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刍议

2024-09-03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刍议(精选十篇)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刍议 篇1

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在现行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中, 依照课程标准, 着眼优等生、中等生、学习困难生学习实际, 设定层次要求进行层次教学、层次辅导、层次检测, 力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人人有兴趣, 个个有收获, 圆满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更好地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势, 克服了一律化教学的弊端,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指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 (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节/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 , 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彰显性不同而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分层教学, 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真正体现出为学生终身发展、一生发展给力的教育改革宗旨。

2. 合作学习理论。

依据“三个臭皮匠, 赛个诸葛亮”的哲学思想, 合作学习在多种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 它利用学生优势互补原理,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一起开展学习活动, 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小组中每位组员不仅自己要认真学习, 还要督促组内成员认真学习, 共同进步, 相互合作, 以大面积提升学习效率。

3.成功教育理论。卡耐基的成功理论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获得成功的教育支撑。其实, 衡量“成功”的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一个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也许是不值得解答的问题, 可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讲, 解答出来就是成功;一个某次仅得了30分的学生, 这次得了40分就是成功。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在其获得一点成功后应立即给予肯定, 千万不要吝啬“真棒”, “好样的”等欣赏语, 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走向成功。

我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是这样来实践分层教学的:

1.依托学生分层进行教学。每当我接手新的班级后, 我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等各方面情况, 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A层次为优等生, B层次为中等生, C层次为学习困难生, 并按等级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 每组2名A层次学生, 2名B层次学生, 2名C层次学生。在小组活动中, A层次学生起着组织、带头作用, 但这样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如此分层设组, 便于教学过程中组织优等生辅导中等生与学习困难生活动, 教师能巡回了解A、B、C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氛围之中, 共同奋发进取。

2. 依托备课分层进行教学。

在备课时, 要突出层次性, 尽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来摘果子”, 让中等生吃好, 优等生吃饱。尤其教师要充分研讨课程标准, 钻研教材, 以落实“三基”为前提。例如, 在教学《白杨礼赞》时, 我制定的目标是: (1) 默读课文, 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 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白杨树的; (3) 体验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 (4) 综合运用拟人手法, 自选内容进行描述。从教材内容、课程标准要求来看, 目标 (1) 、 (2) 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 目标 (3) (4) 则是提高目标, 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 充分考虑了各层次学生的实际, 体现了目标分层的特点。

3. 依托授课分层进行教学。

采取“导学、议学、辅导”原则, 根据备课要求, 授课立足于B层次学生, 进度以中速稳步推进为宜。当然, 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积极引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如教《背影》时, 我提问道:“朱自清在文章中是如何描述父子深情的?”鼓励A层次学生脱离课本, 自由交谈, 体会写作手法;对于B层次学生, 要求联系实际, 给予他们一定的时空;要求C层次的学生能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并能叙述, 一旦取得微小进步, 就给予恰当的鼓励, 让他们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感受到获得成功的愉悦。如此的提问, 符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实际, 且各层次之间又不是不可逾越的。这样, 既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又能满足优等生的需求, 但这过程中高层次的提问, B、C层次学生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 这就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向前迈进一步。

4. 依托作业分层进行教学。

作业是检测学生上课听讲效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分层作业, 有助于教师明晰学生学习情况,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可分为A、B、C层次: (1) 是提高题, 根据A层次学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而设计; (2) 是巩固题, 根据B层次学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而设计, 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 (3) 是基础题, 根据C层次学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而设计, 可将难度较大的作业进行分解, 引领A层次学生巩固双基, B、C两层次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此, 既切实减轻了C层次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又提高了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5. 依托课外辅导分层进行教学。

课外辅导是教学“六认真”的重要环节, 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但不能变相地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辅导, 既培优, 又补差。对于C层次学生来讲, 要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 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辅导内容从基础开始, 提倡“三个提前”:提前复习旧知, 提前学习新知, 提前抑制差错, 使学习困难生学会思考;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 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 以可接受为原则, 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 推荐他们阅读课外书籍, 参加读书心得与作文竞赛, 以培养其思维、想象、创新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 只是我平时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方式, 必须和其他教学方式综合运用,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能够主动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自己的教学实践。毕竟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多少带有“舶来品”的痕迹。因此, 教师要勇于结合自身的教学, 寻找更能够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第二, 如何分层也非常重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 鼓励全体学生, 因此, 在分层时, 要努力培养A层次学生勇攀高峰, B层次学生奋起直追, C层次学生虚心好学的良好习惯。

