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

2024-07-13

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精选十篇)

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 篇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计算机,教学,问题,措施

0 前言

近几年, 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从而使计算机技术发展更加成熟, 它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具, 并且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然而,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 我们还需要对高中计算机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提升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但是, 针对当前国内高中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直接阻碍高中计算机教学质量。

1 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

1.1 未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阶段, 高中学校还未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而这也正是影响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事实上, 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对学生发展产生巨大意义。所以, 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以便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然而, 因存在着升学压力, 教师只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 如:语文、英语等课程, 因此, 难以加快高中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发展。

1.2 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在高中阶段, 计算机的学习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而且又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所以,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 对实践操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能只过分强调计算机理论的学习。然而, 当前的高中计算机教学, 上机操作的次数偏少, 这样难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从而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1.3 教学模式落后

高效教学模式成为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一个可靠因素。但是, 结合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水平, 其教学模式还不是非常的完善, 这直接影响到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始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讲解, 学生记录, 如此枯燥的教学模式,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复杂的教学内容, 有些学生则选择的放弃。再加上, 因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很难强化学生的计算机知识, 结果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始终是停滞不前。

2 新课程理念下提升高中计算机课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提升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视

作为学校, 要提高对高中计算机教学的重视, 把计算机教学放在科学、合理的位置上, 从而确保高中计算机教学顺利开展。尽管高中计算机课程不是高考的科目, 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 高中学校必须增大对计算机的考察力度, 其他任课教师不能随便占用计算机课时。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高中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

2.2 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近年来, 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引导下, 高中教学不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而更多是重视学生获得新知识与新技能,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另外, 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方式, 培养与提高学生各种技能。通过大量实践表明, 情景式教学可提升教学质量。在课堂中, 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入一些恰当的场景,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 激发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主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 身为教师, 要深入挖掘周围的素材, 想尽一切办法将合理的情景引入到课堂当中, 从而不断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2.3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提高上机操作频率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合理划分所要讲解的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和上级的比例, 这样学生在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 便会很好的进行上机操作, 巩固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 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此外, 在讲解时, 要尽可能的给学生营造一良好的课堂氛围, 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作品, 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这样学生便可以更好的吸收所学知识。

3 结束语

总体来说, 高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然而, 在新课标理念的正确指导下, 学校更要对计算机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引进更多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 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且, 增加上机操作的机会, 便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学生掌握计算机学习质量, 确保高中计算机教学顺利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韩宝灵.浅谈高中计算机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 13 (1) :39-41.

[2]杨挺.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计算机课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17 (8) :136-137.

[3]陈德燕.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计算机课教学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19 (7) :167-169.

新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篇2

砀山县实验小学 毛会彬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难点,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性质与地位作了如下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无内容可写,勉强写下了也显得干巴巴的,表述不够具体。学生由此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对作文毫无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敢于写,乐于写,作文水平才有可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了第三学段,才过渡到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开始进行作文教学时,就应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写作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写好。结合第一学段进行说话、写话训练,逐步实现向中年级成篇作文过渡。布置写作任务前,应精心设计好写作前的铺垫,适当降低作文难度。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应及时鼓励,可采用上台读作文,在表扬栏中展示优秀习作,利用“高分制”激励等方式表扬他们,夸奖

他们,使他们越写越爱写,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丰富。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如果他们不断得到肯定,就会不断地增强自信,不断地期待有下一次的成功。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

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及时组织交流,在同学们的互动中感受和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二、融入生活,明确作文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把作文变成生活的需要。即要求作文有阅读对象,有明确的交际目的。要使学生的表达有对象,有需要,不要让作文仅仅是学生应付老师的一种作业。我们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做到平时积蓄充实,习作时就不会感到难了。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写成长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等练习把作文变为有趣的活动,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

在三年级,我就要求学生写自传,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在作文课上,我给学生的要求是:我们进入了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也许有人担心没有内容写。其实,你一点儿也不用担心。这样吧,让我们开展一个活动: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只要你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保管你有说不完的话,一定会写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因为,作文就是你生活的脚步,就是你成长的记录。不信,你试试看。我设计的内容有“我出生了”、“名字的故事”、“结交新朋友”、“我爱我家”等等。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练习本,指导他们起好名字,学生觉得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热情高涨,再也不感觉没有内容写了。

