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结构

2024-06-03

银行业结构(精选十篇)

银行业结构 篇1

一、中外银行业利润结构概况

银行业利润结构是指银行业利润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占比。一般来说, 银行业利润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和表外业务收入。在银行业中, 利润净利息依存度也叫利润净利息收入占比, 等于净利息收入除以总利润。下面, 我们通过数据来分析中国银行业利润结构的主要特点。

注:数据来自2007-2010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银行业利润中超过60%由净利息收入构成, 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低, 而国际上知名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普遍在50%以上, 花旗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更是高达70%, 因此我国银行业利润具有净利息依存度过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偏低的特点。

二、中国银行业利润净利息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分析

(一) 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人均收入偏低是中国银行业利润净利息依存度过高的根本原因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偏低, 多数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网络通讯设备尚未普及。受人均收入、人口结构和技术设备因素的影响, 相较发达国家, 我国城乡居民对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需求不足, 尤其是农村居民对银行业务的需求集中在信贷业务上, 这是我国银行业利润净利息依存度过高、中间业务收入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偏低的根本原因。

(二) 利率管制和银行业利润净利息依存度

我国人民币存贷利率没有完全放开, “存贷净息差保护伞”的存在, 让我国银行坐享3%左右的净息差, 导致我国银行业利润净利息收入占比过高、中间业务收入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偏低。

利率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我国也早就确立了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在利率管制下, 人民币存款利率偏低, 将来利率实现市场化后, 人民币存贷利率的形成将由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在金融脱媒现象和银行间揽储大战的综合影响下, 人民币存款利率存在上升的预期。利率市场化改革后, 基于以下三点因素, 人民币贷款利率不会太高:首先, 各银行为了争夺和留住优质客户, 会提供较低的贷款利率;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完善, 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的多样化, 我国各种规模层次上的企业的融资便利性增加, 从而银行不易发放高利率贷款;如果银行发放高利率贷款, 那么银行贷款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将上升, 信用风险加大, 贷款的安全性和资产质量将下降。

高利率贷款以两种方式降低银行的资产质量:高利率贷款会筛选掉优质客户, 选择高利率贷款的往往是自身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 此即逆向选择问题;企业获得高利率贷款后, 为了弥补较高的利息成本, 倾向于投资风险高、收益高的项目, 此即道德风险问题。

我们从存贷款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可以预见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将缩小。由于净利息收入主要取决于信贷规模和净息差, 利率市场化倾向于降低我国银行业利润净利息依存度。

(三) 金融分业经营和和银行业利润净利息依存度

金融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业务相互分离, 市场主体不能同时经营其中两种及以上的业务。与之相对立的是金融混业经营:市场主体可以同时经营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在金融分业经营模式下, 银行主要经营信贷业务, 获取净利息收入利润结构中净利息收入占绝大部分, 而中间业务、表外业务收入占比偏低;而在金融混业经营模式下, 银行可以从事信贷、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多种业务, 收入来源多样化, 利润结构中净利息收入占比较低。

自从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以来, 大多数西方国家选择了金融分业经营模式;20世纪70年代, 金融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方国家又回归到金融混业经营模式。现在金融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主流模式。我国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金融监管水平有待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依然采用金融分业经营模式, 但是我国金融市场顺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潮流, 通过组建跨行业金融集团、创新金融工具等方式, 冲击着传统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例如, 国内成立了很多大的金融集团, 下设保险、银行、基金公司;银行广泛开展基金理财等投行业务, 参与证券市场。尽管如此, 我国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仍然制约着银行业可以开展的业务种类, 是我国银行业收入来源较单一、利润净利息依存度过高的重要原因。

(四) 我国银行业经营实体的现状

我国银行业收入来源较单一、净利息收入占比过高, 除了受利率管制、金融分业经营等因素的影响外, 也有自身的原因。首先, 我国国有大商业银行产权不清晰、公司治理结构有缺陷, 尚未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制度, 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推动业务收入多样化的机制不健全、动力不足;其次, 我国银行的内部组织架构实质上仍是传统模式, 尚未建立起适应利率市场化、金融混业经营的组织架构, 内控机制不健全, 进行金融创新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清除;再次, 缺乏一批现代化的金融人才, 我国国有大商业银行内部裙带关系有巨大市场, 银行招聘人才并没有做到“唯才是举”, 银行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重视继续学习和在职培训, 而我国银行要适应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混业经营的潮流, 非得有一批熟练掌握经济、金融、计算机、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人才不可。由此可见, 我国银行进行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和人才管理创新的程度偏低, 这是我国银行业收入来源较单一、利润净利息依存度过高的重要原因。

三、改善银行业利润结构的建议:政府角度

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受政策影响巨大, 政策的有效性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业已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现在正稳步进行最关键的一步, 即人民币存贷利率的放开。政府应抓住国内宏观经济稳定、金融监管水平提升的有利时机, 适时放开人民币存贷利率。本文二㈡部分已经分析过, 存款利率在利率市场化后有上升的趋势, 存贷利差有缩小的趋势, 这会对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产生负影响, 将降低我国银行业利润净利息依存度。为了增加利润, 降低存贷利差缩小带来的负面影响, 银行会在压力下积极创新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增加这部分业务在利润中的占比。

(二) 适应金融发展趋势, 促成金融混业经营

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已经对金融分业经营产生冲击, 政府应该继续提高金融市场的完善性、法律法规的健全性、监管的有效性, 在基础条件完备之后, 稳步推进金融混业经营。从而银行可以参与证券、保险等领域, 开展多种类业务, 获得多种非利息收入, 这会提高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的占比, 降低银行业利润净利息依存度。

(三) 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 防范银行发生系统性危机

很多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爆发了金融危机, 尤其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长期的金融抑制造成了我国金融领域体制机制扭曲、市场发育程度不完善、市场经营主体抵抗风险能力差、市场监管有效性低的弊病, 如果贸然推行金融市场全面自由化或者改革时机选择有误差, 那么极有可能造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就利率市场化改革来说, 许多国家, 包括像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 都曾发生过银行间竞争白热化、很多银行倒闭的现象。斯蒂格利兹 () 经过研究得出结论, 有效的金融监管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金融自由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实践也证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可以提升金融市场的健康程度。因此, 我国政府应该超前部署金融监管, 预防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混业经营有可能带来的问题, 把银行业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四、改善银行业利润结构的建议:银行角度

迎接金融自由化带来的挑战、推动业务收入多元化、改善银行业利润结构, 最终要通过市场经营主体——银行来实现。

(一) 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虽然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已经上市, 但是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彻底建立, 产权依然存在不清晰的地方, 五大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依然存在重大缺陷, 五大行和国企之间的关系有待优化。没有产权的清晰, 没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我国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实现业务收入多元化, 将面临严重的体制性障碍。

(二) 改革组织架构, 完善部门设置

目前, 我国银行, 尤其是国有大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阶段, 这对我国银行的业务创新、收入来源多元化形成巨大阻力, 难以迎接金融自由化带来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参照金融自由化国家的银行内部组织结构, 分析其内部控制方式、各业务部门的分工和整合, 并结合自身实际, 提前拟出适合金融自由市场的内部控制、部门设置方案, 唯有如此, 才能在我国实现金融自由化后及时调整自身组织架构, 实现对新情况反应的“零时间间隔”, 争夺管理创新、业务创新的先机。

(三) 完善人才管理体制, 储备人力资源

人才是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实现收入多元化的第一资源。新业务领域的开拓、新金融工具的推出、与客户洽谈业务, 这些都离不开人才。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必将对我国银行的人才引进模式、人才培养方式产生影响。我国银行应该建立适合业务发展需要、“唯才是举”的人才引进模式, 消除裙带关系;在银行内部培养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 培养员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的热情;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的在职培训体系, 培养、选拔和任用通晓经济金融、计算机、心理学等多学科的高端人才。只有储备了强大的人力资源, 银行才能在新业务领域开拓、新金融工具设计和推出、提升与客户关系等方面争夺先机, 实现收入增加和业务收入来源多元化。

(四) 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扩大中间业务、表外业务收入比重

长期的金融抑制导致我国银行业务创新能力不强, 利润过多依赖信贷业务。利率市场化将对我国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形成巨大压力;金融混业经营为我国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提供条件;高端金融人才使我国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成为可能。目前我国银行应大力发展财富顾问、基金理财等投行产品, 并通过资本重组间接涉足证券保险业务,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以信贷业务为纽带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从而实现业务收入多元化、降低利润净利息依存度。

摘要:我国银行业利润很多, 但利润的构成与国际大商业银行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利润结构的特点, 并对这种特点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银行业利润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利润结构,净利息依存度,存贷息差,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参考文献

[1]纪东江, 孙阿妞.浅析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其对策[J].金融与经济, 2009 (3) :85-87.

