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设想

2024-09-01

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设想(精选十篇)

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设想 篇1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设想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主要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初级会计核算人才, 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大中专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 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明显下降, 其原因何在?笔者利用暑期下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与企业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同时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授课中对参训会计人员进行了访谈。调查发现, 中职财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二是会计电算化掌握得不够理想, 实际操作能力较弱;三是实际账务处理的应变能力较差, 难以独当一面。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 导致了中职会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心目中大打折扣, 同时也为中职财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多年从事中职会计教学, 认为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竞争力, 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可通过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来实现。为此本人从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提出改革实践教学的几点设想。

一、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一) 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未来就业目标的培养产生脱节。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 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但由于目前中职学校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设有足够的重视, 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 仍然采用传统的三段模式: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 即应知教学时间占2/3, 应会教学时间只占了1/3, 理论教学偏多偏深, 造成过多的知识积压, 削弱了专业技能教学, 学生技能水平偏低。这种格局与会计学科的特点不相适应,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 很难适应市场需要。

(二) 会计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 缺乏实践经验, 未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虽说毕业前有到企业锻炼, 也是走马观花, 流于形式。近年来, 尽管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育的培养, 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但学校往往苦于专业教师编制不足, 让教师下企业实践往往难以实现, 所以“双师型”教师多数成为了“双证型”教师。而校内会计实践教学, 一般是通过会计模拟实训来完成的, 实训的指导老师一般是由学校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师担任, 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训指导, 以致于与实际相差甚远, 致使“实训”成为纸上谈兵。

(三) 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校外顶岗实习难以保障。

按教学计划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最后一个学期, 全部进入社会实习, 参加企业顶岗实践, 目的是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社会“真刀真枪”的实践中得到提高。但目前“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还处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支持校企合作, 但没有明确、具体的专门针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 如财政部、税务总局虽然于2006年11月下发了《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改革问题的通知》, 但由于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发展水平不高, 企业规范化程度不一, 参与“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企业大多数难以完全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所要求的条件, 使该优惠措施流于形式。再加上企业和会计岗位资料对外的保密性, 部分企业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际等因素的考虑, 往往把接纳学生实习, 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 不太愿意接受, 即使接受也表现得比较消极被动, 随意安排一个岗位给学生, 做一些最基础的财务工作, 甚至沦为办公室打杂人员, 使会计“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二、加强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设想

(一) 提升实践教学地位, 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

中职教育定位于“就业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合理科学地设置课程, 努力建设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等, 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突出“做中学, 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色。中职学生基础差加上会计专业有些理论比较枯燥, 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避免出现厌烦理论学习, 可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教学变成实践教学, 创造边学习边实习的环境, 使学生学起来直观、易懂、有兴趣,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会计基础》为例, 在讲授凭证、账簿后, 就可让学生学习编制凭证、登记账簿, 最后再模拟一次供、产、销全过程的业务核算, 从而让学生真正入门。再如, 我们在讲授《财务会计》中的几种银行结算方式时, 就可带领学生进入模拟银行机构来学习这些抽象而又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 这样既照顾到学生的成长,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 笔者认为可将现在的理论课程课时与实践课程课时数为3∶1的比例调整为1∶1的比例。

(二) 注重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得有一桶水。”要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 教师应先工学结合, 而教师实践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 会计专业教师既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 又应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 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笔者认为, 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可以鼓励安排教师做兼职或脱产会计, 鼓励会计教师走出学校、走出书斋, 走进企业、走进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业培训, 顶岗锻炼, 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 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为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于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另外, 也可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一些会计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理财高手或具备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来担任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 同时为了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把会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教师进修和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和管理计划, 并在经费、时间上给予支持, 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从而实现提高会计教师实践指导水平的目标。

(三)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制度保障。

教育部要求中等职业学校,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 形成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这就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此, 学校和企业应联合制定“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工资薪酬制度, 等等。这样可使学生在“真刀真枪”的环境中得到锻炼, 实现理论和实践充分的结合, 弥补校内模拟实训的不足, 使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胜任会计岗位, 从而真正做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零距离。

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设想 篇2

随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明朗化,带动和促进新一轮专业教学改革和课题建设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目前会计教学中亟待解决的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需重新构建会计专业教育体系;其次,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教材建设方面也应同步跟上。

一、构建新的中职会计教育体系

1.统一对会计职业教育的认识。传统的会计教育早已存在,那么传统的会计教育是否就等同于今天的会计职业教育呢?这二者是有区别的。传统的会计教育是会计知识的普通教育,即学校内的会计课程教育,它侧重于以现有的会计教材作为教学主导,通过教师讲授完成教学任务,再辅以一定的模拟实习而完成,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指令性的计划,由下属部门和单位来培养。市场经济阶段,多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已经具备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至少是很快就能上手的,而传统的会计教育还不能充分满足这一点。

目前,我国的会计职业教育还处于初步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职业教育体系。会计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包含职前(或岗前)、职中(或岗中)以及职业未来发展要求的动态教育模式。现存于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等不同层次中,可分为“以学术为主的”高层次会计职业教育和“以技术应用为主的”中低层次会计职业教育两类,二者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不同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侧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的中低层次的会计人才,即具备较为全面的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如填制凭证能力、登记账簿能力、总账及报表核算能力、出纳核算能力、工资核算等能力。此外,还应当培养学生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

2.建中职会计专业教育体系。现行会计专业教育中,专业课时已多于文化基础课的课时,实践教学也已占了较大的比重,但总体上还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并未独立开来,其评价体系也只是形式而已,主要还是看重理论考核。针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模式,即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为5:5,发达国家如德国已达3:7。

⑴会计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①课程设置方面。可由学校教学部门来进行,也可由校企合作来进行。后者的课程设计,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的现象。

除了会计的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之外,《会计英语》也应在该体系中占一席之地。

②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必需、够用、实用、培养能力为本位。“必需”是指,由于会计学科的专业特性,如会计的六大要素,一个都不能少讲,少一个会计要素,将会打破整个核算体系,会计就不能成其为会计了。

