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交易所

2024-07-09

上海证券交易所(精选十篇)

上海证券交易所 篇1

二十多年的发展使得国内证券市场日益成熟和完善,但是由于缺乏买空卖空机制、证券市场多年来一直单边运行,使证券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内在平衡机制遭到扰乱。因此只能通过单边做多才能赢利,而市场信息存在着严重不对称,资本的逐利本性使股票价格出现严重扭曲,一些股票的价格远远偏离其内在价值,股价剧烈波动,市场投机氛围浓重,市场上风险不断积累,暴涨暴跌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缺失,也使得我国证券市场衍生产品的创新受到限制,制约了市场上金融创新的发展。而融资融券业务引入卖空机制、构建多边市场格局、改变了我国“单边做市”的格局,完善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 它不仅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内在价格机制,提升市场活跃度,拓宽券商业务范围,还能提供新的交易方式供投资者选择,为投资者提供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

以往融资融券标的股过少,导致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运行绩效的影响不明显,但是,融资融券标的股的扩容为研究融资融券影响证券市场的运行绩效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高效的证券市场应呈现出较高的流动性和较低的波动性,一方面要满足证券市场的交易流动性功能,另一方面要保障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目标,因此,流动性与波动性是衡量证券市场运行绩效的两大核心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的角度展开深入的分析。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融资融券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在波动性方面,陈伟用GARCH模型拟合了上证50指数和深圳成指的波动性,融资融券交易降低股市的波动性,但并不显著。贾明琪和赵亮的研究认为融资融券余额是影响市场指数变动的原因,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融资融券余额来控制市场波动浮动。在流动性方面,骆玉鼎、廖士光发现融资买空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古文林、孔祥忠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从资本流动性的角度研究了融资融券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并未对证券市场短期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融资融券对市场一定时期内流动性或波动性的指标影响方面的探讨,但对于市场这一时期证券市场处于正常波动时期还是异常时期并没有分类处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证券市场一直以先做大再规范的思路,迅速成长,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国外发达市场更容易出现暴涨暴跌的异常情况。对于中国的市场,了解融资融券处在不同情况下所起的不同作用是有必要的。本文将在这一个环节寻求突破,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探求在证券市场稳定运行、大幅上升、大幅下降的不同情况下,融资融券对于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的不同影响。

三、样本数据与指标选取

根据这几年股票的走势,选取的数据是上交所以日为单位,时间跨度是2013 年11 月1 日到2015 年10 月31 日的数据。这一时间跨度内,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稳定运行期,暴涨时期,和暴跌时期。数据覆盖了本文想要研究的所有情况。具体划分为2013 年11 月1 日至2014 年8月29日为稳定运行时期;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6月12日为大幅上升时期;2015 年6 月15 日至2015 年10 月31 日为大幅下降时期。为了保证文章的严谨性,下文所进行的ADF稳定性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都将按照这个时间分类分组进行。

本文用每日融资余额,每日融券余量金额的对数分别作为衡量融资(RZ)、融券(RQ)的指标;用指数的日对数收益率来代表市场波动性(VOL) ,即,是每日上证指数的收盘值;用日对数换手率来反映市场流动性( LIQ)。由于上证综合指数,融资融券余额等数据基数过大,可能造成较大误差从而不便比较,本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处理,既可以误差,同时对于下文多元回归模型双边取对数数据,可以减小异方差,自变量前的系数代表为常弹性,是一个定值,方便于之后的分析和意见提出。

四、实证研究

(一)ADF平稳性检验

传统的计量经济检验均需要满足时间序列平稳的条件,但现实中,大多数金融时间序列都具有非平稳性,在探讨融资交易、融券交易与证券市场波动性、流动性的关系之前,首先需要对个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方法是单位根检验,这里采用ADF平稳性检验方法。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序列均拒绝了原假设,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将所有验证结果整列成表格,结果如下表一:

(二)Granger因果检验

经济变量中有些变量是显著相关的,但它们未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的。对于我国复杂的证券市场,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其波动性和稳定性,例如股指期货,宏观调控等。因此,在探求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波动性流动性影响大小之前,需要确定他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融资融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决定证券市场流动性波动性,而不仅仅是存在相关性相伴产生,或着波动性流动性反向影响融资融券的交易额。

根据前文ADF检验得到,在5%显著水平下,上述各时间序列都是平稳序列,因而本文拟运用Granger检验来研究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及流动性的因果关系。结果如表二。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在稳定运行时期,融资融券是波动性和流动性的Granger原因;在大幅上升时期,融券融券仍然是波动性和流动性的Granger的原因,但有一点与稳定波动时期不同,波动性同时也是融资的Granger原因;在大幅下降时期,融资和波动性互为Granger原因,融资是流动性的Granger原因,波动性是融券的Granger原因,融券和流动性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三)回归分析

在确认融资融券与证券市场波动性、流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后,本文进而研究具体是怎样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融资融券分别对市场的波动性、流动性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影响有多大。

本文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融资融券与市场波动性流动性的具体关系进行分析

1、在证券市场处于稳定运行时期时

2、在市场处于大幅上升时期时

3、在市场处于大幅下降时期时

有上述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市场处于稳定运行时期时,融资融券倾向于减小削弱市场的波动性而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在市场处于大幅上升时期时,融资融券倾向于增强市场的波动性而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这两个时期,虽然最终回归结果的拟合优度不是很高,但是,因为影响市场波动性的因素很多,仅仅依靠融资融券并不足以解释复杂因素影响的市场波动性和流动性,但模型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显著,因此本文认为上述模型的拟合优度是可以接受的。在市场处于大幅下降时期时,融资倾向于增强市场的波动性和流动性,融资倾向于减弱市场的波动性和流动性,回归结果不仅拟合优度不高,模型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也均不显著,大幅下降时期的回归结果可信度没有前两种时期高。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稳定运行时期

在证券市场处于稳定运行时期时,融资、融券是影响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原因。具体起到的影响作用是减小波动性,增大流动性。当股票市场上某些股票的价格因为投资者的过度打压或者是恐慌性抛售而变得偏低时,市场中理性的投资者或者投机性买空者就会察觉,预期这些股票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上涨,于是他们借入资金大量买入这些价格偏低的股票。这样,股价偏低股票的需求将会增加,而且针对该股票的买空行为还向市场传递了股价可能偏低的信号,这将引致那些持有自有资金的投资者大量买入股票,从而进一步加大需求,抑制了股票价格的继续下跌,减小了波动性。反正股价偏高的股票通过融券交易也可以抑制它继续上涨,同样可以减小波动性。

这整个过程中,增加股票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扩大股票交易的深度,从而使市场维持较高的流动性水平。由于融资融券交易过程中存在保证金杠杆效应,使市场交易放大若干倍,投资者只需少量资金即可完成数倍于初始资金的成交金额,达到提高股票市场活跃程度、增强市场流动性作用。

(二)大幅上升时期

在证券市场处于大幅上升时期时,融资融券仍然是影响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原因,具体的影响是同时增大波动性,和流动性。在大幅上市时期,证券市场的高赚钱效应将引发投资者的羊群效应,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市场涨跌的原因搞不清楚。因此在操作方式上不能适应市场节奏,人们为了赚钱,在大牛市时通过融资融券加入杠杆,一味地追涨导致股票市场反常的连续爆涨,而连续的暴涨又会继续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市购买并加入融资融券杠杆。这也是Granger因果检验中显示,融资和波动性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原因。投资理念的不成熟,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对称又会同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使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大幅增大。对于流动性的影响与证券市场处于稳定运行时期大体原理相同,但影响效果更加明显,因为融资融券的交易量更大。

(三)大幅下降时期

在证券市场处于大幅下降时期时,融资融券与流动性和波动性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再像前文所述的两种时期那么明确。回归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并不显著,检验多为无效的,无法仅仅依靠融资、融券这两个因素来解释。

在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进入暴跌时期时,对市场的运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中国证券市场一度出现危机。于是,在这期间,证监会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如鼓励大股东增持、暂缓新股发行等措施。同时,央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等部门也纷纷提出了稳定市场的具体措施:积极护盘,大资金入市;减少资金分流,新股发行暂缓,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利率调整,央行连续降息降准。大量的强有力度的政府干预,稳住了市场的颓势,同时也一定程度的改变的证券市场本身的一些规律和因果关系。事实上,大幅下跌时期与大幅上涨时期对于波动性和流动性的规律应该是有一定的相似度的,只是带入这个特殊时期的数据却无法在统计学上体现出来。

六、政策建议

(一)证券市场稳定运行时期的政策建议

当市场处于稳定运行时期,融资融券可以提高市场质量。因此,在此时期需要扩大融资融券的规模。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1、适当降低保证金比例

当前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规定客户融资缴纳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如果是降低这一比例,同时配合提高可冲抵保证金的证券的折算率,融资交易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适当降低融资融券交易的利率费率

过高的利率费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对融资业务的热情,但同时也影响了投资者融资的积极性,压抑了市场对融资业务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3、适当降低维持担保比例

根据现行规定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适当地降低维持担保比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融资融券交易的发展。

(二)证券市场大幅上升时期的政策建议

当市场处于大幅上升时期,融资融券可以达到增加波动性和流动性的效果,流动性的提高的益处无法弥补市场波动性增大所带来的巨大风险,整体市场质量降低。因此,在此时期需要减小融资融券的规模。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适当降低融资融券规模,具体做法可以有适当提高保证金比例;适当提高融资融券交易的利率费率;适当提高维持担保比例。因为证券市场大幅上升时期,为投资者带来了较为客观的赚钱效应,此时应降低融资规模以平抑市场的做多意愿,防范证券市场因过度投资而出现的高泡沫性。

加强投资者理性教育,降低证券市场的羊群效应。因为证券市场的高赚钱效应将引发投资者的羊群效应,过多追涨将引发投资者的高峰投资风险,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在推出融券标的品种方面,应考虑取消一些蓝筹股,加入一些中小盘的股票。因为证券市场大幅上市时期,市场资金规模有限中小盘股票容易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而出现较大的赚钱效应,导致市场做多意愿加大,对此应通过提高对中小盘股票反向做空来对冲过度做多的负面影响。

(三)证券市场大幅下降时期的政策建议

当市场处于大幅下降时期,因为政府的干预,融资融券与波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不再显著,无法用于分析及提出建议的主要依据,这一时期的措施可以仿照在证券市场大幅上涨时期的做法,也借鉴本次暴跌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成功举措。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提出具体措施。积极护盘,大资金入市;减少资金分流,新股发行暂缓,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利率调整,央行连续降息降准。大量的强有力度的政府干预,稳住市场的颓势

加强投资者安抚和引导,稳定民心。因为证券市场的连续暴跌将引发投资者的羊群效应,过多跌停和强行平仓将引发投资者进一步的恐慌和抛售,以致股价进一步下跌,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所以要加强对投资者的安抚和引导

降低融资融券规模,避免股市剧烈震动和进一步崩盘。提高保证金比例、融资融券交易的利率费率、维持担保比例。

参考文献

[2]Bai,Yang,Eric C.Chang,and Jiang Wang,2006,Asset Prices un-der Short-Sale Constraints,Working Paper.

