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功能分区

2024-07-10

生态功能分区(精选十篇)

生态功能分区 篇1

1 河流生态分类

所谓河流生态分类是将河流生态系统作为分类对象,将河流景观划分为相对同质的单元;通过河流生态分类将河流水生态结构与过程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层次化和等级化[2]。作为一种针对水生态系统的区划体系,它能反映水生生物及其自然环境的特征,使水环境管理从单一的水质管理转变为整体的水生态管理,从水化学指标转变为水生态指标,并为管理者和科学家提供环境管理与规划预测等方面的服务。

2 国外河流生态分类的研究进展

河流生态分类由Frissell[2]首次将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区理念引入河流水生态系统而提出,按河流物理结构在组织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将河流系统划分为流域、河片、区、河段、形态单元和水动力学群落生境区6个等级体系,其划分的指标为潜在的生产能力(流域尺度上的气候、地质、地形、土壤、生物相,河片尺度上的河槽坡度、形状以及河流级数)与栖息地单元(河段尺度的结构和基质以及栖息地特征)。但基于结构的分类未能完全体现河流空间结构属性。实质上,河流在其空间结构上具有4维属性,即:(1)在纵向上,河流是一个狭长的线状网络,从河源至河口发生着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连续变化,河流是一个具有生物适应性的有机体;(2)在横向上,河流系统与高地系统、河泛平原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河流的物质与能量主要来源于高地系统的生产,而河泛区平原的存在又是由于河流所带来的物质所形成的;(3)在垂直方向上,河流与地下水发生交换,地下水是河道基流的主要来源,对河川径流水文要素和化学成分有所影响,而河流也通过渗漏和侧向补充着岸带周围的地下水;(4)在时间维上,河流系统的时间尺度在多方面有所体现,如河道形态可能需要很长时期的自然改变,即使是由于人类活动的改变也需要几十年才显现出来。因此,基于Frissell结构的分类体系在实用性上受到了限制,如Rohm et al.[3]的研究表明,基于结构的分类能作为河流分类的地理框架,但不足以应用于小尺度上的鱼群分类、预测资源格局以及生物损伤的诊断。然而,在大中尺度上基于河流景观结构的河流生态分类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在大中型尺度上,基于结构的河流分类能够较好地解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变化、预测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物种生活史和行为特性以及预测冲积系统的区域内河床形态、谷底和河流类型的分布;另一方面,基于结构的分类简化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结构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去趋势对应分析DCA、蒙特卡罗随机测试等分析技术进行量化,便于在广阔尺度上进行分类;此外,基于结构的分类多采用定性地图叠置的途径进行,该方法具有对数据多寡和精度要求低、便于在大的区域范围内实施等优点。

基于结构的分类将河流看作是连续的,而事实上由于河流横向、垂向关联的强度沿着河网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了河流连续统的不连续性,呈现出“斑块”的分布特征。斑块是相对同质的非生物及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元”,它是形成生态系统异质性的重要原因,而异质性的程度在决定生物分布特征以及景观的非生物功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4]。对于任何生态系统而言,不同尺度上的结构以及过程斑块就形成了一种镶嵌的、交互式的分层结构。而河流的这种“斑块镶嵌”结构,很大程度上是由重要的河流过程所产生的,其中河槽对于扰动的响应/回复过程与物质传输过程为其主要的过程。基于此,一些学者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镶嵌理论,提出了基于河流过程的分类解释河流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如Whiting和Bradley[5]经过研究发现:源头水河槽的响应/回复过程是由河槽形态、泥石流的撞击速度及频率、河槽基质大小以及沉积物运送速率控制的,因此以其作为指标对河流源头段进行分类。因此,与河流景观结构划分主要应用于大中型尺度的河流生态分类相比,基于河流过程的划分更适用于中小型尺度的河流生态分类。

综上所述,河流生态分类在理论与方法上经历了由基于结构进行分类向基于过程进行分类的转变,进而演变为将结构分类和过程分类有机融合的发展历程。与此同时,实现河流生态分类的技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早期主要采用地图叠置的定性分区演变为当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定性分析为辅的分区途径;定量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主要为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对应分析、逐步判别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技术或者空间回归树(SPAR-T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数学模型方法。相比传统的定性地图叠置分区,当前的分区途径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精度的数据,使得分区过程更为严谨、客观。

3 对我国河流水环境生态分区的启示

由于我国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地形的差异导致出现多样的河流景观分布格局、气候的差异导致河流流量的多样性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平衡导致的河流水环境状况的差异,使得在大中尺度与中小尺度上流域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的方法、指标因子与实现技术上存在差异。

在大中型尺度上,气候、地势地貌、河流级数、土壤、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流域背景结构因子,它们通常在整个流域内部发生连续的、显著的变化,并能进一步引起其它重要的结构特征因子也随之发生改变。立足于全流域,它们很可能是流域生态系统空间差异性的主要成因,所以我国流域一二级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在立足结构划分基础上,可选择气候、地势地貌、岩性、河流级数、土壤、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等作为分区指标。从实现技术而言,流域的这些结构特征信息相对易于从现有的地形图、水系分布图、遥感图等资源中提取,分析其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从而在广阔尺度上,以地图叠置法为主、以特征因子的欧式距离为辅进行区域的差异性分析,结合专家意见进行不同区域的边界划分,从而实施一、二级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例如孟伟等[6]选择辽河流域的气候、径流深度、地貌、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指标因子,以地图叠置为手段,最终实现了一、二级水环境生态分区。

在中小型尺度上,河岸坡度、河流形态、相邻的土地利用的变迁、河岸植被、水文、基质类型、河槽内的大型木屑等栖息地特征因子决定着河槽响应/回复、物质传输等生态过程,而这些过程形成的是河流景观特殊的斑块结构,并通过控制资源的有效性而最终影响了河流局部区域内的生物群落。因此,我国流域三级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在立足过程分区基础上,可选择相邻土地利用的变迁、河岸坡度、河流形态、河岸带植被、基质类型、水文特征、河槽内的大型木屑等作为分区指标。依据所选择的指标,结合分区对精度的要求,选取流域内具有典型性及代表性的地点合理布设监测点,通过监测点的野外调查与实验分析、并结合提取已有信息获取的指标数据,建立指标因子数据库;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对应分析、逐步判别分析等定量分析技术手段确定不同区域的同质性与异质性,在以水定陆的理念指导下最终实现流域三级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

4 结语

由Frissell首次将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区理念引入河流水生态系统而提出的河流生态分类是以河流生态系统作为分类对象,将河流景观划分为相对同质的单元,通过河流生态分类将河流水生态结构与过程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层次化和等级化。国外的河流生态分类从理论方法上可分为基于结构的大中型尺度及基于过程的中小型尺度河流生态分类两种,从实现技术上多采用地图叠置为主的定性分区以及多种数理统计方法为代表的定量分区。我国的大中型尺度,即一、二级河流水环境生态分区中适用基于结构的、定性地图叠置为主的分区;中小型尺度,即三级河流水环境生态分区适用基于过程的、多变量定量分析为主的分区。

参考文献

[1]Omernik,J.M.Ecoregions of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Map Supplement)[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87,77(1):118-125.

[2]Frissell,C.A.,W.J.Liss,C.E.Warren,and M.D.Hurley.A hierarchical framework for stream habitat classification:viewing streams in a watershed context[J].Enviro nmental Management,1986,10:199-214.

[3]Rohm,C.M.,J.W.Geise,and C.C.Bennett.Evaluation of an aquatic ecoregions classification of streams in Arkansas[J].Journal of Freshwater Biology,1987,4:127-140.

[4]Forman,R.T.T.and M.Godron.Landscape Ecology[R].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1986.

[5]Whiting,P.J.and J.B.Bradley.A process-ba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headwater streams[J].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1993,18:603-612.