“够用”是指,在专业会计各章节中较难、较少接触到的业务可少讲甚至不讲授,并简化可讲授内容,在一定量的情况下保质,避免“贪多嚼不烂”。

“实用”是指理论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杠杆。将课程内容按岗位划分为若干单元,比如《财务会计》课程,其理论内容对应着出纳核算、材料核算、往来核算、工资核算等各会计岗位的工作,则可按岗位分单元来进行理论教学。

③理论教学的形式不必完全与实践教学“泾渭分明”,即不一定等理论教学完全结束后再实训。就某一门课的教学来说,可以尝试先让学生动手干一干,然后归纳总结,再开展理论教学。比如前文所述《财务会计》课程,概念、方法与应用是财务会计学习与应用的核心要素。就目前学生的素质来说,对于课程中隐含的会计情境缺乏一个感性的认识,无法将教师强调的重要会计概念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的内涵与会计总结的交易和总结过程相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可以就某一岗位先让学生动手实践一下,如出纳岗位的验钞、点钞、开支票、登账等工作,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再来讲授“货币资金”这一章节的规章制度、核算等内容,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了,并可以自觉纠正前一阶段实践环节的问题。

④学习的单元(或岗位)的多少,可由学生根据个人条件,自由选择,毕竟,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动力是不同的。当然学习的单元越多,就业的条件就越好,由此可解决,有能力的同学可多学,而程度较差的同学至少也可学一技之长,避免了“一刀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分层次。

⑵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要相应依托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教学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体系、教学条件体系来完成。

①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环节的实践活动获得感性认识,掌握职业技能,并促成良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的养成。

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设定实践教学计划。对会计专业来说,主要由实训课、实习课二个环节组成。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和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必要环节,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和对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尤其是综合实训,通过模拟项目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实训场所主要以校内为主。

实习是应用性实践教学,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实习主要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

③实践教学条件体系。主要是指实践教学设施的配备。会计专业硬件设施的投入相对较少,可建立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形成同步进行的模式。

④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将实践教学体系相对独立开来之后,实践性教学管理应当打破原有的惰性,建立一套新的管理办法,对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学生根据其实训的单元及训练情况,分别进行独立的成绩考核,而不是附在某门课程的理论成绩之中。同时,要求会计专业学生通过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二、创新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相应的教材体系

1.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但创新是其主旋律。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因为它有着其他渠道教学不可替代的特点。课堂教学实际上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是通过语言、语调、表情、肢体动作等一系列的行为与思想的互动来实际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主体与学习知识的主体同样重要。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显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缄默知识”即“教学生学习”。

⑴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学习”,教师是引导者。我们常常发现,强迫学生学习毫无效果而言。学生必须意识到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把学习内容个人化,知识才被当成个人记忆的一部分储存起来。当老师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课程内容,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花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进行总结上,教会学生以适合自己思维的方式总结上课的内容,并且指导学生做到这一点时,他们才是真正在“教学生学习”,这是有效的学习,以良好的个人学习方式扩展的课堂教学。

①告知学生课堂教学的总体框架。学生应该首先了解课程的计划和目的,过去,老师的教学计划常常是留给自己看看。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学习的效果,如果让学生首先了解课程的计划和目的,对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也变得更加透明。要经常提及课程的总体情况,以便学生能够把具体的内容与课程的总体构架结合起来,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才能有意识地参加课堂活动。

②分析制定面向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听课能力差的学生来讲,介绍上课内容时,老师只是一味地讲是没有用的,进行课程的总体介绍对他们基本上没有帮助。因此需根据班上所有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制定教学方法。据研究,有以下五种不同的学习类型:视觉倾向型,听觉倾向型,动觉倾向型,总体把握型,分析倾向型。

视觉倾向型的学习者:需要图像、图表、图形、彩色代码,即视觉感受新知识。

听觉倾向型的学习者:需要问问题,在交谈中、讨论中、争论中获得清楚答案。

动觉倾向型的学习者:课堂中所占比例最大,他们首先通过身体或精神感觉来获取信息,之后,才能用其他模式处理他们在学习任何知识之前需要亲身体验(真实的或在想象中体验)。

总体把握型的学习者:需要了解整体轮廓的概念。他们需要知道“这对我有什么意义?“这怎么实现?”“这将导致什么结果?”

分析倾向型学习者:为数极少,在传统的课堂上表现得很好,喜欢摆事实,列表单,抠细节。需要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组织事务。

针对以上类型,可相应制定教学方法:

多感官教学方法:对于专业课程中的分类、步骤、程序的内容可用有特色的图画、图形、图表形式,色彩、符号来表示,以增强记忆。

对于概念、计价、核算的内容,可采用“问题线索”的模式,一开始学生依旧习惯于被动接受,不敢想,不会甚至不敢提出问题,教师将学生可能所出现的问题分类汇总,或者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情景化,以具体问题的形式出现,采用分小组讨论、发言、辩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获取知识。

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如货币资金,可采用先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方法,使学生获取直接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⑵强化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辅助,使学生对课程理论和知识点加深理解,主要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来完成,各单元(或模块)的实训要与实践教学计划吻合,保质保量,不能走过场。

⑶加强多媒体辅导教学。多媒体教学在其他专业的教学中,应用频繁,而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少之又少,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又使学生感到少了一些时代气息,仍然停留在原始的手工状态。其实,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充实课堂教学内容,非常适合案例教学。但是,在课件制作方面要对专业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材建设,它是教改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市场上各种会计类统编教材很多,重复出版的也很多,但内容和形式真正有新意、再版率、满意率特别高的却很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会计专业本身变化快、改动少,导致短期行为,即根据新出台的会计制度在原来教材基础上修修补补,每本教材都像一本制度讲解,怎么能引发学生兴趣?二是教材编写的适用范围界限模糊,中职和本科的教材差不多,没有突出难易、技术性和学术性之分,中职会计专业教材内容上应倾向于中、低级,增加案例和“实务模拟”的比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中职建筑专业改革设想 篇3