[3]Boehmer,E.Jones,C.,Zhang,X.,2008.Which shorts are informed?Journal of Finance 63,491–527

[4]陈淼鑫,郑振龙.推出卖空机制对证券市场波动率的影响[N].证券市场导报.2008,(2)

[5]陈伟.融资融券试点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实证研究[N.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5)

[6]蔡笑,融资融券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上海证券交易所章程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和稳定、高效的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所中文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英文全称:SHANGHAISTOCKEX-CHANGE,英文简称:SSE.第三条本所是为证券的集中竞价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职责,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自律性管理的会员制法人。

第四条本所住所地在上海市浦东南路528号。

第五条本所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三亿元。

第二章职能

第六条本所职能包括:

(一)提供证券集中竞价交易的场所和设施;

(二)制定和修改本所的业务规则;

(三)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

(四)组织、监督证券交易;

(五)按照会员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行分类管理,并实施日常监管;

(六)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行为进行监管;

(七)设立或参与设立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八)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或授权的其他职能。

制定和修改业务规则,由本所理事会通过,报中国证监会批准。

第三章会员

第七条申请成为本所会员,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批准设立、具有法人地位的证券公司;

(二)具有良好信誉和经营业绩;

(三)组织机构和业务人员符合中国证监会和本所规定的条件,符合本所对技术风险防范提出的各项要求;

(四)承认本所章程和业务规则,按规定交纳会员费、席位费及其他费用;

(五)本所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具备前条规定条件的证券公司,在向本所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应的申报文件,经理事会批准后,方可成为本所的.会员。

本所接纳会员应当在决定接纳后五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备案。

第九条本所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本所会员大会;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对本所事务的建议权和表决权;

(四)进入本所市场从事证券交易及享受本所提供的服务;

(五)对本所事务和其它会员的活动进行监督;

(六)在保留至少一个交易席位的情况下,可转让交易席位;

(七)其他相应的权利。

第十条本所会员承担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法开展证券经营活动;

(二)遵守本所章程、业务规则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本所决议;

(三)派遣合格代表从事证券交易活动;

(四)履行对本所市场的交易及交收义务;

(五)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六)维护交易市场的稳定发展;

(七)按规定交纳各项经费和提供有关信息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 篇3

他想说的,是再难找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那样一个从无到有、呼风唤雨的时代了。那时候,“只要做事,都是创新,都是打破体制”。

20年前的1990年,尉文渊作为筹备组组长,亲手创建了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并担任第一任总经理达5年,被称为“中国股市第一人”。

出现在《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面前的尉文渊,开着老款奔驰,脚上的黑皮鞋一尘不染,虽然55岁了,依然很精神,只是比20年前胖了不少。

尉文渊坦承,当时上交所的成立可以说“没有一项条件成熟”。这或许不难解释,为什么他和那些共同筹办上交所的中国第一代证券人们,后来会为这个先天不足的“早产儿”付出或大或小的代价。

1995年,尉文渊因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上所负的监管责任,辞职下海。近日,他任大股东的华锐风电在上交所上市。

“一开始想从政,做了交易所之后就不想了。那个时候的政府机关比较拘谨,偏保守,在交易所,我当时这个年纪就能独当一面呼风唤雨,大开大,你叫我回到机关里去,回不去了。”尉文渊说。

“三人小组”

尉文渊并不是在上交所筹备之初就介入的,他一开始并没有进入“三人小组”的视野。

“三人小组”即筹建上交所领导小组,由交通银行总行行长李祥瑞、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龚浩成、上海市体改办主任贺镐圣三人组成。

如今,李祥瑞已经去世,贺镐圣记忆力不太好,只有龚浩成,虽84岁了,有些耳背,但仍然声音洪亮,思路清晰。

龚浩成家住虹口区北外滩附近,离上交所开业的地点只有3公里。房子很老了。龚浩成端坐在80年代的老式方桌旁边,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了“三人小组”成立的经过。

早在1989年初,上海就开始酝酿成立证券交易所,但春夏之交的那场风波过后,一切都不同了。“在很多场合,有些曾支持尽快成立中国证券交易所的专家学者话又反过来,说中国成立证券交易所的条件如何不成熟。”上证所第一任副理事长、曾任申银证券总裁的阚治东回忆说。

但奇妙的是,阻力也是动力。回头看来,龚浩成说:“国内一些同志的担忧是很大的阻力,国际社会的压力倒又推动了。”

其时,上海市副市长叶公琦接待来访外宾。外宾问:“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改变吗?”叶的回答很巧妙:“上海现任正、副市长中,就有三个(曾经)是‘右派,你觉得政策会改变吗?”

当时外资撤离,资金非常紧张,哪里都缺钱。“企业缺钱,就意味着投融资体制应该改变了,这是中国经济内部的推力。”时任海通证券总经理、曾参与上交所筹备工作的汤仁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银行是间接融资,那时候的潮流是要搞直接融资,包括企业债券、股票。”

就是这样一股合力,把“三人小组”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

“三人小组”的成立,是1989年12月初。在康平路市委小礼堂,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主持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也特意被请来了。

对于建立证券交易所,与会大多数人都有这个担心:“上面什么态度,能通过吗?”

朱镕基头一个问李祥瑞:“你怎么看?”李回答:“我看来,主要是政治意义。”朱接着问龚浩成,龚表达了人民银行一向的观点:“积极准备,水到渠成。”但是他委婉地表示了担忧:“要有100家股份制(公司),50家有条件上市,交易所就可以运转了。”朱第三个问贺镐圣,贺说:“不管什么条件了,办了再讲。”

朱镕基最后拍板定论:“搞了再说,慢慢扩大。”他还说:“老李老龚你们不要担心,真正出问题,还有我和刘鸿儒在一线,你们在二线。”

事隔20年,龚浩成笑着说:“真要出问题,还是二线的问题。”

有一位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老同志就劝告过他:“老龚,你最好不要去搞这种资本主义的东西。”

1992年,朱镕基已经到国务院当副总理了,有一次回到上交所,跟老部下再聚,龚浩成问他:“你当时怎么有胆量做这个交易所?”朱镕基说:“小平同志不是说过吗,你们都可以试嘛。”

朱镕基宣布证交所年内成立

朱镕基给的筹办时间为一年。

“三人小组”组建了筹备组。筹备工作兵分三路:一路人负责制定法规章程,一路人负责政府和证券公司关系协调,还有一路人负责证券交易所的选址、设计和开业。

“三人小组”最初选定的筹备组组长,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处处长王定甫。55岁的王定甫是民主党派。在汤仁荣的印象里,“王处长都有白头发了”。

筹备工作进展缓慢。王定甫多次跟龚浩成表示,自己不是共产党员,做事不太方便。

龚浩成的压力也很大。朱镕基很关心此事,经常夜深了还给龚浩成打电话。当时龚已经60多岁了,晚上起床怕冷,就把电话装在床头。

龚浩成记得,朱镕基曾把香港证监会主席利国伟请到上海,与“三人小组”开会商议证交所的筹备工作。利国伟奇怪地说:“朱市长,证券交易所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啊!”朱镕基说:“利先生,我们今天不谈政治问题,只说交易所的技术问题。”

筹备工作的提速,源于两件事。

一是浦东开发。1990年4月,中央宣布开发浦东,上海证交所也被列入浦东开发大计。二是1990年6月,朱镕基访问美国、新加坡等地。在最后一站香港,朱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不动声色地说:“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成立。”

这一爆炸性消息传回国内,“三人小组”着急了,按现在的筹办速度,怎么可能年内开业?

龚浩成心里清楚,年底,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邓莲如将到访上海。

这项任务等于四个字:“必须完成”。

“新房子的装修还得花几个月呢”

“三人小组”有了换帅之意。

直到此时,尉文渊还一直是局外人。

尉文渊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是龚浩成的学生。当时龚在学校分管学生工作,想把他留在学校,但他自己却想做实际工作,想去北京。

1983年,尉文渊被分配到国家审计署。3年后,31岁的他当上处长。1988年,龚浩成调任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把尉文渊调来任金融管理处副处长。

实际上,是尉文渊本人主动要求调到上交所筹备组的。

朱镕基宣布年底开业的消息传出后,一天,副行长罗时林到尉文渊办公室来,谈起此事。尉回忆说:“当时他的意思大概是老王(王定甫)好像不太愿意做,想回处里来。我就说老王想回来那就我去。”罗时林说:“你怎么能去呢,行里有安排,你是重点培养对象,你别去乱想。”但过了两天,罗时林又来找尉:“龚行长听说你想去,觉得可以考虑,准备让你锻炼锻炼去。”

龚浩成了解尉文渊,“年轻,有想法,有冲劲”。“三人小组”选择了把宝押在这样一个35岁的年轻人身上。

1990年7月3日,尉文渊正式被任命为筹备小组组长。此时,离年底只有5个月了。

20年后,龚浩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不是尉文渊这个人,交易所也办不起来。”

但尉文渊自己却认为:“我敢接,是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性质的工作,搞不清楚有多大工作量,有多大难度。这只有做了才知道。”

当时的尉文渊,对证券交易所的认识是一片空白,唯一的印象,是旧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熙熙攘攘。

签了张借条后,他接手了从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借来的500万筹备资金,此外还有两份资料,一是深圳改革开放考察报告,二是旧上海交易所的章程。“发黄了,毛乎乎的,也不知道行里从哪里弄来的。”

阚治东后来写道:“连我们都替他捏把汗。即使搬个家,新房子装修还得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而这可是一个证券交易所,是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

想到哪儿,干到哪儿

尉文渊一上任就颠覆了大家的认识。在阚治东看来,尉文渊的行事风格与王定甫完全不同:王是先想后干,想不明白宁愿不干;尉是说干就干,想到哪儿,干到哪儿。

开办证交所,场地总是需要的。尉文渊就从找房子做起。“三人小组”特别交代,交易大厅地点要在外滩,因为老上海的金融中心在外滩,这是地域标志。

尉对于交易大厅唯一的概念,来自于在一本书里看到过的一张香港联交所的照片,高顶大厅,环形席位。他于是一心想找这样一个大厅。

那些天,他坐着公交车,跑遍了汉口路旧上海交易所的旧址、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的旧仓库、位于北京东路的火车站售票大厅和金陵东路的船票售票大厅……但这些都不行,“气势不够”。

终于在一个月后,尉文渊找到了北外滩的浦江饭店。这是一幢已有150年历史的欧式建筑。当时,上海外宾减少,饭店内颇有气势的孔雀厅近乎闲置。他毫不犹豫地租下了孔雀厅,200万一年。

交易所需要装50门电话,5条线路。但那时候,找电话局装一门电话都困难。时任市委副书记吴邦国知道了这个难处后说:“这件事情我来负责。”此后,电话一个月之内就布线装好了。

尉文渊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交易方式。是采用手工促合成交系统,还是电脑配对成交系统?筹备组向“三人小组”请示,回复是:“没有几个公司,就图个热闹吧,打打手势。”