生态功能分区 篇2

摘要:在GIS支持下,以生态功能指数(E)作为农业景观生态功能的量度指标,以福建省漳浦县马坪镇作为研究区,划分景观评价单元,在各景观单元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作用于景观生态功能的各类指标及其权重,并利用隶属函数计算出各指标对景观生态功能的`贡献率,最后计算出每一景观单元E值,并根据其频率分布进行景观生态功能分区,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为进一步的景观生态设计和规划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景观生态功能的量化研究提供参考.作 者:程炯    吴志峰    刘平   CHENG Jiong    WU Zhi-Feng    LIU Ping  作者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50 期 刊: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年,卷(期):2007, 15(2) 分类号:X8 关键词:农业景观    生态功能指数    评价   

★ 叶延滨简介

★ 中国好人于滨颁奖词

★ 山地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 长春瑞滨盖诺使用说明书

★ 基于人性化的立交桥景观评价体系的研究

★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评价:以嘉兴为例

★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现状研究-以宁夏大学为例

★ 城市居住单元建筑拥挤度环境遥感分析--以厦门市为例

★ 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

生态功能分区 篇3

关键词: 土地评价;功能分区;熵权模型;新乡市

中图分类号: F301 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322-05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 [1],人类社会与土地生态系统的交互不断加深 [2]。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双重胁迫下,产生了一系列土地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当务之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具有指导意义。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是指对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部分环境要素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进行评价 [3];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根据区域内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在分析区域内不同地区功能定位、发展趋势、发展现状和潜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将一定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片 [4-5]。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 [6],当前在土地生态评价、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面,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王瑷玲等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了研究 [7-9];吴泽斌等对城市土地生态利用水平进行了测度及障碍因子诊断 [10]; 卓凤莉等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研究 [11-17]。当前,针对土地生态质量评价的研究较多,但对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通过熵权模型、综合法对河南省新乡市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然后以评价为基础对研究区进行功能分区,最后将评价分区结果与河南省新乡市土地利用规划大纲中的分区进行比较,以验证评价分区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河南省新乡市地处34°53′~35°50′N、113°23′~115°1′E,总面积8 269 km2,与焦作市、郑州市、开封市、安阳市、鹤壁市接壤,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城市。新乡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 ℃,年均降水量656 3 mm,水热条件好,又因位于黄河流域,土壤条件也较好,成为我国粮棉主产区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新乡市的地势为北高南低,北部山地丘陵区海拔较高,林地广泛分布,中部市区以建设用地为主,南部各县地形平坦,土地利用以农用地、村庄为主。南太行山蜿蜒于新乡市北部上千公里,宏伟壮丽,成为新乡市重要的旅游资源,为新乡市奠定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

1 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1年重点区域土地生态状况调查,包括2 5~5 0 m遥感影像数据、行政区划数据、第2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地籍调查数据、气象部门资料及统计年鉴。数据处理软件包括ArcGIS、Erdas、Excel,主要用于数据的提取与统计。数据格式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2种,栅格单元大小为100 m×100 m,矢量数据比例尺为1 ∶ 100 000。

1 3 试验方法

1 3 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在遵循科学性、代表性、系统性、可获取性、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新乡市的土地生态特点,构建基于自然地理因素、生产建设因素、生态多样性因素、生态保护因素4个要素共29个指标的市级土地利用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从而全面体现市级土地利用水平。

1 3 2 权重集确定 在生态质量评价中,不同指标的性质、计量单位、值域存在差异,不适宜直接比较。为了方便比较,本研究选择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把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的相对数。正、负向指标的标准化公式[JP+1]分别为式(1)、式(2)。鉴于层次分析模型(AHP)主观性较强,采用客观的熵权模型来确定权重,模型涉及式(3)至式(6)。

1 3 3 综合值计算 在新乡市的土地生态评价中,共选取29个评价指标。为了计算方便,本研究采用综合法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式(7)]。运用自然断点法对评估综合值进行分级,共分为差、一般、中等、良、优5个等级。

2 结果与分析

2 1 自然地理因素评价分析

自然地理因素即自然基础条件,反映土地承载力水平,是土地生产力、资源潜力的最初来源。新乡市自然地理因素指数整体上介于0 08~0 86之间,自北向南趋于增加,与高程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表明自然基础条件受地形的影响显著。研究区绝大部分土地自然基础较好,占总面积的81 41%,评估结果介于中等和优之间;潞王坟乡、耿黄乡等地区自然基础差,占1 64%,评估值范围为0 08~0 38;其余土地自然地理基础处于一般水平,评估值介于0 39~0 51之间(表2)。各等级的地理分布情况见图1,自然地理因素评估值分级及各等级涵盖区域范围详见表2。

nlc202309011510

2 2 生产建设因素评价分析

生产建设因素反映的是在生产力水平限制、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口压力递增共同胁迫下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程度。从图2、表3可以看出,区域绝大部分土地如获嘉县、延津县等生产建设条件较好,介于良、优之间,评估值范围为0 44~070;城郊乡、顿坊店乡等地区生产建设条件介于差、一般之间,占区域总面积的9 79%,评估值范围为0 06~0 31;其余土地生产建设条件为中等水平,整体分布范围见表3。

2 3 生态多样性因素评价

生态系统类型在土地利用中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因此生态多样性因素反映了人为干扰下土地生态系统中廊道、斑块、基质的破碎化程度。由图3、表4可以看出,新乡市绝大部分土地的生态多样性介于一般、良之间,占区域总面积的83 80%, 评估值范围介于0 40~0 77之间;新乡市区、黄河滩涂等地区的评估结果为差,占区域总面积的13 79%,评估值范围为009~0 39;国营辉县市林场、城郊乡等地区生态多样性处于优等水平,占区域总面积的2 34%,评估值介于0 78~1 00之间。

2 4 生态保护因素评价

在资源分布区域差异性变大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背景下,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由图4、表5可知,凤泉区、牧野区、新乡县等地区的生态保护因素较差,其余地区生态保护条件较好[CM(25];获嘉县、延津县等地区生态保护因素评估分级为优,占总面积的32 76%, 评价指数介于0 78~0 88之间;长垣县、卫辉市等地区的生态保护因素评估分级介于一般、中等之间,占区域的41 72%,评估值范围为0 43~0 64。

2 5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由图5可知,整体来看,获嘉县、延津县、原阳县等县的土地生态质量较好,介于良、优之间;新乡市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较差,处于差、中等之间,但红旗区市辖区以外土地除外,介于良、优之间;新乡县、辉县市西南、卫辉市南部的土地生态质量处于中间偏上水平,介于中等、良之间;辉县市、卫辉市北部山区土地生态质量处于中间偏下水平,介于一般、中等之间。新乡市土地生态综合评估值总体介于0 22~0 74之间;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土地生态质量较好,占区域的69 90%,介于良、优之间,综合评估值下限为0 57;区域中仅很小一部分土地生态质量为差,占总面积的2 34%,综合评估值上限为038; 其余27 80%的土地生态质量介于一般、中等之间, 综合评估值基于0 39~0 56之间,区域分布范围见表6。

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形成机制来看,自然地理基础、城镇化水平、资源需求是主要作用因素。自然基础是反映区域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状况的综合指标,对土地利用和区域发展具有基本限制性。从自然基础来看,2个市北部山地丘陵区属于太行山石灰岩区,较为干旱,海拔又较高,可垦性、建设性均较差,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未利用地为主,土地生态质量介于一般、中等之间。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工业化过快增长的双重胁迫下,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失控,结构失衡,可以通过城镇建设用地比例、非渗透地表比例等指标反映。新乡市区和各县城人地矛盾突出,在机械压实、践踏及人为干扰下,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板结、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综合评估结果介于差、中等之间。然而,各县以农用地、村庄为主,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小,生物多样性较好,土地生态质量介于良、优之间。

资源需求也是土地生态质量的作用因素,众所周知,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自然资源,但其具有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征。矿产资源需求日益膨胀驱使着区域性土地破坏行为发生,受开采技术的限制,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对矿区的土地产生严重污染。黄河滩涂因分布有众多采矿用地,破碎度高,生态多样性受到破坏,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良,稍差于其北部地区。辉县市东南、凤泉区、卫辉市西部交界处同样因为分布有大量采矿用地的缘故,土地生态质量评估介于差、中等之间。

