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高职学生

2024-07-21

95后高职学生(精选九篇)

95后高职学生 篇1

1 “ 95 后”高职大学新生的特点

1.1 自信心强, 自我意识强

“ 95 后”高职大学新生是在开放、发达的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每天都在接触新鲜的事物, 接受大量媒体信息, 因此他们的思维活跃, 经常有新的创意和想法。 同时, 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 也比较自信, 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 有时更愿意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 不太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比较缺乏团队配合意识。

1.2 独立性差, 心理脆弱

“ 95 后”高职大学新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在父母家人的宠爱下长大, 从不需要他们烦恼生活琐事, 只要努力学习就行。因此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 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问题就想寻求父母帮助, 独立性较差。同时, 他们也没有遇到过挫折, 更别提生活的磨砺, 所以他们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一旦脱离父母的约束, 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2 “ 95 后”高职大学新生适应期出现的不适应情况

2.1 心理上的不适应

“ 95 后” 高职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首先会在心理上感觉到不适应。大学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周围没有熟悉的人和事, 来自不同省市和地区的同学拥挤在一个宿舍, 生活空间较小, 容易让他们产生孤独情绪和失落感。 部分同学开始想家, 想家里的亲人、朋友, 于是开始从网络上寻求安慰, 甚至沉迷于网络。

2.2 生活上的不适应

大部分“ 95 后”高职大学新生在家都是被父母娇生惯养的, 上大学前都是父母帮着他们安排好一切, 不需要他们去操心生活方面的问题, 因此他们普遍缺乏生活经验, 自理能力比较差。 他们进入大学后, 离开父母身边, 没有人帮助他们处理生活琐事, 需要他们自己去独自面对一切, 往往会表现出脆弱逃避的心态。 一部分学生会继续寻求父母的帮助;一部分学生在缺少父母监管后变得自由散漫, 养成喜欢睡懒觉、打游戏、上课迟到早退等不良习惯。 还有大部分学生在饮食、住宿、生活习惯等方面需要重新适应。

2.3 学习上的不适应

学习上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自主招生的新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 随着这几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开展, 很多在高中期间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会考虑直接报考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 当被这些高职院校录取后就不再需要参加竞争激烈的高考。这部分学生被录取后往往就不再去班级上课, 而离到大学报道则有将近半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他们离开校园, 进入了社会。 当他们进入大学, 重新回归校园, 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知识是非常不适应的。另一方面是正常高考录取的新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由于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这部分学生大多数还停留于中学教育模式中, 因此对于大学课程的学习还不能很快地适应。再加上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不再像高中那样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 变得倦怠消沉, 这样更不利于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

2.4 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交流联系越来越依赖网络, “ 95后”高职大学新生也是如此。在网络空间中他们与不同的人交流接触, 增加自己的见识, 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在网络中也能寻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 交流自己的观点, 肆意表现自己的个性, 并不表现出人际交往存在障碍的现象。 但是在实际生活学习中“, 95 后”高职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却是比较封闭的。 往往只和同宿舍的同学交往的比较多, 而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则比较平淡, 甚至出现一个班级的同学都不交流、不认识的情况。 同时, 大部分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 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不顾他人的感受, 不尊重他人。

3 “ 95 后”高职大学新生适应期引导对策

3.1 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和形式

高职院校不能仅仅停留于简单的入学教育, 应从全局、长远的角度去考虑设计新生适应性教学体系, 时间跨度可以延长至整个大一期间。首先,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工具, 如QQ、微博、微信等, 在新生入学前就与他们接触联系, 向他们介绍一些学校的基本情况, 帮助新生熟悉校园及周边环境, 做好心理调适。 当新生报道入学后则要更深入、全面地开展适应性教育, 在原有入学教育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 如参观校园特色角落、学习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认识所学专业等。在新生入学初期, 把他们的行程安排的紧凑而又丰富,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也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不会有很多的时间去想其他。

3.2 利用军训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在短暂的入学教育后, 一般高职院校都会安排新生进行军训, 传统的军训内容更注重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白天新生会承受强度比较大的训练, 但是晚上的时间就比较空, 安排也比较自由, 建议高职院校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加入生活习惯培养的内容。大多数新生没有住校经历, 高职院校可以安排教官深入宿舍, 教会学生快速有效地整理日常生活用品。 同时也可以邀请教官传授一些集体宿舍生活的经验, 安排一些生活小常识考核等, 既丰富了军训内容, 也缓解了学生因强度大的训练引起的烦躁情绪。 通过军训不仅能让新生较好地锻炼体魄, 更能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使得他们能较快地调整生活方面的不适应, 习惯独自去处理自己的生活琐事。

3.3 加入形式多样的心理团队活动

高职院校除正常的入学教育和军训安排外, 在入学期间还可以加入形式多样的心理团队活动。 通过有经验的团队训练老师的引导, 不仅能让新生意识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通过团队活动, 新生们一起做有趣的游戏, 让原本陌生的同学可以更快地熟悉起来, 愉快地相处。在游戏过程中团队成员互相配合, 不仅能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 也能让新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最终让新生学会以乐观而积极的态度去适应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 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

3.4 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

高职院校还应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来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学生在出现适应性问题后也感到很烦恼, 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清楚应该如何去应对, 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专业的讲座。在讲座中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不适应状态展开分析, 让学生明白自己目前是什么情况, 而后应该如何积极地去调整自我。这样类似的讲座需要持续地进行, 安排不同系列、不同主题的讲座能惠及到所有大一新生。 同时, 心理辅导老师还需要针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适应新环境。

3.5 鼓励专业导师下班级引导学生

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会安排专业教师介绍相应的专业情况, 但这样的专业介绍是泛泛的, 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自身专业的详细情况,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鼓励专业导师下班级去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他们的专业。高职院校可以邀请资深的专家教授作为新生班级的专业导师, 陪伴学生一起在专业方面有所成长。 高职院校通过安排这些专家教授开展讲座, 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专业发展状况、专业的发展前景、未来的就业前景等, 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 这些专业导师陪伴着新生成长, 不仅随时解答新生专业方面的疑惑, 也能引导学生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3.6 安排班主任积极引导学生

一般高职院校都会给每个班级安排一个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 在新生适应期班主任的引导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对很多有心理依赖的学生来说, 班主任就相当于家里的父母一样, 遇到问题会第一时间找班主任帮助他们解决。班主任在新生入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他们去适应大学环境。 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及时给与支持与帮助。个别问题严重的同学班主任更要重点关注, 与之谈心交流, 帮助他寻找问题点, 一起想解决的办法。

3.7 充分发挥班级助理的作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会选择表现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作为新生班级助理, 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这些班级助理也经历过新生到老生的适应过程, 他们更清楚新生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哪些困惑。因此,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调动这些班级助理的工作积极性,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与新生沟通相处, 在相处的过程中慢慢引导新生去适应。

4 总结

“ 95 后”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环境, 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 充分做好新生适应期的引导工作, 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成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摘要:“95后”逐渐进入大学, 他们张扬的个性、活跃的思维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归纳了“95后”高职大学新生的特点, 分析了这些大学新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可能出现的几种不适应的情况, 为了有效引导他们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笔者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95后”,高职,大学新生,适应期,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程.“80后”辅导员对“90后”新生开展入学教育新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4.

[2]郑旭.“90后”大学生入学适应期问题及对策刍议[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4.5.

[3]陈琳琳.“90后”大学生特点及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4.4.

[4]闫慧兰.“90后”大学新生大学适应性问题与对策探析[J].赤子, 2015.8.