口头竞价,打手势配合高声喊价,是老式交易所的交易方式。尉文渊听说像新加坡、台湾等新兴市场正在推行计算机交易。他也想试一试。“确实大胆,当时谁敢想电脑,这么大个上海,连银行都是打算盘的。一穷二白的交易所还想要电脑交易?”尉文渊说。

领导很犹豫。早期培训了交易员打手势,结果到交易所试了两次,都出错。龚浩成回忆,当时“买进打成卖出,六块八打成五块八”。打错了也得认账,交易一多就乱了。

尉文渊坚持采用计算机交易。“当时老行长(龚浩成)跟我聊起这个事儿。老行长说这行不行啊,我说这个总要尝试一下的,500万经费我拿100万试试吧。出了问题我负责。”

尉文渊回想当年的“英雄气概”有些好笑:“真是出了问题,我哪有钱赔!1万也没有,还100万呢。”

领导还是放手让他做这个新潮的“电脑配对”了。尉文渊邀请了上海财经大学助教谢玮等人编写电脑程序,从深圳黎明工业公司进口了30台电脑。“交易规则还是懵懂的,就要编写交易程序,直到开业前一天,我都在担心。”

尉文渊穿着一大一小的鞋敲响开市锣

1990年11月14日,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复,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开业日子越来越近,尉文渊突然感到自己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他看着还是一片狼藉的交易大厅,感到开业时非出洋相不可了。

尉文渊把大家召集起来,坐在地上开了个会。“我往地上一坐,眼泪无缘无故哗地下来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开业前一天,交易所一片忙乱。布置开业典礼会场时,疲惫的尉文渊在搬桌子时压到了左脚,当时脚就肿了起来。他一直忙到夜里,因伤口感染,发起高烧来。只有再撑一天了,他没有离开交易所,就在浦江饭店的客房里迷糊了两三个小时,熬到天明。

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各界来宾出席,香港贸发局主席邓莲如女士也如期率领代表团参加。

清早,尉文渊的脚已经肿得根本穿不上鞋,他只好向人借了一只大号鞋。他平时穿40码的鞋,那天连43码的鞋都穿不进去。他就这样穿着一大一小的两只皮鞋,由人背着来到仪式现场,靠着廊柱迎宾。

上午11点,朱镕基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幕。随即,尉文渊忍着疼痛来到交易大厅顶端,敲响了第一声开市锣声。他向云集的宾客挥了挥手,整个人一下子就垮了,发烧42度,住了一个月的院。

深圳证券交易所 篇4

深圳证券交易所并非一个容纳办公室的交易场所, 而是一个拥有虚拟元素的办公室, 象征并显示证券市场的交易过程。升高的地基备受瞩目, 投机的狂喜推高证券市场, 交易所的地基也犹如被相同的狂喜抬升一样, 沿着大楼攀登, 成为一个抬升的群楼。

楼高246米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旨在成为一个拥有公民意义的金融中心, 该建筑位于一个新的公共广场上, 是莲花山及滨河大道之间的南北轴线、以及东西轴线兼主干线深南大道交汇处。

深圳证券交易所是中国首批绿色三星级建筑之一, 运用了被动式的遮光手法, 使用嵌壁式的窗户, 形成一个较「深」的立面, 减少进入大厦的热能, 改善自然光照明, 同时减低能源消耗。当内部空间并非使用中, 智能照明系统会自动关掉室内照明。大楼亦使用雨水收集系统, 当中的地景采用可渗透设计, 收集雨水, 减少流失。

此建筑46层的幕墙施工已在进行, 200, 000平方米的大楼计划于2012年8月竣工。三层的悬浮平台由2.7万吨钢铁制造, 一个支撑桁架的连接构件重达172吨。在此项目中, OMA采用了一种于中国工作的外国建筑师甚少采用的做法–OMA在工地办公室直接与业主共同合作, 监督此项的工程及其设计细节。OMA团队由协理建筑师Michael Kokora带领, 总体管理则由合伙人David Gianotten负责。

The Shenzhen Stock Exchange-which will rise to 246m-is planned as a financial centre with civic meaning, located in a new public square at the meeting point of the north-south axis between Mount Lianhua and Binhe Boulevard, and the east-west axis of Shennan Road, Shenzhen's main artery.

The SZSE building is designed to be one of the first 3 star green rated buildings in China.It utilizes passive shading through recessed openings that form a'deep'facade reducing the amount of solar heat gain entering the building, improving natural day lighting while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Intelligent lighting systems shut down the interior day lighting when spaces are not in use.Rainwater collection systems are used and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permeable to collect water locally and reduce run-off.

Facade construction is in progress on the tower's 46 floors, and the 200, 000 sqm building is scheduled for completion in August 2012.The three-story floating podium is built with 27, 000 tons of steel.A single joint in the supporting truss work weighs as much as172 tons.OMA oversees the ambitious engineering and detailed design by working in an office with the client directly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an unusual practice for foreign architects working in China.OMA's team is led by Associate Michael Kokora, with general project management by Partner David Gianotten.

OMA

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常简称为OMA, 是荷兰建筑师Rem Koolhaas于1975年在鹿特丹成立的。创办人除Rem Koolhaas外, 还有Elia Zenghelis、Madelon Vriesendorp和Zoe Zenghelis。除总部设在鹿特丹之外, 公司在纽约、北京和香港都设有办事处。1998年, 库哈斯又创立了分公司AMO, 一个以生产非建筑项目为主的设计研究工作室, 其工作范畴包括筹备展览、品牌设计、出版及能源计划。

上海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制定办法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业务规则的制定,建立和完善本所业务规则体系及其制定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和本所章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所业务规则的`起草、审核、审批、公布、修改、废止和解释,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制定业务规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所章程的规定。

第四条、本所法律部负责业务规则制定的总体规划、组织协调以及业务规则草案的审核等工作。

本所业务部门负责其主管业务范围内的业务规则起草工作。

办公室负责业务规则的发布、业务规则文档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本所业务规则体系包括:

(一)、基本业务规则,包括上市规则、交易规则、会员管理规则以及涉及本所基本业务的其他规则。

(二)、业务实施细则,系对基本业务规则的细化,包括上市业务、交易业务、会员管理业务等方面的业务实施细则。

(三)、涉及证券业务的其他一般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一般规范性文件”)、,包括涉及上市业务、交易业务、会员管理业务等方面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持续性效力的公告或通知类文件。

第六条、基本业务规则由本所总经理办公会(以下简称“总办会”)、审定后,报本所理事会讨论通过。

业务实施细则由总办会审定通过,本所章程或基本业务规则规定须报经理事会通过的,或总办会认为必要时,报理事会讨论通过。

一般规范性文件由总经理或其授权的副总经理审定通过。总经理或其授权的副总经理认为必要时,可报经总办会审定通过。

第七条、属于下列业务规则之一的,除按第六条规定程序通过外,还应报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批准,经批准后生效。

(一)、基本业务规则;

上海!上海! 篇6

赛车、奖杯,酷车、美女,厂商、媒体,从嘉定的国际赛车场到浦东的新国际展览中心,从虹桥机场的大幅广告到延安路高架上的宣传海报,国际车展和F1 上海站两项车坛盛事,让这座海派大都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但就在两三个月前,恐怕还没有人敢预测上海的车展和赛车能有这番火爆场面。进入2009年,国际四大车展都已风光不再。先是包括日产、保时捷在内的5大厂商搭伴退出底特律,接着是阴霾下的日内瓦,像欧洲今年的春天一样清冷。上海车展的前景,自然也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中国的车市却给所有人一个惊喜。购置税下调、“汽车下乡”补贴,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在中国车市产生了多米诺效应。一季度,在全球车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车市逆势增长,共销售汽车268万辆,同比增长3.9%。危机,正所谓“危险”与“机会”并存。相对于还看不见曙光的欧、美、日汽车市场,坚挺的中国车市理应拥有更多机会。

梦想照进现实,车市照进车展。之前不太被看好的上海车展,转瞬间成为了汽车企业和媒体的宠儿,不仅展出规模创历史之最——17万平方米,还有破纪录的上百款首发车和参观人数总量。

上海,由此成为了今年车展低迷的转折点。

回顾过去5年的F1中国站比赛,我头脑中只留存了一个印象,那就是平淡。每逢到赛季末段的上海站,全年比赛经常是大局已定,没了悬念。但今年比赛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作为今年规则大洗牌后的第三站比赛,没人知道谁最后能站到领奖台上。

现在,维特尔和红牛车队将永远都不会忘记上海——这块让他们第一次染指冠亚军的福地。3站比赛终于验证了FIA和FOM的规则大调整发挥了作用,强队、弱队重回一条起跑线。当不允许烧钱积累数据的时候,我们发现人的经验还是很有用的。博格和纽维,让F1再现技术天才决定比赛的年代。

深圳证券交易所新总部大楼 篇7

业主:深圳证券交易所

建设地点:深圳市滨河大道

用地面积:3.9 hm2

建筑面积:26.5万m2 (地上18万m2, 地下8.5万m2)

建筑层数:46层

建筑高度:254 m

设计单位:OMA

主管合伙人:Rem Koolhaas, David Gianotten

协同合伙人:Ellen van Loon, Shohei Shigematsu

协理建筑师:Michael Kokora

现场团队:Yang Yang, Wanyu He, Daan Ooievaar, Joanna Gu, Vincent Kersten, Yun Zhang

设计团队:Kunle Adeyemi, Ryann Aoukar, Sebastian Appl, Laura Baird, Waichuen Chan, Jan Dechow, Lukas Drasnar, Matthew Engele, Leo Ferretto, Clarisa Garcia Fresco, Alasdair Graham, Jaitian Gu, Matthew Haseltine, Jo�o Ferreira Marques Jesus, Matthew Jull, Alex de Jong, Santiago Hierro Kennedy, Klaas Kresse, Miranda Lee, Anna Little, Luxiang Liu, David Eugin Moon, Cristina Murphy, Se Yoon Park, Ferdjan Van der Pijl, Franscesca Portesine, Idrees Rasouli, Korbinian Schneider, Wolfgang Schwarzwalder, Felix Schwimmer, Richard Sharam, Lukasz Skalec, Christine Svensson, Lukasz Szlachcic, Ken Yang Tan, Michela Tonus, Miroslav Vavrina, Na Wei, Xinyuan Wang, Leonie Wenz, Su Xia, Yunchao Xu, Yang Yang, Yun Zhang

竞赛团队:Konstantin August, Andrea Bertassi, Joao Bravo da Costa, Tieying Fang, Pei Feng, Katharina Gerlach, Carlos Garcia Gonzalez, Martti Kalliala, Klaas Kresse, Anu Leinonen, Anna Little, Jason Long, Beatriz MInguez de Molina, Daniel Ostrowski, Yuanzhen Ou, Mauro Paraviccini, Mendel Robbers, Mariano Sagasta, Bart Schoonderbeek, Hiromasa Shirai, Kengo Skorick, Hong Yong Sook, Christin Svensson, Xinyuan Wang, Dongmei Yao

声学设计:Bertie van de Braak, Caroline Kaas, Renz van Luxemburg, Theo Rijmakers (DHV Building and Industry)