2 6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依据土地生态综合评估值,并结合新乡市自然地理基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区,将新乡市划分为山地丘陵生态保护区、城市发展核心区、生态农业区(图6)。将评价分区与新乡市土地利用规划大纲中的分区相对比表明, 仅有获嘉县与原阳县及原阳县的原武、桥北等地区存在差异(表7)。

这说明基于29个评价指标(表1)的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分区具有可行性,能够很好地反映研究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分区含义如下。山地丘陵生态保护区:以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目标,主要发展林果业及观光旅游业;对策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兼顾环境污染问题,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到位。城市发展核心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增长领先,具有集聚效应;对策为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维护生态平衡、疏通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瓶颈。生态农业区: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为目标,在田、水、路、林配套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策为高品质、集约化、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循环利用。

3 结论

本研究在2011年河南省新乡市土地生态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首先采用熵权模型、综合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地生态质量评价,然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将研究区分为3大功能区,并与新乡市土地利用规划分区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土地生态质量受自然地理基础的限制。辉县市及卫辉市山区属于太行山石灰岩半干旱区,土壤干旱贫瘠、土层薄、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质量介于一般、中等之间;辉县市西南、卫辉市东南属于平原,土壤为砂姜土,有机质含量并不高,但保肥能力强,土地生态质量为良。(2)土地生态质量与城市化水平有关。新乡市区城市化水平高,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强度大,在机械压实、践踏及人为扰动下,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容重变大,孔隙度降低,表现为土壤板结与污染严重,生态质量介于差、一般之间;其他各县以村庄和农用地为主,土地干扰度和破碎度较小,生态质量介于良、优之间。(3)土地生态质量受资源需求影响。在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的共同胁迫下,矿产资源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由此引发一系列土地生态问题。黄河滩涂、辉县市东南分布有大量采矿用地,土地破碎度较高,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土地生态存在区域失衡现象。(4)评价分区可行性较强。评价分区与规划分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分区范围来看,仅有获嘉县与原阳县及原阳县的原武、桥北地区存在差异。(5)不足。指标体系仍需要完善:受技术和方法的限制,有些指标难获得或拘泥于定量化方法,土地生态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还需要完善;权重确定方法需要改进:由熵权模型确定的权重较为客观,但对较大或较小指标有失衡现象存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将熵权模型与层次分析模型相结合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目标。(6)展望。基于土地利用生态质量评价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分区范围保持了行政区界线的完整性,且本研究对区域社会经济因素考虑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拓展。

nlc202309011510

参考文献:

[1] 张 利,陈亚恒,门明新,等 基于GIS的区域生态连接度评价方法及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8):218-226

[2]裴 欢,魏 勇,王晓妍,等 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9):212-219

[3]刘 燕,刘 康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质量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6):26-31

[4]黄建生,屈百达 无锡市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12(3):423-425

[5]黎孔清,陈银蓉 低碳理念下的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 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61-66

[6]陈星怡,杨子生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若干问题探讨——以云南德宏州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5):845-855

[7] 王瑷玲,刘文鹏,纪广韦,等 山东低山丘陵土地整治区耕地生态价值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增刊1):244-250

[8]戴 靓,姚新春,周生路,等 长三角经济发达区金坛市土地生态状况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8):249-257

[9]张秀云,姚玉璧,王润元,等 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0):132-136

[10] 吴泽斌,刘卫东,汪友结,等 城市土地生态利用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诊断[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24-29

[11]卓凤莉 基于熵权系数和集对分析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河北省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6):111-114

[12]曲衍波,齐 伟,商 冉,等 基于GIS的山区县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4):38-44

[13]刘 庆,陈利根,舒帮荣,等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0):1192-1197

[14]袁 磊,雷国平,张小虎 资源型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大庆市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6):80-85

[15]汤 洁,朱云峰,李昭阳,等 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生态环境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综合评价——以镇赉县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1):119-124

[16]李秀霞,张 希 基于熵权法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生态安全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9):13-17

[17]刘 锬,康慕谊,吕乐婷 海南岛海岸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中国土地科学,2013,27(8):67-72

生态功能分区 篇4

生态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1 - 3],在指导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众多学者在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与方法[4 - 6]、 生态功能区划实证研究[7 - 12]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系列成果,为生态功能分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张家口市地处京津冀都市圈生态功能区,是京津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13]。特别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推进,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涵养功能日益凸显。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土地的过渡开垦和超强开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亟需认识这个特殊地域内土地生态功能空间分异特征,从而能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鉴于此,在借鉴以往的生态功能区划相关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生态环境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本文利用GIS技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张家口市进行了土地生态功能分区,并提出各功能区的优化调控方向,为区域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 1研究区概况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的西北部,包括坝上、坝下两个不同的自然区域,总面积3. 7万km2( 图1) 。坝上属内蒙古高原南缘,其地势平坦,占总面积的33. 6% 坝下属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占总面积的66. 4% 。张家口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300—500mm,属半干旱地区[13]。2012年,全市户籍总人口为468. 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1. 51万人、非农业人口156. 44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64元。

2. 2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所用数据主要包括: 1张家口市地形地貌、道路、河流水系、行政界线等空间基础数据,其中地貌、道路、水系来自1∶ 400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 地形( DEM) 来自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ASTER GDEM高程数据集。22010年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现状图来自《环京津冀北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优化调控研究》课题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3人口、产值等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张家口市统计年鉴》。

3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分

3. 1划分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3],借鉴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2,3,7],遵循以下原则: 1主导性原则。由于土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复杂性,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基础上,遵循主导性原则进行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分。在一级生态功能区划时,以地形地貌为主导因素; 在二级生态功能区划时,则以土地类型作为主导因素。2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即在同一生态功能分区范围内生态环境特征具有相似性,而在不同生态功能分区之间具有差异性。3区域共轭性原则。即空间连续性原则,生态功能区划单元在空间上虽然连续,但不重复出现。4综合性原则。在进行生态功能分区时,既要考虑自然环境要素及特征,又要结合社会经济因素及发展方向。

3. 2划分方法

地形地貌影响着张家口市的气候、土壤、植被、生态环境以及土地利用等各方面,是影响张家口市土地生态功能格局的主要因素。因此,一级生态功能分区以地貌为主导因素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功能,以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导因素进行二级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即在GIS技术支持下, 根据地貌类型图和DEM将张家口市分为坝上和坝下两个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确定生态功能区一级分区界线。在此基础上,叠置土地利用现状图、资源环境要素及行政分区界线图,并按照主导生态要素对划分界线进行修正,确定二级功能分区。在进行功能区划分时,一定要尽量保持区县级行政单元的完整性和区域的连续性。

3. 3生态功能区划命名

参照我国编制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技术规程》 命名的方法,我们对张家口市的一级生态功能分区和二级功能分区分别命名。一级功能区的命名要体现分区地貌特征,由“地名+ 地貌特征+ 生态功能区”三部分构成; 二级功能区的命名要体现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由“生态系统类型+ 生态功能特点+ 生态功能区”三部分组成。其中,生态系统类型由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得到,包括森林、草地、农业、水域等,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城镇生态建设等,命名时选择重要或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特点。

3. 4土地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按照上述原则和分区方法,我们将张家口市划分为两个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和6个二级生态功能分区( 图2、图3) 。Ⅰ坝上高原生态功能区包括康保县、张北县、沽源县和尚义县,土地总面积为137. 9万km2, 占张家口市总面积的37. 5% 。该区域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海拔在1500m左右。Ⅱ坝下山间盆地生态功能区包括市区( 包括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 与万全县、宣化县、蔚县、阳原县、怀来县、怀安县、涿鹿县和崇礼县9个区县单元,土地总面积为230. 2万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2. 5% 。该区域地势与坝上地区相比明显降低,区域内地形比较复杂,盆地、丘陵、低山均有分布。