关键词:中职;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在不同形式下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而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与中职教育目标及社会现实需求等方面的差距,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职教学生有出路,才能使职教事业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从教学实践出发,笔者论述了目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法。

一、学生毕业干什么

这一点是最关键的。现在不能说某个厂家要学生,我们就立刻给学生。一是我们一时培养不出来。二是学生临时去了也不能让厂家满意,反而影响学校名誉。就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进行企业调查,了解市场需求,这样有利于专业对口。调查方面要涉及厂家需要学生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基本的建筑施工操作,还是建筑企业管理人才等。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另一方面是分类,调查结果有了,我们针对情况对专业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短期班和厂家定向班。对于要求不高的厂家,我们就可以以短期培训为主,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比如,测量操作、建筑识图、安全施工等。对于要求高的厂家,我们可以和厂家签订长期合同,定期定向对学生培训,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程改革

1.找准对象因材施教。华东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徐国庆博士在专家讲座中提到:“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项目课程的一个重要过程。”当前的教育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对象,定好自己的位置,才能使学校有所发展。

2.加强专业课程的安排,把握专业走向。对于专业课程,不要总是守着旧思想一条道走到黑。应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社会的发展,参照企业的需求,依据自身的优势改变专业课程的安排。一个好的专业一定要有一个龙头项目,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学,整个专业才能良性发展。比如,现在就可以以建筑测量、建筑装饰等为主专业,建立专业建筑实验室,联系相关实习地点,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龙头专业为中心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它着眼于全课程,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得以独立完成。最后模仿大学毕业答辩,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面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设计相关的问题,才能算完成了课程设计。这样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

4.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行业,联手企业,形成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训练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适度,专业技术应用操作能力相对较强,知识面较宽的技能型人才。其专业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强,搞好实习实训教学是关键。这方面的教学设备、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单靠学院是很难满足的,必须借助企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零距离就业”,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前期在校内学习与实习,后期到建筑施工现场顶岗实习,或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和完善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工程测量是建筑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通过模拟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抄平、变形观测等工作,培养学生建筑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的能力,以适应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的要求。建立建筑资料室,陈列各种规范章程、法律法规文件、土建类中外文期刊、标准图集、定额、标准等专业技术资料。在钢筋下料实训中,让学生学会钢筋的绑扎、钢筋保护层的支设、钢筋弯钩的加工及钢筋工程的质量检验等。

总之,要真正改变过去的单一发展,走综合路线,这样才能使中职的学生有更广阔的天地,使中职学生出人头地,不再受社会的误解,使中职教育走出一片新天地,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国庆,《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开发研究》,《中等职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专家讲稿(第一部分)》,2007.7

2.刘兰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研究》[J],《中等教育研究》,2003.5

3.邹智云,《校企合作好 风正一帆悬》,《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实现快速发展纪实》,2006.11

中职物理课程改革设想 篇4

物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有关理工类专业的基础类文化学科,要注重物理教学与中职类专业学科之间的结合,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然后再将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融合到专业学科中,突出介绍与专业有关的实际应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的思想,探索物理教学与中职类专业学习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物理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中职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异很大,中考成绩高的400多分,少的只有100多分,甚至更低的分数,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基础差异、个性差异、男女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初中时物理就没有学好,到了中职以后学生对物理课就有着一种畏难的心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物理课在中职教学中的作用。笔者认为需要对中职物理课程教学进行相关的调整,以下是对中职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些设想。

三、中职物理课程改革的设想

现时学生本身的素质和学习兴趣都不高,并且由于学制的改革,各中职学校物理课程的变化较大,总的来说物理课时已被压缩成2~3节/周,或者该课程已被删除。物理课在各专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物理、乐意学物理。能自觉从物理课程中学习到科学的知识,达到教师有效教学的目的。

笔者认为可以对现时的物理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开设两大模块:1.与专业结合的物理课程;2.开设物理科普专题讲座。

1. 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在物理课学时偏少的情况下,要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学时里学习到“够用”的物理知识,可以采用结合专业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比如医药专业中的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与医药学领域的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互相影响。例如讲授流体运动学时,由于教材上所涉及的例题多为工程学上的应用,和医药领域的应用结合度不高,因此笔者在备课过程中通过研究多种医药物理学教材以及在互联网上寻找与医药应用有关的流体运动学实例,如人体内部的血液流动,制药行业的药液在管道内的传输,厂房的换气与通风,中药制剂药液里的杂质的分离等等诸多问题都牵涉到流体运动的知识。特别是现代物理技术在医药学发展中的新应用,比如利用光谱分析药物成分,纳米技术在医药学上的最新应用等,让学生接触到物理学前沿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使他们在更高的层面上了解这门课程的地位,起到辅助提高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知识面,明确物理学在其专业学科中的定位以及物理学知识对医药科技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高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比如建筑专业中的物理知识。很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利用都依赖于近代物理学的成果,建筑业的发展和完善更离不开物理学,建筑领域中不少现象和规律与物理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受力分析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流体力学的伯努利方程有助于在建筑中设计重力流排污水管系统;通过分析光经过建筑材料反射和透射特性,可以设计出人们满意的室内外的光环境;建筑上的声学原理是室内音效设计的理论基础,可以保证良好的音质和隔噪音效果;利用静电场的物理原理可防止建筑物遭受雷击等等。

将物理学知识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这样可以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真正发挥物理学在专业中的作用,并有效提高学习物理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介绍物理学基本知识,融物理知识和前沿应用为一体,开设物理选修课

物理学的发展大大推动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发展的结果,使人类使用蒸汽机、发电机和电动机,乘火车、轮船、飞机和使用无线电通讯技术。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使人类拥有原子能发电站、激光技术和半导体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核磁共振不仅是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工具,而且成为有效的医学诊断手段,技术的革新又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的提高。上述是物理学发展的常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以物理学的发展为专题进行讲授。