景观设计:Petra Blaisse, Rosetta Elkin, Aura Melis, Jana Crepon with Laura Baird and Carmen Buitenhuis

结构/设备/消防/项目管理/垂直交通/楼宇智能/地质技术/照明设计:Arup

当地设计院设计人员:Yuan Chao, Jing Chen, Jun Chen, Wen Deng, Bo Hong, James Hong, Zhen Hu, Ming Huang, Hanguo Li, Wenming Lin, Zhenhai Lin, Chen Liu, Qiongxiang Liu, Jianlin Mao, Jianmin Meng, Zhijian Qiu, Xiaoheng Shen, Xingliang Shi, Luming Shu, Nan Sun, Xiaohong Sun, Qiwen Wang, Yishan Wang, Chao Wu, Fenghua Xiao, Chuangui Xie, Baozhen Yang, He Yang, Hui Zhen, Wenxing Zhen (深圳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设时间:2006年

建成时间:2013年10月

图纸版权:OMA

摄影:Philippe Ruault

证券市场的本质是投机:它基于资本, 而非物质。深圳证券交易所新总部大楼是虚拟证券市场的物化, 这座有着悬浮基座的建筑象征着证券市场的本质, 而不是仅容纳其功能。通常情况下, 建筑的基座支撑着建筑的结构并将其与地面紧紧相连。然而, 深圳证券交易所新总部大楼却与众不同, 它的基座仿佛被推动市场的乐观的投机情绪所抬高, 上升到塔楼, 成为升起的裙房, 挑战存活到现代的千年建筑传统—坚实建筑立于坚实的基座之上。

建筑将3层的基座抬升至距离地面36 m的高度, 构成悬挑平台, 形成面积最大的办公楼层 (每层面积为1.5万m2) , 同时建构出可上人的屋顶花园。抬升的基座容纳了证交所所有的功能, 包括上市大厅以及所有办公部门。建筑的基座因其抬升的高度大大提升了深交所的辨识度。建筑在夜晚灯火通明, 仿佛向整个城市“广播”着深圳金融市场的活动, 悬挑的平台勾勒出深圳的景色。此外, 基座的抬升也释放了地面的空间, 为安全、私密的建筑创建了宽敞的公共空间。

抬升的基座与塔楼为整体结构, 塔楼和中庭的支柱为悬挑结构提供竖向和横向的支撑。抬升的基座由坚固的三维全深度钢转换桁架为框架。塔楼的两侧设计了两个将地面与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直接相连的中庭。深交所的工作人员从东侧进入大楼, 而租户从西侧进入。深交所的行政办公室位于基座的上层, 再上面的楼层是可租赁的写字楼和餐饮会所。

深交所正方形的塔楼外观使其与周边的高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但其外立面却独树一帜。压花玻璃包覆着支撑建筑的网格结构骨架, 表皮的肌理反映出建筑背后的建造技术, 同时使建筑散发出一种神秘的美感。立面中性的色彩及透明度随着天气而变化, 创造出神秘的水晶般的效果:晴天闪耀, 阴天暗淡, 黄昏闪亮, 夜晚璀璨。建筑“深邃的立面”上凹进的开口减少了太阳辐射热量的进入, 同时又提高了自然采光效果, 减少了能耗。深圳证券交易所新总部大楼将成为中国首批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的大楼。

这座46层 (254 m高) 的建筑是一栋富于城市意义的金融中心, 它位于深圳市莲花山和滨河大道的南北轴线与深圳主要干道深南大道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新的公共广场。它并不是一栋孤立的建筑, 而是在多个层面上呼应了城市, 既表现出恢宏, 又不失亲切, 不断地与城市建立新的关系, 希望借此推动有关建筑和城市的新形式的思考。

The essence of the stock market is speculation:it is based on capital, not material.The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is conceived as a physical materialization of the virtual stock market:it is a building with a floating base, representing the stock market–more than physically accommodating it.Typical y, the base of a building anchors a structure and connects it emphatically to the ground.In the case of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the base, as if lifted by the same speculative euphoria that drives the market, has crept up the tower to become a raised podium, defying an architectural convention that has survived mil ennia into modernity:a solid building standing on a solid base.SZSE's raised podium is a three-storey cantilevered platform floating36m above the ground, one of the largest office floor plates, with an area of 15, 000 m2 per floor and an accessible landscaped roof.The raised podium contains all the Stock Exchange functions, including the listing hall and all stock exchange departments.The raised podium vastly increases SZSE's exposure in its elevated position.When glowing at night, it"broadcasts"the virtual activities of the city's financial market, while its cantilevers crop and frame views of Shenzhen.The raised podium also liberates the ground level and creates a generous public space for what could have been what is typically a secure, private building.

建筑将3层的基座抬升至距离地面36 m的高度, 构成悬挑平台

抬升的基座构建出可上人的屋顶花园

建筑“深邃的立面”上凹进的开口减少了太阳辐射热量的进入, 同时又提高了自然采光效果

The raised podium and the tower are combined as one structure with the tower and atrium columns providing vertical and lateral support for the cantilevering structure.The raised podium is framed by a robust three-dimensional array of ful-depth steel transfer trusses The tower is flanked by two atria–voids that connect the ground directly with the public spaces inside the building.SZSE staff enter from the East and tenants from the West.SZSE executive offices are located just above the raised podium, leaving the uppermost floors leasable as rental offices and a dining club.

The generic square form of the tower obediently blends in with the surrounding homogenous towers, but the facade of SZSE is different.The building's facade wraps the robust exoskeletal grid structure supporting the building in patterned glass.The texture of the glass cladding reveal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ehind while simultaneously rendering it mysterious and beautiful.The neutral colour and translucency of the facade change with weather conditions, creating a mysterious crystalline effect:sparkling during bright sunshine, mute on an overcast day, radiant at dusk, and glowing at night.The facade is a"deep facade", with recessed openings that passively reduce the amount of solar heat gain entering the building, improve natural day light, an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SZSE is designed to be one of the first 3-star green rated buildings in China.

The 46-storey (254m)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is a Financial Center with civic meaning.Located in a new public square at the meeting point of the north-south axis between Mount Lianhua and Binhe Boulevard, and the east-west axis of Shennan Road, Shenzhen's main artery, it engages the city not as an isolated object, but as a building to be reacted to at multiple scales and levels.At times appearing massive and at others intimate and personal, SZSE constantly generates new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urban context, hopeful y as an impetus to new forms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上海证券交易所 篇8

2001 年12 月, 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 突然申请破产保护, 此后, 公司丑闻不断, 规模也“屡创新高”, 特别是2002年6 月的世界通信会计丑闻事件, “彻底打击了 (美国) 投资者对 (美国) 资本市场的信心”。为了改变这一局面, 增强内部控制管理, 美国国会和政府加速通过了《萨班斯法案》, 该法案的另一个名称是“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 目的即为保护投资者, 增强内部控制。《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3 节同管理层和主要股东有关的经济业务的披露这一部分提出, 修订《1934 年证券交易法》中关于董事、官员和主要股东的披露要求, 要求超过10%权益证券的主要股东应按规定向SEC报备。而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因素- 公司管理层结构与公司内部控制效果之间, 是否有联系, 有怎样的联系, 本文将通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详细阐述。

二、文献综述

李凤玉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提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比例失衡、股利支付率低等现状, 并作改善意见。舒琪《高管激励机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高管的股权激励、薪酬激励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以确定合理的高管激励机制, 实现对上市公司高管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使得高管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 减少企业的代理成本, 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作者参考张强的《公司治理中代理人约束机制研究》关于管理者的探讨, 提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造成所有者和管理活动脱节。而增加高层管理人员的控股数量来增强内部控制, 达到防止两权脱节的作用, 为本文的研究假设提供思路。

三、实证分析

1.研究假设及模型设定

管理者是具有职位和相应权利的人, 在现代公司管理中, 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造成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和公司实际控制相脱节。而管理者占有一定股份,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流措施, 也就是通过增加高管占有股份数量来提高公司高管对公司的控制和管理, 亦即增强内部控制有效性。结合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上市公司管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推断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管理层占有权益资本的关系受到资产负债率、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否分离、董事会规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等因素有关。

基于上述原因及数据, 建立以下计量经济学模型:

2.回归结果及检验

(1) 回归分析

对上述模型作OLS估计, 结果如下:

(2) 检验

①经济意义检验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 β1 为4.34, 高层管理层中占有股本一个单位, 内部控制增加4.34, 这是符合管理学意义的;而 β2、β3、β4、β5 的都是负数说明经营与所有权相分离、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与内部控制指标成负相关关系, 这些也是符合管理学意义的。因此, 该模型可以通过初步的经济意义检验。

②统计检验

从表中可以看出R^2 为0.691437, 调整之后的R^2 为0.471035, 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的情况下, 模型F=21.46908, 整个模型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显著的。

由于此模型涉及多个影响因素, 而多个影响因素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所谓的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会造成参数估计量的方差增大、对参数区间估计时造成置信区间变大、假设检验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还可能造成可绝系数R^2 较高F检验的参数联合显著性也较高, 但是对参数单独的t检验却可能不显著等不良后果。关于多重共线性检验不再赘述, 经过多重共线性修正, 最终认为函数应以Y=f (X1, X4, X5) 为最优, 重现建立模型为Y=β0+β1X1+β4X4+β5X5+u

最后修正多重共线性影响的结果为

四、关于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占有权益资本比重、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相关, 管理层占有权益资本与内部控制效果呈正相关, 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负相关。对于致力于加强公司治理的管理者来说, 本文可提供一些建议。

1.针对管理层占有权益资本比重

不同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 进而对公司绩效产生较大影响。在股权分配中, 应注意到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做到可感知的公平与股权激励效果良性结合, 建立良好有效的股权分配机制, 完善股东权益管理, 在适当程度上增加对于高层管理的股权激励。同时注意, 保持稳定的连续的股权政策, 建立良好的股利分配制度, 提高分配比例和股利支付率, 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引导股东行使权力。

2.针对资产总额

建立良好的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针对资产分类和控制, 提高对资产的重视, 避免资产越多、内部控制越差的现象。建立完善资产核查、资产清理、资产管理和闲置资产合理利用的制度, 推行6s现场管理等管理制度, 做好财产保护、存货管理。

3.针对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较高, 会削弱内部控制质量, 建议对负债经营进行预测, 保证经营良性进行。根据企业需要调节资金结构, 加强财务杠杆对企业筹资的自我约束, 使资金收益率与资产负债比配比, 降低风险, 以此改善资产负债率, 使之适应公司治理。另外, 针对财务方面, 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强化风险观念和风险意识, 建立筹资、投资风险管理, 深化改革, 通过政策、体制、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入手对资产负债率进行改善, 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自身积累, 发展高新核心技术。

摘要:美国国会和政府为了改变不断出现的公司丑闻, 增强内部控制管理, 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保护投资者, 故而加速通过了《萨班斯法案》。萨班斯法案403节规定, 超过10%权益证券的主要股东要向SEC报备, 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这一节内容的颁布, 提出修订《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关于董事、官员和主要股东的披露要求, 将高层管理层占有权益证券的规模与内部控制的效果紧密联系起来。而公司管理层结构与公司内部控制效果之间, 是否有联系, 有怎样的联系, 本文将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权益资本,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韩宇宽, 翟菁南.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 2006 (7) .

