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存取运动

2024-07-23

开放存取运动(精选八篇)

开放存取运动 篇1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为争夺市场份额和利润, 出版商间兼并重组频繁, 零散的小型出版商被专业化的集团出版商并购, 出版业开始步入集团化, 期刊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逐渐被少数大型专业出版集团占有, 同时也由于通贷膨胀等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 期刊价格开始大幅度上涨。同时, 图书馆等文献服务机构的文献购置经费却没有同步增长, 有的甚至还出现削减, 因此出现购书经费紧张以及期刊订阅量逐年下降的趋势。出版商为弥补销售量下降导致的利润减少, 持续调高文献价格。出版商的垄断行为导致的期刊价格暴涨, 直接影响了科研人员对学术信息的正常获取, 阻碍了知识信息的广泛交流, 引发了全球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 很多组织和个人为促进学术信息的无障碍交流做了大量努力。

2 开放存取的服务方式与资源

实现开放存取服务的两种途径是自存档, 即建立开放存取仓储;二是创办开放存取期刊或将收费期刊转换为开放存取期刊。其中, 开放存取仓储包括基于学科的开放仓储和基于机构的开放仓储, 即学科知识库和机构知识库。实践证明, 这两种途径是实现开放存取的有效方法, 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中尤以机构知识库发展最为迅速。

2.1 开放存取期刊

开放存取期刊是经同行评审的、可免费通过互联网访问的期刊, 分为完全开放存取期刊、部分开放存取期刊和延时开放存取期刊3 种类型。所谓完全开放存取期刊, 是指作者付费或免费出版, 读者免费访问的期刊;部分开放存取期刊是读者只能免费访问作者付费出版论文的期刊, 或者可免费访问部分论文全文的期刊, 或者只能免费访问文摘的期刊;延时开放存取期刊是指在出版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免费访问全文的期刊。可见, 开放存取期刊收录的文献是经同行评审的、正式出版的白色文献。

2.2 开放存取仓储

开放存取仓储包括基于学科的开放仓储和基于机构的开放仓储, 即学科知识库和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取仓储本身无需经过同行评审, 其收录内容也丰富多样。2003 年10 月, 德国马普学会发起召开的柏林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的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中关于开放存取出版物的定义是“开放存取的出版物包括原创科研成果、原始数据和元数据、原始仓储收录的文献种类有期刊论文、影印本、学位论文、课程讲义、会议资料、视频和音频文件、网络文献、科技报告、研究数据、图片资料等。其收录的论文既有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论文, 也有未经同行评审的论文;既有已正式发表的白色文献, 也有各类灰色文献。

2.2.1 学科知识库

学科知识库是基于学科的开放存取仓储, 是对某一学科的各类资源进行收集、保存, 并通过互联网实现开放存取的知识库。此时, 应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学科知识库, 主要收录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定量生物学、定量金融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预印本文献, 目前共计898646 万篇。在我国, 各馆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就是基于学科的知识库。

2.2.2 机构知识库

机构知识库是基于机构的开放存取仓储, 也就是某个机构建立的, 用以收集和保存本机构成员产生的数字化科研成果的知识库, 允许机构内外的用户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和使用。机构知识库可以说是开放获取运动的主角, 目前全球的机构知识库数量在不断增加。

截止到2014 年3 月10 日, OPENDOAR收录的全球机构仓储数量已达2600 个, 这些机构收藏的文献种类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图书、末出版的报告和工作论文、会议论文、视听资料、参考书目、数据集、专利、软件等, 如下图所示。可见.全球机构知识库所收录文献除正式发表的白色文献外, 还收录有大量的灰色文献。

3 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灰色文献开发和利用的影响

综上所述, 开放存取运动由学术期刊涨价引发, 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术期刊危机”, 促进学术信息的无障碍交流, 是全球范围内推动学术信息获取的行动。而灰色文献在其中又占有很大的比例, 因此开放存取运动有助于让用户和信息服务机构更加重视和了解灰色文献及其价值, 在促进对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的同时, 也促进了对灰色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反过来, 灰色文献在开放存取的自存储服务模式中也起到了丰富资源、提升服务的重要作用。开放存取对灰色文献开发和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开放存取运动推动了学科知识库和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和发展, 促进了对机构内部灰色文献以及其他灰色文献的长期保存和利用。对于科研机构来讲, 机构知识库的任务是要长期保存和利用本机构成员的学术成果, 关注成果意味着必然要同时关注其研究过程, 因此, 成员在科研活动中产生的研究资科、实验数据、重要图片资料、技术报告、会议交流资料等自然成为机构知识库收录的内容之一, 这些文献基本上是没有经过正式出版的灰色文献;对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育机构来讲, 除保存科学成果, 教学成果和资料也是其重点收藏的内容之一, 如有关教学的沦文、授课的课件、视频、自编教材、参考书目等, 这其中也不乏灰色文献;对于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来讲, 开发开放存取的特色库资源, 有利于对本地区、本行业某些特色灰色文献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3.2 开放存取的版权问题研究及实践对灰色文献的版权建设有借鉴意义。开放存取运动在世界的广泛兴起, 表面是为解决“学术期刊危机”,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在新的网络传播技术和信息生态环境下的版权制度危机。开放存取运动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公众对学术信息的无障碍存取, 在尊重版权法的前提下, 鼓励或说服作者和出版商过渡部分或大部分权利给读者, 从而实现读者对学术信息的免费获取。由于开放存取资源中有大量的灰色文献, 因此其版权建设无疑对灰色文献的版权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开放存取运动自2002 年《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发布以来, 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究其原因, 一方面开放存取取消了价格壁垒以及许可权壁垒, 正如PM所述“免费获取, 无限制使用”, 在用户中深得人心;另一方面, 开放存取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科研人员扩大个人学术影响力、促进其职业发展的写作目标。图书馆作为公益机构, 为学习、研究和保存文化之目的而开发和利用灰色文献, 开放存取运动的理念和实践也应该纳入到灰色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战略意识中来。

参考文献

[1]卢培煜, 杨新涯, 彭晓东.数字图书馆灰色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J].教师教育学报, 2008 (6) .

开放存取运动 篇2

开放存取是指在免费、开放原则的指导下的一种新式获取信息的理念,它借助网络平台达到各个学科和领域的信息与每一个用户的传递,并且这种传递是及时、迅速、无障碍且高效的。

不同国家对历史档案的界定都不同,《档案学词典》中注明:“历史档案,属于国家档案全宗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档案的统称。包括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时期档案”;《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分册》对历史档案进行了更全面系统的描述,认为历史档案是“对一定历史时期产生的档案的习惯称谓。由于不同国家对历史阶段的划分不一样,因而无明确、一致的界说,一般是以本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或一个新政权诞生为界限。例如,中国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限,在此以前的档案被统称为历史档案,包括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革命历史档案、民国档案、清代档案、明代档案以及明以前各朝代的档案;苏联以1917年十月革命为界限,在此以前产生的档案称为历史档案;法国是以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为界限,在此以前产生的档案称为历史档案;美国则将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以前的档案称为历史档案”[1]16。本文采用《档案学词典》中注明的历史档案解读。

网络存取是指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一步打造信息资源的网络管理与服务平台,进而完成历史档案等信息资源的存储和获取,方便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致力于满足社会公众对历史档案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与开放存取理念相契合。开放存取理念与网络存取都倡导信息自由获取,开放存取理念指导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实现,促进历史档案的开发和实现存在价值。

二、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必要性

在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历史档案是记录这些经验和财富的重要资料,是研究历史、以史为鉴、促进当代发展的重要依据。历史档案的有效利用能够促进历史档案转换为现实工作成果,进一步满足公众的需求,提高历史档案利用率和促进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1.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到来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对很多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历史档案受多种因素限制利用率一直不高,利用群体也仅局限于部分人,利用方式程序繁琐,因此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公众需要,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提高历史档案的利用效率,满足公众对历史档案的需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15。

2.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是档案保存方式创新的需要。

一直以来,历史档案的保存方式都是纸质资料保存,分卷目记录历史信息,形成历史档案,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历史档案保存的要求。然而,纸质档案的保存受到周围环境、天气、地理位置、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限制,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不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历史档案资源的损失,阻碍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网络存取将历史档案的保存方式依托于网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纸质档案破损等情况造成的损失,具有保存方式方便、持久、不易损坏的特点,是档案保存方式的一种创新。

