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农场可持续发展

2024-08-28

大中农场可持续发展(精选七篇)

大中农场可持续发展 篇1

大中农场地处黄海之滨的国家生态示范市 (县) 苏北大丰境内, 位于国家级麋鹿保护区和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之间, 总面积82km2, 其中耕地5 066.67hm2, 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

大中农场实施麦稻两季种植模式, 年产粮食6万t左右。作为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该场以市场为导向,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紧密结合实际, 积极创新, 全面实施粮食产业化、种子产业化、管理组织化、全程机械化和机农一体化, 构建了农业经济新格局, 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 使农业经济效益逐年提升, 连续6年在全省系统内名列前茅。

2 大中农场“农业五化”的成功实践

2.1 以绿州米业为龙头, 全面推行粮食产业化

大中农场投资200多万元, 购置了大米色选机、稻米分级机、白米机和自动打包机、抛光机, 以及国际先进的“佐竹”大米加工机械, 有效提高了大米品质,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放大了绿色食品优势, 先后创建了“碧绿”和“龙寿”2个品牌10多个品种。2004年, “碧绿牌”大米荣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颁发的质量安全认证标志 (QS) 使用证书, 2005年分别荣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省消协授予的“放心米”、“信得过产品”和“推荐产品”称号。近年来, 又开发了小品种糯米和有机米真空包装, 提升了产品档次;加强了与欧尚、乐购等大型超市的协作关系, 稳定了上海市部分市场供应, 销售量逐年加大。目前, 全场水稻总产的40%通过深加工转化增值, 年创利180万元。

2.2 以江淮种业为龙头, 大力实施种子产业化

该场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REV3000室外型远红外种子烘干线, 每批次可烘干种子120t, 具有烘干批量大、品质好、速度快等优势。引进了20多个大小麦和水稻系列新品种, 促进了种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通过“公司+科研+生产基地”的形式, 构建了种子公司、农业科技中心和分场之间责任分摊、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经济共同体。年销售“江淮”牌种子1.15万t, 占粮食总产的25%, 年利润达500多万元。

2.3 在管理体制上, 全面推行高度组织化

为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的计划性、协调性和制约性, 全面实行“六个统一”, 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一是统一生产资料供应, 二是统一生产计划和作物布局, 三是统一栽培技术, 四是统一机械作业, 五是统一劳动定额, 六是统一产品经营。

2.4 在生产方式上, 实施麦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引进了32台6行、8行“久保田”、“洋马”插秧机, 彻底解决了人工插秧问题。引进了13台双圆盘开沟犁, 解决了麦田一套沟开挖难问题。自行研制了20台水田平整器, 购置了6套水田轮、8台旋耕犁, 逐步淘汰了役牛, 使耱田难成为历史。引进了6台法国产库恩抛肥机、12台翼展25m高效化除机, 使农机具总量达到620多台 (套) , 总动力达11 900k W, 成新率达35%, 于2004年实现麦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2.5 在承包形式上, 实施机农一体化

“机农一体化”, 即农机驾驶员在完成机耕作业任务的前提下, 承包水稻田间管理任务, 旨在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在收入分配上, 机驾人员总收入=机械作业收入+奖金+增产收入, 即“三挂钩”:基本工资收入直接与机驾人员所完成的作业量、标亩油耗和修理费挂钩, 奖金的20%与管理区平均奖挂钩, 增产收入与单产挂钩, 以6 750kg/hm2为考核基数, 超产750kg/hm2、1 500kg/hm2及以上部分, 分别按0.4元/kg、0.6元/kg、0.8元/kg结算增产收入。此外, 活劳动成本按1 125元/hm2拨给个人, 包干使用, 超额不补, 结余归己。

3 大中农场可持续发展战略

3.1 逐步发展有机农业

大中农场现有有机稻30.53hm2, 已经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在此基础上, 一方面注重环境建设, 努力争取农场周边继续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确保有机食品生产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在做好品牌的同时, 逐步加大有机农业发展规模。

3.2 大力建设设施农业

利用农场天然的西瓜生产基础优势, 在技术上对职工进行培训, 并帮助研究市场信息, 指导生产, 努力开辟瓜果、蔬菜等设施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3 倡导建设观光农业

大中农场已经成为数万只大雁的越冬栖息地, 紧邻麋鹿和丹顶鹤保护区, 常有保护动物出没, 距离开放的国家级港口———大丰港仅10min路程, 开发建设垂钓、娱乐设施, 建设独具特色的观光农业大有可为。

摘要:介绍了大中农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农业五化”的成功实践, 并提出大中农场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大中农场,农业五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1) :9-12.