Ⅰ坝上高原生态功能区分为两个二级功能分区: Ⅰ1草原与农业生产生态功能区和Ⅰ2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Ⅱ坝下山间盆地生态功能区分为6个二级功能分区: Ⅱ1中部城镇生态建设功能区、Ⅱ2西部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Ⅱ3东部森林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Ⅱ4南部森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4土地生态功能区优化调控

4. 1坝上高原生态功能区

4. 1. 1草原与农业生产生态功能区

草原与农业生态功能区包括康保县、尚义县和张北县,土地总面积为101. 93万km2,其中耕地面积、园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共87. 85万km2,占本区总面积的86. 19% ; 年降水量集中在300—400mm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 2—2. 6℃。由于地貌、气候等因素影响,该区域形成了以草地和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该区域草地面积为24. 28万km2, 占张家口市草地总面积( 51. 43万km2) 的1 /2以上; 耕地面积为35. 94万km2,占张家口市耕地总面积的41. 62% 。该区域地广人稀,生态系统较脆弱,土壤风蚀、土地沙化、草场退化较严重。今后该生态功能区的优化调控方向为: 1严格控制化肥与农药施用量,防止面源污染; 优化种植结构,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绿色、科技、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无污染绿色蔬菜、口蘑、甜菜等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严禁超载放牧,杜绝乱垦滥伐,防止草场退化、沙化,提高草场牲畜承载力; 推行舍饲养殖,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发展现代畜牧业。3加大育林工程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风沙危害,培育为草原与农业生产相互协调的生态功能区。

4. 1. 2森林与草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森林与草源生态功能区包括沽源县,土地面积为35. 98万km2,平均海拔1536m,年均气温2. 7℃,年降水量550 mm左右,有潮白河、滦河、葫芦河三大水系经过。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林地为主,其面积分别为13. 63万km2、10. 02万km2,分别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7. 88% 和27. 84% ,形成了以林地和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森林与草原生态系统。该区域土地沙化、草场退化较严重,今后该生态功能区优化调控方向主要为: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打造蔬菜、畜牧、 马铃薯、燕麦等产业链,促进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 标准化方向发展。2采取禁牧、休牧、轮牧、舍饲等措施严格控制草原过渡放牧,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防止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3大力发展湿地湖泊、草原和原始森林生态旅游业; 严格保护原始次生林,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培育为森林与草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4. 2坝下山间盆地生态功能区

4. 2. 1中部城镇生态建设功能区

中部城镇生态建设功能区包括市区( 桥东区、桥西区、高新区、宣化区和下花园区四区) 和万全县,该区域总面积为20. 03万km2,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为6—9℃。地貌类型是典型的山间河谷盆地,其海拔高度为650—790m之间。该区域是张家口市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植被覆盖率较低。该区也是张家口市优质耕地的分布区域,单位耕地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较高,面源污染较为严重。今后该生态功能区的优化调控方向为: 1以生态经济和生态宜居城市为主导构建生态建设功能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各类用地布局,协调安排生态用地、生活用地和建设用地; 严格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和占用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2大力构建城市绿地系统,增加生态用地面积,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加强对工业“三废”的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大力发展发展低耗能、集约化的无污染工业。3降低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控制面源污染,力争培育为中部城镇生态建设功能区。

4. 2. 2西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

西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主要包括怀安县、 阳原县、宣化县及怀来县四县,土地面积为74. 13万km2,分布在张家口市的西部; 年降水量集中在350— 450mm之间,平均气温在8℃ 以上; 地貌类型以山地和盆地为主,丘陵区灌溉条件较差。该区域是张家口市农业发展主要区域,耕地面积为18. 176万km2,占张家口市耕地总面积的24. 5% ,也是张家口市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区,主要有阳原片区、怀安片区和怀来片区, 林地面积10. 94万km2,占总面积的14. 76% 。该区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多,农业面源污染较严重。今后该生态功能区的优化调控方向为: 1严禁建设占用耕地,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设风沙防护林网和林带,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粮食生产能力。2加强化肥、农药的监管和使用指导,治理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葡萄、蔬菜、杂粮、马铃薯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加强低山区林地管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和风蚀灾害,力争培育为西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

4. 2. 3东部森林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东部森林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包括赤城县和崇礼县,总面积76万km2。该地区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年平均气温在3—6℃ 之间; 地貌类型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赤城县境内有黑河、白河、红河三条河流经过,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供应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和草地为主,其中林地面积为32. 02万km2、草地面积为9. 47万km2,林草植被覆盖率为54. 58% ,是河北省林业重点分布区域。由于历史战乱、乱砍滥伐,该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上盲目开荒及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和草场退化十分严重。 今后该生态功能区的优化调控方向为: 1加强天然林、 水源林和防护林的保护管理,禁止乱砍乱伐和陡坡开荒,采取封山育林及坡改梯等生物与工程措施,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增强水源涵养功能,防治水土流失。2转变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鼓励围栏和舍饲,以草定畜,严格控制载畜量。3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及森林、草原等资源,大力发展冰雪、温泉、森林等生态旅游,培育为东部森林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4. 2. 4南部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南部森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包括蔚县和涿鹿县,总面积约60万km2; 年降水量集中在300—400mm之间,年平均气温在8—10℃ 左右。 该区域地形复杂,多数山坡坡度在35°—70°,属于小五台山地区。由于独特的地形环境,形成了以林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其中林地面积22. 05万km2,占该生态功能区土地总面积的36. 74% 。由于原始天然林受到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较严重。土地利用优化调的方向为: 1禁止25°以上坡地开荒,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发生。2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建设小五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力争培育为南部森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功能区。

摘要:生态功能区划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根据张家口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道路河流、生态环境要素等数据,利用GIS技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张家口市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分。一级土地生态功能分区以地貌为主导因素进行划分,即坝上高原生态功能区和坝下山间盆地生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导因素进行二级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即草原与农业生产生态功能区、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中部城镇生态建设功能区、西部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东部森林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南部森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提出了各个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优化调控的方向,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客房的功能分区及空间分析 篇5

一般客房内分成三个区域:小走道、卫生间、客房。

●小走道:

小走道是客房外进入客房内的过渡空间,在这个部分,我们通常会集合交通、衣柜、小酒吧等几个功能,从当今的设计趋势来看,似乎偏重强调交通功能,其他两个功能都有所转移。为了突出客房的“大”,在这个过渡空间的“形体塑造”上多采用“压”的方法,这也是所谓“先抑后扬”。让客人先通过一段层高低些的过渡空间,到了卧房区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心理感受。所以这个空间的尺寸感上可能会偏低一些。压低走廊吊顶高度另一个好处是充分利用了走廊吊顶内的空间将空调的风机盘管、新风管、管线„„等都设置在此。小走廊的净宽度也有一个最低要求,即净空要达到1.10m宽。小于1.10m在使用上将会造成不便。现在的许多设计都通过各种方法来拓宽这一宽度,比如“硬性加宽”,有的设计将小走廊宽度达到了1.3m(多发生在房间净空大于4.1m以上时),这种手法虽然加宽了小走廊但却压缩卫生间的空间。为了不减小卫生间的面积,可采用“视觉加宽”,即在小走廊的立面上使用镜面或玻璃,利用其反射性或通透性来增加空间扩张的心理感受。使客人在经过小走廊时的舒适度提高。“空间交融”:将小走廊与卫生间的墙体处理成移动隔断,当卫生间不使用时,将移门打开,将卫生间的空间溶入到小走廊的空间之中,来达到扩大空间的作用。由于移门的使用使得如酒吧、衣柜等这些功能被转移到其他空间之中(在传统的客房设计中,这两个功能总是依傍在小走廊空间里的)。

小走廊与卫生间争空间,正是因为这一对矛盾的存在,为设计之窗的开启留下一大片天空,卫生间如何设计?隐私性如何处理?都给许多设计师提供创意和发挥灵感的机会。

●卫生间:

客房设计好了,整个酒店的设计成功了80%,客房卫生间设计好了,客房的设计也成功了百分之八十,可见客房卫生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将卫生间分成两个区:干区、湿区。四个功能:淋浴、浴缸、座便、洗手台(有的酒店的客房卫生间还增加了化妆台功能)。除了要求满足上述功能外,最重要是要方便使用,干区与湿区的分割要合理,卫生间内的流线设置顺畅,客人使用方便安全。

湿区的设计包括淋浴、浴缸。淋浴空间要求封闭,客人在洗澡时,水不能溢出到外面。人性化设计的细节处理使我们非常注重湿区的淋浴设计,如地面防滑问题;排水通畅且地下排水口隐蔽的问题,在1㎡左右的小空间中设置小石橙,以方便客人搓澡,浴液盒的大小、位置、高度也须仔细考量,要特别计算客人在淋浴间动作所需的基本空间。与淋浴间的客人是站着活动的设计相对比,浴缸区的设计是考量客人是躺着活动的特殊要求,浴液、皂盒和手持花洒的位置、浴缸拉手的长度、高度,浴缸溢水的处理„„都必须依照人体功能学的要求来设计。浴缸的五金龙头安装位置不要阻碍客人的活动。

干区的功能包括座便和洗手台,洗手台的设置上按原有的功能外增加了小电视机,当然放大镜、110V连体插座、电吹风等作为保留项目依然是设计师下功夫的地方,挖空心思地作一些花样的是陶瓷洗脸盆与台面的关系,或台下盆、或台上盆,或一半台上一半台下的处理。由于在洗手台上要放置一些日常洗手洗漱用品,故要有一定的长度,设计的实践证明,其长度不要小于1米。座便处的处理最好是将其隔成一个独立的小空间,单独为它设门,这样当卫生间的墙体改为移门后,座便的私密性依然良好。在座便器的空间里加设书报夹、电话和SOS。

●客房:

客房大致也分为三个功能:睡眠、起居、工作。

写字台作为商务酒店客房的主要设施之一,它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在休闲度假酒店中写字台不应那么正式或摆的位置不能太显眼,但城市商务酒店的客房陈设中,除了床外,就是字台要作为重要设计要素之一了。我们之所以强调它的尺寸、高低、形状、颜色、材质等等、等等是因为商务酒店的主要功能之一——“商务”。商务工作用的写字台就为了其标志性的设施。

工作区的写字柜台已不是过去单一的书写功能了,而是把电视机、音响(大多数的五星级酒店客房设置低音箱与电视机联接,其音响效果更佳)、写字功能,小酒吧、保险箱、行李架组合在一起。把过去的单件构成一个整体,书写台的组合形式因其尺度大,所以其款式、材质、颜色决定了整个房间的装修风格。陈设方式也从过去的“面壁书写”到现在“面向房间书写”。

在睡眠区是室内设计师下功夫最多的区域之一了。无论是King Room的大床还是Twin Room的双床,最要紧的是床背板和床头柜的设计,无论形式上和材料上有什么样的变化创新,有一点是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要与写字台的款式和材料相吻合,设计元素要有联系。床垫规格尺寸、软硬度的要求直接体现出客房的舒适度,一般情况下的设置是较为中性,不软不硬,垫子的弹性好,但另配置一部分100mm厚的软垫子以备不时之需。

近年来,客房内的起居功能设计有了较大的改变,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区域往往是两个沙发加一个茶几,再配上一个落地灯。而当今则更多的强调“商务”这个立意,沙发的布艺颜色、材质可以独出心裁地与房间内的其它布艺大不相同,甚至两件沙发的款式、布艺也各不相同,这非但不会破坏房间的整体感,反而更富有生气,更具有“家庭“感,客房的设计创新往往就是从这些摆件开始的,当然如果要说到空间上有大的创意的话,那就是在客房的设计中增加了一个阳台,把室外空间拉入到室

内来,突破了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客房空间感,打破封闭性。客房要将睡眠、工作、起居几个功能综合起来设计,在其中应容纳1~4人,同时可发生几项活动。设计师通过技术处理将一些功能区分隔或合并,来增加客房对不同客人的适用性。

三、客房的家私、设备

在客房中除了固定家私(如衣柜、酒水吧、洗手台)之外,更多的是活动家私。

●基本的活动家私如下:

1、床(两张床1.35m×2m或一张大床1.8m×2m)

2、床头柜(1~2件)基本尺寸500×600×500)

3、书写台、电视柜、行李架或三个功能连体的书台(长度在3m以上)

4、写字椅(1~2件)

5、沙发(1~2件)或躺椅1件

6、茶几(1件)

7、化妆凳(1件)

●客房的设备:

客房的设计中除涉及到给排水、强弱电、空调暖通、消防报警等专业的设备之外,与客人直接使用有关的设备如下:

1、小冰箱(50升以上)

2、电视机(最好是37寸以上的薄型电视)

3、保险柜

4、低音箱

5、音响

6、电水壶

7、可能的条件下可设置一台台式电脑或备用一批可供客人使用的手提式电脑。

●卫生间的设备:

1、淋浴器,花洒头最好直径大于25cm,带有水流调节系统和水温调节系统的龙头。

2、浴缸,不小于1.5m×0.78m,并带有手持花洒头。

3、洗手盆,带有可调节水流、水温的龙头。

4、座便器,最好是低噪声涡旋式连体水箱。

5、毛巾架、浴帘杆、浴巾架、肥皂盒、厕纸盒、漱口杯架、漱口杯、电吹风、书报袋、SOS、凉衣绳。

●客房入户门:

无论户型如何变化,室内陈设物如何新奇,无论设计师挖空心思搞什么样的创新,有一个部品是永恒的,这就是客房的入户门。

“门”——这个大家都司空见惯的物件,看似简单,其实内装玄机。几种数据不容忽视。

门的高、宽、尺寸数据

在过去几十年来,许多设计师把标准图集上的门的尺寸奉为精典:这个尺寸一般是2100mm×1000mm,为门的洞口尺寸,安装了门樘之后,门扇的净尺寸就只剩下2030mm×850mm。而现在我们作为五星级酒店客房设计时,进户门的尺寸已经大大改变了,一般情况下是2300mm×1100mm的门洞尺寸,安装门樘之后,门扇的净尺寸为2230mm×1000mm。许多情况下,只要现场的层高允许,有时候我们把门的高度提高到2400mm.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以投入较少的资金来提高客房的档次。人在进入客房的一瞬间,门的形式感传达出的信息就会给客人一个高贵的认知。

门的设计是体现客房个性化的一个重要部品。

城市功能分区与中心地理论 篇6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但诸方面因素往往是相互交错、相互制约的,不能截然分开。自然地理条件好的地区往往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相应较高,则地租亦高。

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租金最贵;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道路的两旁和道路的交汇处,通达度也相对较高,租金比较昂贵;远离道路的地区,租金则比较低。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就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因而商业企业家愿意付较高的租金,一旦远离了市中心,就只愿意付很低的租金。工业生产一般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业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的特点。住宅区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且背向发展的特点,高级住宅区往往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近郊或远郊,常与文化教育区相邻,低级住宅区则往往靠近市中心,与工业区相比邻。

例1 (2009年重庆文综卷第8,9题)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1. 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

A. 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 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 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 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2. 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

A. 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 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 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解析 该方案中,规划中的居住区在丘陵地区,环境条件好,但建筑工程量大,离铁路较远;规划工业区地势平坦,与居住区之间有防护带隔开,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靠近河流,但距离铁路远。在卫生防护带中,一般可以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例如消防车库、仓库、停车场等。

参考答案

1. D 2. A

例2 (2009年上海卷第8题)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1. 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 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 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 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 城市规模扩大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2. 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

① 蔬菜种植基地② 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 大学城④ 美术馆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解析 首先看清图名:“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地价,箭头表示向上递增,横坐标表示距市中心的距离,曲线表示地价与距离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提取信息:(1) 2007年和2000年两条曲线相比较,距市中心不同的各地段地价均有上涨,且距市中心越近升值幅度越大,距市中心越远升值幅度越小;远郊地区范围扩大了,则城市规模扩大。(2) 在不同地段出现地价峰值。结合相关知识思考影响地价的因素:距离远近、交通通达性、环境质量等,在近郊峰值区可能布局的应为高新技术开发区或大学城;种植业需处远郊,用地开阔、规整;美术馆布局需近人口稠密区。

