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原理与应用

2024-07-22

ERP原理与应用(精选十篇)

ERP原理与应用 篇1

关键词:ERP原理与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

一、综述

《ERP原理与应用》是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近年来对ERP教学已为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所重视,也有不少针对ERP课程教学的研究,还有不少院校就培养学生ERP应用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ERP既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又是一种技术应用软件。因此,学生要能真正学好用好ERP,首先必须了解企业管理,理解ERP的原理。为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全国多数高校都引入了ERP沙盘模拟教学,也开展了这一方面的教学研究。笔者也针对ERP沙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对企业管理有所了解之后,对于理解ERP原理确实大有帮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ERP原理、ERP实施方法与ERP软件应用三者脱节的问题,有的学校提出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路,有的学校研究了如何将ERP原理与ERP实施教学融合的问题,但是没有很好地解决三者融合的问题。

笔者在ERP沙盘教学中引入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的理论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理论和实践互相交替,突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更好地开展专业实践的能力。本文通过思考研究,提出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ERP原理与应用”的课程设计,将ERP基础理论、实施方法和实践应用融于一体。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面向企业设置ERP相关岗位,培养ERP系统的实施、维护和应用人才。企业实施ERP系统管理,可从实施前的规划、实施项目开展到实施后的维护和使用,设置六种岗位。表1列出这些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职业学校的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等专业普遍都开设了《ERP原理与应用》课程,但不同类型的学校对这一课程学习后主要面向的岗位各不相同,课程学习目标定位也各不相同,具体见表2。

三、课程设计

针对不同类型学校《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围绕ERP实施过程,融ERP原理、实施方法和软件应用于一体,可设置三种不同的课程安排方案。

方案一:“项目式”课程。“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工程项目实施的能力。

“项目式”ERP课程方案主要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能够以ERP思想为指导,进行项目规划和组织实施等工作的“工程型”人才。课程以一个综合性的ERP实施项目为主线展开,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分组完成一个“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全面信息化项目(包括生产、物流与财务)”,项目流程从项目调研开始,到项目总结验收结束,具体流程见表3。

方案二:“行动导向”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基础,面向工作过程,构建接近真实工作场所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加以综合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逐层深入的学习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行动导向”ERP课程方案主要适用于高职院校,培养熟悉ERP原理,能够在ERP实施顾问的指导下参与ERP实施项目具体工作、能够承担ERP项目交付后的客户技术支持服务和系统管理维护等工作的“技术型”人才。ERP实施工作过程参见表4。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不同类型企业的信息化项目为载体,构建四个学习情境,如下图所示。在每个项目中,学生既复习了之前各项目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方法,又学习到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最终达到熟悉ERP思想和原理、掌握ERP实施方法、并能熟练应用ERP软件的学习目标(参见表5)。

方案三:“任务驱动式”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个实例作为引导,通过对案例任务分析、实施与评价,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参与完成,适合自主学习能力偏弱学生。

“任务驱动式”ERP课程方案主要适用于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院校,培养能够熟练应用和维护ERP软件的“技能型”人才。按照“任务驱动式”方法,面向ERP系统的主要模块,将课程构建五个教学任务,如表6所示。在每个任务中,学生了解ERP系统各模块运行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ERP软件各模块的操作,并能综合应用。

四、总结

ERP原理与应用论文1 篇2

【摘要】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缩写,中文含义是“企业资源计划”。它代表着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的理念已经通过计算机软件得到体现,因此,ERP也代表一类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至关重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ERP系统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其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型企业ERP应用存在的对ERP认识不到位、资金和人才缺乏、软件产品单一等问题,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提出了适合其应用ERP的具体发展对策。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中小型企业 应用 信息化

近几年,众多国内管理软件厂商争相将目光从大型企业投向中小企业信息化,许多国际著名软件巨头也纷纷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来“分食”这块蛋糕„„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其IT应用市场也日渐成熟,许多中小企业对运用ERP手段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表现出十分渴望的心情。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条件:一是中小企业ERP实施难度相对较低,容易获得成功,业务流程与组织架构相对简单,ERP软件开发相对容易实现;二是中小企业的ERP实施周期也相对较短,见效快,在实施ERP过程中通过管理咨询收效也比较明显。正确地实施ERP可帮助中小企业规划管理模式、强化管理规范与制度、实现对经营过程地及时监控,为企业的扩张打下基础。中小企业实施ERP能够确保与大型企业竞争中地高效、灵活优势,在快速求变地信息社会商务生态环境中,充分发挥“快鱼”的优势。

一、ERP应用的现状

我国对ERP的应用已走过了二三十年的艰难历程,自引进第一套ERP软件以来,投入了百亿元的资金,经历了启动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阶段。时至今日,无论从企业发展对ERP的迫切需求,还是人们对ERP认识的逐步深入,都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虽然许多大中型企业的ERP都已进入深度应用阶段,但从应用水平提升和效果看,仍存在诸多难题和障碍。据有关ERP的调查资料显示,ERP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普及率约为70%以上,而中小企业型仅达4.8%。由此,ERP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率很低,市场发展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中小型企业应用ERP存在的问题

1、对ERP的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

很多中小型企业信息意识淡薄,对ERP没有明确的认识,仅认为ERP是一套万能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只需软件供应商提供安装后便可使用,这种错误的认识将直接导致企业高层领导不能认真地分析企业的现状和经营管理上的问题;不能设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发展规划;不能准确估计ERP项目的预期效果。另外,由于ERP应用的短期效应不明显,加上中小型企业对ERP的认识和经验

都不足,在短期内很难看到ERP的作用和效果,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企业应用ERP的进程。

2、缺乏一定的资金和人才

ERP项目的实施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投入,这对于运作资金相对缺乏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上企业对信息化缺乏经验,很难确定需要多少资金来投资企业信息化是合理的,因此企业一般不愿意进行ERP投资,出现了小马拉大车及头痛医头等不愿合理投资的现象;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所在,ERP的应用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操作。然而在中小型企业中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太少,这是制约ERP发展的又一个因素。

3、中小型企业的软件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

我国企业数目众多,量大面广。迄今为止,在我国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1000万家,信息化需求千差万别,掌握其全面资料难度相当之大,大多数IT企业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准确获取中小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出现了中小型企业ERP软件产品过于单一的现象,在市场上较难找到适合中小型企业的ERP软件产品和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4、对ERP的教育培训力度、方法不够健全

ERP软件系统的使用者涉及企业各部门,这些人员知识层次不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原先对ERP系统知识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企业通常会交由ERP软件商或专业的公司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ERP系统的教育培训。这种教育培训计划性差、时间短,并且没有完善的考核制度,使得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中小企业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导致ERP项目操作人员的变动频繁,对ERP系统的实施带来不良的后果。

三、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的环境条件分析

中小企业成功实施ERP的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 :外部环境条件和企业内部环境条件。前者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实施ERP所需的外部资源环境(软件供应商和咨询服务提供商)。后者指的是实施ERP的企业内部对项目实施结果产生影响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1社会环境条件分析

社会环境条件的第一层含义是指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其最大特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还处于初级阶段,同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项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多的无序竞争、不正当竞争。第二层含义是指实施ERP的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实施企业所处行业的供应链结构和规范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ERP项目实施的效果。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可靠程度,供应链下游需求信息的可靠程度和及时反馈程度,都会影响实施企业对ERP的运行效果。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社会化协作分工体系和供应链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企业在考虑引入 ERP之前,需要对所在行业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考虑相应的对策。否则,即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基础很好,也不能充分发挥ERP应有的威力。

2外部资源条件分析

首先,来自软件公司的风险。目前,我国市场上的ERP产品主要有两大类:国外软件厂商开发的ERP产品和国内软件厂商开发的ERP产品。由于国外ERP产品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开发和应用阶段,因而在理念、模式和技术上有其先进性和成熟性,但国外厂商往往不了解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本地化不够,同时系统对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和基础数据要求很高,实施难度大。国内ERP软件供应商凭借着对中国国情的了解,能提供更加本地化的服务,价格上也相对便宜。但是在技术、经验和应用实践上与国外软件公司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外,目前我国的ERP供应市场也表现得不成熟。个别软件供应商为了单纯追求利润,根本不考虑其产品是否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都拼命推销给用户,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极有可能给用户带来实施困难、效果不佳、甚至后续实施工作无法开展等风险。还有个别软件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常常会过分满足企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从而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没有起到优化流程,管理模式创新的目的。

其次,来自项目实施咨询服务公司的风险。目前,我国的管理咨询机构尚不健全,水平也参差不齐。咨询公司缺少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都丰富的人员,由于没有深厚的管理知识和背景,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会趋向于回避管理上的变革甚至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另外,咨询公司的人员流动性也很大,缺乏合格的项目经理。还有不少咨询公司的信誉度较差,只要合同一签,就急于脱手和交工,缩小项目服务范围尤其是涉及企业管理变革方面的内容。

最后,企业与外部源的合作风险。合作风险是指实施ERP的企业与软件供应商、咨询服务提供商在ERP系统实施期间以及以后的支持期间三方合作方面所产生的风险。从实施企业的角度来看,合作风险可归属于企业的选择风险,即软件选择风险和实施咨询公司选择风险,以及合作时企业认识上的错位风险。3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指实施 ERP的中小企业内部对项目实施结果起影响和决定作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基础、企业资金支持能力、企业技术支持能力、领导重视程度、项目前期筹备情况等几项。