3.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是档案利用方式创新的需要。

纸质档案的利用主要渠道是查阅,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即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档案馆实地查询,同时查询的方式比较繁琐,档案利用的时间成本很高。这些都对历史档案的利用和发挥价值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网络存取将档案的利用方式依托于网络,设置查询等功能,在建立强大的搜索、利用、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能够方便、快捷地查找到需要的信息资源,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历史档案利用的时间成本降低,是档案利用方式的一种创新。

三、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原则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是档案保存和利用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满足公众对历史档案利用更方便快捷需求的重要举措,是适应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发展的需要,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标准性原则。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标准化原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档案网络存取遵循一个共同的标准,包括档案著录格式标准、描述与标引语言标准、档案信息元数据标准、质量标准、计算机网络标准、数据库管理标准以及获取技术标准等通用标准[3]49。只有保持全国通用的统一标准并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全国不同的历史档案形成一个网络,实现彼此之间的无缝隙连接,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网络存取的目的。

2. 全面性原则。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全面性原则是全国统一建立一个全面的历史档案网络存取模式,从内容上包括总体历史档案、各地区特色性历史档案;从时间上包括各个时期的历史档案;从来源上包括官方历史档案、民间历史档案等;覆盖范围包括全国的各类档案馆、历史档案的各个领域,形成一个全面性的历史档案网络存取模式,满足公众不同的信息资源需求。

3. 保障性原则。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保障性原则是保障历史档案的安全、保障各方面利益。一方面是指历史档案的网络存取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在不危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基础上的网络存取,一些国家法律规定没有解密不能作为档案的资料一定排除在网络存取范围之外,以保障国家利益为重要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要保障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信息安全,建立安全的网络存取模式,避免不法分子的有意攻击和篡改。

4. 便民性原则。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便民性原则是网络存取模式和内容要以公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真正满足公众对历史档案的需求,网络存取模式和内容是实际可操作和实际可用的,并且利用程序上要尽量简化,要注意易用性原则,使得历史档案网络存取能够被大多数人所熟知、掌握和利用,达到其最终和根本目的。

5. 长期性原则。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长期性原则是网络存取模式的更新和优化,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一方面要求不断创新网络存取模式,不断满足现实的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内容要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不断更新和完善,把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最新历史档案都纳入到网络存取的范畴之内,做到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内容不断更新、完善,更好地为广大公众服务利用。

四、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实现方法

1. 高度重视。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模式需要全国性的档案馆的支持和协作,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牵头统一规划和完成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工作,与各省市、各类档案馆形成高度配合,共同完成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工作,使得全国上下对网络存取具备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能够提出网络存取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真正推动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推广和发展。

2. 统一标准。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形成一个标准化的网络,达到信息共享就必须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统一的政策标准、统一的法律保障,因此必须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法律对历史档案的使用和安全进行保障,必须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来统一模式,只有行业标准统一、政策保障、法律保障落实才能消除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后顾之忧,保障网络存取的实施。同时要完善和普及信息公开法规,清楚明确历史档案开放与保密的关系。做到历史档案信息共享领域真正实现可公开共享的发挥实效,不能公开共享的严格保密。

3. 技术进步。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需要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的支持,网络存取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只有不断推进技术的进步才能保障网络存取的高效实现。(1)软硬件设施。网络存取依托于计算机的软硬件和各种设备的支持,软件包括高速通信网、局域网,硬件包括交换机、服务器及硬盘等储存设备,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2)档案管理技术。网络存取需要档案管理技术的进步,包括档案检索,数据存储、压缩、加密、传输,图像自动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需要不断开发和研究,不断成熟和进步,才能保证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实现[4]18。(3)网络安全技术。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必须保证网络的信息安全,否则将会对网络存储造成巨大打击,一方面加强网络的加密和防护技术,防止被恶意地破坏、更改和泄露;另一方面要保障网络的日常维护,保障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

4. 资源支持。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实现是一个持续性、系统性的工程,不是短期或单一力量能够完成和实现的,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支持。(1)资金支持。网络存取模式的构建,信息网络的构建,历史档案网络化的实现等等各种流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持和保障,需要国家财政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同时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介入,实现资金多渠道支撑系统,保障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实现没有资金的短板。(2)专业技术资源支持。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和技术性人才的支持,在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当今,需要依托专业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专业的技术支持和项目外包,保证网络存取模式的科学性和专业性[5]。(3)人力支持。历史档案网络存取模式构建和实施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在后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专业的懂得档案管理和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的人员的保障,因此必须建立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招录、培养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熟知国家各项法律规定、能够熟练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

5. 档案查询实名制认证。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建立在公众对档案的科学、合理利用的基础上,不能出卖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因此在档案利用人身份的确认上要尤其慎重,可建立档案查询实名认证制度,通过利用人申请加入、相关部门审查资格、利用范围确定和出现问题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保障历史档案在网络存取过程中能够真正在应有领域发挥作用,满足真正有历史档案使用需求的公众的需要,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德俊.中外开放档案历史概述---对中外开放档案历史的四个W的解读[J].机电兵船档案,2010(4).

[2]邢华洁.论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J].兰台世界,2010(4).

[3]王萍,张卫东,李俊蓉,王磊.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原则及其实现方法[J].档案学研究,2012(1).

[4]关宏艳.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的技术保障[J].兰台内外,2011(4).

论开放存取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篇3

在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和信息交流渠道都在日益多样化,一种新的产生于西方国家的学术信息交流形式--开放存取在我国逐步得到发展.并很快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对图书馆而言,开放存取在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给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挑战.积极采取应对之策,充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对自身馆藏和开放存取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参与开放存取活动,是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 者:王玉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图书馆刊 名:黑龙江档案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RCHIVES年,卷(期):“”(5)分类号:G25关键词:

开放存取盈利模式之思考 篇4

一、开放存取发展概况

(一)开放存取兴起的背景

开放存取是在“学术期刊危机”和互联网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之下诞生的。

20世纪后叶,出版业刮起兼并、收购的狂潮,垄断程度急剧加深,学术出版也卷入其中。取得垄断地位的学术出版商们不断提高学术期刊的价格,与此同时图书馆经费缩减。高昂的价格严重妨碍了学术文献的传播,进而影响到学术研究的发展,这就与学术出版业服务科学信息交流的初衷和宗旨相悖了。

到了90年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为信息的采集、编辑和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多的信息能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于是,人们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技术来改造旧有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应运而生。

(二)开放存取的概念

迄今为止,关于开放存取的具体定义还存在着诸多争议。为了便于理解和讨论,在此采用认可程度较高的《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宣言》(2002年)中的定义。即,开放存取是指论文可以在公共网络中免费获取,它允许所有用户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限制地阅读、下载、复制、分发、打印、搜索或超链接论文全文,允许自动搜索软件遍历全文并为其编制索引,允许其将其作为软件的输入数据,允许有关它的任何其他合法用途,除非登录、使用互联网本身有障碍。有关论文复制和传播的唯一限制,即版权在该领域的唯一作用,就是承认作者的署名权、作者对作品完整性的控制权以及作品被正确地引用。

尽管各种文献中对“开放存取”的具体定义各有不同,但是对于在开放存取中读者无需付费即可获取和使用论文已经是一个共识。开放存取有多种实现途径,其中最为普遍的是被称为“绿色开放存取”的开放存取仓储(1)和被称为“金色开放存取”的开放存取期刊(2)。

(三)开放存取发展现状

开放存取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由少数人的设想、实验逐渐发展成了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科学工作者等所密切关注的学术出版模式,并且有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实践,如生物医学中心(BMC)等。传统的学术出版商如爱思唯尔、斯普林格等积极发展开放存取业务,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一些信息技术公司如谷歌、雅虎等也看到了开放存取模式的潜在价值,积极利用开放存取来丰富自身的内容,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访问量。

开放存取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已经足够成熟,会迅速在学术出版中站稳脚跟并从此屹立不倒。相反,开放存取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支持其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问题。

二、开放存取盈利模式分析

开放存取尽管是采用互联网数字出版技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费用支出,例如论文的编辑加工费用、同行评议费用、平台搭建与维护费用等。英国科学家曾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开放存取模式出版一篇文章的全部成本为7116英镑。

开放存取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要促进学术科研信息的传播。但是开放存取固有的成本支出要求其必须有一定的盈利能力或者说收入来源。

当前,各国开放存取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作者付费”、“广告收入”、“外界资助”这三种。通过对这三种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将发现这些方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尚不足以支持开放存取的可持续发展。

(一)作者付费

“作者付费”即论文作者向开放存取出版者支付费用,分为投稿费(投稿时就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审稿)和出版费(针对录用稿件收取的费用)。如生物医学中心(BMC)的最主要盈利手段就是向投稿的作者收取文章处理费。事实上,这些钱并不都是论文作者“自掏腰包”,因为作者所承担的研究项目一般是有一定的研究经费的,可以从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出版费用,用于支付开放存取出版,这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

这种模式看似解决了出版成本,但其实隐藏着严重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学术研究的进步。

在传统的学术出版模式中,读者付费订阅论文。为了实现更大的盈利,出版者就必须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即必须严把质量关,保证所出版的都是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文章。而开放存取之下,作者付费,那么是否会出现出版者为了获得更多收入,就尽可能多的出版论文而降低对质量的要求?

