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建筑设计

2024-07-29

现代城市建筑设计(精选十篇)

现代城市建筑设计 篇1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城市功能

1 强调以人为本, 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理念

城市与建筑的核心是人,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建筑中必须遵守的设计法则。在欧洲, 大量可见的是与自然山水非常和谐的城市和建筑。这些建筑并非出自大师之手, 而建筑的尺度、空间、功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呼应都堪称典范。这些建筑并非是一个建筑师的作品。甚至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 但它们源自人的需求, 源自当地的条件。

这些建筑都是采用当地非常普通的材料, 但同样满足了人们居住所需功能, 数百年的建筑并没有影响人们现代化的生活。而一些人不顾国内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等情况。盲目地把西方的建筑形式照搬过来。一定要采用欧洲的大理石, 外墙都要贴面砖, 因为有了空调就忽视建筑的保温节能。盲目采用大玻璃窗甚至玻璃幕墙。如此发展, 将会造成更大的能源浪费。应当说, 建筑的意义, 不在于是何种设计, 采用何种材料, 更重要的是其建筑本身适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 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2 遵循城市与建筑演变规律

在城市建筑设计中, 应注意到新建筑与旧建筑和谐共生。共同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对于那些大拆大建、不断制造短命的垃圾建筑, 不仅没有达到积累财富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巨大的土地、能源等方面的浪费。这是与提倡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 应当注意到, 纵观城市与建筑的演变过程, 偶然中有必然的规律。城市与建筑对历史的超越不是形式上的, 而是离不开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

3 坚持整体性设计原则

建筑的整体性, 包括建筑尺度的整体性。建筑开放空间的整体性。建筑色彩的整体性等等。城市建筑的整体性, 从塑造城市个性、特征的要求出发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等等对城市建筑的色彩。建筑的风格甚至伴随建筑物的建筑小品等做出总体设计布局与构思。城市建筑设计要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 确定其色彩、风格、形式等的主要基调对建筑做出整体性设计。否则将会使其城市建设失去方向, 在建筑的历史长河中随波逐流。

4 延续历史性和创新传统民居特色

一个城市的历史性建筑是其历史文化特色的点睛之笔, 在保护历史性建筑的同时, 新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其对周围历史古建筑的影响, 尽量做到少影响甚至不影响到古建筑。还有, 在修建新建筑时要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与进步, 在追求奇特的同时强调高雅, 讲究文化品位, 追求地方特色。大部分城市建筑为了达到设计上的高品位, 必然要在处理建筑形式语言与功能上下功夫。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方向的延续。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土壤与现代观念的多元化, 实现本土现代主义设计。创新发展本土设计理念, 这是世纪之交城市建筑领域的主流。在新的主流还没到来之前, 这一本土性质的现代主义建筑还将继续下去。

5 生态建筑设计

目前, 生态节能建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因此, 发展建筑节能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

(1) 可以缓解能源的紧张局面。

(2) 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建筑采暖是大气污染的卡要原因之一, 酸雨、粉尘等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存环境, 提倡建筑节能, 将有效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 发展生态节能建筑是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因此, 应该首先从建筑设计入手。根据地域的不同, 积极开展不同的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 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去, 使建筑节能技术与建筑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 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节能建筑。

5.1 关于生态建筑的概念

生态建筑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

(1) 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 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 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 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 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 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 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 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 材料的再生利用。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例如, 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3) 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 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4) 环境与文化属性。广义范围内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还涉及环境和文化领域。

5.2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 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 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分子, 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 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心。

(2) 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首先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 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 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 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其次是力求建筑节能和生态平衡, 也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

(3) 减少人工层次, 更加注意自然环境设计。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 确定“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 减少人工层次, 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 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4) 注重生态建筑的地方性。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 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 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

(5) 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 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 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5.3 生态建筑设计的现代技术

5.3.1 利用太阳能的新技术

窗户集热板系统。由玻璃盒子单元集热板、蓄热单元、风扇和空气导管等组合而成。在盒子里, 光能通过集热板转换成热能并利用空气做热媒。加热的空气利用风扇驱动, 从空气导管中由集热单元流向建筑内部的蓄热单元。空气集热板系统。该系统是常用的热空气供热系统的补充, 效率比高。常用在中庭等大空间, 建筑的进风经空气集热板加热后, 直接排入中庭。中庭或建筑结构自身蓄积热量。

5.3.2 新材料

透明热阻材料 (TIM) 组合墙。TIM是一种透明的绝热塑料, 可将它与外墙复合成透明隔热墙。玻璃材料。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在这一一领域陆续出现了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底辐射玻璃、电敏感玻璃、调光玻璃, 电磁波屏蔽玻璃等。设计可将它们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 达到生态建筑的保温和采光要求。

6 结束语

现代城市道路路灯设计 篇2

号:

成绩:

现代城市道路路灯设计

部: 光电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光电信息工程

名:

石杰仁

指导教师:

周海滨

二〇一二年五月

摘 要

随着城市市政建设的发展,传统的路灯控制与维护手段以远远不能适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城市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宽阔的街道,各种各样的路灯给城市带来了光明的同时也增添了城市的魅力。但是由于道路路灯众多,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和快速的现代化的城市健设不相适应。本文将介绍用小器件模拟现实物品。设计个简单的基于光电传感器控制继电器的路灯控制系统,阐述系统控制的原理。

关键词:光电传感器;继电器;路灯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construction, the traditional means of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of street lights to fall far short of the rate applic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modernization.City municipal build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wide streets, a variety of street lamps brought light and also adds the charm of the city.However, due to a number of road lamps, traditional manual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rapid modernization has been the city can not meet health setting.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small device simulation with the real items.Design a simple relay-based optoelectronic sensor control lamp control system, describes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 control.Keywords: photoelectric sensor;relay;lamp control

目 录

第一章 光控电路原理 „„„„„„„„„„„„„„„„„„„„„„„„5 1.1 概 述„„„„„„„„„„„„„„„„„„„„„„„„„„„„5 1.2 电路原理„„„„„„„„„„„„„„„„„„„„„„„„„„„„6 第二章 控制电路 „„„„„„„„„„„„„„„„„„„„„„„„„„7 第3章 元件的选型 „„„„„„„„„„„„„„„„„„„„„„„„„9 3.1 光敏电阻选型„„„„„„„„„„„„„„„„„„„„„„„„„„9 3.2 继电器选型„„„„„„„„„„„„„„„„„„„„„„„„„„„10 3.3 接触器选型„„„„„„„„„„„„„„„„„„„„„„„„„„„11

3.3.1接触器种类 „„„„„„„„„„„„„„„„„„„„„„„„„„1 3.3.2接触器选型原则 …„„„„„„„„„„„„„„„„„„„„„„„11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光控电路原理

1.1概述

1.1.1 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路灯自动控制开关电路,用光敏传感器实现自控,能在天黑时自动点亮路灯,天亮后又自动关灯。控制电路用电池供电,熄灯后电路耗电小。

(1).利用光敏电阻作为光敏传感器,555作为滞后比较器来设计电路。

(2).当光线强到一定程度时,555的输出发生跳变,当光线暗到一定程度时,555 的输出也要发生跳变。

1.1.2设计的作用、目的

自动控制开关路灯电路,用光敏传感器实现自控,能在天黑时自动点亮路灯,天亮后又自动关灯。

通过自动控制路灯电路有效的节约了能源,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1.2 电路原理

该光控路灯电路由光控触发器电路、开关电路、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图1.2.1 光控触发器电路由光敏电阻RG、电位器Rp、电容C3、C4、电阻R3和时基电路IC555组成

开关电路由晶闸管VT、电阻R2等组成

电源电路由降压电容C1、电阻R1、稳压二极管VS。整流二极管VD和滤波电容组成,交流220v电压经c1降压、vs稳压VD整流及c2滤波后产生8.5v直流电压供给VCC.在白天(自然光照正常时),光敏电阻受光照射而呈低阻状态,IC6脚和2脚电压大于2VCC/3,IC的3脚输出低电平,VL不发光,晶闸管Q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不工作。

在夜晚或在白天光照不足时RG因感光量减少,甚至无光照时,RG的阻值开始变大,使IC2、6脚电压开始下降,当两脚的电压降至VCC/3时,IC内部翻转,其3脚由低电平转换为高电平,使VL导通发光,使Q受触发导通继电器线圈得电工作。

