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失血休克

2024-08-08

抢救失血休克(精选十篇)

抢救失血休克 篇1

1 一般护理

1.1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R、BP,每15~30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1.2 观察尿量

尿量的变化常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休克患者需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休克是肾血液量减少及肾血液十分明显的异常分布,当尿量少于20ml/h,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虚假素补液,休克好转时尿量可恢复,如每小时尿量达30ml以上,表示循环状态良好。

1.3 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如果患者皮下黏膜有瘀斑或骨折开放部位渗血不止,应向医生提示考虑有DIC可能并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

1.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感染,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管等各装置管的通畅。

1.5 其他护理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u,预防破伤风,在观察治疗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及防止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为了补充有效循环血量,防止休克,须在10~15min内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我们多选择上肢,因上肢静脉离心脏近,穿刺成功率高,能争取时间,难以穿刺者,果断静脉切开,确保静脉通畅。

2.2 早期输液速度

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扩容速度比扩充血容量更为重要,等量液体快速输入能使休克迅速纠正,我们对54例患者均采取早期快速输入5%葡萄糖盐水1500~2000ml,患者在入院后30~40min内血压回升至常基线。

2.3 胶体液的应用

在补充一定量晶体液后,随即给予胶体液,胶体液可提高胶体渗透压,有利于维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容量,而且减少补液量,防止脑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

2.3.1 低分子右旋糖酐

是临床常用血浆代用品,其胶体渗透作用能将组织中细胞外液的水分引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降低黏滞度,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并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和纤维蛋白聚合,延长出血时间。我们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快速滴注,在短时间内发挥其作用。

2.3.2 输血

在扩容的基础上输入同型血,不但能补充血容量,提高胶体渗透压,而且补充血细胞及凝血因子,提高凝血酶原浓度,具有止血和增加机体抵抗力的作用,要注意补充钙剂。休克越严重越应减少库存血的输入,最好用新鲜血。

2.4 纠正酸中毒

可用碳酸氢钠。

3 小结

失血性休克 的护理 篇2

【摘要】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将导致死亡。本文对12例外科手术中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的护理总结分析,认为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及时、准确、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紧密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术中应及时给病人止血,保持呼吸通畅,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强心剂和血管活性药物;术后加强各种生命指标的监测和护理,如意识状态,体温,呼吸,血压,必要的须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机体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共同特征,并导致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各重要脏器技能代谢絮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为一危急的临床综合症[1]。在外科手术中,大多因大血管破裂,肝脏、脾脏破裂出血引起,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将导致普遍性细胞功能损伤,生命重要脏器的功能丧失致机体死亡。一般而言,失血性休克病人只要得到及时治疗,迅速恢复血容量,呼吸通畅的情况下,大多能够完全好转。我院与近期抢救的12例病人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最终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病因】微循环障碍(缺血、淤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致微循环动脉血灌流不足,重要的生命器官因缺氧而发生功能和代谢障碍,是各型休克的共同规律。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即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凝血期。

一、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缺氧期)

此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①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压力降低;②微静脉和小静脉对儿茶酚胺敏感性较低,收缩较轻;③动静脉吻合支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血液从微动脉经动静脉吻合支直接流入小静脉。

引起微循环缺血的关键性变化是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不同类型的休克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时,心输出量减少和动脉血压降低可通过窦弓反射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在大多数内毒素性休克时,内毒素可直接剌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使之发生强烈兴奋。

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对心血管系统的总的效应是使外周总阻力增高和心输出量增加。但是不同器官血管的反应却有很大的差别。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的血管,由于具有丰富的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而且α受体又占有优势,因而在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时,这些部位的小动脉、小静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红肌都发生收缩,其中由于微动脉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最强,因此它们收缩最为强烈。结果是毛细血管前阻力明显升高,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毛细血管的平均血压明显降低,只有少量血液经直捷通路和少数真毛细血管流入微静脉、小静脉,组织因而发生严重的缺血性缺氧。脑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少,α受体密度也低,口径可无明显变化。冠状动脉虽然也有交感神经支配,也有α和β受体,但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却可通过心脏活动加强,代谢水平提高以致扩血管代谢产物特别是腺苷的增多而使冠状动脉扩张。

交感兴奋和血容量的减少还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血管紧张素Ⅱ有较强的缩血管作用,包括对冠状动脉的收缩作用。

【临床症状】: 容量不足超越代偿功能,就会呈现休克综合病征。心排出血量减少,尽管周围血管收缩,血压依然下降。组织灌注减少,促使发生无氧代谢,形成乳酸增高和代谢性酸中毒。血流再分布,使脑和心供血能得到维持。血管进一步收缩会招致细胞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致使体液和蛋白丢失,加重低血容量。最终将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肠道粘膜对失血性休克引起的来源于肠道的抗体的防御能力遭到损害,很可能就是肺炎和其他感染性并发症的重要发病机制次致死量的失血对内毒素的攻击具有交叉耐受的能力。即次致死量的失血能对致死量内毒素的攻击产生保护作用。

【 护理措施】

2.1 止血 失血是引起休克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应立即找出失血原因及部位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制止或减少大出血,如局部压迫,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等,一般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本组病例中对于表浅动脉出血特别是外伤引起的动脉出血我们迅速使用局部压迫,加压包扎止血;而对于手术中深动脉的破裂则应及时找到出血点,用止血钳或结扎止血;术中大面积渗血使用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等药物敷于出血面上,再用盐水纱布轻压片刻,即可得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2.2 保持呼吸通畅 休克病人都处于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杂物。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做深、慢呼吸及有效咳嗽,协助病人做双上肢运动促进肺的扩张改善缺氧状况,遵医嘱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每分钟6-8L的流量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而严重呼吸困难者,如本组病例中一患者手术过程中因大量失血致使呼吸几乎中断,我们进行了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最后挽回病人的生命.2.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开始纠正失血性休克时,补液一定眼迅速。及时补充血容量的主要原因是有效循环血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所致的器官功能性不可逆性损伤。因此,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一般选用22号和18号留置针。穿刺部位应选择血管粗,易穿刺,易固定的部位,如下肢的大隐静脉,上肢的头静脉,贵药静脉,正中静脉等大静脉,必要时颈静脉。并同时建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这样既能快速扩容,又能了解血容量的补充情况,还可以监测心功能。补充血容量时应遵守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输液速度可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随时调整,一般补液速度要快,一小时输液量可少于1000ml,重症休克时在20~30min内输入液体1500~2000ml。补液时判断输液速度是否适宜的标准是:在快速补液过程中,心率下降,血压回升,呼吸频率可加快,尿量增加。准备大量输血,输液及给予抢救药物。输液,输血必要时加压输注,补充有效血容量。在抢救的过程中应做到分秒必争。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纠正休克,一旦休克得以纠正,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避免因为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2]。