三、读写结合,充实写作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们用以交际的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便是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道出了读与写关系的真谛,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重视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应结合单元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的重点,确定读写结合的目标,渗透某个要点和某种写作技能。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常随文小练笔,将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拓展写的空间。读写结合点的选择一般在以下几个方面:情感与认知统一处,文句优美处,思维创新处,文章留白处等等。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入情入境,读出感情,然后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我启发学生:“送别志愿军的不止这三人,如果你是送别队伍中的一员,你想对志愿军说些什么?仿照以上三段的结构说一说,写一写。”然后让学生自写,小组交流,选代表全班交流,其余同学想象志愿军的话进行回答。这样通过写话、对话,把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培养写作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这里既是仿写的练习,又是学生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表达。

又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注意创设说写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想象的同时进行写作训练。在理解白荷花从荷叶中间冒出来的“冒”字的好处时,学生有些困难,我并不急于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图景,引导学生进行换词说话练习,领会“冒”的用词精妙。并及时拓展学生想象空间,让学生想一想:此时的白荷花会说些什么?通过看图与对文字的理解,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无限的发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进行了写作训练。接着我又问:“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这些姿势,你还想到哪些?先说一说,再写一写。在学生想象练说之后我顺势引导:“这么美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不光是我们,一定还有一些小动物们也会被吸引而来,它们是谁呢?会对荷花说些什么呢?”学生在课堂上想到了小蜻蜓、小蜜蜂、小蝴蝶、小蝌蚪、小鱼……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写下来。

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要把大量的时间在内容分析上,而应重视语言的训练。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四、鼓励创新,抒写学生的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目前,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相当普遍。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千人一面。学生接触的资料多了,各类作文选,网上的范文都很容易看到,但是也使一部分学生不再去思考,生搬硬套,刻意模仿。开口就是给老爷爷让座,闭口就是扶盲人过马路,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尽管立意不低,但也绝不是好文章。“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创造性地描写世界,表现生活,要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教育学生作文要言之有物,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时鼓励学生富有创意地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有个性就有真情。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计算教学

在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知识。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才能使计算教学的课堂鲜活起来,使计算教学不再显得“枯燥”“乏味”呢?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著名数学家高斯7岁的时候,很快算出从一加到一百等于多少的故事等。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可以唤起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由于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數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意识到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比单纯追求计算技巧和计算速度更有价值。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计算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教师要立足现实基础,把课文中静态呈现、枯燥无味的计算问题“还原”到有关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际问题中去,在现实情境中动态、生动地揭示出有关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和二年级的哥哥姐姐们一起联欢,你们高兴吗?咱们出发吧!”然后用课件出示例2联欢会场景图。说:“瞧!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班长和副班长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准备了一些矿泉水,请注意看!”此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引向矿泉水(课件中的矿泉水瓶闪烁几次),同时出现班长提出的问题:“咱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现在请同学们估计一下:“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同学说够分,有的同学说不够分……接下来,同学们开始具体解决“有多少瓶矿泉水”的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

三、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所谓学具操作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同样是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时,当学生能够根据情境中的内容,列出算式24+9时,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这个计算题了。这个算式很多学生不能马上说出得数,我问学生:谁能想个办法,来帮助我们呢?很快有同学想到了用小棒摆一摆的方法,我说:“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吧!先自己摆一摆,摆好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兴致很高,在互相交流时,都能很流利地把自己的做法说出来,有的说:“我先拿24里面的4根小棒和9个里面的6根放在一起,是10根,可以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小棒,就是30,加上剩下的3根,就是33。所以24+9=33。”有的同学马上就说了:“我不是这样摆的,我是把9根里再放1根,就是10根,可以捆成一捆,再加上剩下的23根,结果也是33。”通过这个活动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四、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对算法进行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是计算教学的一个亮点。它要求学生在研究数的基本运算方法的同时,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提倡算法多样化,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使学生思路开阔,能全面地、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是对思维能力的一种提升,更是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学生展示个性化思维的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和运用相对简单的优化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体验,学习别人的思维活动成果,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掌握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方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学生在计算36-8这道题时,我放手让学生去主动地探索,你想怎么来计算这道题,学生想出了很多种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先算36-6=30,然后30-2=28;有的学生用30-8=22,然后22+6=28;还有的学生用16-8=8,然后8+20=28,甚至有的学生想到先用26-8=18,然后18+10=28。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然后我们对这些算法又进行了比较,对这些算法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算法,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找到那些公认为是更好、更一般的算法,这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