外国研究者曾提出,作者付费的开放存取其实是一种掠夺性的出版模式,因为“在作者付费模式下,作者变成了出版商们的客户,这样的设置形成了一种利益冲突——出版商同意出版的论文数量越多,其赚取的收入也就越多。因此,掠夺成性的出版商们用蒙骗让自己表现出正统性,从而诱骗研究人员将他们的作品提交,而后又向这些作者们收取出版他们作品的费用。”

对于研究者来说,学术论文的发表,可能意味着学术地位的提高、职称的升级、收入的增加,在这种巨大利益的刺激下,研究者们花些钱在开放存取期刊上出版论文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而且,这些钱还有可能是研究项目中的经费。

“作者付费”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出版者由原来的向读者负责变成了向作者负责。作者成了出版者的“衣食父母”,论文出版既讨好了“衣食父母”,又让自己获利,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的分析假设似乎是极大地贬低了出版者的职业道德和作者的学术道德,但是,利益诱惑面前,仅仅依靠道德来加以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越来越多的学术造价还不足以说明情况吗?

开放存取的使命是促进学术信息的传播,进而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其前提是被广泛传播的必须是高质量的信息。良莠不齐的信息会混淆视听,对其他研究者和一般受众形成误导,而且这类信息传播范围越广传播速度越快,危害性也就越大。

(二)广告收入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广告与媒介逐渐紧密联系起来:广告主需要借助媒介将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出去,媒介则以广告收费作为自身的一大利润来源。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媒介向受众(也是商品经济中的消费者)低价或免费提供媒介产品、广告主付费在媒介上打广告以将商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也是媒介的受众)的商业模式已经相当成熟。

然而,依靠广告收入支持媒介生存发展的模式主要还是运用于大众出版中,例如大众类报纸、大众类期刊等,而开放存取所属的学术出版更多的则是依靠销售收入,这是因为学术出版具有的特殊性。

一方面,学术出版的质量与规模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的进步和整个人类社会的知识创新。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只有在得到充分传播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后继者继续深入探索的基石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积累。如果依赖广告主的付费,那么广告主的意志就可能会干涉到出版内容,大众媒介中出现的“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现象表明这并不是杞人忧天。所以,学术出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求其必须保持高度的独立性,真正出版传播高品质的学术内容,决不能受到广告主的操控。另一方面,学术出版要求读者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这就导致其受众规模相对较小,自然不适合作为大众类商品的广告媒介选择,更重要的是广告对科研工作者等受教育水平较高者的劝服效果不佳。

开放存取,因为是免费提供给读者阅读、使用的,并且借助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其受众规模得到了扩大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上其读者的特点鲜明、集中,有理由相信开放存取会受到广告商的青睐。但是,这需要时刻高度警惕广告商意志对出版内容的影响,时刻注意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保证永远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倘若开放存取出版者被广告商牵着走,那将是科研之灾难、社会之不幸。

(三)外界资助

外界资助包括基金、赞助、捐赠和奖金等具体的方式。基金和赞助一般是指机构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通过提供现金、设备或人员支持来对期刊(开放存取期刊)进行补贴;捐赠一般指机构或个人通过捐款、捐实物等方式来资助期刊(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奖金通常指机构与期刊合作,通过设立系列奖励体系间接给期刊(开放存取期刊)提供补贴。

在开放存取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很多科研机构和科研资助机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开放存取使得研究成果能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得到更多阅读引用;其次,这些机构的图书馆在获取、使用科研成果的时候也无需支付大笔的费用,所以,多数这样的机构积极支持开放存取的发展。例如ar Xiv电子印本仓储(1991年创建,目的在于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共享,帮助科研人员追踪本学科最新研究进展,避免重复研究)的主要运行费用就是依靠相关机构如康奈尔大学等的资助。

外界的资助对于开放存取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资助能够长久、稳定地保持下去吗?万一原来的赞助方停止了资金、设备的供应,开放存取岂不是要搁置。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开放存取出版机构都能得到充足的资助。资助者们尽管是出于社会公益目的投身于开放存取,但同时也有着塑造自身社会形象的考量,所以通常都会倾向于选择较有名气的开放存取出版机构进行资助,而那些正处于艰难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帮助的机构则总是容易被忽略。

外界资助固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过于依赖这种模式,开放存取就难以保持稳定性,一切都要建立在稳定、充足的资助的基础之上,一旦资助出现问题,开放存取的维系、发展也都变得无从谈起。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开放存取普遍采用的“作者付费”、“广告收入”和“外界资助”三种盈利方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都不适合作为开放存取出版赖以可持续发展的收入来源。

除了本文前面所提及的三种主要的盈利方式之外,开放存取出版也在积极开发其他的收入来源,例如向读者提供增值服务。生物医学中心(BMC)在依赖作者付费的同时,也努力通过增值服务增加收入。针对刊物出版者推出的faculty of 1000系列产品,BMC提供专业领域1000位以上知名专家对已发表论文的评价意见。这对读者判断文章的质量与重要性很有帮助,因此许多刊物都愿意为此支付费用以赢得更大的学术影响和更高的订阅率。葛建平教授等也提出开放存取要注重“立足用户,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优质的服务来增加增值服务的销售收入。

问题并不可怕,正确认识开放存取出版所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去解决,必将会迎来开放存取出版光明的未来。当前,开放存取需要在保证出版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出多种盈利模式,形成多样的收入来源,并借助科技的进步不断降低出版成本。相信开放存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平坦。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放存取出版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等的大力支持。如今,开放存取已经成为学术出版重要的发展趋势。开放存取出版不向读者收费,而其所固有的成本又是无法完全消除的,那么它将如何可持续发展下去。本文通过对开放存取出版当前的三种主要盈利模式即“作者付费”、“广告收入”和“外界资助”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这三种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虽然开放存取出版有着良好的发展活力,但在盈利方面仍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开放存取出版,盈利模式,作者付费,广告收入,外界资助

参考文献

[1]方卿,曾元祥,敖然.数字出版产业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Houghton J,Raamussen B,Sheehan P,OppenheimC,Morris A,et al.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alternativescholarly publishing models:Explor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R/OL].Project Report.http://ie-repository.jisc.ac.uk/278/.2012-08-01.

[3]BEALL J.学术开放存取出版:掠夺性的出版模式[EB/OL].[2014-03-17].http//:www.Bookdao.com/article/45766/.

[4]Cockerill M.An introduction to Bio Med Central andopen access publishing[EB/OL].[2010-07-22].http:∥www.biomedcentral.com/info/about/advocacy3.

国内外开放存取资源介绍 篇5

1 开放存取的含义及类型

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简称OA) 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出版模式, 旨在促进学术交流, 扫除学术障碍。它依托网络技术, 通过自归文档和开放存取期刊两种途径, 实现开放期刊、开放图书、开放课件和学习对象仓储等内容的知识共享[1]。开放存取资源除了开放存取期刊 (OA期刊) 和开放存取仓储 (OA仓储) 两种主要途径外, 还包括个人网站per-sonal websites) 博客 (blog) 、维基 (wiki) 、电子书 (ebooks) 、邮件列表 (list servs) 、论坛 (discus-sion forums) 、P to P (Peer to Peer) 文件共享网络等[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OA资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OA期刊和OA仓贮为研究人员获取学术资源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为知识共享创造了条件。但是, 许多OA资源是分散存放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服务器和网站上的, 因此用户很难直接全面地检索到这些资源。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主要OA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希望能对科研人员免费获得OA资源产生效用。

2 开放存取资源介绍

2.1 国内开放存取资源介绍

2.1.1 OA图书馆 (http://www.souoa.com/)

OA图书馆是Open Access图书馆的简称。OA图书馆致力于让中国人可以免费获得高质量的文献, 最早提供了很多的Open Access数据库和资源, 但是由于OA的数据库资源比较分散并且数据库存储格式不统一, 利用起来的非常不方便, 在此基础上, OA图书馆利用google的搜索技术建立这个OA内容的搜索, 可以很方便搜索近6000多种期刊资料和5000多个Open Access的数据库资源。