(1)中小企业当前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引进ERP系统的根本原因是它所包含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但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忽略其中的管理因素而仅仅将它看作软件必然会失败。伴随着ERP系统的实施,企业业务流程需要整合优化,去除多余和无效的工作环节,从而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扁平化管理,以适应ERP所贯彻的管理参考模型的要求。因此业务流程变革是ERP系统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变革的内容取决于企业当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与ERP系统管理基准之间的差距,如果差距过大,则实施难度也很大。因此根据企业当前真实的管理水平,采取合理的措施,选择合适的ERP产品,中小企业当前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加衡量:资金周转率;新产品设计周期;基础数据管理;人均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率;自动化水平;企业组织结构稳定性;企业发展速度。

(2)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

信息化对中小企业ERP实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信息化基础如何,可以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软、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以及具体使用信息化系统的人员所具备的素质等角度来反映当前企业信息化的真实水平。中小企业当前信息化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衡量:企业中人的因素,包括员工信息化的认可程度、操作熟练程度;现有信息化软件使用情况,包括所用产品类别和数量、应用范围;信息化硬件投资情况,包括硬件数量、投资额、联网程度、年均运行维护费用。

(3)中小企业资金支持能力

中小企业引进ERP系统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不仅包括初期的一次性投入,而且还包括运营过程中的人员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和系统升级费用,这些都要求企业在ERP项目资金投入方面有一定的保障。如果项目资金支持不力,或企业对此没有充分认识,那么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就会产生问题,甚至会因为后期资金投入的不足而引起整个项目的失败,使得前期的投入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中小企业资金支持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衡量:企业盈利能力;有无完善的资金使用规划;有无项目预算;ERP项目初期实施费用(价格与初期维护费用)与年盈利的比率。

(4)中小企业技术支持能力

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企业内部人员为项目提供支持,这些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和实施建议、项目目标及需求调查、新系统功能描述和要求、系统配置、必要的二次开发、系统维护和系统升级工作。因此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素质以及他们对项目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影响着系统实施的效果。企业技术支持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衡量:企业 ERP项目组成员的构成情况(后面将详细讨论ERP项目的组织结构),按照专业、学历及工龄划分;接受培训程度,包括ERP原理、ERP产品和实施流程及规范的培训情况;人员数量、相关经验等方面考虑。

(5)中小企业领导重视程度

ERP项目是一把手工程,企业最高领导层的参与和支持是ERP项目成功的关键。这种参与过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审批和签字,不能只是口头上的支持,形式上的参与,而是需要企业领导真正意识到ERP的重要性,能够在根本上推动和促进项目的实施进程。企业领导重视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衡量:项目负责人是否为企业最高决策者;项目实施小组的重要级别;企业有无CIO设置;企业领导参与项目会议的频率;企业领导支持工作的力度即解决具体问题的数量,是否把 ERP项目放置到仅次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之后的第二重要位置。

(6)项目前期筹备情况

良好的开始是实施成功的一半,ERP实施的前期筹备工作是关系到是否能够

取得预期效益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前期筹备期我们需要弄清如下问题:企业领导决策引进ERP系统的原因是什么?对项目的期望是什么?对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是否了解并做好了心理准备?对于产品选型是否科学而无偏爱?对 ERP产品的功能和效果方面了解程度?

项目前期筹备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衡量:企业需求是否明确;实施目标是否明确且一致;是否对项目资金要求和实施的难度有所认识;是否有具体的系统规划和实施计划草案;是否对所选择的ERP产品有足够的了解;对企业现有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是否有充分的认识。中小企业可以在实施ERP系统之前,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内部环境因素的衡量指标打分评估,判断出自己企业的ERP实施能力如何。

四、发展中小型企业ERP的对策

1、全面、正确认识企业的ERP

企业实施ERP是一项投资大、风险大、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涉及到企业各部门、人员、金钱、时间和技术等诸多方面,它是企业管理模式的一场变革。企业应清醒地认识到,ERP系统在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等复杂问题,企业高层领导必须正确认识ERP的本质并妥当处理这些问题,否则会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

2、重视人力资源素质,加强培训企业决策者和执行者应具备的ERP知识的掌握力度

企业决策者要全面认识和掌握ERP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传统和现代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时就需要决策者通过改革使企业适应ERP系统,寻求企业健康发展之路。企业基层员工的素质也不可忽视,他们是ERP系统的执行者,直接关系到ERP系统的成功运行。因此,企业在应用ERP之前和过程中应不断地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项目风险知识以及对ERP作用的全面认识。

3、加大对中小型企业实施ERP的政策支持力度,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促进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ERP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政府中小型企业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大型IT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通过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训等措施,为中小型企业应用ERP提供资金支持和智力支持,加快中小型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

4、完善制度建设,保障ERP系统高效应用

企业应针对ERP系统的业务流程、应用模块和部门,制定具体化、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制定适应ERP系统的岗位职责、业务操作规范和考核制度。同时,严格考核和奖惩兑现,对企业的人、财、物及产、供、销等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综合竞争力,通过制度化建设来保证系统的成功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彬.ERP项目管理与实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

[2] 穆晓芳.ERP在中国实施的问题及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3] 罗丽伟.浅谈企业财务ERP系统的实施.煤油与化工,2006.7.[4]侯红艳,王汉斌,陈刚.ERP的成功要素——流程再造[J].机械管理开

发,2008(3)

[5]韩晓红.中小民营企业组织变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

坛,2004(20)

针对ERP系统的构成与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ERP系统;系统构成;信息管理

前言:国外对该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建立了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论体系,极大地推动了ER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普及。然而,相对于国外研究而言,我国国内在研究该系统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是对其进行了较为表面上的研究,对其只是做了较为浅显的论证,是对国外相关成果的总结和论证,没有提出具体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更没有从实践的角度对ERP系统的应用和推广进行实证指导,而且实证方面的研究较少,大多表现为理论与实际的相脱离,大多数的研究知识停留在表面,只是对ERP在某个行业中的实施应用进行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由此,本文对ERP系统的构成与应用展开研究。

一、ERP系统构成理论概述

(一)核心思想。该系统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三个核心思想。其中精益生产思想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过程中采用大批量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讲客户、供应商、销售代理商位纳入生产体系,从而构建合作性质的企业供应链。敏捷制造思想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而进行对一次性供应渠道或者是短期供应渠道的构建,形成一个相对来说较为稳定的“虚拟工厂”,把相应的协作单位以及供应链作为企业正常管理流程当中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同步工程”的科学合理应用,有效合理的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将新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市场,有效的保证产品的质量、实现商品的多样性与生产运营的灵活性[1]。

(二)发展阶段。ERP系统是由管理信息系统(MIS)发展而来的,经历了物料需求计划MRP、MRPⅡ等阶段,在MRPⅡ技术的基础上,融入即时生产、全面质量、优化生产技术、分销资源计划、制造执行系统、敏捷制造系统等现代管理思想,保证企业能够进行更为科学的全面管理,做到质量管理的有效监督,更好的调度生产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各项资源,为企业的决策确定打好基础,形成一项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和决策保障中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三)主要作用。ERP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梳理和规范业务的流程,保证企业资源以及业务数据之间的合理共享,通过对管理的优化,提升内部控制的力度,加强各部门业务之间的协调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统一规划和运用,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ERP系统作用分析

(一)以项目计划决定项目管理。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而言,其最为重要的宗旨是将项目的逻辑性作为主要管理的基础,令项目正常管理、相应流程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针对项目管理来说,其相关流程极为复杂,项目指标的完成进度受到管理水平重要影响,在现代化管理中,项目管理作为新兴的一项管理内容,项目管理具有着良好发展环境以及发展空间,并且项目管理的相关计划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而言拥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作为企业,需要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的重视,确保项目计划能够正常稳定的进行,同时将其作为主要的凭借,对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进行有效的保证。

(二)运用软件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在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过程中,ERP理念的主要依据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把企业本身所存在的相关管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同时保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相应的管理职能都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在企业当中,ERP的实施以及应用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企业的再造与管理优化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国外,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已经把ERP理念在企业当中进行应用,我国在逐渐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开始对这种理念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通过相应的信息软件将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提升,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构建和使用,将ERP系统作为主要的信息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企业的运营流程全方面升级,进而保障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管理效率。所以,企业需要引入更为科学先进的软件技术,完成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并且保证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其存在的可操作性,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已经由最开始的工业化经济慢慢的转化为网络信息化时代。各企业都跟随时代的脚步,转变着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人工管理体制,想信息化管理体制过渡。在此形势下对ERP系统的构成理论以及相关作用进行研究,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也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ERP原理与应用 篇4

关键词:教师个人空间,企业调研实践,实训教学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 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 转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 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应用型技术技能, 在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创新过程中, 实训教学尤为重要。为做好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笔者探索了一种基于教师个人空间与企业调研实践的“情—知—能—用—境”五步教学法。

教师个人空间指的是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 在“世界大学城”网站建立教师个人空间, 专门用于课程教学;企业调研实践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去企业调研, 工学结合。

基于教师个人空间与企业调研实践, 教师尝试的“情—知—能—用—境”五步教学法中, 第一步“情”指的是通过励志演讲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第二步“知”指的是理论研习和知识储备;第三步“能”指的是技能训练和小组汇报;第四步“用”指的是企业调研和学以致用;第五步“境”指的是参加大赛, 提升境界。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