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那么形象、生动、具体,难怪学生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已日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它集声音、图像、动画、音乐于一体,能创设积极的教学氛围,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理念。实践开放性的计算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积极探索算理算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大胆的创新意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 篇4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理念,高职,计算机,改革创新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计算机的使用在各个领域也不断的普及, 而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社会更加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目前,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困难的问题, 也有大多数企业苦于没有适合公司岗位的人才, 事实上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计算机教学课程无法使学生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效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创造性教学的内涵

创造性, 从表面上理解即为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不同国家的不同学者曾对其有不同的定义。迄今为止, 我国相关学者对创造性进行不断地深入研究, 并指出了创造性是带着某种创设目标和现有的条件去创造某些独特新颖、有价值的产品。

教育创新和理论创新同样重要, 而且它还能为理论创新工作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无论什么时候, 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而能否做好教育事业的工作, 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创新, 要看教师是否勤勤恳恳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工作, 并且在教育行业不断的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所以, 完善我国教育体系已是迫在眉睫。

二、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在创造性理念下教学改革对策

要想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在创造理念下得到改革创新, 需要以下几大方面的创新,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灵活应用能力, 进而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 教学体系方面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发展到今天, 在教学体系方面依然有很多常见问题存在, 例如沿用了以往高校的教学体系和方法, 但是这却不利于计算机课程知识掌握水平相对不好的学生, 与此同时, 教学体系过于偏向理论缺乏实践性, 对高职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极其不利。加之与计算机相关联的各类新软件、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应用,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没能及时的体现, 所以, 对计算机教学体系的改革工作迫在眉睫。首先, 要将计算机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全方面改革, 确保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工作紧密关联, 将计算机专业性的知识充分体现出来;其次, 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相关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让学生掌握配置、采购和安装电脑需要使用的软件程序和硬件等内容;最后, 增加电脑应用方面的课程, 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教学, 这样能够让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容易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以上分析可见, 实践和理论的有效结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这样的教学体系才能使改革创新实现应有的效果, 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 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往往都是理论课时占据的时间比较多, 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对较少, 这样就使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味, 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随着目前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创造性理念教学的严格要求, 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主要表现在下面两点:其一, 应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的分配, 进而提高学生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为此, 在高等职业院校对于计算机这门专业进行教学时, 必须对实践教学的安排放在首要位置, 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 又不忽略实践过程的重要性, 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学到的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践中去, 掌握更多解决计算机相关问题的方法;其二, 要充分展现合作教学。通常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 都是采取每人一台计算机进行实践练习的方式展开的, 而在实践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如果此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法解决产生的问题, 那样就很难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掌握水平。为此,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应该具体突出合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布设相应的计算机任务, 继而带领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按时完成布置的任务。由此可见, 这种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极其有效, 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三)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对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能够增强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 设置合理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创设恰当的教学问题, 进而让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提高自身能力并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合理部署教学内容的同时,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效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进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了解, 推动计算机专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应用创造性理念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种改革创新的方式主要从教学内容、模式、体系等几大方面着手, 经过多方面的不断改革创新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提高自身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更多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实践环节中发挥自我的创造力, 努力做到自身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黎明.创造性教学理念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07) :181-182.

[2]范敏.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6) :21.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篇5

一、乐读--给一片静心的天地,让学生快乐读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我班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了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的阅读。目前,一股争读书、爱读书的氛围在我班已经初步形成。

二、畅说--创一个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倾吐心声

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谈心聊天室(网址:my.coolala.net/),学生、家长、老师随时可以进入,通过这个平台,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等,学生、家长、老师有什么想说的话在此尽情倾吐,从而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三、言真--留一席倾心的空间,让学生学写真话

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我一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抒真情。在一次写作中,我班的王婧琳同学就写出了《老师啊,您啥时微笑一下》这一针对性很强的习作,大胆地指出了我上课时总是阴沉着脸,同学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大胆地讲了真话,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真谛吗?

