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阅读教学

2024-07-11

非指导性阅读教学(精选十篇)

非指导性阅读教学 篇1

非指导性教学的概念首先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其在教育领域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罗杰斯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对学生有着极大的不信任,往往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 在学生犯错的时候给予批评甚至嘲笑,这种方式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提心吊胆,对失败更是恐惧至极。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学生的一种心理伤害,要转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要加强对学生的非指导性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一)逐句讲解,细碎烦琐

现在许多高中语文教学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沿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让学生分析句子内涵、 段落大意、每段中心思想等等,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生的需求。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很重,学生往往比较愿意把时间花在成绩提高很快的科目上,对于语文这种靠平时积累的科目,学生往往会有一定的忽视,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还是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成绩提高慢,对语文学习也会日渐烦躁,提不起半点兴趣。

(二)主题式教学

相较于逐字逐句的讲解,主题式教学有其进步性。其在讲解文章时抓住文章大意,从全局的高度去把握文章,避免了琐碎的缺点, 但是这种方法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例如, 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一些内涵与情感表达较为丰富的文章教学时, 就会有一些疏漏,《边城》《祝福》这种文章,其情感较为复杂, 作者的个人风格也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若仅仅考虑对文章的主旨进行剖析,就会导致学生错过对文章艺术风格、叙事特色等的赏析。文章的主题剖析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重要点,除了主旨,文章能够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主题式教学的缺陷在这里就暴露出来了。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非指导性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即不给学生以过于具体的教学,而是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自主感悟,而后将文学作品的精髓领悟透彻,再进行表达阐释,从而实现“消化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为学生进行自主理解构建一个合适的契机,让学生在自由阅读文章的同时体味文章中的意境,与作者进行交流与对话,品位作者的情感,通过“悟”,真正提高学生的品位,提升语文素养。与其他自然科学类学科不同,语文这种人文性质较强的学科更需要学生自己领悟,对待具体的作品,往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答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可以为学生创造符合文章的情境与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内在动力,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 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氛围会变得尤为热烈,对学生的交流、感悟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热烈中学生的思路有可能会偏离轨道,例如脱离具体的时代背景,脱离作者的生平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点拨,帮助学生收回思绪,回到“正轨”。要使非指导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首先教学者自身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要对相关文学作品有丰富的积累,这样才能在课堂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耳濡目染,提升内在修养。 例如诗词的教学,古诗词相对于现今的学生而言是较为抽象的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真正得到思想上的熏陶,教学者就应当有足够的古诗词底子,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由的穿插与拓展延伸,不拘泥于书本,从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悟,以提高教学成效。

三、结语

非指导性阅读教学 篇2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这种教学活动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主”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以此来设计教学行为,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我的主导意识。

今天这节课,具有上述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做题,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参考答案,还有困难可以问其他同学。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也比较多,一对一的辅导很难实现,因此教师的讲解活动更加重要。今后,我要允许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有效训练。在此同时,通过教师的细致讲解使那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得到有效指导,促进他们的发展。在巡视过程中,我的情绪控制的不是很好。比如,我发现张雨涵的练习册上一片空白,没有学习成果,很生气。这种消极情绪影响了我的教学活动。在和她的交谈过程中,我知道了她是由于不会才没有写。但是她为什么没有问同学呢?难道她在班上没有一个好朋友。如果她没有一个好朋友,则说明她不仅在学习上存在问题,在与人交往能力上也存在问题。下课后,我回想起来张雨涵在当时学习全等三角形时学习状态很差,成绩也很差,因此她的数学基础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非指导性”写话教学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写话教学;间接指导;非指导性写话教学

“写话”这个词汇,执教过低学段的语文教师并不陌生,但是到底应该怎样指导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写话,要写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很多教师却很迷茫。“非指导性”写话教学是一个新词汇,意指一线教师在写话教学中要注重自己的指导策略,尊重学生的写话成果,不能直接“授之以鱼”,而是间接“授之以渔”。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操作:

一、让拼音教学之火照亮写话之花

低段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写话,有话则长,没话则短。我是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写话习惯的。教完拼音之后,学生对用拼音拼词语、拼句子兴趣十足,趁热打铁,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学生用拼音写自己感兴趣的话、想说的话。写着写着,学生写的句子完整了,话语变长了,内容也丰富了。

二、让多元评价之法延续写话之果

我会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写话进行评价,比如,加星星、留言、让他读给大家听、评比写话小能手等方式,让学生爱上写话。有了各种奖励和评比,他们的写话激情也被调动起来了。所以,我的角色就是充当每个学生的伯乐,发现他们写话中的优秀点滴,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慢慢放大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写话热情。

三、让多种活动之形丰富写话之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学生的兴趣有了,爱说了,也更爱写了。但是,学生有时却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此时,我会带着他们寻找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鲜事。例如,晨会课让学生来说说班级里发生了什么事,下课时找季节的变化,上课时表演儿歌和课本剧,大课间时做游戏,中午看电影等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同时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对于学生这方面的指导看似不是对学生写话方面的指导,而只是带着学生玩耍了,但其实这种指导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非指导”,也就是说,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每天都要写教师规定的内容,而是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四、让阅读指导之道完善写话之美

1.阅读教学弥补了写话无题目的漏洞

让学生为自己的写话加个题目并不难,因为每学习一篇新课文都有一个题目,读课题、质疑课题的时候正是指导学生学习课题和仿照课题练题目的最好时机。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将两个动物的名字放在一起,这是很多寓言故事的题目。教师不只是为了学教材而教教材,要为了学语文而教教材,学生更不应该为了写话而写话,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应该让阅读为写话服务,通过写话让阅读更深入。

2.阅读教学扫除了写话一大段的障碍

分段也是学生写话的绊脚石,这时阅读教学可以来帮忙。每一篇课文都是好例子。比如《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学着这篇课文的分段法指导学生分段,可以专门用整节课的时间教学生,鼓励他们在写话过程中正确运用。一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慢慢地渗透给学生段的概念,教会学生标自然段序号,但一些学生只知道去找前面空两格的就可以算一个自然段,还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开始就要空格了。概括段落的意思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但是按照方位词和时间词等这些简单的办法让学生分自然段,简单地说说每一段的意思,还是可以教给学生的。所以,需要教师指导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挺身而出,成为学生的写话教师。