[2]纪勇.商业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应对措施[N].科技咨询导报, 2007 (1) :191-192.

[3]孔德刚.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模式及风险分析[J].财经政法咨询, 2007 (2) :13-19

[4]李强, 王再胜.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机制[J].发展, 2006 (9) :118-119.

电力行业结构剖析 篇2

一、电力名词解释

中文名称:电力

英文名称:electric power

定义:作为产业属性,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其设备等的统称。作为动力属性,指用来做功的电能。

所属学科: 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 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注:由此可知电力公司的种类有:

1、发电公司

2、输电公司

3、变电公司

4、配电公司

5、电网公司-卖电)

发电的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煤等可燃烧物)、太阳能发电、大容量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氢能发电、水利发电等。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将氢、天然气、煤气、甲醇、肼等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类化学电源。生物质能的高效和清洁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二、我国电力行业系统介绍

我国的电力系统主要包括两大电网和五大电力集团,两大电网为中国国家电网和中国南方电网,五大电力公司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5家发电公司。四小豪门: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华润电力、中广核。

三、中国国家电网

 国家电网组织结构

管理5家区域电网公司,25家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公司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天津市电力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山西省电力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内蒙古电力公司

华中电网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江西省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

华东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西北电网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宁夏电力公司、青海省电力公司、新疆电力公司、西藏电力有限公司

东北电网公司:辽宁电力公司、吉林电力公司、黑龙江电力公司、蒙东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省级公司介绍-以湖北省电力公司为例(总经理负责

制)

 湖北省电力公司的组织框架

湖北省电力公司现有 28个直属单位,包括12个供电企业,1个 超高压输变电公司,2个发电企业,5个基建修造企业,8个设计、试研、教育等单位。

 “四好班子考核”

考核方法和形式:“四好”领导班子工作每年考核一次,每两年评比表彰一次。考核工作结合下属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一并进行。实行省公司党组考核、职工民主测评、省公司创建“四好”领导班子考评小组(以下简称考评小组)定量指标考核与定性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分工作按照民主测评、考评小组核查、省公司党组综合考核依次进行。

考评工作由人事董事部牵头,考评小组由人事董事部、人力资源部、计划部、生产技术部、农电工作部、思想政治工作部、监察部、工会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按照部门分工负责,考评小组综合分析、共同评价的方式评分。

省下属各单位对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党委主要负责人在民主测评会上作述职报告,述职报告应说明领导班子自查自评结果。中层干部、职工代表、机关管理人员、部分班(组、站)长大概有300人左右参加测评。

诺姆四达可以为省电力公司提供的辅助工作

领导干部的素质模型、干部能力素质的考评体系(360系统)、四好班子的考评体系(360系统)打包价45万-50万。

 诺姆四达可以为省电力公司培训机构提供的服务

韩国银行业所有权结构的演变 篇3

金融危机前银行业所有权结构政策的演变

上世纪60年代,为了支持国内的实体经济,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这不仅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扩大了金融资产的规模,并由此推动了金融市场结构的多元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此举导致了经济总量的增加,但同时为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埋下了种子。

于是韩国政府从1980年代开始试图实施由政府主导型的开发政策向市场主导型的金融自由化政策转变,以促使金融市场活跃并适应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国际潮流。比如,韩国政府在1982年修订了银行法。其主要体现在:减少政府对银行自主经营的干预;促进大型银行的民营化措施;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和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机会;严格限制产业资本在银行的持股比例。从1995年开始,韩国法律对个人在银行的最高持股比例予以更加严格的限制,规定个人对城市大型银行的持股比例最高由8%降至4%,对地方银行的可持股比例最高为15%。但是,无论对城市大型银行还是对地方银行,“金融专业企业家”仍可持有12%的银行股份。

1997年初,因为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经营不善,韩国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极大的冲击,随之其对外信任度也大幅下降。因此,韩国政府首先对不良企业和金融机构建立退出机制,以消除经济上的风险因素。之后,为了恢复市场秩序,从1998年6月开始对银行进行重组。1997年年底,按照金融机构重组方案,韩国政府先组成经营评价委员会对12个资本充足率低于8%的不良银行进行评价,然后通过并购方式,对5个恢复正常经营可能性极小的银行与优良银行进行吸收合并。对于另外7个能够恢复正常经营的银行,通过合并和引进外资的方式进行重组。比如,商业银行和韩一银行新设合并为HanbitBank,朝兴银行、江原银行和现代金融合并为朝兴银行。第一银行经过与韩国政府达成协议,由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收购。2001年4月,HanbitBank、平和银行、广州银行以及庆南银行合并为伍里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的变化

银行业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发生金融危机后,银行的收益性与其有密切的关系。这主要与韩国境内外国银行的经营战略有关。在1995年至1997年之间,很多外国银行利用市场准入限制的放宽政策,以分支机构的形式进入韩国市场。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在韩国的营业环境一下子恶化。韩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与市场竞争机制使国内金融市场的效率提高,从而他们的套利机会减少。并且,在外资的市场准入条件被放宽的情况下,韩国市场已失去了其吸引力。所以有些外国银行和批发银行的分支机构就开始离开或撤出韩国市场。虽然外国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在韩国金融市场上逐渐减少,但由于外资对海外投资战略的变化,外资量反而从2000年开始呈现出增长趋势。他们主要通过收购方式进入韩国银行业。直到2003年,外资利用私幕基金收购了在重组过程中经营不善的韩国国内银行。

在此背景下,从2000年至2005年,银行业从政府主导型转换到民营资本与外资共同所有。其中地方银行(包括政府出资银行)资产收益率大幅度提高,这一方面是因为外资参股使其收益率提高,另一方面,政府出资银行通过股份转让,解决了资本金和不良资产问题,进而改善了其经营绩效。

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在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没有很大的差别。尤其在地方银行中,“大邱银行”、“釜山银行”和“全北银行”等民营比例较高的银行,从2001年至2006年一直呈现出良好的业绩。除了这三家银行外,虽然其他地方银行也在此期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收益率,但他们从1999年开始接受政府的注资,这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变化

根据表1所示,2005年韩国境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95个百分点,并与2000年相比提高1.74个百分点,已反超了美国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此同时,银行资本质量也有所提高。具体来讲,在股权资本中,核心资本所占的比重(70.9%)大大增加,但利息费用高的次级债务相对减少。

统计数据表明,从1999年至2006年,韩国的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呈不断提高。从2001年开始,两者的资本充足率一般在10%以上,已超过国际上8%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不良债权率的变化

在处理不良债权上,韩国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在金融重组过程中,韩国政府把尽快处理不良债权作为首要任务,主要由韩国资产管理公司给予处理。对于不良债权的处理规模,1997年为11.1万亿韩元,1998年正式进行金融重组后猛增至32.8万亿韩元。1999年金融重组接近尾声时,其规模降至18.3万亿韩元。但是到了2000年,因为大宇集团的海外资产处理工作正式开始反而增加,韩国政府追加处理33万亿韩元的大宇不良债权。从1997年至2002年7月,韩国资产管理公司支付了39.4万亿韩元,共处理了105.4万亿韩元的不良债权。其中银行业的不良债权达61.2万亿韩元占总额的58%,其它行业相比,这比例已经相当高。

韩国通过付出昂贵的代价,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金融重组工作,从2001年至2004年,在短短的3年内将不良债权比率降至2.2%

解决银行问题的建议

亚洲金融危机至今差不多已有十年,韩国银行业的国有到外资,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演变过程。外资固然起了积极作用,但却产生了政府对待国内产业资本的不公平问题。韩国对国内产业资本实行对银行持股比例限制政策,即产业资本在银行可持股的比例最多为4%,因而在韩国,是否缓和产业资本在银行的持股限制,成为国有大型银行在民营化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争论点。韩国的家族性企业,即几个大型集团(“财阀”)对大型银行的交叉持股曾经对实体经济造成过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对产业资本实行持股限制政策,以改善现行公司治理结构。这里涉及到了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从其他存款者的合法利益出发看该政策,是公平的。但在产业资本来看这很不公平,因为对外资并没有受到持股比例的限制。

为了同时保持公平和效率,笔者认为得寻找有效的银行方案。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以考虑:

第一,全部转让给民营资本。如果将国有控股权全部转让给韩国国内的民营资本,韩国政府恐怕不能回收大量的原来政府投入的公共资金。据韩国存款保险公司的报告,他们为“伍里银行”出资的9.4万亿韩元中,只回收了6900亿韩元(总出资额的7.3%)。因此,为了回收90%以上的剩余出资额,韩国政府得寻找大型投资者。

第二,拍卖给外资战略投资者。实际上为了回收政府出资额,该方案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可是从实践经验看,外资对韩国银行业的持股比例越增加,消极作用也越多。因为,有些外资单单是为了追求自身的短期利益而进入韩国银行业的,这显然给韩国金融市场带来不良影响。

第三,拍卖给产业资本。该方案既有利于促进韩国国内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韩国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但由于韩国政府还严格限制韩国产业资本对银行业的持股比例,采取该方案离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目前韩国政府间接地允许韩国产业资本通过私墓基金的方式迂回进入银行业。

与此同时,无论选择哪个方案,要落实该方案,还应该加强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因为,产业资本也好,外资也好,他们的垄断行为容易危害市场的秩序和稳定性。所以建立合理的衡量标准是解开目前韩国银行业所有结构上存在问题的关键。

银行业软件结构调整浅析 篇4

一、C/S和B/S结构简介

C/S也就是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 结构, C/S结构的软件一般采用双层结构, 如图1所示, 前端是客户机, 即用户界面 (Client) 结合了表示与业务逻辑, 接受用户的请求, 并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请求, 将服务器响应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它通常是一个PC机;后端是服务器, 即数据管理 (Server) 接受客户端的请求, 将数据提交给客户端, 并负责提供用户认证、数据的完整性验证、存取控制等操作。

B/S就是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结构, 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 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和改进。B/S结构在数据管理层 (Server) 和用户界面层 (Client) 增加了一层结构, 称为中间件 (Middleware) , 使整个体系结构成为三层。如图2所示, 中间件负责客户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间的连接和通信;实现应用与数据库的高效连接。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 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发出请求, 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 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数据搜索、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等工作全部由Web服务器来完成。

二、C/S和B/S之比较

C/S结构的主要特点:应用服务器负荷较轻、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交互性强、具有安全的存取模式、网络通信量低、响应速度快、利于处理大量数据等。但这些优点主要是针对它在局域网领域的应用来说的, 随着光纤通信的发展和普及, 密码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入侵监测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 (VPN) 等的应用, 以及C/S结构产品自身应用范围的扩大 (不在局限于局域网) , C/S结构的优点变得不那么明显, 有的甚至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固疾。例如QQ程序, C/S架构的典型, 当它应用到互联网之后, 数据安全同样面临着巨大考验。

(一) 应用服务器负荷不同

C/S结构的应用服务器负荷较轻, 主要是因为客户端较“胖”, 必须安装相应的软件, 负责了部分的数据处理工作;而B/S结构的客户端较“瘦”, 只需要一个浏览器, 只负责提交请求和显示结果, 其应用服务器要负责所有数据的处理工作, 因而显得负荷较重。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多核处理器、第三代内存等的出现, 应用服务器已经具备非常优越的性能, 计算更精确、响应速度更快、功能更强, 因而C/S结构的应用服务器负荷较轻这一优点不再那么明显, 反而其“胖”客户因为要求较高的配置, 一直为人们所诟病。

(二) 维护和升级不同

目前, 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 对一个较大的系统来说, 如果系统管理人员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台电脑之间来回奔跑, 效率、成本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

C/S程序由于整体性, 必须整体考察, 处理Bug以及系统升级都非常难, 不仅服务器要做变动, 每个客户端也必须做相应的变动。因此需要做大的调整时, 可能会考虑再做一个全新的系统反而能减少一些成本。

但B/S架构的软件维护和升级就简单多了, 因为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 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 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 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 这是B/S的一个巨大的优势。

(三) 数据的储存管理不同

C/S架构的程序, 数据并不全在服务器端, 有些是放在客户端的。当客户端发生中病毒、系统崩溃、硬盘损坏等情况时, 这部分数据便很难找回, 当客户端较多时, 这种分散的模式不管是通过本地还是异地存储, 都会给数据备份、恢复带来很大困难。

B/S架构的程序因其所有的数据都在服务器上, 备份工作就变得简单得多。通常采用磁盘矩阵、双机热备、异地自动备份等, 很容易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

(四) 操作系统的选择不同

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可能适应于Win98, 但不能用于win2000或Windows XP, 或者不适用于微软新的操作系统等, 更不用说Linux、Unix。例如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就只能在win2000下使用。

使用B/S架构的软件,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很多, 安装在Windows、Linux或Unix操作系统上都可以, 而不会对客户端有限制操作系统的要求, 无论客户端是windows2000、Windows XP还是Linux, 只要安装了浏览器就可以正常访问应用服务器。这使得免费、开源、安全性更高的Linux操作系统迅速地发展起来。

(五) 软件重用性不同

这是由C/S和B/S的层次结构决定的, B/S的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 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例如采用B/S架构的网站, 增减一个页面或是修改某一页面的模块, 不会影响到数据库, 更不需要对客户端的浏览器做任何变动, 就算是两套系统整合, 这么大的变动也不会对数据库和客户端有大的影响。而双层的C/S架构的系统就没有这么灵活了, 稍为大一点变动都会牵扯到数据库和客户端, 所以C/S架构的软件重用性很差, 开发成本很高。

(六) 业务员和开发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C/S多是建立在Windows平台上, 客户端界面个性化较为突出。其安装、升级和维护, 数据的使用、管理都有很大差异, 需要花费在业务培训方面的时间和费用也较多, 而程序的开发人员则要考虑包括系统、通讯、软件自身的漏洞、补丁等一系列的问题, 对程序员普遍要求较高, 开发成本也随之上升。

B/S建立在浏览器上, 用户统一在浏览器上操作, 不用管浏览器是怎么安装、升级和维护, 也不用负责数据的管理存放等问题。用户只须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上岗, 减少了培训的时间和费用。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软件本身, 不必过多的考虑兼容性、系统、通讯等之外的事情。

工商银行组织结构 篇5

1.公司业务部

1.1公司业务一部

主要负责全行公司类大客户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管理以及营销指导工作,目标客户群主要包括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在各地有重大影响的大型、特大型企业、世界500强在华企业等。

1.2公司业务二部

承担目标客户公司金融业务发展规划、营销制度、产品研发、计划管理、队伍建设等系统管理职能,负责组织、推动公司金融业务市场营销策划、业务产品创新、客户关系维护、新户拓展及贷后管理等工作。

2.机构业务部

要负责全行机构类客户的市场营销、管理与指导工作,目标客户包括各类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军队系统、中介机构以及其他非法人性质的机构。

3.结算与现金管理部

主要负责全行公司类无贷客户的营销、管理与指导,负责结算业务、贵金属业务管理。

4.个人金融业务部

负责全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统一营销管理,包括本外币储蓄业务、个人中间代理业务、个人理财业务、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需求挖掘、市场调研规划、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以及市场推广。5.金融市场部

负责根据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目标、政策和综合经营计划,综合运用资金、债券、利率、汇率等市场工具,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本外币资金的投、融资运作与交易管理。

6.资产管理部

1人民币资金系统管理;2汇率风险管理;3利率风险计量监测与定价计量模型研发4资本数据分析与系统管理

7.国际业务部

负责全行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融资转贷款及出口买方信贷业务的产品研发、推广、创新与电子化建设,境外机构的发展规划与综合管理,外资代理行的网络建设与关系管理以及全行外事活动管理。

8.电子银行部

负责全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规划、产品开发、管理协调、宣传营销和电子银行中心的业务运作与客户服务。

9.投资银行部

负责全行投资银行业务的规划协调和经营管理,承办或牵头承办投资银行业务,策划和实施我行股份制改造与资本运作方案。

10.资产托管部

主管全行资产托管业务,包括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委托类资产托管和QFII资产托管。负责制定我行资产托管业务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进行资产托管业务品种的开发研究和资产托管业务市场开拓,安全保管受托资产,负责基金托管工作的内部稽核和风险控制。

11.养老金业务部

1企业年金等养老金业务管理;2投资管理; 12.牡丹卡中心

13.私人银行部

14.票据营业部

15.贵金属业务部

风险管理部门

1.风险管理部

负责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汇总、分析和报告全行风险管理情况;负责开发推广全行各类客户信用评级、授信、债项评价办法并开发维护相关管理系统;负责特殊资产政策制定、监测分析、清收处置;承担风险管理委员会秘书处职能。