95后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2

对于这批“95后”,他们的择业观之所以改变,是因为:家里没经济负担,也就不急着赚钱养家;个性和自信心增强,故而敢想敢试;注重生活品质,所以更关心工作条件和待遇。这些变化加在一块儿,让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有了更多议价权。

事实上,劳动者在职场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些法定的福利待遇不能真正得到落实,比如不敢请带薪假,不敢拒绝加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有关部门下发过不少文件,开展过不少行动,效果却很有限。说到底,在与用人单位的博弈中,如果劳动者缺乏实际的议价权,多少文件和行动都很难改变这样的局面。

如今,大学生们面对用人单位的底气,却让我们看到了改变这个“生态环境”的希望。正如,当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留乡就业,城市里的企业为缓解用工荒就得开出更高的工资;当高校毕业生开始不慌不忙地“挑剔”岗位,入职以后有所不满也很可能选择离开,用人单位也需要提升岗位的竞争力才能留住人。

“大企业”意味着相对成熟的企业制度和文化,“本省”意味着探亲休假回家更便利,社交等方面的生活成本较低,假如有条件在家门口从容就业,何必舍近求远?所以“恋家”也算出于理性考量。正因为如此,招聘方想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就得让岗位拥有比“大企业”、“本省”更吸引人的地方。

大学生择业普遍地“挑剔”了,用人单位也会普遍地更加为员工们着想,一些暂时看来“过于理想”的劳动者权益相关法规和倡议,才有望步入现实;劳动力市场的生态环境改变了,社会、生活也会随之改变。

“慢就业”≠不就业

选择“慢就业”,或因就业形势的影响,或因青年一代就业观念的变化。如果是自己选择,其实并不用过多紧张,但是,也应尽早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才能让未来的发展之路更加顺畅。

就业压力大,心里想法多——

“慢就业”成因多,无需过于紧张

“慢就业”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紧密相连。与70后、80后不同,90后大学生群体对于生活有更多想法,他们读书时,往往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全部梦想,从小到大,“压力山大”。如今,他们大学毕业了,愿意拿出一段时间自我调整一下,这都是正常的。现在很多毕业生在上学期间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毕业后,在自我调整中逐步完善职业目标,并无不可。

事实上,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新兴岗位不断出现,就业概念也有所变化。没在“单位”上班的毕业生,很多都是“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比如网络写手、空间设计师、图书美编等。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些“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人员,也是“慢就业”人群,与许多“稳定”就业人群相比,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不低。

增加阅历,不打无准备之仗——

“慢”更要充电,才能应对挑战

“钱花了可以再赚,孩子趁着年轻多出去看看,去经历一些人和事,对于未来的影响可能更积极。”这是很多“95后”家长的想法。

其实,“慢就业”不是一件坏事,如果充分利用这个缓冲期,增长个人见识,培养起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赢家。

大学生在校所学技能有限,就业后不要期望马上就有产出,更重要的是发展潜力。如今,企业急缺的是那些具有自主意识、创新能力强的员工,而这类人需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

做好规划,合理调整预期——

积极面对“慢”,让未来更顺畅

专家表示,对于“慢就业”群体,人社部门也应给予帮助和引导。在毕业生选择休息和调整的时间段内,及时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和社保支持,让他们在休息调整的过程中能够持续关注相关就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从“慢就业”转为“难就业”、“不就业”。

另外,家长也要转变观念,注重从孩子的自身条件出发,与孩子一起商量选择合适的工作,“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导致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专家表示。

同样,帮助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学校方面也责任重大。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大概在什么领域容易就业、收益如何、在岗位上做一些什么工作等都不清楚。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引导,通过网站、宣讲会或是发放手册等形式,引导学生理性判断就业形势,淡化职场和学校之间的角色转换。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今后新就业岗位可能会大量集中在新兴产业、服务行业、小微企业和基层单位。加强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显得尤为迫切。

大学生就业“待定族”:慢就业,还是啃老族?

眼下,随着社会宽容度越来越高,大学应届毕业生选择“间隔年就业”无可厚非,年轻人嘛,他们想得开、见识广、眼界高、想法也多,利用一段时间去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也不必大惊小怪。毕竟十多年的学海生涯,很多人不仅身心俱疲,且不曾知道生活的乐趣,歇一歇,去调整身心,可以理解。

但是,在这些“慢就业群体”中,发现他们中通过“慢”中找到就业灵感的人只占少数,而更多人则是在延迟就业中逐渐陷入迷惘和困顿,“慢就业”处理不好,就成了“新型啃老族”。

据调查,许多人选择“待业”,基础就是因为“家里不缺那点钱”!显然,绝大多数所谓的“慢就业一族”,其实就是“啃老族”的代名词,所谓的“释放个性”“自我意识增强”实质取决于家人的财富。

在美国,很少听到“啃老”的说法,因为要征收巨额的遗产税,通常高达50%,年轻人不可能依靠父母“慢就业”。而在英国等欧洲国家,遗产税税率高达80%,同时又征收高额的房产税,更不可能出现“不就业、宁做房东”的“啃老族”。

国外大学生刚毕业时也有“间隔年”的情况,尤其是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和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毕业生,通常先做一段时间义工或者旅行,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与我国当前的“慢就业”现象不同,别人靠的仍然是自己的能力,而在当下中国,“慢就业”人群中,躲避吃苦、依靠父母是主流。

大学毕业生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已经到了应该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年龄,如果把“慢就业”当作逃避竞争、不敢直面社会压力的借口,那就值得警惕了。

95后高职学生 篇3

【摘要】现代95后高职高专学生群体特点鲜明,自主意识强,接受能力强,但自控自制力较差,英语基础又普遍弱于本科生。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与课程实用性都有待创新和提高。笔者根据多年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一线教学经验,对教学硬件和软件条件,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对未来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高职教学方法 机电专业英语 95后大学生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英语已慢慢不再成为一项特长,而逐渐成为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成为用人单位考量录用毕业生的一项门槛性的指标。专业英语作为基础英语课的升级与提高,在高职高专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从职场实用性看,无论是在应聘岗位还是职场发展上,其专业英语都是必不可少技能和本领,掌握专业英语比只掌握基礎英语更具专业核心竞争力。目前随着国际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得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综合性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与青睐。学好专业英语,无论是对个人择业、职场发展,还是出国深造都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作为机电方向的高职高专的大学生,更应充分认识机电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好并应用,为日后的就业竞争中增加砝码,为自身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选择,对适应和服务国家从制造大国转向创造大国,机电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地位更为主要。与此同时《机电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设置与发展也应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缺乏时效性、实用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课程发展应用,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内容实用性方面要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职场环境需求相接轨,教学模式上要努力改革创新,加强与学生的课上课下互动,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学手段,探索开发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方法。而与曾经80后学生群体相比,现代95后高职高专学生又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更显个性与张扬,他们自主意识强,紧跟时代潮流,但作为独生子女,又普遍存在骄纵与叛逆,惰性强,自控力差等缺点。这些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当中也会尤为凸显,身为专业英语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特点和个性,如何因班而异因势而导的制定教学计划,如何改善课堂氛围,加强鼓励与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内生动力,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都会在本文中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并共同探讨学习。

二、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专业英语教学的定位是使英语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满足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相关行业基本的涉外交际能力,能基本读懂行业文章、技术资料、合同和相关英文信函等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并能用英语进行较为准确的口头、书面表达。要实现以上目标,就必须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行业英语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改革力度。更要注意专业英语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对学前、学中和学后学习效果研究。