3.阅读教学纠正了写话乱用标点的错误

写话中恰当地使用标点也可以与阅读有机结合。例如,《蚕姑娘》中“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这种主语一样动词连用的用法,是让学生正确地使用逗号、变短句为长句的好契机。例如,《蜗牛的奖杯》中“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军奖杯。”简简单单的句子却是指导学生用好逗号、省略号的最好办法。有很多学生知道每一句话开头是时间词时,后面是要跟着逗号的,但像“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这样的句子,却经常丢掉逗号。另外,学生见到省略号的次数不多,在平时的写话中,他们很喜欢写写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要好的朋友等等,可是却把喜欢的东西全部罗列出来,不会使用省略号。这个句子既让他们学会使用省略号,又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感受到了飞行比赛中一定还有带翅膀的燕子、老鹰等等,比赛场面壮观,蜗牛捧走的奖杯是来之不易的。如果此时教师相应地出示一两个学生写过的句子,里面正好出现了很多个同类的事物,学生很容易知道要留下三个左右,其他的用省略号来代替,反而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非指导性”写话教学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写话兴趣,鼓励学生写完整的话、写想说的话,提倡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恰当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让学生的写话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策略初探 篇4

而从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 我国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明显不足。据PISA2009评估结果显示, 上海学生的阅读成绩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首位, 其中“连续性文本”平均分为564分, 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 而“非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为539分, 比韩国低3分;上海学生“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成绩差异为25分, 是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最大的。另有媒体报道, 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中一道带有图表的阅读题, 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在这一道题上得了零分。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巢宗祺先生指出,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上的欠缺不只是存在于某一个省, 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因此, 在课程标准修订时, 大家认为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那么, 根据第三学段课程目标, 在现行教材下, 如何加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

一、链接生活激兴趣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 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文本样式或阅读材料。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 概括性强, 易于比较。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无处不在, 有的以单一的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 如:止咳糖浆服用说明书、运动会徽标;有的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 如:迪斯尼乐园游览图、手机使用说明书;有的则以信息相关的多形态文本集群呈现, 如:关于鱼翅造假的新闻、关于钓鱼岛的资料等等。可以说, 这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阅读。也有人说, “读的不是书, 而是生活”。

怎样让学生感知非连续性文本, 对非连续性文本产生阅读兴趣?笔者认为,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接触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1. 链接校园生活

开学了, 一起读读课程表、值日安排表、作息时间表等, 了解新学期的有关安排;发了新书, 一起看看新课本的封面、封底、目录, 初步感知新学期要学习的有关内容;有外校客人要来参观学校, 学习看着“校园平面示意图”, 学做小主人介绍学校教学楼的布局;迎新文艺汇演前, 学习看懂座位安排示意图和节目单;心理健康活动月举行前, 学习读懂海报, 提前了解系列活动的安排和要求;数学课、科学课上, 借助统计图表解题答题等等。

2. 链接家庭生活

爸爸新买了手机, 和爸爸一起边读手机使用说明书, 边学习各种功能的使用;买来新玩具, 对着图示组装或拼摆;发烧了, 读读退烧药的服用说明书, 知道关于这种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读家里的车辆保险协议、水电发票等等。

3. 链接社会活动

去医院, 学着看病历卡、导医栏;去公园, 学着看游览图、示意牌;去旅游, 学着看车票、机票、时刻表、指向标。

笔者认为, 通过引导, 让学生时刻关注非连续性文本, 亲近非连续性文本, 使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同时, 让学生把读到的信息和资料带回课堂, 在课堂中交流展示。这样为需要而读, 在需要中借助来自老师、家长和同伴的指导, 从而实现生活化的大阅读。

二、标注特点提信息

根据2011版课标的要求, 第三学段学生阅读的只是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 学习的目标是“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刚阅读这类文本, 应引导他们运用默读、浏览等快速阅读的方法, 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 边读边标注出和主题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然后再进行整合和运用。

1. 关注文本形式

非连续性文本的文字一般十分简洁, 但在版式的设计上非常活泼, 有的比较自由。在阅读中,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药物说明书一般从名称、适应症、用法用量、成份等方面介绍;又如:节目单中一般含有演出时间、演出地点、节目名称等内容, 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形式的特点, 关注文本中的序号、小标题、表头等提示来提取主要信息。

2. 关注图文互补

在较多的非连续性文本中, 图画和文字呈现出一种互补关系, 缺一不可。如:游览图有方向、图例、比例尺;又如: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有文字又有图例。阅读这类非连续性文本时, 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叙述的信息, 更要引导学生关注图画暗示的信息, 以及图文结合所要揭示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图标、箭头等标注, 有顺序地观察, 有耐心地观察, 有重点地观察, 边读边标注有关信息, 与文本进行全面对话,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 关注同类信息

一些有关联但不连续的多个文字片段组合起来的文本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指导阅读时, 应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几个材料中同类信息的整合。如:PISA2009评估中有一则题为《寻找食物》的阅读材料, 是由《湿圆虫怎样寻找食物》、《蚂蚁的路径》、《做个蚯蚓饲养箱》三份实验计划组成的。从内容上看, 都是研究小动物所吃的食物以及它们寻找食物的方法。但从结构布局上看, 行文不具有前后连贯性。这就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分别标注出湿圆虫、蚂蚁、蚯蚓寻找食物方法的关键信息, 然后进行整合并解答。

三、写写画画重运用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从图文的组合材料中分析、判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是运用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 也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过程。阅读指导时, 应倡导阅读在课外, 得法在课内。我们可结合课文教学进行适度的创生和阅读实践。