四、悟理--造一个畅谈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这样的学生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示台上,而不是由我带到办公室进行逐一修改,到下次作文时再把我的“成果”返还给学生,而是要求每个同学自找时间在下次写作文之前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欣赏一遍,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

五、怡情--耕一块冶情的沃土,让学生感情升华

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一批现代社会所需的一带新人。因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就应以作文教学为载体,做到“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当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工作者就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若能如此,是中国学生之幸,教育之幸!

浅谈新理念下的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篇6

关键词:新理念;低年级;计算教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将小学计算教学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相整合,注重学习过程。所以,计算教学应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渗透。

二、建立教学模式

1.创设有效情境,自主提出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若能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切入,引导发现问题,更易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时,可在课的开始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玩具店里玩具熊猫40元,洋娃娃35元,玩具飞机36元。请你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一个数学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踊跃发言。通过生活素材与教学相结合,将计算教学融入有趣的探索活动及相应的情境中,就会让整个课堂充满乐趣,学生也乐于接受。

2.自主探究学习,理解计算方法

根据小学生爱说、爱动的特点,计算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明白算理,并阐述做法。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小圆片表示“9加7”。通过操作,学生得到了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师再请学生进行汇报:

生1:我先摆9个,9再往下数7,是16。

师:你是用数数的方法。

生2:我先数10个,发现还有6个,10+6=16。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3:老师,我从7里借“1”给9,1和9组成10,10+6=16。

师:请你到上面来演示一下。

生4:我从9里借“3”给7,3和7组成10,10+6=16……

学生说得很兴奋,教师再引导他们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这种教学,把学生个体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伴随着课堂发现,展开探究,在探究中形成知识,体验成功的愉悦,学会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提高计算新策略

1.科学地组织练习,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

领会了计算方法后,必须通过及时、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几种练习形式。

(1)变式训练。如教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练习时,让学生一人举算式,一人找得数,以找朋友的方式看谁最快找到朋友。或设计“抢椅子”方式让学生算出得数后,坐在相应的椅子上。每当此时,课堂气氛异常热闹,同时也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

(2)趣味竞赛。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组织学生对口令、夺红旗、抢答等学生喜欢的竞赛方式来练习。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初步知道像这样的连加题也可以“凑成十再相加”,同时又初步渗透了加法的交换律,这样的竞赛题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3)個别辅导。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认知特点的不同,班级中难免会有后进生。教师要多些关心,耐心加以指导,帮其树立自信心。可设计一些基础题型的练习,既巩固知识,又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为了确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

(1)细心审题。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读题时不够细心,在解决问题时,我让学生弄清已知的条件,寻找相关的信息,弄清其中的数量关系,以解决问题。

(2)认真检查。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做完题目,缺乏细心检查的习惯,我不当堂指出,而是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看谁检查出自己的错题多,再加以小红花奖励。得到的小红花多,说明你检查的最仔细。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抄错题目中的数字的现象减少了,计算也细心了,总是检查检查再检查。

(3)格式书写规范。二年级上学期刚学习竖式计算,我要求学生排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写清运算符号,工整地书写数字并展示书写工整的学生作业,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学生书写规范、整齐了,再没有“小马虎”的现象。

作为教师要切实掌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格、“严”之以恒。这些习惯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会感到“麻烦”,不会全部照做,这就要求教师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日子长了,这种习惯就会形成。从一年级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习态度若得以养成,那么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成为受益终生的法宝。

参考文献:

[1]姚雨亭.浅谈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0(5):38.

[2]王晶晶.浅谈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5).

新课程理念下的武术教学 篇7

新课程理念下的武术教学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师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 明确武术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些什么;学生要学会些什么;培养学生哪些能力;通过什么过程达成什么样的课程目标等。

二、选择适应学生的武术教材, 对中学生来说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

例如:《健身拳》教材中其表面看似简单, 但本套武术动作中不仅包含许多攻防动作而且本套动作还具有手型变换、方向变化等运动特点。所以必须先教学武术基本功以及相关的组合动作练习, 然后再进行《健身拳》的学习。

