。

(二) 快乐上课

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是主要阵地。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教师要做到以训练为主, 精讲、精练,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尽量缩短讲授时间, 连续授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以学促讲。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大胆质疑、提出问题, 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巧妙设计作业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作业设计既是基本环节之一, 又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作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所以, 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 把“减负增效、快乐学习”作为设计作业的最高目标。

(一) 作业设计要“准”

教师在设计作业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准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 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作业, 既要把握度又要突出“准”。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游戏式、情景式、绘画式作业, 让学生在学中玩, 玩中学, 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生动、学的深刻。以此来提高作业质量。

(二) 作业设计要“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做作业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作业。小学生天生好奇, 他们喜欢新颖有趣、形式多样、符合生活的作业。精心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设计一些游戏作业, 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陪的作用。例如在设计圆角分的作业时, 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各种玩具书本等, 标上价,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在趣中学、疑中学、奇中学, 不断激发学习的欲望。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学习内容,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作业设计要“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我们总是喜欢搞一些题海战术, 教师布置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作业让学生做, 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无休止的作业占得满满的, 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造成了大多学生厌学的现象。教师不仅教的累, 学生学的更是苦。那些所谓的优秀教师、好学生全是靠教师苦教, 学生苦学得来的, 根本不重视方式方法, 虽然课改提了这么多年了, 但大多数老师还是抱着那些老本行, 老方法授课。针对这些弊端, 我们一定要重视, 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尤其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重视“精”。尽量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 可行性, 实际性的作业, 减少学生的压力, 让学生轻装上阵。

“减负增效”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 使学生学得愉快, 学得轻松。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发展。达到“师、生”的有效结合、和谐统一。

摘要:减负增效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实现单位时间内轻负高效的目的。

上一篇:胸外开胸手术下一篇:吡柔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