1. 拓展资料练写话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非连续性文本资料的拓展和阅读, 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又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如, 教学《鲸》一课时, 笔者先请学生分头搜集有关鲸的种类和特点的资料。学生搜集的资料从形式上看, 有文字的、有数据的、有图表的;从内容上看, 有关于白鲸的、蓝鲸的、齿鲸的、虎鲸的;从写作方法上看, 有说明文、有新闻报道、有学生习作, 可谓异彩纷呈。接着, 笔者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 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进行交流。学生有的看, 有的记, 有的交头接耳, 兴趣盎然。最后, 笔者请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鲸的自述》, 学生有的写“我的家族成员” (介绍鲸的丰富种类) , 有的写“我们的生活” (介绍鲸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 有的写“救救我们” (揭示人类的捕杀恶行) , 写得角度各异, 饶有兴致。

2. 填填表格助梳理

在阅读过程中, 结合文本理解, 填填表格, 既能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又能指导学生学习用简洁的方式呈现学习结果。

如, 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 当学生读到小艇的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时, 笔者请学生默读课文, 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反映小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表格, 再进行想象仿写:

平常,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相互关联的阅读资料, 并要求以此为依据设计一个表格, 让学生把文本内容按表格要求进行筛选整理。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而且初步学习将具体的文字材料概括并转换成简要的表格形式, 从而感受非连续性文本简洁、实用的特点和价值。

3. 画画图示练说话

有些课文, 还可以结合自主阅读, 通过画画、写写、说说等方式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多维度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如, 教学《詹天佑》一课时, 在学生阅读詹天佑“开凿渠道、设计线路”这一部分内容时, 笔者请学生自主读文, 然后根据读到的信息试着画画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青龙桥“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 并在图示中配上简要的文字介绍。展示时, 请学生指着图示和文字介绍居庸关、八达岭和青龙桥的特点以及詹天佑采用的方法。最后, 请学生对着图示夸夸詹天佑。这样, 既培养学生从文本阅读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养。

非指导性阅读教学 篇5

关键词: 高中教学 思想政治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是指老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教学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在使用非指导性教学时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革新,与时俱进,使政治教学紧跟时代的脚步,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学习政治课程,鼓励学生勇于参与到我国的政治讨论中,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局限于有意识教育。

简单来说,老师对于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有意识的,学生跟着老师学习也是有意识的,这就是有意识教育。反之就是无意识教育,也可以叫“隐蔽式教育”,简而言之就是说,老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采用直接明白的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学到老师教授的知识内容。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学方式还在采用传统的有意识教育,老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只是坐在讲台下面听老师讲,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为升学压力而产生的教学方式过于表面化,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2)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政治和我们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很密切的,要想感受到政治学科的独特魅力,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必须运用政治知识分析解决。目前我国政治课本的编写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内容十分落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差得很远,导致学生难以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的结局中,学以致用成了空话,严重降低了教学效率。

2.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1)转变教师角色,注重情感教学。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知识最常规的形式,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保证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政治老师要用心教学,用情感感化学生。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曾多次强调过情感对于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频繁交流和沟通,不仅保证了知识的传授,而且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也会有所好转;在对思想政治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味关注教学质量和给学生传达了多少知识信息,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是用什么态度什么情绪进行政治学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思想政治学习中,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利用典故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讲到“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孟母三迁”这个典故向学生表达这个内容。并且最后提问“孟母为何三迁?为何要选择邻居?”等等问题,让学生都发表看法和观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及知识点。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课堂。

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当一个老师拥有最完备最优质的教学条件时,良好的课堂氛围仍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学习氛围十分轻松愉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觉得无聊、烦躁或者紧张这些消极心理,这会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学也会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感受,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日常上课过程中和学生平等交流,一起对于不懂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互相启发,使学生能够放下对老师的偏见和隔阂,对于一个问题有不同观点时才会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老师才能从中发现学生认识上的不足和知识学习上的纰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如学习“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知识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关于我国政治知识的课件,如在课堂上展示我国“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图片、南海争端的图片及文字让学生在我国这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决策的推进中体会我国的外交形势,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更关注我国政治方面,加强学生对于我国政治政策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重视学生的自身经验,注重社会实践。

传统教学模式无疑是有很多弊端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将自己的观念强行灌输给学生,不论学生是否认同,都要求其必须遵从和执行,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大力提倡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行为,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这样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罗杰斯曾说:“学生是必须接触并且融入到生活中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学习,要学会自主发现,要自己经历一些事情,解决所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问题,从而掌握生活的规律和诀窍,这样才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生活。”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我们不难总结出,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长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学生的道德价值能够有很大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如“发展生产,促进消费”这一内容中,老师可以先为同学们讲解什么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学生可以理解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如可以创设情境:目前我国发展越来越快,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各大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具体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在买房子消费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从我们现在的居住情况可以看出怎样的变化呢?老师通过这样情境的创设,适合学生理解,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给学生留下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理解并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十分重要,同时要致力于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思维不受禁锢,勇于创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达.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的评价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11X):24-25.

[2]刘新军.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的组织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3(2):31-32.

非指导性阅读教学 篇6

卡尔·罗杰斯 (Carl R.Rogers, 1902—1987) 是二十世纪最卓越的、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是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 作为其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是在否定传统的指导式教学思想的认识背景下提出的, 他主张学生个性的发展, 反对传统教学中将教师和课本置于教学发展的中心地位, 认为学生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倡自由的学习氛围。同时, 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促进者的角色, 而非教学活动的权威。

动教育必须从小的时候就开始。

三、从教育方法看

陶先生不仅认为教育内容应该根据国家社会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定, 同时他要求的教育方法也不是单一机械的, 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做”的内容特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

陶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知识的获得有亲知、闻知、说知, 而闻知、说知安根在亲知里, 所以必须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育, 必须做到“教学做合一”。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在生活里, 对事说是做, 对己之长进说是学, 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 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必须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当然, 做并不是抹杀一切行动, 是“劳力上劳心”, 必须含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他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解决了长期纠缠于中国教育史的“劳心”和“劳力”的问题。他说:“在劳力上劳心, 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劳心, 便可得事物之真理。”由此得出学习方法的论断:运用知识, “用心以制力, 就是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 如何运用书本, 如何运用别人的经验, 如