[2]马亚圣.浅谈化德县农业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3) :100-101.

[3]李湛, 虞冰, 李亚光.禾子涧旅游生态林综合开发规划探讨[J].华北农学报, 2004 (S1) :121-127.

大中农场林业发展战略探讨 篇2

关键词:大中农场,林业,发展,战略

大中农场地处苏北沿海, 经过50多年的建设, 林业在抗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长期以来常规、单一的林业发展思路限制了林业的发展, 而且随着粮价上涨, 材价下跌, 林业与种植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 必须提升林业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以争取更大的林业效益和农业整体效益。

1 确立科学的林业发展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体系为目标, 统筹协调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努力发展特色林业, 使林业总产值逐年提高, 把林业打造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调整林业发展战略, 统筹解决“四大问题”。建成林分质量优良、森林经济凸显、生态文化先进、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农场。

2 制订明确的目标任务

2.1 破除传统林业束缚, 树立现代林业经济理念

一是要解放思想, 破除狭隘的以造林绿化、木材生产为主的小林业发展理念, 树立全方位开发林业资源的大林业发展理念;二是要统筹兼顾, 解决林业和种植业相对立的矛盾, 树立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理念;三是要顺时而为, 改变行政管理和计划调控的观念, 树立依靠市场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新理念[1]。

2.2 明确林业发展重点, 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要因地制宜, 重新编制公司《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明确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途径;二是要跟紧市场, 加强市场调研, 加快苗木基地建设, 特别是景观苗木的培育;三是要多种经营, 立体开发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空间, 探索林下规模养殖, 使现有林地升值, 形成复合生产经营模式, 实现林地、水面综合利用的效益最大化。

2.3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提高林产品竞争力

一是要制订科技兴林实施方案, 加强林业科技能力建设, 引进和培养林业科技人才, 解决林木病虫防治和效益低下等关键问题;二是要认真研究市场, 结合资源禀赋特点, 科学调整林木结构, 优化林木、苗木品种, 建设林下养殖有机品牌, 提高林产品竞争能力[2]。

2.4 更新林业发展模式, 统筹解决四大问题

一是采用集体经营或个人承包的方式发展林下种植、养殖, 统筹解决林下养殖无序、管理松散的问题。二是发挥自然优势, 栽植果树、藤柳等经济林木, 或寄栽景观苗木过渡等, 改善林带结构, 统筹解决林木品种单一、综合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三是针对区域劣势, 引进耐盐、抗逆力强的树木品种, 统筹解决灾害应对能力弱、可持续发展矛盾冲突的问题。四是条沟林带按照品种多样、栽植有度、轮伐有序、密度适中、树塘下移等要求, 统筹解决林业和种植业协调发展的问题。

3 提升林业水平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发挥农场国有企业集体经营的优势, 成立林业工作领导小组, 确定林木管理工作的行政、技术部门和实施单位, 做到责任明确, 任务到人, 全员参与, 兑现奖罚。

3.2 严格标准, 优化管理

3.2.1 完善技术规程。

一是狠抓林地整理, 严格挖塘标准。意杨圩堤80 cm×80 cm×80 cm, 其他树种以及条沟边植树60cm×60 cm×60 cm。二是严把选苗关口。一般要求苗高大于2.8 m, 根径大于2.5 cm, 干直无病, 根系完好, 杜绝使用小苗、弱苗及病苗。三是规范栽植规格。干河排河圩, 株行距3m×4 m, 条田防风林3排, 视林带宽窄而定, 株距3 m或4 m, 小于4 m的林带植2排。四是把握栽植时段。紧紧抓住3月上旬的有利时机, 切实组织好植树造林活动, 保质保量、务求实效。

3.2.2 加强幼林抚育。

林木栽植后, 对于林地适合耕种的, 采取以种代抚, 明确管理责任;对不适合林下种植的, 及时清理树苗上的爬藤植物, 确保树木健康生长[3]。

3.2.3 合理树木修剪。

做好3年以上的中、成林树木冬季修剪工作, 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木材品质。按防风林带划分责任区, 组织人员进行修剪, 确保无乱枝和伤残枝, 保持干直枝匀。修剪标准:水杉为树高的1/4~1/3, 意杨为树高的1/3~1/2, 条沟林带为树高的2/3。

3.2.4 重视病虫防治。

重视对杨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重点防治杨树溃疡病和舟蛾、天牛、杨透翅蛾以及杨树的扇舟蛾、小舟蛾、二尾舟蛾、黄卷叶螟等病虫害。