第三, 需要科学地设置学习小组。例如, 由喜欢学习的A、B层次学生担任小组长, 组员应以兴趣相投、关系融洽为主, 同时还应考虑好、中、差及性别, 以达到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的学习效果。

总之, 只要教师认真研究、学习分层教学精髓, 针对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则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充分的训练机会, 各个层次的学生也都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最大潜能, 有效地避免了学习时“优等生主动, 中等生被动, 学习困难生不动”的局面, 以确保全体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南燕.认知心理学和创造性思维[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陈奎燕.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摭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篇2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

以人为本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地契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应注意这些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一点,就是在分层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层,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层次中又有多种层面的存在,这种分层教学势必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刍议 篇3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小学生在个性与学习能力上是明显的。班级授课模式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模式,班级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挑战。班级容量越大,教师就越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落实分层教学。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有落实分层教学,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的全面性得以实现。下面对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论述。

一、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建立全新的分层教学思想,将分层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设计相结合。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就是与小学生学习能力层次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设计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目标,让教学活动更合理。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学习品质及学习兴趣、个人性格出发,将学生分成学困生、中等生与优秀性三个层次,再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有利于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要考虑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计一些超过他们现有能力,但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以科学的目标给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让他们积极学习。

比如在针对《火车的故事》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要这样分层。首先,学困生要通过课堂学习掌握课本中的生词,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其次,中等生要在实现学困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与内容特点,明确情感内涵。最后,优秀生要实现中等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利用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写作,提高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对语文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在教学目标得以分层之后,教师要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分层教学,实现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优秀生的思维较活跃,他们能够快速接受新的知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新知识,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能力。而中等生与学困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教师要引导他们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找到语文学习的目标与动力,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效。

比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可以提出“文章中提到了几位植物妈妈,她们的方法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组织学困生与中等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寻找答案,引导优秀生通过自主学习方法寻找答案。最后,大家分享小组学习答案与自主学习答案,促进全班学生大讨论,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换思维运动成果。

三、对语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作业设计,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作业是其重要的家庭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检验自己的课堂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层次都接受他们可以完成的作业,接受与他们的学习目标相对应的作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早日实现。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作业的教学监督与促进作用发挥出来。首先,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基础性作业,像看拼音写汉字或者造词、造句之类的作业。其次,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简要的解释,分析词语或者修辞等。而对于在优秀生,教师则要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如仿写与续写等题型。

四、对语文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作业,必须得到层次化教学评价的支持。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利用层次化的教学评价,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付出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激励与赏识评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学习。

像在写作教学中,学困生会为了凑字写作,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认识学困生的能力,从学生的书写整齐度方面表扬学生,给予学生积极学习写作知识的动力。当学困生可以清晰地表达个人思想时,教师就要肯定他们。从学困生的能力出发进行评价,有利于教学评价的公平性。而对于优秀学生,教师要关注他们写作中所用的修辞及文笔,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评价中明确自己的不足与长处。

五、结语

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就要将分层思想与小学语文的每一个环节结合起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做好课前准备,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评价,全面贯彻分层教学思想,让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出来。重视学生的需求,加强分层教学,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周英.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4:201.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探究 篇4

一、在教学中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实行预习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善于独立学考, 而另一些学生则习惯在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情景中学习。在这里, 有的学生需要具体的说明解释, 有的学生需要更多例子才能理解某些概念, 有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激励和强化, 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一听就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 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这一点对高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如果在下发预习提纲时不分层次, 统一要求, 努力影响学习的自学兴趣, 则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 预习时可试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题就做多少题。第1题要求全班完成, 第2题大部分学生完成, 第3题会做的就做。这样分层预习, 学生学得轻松, 愉快。这样做, 会促使学生向上一层次靠拢, 向高层次发展, 达到分层推进的目的。

二、分层评价, 及时调整层次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 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 对不同层次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指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我, 而及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消极现象。因此, 要及时调整层次, 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 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 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 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到B组, 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 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 也可以调换到B组, 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 通过评价, 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 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 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 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运用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的, 标准不同, 层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动态的, 可以根据学情做出新的选择。虽然每个层次的划分标准不同, 但各个层次都要坚持一个原则, 即要把鼓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贯穿教学的始终。