张庆尧[1]研究了项目教学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依据职业岗位 (群) 的工作任务、工作进程设计一系列行动化项目, 师生通过共同实施这些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志强[2]研究了钳工技能实训教学方法, 即打牢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培养感觉技能, 注重综合操作训练, 并对学生的成绩及时做出评价;杨特育等[3]研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方法, 认为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多媒体辅助教学, 操作示范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增强互动性;陆祥[4]研究了教和学的互动———会计实训教学方法, 合理编排实训座位, 以指导实训教学为主, 穿插练习实训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 实施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白玲玲等[5]研究了高职制药专业实训教学考核方法;曹毅[6]研究了高职院校会计学原理实训教学方法的创新;杜萍[7]研究了“教育科研方法”课程两段七环节实训教学模式, 按理论学习和实训教学两个阶段, 分为“目标自学-教师讲授-生问互动拓展—教师评价—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师生对话讨论”等环节。

2.2 关于“五步教学法”、“三步教学法”的研究

曾宪皆[8]研究了郭汉民教授的“示范—查找—讨论—讲课—总结”研讨式五步教学法;董学琪[9]研究了网球训练“三步教学法”:“短式网球训练—过渡球训练—标准球训练”;尹世寅[10]研究了“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法, 与任务型教学途径的比较及其在西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李黎静[11]研究了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三步教学法及其在牛津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易灵芝等[12]研究了电工学“三环节五步教学法”:“老师精讲—自主学习—必做实验—自选实验—综合考核”;吴海霞等[13]研究了微视频“五步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应用;雷成伟[14]研究了化学用语的“三步”教学法;朱美兰[15]研究了初中文言文“自主式三步”教学法, “自主—读, 合作—译, 探究—悟”;渠秀生[16]研究了“导学议练结”五步教学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3 相关研究评析及本文的研究视角

以上学者关于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 以及“五步教学法”、“三步教学法”的研究,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为本文研究“情—知—能—用—境”五步教学法实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 以上研究更多的偏向于综合方法的探讨, 较少涉及一个单元的教学实例。对于网络教学空间的运用, 以及企业调研实践涉及不多。为进一步探讨基于教师个人空间与企业调研实践的实训教学创新, 本文尝试提出基于教师个人空间与企业调研实践的“情—知—能—用—境”五步教学法, 以飨读者。

3. 教学实例

下面笔者以院校工商管理学科“ERP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报价与接单流程》实训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学科:工商管理

课程:“ERP原理与应用”

教学章节:报价和接单流程

3.1 内容分析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本课程教材选用的是国家工信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认证系列教材。

3.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 已经具备了《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基础》、《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化》等课程的学科基础。

3.3教学目标

结合教育部提高学生应用型技术技能的要求, 适应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创新的需要,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制定了知识目标、仅能目标、素质目标。本章节的素质目标是:适应时代潮流, 适应现代化企业报价、接单流程中的信息化管理, 符合企业信息化需求。

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往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本章节重点和难点分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 复制前置单据;生效日的设置, 汇率的修改。

3.4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主要是运用“情—知—能—用—境”五步教学法 (循序渐进) 。网络环境是教师在世界大学城创建的个人空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ERP应用基础”。学生的操作软件是易飞ERP软件。为便于学习, 将学生分成9组, 每组5人左右。上图“教学策略”即为教师 (笔者) 授课时的有关图片。

3.5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两项作业:一是结合学习教师 (笔者) 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创建的“ERP应用基础”课程空间中的教学资源, 预习“报价和接单流程”;二是通过网络搜索企业报价和接单的有关案例。

在教学过程的“课中”环节, 即“情—知—能—用—境”五步教学法的具体过程。第一步即“情”———“情感培养:励志演讲”。由教师发表励志演讲, 或者由同学根据教师在“世界大学城”教学空间中发布的励志演讲视频, 进行当堂演讲, 从而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节课中, 教师依据“报价和接单”流程的特点, 选用的励志演讲题目是“要么本事够大, 要么运气够好”, 为学生学习报价和接单流程营造了提高操作技能和培养自强不息精神的实训氛围。

在教学过程的“课中”环节, 即“情—知—能—用—境”五步教学法的第二步, 即“知”———“知识研习:理论储备”。在该步骤中, 学生对“报价和接单”流程的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巧深入研习, 苦练内功。

在教学过程的“课中”环节, 即“情—知—能—用—境”五步教学法的第三步, 即“能”———“技能训练:小组汇报”。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 通过训练进一步熟悉操作技巧, 让小组同学在汇报过程中不断提高, 崭露头角。

在教学过程的“课中”环节, 即“情—知—能—用—境”五步教学法的第四步, 即“用”———“学以致用:企业调研”。学生根据课堂上励志演讲、知识研习、技能训练所得收获, 将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企业调研加以消化吸收, 从而达到“工学结合”的效果。本章节实训教学过程中, 教师带领学生去南京卫岗乳液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 同学们深刻领会了“报价和接单流程”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 并将调研过程和收获拍成了一部调研视频。

在教学过程的“课中”环节, 即“情—知—能—用—境”五步教学法的第五步, 即“境”———“境界提升:参加大赛”。学生经过励志演讲、知识研习、技能训练、企业调研等过程, 知识和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 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了全国技能大赛, 与全国大学生同台竞技, 一显身手。由于进入决赛的选手基本都是绝顶高手, 因此称之为“华山论剑”。上图左侧即为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信息化应用大赛的有关照片和学生自己制作的调研报告的PPT封面。在2015年的决赛中, 同学们顺利通过预赛、闯入决赛以后, 经过风采展示、抢答、必答、企业调研视频拍摄、调研报告展示5个环节, 与来自全国的高手激烈角逐, 提升了境界。

课后, 学生将本章节学习成果上传到教师的教学空间, 作为一种珍贵的资料予以保存;同时, 预习后面的章节———“订单变更和出货通知流程”。

3.6 教学效果

基于教师个人空间与企业调研的“情—知—能—用—境”五步教学法, 本章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效果好, 教师和学生围绕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形成良好互动,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非常高;与合作企业再次签署合作协议;学生信息化工程师考证通过率达100%;教师指导的A计划团队在全国大学生企业信息化应用大赛中荣获总分第二名、最佳口才奖。

4. 结语

ERP原理与实践 篇5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指导下,采用面向业务流程的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计划为主线实现对企业整体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并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1.ERP系统实施方法论

根据企业为实施ERP确定的不同目标,企业在实施ERP时可以有多种不同策略。划分ERP实施方法有两种通用尺度:一是实施过程花费的时间,二是业务变动量和企业希望实现的价值。二者综合起来构成了不同的实施方法矩阵。1.“慢+技术层面”

这是企业最不期望的方式。由于技术层面的重点极少放在商业价值上,因此实施工作应该完成得越快越好。如果在选择ERP策略时选择了这种组合或在实施过程中被迫走进了这种组合,最好尽快终止实施工作,以免带来更大损失。2.“快+技术层面”

这种实施方式主要是为紧迫的技术问题或对不能满足需要的现有系统进行快速减压。这种方式可能费用最低,但不会直接增加商业价值,仅能将技术屏障转移到经营的有效性上去。除非企业遇到的技术问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否则也不提倡采用这种实施方式,因为,系统到位后再进行优化一般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3.“快+战略层面” 这种形成快速优势的实施方式,实际操作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企业的管理非常优秀,企业的变革能力非常出色,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非常高。否则这种实施方式将可能使预期目标大打折扣。当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求得竞争差异,将重点放在特定的业务流程或作为解决企业最薄弱环节的手段(如在供应链管理这个局部)将大多数余下的业务流程依然按照“快+技术层面”来解决。4.“慢+战略层面” 这种实施方式可能会较好地实现追求商业价值的目标。这种方式多被一些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采用,特别是一些想通过实施ERP完成管理模式转型的企业。这时,慢的问题不是ERP软件系统实施引起的,大部分时间是要用来完成业务流程的大范围改动、修正员工行为、整理企业管理的各类基础数据等工作的。当然,商业价值的大小也主要取决于这些工作完成得如何,而不是ERP系统本身,ERP系统只不过是这些工作成果的一个较好的载体。当然,这种实施策略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是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见不到预期效果。采用什么样的ERP实施策略和方法取决于企业实施ERP的目标,策略和方式方法仅是达到目标的具体手段。至于企业是将解决技术层面问题放在首位,还是将战略层面问题放在首位,抑或是综合考虑都取决于实施ERP的目的,也就是说,ERP是想分阶段见到效果还是直达目的,将取决于采用的实施策略。从总体情况看,坚持“全面规划、总体设计,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逐步推广,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实施原则对做好ERP系统实施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具体的实施方法,不同的咨询公司、不同的产品都有各自的方法论。

2.ERP系统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2.1对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面对今天知识经济市场的挑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被大家认同,尤其的中小企业,只有在企业管理方面多下功夫,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向管理变革要效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自身的一些特点,如生存和发展问题;电算化和整体信息化的问题;系统价格第一和企业需求其次的问题等。所以在中小企业启动ERP系统的初期,如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企业ERP系统实施目标,是关系到ERP系统投资收益的大小和实施成败的关键。由于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特点,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进销存”+“财务管理”)是符合国内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经的阶段,它不但使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的硬件基础和计算机应用的管理平台,也提高了人们对ERP的认识,降低了企业的实施风险,提高了系统投资收益率。因此,一切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先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等到条件成熟,再进行ERP系统的实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符合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