3.2.5 严格林政管理。

坚持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一是严禁毁林开荒, 防止水土流失;二是规范林地放牧, 防止牛羊破坏;三是严禁焚烧秸秆, 防止火灾发生;四是严禁盗伐滥伐, 防止林业资源遭到破坏。

3.3 结合现状, 明确任务

重新编制农场《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明确林业产业发展的远期和近期目标和任务、制订具体的措施和方案。加强林业资源监管, 完善林业限额采伐制度, 坚持凭证采伐, 对乱砍滥伐等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依法严惩。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落实林业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 强化林业火灾预防预警机制建设, 积极预防林业火灾的发生[4]。

3.4 培好苗木, 做好供应

绿化苗木统一供应, 生产林栽植苗木规格标准为地径2.5 cm, 高度2.8 m以上, 严禁栽植2.8 m以下苗木, 同时有计划培育二年生意杨树苗, 以满足造林需要, 并加快培养景观绿化苗木。做好苗木种植计划及苗圃基地准备工作。继续做好2.8 hm2女贞景观苗木苗圃的培育工作, 并逐年扩大苗木培育能力, 为今后林业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阿日古娜.现代农业发展对策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 (3) :68-70.

[2]杨文廷.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 30 (5) :53.

[3]李刚, 翟明瑶, 李亚茹.浅谈通辽市林政管理方式转变[J].内蒙古林业, 2012 (2) :21.

大中农场可持续发展 篇3

1 大中农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成功做法

1.1 效益优先, 推进农业“三化”建设

一是产业化。调整种植业结构,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扩大杂交制种稻面积逾133.33 hm2, 适度种植玉米和蔬菜, 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种子管理办法》, 出台种子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努力将种子公司打造成能够引领农业提质增效的龙头企业[1]。积极实施“低档米做盘子, 中档米做利润, 高档米做品牌”的经营战略, 优化水稻品种结构, 保证优质稻种植面积, 做大做强稻米加工业, 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二是工业化。探建农业生产工业化标准体系, 用工业技术手段管理农业, 彻底改变农业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科学制订阶段任务和质量标准, 规范过程管理。积极制订水稻生产技术规范管理办法, 为农业生产工业化探路指航。三是生态化。稳步发展林业, 优化林网、林带布局, 扩大优质林木比例, 提高活立木蓄积量, 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持年出栏生猪万头的养殖规模, 在充分利用下脚粮的同时, 将有机肥料回馈种植业, 建立生态化的良性循环。减少化肥施用, 控制农药使用[2,3], 切实履行粮食安全的社会责任, 逐步扩大有机稻面积, 稳步发展有机农业。

1.2 科技兴农,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不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计划投入80万元, 引进徐稻5号等多个高产新品种, 促进高产高效。深化秸秆全量还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四字技术”和大小麦栽培“八字技术”, 提高无纺布秧池隔离覆盖基质培育壮秧推广力度, 示范推广杂交制种水稻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 实现降本增效。积极应用生物降解剂、生物菌肥、活力素等有效改善水稻品质[4],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注重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 公司确定和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11个应用性科研课题, 由各学科学术带头人领衔攻关, 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形成和完善符合本地自然资源禀赋特点的农业技术体系。年内计划投入258万元, 为各类科技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转化成为科技兴业的催化剂。三是努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 争取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支持, 在生产关键环节聘请专家做针对性指导, 给技术人员讲课。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争取将农业科技中心打造成示范单位, 进入省科研院所名录。认真调查研究病虫草害发生和发展规律, 有效指导防治防除;提高中长期气象预报水平, 搞好土壤肥水的监测, 为生产科学决策及时提供可靠依据。

1.3 强基固本,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抓好中心烘干线建设。积极实施“粮食不落地工程”, 在已有3条粮食 (种子) 烘干线的基础上, 精心组织, 稳步推进投资1 100余万元的中心烘干线建设,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确保“三夏”顺利投入运行, 切实提高农业应对日益频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做好河道整治和泵站改造。计划投资1 013.5万元, 用2~3年时间, 对一级提水的3座泵站全面大修, 对14座二级提水的泵站拆除重建, 以提高装机效率, 节约能源, 保证泵站安全运行, 满足水稻生产需要。投资1 504万元, 疏浚河道10条, 开挖土方总量106.4万m3, 恢复河道的引排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三是加快更新农业机械。投资800余万元, 购置约翰迪尔3 518收割机5台、久保田八行插秧机17台、东方红1 204拖拉机6台、挖掘机1台以及配套农具, 通过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 减少生产过程人工投入, 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不够解放, 观点比较落后;二是考核机制不太完善, 农业投入不足, 激励不力;三是竞争性不强, 创新动力不足, 管理机制传统。

3 对策

一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方式, 思想先行。组织不同层面的管理人员开阔视野, 理清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理念。二是创新发展动力机制。在农业单位实施规范的职工管理人员竞聘上岗, 逐步营造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机制。对管理不力、实绩末位解聘。三是完善农业绩效考核办法。以单产提升不快的水稻生产为突破口, 对单位面积投入用工、作业期限、质量要求制订刚性标准, 通过完善的绩效考核提高各项管理措施的到位率, 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向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与实现机制[J].商业时代, 2008 (30) :4-5.