三、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诱发学习欲望

由于现在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 从小缺乏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大多数较差, 协调性和柔韧性相对来说比较差, 因此学习武术的动作非常吃力, 学生普遍认为武术不好学, 即使学会了忘得也快, 因而往往缺乏兴趣。所以, 要上好武术课, 首先应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首次上课时, 教师要对学生讲明武术的主要特点、练习方法以及武术和其他体育项目的相互联系和区别;讲明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肌肉、骨骼, 具有防身作用, 而且对提高和改善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作用, 能达到内壮外强、身体健康的目的;讲明武术锻炼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场地的限制, 是最适合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这样, 学生对武术有了一些了解, 思想上的包袱就减轻了。在练习中,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教一些简单的手型、手法、步型, 简单的动作组合, 使学生一学就会;在学生练习感到疲倦时, 再教一些简单的初级小套路, 象“五步拳”、“少年拳”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逐步克服“不好学”“学不会”的心理。

四、注重思想教育,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教师应尽的责任, 其中“教书育人”又处于核心地位。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 就是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团结互助、艰苦朴素、勇敢顽强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热情、活泼、细心沉着的心理品质。

在武术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崇尚武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武术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敏、果断等品质。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时要仪表端正、教态自然, 要求学生做到的地方, 教师应首先做到。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的思想性和品德教育的因素, 如教材中的游戏和竞赛内容,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精神和拼搏、沉着、坚毅的优良品质,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开朗、乐观、朝气蓬勃的良好性格。

五、提高示范质量,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师的示范是体育教学的手段之一, 武术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示范使学生通过直观感性认识来获得正确的动作概貌。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正确、娴熟、合理, 还要注意到武术动作具有的劲力、协调、精神、节奏等特点。精湛、优美的示范动作, 不仅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又能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崭新正确的动作表象, 激发学生求知求美的欲望, 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当然良好的示范效果还得与讲解相吻合, 互相补充。另外也要把握好示范的时机、方向、角度等方面的合理性。这样, 就能尽量避免和减少学生在学习时形成错误动作,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六、运用电教手段,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现在新课程标准提供的武术教学内容, 往往满足不了学生们的学习武术热情, 学生在熟练掌握这些东西后, 就会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学生在校学习, 也没有机会去观摩各类各级的武术比赛。因此, 将多媒体教学作为武术课的辅助手段, 是改进武术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内容。录像教学能突出教师示范动作中难以体现出来的重、难点。

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 活跃课堂气氛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来分析, 长时间的单一刺激, 容易引起超限抑制, 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这就要求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对新的或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感兴趣, 而对简单的或已学会的教材不愿练习, 为此在授课中应把简单的动作和学过的教材糅合到游戏或竞赛中进行练习。例如, 在复习旧教材时, 学生兴趣不高, 可以采用评比的形式, 按队形或个人进行表演评比。由于学生都有“好胜”“进取”“荣誉感”等心理特征, 所以在练习中, 只要适当地运用带有竞赛性的活动, 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满意的情感, 就能促进学生巩固提高运动技能, 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课程的要求与任务。

八、处理好教学难点, 培养体育骨干

在武术教学中, 对难点动作处理得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着武术教学的质量和进程。教学实践证明, 对待有难度的武术动作, 如果教法巧妙, 处理得当, 就会使武术难点动作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利于提高武术教学。所以, 备课时就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找出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动作, 有时可把难点动作从动作顺序中提出来放在前面学习, 也就是放在准备活动之后、基本部分之前进行, 教学时可采用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因为准备活动之后, 学生兴奋性适宜, 对一两个难、新动作感到新奇, 在接受方面能克服困难, 信心较足, 容易掌握, 之后再按照动作顺序依次教学, 就会水到渠成, 加快教学进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情境教学 篇8

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背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但这并不代表每一个“情境”都符合本班的学生实际。

例如苏教版第一册教材一开始就给学生安排了一个“儿童乐园场景”的情境,在教学时,我选用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的情境进行教学。

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数学”吗?

其实,数学就在你的身边。瞧,下面的小朋友们,提出了不少的数学问题呢!