中职物理课程的教学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现行的教材不可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建议可以先对有相同专业的学校进行试点,编写有专业特色的物理教材。没有开设物理课程的学校可以着手开设物理的科普知识选修课,并编写校本教材,时机成熟后可以进行综合筛选出版有各专业特色的物理教材和物理科普教材。

预防建设领域中职务犯罪的设想 篇5

一、预防建设领域中职务犯罪的设想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应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注意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把预防职务犯罪置于党委领导下,纳入党和国家反腐斗争和综合治理的整体格局中,检察机关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的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在党委领导下,检察机关与审计机关、建委等有关职能部门配合,依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坚持“打防并举,重在预防”的方针,我们设想如果检察机关与审计机关联合制定《在建设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双重监督责任制》,简称《双监督》。以制度规范基本建设,建立起一套易于操作的、行之有效的预防体制,通过强有力的审计监督和检察监督,就可挤出建设工程中的“水分”,切断行贿者非法谋利的途径,堵塞行贿受贿的源头,从而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

双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建立双监督领导小组。由县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检察长、审计局长为副组长,建设局、交通局以及分管副检察长和审计局副局长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审计局,由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成员由检察院负责预防职务犯罪的科长、审计局投资审计股股长、建设局招投标办公室主任、交通局工程股股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由办公室具体负责双监督的考核和各项事务。

第二是确定监督人和被监督人。检察院和审计局作为监督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作为被监督人,接受双监督。

第三是明确职责。①建设局、交通局在国家建设项目从招投标开始,就要及时通知检察院、审计局现场监督,保证投标的公开、公正,杜绝暗箱操作;在甲、乙双方签订建修合同时,要签订双监督责任书,并把“建设项目在开工前、在建中、竣工后要接受双监督以及工程造价以审计最终审定价为准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作为硬性规定,列入合同条款之内;同时要督促甲乙双方全面收集建设工程中的各项资料,特别是地下工程施工记录、设计变更记录以及材料价格和竣工图纸等,应做到准确无误,真实可靠,为审计机关提供完整无缺的审计资料;还要加强对招标办、工程造价管理站、质监站和施工单位的管理,严格规范工程预算员的行为,对违规违纪者,要及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严肃处理。②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加强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在开工前要对建设单位资料来源以及征地、拆迁等前期费用和施工单位资质、信誉、招投标和建筑合同的合法与否进行审计,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在建设中,要对合同的实施情况,工程变更手续及施工情况、材料价格等进行审计,保证各项资料的真实可靠,使偷工减料、高估冒算在技术上不能实现;工程完工后,要参与工程验收,并在三个月内对工程提起竣工决算审计,确保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不受损害。③检察院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在建设领域积极开展事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使国家建设项目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杜绝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凡发现建设项目中有职务犯罪的嫌疑,就要及时介入;凡出现有虚假票据和财务舞弊行为,检察技术部门要及时辩清真伪;凡审计机关需要外调取证时,就要积极配合,弄清事实真相,防范可能发生的职务违法犯罪,并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管理职能部门全面落实双监督。④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就要主动向双监督领导小组报告,接受双监督,双方在签订承包合同的同时,要自觉签订双监督责任书,按国家有关审计规定,对审计机关实行承诺制度,保证所有资料的真实可靠,使各自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自觉遵纪守法,杜绝职务违法犯罪的发生。

第四是监督办法。由双监督办公室对每个建设项目进行监督考核,并在审计公报中予以公布,并将考核意见作为评定建筑企业资质好坏、信誉高低的参考因素,对不履行审计手续或拖延、拒绝送审的建设单位要按六部委规定,处以建设单位总投资1%以下的罚款;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后,原工程款结算中多计或少计的工程款要进行调整,建设单位已签证多支付的工程款要全额收缴,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虚报冒领工程款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要处以违纪金额20%以下的罚款,对低劣工程要限期整改,构成犯罪的,依法查处。

二、实现设想的具体措施

首先是领导重视。特别是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要为审计机关撑腰壮胆,树立审计即第二财政的观点,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学习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的有关规定,积极支持配合审计监督工作,发挥审计机关的经济卫士作用,使国家建设项目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县委、政府应对检察院、审计局拟定的《在建设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双重监督责任制》,以两办名义印发到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并对近几年来的国家建设项目进行清理,对投资大、该送审而未审的项目进行审计监督,以此减轻县、乡(镇)的财政赤字和建设单位的负担,消除建设项目中潜在的违法违纪行为;对今后县内重点、大型的国家建设项目,县政府要下达审计计划,确保审计监督的顺利进行。

第二是部门配合。建委、交通局是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应全力配合建设审计监督,杜绝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在建设前、中、后要完善和收集所有相关资料,畅通建设审计监督渠道,规范建设市场,加强工程预算员、质检员的管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审计机关,认真执行审计决定,确保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施工单位要摒弃违法谋利的念头。房管所、国资局要以审计最终审定的工程造价,登记国有资产,使审计结论得以执行。审计局要加强对审计中介机构的监管工作,对高估冒算搞虚假审计情节严重的,要建议有关部门给予严惩。

第三是完善机构。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有检察院、审计局、建委等职能部门成员参加的联络小组(或领导小组),确保检审《双重监督责任制》的落实,必要时,检察院和法院可在审计机关成立审计检察组和审计执行组,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做到审计监督到位,审计决定执行到位。审计检察组和审计执行组,分别由检察院和法院的一名中层干部兼职,主要职责是直接介入发现有违法违纪的审计项目的调查处理和强制执行落实审计决定,简化案件移交的中间环节,维护审计决定的权威性,有力打击违纪违规,震慑经济犯罪。