一、“非指导性教学”思想的内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呢?让我们先看一看罗杰斯的教学实例。

“这门课程全然是无组织的, 确实是这样, 在任何时刻, 任何人, 甚至是任何教师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 会讨论哪些问题, 会形成什么样的感情和情绪。罗杰斯先生造成了这样一种无组织的自由气氛———如同人允许彼此为所欲为那般自由。他用一种友好、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绕大桌子坐下, 并且说, 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作自我介绍, 那将会令人高兴。接下来是一阵紧张的寂静, 没人说什么。后来, 一个学生羞怯地举手发言, 此后, 发言的人就更多了。老师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由此可见, “非指导性教学”大约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教师创造自由、信任的学习氛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学生向全班汇报。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提出问题, 然后自己搜集资料、解决问题, 并向全班作汇报。教师的任务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气氛, 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资源,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促进者的角色, 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契约来完成学习任务。

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 使这件事和别事相互影响”。因此既是强调实践, 又必须是动头脑的实践, 手脑并用, 才可能得到长进。

新课程改革也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变、学习方式的变革, 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在课程结构中单列了“综合实践活动”及“绿色证书”教育两部分内容。新课程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 更是开发与创生、教学与课程的相互转化。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 是教学生会学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 他从社会和政治的高度研究中国的教育, 其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 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新课程改革实践的理论宝库, 学好学透陶公的思想并付诸实践, 新课改的开展推行要顺利得多。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

[2]陶行知著.新教育.

[3]陶行知著.育才二十三常能.

[4]语文新课程标准.

二、“非指导性教学”思想的由来

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运用“个人中心疗法”, 并以此为基础, 延伸到教育领域, 提出了以“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呢?我认为这与罗杰斯所处的时代背景, 以及罗杰斯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一) 时代背景

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国社会的内部矛盾表现得非常尖锐, 青年人对现实不满, 到六十年代发展为一场反主流文化运动。在这样的社会时代背景下, 人本主义学家们提出, 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人们缺乏对个人内在价值的充分认识。同时,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 他们认为当时的美国教育, 存在着忽视人作为教育对象的弊端, 片面扩大教育技术的作用, 忽视了本应作为教育工作出发点的“人”的重要性。人本主义学家们提出的这些观点都与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在观点上有分歧, 在西方被称为“第三种力量”。

(二) 个人经历

1926年, 罗杰斯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 在这里, 他受到威廉·帕特里克教育哲学课程的影响并接触到杜威关于将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的思想。罗杰斯成为了一名临床心理学家, 专门从事儿童心理指导, 然后花了12年的时间在罗杰斯特儿童指导诊所工作。罗杰斯在工作的最初时间中, 沉浸在提供传统的心理服务方式, 在接近尾声的时候, 他开始质疑目前的这种用权威的方法去指导病人的做法, 他开始意识到, 他的来访者比他更清楚什么是重要的, 以及接受治疗后应该采取什么方向。

1945年, 他应邀到了芝加哥大学, 他对自己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治疗方式有越来越多的认识, 在1951年发表《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治疗》一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这一章中, 如同他在心理治疗上的演变一样, 他讨论了自己在教学思想上的演变, 这一演变的一部分是“非指示性”的, 以强调态度的重要性, 而不是技术。他在这一章中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我们不能直接地教授他人知识, 我们只能促进他的学习”, 他把领导看成是调整学生情绪、引导学生发展方向并向学生提供资源服务的促进者。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 不难发现, 罗杰斯重视个体的价值, 充分肯定作为个体的“人”的重要作用, 在教育上则反映出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中心, 要求课程及教学的编排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依据, 注重学生的自我指导。因此, 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

三、“非指导性教学”思想的启示

“非指导性教学”,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非指导”, 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无指导”、“不指导”, 而是强调学生的自我指导, 从这一层面看, 似乎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但恰恰相反, “非指导教学”重视教师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

罗杰斯从“患者中心疗法”推演出“促进者”一词, 以区别并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 他认为促进者应包含三个方面的态度品质。

(一) 真实或真诚

学习促进者的真实性, 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要素。促进者和学习者的接触, 完全是一种建立在个人与个人交往基础上的直接对话, 她的言行正是她内心所想, 一点也不违背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 促进者表现的是他的真我。

(二) 尊重、关注和接纳

重视学习者的感受、观点和他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这是一种对学习者的非占有性的关注。它是一种对他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的接纳, 承认他人有自己的权利和价值。它是一种基本的信任, 相信他人从根本上是值得信任的。

(三) 移情性理解

在人本主义教育者看来, 移情是一种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对世界观的看法和态度。这种看法和态度不是我们常用的那种结论性的评价, 不是对学生作定性的判断, 而是对学生的思想、看法表示理解和尊重, 是一种“将心比心”的态度和情感。当老师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在含义, 并且能够敏感地意识到对这样的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方式时, 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可能性才会增加。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充分肯定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将学习者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 注重受教育者的真实感受, 要求学生承担学习责任,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认为教师只是教学的促进者, 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而不应进行干涉和过多的控制。

同时, “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对当今教育改革有促进作用。目前, 我国教育界大呼“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但具体怎么改, 还是个未知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刚好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我们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 主张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人的价值, 尤其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教师方面, 要求教师展现真实的自我, 对学生无条件地积极关注, 珍视、接纳和尊重学生, 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罗杰斯还强调重视学习的过程, 注重学习方法的使用, 这一点无疑对当今教育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CarlR.Rogers, H.JeromeFreiberg著.伍新春, 管琳, 贾容芳译.自由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

[2]雅克.科莱特著.李焰明译.存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10.

[3]陈琦, 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

[5]金荷香.浅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7) .

[6]尤娜, 王建.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现象学取向[J].鲁东大学学报, 2006, (9) .