参考答案

1. C 2. B

二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该理论探讨了中心地、服务范围和门槛人口之间的关系,用于指导城市或商业中心的布局。该理论指出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某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的城镇数量多,规模大的城镇数量少;城镇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城镇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受商业、行政、交通等因素的制约。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包容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如下图所示。在现实中城市的空间分布、等级高低、数量多少、服务范围的大小也吻合于中心地理论的六边形嵌套原则。

例3 (2009年江苏卷第28题)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

(2) 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

(3) 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

(4) 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城市功能区分布与组合、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理解。涉及的知识要点有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等级体系等。

参考答案

(1) 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

(2) 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 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繁昌县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篇7

1 区域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

1.1 区域概况

繁昌县位于长江南岸, 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大, 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明显,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 建设用地逐年增加, 工矿用地比重较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协调区域土地资源利用, 对提高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 繁昌县土地总面积63022.23公顷。其中, 农用地51749.26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82.11%;建设用地7423.00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11.78%;未利用地3849.97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6.11%。

2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原则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1) 体现区域发展和规划的要求;2) 区域生态安全原则;3) 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4) 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相结合原则;5) 区域内相似性原则等。

3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法及步骤

3.1 分区方法

常用的分区方法有综合分析法、主导因素法、叠加法和聚类法。本文采用叠加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叠加法划分出的土地利用区尺度较大, 边界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经验, 主观性较强。系统聚类分析法将土地分区量化,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但它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 而且划分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不一定集中连片。

3.2 分区步骤

3.2.1 初步分区

先采用叠置法进行叠加分析, 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地形图及其他相关专题图叠置在一起, 找出重叠部分, 根据分区原则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 把全镇初步划分为农业用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区和生态用地区3大类。

3.2.2 聚类分区

选取分区指标, 采取聚类分析法进行分区, 并对结果进行一定的调整或归并, 形成功能分区。1) 建立指标体系。根据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 选择4个方面因素:自然条件因素 (包括人均耕地、人均土地比重、耕地后备资源潜力) 、土地利用结构 (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土地环境因素 (水域比例、人均绿地面积)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非农产业所占比重) 建立指标体系。2) 数据标准化处理。本文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以土地利用结构指标为基础, 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2006年统计年鉴, 以行政村为单位, 运用以上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值作为聚类分析的指标, 利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的分层聚类 (Cluster) 功能进行Q型分类。在程序运行实践中, 经过多次分析对比和论证, 选择Transform Values (标准化方法) 中的“Range 0to1”,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并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欧氏距离 (Euclide an dis tance) 对土地利用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分类。

4 分区结果及空间管制

通过专题图叠加结果与聚类图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考虑区域的生态保护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和调控目标, 提出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管制规则。对分类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适当打破行政界线, 本文将土地利用功能区分为5个区 (图1) 。

4.1 城镇建设发展区

该区开发密度普遍较高, 是保障当前繁昌县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地区。分布在繁阳镇、荻港镇、孙村镇、平铺镇、峨山镇和新港镇的建成区。

调控目标:以县城 (繁阳镇) 为中心, 以荻港镇、平铺镇、孙村镇、峨山镇及新港镇5个中心镇为纽带, 形成具有不同类型和特色的城镇网络。

管制规则:

1) 该区在土地利用上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建设用地和空闲地, 真正做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2) 禁止破坏和荒芜土地, 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菜地和基本农田;

3) 积极盘活存量土地, 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 做到“有地优用”;

4) 工业尽量向工业园区集中, 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应尽早搬离中心镇区。

4.2 工矿用地区

主要有繁昌综合工业园、荻港新型建材工业区、孙村轻纺服装工业区;铁、锌、铜、金、银等金属矿产分布区;石灰石、沸石、瓷土、膨润土、花岗岩、大理石、紫墨玉、砖瓦粘土等非金属矿产分布区。该区主要分布在荻港镇、繁阳镇、孙村镇等镇域。

调控目标:逐渐调整工矿用地布局, 提高空间优化利用程度;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提高商业集聚、辐射能力。

管制规则:

1) 工业项目尽量向工业园区集中, 加强对产业部门和各职能用地结构及空间布局规划, 形成用地分布集中的高效产业密集区和产业基地;

2) 保证资源丰富有市场前景的工业用地。制定产业用地政策, 优先保障技术含量高、社会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发展用地, 重点保障与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的主导产业用地;

3) 加快矿山复垦、复绿, 建设生态示范区, 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4.3 农业发展区

该区是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孙村镇、繁阳镇、平铺镇等镇域。

调控目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鼓励农民改良土壤, 采用科学的耕作方式, 发展可持续农业。因地制宜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 客观条件为基础, 积极开展林、牧、副、渔等综合经营开发。

管制规则:

1) 农用地不得荒芜, 应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力度, 加强土地培肥, 不断提高土地质量;

2) 区内不得擅自改建或扩建, 应尽量搬迁, 搬迁后废弃的土地应及时复垦为耕地;

3) 未列入国家计划的建设项目用地, 一律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4) 各类非农建设确需占用该区基本农田的, 要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审批;

5)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与农业补贴、粮食生产补贴挂钩政策, 对基本农田保护给予经济鼓励。

4.4 土地整治区

土地整治区可细化为土地开发区、土地整理区、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区主要分布在荻港镇、新港镇、平铺等未利用地较多的镇域。土地整理区主要分布在繁阳镇、孙村镇、平铺镇等农居点及其他农用地较多的镇域。土地复垦区主要分布在繁阳镇、荻港镇、孙村镇等工矿用地较多的镇域。

调控目标:合理制定整理开发复垦计划, 提高土地利用率, 实现耕地的动态平衡。

管制规则:

1) 根据土地供需发展趋势, 合理规划土地整治的规模,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2) 制定优惠政策, 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旧村改造、盘活农村居民点存量土地;

3) 加快闭坑矿山、挖损压占等废弃土地的复垦, 立足优先农业利用、鼓励多用途使用和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

4.5 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区

主要包括全县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湿地、水源地、风景名胜区及文物古迹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孙村镇、平铺镇、峨山镇等镇域。

调控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调整生态用地结构, 适当发展生态旅游风光带, 提高经济效益, 鼓励区内扩大经济林面积, 发展规模经营。

管制规则:

1) 土地的开发, 必须在保护和改善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严格依据规划统筹安排;

2) 区内土地利用要强化统一规划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

3) 除与保护直接相关的建筑外,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风景名胜旅游保护区内占用土地, 建设相关旅游设施, 要按规划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批;

4) 禁止在此区进行开山取石、取土制砖、修墓、乱砍滥伐森林等破坏景观资源的行为, 原有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应尽快复垦;

5) 鼓励在该区植树造林, 美化环境。

5 结论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种因素, 借助SPSS软件, 进行聚类分析, 适当打破下级行政辖区界线, 将繁昌县划分为城镇建设发展区、工矿用地区、农业发展区、土地整治区、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区等5个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由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大, 打破行政界线的功能分区及空间管制规则等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和完善。

摘要: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协调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 限制不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 达到人地关系的真正和谐,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通过分析繁昌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采用图件叠加的方法进行初步功能分区, 然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一步细分, 同时对不同功能区制定相应空间管制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繁昌县

参考文献

[1]王万茂, 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罗俊, 周寅康, 彭补拙.浙江平阳县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研究[J].土壤学报, 2005.

[3]许庆福, 韩颖新, 王君仁.日照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及空间管制[J].山东国土资源报, 2008.

[4]龚洁.惠安县土地利用之探讨[J].福建水土保持学报, 2002.