2.1.2 Socolar开放存取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 (http://www.socolar.com/)

基于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检索角度考虑,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认为一方面有必要对世界上重要的OA期刊和OA仓贮资源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 另一方面也有必要支持对重要OA期刊和OA仓贮资源进行统一检索, 所以该公司启动了Socolar项目, Socolar目前是一个旨在为用户提供OA资源检索和全文链接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 为非赢利性项目, 由中国教育进出口公司管理。

2.1.3 开放存取网 (http://www.paperopen.com/)

开放存取网是由万方数据承担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国-瑞典学术论文开放存取应用系统建设合作”支持下建立的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整合服务系统, 该系统内整合了102家中文期刊以及超过2000种的外文期刊资源, 目前论文数据量已达50余万条。

2.1.4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针对科技研究人员反映的论文发表比较困难, 学术交流渠道不够通畅, 不利科学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创建的科技论文网站。网站经过教育部批准, 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免去了传统的投稿、评审、编辑、印刷等流程, 给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

2.1.5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 (http://prep.istic.ac.cn/)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于2004年3月15日正式开通, 该系统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建设, 是一个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服务系统提供国内科研工作者自由提交的科技文章, 一般只限于学术性文章。系统的收录范围按学科分为五大类:自然科学、医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系统实现了用户自由提交、检索、浏览预印本文章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

2.1.6 首席医学网 (http://journal.9med.net/)

首席医学网隶属于北京华夏世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是国内领先的医学学术交流网站。该网站医学期刊频道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医学期刊全文的链接, 目前又增加了一些国外OA的医学期刊全文的链接。

2.1.7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http://www.meeting.edu.cn/)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是经教育部批准, 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 面向广大科技人员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查到国内举办的主要学术会议信息, 包括会议预告、会议直播、会议回顾等内容, 可全方面的了解这些会议的举办情况。并且, 会议在线还保存了一些会议讲座、名家讲堂、学术沙龙等的视频。

2.1.8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 (http://www.sdb.ac.cn/)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由中科院网络中心牵头, 1986年启动, 全院几十家研究所联合建设的科学数据库群, 内容涵盖了能源、材料、化学、古气候、动物、水生生物、生物、生态环境、天文腐蚀、光学机械、自然资源、湖泊、湿地、冰川、大气、遥感等多种学科。

2.1.9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机构知识库 (http://159.226.240.226/)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机构知识库 (以下简称RCEES Open IR) 主要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全体员工以及其他合作者的论文和文献等进行存储管理。该所存储库使用的软件为DSpace, 大部分可以免费下载全文。主要的文献有:正式发表的研究论文、研究中心的的出版物、课题作品、专著以及其他相关的PPT和预印本等资料。

2.1.1 0 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 (http://dspace.xmu.edu.cn/dspace/)

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 (XMU IR) 主要收录厦门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著作、工作文稿、科研数据资料, 以及一些比较重要的学术活动的文稿等。厦门大学的学术成果可以长期保存在该数据库中, 方便国内外同行学者、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也展示了厦门大学学术成果, 加快学术传播, 提高学术声誉;促进电子出版 (e-Publishing) 和公开获取 (Open Access) 运动。

2.1.1 1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机构库 (http://csh.fjnu.edu.cn/dspace/)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机构库主要是用来存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师生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术著作、工作文稿、科研数据资料, 以及重要学术活动的演示文稿等。

2.2 港澳台地区开放存取资源介绍

2.2.1 香港教育学院机构存储 (http://www.ied.edu.hk/web/index.php)

香港教育学院机构存储里面存储了超过10500份各种记录, 包括学术文章, 会议文章, 书籍等相关信息。绝大部分可以免费下载全文, 只有个别只提供摘要。

2.2.2 香港大学学术库 (http://hub.hku.hk/)

香港大学学术库 (HKU Scholars Hub) 是香港大学的学术典藏库, 搜集港大学者著作, 公开给各界参考。公众可索阅绝大部分条目的全文内容。

2.2.3 香港科技大学机构存储库 (http://repository.ust.hk/dspace/)

香港科技大学机构存储库主要存储了该校师生的论文等相关的科技处产出, 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教学、科研人员提交的论文、会议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论文、预印本、研究报告以及演示稿全文等。这些都是以电子形式呈现, 并且可以免费下载。

2.2.4 香港大学论文库 (http://sunzi1.lib.hku.hk/hkuto/index.jsp)

香港大学论文库 (HKUTO) 收录了1941年以来的香港大学授予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 包含社会科学、人文、艺术, 教育学、医学以及自然科学各个学科。

2.2.5 澳门大学机构存储库 (http://umir.umac.mo/jspui/)

澳门大学机构存储库 (University of Maca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UMIR) ) 存储了澳门大学师生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汇报总结等学术资料等。

2.2.6 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机构典藏库 (http://ir.ncnu.edu.tw/)

台湾暨南大学机构典藏库保存了暨南大学师生发表的论文等文献资料。绝大部分可以免费下载。

2.2.7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机构典藏 (NCUIR) (http://ir.lib.ncu.edu.tw/)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机构典藏储藏了中央大学师生发表的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研究报告等资料。绝大部分可免费下载。

2.2.8 台湾学术机构典藏库 (http://tair.org.tw/)

台湾的学术机构典藏网站, 综合了台湾几乎所有大学的典藏库资源。大家可以在这里进行综合查询, 也可以进入到每个大学的典藏结构进行单独查询。大部分典藏库的资源都可以免费进行下载。

2.3 国外开放存取资源介绍

2.3.1 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 (http://www.doaj.org)

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是个很好的专门OA期刊文献检索系统, 但不包括预印本资源。DOAJ由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创建和维护, 该系统收录期刊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评审或同行评议的, 质量非常高, 与期刊同步发行, 且都能免费下载全文, 是做研究的好帮手。目前DOAJ除了查询OA期刊外, 还可以查询部分期刊的文章内容。DOAJ收录了9, 709种学术期刊, 其中5613份期刊可以搜索到文章内容。收录有1, 599, 806篇论文 (截止到2014年4月6) 。

2.3.2 Open J-Gate (http://openj-gate.org/)

Open J-Gate提供基于开放获取期刊的免费检索和全文链接。Open J-Gate系统地收集了全球约3720种期刊, 包含学校、研究机构和行业期刊, 这些期刊是综合类的, 也包含有生物医学类期刊。其中超过1500种学术期刊经过同行评议 (Peer-Reviewed) 。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开放获取期刊门户。

2.3.3 High Wire Press电子期刊 (http://highwire.stanford.edu/)

High Wire Press是全球最大的提供免费全文的学术文献出版商, 于199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创立。最初仅出版著名的周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目前已收录电子期刊1168多种, 文章总数已达4, 843, 023多万篇, 其中超过191万篇文章可免费获得全文, 这些数据仍在不断增加。High Wire Press出版的期刊中, 占据了世界高被引用率前200名中的71个。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科学》 (Science)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和《美国医学协会期刊》 (JAMA) 等。不过, 并非素有期刊都可以免费下载。并且其中一些期刊只是免费提供预印本资源, 而不提供最终发表的文章。

2.3.4 Plo S科学公共图书馆 (http://www.plos.org/)

公共科学图书馆 (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简称PLo S) 成立于2000年10月, 是为科技人员和医学人员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 致力于使全球范围科技和医学领域文献成为可以免费获取的公共资源。

2.3.5 Pub Med Central公共医学中心 (http://www.ncbi.nlm.nih.gov/pmc/)

Pub Med Central (PMC) 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的一项服务, 存档生物医学, 生命科学科研文献, PMC获得NLM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的授权, 收录存档生物/医学文献, 以电子副本的形式储存。PMC既是一个数据仓库, 更是一个资源整合中心, 可以将各种来源的交叉引用的数据用通用的格式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 用户可以使用PMC迅速获取免费的全文及相关的资料, PMC同时整合了其他的数据库的信息, 便于科研工作者研究及知识扩充。

2.3.6 Bio Med Central (http://www.biomedcentral.com/)

Bio Med Central集中出版了近百种生物医学领域的期刊, 其出版期刊又称BMC期刊, 具有免费检索和全文获取的功能。Bio Med Central是一家独立的出版机构, 致力于提供生物医学文献的直接、免费的获取与访问。所有Bio Med Central出版期刊上的文献均可以直接、永久、免费地在线获取。