R1、R2、R3分别选用1/

2、1/

4、1/8的碳膜电阻。RG选用MG44型硫化镐光敏电阻,RP选用小型电位器。C2、C4均选用耐压为16V的铝电解电容;C3选用独石电容C1选用耐压值大于450的涤纶电容。VD选用IN5408型硅整流二极管,VS选用1/2W、9V的稳压二极管;VL选用φ5mm的发光二极管 ;Q选用3A、400V的双向晶闸管。

第二章 控制电路

该电路是用继电器控制接触器进行控制。

图2.1 SB1、SB2为检修开关当出现问题时只需断开一路开关。KA1.1、KA1.2为继电器常开触点KA线圈得电后KA1.1 KA1.2闭合使KM1 KM2线圈分别得电以控制KM1 KM2常开触点闭合将路灯点亮。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

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使用继电器好处:低电压控制高电压;小电流控制大电流,通过继电器与开关的组合可以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第三章 元件的选型

3.1光敏电阻选型

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光敏电阻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将光的变化转换为电的变化)。常用的光敏电阻器硫化镉光敏电阻器,它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敏电阻器的阻值随入射光线(可见光)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在黑暗条件下,它的阻值(暗阻)可达1~10M欧,在强光条件(100LX)下,它阻值(亮阻)仅有几百至数千欧姆。光敏电阻器对光的敏感性(即光谱特性)与人眼对可见光(0.4~0.76)μm的响应很接近,只要人眼可感受的光,都会引起它的阻值变化。设计光控电路时,都用白炽灯泡(小电珠)光线或自然光线作控制光源,使设计大为简化。

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内光电效应。在半导体光敏材料两端装上电极引线,将其封装在带有透明窗的管壳里就构成光敏电阻,为了增加灵敏度,两电极常做成梳状。用于制造光敏电阻的材料主要是金属的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等半导体。通常采用涂敷、喷涂、烧结等方法在绝缘衬底上制作很薄的光敏电阻体光敏电阻原理图及梳状欧姆电极,接出引线,封装在具有透光镜的密封壳体内,以免受潮影响其灵敏度。在黑暗环境里,它的电阻值很高,当受到光照时,只要光子能量大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则价带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后可跃迁到导带,并在价带中产生一个带正电荷的空穴,这种由光照产生的电子—空穴对了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的数目,使其电阻率变小,从而造成光敏电阻阻值下降。光照愈强,阻值愈低。入射光消失后,由光子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将复合,光敏电阻的阻值也就恢复原值。在光敏电阻两端的金属电极加上电压,其中便有电流通过,受到波长的光线照射时,电流就会随光强的而变大,从而实现光电转换。光敏电阻没有极性,纯粹是一个电阻器件,使用时既可加直流电压,也加交流电压。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取决于半导体导带内载流子数目的多少。

3.2 继电器选型

要用好继电器,正确选型是很重要的,首先必须对被控对象的性质、特点和使用要求有透彻的了解,并进行周密考虑。对所选继电器的原理、用途、技术参数、结构特点、规格型号要掌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来正确选择继电器。

2.对接点的认识

继电器线圈未带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动静接点,称为“常开接点”,反之,则称为“常闭接点”。一个动接点同时与一个静接点常闭而与另一个静接点常开,就称它们为“转换接点”。在同一个继电器中,可以具有一对或数对常开接点或常闭接点(两者也可同时具有),也可具有一组或数组转换接点。3.消除接点火花的方法

由于继电器接点通断的电流较小,接点间不会出现电弧,但会出现“火花放电”,这是由于接点电路中存在电感,则在断开时电感上会出现过电压,它与电源电压一起加在接点间隙上,使刚分开一点距离的接点间隙击穿而放电。由于能量所限,只会产生火花放电,接点间存在的电容与电感中能量的交替转换,使火花放电时隐时现,而成为一种高频信号,再者火花放电对接点也会造成损伤,而会降低使用寿命,因此必须设法消除,实用的消火花电路有两种,如图1所示。一.其基本作用原理是,使电感中的能量不通过接点而通过rc;二.在断开时经过二极管v在负载r.l上消耗掉。在应用中选择一种就行了。但要注意的是,rc参数要选择适当,参数主要靠实验来决定,通常电容c可按负载电流1a/1微法选择。使用二极管时其正负极性应连接正确。4.增大接点负载的方法

在使用中,如果接点的负载能力满足不了使用要求时,可以采取几对接点并联的方法来解决。但在使用前应进行调整,使之接点的同步性达到要求,否则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采用中间继电器或接触器来扩大接点的负载能力。5.返回系数不合乎要求时的解决方法

所谓返回系数kf是反映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配合程度的一个参数,也即表征继电器动作值与释放值的差异性。不同用途的继电器,往往要求不同的返回系数,当继电器的

返回系数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当继电器的吸合、释放时间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以改变继电器线圈回路的时间常数来解决之。我们知道继电器线圈的时间常数t等于线圈电感l与电阻r之比。如果在继电器线圈回路里串入一个电阻rf,则t2(t2=l/r+rf)就小于t1(t1=l/r)。

需加速吸合时,则在继电器线圈回路中串入一电阻rf,并将电源电压适当提高,以保证线圈的吸合电流维持不变,则可达到加速吸合的目的。如果在r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则吸合时间更短。

而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反向并联一只二极管,即可达到延时吸合之目的,它的原理是在继电器线圈断电后等于给铁芯增加了一个短路线圈,使释放时间延长了。7.正确选择继电器的报警动作状态

一般具有报警和联锁功能的仪表、dcs、变频器都少不了使用继电器,即大多是通过继电器的接点和报警、联锁电路相联,来进行报警和联锁。报警时是使继电器线圈处于“带电”还是处于“失电”状态好呢?我们从可靠性出发来分析一下“带电”和“失电”状态的优缺点。

继电器线圈“带电”而动作使电路报警,这是最易被人理解的设计,但是存在一个隐患,就是当相关接线没有接好而出现开路时,或继电器线圈供电出现问题时,则出事故需要报警时,继电器线圈应“带电”而动作,但由于上述原因不动作而失误,这后果是很严重的。

3.3 接触器选型

接触器用以接通和分断负载。它与热过载继电器组合,保护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它与继电控制回路组合,远控或联锁相关电气设备。

3.3.1接触器种类

交流接触器:主回路接通和分断交流负载。控制线圈可以有交、直流。典型结构分为双断点直动式(LC1-D/F*)和单断点转动式(LC1-B*)。前者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后者维护方便、易于配置成单极、二级和多极结构,但体积和安装面积大。

直流接触器:主回路接通和分断直流负载。控制线圈可以有交、直流。其动作原理与交流接触器相似,但直流分断时感性负载存储的磁场能量瞬时释放,断点处产生高能电弧,因此要求直流接触器具有较好的灭弧功能。中/大容量直流接触器常采用单断点平面布置整体结构,其特点是分断时电弧距离长,灭弧罩内含灭弧栅。小容量直流接触器采用双断点立体布置结构。

真空接触器:真空接触器(LC1-V*)其组成部分与一般空气式接触器相似,不同的是真空接触器的触头密封在真空灭弧室中。其特点是接通/分断电流大,额定操作电压较高。

半导体式接触器:主要产品如双向晶闸管,其特点是无可动部分、寿命长、动作快、不受爆炸、粉尘、有害气体影响,耐冲击震动。

电磁闭锁接触器:模块安装与母线安装的电磁闭锁接触器都安装特殊电磁铁,当线圈失电时,可以将其保持在接通位置。有进口Tesys CR1系列产品。

电容接触器:专门应用于低压无功补偿设备中投入或者切除并联电容,以调整用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有国产LC1D*K系列产品。

可逆交流接触器:由两个相同规格的交流接触器加机械互锁(和电气互锁)构成。应用于双电源切换和电机设备正反转控制。可由国产LC1-D*C系列产品自行组装,进口产品有的有全套产品。

星三角起动组合接触器:采用3个接触器、1个热继电器和1个延时头及辅助触点块等组成的专门应用于星三角起动的设备,原来有进口LC3-D*系列的产品,目前已经停产,但是可以选择独立元件组装。

3.3.2接触器选型原则

接触器的选型主要需要确定种类,负载类型,主回路参数,控制回路参数辅助触点,以及电气寿命,机械寿命及工作制等多种情况综合考虑。

选型要点:

根据使用目的和要求按照上述系列选择种类:

注意严格区分主回路负载类型是直流还是交流。交流接触器不同于直流接触器,用于直流负载时只适用于DC-1至DC-5负载,对于DC-5以上的直流负载建议使用直流接触器。另外电容接触器不能用普通交流接触器替代。