非指导性阅读教学 篇7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概述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由罗杰斯提出的, 其具有间接性、非指示性、非命令性等一些特点, 该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学科理论的传播以及学生智能的发展并不是该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所在, 而是学生潜力的充分发挥, 以实现学生自身的不断完善。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罗杰斯认为学生和病人有着相同之处, 是认知和情感统一的人, 因而教学环境也应是轻松愉悦的, 并以学生作为中心,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以实现学生情感和认知的有效统一,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不应是指导者的角色而应发挥出顾问的作用, 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应学生需要, 教师参与到讨论、探索活动中。可见, 该种教学不具有指导性, 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依据该种教学模式, 其教学程序应是:情境的创设、开放性的自主思考、探索、成果鉴别。

教师应首先创造出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情境, 在该情境下学生展开开放性的思考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没有任何约束, 能够自由的表达其言论、观点, 教师参与到讨论中, 表达个人的见解, 帮助学生明确其意识。另外, 不受束缚的、多样化的探索形式也应是开放性所需具备的。最后, 学生进行探索结果的讨论和反思。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职高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学生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探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职高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 问答活动:围绕缮制外贸单据的相关内容展开小组的问答活动, 问答形式可以是一人问、其他人答, 也可以是交叉问答、轮流问答等, 以使学生准确把握填制各单证各栏目的内容和方法。在小组学习完成后再进行问题的设计也是可行的, 小组间进行轮流问答, 并分别计分, 分数最高的小组为胜出小组。如, 出口货物报关单的知识学习, 可以设计的问题就有“海关编号的位数?填写人?”“运输方式的种类?”“结汇方式的类型?”“集装箱编号的填报?”“商品编号填写内容?”等。通过问答活动的开展, 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复习、归纳的良好习惯。

第二, 协作学习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 展开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活动, 以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探究、发现等活动中, 互帮互助,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如, 在进行信用证知识的学习时。在对信用证不同形式、不同银行的信用证的开立内容, 信用证的分析单等知识学习完成后, 分组归纳总结信用证的基本内容。如信用证的有关关系人:开证人、受益人、开证行、通知行、议付行、付款行等。这对于学生掌握各形式、各银行的信用证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修改、审核信用证的效率提升, 增强学生的信心, 为后期缮制单证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 互相修改活动:学生独立缮制单证后, 在小组内进行检查和批改, 组员间展开讨论和交流, 在该过程中, 学生能够发现自身或别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个人的建议和观点。待正确答案公布后, 学生对练习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互相修改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第四, 快、准竞赛活动:在首次缮制单证时可开展快、准竞赛活动, 可六人一组按照教师给出的资料, 模仿缮制单据样单, 在最短的时间内, 准确缮制出空白单据, 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每栏内容的讲解, 其他组予以核对和更正。对于需教师更正的内容, 教师再进行讲解, 最后将正确的样单以实物的形式投影出来, 保证单证缮制的准确性。

在上述学习活动中,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学生在缮制各种外贸单证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外贸单证的基础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学生反思、讨论探索成果给与正确的评价, 那么合理的应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必然能够有效地促进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职高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应用中, 可通过问答活动、协作学习活动、互相修改活动、快、准竞赛活动等一些教学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对于学生的探索成果, 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评价, 以充分发挥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优势, 改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方式, 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摘要: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兼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实际教学需要,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职高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高,外贸单证实务课程,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应用

参考文献

[1]苏英.关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5) :123-124.

非指导性阅读教学 篇8

1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概述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1]。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他提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不等于不指导, 而是相对指导性教学直接告诉、简单命令而言, 更多地运用间接的、不明示的、不命令的、不作详细指导的形式[2]。相对传统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造, 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该教学模式的提出, 对我国现行的指导性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冲击, 同时, 也为我国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提供基础。然而,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并不是万能的, 它仍没能改变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 也没得到广泛推广, 究其原因, 笔者发现, 大多数理论知识的学习必然要通过教师指导, 特别对小学生来说, 没有教师的指导, 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消化, 另外, 也造成学生纪律松弛, 学习效果低下, 这应是目前我国教学模式依然无法改变的原因之一。因此,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它不一定适合所有科目知识的教学, 在借鉴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时, 需慎重和理性。

2 非指导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行性分析

2.1 非指导性教学与小学体育教学有共同教学特征——以学生为中心

罗杰斯在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 同时,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3]。因此, 非指导性教学与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中均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这就说明小学体育教学中非常有必要采用非指导性教学, 也更加能够体现出目前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体育学科又有别其他学科,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口头语言讲解, 还进行动作技能的示范, 从行为上、动作语言上和感情上给学生以启迪[4],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要多于其他学科。因此, 由于体育教学有室外教学、身体练习为主的特殊性, 也就更能体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2 非指导性教学利于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学习的兴趣是任何学科教学成功的基础, 任何学科都在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努力, 小学体育科目也不例外。然而, 新课改以前, 我国大部分学校重视应试教育, 体育学科没有应有的重视, 教师对小学生的体育也是“放羊式”教学, 即使是比较负责的教师, 在教学中也是“主宰”地位, 小学生兴趣受到阻碍, 这就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体育新课改后, 教育部门开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另外, 非指导性教学也强调学生情感因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并对学习的内容有发言权。因此, 若将非指导性教学与小学体育教学相结合, 不仅符合体育新课标, 而且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兴趣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激发,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这种结合就堪称完美。因此,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融进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必然的。

2.3 非指导性教学融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小学生性格尚未定型, 注意不够集中, 没有纪律观念, 再加上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所以, 对室外教学体育教师来说, 体育课困难远大于室内, 不仅要学生进行必要身体练习, 还要时刻对学生的纪律和安全进行教育。然而, 在进行这些教育中, 会使得师生关系紧张, 学生产生惧怕或逆反心理, 学习效果也势必不好。此时, 体育教学可以借鉴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 强调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 反映人与人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关系, 非指导性教学成为学生学习向导, 学生学习的助力[5]。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指导下, 体育教师以真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 成为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纠正不良行为的良师益友, 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 教学效果也随之有效提高。所以, 非指导性教学思想能很好缓解师生关系, 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也将成为可能。

3 结语

总之,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提出与新课改后的体育教学基本理念有众多相似之处, 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意义重大, 特别是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因而, 非指导性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在非指导性教学理念与新课标思想的结合下, 小学体育教学将步入崭新的台阶, 甚至将带动我国的体育教育, 乃至整个教育事业走向新的篇章。不过, 非指导性教学也存在其不足的地方, 在使用其理论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的选择, 切实地将非指导性教学与小学体育教学完美的结合, 使其功能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李柏村.“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解读与启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7 (4) :5-8.