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设想 篇6

一、编写校本教材,适应人才需求

编写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思维特点、接受能力的校本计算机课程教材,使校本教材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筛选与甄别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材,删除教材中知识老化,理论过繁过多等不能适应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理论脱离实际的知识体系。计算机技术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理论体系衰减周期短,操作技能技巧淘汰快。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抱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没有用,而在实践中有用的知识技能学校却没有教”。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不迷信统编教材的知识体系,要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发校本教材,按模块化知识结构进行编制教材,从而使编制的计算机课程教材准确把握住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能够用,真正体现知识技能的实用性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例如,应大胆舍弃《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理论》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多媒体制作》《MAYA动画设计》《电子商务》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用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采用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具体

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无法向学生讲解清楚,学生理解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学时应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构建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因为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凭课堂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这就要求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平台,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及素材、在线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建立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教师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作补充等等。学生每修完一科,可在指定时间到网上参加考试,如获通过则取得相应的学分。

四、改革常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动机、思维能力差距较大,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方法,要努力改变计算机教学的常规教学模式,切忌“满堂灌”。应该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后进生掌握计算机教学内容中基本的、便于操作的实用知识与技能,而要让优等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教学中的实用知识与技能,同时要对这些知识与技能活学活用。教师要按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各组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当浅显的、基本的学习目标完成后,可以鼓励他们尝试有一点难度的学习内容,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在学习中觉得有收获。例如在MAYA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同一堂课中可以设计两个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具体的比如在MAYA中讲授制作“火焰特效”这个动画效果时,首先制定第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火焰特效”的制作方法。让全体学生经过努力完成第一目标,同时并为学习好、操作快的学生提供第二教学目标:在完成“火焰特效”制作基础上,要求学生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原有动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修改制作成别致的贺卡送给同学或朋友。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和巩固所学知识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通过改革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把分层教学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位学生对计算机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有所获益,进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切实有效地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改革设想 篇7

关键词:中职,田径运动会,改革

一、前言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滞后越来越明显, 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改革进展缓慢, 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器材匮乏, 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理想以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热情不高等。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召开, 依然采用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比赛形式, 严重制约着中职体育教育的发展,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实施, 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 它给中职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如何改革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迫在眉睫。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的对象

中职学校和部分重点中学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的方法

1. 应用文献法:根据研究的需要, 调阅了有关中职校田径运动会改革研究的论文, 并了解研究历史和现状, 从中找到研究的方向。

2. 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项目设置调查表20份, 回收18份, 有效问卷18份, 有效收回率90%。

3. 采取数理统计法:回收的问卷调查表, 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 中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根据中职教育公共课为专业服务的要求, 中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能, 在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 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而竞技体育为体育的竞争, 所以不应该把竞技运动的训练方法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

运动会是中职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是展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成果和文明的窗口。胡健先生认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的三大组成部分, 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并存在本质的区别。

在中职学校的运动会中, 普遍存在以竞技体育为主设置的比赛项目, 脱离了“增强体制、促进健康”这一目标, 我认为应以学校体育为主, 可保留一些竞技的项目, 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集体性强的项目, 这样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投入训练的积极性,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 个性就能得到发展, 团队精神就能得到培养。

(二) 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设置

从数据的统计结果看, 各所学校田径运动会在比赛项目的设置上几乎相同, 如田赛项目:有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等。径赛项目:有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和4×100米接力赛。这些些项目的设置, 舍弃了操作难、安全性低、难度大的项目, 如径赛的3000米以上的项目、跨栏、4×400米接力, 田赛的项目撑竿跳高、铁饼、标枪等等。

(三) 学生的参与情况

田径运动会项目的设置大多以竞技项目为主, 对技术、体能有较高的要求。从实际筹办的情况来看, 学生参赛不超过学校总人数的28%, 有的甚至不足总人数的16%。可见学生的参与人数过低, 项目设置竞技性过高, 制约了学生的参与, 难以实现运动会“重在参与、全民参与”的目的, 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标。

竞赛规则仍按中国田协颁布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执行;为不影响学校的教学时间一般只安排2~3天, 时间太短;裁判员队伍则由体育老师和科任老师及部分学生组成, 非专业裁判, 水平参差不齐, 容易造成误判甚至错判, 常常使赛程无法正常进行, 使运动员的比赛情绪常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利于比赛的开展和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制约了比赛成绩。

绝大部分师生对学校运动会开展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 只是在运动会召开前半个月或一个月, 才会安排参赛运动员进行必要的准备和训练, 往往会造成训练期间学生运动负荷过大, 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在比赛过程中, 参与的都是各班级少数体育爱好者, 大多数同学由于平时缺乏体育锻炼, 没有机会上场比赛, 这样就失去运动会的吸引力, 忽略了体育竞赛的多样化, 久而久之, 学校田径运动会期间成了大多数人的“休息日”;大多数学生成了体育观众而不是参与者。

四、改革的设想

(一) 明确运动会的目的、意义

学校体育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体育深化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真正喜欢运动。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 并给我们带来好处。运动包括学习、生活、家庭、精神、心理、生理等内容。要知道, 运动的根基在于学生的自觉性。所以, 举办学校运动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运动的精神或运动的本质, 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以及在学习、生活、家庭和心灵上的提升和充实, 让学生热爱运动并自觉运动。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全面检验学校田径运动的开展情况, 促进学校田径运动会的教学和训练, 促使学生人人参与运动, 真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提高身体素质, 更好地为专业报务;另一方面, 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遵守秩序、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可振奋师生精神,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由此可见, 对中职学校运动会进行适当的改革, 要使许多项目的设置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需求, 充分体现全面的、有趣的、有竞争力的原则。即要鼓励竞争, 更要强调人人参与, 在学校—学生—社会三点一线上, 建立一套具有职业教育的科学、合理的中职运动会新体制, 使全民健身融入职业教育之中, 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因此, 改革目前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现状, 以使各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能够达到它的本身的效果。