[2]马丽荣, 王生林.加快转变甘肃农业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 2009 (7) :157-160.

[3]殷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上海农村经济, 2008 (9) :4-7.

大中农场职工考核工作探讨 篇4

1 基本原则

农场下属各单位主管对农场下达的工作目标负第1位责任;各单位均有接受检查、监督、指导的义务;单位内部必须明确责、权、利;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农场根据工作实绩适度拉开分配差距, 鼓励先进, 鞭策落后。农场根据实际, 对各类型单位实行不同的收入分配与奖罚办法[1]。

2 明确目标

实行百分考核。实行生产经营、常规工作2项目标责任制, 二者权重为8∶2。根据工作目标和考核细则组织考核, 确定单位奖金系数和单位负责人奖金系数, 根据单位负责人的奖金系数考核确定其他人员的考核系数, 作为计算单位负责人奖金额的依据[2]。

3 系数设置

(1) 一至九分场和农科所主管以单位平均系数为基数, 考核系数为4.0, 其他正职领导为3.5, 副职领导为3.2;管理区 (含机耕队) 主管为2.8, 副职及其他民警2.0;分场及管理区工人为1.0;机耕队工人为1.0。其中机耕队人员效益工资0.6系数参与分场效益分配。

(2) 机关奖金以生产经营单位平均数为基数, 考核系数为:科长3.0、副科长2.5、主任科员2.2、副主任科员2.0、科员1.8、办事员1.4、工人1.0。享受1.0系数奖的工人岗位包括办公室 (车队、门卫、公勤) 、财务科、基建科、销售科、供应科、社会事业科档案员、就业中心职管员。

(3) 比照机关享受0.5系数奖的工人岗位包括职工活动中心、联防队、环卫队 (含托儿所) 、养路工、市场办、汽车站门卫。其他单位负责人考核控制系数单独确定[3]。

4 分配办法

(1) 种植业分场上缴管理费基数为6 000元/hm2, 其中夏粮大小麦上交管理费2 250元/hm2, 秋粮水稻上交管理费3 750元/hm2。

(2) 种植业分场超利部分由农场与分场分段分成:效益超基数1 500元/hm2以内的, 农场与分场按6∶4分成;效益超基数1 500元/hm2以上的部分, 农场与分场按5∶5分成。对没有完成上交基数的单位, 按一定比例扣减单位主管领导的工作责任保证金。

(3) 种植业分场效益工资分配, 还要按超定额民工支出折算系数参与分场效益工资分配, 该效益工资在兑现时划归农场场长奖励基金。具体为民工支出按折实面积1 800元/hm2为基数, 超基数300元/hm2以内的每60万元折算1个系数, 300元/hm2以外的每30万元折算1个系数。

(4) 种植业分场对机耕队实行独立核算, 执行场标准, 即亩收费标准, 年终利润扣除合理负担后按40%比例提取效益工资。

(5) 农科所实行生产经营与科技服务分开考核管理。科技服务核定3名干部、11名工人, 全年办公及科研经费包干使用, 工资及附加费由农场承担, 享受机关同职级人员综合效益奖。

生产经营核定5名干部、6名工人。按种植面积, 大小麦产量6 000 kg/hm2以上、成本3 300元/hm2以内,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1 950 kg/hm2以上、成本12 000元/hm2以内, 经考核达此指标则享受种植业分场平均效益工资。其中, 杂交稻制种平均单产每增减5%, 效益工资增减5%;杂交稻制种成本每增减1%, 效益工资相应减少或增加0.5%;麦子产量和成本增减10%以上, 主管领导相应增减0.1个系数。麦、稻产量与成本指标独立考核。杂交水稻制种如遇自然灾害, 产量低于1 500 kg/hm2, 其效益工资由农场研究确定。

(6) 各单位系数平均综合效益奖超1万元以上部分实行调节。1万元以上部分每超1 000元在调节比例40%的基础上累进增提10%, 调节部分划归场长奖励基金。各单位按农场核定的系数奖水平进行分配, 剩余部分划归场长奖励基金, 用于以丰补歉。

