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化多糖

2024-07-26

硫酸化多糖(精选三篇)

硫酸化多糖 篇1

多糖广泛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而产生多种生物学功能, 如增强免疫特性、抗肿瘤、抗病毒、抗凝血、延缓衰老等功能。在对多糖的结构及其活性的研究中, 科技人员注意到以下问题: (1) 自然界中存在的多糖并不都具有活性。 (2) 有些多糖由于结构或理化性质等障碍而不利于其生物学活性的发挥。 (3) 也有些多糖尽管药效良好, 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甚至毒副作用。 (4) 有些从天然生物体内分离的多糖活性较弱, 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 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多糖结构进行适当修饰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国内外对裂褶菌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糖提取、纯化及结构分析方面, 设计化学改性的报道较少, 本文就提取裂褶菌多糖, 浓硫酸法引入硫酸基团得到多糖硫酸酯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探讨。

1. 方法

1.1 菌种活化

将保存菌种接至PDA平板, 26℃培养7 d。

1.2 摇瓶培养

用内径为5 mm的打孔器在长满菌丝的平板上打取带有菌丝的培养基圆片, 然后将该圆片接入液体培养基中, 每瓶接入5片, 置26℃、110 rpm震荡器上培养7 d。

1.3 裂褶菌胞外多糖提取

发酵物抽滤分离得发酵液于70℃浓缩至原体积的1/10, 加入无水乙醇至终浓度80%, 静置48 h, 后过滤得沉淀, 蒸馏水复溶后分别加入多糖溶液1/50体积的10%亚铁氰化钾和30%硫酸锌溶液, 震荡30 min后静置12 h, 3000 rpm离心10 min, 收集上清液置65℃烘箱内烘干即得到胞外多糖。

1.4 多糖的硫酸化修饰

取浓硫酸15 m L、正丁醇5 m L置于三角瓶中, 再加入浓硫酸25 m L搅拌, 冰浴冷却至0℃, 缓慢加入多糖粉末1g并不断搅拌, 于0℃反应30 min氢氧化钠中和后离心, 上清液转移至透析袋透析, 每4 h换蒸馏水一次, 透析24 h。透析结束后加入无水乙醇至终浓度80%, 静置48 h, 收集沉淀并干燥。

1.5 红外光谱扫描

称取干燥样品1 mg, 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磨细后, 再加入150 mg干燥的KBr, 继续研磨至完全混匀。取100 mg混合物装于干净的压模内于10 MPa压力下压制制成透明薄片, 然后进行扫描。

1.6 抗氧化性检测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进行检测多糖的抗氧化活性。8.4 m L 50mmol/L Tris-HCl (PH 8.20) 缓冲液中加入0.3 m L多糖溶液, 25℃水浴10 min, 然后加入25℃预温的60mmol/L邻苯三酚0.3 m L充分混匀, 准确反应3 min加入5%抗坏血酸0.15m L终止反应, 静置10 min后在420nm处测吸光度。以等体积10 mmol/L HCl代替邻苯三酚溶液为空白调零, 对照组以等体积纯水代替样品, 加样方法见表1。清除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E, 清除率, A 0为对照组OD值, A为样品组的OD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裂褶菌胞外多糖红外分析

由图1可知, 在1124 cm-1附近, 硫酸化修饰的多糖的峰增强。可以得出通过浓硫酸法把硫酸根引入到多糖上, 得到硫酸多糖, 所以通过浓硫法可以对胞外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而在2000 cm-1附近修饰后的多糖红外光谱中新出现了一个峰, 这表明在硫酸化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

2.2 抗氧化性检测结果

由图2可知, 胞外多糖经硫酸化修饰后其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 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大, 清除率也随着增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 当多糖溶液浓度为500μg/m L时, 硫酸化胞外多糖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32.73%, 提高了28.88%。但在相同浓度条件下, 未修饰胞外多糖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比未修饰胞内多糖仅高了2.20%。

2.3 讨论与结论

裂褶菌胞外多糖及硫酸多糖红外检测结果表明, 浓硫酸法可以对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 修饰结果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在1124 cm-1左右有吸收, 为S=O伸缩振动, 证明硫酸基已连接到多糖上。裂褶菌胞外多糖及硫酸多糖抗氧化结果表明, 当多糖溶液浓度为500μg/m L时, 硫酸化胞外多糖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32.73%, 提高了28.88%, 硫酸化后的多糖的抗氧化性明显增强了。

还发现硫酸化后的胞外多糖的红外光谱在2000 cm-1左右新出现了一个峰, 这表明在硫酸化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 而这种物质具体是什么还不清楚,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兆梅, 李琳, 郭祀远, 等.糖结构修饰研究进展[J].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2, 33 (12) :616-620.