2.2正确认识第三方系统咨询商的作用 大型企业在实施ERP系统中,需要咨询公司从企业整体出发规划发展目标以及制定策略,这是企业自身不能作到的。因此,应充分利用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的优势,为企业进行企业诊断和业务流程再造,参与企业实施ERP系统的整个过程,降低企业的实施风险。中小企业进行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销存”+“财务管理”)就要考虑咨询公司的介入深度,一般定位在对企业的前期ERP理论的培训和内部调研,协助企业明确实施目标和ERP系统选型。2.3企业实施目标和项目需求必须明确 大型企业实施ERP系统,必须有实施需求作为推动力(外部和内部需求),如企业的上、下供应链已经实施了ERP系统;企业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需要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成立有企业领导、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计算机中心组成的强有力的ERP实施小组,在专业管理咨询公司的指导下,明确企业实施目标和实际需求,进行系统投资/收益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提出建议,使企业的投入得到合理的收益。这样,不但使企业在实施前可以预见投入成本和收益,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减少企业与软件商在实施过程的争议,而且,为ERP项目的验收和评定打下了基础。中、小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企业的系统范围、系统架构,对目前需要解决的企业难题和业务处理进行系统需求的汇集和细化(也可借助系统供应商的方案书,但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提出实施系统的主要目的、特点、实施的范围和策略并细化成文档,为系统选型和验收做准备。在此阶段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ERP理论的培训;系统需求的汇集和细化;实施目标的重点和实施收益分析。需求分析应按照企业业务处理由顶至底、由大到小、由粗到精的过程来进行。需求分析是整个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所以企业项目需求制定得完善而且实际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基础,同时在项目实施结束后,系统的实施验收也要以企业的项目需求为依据。2.4选择合适的系统供应商

中、小企业在明确企业需要商品化的软件还是个性开发的前提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系统供应商的选择。

1)系统功能。软件功能应以满足企业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需求为准。多余的功能只会造成使用和维护的复杂性。如果有些功能要在软件版本升级后才能实现,必须认清升级的可能性、时间及条件等能否满足企业的实施进度。

2)开发系统使用的工具。任何商品软件都或多或少会有用户化和二次开发的工作。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企业必然会增补一些功能。因此,开发工具必须方便用户掌握和使用。各企业的报表格式会有不同,需要用户化,这是一个极普遍的要求,软件必须有方便用户生成自己所需报表格式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尽量选择适用的软件,减少二次开发的工作量,以缩短实施周期。

3)系统文档的规范性。一个规范化的商品,文档应该齐备,应方便学习使用。如果是进口软件,软件屏幕、帮助文本和各种文档、教材都应当本地化,用词和语句必须通顺、符合国情。要注意文档内容同软件产品的一致性。

4)售后服务与支持。售后服务与支持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售后服务包括各种培训、项目管理、实施指导、二次开发及用户化等项工作,可由咨询公司或软件公司承担。由熟悉企业管理、有实施经验的专家顾问做售后支持,对保证项目正常进行,及早取得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5)软件商的信誉与产品的稳定性。软件商应当有长期经营战略和技术研发能力,有较多实施成功的案例。选用产品方面应考虑软件的稳定性、适用性与可扩展性。争取同软件商之间能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以适应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

6)价格问题。对待价格,一方面要考虑软件的性能、质量及其所包括的内容,另一方面应当做投资/效益分析。要考虑实施周期,避免因售后支持不足或二次开发拖延过长而影响效益回收。软件投资应当是软件费用、服务支持费用、二次开发费用迁误实施损失的收益之和。此外,在计算回收期时还应考虑日常维护费用。

7)选择软件运行环境。对一个开放型的软件来讲,硬件的选择余地较大。开放系统的主要标志是系统的可适应性,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程序语言和工具、数据库、操作系统和通信界面。从实用角度要考虑硬件的耐用性、可靠性(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不允许中断的)、容易操作和维护。无数经验说明,由于资金准备不足而降低计算机档次绝不是上策,会在应用时由于响应速度过慢、不能对外界的变化及时做出决策而影响对系统的信心。在这方面,不但不应凑合,相反应留有余地。在选择过程中,应在明确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先选软件再选硬件的顺序来进行,避免在选择问题上受硬件条件的制约。

8)企业原有资源的保护。这里所说的资源,主要指的是企业已在原有系统上运行的数据及原有的硬件。是否有必要保护及如何保护,首先应在服从新系统长远需求的前提下谈保护,不可削足适履。如原有数据不规范、不符合ERP原则要求或原有系统信息集成度不能满足要求时,从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只能推倒重来,不要迁就落后。

2.5严格、规范的项目管理和监控

严格、规范的项目管理是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基础,包括项目的组织、人员的培训、数据的准备、系统测试和切换运行、后期服务及二次开发等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又分成较小的阶段,如项目组织就包括了应用调研和分析、立项说明、实施小组的建立、确定项目进度表等;人员培训方面,要将培训贯穿系统实施的整个过程,采取从上之下,分层、分阶段对企业的领导、计算机专业人员、业务骨干、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转换管理观念和工作方式,加深对ERP的认识和提高;在数据准备阶段,要注意系统编码体系的唯一性和合理性。

在这里,看似不起眼的小项目都隐藏这风险,因此需要制定规范的项目管理计划,并严格控制项目的进度,减少实施的额外成本。中、小企业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合同的内容,将实施风险成本进行量化,如对系统实施的技术人员在技术能力、实施经验和人员变动等方面进行限定,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要与系统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系统管理思想为主,企业个性化需求为辅的原则,处理好企业个性化的需要与系统标准架构的关系,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和改进,减少二次开发成本和周期。2.6认真、公正的项目评审

关于ERP效绩的评价问题,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是ERP项目实施效果的评审,主要是依照企业的系统需求是否满足,系统项目是否按时、按质完成等内容进行评审;第二是ERP系统的应用效果评审,需要整个系统正常运转2年以上,在有关管理专家参与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应用效果的评审,将企业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管理基础、业务流程、过程控制、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信息集成等方面的内容包括进来,既要定性的反映企业通过应用ERP后在管理水平方面有哪些明显的改进、提高和创新,又要用相关经济指标定量的反映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改进和提高,重点应突出企业管理创新。

具体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运行ERP系统所需的各种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及时,其准确率是否达到95%以上;

②企业是否运用ERP系统对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各相关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

③有无促使企业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信息集成、科学决策和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生改进、提高和创新;

④通过财务分析,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销售和改善客户服务等方面有无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⑤评价企业竞争力的主要经济指标和企业管理水平的评测指标有无发生相应的改进和提高。

2.7完善、详实的岗位操作规程和权限管理

为了保证系统实施后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相应的岗位操作制度,包括,数据录入、系统权限管理、系统日常维护、数据存储安全等岗位制度。明确岗位操作职责,并将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个人考核内容,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总之,正确认识ERP系统的理论、成本和收益后,我们必须将ERP理论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及发展阶段,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且,在系统实施完成后,应重视系统数据分析和挖掘的价值,充分利用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解决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以合理的投资回报率,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完善和提高,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3.部署一个ERP系统应该注意的问题

随着企业信息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相应的信息化改革,但是却有部分企业出现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实施ERP系统、CRM系统等信息化项目,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不要说企业管理的创新,就连基本的信息化应用都有一定的问题。

(1)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ERP实施成功的前提条件,企业高层领导是ERP的重要使用者,要统一思想,增强决策者实施ERP系统的信心,强化部门间协调,并在企业进行广泛思想动员,促进每一位员工对实施ERP的认同,这是确保系统成功实施的基础。

(2)ERP的实施不仅需要大量投入经费,更需要结合企业战略,精密计划和部门间的紧密合作。因此,正确认识企业管理现状和信息基础,提出科学、合理的需求目标,保持实施目标的坚定性,并搞好实施的费用预算,增强预算约束功能。

(3)项目实施班子,企业一把手应该加入其中,这样可以在实施期间对工程进行监控和掌控。这个班子的组成应该具备了企业各个部门的精英,通过和实施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完善。这个班子主要的工作就是搞好各个部门的协调,对项目实施进度的监督,提高工程的效率。

(4)根据企业的管理特点和管理模式选择合适的软件系统,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对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考核评价体系等进行调整,适应实施ERP系统的需要。在使用“量身定制”软件的同时。必须切记预期目标。(5)充分认识ERP实施的复杂性、艰巨性。ERP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还涉及到企业体制和国家大的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可想而知。(6)重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与优化调整。企业实施ERP是一场管理革命,是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企业应将更多精力由IT项目转向管理项目,积极主动地进行企业流程的重组和优化,努力转换经营机制,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完全融入企业,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7)实现企业数据化。ERP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数据管理系统,它的应用是建立在大量的,全面的,准确的,实时企业数据的基础上的,只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分析,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这个系统中企业的一些基础数据都对系统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数据和客户的信息等。如果这些数据出现的残缺或者不规范的话,系统会出现错漏。

4.总结

ERP原理与应用 篇6

关键词:ERP;供应链管理;SCM

中图分类号:TH166

伴随市场经济的推进,企业需求不断提升,各物流、客户、供应链等内容被纳入ERP信息技术系统。企业供应链关乎企业生产发展的生命线,影响企业发展效率及品质。利用ERP信息技术能够提升供应链各环节速度,能够有效与上游、下游企业搞好协调,促进企业生产链的完美链接,保证企业资源流通的高效性。因此各生产企业对供应链管理中的ERP信息技术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力促企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1 ERP信息技术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涵