[2]刘昕.非指导性教学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教学, 2007 (1) :49-50.

[3]徐云亮.体育新课标理念视域下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 2012, 33 (6) :97-100.

[4]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223.

非指导性阅读教学 篇9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主要思想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 他从两个维度对学习作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 将学生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 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1]奥苏贝尔认为, 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系统。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在理解学习材料的性质和内在规律、认清与其他知识关系的基础上, 用新知识对原有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主要思想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反对那种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理念, 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活动, 深刻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教育的特殊意义。二是在奥苏贝尔看来,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教学就是通过教师或教科书将已有的知识呈现给学生, 这肯定了教育的主体性, 同时又有利于体现教育公平。三是有意义接受学习过程主要是新旧知识的冲突与同化, 最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继而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

奥苏贝尔认为, 教师应把严密组织好的、有顺序的、或多或少带有结论性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从而让学生接受最有用的材料[2]。从本质上说, 有意义接受学习还是一种以教师权威主导作用和学生弱势主体地位结合的模式, 仍然没有脱离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模式的窠臼, 在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 它仍然是传授科学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手段, 这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与其本身的有效性相结合的必然结果。然而, 对于长远的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培养健康人才来说, 还需要借鉴其他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优势, 以不断适应新教学实践的发展。

二、有意义接受理论视角下的非指导性教学及其实践途径

1. 非指导性教学的内涵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家卡尔·罗杰斯在自己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基础之上, 将心理治疗的思想应用到教育领域, 开创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念与模式。对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要正确理解其内涵, “非指导性教学”中的“非指导” (nondirective) 是相对于“指导” (directive) 而言的, directive是指教学中带有的“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的特点, 而nondirective是强调教学中带有的“间接性、非命令性、不明示性”等特点。因此, 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并不是去指导化, 并不是主张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 而是特指其他形式, 其他方面的指导, 并通过这种指导使学生更加为自己负责,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持久有效地学习。教师在非指导性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以及所学东西的真正意义, 并建立和维持一个真诚、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 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发现和创造的潜力。因此,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作为心理治疗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其本质上与心理咨询相似, 是一个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和真诚、信任和理解的人际关系, 进而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以自我评价的方式实现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实现的过程。

2.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背景下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1) 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罗杰斯认为, 教学的精髓是给学生安全感。这是针对有意义接受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经常采取非正常甚至暴力手段强迫学生学习等弊端提出的。人本主义的创建者罗杰斯认为教学中必须坚决排除阻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各种绊脚石, 而他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构建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氛围时, 确有其独到之处:一是真诚, 是指教师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学生的关系之中, 使得学生以真实的自我和教师交流, 敢于坦露自己的喜好和意见, 构建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接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如同心理咨询师一样坚持中立的价值观, 对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无条件地接受, 对学生的困难进行积极关怀。三是移情, 即教师要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些主张无疑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共鸣。

(2) 明确教师的教学任务

无论是有意义接受理论还是传统的教学理论, 重点都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管理过程中也是极力主张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却反对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灌输性和机械性的“填鸭式”教育, 认为这种忽视学生的水平差异、兴趣需要的教学模式只能把学生变成“接受的容器”和“知识袋”。在罗杰斯看来, “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潜能, 在任何条件下, 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2]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等都不是由教师决定的, 而是由学生的意向、经验、需要兴趣决定的, 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坚持树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意识, 并通过非指导性应答促使学生走向“自我指导”, 最终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未知的潜力。

(3) 开展有效的自我评价

罗杰斯在《自由与学习》一书中提到的有关自我评价的原则:“当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最重要、而别人的评价是次要的时候, 独立性、创造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就容易培养和发展”。[3]因此, 罗杰斯主张学生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为自己量身制定学习目标, 而对目标是否完成以及完成得好坏也只有自己才能作出最恰当的评价。一旦自我评价机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便会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激发学生更加积极、有效、持久地学习。这种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 重在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 激发学习动力的教学模式, 相对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过分依赖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做法具有进步意义。

3.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视域下非指导性教学的困境

(1) 指导思想的主观化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是以存在主义的思想为指导, 存在主义片面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非指导性教学同样认为人的感知觉、创造力、自我意识等一切潜能都是与生俱来的, 而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进而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自我选择、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 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意识最终还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这种否定科学决定论原则, 忽视现实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主要依赖于自我思想的“自我实现”, 不可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和完善的人格, 其主观主义色彩是十分明显和强烈的, 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

(2) 环境意义的夸大化

真诚、理解、信任是和谐师生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更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加速器。他曾在《学习的自由》 (Freedom to Learn) 一书中指出, “我们知道促进这种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 不在于他采用的程序教学, 不在于他的讲授和演示, 不在于图书的丰富, 虽然其中某一方面可能在某一时刻可以被用来作为教学的资源, 但是它们不是促进教学的关键所在。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的某些态度品质。”[4]由此可见, 非指导性教学显然片面夸大了教师态度、师生关系以及教学环境对于学生接受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轻视了教师本身的授课技巧、知识结构、教学水平等能力素质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这种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完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 不仅不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 反而可能会降低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学习知识的碎片化