2.信贷管理部

主要承担全行信用风险管理、信贷监督检查和行业区域分析职能。制定各项信贷政策,制订对公、个人客户信贷政策和业务流程,组织信贷产品研发;对全行对公、个人信贷工作全流程进行风险监测检查,对分支机构进行预警整改和业务准入与退出管理,承担贷款分析与分类认定审核工作。3.小企业金融部

4.信用审批部

负责客户信贷审查审批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具体审查审批的业务管理办法与操作规程;组织分行实施信贷审查审批工作;在授权范围内开展总行直接营销客户和其他应由总行负责的信用审查审批工作。

5.授信业务部

主要负责客户的信用评级、授信、项目和押品价值评估业务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关业务的管理办法与操作规程,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客户的信用评级、授信方案和单笔债项的审查审批,并组织分行实施客户信用评级、授信、项目评估和押品价值评估工作。

6.内控合规部

负责全行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牵头组织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持续改进内控管理;负责操作风险的识别、计量、分析与报告等相关工作;负责合规管理,审核各项经营活动是否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对业务经营管理活动的常规审计。

7.资产负债管理部

负责对全行资产、负债、资本的总量和结构进行计划、控制与调节,以实现全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负责管理全行的市场风险,全行本、外币流动性管理,全行证券业务与票据融资业务管理以及资金业务的授权。

8.法律事务部

主管全行的法律事务工作,处理经济诉讼(仲裁)案件和内部经济纠纷等法律事务。综合管理部门

1.办公室

组织总行办公,负责综合协调、公文处理、督办查办、保密档案、分行行长会议和其他重要文件的起草、宣传联络、来信来访以及总行本部行政、财务管理。

2.财务会计部

主要负责制订全行财务与会计基本政策,综合经营计划、财务计划和中间业务计划,编制财务报告,负责全行财务管理和境内外分行经营绩效考评工作。

3.管理信息部

负责全行经营管理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发布。制定和完善全行信息披露和报告制度,负责全行性数据信息的披露和统一管理;负责全行性信息处理平台和数据仓库的规划、建设、推广和应用;负责对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评级机构、国际权威财经媒体的市场营销、关系维护和评级评优及排名工作。

4.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

1财务分析;2社会责任报告编制;3投资监测;4项目评估;5业务综合;6战略合作

5.产品创新管理部

1产品规划;2研究与管理;3产品开发、维护、需求

6.教育部

1企业文化建设推进;2宣传思想工作;3学习支持;4远程培训;

7.人力资源部

负责全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机构管理,制定人事组织管理规划及规章制度,负责干部任免、考核、调配、领导班子建设、工资福利、保险统筹、人员总量控制、机构发展规划、技术职称评定以及党的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和发展规划。

8.集团派驻子公司董监事办公室

负责员工培训、智力引进、院校管理、党员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

支持与保障部门

1.信息科技部

负责全行电子化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制定全行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和制度办法,组织全行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包括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建设、应用产品设计开发、计算机设备配置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2.运行管理部

主要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具体业务核算及操作规程,负责全行业务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和清算、参数管理等各类业务处理工作,监督和管理全行各类业务处理中心。

3.监察室

负责案件检查和审理、受理信访举报和党员员工的申诉控告、开展执法监察、进行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监督、促进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金融法规的贯彻执行。

4.城市金融研究所

开展经济、金融理论研究,编辑发行《中国城市金融》和《城市金融论坛》,承担城市金融学会日常工作。

5.保卫部

主要负责依法管理全行枪支弹药、金库、运钞车、电视监控、防弹玻璃等各类安全防范设施,指导全行金库守卫及押运工作,推动全行守押体制改革,对全行诈骗、盗窃、抢劫及涉枪案件进行督办处理,为全行业务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6.离退休人员管理部

服务岗

7.工会工作委员会

负责引导组织员工岗位建功立业,组织开展“创争”活动、劳动竞赛与技术比赛以及员工业余教育,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全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指导各级女职工委员会开展工作,负责全行优质文明服务与服务管理工作。

8.软件开发中心

9.数据中心北京

10.数据中心上海

11.电子银行中心

12.国际结算单证中心

13.长春金融研修学院

14.杭州金融研修学院

董事会

1.董事会办公室

主要负责组织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各专门委员会会议;负责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及相关股权事务;保持与境内外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投资者、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的交流与沟通,协调和组织信息披露与关联交易管理事宜。

监视会

1.监事会办公室

负责监事会会议和监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的筹备、文件准备及会议记录等,具体实施和开展监督工作。其他

1.企业年金中心

负责研究制定全行企业年金业务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相关业务管理办法,组织和指导全行开展企业年金业务;负责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账户管理业务等新产品开发以及企业年金业务对外合作与交流。

2.营业部

负责总行本外币业务的直接经营,主要包括全国性集团公司、大型优秀上市公司、世界500强等优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垄断性和成长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业务经营以及大额低风险贷款。

3.内部审计局

负责监督、检查与评价全行各项经营活动,监督和评价全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全行重大决策事项和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战略审计,开展全行重要岗位的履职和离任审计、违法违规事件稽查及重大财务异常情况专项审计等以及协调外部审计工作。

4.业务营运中心

银行业结构 篇6

摘 要: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市场效率,更与一国或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对于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从整个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来看,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仍占主要地位,但也存在一些新的变化,开始逐渐向垄断竞争的银行业市场转变,如何使得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更加适应银行本身的发展,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寻找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途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够对有关部门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银行业;市场结构;衡量指标

1 银行业市场结构现状分析

银行业市场结构是指在银行业市场中,银行间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按照竞争程度从高到低的次序,银行业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我国银行业市场的集中程度是较高的,从形式上看是高度的寡头垄断,以中、农、工、建四大行为首。形成这一格局的原因,从根本来说与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有关。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政府的参与力度较大,市场准入条件设置的较为苛刻,较为严苛的市场进入壁垒的设置,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程度较高。另外,形成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对商业银行设置了较高的退出壁垒也有很大的关系。与市场准入的情况相同,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方面政府的参与力度也较大,为了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往往极少让商业银行退出市场。而较为严格的市场退出壁垒会进一步加大银行市场的垄断程度。

2 河北省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

2.1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将厂商按从小到大顺序进行累积,以分析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相对集中程度,反映了按照市场占有率或规模大小排列的不同厂商数目占总厂商数目之比率相对应的总市场占有率的变动。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也被用来测度市场力量分布的差异程度。基尼系数数值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应用于银行领域,数值越低,表明银行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小,越有利于银行业的发展。

2.2 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数)。从常用的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来看,行业集中率(或市场集中率)是一个最常用的指标。应用于银行领域,这一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商业银行的市场控制力越大,垄断行为越明显,银行间的市场竞争程度越低。

在我國银行业市场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手中握有对市场的控制权和主导权,使得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较低,这是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进步的。现有的CRN指数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处于寡占型的市场结构,虽然近几年股份制商业银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业务形式上都在逐渐缩小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差距,但是不可否认四大行的控制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

2.3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HHI指数是反映市场力量分化程度的一个指标,用特定产业中的所有厂商所占市场份额的平方值之和表示。若市场中只有一家银行,则赫芬达尔指数—赫希曼指数等于1,即当HIH=l时,该市场为完全垄断市场;当HHI=0时,该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赫芬达尔指数强调了大银行的重要性,大银行所占的权数较大,而小银行所占的权数较小。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针对银行业的政策逐渐放开,从统计数据来看, HHI指数呈现逐年下降的状态,处于市场适度集中的状态。放宽了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门槛,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所占比例逐步加大,逐渐摆脱了高度集中的垄断市场结构,竞争程度逐渐增强,这种状态对银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3 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银行业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银行市场准入壁垒设置的越高,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就越会趋向于垄断程度较高的类型。由于我国银行业目前呈现寡头垄断的特征,所以应采取适当放松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民营和外资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提高银行业的开放程度、促进银行业的市场竞争。

出现问题或者是不符合银行业市场制度规定要求的银行就应该及时退出市场,否则,就会使得银行整体效率低下,产生较多的金融风险,这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

所以,应该适当地降低银行业的退出限制条件,采取多种方法规范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例如,可以通过鼓励合法兼并的方式,在市场原则基础上采取收购与兼并的方式,处理陷入困境的银行。

3.2 进行银行监管体制创新。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监管主体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为银监会),要采取多样化的监管方法,可以依据商业银行业务特点、市场主体特点以及外部环境特点等来制定具体的监管规则,不断进行监管体制的创新。

在银行内部建立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结合外部的监督与管控,来填补政府监管的不足。要建立起一套客观评价商业银行经营过程的可控指标体系,实施银行内外部双管齐下,形成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约束体系。在监管机构的组建形式上,要注意职责分明的原则,不断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一些已经显现风险苗头的事项,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3.3 提高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形式。相比较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的成本比较小,因而可以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因此想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可以从中间业务着手,创新出更加多样化的中间业务形式,丰富技术含量较高的业务内容,加大资金投入发展投资理财业务、担保业务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等盈利空间较大的业务形式,实现收益和服务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郑晓玲.江苏地区银行业市场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11(12).