三、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1.深化英语教学课程改革。

(1)加强教学教法改革。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是把传统教育中只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主动性。要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边积极互动的教育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构筑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式创新”和传统教学方法的颠覆。翻转课堂作为国际化创新型教学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引进翻转课堂并将其应用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当中,可以有效突破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之困境,为我国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便利。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位置交换、更大范围的交际互动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不是单向的确定,而是多向的不确定。教师、学生、课堂和环境等彼此都有较强的传递性,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任课教师基于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和部分新知识融合,创建相关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预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新的课程,实现其知识传递过程。随后学生应根据教学视频自主完成在线测试,进而对新知识进行吸收内化,之后再带着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去课堂上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共享与讨论,实现其对新知识的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2)紧跟行业需求,培养双师型教师。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师资。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高级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教师应具有“ 双师型”教师素质,即具备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又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但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专职英语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他们普遍欠缺社会实践经历与阅历和更欠缺实际工作操作能力,不熟悉机电专业工艺过程和设备。如让机电专业的老师来讲授英语,他们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却因口语训练较少和英语综合知识的缺乏,在用英语口头交流和勾通方面仍显不足。因此,学校在实施“英语 + 行业”的教学模式中,要加大双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英语培养和培训力度,利用寒暑假期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或派送国外访问学者,翻阅国外机电行业技术资料,了解行业动态,熟悉真实的工作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鼓励支持英语老师走进专业课堂,跟着学生一起学习机电专业知识,熟悉工艺流程、术语概念等相关知识。积极聘请对口企业高管来校讲学,分析就业方向,营造专业氛围,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促进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

2.提升英语教学课程管理。

(1)加强学前预习。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微课件、微讲义等内容,可以有效的预习教学内容。能预先对知识做比较充分的了解,而通过做相关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然后在课堂的听课中更具针对性。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主体”,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位置交换、更大范围的交际互动来进行教学。在正式上课前,可以让班上每位同学进行简短的3~5句话的自我介绍,教师根据其汉语名发音或性格特点为每位同学取个英文名字,并简单释义,作为课前见面礼送给大家,以后在课堂上也用英文名互动点名,反复强化其意识,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凸显与其他课程的不一样,瞬间拉近师生距离。这个英文名可以伴随学生一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可用到,而且每当提及这个英文名,就会让学生想起为其取名的老师,以及所教授的专业英语课,是一件虽然小但很有意义的事。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自行选择同桌前后桌,四人一小组,并为自己取组名,选组长。自此开始,不得更改,组内四人作为一个团体,每节课都要坐在一起,并且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提问遇到难题,组内互助;提出话题论点,组内讨论;听课纪律情况,组内监督。加强团队意识,保证课程节奏,也减少教师纪律监督的精力,有助于学生自制力和自律性的提高。

摸底学生英语基础,减缓学习抵触情绪。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差,哑巴英语现象严重等问题。究其根本,也许是兴趣使然,也许是语感较差。但总之,长期较差的英语使得学生已不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导致抵触,甚至厌烦。哪怕是专业英语,也难逃这不被喜欢厄运。要学好这门课,首先要扭转这种想法。需要授课教师的耐心与亲和力。在课程前期,课程节奏可适当放慢,先从重点单词开始讲解教授,长难句分析可暂缓,切不能急于使用双语教学与学生交流,应多采用鼓励和互动的方法,启发学生多开口,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把握住课堂节奏。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实用有趣皆不能少,目前出版的大部分教材里,大多设置至少15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还包括讲读课文、单词、自读课文等,而根据课时要求,基本不能做到全部讲完。所以在挑选授课单元的过程中,应主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以学生学习过的专业课为选授标准;以当下时兴有趣的内容为选授标准。

专业英语的教师应熟悉所教授专业班级的学生曾学过的重点专业课,用专业英语的教材,对照其专业课教材,寻找教学重点,特别是相似的图或定义等。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中英文对照学习,减少学生的陌生感,抵触感,加强印象,也是对以前知识点的巩固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课程内容必须尽量保证实时新鲜,跟紧时代步伐。

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实训场地实地教学。课程进行至中期,为学生设置一次大作业,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实训中心。先让其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看看实训室的设备中,哪些用英语介绍的来,哪些说不出,自行查阅,自行整理。而后利用1~2个课时听学生整理汇报,并订正,进行实训场地的整体教学。例如车床、铣床、数控机床等各零部件的正确说法,用简单的动词表达车床操作的正确流程等。

此外,在平时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尽量带来实物为学生展示教学,单词背诵找联系找实物,而不是死背硬背,适当辅以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国内外优秀机电企业、时兴的机电技术等,例如航拍器等,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市场环境。让学生不再觉得是死读书读死书,给他们紧迫感,同时也给他们动力与目标。

(3)提升专业英语线下学习。所有教学技巧与策略都只是辅助,最终还是要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很多高职高专学生很努力,也背了单词,但连在一起成为一句话就不知道什么意思。针对大部分英文文献长难句难理解等特点,我特别整理了几句口诀供大家分享:老外跟我们不一样,说话语序要颠倒,长难句先找主谓宾,把握大义是关键,修饰从句甩后面,整理译文捋通顺,动词必须要背牢,名词记忆找联系。

语序错乱问题是导致大部分长难句读起来很拗口的基本原因,由于中英文化差异,中国人说话喜欢把修饰词放前面显得委婉,而外国人喜欢先说重点,再说修饰,这样就有了很多从句,所谓长难句也就由此而来。

授课过程中一定要跟学生明确这一点,按照方法正确理解长难句,排除畏惧和烦躁得心理。

例如:Many engineers have as their function the designing of products that are to be brought into reality through the processing or fabrication of materials.

长难句先找主谓宾——主语:Many engineers (许多工程师) 谓语:have (有) 宾语:the designing of products (设计产

品)把握大义是关键——根据已知主谓宾可获知大义:许多工程师有设计产品(的能力)= 许多工程师可以设计修饰从句甩后面——状语(介词短语):as their function

定语从句:that are to be brought into reality through the processing or fabrication of materials.整理译文捋通顺——按照中国人说话的方法,再将这些修饰语插到主谓宾的正确地方,去掉冗杂和别扭的部分,就得到正确的翻译译文“许多工程师的职责是设计产品,并通过对材料的加工制造出产品”。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如遇到文献翻译,必须严谨,语序也有讲究。而在日常读阅过程中,并不要求逐字逐句翻译,只用掌握句子大义,就可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文章所表达内容。速读的要求要低于基础英语课,作出区别,让学生明确。但背单词确实必须要做的工作,动词与专业名词更是重中之重。同時可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如果单词背不好,一个push(按,推)的动作被做成pull(拉),那这就是个误操作。如果是在飞机驾驶舱内,这就会导致空难;在流水线上,会导致工序错乱,影响后续操作,甚至产品最终质量。将背单词与学生责任心联结起来,是个督促他们,激发内动力的不错的选择。

作为课程补充内容可以选择论文写作和简历撰写等实用性较强的技能,同时,中英文的文献写法区别、专业英文文献常用动词及句法特点、英文个人简历的撰写等,都值得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另外针对一些课下积极主动要求修改译文和个人简历的学生,教师更应认真修改,并给予肯定,如有课堂上回答互动等特别放不开的学生,教师也应适当沟通,了解原因,打开心结,助其建立信心。授课教师也应加强与辅导员的沟通,更可以加强对授课班级的了解,增进师生情谊。

微博微信QQ群,线上线下动起来。除了基本的课堂作业,还可利用微博微信QQ群方式与学生互动,了解其平时英语学习习惯及难点,帮助解答。还可利用这些手段布置语音作业,让学生回复,慢慢培养其开口说英语,愿意说英语的习惯,用语音跟老师一个人沟通,越说越好,得到肯定,自然就敢在班级众人前开口回答问题了。还可发些小红包,对课堂表现特别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效果堪比小红花。这些做法都可拉近师生距离,加强互动,让专业英语与他们走得更近。