罗杰斯曾认为, 教育“能够教给另一个人的, 相对地总是无用的。”因此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兴趣和情感, 但学习内容和方向由学生自己选择, 教师只是一个环境的缔造者和学习的推动者。如果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去自我选择、自我设计, 绝大部分学生学到的知识将会是片面的、碎片化的, 而对于枯燥的、深奥但重要的知识也可能会无人问津。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牢固掌握知识并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锻炼更是以有计划、有逻辑的长期接受学习为基础, 并无重要不重要、有用无用之分, 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来说, 学生仅仅按照自己的兴趣情感来学习无疑会打破这种模式, 同时又没有建立有效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新模式, 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4) 教学目标的片面化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核心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片面重视学生内在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的潜能, 忽视了纪律的约束和教师的督促作用, 尤其是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推崇, 这种完全为学生着想的态度和环境易导致学生滋生个人中心主义和泛自由主义的思想行为。除此之外, 过分强调教学过程之中“接受”和“治疗”的意义, 存在用心理辅导的模式替代接受教育模式的倾向, 这就忽视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似乎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全的人格, 忽视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教学应该是一个健全人格、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全面发展过程, 而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也是既具有健全人格又有知识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4. 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实现途径

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该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教学思想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论或者实践的不足。想要实现教学的不断完善, 需要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不断借鉴吸收非指导性教学的优势,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提高。

(1) 促使教师角色向传授者和服务者相结合转变

在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下, 现代教育制度赋予了教师权威主导地位, 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5]。可见, 由于教育的特殊意义,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当中, 教师的主导地位仍然会长时间继续保持。因此, 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需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向传授者和服务者结合的角色转变。变革传统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递知识的辐散式教学模式, 建立起以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学习为中心, 注重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样即充分发挥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教师在知识结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上对学生的指引作用, 保证了教学的方向和意义, 同时又利于吸收借鉴非指导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构建真诚、理解、融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2) 实现学生学习观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正确认识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学生善于发现学习乐趣、领悟学习技巧、创新学习方法。学生学习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 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学习目标的设定需要与学生兴趣、自身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其次, 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创立设定问题情境, 通过分层设计探索性问题, 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探索未知, 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 在心理上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自己潜能开发的强烈的自信心。最后, 要借鉴非指导性教学思想, 深入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设立合理、有效、可行的评价标准, 万不可放任自流。通过鼓励学生客观地观察自己的学习情况, 并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辩证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反省, 然后参照教师的评价结论和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判, 并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发展状况作出判断和调整。

(3) “先行组织者”策略与非指导性教学的结合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奥苏贝尔认为,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教师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激发和引导, 是能促进有意义接受学习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学生要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最有效的基本途径并不是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 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 去主动探索新的知识系统。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关键是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目的是让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构建和人格的完善。如果说非指导性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动性, 那么对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使用则可以为非指导性教学续上最后的动力, 即在教师的启发、指引下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无限潜力, 并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非指导性教学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先行组织者”策略则是通过教师的指引帮助学生爬上巨人肩膀的阶梯。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模式, 如果把重点放在教师或者学生任何一方都无法达到最理想结果, 必须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使二者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背景下,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观念对于我们反思现行教育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等都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应该去培养的。不过想要教育事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不断努力去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苗英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8) .

[2]刘衍玲, 吴明霞.接受学习与课堂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周忠生, 田宗友.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评述.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2 (6) .

[4]曹树真“.引导”中“生成”.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4.

非指导性阅读教学 篇10

(一) “孔子”与“游春”

孔子是人类的精神导师, 他关于学习的经典论述和教育教学思想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推崇备至。最近, 在读《孔子游春》一文, 发现其教育思想透过课文可窥一斑。春潮猛涨, 泗水生机勃勃, 老师特意带弟子外出游历。虽说“游春”, 但孔子置花红柳绿于不顾, 看起了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 这是孔子创设的情境, 境中生情。弟子们心求通而未得 (愤) , 口欲言而不能 (悱) , 自是启发的绝好时机。当有弟子主动提出:“老师遇水必观, 其中一定有道理, 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孔子便水到渠成地引发了一场关于“水是真君子”的谈论, 又趁热打铁, 与子路和颜回探讨了各自的人生志向。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 以天地为场, 以水为媒, 在精心预设中没有告知, 只有无痕地引导, 价值观的生成却异常自然与精彩。

(二) “罗杰斯”与“非指导”

卡尔·罗杰斯, 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 他把“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运用于教育领域, 独辟蹊径, 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他认为:教学就是要提供一种人道的、令人愉快的环境气氛。在这个环境中, 学生的个性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教师不应以指导者自居, 而是为学生提供条件, 应学生的要求参加讨论、探索、研究, 从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其理论和经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三) “孔子”与“罗杰斯”

孔子与罗杰斯, 一中一西, 一古一今, 但两者的教育教学思想极其相似:都关注情境的创设、都拥有开放的课堂、都注重智慧的启迪。

二、“得法”与“精彩”:课堂智慧引导策略初探

在教授《孔子游春》一课时, 教者尝试着将孔子的教育教学理念与“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研究整合, 落实于课堂的实际操作中, 并初步总结出了一些课堂引导的策略。

(一) 寓教于乐, 情境引导初尝试

【融通】

孔子提倡“寓教于乐”, 即应用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使学生寓理义于情感愉悦的体验之中, 在动情、移情和不知不觉的审美感受中发挥其教育功能。罗杰斯也认为, 教师要创设一种可接受的气氛, 使学生得以无拘束地、自由自在地交流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 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

【实践】

1. 片段一: (教学导入部分) 。教学伊始, 教者抓住学生喜欢爱美、爱玩的天性, 利用课件展示出逼真的游春动画, 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广袤的大地, 茂密的森林, 温暖的太阳, 和煦的轻风, 再配以动听的音乐, 此时无须过多地讲解, 学生已然身临其境, 仿佛穿越了时空, 正在二千多年前春秋末期的泗水河畔游春呢!