负载类型和主回路参数确定:

主回路参数主要是额定工作电压、额定电流、极数、通断能力、绝缘电压和耐受过载能力等。尤其要注意负载类型。接触器可以运行在不同的负载类型下,但是对应的型号不同,不能完全依靠主极电压和功率选型。配电类负载(阻性负载)按照AC-1选型;普通电机负载按照AC-3选型;绕线电机按照AC-2选型;对于频繁起停负载应按照AC-4负载选型,因为此类负载在频繁通断时会发生触头熔焊现象,例如频繁正反转、行车、频繁点动的行业。

另外对于4极接触器,有主极2NO+2NC,或者4NO两大系列,不能使用普通3极接触器加辅助触点进行替代。

控制回路及辅助触点:

接触器的线圈电压按照控制回路电压确定。目前,国产D2系列接触器只有交流线圈。如果需要直流线圈,需要选择进口TeSys D,TeSys F的产品。另外直流线圈接触器还有低功耗的进口TeSys D和TeSys K产品,请客户注意选择。对于辅助触点,不同接触器所允许安装辅助触点的位置和个数均不同,需要查表确定。

电气寿命和机械寿命:

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对电气寿命有严格超过1百万次要求,请按照样本上的寿命曲线查表确定。

关于现代城市建筑设计的思考 篇3

【摘 要】文章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及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希望对现代建筑设计向良好方向发展有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意义;设计方法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非常快,同时带来的是城市的污染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能源枯竭成为了城市的隐患,交通拥堵使城市失去了活力……回首我们城市以往走过的发展道路,是不是该放缓脚步,面对问题思考下如何更好地进行设计,满足社会需要,减少对环境和城市造成的损害。我们明确这些目标,运用科学的建筑设计方法,来实现对现代城市建筑的优化设计。

1 关于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结合了科学、艺术、逻辑,形象等多学科,来组织空间,创造环境的劳动。这种劳动与普通的劳动不同,它是一种将抽象状态的理念构思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建设用途图纸的过程,这种过程具有反复、循环上升的特点。在设计的进程中,由于设计条件的变化或建筑方案自身改善的要求,时常需要返回以前某个阶段重新推进。但这种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对设计的改进和提升,使之更加完善。这是一种循环上升的进程。项目图纸交付完毕也并不代表这种进程的结束,业主使用后对项目的优劣评价,自己对项目运作的总结分析,都是最宝贵的经验财富。这些经验将被带入下一个项目的循环运作中,促使后一个项目获得改进和提升。因此对现代城市建筑设计进行的思考和分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属于建筑设计的一项延续内容。

2 建筑设计的意义

2.1 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古代人们首先是根据生存环境,选择在河流的渡口或者是道路的节点来聚居,渐渐就形成小的村镇。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活动的繁荣,居民的要求日趋复杂多样,不同功能的建筑开始出现,慢慢演变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由此可以看到建筑是城市的必要组成元素,相互之间是系统从属关系。对于城市来说建筑就如同大海中的水滴,森林中的树木。

建筑从属于城市,但也能反过来影响城市。建筑是具有表现力的,它的形象能够表露建筑的功能用途,或者体现当时当地的特定思想符号和审美取向。在城市结构中,这种表现力超出了单个建筑,存在于它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城市空间中。单体建筑的审美价值取向与该城市的主流是否相同,决定了它与城市环境的融合与否,也决定了该单体建筑对城市整体特色起到的影响是好还是差。

2.2 建筑与社会文明的关系

建筑是凝结了所处时代科学、艺术,文化、思想的综合成就。它是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在满足功用的前提下,它的形象受其所处时代使用者的精神理念和审美观支配。当这种理念和审美观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并在大多数建筑形象中体现时,建筑就会超越它本身的形象成为这一时代精神文明的象征,世代传承。

作为阶级社会产物的建筑物,它为相应的统治阶级服务。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例,它有严格的建筑形制,反映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阶级思想,形成鲜明特征。而这建筑形制本身,则成为了封建时代的代表。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中就反映了当时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以高大的城楼为起点,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如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以及虹桥码头区的繁华景象。虽然所画皆是具体建筑形象,但这些建筑所用的建筑形制正是封建社会的代表,因而画作所体现的是整个封建时代的文明和繁华。所以,建筑设计在社会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2.3 建筑与人的关系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人创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影响人。在建筑设计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设计首先要解决人的生理问题,如坐、卧、行、遮阳、避寒、进食、排泄等。另外建筑还应满足人们的社会性需求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如设置影剧院为人们带来精神文化上的享受,在车站中设立母婴候车室为特殊人群提供所需空间等。最后建筑还应考虑人的心理和审美倾向。比如政府部门的建筑,具有庄重的特性,主流审美倾向就会偏向于对称的布局和立面形式,这些都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予以考虑。我们要先明确目标再进行建筑设计以及探索建筑设计方法才是正确的。

3 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方法的思考

3.1 关于现代城市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师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首先要把握设计的原则。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方法,这都是必须满足的首要条件,它也是城市建筑设计质量的基础。它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3.1.1 专业要求

就是指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所传授的关于建筑学的要求,它包含了建筑设计中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交通安排和建筑艺术效果的美学等基本原则。

3.1.2 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我国按照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可控性,标准化等颁布的法律法规来确保建筑质量。它包含设计规范、强制条文、技术导则,建设标准等。

3.2 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思考

3.2.1 建筑设计方法学

建筑设计方法学是建立在设计目的基础上的,由设计对象、设计环境、设计主体、设计程序、设计工具、设计指标共同形成的结构体系。他是用以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的重要理论依据。

我们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是凭建筑师的经验和直觉来进行创作。拿到建筑任务就先根据功能开始绘制平面图,接着进行立面设计,再配以剖面及效果图。这种设计方法是一种功能主义的设计方法,建筑造型被置于一个次要的位置,容易造成机械呆板的建筑外观,这种设计方法在建国初期经济水平落后的年代是适用的。但随着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民经济提高,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不合时宜了,必须要对建筑设计方法进行更新。

目前中国的建筑设计方法在与国际接轨,国外众多的设计方法一下子都涌入了中国,这往往使我们目不暇接,难做选择取舍。比如,继承发展现代建筑运动的新现代主义流派采用白色简练方盒子为基础,谨慎穿插活跃元素的设计方法;“高技派”的建筑设计方法则侧重于展现新型建筑材料和先进建筑技术;解构主义采取了分解、显露结构构件作为造型特色的设计方法。此外还有从民族、地域文化中提炼建筑形式的设计方法、从仿生学角度出发模仿生物外形的设计方法、提炼古典建筑形制折衷运用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方法,以及从美学理论、哲学思想出发加以提炼的设计方法等等。多种多样,纷繁复杂,无法一一列举。

众多的建筑设计方法各有所长,但并非所有建筑设计方法都适合我们的城市建筑设计,这就要我们使用建筑设计方法学的体系结合建筑设计理论来进行综合衡量,从而选取最适合该建筑的设计方法。

3.2.2 借鉴西方建筑设计理论探讨建筑设计方法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了建筑设计方法的探讨。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研究通常是以1962年9月英国皇家建筑学院召开的建筑设计方法会议及出版的相关文集开始。第一代设计方法论是探讨关于设计程序,一个重要特征是将系统论引入。第二代设计方法论是一种倾向,是启发式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建立辩论的模型。通过西方学者的理论研究,结合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现代建筑运动的工程实践,人们逐渐就建筑设计形成以下几点共识。

(1)建筑设计应结合城市。

从城市整体出发研究建筑设计,建筑作为构成城市系统的要素,其形态、性质应服从于城市整体结构的需要,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有利于综合利用土地及市政设施,在城市动态发展过程中保持空间形态的完整。

(2)建筑设计要考虑人的行为。

即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由此发展出而来的行为建筑学是以人类行为为课题,结合心理学、社会科学等,研究人类活动对建筑的需求以及建筑环境对人的思想、价值的反作用。

(3)建筑设计要结合生态环境。

要以生态环境角度探讨建筑设计方法,人类在改造自然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

在一个建设项目中,只有对上述几方面都能较好处理的建筑设计方法,才是适用的建筑设计方法,才能应用于工程设计实践。

3.3 关于现代城市建筑的评价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工程施工前的图纸设计。对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社会、业主的评价进行收集和分析,也是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现代城市建筑,往往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3.3.1 功能