现代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讲求与时俱进,那教师教学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以学生为导向,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打破传统专业英语的尴尬处境,将英语、机电专业及实用技能综合性的融合起来。本人也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吸取批评建议,同时创新进步,注意总结,以期达到更優化“工学结合”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外语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是从体制上探索外语教学改革成功的新途径,也是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实践表明,提高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一是要提高上课质量,二是要洞悉学生心理。创造条件,营造和谐的课堂教与学的关系和爱教善教、实现愿学会学的良好氛围,才能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学习源动力,保证教学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循环,最终达到预期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本人采用以上方法,通过课程教学实践使机电专业英语课堂活起来,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激发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课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可以应对考试测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专业词汇,敢于开口交流沟通,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95后高职学生 篇4

随着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英语已慢慢不再成为一项特长,而逐渐成为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成为用人单位考量录用毕业生的一项门槛性的指标。专业英语作为基础英语课的升级与提高,在高职高专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从职场实用性看,无论是在应聘岗位还是职场发展上,其专业英语都是必不可少技能和本领,掌握专业英语比只掌握基础英语更具专业核心竞争力。目前随着国际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得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综合性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与青睐。学好专业英语,无论是对个人择业、职场发展,还是出国深造都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作为机电方向的高职高专的大学生,更应充分认识机电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好并应用,为日后的就业竞争中增加砝码,为自身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选择,对适应和服务国家从制造大国转向创造大国,机电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地位更为主要。与此同时《机电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设置与发展也应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缺乏时效性、实用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课程发展应用,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内容实用性方面要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职场环境需求相接轨,教学模式上要努力改革创新,加强与学生的课上课下互动,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学手段,探索开发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方法。而与曾经80后学生群体相比,现代95后高职高专学生又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更显个性与张扬,他们自主意识强,紧跟时代潮流,但作为独生子女,又普遍存在骄纵与叛逆,惰性强,自控力差等缺点。这些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当中也会尤为凸显,身为专业英语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特点和个性,如何因班而异因势而导的制定教学计划,如何改善课堂氛围,加强鼓励与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内生动力,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都会在本文中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并共同探讨学习。

二、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专业英语教学的定位是使英语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满足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相关行业基本的涉外交际能力,能基本读懂行业文章、技术资料、合同和相关英文信函等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并能用英语进行较为准确的口头、书面表达。要实现以上目标,就必须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行业英语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改革力度。更要注意专业英语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对学前、学中和学后学习效果研究。

三、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1. 深化英语教学课程改革。

(1)加强教学教法改革。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是把传统教育中只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主动性。要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边积极互动的教育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构筑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式创新”和传统教学方法的颠覆。翻转课堂作为国际化创新型教学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引进翻转课堂并将其应用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当中,可以有效突破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之困境,为我国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便利。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位置交换、更大范围的交际互动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不是单向的确定,而是多向的不确定。教师、学生、课堂和环境等彼此都有较强的传递性,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任课教师基于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和部分新知识融合,创建相关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预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新的课程,实现其知识传递过程。随后学生应根据教学视频自主完成在线测试,进而对新知识进行吸收内化,之后再带着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去课堂上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共享与讨论,实现其对新知识的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2)紧跟行业需求,培养双师型教师。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师资。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高级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教师应具有“双师型”教师素质,即具备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又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但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专职英语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他们普遍欠缺社会实践经历与阅历和更欠缺实际工作操作能力,不熟悉机电专业工艺过程和设备。如让机电专业的老师来讲授英语,他们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却因口语训练较少和英语综合知识的缺乏,在用英语口头交流和勾通方面仍显不足。因此,学校在实施“英语+行业”的教学模式中,要加大双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英语培养和培训力度,利用寒暑假期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或派送国外访问学者,翻阅国外机电行业技术资料,了解行业动态,熟悉真实的工作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鼓励支持英语老师走进专业课堂,跟着学生一起学习机电专业知识,熟悉工艺流程、术语概念等相关知识。积极聘请对口企业高管来校讲学,分析就业方向,营造专业氛围,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促进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

2. 提升英语教学课程管理。

(1)加强学前预习。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微课件、微讲义等内容,可以有效的预习教学内容。能预先对知识做比较充分的了解,而通过做相关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然后在课堂的听课中更具针对性。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主体”,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位置交换、更大范围的交际互动来进行教学。在正式上课前,可以让班上每位同学进行简短的3~5句话的自我介绍,教师根据其汉语名发音或性格特点为每位同学取个英文名字,并简单释义,作为课前见面礼送给大家,以后在课堂上也用英文名互动点名,反复强化其意识,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凸显与其他课程的不一样,瞬间拉近师生距离。这个英文名可以伴随学生一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可用到,而且每当提及这个英文名,就会让学生想起为其取名的老师,以及所教授的专业英语课,是一件虽然小但很有意义的事。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自行选择同桌前后桌,四人一小组,并为自己取组名,选组长。自此开始,不得更改,组内四人作为一个团体,每节课都要坐在一起,并且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提问遇到难题,组内互助;提出话题论点,组内讨论;听课纪律情况,组内监督。加强团队意识,保证课程节奏,也减少教师纪律监督的精力,有助于学生自制力和自律性的提高。

摸底学生英语基础,减缓学习抵触情绪。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差,哑巴英语现象严重等问题。究其根本,也许是兴趣使然,也许是语感较差。但总之,长期较差的英语使得学生已不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导致抵触,甚至厌烦。哪怕是专业英语,也难逃这不被喜欢厄运。要学好这门课,首先要扭转这种想法。需要授课教师的耐心与亲和力。在课程前期,课程节奏可适当放慢,先从重点单词开始讲解教授,长难句分析可暂缓,切不能急于使用双语教学与学生交流,应多采用鼓励和互动的方法,启发学生多开口,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把握住课堂节奏。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实用有趣皆不能少,目前出版的大部分教材里,大多设置至少15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还包括讲读课文、单词、自读课文等,而根据课时要求,基本不能做到全部讲完。所以在挑选授课单元的过程中,应主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以学生学习过的专业课为选授标准;以当下时兴有趣的内容为选授标准。

专业英语的教师应熟悉所教授专业班级的学生曾学过的重点专业课,用专业英语的教材,对照其专业课教材,寻找教学重点,特别是相似的图或定义等。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中英文对照学习,减少学生的陌生感,抵触感,加强印象,也是对以前知识点的巩固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课程内容必须尽量保证实时新鲜,跟紧时代步伐。

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实训场地实地教学。课程进行至中期,为学生设置一次大作业,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实训中心。先让其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看看实训室的设备中,哪些用英语介绍的来,哪些说不出,自行查阅,自行整理。而后利用1~2个课时听学生整理汇报,并订正,进行实训场地的整体教学。例如车床、铣床、数控机床等各零部件的正确说法,用简单的动词表达车床操作的正确流程等。

此外,在平时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尽量带来实物为学生展示教学,单词背诵找联系找实物,而不是死背硬背,适当辅以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国内外优秀机电企业、时兴的机电技术等,例如航拍器等,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市场环境。让学生不再觉得是死读书读死书,给他们紧迫感,同时也给他们动力与目标。

(3)提升专业英语线下学习。所有教学技巧与策略都只是辅助,最终还是要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很多高职高专学生很努力,也背了单词,但连在一起成为一句话就不知道什么意思。针对大部分英文文献长难句难理解等特点,我特别整理了几句口诀供大家分享:老外跟我们不一样,说话语序要颠倒,长难句先找主谓宾,把握大义是关键,修饰从句甩后面,整理译文捋通顺,动词必须要背牢,名词记忆找联系。

语序错乱问题是导致大部分长难句读起来很拗口的基本原因,由于中英文化差异,中国人说话喜欢把修饰词放前面显得委婉,而外国人喜欢先说重点,再说修饰,这样就有了很多从句,所谓长难句也就由此而来。

授课过程中一定要跟学生明确这一点,按照方法正确理解长难句,排除畏惧和烦躁得心理。

例如:Many engineers have as their function the designing of products that are to be brought into reality through the processing or fabrication of materials.