[2]张泽欣, 赵玉恒.制造业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J].企业导报, 2010 (12) .

[3]侯正军.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上市公司股权成本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4]舒琪.高管激励机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5]李凤玉.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外资, 2014 (2) .

[6]张强.公司治理中代理人约束机制研究[J].商, 2015 (8) .

[7]施君.解读美国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及其立法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 2009, 13 (3) .

[8]谢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上海证券交易所 篇9

一、要找到替代计划流通和计划价格的方式

在今天, 期货交易制度已成为经济学的常识, 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 许多人都在探索、研究这一奇妙的游戏规则, 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1984年, 国家对粮食市场开始逐步放开。当年7月, 我从上海财经学院毕业, 回到上海市粮食局工作。9月下旬, 时任上海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应飞同志决定筹建“上海市粮油贸易中心”, 从事计划外议价粮油的交易。他把筹建任务交给我和几个同事。在布置任务会上, 他讲了一段我至今记忆深刻的话。他说:国家决定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 对粮食流通要逐步放开。过去我们是用统购统销计划经济的办法组织粮食流通, 粮食放开后怎么流通, 我看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替代计划流通的方式。现在各地都在搞贸易中心, 我们上海也要搞粮油贸易中心, 但不能搞倒买倒卖, 能不能把贸易中心搞成组织议价粮食流通的交易市场。我1982年随姜习副部长参观芝加哥粮食期货市场, 他们搞会员制, 在场内公开交易, 场外不能随便交易。解放前上海粮食市场也是场内公开交易。芝加哥粮食市场的方式我们能不能搞?我们创办“上海市粮油贸易中心”, 就是要找到粮食放开后替代计划流通和计划价格的方式。

于是, 我们按照应飞同志的要求, 筹建“上海市粮油贸易中心”。我们到处寻找收集芝加哥粮食期货交易市场的资料, 收集解放前中国机制面粉上海交易所的资料, 构思“上海市粮油贸易中心”建设方案。但是当时很难找到芝加哥粮食期货交易市场的资料。正当我们为此发愁时, 由于全国各类贸易中心泛滥, 国务院决定对贸易中心进行整顿和关停, “上海市粮油贸易中心”没有建成就在整顿中停止了筹建。

“上海市粮油贸易中心”虽然没有建成, 但是应飞同志提出的“要找到替代计划流通和计划价格的方式”这句话, 给我留下了一连串问题和思考。芝加哥粮食期货交易市场究竟是怎样交易的, 成为我经常关注和探索的问题。1986年以后, 我陆续从报刊、参考资料中收集到一些美国和国外期货交易的资料, 还收集到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期货交易的资料。后来我又看到了几本最早介绍期货交易的书籍, 其中唐雄俊先生《美国金融市场新知识》一书给我印象最深刻。尽管这些资料和书籍介绍的大都是期货交易的概念, 但不管怎么说, 给我提供了研究期货交易最早的钥匙和启蒙材料。我常常在思考应飞同志的话:我们能不能也搞芝加哥这样的市场?我们要找到一种替代计划流通和计划价格的方式。

二、上海有意创办国家级市场商业部会积极支持

1990年4月18日, 李鹏总理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同时, 上海提出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浦东的开发开放, 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一幕。浦东的开发开放, 再一次唤起了我对建立像芝加哥那样的粮食市场的思考。1990年10月, 我参加上海市财贸党校第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在党校5个月的脱产学习期间, 我花了许多时间, 仔细研究了以往收集的期货交易资料。1990年底, 我向当时的上海市粮食局局长王树威同志写了一份书面建议, 提出:上海粮食行业要抓住浦东开发开放机遇, 从计划经济体制彻底转到商品经济体制上来, 积极融入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建设。为此, 建议在浦东建立大型粮食市场, 开展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发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作用。我的建议提出后, 王树威局长等市粮食局领导非常重视, 将我的建议整理成报告, 报给当时上海市政府分管财贸的副市长庄晓天同志, 庄晓天副市长表示积极支持的态度。

我知道, 在此之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和商业部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也在研究国内开展期货贸易工作。他们已有了在郑州、武汉、吉林建设粮油期货市场、在石家庄建设生产资料期货市场的初步方案。但当时他们没有在上海建设期货市场的设想。我感到上海建立期货市场的条件要优于其他城市, 历史上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曾经在20世纪20-30年代就是期货交易市场的所在地, 而浦东开发开放将会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在得到上海市政府和市粮食局领导支持搞期货贸易的情况下, 我主动同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刘东平 (时任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总经理) 、沈思义、朱玉辰等同志联系, 希望争取商业部支持在上海创办期货市场。在同他们交流当中, 我得知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正在根据白美清副部长的指示, 研究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问题。白美清副部长指出, “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粮食市场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是:根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 按照经济规律和经济区域, 逐步建立一个网络齐全、功能完备、交易灵活、高效统一的运行机制, 以适应粮食商品生产的发展和深化粮油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这个市场体系, 以星罗棋布的粮食初级市场为基础, 以区域性的批发市场为骨干, 以国家级粮食批发和期货市场为龙头, 构成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完整体系。”当时,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已经国务院批准开业, 他们重点开展现货中远期合同交易业务。同时商业部还在考虑再开办一个层次较高的国家粮食批发市场。上海各方面是具备有利条件的, 但是上海在计划经济时代给人印象比较保守, 因此商业部一直没有明确提出过。我同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沈思义、朱玉辰等同志沟通后, 很快, 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总经理刘东平以及专门负责市场建设的领导沈思义、朱玉辰等同志就向我们转达了商业部副部长白美清同志的意见:上海有意创办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 (由于当时对期货市场有不同意见, 因此在许多场合和文件中用此名称代替期货市场) , 建议上海市粮食局向市政府汇报, 如果上海市政府有这个积极性, 商业部会积极支持的。得到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这个反馈后, 我立即向上海市粮食局王树威局长作了汇报, 并由市粮食局向市政府领导汇报了商业部领导的意见。

在商业部与上海达成在上海创办粮油期货市场口头意向后, 为进一步推进此事落实, 创造在上海建立粮油期货市场的条件, 经商业部白美清副部长同意, 1991年5月13日-16日, 由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和我所在的上海市粮油贸易公司 (我时任上海市粮贸公司经理) 在上海联合举办“中美期货交易讲座”, 时任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第一副总裁劳伦茨和副总裁格罗斯曼等出席。此次讲座由沈思义、朱玉辰和我具体操办。国内各省粮食系统的贸易公司经理和各地批发市场筹建负责人及国内学者约近百人参加了讲座学习。会上邀请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专家介绍了美国期货交易的历史、作用及基本交易原理, 国内参加讲座的企业经理和学者们热烈讨论建立期货交易市场问题。此次讲座社会反响很大, 推动了国内对期货交易的关注。

此后一段时间, 由于上海市粮食局领导班子调整等原因, 创办上海粮油期货市场的推进工作停顿了一些时间。1991年7月, 上海市粮食局班子调整后, 由陈士家同志接替王树威任局长, 我担任上海市粮食局局长助理, 分管粮食市场建设等工作。我到任后, 继续与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进行联系, 争取在上海创办期货市场。

1991年10月下旬, 商业部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粮食批发市场座谈会。会上商业部传出信息, 初步拟定在上海建立粮食期货市场, 但要上海市政府明确表态。上海市粮食局陈士家局长连夜向庄晓天副市长汇报, 并取得市政府领导书面表态意见, 随即传真给了参加会议的上海市粮食局领导和商业部。座谈会期间, 10月26日商业部副部长白美清同志就在上海筹建期货市场作了讲话。白部长讲:商业部经过反复酝酿, 最后决定选择在上海建立期货市场, 是考虑上海客观上具备不少条件。我谈几点意见:一、上海办期货市场, 起点要高, 特点要突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 具有金融、贸易中心和货物集散地的特点, 在上海办市场要发挥上海的优势, 把这些特点与办市场结合起来, 市场的规划和筹建工作要体现改革的要求和精神。我想了很久, 对上海市场的名称, 叫“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 这个名字很好, 有新意, 是新起点。二、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 制订方案。听说你们请了旧上海搞市场的人员开座谈会, 很好。听听他们当时是怎么搞的, 是怎样开展交易的, 怎么投机的, 是如何避免风险, 有些可以参考。三、现在提出关于建立上海期货市场有两个方案, 一个是分两段走, 逐步到位。另一个是一步到位。两个方案, 你们论证一下。我意见, 请你们回去以后, 组织班子先搞方案, 局长要向市长汇报, 建议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办市场一定要成立由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如果市长没兴趣, 不亲自挂帅, 单有部里的积极性是搞不起来的。我打算11月份到上海来一次, 具体听取你们的汇报。

1991年11月5日, 上海市粮食局将白美清副部长在长沙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向上海市副市长庄晓天同志作了汇报。庄晓天副市长对商业部选定上海创办粮油期货市场, 表示了积极的支持态度, 并要求上海市粮食局速办。

同日, 上海市粮食局成立“上海粮油市场建设”调研组, 由我担任组长, 王和生同志担任副组长, 汤克均等同志参与。调研工作迅速展开, 我们连夜拟订建立上海粮油期货市场的方案。好在此前, 我收集了许多期货市场的资料, 作了大量准备, 此时拟订方案派上了大用处。我们于1991年11月8日写出了关于新建上海粮油批发市场的设想, 作为筹建上海粮油期货市场方案的第一稿。很快于11月22日, 在第一稿基础上修改形成了《上海市粮食局关于筹建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方案》, 方案当时提出:上海粮交所立足中远期合同交易, 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合同的标准化和合约转让, 向期货交易过渡, 最终建设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服务全国, 面向世界, 国内外贸易兼有的、现代化、多功能、高层次的粮油商品交易中心。该方案对交易所的发展目标、性质、功能、组织形式、交易规则、风险控制、实施步骤提出了设想。当时为什么提“向期货交易过渡”, 主要是听取一些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意见时, 有不少人对期货交易明确反对。为回避这些问题, 所以采用了上述提法。

11月8日, 初步方案拟就后立即报给了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11月13日晚上在京西宾馆, 上海市粮食局局长陈士家等就初步方案内容, 向商业部副部长白美清同志作了汇报。白美清副部长再次表示商业部全力支持上海建立国家级粮油商品交易所。那天晚上, 白美清副部长谈了如下意见:第一, 商业部与国家粮食储备局全力支持上海把粮油商品交易所办好。上海市政府领导态度积极, 上海市粮食局作了努力, 我们会积极支持你们。第二, 上海搞粮油商品交易所起点要高, 经营范围要广一点, 除了粮油, 今后逐步发展到其他农产品。上海粮交所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全国要有影响力。第三, 认真做好粮油商品交易所的咨询论证工作。商业部也准备组织专家到上海来, 与上海的同志一起进行可行性研究。第四, 积极做好粮油商品交易所的筹备工作。搞粮油商品交易所, 要从粮食系统的发展战略来看, 起点要高一点, 想得远一点。关于会员, 可以把全国几大总公司及省市粮食系统的一些主要公司都发展进去。中央要成立协调小组, 地方也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粮油商品交易所还要排个时间进程表。全国性的交易市场要经国务院批准, 我们要向国务院写报告。以上问题先请你们向市政府领导汇报。