2.3.7 Bioline International (http://www.bioline.org.br/)

Bioline International是一个非营利的学术出版公司, 致力于提供发展中国家高质量研究期刊的开放式获取。旨在缩短南北知识差距, 这对于促进全球对医疗问题 (热带医学, 传染疾病, 流行疾病, 新出现的疾病) , 生物多样性问题, 环境问题, 南北对话和国际发展问题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公司通过同行评审期刊的发行平台, 向全球提供中国、孟加拉国、巴西、土耳其智利、哥伦比亚、埃及、乌干达、加纳、尼日利亚、印度、马来西亚、伊朗、肯尼亚、坦桑尼亚、委内瑞拉等发展中国家学术刊物的开放存取服务。

2.3.8 Wiley开放阅读期刊 (http://www.wileyopenaccess.com/view/journals.html)

约翰威立 (Wiley) 是世界上重要的出版商之一, 出版的学术期刊质量非茶高, 尤其在生命科学、医学、高分子及材料学、化学化工﹑工程学等领域。出版Open Access期刊, 体现了该出版社对OA运动的重视和支持, 目前该出版社的OA期刊有11种。

2.3.9 Bentham Open (http://www.bentham.org/open/)

Bentham科学出版社提供的200多种Open Access的期刊, 内容涵盖科学、医药、工程设计等学科。文章都经过同行评议, 质量较高。并且这些OA期刊接受大家在线投稿, 按照作者付费读者免费的模式进行。

2.3.1 0 Open Science Directory (http://www.opensciencedirectory.net/)

Open Access Directory是个不错的OA期刊查询的入口, 包括了大部分开放存取的期刊, 现可查到13000个OA期刊。其中包含了一些著名的OA期刊目录, 例如DOAJ、Open J-Gate、Bio Med Central、High Wire Press、Pub Med Central (PMC) 以及一些专门的免费期刊项目。

2.3.1 1 J-STAGE (https://www.jstage.jst.go.jp/browse/)

日本电子科技信息服J-STAGE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ggregator, Electronic, ) 向全世界即时发布日本科学技术研究的杰出成果和发展, 它出版的期刊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该系统不仅包括期刊, 还有会议文献, 报告。文献多为英文, 少数为日文。目前网站上所发布的内容包括330种免费期刊、98种会议录、7份报告和41份JST报告。按期刊刊名浏览, 所有期刊列表见这里, 旁边标有“FREE”的均可免费使用, 注明了期刊年限。另外, 还有大量的独立的开放期刊网址。

2.3.1 2 ar Xiv预印本 (http://www.arxiv.org/)

最早的电子预印本库, 主要涉及物理学、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定量生物学和统计学等学科预印本文献。除了作者提交的论文外, ar Xiv还收录了一些物理学和数学的电子期刊全文, 包括美国物理协会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PS) 的电子期刊, 英国物理学会 (Insitute of Physics) 的电子期刊, 爱思唯尔 (Elsevier) 等的电子期刊全文。

2.3.1 3 vi Xra预印本库 (http://vixra.org/)

vi Xra是一个新的预印本库, 主要为物理、数学、生命科学、化学及人类学等学科。都可以免费下载全文。vi Xra成立的目的是寻找一个ar Xiv预印本库的替代库。因为现在ar Xiv预印本库上传的文章越来越多, ar Xiv为了保证质量, 采取了一些审核机制。而这些审核机制挡住了一部分科学家向ar Xiv投稿。为了更好的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vi Xra成立了。它采取更包容和开放的措施, 鼓励科学家把自己的文稿上传到数据库, 以便使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和传播。

2.3.1 4 USPTO Patent美国专利商标数据库 (http://patft.uspto.gov/)

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 提供自1976年以来美国所有专利的全文。专利全文是扫描的“Tiff”格式, 需安装看图软件或Adobe®PDF, Real Player, 或Macromedia Flash均可。

2.3.1 5 Academic Journals出版社 (http://www.academicjournals.org)

Academic Journals出版社是一家以开放出版 (open access publisher) 为主的出版公司。它出版的期刊都是Open access (开放存取) 的, 可以免费供大家查询和下载全文。Academic Journals出版社基于两个目标来做事, 第一、在他们的期刊上发表重要的学术成果;第二、提高论文审查和发表的周期, 并且免费提供给研究人员和学生。2.3.16哥伦比亚大学学术存储 (http://academiccommons.columbia.edu/)

哥伦比亚大学学术存储, 主要存储了哥伦比亚大学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绝大部分内容可以免费下载, 但是博士论文只有学校的师生才有权限阅读全文。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会议资料、工作报告图片等多种形式。

2.3.17邓迪大学研究存储库 (https://repository.abertay.ac.uk/jspui/)

邓迪大学研究存储库是一个机构存储库, 主要存储了邓迪大学师生的研究成果。包括发表的文章、书籍、学位论文或者视频资料等。这些资料都可以免费下载全文。

2.3.18英国阿伯丁大学研究存储库 (http://aura.abdn.ac.uk/)

英国阿伯丁大学的研究存储, 包括了阿伯丁大学的研究论文, 会议论文等研究资料, 这些资料都可以免费下载。但是这个库不包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请访问该校的数字典藏库。

3 结语

限于篇幅原因, 本文只列举并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一些开放存取资源, 希望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整理与揭示, 能为科研工作者免费获取OA资源提供帮助, 从而达到促进学术信息交流, 提高科学研究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世乔.开放存取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1) .

教育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探讨 篇6

1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

教育科研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前一类侧重于基本理论的研究, 后一类侧重于对理论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无论是哪类研究, 都可能以立项课题的形式进行, 也可能以非立项课题的形式自发进行, 因此, 教育科研成果的范围应是广泛的、多层次、多形式的[1],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科研任务的不同, 一般可分为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两大类, 此外还有教育专著或编著。

教育科研报告是描述教育科研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 它报告情况、提出建议、提出新发现和新成果, 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 又可分为实证性研究的报告和文献性研究的报告, 前者具体包括调查报告、调研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 后者通常以对文献的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 并展示文献的考证过程, 说明文献的来源与可靠程度, 是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的报告。

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终得以固定下来的形式, 是学术研究的结晶, 是学术成果的载体, 通常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观察、调查、分析和研究, 揭示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提出新观点, 得出新结论, 或站在新的角度作出解释和论证, 可按研究的特点、层次和水平分为经验性论文、研讨型论文、评述性论文和学术型论文。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创新性。

2 教育科研成果开放存取的适用性

2.1 开放存取及其存在前提

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了促进科学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推动科研成果的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开放存取允许任何用户通过互联网阅读、下载、复制、分发、打印和检索作品, 链接到作品全文, 用于编制索引、作为软件数据使用, 或者进行任何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 没有经济、法律以及技术方面的任何限制。在这种模式下, 科研学术成果可以在全球实现无障碍传播, 任何研究人员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不受经济状况的影响, 平等免费地获取和使用科研学术成果[2]。

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是研究人员的非盈利信息的传播动机和利用需求[3]。一方面, 研究人员基于将自己的非盈利性质的科研成果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取得同行认可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等原因的考虑, 希望能自由传播自己的成果, 另一方面, 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也希望能便利并且免费地获取他人的研究成果, 以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 并供自己学习、借鉴之用。这个前提决定了开放存取一般局限于学术出版领域。同时,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出版领域中的普及性应用使得在线出版和在线传播的成本大为降低, 开放存取成为一种既有效又可行的学术出版模式, 目前已日渐被学术界所接受和重视, 对开放存取模式的研究日趋深入。

2.2 教育科研成果开放存取的适用性分析

教育科研项目的经费通常来自于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 其资金来源具有非盈利性质, 这使得教育科研成果通常也不以盈利为目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对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的应用和不断完善, 往往揭示了教育的普遍规律, 具有指导意义。如果教育科研成果能合理地移植到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中, 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其广泛传播和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科研人员个体, 作为成果的创造者, 也都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不仅仅适用于自己一所学校, 而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惠及更多的教育对象, 同时, 其学术地位和声誉也能在成果的广泛交流中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因此, 教育科研人员存在着广泛传播教育科研成果的动机。

另一方面, 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理论, 并希望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来自专家和同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指引, 汲取本校、本地以及国内外其他地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经验, 以站在较高的起点上从事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 避免低水平无意义的重复研究, 这就必然存在教育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共享的巨大需求。同时, 学校通常是非盈利性质的教育机构, 教师的科研经费相对有限, 这导致他们希望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有关科研成果信息。开放存取正是满足这种信息传播和利用需求的可行方式。

可见, 教育科研成果既具有一般科研成果的共性, 又具有其以教育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的自身特性, 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学术科研成果, 适于采用开放存取。不过目前多数的开放存取研究和行动是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科研成果, 关于教育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认识和实际操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 教育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