学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你和数学一定会成为好朋友,你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这样一幅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创设这样有趣的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兴趣高涨,身临其境。在这种生活情境的感染下,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对画面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观察、发现、探究之中。

二、情境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新课标提倡发展学生个性,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如苏教版教材第三册“认识除法”中,在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后,教材安排了“试一试”:12根小棒,分别以每2根、3根、4根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从而认识12里面有()个(),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没有按教材那样直接让学生摆小棒,而是创设了“设计发奖方案”的生活情境,效果特别好。

教师拿出12枝铅笔,告诉学生这12枝铅笔准备奖给班中的同学,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发奖方案,要求每人奖的枝数同样多,即“平均分”,而且要说明发奖理由。学生一听自己有权决定怎样发奖品,情绪一下高涨起来。他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弄着、争论着,仿佛他们真成了个公平的小老师。当同学们汇报时,他们设计的方案令老师大开眼界。有的组认为每人奖2枝合适,因为这样正好可以奖给6个三好学生,这时让全班同学齐说:“12里面有()个()”;有的组则认为每人奖6枝,可以奖给进步最大的××××,这时全班同学齐说:“12里面有()个()”;还有的要每人奖3枝,奖给班中的××××××和××4个同学(齐说:“12里面有()个()”);有一个同学想把12枝铅笔每人奖一枝,奖给12个同学,他认为这样发奖,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鼓励(齐说:“12里面有()个()”);另外一些同学的看法却不同,他们认为要奖就奖给表现突出的同学,他们坚持要把12枝铅笔全奖给数学竞赛第一名的王帆同学(齐说:“12里面有()个()”)……就这样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的发奖方案相同而理由不同,有的发奖方案不同而理由相似。

三、情境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探索过程

苏教版教材“除法的认识”中平均分的第二种情况,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组情境“猴哥哥和猴弟弟一块上山摘了8个桃子,要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分几个?”这个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放手让学生分一分,通过操作体会分的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最后结果是相同的,即每份都是同样多。每个教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老师都会有过这样的疑惑,怎么学生都是“把8个桃一分为二,每只小猴分4个。”这不是想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啊。我思考再三,是这个情境设计中的数字有问题,也就是说数太小了,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能判断出来平均每只小猴分4个,他们是根据脑子里想出来的结果去分的,他们展示的是结果,忽略了分的过程。

于是我把例题改为:“把2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平均每只小猴分几个?”让学生借助圆片分一分。学生分的相当热闹,有的困惑(怎么没分对,快让我再分一分),有的得意(只要用一句口诀“四七二十八”就行了呗,看你们忙的那样)……一个数字的变动,结果完全相反。生1:“我先拿4个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拿4个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分完。”生2:“我觉得这样分太慢了,我先给每只小猴分3个,看看还剩很多,再给每只小猴分2个……直到分完。”生3:“我先分7个给1只小猴,再分7个给1只小猴……正好分完,因为我知道口诀四七二十八”……改动后的情境,因为数字较大,大部分学生不能直接想出分的结果,他们必须尝试各种分法,经历探索过程,因而分得很热烈,所有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是小改动大收获啊!

四、情境教学要具有趣味性

情境的创设意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情境要有趣味性。精美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好奇的目光;动感的课件学生饶有兴趣;趣味性强的童话故事也是学生乐意关注的对象;有趣的游戏学生更是乐此不疲。

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篇9

1. 在情境中识字。

在课堂上, 通过再现生活的情境,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积极参与。如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菜园图, 模拟情况:让孩子对着蔬菜找出相对应的词卡, 带领大家认读生字。整个识字的过程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 而且识字的效率还特别高。

2. 在游戏中识字。

(1) 游戏识字: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 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猜字谜、编儿歌巧识字:刚开始, 教师编些字谜让学生来猜, 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记生字。随着识字量的增加, 学生知识面的扩大, 学生自己也可以尝试着编编儿歌、自创谜语来识字生字。 (3) 想象识记生字:低年级的学生最擅长形象记忆, 让孩子们联系一些具体的直观形象也有助于他们识字。展开丰富联想, 进行形象识记, 是帮助孩子识字的好方法。

二、识字途径多元化,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1. 在交际中识字。

刚刚开学不久,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制作名片, 写上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家里的电话号码, 并配以精美图案, 张贴在课桌一角, 鼓励孩子与他人多交际, 互相认名片, 比一比谁认识的新朋友最多, 谁认识的姓名最多。

2. 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 家庭、街道、商店、学校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生活用品上的汉字, 电视字幕上、广告上的汉字都能激起学生识字的欲望。

3. 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在拼音教学告一段落之后, 就可以开始引导孩子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儿童读物。只要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就能激励他们更多地识字。而目前最显著的作用就是通过古文诵读, 能大大促进孩子识字。课外阅读宝贵的识字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竭, 源远流长。