2.4 强心 在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中,病人因心脏回心血量不足造成心功能障碍,心率增快,心慌引起呼气困难。因此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出现此症状应及时应用强心苷类药物,保证心脏正常功能。使用前先了解病人最近是否有过强心苷类药物服用史;准确把握药物剂量,密切观察心跳的节律和速率,防止低血钾发生。2.5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从小剂量,慢滴速开始;准确记录给药时间,剂量,速度浓度及血压变化;保证液体的均匀输入,停药时要逐步减量,不可骤停以防治血压波动过大。使用血管收缩剂时要防治药物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旦发生,应用盐酸普鲁卡因或扩血管药物局部封闭。【护理】

3.1 生命指标的监护

3.1.1 意识 意识的改变可以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情况。休克代偿期病人可表现为兴奋,烦躁,以后随脑缺血,缺氧的加重,逐渐进入淡漠,迟钝,甚至昏迷状态。反之,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说明脑缺氧改善。

3.1.2 皮肤 可以反映周围循环情况。当面色由苍白转为青紫,肢端潮湿,冰冷,出现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提示病情恶化。反之皮肤黏膜颜色由苍白转为红润,皮肤温度由湿冷转变为温暖,干燥,常是休克好转的表现。当发现皮肤出现瘀点,瘀斑时应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3.1.3 脉搏 休克早期即可出现脉搏增快,且往往早于血压的改变,脉搏增快常提示心功能代偿,注意观察脉搏的速度,节律改变,警惕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休克纠正过程中,有时血压仍低,但脉搏有力,表示病情有所好转。

3.1.4 血压 血压下降是休克重要的表现。早期当机体处于代偿阶段时,血压可正常或稍高,但脉压已经变小。以后随机体的失代偿,血压和脉压均逐渐下降。血压的变化是相对于个体正常时的血压而言的,因此必须综合其他监测指标来衡量血容量的情况。一般而言,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时,应考虑休克存在。

3.1.5 呼吸 休克早期有过度呼吸现象,这是因组织缺氧,二氧化碳蓄积,代谢性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所引起。应采取措施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在观察呼吸时要注意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有时休克好转后出现呼吸困难[3]现象并不断加重,血氧分压下降,甚至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虽吸氧也不能改善,这种情况往往提示“休克肺”的发生。发现病人呼吸困难时,还须观察肺底部有无湿啰音,是否咳粉红色的泡沫痰,应警惕因输液过多导致心功能不全,肺水肿。3.1.6 尿量 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血流量的情况,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是否充足。休克时须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并定期测尿比重。尿量减少时除提示血容量改变还须考虑有无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3.2 心理护理

3.2.1由于休克起病急且十分危急,特别是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在了解到自己大量失血时都会感到焦虑,对手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而且同时存在缺氧症状,会是病人呼吸加深加快他们往往顾虑重重,精神紧张,情绪不安。对于这种病人,护理人员应该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努力使他们消除不安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职业语言“解除恐惧心理,恢复良好心态”的特殊功能[4]。通过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病人对医疗环境、手术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做到身心愉快,自愿合作,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4.【 护理体会】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危急综合症,在休克病人的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争取时间止血,快速扩充血容量,维持病人的呼吸心跳,做好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边抢救边做好术前准备,可明显降低休克病人的病死率[5]。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急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抢救意识,过硬的急救技能,熟练掌握急救药品,仪器的使用。灵活应用危急急救程序,在抢救的过程中,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分秒必争,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尽最大的努力提高休克病人的生存率。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篇3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妇科;抢救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96-02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大量出血的情况,因为体液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而产生的休克症状。休克中患者虽然能够使用应激反应对身体进行有效的代偿,但是失血性休克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为产妇的特殊情况,容易导致患者陷入生命危险[1]。因此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必须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在对患者进行监护下进行病因分析以及抢救治疗,提高工作的熟练度,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争分夺秒地对患者进行施救。本文抢救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30起病例进行为例,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措施以及医院的抢救管理程序。所有病患均已签署同意书,同意参加本次的研究。

1 临床资料

以本院2008年1月到2013年7月间发生的30起妇产科失血休克手术为临床研究对象。在所施行的抢救中,由于异位妊娠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共11起,产后失血休克14起,子宫破裂失血1起;胎盘早剥和前置胎盘出血共4起。所研究的患者的年龄均在23到35岁之间,施行的抢救手术失血量分布在2600mL±400mL。

2 抢救工作管理

2.1 抢救室管理工作

2.1.2 抢救室物品管理 医院应对抢救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定、有效的物品管理以及合理的分工说明。

抢救室的物品必须采购齐备并且得到妥善的管理。在设定固定的数目的情况下,值班护士必须对所有抢救室的物品进行盘点、交班并且做好登记情况。必须保证抢救室的所有物品都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抢救工作做好预防准备。而且每隔一段时间需要专人对抢救室中的急救药品等物件进行有效期的清查,及时处理过期的物品,确保抢救物品的充足和安全使用。

2.1.3 抢救室技能管理 抢救室的工作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命紧密相关,因此抢救室人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准确的工作习惯以及专业的工业技能。各种抢救流程上墙,医院定期对抢救室医师以及护士进行轮训以及考核,以确保相关动作人员熟悉抢救技能、掌握抢救室的工作习惯,从而在真实的抢救中对患者进行最有效的救治[2]。