(7) 职工分场、纯工人企业根据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考核兑现效益工资。所有效益工资均预提进入生产单位成本, 列入年终业绩考核[4]。

(8) 各单位的综合效益奖或效益工资, 提取5%作为单位奖励基金, 用于单位设置的单项奖励。奖励基金的使用, 必须经单位集体研究, 公开条件, 报核后发放。

(9) 凡单位发生下列问题之一的, 直接扣减单位负责人当年综合效益奖 (效益工资) , 直接责任人全额扣除当年综合效益奖。一是单位发生责任事故、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群伤或致使人员死亡等构成重大事故, 以及严重违法违纪事件并造成恶劣影响的主管和分管领导, 按100%扣除;二是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全额扣减单位奖金总额, 损失金额达2万元的, 主管和分管领导按35%的比例扣减;三是单位发生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经济损失 (含质量、失窃、应收帐款等) 超过2万元以上的, 由农场研究按一定比例扣减主管和分管领导奖金。

5 其他事项

(1) 农场对农业单位实行统一产品经营、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计划和作物布局、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机械作业、统一劳动定额。

(2) 农场对分场、农科所按耕地面积收取内部水利保证金150元/hm2、内部绿化保证金150元/hm2。

(3) 鼓励农机对外创收, 并按到帐收入扣除油料费、修理费、相关补助费后的10%提取效益工资作为专项奖励。

摘要:介绍了大中农场职工考核中的原则、目标、系数设置和分配办法等, 以为农场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中农场,职工,考核,激励,江苏大丰

参考文献

[1]何畏, 熊文武.京郊219个集体粮田农场考核调查及分析 (下) [J].北京农业, 1996 (3) :40.

[2]杨博.浅谈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中的报酬激励[J].科技创业, 2011 (1) :122-123.

[3]王敏, 袁建明.运用激励理论, 合理构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J].皖西学院学报, 2006, 22 (4) :44-46.

2012年大中农场农业工作探讨 篇5

1 大中农场农业工作总原则

2012年大中农场农业工作的总原则是“两个确定”, 即确保苏北领先, 奋力争当系统排头兵;确保综合投入, 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2 大中农场农业工作目标

2.1 总体目标

种植业保持吨粮水平以上的高产和稳产, 效益保持1.5万元/hm2以上。设施高效农业和种、林、牧三大产业有所突破, 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

2.2 具体目标

水稻单产分别达到7 125、7 875 kg/hm2, 种植业效益达到1.5万元/hm2以上, 力争达到1.8万元/hm2;杂交制种2季效益确保达到3万元/hm2, 力争达到3.75万元/hm2;林、牧、种业经营利润确保达到100万元, 力争150万元。农业综合效益7 500万元以上。

打造“四个基地”, 建设“四个一万”。“四个基地”即杂交制种基地, 良种繁育基地, 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为核心的“三新”试验、示范基地。“四个一万”即常规麦稻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以杂交制种为代表的高效农业“万亩制种稻”、以反季节水果和景观苗木为代表的亩效益“万元试验地”、无公害生态养殖“万头猪场”。

实施“两个千方百计”和“三个抓手”工程。“两个千方百计”即千方百计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 围绕“双千”目标, 提升农业效益;千方百计寻求高效设施农业突破口, 调整农业结构, 争取跨越发展。“三个抓手”即切实以中心农科所建设为抓手,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 通过扬农啤买断经营寻求种业新辉煌;以防渗渠建设工程、农机更新等为抓手,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 大中农场农业发展措施

3.1 加大农业投入,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继续加大农业投入, 抓好防渗渠建设、省河道疏浚、泵站建设三大项目和信息网络建设, 增加对农业科研的必要投入, 努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将农机投入资金花到当前生产中最迫切需要资金的环节上, 进一步提高农机作业进度和质量。同时, 加大必要的用工投入, 提高水稻精细管理水平, 努力争取水稻单产获得较大突破。

3.2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 力争周年高产高效

3.2.1 调整种植结构。

多年来, 轮作换茬种植大豆, 虽有利于降低杂草基数, 但其效益比常规粳稻低6 000元/hm2左右, 比杂交制种低约1.5万元/hm2。因此, 计划将2011年的270 hm2大豆全部改成水稻。