三、识字成果展示趣味化, 激励学生主动识字

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被激发以后, 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展示台”定期展出孩子们的识字成果。有的展示台刊出了孩子自己办的识字报, 这些识字报形式丰富多样。《一路高歌》专门收集孩子在课外学会的儿歌, 颇具诗刊风范。展示台展出孩子们利用商品包装纸制作出的剪贴报, 构思新颖、奇巧。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篇10

一、教师要当好写作的领路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教小学生写作文,必须自己会作文;要小学生写,必须自己会写、先写。这就像游泳教练教游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你当教练的必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这样做一是让学生信服,二是让学生有所遵循。因此,我尝试每次作文教学前,自己先写一篇下水作文,将自己的作品与学生一起分享,抛砖引玉给学生缓解写作文压力。擅长写作的老师必然会带出一批批擅长写作的学生。当然,当好写作的领头雁,并不是要求教师以“写”代教。恰恰相反,教师最先通过“抛砖引玉”获得“启发效应”,从而在具体地感受写作的甘苦中去把握写作课教与学的诀窍,寻找教与学的捷径,使作文教学“活”起来。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写好作文的内部动力,也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必要条件。如何消除小学生的写作恐惧心理,变“被动写”到“我要写”,是搞好作文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要因势利导,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况,适时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一)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淡化对学生作文的过多要求,引导自由化作文,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在比较广阔的空间里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情趣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尝试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新教材所设计的作文练习,大多数只是提供材料、范围,题目让学生自己拟定,并引导学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有事可叙,有人可记,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把作文看做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不再感到腹空词穷,而感到活水有了源头。鼓励自己表达,更大的收益还在于:有利于个性的张扬,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善于创设情景,进行作文教学。

情景的创设,往往会使学生的联想、想象活动积极开展,会使他们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应灵活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呢?

1. 活动体现情景。

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两个小活动让其参与,这是他们非常高兴的事。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在活动中观察、动脑、动口、动感情,有了深刻体会,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例如,我在组织一次激烈的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聊天交流,学生在兴奋之余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同学分析出每局胜负的原因,有的说出经验心得,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只要与拔河比赛内容有关的都可以说。我再抓住时机,将他们刚才的谈话有重点写在黑板上,给学生理清思路,为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铺垫,使学生顺利完成了这篇作文。

2. 音乐渲染情景。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就如平静的湖面抛进一粒石子,荡起学生写作的涟漪。情感陶醉于音乐之中,顿时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如指导写母亲,让学生随着音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心头涌起对妈妈的敬爱感激之情,加深对妈妈的爱戴和理解。创设情景还有其他方法,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尽情地感受情景,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和热情。

三、从多角度入手,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

根据我多年作文教学观察,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来自“听、说、读、观察、思考”诸因素,这些因素的萌发与形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写作能力的萌发和形成。具体地说,“听、读、观察”就是训练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把生活中的那些生动、形象、深刻、真知的东西一下抓住,这就是材料。在此基础上再去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写作能力。下大气力抓基础,还要务必抓好“练字、练词、写句、写段、完意”的训练,反复抓,不懈地抓。慢,恰恰是最快的。

四、批改作文由教师批改变为学生自我评改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写作老师改评,这几乎成了一种定式。我认为,这是一种落伍的缺乏创新性的做法。我们批改作文可以尝试在传统的教师批改之余,由学生自主评改或交互评改,当然,这绝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老师教给学生自改的方法,例如看内容是否切合主题、中心内容是否充实具体、文章的条理和详略是否得当等,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学生自改后,学生可以分组互改,让学生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争执与交流中相互提高对写作的认识,取长补短,在广阔的视野中对作文进一步进行修改。这样,教师可以从精改细改的劳动中脱离出来,变成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交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指导意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我在从事多年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浅显尝试,当然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和教学理念,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述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出发,拓宽教学思路和视野,想办法一步一步抓好作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会学、乐学、会写、乐写的好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一代新人。

摘要:教师要当好学生写作的领路人。教师要因势利导, 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况, 适时降低写作难度,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善于创设情景, 进行作文教学。从多角度入手, 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 可以尝试在传统的教师批改之余, 由学生自主评改或交互评改。

上一篇:企业内部预算管理下一篇:商业服务类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