2.1.4 抢救室组织管理 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多方面的通力配合。因为一次抢救手术涉及人员较多,因此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工作人员的专业情况而进行有效的分工,积极而有效地开展抢救工作。

在遇到抢救的情况出现时,巡回护士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护士长。经过护士长确定后启动抢救预案,并且成立由主管、护师以及护士所组成的临时抢救小组。

在保证抢救工作的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巡回护士对手术台面的物品进行清点并且及时进行增加。同时巡回护士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抢救工作的进行提供准备工作。在确定抢救手术之后,过程护士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口头医嘱并且通知病患的急救手术时间。在整个抢救的过程中,需要一名资深护士对手术室外面联络工作正常进行,以确保抢救室与医院抢救支持系统的组织保持密切的联系。

2.1.5 抢救室时间管理与评价机制 抢救的工作争分夺秒,一刻也不容许耽误,因此在抢救中要做好时间管理。抢救室的当班护士必须在抢救工作开始时进行手术计时工作,每隔15分钟观察抢救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且要计时准确的对患者的尿量和出血量进行测查,为抢救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时间上的保障。对抢救的执行时间与抢救措施进行记录是当班的护士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抢救工作的进行中,护士长对抢救工作的准备、抢救过程以及抢救后的调理过程进行全成的跟踪评级。而且在抢救工作的进行当中,新护士与老护士分工合作,以旧带新,使新护士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促使抢救工作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2.2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工作程序

2.2.1 抢救工作前期 在抢救工作的前期,医院方面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了解,知道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现在的病情。要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和呼吸灯生命体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病及时上报主治医师。妇产科失血休克由于失血量不同,所以严重情况和救治手段均有所不同。但是在抢救工作进行前期,需要对患者的头部和下肢抬高处理,保证患者的回心血量,保证对内脏和脑补的供血。同时要对患者进行保暖工作,要使患者的体温体征表现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说明以及开导,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应对手术。

2.2.2 抢救工作中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需要对病患进行静脉输血,常用正中静脉以及大隐静脉的输血。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输入新鲜血浆等血制品。在抢救工作的进行中,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测定以针对性的进行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导尿管通畅,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2.2.3 抢救工作后 抢救工作后主要是采取积极的术后护理,在这段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以确定患者是否已经恢复。并且对患者的家人进行医嘱和组织复查。

3 体 会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必须要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在抢救室完善的医疗制度、先进的医疗设备、医师专业有效的抢救技能,以及准确的人员管理情况下进行抢救,能够确保抢救成功率。抢救工作需要平常的专业积累、物质设施的完整齐备、以及人员的协调参与,是一项要求高、时间紧迫、管理严格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卞朝华,尤燕.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体会.医护论坛,2009,3(6):162.

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篇4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近年来还提出了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概念,即出血1 000 ml以上伴有低血容量表现,经过药物治疗后无好转的严重产后出血[1],据美国统计约占阴道分娩中的4%,剖宫产中的6%,其中75%~90%是因宫缩乏力。

抢救产后失血性休克,首先要组织好抢救队伍,分工负责,及时而迅速的进行抢救。抢救时首先正确估计出血量,然后针对出血原因进行止血治疗,同时积极抢救休克。其中,补充血容量及止血是抢救产后失血性休克的中心环节。

1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及下肢略抬高,有利血液回流;适当保暖。

2给氧:经鼻导管吸氧,最好间歇吸氧,每分钟6L,呼吸困难者可用呼吸机正压通气。

3止血是抢救产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针对出血原因,可采取清除残留胎盘、修复损伤的软产道、加强子宫收缩等方法,以减少出血。目前处理产后出血的基本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3.1物理方法

3.1.1按摩子宫除直接和经腹壁按摩子宫外,还可在按摩宫底的同时在宫颈两侧用卵圆钳向上钳夹,阻断血流,促进子宫收缩。

3.1.2宫腔填塞纱布将(4~6)层不脱脂棉纱布条自宫底由内向外填紧宫腔,压迫止血,24小时后取出纱条。近年欧洲推广出一种作用类似的方法-球囊压迫法,目前国内也已经有医院开展了该法,其优点是简便、压迫效果充分,优于子宫腔填纱,尤其是用于阴道分娩的子宫下段出血。

3.2药物止血

3.2.1缩宫素(oxytocin)缩宫素以其无明显的副反应和高效与高度安全被视为一线药物。剂量超过40U以上缩宫素后宫缩依然未改善,要及时改用前列腺素。近年研制的长效催产素受体激动剂-卡贝缩宫素静脉或肌肉注射可对子宫产生持续作用达(60~120)分钟。

3.2.2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包括米索前列醇200μg舌下含化、卡前列甲酯栓1mg置于阴道后穹隆、地诺前列醇(0.5~1)mg宫体注射等。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是强力的子宫收缩剂,对子宫收缩乏力患者的有效率达84%~96%,是缩宫素无效时很好的选择。

3.3外科手术

3.3.1盆腔血管结扎包括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骨盆漏斗韧带结扎和髂内动脉结扎术。当发生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时,可以采用双手阻断子宫动脉的方法来探视这种方法是否合适。黄瑾等报道[2],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成功率为33.3%,唯有结扎髂内动脉才能有效控制胎盘剥离面出血,但难度较大,要求技术水平高,不易掌握,成功率低于二分之一,一旦损伤髂内动脉,将引起不可控制的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并可伴有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

3.3.2子宫底压迫缝合(B-Lynch) B-Lynch缝合止血法是英国的Christopher B-Lynch在1997年首先报道的,也称为背带式子宫缝合法,一经推出便对保守性手术治疗产后出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手术用肠线或可吸收线缝合捆绑子宫肌层,使子宫处于纵向压缩状态,子宫肌纤维间的血管被有效挤压,血窦被动关闭,又由于两条侧向绑带的压迫作用,阻止了部分由子宫侧缘向子宫中央的血流分布,可迅速止血。由于子宫始终固定在一定的纵向体积内,所以一旦出血控制,在短期内一般没有再次出血的危险。