三、因人而异, 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 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文化知识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处。因此, 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应相应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标准, 在应试教育中, 人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个学生, 即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好, 一切都好;文化成绩差, 就一文不值。结果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 大量学生被迫厌学、弃学, 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给社会产生了极为消极的负面影响。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视了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 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而酿成恶果。新课改就是要改变这种与当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局面。可见能否正确评价学生, 是决定教育、教学成效高低的重要环节。

四、分层教学, 多层互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 让每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发挥作用,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 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 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 而是一种理念。所谓“教学模式”, 其实是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做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 我想是行不通的, 也是不可能的。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 不管使用什么方法, 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地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 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 让同学们评议, 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 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又如教学《三个儿子》, 同学们阅读后, 感到疑惑:“不对吧, 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在讨论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有的说:“老爷爷可能眼花了。”有的说:“老爷爷可能是视线被某个妈妈挡住了。”还有的说:“老爷爷是不是说瞎话呢? ”在讨论老爷爷究竟看到了哪个孩子, 他那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时, 学生都提出了看法。充分流露出不同层面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但经过热烈讨论, 不同层面学生的交融与撞击, 最终达成了共识。即三个母亲都称赞自己的孩子, 可在她们提水有困难的时候, 只有一个孩子跑过去帮妈妈提水, 值得称赞的只有这一个孩子。所以怪不得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孩子。这样在课堂上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抒己见, 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 取长补短, 最终达到共享学生成果的目的。

总之,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 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因素确定, 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 这一步是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做准备和提供依据的。通过学生层次目标的确定, 教师在进行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为每位学生的发展作科学规划, 为他们的学习和进步作指导, 促进他们的潜力开发和能力发掘; 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 及时采取鼓励措施, 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 使教学目标逐一实现。

摘要:分层激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 从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出发的, 它是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文章围绕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展开论述。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篇5

李马小学

杨小燕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李马小学

杨小燕

俗话说的好: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手指总有长短。在我们教学对象中也总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的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也都是父母的期盼,祖国的希望,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生涯中,曾经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转化“后进生”,而忽略了中等生,更放过了先进生的进一步的发展。要知道水涨才能船高,如果一个集体整体水平不高,那个体就不会有一个太突出的表现。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施适合不同档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谈一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课前预习分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

每教一次新课,我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作不同的课前学习准备。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自学后,试着向课外发展,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中等生则要求他们能理解课文,考虑预习上和课文后的一些问题,如有时间和兴趣的则可以去查有关资料;而后等生仅要求他们能初读课文几遍,稍加了解课文内容。

二、课堂教学分层——尊重差异,表现个性

1、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欣赏”“理解”“拓展”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

2、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适合什么样的教法,找到差别,才能把握知识的难易度,做到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3、教学过程应坚持面向中等,兼顾优差生的原则。三维目标中分别有深浅之分,对较难的内容让优生去解决,较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例如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后我给设计了三个练习小题,“朗读课文,读一读,说说下面偏旁的名称,写笔顺”,可要求中下生做,“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可要求中上生做,“续编故事”要求愿意做的做。

三、课外辅导分层——着眼差异,培养个性

1、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针对课堂上大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仔细加以解决。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分别给他们“吃小灶”。例读读背背古代诗歌,要求优生不仅理解诗意,而且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要求后进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诵是基础。

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点拨、个别启发和个别纠正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在课后及时解决。

四、作业设计分层——唤起热情,张扬个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教力的发展必将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施教,让低、中、高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积极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如我在教学《春笋》一课,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A抄写词语

B摘录文中描写春笋的句子。C你还搜集哪些描写春天的语句。D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春天的五彩图。

E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情景,给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你也来模仿小作者,一起来说说春天的景物吧。

[以上作业学生选两题完成] A类作业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传统的作业形式偏重学生的反复抄写,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地照抄,既简单又乏味。在做这一类作业时,我做了小小的改革,生字的抄写仍然只抄3遍,第一遍我让学生按音序排列抄写,第二遍让学生按间架结构进行分类抄写,第三遍则让学生按部首分类抄写。这样,学生在抄写过程中要动手更要动脑,既改变了书写的机械性、单调性,又掌握了生字的写法,还培养了归纳能力。

B类作业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积累语言材料能力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打下基础,而这些积累的语言内化、运用我们追求的更高境界,通过积累、想象、体味、感受优美词句,把它们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并随时运用于生活中,进行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这样,积累和语言文字就会如一泓清泉淌在学生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C类开放式的作业,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必须自己去搜集、诵读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外,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吸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D类作业是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春天的图,学生兴趣浓厚,因为他们乐于画画。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形象的图画的过程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图画好后,也就把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表现出来了。