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增加使用者的活动功能及城市生活的趣味性。

3.3.2 空间

特殊或适当的空间会引人驻足、体会。公共空间不仅容纳人群。还应促进公共活动。

3.3.3 文脉

建筑对城市文脉起重要作用,成功的建筑作品都会有其文脉根源和文化背景。

3.3.4 能源

好的建筑设计应以4R(Reduce、Renewable、Recycle、Reuse)为设计原则,节能减排。

3.3.5 交通

好的设计应立体布局,人车分流,避免流线交叉,减少安全隐患。

3.3.6 绿化

好的设计应通过立体绿化改善植被破坏的程度,创造富趣味的绿化体系。

4 结语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各种建筑流派思想大量涌入,使我们在建筑设计方法的取用上產生迷茫。我们应认清建筑设计意义,明确设计目的,结合实际地形环境,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正确择取适用的建筑设计方法。我们还要研究建筑设计的程序、准则及评价标准的规律性,将抽象的设计原则运用到具体的工程设计实践中去,对现代城市建筑进行综合设计,引导建筑设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欣揇.建筑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6

[4](法)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

现代城市建筑设计 篇4

城市设计的概念也可谓众说纷纭, 被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黄亚平在《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中将其大致分类如下: (1) 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 (2) 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3) 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 (4) 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等。

对于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学术界更是没有形成较为普遍性的观点。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来比较和区分现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一、从历史渊源、历史进展及其学科作用演化的纵向维度上进行系统地阐释

从历史渊源、历史进展及其学科作用演化等纵向维度上进行系统地阐释, 尤其是把它们置于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 这样使认识不会带有局限性。以下对城市建设发展进程的概括分析入手, 探讨现代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设计在驾驭城市物质形态中的作用及其异同。

1. 现代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

现代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是由西方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后, 西方城市发生巨变, 工业化带来了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空前的集中。这导致了大城市环境恶化, 卫生条件差、公共设施缺乏, 许多传统街坊沦为贫民窟, 传染病流行。为了从根本上整治这种局面, 城市规划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 城市规划理论逐渐分化出两种并行不悖的价值取向。

(1) 综合规划论

霍华德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从城市的最佳规模入手, 得出了一组概念性结论, 即“田园城市” (garden city) 理论。这一理论不但提出了空间目标, 而且提出社会目标和组织管理目标。在这一发展路线上, 芝加哥学派的一批城市社会学家, 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对城市的功能构成和人口分布作了规划理论的研究, 并归纳提出了同心圆学说, 城市地域的扇形学说和城市的核心模式理论。综合规划派中, 倡导者大都不是建筑学出身, 所以更容易从他们各自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来综合看待城市建设。

(2) 形体规划论

这条道路从遥远的历史延展而来。但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看, 他由西特为起端。1889年, 西特发表的《艺术原则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系统调查和分析了欧洲古代城市建设的历史遗迹及其艺术价值, 首创现代建设的“视觉艺术”准则。柯布西埃以及他影响下的CIAM, 更是明确的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看待现代城市设计。他的“光明城市”的理论和城市规划思想对战后城市规划及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普遍影响。这一发展路线的代表人物用建筑师的眼光看待城市建设问题, 包括建设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采取“把砖瓦石和钢筋混凝土在地上做一定组合的那种物质和空间环境的解决方法” (hall, 1975)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物质环境开发, 并有一个三维的设计方案和图解。

尽管如此, 上述两种发展路线仍有着根本的同质性, 即都信奉“物质形态决定论”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理想。只不过综合规划偏于二维城市客体, 形体规划偏于三维实体形态, 而且两者都注重乌托邦的最终境界。

2. 现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理论从一开始就分化出综合规划和形体规划两种途径,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发展, 它们分别演化成今天现代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设计这两门学科 (也有学者认为现阶段城市设计尚不能取得与城市规划同等的学科地位, 只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分支学科) 。

(1) 现代城市规划

综合规划论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 同时与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均逐渐形成自身独立的城市规划课题, 内容也更具体化和系统化。英国区域规划研究直接干预和影响了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计划。自此, 综合规划更多地与国家和各级政府决策机构结合取决于它们的意志和社会目标取向。当然, 这首先归因于城市规划本身的综合性、社会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的日益加强。二战后, 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远离了物质形态而日益趋向人口、交通、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复合性社会问题。这就是说, 综合规划的重点已经从物质环境建设转向公共政策和社会经济等根本性问题, 并最终导致了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创立。

(2) 现代城市设计

如果从城市领域涉及三维形体的意义上讲, 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建设都是以城市设计为途径的, 这与此后西特的“视觉有序”观点、柯布的“光明城市”、沙里宁的“有机城市”都可称之为传统城市设计。实际上, 这是一种用城市三维形体设计途径来取代城市规划的一种尝试。但由于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欠缺, 应用较为困难。在有限的实践中举步维艰, 在战后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于是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多大程度和范围内, 运用何种方法和途径才能有效驾驭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建设问题。现代城市设计就是针对解决这一问题而在传统城市设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从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至工程立项”这一城市推进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来分析

美国学者P.D.Sprei regen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 我们现在不得不使用城市设计作为新的词汇是一种遗憾, 这种遗憾源于专业分离所导致的理念与行动的背离。

建立城市设计的概念并非要创造一个新领域, 而在于防止基本的环境问题被忽视或被遗弃。”

从图2可看出, 在城市的整个推进过程中, 从城市总体规划至最后的工程立项的各个环节是相对独立的, 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各环节脱节的现象。而城市要想在形态上协调发展, 形成较为统一的城市面貌, 就必须依赖于城市设计介入到以上各个环节之间。

下面以城市设计对详细规划的补充作用为例, 说明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过去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往往得出的是一些经济技术指标, 而没有对下一层级的工程立项在物质形态和空间品质上做出规定, 更不可能以人的需求和感受作为价值尺度来做出规定。近年来, 兴起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现出传统城市规划对三维形态的关注。形成一套对地块三维形态控制的规定性和引导性指标, 与城市设计内容十分相似。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城市设计对三维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涉及到城市的人文, 历史、经济、社会等要素, 更注重人的感受, 而控制性详细规划侧重于土地利用的性质、强度等指标研究。仅依靠控规只能限制某种不良开发行为, 在创造宜人环境的控制上仍无法起作用。城市设计与修建性详细规划都关注建筑形体间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环境的品质, 二者的区别在于城市设计更多的研究如何采用合理控制来引导地块高品质的空间形态生成并和谐的融入整个城市中, 而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考虑如何在各项控制指标的约束下满足设计要求。由此可见, 在控制性规划向工程立项的推进过程中, 城市设计便起着从二维平面规划向三维空间过度的“桥”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 可以将城市设计视为在城市整个推进过程中的一种计划和管理。

当然, 城市设计是贯穿于城市推进的整个过程的。简而言之, 城市设计在贯穿于城市规划至最后的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整合资源、协调城市推进过程中的上下层级之间的矛盾、弥补上层级对下层级的控制中在形态等方面的不足。

三、通过比较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含义和特点来强化认识。

1. 从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方面比较。

城市规划主要从城市的物的角度出发, 强调对城市效率、人均等方面的满足, 对城市布局结构的合理性有很高的要求。注重功能分区、城市区划特色、交通规划、与周围城市相互衔接、地下基础设施分布等城市经济发展问题。而城市设是以城市的人为根本出发点, 强调对城市生活、人的生理、心理与行为的满足。在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过程中, 追求环境舒适度与视觉的可欣赏度, 同时城市设计更加注重城市的环境效益。

2. 从方法论特点方面来比较。

城市规划是一个纯理性过程。在规划过程中排斥人的主观因素和非理性活动, 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它与城市经济发展计划有关。

城市设计则不是一个纯理性过程,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包含设计者的直感和主观决断。因为要考虑到人的心理需要和审美活动, 这种需要和审美是模糊而非理性的, 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经常由个人感受或判断来确定。

3. 表达方式的不同。

虽然两者都是以文字和图像作为表述的手段, 但城市规划更偏重于文字、数据、图表的表述, 图纸为辅, 主要是通过规划说明书进行阐述。而城市设计则偏重于直观的表现, 如图纸、模型、照片、录像等。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夏祖华, 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3]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现代城市建筑设计 篇5

摘要: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已然成为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的一种潮流和发展趋势。本文详细阐述了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理念和具体思路,从多方面对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要点探析进行了探析和说明。