[2]秦厉陈.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及趋势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06).

[3]魏琳.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及其优化途径[J].台湾农业探索,2012(03).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 篇7

关于银行业产业组织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 何种银行业市场结构是最优的, 现存的银行业产业组织是如何形成的, 以及何种银行业产业组织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等重要问题尚无一致结论。本文尝试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运用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 以期能在服务业产业组织学上有所突破。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的SCP框架是传统的产业组织结构分析的经典范式, 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部分组成, 该框架假定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二、银行业市场集中程度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不断变化, 经历了从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完全垄断到四大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 再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 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不断演变, 竞争程度已大大提高,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度垄断并不能被轻易扭转, 中国银行业仍呈现相对稳定的寡头垄断态势。

(一) 集中比率

集中比率是指产业产出规模最大的前家企业n∑Xi的合计产出占整个产业总产出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CRn为产出最大的前家企业的产出集中比率, N为产业内i1全部企业数量, Xi为产出规模排在第i位企业的产出。2003年—2010年中国四家国有银行的资产、存款、贷款CR4均高于80%, 说明国有银行在规模方面仍有绝对优势。

(二) HHI指数

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 (HHI指数) 是产业内每一家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计算公式为:。X表示产业的总产出, 通常以销售收入或销售量表示。Xi表示产业内第i家企业的产出, i=1, 2, 3……N, 与集中比率不同的是, 所有企业可任意排列。Si为产业内第i家企业的市场份额。HHI值越接近于10000, 集中程度越高;越接近于0, 集中程度越低。

银行业的市场集中比率测定方法, 在数据获得和计算方面简单易行, 但它没有说明几家大银行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在其内部是如何分布的, 另外也没有表明其余的份额分布在多少家银行中, 它们各自占的份额有多大。HHI指数则较好地克服了集中比率的不足。美国司法部颁布的1992年企业合并指南规定, HHI指数小于1000的为不集中产业, HHI指数在1000和1800之间的为中度集中产业, HHI指数大于1800的则为高集中产业。根据2003年—2010年我国银行业的HHI指数分析,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已经从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度集中;但集中度仍然偏高, 仅略低于临界值。

三、银行业市场进入壁垒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进入壁垒下了定义。George·Stigler从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 将进入壁垒定义为打算进入某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 而已在该产业内的厂商无须负担的生产成本。J.S·Bain的定义还考虑到了其他影响新企业进入的因素, 认为进入壁垒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 现存厂商所享有的有利条件。

具体到银行业, 银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性进入壁垒, 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等;二是政策性进入壁垒, 主要是指法律或政府规制。

(一) 经济性壁垒

1. 规模经济

银行业规模经济的概念由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引伸而来, 是指随着银行业的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金融产品的扩大和增多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 反映了银行业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在我国银行业中, 规模经济的确存在, 但效益最好的银行并不是规模最大的银行, 存在着国有银行规模不经济、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现象。

2. 产品差异

由不同厂商生产的同一类产品, 由于质量、性能、外形、品牌和销售服务等许多方面的不同, 造成相互之间缺乏替代性。新企业要进入产品差异大的行业, 不仅需要购买专利, 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推出新产品, 还需要花费巨额宣传费用以提高知名度。产品差异越大, 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品的偏好越强, 新企业需要比老企业付出的成本越大, 产品差异壁垒也就越高。过去, 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四大国有银行地位及规模的偏好上。这是因为银行业提供的服务比较特殊, 顾客对新银行容易产生不信任感, 更偏好资本雄厚的大银行;再加上作为银行最主要客户的国有企业又与四大国有银行有着天生的密切联系, 从而导致新银行进入困难。

3. 绝对成本优势

由于四大国有银行效率低、冗员多、机构庞大、成本支出大, 与外资银行相比, 中资银行, 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的单位成本曲线并非位于外资银行单位成本曲线下方, 不仅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 相反还处于劣势。不仅如此, 与中资银行相比, 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以及显著的学习效应, 更具有成本优势。

4. 必要资本量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产业所必须投人的资本。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质, 其在必要资本量的进入壁垒方面表现得非常显著。首先, 银行业务的扩充、网点与设施的建设等需要大量的资本金。其次, 银行业务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 雄厚的资本量有利于银行规避金融风险、提高信用。再次, 金融监管当局为了金融体系稳定的需要, 一般会要求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必须保持一个必要的资本金数量。因此, 虽然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比率并不高, 但银行业必要资本量的绝对额会明显高于其他一般性行业。

(二) 政策性壁垒

银行金融业作为高风险行业, 任何国家对其管制都要严格于其他一般的竞争性行业。因此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 政策性壁垒在银行业壁垒中的地位显得尤为突出。在这个方面,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要严格的多。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银行业随着金融深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不同规模、不同产权性质的银行不断涌现, 但这不足以说明我国银行业已形成了有效的竞争机制。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是一种高度控制。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相当高, 按照这样的准入标准, 一些新建的商业银行很难进入银行业市场。事实上, 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一个命题, 正是由于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条件严格和准入成本较高, 新的银行业竞争主体进入困难, 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竞争机制的形成。

四、结论与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 本文的基本结论与启示如下: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逐渐由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度集中, 但集中程度仍然在临界值附近, 位于垄断竞争的初始阶段。银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是客观存在的。银行业市场进入壁垒主要包括经济性进入壁垒和政策性进入壁垒。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 政策性进入壁垒对于银行业的影响较大。为此, 我们应该正视市场进入壁垒的存在及其影响, 承认政策性壁垒对于银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并对银行业市场进行正确调节和控制。

参考文献

[1]郑适.中国产业发展监测与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200-201

[2]于良春, 王冠.中国银行业进入壁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 2007, 07

[3]高玉泽.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J].产业经济研究, 2003, 01

银行业结构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金融体系结构,经济增长

我国目前已有许多商业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 除去上千家略带地方性质的商业银行和农信社, 还有超过18家的全国性质的商业银行。具有为数众多的银行机构的中国商业银行业是否就可以说是具有比较大竞争性的行业, 市场是否就趋于竞争, 资源是否达到了有效配置。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 即构成产业市场的银行服务提供者 (银行) 之间、客户之间以及服务提供者和客户之间, 特别是服务提供者 (银行) 之间关系的地位和特征。在产业组织理论中, 主要用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进入壁垒三个指标来说明产业的市场结构关系。

1. 市场集中度

集中度是市场结构中反映市场垄断和竞争程度最基本的指标, 衡量市场集中度最基本的指标有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资产等占整个市场总量的比重来表示, 本文测定我国银行业前4家最大商业银行1在相应项目上占据的市场份额比例, 即

其中, CR4代表商业银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4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Xi代表银行业中第i位的企业的资产总额或存款、贷款、净利润, N代表全部银行数, 代表n家银行的资产、存款、贷款或净利润之和。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存款、贷款和净利润数据分析得出如下表结果, 见表1。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2~2004年和2006年公布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另:本文表中所涉及到的商业银行只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这是出于两方面原因的考虑, 一是数据获取的难度;二是从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看, 这14家商业银行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外,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按照贝恩在20世纪50年代划分的产业集中度的6个等级 (如表2) , 将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与表2对照, 可以看出, 平均总资产市场集中率为82.2%, 属于极高寡占型;存款和贷款市场集中率同样高, 也属于极高寡占型;但净利润市场集中率平均水平较低, 只占66.9%, 这与四大国有银行资产、贷款和存款等三个非常高的指标的现状是不相符的, 这说明我国银行业资产和存款以及贷款的垄断程度高, 但是高垄断并没有带来高利润。需要补充的是, 2005年的高净利润集中度是建立在三大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上市的基础上的, 这都说明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内银行业市场的赢利主体,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 从表1看, 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表明了市场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