ERP全称为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汉语意思即企业资源计划。ERP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自动化技术将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化,旨在建立一个为企业高层管理和决策创造平台的资源管理系统。其组建目标是通过对企业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除去企业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劳动资源和生产资源,以客户及市场所需为导向,利用网络信息手段,把公司的资金、业务、价值、信息、物流等所有相关资源实施集成管理,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该系统是全球最先进、普遍的企业管理系统,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供应链管理即SCM,全称为Supplychainman—agement,由全球管理名师Olive-er和Webber于1982年第一次提出。该概念以核心公司为中心,采用信息化管理控制方式,对供应链上全部的资讯、原料、资金等另外的资源开展严密的掌控、运用、规划、配置,逐渐形成包括产品用户、零售环节、分销环节、制造环节、供应环节整个供应链上的集合。简单讲,SCM目的就是将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整体优化和改善。SCM将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不可分离的链条,使企业各个环节集成为一个相互链接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对企业相关的资金、资讯、价值、物流、业务发展等进行整体的掌握、整合、协调、管理,使整条供应链上的竞争能力得以提升。

2 ERP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2.1 ERP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实施应用的现实意义

一是保证企业资源的优化分配,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企业的供应链而言,公司生产发展所依靠的有形及无形财产、人才、供应商、客户端、经销商等都是企业的资源,将ERP信息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将企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最优化分配整合。激烈的市场竞争限制了企业获取资源的有效路径,公司必须做到对全部资源进行统筹安排,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生产成本的利用率,降低公司资源获取不足产生的压力。ERP作为全球最先进的管理系统,能够将公司供应链中的资源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保证企业从总体上对资源进行掌控。二是改善企业管理的方式,提升企业管理的品质。当前,许多企业昙花一现或无法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建立一条完整的管理系統。就供应链管理而言,供应链上所有环节相互衔接不到位,甚至互相之间冲突和相抵,给供应链的管理带来困难。ERP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是全球最为前卫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能够将公司供应链上的全部环节进行整合,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从而在技术、业务、管理等方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三是可以降低企业发展中的人才成本。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加入ERP信息技术,可以将ERP的先进管理方式运用的供应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继而促使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得以实现,减少了大量的固定工作,降低了人才成本。同时,ERP作为应用型软件,能够有效降低员工综合素质不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企业发展突破人才的限制。

2.2 当前ERP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实施应用的发展现状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下,企业在做好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应重视企业上下游供应商之间协作关系,缩短供需流程,增强竞争能力。当前,ERP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发达国家更是被广泛应用到企业原料供给、生产流通的整个环节。但国内企业的ERP多局限于企业自身管理过程中,供应链中没有有效的开发利用ERP系统,继而抑制了企业在流通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优质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先进管理系统,ERP与SCM都能够实现都企业资源、信息的整合优化。在实际运用中,ERP主要倾向于对公司内部自身资源的整合协调,而SCM则主要倾向于企业相关的上下游资源的管理,其核心是供应商,即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与上下级供应商的协作,在控制产品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企业库存。虽然ERP与SCM二者在不同的应用环节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单方面实施应用ERP或者SCM均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竞争需求,同时SCM的分散型设计也容易阻塞信息的流通影响企业信息流的传递。由此看来,将ERP与SCM进行综合运用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2.3 ERP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有效整合的几点建议

综合上述所言,ERP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有效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二者的差别,在充分认识二者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二者进行有效的整合意义重大,笔者对此有如下几点建议:

2.3.1 强化公司供应链的动态化控制

为将企业生产发展中上下游环节的信息资源实现无缝隙链接、信息共享,在供应环节、制造环节、经销环节建立合作的条件下,将公司、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用户的全部信息进行整合优化,提升整条供应链的利用效率,对供应、生产、销售整个过程实现动态化的控制。

2.3.2 强化公司本身及上下游企业的供需信息管理

企业自身的材料供需管理基本是多个科室共同完成,利用ERP信息技术系统可以建立采购、库存、销售3级管理模块。通过强化库存环节与经销环节的资讯沟通,在保障库存安全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企业库存积量的最小化、经销总量的最大化。如果ERP系统不能实现企业间信息的无缝隙连接时,企业间的SCM可以将一致的信息资讯进行传递,上下游企业的供需信息能够通过ERP信息系统获取,继而提升整个产业链条上各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3.3 强化ERP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衔接度

企业自身各个层面的规划应该协调,企业本身的中、短、长期的规划也应该协调。如果ERP信息系统所进行的规划有局限性时,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根据集成的信息,供给核心的数据信息,继而满足企业的生产发展需求。总而言之,将供应链管理的部分功能加入到ERP系统中,实现ERP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有效整合,供应链管理作用得以延伸,ERP信息系统也增加了新的运用功能,不断强化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密切程度,互利共享的信息资讯必将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是ERP信息技术的关键,将ERP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集成整合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整个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ERP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其操作难度比较复杂,各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权衡自身正确运用,力促ERP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整合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郑济孝.SCM?CRM与ERP集成应用[J].生产力研究,2010(03).

[2]王佩光,李心科,张晓琳.ERP系统中供应商管理的最佳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3]邹辉霞.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5).

作者简介:吴健(1987.10-),辽宁海城人,本科,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浅谈国内企业ERP应用与创新 篇7

关键词:ERP,计算机应用,创新,信息系统,数据

1 引言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是一个有效地集合和控制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 以达最大效益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

当今世界500强企业中, 有80%的企业使用ERP软件进行日常工作流程的管理, 并将其作为管理决策工具, 在我国从MRPII到ERP的应用, 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目前已实施ERP的企业约有1000家, 而实施成功的企业仅占10%-20%, 局部应用成功的为30%-40%, 约有50%的企业是失败的, 不可否认其实施结果难以令人满意 。

ERP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实践过程中, 企业在取得一些应用成效的同时, 也饱尝了应用过程的艰难,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研究解决, 不仅将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而且也将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2 ERP在国内企业应用分析

2.1 ERP应用阶段

MRPII/ERP在我国推广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MRPII的引进、实施和应用, 范围主要是传统的机械行业。第二阶段, 我国提出863高技术计划CIMS应用示范工程在很大程度推动了MRPII的应用, 有覆盖十多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在实施CIMS工程, 其中, 许多企业采用了MRPII系统。第三阶段,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ERP已逐渐取代MRPII, 成为管理软件的主导产品, ERP的应用进入了发展阶段[1] 。

2.2 ERP应用关键因素分析

ERP应用成功的关键因素:1) 企业主要领导对ERP项目的重视程度;2) ERP工程的准备工作;3) 生产管理模式的变革;4) 合适的ERP软件的选择;5) 数据的准确和完整;6) 项目资金的保证;7) 项目的组织与管理;8) 软件商对企业的支持;9) 人员的培训;9) 实施周期;10) 企业诊断与效益分析等。

2.3 ERP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 ERP在我国企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 投资盲目性大;2) 实施周期过长;3) 企业领导对ERP应用对企业原有管理体制的冲击认识不足;4) 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能适应;5) 忽视对管理软件原理及功能的培训;6) 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复杂, 从而加大实施难度;7)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不能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8) 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支持。

2.4 ERP应用效果分析

从我国20年ERP应用的实践来看, 在纵向上应该是成功的, 现在有1000多家企业在应用ERP, 客观上达到了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的目的,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改进、提高和创新, 只是应用的幅度、深度和大小之分;许多企业如康佳集团、华为公司、联想集团的ERP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如果在横向上比较,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 国内企业的ERP应用水平、应用所取得的效果上还有一定差距。

3 ERP应用与企业创新

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环境下, 企业可持续发展必备的核心能力。ERP应用的根本目的是在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尽快改变我国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面貌, 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实现企业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ERP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企业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 ERP的应用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复杂的企业创新工程。

作为ERP应用的主体, 企业能否理性地面对和把握当今世界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并科学地做出推进ERP应用的决策;能否善于把ERP系统的实施与企业创新工程有机的结合, 以充分提高ERP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科学管理和正确实施ERP项目, 因此, 企业在ERP的应用过程中, 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 通过不断的创新, 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3.1 体制创新

随着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国有企业, 要适应市场经济, 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体制创新。体制创新的首要目标就是产权明晰和权责分明, 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软件, ERP只有在企业解决了体制创新问题之后, 解决了以上问题后, 摆在企业面前的问题, 如何提高企业现有管理水平和业务流程?通过实施ERP系统, 可以帮助企业在原来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深入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在企业内部, 产、供、销、人、财、物各环节通过ERP提供的功能实现计算机集成化、自动化, 为管理人员提供强有力的管理工具;在企业外部, 与 SCM、 CRM整合后的ERP系统可以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自动交互, 从而提高整个采购环节和客户关系管理的效率, 同时, 通过ERP系统还可以与第三方的B2B网站全面链接, 实现网上的电子商务, 从而减少大量中间成本,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由于我国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与市场经济脱节, 企业运作的规范化、国际化先天不足, 而ERP对应的是最先进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 这就使得国内企业应用起来就十分困难, 实施的难度也就更大。

3.2 管理观念、思想的创新

ERP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按照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和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方法设计的, 是将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计算机技术、现代制造技术融为一体的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优化内部管理、有效控制库存与流动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 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 最终在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与获得最大利润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效果[2] 。ERP的核心体现在: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2)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竞争机制;3) 应用系统的思想, 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 ;4) 采用供应链管理, 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5) 应用客户关系管理, 将客户作为企业成功的关键; 6) 应用电子商务, 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资源。

企业管理观念和思想是企业组织内的习惯、信念、精神等社会人文意识的总称, ERP项目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工程, 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或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这是因为整个管理系统不但基于ERP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企业应用ERP的根本目的, 以及应用ERP与企业管理观念、管理思想的基本关系, 更重要的是促使广大企业通过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思想观念, 达到增强企业主体意识的目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我国广大企业应该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来研究和审视ERP的原理和作用, 推广应用ERP目的和意义, 进而科学的做出迅速建立ERP系统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决策。