关键词:高层建筑;绿色生态;建筑设计

1 概述

高层建筑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业内外人士争论的焦点,因为高层建筑在施工建造过程中的确消耗大量的资源和材料,在运行过程中也耗费大量的能源并排出大量的废弃物,从节能的角度存在较大的弊端。但是在当前土地资源紧缺情况下,因为高层建筑占地更少,可以节省更多空间进行绿化,并改善城市环境,尤其是高层建筑在城市的标志性和象征性使人们对它难以忘怀,它的作用是其它建筑形式无法取代的,因此,有利的一面也相当明显。

当今高层建筑创作中技术表现的一种倾向,就是生态环保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介入,高层建筑设计开始“绿色”化,许多建筑师都在以各种方法尝试着将“绿色”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日光反射材料、光控遮阳构件及各种新奇的控制阳光辐射和热量进入的外墙做法,不但有效地起到节能功效,而且还增添了建筑外观的魅力,给人以强烈的“科技感”。

应当指出,这种技术表现并不是简单地利用人工设备和各种新型材料去建筑一个“绿色” 建筑,而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以高信息、低能耗,可循环性和自调节性的设计理念去创造一个节能的系统,通过“技术性思维”来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事实上,当今城市的高层建筑,不论其外在表象的价值取向如何,也不论其从属于哪一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寻求通过技术表现的手段,去表达信息社会的审美意象,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去体现时代感。因此,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已然成为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的一种潮流和发展趋势。

2 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理念

笔者认为,所谓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是充分利用环境和资源所提供的条件,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中,采取相应的建筑技术和措施,创造出符合生态规律的建筑形态,从而创造一种崭新的、健康的、富于生气的办公或居住的建筑模式。因此,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应具备以下设计理念:

2.1 舒适化的设计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品质要求也逐步提高,关注建筑功能的舒适性,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成为建筑智能化的主要发展方向。高质量和高效率建筑环境的创造,始终应当是建筑创作的目标。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成果的综合,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设计思维。健康舒适的环境概念是指: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应对的建筑设计方法: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减少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使用,对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的有效抑制,充足的空调换气,对环境温湿度的自动控制,充足合理的桌面照度,防止建筑间的对视以及室内尴尬通视,建筑防噪声干扰,吸声材料的应用等等。

2.2 运用自然体系设计理念

高层建筑设计中运用自然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工环境。阳光和空气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但照明和空调人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自然体系的运用受到忽视,同时也对建筑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人们如果长期处于人工环境中易出现“病态建筑综合症”及“建筑关联症”,如疲劳、头痛、全身不适、皮肤及黏膜干燥等等。因此,在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注重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与高新技术手段的结合。自然通风可利用现代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风压与热压及二者结合等多种途径实现;在自然采光方面,保证良好的光环境同时,为避免直射眩光和过量的辐射热,可采取多种创新方式。

2.3 自我调节“生命体特征”理念

从高层建筑的“生命周期”来看,从决策过程→设计过程→建造过程→使用过程→拆除过程,表现出类似生命体的那样的产生、生长、成熟和衰亡的过程。同所有生命体一样,高层建筑应当具备自我调节和组织能力以利于自身整体功能的完善。这种自调节一方面是指建筑具有调节自身采光、通风、温度和湿度等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筑又应具有自我净化能力,尽量减少自身污染物的排放,包括污水、废气、噪音等。

3 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思路

诚然,建立生态的建筑系统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任务,实际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一直都是建筑师探讨的课题。因此,在生态设计理念下,建筑设计时应注重营造完整的生态系统,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同时最大限度考虑建筑节能,具体思路如下:

3.1 注重生态型高层建筑空间组合设计

高层建筑空间设计,要综合考虑到建筑空间的组合,庭院空间利用,工作场所的布局特征和空间的经济性问题。而生态设计要求空间分区应进一步考虑节能和舒适度的需求。建筑内部不同的空间对温度、自然光和景观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普通办公室对温度要求苛刻,其次是会议室和多功能厅,门厅、走道和楼梯交往空间等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交往空间可以作为内外环境的缓冲区,它的设定温度可以更接近室外,从而形成了室内外温差的梯度转换。这不但可以优化能源消耗,亦能减轻人们对室内外剧烈的温度变化造成的不适感。生态设计对传统设计实践的发展是:从功能分区、动静分区进一步扩展到光、气、舒适度的环境缓冲分区。生态化设计在确定交通核位置时,不仅仅出于经济性和结构均匀性的考虑,也出于热工效应和环境舒适性的考虑。最有效的平面空间布置是东西向双核,南北为主朝向的模式。这样,电梯厅、楼梯和卫生间有了自然的采光和通风及朝外的视野。

3.2 强调建筑物结构体系的生态化

人类的建筑活动自古以来就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涉及生态问题,人类文明是在模仿自然和适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建筑创作需要不断地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建筑结构形态对自然界的模仿不仅蕴含着高超的技术含量,而且还体现出极富张力的美学特性,采用与生长环境相适应的结构是最佳的结构形式。

1)树的结构形式:根、树干、树枝组成的支撑体系,不但可以支撑起植物的重量,抵抗水平荷载,以最合理的方式传递力,同时,还保证了植物的健康成长,在错落有致的树枝、树杆间保证每个部分充足的日照。树的形式一直在被不断地反复探索。如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追求的是运用理性的手段传达出结构的动势,他设计的加拿大多伦多 BCE 文化广场中庭采用优雅的刚结构,他通过模擬树干分叉的生长肌理,创造出两边的支柱与顶棚的弧形肋架。结构构件传力的特点通过特定的树形组合被清晰地表达出来。使观赏者凭借着常识和经验,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这种类比的心理。

2)竹的结构形式:竹子具有外直中空、劲节挺拔的外形。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说,竹子直径与高度之比如此悬殊,而能在劲风中不屈不挠,原因是其中空和节段的结构。李祖源把从竹子“节节相生之形”“空为大川的竹之本质”应用到 101 大楼设计中。101 大楼由 8 层段组成,外形似塔,更似节节相生的竹子。正如“中空”的竹节,大楼内部挑空处理,使其结构可承受 2500 年回归周期的大地震,并可承受 17级 60m/s 以上的风速。

3.3 做好建筑物的“表皮”生态设计

对现代城市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篇6

近10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无论是住宅还是一般民用建筑, 空调的安装率迅速提高, 空调器的市场销售量持续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空调电耗很快就会成为建筑能耗的重要部分, 并将改变我国建筑能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状况。在这样的国情下, 建筑节能水平的改善实际上应该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 因此建筑设计也要向建筑节能型发展。

1 节能型建筑设计的方法

建筑节能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总体规划设计;2) 建筑单体设计;3) 建筑设备设计。

1.1 总体规划设计

1.1.1 选择建筑地址

建筑应有一个合理的选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一个合理的选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 对建筑的节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古代的选址就讲究“左右有山辅弼, 前有环水, 后有镇山”的山清水秀的环境, 就是因为如此环境其气候、土质、地形条件, 很符合人类的居住环境要求。

建筑基地不适宜选择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 因冬季冷气流在凹地里易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位于凹地的底层或半地下层建筑为保持所需的室内温度所消耗的能量, 就会相应的增加。但是目前, 随着现代人口的不断膨胀与土地资源匮乏的矛盾不断激化之后, 能选择到像古代要求的舒适环境已经是很难了。建筑基地应尽量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 为建筑争取日照创造必要的条件。

1.1.2 建筑布局分析

建筑应有一个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良好的体型。对建筑的体型、形体组合、平面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对建筑的节能也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形体组合与平面布局可形成局部的风压差、引入舒适的季风、防止建筑物相互污染等作用;而不同的气候环境选择不同的体型, 可有效地解决建筑的通风、防热、抗风沙等问题。

利用建筑楼群合理布局, 充分结合特定地点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和建筑物功能, 人的行为活动特点等, 建立自然-人工生态平衡系统。具体体现在通过楼体排布的方案组合中, 按以下原则挑选规划方案:充分利用和争取日照;避免风漏斗的出现, 合理组织气流, 减少建筑热损失;利用建筑外界面的反射辐射, 对夏季炎热气候考虑充分。

在规划布局中, 可以通过建筑的手法来尽量改善日照条件, 比如:

1) 多排多列楼栋布局中, 采用错位布置, 利用山墙空隙争取日照;