长难句先找主谓宾——主语:Many engineers(许多工程师)谓语:have(有)宾语:the designing of products(设计产品)把握大义是关键——根据已知主谓宾可获知大义:许多工程师有设计产品(的能力)=许多工程师可以设计修饰从句甩后面——状语(介词短语):as their function

定语从句:that are to be brought into reality through the processing or fabrication of materials.整理译文捋通顺——按照中国人说话的方法,再将这些修饰语插到主谓宾的正确地方,去掉冗杂和别扭的部分,就得到正确的翻译译文“许多工程师的职责是设计产品,并通过对材料的加工制造出产品”。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如遇到文献翻译,必须严谨,语序也有讲究。而在日常读阅过程中,并不要求逐字逐句翻译,只用掌握句子大义,就可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文章所表达内容。速读的要求要低于基础英语课,作出区别,让学生明确。但背单词确实必须要做的工作,动词与专业名词更是重中之重。同时可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如果单词背不好,一个push(按,推)的动作被做成pull(拉),那这就是个误操作。如果是在飞机驾驶舱内,这就会导致空难;在流水线上,会导致工序错乱,影响后续操作,甚至产品最终质量。将背单词与学生责任心联结起来,是个督促他们,激发内动力的不错的选择。

作为课程补充内容可以选择论文写作和简历撰写等实用性较强的技能,同时,中英文的文献写法区别、专业英文文献常用动词及句法特点、英文个人简历的撰写等,都值得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另外针对一些课下积极主动要求修改译文和个人简历的学生,教师更应认真修改,并给予肯定,如有课堂上回答互动等特别放不开的学生,教师也应适当沟通,了解原因,打开心结,助其建立信心。授课教师也应加强与辅导员的沟通,更可以加强对授课班级的了解,增进师生情谊。

微博微信QQ群,线上线下动起来。除了基本的课堂作业,还可利用微博微信QQ群方式与学生互动,了解其平时英语学习习惯及难点,帮助解答。还可利用这些手段布置语音作业,让学生回复,慢慢培养其开口说英语,愿意说英语的习惯,用语音跟老师一个人沟通,越说越好,得到肯定,自然就敢在班级众人前开口回答问题了。还可发些小红包,对课堂表现特别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效果堪比小红花。这些做法都可拉近师生距离,加强互动,让专业英语与他们走得更近。

现代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讲求与时俱进,那教师教学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以学生为导向,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打破传统专业英语的尴尬处境,将英语、机电专业及实用技能综合性的融合起来。本人也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吸取批评建议,同时创新进步,注意总结,以期达到更优化“工学结合”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外语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是从体制上探索外语教学改革成功的新途径,也是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实践表明,提高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一是要提高上课质量,二是要洞悉学生心理。创造条件,营造和谐的课堂教与学的关系和爱教善教、实现愿学会学的良好氛围,才能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学习源动力,保证教学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循环,最终达到预期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本人采用以上方法,通过课程教学实践使机电专业英语课堂活起来,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激发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课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可以应对考试测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专业词汇,敢于开口交流沟通,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 篇5

当日,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今天,我们独家首发习近平讲话中的若干论述,推荐给组员们学习。

教育强则国家强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们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统一的,只有扎根中国才能更好走向世界。

对当代高校学生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马克思主义是高校的鲜亮底色

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们高校的鲜亮底色。要下大决心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要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应该提倡各种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切磋交流,提倡对各种思想文化广纳博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新发展的生动局面。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

我们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就是说高校要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

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教师要精心从教、学生要精心学习,通过学问提升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以学养人、治心养性。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过程也是学生锤炼心志的过程,学生的不少品行要在学习中形成。好校风、好学风来自师生共同努力,而其基础在于学校办学方向和治理水平。

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天高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亲自参与这个伟大历史进程,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实乃人生之大幸。当代学生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限光明。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宏观上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关键。

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

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高校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行动等活动,都展现了学生的风貌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过时,可能会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终生难忘。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可或缺、值得信赖

“95后”大学生的“亲情烦恼” 篇6

挂断电话,吴凡顺势将手机往桌子上一扔,“我爸这周又给我下了‘死命令’。”所谓的“死命令”,无非是让吴凡周末回家,可“周末回家”这4个字犹如那压在孙悟空身上的五指山一般,令他好不痛快。

本以为进入大学之后,终于可以摆脱父母的“魔爪”,能够过上自由的日子,可世事不尽如人意,大学二年级的吴凡并没有享受到他所畅想的应有的自由。生活上的时间安排还是父母为他做主,不仅如此,吴凡的父母更关注儿子的学业,打算在其毕业后,将吴凡送到国外读研,可这件事并没有征求过他的意见。

回想起高中時代父母对于他的管束,吴凡至今还记忆犹新。“可我现在已经成人了。”吴凡边用手指敲击桌子边抱怨。可对于父母的约束,吴凡束手无策,想和父母谈一谈,却总被父亲驳回来。到头来,吴凡还是相信了“顺其自然”4个字。

《海底总动员》是吴凡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父亲和小丑鱼玛林一样,能够相信儿子有能力照顾自己,而不是过度的保护。吴凡无数次地想告诉父母,他早已不是他们眼中唯命是从的小孩子,可惜吴凡并非勇敢执拗的小丑鱼尼莫,而他的父亲也不是开明的玛林。

为了避免争吵,我只好—直忍耐

在吴凡眼里,他的父亲是一个严厉而又古板的人,平日里对待吴凡更是严格。他将自己比喻成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想飞却有重重困扰。

吴凡从小就被严格要求,甚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提前给安排好了,“从小就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这是何等的悲哀。我反抗过一次,不仅无果,反而引发了一场争吵,为了避免争吵,我只好一直忍耐。”久而久之,吴凡也失去了反抗的勇气和动力。

吴凡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反抗经历,“偷偷出去打篮球,没料到父母提前回来了。”结果被父母训斥,吴凡一气之下便与父亲争吵起来,可最终的结果还是顺服,几乎很少出去打球了。在吴凡眼里,篮球是他的朋友,可是他却没有因篮球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会产生影响。”在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曹惠民看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比较广,除了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社交之外,还会影响大学生对大学环境的适应,甚至会令学生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良好的态度去完成自己的学业,更严重的会令这些学生对自我无法自我定位,从而产生性格障碍,甚至有的学生很偏执,会出现神经症状。

在他看来,诸多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家庭环境或者教育不当所导致的。

吴凡透露道,自己曾经想过逃避,可总是逃不掉自己内心的胆怯,想倾诉却又无人可诉。难受的时候,他就去打篮球,能陪自己的只有篮球。与其说吴凡现在不想去思考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如说是不敢去想,“我也自己反思过,可总是钻牛角尖儿。”他越想越不明白,不知道该做什么,“体会过孤独的人最怕的就是回忆”。