3.3 管理组织的创新

ERP应用并不需要某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来支持它, 相反它支持所有有效的组织系统。然而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型, ERP必然包含着对管理组织的某种要求, 这种要求更主要地表现在组织的运作效率、决策能力和部门间的相互关系方面, 而这一切都归结为信息处理问题。建立在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下的组织系统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革, 组织系统的构造必然和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流程为原则[3] 。

3.4 ERP的应用与持续创新

由于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薄弱, 多数实现创新的企业缺乏持续创新的能力, 一旦创新被模仿, 企业又重新陷入困境, 针对上述问题, 国内有些学者提出持续创新, 以此来促进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所谓持续创新就是指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持续不断地推出, 实施新的技术创新项目 (包括产品、工艺、原材料、组织管理、市场及其内部扩散) , 并不断地实现创新效应的过程。同一般意义上的创新相比, 持续创新除拓宽了技术的内涵外, 增加了持续这一重要条件。具体地, 持续创新具有时间的持续性, 效益增长的持续性和企业发展的持续性三个基本特征[4] 。对于国内企业, 坚持持续创新的道路, 可以促进ERP推广和应用。

首先, 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看, 企业为谋求长期的发展, 企业必须在顾客响应、工厂和设备响应、组织响应、人力资源响应、企业文化响应速度等不断地调整, 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满足顾客的需求, 因而ERP应用本身就是创新。

其次, 从创新的过程来看, ERP推广和应用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其应用经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原材料获取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等不同的阶段, 因而其应用是持续不断的创新过程。

第三, 面对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 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 才能保证我国制造业具有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ERP的应用是正是企业不断创新, 谋求竞争优势的途径。

4 结论

ERP的推广应用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企业基础管理模式为前提;推广ERP根本目的在于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广大企业在ERP项目立项时, 首先要对自身的管理思想, 管理方法, 管理体制, 管理基础、业务流程、基础数据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深入的诊断和分析, 寻找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所在, 明确提出系统目标和系统需求, 以再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 进行管理的变革, 才能为ERP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玉清, 刘伯莹, 杨宝刚.ERP原理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张毅.企业资源计划.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3]郭晶, 杨章玉.企业资源规划ERP-整合资源管理篇.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ERP系统权限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篇8

2009年3月湖北省电力公司ERP系统成功上线, 该系统采用SAP ECC6.0成熟套装软件, 涉及了财务、项目、物资、人力资源以及设备管理等关键业务。它的应用将对公司系统内生产经营管理的及时性和流程的标准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权限管理策略是ERP系统安全运行的有力保证。

湖北省电力公司属于大型企业, 用户数多, 业务庞杂, 使得权限管理中的角色定义比较复杂。ERP系统是一个集成的、多用户共享的系统, 因此如何严格地保护重要数据同时又为授权用户提供尽可能的方便, 如何有效地管理用户权限等都是不可忽略的安全问题。

1 基于角色的权限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 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先进的权限控制方法。RBAC技术不仅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访问控制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可以减少授权管理的复杂性, 降低管理开销, 而且还能为管理员提供一个较好的实现安全策略的环境。在RBAC中, 引人了角色这一重要概念。所谓“角色”, 是指与特定操作活动相关的一组动作和权限集合。其特点是通过分配和取消角色来完成用户权限的授予和取消, 即访问权限与角色相关联, 角色再与用户关联, 从而实现了用户与访问权限逻辑上的分离。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的原理如图1所示。

2 SAP系统角色

SAP ECC6.0 ERP系统采用的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用户在SAP中通过事务代码 (Transaction Code) 来进行业务处理, 每个事物代码都对应着不同的具体业务操作, 如事务代码FB50就代表总账凭证输入的业务操作。事务代码是由ABAP语言编写的程序来具体实现的。程序的设计除了实现业务处理的基本功能外, 还包含了执行这个事务代码所必须的授权检查 (Authorization Check) 。SAP中的单一角色是指事物代码的集合, 也包括事务代码所要求的权限对象、权限字段、字段的值等, 它们共同决定了具有该角色的用户访问数据的范围。SAP中的复合角色是指单一角色的集合。

3 2种权限设计方案比较

在ERP项目的实施中, 有2种权限设计方案:第1种方案可以直接将单一角色分配给用户, 以完成相应权限的授予;第2种方案是将单一角色组合成复合角色, 然后将复合角色分配给用户。

(1) 以用户岗位为权限的基本单位设置单一角色, 每个单一角色包括多个事务代码的操作, 直接将单一角色分配给用户 (见图2) 。

这种传统的设置方式, 有较多的资源可以利用, 但是因为没有采用模型化的设计, 每个岗位角色由多个操作 (事务代码) 组成, 测试工作量较大, 并且会有很多重复性的配置和测试工作量, 后期运行维护难度较大。

(2) 以用户每个具体操作为权限的基本单位设置单一角色。由单一角色组合成的复合角色表示用户的岗位权限 (见图3) 。

这种方案为全模型化的设计思路。将每个岗位角色分解为最小的单一角色, 分解后的单一角色可以灵活地配置给不同的岗位角色, 并且单一的操作角色测试工作简单, 无重复工作, 后期运行维护简单。缺点是前期配置工作量较大 (因为单一角色数量较多) 。

2种方案难度和工作量的对比如表1所示。

基于模型化的设计思路, 选择方案2为最终权限设计方案:以用户每个具体操作为权限的基本单位设置单一角色。由单一角色组合的复合角色为用户的岗位权限, 此方案虽然前期配置工作量较大 (单一角色数量多) , 但是其测试工作简单, 无重复工作, 特别是后期运行维护简单, 运维人员根据权限设计文档, 能较容易进行权限变更工作, 降低了运维工作中权限管理的工作量。

如湖北省电力公司下属C地市公司应收会计专责, 按第2个方案, 他会授予C地市公司一级应收查询、应收账务处理、总账查询、总账账务处理等4个复合角色的权限。总账查询复合角色则包括C地市公司一级科目及科目表查询、凭证查询、查询科目发生额、查询总账报表等4个单一角色。如果财务部领导因财务保密的需要, 不希望所有拥有总账查询角色的人员拥有查询科目发生额的权限, 则直接从复合角色定义中将此单一角色删除即可。如果查询总账报表这个单一角色需要查询总账项目权限, 则直接增加相应的事务代码S_ALR_87012282即可。

组织级别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在标准SAP系统中的具体体现。SAP中常见的组织级别有公司代码、利润中心、工厂、采购组织等。例如湖北电力公司的地市公司在SAP中就设置为一个公司代码, 县公司在SAP中就设置为一个利润中心。有一类特殊的权限字段与组织级别相关, 通过给这些权限字段赋予相应组织级别的值来实现权限控制。如果一组单一角色包含的事务代码相同, 仅组织级别不同, 则可使用继承功能进一步简化角色的创建和维护工作。继承功能的含义如图4所示。

继承功能可定义模板角色, 该角色可将其内含的事务代码传递给派生角色, 派生角色接纳了来自模板角色的所有事务代码, 再仅需维护与组织级别相关的字段即可。在模板角色之中, 专门进行与组织级别无关的所有权限的更改, 同时这些更改会直接复制到所有派生角色中, 从而保证了模板角色与派生角色, 以及派生角色之间的一致性, 简化了对角色的控制。

ERP系统中角色的定义随时间和业务的变化而调整的频率高, 这种2层结构的模型化权限方案和继承功能的应用, 可以满足情况变化复杂的电网企业的需要。

4 命名规则

为了让权限概念结构简单明了, 且便于将来进行管理, SAP系统的角色命名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1) 角色名称必须唯一; (2) 易于理解 (从角色名称可以知道角色的含义) ; (3) 自定义角色命名空间必须以Y或Z开头; (4) 第2个字符不得使用连字号或下划线; (5) 单一角色和复合角色能明显区分; (6) 有利于角色的分散维护和管理。

根据S A P角色命名的基本准则, 为了权限规范管理的需要, 也为了提高ERP系统运维工作的效率, 湖北电力公司ERP系统对单一角色和复合角色采取了以下的命名规则。

(1) 单一角色命名规则:Z:XXXYYY。Module Name为业务模块名称, 例如:FI (代表财务模块) 、MM (物资) 、PM (设备) 、PS (项目) 、HR (人资) ;XXX为区分操作的3位流水码;YYY为区分组织级别或其他 (如采购订单类型、项目类型等) 的3位流水码, 模板角色的流水码为000。如C地市公司查询总账报表这个单一角色按规则被命名为Z:FI014003。

(2) 复合角色命名规则:ZC:XXXXYZZZZ。XXXX代表组织机构代码;Y的含义为:财务组=1, 物资组=2, 项目组=3, 设备组=4, 人资组=5;ZZZZ为区分岗位的4位流水号。如C地市公司应收查询复合角色被命名为:ZC:1500010015。

5 实施步骤

(1) 权限配置。按照前面的设计方案, 在系统中配置单一角色和复合角色。

(2) 权限测试。在配置工作完成后, 系统正式运行之前, 为了尽可能多地纠正错误, 必须对已配置的角色进行测试。在角色测试之前, 应确保已成功完成了定制测试。因为如果不先完成定制测试, 那么在权限测试中出现的错误信息将无法明确区分出是定制错误还是权限错误。即使当SAP系统非常清楚地报告存在一个权限错误时, 该错误也很有可能是由错误的或者不完整的定制所造成的。