E类作文是把阅读和表达融为一体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总之,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切忌一刀切。否则,优等生觉得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只有得法、得体和得力的练习才能唤起并强化已学知识,诱发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期待分层—— 成全梦想,体现个性

事实上,由于种种的原应,我们的学生不可能都会朝着父母老师所期待的方向走去。不过,世上的路有很多条,只要好好走,每个人都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像我们班的赵鹏同学,他是个在各方面都反应迟钝的学生。可是他迷上了美术,表现力还不错,他的梦想是将来要考上美术学校,还要开个人画展呢。对于他,除了要求他做好一些基本的功课外,我尽量寻找机会让他在美术上有更大的锻炼机会,比如:和美术老师联系,多多培养他,有机会的话,让他的作品也能发表。

六、评价分层——增强信心,塑造个性

对于不同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要求。其实,只要学生有所进步,我们都可以以一种鼓舞的姿势去评价他们。再也不能象传统的评价方法那样,全体学生目标一致,每个人都要向100分去努力。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孩子,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部分的成功是整体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创造时机,为他们取得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进行分层评价,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差异教学时,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激励性评价,主要适用于C层学生。由于C层起点较低,且以教师指导为主,因此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大增,所以教师主要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如“有进步”“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等;这样教师亲切的话语一定能激发学生好学的情感。

②参与性评价,主要可以让B层及A层的学生参与。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相信他们的,从而以这种信任感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68-02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不同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是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理论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现代教学实践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分层教学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B、C层,A层为优秀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特殊困难生。学生的层次和分组不是静止不可变的,而是动态可变的。为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可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

分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一、教学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在教学实际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同一的教学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 ,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我在每一节课前先分析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分层为共同基础目标、预备内容目标和扩展内容目标。共同基础目标,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而且必须达到的最低教学目标,也就是A层学生的目标;预备内容目标,即多数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可达到的水平,这是为B层学生而准备;扩展内容目标,适合少数学有余力的C层学生,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例如:在讲《别挤了》时,C层学生能够掌握字词,流利朗读。B层学生不仅能掌握字词还要能体会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而A层学生在完这以上目标的同时,还要能够仿写。

二、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各层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自主学习之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指导。我采取的方法是:对A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对B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知识的理解能力,对C层学生着重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上的分层施教

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果学生知道一种学习有效的方法,但从来不用,等同于一张白纸,毫无价值;如果学生借鉴他人称之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却屡试不通,也不会心满意足,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不仅要提供一套科学的学习技巧,而且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和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各种学习技巧,学会自我评价、并依据反馈信息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总结学习方法,通过一次次地总结、提炼,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灵活的学习方法,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应各个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我们采用集体教学与分层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体教学中,对C层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简单的基础的问题让C层学生来回答,浅显易懂的基本题让C层学生来板演,并启发、暗示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以激励他们的求知欲和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引申式的问题让B层学生来完成,提高发展;综合性问题让A层学生解决,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知识领域品尝成功之乐,学习之乐。

三、分层设计作业练习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过学生缺交作业的棘手问题。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偏多和偏难。我们知道,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此外,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至学生的家庭背景、在不同阶段授业教师教学能力也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造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学业不可能是同步发展的,而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分层作业,使学生学业有长足的进步可以说是大势所趋;无视学生的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作业这个基本的教学环节中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达成度之间必然会产生相悖的结果。抽样调查显示,在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时,部分选择了抄袭或放弃,这表明长期的挫折感形成了学生厌学的情绪。

我们实施分层作业就是给差异性的学生设置有差异的课业内容。我们把作业分成基础性内容、扩展性内容和研究性内容。统一规定学生完成基础性内容,自愿选择扩展性和研究性内容。分层原则是保底摸高,自主发展,鼓励冒尖,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挑战性,使不同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确立学生学习信念,不断使学生增强获取知识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认为,分层作业的意义在于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通过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作出选择,把学生逐渐引入到自觉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业不断有所提高。其次,分层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学生学习适应性差,属于后天的非智力性因素,是可以改变提高的。分层作业可以说是帮助学生提高适应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再次,分层作业有利于建构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平台,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分层作业也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我们知道,学习过程是学生克服学习中一个个困难的过程,利用分层作业,给学生设置一个个阶梯,分层递进,使学生逐步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信心和勇气,从而使学生具备积极进取的意志力。