在不同原因导致产后出血的情况中,宫缩乏力最适合应用B-Lynch缝合法,一些中央性前置胎盘由于出血位置较低,该法虽能减少出血,但不能完全达到止血的要求。B-Lynch缝合止血比血管结扎和子宫切除术更简便、迅速,相对安全,操作前可通过手法按压子宫评估此方法的有效性,缝合后可立即显现止血效果,即使此方法止血失败也可迅速改行其他手术治疗,不会拖延抢救时间。由于在大量失血后B-Lynch压迫子宫止血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因此建议对用宫缩剂效果差者并不需等到出血量危及生命时就行预防性缝合。

B-Lynch缝合法虽然并发症较少,但并非万无一失,目前已有1例患者在术后1 0天因怀疑小肠梗阻而开腹行回肠造口术、有3例关于子宫坏死的报道[3,4],因此对于任何一种新技术,都应了解其潜在的并发症,不可滥用,当患者出现不良症状时,能及时想到及时应对。

受到B-Lynch压缩子宫缝合法的启发,衍生出Cho四边形缝合法和Haymen改良B-Lynch法等术式,这些改良缝合法操作步骤简单易学,但前后壁对缝的方法增加了宫腔粘连和感染的潜在威胁。由于这些衍生的术式相对较新,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对生育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还有限,需更多的实践来证实其可靠性。

3.3.3切除子宫各种类型的保守治疗已经无计可施时,要及时切除子宫,挽救生命;不该在严重出血已经无法控制的情形下才想起切除子宫[5]。主动的子宫切除和被动的子宫切除有着很大的区别。晚切除还是要切除子宫,而且会导致大量出血,甚至DIC和死亡,此时患者不仅损失了大量的鲜血又丧失了生育能力。有学者提出当出血>3 000mL仍无法控制且出现DIC时需要考虑子宫切除手术。不过,如果导致大出血的原因是羊水栓塞,果断的子宫切除手术往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一步。

3.3.4放射学方法-子宫动脉栓塞术(UAE,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Heaston等[6]1979年首例报道在产后骼内动脉结扎后仍然持续出血,采用UAE止血而治疗成功的病例。此后,UAE逐步用于产后出血的止血治疗[7]。UAE适用于产妇生命体征稳定时进行。操作时间一般少于3h,主要出血常于1h内得到控制。在凝血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栓塞术的成功率为90%~96%[8,9]。失败的病例往往伴有凝血功能的严重障碍或者循环不稳定,无法耐受栓塞术[7,9]。如患者年轻,有强烈的再生育要求时,应及早考虑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近期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的血肿和损伤,栓塞后的缺血性疼痛,严重时可以导致子宫阴道上段膀胱的梗塞和坏死以及感染、栓塞,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后缺血以及罕见的放射病[10,11,12]。远期并发症包括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对卵巢功能和生育的影响。目前的观察认为栓塞对于子宫和卵巢的血供无明显影响,月经周期无变化,可以成功再次妊娠[10]。

目前国外还有采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 (recombinantfactorⅦa,rFⅦa)取得成功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报道[13]。FⅦ由肝脏产生,是外源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在止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FⅦa是一种新型止血药,最初用于治疗存在FⅦ和FⅨ抗体(抑制物)的先天性血友病和继发性血友病患者的自发性或手术性出血。目前,已证实该药对控制多种临床出血情况有益,国外在产科大出血方面的应用已多见报道,但rFⅦa在国内产科尚未应用。

4安置尿管,观察尿量,了解肾脏血流灌注情况。

5补充血容量

尽快和有效的补充液体,恢复血管内容量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举措。对休克患者而言,输液越早,所需复苏液体量越少;一旦到休克中、晚期,由于机体微循环床开放,尽管输入了大量的液体,但疗效并不理想,且明显增加了机体脏器功能的障碍,因此目前主要采用早期大量液体复苏疗法,一般最初20min至少输1 000ml,第1h内输入约2 000ml,以后根据患者状况酌情调整;至于液体类型,晶体液主要补充细胞外液,胶体液主要补充血管内容量。休克早期,多用晶体液配合血浆代制品;失血量超过1 000ml时,需补充浓缩红细胞才能保证血液有一定的携氧能力和胶体渗透压。由于血源缺乏和输血可能造成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输血应严格掌握指征。1996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输血指南指出:红细胞一般用于血红蛋白<60g/L,很少用于超过100g/L时;新鲜冰冻血浆一般用于PT/APTT>1.5倍对照值;血小板一般用于血小板计数<(50×109)/L;冷沉淀物一般用于出血和纤维蛋白原<0.8g/L及血管性血友病出血对去氨加压素无效者。上述条件对冠心病和肺疾患患者应适当放宽。输血量应为实际失血量加扩大的毛细血管床容量,即等量补血再加(500~600)ml。

早期、快速大量补液方法,由于在彻底止血前输入了大量液体,加压的血流可能会破坏已形成的血栓,引起继发性出血;输入大量晶体液还会使血液稀释,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使组织供氧降低,加重代谢紊乱和酸中毒,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基于以上观点,Bickell于1992年首次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性液体复苏”的概念,即在机体处于创伤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时,通过限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直至彻底止血。该观点不提倡休克早期失血未控制时大量输注液体,而建议予以少量平衡液体保障重要组织器官的灌注、维持机体基本的生理需要,待出血控制后再进行大量的液体复苏。目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已用于各种骨折、胸腔脏器损伤、会阴尿道损伤、肝脾破裂等多种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临界血压、监测指标两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目前限制性输液尚未用于产科失血性休克,还需要深入研究。

6纠正酸中毒

休克病人大都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轻度休克只要输入平衡盐液即可纠正酸中毒,较严重的休克,应根据检验结果输入适量的5%的碳酸氢钠。

7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在失血性休克早期,原则上禁用血管收缩药物。如患者血压下降明显,来不及扩容,可静脉注射麻黄素(15~30)mg,使收缩压升至80mmHg,然后加快扩容以缓解休克。如足量或超量补液后血压仍不恢复,可用多巴胺(20~40)mg加糖静脉滴注,避免休克进入顽固期,而发生DIC。