一旦成功完成定制测试, 就可以开始进行权限测试。权限测试包括积极测试和消极测试2种:1) 积极测试, 主要测试是否可执行已在角色中定义的事务代码以及是否可访问权限设计中所要求的数据 (这里的访问是指查询、创建、修改、删除等) ;2) 消极测试, 主要测试那些未包含在此角色中的事务代码是否不可执行, 并且还要检验是否无法访问此角色权限范围之外的数据。如果某角色只允许读取相应的数据, 则还应保证该角色不能创建、修改或删除这些数据。在实际测试工作中, 因为单一和复合角色数量多, 不可能对所有角色进行消极测试, 通常将测试范围限定于对系统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事务代码和关键数据。

(3) 用户创建和权限分配。在配置和测试都完成后, 创建真实用户, 并根据前期收集的用户权限模板, 将符合管理规范的权限分配给相应用户。

6 结语

湖北电力公司ERP系统的运维工作已经开始, 系统中配置的单一角色有6 813个, 系统上线至今更改的单一角色不足2%, 复合角色有2196个, 需更改的复合角色不足5% (主要是由于岗位职责的变化所导致) , 没有重要数据被非法访问的事件发生, 说明采用的2层结构的模型化权限设计方案是合理的。维护工作量小, 能有效地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 符合湖北电力公司权限安全管理的需要。ERP系统的成功应用是电网企业信息化的关键, 权限管理是ERP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合适的权限管理策略能够保证电网ERP系统重要数据的安全性, 并能提高日常运维中权限变更工作的效率, 为湖北电力公司ERP系统的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Beyer S A.SAP Authorization System[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6.

[2]潘琳萍.SAP R/3ERP系统权限控制研究与应用探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9, 46 (3) :58-59.

[3]庞春江, 庞会静.RBAC模型的改进及其在电力ERP权限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 (13) :49-52.

[4]何发武.ERP动态权限管理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4, 17 (11) :524-526.

ERP原理与应用 篇9

ERP系统上线后湖北省电力公司 (以下简称湖北电力) 对于业务操作层面的管理和控制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在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业务信息进行管理分析,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方面还略显不足。因此, 有必要采取信息化的辅助决策分析手段进一步帮助湖北电力将ERP实施的收效逐渐从业务操作层面上升到管理监控层面、决策层面以及整个公司战略层面, 利用高级应用系统中不断积累的大量业务数据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提高湖北电力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高级应用数据仓库模块”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统一数据仓库平台, 湖北电力可通过企业级数据仓库整合各种业务数据源, 建立以各种主题为导向的数据分析模型和主题, 利用灵活的分析功能、多样的展现形式, 帮助湖北电力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业务工作进行分析, 以利于科学决策。

1 数据仓库定义

数据仓库 (Data Warehouse) 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 数据仓库可实现以下功能。

1) 综合查询:实现预定义的查询, 包括动态查询、联机事务处理 (OLTP) 的查询与决策支持的查询。

2) 综合报表:生成各种关系的数据表格, 有联机分析处理 (OLAP) 表格、报告以及各种综合报表。

3) 可视化展现:提供直观理解的图形表现, 可以用直方图、饼图、面积图、雷达图、仪表盘等, 根据不同分析角度表现复杂数据及其相互关系。

4) 统计: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汇总、排序、限定和计算平均值、最大最小值等各类统计。

2 实施技术架构

湖北电力公司“高级应用数据仓库模块”在SAP BI7.0平台上开发。SAP BI (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 是SAP公司提供的最新企业数据仓库及商务智能解决方案。

湖北电力ERP数据仓库实施的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从下到上总体分为4层。

2.1 数据源层

数据源主要为湖北电力的ERP系统数据, 包含财务管理、人资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等模块的数据。未来随着数据仓库建设的演进, 数据源将包含财务管控、基建管控等外围业务系统数据。

2.2 数据存储层

数据存储层存储的数据是从数据源层上传的、原始格式的基础数据, 这些基础数据通过转换和清洗上载到数据集市层, 包括数据抽取子层和数据转换子层。数据存储层是数据仓库中集中存储企业多个主题域信息的区域, 主要包含细粒度数据, 也有较粗粒度的汇总数据。

1) 数据抽取子层。数据抽取子层逻辑上对应SAP BI的持续数据加载区 (PSA, Persistent Staging Area) , 是系统根据数据源的结构自动生成的二维表, 由系统自动生成与管理, 用于临时存储从源系统传过来的数据, 管理员可以查看和编辑这些数据。数据抽取子层提取数据源层的主数据和交易数据, 将数据转换为一个标准的格式, 并加载数据到PSA, 以便于数据抽取错误分析。为了节省存储空间, 此层数据会周期性的删除, 主数据的更新频率较低, 业务数据的更新频率较高。

2) 数据转换子层。数据转换子层逻辑上对应SAP BI的数据存储对象 (DSO, Data Store Object) , 其存储结构是将企业范围所有相关业务的数据, 以全面、系统的关系实体来体现。数据抽取子层的数据经过清洗及整合后, 加载到数据转换子层, 为数据集市层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3 数据集市层

数据集市层逻辑上对应SAP BI的信息立方体 (Info Cube) 。在S AP BI中, 把事实表及其连接的维度表称为信息立方体, 包括特征值和关键指标, 存储SAP BI中报表及分析的数据。为了提高报表生成的效率, 信息立方体中的数据通常已经经过了加工、合并或转换, 不是明细的业务数据。但在特殊情况下, 需要SAP BI系统出具详细的业务报表, 数据转换子层DSO存储的业务数据相比Info Cube内经过轻度或高度汇总之后的数据更倾向于细节表达, 当客户需要基于当前及历史详细数据的明细报表时, DSO可以为此提供数据源。

Info Cube提供轻度及高度汇总后的数据以满足分析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按照应用主题分类, 考虑到数据量规模过大会影响分析性能, 每个主题可再按业务模块划分, 对于部分数据量小、结构简单的Info Cube, 可尽量合并为1个;如果拆分后的Info Cube数据量仍旧过大, 再按照区域拆分。按照湖北电力分析应用类别及数据量建立以下几类Info Cube:财务、设备、人资、物资、项目、综合统计分析等。

2.4 展示层

利用SAP BI标准的联机分析处理 (OLAP) 工具———业务浏览器 (Business Explorer) 对业务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及穿透查询, 并与企业门户集成, 将查询结果以丰富多彩的图表形式发布到企业门户上展示出来, 有利于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 协助企业运营和决策。

3 实施内容

湖北电力数据仓库项目自2010年1月启动后, 项目团队用4个月时间高效完成实施工作, 系统于2010年4月正式上线运行。以“集中规划, 方案统一, 急用优先, 重点先行, 业务主导, 需求推动”为原则确定数据仓库实施范围, 包括ERP财务、项目、物资、设备、人资5个业务模块24个主题域, 共233个分析主题报表和41个企业综合指标, 基本涵盖现有的业务需求。以财务模块为例, 已实现典型的主题域包括总账分析、购电费分析、资金分析、应收应付分析、借款分析、固定资产分析等。

4 实施效果

通过数据仓库分析平台的实施, 构建了便捷、统一、标准化、精细化的ERP数据查询分析平台, 帮助各级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决策分析。目前数据仓库汇集了ERP各业务模块已发生的数千万条数据信息, 通过对数据标准的清晰定义, 业务数据的清洗、整理、转换, 不但对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测, 规范了各类业务数据的管理, 提高业务人员的信息使用水平。同时, 真实、有效的业务数据来源、数据挖掘及跨业务模块交叉分析的能力, 提升了湖北电力数据资产的利用水准。

数据仓库项目上线后, 公司各级管理层能以便捷的方式、用习惯的网页浏览器进行业务查询, 并且, 界面布局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灵活定制, 避免了像传统模式一样, 客户的需求略微变化就需要重新开发的现象;同时, 通过数据仓库对不同业务的整合, 使原本分散的数据资源得到了统一的展现和管理, 为湖北电力的决策层、管理层和业务层提供了完整、统一、多维度的信息资源展示视图。数据仓库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 对现有数据进行深层次、多维度地挖掘和分析, 从而推动各项业务的管理更加精细化、标准化。

1) 集团化。作为统一的数据仓库平台, 通过ERP系统的整合, 将全省的ERP业务数据根据业务数据模型进行抽取, 通过切边、钻取、挖掘的技术手段重新组合展示, 有助于企业决策层纵揽全局, 及时掌握企业总体情况, 了解经营变化趋势。

2) 集约化。作为统一、集中的数据仓库平台的使用, 一方面减少部门级的报表开发功能;另一方面, 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提供的数据共享功能, 实现业务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准确、及时的交换, 减少大量系统接口程序的开发工作, 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 实现企业的集约化管理目标。

3) 精细化。数据仓库根据业务需要, 定时从业务系统中抽取有用的数据, 供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实时查询数据。例如财务数据, 在没有上数据仓库平台之前, 决策层和管理层只能从月度、季度、甚至年度的财务报表中, 获取相关的财务数据, 一方面是数据的及时性不能保证, 另一方面是不能对数据的正确性做出准确的判断, 这就大大影响了企业决策的制定和调整。在实施数据仓库后, 由于数据仓库能够抽取到每天单张凭证的信息, 然后通过正确的计算逻辑得出企业关键指标值, 同时可以与国家电网公司下达的目标值、预算值进行实时地比较, 为实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4) 标准化。实施数据仓库的过程, 也是制定企业内部规范、统一的数据模型的过程。通过对业务系统的整合, 实现对主数据的整理和业务数据的规范, 同时为企业级应用集成提供标准的公共信息模型和元数据标准, 推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进程。