练习也是一种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它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而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同样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在内容方面:C层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题,B层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提高题,A层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在方式方面:C层学生要求完成模仿练习,B层学生要求完成变式练习,A层学生要求完成应用练习。以六年级的《夜莺之歌》一文为例,对于第一课时的内容,课文的词语,C层学生只要读读写写就可以了,B层学生不仅要能读会写,还要能说出“耷拉,轻蔑,阻击”等词语的意思,A层学生则还要求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四、评价的分层

实施分层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如何对学生的学习作业恰如其分的评价?我们认为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中有这么一段话:“发展诸如兴趣、愿望、态度、鉴赏、价值观、义务感或志愿感、意志力等特征,是教育上最重要的理想之一。”在实分层施分层作业后,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态度越来越端正,他们的求知欲望、克服学习中困难的毅力越来越增强,这不正是我们每个教师所希望的吗?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它与以往教学评价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较多地着眼于全班同学的相互比较;前者以对于各层次学生具有适应性、挑战性的不同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学生,更多地考虑各层次学生达到本层目标及递进的情况。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递进的学生加以鼓励。

分层评价重在多元评价,要热情地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的氛围。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班学生,避免一刀切,力求理性化,有坡度,有可比性。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五、分层辅导

我们可以利用目前的教学先进手段,对分组以后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辅导,分层辅导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适时帮助。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能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在分层辅导过程中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就感”。

对于作文教学辅导的有一个做法我觉得值得推广。在学生每次完成作文后,我重点培养五六位同学,将其作文仔细修改,找出其亮点,把这个亮点放大,让他本着这个亮点去发挥,要让学生自己感觉到这的确是一个亮点,并作为一种特色来培养,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兴趣,也从中获得了方法。下一次就换一批学生,如此反复,经过几个轮回,每一个都有机会发现自己,发挥自己,表现自己,在鼓励中进步,改变了以前“两眼只盯优等生,一心只读好作文”,错误做法,只有这样分层分时分对象地进行教学辅导,分层教学才有成效。

分层辅导也可以采用“一帮一,对对红”的方式,也就是让那些先学会的同学去教不会的同学,让他们在教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学会技巧,得到提高。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高考数学试卷经常分文理不同卷,也有让考生选题的做法,我们在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时也可以借鉴这个做法。从采用分层教学的目的的要求看,对学生的测验一般应该采用难易程度不同的试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做不同的试题,比如将题目分为必选题、自选题、附加题等,这样的检测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六、分层教学实施体会

分层原则是保底摸高,自主发展,鼓励冒尖,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挑战性,使不同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确立学生学习信念,不断使学生增强获取知识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很好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乐于参与语文教学,课堂气氛较活跃,竞争意识增强。65%的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44%的学生学习态度生发变化。

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分层教学 篇7

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一、学生分层,尊重个体差异

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方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学习习惯、文化素养、言谈举止”等六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课表现、作业情况、考试状况、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习惯及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大致划为A、B、C三个层次:A为潜能生,B为中等生,C为优等生。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层次,并按相应的规则要求自己,能上则上,该降就降,教师要不断激励和帮助学生,使其向更高层次迈进。在这一层次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以免学生出现情绪波动,导致教学工作弄巧成拙。

二、目标分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提出各层次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尽可能使低层次的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1、预习目标分层,关注需求

预习时可试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题。第1题全班要完成,第2题大部分学生要完成,第3题会做的就做。这样分层预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做,就会促使学生向上一层次靠拢,向高层次发展,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2、教学目标分层,激发兴趣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谈、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

三、施教分层,着眼差异

分层施教是个性化阅读教学分层策略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对A层(潜能生)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中等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C层学生(优等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这种分层策略尊重兴趣爱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为学生的个性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内容分层,体现能动性

教师应引导各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即学习内容分层)进行研读,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说得生动热烈,读得入情入境,写得有滋有味,整个课堂灵动飞扬。

2、方法分层,发挥灵活性

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力、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应鼓励各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采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即学习方法分层)去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的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地培养。

四、评价分层,增强信心

1、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改革评价观,老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多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2、评价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

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老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降低评价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对中上的学生要求稍高,如归纳段意,讲出大概的意思,中下生只要基本答出来就可以表扬,给予肯定。