2) 点、条组合布局时, 点式住宅布置在朝向较好位置, 条式布置其后, 争取日照。

1.1.3 建筑的形态分析

节能建筑的形态不仅要求体型系数 (外表面积/体积) 小, 同时需要夏季日辐射得热少, 冬季还需要对避寒风有利, 但满足此3项需要的建筑形体常不一致, 因此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制约, 包括当地夏季气温和日辐射照度、建筑朝向、各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和局部的风环境情况, 需要具体权衡得热和失热的具体情况, 优化组合各项因素后得出结论。仅从夏季得热的角度, 建筑应有合适的长宽比。加大进深由8m增加到14m, 可以使建筑耗热指标降低11%~33%, 因此对于1 000m2~8 000m2的住宅, 进深控制在12m2~14m2有利于建筑节能。

1.1.4 建筑间距

阳光对于个人不仅有卫生学的意义, 同时对人的心理及精神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不但是热源, 同时还可以提高室内的日照水平, 保证住宅室内具有一定的日照量, 从而决定建筑间最小间距, 并结合其他条件综合考虑建筑群体的布置。建筑采用斜屋顶在满足日照的前提下可以缩小住宅间距。

1.1.5 建筑通风

组织房间的自然通风很重要。对于夏热冬暖地区中的湿热地区, 由于昼夜温差小, 相对湿度高, 因此可设计连续通风以改善室内热环境。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有季候风, 在住宅设计中充分考虑利用海风、江风的自然通风优越性, 并按自然通风为主、空调为辅的原则来考虑建筑朝向和布局。为此, 要合理地选择建筑间距、朝向、房间开口的位置及其面积。此外, 还应控制房间的进深以保证自然通风的有效性。同时, 在设计中还要防止片面追求增加自然通风通风的效果, 盲目开大窗而不注重遮阳设施设计的做法, 因为这样容易把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带入室内, 引起室内过热, 得不偿失。

1.1.6 建筑朝向

朝向的选择考虑因素有:冬季具有适量和一定质量的日光照入室内;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及居室外墙面;夏季通风良好, 冬季避免冷风吹袭;充分利用地形和节约用地;照顾居住建筑群体组合的需要。

1.1.7 环保概念的体现

环保一个重要的体现方面是小区绿化。绿化有众多的作用, 如保持水土资源、降低风沙, 提供良好的湿度和温度, 调节微气候环境的平衡、缓解人类的精神紧张等都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比实验表明:夏季时, 有绿色植被的墙体 (西墙) 的平均度比无植被的墙平均温度低12.7℃。小区绿化要综合考虑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植被的生态效应等诸多因素。可以考虑乔灌草相结合, 以乔木为主;同时建议多布置立体绿化, 见缝插绿;步行道、停车坪、水体护岸和水底地面不宜一概“硬化”, 应该给大地以透水透气的余地。屋顶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小区的环境绿化条件, 还能改善建筑屋面的热工性能。

1.2 建筑单体设计

1.2.1 围护结构

1) 外窗。外窗的能耗包括通过玻璃、窗框的传热, 窗缝的空气渗透, 夏天太阳辐射得热3个方面。普通外窗的能耗远远大于外墙。窗墙比与建筑的体型系数类似, 窗墙比越大则散热量越大。按我国目前的节能标准要求:南向开窗约35%。东西向为35%, 北向为20%。

传统方法有控制窗墙比 (窗户面积与窗户面积加外墙面积之比值) ;提高门窗制作质量, 加密封条, 减少冷风渗透等;注意隔热条的选用 (隔热条对隔热门窗的整体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 。门窗节能中, 改善窗户保温隔效果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市场上中高档的住宅产品多采用中空玻璃、隔热玻璃、反热玻璃等, 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 像低辐射镀膜玻璃 (Low-E玻璃) 等节能玻璃在成熟产品中的应用也逐步在得到加强。来自《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筑幕墙门窗质检部》对国内住宅外窗的一份测量调查资料表明:

(1) 保温性能明显优于金属窗;

(2) 双玻、中空玻璃窗和双层窗的保温性能明显优于同类框材的单玻窗。金属单玻窗是保温性能最差的一种窗;

(3) 铝合金断热窗保温性能要好于框不断热的铝合金窗, 铝合金断热LOW-E中空玻璃窗的保温性能是合金玻璃窗中最好的;

(4) 复合双玻 (中空) 玻璃窗比金属双玻 (中空) 玻璃窗有略好的保温性能;

(5) 进口玻璃窗的整体性能 (隔热、强度等) 均明显优于国内水平, 传热系数K值一般可比国内玻璃窗低20%~30%, 但其价格也相当昂贵, 是同等国产窗的两倍或者以上。

2) 屋顶和外墙。传统的外围护墙体由单一材料组成, 其热工性能指标已经不能满足节能建筑的要求。设计中首先应考虑的因素是如何有效地防止夏季的太阳辐射。外围护结构的隔热, 主要在于控制内表面温度, 防止对人体和室内过量的辐射传热, 因此要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和构造形式以达到隔热要求。同时, 在结构的外表面要采取浅色粉刷或光滑的饰面材料, 以减少结构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复合墙体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不同性能, 来达到节能建筑所要求的围护墙体的热工性能指标。

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后, 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 其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 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 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 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现在, 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屋面, 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 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 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这种保温芯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芯板为柔性制品, 不仅适用于具有平面的屋面, 也可用于带有曲面的屋面, 其保温工程更可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其主要技术指标, 导热系数为表观密度为110kg/m2~150kg/m2;导热系数为0.04W/m·K~0.06W/m·K;蓄热系数为0.90m·2K~0.11m·2K。抗压强度大于0.2MPa;吸水率小于0.01%;蒸汽渗透系数为2.18×10-7g/m·n·Pa。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膨胀珍珠岩密度较小, 导热系数较低, 而且吸水率和蒸汽渗透系数也都很低。这是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所必须具备的。

当外墙和屋顶采用含有轻质的绝热材料的复合结构时, 会出现热惰性指标很低的情况。这样, 在夏季自然通风状态下, 屋顶和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可能过高。为此根据不同的转热系数, 规定屋顶和外墙的热惰性指标不低于3.0和2.5。对屋顶和外墙的热惰性指标提出要求, 同时可使屋顶和外墙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1.3 建筑设备节能

1.3.1 空调

家用空调器选用节能型 (高效制冷压缩机、换热器和风扇, 采用变频调速, 并匹配良好) ;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宜不受太阳直射;不设定过低室温, 经常清洗。采用热泵技术, 同时满足夏季制冷与冬季采暖的需要。

1.3.2 电气

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高效照明光源及灯具。

1.3.3 卫生器具

尽可能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2 工程实践

居住建筑工程概况:该工程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5 900.00m2, 总建面积为22 205.70m2。

2.1 节能目标

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 在满足以下要求的室内环境指标的前提下, 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 采暖、空调能耗应节约50%。

1) 冬季暖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16℃~18℃; (2) 换气次数取1.0次/h。

2) 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26℃~28℃; (2) 换气次数取1.0次/h。

2.2 节能设计

本设计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使用性价比优秀的材料组合。

2.2.1 外墙、楼板节能体系

根据本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在设计中采用了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分别用于外墙外保温及楼板的保温。主要有以下特性, 见表1。

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是由聚苯乙烯颗粒、高分子聚合物、水泥和助剂组成, 具有适中的保温性能和较高强度的浆料型外墙保温材料, 施工方便, 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使用, 而且还可抹涂于砌体或混凝土表, 替代粉刷层, 实现粉刷和保温合二为一。主要热工参数, 见表2。

2.2.2 屋面节能体系

从本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在保温层采用了适用于倒置式屋面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XPS) , 其基本组成及主要特性如下: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XPS) 是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粒料在专用挤出机中加热熔化后经挤出头挤出成型的。与EPS板相比, 该产品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1) 密度和机械强度高;2) 长期吸水率低。其主要的热工参数:

2.2.3 入户门和外窗、阳台门窗节能体系

入户门选用多功能用户门, 其同时具有防盗、防火、保温、隔声等功能。窗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风, 在各类建筑窗中, 塑料窗在保温节能方面有优良的性能价格比。从现有情况出发, 在设计中采用PVC塑料门窗.