资料来源:杨公仆, 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 产品差别

商业银行业的产品差异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有两个特点:一是商业银行的产品是指商业银行办理的各种金融业务, 主要包括各类存款、各类贷款及其他各类中间业务, 由于这些产品的实质是银行的服务, 所以商业银行业的产品差异主要不是体现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外观和花样等方面, 而是表现在服务的便捷程度以及能否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做其需要的金融产品;二是衡量产品差异程度的指标—产品需求交叉弹性在商业银行业是非常难以计算的。1985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限制以后, 商业银行的产品差异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一种状况是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种类趋于同一, 商业银行业整体产品差异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另一种状况是不同银行的相同产品日益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而且银行在广告、促销、分支机构设置和新技术运用等方面的差异也日渐扩大, 产品差异程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 差异化程度明显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业务差异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大致相同,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群体基本上是大行业、大企业、优质客户, 而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之下, 美国银行业专业化程度高, 大多数银行集中于几项自己擅长的业务,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之上, 进行不同的市场定位, 根据客户年龄、收入、职业、性别的不同推出不同的业务, 形成自己的独立的竞争优势。二是市场营销层次低导致我国银行业产品差异化低。首先从我国银行业的广告来看, 基本上都是银行的形象宣传, 提高银行的知名度。但是从广告的差异化程度来看, 各个银行的形象定位基本上趋同, 没有体现出各个银行的产品特色, 这样很难让顾客做出适合自己金融产品的正确性选择。

从豪泰林 (Hotelling) 选址模型中, 我们可以得出下面两个产品差异与市场势力的关系:一是产品差异能够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产品差异越大, 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企业 (银行) 就可以拥有较大的市场势力;二是产品差异能够缓和竞争强度。同类产品的相对差异化程度越高, 消费者 (银行客户) 的主观偏好程度就越高, 企业 (银行) 就有更大的市场势力。

3. 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通常来说, 进入壁垒越高, 市场集中度也就越高, 垄断程度越高。从理论上来说, 通常存在的进入壁垒因素有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及资产专用性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和政策壁垒等。

(1) 规模经济壁垒

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性是指随着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 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 它是反映产业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的客户下, 经济规模越大, 能容纳的银行就越少, 市场的集中度就越高。

关于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 施蒂格勒认为, 银行的最佳规模通常是一个区间而非一个点, 在最佳规模的区域之内, 不同规模的银行都能取得规模经济。同时, 由于规模经济作用的发挥受银行业市场结构、银行制度、经营管理、金融创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国家、不同时点上银行的最佳规模区域也不同。国外许多研究表明中等规模银行的效率通常高于大型银行和小银行。

(2) 资本充足率壁垒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以下简称协议) 对银行的最低资本金进行了约束。它把银行资本分为两级, 即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核心资本资本作为资本基础的第一级, 是银行资本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核心资本占银行资本的比例至少要占银行资本基础的50%。附属资本作为资本基础的第二级, 包括非公开储备、重估储备、一般储备金或普通呆帐准备金、长期次级债务和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 其总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总额的100%。在协议中, 巴塞尔委员会要求, 银行要建立所需的资本基础, 银行的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应达到8%, 其中核心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重不低于4%。4虽然我国不是协议的成员国, 但央行已经认同了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8%的标准, 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我国的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3) 政策性壁垒

长期以来,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对商业银行功能认识上的偏差, 加上商业银行业自身的特殊性、重要性及发展滞后的状况, 我国政府一直对商业银行实施非常严格的政府管制制度, 避免竞争, 维护垄断, 力图将商业银行业及整个金融业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中。其内容主要包括:最低资本金要求、营业执照的数量控制、禁止任意扩大营业范围、禁止将分支机构任意升级、禁止抬高或压低资金成本等。

二、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1.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体系结构的影响

金融体系结构依据在资金融通中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还是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发挥主要作用, 可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

首先, 假如银行业结构趋于竞争, 表明市场上有许多银行服务机构, 这其中就有可能存在许多规模相对来说较小的银行。现今全球存在一个普遍问题:中小企业普遍融资难。美国1999年就有数据表明:资产规模小于1亿美元的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中96.7%是贷给中小企业的;规模在1亿至3亿美元的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85%;3亿至10亿美元规模则降为63.2%;10亿至50亿美元资产的商业银行这个数字更低至37.8%;而大于500亿美元的就只有16.9%。5调查同样显示, 我国亦有62%的中小企业认为, 其发展的第一障碍是融资难问题。一份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材料表明, 2006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有4200万户, 这些中小企业的增加值占GDP的59%, 他们可能从规模较小银行中贷款, 这样一来, 银行中介的作用就被提高了, 而市场的融资作用相应降低了, 金融体系就偏向银行主导型。

其次, 如果银行业结构趋于集中, 银行业存在明显垄断现象, 市场中少数几家银行机构的总资产和存贷款占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 由之前的美国数据, 我们发现规模大的银行机构不愿意给予中小企业贷款, 事实上, 我国也是如此, 这样一来, 增加值占我国GDP59%的中小企业融资就不经过银行中介了, 而通过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如此, 银行的中介作用下降了, 市场的作用突出了, 金融体系偏向市场主导型。

我国的银行业市场的大部分指标 (参看表1) 都表明, 银行业市场是一个极高寡占市场, 这也说明我国金融体系还是一个以银行为主的中介主导型。我们很难说到底是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还是银行主导金融系统更能发挥金融系统的功能, 因为无论在市场主导的美国还是银行主导的德国, 金融系统都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两国的人均GDP相当。不同的金融系统结构意味的是金融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和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手段。

2.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简单分析

随着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近年来逐步提高, 银行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 (如表1所示) , 但中国银行业仍呈现以寡头垄断为主的特征,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银行业中绝对优势地位, 总资产和存贷款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数仍高于75%, 仍属于贝恩划分的极高寡占型市场结构。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 其市场结构的类型对国家 (地区) 的经济增长必将产生影响。但无论是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还是竞争性的银行市场结构, 其对宏观经济的增长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种银行市场结构的类型。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统计分析, 可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国目前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构成的寡头垄断为主要特征, 并且这种市场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但这种相关关系仅是低度相关关系。

三、构建有效的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建议

随着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1979年以前, 我国银行业是一个绝对垄断的系统, 仅有的中国人民银行垄断了所有金融业务。此后到1983年, 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4家专业银行相继成立, 但这期间各银行有着较为严格的专业分工, 经营业务分割, 几乎不存在竞争, 其市场结构是高度垄断的。目前, 算上城市商业银行等我国有上千家银行机构, 并且由于专业银行的业务领域拓宽和业务交叉, 各商业银行之间普遍存在着竞争。

目前,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市场份额趋于分散;市场集中度偏高;进入退出壁垒偏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不足等。

针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来完善银行业市场结构, 加快银行业的发展。

第一, 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第二, 鼓励中小银行的发展;

第三, 营造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

第四, 打破行政性垄断的市场结构, 推进有效的竞争;

第五, 降低政策性壁垒, 营造多元竞争主体;

第六, 放宽严格的金融管制, 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谢地著:《大象与蝴蝶共舞:产业组织案例分析》.长春出版社, 2003年

[2]杨公仆夏大慰著:《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周琴刘彩: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时代经贸, 2008年第1期

[4]国际:我国商业银行集中度和市场结构分析.南方金融, 2007第2期

银行业结构 篇9

关键词:银行业,市场结构,金融稳定,理论分析

一、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金融稳定的间接路径

金融结构优化与金融稳定是内在统一的, 银行业市场结构是金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业市场结构依照功能和效率的轨迹实现质与量的演进, 进而实现结构优化。一个结构优化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必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反之, 金融稳定对银行结构也有反作用, 金融稳定通过提高金融功能的实现和金融效率的提高来促进银行结构的优化。当金融处于稳定状态时, 银行的功能和效率会得到提升, 这不仅意味着银行结构处于优化状态, 同时将有利于银行结构沿着良好的路径演进下去, 从而促使整个金融体系处于“结构优化—功能实现, 效率提高—金融稳定性增强”的良性循环中。