五、作业分层,唤起热情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设计“作业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达到“吃饱吃了”。我们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以往命令性、强制性的作业为具有选择性和自主性的个性化分层作业,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其中“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梯进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分层作业设计方法。基础题(适合A层潜能生):完成作业布置任务的下限目标;提高题(适合B层中等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拓展题(C层优等生):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作业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

刍议小学英语家庭作业分层设计 篇8

一、分析整体, 因材施教是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对英语课程的相关教育是面向所有的在校学生的, 这也体现了把学生作为施教主体的思想, 所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多方面出发, 全面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果想要去实现课程标准化的一些要求, 就要分析学生的整体, 进行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因此, 在给学生布置英语家庭作业的过程中, 就要把握好尺度。[1]老师可以让优等生在完成英语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拓展, 让优等生的知识量和对知识的敏感度都能够有所提高;中等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之上, 能够在阅读等知识的储备上有所增加;学困生则需要教师去对其进行帮助和辅导, 保证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 并帮助他们重拾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例如, 在学完译林版《英语》小学五年级Unit 4 Hobbies的Story time的内容之后, 为了更好地将因材施教的思想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全面进步, 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作业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原文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运用作文的形式来描述一下自己的爱好或是自己父母的Hobbies;让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熟读Story time相关对话, 并能够很好地复述出文章内容;对于学习程度较弱的学生, 只要求他们对文章进行规范的抄写。这样一来, 通过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布置作业, 很好地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思想,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反馈精准, 及时调节是手段

对于家庭作业的设计, 不仅能够让老师从多个层面去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况, 还能够让老师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 在作业完成之后, 我们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 客观分析出学生作业的相关情况, 对其进行分层的评估, 从而分析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娴熟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反馈出来的相关情况, 及时准确地调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偏差。

例如, 教师在利用测试卷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中, 需要对学生做试卷的情况进行相关总结, 得出学生所反馈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让他们自主完成。[2]教师可以通过同一份试卷, 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然后教师制订出不同的分数线, 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发现问题, 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通过测试卷这样精准的反馈, 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目标, 可以更好地制订后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三、发展兴趣, 快乐学习是目的

教师的一部分作用是引导学生能够对自己所教授的科目拥有足够的兴趣, 并且通过引导让他们能够将这种兴趣转化成为在学习英语知识上的动力, 从而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把握住自己的优势和劣势。[3]因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本身就会存在很多的不同,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握个体之间的差异,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能够在英语的学习中找到快乐。例如, 在教授完译林版《英语 》小学五年级Unit 8 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以后, 老师可以组织一次情景式的Christmas Party,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 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实现了快乐学习的目的。

总之, 在现如今的新课程的理念下, 英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带有层次感的家庭作业,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 使得英语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找到乐趣。因此,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需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给他们设计出分层次的家庭作业, 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共同提高, 共同发展。

摘要:作业给每个学生所带来的学习机会是相同的, 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寻求到的感觉是有差异的, 所以老师需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进行分层设计, 因材施教。本文主要对小学英语家庭作业的分层设计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从而为老师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家庭作业,分层设计

参考文献

[1]祁莉.小学英语家庭作业分层设计初探[J].教师, 2015, (18) :85.

[2]祁莉.作业分层, 让学生的发展趋于平衡--小学英语家庭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J].考试与评价, 2014, (6) :11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 篇9

一、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的水平, 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提升层及优秀层。教师不可只凭个人喜好或是单方面成绩来进行学生层次划分, 而是需要科学地进行调查整合, 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差异来进行分层。可以通过考试测验、心理测评和问卷调查等方式, 考察学生的能力水平及对语文的喜好程度, 从而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

例如, 利用考试测验, 教师可以分为几次课堂上的小测试, 每次只专题测验一个项目:文学常识、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等。根据每次的测试结果可以得出每个同学更为擅长和自由发挥更多的语文学习点。在进行学生分层后, 就可以依据小测试的情况来分配学生在小组任务中具体担任的任务, 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其他方面得到提升。再比如进行心理测试, 比如学习中感到疲劳时会: A. 总是想着疲劳, 脑子不好使了。B. 休息一段时间, 就忘了疲劳。 C. 介于A、B之间。困难落到自己头上时, 你会:A.厌恶之极。B. 认为是个锻炼。C.介于A、B之间, 等等。通过测试可以量化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特点以及对于学习的态度, 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 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层次划分方法。在进行测试时, 不要提及其为分层的依据, 以免给学生施加无形的压力, 导致测试结果发生偏差, 影响学生今后的分层学习。