3.2.2 更新品种结构。

降低水稻晚熟品种比例, 以高产、优质、早熟、耐迟插的武育粳3号替代, 形成以武育粳3号为主的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保证米业做强品牌的优质原料。3.2.3扩大杂交制种。农场制种稻技术相对成熟, 常年单产比较稳定, 自种与外包效益都比常规粳稻好, 并有明显的茬口优势。因此, 计划2012年扩种杂交制种300 hm2。以杂交制种为主建设高效农业“万亩稻”, 打造杂交制种基地, 推进种业发展[1,2]。

3.3 调整种植模式, 适度推广轻简栽培

在劳动力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 适当采取水直播、旱直播等轻简栽培方式, 减轻大豆改水稻后的机插压力。

3.4 振兴3个产业,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1) 种业。打造杂交制种基地、良种繁育基地, 提高生产单位留种积极性, 买断扬农啤8号, 利用该品种做大做强相关产业, 再创种业辉煌。

(2) 林业。抓好林政管理, 提高活立木蓄积量。进一步加强景观苗木的培育工作, 在景观苗木中培育“万棵树”, 创建亩效益“万元地”, 培植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牧业。逐步改善养殖条件, 加强养殖管理, 做好防疫工作, 认真研究市场, 确保市场不利的情况下不亏损, 市场有利的形势下争取高效益, 确保无公害养殖规模突破万头。

3.5 加强基础科研, 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以中心农科所建设为契机, 发挥其在基础科研中的核心作用, 不断创新栽培技术, 争取粮食单产实现新的突破。

(1) 实施“3414”测土配方肥料试验, 进一步研究大中农场不同茬口土壤肥力状况, 为真正做好配方施肥奠定基础。

(2) 打造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为核心的“三新”试验、示范基地。做好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展示、提纯复壮等工作, 筛选适合农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3) 围绕“双千”目标, 提升种植业效益, 继续做好常规麦稻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创建工作, 有效实施大小麦“十字栽培”, 在水稻种植上按照“精确、定量、保健、轻简”的八字要求, 提高技术措施到位率, 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3,4]。

(4) 千方百计寻求高效设施农业突破口, 调整农业结构, 在现有外包水稻制种、西瓜蔬菜等的基础上, 进行各种作物、2种体制和配套激励机制的调研;引进培养人才, 增加高效农业投入, 探索集体经营模式下高效农业发展路径;以农科所为中心, 建设以草莓、葡萄、景观苗木为代表的亩效益“万元试验地”, 夯实构建400 hm2农业高效园区框架的基础, 争取实现跨越发展。

3.6 加快人才培养, 优化农业管理队伍

通过2年的努力, 该场引进一批农业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生活上要对他们更加关心, 工作上要磨炼, 使他们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对表现突出的尽快选拔到领导岗位, 激发他们的潜能, 确保农业人才的储备, 优化农业管理和技术团队, 做到引进来, 留得住。

摘要:介绍2012年大中农场农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 以为大中农场农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中农场,农业工作,目标,措施,2012年

参考文献

[1]马东文.临沧市2006年农业八个显著成绩和完成2007年目标推进现代农业保障措施对策[J].云南农村经济, 2007 (2) :35.

[2]谢影文, 黄予慧.广西区农业部门明确新目标、研究新措施、推进新行动——种植业今后五年着力做好五个“千万”[J].农家之友, 2008 (23) :8.

[3]单永旭.简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及战略保障措施[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9 (16) :89-90.

大中农场小麦“十字”栽培技术 篇6

为进一步提高大小麦产量, 2012年该场在“八字”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出“精种、扩行、降苗、调肥、保健”的“十字”栽培技术, 即精心布局, 精选高产优质品种, 在选种、晒种、拌种上精益求精, 适期早播, 精量、精细播种;扩大行距, 适当降低基本苗, 保证充足的穗数基础;重施基、穗肥, 促壮苗、攻大穗、夺高产;控旺促矮壮防倒, 叶面喷肥增重, 主动防病治虫, 实施保健栽培, 保证粮食品质, 提高小麦单产和效益, 保证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耕前准备

前茬水稻适时断水、适期抢收, 早耕多晒, 耕透熟土层, 略带黄土, 覆土平, 耙地平。改善土壤墒情, 防止烂耕烂耙, 为适期早播、精播奠定良好的墒情基础[1]。

2 种子处理

每1 kg种子用硫酸锌4 g、6%立克莠湿拌剂0.5 g拌种, 防治纹枯病和茎基褐腐病。拌种前晒种2~3 d。

3 播种

半冬性品种, 10月20日开播, 力争于10月25日结束;春性品种, 开播期不早于10月25日, 力争11月8日结束。播前要彻底清理播种机, 防止品种间机械与人为混杂[2]。调整机械, 使播种机绞土均匀, 畦面平整, 行距均匀, 沟边行距不超过50 cm, 竖沟宽度30 cm, 深度22 cm;播深一致, 播深2 cm, 浅播不露籽, 基本苗195万~240万株/hm2;对田头播种机碾压地块, 及时松土平整田块, 提高田头、地边的播种质量。