5 结语

通过数据仓库与ERP系统集成, 建立统一的管理分析平台, 为湖北电力带来以下收益:逐步解决ERP系统分析型数据分散的问题, 为湖北电力企业领导及业务人员提供管理分析、数据信息的完整视图;通过整合数据平台的统一建设, 促进各级数据的流程化、标准化;利用业务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信息基础设施, 让既有信息化投资收益达到最大化;通过整合数据的分析利用, 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与监管水平, 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ERP原理与应用 篇10

广西石化公司ERP系统于2012年10月正式应用, 覆盖了财务、采购、销售、生产、设备、项目等8个业务模块, 实现了计划、物资、设备、生产、销售以及财务核算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 强化了过程控制, 全面规范了业务管理, 有力地促进了业务领域数据标准统一、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的优化, 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在业务操作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供应商主数据、客户主数据、设备BOM主数据等录入不完整;检维修、工程项目、生产等物资采购后不及时领用, 容易造成库存积压;检修工单、采购订单等审批不及时;检修计划准确率不高等。这些问题对ERP系统的有效使用产生了负面效应。

如何提高ERP系统运行效率和质量, 充分发挥ERP系统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作用, 需要通过分析ERP系统内部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各项关键技术指标, 设计一套能够有效评定ERP系统数据运行情况的应用考核系统, 进一步提升ERP系统应用水平。

二、系统设计

2.1设计思想。以ERP系统业务数据为基础, 通过对ERP系统中基础数据、业务单据、操作规范等情况进行分析, 提炼出ERP系统中与生产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各类应用考核指标, 逐步形成ERP系统应用考核指标库, 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ERP系统应用情况, 规范和促进ERP系统的应用, 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应用绩效。

2.2技术路线。通过研究数据抽取、上载、处理及保存机制, 确定对ERP业务数据轮询、检查、计算和上载策略, 通过设计开发各类考核指标的计算模型和发布展示方式, 实现对ERP系统应用情况的综合考核, 并生成相应的考核报表。

考核系统可分为四个层面:1) 数据分析:建立并分析ERP应用考核指标, 对ERP系统内相关业务数据进行抽取、分析、检查和计算, 形成考核指标的计算模型并保存到指标数据库中, 这是考核系统的数据基础;2) 系统开发:设计考核系统自身数据库, 完成考核系统功能设计和开发。主要包括设计和开发考核指标、指标公式、系统权限、配置面板、权重及系数和初始化指标子项数据等功能;3) 展示分析:采用动态报表技术, 设计了多种考核结果查询和展示方式。提供了结果查询、报表输出、数据钻取和图形分析等功能;4) 待办提醒:对设备工单审批和物资采购审批工作及时发送电子邮件提醒。即前一级审批人员完成审批后, 系统自动给下一级审批人员发送电子邮件, 以提醒各级审批人员及时进行审批。

三、技术方案

针对广西石化公司ERP系统业务应用情况, 通过业务调研和分析, 广西石化确定了包括供应商主数据完整率、物资需求计划完成及时率等14项考核指标, 并确定了设备工单审批和物资采购审批工作的邮件待办提醒功能。

3.1考核指标。确定实施的ERP应用考核指标中数据完整性指标3项、操作及时性指标7项、数据准确性指标4项。考核指标简述如下:

1) 供应商主数据完整率 (物资模块:数据完整性) 。指标说明:考核供应商主数据中, 所需的统计字段是否完整, 不完整主数据所占比重。数据来源:供应商主数据中的字段“供应商编码、供应商名称、订单货币、基于收货的发票验证”。计算方法:供应商主数据完整率=完整的供应商主数据数量/供应商总数×100%。

2) 客户主数据完整率 (销售模块:数据完整性) 。指标说明:考核客户主数据中, 所需的统计字段是否完善, 统计不完善主数据所占比重。数据来源:客户主数据中的字段“客户开户行名称、银行账号、销售流向”。计算方法:客户主数据完整率=完整的客户主数据数量/客户总数×100%。

3) 设备主B O M数据完整率 (设备模块:数据完整性) 。指标说明:考核设备BOM主数据完整度, 按照部门、单元及设备大类统计已经维护设备BOM的设备数与所有该类设备总数之比。数据来源:设备主数据中的字段-技术对象类型计划人员组ABC大类。计算公式:设备BOM数据完整度=维护设备BOM的设备数/设备总数*100%。

4) 检维修物资需求计划完成及时率 (设备模块:操作及时性) 。指标说明:考核设备维修材料需求时间和发货时间的差异, 以便于检查设备管理人员领料的及时性, 以及对取消的材料计划是否能够及时关闭。数据来源:统计考核期内提报的设备需求, 对工单组件预留的“需用时间”和“领料日期”做比较。计算方法:设备需求计划完成率=差异天数为负数的完成率+ (0~5天完成率×1.05) +6~10天完成率+ (11~15天完成率×0.95) 。

5) 项目需求计划完成及时率 (项目模块:操作及时性) 。指标说明:考核项目中网络物资需求时间和发货时间的差异, 提高项目物资的发货及时性。数据来源:统计创建日期在考核期内的项目中网络物资需求单据, 对“需求日期”和“过账日期”做比较。计算方法:项目需求计划完成率=差异天数为负数的完成率+ (0~5天完成率×1.05) +6~10天完成率+ (11~15天完成率×0.95) 。

6) 物资需求计划完成及时率 (物资模块:操作及时性) 。指标说明:考核201 (生产物资) 、301 (化工三剂) 物资需求时间和发货时间的差异, 提高201 (生产物资) 、301 (化工三剂) 物资需求计划完成及时性。数据来源:统计创建日期在考核期内的项目中网络物资需求单据, 对“需求日期”和“过账日期”做比较。计算方法:物资需求计划完成及时率=差异天数为负数的完成率+ (0~5天完成率×1.05) +6~10天完成率+ (11~15天完成率×0.95) 。

7) 采购入库及时率 (物资模块:操作及时性) 。指标说明:考核物资采购是否及时入库, 保证生产用料的及时性。数据来源:创建日期在考核期内的采购订单, 对“交货日期”和“过账日期”做比较。计算方法:采购入库及时率=差异天数为负数的完成率+ (0~5天完成率×1.05) +6~10天完成率+ (11~15天完成率×0.95) 。

8) 工单审批及时率 (设备模块:操作及时性) 。指标说明:考核设备工单是否能够及时进行审批。数据来源:ERP系统日志中的审批时间记录。计算方法:通过计算设备工单中各审批层级之间的审批时间差值, 对不能及时进行审批的情况进行考核。

9) 采购审批及时率 (物资模块:操作及时性) 。指标说明:考核物资采购是否能够及时进行审批。数据来源:ERP系统日志中的审批时间记录。计算方法:通过计算物资采购订单各审批层级之间的审批时间差值, 对不能及时进行审批的情况进行考核。

10) 项目需求计划审批及时率 (项目模块:操作及时性) 。指标说明:考核项目 (如:建设项目、零购更新、安保基金、科研项目、技改技措项目) 需求计划是否能够及时进行审批。数据来源:网络作业中的审批时间。计算方法:通过计算项目需求计划中各审批层级之间的审批时间差值, 对不能及时进行审批的情况进行考核。

11) 物料凭证准确率 (物资模块:数据准确性) 。指标说明:考核平时操作准确的物料凭证所占比重。数据来源:创建日期在考核月内的所有物料凭证。计算方法:物料凭证准确率=准确的物料凭证数量/物料凭证单据总数×100%。

12) 销售发票准确率 (销售模块:数据准确性) 。指标说明:考核发票的准确率, 准确的销售发票在系统所占的比重。数据来源:创建日期在考核期内在系统中所开具的发票、已被取销的发票的数量。计算方法:销售发票准确率=准确的销售发票数量/开具的发票总数×100%。

13) 工单提报准确率 (设备模块:操作准确率) 。指标说明:考核设备工单提报准确率。数据来源:取考核期间所创建的工单状态, 通过IW38进行设备清单查询, 通过查找用户状态, 提取符合要求的设备工单数量。计算方法:工单提报准确率=考核期间未下达工单总数/考核期间工单总数。

1 4) 物资需求计划准确率 (物资模块:数据准确性) 。指标说明:考核物资需求计划是否准确, 避免形成物资库存积压。数据来源:已经领取的物资数量和预留物资数量。计算方法:物资需求计划准确率=已出库的物料数量/全部预留的物料数量×100%。

3.2代办提醒。1) 设备工单审批待办提醒:前一级审批人员完成审批后, 系统自动给下一级审批人员发送电子邮件, 以提醒各级工单审批人员及时进行审批, 提高工单审批的及时性。2) 物资采购审批待办提醒:前一级人员审批完成后, 系统自动给下一级审批人员发送电子邮件, 以提醒各级物采审批人员及时进行审批, 提高采购审批的及时性。

四、结束语

依据ERP系统各项考核指标每月提取的结果, 能清楚地了解ERP系统每月的运行状况和应用程度, 并据此进行监督考核, 能有效提高ERP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提高业务运行效率, 实现ERP系统的高效稳健应用。

摘要:本文以广西石化公司的ERP系统为例, 探讨如何通过设计一套能有效评定企业ERP系统数据运行情况的应用考核系统, 来进一步促进ERP系统的应用, 提高ERP运行效率和质量, 充分发挥ERP系统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ERP,BOM,考核指标,主数据

参考文献

[1]罗鸿编著.ERP原理、设计、实施 (第3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上一篇:超右脑学习下一篇:银行类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