3 结论

建筑居住环境, 一直以来是建筑界所关注的问题。采对地域技术的研究同样也是首要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取的节能措施也不尽相同, 本文所提到的几点建议, 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要想实现建筑领域真正节能, 还需要建筑界及相关部门同仁不懈的努力。

摘要: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的庞大工程, 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建筑节能不但要求建筑本身的节能, 还要与城市的气候条件、综合环境、总体布局等许多综合性因素构成。因此, 建筑的节能设计应综合考虑多方面。

现代城市夜景观设计 篇7

一、城市夜景观设计的含义

城市夜景观设计是在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前提下, 对城市夜环境提出总体的及分区的宏观意向构思, 并提出详细要求和限定条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针对城市建设的不同情况, 有两种操作系统:一种是城市夜景观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一种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夜景观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已建成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传统街区或城市已建成区域的夜景观设计采用第一种操作系统较直接一些, 而且见效快;而对于新兴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的重新改造, 采用第二种操作系统会使城市夜景观特色更加统一、完善。

城市夜景观设计是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作出的合理组织, 是城市美学在夜晚中的体现。之所以把城市夜景观从城市景观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是因为城市夜晚的景观与白天的大不相同, 规划设计者必须熟知这些变化, 如果运用得当, 就会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城市夜空间效果。城市夜景观设计不仅要从城市空间在白天的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 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改变日光下形态很差的空间及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存在形式。

二、城市夜景观形象的塑造方法

1. 确立夜景观主题

从思维的过程来看, 城市夜景观基本上要解决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设计怎样的城市夜景观—怎样设计城市夜景观—设计怎样实施。“设计怎样的城市夜景观”是塑造形象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同时也是最根本的问题, 无论我们展开一项怎样的城市设计活动, 首先必须对此加以思考。

2. 确定表现的方式

夜景观的表现要围绕主题, 以明喻、暗喻的方式, 以直接、间接的照明方法来表现。确定总体指导思想后, 就要斌予形体效果并在空间上布置要素。夜景观的表现方式有很多, 主要有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霓虹灯照明、树木串灯照明和灯箱照明等。方式的选择没有一般模式, 需要根据表现主体的具体情况而定, 依据对象的功能、特征、风格及周围环境, 选择合适的方法。

3. 营造光影氛围

如果场所原本照明的光色效果不佳, 就需要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补救。对光影氛围的营造要敢于打破常规, 这样可以使在白天苍白无力的景观在夜晚有着独特氛围, 让人为之一震。从设计的角度来看, 对灯光效果的逼真性和对特殊装置设计及建筑细部的研究都十分重要。如日本东京的风之塔, 将旧塔进行整修与翻新, 铝板之间设有上千个灯泡和十二个霓虹圈, 底部则有30个泛光灯, 灯光由计算机控制, 根据周围的不同信息不停变化花样。白天平淡无奇, 夜间如梦似幻, 产生独特的光影氛围。营造光影氛围要尤其注意彩光的运用, 彩光运用得当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光影氛围, 但是如果滥用彩光或颜色搭配不当, 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城市夜景观元素照明方式

1. 建筑物照明

建筑外体照明不能单纯考虑所涉及的一栋建筑的一个或几个面, 还要考虑周围其他景物的情况。整体感表现的好, 才能创造协调气氛, 不能使主景孤独的处在黑暗中, 象在黑暗底色中间涂了一片绿色、黄色或其他颜色的画板。同时要考虑建筑本身的造型、结构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虚实、明暗、轻重、大面积的给光和勾画轮廓等多种手法体现层次感。北京的北海白塔和景山公园的亭子的夜景照明, 但从塔和亭来看, 白塔“泛光普照”, 亭子“轮廓勾边”, 一虚一实, 一明一暗, 一轻一重, 各显其特色, 在对比中产生绝妙的呼应。

2. 植物照明

照明的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上照光照明和下照光照明是绿化照明的两种最基本的手法。下照光是指光线自上而下对植物进行照明, 因为其光照图式与自然光环境一致, 所以可以增加树叶的自然表现力。上照光则是光线从下方照亮植物, 这种照明效果似乎更加戏剧化。能够更加清楚的表现植物的质感。

3. 雕塑与艺术品照明

雕塑、艺术品的照明方式类似植物照明, 但雕塑品的摆放地点灵活, 所以它们的照明效果要考虑到对行人的视觉影响, 根据它所处的环境位置而定。

立于地面上, 孤立于空地或草地上的雕塑, 应以保持环境不受影响和减少眩光为原则, 灯具与地面齐平或在植物围墙后;带有基座, 孤立于草地或空地中央的艺术品, 由于基座的边沿不能在底部产生阴影, 所以灯具放在远一些的地方;带有基座位于行人可接近的地方, 灯具一般固定照明杆或立面上。

4. 水体照明

如果水体本身非常洁净, 毫无杂质, 可以采用水下照明的方式将池水清澈的效果展现出来。对于瀑布而言, 灯具的设置位置在动态水流下落的底部, 这样可以有效隐藏灯具, 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水流高度撞击后产生的水花照亮, 突出瀑布的特色和在水景中的主要地位。而喷泉等人造水景观不仅具有动态美, 而且具有丰富地形态特征, 因此在突出形态特征地部位可以进行重点照明。

四、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夜景观设计的研究, 让我们认识到城市的夜空间不同于白天的城市空间, 也不是单纯的照明规划, 它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通过对城市夜景观设计的研究, 可以更好的优化我们的城市功能空间, 创造出舒适宜人、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夜景观。但在城市夜景观建设中要避免夜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脱节, 城市夜景灯光环境的主体严重错位和光污染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的夜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夜景观设计形成的目的和作用是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场所, 同时城市夜景观也是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把握夜空间环境意义, 有的放矢地进行夜景观设计, 直接关系到城市夜景观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夜景观设计,照明,光污染,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城市夜景观规划与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同济大学主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 篇8

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特点, 并注重节能的功效, 才能满足现代高层建筑的各项需求。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及节能设计方案等进行分析与阐述, 以提高电气设计工作的应用率。

1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

与高层建筑电气关联的用电设备品种繁多。室内、楼梯过道、安全照明等属于电器照明设备;货梯、客梯等电梯设备;生活水泵和消防泵等给排水设备;冷却塔风机以及水机组等制冷设备;引风机和鼓风机等锅炉房设备;排风机、电冰箱等厨房用电;包括送风机、回风机、风机管盘在内的空调系统送电设备;包括正压风机、排烟风机等在内的消防设备。另外, 不同用处的高层建筑在用电量上也存在差别, 不过总的来说耗电量比较大, 再加上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客梯电力、应急照明等还要有分别独立的电源。

2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电量负荷的计算

高层建筑供电设计的重要参数依据就是电力负荷, 其计算的准确程度对选择合理设备并确保电力安全可靠的运行, 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并发挥节能功效。一般电量负荷的计算方式主要采取负荷密度法与需要系数法。

2.2 高低压电的配电系统

在高层建筑中, 高压配电系统的组成是两路的10KV电源, 两路电源同时供电。一般来说, 高压配电采用的形式是单母线分段, 自动切换的同时起到相互备用的目的。为了在电气设计中使变压器台数尽量减少, 一般单台变压器都采用容量大于1000KV·A的, 正常状态下的变压器能够解列运行, 中间设置联络开关, 来控制低压时短路电流的情况。另外, 高低压配电的计费方式, 多采取高供高计, 仍然需要安装设计费电度表, 将照明和动力两方面分开的方式计价。

2.3 供电电源以及电压的选择

为保证现代高层建筑的供电可靠性, 设置两个相对独立的电源是必须的, 而电源的具体数量则可以根据负荷的大小以及实际的电网条件来定量。尽管两路电源独立运行, 但它们实际上仍然同时供电, 彼此相互备用。此外还要安装柴油发电机组以应急备用, 确保能够在15s之内正常恢复供电。为了保障照明、电脑、电梯、消防等设备的事故用电, 我国国内的高层建筑, 其供电电压都是用的标准电压, 为10KV。

2.4 接地和防雷设计

在现代高层建筑的接地设计中, 由于高层建筑多选择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与楼板之间有较为可靠的连接, 重点在于金属管线工作的保障。另外, 高层建筑一般采取避雷针与避雷带的传统方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已出现放射性避雷针与消雷器等设备。虽然这两种技术已经在很多工程中得以应用, 但却在理论上始终存在争议, 仍需要更多实践的支持。

2.5 电气的照明设计

高层建筑的电气照明设计, 主要包括灯具的造型设计、灯具的布置、照明度的计算、光源类型选择等。电气的照明设计实际上与建筑的装饰密切相关, 因此二者之间应相互照应、相互配合, 应确保艺术意境与使用功能的统一。在现代高层建筑中, 普遍采取传感器、定时器或者光敏元件来实现照明的自动控制作用, 并通过各种建筑物的自动化系统来实现照明电路与接触器。另外, 采取高光效的电光源, 也是节能照明的重要手段。