(二) 创新比赛项目

在项目设置上尽可能符合中职教育的要求, 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径赛项目保留100米和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4×100米接力;田赛项目只保留跳远。新增一些新颖的、富有趣味性且具有培育团队、协作精神的项目, 如学生集体项目:推铁环迎面接力、摸石过河接力、夹球跑、集体跳绳比赛、“迎面接力”比赛、10人钻跨绕障碍接力比赛, 师生自由组合“搬运竞赛”接力, 家庭趣味组合“袋鼠跳”接力等项目。各项目间相互渗透、交织, 且有家长、教师的参与, 促进了家校的联系, 增进了师生的情谊, 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1. 学生集体项目:“迎面接力”比赛。

比赛目的: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奔跑能力。

场地器材:在场地上画相距50米的平行线, 接力棒。

参赛要求:

(1) 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比赛人数及分组:每队出10名 (男女各半) , 分组依次进行;

(2) 比赛赛制:按每队用时先后按计时取名次。

参赛办法:采用预决赛进行, 按预赛成绩取前八名, 成绩相等的名次并列。

比赛规则:

(1) 男女各5名迎面相距50米, 一名队员手持接力棒, 从起跑线后听令出发, 跑到对面将棒交于下一个队员;

(2) 最后一位运动员跑到终点时比赛结束;

(3) 必须持棒跑, 棒子掉地必须捡起再继续跑;

(4) 必须在指定的起跑点或终点交接棒;

(5) 比赛纪律:比赛中绝对服从裁判, 以裁判员的判罚为最终判决;

(6) 运动员必需穿运动胶鞋比赛, 不准穿钉鞋。

2. 家庭组合“袋鼠跳”接力 (国外一些学校常请家长一起参加运动会) 。

比赛目的: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

场地器材:在跑道上画两条平行线, 一条起跑线, 一条折返线, 距离20米;麻袋若干条。

参赛要求:

(1) 比赛以三个家庭组合为单位 (父母与孩子) , 自由组合。分组、分跑道依次进行;

(2) 比赛赛制:每组按每队用时先后按计时取名次。

比赛方法:

(1) 每队参赛运动员的先后顺序自由编排;

(2) 每道第一名选手站在起跑线上, 等起跑信号发出后迅速跳进麻袋, 双手提起麻袋口起跑, 用双脚跳跃进行, 过折返线后钻出麻袋, 提着麻袋跑回, 交给本组第二名选手;

(3) 第二名选手按规则向前跳, 跳至终点绕标志物返回, 依次循环, 直到每队最后一名参赛选取手返回时躯干到起跑点内沿垂直面, 视结束比赛。

比赛规则:

(1) 发令员发出信号后, 方可跳进麻袋;过折返线后方可钻出麻袋;

(2) 交接麻袋必须在起跑线后进行, 不得抛传麻袋;

(3) 每队选手必须在自己的跑道上进行接力, 不能抢道, 否则视为违例;

(4) 各队运动员应按规则跳, 违规者取消本队成绩。

(三) 对运动会的宣传与报道

加大对运动会的宣传与报道、赛前做好充分的宣传, 比赛前的一至二个月, 利用学校的网络、校刊、广播电台, 利用课间操时间或下午课余时间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吸引全校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让学生、教师、家长一起参与到运动会中。让人人认识到开展校运会不仅是为了比赛和锻炼, 更重要的是通过运动会的召开, 全面检阅学校体育开展情况,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风貌。

五、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体现人人参与的中职学校运动会, 是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新课改中, 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坚持“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便于同“全民健身”的有机结合。

2. 改变原有运动会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比赛方式, 增加的比赛项目要具有较强趣味性, 来丰富比赛内容, 营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让学生充分体会家庭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及运动热情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3. 通过改革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 培养学生人人参与意识, 发扬青少年学生具有勇敢、正义、自信、主动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也体现出运动会的团结性、竞争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二) 建议

1. 建议延长运动会比赛时间, 增加参与人数。使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加运动会, 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 体现大众化, 增加受益面。可灵活设置比赛时间和地点, 举办也较容易进行。

2. 建议运动会裁判员及工作人员由学生担任, 体育教师在赛前对参与的裁判员进行培训, 比如“计时”要看“烟”, 不能只听“枪声”, 丈量以什么位置为准等等, 体育教师一定要起到组织、协调、辅助、监督的作用, 加强理论知识指导, 只有这样, 在比赛中学生的裁判能力和组织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知识面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3. 建议加强运动员的体育精神, 比赛纪律管理, 严肃比赛纪律, 正确的比赛态度, 尽量使每个人都参与活动, 做到“有益第一, 比赛第二, 赛出风格, 赛出水平”;遵守比赛的规则, 维护比赛的秩序。

4. 建议增加奖项设置, 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增加参与奖、最佳组织奖、体育精神奖、精神文明奖和优秀裁判奖, 并增加集体奖的强度。充分体现既“鼓励竞争, 更强调参与”的宗旨。

参考文献

[1]胡键.构建普通高校运动会竞赛新平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04, (21) .

[2]詹中华, 袁跃.对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会现状的调查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01) .

[3]徐兆静.田径运动会改革设想[J].和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5 (3) :212.

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设想 篇8

高等音乐院校琵琶教学多年来一直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这种授课方法的优点如下。

其一,因材施教。当今,随着选择学习音乐的学生不断增加,学生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法以及确定教学进度等,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演奏乐曲时缺少表现力,教学时就应侧重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情感处理能力,鼓励学生多去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等;而有的学生基本功稍差,教学时就要给予专项的强化训练。

其二,精细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实施细致性、跟踪性的教学,及时纠正改进反复检查,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对重点问题精雕细刻不走过场,并在学生出现思想波动时做好思想工作,消除厌练情绪和浮躁心态。 在教学中要细致观察学生课堂的表现,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教授学生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学习新的乐曲时怎样快速熟悉乐曲及解决难点问题。

虽然通过“一对一” 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在技巧和艺术这两个层面展开极具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但这一教学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因琵琶专业属于演奏专业,当今乐坛这样一个百花争艳的时代,能够成为职业演奏家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所以,培养演奏家不是当前琵琶专业教学的唯一目的,[1]提高琵琶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才是当今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在教育教学体制上有突破性的改变,只有让学生不是自己一个人盲目的学习,而是让他们有所比较、有所竞争,才会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自我完善性。这个方法就是集体授课法。