在北京从事心理辅导教育多年的高校老师张菲(化名)表示,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与父母早年对待他们的方式有关。有的孩子的父母态度可能过于严厉,甚至对孩子进行身体上的处罚或是情绪上的处罚,这些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而这种创伤大多会影响到孩子对情绪的处理。“相对而言,这些孩子对父母肯定会有负面情绪,比如,愤怒或者是不满。”她还强调,有的孩子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愤怒,甚至不敢去承认这个愤怒,那就可能会转变成一些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焦虑等,甚至会出现人格障碍。

吴凡对自己的家庭和父母都比较失望,可作为独生子的吴凡一直担负着为家庭幸福而努力的重任,但他厚实的肩膀却无力承担父母吩咐的一切。

很多家长会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曹惠民对此有着独特的见解,如果家长的方式不当或对孩子的预期过高的话,他们会寻求某种方式缓解或消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网络、恋爱或其他方式就成为他们采用的方式,这对于孩子发展的积极作用有限,同时也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家庭的关系发展。

当问到吴凡是否希望有兄弟姐妹来与他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时,一句简单的“我有球就够了”道出了他内心不敢渴望亲情的无助,“多个手足又能怎样呢?还是别和我一样的好。”

二孩政策放开,给她带来一个小弟弟

不知何时,吴凡的眼眶有些湿润,哽咽的声音略带沙哑。可最终吴凡还是把眼泪强忍回去,他的眼神里没有丝毫愤怒,更多的是说不出的难受与辛酸。他觉得自己仿佛机器一般,即便多了一个兄弟,可出现在自己的家庭里也如同多了一个废人。

现在的大学生在小时候大多没有体会过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1998年出生的袁兰刚步入成年,同时也走进了大学校园,在她成人礼那天,她暗自发誓,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给自足了。

袁兰的母亲22岁便生下了她,尽管上世纪90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不是很严重了,但是思想保守的爷爷奶奶依旧希望能有一个孙子来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

天不遂人愿,大伯和父亲生下的都是女儿,而大姑却生了一个儿子。袁兰小时候经常听到爷爷坐在小院树下独自叹息:“哎,我们老袁家造了什么孽,绝后了,绝后了。”

袁兰清楚地记得,尽管父母在她小时候并不常表现出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是对于大姑家的弟弟,父母总是抱着他的时间更多一些。

去年,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给17岁的袁兰带来一个小弟弟。今年的国庆节,袁兰并没有回家,至于为什么,袁兰给的解释是不想回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家。自从有了这个弟弟,袁兰就一直认为自己生下来就是个错误。弟弟是老袁家的“独苗儿”,无论是祖辈还是父辈,都对这个小家伙宠爱有加,这让袁兰有些“眼红”。

对于类似袁兰的境况,曹惠民表示,由于“95后”的孩子与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出生的一代之间的年龄差距相对比较大,而且“95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初步确立,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多子女环境的影响还很难说。即便有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nlc202309090627

袁兰一时还是不能接受这种变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眼下来说,弟弟的到来的确影响了她的生活,瓜分了原本只属于她的小世界。

袁兰整个国庆假期都没有给父母去过一个电话,不幸的是,他的父母也因弟弟的到来而忽略了袁兰的感受。

“有时候我就骗自己,他们不管我正好,还能更自由一些。”袁兰现在只想远离那个家,她并不想让弟弟融入自己的生活。自从得知妈妈怀孕之后,她的不知所措在全家欢庆的气氛下显得更加迷茫。

“作为父母,必须把握度。”这是曹惠民给出的意见,正确处理不同代际之间的子女之间的关系,否则会对“95后”的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逆效应,使其产生对于家庭的逆反心理。

和袁兰一样,陈薇也是一名大一新生,不同的是,陈薇是独生女。“我一直跟我妈开玩笑说再生一个妹妹吧。”这仿佛是陈薇在跟自己的姐妹开玩笑一般,“我爸这时候就开玩笑说,有你一个就让我们够烦的了。”

陈薇的家庭关系非常和睦,甚至有些让人心生羡慕。她的家境并非特别充裕,但父母有时间就会带着她去外出旅行或附近郊游,甚至连逛街都是一家三口一起。同样是女孩,袁兰却从未有过像陈薇般的生活。自袁兰记事起,父母就一直在为了工作奔波,她自幼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一辈子节俭,也不懂得享受生活,所以袁兰小时候从未有过陈薇那样的生活。

但是,袁兰的弟弟却被全家宠上了天,可以说是“呼风唤雨”,这不仅让袁兰羡慕,更让她生气、自闭,有意无意地反驳父母,甚至一度想远离他们。

有家不回,并非她想要的生活状态

袁兰还记得刚进大学的第一天,她的爸爸把她的行李放到宿舍后,就匆匆坐火车回去了。袁兰自己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地收拾,可看到舍友都有父母帮衬,心里的滋味别提有多难受。

几家欢喜几家愁,吴凡与袁兰不同,他非常不想父母跟他一起走进大学,他越是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处理好这一切,他的父母越发觉得他还不成熟。为此,吴凡也懒得再和父母争辩。“都已经麻木了。”吴凡表示随父母决定吧。

大一的时光匆匆而过,吴凡却远远没有做到自己想象的那样。父母这边高压不断,而自己从小以来的生活环境也令他无法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大部分困难和挫折。反观袁兰,自小以来不得不独立处理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顺理成章地早已具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可即使这样,袁兰打心眼儿里还是对那些“乖宝宝”心生羡慕。

陈薇绝对值得袁兰羡慕一番,和谐的家庭关系、独立的思想以及强大的能力令陈薇在大学生活得“风生水起”。

在张菲看来,父母关心和支持,并且孩子犯了错误后不进行处罚,同时能理解、关心孩子内心的一些想法,具有这些的孩子会更加有安全感。一方面,这类孩子习惯与父母相处,并且相处得也比较愉快;另外,他们也不怕和父母分开,因为从不需要担心会被父母抛弃。不仅如此,他们在生活上也能够做到独立,而这种独立并非被迫的,而是有安全感的一种独立。

与陈薇的情况恰恰相反,袁兰的独立就是被迫独立。“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孩子就会担心被父母抛弃,然后经常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张菲进一步表示,像这种安全感不足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父母的冷落甚至可能影响他们之后的人际关系。

“从小父母就没怎么管过我,但是却对新出生弟弟呵護有加。”袁兰时至今日仍旧无法接受父母对自己和弟弟的差别待遇。相较于自己的家,袁兰更喜欢呆在校园里,而这种“有家不回”,并非是她想要的生活状态。

每逢节假日,空荡的校园再没了往日的热闹与欢腾。“我永远不会忘记国庆假期自己在校园踱步的时光。”透过她低落的语气,可以看出袁兰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很好。袁兰有时候自己会胡思乱想,她说如果有一天自己生下一个女儿,一定把她宠上天,并且一定不会再要一个儿子。

总有一天,袁兰要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弟弟,也要不得不融入自己的家庭。正如袁兰表示,她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这个事情,同时,她也希望父母能够更关心她,多陪伴她。即便袁兰口口声声地说想逃离这个家,可是不论年纪几何,家永远是袁兰心中无法取代的存在。

有愿景,只是恐惧占据了他的内心

不仅是袁兰,吴凡对家的感情也是纷繁多杂、难以言喻,“想逃避、想反抗,可是道德伦理观束缚着我。”吴凡格外地认真,他心里很清楚对自己的父母还是存在感情的,为此他也寻求过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老师建议他心平气和地和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吴凡知道,自己不敢去和父母公平地聊天,更不敢告诉父母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父母眼中的他一直都是一个不成熟、不自立的孩子。而吴凡眼中的父母一直都是独断、执拗并且不开明的家长。对于他来说,心理老师的建议固然有用,可他实在没有勇气迈出和父母谈心的第一步。