2.6 消防自动灭火与报警机制的设计

随着科技的进步, 高层建筑在火灾自动报警灭火机制方面也逐渐统一, 目前主要包括5个部分: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中心、自动洒水灭火器和气体自动喷射, 以保证报警灭火自动化系统。在这个过程中, 由探测器探测火灾信号, 并自动转为电信号, 电信号进入分区报警器以及消防中心, 转为声光报警信号。而整个消防指挥与监控由消防中心完成。由于高层建筑消防用电设计跨多学科, 规模、功能和控制范围都日趋复杂, 因此设计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

2.7 电梯的用电设计

电梯机房一般在井道的上方。普通电梯的梯井能够连通或者设置开口相连通。电梯根据使用功能多分为客用电梯与货用电梯等;而按照速度划分可分为超高速、高速、快速与低速电梯;按电流可分为直流和交流两种。在现代高层建筑中使用的电梯, 为了缩短等待的时间并提高运输能力, 多采用超高速或者高速的电梯, 分组采取控制。为了提高运行的舒适性与稳定度, 客用电梯多采取直流电动机作为驱动。另外, 在进行电梯的电气设计时, 需要做好各项配电设计、电气照明、选择主开关、设置插座、装置通风及控制等相关问题。

3 高层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

随着我国人口的加剧、工业的不断发展, 对能源的消耗也不断增加, 正面临能源危机问题。因此各行业都已提出节能的

需求, 这也是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3.1 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在使用功能方面要满足照明在色温、照度、显色指数这几方面的要求, 空调温度和风量也要得到满足, 使用舒适度和卫生状况应得到保障;运输通道上下和左右都要畅通无阻;一些特殊技术方面使用的要求要满足, 如在娱乐场的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以及电力用电等。

3.2 经济效益需要充分考虑

节能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因素, 建立在过分增加成本和投入基础上的节能是不建议的。节能的焦点应该在电气设计当中体现, 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节能而得以费用回报。

3.3 以减少无谓耗能为主

应明确哪些电量消耗是与建筑物的功能无关, 再考虑采取的具体措施。在设计过程中, 节能措施应遵循“经济合理、价值实用、技术先进”等原则。由于高层建筑耗电量大, 节能空间也相对较大, 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因此, 在选择电气节能的设备时, 应对其性能、原理、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给予考虑, 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 都要反复比较, 在最后定选节能设备, 以实现真正的节能功效。

摘要: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为了提高现代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质量, 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水平, 阐述了现代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对高层建筑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特点

参考文献

[1]路琦, 林峰, 周瑛俊.高层建筑中的电气节能措施[J].低温建筑技术, 2009 (6) :110-111.

[2]钱济强.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节能原则[J].科技创新导报, 2007 (32) :104.

[3]章楷盛, 李洪伟.现代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内容分析[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6) :95.

[4]马致远, 张磊.浅谈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 2007 (24) :194-195.

[5]韩锋.浅议高层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J].科技促进发展.2009 (12) .

[6]李飞.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08)

[5]刘志军.浅谈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原则[J].科技信息.2010 (35) .

[7]王林林, 马传勇, 李豪杰.浅论高层建筑电气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9 (17)

[7]郝平.小议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内容及节能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06) .

[8]杨冬梅, 张洪波.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16) .

[9]陈志民.探讨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J].广东科技.2009 (18) .

浅析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 篇9

1 国内外城市广场建设现状

1.1 国内城市广场规划建设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各地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加快, 城市广场有了新的市场, 类型多种多样, 形式丰富, 主题类的广场建设项目随地而起。但当前, 在我国城市广场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个特别严重的误区, 那就是一味求大, 特别一些中小城市这种情况更为严重。5~6hm2甚至10万hm2的广场比比皆是, 更有甚者大到几十万hm2, 认为大就是好, 大就代表着城市的进步, 其中也不排除相互攀比的因素,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为39.5hm2,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广场, 但这是在一种独特的政治需求下产生的, 是与举行军事和政治仪式而设计的,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 这种政治性的集会越来越少, 城市中更多需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休闲体验的广场或者历史文化休闲广场。所以, 从当前的社会需求出发, 建设小广场和小广场群将是现代国内城市广场设计的重点。

1.2 国外城市城市广场规划建设

因观念不同, 文化不同, 西方国家人更注重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哲学观和世俗的生活环境、习俗也更重视现实生活, 西方国家城市社会活动相比中国人而言更为丰富, 他们把大量的日常活动时间和注意力安排在户外, 因此相当大一部分城市广场和公共建筑成为了公众相互了解熟知的重要集中地。

2 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 主要是指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结构是否符合市民的行为习惯, “合适的”就是“好”, 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这是一种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完全一致的合适。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人”的关怀, 过去的广场, 通常没有大面积的绿地, 而现代广场主要由大面积的绿色空间, 并配备了齐备的设施和交通、交错组织、实现现代城市广场的“方便性”“可达性”和“停留性”, 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重视以人为本, 这样距离人们的生活又近了一步, 同时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2.2 地方特色原则

第一, 城市广场应该首先注意突出当地的传统文化、人文特色、地方特色和历史特征。城市广场建设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整个文化历史背景下来建设, 符合当地的风俗、民俗文化、杰出的建筑的艺术特性、植物和风土人情等, 大力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 避免国内广场的设计风格千篇一律, 增强广场的主体性, 同时还能够提高对外来游客的吸引性。

其次, 城市广场还应该注重对本土植物的利用, 在充分体现当地山水园林特色的同时, 还要选择适合当地地貌、气温等变化的植物, 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2.3 效益兼顾原则

现代城市广场逐渐由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现代城市广场转变为更加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和城市空间的发展, 因此, 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更要体现出“设计源于自然、人与自然共生”, 达到经济建设和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状态。

2.4 突出广场的主体性原则

首先要明确广场的功能, 其次应确定广场的主题, 还有周边配套设施的功能, 周围的主要功能。这个广场的设计才是有秩序的设计, 也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有特色的城市广场, 无论是任何类型的广场, 首先确定它的位置, 在城市广场应该努力强调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特点, 因为城市广场代表的也是城市的形象。其次满足市民的多种需求, 并改善城市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 以体现时代性、创新性。

3 城市广场建设的建议

城市广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层次性、可达性、交通便利性、适宜性和地方性等设计原则。

浅议现代园林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篇10

【关键词】园林;现代园林;城市景观;生态设计;设计方法

城市景观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景色。进入现今的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的本质从来就是而现在更应强调的就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亦即恩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我们称谓的园林。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惟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

1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的关系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

1.1 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對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1.2 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规划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规划设计,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如果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与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1.3 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以及可持续城市。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与自然的设计。

2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2.1 人与自然的纽带设计

在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时,人与自然的纽带是设计师在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立体绿化能较好地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加强建筑物与景观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空间,如阳台绿化、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手法给人造成接近大自然的感觉,让高层的市民生活在绿色的氛围里,与地面建立愉快的视觉联系,同时可避免来自低层部分屋面反射的眩光和太阳的辐射热,具有柔和、丰富的有生命力的效果。

2.2 结合水体进行设计

水产生的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使人们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悦。如居住区靠近河道,可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作用,保护河道。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的种种需要。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分隔空间,减少土方运量,引导雨水沿着起伏地形渗透、流淌,最后流入景观水系。

2.3 处理好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

景观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等,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3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3.1 生态设计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是综合的,也就是说植物是生活在综合的环境因子中。缺乏某一因子,或光、或水、或温度、或土壤,植物均不可能正常生长。因此,掌握环境中各因子与植物的关系是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3.2 生态设计应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在生命活动中,能改变周围的环境,并引起其他植物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研究发现,许多植物都能产生有毒物质,从而抑制周围其它植物的生长。例如:榆树和栎树种在一起,榆树会背向生长;刺槐和桉树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抑制周围某些杂草生长,使其周围成为裸地等。研究还发现,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其邻近的植物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刺槐根系浸出液明显促进杨树生长;核桃与山楂相互促进,板栗与油松相互促进等。了解了这些知识,景观设计者不但能避免相克植物间的混交带来的损失,而且还可以利用互促作用的原理来进行合理的配植,更快地营造理想中的景观效果。

4 结束语

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从景观大道、城市广场,到郊野“自然公园”、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多是由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因此,有必要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对当前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根本性变革,系统地研究生态城市理论、原理及其规划设计方法、手段、技术等一系列问题。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其工作的领域如此广阔,前景如此美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创造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小克,张公保.浅议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7(06).

[2]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的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06).

上一篇:烟草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下一篇:高校设计素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