[2]赖萍, 林跃鑫.天然多糖分子修饰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 2003, 23 (3) :183-187.

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工艺改造与实践 篇2

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工艺改造与实践

针对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工艺中存在影响生产的各种问题,对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回转窑处理量由400 kg/班增加到700 kg/班,焙烧渣含Se由0.5%降低到0.12%,硒回收率从89%提高到92.2%,回转窑寿命由18个月延长到36个月.

作 者:马志玫 MA Zhi-mei 作者单位: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公司,甘肃,白银,730900刊 名:甘肃冶金英文刊名:GANSU METALLURGY年,卷(期):201032(3)分类号:X756关键词:阳极泥 回转窑 真空管路 焙烧

硫酸化多糖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组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入选患者共50例, 其中, 男性31例, 女性19例, 平均年龄 (58.10±2.26) 岁, 患者间无亲缘关系。患者诊断均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3], 并经头颅CT/MRI确诊。排除心源性、大动脉炎、血液系统疾病、近1周服用降纤药物、近半年服用雌激素或降脂药物、外伤、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周围血管疾病者、梗死后出血、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致脑梗死患者。

1.1.2 对照组

同期常规体检者, 共入选50例, 男性28例, 女性22例, 平均年龄 (57.68±3.00) 岁。对照组研究对象均经过影像学检查或/和临床检查排除脑血管疾病, 无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对照组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的年龄、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记录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排除标准同缺血性脑卒中组。

1.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禁食12 h以上, 于次日清晨采集肘静脉血5 m L, 置于二胺四乙酸抗凝管内, 通过苯酚-氯仿方法提取全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所用引物购自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4]。PCR反应参数为:94℃预变性3 min, 94℃变性35 s, 45℃退火30 s, 72℃延伸55 s, 共30个循环, 最后72℃延伸5 min。配制2%琼脂糖凝胶 (含0.2μg/m L的溴化乙锭) , 取12μL PCR产物, 加入加样孔, 进行电泳 (20 min, 110 V, 60 m A) , 紫外灯下观察、记录。紫外灯下可见MTAP基因外显子2-7特异性片段, 分别为341 bp、342 bp、275 bp、220 bp、328 bp以及195 bp, 无非特异性条带出现, 证明扩增成功, 见图1。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对象的计量资料, 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对象计数资料, 采用Fisher’s exact test分析两组对象MTAP基因2-7外显子表达情况。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比较两组对象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血脂异常等常见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MTAP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表达比较

通过PCR方法检测MTAP基因外显子2-7在50例病例组和50例对照组标本的表达, 发现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MTAP基因外显子2-7的表达率均为100%, 两组对象的MTAP基因表达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MTAP基因位于9p21.3区域, MTAP磷酸化成腺嘌呤和甲硫核糖-1-磷酸, 进入甲硫氨酸和腺嘌呤合成的补救途径, 生成ATP、d AMP和甲硫氨酸, 然后分别进入细胞的能量合成、D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系统, 对维持正常细胞的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应用PCR技术,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MTAP基因2-7外显子的表达检测, 研究MTAP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MTAP基因的表达没有差异, 提示缺血性脑卒中与MTAP基因表达无相关性。MTAP作为一个管家基因, 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缺失, 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表达未缺失, 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 MTAP基因存在于血液细胞, 淋巴细胞以及上皮细胞, 进行检测时这些细胞无法完全分开, 从而影响了对MTAP基因表达的分析; (2) MTAP基因可能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组织中发生了纯合性缺失, 但就目前技术还无法在不伤害患者的情况下留取脑细胞进行研究; (3) MTAP基因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表达无缺失, 其基因多态性位点作为遗传标记, 可能通过改变邻近功能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15]。本研究发现, 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血脂异常等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硫酸化多糖】相关文章:

多糖04-17

真菌多糖07-17

石斛多糖08-17

铁棍山药多糖05-11

中药多糖研究07-25

卡介多糖08-05

多糖结构修饰研究06-28

海带多糖的提取工艺09-11

沙棘多糖提取工艺研究05-04

卡介茵多糖核酸06-04

上一篇:城市立体绿化发展下一篇:再手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