4 播后管理

4.1 封闭化除

播后24 h内及时化除, 用48%氟乐灵1 200 m L/hm2+25%绿麦隆3 kg/hm2进行土壤封闭, 对水量不低于750 kg/hm2, 提高封闭效果。

4.2 开沟

播后48 h内, 及时开挖横沟, 横沟间距45 m, 低洼地段20~25 m, 沟深25~30 cm, 开沟散土均匀, 沟边散土距离不小于2 m, 及时清理横、竖沟内积土, 确保沟畅通[3]。开沟犁地, 确保开沟与散土质量, 及时更换开沟犁刀, 严防散土不匀而影响沟边出苗。

4.3 田头处理

播后雨前, 所有田头及时开沟筑埂, 防止路面盐土淤积田头, 影响出苗, 播种结束后再清沟筑埂。

4.4 查苗补缺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 补种要求浸种补种, 做到品种一致、到头到边。

5 肥料运筹

施足基肥, 促进冬前早发, 中期稳长, 防止后期早衰。严格控制中期投肥, 提高群体质量, 降低倒伏威胁。一般施纯N 255~270 kg/hm2、P2O5105 kg/hm2。其中, 纯N占基肥总量的50%, P2O5占总量的60%, 即基施尿素262.5 kg/hm2、磷酸一铵150 kg/hm2;拔节孕穗肥纯N占总量的50%, P2O5占40%, 即于倒四叶期施磷酸一铵75.0~112.5 kg/hm2、尿素262.5kg/hm2, 尿素分2次施用 (倒3叶末和剑叶露尖各1次) 。

对总叶片13叶的淮麦22, 可于四叶期前施用1次壮蘖肥, 施尿素75 kg/hm2左右, 防止过多、过迟, 影响群体质量。

6 保健栽培

一是返青控旺促壮, 对返青群体超过675万株/hm2及其他有旺长可能的田块, 春节后喷施矮壮丰控旺促壮, 降低倒伏威胁[4]。二是清沟理墒, 降低地下水位。加强田间清沟理墒, 确保麦田雨止田干, 严防麦田渍害。三是冻害补肥。加强天气预报跟踪与田间茎秆、幼穗冻害调查, 对冻后有效群体不足600万株/hm2的田块, 及时补肥促壮保蘖。四是根外喷肥。结合后期病虫防治, 用磷酸二氢钾1 800 g/hm2进行叶面喷肥, 连喷2遍, 提高后期光合效率与光合速率。在做好上述保健栽培措施的基础上, 防病治虫时, 杜绝剧毒农药, 尽量使用生物或低毒农药, 保证粮食品质, 保护生态环境。

7 综合防治病虫害

7.1 茎叶化除

对防效差的条田要及时采取茎叶处理, 用6.9%骠马1 200~1 350 m L/hm2, 于麦三叶期至分蘖期喷雾, 但应避开寒流。对猪殃殃等阔叶杂草发生严重的田块, 用10%麦喜150~180 m L/hm2喷雾。对巢菜发生严重的条田, 用巨星22.5~30.0 g/hm2于三叶期至分蘖期喷雾。化除时, 必须注意不重不漏, 雾化良好, 严禁施药机械出现滴、漏现象以及在田间调节和试喷, 以提高防治效果, 防止浓度过高对麦苗产生药害或局部土壤因农药残留量高而对下茬作物造成危害。所有的茎叶化除确保在3月上旬前结束, 以提高防治效果, 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7.2 提早预防白粉病

对感白粉病的品种如淮麦系列、扬辐麦等, 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提早防治1~2遍。结合赤霉病防治的同时, 喷施三唑酮防病保绿, 提高小麦后期光合能力。

7.3 防治赤霉病

红皮小麦抽穗扬花期用药防治1次, 白皮小麦于齐穗期用第1次药, 1周后用第2次药。另外, 加强对黏虫、麦蚜虫、纹枯病的调查, 做到达标防治, 同时还能预防害虫传播病害。

摘要:介绍了大中农场小麦“十字”栽培技术, 包括耕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播后管理、肥料运筹、保健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以指导小麦栽培。

关键词:小麦,“十字”栽培技术,大中农场

参考文献

[1]宋殿珍, 张喜文, 刘源湘.旱地小麦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J].山西农业科学, 1990 (8) :4-8.