“和自己的爸爸做哥儿们?”吴凡反讽道,这对于他的爸爸来说就是个笑话,“在他眼里,老子就是老子,儿子始终是儿子。”吴凡有时候会气自己怎么会成为如此冥顽不化、古板父亲的儿子。而他也知道,想去和父母交朋友的话,自己身上最缺少的就是勇气。

说起和父母做朋友,陈薇应该是做得最好的一个,她始终把父母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我们也需要有很多的耐心,让他们了解一些新鲜事物。”陈薇同时也强调道,“父母也得学会和孩子平等地相处,得教会孩子独立地去处理身边的各种问题。”

在家庭关系中,家长所扮演的角色似乎更加重要。

“家长要强化学习,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曹惠民还强调,家长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尤其重要。同时还要注重教育孩子的方式,因为教育方式影响着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内容。

武汉理工大学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雷五明已经做了23年心理咨询,他曾做过一个分析,“80后”孩子的父母是中国历史以来第一代给独生子女做父母的一代,他们非常缺少经验。经验是可以传递的,到了“90后”的父母,雷五明认为是一代比一代更强。

另外,曹惠民还表示,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受到孩子的严重抵制时,这种方式本身对于家庭和孩子都是一种“伤害”,家庭的关系更加“孤立”。尤其是对于孩子,他们需要感情和精神的寄托。

虽然不像陈薇父母那样经常给陈薇电话,袁兰的父母还是很挂念自己的女儿。“前几天接到了我妈的电话。”袁兰的语气透露着惊奇,“我妈竟然问我为什么好久不给家里打电话,还说她和我爸都挺挂念我的。”

在雷五明看来,现在的通讯方式更多也更方便,能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提供多种渠道,所以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孩子与父母交往、交流更多。

这次通话让袁兰开始反省自己的“霸道”究竟是为了什么。虽然她还是刻意地逃避自己的家,但自从有了这一次妈妈的电话,袁兰倒是很愿意听到电话铃再次响起的声音。(资料来源:《法治周末》)

95后高职学生 篇7

作为一名在校的新时代的大学生,理应拥有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一种牺牲自我、照亮他人的信念,有一颗乐于并善于服务广大同学和老师的心,学会用自己的善良、宽容与无私去化解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矛盾。

自2014年起,高校里开始出现“95后”的身影,他们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勇于探索新生事物,同时抵触各类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过分依赖社交软件。笔者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同时也担任班主任工作,深深体会到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服务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对学生在校生活还是今后走入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个性越来越鲜明的“95后”大学生在服务意识培养方面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障碍和问题:

1.思想独立,自我意识强,责任感欠缺,团队精神缺失,加大了服务意识的养成难度。“95后”大学生多数为城镇独生子女,家长普遍溺爱小孩,全家围绕一个孩子转,使得多数学生从小就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关注自己而忽略他人的感受。进入大学后不容易找准位置,不善于合作和分享,团队意识和观念较差。

2.人际交往能力不足,难以从服务他人的行动中找到成就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95后”从小受到网络的影响,习惯于运用QQ、微信、等新媒体在各种场合,随时随地都能与他人交流,而不是面对面的沟通,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交往能力,表现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3.服务家人的意识淡薄。95后出生的大学生习惯了家人的照顾,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放假回家也很少能为父母承担一些基本家务,甚至还在沿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更谈不上为家人服务。

4.作为学校,在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方面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偏重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考核评价方法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评,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及与人交往能力的评价则最容易忽视,这种状况必然导致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缺失。

基于以上分析,大学生在校服务意识的培养受到了全社会尤其是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学校育人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近年来,各大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探索教育发展新机制,构建了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日常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三位一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等3个“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工作格局,在全新的育人工作格局下,开展对95后大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思考与研究,为学校育人工作可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培养95后大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对学校而言,得以增强自身的凝聚力,从而有利于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展现给学生和社会的将是一个团结快乐的和谐的大家庭。

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则有利于增强责任意识和爱校情怀,培养良好的德育情操;能够从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能够在服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为自己成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有助于培养学生礼貌大方,诚恳谦逊的待人态度和人际沟通能力。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要树立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表现为时时处处以礼待人,言行举止,彬彬有礼,待人接物,让对方倍感舒适,不仅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还能让别人乐于接受你的服务,与他人交往始终保持真诚和热情

95后大学生具备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家庭环境,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要懂得如何接受别人,与别人相处,必须要以宽阔的胸怀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更要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广大同学和老师服务。

4.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综合实力。

5.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本文论及的服务意识是现代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服务意识强的学生在实习期间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认可企业文化,表现出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容易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而更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95后大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问题无论是对学生成人成才,还是对学校育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然会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王青耀.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3):19-20.

[2]纪亚飞.服务礼仪标准培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21).

[3]徐静.服务意识教学方法实施条件略述——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饭店管理专业为例[J],2009,20(5).

[4]陈卫.强化学生服务意识,提高高职教育质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5):67-68.

95后高职学生 篇8

一、当代“95后”大学生行为选择特点

1、学习行为特点上,制定学习计划能力较弱且与教师沟通较少

制订恰当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学习的高质高效。调查反馈,“95后”大学生中“坚持制定且完成学习计划”只占到20.7%,“偶尔制定学习计划”的占到51%,“不制定”28.3%。只有19.5%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在课后与老师进行沟通,38.1%表示会“偶尔”沟通,42.4%的学生表示“从不”与老师进行沟通,认为“大学都是自学的,没必要问老师”。

2、交际行为特点上,交友面广泛但较易产生人际矛盾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当代“95后”大学生更乐意与人交往,扩大自己的交际圈。78.2%的“95后”大学生认为他们的交际面很广,会“主动结交”新朋友。但他们中多数个性张扬,更多是把朋友视为“玩伴”,对于朋友的包容能力比较差,从整体看,38%的“95后”大学生承认自己在与人交往中,不顾及别人感受,从而极易引发人际矛盾。

3、网络行为特点上,拥有高科技电子设备率较高且对网络依赖较弱

当代大学生出生成长在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高科技达电子设备对于他们犹如必备家用电器一样普及和理所当然,他们入校时绝大多数就拥有诸如智能手机、电脑、PSP等高新技术电子产品,电脑也只是作为日常生活用品但并非依赖品而存在,调查中54.3%的“95后”大学生表示网络在自己的生活中“可有可无”,“不上网也可以”,说明他们对网络的迷恋程度较弱。

4、恋爱行为特点上,择偶标准取向现实化,对象选择注重相貌和家世

面对于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和浮躁的社会风气,当代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上也显示出较为现实的一面。对于选择恋爱对象的条件上,占前几位的分别是,“相貌”50.1%;“个家世背景”39.8%;“人品”27.1%;“个人能力”31.3%。显示大部分“95”后大学生将“颜值”和家世放在首位。

5、社会活动行为特点上,倾向于参加文体类社团且注重自我才能展示。

当代“95后”大学生更为青睐文体类社团,他们表示在在选择加入社团时,文艺体育类社团占到48.5%成为最受“95后”大学生欢迎的社团组织。同时,他们对各类文体活动有着很高的关注度和参与意愿,对于能在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着很强烈的欲望。

6、消费行为特点上,人际交往消费偏高且不同小群体间差异明显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集中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趋向。调查显示,当代“95后”大学生其中68.5%“95后”表示除正常饮食外,生活费基本用于人际交往方面。同时,存在于他们中的贫富差距非常明显,他们中间的富二代消费水平居高不下,每月高达几千元不等,同时他们中来自农村贫困的学子月消费水平则依然较低。