不久商业部部长胡平率商业部各司局、各公司领导来沪, 于1991年12月10日与上海市政府领导签订了《关于发展商品流通和建设商品流通设施的合作意向书》, 此意向书由商业部副部长傅立民与上海市政府副市长庄晓天签署, 关于建立上海粮交所项目作为整个合作意向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意向书签订后不久, 上海市粮食局将“上海粮食市场建设”调研组转为“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筹建处, 我担任筹建处主任, 王和生任副主任, 汤克均、金炎等作为最早的一批筹建骨干。市粮食局陆续对筹建处充实了一些力量, 先后参加到筹建处的有马荣庆、陈融、劳光熊、陈建平、宣月清、黄幼杰、王丰利、陈伯奇、华莳蕻、樊友乐等同志。

三、上海办期货市场起点要高

上海粮交所筹建进入紧张的阶段, 尽管已有了初步方案, 但真正要制订一个起点高, 又可实施的方案, 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会员制问题、交易品种问题、标准合约问题等很快统一了思想, 得到了解决。但涉及到几个焦点问题, 不论是筹建处内部, 还是政府部门及专家都有针锋相对的看法。关键焦点集中在几个问题上:一是期货交易起步还是中远期合同起步;二是是否实行每日结算;三是是否开放自然人参与交易, 是否允许投资和投机;四是交易所能否作为股份公司上市。

关于期货交易起步还是中远期合同起步, 是筹建阶段的争议焦点。交易所筹建处两个方案都写了, 但倾向于从期货交易起步。这既想体现上海粮交所的高起点, 又考虑以适应上海建设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但当时征求中央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意见时, 多数都不倾向直接从期货起步, 主张从中远期合同交易起步, 引进一些期货交易机制。主要理由是中国市场化程度较低, 大家对期货还不熟悉, 不具备条件。由于这是涉及到交易所筹建的大前提, 是所有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的核心前提, 因此在筹建过程中对此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反复论证。我和筹建处的同事比较坚持从期货交易起步, 但由于政府部门多数不倾向我们的意见, 为不影响筹建进度, 我们拟订了两套交易和结算规则及管理制度, 准备一旦开办期货交易通不过, 就先从中远期合同交易起步。这个问题最后是在1992年10月27日汇报论证会上, 白美清副部长拍板的, 会上决定上海粮交所直接从期货交易起步。

关于是否实行每日结算制度 (即“逐日盯市”制度) , 这是当时争议的另一个焦点问题。实际上每日结算制度是当时期货市场还是现货中远期交易的主要标志。1992年前后开业或正在筹建的交易所 (批发市场) , 都没有采用每日结算制度, 有的甚至用保函代替保证金。其实这对控制市场风险是极为不利的。当时争议主要在交易所筹建处内部和部分专家之间。一部分同志力主从期货交易起步, 一开始就实行每日结算制度。也有一部分同志担心, 每日结算制度太复杂, 我们所有人都不熟悉期货结算, 是否有能力设计出每日结算的制度和方式, 还担心我们如果实行这么严格的保证金结算制度会不利于市场交易。但是我们几位主要人员非常坚持, 决心要搞出国内第一套期货每日结算制度和方法。我和马荣庆、劳光熊等同志日以继夜研究结算制度和结算公式, 逐字逐句地讨论, 用数据反复测算, 并同计算机软件编制人员反复讨论。在大家奋力工作下, 终于设计出了国内期货市场第一套保证金每日结算制度和方法。而且这套制度构成了较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这个体系由保证金制度、每日结算制度、头寸限制制度、分层风险管理制度等构成。特别是对保证金实行按总持仓收取, 严格控制了交易风险。到今天来看, 这些设计思想和制度, 对控制风险仍然有效。

关于是否允许自然人参与期货交易, 这个问题在政府部门之间争论很激烈。当时已经开业的批发市场和正在筹建的交易所, 规则只允许企业法人参与交易, 自然人不允许参与。我们在筹建时一直在考虑, 期货交易需要投资者和投机者参加, 扩大市场参与主体, 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也使市场有风险转移和承担者。同时, 我们根据商业部和市政府领导提出的, 上海粮交所在各方面要有更多突破。因此, 我们在方案设计中提出允许自然人参与期货交易, 这在当时是交易制度方面的很大突破。交易法规征求政府有关部门意见时, 当时多数政府部门认为自然人信誉差、实力弱, 不倾向自然人参与期货交易。我们反复做政府部门同志的工作, 宣传期货市场需要投资和投机资本, 转移和分担价格风险, 并宣传粮油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商品, 粮油是小生产, 需要通过市场与大流通结合。当时, 上海市政府法制办非常支持我们, 从法理上帮我们寻找依据。最终, 以上海市政府令形式, 由黄菊市长签署发布的《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公民可以客户名义参与期货交易, 实现了大宗商品交易制度的重要突破。

关于交易所是否能上市。上海粮交所筹建是浦东开发开放中的举措, 当时缺乏建设资金, 商业部和市政府领导提出, 由商业部和上海市政府安排一部分, 其余要由社会集资, 由商业部所属企业和全国粮食部门共同投资。共同投资怎么搞?我向市粮食局陈士家局长、高慧芝副局长等领导提出, 组织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发行股票。当时这个想法得到了市体改办副主任蒋铁柱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于是, 上海市粮食局专门向市财办、市体改办写了《关于筹建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和申请发行股票》的请示。但当时上海市粮食局内部多数人对期货交易所上市盈利前景不看好, 影响了对上海粮交所的上市决策。最后由为上海粮交所配套服务的部分功能, 如写字楼、住宿、餐饮等服务性业务上市, 即上海良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

四、建立期货市场对上海长期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上海粮交所的筹建过程, 凝聚了许多领导的心血和智慧。时任商业部副部长白美清同志 (后商业部并入新设的国内贸易部, 白美清同志任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兼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 倾注了最多的心血。他于1992年5月20日、6月18日、7月30日、10月27日, 1993年6月14日多次听取汇报, 亲自组织论证会, 对上海粮交所筹建和开业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出了明确指示。尤其是白美清副部长决定上海粮交所直接从期货起步, 使上海粮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真正的期货交易所。上海市副市长庄晓天同志代表上海市政府对上海粮交所筹建给予了全力支持, 许多重要突破与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时任市长黄菊同志签发了《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暂行规定》, 成为全国第一个地方政府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规则。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孟建柱接替庄晓天副市长工作后及时要求上海粮交所立即开业, 使上海粮交所发挥了改革先锋的角色。

在上海粮交所筹建的关键时候,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同志对上海粮交所筹建指明了重要方向。1992年6月25日下午, 市委书记吴邦国、副书记陈铁迪在上海物资贸易中心召开市场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我和上海金属交易所总裁余国聪、上海市物资局局长李厚圭、副局长周晓红、上海棉花交易所筹备组负责同志、上海市纺织局的负责同志等。会上, 余国聪总裁汇报了上海金属交易所筹建过程和一个月的运行情况, 我汇报了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的筹建情况, 周晓红副局长汇报了准备筹建上海煤炭市场的情况。

当我汇报中谈到, 上海粮交所所在地浦东良友大厦预计1994年底才能建成, 准备1993年初先在浦西良友饭店借地开业;交易品种打算开展粮食、食用油脂、饲料粮等品种期货交易;交易方式用电脑交易以及立法等情况, 吴邦国同志中间几次插话。他说:先借个地方开起来, 94年太晚了, 时机错过了。交易品种饲料粮包括进去, 粮油大宗商品都要包括进去。用电脑交易好, 中国这么大, 说话各地都听不懂, 再打手势交易更麻烦。立法问题, 现在搞, 肯定会有许多障碍, 因为不懂期货市场的人不少, 不易通过。先交易起来, 经过实践后再立法, 搞得成熟了, 有基础了, 立法就行了, 现在我们的市场还刚开始。当我汇报到现在国内还没有真正的期货交易, 目前对期货交易要不要上还有不同看法, 我们想期货上快一些。吴邦国同志说, 上海市场起点要高一些, 要发展期货。

最后, 吴邦国同志谈了几点意见:第一, 市场要搞。没有市场, 怎么把企业推向市场?市场无论如何要办好, 走在全国前面。上海有条件, 要把它当大事抓, 要把大的国家级市场尽量形成在上海。小平同志讲, 上海要发展成贸易中心、经济中心, 要当大事来抓, 抓在全国前面。第二, 国家级市场还要与国际接轨。不要小打小闹, 要立足全国, 与国外接轨, 产品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快得很。会员要大企业, 有信誉、有资本的, 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到上海来。包括我们交易所搞大楼要配套, 搞最好的, 多投点资。千万不要小打小闹。第三, 专业干部要培训, 懂了胆子就大。全部培训 (指出国) 不可能, 但一定要有专家, 人才要出在上海, 要花点精力。第四, 交易所内部管理、人员使用、工资分配、甚至职工住房, 市场要照市场的办法办, 不要像衙门。好的人才不要留不住, 不需要的人不要跑不掉, 千万不要搞成行政化。新的东西, 要新的办法, 新的东西可以尝试一下, 其他部门不要干预。市场办得好, 对上海发展影响很大, 还能带动一系列工作。

吴邦国同志在插话中特别指出:以后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搞市场是本质的东西。现在改革开放, 搞“自主”、“放开”“简政放权”等, 搞市场比这些还重要。上海到本世纪末,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达10%, 但全国都上去了, 资金、原材料就紧张。所以, 上海要在较长时间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就要形成一个有利环境。建立期货市场对上海长期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搞期货风险大, 但期货市场肯定会有前途的。

吴邦国同志的讲话高瞻远瞩, 不但为我们当时建设期货市场指明了方向, 而且为上海长期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上海粮交所建立过程中, 除了商业部、国家体改委和上海市领导关心支持外, 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企业界领导和经济理论界专家及商业部老领导, 如姜习、季铭、刘东平、唐新元、范文明、沈思明、胡正昌、许冠痒、张广生、蒋铁柱、沈思义、朱玉辰、许宗仁、赵凌云、杜岩、段应碧、吴硕、田源、常清、曾丽瑛、朱国华、余健、张庶平等许许多多同志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指导。特别是商业部吴硕教授, 不论是在北京, 还是他来上海, 十多次悉心指导, 仔细和我们研究期货市场建设问题, 我永志难忘。