[2]曹福林, 张殿智, 邱文竹.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1995 (9) :8.

[3]李月华, 丁月芬, 李春艳, 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河北农业科技, 1995 (9) :8-9, 15.

大中农场公共技术平台运行绩效评价 篇7

1 经费投资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经费由大中农场财务科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独立建账。项目计划投资1 200万元, 实际投资2 800万元, 其中江苏省拨款200万元, 部门配套100万元, 单位自筹2 500万元。

2 硬件建设

2.1 服务场所

投资近115万元, 对中心农科所进行了功能性升级改造, 新建科研大楼1栋, 提供服务场所2 200 m2;投资45.5万元对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 购置发芽箱、全自动烘箱、多功能红外线测报灯、显微镜、高压灭菌配套设备、高精度火焰光度等各种小型仪器设备, 全面提升了各站室服务功能;中心农科所形成了以育种、土肥、气象、防疫、农机为中心的5支农业专业队伍, 以农科所领导下的植保站、分场、管理区三级测报网络, 为大中农场持续高产增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2 基础设施

投资748.4万元, 新建种子烘干线配套良种仓库5 000 m2, 增强种子仓储能力;对现有4座种子烘干线进行升级改造, 并投资850万元新建烘干线1座 (建设中) , 全面提升良种烘干能力, 提高良种质量, 实现粮食不落地目标。投资470.7万元, 新建高标准良种试验示范田20 hm2, 原种繁育基地200 hm2, 灌溉渠全部硬质化, 提高了良种推广与繁育水平。

2.3 农机具

农机标准化管理二级企业, 投资1 392.8万元, 对现有农机具进行了技术改造, 新进3 518大型收割机8台, 大马力拖拉机50余台, 农机总动力3万k W, 农机具配套比为1∶2, 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得到保障。

3 项目实施成果与成效

3.1 技术成果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以来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一是集成推广小麦“精种、扩行、降苗、调肥、保健”的十字栽培技术;二是集成应用水稻基质无纺布育秧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统防统治技术;三是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稻麦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

3.2 服务成效

主要完成的技术与经济指标包括:一是年试验示范新品种40余个, 推广稻、麦新品种8个;二是年接受培训、观摩、交流达500人次以上;三是制定技术标准 (企业) 5个;四是年繁育销售良种1.5万t以上, 年服务收入达4 100万元。

3.3 壮大规模

2010年, 啤酒大麦新品种扬农啤8号在大中农场五分场试点推广种植21.33 hm2, 2011年产出合格种子约150 t, 2012年度一举特破销售扬农啤8号种子500 t以上。目前, 中心拥有自主大麦品种3个, 培育大麦、小麦品种各1个, 均进入第2年省试。

3.4 辐射作用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全面建成, 构建了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人员配置较强, 具有一定的引领和辐射功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对构建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水平, 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引进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 强化农业技术服务、试验推广和研发职能, 促进农业结构优化, 推动全系统及周边地区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4 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措施

4.1 网络平台建设缓慢

现代社会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体, 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而服务中心的网络平台如果运行不完善, 阻碍了服务中心在网络上的宣传效应, 就不利于长久发展。因此, 服务中心需加快网络平台建设, 并安排人员定时维护并更新网络平台[1,2]。

4.2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服务中心建成以来, 虽然购置大量先进设备, 但是依然存在不少设备老化的现象。尤其在农田水利灌溉方面, 多座泵站严重老化, 使用土渠灌溉, 渗漏严重, 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也不利于服务中心在农田种植方面的发展[3,4,5]。因此,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 需加强对水利设备的更新换代, 拆除老化泵站, 新建泵站, 加快防渗渠建设, 逐步淘汰老旧农业机械, 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

5 发展目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发展农业是重中之重,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建立将为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平台, 新技术、新品种、新标准将在这里得到示范与推广。在未来, 服务中心将为来自全国的科研院所和农业公司服务, 打造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 推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发展, 对全省现代农业建设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的服务平台。

摘要: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建立, 构建了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人员配置较强, 具有一定的引领和辐射功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有力地服务于江苏沿海地区的种业发展, 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对大中农场公共技术平台运行绩效进行评价, 包括经费投资、硬件建设、项目实施成果与成效、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发展目标等, 以为大中农场公共技术平台的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中农场,公共技术平台,运行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永贺, 张国平.大中农场农业科技公共平台建设目标[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1) :289.

[2]仇继东.天津设施农业发展设想与对策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 2010 (1) :5-9.

[3]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北京: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0:32.

[4]于新民.大中农场农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1) :202.

上一篇:讨论展示下一篇:实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