二、集体授课法

开设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集体环境中学会学习,形成发挥思维能力,学会发展自我并完善自我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在学习活动中成为不可代替的因素。教师可通过多方面的授课来提高学生的对比进步、交流合作、感悟创造等综合能力。

1.集体专业课

利用集体课的形式既可以通过集体环境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又可通过集体授课让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自觉修正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这种自我审视和自我提高形成的巨大效力是他人所无法替代的,而这种提高更是在“一对一”的模式中所不能的。 集体专业课还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情,在自我精神尽可能放松的环境下,可以将学习效率转为最大化。有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自信心、害羞等因素导致他们在“一对一”教学模式中思想负担很重,身体和心理上均处于紧张状态而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琵琶集体课教师的注意焦点相对分散,间接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学生心理压力也相对减小,合奏起来较为轻松自然,更容易领悟到老师传授的精髓之所在。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其特长或短处,教师可通过比较分析来帮助学生辨别其优点与不足。

2.集体欣赏课

欣赏课是教师将搜集到的各名家的音像资料放给学生试听,通过欣赏使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以及演奏技术技巧等有所提高,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开展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相互启发、深化认识、全面理解。在讨论中同学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中挖出新思路、新观念,进而激发音乐赏析和乐曲理解感悟等潜力,开发创造思维,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3.集体室内乐课

著名钢琴家傅聪说“如果没有室内乐的训练,就不会真正懂得音乐语言”,可见室内乐的重要地位。 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都十分注重室内乐,将其列为学校的必修科目。 琵琶室内乐课,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使实用性和实践性有所加强,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强化能力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毕业后能胜任相关工作。 琵琶室内乐课包括:重奏课、合奏课、伴奏课等。通过这种组合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思路。在组合形式上,又可按年级、程度组合,与声乐组合,与其他民族器乐组合等。

室内乐课的开设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强调各声部的合奏;强调各声部间的默契配合,学到了合作的能力;演奏中更要注意倾听与思考,向他人学习,提高理解力、欣赏力和表现力;有利于培养演奏的歌唱感,提高对节奏的感受力、演奏能力以获得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2]

4.展示汇报课

展示汇报课就是指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根据学习所获向同学和老师进行展示、汇报。与以往“一对一”教学模式中的向老师汇报练习成果有所不同,在这种开放、公众的环境下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增长舞台经验,消除不自信、害羞等心理障碍。这些素养都是一个好的演奏家和音乐人所必须具备的。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情况:很多学生在台下准备得很充分,可当进行舞台表演时,总是因紧张等因素而严重影响了演奏效果。 集体形式的展示汇报还可以形成有利的竞争机制,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所以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练习乐曲,搜集资料,充分准备。在准备过程中,每个人都采取了自我主动吸纳知识的形式,因而大量知识会以高效的方式被获得。而且经调查,这种获得要比教师课堂教授记忆得更加深刻。

同其他集体课一样,汇报展示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指导得到自我提高、快速进步。

展示汇报课应当通过演奏和陈述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学生演奏一首乐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相同或不同的指定曲目,也可允许他们自行选定曲目,但所演奏的曲目要符合学生现有的技巧水平,曲子选得太难无法很好的完成,曲子选得太简单亦失去了汇报的真实目的。展示汇报时若有条件应提供舞台的场合,使学生真正体会表演的氛围,以达到此课的最大效果和目的。

其次,教师还要在学生演奏之后要求其对所演奏的曲子进行介绍与赏析。介绍要包括曲子的作者、作曲时的背景、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是怎样通过音乐的语言表达出这种情感。赏析时要着重说出对曲子的理解以及在演奏中怎样通过强弱快慢等其他的表现形式来传达出曲子的内涵。这些材料貌似简单,但只有演奏者真正理解了曲子,对曲子有所感有所悟,才能使曲子不只是音符的呈现,更是情感的倾诉。

只有不断对学生开展这样的展示汇报课,才能快速高效地使学生增加对曲子的理解感悟能力,才会使演奏不流于外表,这才是真正演奏家和音乐人的最重要的素质。

5.开展讲座课

讲座课可以定期举行,邀请一些相关专家就某一主题进行讲授,分享有名的演奏家或音乐教育家对某个领域的独到见解。这种形式的讲座是无法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下开展的,并且这种讲座也与以往的同学在一起集体讨论不同,专家的观点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整体上升一个高度,这对学生以后音乐的发展、乐曲的表达、未来的计划都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多让学生与专家、演奏家、教育家接触,感染他们身上的那种气质、那种思想,对学生的内在培养都是十分有利的,而只有内在的感情与认知丰富了,才能更好的表达到乐曲当中去,才能够演奏诠释甚至是创造出更好的音乐来。

三、“一对一”授课和集体授课的综合法

通过以上两种教学形式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关系紧密却又不可替代。它们各有优势和缺点,但又是一个有机、统一、有内在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两个配套环节。它们将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横向与纵向、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在琵琶教学中应当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两种教学形式扬长避短,相辅相成,完美结合,使教学趋于完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送的优秀人才。

摘要:改革琵琶教学方法是采取在原有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教法,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音乐人才。

关键词:琵琶,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欢.论室内乐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J].中国音乐,2007(1).