8如出现心衰征象或心率达120次/分以上,可给予毛花甙丙0.4mg加25%葡萄糖液20ml缓慢注射。如血容量基本纠正,尿量仍少于17ml/h,可给速尿40mg,静脉滴注,预防肾功能衰竭。在休克发生(4~6)小时内,可用氢化可地松(10~20)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

9当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时,早期使用肝素可防止血液向低凝状态的转化,对诊断明确的DIC越早使用越好[14],可先予小剂量皮下注射,也可直接置于微量泵中泵入。使用过程中要求试管法凝血时间维持在(15~20)min之内。现在低分子量的肝素(法安明)也已在临床上逐步推广使用,因其与血浆蛋白、血小板结合的少,其清除机制不具有剂量依赖性,所以它比普通肝素具有更好的剂量效果关系。

当患者处于纤溶亢进期时,可使用抗纤溶的止血药物如6-氨基己酸、止血敏与立止血等,并补充缺乏的凝血物质与血小板。Fg的提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关系重大,当患者Fg下降至1 g/L以下时,可输注Fg(1~2)g/次,理论上每输注2g可提高血纤维蛋白原1g/L;还可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每次不少于400U。必要时还可滴注新鲜冰冻血浆因为它无细胞成分而又含多量抗凝血酶Ⅲ,在扩容方面优于全血。

10失血性休克时不常规应用抗生素,但由于大量失血,使产妇抵抗力下降,可选择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定稿) 篇5

时间:2015年11月26号 地点:西院区医生办公室

内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吴钰、张琳婧、张明霞、付廷美、郭雪、孙微珑、李本丽、邓李建、许乐 主持人:许乐 内容:

-、病例汇报

3床,李立,男,40岁,患者左侧腰背部刀刺伤半小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以“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收住急诊科。

二、入院查体

T35℃

P140次/分

R32次/分

BP0/0 mmHg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左肾下级裂伤,腰大肌到脊椎旁动脉见有鲜红色动脉血喷出。诊断: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

三、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

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3、疼痛

与创伤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活动受限有关

5、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力低有关

6、知识缺乏

与认知有限有关

四、护理措施

1、首先取休克位:头抬高15º,脚抬高30º,仰卧位。

2、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及时、足量的,输液输血来补充血容量。

3、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尤其是脉搏的变化最早出现。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手术止血:常规皮试、备皮,持续吸氧,心电监测,保暖。

6、术后观察有无出血、裂开、渗液、腹胀,体温及休克恢复情况。

五、效果评价

1、心排血量增加

2、呼吸困难减轻

3、焦虑减轻

4、患者皮肤完整未破损

5、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有损了解

六、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形态改变。

2、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

出血导致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

3、疼痛

创伤所引起。

七、治疗

1、输入等渗盐水、平衡液: 在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毫升的等渗盐水、平衡液。一般失血:补液=1:3-4 必要时加压输血、血浆、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及时纠正酸中毒。先晶后胶,先盐后糖。

2、利尿药:遵医嘱速尿20mg静脉注射

3、止血药:立止血1KU肌肉注射

4、抗感染:常规做青霉素皮试,使用抗感染药物。

八、本次查房的难点

1、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2、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九、讨论

1、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回答: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神志淡漠、脉搏细弱、呼吸急促。

2、失血性休克的输液原则? 回答:先晶后胶,先盐后糖。

十、总结

抢救失血休克 篇6

【关键词】妇产科;全身护理;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是妇产科产妇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患者的急性大出血引起,若未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应加强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抢救中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我站妇产科收治的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做历史性回顾,得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站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100例,年龄为23岁至37岁,平均年龄为(26.92±2.47)岁,本组100例患者,其中宮外孕29例,产后出血18例,剖宫产宫缩乏力者21例,胎盘早剥者5例,流产27例,经临床诊断,患者均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全身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控,记录患者失血量,术中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全身护理。

1.2.1 术前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失血性休克的错误认识,很容易产生恐惧情绪,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因此,手术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了解手术的安全性,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术前检查。

体位护理:入手术室后,检测患者脉搏、血压、体温,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进行针对性护理。辅助患者取仰卧位,抬高下肢,避免患者出现呼吸异常情况。

1.2.2 术中护理

建立静脉通道:入手术室后,予以双腔管保证患者呼吸通畅,氧气浓度控制在每分钟(3±1)L。建立静脉通路,一条予以进行止血处理,一条进行输血设置。行穿刺手术时,尽量选择较粗的血管行穿刺手术。建立血管通道时,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血管通道,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一般护理:手术期间,患者常常伴随出现缺氧症状,护士主要检测患者的呼吸是否通畅,若异常情况,应予以患者纯氧吸入,保证呼吸通畅。对于出现酸中毒的患者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缓解酸中毒现象,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行静脉输液期间,加强对患者脉搏、血压、尿量等的监测,设置导尿管,保证患者肾血量正常。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并发症护理:患者行手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控,如果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则病情出现恶化,可能血管凝血引起,应及时进行手术,并辅以肝素等药物进行治疗。辅助患者经常翻身,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缩短治疗周期。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0.9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观察,观察组50例患者中,35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后,送入病房进行护理,15例患者病情恶化,经针对性护理后,患者均痊愈出院。对照组50例患者,45例患者痊愈出院,5例死亡。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目前,失血性休克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是由患者出现急性体循环障碍引起[1]。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导致患者的新陈代谢功能出现障碍,若未进行针对性处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这一现象,护士应加强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护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术前护理:由于临床症状的影响,患者一般会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若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应先辅助患者取仰卧位,记录患者血压、脉搏、体温等变化。为医生进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2]。(2)术中抢救护理:手术期时,先建立血管通道。建立血管通道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保障血管通道畅通,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控,对于出现酸中毒的患者,辅以药物治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还可设置导尿管,促进尿循环,改善患者肾血液循环状况[3]。(3)术后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对患者脉搏、血压、呼吸等的监测。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降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机率。按时辅助患者翻身,根据病情恢复程度,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患者因卧床体位不当,出现压疮症状。若进行术后护理中,发现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冷汗等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4]。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助全身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期间,建立适当血管通路,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控,对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迎燕.75例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术前观察与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6):89-90.