3.1 开放存取的现有模式

实现开放存取有两种途径, 一是创办开放存取期刊, 二是自行存档, 即建立开放存取仓储。20世纪90年代末起, 两种途径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外一些国家的政府和科研机构积极倡导由公共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的成果加入开放存取计划, 供全社会共享和免费利用, 英美一些发达国家还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来加以保障。

目前, 国外较有影响的开放存取系统有DOAJ、Open J-Gate 、DOAR 、SOCOLAR 、SSOA 等。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 开放存取期刊目录) 是由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于2003年创建和维护的开放存取期刊门户网站, 旨在收录覆盖所有学科、所有语种的高质量的开放存取期刊;Open J-Gate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开放存取期刊门户, 由Informatics (India) Ltd公司于2006年创建, 提供基于开放存取期刊的免费检索和全文链接, 保障读者免费和不受限制地获取学术及研究领域的期刊和相关文献, 包含学校、研究机构和行业期刊;DOAR (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DOAR) 是开放存取知识库名录, 是2005年2月由英国的Nottingharm大学与瑞典的Lund大学合作开发, 由OSI、JISC、CURL和SPARC欧洲部等机构资助, 对各领域的开放存取知识库进行记录和分类, 专门提供综合权威的机构知识库、学科资源库等资源的目录列表。

在我国, 许多专家学者就开放存取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 在实践方面, 国内也作了有益的尝试[4], 已经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奇迹文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SOCOLAR和SSOA等多个开放存储式门户。其中,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经教育部批准, 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创建的电子预印本系统网站;奇迹文库是国内较早的电子预印本系统, 完全由科研工作者个人维护运作, 目的是用较低的成本向国内各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方便稳定的预印本服务;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 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 (SINDAP) 子系统构成, 分别收藏国内科技工作者自由提交的预印本论文, 和实现对全球预印本文献资源的一站式检索;SOCOLAR是开放存取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 2007年5月由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推出, 对分散存放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服务器和网站上的开放存取资源进行整理, 为用户提供开放存取资源检索和全文链接服务;SSOA是浙江大学图书馆专门建立的人文社科开放期刊检索平台, 致力于收集人文社科类的开放访问期刊和知识库的内容, 将开放访问期刊和开放访问自归档典藏集成在一起。这些门户是我国开放存取的活跃部分。

3.2 教育科研成果开放存取的方式

根据教育科研论文、教育科研报告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科研成果主要形式, 可以采用相应的开放存取方式。

3.2.1 教育科研论文开放存取仓储。

开放存取仓储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 分别是学科仓储和机构仓储。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开放存取仓储系统, 如前面所说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奇迹文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等, 以及arXiv中国镜像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利用DSpace构建的机构OA仓储[3]。但这些开放存取仓储收录的是所有学科的论文, 教育及教育研究的内容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并没有针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仓储, 对于国内广大的教育科研人员及一线教师来说, 这种收录篇幅远远满足不了大量科研成果广泛发布的需要。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例, 网站采取“先发表后评审”方式发布最新科研论文, 交流和推广新的学术思想和科技成果, 但发表的主要是科技论文, 截止至2009年9月16日, 主要栏目“首发论文”共35110篇, 归于“教育学”类目下的首发论文仅574篇, 其发表时间从2005年1月18日至2009年9月11日;另一主要栏目“科技期刊论文”共199688篇, “教育学”类下的期刊论文数共82篇。奇迹文库论文预印本项目是专门为中国研究者开发定制的电子文库, 主要收录原创科研论文、综述、学位论文、讲义及专著 (或其章节) 的预印本及电子书, 目前分为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三大分类, 其中教育学类下仅有文献5篇 (2009年9月16日检索)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收录范围按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五大类, 内不包含教育学类目。由此可见, 现有的开放存取仓储对教育科研论文的发表极为有限, 同时正式期刊上能承载的教育科研论文的数量也很有限, 导致大量的教育科研论文停留在作者手中, 找不到发布交流之地, 因此, 参照现有科技论文开放存取系统的模式, 建立专门的教育科研论文开放存取仓储, 或在教育部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加大教育科研论文的比重, 让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有一个更广泛的、人人可以交流共享的平台, 必将大有用武之地, 也将能更好地解决教育科研论文发布渠道不畅而信息发布需求强烈的矛盾。

3.2.2 教育科研论文开放存取期刊。

相对国际上5554种开放存取期刊[5], 目前我国国内的开放存取科技期刊数量不多, 有学者经过调查, 2006年1月有开放存取期刊167种 (占10.4%) , 2006年7月有198种 (占12.3%) , 2007年1月为230种 (占14.3%) , 每隔半年增长约2%, 2009年1月中旬对230种开放存取期刊逐一核实的结果表明, 其中有185种保持开放存取。基于2007年1月的数据分析显示, 开放存取期刊数量前十名的学科是医学 (54种) 、生物 (24种) 、综合 (22种) 、农业科学 (20种) 、大学学报 (12种) 、材料 (10种) 、地学 (10种) 、物理 (9种) 、电子通信 (8种) 、化学 (9种) [6]。根据以上国内学者对开放存取期刊的研究, 可知国内教育类的开放存取期刊少之又少, 基本是个空白。

可以参照现有的开放存取期刊运作模式, 创建以收录教育科研论文为主的开放存取期刊。为了确保期刊论文的质量, 应和其他开放存取期刊一样, 沿用传统学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行评审制度, 提交论文先要经过专业编辑和学术编辑的在学术规范、论文格式方面的初审, 然后再发送给教育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内容评审, 最后由编辑在同行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录用发表。对于评审人员的选择, 根据其本人的学术声誉、参与意愿和作者评价等标准进行筛选, 一方面保证收录论文的质量, 一方面保证对论文作者的公平性。开放存取期刊的同行评审制度会产生一定的成本, 常通过对论文收取一定的发表费用解决, 对教育科研论文来说, 这笔费用可从作者的教育科研课题或项目的经费中支出。

3.2.3 教育科研报告开放存取仓储。

教育科研报告是描述教育科研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 通常较完整地体现了教育科研成果。在现行科研管理机制下, 科研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 撰写的科研报告通常是提交给项目资助单位, 作为结题的基本材料和依据。单位接收了结题报告后, 审核后整理存档。这样, 教育科研报告就保存在课题资助单位手中, 其中一部分会按要求提交给上一级单位, 或在相关网站上发布, 而大多数的报告则被束之高阁或尘封, 乏人问津, 他人也无法方便地获得。根据这种情况, 建立教育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仓储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对于开放存取期刊, 开放存取仓储的存储对象更丰富, 不仅存放论文, 还存放其他各种学术研究资料, 包括实验数据、技术报告、会议录、电子演示文稿、多媒体文件等, 自然也便于存放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报告。在内容评审方面, 开放存取仓储一般不实施实质评审工作, 只是要求作者提交的论文基于某一特定标准格式, 并符合一定的学术规范, 采用的是文责自负的原则。而结项的教育科研报告通常已经过了项目资助单位或科研管理部门的审核, 所以在内容质量上较有保证。

在创建和维护方面, 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的开放存取可由高校、高校图书馆、教育科研管理机构等负责。可以独立建设, 也可以联合建设。联合建设有利于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投入, 达到规模经济效益, 同时也可以使开放存取资源能更广泛地被认可。对于高校来说, 可以依托原有的高校联合系统或高校图书馆联盟开展合作建设, 这些机构的硬件基础都已经比较成熟, 可为开放存取节省建设和维护的资金。如果能在更高层面上, 如省级或国家级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建设, 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则可以更好地推动全省、全国范围内教育科研信息的开放存取, 加快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促进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胡燕.关于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 2004 (1) :18-19.

[2]倪蕙文, 刘沪萍.浅谈开放存取及其重要意义[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8, (4) .

[3]李武.开放存取出版的两种主要实现途径[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 (4) :58~63.

[4]姜殿清.开放存取在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 :160-161.

[5]罗爱静, 胡德华, 刘双阳.OA期刊的分布规律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9 (6) :1-12.