五、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起步以期货交易为主, 这个模式要定下来

1992年7月30日, 由上海市粮食局局长陈士家带队, 我和其他4位同志一起去北京, 向商业部副部长白美清同志汇报上海粮交所筹备情况, 并对筹建方案进行论证。参加此次汇报会的有国家体改委、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粮食储备局、商业部经济研究所、基建司、财会司、粮食管理司、粮食综合司、规划调节司、世界银行项目办公室和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的负责同志。我在会上汇报了上海粮交所筹备情况以及几个主要问题:第一, 交易模式问题;第二, 交易品种问题;第三, 发展会员和交易参与者问题;第四, 交易结算问题;第五, 起草向国务院的报告和交易管理规则问题;第六, 建设资金问题;第七, 争取优惠政策问题。汇报中我提出:对交易模式, 倾向于从期货起步;对交易品种, 倾向于主要粮油品种, 包括大米;对会员发展, 建议面广些, 包括国营、私营和中外合资企业, 粮食行业和非粮食行业及金融机构;对期货交易倾向于允许个人参与交易。在会议讨论过程中, 有些部门负责同志不倾向于从期货起步, 坚持要从现货中远期合同交易起步;有些同志认为大米 (粳米) 是国计民生重要品种, 不倾向引入期货交易;大多数同志比较赞成会员吸收面广些, 但对允许个人参与交易意见分歧较大。

在我汇报和各部门讨论后, 白美清副部长谈了重要意见, 他说:筹办上海粮交所, 前一段时间你们抓得不错, 部里对你们的工作很满意。下一步继续加紧筹办, 力争早日开业。要根据国际惯例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原则, 迅速制订交易所有关规章制度。具体有几条:第一, 交易模式问题。起点要高, 既可期货交易, 又可现货交易。第二, 交易品种问题。可以先小麦、大麦、玉米。粳米是否也可以考虑。第三, 发展会员问题。发展会员要与建立经纪行、经纪公司结合考虑。对象可以以国营企业为主, 广泛一点, 不限粮食系统, 可以向多种经济成分发展。工厂也可以参加, 个人可以委托经纪行交易。一定要有风险承担者, 首先国营企业承担, 逐渐发展到多种经济成分, 投机者与套期保值要进一步研究。第四, 结算要搞好。同银行联合, 搞期货、现货交易必须兑现。结算中心可以采取各银行联合搞股份制的办法, 要与金融市场联合起来, 从实际出发。第五,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问题。向国务院的报告, 由商业部、上海市政府、国家体改委三家联合报告, 争取10月份批下来。交易所管理委员会要搞, 先由商业部、上海市政府再加体改委, 可以部门少一点。交易所有关文件修改, 请咨询小组帮忙。第六, 交易所借地开业问题。可以先放在浦西良友饭店, 力争明年一季度开业。这个事你们研究。第七, 资金问题。 (略) 第八, 优惠政策问题。要请 (上海) 市长、秘书长、财办主任帮助解决。有许多事要按程序办, 是办不成的。最后, 请你们回去向市政府汇报。

我们从北京回到上海后, 迅速根据白美清副部长的要求, 对各项筹备工作进行落实。1992年9月8日, 上海市粮食局将商业部7月30日论证会及落实情况向上海市政府副市长庄晓天同志作了汇报, 参加汇报会的领导有市财贸办公室主任张俊杰、财贸办副主任沈思明、上海市粮食局局长陈士家。

我在会上汇报了几个问题:第一, 上海粮交所初步拟订在1993年春节前后借地开业。第二, 我们已起草了《关于开办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的报告》, 以商业部、国家体改委、上海市政府名义上报国务院, 争取国务院10月份批下来。第三, 我们已起草了《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暂行规定》、《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章程》、《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规则》等5个规章制度, 送商业部及市场咨询领导小组审查。市场咨询领导小组反馈意见中建议交易所管理暂行规定和交易所章程这两项规则附在向国务院报告后, 请国务院对报告一起审批。其余规章制度由上海市政府或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委员会审批。第四, 拟订交易模式问题, 有两个方案:方案一, 以中远期合同交易开始, 引入期货市场机制, 实行合同标准化和合同转让。同时选择现货交易数量多、价格波动大、交割运输条件好的品种开展期货交易。 (即同时开展期货、现货两种交易) 方案二, 直接选择几个品种开展期货交易, 不搞中远期合同交易。上海粮交所筹建处倾向于方案二, 但征求商业部、市场咨询领导小组和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意见, 多数同志倾向于方案一。第五, 发展会员问题。交易所实行会员制, 我们意见发展会员要与建立经纪公司结合起来考虑。对象以国营企业为主, 向多种经济成分开放。个人可以委托经纪公司交易。允许合法投机者参加交易, 可以起到分担风险和制造市场流动性的作用。投机者允许多种经济成分与个人参与。第六, 组织领导问题。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的领导机关是商业部和上海市政府。经与商业部商量意见, 由商业部、上海市政府、国家体改委、国家粮食储备局和市有关部门组成交易所管理委员会, 行使政府对市场的管理、监督职能。第七, 争取优惠政策问题。 (略) 第八, 建设资金问题。 (略)

听了我汇报后, 庄晓天副市长谈了几点意见:第一, 关于交易所建设资金问题, 按原来与商业部商谈的各半承担原则解决。第二, 关于交易所的组织领导问题。按商业部领导意见办, 成立交易所管理委员会, 由上海市政府、商业部、国家体改委、国家粮食储备局、市财贸办、市体改办、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物价局等部门领导参加, 由上海市政府和商业部领导任主任。第三, 关于争取给予交易所优惠政策问题。你们说的几条优惠政策, 都要写进向国务院的报告内, 力争支持解决。第四, 关于借地开业问题。我赞成, 如有问题, 我再协调。第五, 现在正研究粮食购销价格全部放开的问题, 交易所借地开业的时间表要尽量争取提前, 以便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

庄晓天副市长的意见, 反映了上海市政府对建设上海粮交所的积极支持态度。我很快将这些意见向商业部作了汇报反馈。对于交易所最至关重要的交易模式问题, 我们交易所筹建处还想争取放弃中远期合同交易, 直接从事期货交易。我内心明白, 白美清副部长和庄晓天副市长是支持我们意见的。但由于国务院有关部委参加论证会的多数同志比较坚持从事中远期合同交易, 因此, 白美清副部长在总结时是留有余地的, 庄晓天副市长在听取汇报时不便直接表态。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1992年10月27日白美清副部长约请商品期货交易咨询小组和商业部有关司局及国家粮食储备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 就上海粮交所试办期货交易再次举行论证会。会上, 我就上海粮交所运行方案作了汇报。方案提出, 上海粮交所直接从期货交易起步, 并就规则制订、会员发展、期货结算、期货品种、市场管理提出了具体方案。我在汇报中对中远期合同交易问题没有提及, 还就向国务院报告起草内容作了说明。这次论证会阵容很强, 与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原商业部副部长姜习、季铭, 期货交易咨询小组成员杜岩 (国家体改委司长) 、魏耀荣 (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 、段应碧 (农业部农研中心主任) 以及商业部吴硕教授等十多位专家和各部门领导。上海方面参加论证会的有我和上海市粮食局副局长张崇伟、上海粮交所筹建处王和生、汤克均等同志。我汇报后, 大家进行了讨论, 由于会前对交易模式问题做了领导和专家们的工作, 因此讨论中除了个别专家外, 大家对直接从期货交易起步没有提较多的反对意见, 只提了一些具体问题和建议。

最后白美清副部长作了总结讲话。他说, 上海粮交所筹建工作从去年长沙会议以来, 在上海市政府和商业部领导下, 在国家体改委和上海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 要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 逐步向远期合同和期货交易发展”,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一定要引进期货交易机制, 这是方向, 一定要积极、稳妥地下功夫搞好。接着他明确了几点意见:第一, 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起步以期货交易为主, 这个模式要定下来, 不能动摇。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办以来, 三级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粮价的放开, 市场机制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需要一个期货市场出现。在上海, 特别是在浦东试办一个期货市场, 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衔接, 同国际期货交易的接轨, 对促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形成, 有着十分重要意义。通过规范化的期货市场, 逐步形成套期保值、转移风险、价格导向的机制, 对指导生产、保护生产、引导消费、加强市场宏观调控将发挥积极作用。第二, 期货交易要抓住两个环节。一个是发展会员, 一个是发展经纪公司和经纪人。会员需要有资信保证。可以吸收个人经纪人进来, 没有各种人参加, 交易不热闹, 没气氛。第三, 期货结算也是个关键。光有交易所结算部不够, 也可以委托银行搞, 没有银行参加, 资信程度不会高, 可以搞股份制办法。第四, 期货交易品种。先从几个品种开始, 由少到多, 先搞进口小麦、大豆、玉米、优质大米等若干品种。期货合约设计要搞好, 要便利交割和交易。第五, 加强期货市场的领导和宏观调控管理。由上海市政府和商业部建立交易所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 加强对交易所、会员及经纪公司交易活动的管理、监督, 使期货交易活而不乱, 活而有序。为保证期货交易有序不乱, 要草拟一些法规, 由上海市政府批准试行, 规章主要写期货, 要按期货机制设计。第六, 由上海市政府、商业部、国家体改委三个单位向国务院写个报告, 题目为《关于在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试办期货交易的报告》, 在原来稿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 白美清副部长最后肯定了上海粮交所从期货交易起步的方案, 并对几个关键问题作了明确, 奠定了上海粮交所筹建开业的重要基础。

六、国务院批准前, 可先试营业

1993年1月6日, 商业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开办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试办期货交易的请示》, 该请示报告由白美清副部长代表商业部、高尚全副主任代表国家体改委、庄晓天副市长代表上海市政府签发。请示初稿由我和汤克均及金炎三位同志起草, 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总经理唐新元、市场处张永生等作了重要修改。请示提出:在上海浦东开办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试办期货交易, 是贯彻中央关于开发开放浦东战略的需要, 这对充分利用上海的综合优势,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发展, 把上海尽快建成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 推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将发挥重要作用。请示还提出: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试办期货交易, 先从交易量大又适合开展期货交易的少数粮油商品入手, 在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 逐步扩大到其他农产品的上市品种。尽快把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建设成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有中国特色的商品期货市场, 力争在本世纪末使之成为远东的期货交易中心。

该请示后面还附报了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主任:庄晓天 (上海市副市长) ;副主任:白美清 (商业部副部长) 、高尚全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委员有:许宗仁 (国家粮食储备局副局长) 、孟建柱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沈思明 (上海市政府财贸办副主任) 、唐新元 (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总经理) 、杜岩 (国家体改委流通司司长) 、陈士家 (上海市粮食局局长) 等。

1993年政府换届后, 商业部并入新设的国内贸易部, 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委员会成员作了调整, 调整后主任:孟建柱 (上海市副市长) 、白美清 (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兼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 ;监督委员会主任:沈思明 (上海市政府财贸办副主任) ;副主任:范小静 (国家粮食储备局体改法规司处长) 。

商业部、国家体改委和上海市政府请示报国务院不久, 政府换届, 国务院一直没有批复。国内贸易部和上海市政府及我们交易所一直在等待国务院批复后开业。1993年5月3日, 上海市副市长孟建柱视察上海粮交所。当我们汇报到, 上海粮交所万事俱备, 只等国务院批复时, 孟建柱同志要求我们尽快向国内贸易部汇报, 争取立即开业。