二、精心设计分层辅导

在合理地划分好学生层次后, 教师就要开始准备如何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了。可以利用上“导学案”这一教学模式, 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接收的是不同的导学案。基本的课堂流程还是与往常一样, 但各个层次学生所使用的导学案上的学习流程与问题探究是根据层次需要来设计的。

例如, 基础层学生的导学案可能更集中在课文的基础词汇、基本句子的领悟上, 比如学习《落花生》时, 其中: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 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石榴、 苹果那样, 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 等到成熟了, 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 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请学生分析此句话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 本篇课文主要运用什么写作形式, 等。 而优秀层学生的导学案则是深化理解课文中每个用词与用句的深刻含义, 和作者实际想表达的隐藏深意, 更多的是情感与运用方面的学习。比如学习课文《画杨桃》, 开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 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此段对于课文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与课文哪句话起到照应作用?等。

同理, 将学生的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与管理, 当然这也在无形之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所以教师就更要在设计方面下足功夫, 设计出能够轻松检测学生能力、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作业与学案。

三、尊重差异分层评价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之后, 教师也要及时地对学生目前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与反馈, 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获得鼓励与进步。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评价反馈了解分层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及时修正, 及时调整学生层次的分布, 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去突破自我。比如提升层可能有学生经过评价反馈后能力已经达到优秀层水平, 就可以给予学生调整到优秀层的机会, 同样优秀层有学生适应不了该层次的学习, 就可以将其调整到提升层进行学习, 当然一定不能让学生丧失信心, 教师需进行鼓励与评价。除了进行能力水平高低的评价外, 教师还需认真对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分析, 给出每个学生最特别的评价,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 释放自己更多的积极性, 更好地改变教育现状。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分层教学中看到, 我们的教育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 小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保护, 才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与开发。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保留的特性, 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 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学生差异, 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发展水平, 从而使整个班集体学生共同进步, 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这种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 “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中。

参考文献

[1]石字芬.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美术) , 2012 (5) .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篇10

一、动态分层

笔者在教学当中发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 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 结果有的同学凭借着先天的智力因素和后天学习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但是有的同学即使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还是感觉力不从心。长此以往, 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会越来越不自信, 甚至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 为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让每位同学都尽其所能, 笔者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在考察学生以往成绩和表现以及对同学进行采访的基础上, 将同学分为A、B、C三组。A组的同学一般来说有着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 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十分扎实;B组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不如A组同学强烈, 但是语文基础依然比较扎实;C组同学由于种种原因语文基础较差。鉴于有些同学在分组以后骄傲自满或是觉得自尊心受到打击, 这一分组结果并不是固定的, 而是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 即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采取动态分层的方式, 在调整分组以后要及时记录分组情况, 以便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 分组以后与学生要多沟通和交流, 消除学生一些负面的想法和态度,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

二、分层备课

分层教学法的关键就是对不同组的同学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手段。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为分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要根据每组同学不同的特点进行提问, 让每组同学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例如, 在《丑小鸭》一文备课时, 笔者就在教案上注明了“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丑小鸭为什么要离开家?”、“丑小鸭在路上遇到哪些动物?”类似这种只要认真读课文就可以找出答案的问题就请C组同学回答,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猫绅士和鸡太太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你对他们的看法如何?”、“在打击面前, 丑小鸭持怎样的态度?有何追求?”这类需要对原文做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就让B组同学回答, 引导他们开放自己的思维。“从丑下鸭的故事里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丑下鸭是如何变成一只白天鹅的?”、“丑小鸭的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这类触及到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写作意图的问题就请A组同学回答。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贴近每组同学的特点, 充分发挥每组同学的优点和个性,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三、分层施教

分层教学法在课堂操作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教学顺序;二是学生互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分层教学, 使C组学生基本上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让A组学生最大限度提高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科学的教学顺序。一般来说合理的教学顺序是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教师就用各种手段来激发B、C组同学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而对于A组同学一开始就可以直接进入学习状态, 尽可能接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例如, 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时, 由于文章简单易懂, 所以可以采用让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模式, 对于B、C组同学为了让他们能顺利完成“备课”任务, 在正式“备课”时就要指导他们掌握备课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文章所要求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而对于A组同学就可以放任他们直接执行任务。实践表明, 这种顺序教学能满足不同组同学的需求, 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分层训练

上一篇:CD133下一篇:文科综合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