开放存取运动 篇7

关键词:Open Access (开放存取) ,服务模式,分析

引言

本文主要研究是依托陕西共享系统, 在陕西建立OA平台, 将现有或还未具有电子期刊格式的杂志、期刊等机构, 组织整合为免费浏览平台, 同时杂志社、期刊社或者个人都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 发布自己的实时咨询与个人意见。可是一谈到建立这样的平台, 我们就必须考虑都可以对那些人, 那些单位, 那些文献种类实施建立呢?作者认为, 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分门别类, 就是按照不同的地域, 不用的服务形式, 不同的技术要求, 不同的网络环境等完全的、客观的进行分析与讨论, 从而得出比较理性的模式环境, 做到一一对应、相互作用与交流的科学管理体系。虽然每个模式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都是相同的, 但它们相对对立, 又相互借鉴。做到及时、准确的改正某一个研究模式中出现的错误时, 不会对其他研究体系造成影响, 也可将某个成熟理念移植到其他研究中去, 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和减少建设方人力、物力的重复投资, 减少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 在以下主要提出了3种服务模式, 分别为自我团体开发模式、委托开发模式、个人开发模式 (图1) , 具体介绍如下:

1 自我团体开发模式

所谓自我团体开发模式, 就是指对拥有自己的网络管理团队以及服务器、终端机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大、中型企业, 图书馆, 大、中专院校, 研究所等国家或私人机构的开发模式。他们从传统的纸质期刊, 经过一系列的文件录入以及格式格式, 将原本格式复杂、形式死板的科技文献, 转换为格式统一、内容丰富的电子文献。通过自己的网络环境推广出去。

对于此委托方来说, OA平台的搭建机构为了吸引他们对OA平台建设的兴趣与关注, 就必须通过洽谈, 以取得他们对机构的信任和对其期刊进行开放存取的许可性和合法性。在得到委托方的允许后, 搭建机构必须要具有新、奇、特为吸引点的平台设计方案, 所以作者以在陕西建立OA平台为创新点, 为扩充陕西科技信息资源为重点, 吸引资源方 (科技文献提供方) , 拥有自主创新的资源方只需要提供部分科技文献, 为首次搭建输送血液, 同时为团体提供完善的建设方案, 其中包括网站前台的布局、网络环境的配置、开放环境的设定、网站后台管理方法等即可, 搭建机构将初步设计结果, 交付资源方审核, 如果审核未能通过, 将及时修正不足之处, 直到双方满意。在整个初步设计中, 搭建机构都将免费为资源方提供相应的服务、管理与空间直到交付使用。在计算机网络相关法规的前提下, 资源方将自行负责平台管理与维护, 组建方不再涉及平台的任何事务。

2 委托开发模式

所谓委托开发模式, 就是指对没有自己的网络管理团队以及服务器、终端机等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的小型企业、图书馆, 大、中专院校, 私人机构。他们从传统模式走向网络化体系, 具有一定的困难, 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团队或网络代理商的帮助, 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

对于此委托方来说, OA平台的搭建机构不但要吸引资源方对OA平台建设的兴趣与关注, 通过洽谈以取得他们对机构的信任, 还必须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由于以上资源方对网络知识的薄弱, 搭建机构就必须认真负责的一步步对方案设计介绍给委托方, 必须尽量展示机构在网络硬件的牢靠性, 网络应用软件的可扩充性、可移植性以及可修改性, 网络安全的可靠性等等, 让他们了解机构在OA平台方面的了解程度与认知程度。搭建机构同样须要具有新、奇、特为吸引点的平台设计方案, 同时为资源方提供完善的建设方案, 其中包括网站前台的布局、网络环境的配置、开放环境的设定、网站后台管理方法等一系列方案设计思路。搭建机构将初步设计结果, 交付资源方审核, 如果审核未能通过, 将及时修正不足之处, 直到双方满意。同时在计算机网络相关法规的前提下, 资源方负责向搭建机构提供最新的科技文献资源、新闻咨询、留言处理与回复意见等相关资料, 搭建机构实时将资源方提供的各类文献资源进行分类、上传与管理, 这一点比自我团体开发模式要细心、烦琐, 所付出的工作、人员也要比自我团体开发模式投入大。在整个初步设计中, 搭建机构都将免费为资源方提供相应的服务、管理与空间直至委托方正式委托, 在得到资源方的肯定与允许后, 资源方必须商谈并签署OA平台建设与维护费用合同书, 届时资源方必须遵守合同书上协商的费用, 及时交纳。

3 个人开发模式

所谓个人开发模式, 就是指对单人服务。他们拥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新科技, 可由于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作为后盾, 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网络机构, 无法实现对成果的转化与发展。

对于此委托方来说, OA平台的搭建机构, 不需要吸引资源方 (科技文献提供方) , 他们对OA平台建设的十分感兴趣与关注, 不需要与以上委托单位进行太多的洽谈, 就以取得他们对机构的信任, 平台建设的维护费与安全性问题是主要协商的部分。由于以上资源方对网络知识的薄弱, 搭建机构就必须认真负责的一步步对方案设计介绍给委托方, 让他们了解机构在OA平台方面的了解程度与认知程度。由于以上资源方是非常愿意将自己拥有的各类文献自愿共享的, 以提升自己在社会各界的指明度与影响力, 只要能够在费用上降低, 风格简洁, 其他都是什么主要问题。搭建机构将初步设计结果, 交付资源方审核, 如果审核未能通过, 将及时修正不足之处, 直到双方满意。同时在计算机网络相关法规的前提下, 资源方负责向搭建机构提供最新的科技文献资源、新闻咨询、留言处理与回复意见等相关资料, 搭建机构实时将资源方提供的各类文献资源进行分类、上传与管理, 由于个人所拥有的科技文献资源相对其他模式中的资源方要少很多, 所以管理方面要其他模式投入小的多。在整个初步设计中, 搭建机构都将免费为资源方提供相应的服务、管理与空间直至委托方正式委托, 在得到资源方的肯定与允许后, 资源方必须商谈并签署个人OA平台建设与维护费用合同书, 届时资源方必须遵守合同书上协商的费用, 及时交纳。

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 虽然可以解决目前服务模式的分类, 但缺乏科学统计的专业化软件和进一步可行性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必定会遇到很多架构不合理、分析不深入等不足, 陕西面对如今浪潮般的信息发展态势, 必将迎来更多需要科技信息服务的团体以及个人, 到那时就会有更多、更细、更专业的服务模式, 为陕西的科技事业提供坚实、可靠和新颖的OA平台实现方式。

参考文献

[1]夏翠军.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 2005.

[2]杨莎莎, 叶建忠.学术信息交流的新途径——开放存取自存档[J].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1 (3) :37-40.

[3]曹艺潇.开放存取:一种新的学术资源[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197-198.

论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 篇8

20世纪中叶, 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带动了人类历史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也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包括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软硬件技术, 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通信技术、高密度存贮技术和网络技术, 包涵信息的采取、处理、存贮、传播、通信等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传统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学术信息成为科研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 带来了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发展, 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源存储手段, 也带来了新的信息资源的传播手段及新的信息资源的组织模式。科学家们充分利用这些手段, 重新探索了科研成果的发布方式, 即传统的科研成果只能通过学术期刊予以发表, 现在大量的科学家以免费的方式把自己的成果发表在网络上, 免费供大家检索和使用, 这也就带来了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开放存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放存取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技术保障, 网络的发展和应用为开放存取的实现提供了渠道。

1 开放存取的发展

1.1 开放存取的产生

开放存取是基于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而产生的, 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针对现代社会日益强烈的商业氛围, 希望能够以一种新的、自由的和免费的方式推动科技传播的发展。1998年, 学者们开展了自由扩散科学成果运动, 它倡议学术界要争取减少版权条约中对于科学文献的限制, 反对出版社控制着学者们的科研成果复制权。2001年, 学者们召开了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会议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在这次会议中, 学者们提出了两种开放存取的实现路径:一是通过建立自行存档 (Self-Archiving) 的科研存储方式, 二是通过建立开放存取期刊 (Open Access Journals) 的科研传播方式[1]。

1.2 开放存取的发展

通过这两次运动, 开放存取的思想和实现途径得以建立, 有效地促进了开放存取的快速发展, 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科学家把开放存取作为一种理想, 认为科研活动是科学家个人的工作成果, 理应免费提供给社会, 而不应成为这些科研期刊和数据库公司的谋利工具。科学家们以这种方式推动着科研领域的反商业化运动, 促进了人类科学知识的免费发布和广泛传播。目前, 比较有代表性的开放存取仓储系统有Open DOAR (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 开放存取期刊系统有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大力响应下, 经过几年的时间, 开放存取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截至2014年8月, 开放存取系统Highwire已经拥有了1700种科技期刊和几千种科研图书[2], DOAJ拥有9979种科技期刊和134个国家科研人员的1, 713, 477篇科技论文[3]。2011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统计显示, 截至2011年10月, 开放存取仓库的数量达2128个, 比2006年3月增长了6倍[4]。其中2008年芬兰汉肯经济学院克里斯特调查显示, 当年所有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近1/5为开放存取的方式, 这些论文都可以通过免费的方式随时获取[3]。