[2] 汪艳利,连俊红,陈枝岚等.胎盘植入致失血性休克十例的抢救与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4):45-47.

[3] 邱耀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29):130-131.

失血性休克手术抢救及护理配合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6例均为2009年4月~2012年6月笔者负责护理的失血性休克患者,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时脉搏均>100次/min, 收缩压均<30~75mm Hg。男17例, 女29例;年龄14~57 (31.4±5.7) 岁;失血量700~2400 (1654.5±205.6) ml;基础疾病:脾破裂14例, 异位妊娠大出血9例, 肝破裂9例, 产后大出血8例, 挤压伤4例, 肾贯通伤2例。

1.2 抢救方法

46例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实施剖腹探查止血术抢救。其中, 全脾切除术6例, 部分脾切除术4例, 肝切除术3例, 脾裂修补术4例, 肝裂修补术6例, 子宫切除术10例。

2 结果

46例患者中44例抢救成功, 抢救成功率为95.65%, 经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 住院时间8~34 (20.4±4.2) d。1例脾破裂送入院不及时抢救无效死亡, 1例休克时间过长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死亡率为4.35%。

3 护理配合方法

3.1 术前准备

抢救物品准备:患者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要将手术器械、电刀、自体血回输器、氧气、碱性药物等抢救物品准备齐全。 (2) 环境护理:将手术室空调温度调整为25℃左右, 湿度调整为60%左右[2]。 (3) 心理护理:患者均大出血而出现紧张、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告知其以往成功治愈病例, 使其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3.2 术中护理

3.2.1 输氧及保暖

失血性休克患者因血容量减少而处于严重缺氧状态, 因此进入手术室后就应给予6~8L/min大流量面罩吸氧,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吸氧, 维持血氧饱和度及氧分压。同时, 患者因失血而四肢厥冷, 体温偏低, 要通过调节室温及覆盖棉毯保温, 必要的可在手术过程中加用电热毯。

3.2.2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应选择上肢快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并使用16、18号静脉套管针。一条静脉通道用于补液, 及时扩充血容量, 24h内补液量保持在出血量的1.5~2倍左右[3];一条静脉通道用于输入碱性药物, 促进组织细胞对氧气的摄取。同时, 为了方便麻醉及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应实施深静脉穿刺。

3.2.3 自体血回输护理

如果患者受伤时间在12h内, 且若无空腔脏器穿孔, 可考虑实施自体血回输, 以维持正常循环血量。注意无菌操作, 在回输血的同时,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面色、意识等生命体征, 观察自体血是否充足, 及时调配库血, 当患者自体血缺乏时, 应立即以聚明胶、代血浆等替代[4]。

3.2.4 熟练手术配合

器械护士要提前洗手, 与巡回护士共同将手术物品清点清楚,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手术医师的术式习惯, 预见性地做好配合工作。手术中动作要准、稳、轻, 准确传递手术器械, 协助医师止血, 分秒必争,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巡回护士应紧跟手术进展, 及时供应缺少的手术物品, 并详细填写手术护理记录。

3.3 术后护理配合

术后应准确清点手术物品, 并将手术室清理干净。密切观察患者脉搏、血压、心率、意识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皮肤颜色、瞳孔、尿量及尿色变化, 根据医嘱及时给药, 并注意输液的剂量、浓度、滴速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责任医师。为了预防并发症, 要做好口腔护理, 防止肺部感染, 帮助患者变换体位, 防止褥疮形成。

4 小结

失血性休克是指急性体循环障碍引起的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 进而导致组织器官功能代谢障碍的病理过程。失血性休克患者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并护理得当, 多数患者可以化险为夷。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抢救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做好各项护理准备,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扩容, 纠正休克, 并积极配合医师的手术操作, 缩短手术时间,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摘要:对笔者负责护理的4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积极手术抢救, 并在围术期提供合有效、合理、快速的护理配合, 如做好术前准备, 及时补充血容量, 吸氧、保暖, 纠正休克, 保持呼吸道通畅, 积极治疗原发病等。结果 46例患者中44例抢救成功, 占95.65%, 1例脾破裂送入院不及时抢救无效死亡, 1例休克时间过长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积极手术治疗及有效护理配合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 规范操作, 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 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配合

参考文献

[1]赵杰, 吴金春.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316例治疗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11, 39 (1) :79-81.

[2]何丽萍, 许炎秋.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抢救的护理配合[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8) :766-767.

[3]陈丽, 欧玫.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7) :359-360.

宫角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 女, 52岁, 于2012年5月21日晚02:00来我院急诊。患者面色苍白, 意识模糊, 脉快、细弱、血压测不到, 发病时因无家人在场, 病史不清, 家属诉患者发病后曾有恶心、呕吐。查体:重度贫血貌, 睑结膜苍白, 指 (趾) 甲苍白、四肢湿冷, 全腹压痛、反跳痛, 肌紧张不明显, 移动性浊音阳性, 外阴阴道血染, 后穹隆饱满, 触痛阳性, 宫颈举痛、摇摆痛, 子宫漂浮感, 常大, 双侧附件区饱满, 压痛明显, 触及不满意。腹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盆腹腔大量积液, 子宫内膜增厚, 一侧附件区不规则低回声包块, 边界不清, 经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测试阳性而确诊。

1.2 抢救护理

1.2.1 一般护理

患者立即进入抢救室, 给去枕平卧位, 下肢抬高20°~30°,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给予吸入氧气:浓度40%, 流量为4~6 L/min;迅速建立静脉通路[2], 加盖棉被;接诊护士迅速判断病情。该例患者因已52岁, 家属坚决否认妊娠, 但休克症状严重还是尽量配合抢救, 及时进入抢救流程, 通知并配合医生诊断和抢救。抢救室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 取免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鼻腔、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 以防窒息;因患者意识不清、烦躁不安, 用约束带固定以防坠床造成二次损伤;快速建立静脉通路, 因休克严重, 血管塌陷不易穿刺, 联系麻醉师行颈静脉穿刺置管术, 成功后抽血化验血常规、血型、凝血、肝肾功能、电解质、乙肝五项、传染四项、血HCG等检查, 同时配血。给予快速补充血容量, 根据医嘱快速输入平衡液、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代血浆、右旋糖酐、全血、血浆和适量的止血药等。本例患者因休克严重, 血压不升, 同时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 滴速100~120滴/min, 保证其重要器官血液供给, 为手术争取时间。