[5]徐宁.关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6]明泓, 廖和平, 彭征, 王璇.重庆市巫山县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7]任明兰, 刘伟.湖北省保康县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功能分区研究 篇8

关键词: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功能

笔者认为社区发展的真正需求和灵魂是打造一种互动的生活方式, 创造人情味和幸福感。儿童是社区发展最重要的组成因素, 围绕他们成长的发展过程, 增加家庭和邻里之间的交流和活动, 创造和谐的社区为目的, 是未来居住小区的一个发展趋势。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在户外游玩、交流和学习。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是区内儿童成长学习和游玩中必不可少的空间, 其功能分区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各自的特点, 儿童活动区集合儿童体力活动、集体分享及看护交流三大功能需求。在器械玩耍、同伴分享、集体性活动中, 儿童除了强健体魄, 还可以增强秩序感、培养团队精神;仅仅放置儿童活动器械的设计不足以满足儿童游玩需求的空间, 也不足以满足儿童行为和认知全过程的需求, 特别是儿童对于自然界事物存在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儿童的游玩过程中对空间的使用有无限的可能;儿童的安全离不开家人的看护, 看护区也成为了大人们交流的场所。所以, 建议将户外儿童活动区分为安全器械活动区、自然体验区、自由活动区、看护区和游戏草坪区。

各个区域间, 建议考虑儿童游玩的流线, 形成“环游结构”, 使得各个功能区能有机的串连起来。日本建筑师仙田满通过对游戏设施、游乐园、儿童公园等儿童游戏场所的调查与分析, 以及通过对不同游戏环境中儿童游戏状况的研究, 发现了若干能够促使儿童进行游戏的空间结构特征, 并称其为“环游结构”。他提出通过高低变化、空间收放、明暗变化让人产生晕眩的、恍惚的挑战与冒险感受。环游结构的特点是这个系统的游戏设施必须是循环的, 游戏应使儿童感觉到变化性, 进行游戏时要有一个游戏的高潮点, 并且要让儿童在游戏中有产生晕眩的地方, 必须在游戏中能提供聚集的场所, 必须要有便捷的通道, 要让儿童在游戏能清楚地找到下一个目标点。各个功能区结合“环游结构”, 让儿童在游玩过程中感受空间的变化、不同活动设施的交替, 让儿童在游玩过程中找到刺激点和快乐。

五大功能区的布置和设计需考虑的内容如下:

1 安全器械活动区

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时难以完全顾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安全设施活动区建议可根据儿童年龄层和活动器械适宜的游玩年龄对设施活动区进行分区, 保证儿童活动区内全龄儿童对设施的活动需求, 让同龄儿童参与团体性的游戏。同龄儿童之间和睦地玩耍, 成人也可以针对性地看护和照顾, 对儿童的安全更有保障。婴幼儿儿童活动区必须符合充足日照、视野开阔、独立空间3大要求;小童、大童户外活动从原来以物为中心, 过渡到以人为中心, 必须符合安全、公共开放2个要素。

安全器械布置除了考虑按儿童年龄分区布置外, 还需考虑每个设施的安全区域。安全区域, 指设想的地面范围, 一旦孩子失手从器材上摔落下来时, 落在这一范围类可以吸收与地面产生的冲击力。安全区域可以通过在地面铺装上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进行区分, 对器械安全范围进行划定, 保证儿童在安全区域内活动互不干扰, 防止碰撞风险。如小型器械之间应保持不少于1m的安全距离;高于76cm的器械间的距离应>2.7m。设计还可以在铺装上把每个器械对应儿童适宜游玩的年龄示意出来, 保证儿童游玩的安全性和让家长指导儿童使用适合该年龄段的智力发展的器械。

2 自然体验区

自然体验区设计目的在于让儿童接触自然, 认识自然。通过园林设计让儿童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了解自然界生长的奥秘。大树的季节性变化和植物铭牌能增长儿童对植物的认知, 加深对植物开花结果落叶的认识, 了解大树的生长规律;又如, 可以在区内设置开心农场, 让儿童参与种植蔬菜, 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或者设计迷你植物园, 可选择种植花香、色叶、香草、药用和茅草类植物等, 让儿童认识多种植物品种、特性和植物招来的例如蝴蝶、蜜蜂等昆虫。色叶植物和花卉通过颜色、形态吸引儿童的视线, 激起儿童的视觉感官, 鼓励儿童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激发儿童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新奇与造型的植物能促进儿童的好奇心, 激发儿童主动去了解周围的事物, 增强儿童的认知;形态特征相似的植物能引导儿童认知与辨别, 提高儿童观察力。

自然体验区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 展现植物的丰富特性, 植物类群的不同形态特征、生存环境。由于居住小区内公共景观区面积有限, 自然体验区可采用迷你植物园的形式, 在有效的空间内种植品种较多的植物, 增加儿童在居住小区内认知植物的品种, 体现设计小中见大的特点。

迷你植物园面积可考虑为200~250m2, 设计形式可分为主题区和背景区。主题区体现自然体验区特征的基本空间, 植物种植集中放置, 植物类型可选择香草、禾草、肉质、藤本植物;背景区作用为围合场地的背景绿化, 可采用植物组团种植, 植物类型可采用花境、芳香、观果、观叶植物。各类群植物的组团区在空间布置上, 可采用自由组合的形式, 同时保证园内的可分离性、可复制性。为了体现植物高低丰富的层次, 植物园的布置、植物配置方式建议遵循自然式园林风格, 采用群落化的种植形式。

3 自由活动区

自由活动区也可命名为留白区。小童的活动习惯, 喜欢互相追逐玩耍, 在儿童活动区内设置留白的空间, 让小童有一起游玩的空间和自发组织并行游戏的空间。自由活动区通常临近看护区, 婴幼儿可以在看护区观察小童的活动行为, 进行模仿学习。

4 看护区

彼此交往、沟通情感是抒发情绪的方式之一。看护区是邻里交往的物质载体, 是灵活使用的多功能交往空间, 社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是否合理, 关系到住户交往的效果。婴幼儿可以在此找到同龄玩伴, 成人可以在此小憩、驻足、遮阳, 照顾儿童的同时又可以交流育儿心得。对儿童来说, 增加了亲子间的交流;对成人来说, 加强了邻里关系。看护区预留婴儿车的放置位置, 为带婴儿到儿童活动区交流的成人提供便利, 同时也减少对小童和大童游玩时的干扰。

看护区内座椅宽度考虑60cm宽, 便于家长为婴儿进行晒太阳、辅助婴儿坐下、换尿布等活动。坐凳的扶手、饰面的边角都采用圆弧设计, 确保防撞, 保证使用者安全。如果凳子采用石材饰面, 可以在凳子压顶四周增加橡胶防撞栏。看护区旁考虑设置自动售卖机, 同时考虑饮水机、洗手池、户外插座的设计和配置, 满足住户的使用需求。

5 游戏草坪区

儿童活动区的设计形式虽然考虑风光环境、全龄儿童的运动机能发展和成长需求, 但儿童参与到活动中时, 有无限种的游玩的可能。所以在器械区旁设计开阔的草坪区, 可以供儿童奔跑、互相追逐、晒太阳、踢足球、放风筝等多种的活动。这就需要草坪的草种具有成坪快, 适应性强, 耐践踏、耐修剪、耐热、耐旱等特性。设计需考虑草坪区排水的有效组织, 设计合理的排水路线, 规划好周边绿化堆坡的方式, 在草坡的两侧分别设置排水沟, 草坪地面找坡需超过2%, 并在大草坪最低处布置集中排水, 保证地表排水。

居住小区内儿童活动区应满足儿童的心理和活动需求, 为儿童提供安全的、愉快的、促进身心发育的、加强社会性发展的活动空间。它是居住小区景观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体现景观功能的载体之一, 而住户对于小区园林关注度高的其中一环。设计者对居住小区内儿童活动区的功能进行认真的考虑和研究再进行设计, 必然能为居住小区内的儿童提供更好的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日]仙田满.“悠悠守护”幼保园游戏种类异常丰富的幼宝一元化设施[J].LANDSCAPE DESIGN, 2007 (9)

[2] 边颖.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日]木村了.简明造园事务手册[M].刘云俊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谈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分区 篇9