(一) 银行业结构、实体经济与金融稳定

银行业结构通过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对金融稳定起到一定的影响。首先从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谈起, 而二者的关系又可以追溯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戈德史密斯在1969年的时候提出了“金融结构变迁即金融发展”的基本观点, 当然这仅仅是量性金融发展观相关观点, 其并没有考虑到金融发展的质性要求。但这一观点的提出至少表明, 金融结构的优化是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 也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从两者的相互关系来看, 一方面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健全而有效的金融体系能够将社会闲散资金有效地利用起来, 并引导到适当的生产性投资活动中去, 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反过来, 经济的发展通过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而推动和刺激金融的发展, 进而进入一种两者相互促进的、共同提高的良胜循环中;反之, 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将进入一种相互制约、相互阻碍的恶性循环中, 形成经济与金融之间相互牵制的局面。另一方面二者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对金融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以及金融对经济的反作用上。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实体经济发展良好的情况下, 金融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金融又对实体经济起到反作用, 金融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稳健性和持续性。

(二) 银行业结构、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对金融结构和金融稳定都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货币政策可以理解为是二者相互影响的中介。首先, 货币政策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 当前很多国家都直接或间接地把维持金融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金融的不稳定将导致货币需求结构、银行业负债结构以及银行业信贷流量等指标的大幅波动, 这将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发挥, 使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变得异常困难。正因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影响重大, 因此维护金融体系以及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稳健性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金融结构的变迁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维持金融稳定目标的实现。货币政策对金融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金融体系这一中介来实现, 其通过作用于金融体系从而引起金融结构的相应变化, 而金融结构一定程度的变化又反过来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产生影响。近年来, 随着各类金融机构的竞争的加剧和业务的不断创新, 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 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导体作用体现的日趋明显。银行相对势力的减弱,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以及社会民众的行为, 使得经济中的货币供需情况以及社会资产结构状况变得更加复杂,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实效性的发挥, 增加了时滞的不确定性。所有这些因素均加大了金融的不稳定性, 影响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目标的实现。

二、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金融稳定的直接路径

从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金融稳定的直接路径出发, 银行业市场结构主要通过其自身的经济绩效、风险控制和信用增强三个方面来直接影响金融的稳定性。

(一) 经济绩效

银行业体系经济绩效的好坏, 是衡量一国金融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而银行业市场结构又是影响银行经济绩效好坏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 有关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非常多, 相关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银行业经营绩效的外部环境。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看, 竞争能够提高经济效率, 这一点已得到现实的验证。引入竞争是有效解决国有银行效率低下的有效途径, 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能推进国有银行改革, 并令其发生质的变化。竞争是一个行业具有活力的重要表现, 是任何一个市场自然演进的必然结果, 但有效的竞争应该是在势力相当均衡的企业之间展开的。但这里同样涉及一个金融稳定的问题, 银行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的特殊行业要求银行业内部的竞争必须是有序的竞争、适度的竞争。考虑中国银行业所处的产业现实, 我们不难发现中资银行的规模层次清晰, 同类型的银行无论从资产规模、经营方式到内部制度组织都极为相似。因此, 我们应该将银行业的竞争划分为不同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显性的竞争, 另一方面是隐形的竞争。显性的竞争应该主要在同规模、同类型的银行之间展开, 类似于竞技场上同重量级别选手之间的比拼和较量。隐性竞争主要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银行之间展开, 类似于不同重量级别选手之间虽然少有正式比赛的机会, 但是因各自的特点不同, 也可以在练习时相互切磋学习、取长补短, 正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 甚至信用社之间, 虽然不处于同一个竞争平台上, 但是可以在经营过程中发现彼此的长处和短处, 从而相互学习和借鉴。相比于显性竞争而言, 这类竞争杀伤力并不高, 但是其存在的意义却非常重大。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既能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机制, 同时又能改善银行的经营绩效, 在保持一定的市场集中度基础上, 保证金融的稳定与发展。随着银行业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的形成, 产业结构必然得到不断的优化, 有效的市场结构将会发挥其优势, 反过来, 又会促进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 进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

(二)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向来是金融稳定工作过程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目前的金融结构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 金融风险主要集中于银行业中。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在金融风险控制方面起到了“里应外合”的积极作用。适当竞争且适度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为银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随着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 适当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得不良贷款率下降, 资本更加充足、风险拨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 收入结构明显得到改观, 提升了金融的稳定水平。从不良贷款持有量的角度考虑,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最低, 当然与外资银行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 而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信用社等, 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 呆坏账问题严重。除不良资产率外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拨备水平都是衡量一个银行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由于历史上积累的大量的不良资产问题, 中国国有银行的风险拨备水平普遍较低, 拨备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预期损失情况。入世以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力度非常大, 银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得到了提升, 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演进历程也明显加快。随着中国银行业开放度的不断加大, 银行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越来越多, 合作竞争的形式也会越发丰富多样。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改善, 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商业银行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使得国内银行的竞争力增强, 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 从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金融的稳定性。

(三) 信用增强

银行信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信用的高低, 甚至影响着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 银行信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主导和核心。银行信用的缺失必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金融市场的公正性和有序性, 给金融发展环境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 中国银行业出现的“惜贷”现象以及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现实。因而, 良好的信用体系的建立是实现中国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现状中存在的不足, 决定了中国银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在市场经济下, 信用的作用将越发突出,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信用经济, 在以国有产权为主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下, 银行所依靠的是政府的信用, 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由于产权不明晰而变得异常模糊, 进而阻碍了银行业的发展。银行自身必须具有信用发现、甄别、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的能力。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 推进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明晰其产权主体及其权利和责任, 实现分批上市, 无疑是银行改革的明智之举。股改及竞争的引入使得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降低, 促进了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优化。成为上市公司之后, 商业银行将不得不定期披露其详细信息, 公布其经营业绩, 透明度明显增强, 进而促进了银行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良好信用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的稳定。

三、银行业市场结构、银行监管与金融稳定

相比国民经济中的其他产业, 金融业由于其特有的负外部性、公共品特性和信息的不完备和不对称特性等特点, 更容易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 因此, 为纠正市场失灵, 需要政府对金融业进行适当的干预和管制。监管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降低或消除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金融业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了其具有天然的内在脆弱性, 并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存在。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银行业市场主体和其所面临的宏观发展环境来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银行监管制度和监管政策工具, 以实现银行体系在效率与稳定方面达到平衡。因此, 政府对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对金融稳定的意义重大。

(一) 银行业监管的动因

1. 银行监管的稳定动因

银行业是金融体系中相对较脆弱的部门, 银行业自身存在的脆弱性将引发金融的不稳定, 导致金融资源的浪费和配置不合理。金融体系的开放性、金融交易的动态性以及复杂性和金融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是产生银行内在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由于银行体系自身由许多复杂的子系统构成, 各个子系统之间层次水平的不协调往往导致系统内部失去均衡, 尤其在面对金融创新的情况下, 旧的银行业市场体系往往因不能适应金融创新的环境而导致其内在脆弱性的发生。作为居于经济体系核心地位的银行体系, 其自身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内在的脆弱性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性, 促使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日益增强, 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外部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 从而影响银行的稳健性, 因此银行的稳健性是银行监管的一项主要动因。

2. 监管的效率动因

在以往的研究中, 银行监管的动因主要集中在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上。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金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 经济对银行体系的效率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 目前银行监管的效率动因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同时越来越多的银行监管当局在设定监管目标时也把效率作为监管的重要目标之一。

首先, 银行体系存在负外部性而容易使资源配置产生低效率。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 市场机制就表现出不足的一面, 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将很难社会效用最大化。即便单一银行通过一系列措施转移或者降低了自身的成本, 但单纯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 而没有外部监管制度安排的情况下, 这种单一经济行为的社会受益往往小于社会成本的支出, 从而引发市场失灵, 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其次, 建立高效且富有竞争活力的银行业体系结构。高效和稳定的银行体系能够使整个经济中的资源流向效用最大化的领域,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使公众能够得到优质的银行服务, 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的共同发展, 鼓励公平竞争, 避免无序竞争, 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 使银行业能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而做出适当调整。为达到这些目标, 同样需要实施银行监管。

再次,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一国的银行业将面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的竞争压力, 客观上也要求银行业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提高其运营效率来应对国际竞争。作为规范银行经营行为和银行之间竞争关系的制度, 银行监管的约束力的发挥有利于规范金融市场行为, 避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所导致的银行经营成本的上升、利润的下滑、经营风险的增加以及整个社会福利的损失。银行监管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则有利于构建适合银行体系效率提高的制度环境, 引导银行业市场结构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促进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 进而实现金融稳定。

(二) 银行业市场结构与银行监管

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演进使得银行业市场上竞争格局和竞争强度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 同时也会对银行监管提出新的要求。由于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双方目标函数和效用函数的差异, 监管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往往成为二者最终博弈的结果。拥有不同市场势力的被监管者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结果各不相同, 使得监管目标、监管方式和监管效率发生一定的变化。