1.2.2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指端温度及腹痛的情况, 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 及时汇报医生。同时协助医生行腹腔穿刺, 留置无菌导尿管并接尿袋, 留尿化验尿常规, 测试尿HCG, 持续导尿观察记录尿量、尿色变化。

1.2.3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抢救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如:更衣、备皮、留置导尿管、做普鲁卡因及青霉素皮试、备血、术前用药等, 并通知手术室准备急诊手术。本例患者因严重休克, 术前已配输同型浓缩红细胞2~4 U, 术前备同型血及血浆共约1 500~2000 m L, 以纠正休克、抢救患者生命, 同时增强患者的手术耐受力,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尽快实施手术是抢救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最有效的方法。

1.2.4 心理护理

患者家属在抗休克治疗有效、腹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盆腹腔大量积液, 一侧附件区不规则低回声包块, 经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尿HCG测试阳性, 逐渐接受异位妊娠诊断。及时向其解释尽快实施手术是抢救患者最有效的方法, 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情况, 取得家属的理解及配合, 家属表示同意手术并签字, 同时要求做绝育术,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1.3 术中护理

1.3.1 手术治疗

患者术中探查为左侧宫角妊娠破裂, 破口近左侧输卵管开口背侧处长约2 cm, 可见活动性出血及绒毛组织, 周围可见大量凝血块。手术方式:行左侧输卵管宫角处切除术+左侧宫角修补术, 右侧输卵管结扎术, 术中清理腹腔内出血及凝血块达3 000 m L以上, 手术在快速补血和补液中进行。术后血压平稳后共输全血及血浆1 900 m L, 术后给予补充钙剂10 m L。

1.3.2 术中护理

在整个抢救的过程中, 时刻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持续低流量吸氧, 持续心电监护, 密切监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脉搏的变化, 准确及时记录液体出入量, 及时准确测量中心静脉压, 观察皮肤颜色、指端温度、颈静脉充盈的情况, 观察记录尿量尿色, 及时汇报主治医生,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1.4 术后护理

1.4.1 体位护理

患者手术麻醉采取腰麻加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中镇痛效果好, 肌肉松弛, 麻醉效果满意, 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6 h, 给予主动活动双下肢护理, 增加血液流速,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减少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6 h给予平卧位、侧卧位或半坐卧位, 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每2 h 1次;半坐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松弛腹部肌肉、减轻疼痛, 避免对膈肌激惹, 减少脏器刺激[3]。第2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逐渐增加活动量, 体质虚弱者, 适当延长离床活动时间, 以预防手术后粘连等远期并发症。本例患者急性短期失血量达3 000 m L, 身体虚弱, 逐渐增加活动量, 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第3天后鼓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 循序渐进, 以免加重病情。

1.4.2 饮食护理

患者手术采用腰麻加连续硬膜外麻醉, 抑制了肠蠕动, 因此术后禁食6 h, 6 h后鼓励早进食:给予免奶、免糖全流饮食, 可促进肠蠕动恢复;待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后, 给予半流饮食、高营养饮食。进食量逐渐增加, 先进有营养易于消化的清淡饮食, 再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营养食物。

1.4.3 病情观察

遵医嘱行妇科Ⅰ级护理, 术后6 h内持续心电监护, 准确及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并做好记录, 及时与医生沟通, 以调整用药。术后腹部切口压沙袋6 h, 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术后24 h尿量、尿色。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

1.4.4 预防感染

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衣着整洁,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通风。严密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和静脉留置针, 每日消毒更换敷料, 发现红肿有感染迹象, 及时更换。保持外阴清洁, 每日外阴擦洗2次, 尿道口护理, 贮尿袋保持低于耻骨联合位置, 留置24 h后即向拔除, 预防泌尿系感染。

1.4.5 心理护理

本例患者因年龄大、发病急、腹腔内出血多、病情危重, 患者及家属内心充满恐惧及焦虑, 急性大量腹腔内出血致严重贫血并有头晕、耳鸣、乏力等症状, 术后担心病情加重, 切除部分组织影响生理功能、留有后遗症, 输血后担心传染疾病, 体质、抵抗力降低等。因此, 我们医护人员从各个方面细心观察、帮助患者, 积极与患者沟通, 耐心细致地问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向其解释关于异位妊娠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 及时、快速、足量输血、急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使患者和家属解除思想顾虑, 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

2 讨论

宫角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发病急, 病情急、危、重, 短时间可因急性大量腹腔内出血而致休克、死亡, 是孕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诊断、早抢救, 细致到位的护理、及时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护理人员应熟悉急救流程, 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应急能力, 熟知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接诊护士迅速判断病情, 在未确诊之前, 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 确诊后快速进入抢救流程, 操作技术稳、准、精确, 反应敏捷, 工作有条不紊, 忙而不乱, 分工明确。护理的重点在于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 以达到有效快速补充血容量, 给予抢救药品和纠正休克, 为手术争取时间、创造条件;同时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汇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精心护理, 有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 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刘晓华, 钟玲.异位妊娠的诊疗进展[J].重庆医学, 2007, 36 (24) :2578.

[2]李宝莲, 公悦, 王平红, 等.BD留置针在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 2007, 6 (4) :46.