二、当代“95后”大学生行为选择特点引导策略

1、注重“95后”大学生的入学教育

大学入学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工作,大一的生活学习认知和以此养成的习惯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影响深远。对“95后”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必须从内容上结合“95后”学生特有的思想行为选择特点赋予新的内涵才能使新生教育适应学生需求和时代要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行为引导教育、学涯规划教育、人际交往引导等,为“95后”大学新生群体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规划学习,完善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2、注重“95后”大学生干部和党员的素质教育

大学生党员干部群体是是高校管理阶层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依靠力量。对“95后”大学生党员和干部群体的培养和教育也要善于把握重点,十八大后,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尤为重要,重点引导他们中的先进份子,注意到他们在行为选择上的新特点,帮助引导他们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拓展政治素质,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学生朋辈之间的传帮带影响力,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带动更为广泛的“90后”大学生相关的行为选择。

3、注重“95后”大学生贫富两极群体的帮助和心理关注

当代“95后”大学生群体贫富差距较为明显,对“富二代”和贫困生群体的关注同样是不容忽视且不可回避的问题,高校应全面完善这一制度,用切实的物质帮助增强大学贫困生生活学习中的信心,鼓励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努力学习为以后独立生活打基础,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和信心缺失的不良心理,树立自尊自信,正确的认识自我的能力,顺利完成学业。对“富二代”更多关注其心理成长,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视自身优势,重点培养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并做好人际关系交往原则的引导和把握。

4、注重“95后”大学生社团的文化教育

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有着特有的优势,同时也是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引导和教育的一种独特组织动员方式。大学生社团因其都有的特性对大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社团内部学生活动具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特点,因此在社团内进行有效的引导,也有着较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也能有效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主渠道,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益民.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的分析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

与95后大学生沟通的几点技巧 篇9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沟通高校辅导员

沟通是一个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包括信息的发送者、接收者、内容三个要素。为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何实现有效的沟通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信息的接收者:关于95后大学生的特性分析

1.1 性格及心理特性:较多留守,离异单亲家庭,学生或情感缺失,或出现偏执型依赖情感。较多学生自尊心较强,内心十分敏感,或自大,或自卑,极易出现情绪波动。表现为任性易怒,冷漠甚至自闭。或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事极少考虑他人的感受,无团队合作意识。

1.2 价值观不稳定,易受外来文化影响,例如哈韩哈日之类;自控力较差,易沉迷,例如网络依赖;易情感崩溃,失去理智作出轻生行为;抗压能力差,遇事极少反思自己的不足,而是归结于挫折或他人。

1.3 个人理想趋于物质化,例如功利性行为增多,学习的目的定位在将来的工作,就业观念更实际,认为学习不是为工作打基础,而是评优评奖入党的前提。

2. 信息的发送者:辅导员存在的问题

2.1 辅导员人员少,且定位复杂。一般规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配比为1:200,但多数高校远远超过这个比例,僧多粥少,与每个学生的沟通机会相应也变少。而且辅导员多是身兼数职,有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学校常规工作等,身心俱疲之下沟通的过程往往会缩水,质量也会降低,效果不言而喻。

2.2 辅导员自身能力问题。有的辅导员在沟通过程中不具备移情的能力,只是一味强调自身权威,老师说,学生听,没有了互动的过程,已经不能称之为沟通,而且在溝通过程中满是斥责和说教,不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最终导致威信尽失。而有的辅导员不注重语言技巧,使谈话的结果适得其反,甚至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

2.3 辅导员沟通的对象单一,大多辅导员只与优秀的学生干部或者惹事的问题学生沟通,忽略了中间段的灰色学生,其实这种类型的学生平凡但乖巧,更需要沟通,若能走进这类学生的内心,加以指导,或能影响一个学生的未来方向。

3. 内容:沟通内容的单一与表达形式

3.1 话题的匮乏。辅导员找学生谈话内容往往局限于2方面,即鼓励优秀的学生,解决犯错的学生的问题。师生之间缺少共鸣,无法就某一话题进行热烈的讨论,难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沟通环境。

3.2 内容的表达形式通常是辅导员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学生或低头不语,或争执,或打马虎眼,或岔开话题,或左耳进右耳出。传统的表达形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充满个性的95后的心理需求。

另外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还存在两种不容小视的障碍。

首先是学生的主观心理障碍,主要包括疑惑、防备、紧张等心理感受。从某些方面来看,辅导员与学生的立场不同,有的学生会有较强的防御心理,不愿开口;而一些存在问题的学生易紧张或不安;内向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忧伤的情绪,个性较强的学生则会对辅导员的批评表示不满甚至逆反心理。

第二种障碍是客观的,即学生想沟通却有心无力的无奈现状。灰色学生即中间段学生表现较明显,主要是由于这类学生缺乏自信,甚至有学生已经到了辅导员办公室,一看到人多就产生退却心理。而且辅导员身边通常都是围绕着学生干部和一些开朗外向的学生,导致那些稍显平凡的学生就失去与辅导员的接触机会。这种由于辅导员无暇面面俱到的客观障碍使得沟通难以顾及到这些学生。

围绕沟通的三要素与上述两种障碍,笔者提出了几点针对95后大学生的沟通技巧。

4. 沟通技巧初探

4.1 明确沟通目的,要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沟通的过程要有逻辑性,不能让学生如坐云雾,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错误,而不是劈头盖脸一顿指责。这方面就要求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要了如指掌,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对症下药,自卑的学生要多鼓励,自大的学生则要多讲现实残酷适当泼些冷水。最好的方法是提前在心里打好草稿,做好相关功课。

4.2 提升自身素质,争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说辅导员是万能的虽有夸张,但辅导员的威信的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知识水平的高低,所以辅导员必须是全才杂家,除了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专业领域的科技成就,网络热词与流行文化,美学,天文,历史,地理,军事,政治等,多多益善,这样就可以解决与学生沟通时由于内容匮乏而产生的问题,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4.3 增加沟通渠道,实现多样化沟通。QQ、微博等若全面开放,不仅可以发布消息通知,对于同种问题也可以集中解决,击破了传统思政教育中一对一的效率低的弊端。同时,网络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要注意语言技巧,多吸收网络语言和流行词汇等时代语言。

4.4 调整心态,重视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沟通过程中要学会移情和换位思考,尤其注意在学生倾诉期间不能粗暴打断或插话,谈话后要做好谈话记录及反馈,更要思考反映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不能夸大化、绝对化学生的错误观点与行为。大多学生犯错其实都只是一时走入误区。批评方式要让学生有接受的余地,不能一直否决,让学生无地自容。另外了解学生既要通过学籍档案和平时表现,也可下宿舍或找相关的老师或同学咨询,可防止有的学生当着老师一套背着老师一套,要鼓励学生讲真话。

4.5 针对不同的年级,工作重心应不同,刚入学的低年纪学生可着重加强行为习惯与价值观的培养,高年级学生则可开始鼓励其纵向发展,学习,就业等。在沟通的过程中可多引用自身的经历,尤其是励志型的经历,更易令学生信服。

简单来说,沟通的过程中就事论事不夸大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有被尊重的感觉,且知识渊博有理有据,还要带着对学生的爱去沟通。上述几种技巧虽能缓和辅导员时间、精力与学生数目之间的矛盾,也能解决学生对辅导员的陌生疏远与敬畏等问题,使沟通更有效率,更容易看见成果。但这种技巧仍需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也一直在发展,沟通依然是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刘瑶. 当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沟通技巧探索. 华章,2013年第26期.

[2]李卫东, 李 菲. 高校辅导员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高校辅导员学刊,第1卷第5期,2009年10月.

[3]欧阳霞. 高校辅导员言教艺术新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12月.

上一篇: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下一篇:体悟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