1. 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银行监管目标

20世纪以来, 银行监管目标主要经历了稳定—效率—稳定与效率并重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金融监管目标主要放在实施货币管理和防止银行“挤兑”层面上, 反而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管制和干预相对较少。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 人们开始意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 市场也会存在失灵, 同时强化了政府监管的重要地位。各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普遍以“维护稳定”作为监管的核心目标。这个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信贷扩张、和价格竞争进行严格管制。20世纪70年代, 受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影响, 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都先后采取了放松管制的策略。监管目标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从维护稳定逐渐转变为效率优先。取消了对原来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利率水平和经营地域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鼓励在金融体系中引入竞争, 以提高金融业的运作效率。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区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 管制部门开始重新认识到金融体系自身的稳定性的重要性, 此时的金融监管目标又演变成为稳定与效率并重。

银行业的监管目标总是在维护稳定和追求效率之间徘徊, 力求找到二者之间的均衡点。但无论最终是选取哪种监管目标, 其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监管者的个人偏好却使监管目标有可能偏离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 拥有不同市场势力的银行通过对监管者个人偏好的影响而影响监管目标的实现。监管者的个人偏好包括监管者对管制目标设定的自由裁决权和监管者对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中国银行业监管部门的偏好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 信息不对称下的监管租金的偏好; (2) 基于金融体系负外部性效应下过度监管的偏好; (3) 基于救助的社会性监管的偏好。面对银行监管者的监管偏好, 不同的市场势力所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 而且不同的银行市场势力下监管者的监管偏好表现形式也不完全一样, 或者说三种偏好所表现出来的强度是不一致的。

银行业管制对银行收人的影响要大于对消费者的影响, 所以银行更有动力形成利益集团去俘获管制者来改变管制目标。如果银行业市场只存在少数几家集中的大银行, 那么这几家大银行必然拥有垄断的市场力量, 而市场上少数几家拥有垄断力量的大银行更容易达成一致形成利益集团去开展寻租活动以俘获规制者。银行监管者一旦被银行机构俘获, 就可能和银行机构进行合谋, 实行垄断定价。在合谋情况下, 银行为寻求监管庇护, 进行自愿转移支付, 与监管者共享违规收益, 导致贪赃枉法、政治腐败。同时, 管制者还可以通过实施垄断定价使拥有垄断市场势力的银行业获利。由于“大而不倒”思想的存在, 出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监管者通常偏好于对大银行进行救助, 避免因其破产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危机产生。而在对问题银行进行救助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监管者偏离既定的监管目标, 影响监管效率。

如果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比较低, 有众多分散的中小银行同时在金融市场上竞争, 也同样会改变监管者的监管偏好, 产生过度监管问题。由于市场上存在众多中小银行, 各银行市场势力比较分散, 各中小银行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要求不同, 很难达成一致, 或者达成一致的成本过高而无法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分散的银行市场势力对监管者形成的影响较小。同时, 由于中小银行企业信息相对不透明, 监管者也无法对银行运作的实际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了实现其监管目标和减少管制成本, 监管者倾向于采取更加严厉的管制措施来对其进行监管, 从而必然会产生过度监管的问题。监管者过度监管的偏好必然带来整个金融体系运作效率的损失, 并脱离了监管所最追求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初目标, 甚至有可能使监管成为金融发展的阻碍。

2. 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金融监管的方式

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推进, 金融业领域的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为增强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量, 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利润, 各金融机构开始纷纷想方设法绕过金融管制, 开设新的业务领域, 设立新的分支机构, 从而导致在全球范围内混业经营的趋势不断扩大。

银行业结构 篇10

关键词:上海市,银行业,集中度,经济增长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模型

目前经济学界关于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两种理论模型:局部均衡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模型主要研究的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 以及银行业结构对这种关系的影响。通过对垄断银行透过借款者甄别、利率水平选择、信贷配给的方式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机制进行分析, 认为垄断的银行业结构的经济收益高于垄断所带来的成本, 所以银行业的垄断对于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一般均衡模型考虑了银行的信贷行为、居民的储蓄行为以及银行业的结构对于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认为垄断的银行业结构的经济收益低于其造成的成本, 因此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鉴于局部均衡模型与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歧, 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银行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Ceterelli (1999) 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跨国、跨行业的数据, 结果发现, 较高的银行业集中度有利于提高依赖于银行融资的部门的效率, 但是却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的效率, 进而不利于经济的增长。Fattoah和Deidda (2002) 在垄断竞争市场的前提下进行了研究, 发现一方面较低的银行业集中度增加了经济专业化的程度, 另一方面, 较低的银行业集中度导致了固定成本的增加, 某种程度上不利于金融交易的效率和经济增长;并且在对跨国的工业数据进行分析后, 发现较高的银行业集中度不利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 但是却有利到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

国内方面, 林毅夫、章奇和刘明兴 (2003) 通过对全球的制造业数据进行分析, 认为当金融结构和制造业的规模结构能够相互匹配时, 才能有效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王红 (2005) 对于1986—2003年中国银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较高的银行业集中度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 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明显。刘建军和李琼 (2005) 运用1999、2000年的跨省数据对于我国各地区银行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银行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是造成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重要原因。谈儒勇、范坤祥和叶海景 (2006) 对于1999—2003年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分区域看, 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 中、西部地区各省份银行集中度的降低会给经济带来更大的促进作用。林毅夫和姜烨 (2006) 在对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后, 认为如果银行业结构、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三者之间能够达到完全的匹配, 那么, 银行集中度提高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反之, 则会对经济发展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计量模型的设定

设基本模型为:

变量解释:Y:使用上海市1985—2008年GDP的自然对数值 (lnGDP) 来作为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X:使用市场集中度来代表上海市银行业的结构。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 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由于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 所以他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 也正因为如此, 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一般的, 集中度越高, 市场支配实力越大, 竞争程度越低。本文选用1985—2008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贷款总额占上海市贷款总额的比重作为衡量上海市银行业的集中度的指标。

三、计量模型分析

为了防止伪回归, 首先使用ADF方法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结果如表1。

由检验结果可知, 在5%显著性水平下, X与Y的二阶差分都是平稳的, 即X与Y同为二阶单整, 因此可以对X与Y进行协整检验, 具体方法为对残差项e进行平稳性检验, 得到t值为-3.245 505, 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t的临界值-3.004861, 说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 X与Y具有协整关系, 因此可对方程Yt=α0+α1·Xt+μt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协整方程为:

t检验结果显示变量X是显著的, R2=0.956387, 拟合优度较高。

由协整方程可知, 上海市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与上海市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方程中X的系数-5.88179可以视为上海市经济增长关于上海市银行业结构的长期弹性。

由于现实经济中X与Y很少处在均衡点上, 因此我们实际观测到的只是X与Y间的短期的或非均衡的关系, 这就需要我们在协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误差修正模型。

首先, 假设具有如下 (1, 1) 阶分布滞后形式:

该模型显示出第t期的Y值, 不仅与第t期的X值有关, 而且与第t-1期X与Y的状态值有关。

由协整方程可以构建误差修正项:

进一步构建误差修正模型:

使用最小二乘法, 得误差修正模型为:

由t检验结果可知, ΔXt (t统计量-3.329 792) 的与ECM的系数 (-2.117 873 5) 大于t的临界值 (-2.068 7) 存在显著性, 说明短期内上海市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化值与经济增长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误差修正项ECM反映了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其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 体现了长期均衡误差项对Yt的控制。

还可得:

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997239, 模型拟合程度高。t检验表明, 变量Xt不显著, 变量Xt-1和Yt-1显著。方程表明, 短期内, 上海市的经济增长与当年的银行业集中度无关, 与前一年的银行业集中度呈负相关性, 与前一年的经济增长呈正相关。

四、结论

本文基于上海市1985—2008年相关的经济数据,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 对于上海市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从长期来看, 上海市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均衡关系, 且上海市银行业的垄断程度与上海市的经济增长呈负相关性;从短期来看, 上海市的经济增长与上一期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和经济增长分别呈负相关性和正相关性, 经济增长的变化值与银行业集中度的变化值呈负相关性。

参考文献

[1]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1999, (10) :53-61.

[2]林毅夫, 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 2006, (1) :7-22.

[3]林毅夫, 章奇, 刘明兴.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例[J].世界经济, 2003, (1) .

[4]林毅夫, 姜烨.经济结构、银行结构与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 2006, (1) .

上一篇:格列吡嗪片下一篇:铅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