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设想 篇9

关键词:人才竞争,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各行各业对人才的争夺也是越来越激烈。近些年来, 我国酒店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催生生酒店管理专业的兴起, 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酒店管理人才的素质可以说直接决定了酒店的长远发展, 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当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开设酒店管理专业, 但是, 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模式方面却存在较多的问题, 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 亟需进一步改革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满足社会以及酒店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我国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学必须要实现其基本的目标, 是教学活动价值属性的体现,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不仅仅只是教学层面的因素, 同时也包括了学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及专业安排的科学性。相关的调查发现, 当前我国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影响着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整体的有效性。

1.课程的结构不够合理

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差异化的人才, 所以教学课程的设置也应该要体现差异性才比较科学。但是现在很多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刀切。首先, 从所设置的上课内容来看, 酒店专业设置的部分上课内容与其他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重叠, 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专业性, 使得酒店专业的学生学到的内容无法与其它专业的学生相区别。其次, 所设置的课程忽视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没有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开设相关的课程。再次, 所设置的课程缺乏体系性, 学科之间相互的联系表现不明显, 这就很难使学生能够掌握到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

2.实践课程安排较少甚至没有

酒店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社会实践。因此, 实践课也应该在课程设置的范围之内。通过对海外酒店人才培养方式的调查发现, 海外对酒店人才的培养方式就有其很大的独特性, 很多学校都有自己专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餐厅, 学生除了毕业后获得实习机会之外, 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有很多的实习机会,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把所学及时应用到实践当中。另外, 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 其理论与实践时间的比例分配也不同。一般, 培养酒店督导级人员的, 其操作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的比例为5:5;而培养酒店主管人员的, 其操作与理论课程之比则为3∶7。而在我国, 学生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什么实践的机会, 只有到快毕业的时候, 部分学生才能够拥有一些实习的机会, 学生很难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很难得到检验, 教学的效果也很难得到验证。

三、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设想

要使得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其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1.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要体现差异性

酒店管理专业属于管理类的专业, 但是同时它又涉及到很多的关于酒店方面的专业知识,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必须要体现专业性, 与其他专业所学的知识相区别开来。设置的专业课程至少要能够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有关管理的知识,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原理比如计划原理、组织原理、控制原理等;酒店管理知识, 主要有酒店管理概论、前台管理、客房管理餐饮服务以及餐饮管理, 还有烹调知识、保安知识、酒店公关等相关的课程;与经济和旅游有关的知识, 酒店行业与旅游行业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这方面的知识也必须要有所涉及;有关管理工具的课程, 最重要的就是语言工具, 酒店所接待的都是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的游客, 语言作为重要的国际交际工具, 酒店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 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客人沟通。

2.合理安排学生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时间

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起步相对较晚, 酒店管理专业在很多的中职学校都属于新兴的专业, 因此很多学校都没有完整的提供学生实习机会的体系, 因此学校课程的设置比较偏理论。因此, 应该要想方设法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 对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时间作出适当的调整, 根据目标的不同来设置相应的实践时间。另外, 针对学生实习的需要, 学校应该要不断开拓多方面的能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途径, 比如与一些比较大型的酒店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 使得学生能够在平时的时间里也有机会参与酒店管理工作, 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或者是鼓励学生平时多到一些小型的酒店寻找实习的机会。

四、结语

酒店行业属于第三产业, 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酒店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于人才素质的高低, 中职学校要培养出合格的优秀酒店管理人才, 课程改革是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梁银.基于有效教学的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设想[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 , 2012, (1) :89-104.

[2]杜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123-125.

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设想 篇10

一、中职教育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目标和生源上尤其特别。

1.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求的,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近几年的教学改革, 让我们从在黑板上讲课变成了在社会上讲课, 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有了较大改善, 但是还存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出一批有能力, 有个性, 能胜任社会工作的学生, 这是作为基层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2. 目前中职学生的主要组成是中考落榜生、辍学生和部分社会闲散的青年组成。

随着普通高中的逐年招生, 中考落榜生的比例严重下滑。学生的现状就是不知道学习。另外, 掌握专业知识, 能学为所用, 也是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的优点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地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联想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主体的体现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如何的这个点上, 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启发学生, 促使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开发思维能力,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使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启发式教学的互动性和延展性。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深刻的了解, 而且要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 适时地进行活动, 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而且当问题抛出后, 学生的思维被启动, 往往会得到更好的延展, 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启发式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在启发式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提问、引导、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将企业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逐步地渗透给学生也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呢?对教学的实际过程做了如下设想:

1. 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典型案例, 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典型案例都是教学的好帮手, 如何使用这些案例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巧妙地将案例与实际任务结合, 就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

进行过案例分析之后, 再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并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就需要教师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提问是一种艺术, 要将学生可能的疑问清晰地表示出来, 需要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深刻地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心理特征。

3. 设置合理的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练习的方法, 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的方式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补充设计的灵感。

4.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 互相启发完成任务。

启发不一定是教师提问实现的, 也可以建立一个小的集体, 之间互相来启发完善各自的观点, 这也是一种启发。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更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上四个步骤来设计一堂课应该会很成功吧!

四、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课堂上教师是起辅助作用的, 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法促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这是目前教育的一种境界。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理想, 就需要教师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1. 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现状。

课堂上的真正主体是学生, 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性格爱好是进行沟通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重点, 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切入点能恰到好处的地引导学生, 走进课堂, 喜欢上课堂。现在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中职学生的年龄层次决定了他们的叛逆性格, 这就需要教师, 放低姿态和他们做朋友。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选择和变化。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这对教学至关重要。

2. 熟练掌握所讲科目的现状。

根据对学生特点的了解, 学生喜欢的是知识面广且平和的教师, 这就需要教师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 不断地补充。并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补充知识的过程, 这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会很好地帮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不管是“传道”“受业”“解惑”都需要教师对所讲的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并在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师本人的知识结构, 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 在学生中树立学识上的威信。这是至关重要的。

3.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启发的方式。

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怎样的行之有效, 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在合适的时间点上,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启发方式。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当时的反应做出适时的调整。采用什么样的启发方式,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 都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采用合适的启发方式, 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 培养适合发散思维的方法, 以期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这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怎样去引导学生完成这样的转变才是启发式教学的根本, 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4. 对教材的分析理解。

合理地运用和理解教材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前提。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理解, 按照学生的情况和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对知识点进行拆解组合, 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摘要:教学有法, 而教无定法。启发式教学是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 将这种启发的思想适时地应用于教学过程, 必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

上一篇:低碳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下一篇:人民日报社新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