2. 片段二: (教学“赏春”部分) 。课文第一部分教学即将结束, 此时有一学生提出了质疑:生1:老师, 泗水河畔桃红柳绿, 景色这么迷人, 但孔子好像只对泗水河里的水感兴趣, 这是为什么呢?师:是啊,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细细读读文章第二部分, 你一定能找到答案。你可以自读自悟写阅读批注, 也可以小组讨论找答案。 (生立刻学习开去) 生2:因为水是真君子, 它有德行、有情义, 有志向, 善施教化, 所以孔子喜欢水。生3:“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孔子是个充满智慧的人, 所以爱水。生4:孔表面上是带着弟子赏春, 实质上以水为喻, 想教育他的弟子成为水一样的真君子呢!这就叫教育的智慧。

【反思】

策略一:创设视听情境。在课堂导入部分 (见“片段一”) , 教者创设了恰当的视觉情境, 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 善用情境教学, 能不断维持、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策略二:放大问题情境。古训道:“学启于思, 思源于疑”,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能力 (见“片段二”) , 因此, 当课堂中有学生提出疑问时, 教者敏锐地抓住, 一个反问, 一个学习方式的有效引导, 立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情趣。课堂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设疑、导疑、释疑, 这样可以诱发学生主动思考, 开启学生心灵, 开发学生潜能。

(二) 注重开放, 个性引导初尝试

【融通】

“教学相长”是孔子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 学生可以与老师大胆交流, 畅所欲言, 为教学相长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罗杰斯也认为, 课堂上, 要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讨论问题, 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通过对话和交流, 相互影响, 相互启发, 学生的个人见解将逐渐由偏颇、粗浅走向全面和深刻, 并最终形成基本共识。

显然, 这种“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与孔子提倡的“教学相长”其本质是一致的, 都是指向课堂的开放度。

【实践】

片段三: (品读“论水”部分) 。师: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是什么呢?请用心感悟。 (学生自读自悟写批注) (学生小组交流) 师: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一点说说自已的理解、感受和想法。生1:我来说水“有德行”, 我从“哺育、一切、乳汁”这三个词可以看出, 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水用自己去浇灌万物, 牺牲了自己, 却成就了别人!师: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 就没有泗水河边的———桃红柳绿 (生接) , 就没有———草色青青 (生接) , 没有你, 没有我, 没有这世间的一切。生2:我来谈水“有志向”。水的志向是流向大海, 为此, 它穿山岩, 凿石壁, 但它不畏困难, 勇往直前, 朝着理想奔去, 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师:正所谓: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有风雨兼程!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这就是流水的志向。同学们, 难道我们不该有这样的志向吗!生3:我想谈水的“善施教化”……

【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三个对话, 其实就是三种互动。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策略一:引导生本互动。“片段三”中, 教师以一个问题:“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潜心阅读, 用心揣摩, 带着问题, 去理解文本, 去与“水”、与“君子”进行心灵交汇, 并且把理解和感悟写下来, 促进学生的个性学习。

策略二:促进生生互动。“片段三”中, 教者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生生互动”使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 小组成员之间处于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相互激励状态, 使教学既带有竞赛和赶超, 又能成就学生的发展。

策略三:关注师生互动。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 在合作的环境下, 通过教者智慧的引导, “如果没有水, 就没有泗水河边的———桃红柳绿, 就没有———草色青青, 没有你, 没有我, 没有这世间的一切。”“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有风雨兼程!”学生对“水是真君子”的理解由课本延伸到了课外, “同学们, 难道我们不该有这样的志向吗!”又由弟子延伸到了自己。 (见“片段三”) 。教学过程中, 师生互动是一种双边 (或多边) 交往活动,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教师指点, 学生思考;学生提问, 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 互相交流, 互相倾听、感悟、期待。

总之,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 体验性学习, 在有向开放、多层互动中既不故步自封, 也不随意屈从, 在体现主体性的同时, 张扬自己的个性。

(三) 启迪智慧, 能力培养初尝试

【融通】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激发, 启迪学生的智慧,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也是孔子“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升华。罗杰斯也强调,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而教者则要学会为学生的思维把脉,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 提供帮助。

【实践】

片段四: (“赏景”一段的学习) 。师: (出示第二自然段) 请你自由地读一读, 好好地品一品, 它美在哪儿?生1:一个“桃红柳绿”一个“草色青青”, 有了色彩的泗水河畔春意盎然。生2:第一句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还运用了叠词, 让我感受到春风的轻盈、春天的可爱。生3:第二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大自然的壮美, 很好地抒发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生4:我发现这一段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着“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这句话进行了描摹。

片段五: (2、8自然段的教学) 。课堂上, 教者就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仿写。仿写一之“赏春”片段:在这段话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 细细地读一读这段话, 你觉得大自然还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你能通过想象, 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仿写二之“论水”片段:那么, 水在你心目中又具有怎样的品性呢?你也来当一回孔子, 赞赞你心目中的水。

【反思】

策略一:突出语言训练。高年段, 教师不仅要关注文字本身, 还应更关注课文是如何表达的, 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上。“片段四”的教学中, 教者就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 从“表示颜色的词”、“叠词”、“比喻、拟人、叠词、排比”手法、“总—分”的构段方式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 领悟语言, 积累语言, 运用语言。

策略二:突出思维训练。“片段五”中, 教者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仿写。两次仿写训练的关注点不同, 第一处是对修辞方法的仿写, 第二处是情感立意方面的仿写。通过两处仿写,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既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 也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写法的真谛, 实现对某种写法的自我内化, 通过听、说、读、写, 启迪学生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探索”与“转化”:课堂智慧引导策略辐射

罗杰斯的“非指导”与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最相似的一点, 即是“以学生为本”。作为教者, 我们要在领会其思想精髓的同时, 在课堂的实践中要善于总结出一些智慧引导的策略, 并将学习的理论有效地转化为教学的实践, 将教学策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策略, 并以“语文课堂特征”为中心, 辐射至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

摘要:课堂引导的“得法”与否直接关乎课堂生成和学生生命发展的质量。“得法”策略不仅体现在教师要创设情境, 形成可接受的课堂气氛;也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多样互动,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更体现在教师要启迪学生智慧, 将学习重心集中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本文将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相结合,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初步总结出了教师引导的策略。

上一篇:农村生态治理下一篇:网页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