2 开放存取的内涵

2.1 开放存取的含义

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简称OA) 指的是一种学术传播方式和机制, 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术传播。传统的学术传播是采取学者把自己的学术成果发表于专业的商业化的学术期刊中, 其他人获取这些学术成果必须通过订阅学术期刊的方式获取。而开放存取则是学者把科研成果发表于公开的网络平台中, 成果的审阅和发表完全由学者自己决定, 其他人则通过网络平台完全可以免费检索、下载、复印和打印。开放存取是一种新的学术传播运动, 它包括着科研工作者的一种理想, 即科研成果的免费发布和免费共享, 它深刻地影响了学术业、出版业和传播业, 同时能够对图书馆的资源采集工作产生深刻影响, 能够促进科研成果的网络自由传播, 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免费检索和获取各类文献。

2.2 BOAI对开放存取的定义

2001年, 学者们召开了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会议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 这次会议中提出了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简称BOAI) 。在该计划中, 开放存取指的是科技文献通过互联网的方式, 不对使用者进行身份区别地检索、下载、阅读、拷贝、复印、传递、打印, 使任何读者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免费地获取信息资源。用户获取这些资源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而且是完全合法的, 允许读者在任何合法场所进行使用, 通过完全合法的方式对论文进行引用。用户使用这些文献时无任何技术、财力和潜行法律方面的限制。但是要求读者在使用这些文献时必须保持文献的完整性, 必须认同文章作者对文献的拥有权, 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进行合法使用。

2.3 ARL对开放存取的定义

对于开放存取影响最深的行业之一, 就是各种类型的图书馆, 其中特别是研究图书馆。开放存取改变了人们对资源的获取方式, 对于研究图书馆来说则是对其资源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传统的图书馆必须通过购买的方式开展资源建设, 学术期刊等资源在图书馆采购经费中占据了重要的比例。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通过网络化的传播方式, 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免费的方式不受任何限制地获取网络文献的一种方式, 开放存取的资源涵盖了主要的科技信息, 其中包括学术期刊文章、技术报告、学位论文, 也包括这些论文撰写中所依据的各种参考文献。美国研究图书馆协议同时认为, 开放存取不仅是一种资源的存储和获取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交流方法, 通过免费存储和免费检索利用的方式, 能够更高效地促进学术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信息的交流, 这也是一种学术信息的出版方式, 通过这种出版能够加大学术信息的共利用程度, 是对传统学术出版的一种革命。

3 开放存取的特点

3.1 资源获取的免费性

开放存取最基本的特征即是其获取的免费性, 即作者把自己的论文发表于免费的学术期刊上, 或者投放于特定的资源网站上, 通过同行评审的国际通行方式使论文得以发表, 供所有读者免费使用。这种免费性是互联网精神的一种体现, 即一种传统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始理想。同时, 这种免费性也是学者现代公共精神的体现, 这种精神以科研成果的共享来体现。这种显著的免费性, 使得开放存取资源发展极其迅速, 使论文的使用率大幅度提高。在电子工程学科中, 发表于同一种期刊中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2.35, 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1.56;在数学类论文中, 发表于同一种期刊中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1.60, 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0.84[5]。

3.2 资源使用的便利性

开放存取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供使用, 避开了传统纸质期刊的诸多缺陷, 也带来了互联网所具备的便利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的免费提供使用, 任何读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任何人提供他所需要的任何资源,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由于其免费的特征, 使得任何人可以不受经济状况的限制, 无限制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这也是其与传统收费阅读的最大区别和最大优势。这种便利性也促进了开放资源的使用率的提升, 同时也良性地促进了开放存取的快速发展, 这也必将成为未来科研的一个主要趋势和发展方向。正是由于资源使用的这种便利性, 使得开放存取迅速推广, 使传统的科技出版商也不得不在自身的数据库系统中引入开放存取的方式。目前, 主要的几个科技出版商, 包括Elservier、Wiley、Springlink等都在自己的数字出版中引入了开放存取资源, 供读者检索使用。

3.3 资源形式的多样性

随着开放存取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它不断得到科研工作者的认同, 在此基础上, 开放存取的资源也得到了巨大的丰富。由于开放存取参与人员的不断增加, 参与机构也不断扩展, 许多传统的机构也都加入到开放存取的范围内, 这极大地丰富了开放存取的资源类型。开放存取逐渐由传统的科研期刊论文单一类型转变为科研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技术报告、讲座、教学大纲、音频、视频等各个门类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只要遵守开放存取的基本规则, 即尊重作者的版权、保证资源的完整性, 都可以加入到开放存取的范畴。随着资源的丰富性的加强, 开放存取也日益加快了其发展速度, 极大地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发展。

3.4 资源交流的快捷性

开放存取本身即是科研工作者的一种新的交流方式, 科研工作者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储存在开放存取仓库中, 同时也从开放存取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极大地方便了科研工作者。同时, 科研工作者向开放期刊投稿, 专家也在同一平台对稿件内容进行评审, 并且就科研的内容展开交流, 这也是一种非常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通过开放存取的平台, 科研成果提供者、科研资源获取者、评审专家都在这一平台中进行资源和信息的交流, 能够迅速地提高学术交流的时效性。同时基于网络的这种工作方式, 能够缩短论文的出版周期, 加快科研成果的创作速度, 提升科研论文的写作质量。同时网络出版的方式, 本身即是对传统科技出版的革新, 省去了编辑、出版、印刷和发行的诸多中间环节, 提升了科技出版的效率。

3.5 收费方式的新颖性

国际通行的传统资源出版和传播方式是作者撰写论文、编辑审核论文、同行评议论文是免费的, 期刊通过投入资金对论文进行印刷和出版, 读者通过付费来获取资源。这种出版方式已经持续了几百年, 一直是通行的论文出版发行和订阅方式。学术期刊通过收费来维持和提高期刊的质量, 保证其正常运行, 并不断提升期刊的质量。但开放存取则与此不同, 它采取的是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费用模式, 这是对传统出版的一种创新。许多开放存取期刊为保证其正常运行, 通常会选择性地向作者收取一定的费用, 但是这个费用一般不由作者本人出, 而是由科研工作者的所在机构或者研究资助单位提供。如著名的生物医学中心 (BMC) 出版论文向机构收取500美元每篇, 科学公共图书馆 (PLOS) 由要求每篇文章要提供1500美元的费用。但是为了保证开放存取的公共性, 促进论文作者的积极性, 它们对于经济上有困难或者经济落后国家的作者则会免除其出版费用[6]。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学术研究模式的转变, 网络学术资源已经成为新时代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开放存取是科研工作者追求人类资源免费共享的一个理想, 免费信息资源已经占信息资源的比重越来越大, 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主要利用的信息之一。统计调查表明, OA出版可以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对119, 924篇公开发表的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会议论文调查发现, 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7.03, 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2.74。又如, 在电子工程学科中, 发表于同一种期刊中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2.35, 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1.56;在数学类论文中, 发表于同一种期刊中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1.60, 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0.84[5]。

但是由于我国科研评价体制的局限, 科研工作者对于科研成果的发布有着特定的要求, 这既是科研工作国情的不足, 也是科研工作者对于公共精神的缺乏, 导致开放存取在我国发展非常不足。截至2012年底, 我国开放存取科技期刊仅有区区185种;被DOAJ收录的OA期刊仅有14种;而被Open DOAR注册的OA仓储也仅有7个。可以说, 我国开放存取的认知率非常低, 许多科研人员对于开放存取都不知道, 这与我国作为一个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科研论文数量全球第一、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的发展现状相比差距极大。

摘要:信息技术推动社会发展, 网络的广泛应用带动了信息存储和传播方式的变更。网络环境下, 为推动资源的免费利用, 国外开展了开放存取运动, 这是传统出版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 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大力发展。在开放存取中, 资源形式多种多样, 资源的利用非常便利, 交流十分便捷, 作者提交论文选择性付费, 读者利用资源完全免费。

关键词: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开放存取

参考文献

[1]张玉祥.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整合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2.

[2]highwire[EB/OL].http://home.highwire.org.2014-09-06.

[3]Open DOAJ[EB/OL].http://doaj.org.2014-09-06.

[4]Bo-Christer BJork.Patrik Welling.Open Access to the Scientific Journal Literature:Situation, 2009, PloSone.5 (6) .e11273.2010.

[5]Baidu[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98036.htm?fr=aladdin.2014-09-06.

上一篇:新兴的创新大国下一篇:初、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