1993年6月3日, 时任国内贸易部部长张皓若到上海视察, 听取上海粮食工作汇报。上海市粮食局局长陈士家和我一起向张皓若部长汇报了上海粮交所筹备工作情况。我汇报说:上海粮交所筹备工作全部就绪, 现只等商业部、国家体改委和上海市政府联合给国务院的请示批下来就可开业。请内贸部再帮助协调, 争取尽早批下来。张皓若部长当即表态:不要等了, 在国务院批准前, 可先试营业。正式开业放在国务院批准后。其实当时国务院对审批期货市场是非常慎重的, 而且当时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对期货市场看法并不一致。如果继续等待批复, 很可能就错失了市场发展的时机。张皓若部长的果断表态, 使我们一下子解决了等待交易所开业问题。

为此, 1993年6月14日, 上海市粮食局局长陈士家和我专程到北京, 向白美清副部长汇报上海粮交所准备开业工作。参加这次汇报会的有内贸部各部门的领导:许宗仁、赵祖德、文绍星、范文明、赵凌云、张庶平、刘晓雨以及国家体改委杜岩等同志。

听取汇报后, 白美清副部长说:上海粮交所在上海市政府、内贸部 (商业部) 、国家体改委支持下, 进行了很好的筹备。现在已具备开业条件, 我同意张皓若部长的意见, 赞成先试运转。6月25日后哪天开, 请你们自己定。正式开业时间等国务院批文下达后, 由内贸部与上海市政府商定。第一, 上海粮交所要成为坚持规范化、标准化、高起点、严管理、有特点的交易所。交易所的各种设计要向规范化靠拢, 起到发现价格, 转移风险的作用, 促进生产指导消费。起点要高, 从期货起步。要强调管理, 规章要严格执行。要强调有粮油的特点, 粮交所既要有一般交易所的共性, 又要有自己的特性, 把这个交易所办好。第二, 要逐步完善, 不断总结向期货市场高级阶段发展。要避免两种情况:既要避免市场混乱, 又要避免市场冷清。为了完善市场, 向高级阶段发展, 要抓住一个重要因素, 要引进一部分合法投机资本和投机者参加, 特别是要有金融资本参加。还要抓住两个重要保证:一个是实物交割保证。鉴于中国期货市场初期, 交割数量可能较大, 交割库上海不要集中过多。另一个是结算保证。清算可采用多种形式, 你们结算部形式是初级形式, 要逐步向股份制结算公司过渡。第三, 加强管理和组织领导。要着眼于效率, 着眼于落实。理事会要能开展工作, 先少而精, 逐步充实。第四, 你们要研究上海粮交所如何增强辐射力, 要与其他市场联网, 经济中心是自然形成的。第五, 关键在人才。期货市场搞好取决于人才。交易所、期货公司要把人才培养好, 通过实践培养, 还要吸取国内外经验, 密切关注其他交易所。商品交易所要由单一向综合发展, 由商品市场向金融市场发展。

回上海后, 陈士家局长和我立即把内贸部张皓若部长和白美清副部长的意见向孟建柱副市长作了汇报。孟建柱副市长表示赞同内贸部领导的意见, 立即开业。

七、孟建柱敲响了国内期货市场真正启航的锣声

张皓若、白美清两位部长的果断决定, 使直接从期货交易起步的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拉开了国内期货市场的大幕。1993年6月30日, 国内贸易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组建的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试营业。上海市政府副市长孟建柱出席试营业仪式, 并为上海粮交所敲响了开市的第一响锣声。这一下锣声, 标志着国内首家直接从期货交易起步的交易所启航了。瞬间, 大型电子显示屏上和各交易席位上的电脑终端显示出上市品种和开盘价格。出席试营业仪式的有国家粮食储备局副局长许宗仁、上海市财贸办公室副主任沈思明、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副总经理周颂哲、中国饲料公司总经理范文明、中国植物油公司总经理文绍星、国家粮食储备局计划统计司副司长曾丽瑛、上海市粮食局局长陈士家等。我主持了试营业仪式。在仪式上许宗仁、沈思明、文绍星、陈士家等领导作了讲话和致词。第一批进场会员有43家, 分别来自全国14个省市。首批上市交易的期货标准合约有:白小麦、红小麦、大豆、玉米、籼米、粳米、豆油、菜油等八大品种。

1993年7月10日, 上海市政府黄菊市长签发第39号政府令, 发布施行《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暂行规定》。这是全国第一个地方政府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规则, 它为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的有序运营奠定了基础, 也为中国期货市场初创阶段的期货交易提供了管理示范。

上海粮交所开业, 我担任总裁;王和生、陈融、马荣庆、劳光熊担任副总裁;汤克均担任总裁助理, 后提任总经济师。1994年6月18日, 上海粮交所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 选举陈士家 (上海市粮食局局长) 担任理事长;唐新元 (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总经理) 和我担任副理事长;朱玉辰等担任理事。

八、中国领导人有决心把中国建成一个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

上海粮交所期货交易的诞生, 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到1993年8月, 上海粮交所实时交易信息与美国道琼斯/德励财经资讯有限公司和英国路透社资讯网络正式联通, 通过两家公司的卫星系统向全球播发上海粮油期货市场的即时交易行情。同时, 异地会员和客户的远端信息站也陆续在杭州、北京、南昌、厦门、成都、海口等十几个城市开通。1994年黄菊市长在元旦献词中, 把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列为1993年上海三大要素市场, 称其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和金融贸易中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3年10月21日, 美国农业部长迈克·埃斯彼访华, 美国驻华使馆指名要求安排访问上海粮交所。这是当时克林顿政府上任后首位访华的部长, 而且当时美国政府和社会普遍缺乏对中国的了解。我向美国客人介绍了为什么要创办期货市场以及期货市场运营的情况, 这位部长也提了许多有关期货市场和中国粮食政策的问题, 我一一作了回答。原定迈克·埃斯彼部长参观访问时间为半小时, 由于美国客人对中国这个新兴的期货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兴趣, 结果双方交谈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他最后说:上海粮交所十分成功。这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大胆试验, 它清楚地说明了中国领导人有决心把中国建成一个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上海粮交所的建立也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 中国在整个世界贸易体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当时, 中国已开始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些话从一个美国政府阁员口中说出, 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 可见上海粮交所的影响。

1993年12月30日,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同志视察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我向吴邦国同志汇报了上海粮交所开业来的运营情况。吴邦国同志听取汇报后步入交易大厅, 观看屏幕上的行情, 与交易员亲切交谈, 并欣然为上海粮交所题词:“培育期货市场, 促进粮食经济发展”。在视察过程中, 吴邦国同志说:上海粮交所初创很成功。上海期货市场已经走在全国前面, 希望你们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 敢闯敢试。解放前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但也培养了一种冒险精神, 改革开放也要有敢冒风险的精神。政府部门 (指市财办等) 要支持期货市场, 要支持改革,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1996年12月30日, 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浦东新址落成, 作为第一个搬迁浦东的交易所, 为浦东金融机构聚集起了先导作用。对此, 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市领导徐匡迪、冯国勤、韩正、周禹鹏、周慕尧等出席上海粮交所的东迁仪式, 并对上海粮交所落户浦东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期货市场建设已走过了二十多年历程, 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作为初创阶段的一枝艳丽花朵, 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今天让我们作为历史的片段把它记录下来。

后记:

加强我国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作用 篇10

一、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必要性和优势

首先,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具有更高的监管效率。证券交易所直接贴近市场,熟知市场变化,能够及时的了解证券市场中的股票的交易信息、股价的波动,发现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可以强制上市公司进行持续信息披露,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可以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结合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对自律监管及时作出调整、改变规则和措施。

其次,自律监管在作用空间上更为宽泛。法律具有刚性,政府监管必须依赖法律规范对市场进行管理,而法律不能完全调整到市场中的全部问题,由于这种性质就决定了政府监管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市场中的每个角落,肯定会存在政府监管的灰色区域。所以在这些政府监管与法律规范无法调整的领域内,政府监管的效果不言而喻。而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优点之一就在于它可以在政府的刚性管理之外,施加道德、行业和伦理标准的约束。

再次,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专业性。证券市场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稳定性,证券交易所处于市场的前线,要有效迅速的处理市场的各种情况,就决定了自律组织必须储备着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的证券市场操作经验,同时要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对市场中瞬息万变的具体情况,能够熟练的运用证券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这些都决定了自律组织相对于政府监管更具有专业性。

最后,自律监管还更符合成本-收益原则。证券交易所处于市场的第一线,可以迅速及时地随市场作出反应,采取行动,从而降低监管的成本,提高社会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应具体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的独有的自律监管,把证券交易所作为我国证券自律监管的主导力量。然而现实中的证交所的自律监管职能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而且存在很多阻碍其有效发挥的障碍:

(1)由于证监会与证交所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明确,而法律对证交所的性质、地位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证交所很多职能在很大程度上都要证监会的授权,证监会也代替证交所行使了一部分自律监管职权,致使证交所看起来像一个证监会的“派出机构”。

(2)由于股市的发展能给当地政府带来巨额的税收,可以大力推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沪深两地交易所之间竞争激烈,相互抢夺上市公司的现象相当严重。

(3)证交所本身在组织形式即会员制上存在很大缺陷,实行会员制不利于证券交易的公正性、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随之加大,容易形成市场垄断,这些都导致证交所的很多自律监管职能到不到有效的发挥。

(4)上市协议不是由证交所和上市公司商议决定,而是政府部门硬性规定的产物,不能体现为市场参与主体相互竞争和相互妥协的产物,而是游离于利益关系之外的产物,也就不能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职能。

三、关于加强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作用的思考

正如由上所阐明,加强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职能,使之成其为我国证券市场自律监管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将有助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和谐构建。具体来说可以作以下方面的尝试:

(1)要强化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地位,必须从监管理念上入手,从根本上消除证监会把证交所作为自己的“派出机构”的监管理念,树立证交所是我国自律监管体系中的主要力量。

(2)完善证券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明确规定证券交易所自律机构的性质、法律地位、组织形式,对证交所的权利实行法定授权,进一步明确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之间的职能分工,明确证交所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真正将证交所作为一层独立的监管主体。

(3)赋予证券交易所更多的权力。证券交易所自主决定其人事安排,比如证券交易所的总经理,由其理事会选择后再报证监会批准;给与证交所更多收益方面的自主权。

(4)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充分借鉴境外的先进经验,改革我国证券交易所现行的组织形式,由会员制改为公司制。

(5)为了消除地方政府对证交所的控制和干预,建议考虑在合适的时机逐步取消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切断地方政府对证交所干预的根本源泉。

(6)考虑到沪深两地交易所对争夺上市公司的竞争,建议把两地证券交易所进行合并,以及鼓励沪深两地交易所与香港联交所之间的购并和合作,是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我国证交所在国际证券市场的竞争力。

(7)加强与国际证券交易所之间的监管合作,比如建立证交所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这样可以降低国际结算成本和风险,有利于抑制跨国间的金融犯罪。

参考文献

上一篇:窃电问题下一篇:基金经理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