抢救失血休克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 并出现严重失血性休克, 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0岁, 最大者40岁, 平均年龄为30岁。16例为首次妊娠, 6例有异位妊娠史, 4例有流产史, 其余均为经产妇。估计失血量<1 000 m L者10例, 1 000~2 000 m L者35例, >2 000 m L者15例。

1.2 临床表现

腹痛50例, 不规则阴道出血10例, 60例患者均有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 四肢湿冷, 烦躁不安或意识模糊, 心率增快, 脉搏细速, 血压下降。

2 术前护理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

患者入院时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 立即给予仰卧中凹位, 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氧流量为4~6 L/min, 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注意保暖, 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变化, 每15 min~30 min测BP、R、P、SpO21次。

2.2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抢救失血性休克须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最好选用留置针, 以保证快速输液及输血。

2.3 做好术前准备

在给患者备皮、导尿、皮试等操作的同时, 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前准备, 备齐手术所需的一切物品和药品, 准备足够血量备用, 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交叉配血、凝血四项、心电图等常规检查。60例患者均于1 h内平稳送入手术室行手术治疗。

3 术后观察及护理

3.1 术后体位

术后患者安全返病房后去枕平卧6 h,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切口渗血情况, 每15 min~30 min测T、P、R、BP 1次, 持续行心电监测, 直至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应仔细观察血压及切口有无渗血及渗液。

3.2 认真观察尿量及性质

每小时记录尿量1次, 随时观察尿管是否通畅, 尿液有无浑浊、沉渣等感染迹象。每天更换储尿袋1次, 每日会阴部冲洗2次, 尿道口用碘伏棉球擦洗2次, 以防尿路感染。

3.3 指导患者补充足够营养

营养不良影响切口愈合, 降低机体免疫力, 易于出现并发症。由于异位妊娠破裂出血较多, 除术中输血抗休克外, 术后应根据血色素的恢复情况可给予继续输血, 同时使用铁剂增加营养, 也可静脉输入营养物质, 鼓励患者进食新鲜可口、易于消化的食物, 少食多餐, 逐渐增加食量。

3.4 防治肺部并发症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注意保暖。卧床期间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鼓励患者咳嗽, 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有利于咳嗽、排痰, 定时做好口腔护理。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抢救失血休克 篇10

产妇, 30岁, 农民, 因产后5 h伴大量阴道出血急诊入院。该产妇G8P5于2009年2月18日05:50在乡镇医院顺产一女婴, 婴儿重3 900 g, 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 胎盘20 min未娩, 行人工剥离, 取出后对合基本完整, 阴道出血约500 m L。给宫缩剂并按摩子宫, 迅速开放两路静脉通道, 4 h阴道出血约2 000 m L, 输乳酸钠林格液2 000 m L, 全血600 m L, 红细胞悬液200 m L, 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于10:30转来我院。查体:面色苍白, 意识清楚, 血压140/100 mm Hg, 心率120次/min, 呼吸30次/min, 宫底脐下1横指, 按压宫底见有积血块约400 m L, 检查宫颈未见活动性出血及血肿。追问病史:产前血压150/100 mm Hg。11:00给卡前列胺丁三醇250μg宫底注射, 并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加快补液、输血及血浆等处理, 阴道仍持续出血不止。行宫腔探查, 取出积血约600 m L, 以热盐水纱条填塞宫腔, 术中一度宫缩差, 给缩宫素并按摩子宫后好转, 宫腔填塞顺利, 加快输血补液并配合子宫按摩。16:10患者主诉心慌胸闷, 测脉搏108次/min, 血压80/50 mm Hg且呈下降趋势, 按压宫底仍出血不止, 估计保守治疗无效, 即刻剖腹探查, 术中见宫体淤血水肿 (术前已取出纱条) , 宫腔积血约800 m L, 子宫下段水肿明显, 两侧附件无明显异常,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第5天复查血常规, 血红蛋白83 g/L, 术后7 d腹部拆线, 平安出院。

2 抢救及护理

2.1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 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血压、脉搏、呼吸以及尿量的变化, 并给保暖、吸氧。

2.3 紧急止血。首先找出出血的原因, 新生儿娩出后, 立即宫底注射20 U缩宫素以加强宫缩, 若按摩子宫及宫缩剂无效, 可采用宫腔填塞纱条以止血;若胎盘或胎膜残留立即取出;若膀胱充盈可导尿;若软产道裂伤立即修补;若静脉穿刺处出血, 往往提示凝血功能障碍[1]。经对症处理仍出血不止, 可考虑手术切除子宫以挽救生命。

2.4 预防感染, 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

3 体会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为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我国居产妇死亡首位[2], 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产后出血发病突然, 来势凶险, 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 即使抢救成功, 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并发席汉综合征, 严重影响妇女健康[3]。

3.1 产前

3.1.1 加强产前监测, 及时发现高危因素, 做好孕妇临产后的生活心理护理, 有高危因素者应提前住院待产, 加强监测。

3.1.2 对有血液病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应劝其不孕或早孕时终止妊娠。

3.1.3 尽量减少人工流产及引产的次数, 降低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以及子宫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产时

3.2.1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及时发现宫缩乏力、头盆不称等, 防止产程延长。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 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备用宫缩剂及血制品。

3.2.2 阴道分娩者, 严格掌握会阴切开适应证及切口的大小, 注意保护会阴, 防止并及时发现软产道裂伤及血肿, 提高缝合技术。

3.2.3 胎儿娩出后, 通过不同途径及时适量给予宫缩剂以加强宫缩, 预防产后出血。

3.2.4 正确娩出胎盘, 对分娩后10 min胎盘尚未娩出者, 不应盲目等待, 立即行人工胎盘剥离术[1], 并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发现残留及时取出, 软产道裂伤及时修补。缝合后常规肛查, 了解有无血肿。

3.3 产后

3.3.1 分娩后当新生儿性别与产妇期望的性别不相符时, 应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以减轻其心理压力, 减少出血。

3.3.2 正确估计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在2 h内最多, 每15 min~30 min按压宫底1次, 及时发现、取出宫腔积血并按摩子宫, 臀下置积血盘, 准确估计并记录出血量。

3.3.3 产后尿潴留可影响子宫收缩, 因此应及时督促、鼓励产妇排尿, 勿使膀胱过度充盈。

3.3.4 产后2 h出血量超过200 m L时, 应及时找出出血原因, 但也不能忽视持续少量出血以及2 h后的出血。

3.3.5 提倡母乳喂养, 产后30 min内进行早接触、早吸吮, 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亦可增加母婴感情。

参考文献

[1]熊庆, 张光瑜.产后出血的诊治与预防[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5, 30 (4) :241.

[2]郑怀美.妇产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206.

上一篇:科技信息的特征与管理下一篇:动物防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