对于高职院校, 图书馆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艺人才的重要基地, 是扩展师生知识领域, 提高精神文明的重要建筑, 对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 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建筑中, 有针对性地做好功能分区, 充分发挥图书馆建筑的图书库藏、阅读、电子信息查询及学术交流等功能, 使之更好地发挥为师生服务的作用。

2 功能分区遵循的原则

2.1 与功能定位相一致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 注重职业性, 以素质教育为主, 这类院校的图书馆相应地要满足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发挥素质与技能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分区必须与图书馆的功能定位相一致。满足学生消化课堂学习知识, 进行课外学习, 完善知识结构的功能;满足图书的存储、流通和阅览以及查询的技术服务;满足开展学生社团活动、馆内行政办公和业务活动的功能。

2.2 交通流线组织要合理

图书馆内的功能分区要满足交通流线简捷明确、通畅、不迂回。在多股交通流线中应以读者流线为主, 图书资料流线和馆内办公人员流线为辅, 为进馆浏览借阅或学习者提供尽可能简短便捷的空间移动距离。流线的组织还要考虑与图书资料的处理流程相一致, 避免相互干扰。

2.3 体现出综合应用的灵活可变性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除了发挥培养人才的辅助作用外, 还应该能够配合教学开展社团活动、比赛竞赛、学术报告、文化交流等活动, 其功能分区应满足灵活性、可变性的要求, 体现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筑的综合应用型的特点。

3 图书馆的功能分区

1) 书刊藏阅区。书刊藏阅区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域, 应是一个藏阅一体的开敞的空间, 一般包括图书藏阅空间、期刊藏阅空间和电子阅览空间, 能够提供给学生不同形式的自由选择, 满足各种知识层次的需求。其中藏书区要方便图书的运送, 有单独的出入口, 能够方便容易的到达阅览区进行阅读。阅览区可以提供给学生兼做自习的用途, 本区域应尽量减少噪声干扰, 可从建筑2层开始布置, 或利用建筑柱网与“闹”区设置人为隔断进行隔离布置, 要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环境, 利于图书的储存和阅览。藏阅一体的功能分区, 可以有效缩短进馆读者的借阅时间, 分散人流量, 使读者近距离多项自主选择。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 电子查阅空间可以提供更便捷、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认知, 应作为纸质书籍的补充进行设置, 此空间可以单独设置为电子阅览机房, 和书刊藏阅空间隔离布置。2) 咨询服务区。咨询服务区宜设置在入口处, 此区域主要由门卫管理、服务咨询、图书借还及办证等组成, 另外还可提供相应的打字、复印等服务。在进行平面组合时, 可用门厅、过厅或楼梯来对内部藏阅区域进行联系和分隔, 这样便于管理, 减少对内部环境的干扰影响, 与内部区域联系也直接、方便。此部分对外联系密切, 是全馆的交通流线处理重点, 应布置在靠近人流来向、位置明显、出入方便的位置, 使进入的读者既能直接到达又能方便地通到各个藏阅区域。此区域的交通流线可大致分为进入人员流线和外出人员流线, 这两股主要的人流线应明确分开, 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可利用走道式或大厅式等不同的平面组合形式进行此区域的各项服务功能的具体布置。3) 公共活动区。公共活动区域属于一个动态的服务空间。在高职院校中, 学生的课外思维会比较活跃, 针对此特点, 可以在公共活动区域经常定期举办一些创作作品展, 设置展览室。另外, 为了弥补高职院校的校园面积有限的问题, 可以在图书馆的公共活动区域设置报告厅、会议室等, 方便进行学术交流报告以及相关会议的开展。由于此区域属于闹区, 有动态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所以在设置时要考虑它与图书馆的藏阅区域等静区空间既要有联系, 又要便于独立开放, 不能影响到图书馆的正常使用。4) 行政办公及技术设备用房。在图书馆建筑中, 行政办公及技术设备用房属于次要部分。此部分区域相对独立稳定, 其空间容量相比于藏阅区要小很多, 可以由馆内的区域大空间进行分隔形成。行政办公区要与馆内其他区域联系方便, 利于对图书馆内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 技术设备用房包括图书馆内的所有机械用房, 包括空调机房、配电机房、计算机机房等。技术设备的使用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及振动, 距离较近时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 一般可以设在馆内的地下层或者设置在顶层。

4 结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功能分区最基本的原则是要方便读者的使用, 各个功能分区有着自身不同的作用, 只有做好功能分区, 更好地完善图书馆的职能, 才能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素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以满足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目标, 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分区应遵循的原则, 并探讨了书刊藏阅区、咨询服务区、公共活动区等功能分区的基本内容及设置要求, 使之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功能分区

参考文献

[1]陈越.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J].内江科技, 2004 (5) :62-63.

[2]王晓华, 柳较乾.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与发展定位[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5) :96-98.

马克思地租理论与城市功能分区布局 篇10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地租分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垄断的结果, 而级差地租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的结果。实质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但绝对地租是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生产价格或农产品价格高出其价值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而级差地租则是农产品社会价值总和大于其个别价值总和的那一部分剩余值。无论是绝对地租还是级差地租都与土地所有权有联系, 但在绝对地租情况下, 它是由土地所有权直接形成, 而在级差租的情况下, 土地所有权只是把超额利润从农业资本手中转到土地所有者手中的原因, 在没有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 也能产生超额利润;绝对地租是任何等级土地都必须支付的地租, 而级差地租不是任何土地都能提供的。

马克思把等量资本放在相等面积的各级土地上, 由于土地的肥力和土地的位置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叫做级差地租I。级差地租II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由于连续投入等量资本产生不同的劳动生产率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II的本质是相同的, 二者都是来源于农业超额利润, 都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地租理论不仅适应资本主义社会, 而且同样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存在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马克思认为, 未来的社会主义不存在地租关系。因为那时生产力已高度发展, 全部生产资料包括土地都属于全民所有, 即共产主义全民所有, 土地所有权已经不再存在。但是, 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虽不存在, 却还存在着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的两种形式:国家土地所有制集体土地所有制, 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商品价值与货币关系还存在, 所以, 地租仍然存在。

从马克思的理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级差地租的存在需要有三个条件:自然条件和投资不同而产生的生产率的差别, 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和以土地所的权与经营权分离为前提的所有权的垄断。在我国的城市土地经济关系中也存在以上三个条件, 从而城市土地级差地租也就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 由城市土地位置的差别带来的收益的差别, 以及在同一块上地上连续投资带来的收益差别都是客观存在的, 由位置较好的土地的稀缺性产生的经营权的垄断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两个条件的存在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是没有关系的, 它们是由土地这一特殊的生产要素的特点决定的。概括地说就是我国城市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依然存在, 所有权和使用权也是分离的。因此, 城市土地级差地租存在的条件在我国全部具备.本文就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对城市功能分区布局进行分析。

二、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布局与地价的关系

城市功能分区是指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 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 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 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功能分区的原则确定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

城市里的地价往往受位置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较大, 这与级差地租的理论相符。虽然地租不完全等同于地价, 但地租是地价的组成部分。因为城市地产是特殊商品, 所以它的价格构成不像一般商品那样, 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十商品的利润构成, 而是由城市地租十城市土地租赁权价格构成。因此地租是城市地价确定的主体和基础依据, 而级差地租又决定了城市不同地段地价的差异.

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往往受地价的影响。一般而言, 大城市的中心地带都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 城市边缘则是若干片工业区, 两者之间为与商业区和工业区相联系的不同级别的住宅区。尤其是形态集中紧凑、具有同心圆结构的大城市, 从市中心到边缘,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分区结构较明显。这是因为城市的三个功能分区的付租能力是不同的。商业服务业的付租能力最强, 因此能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而住宅的购买者是个人, 所以住宅区一般很少集中在市中心, 即使有住宅区分布于市中心地段, 那价格也会高出边缘地带很多, 这就取决于购买者的付租能力。至于工业区, 因为其占地面积往往很大, 为降低经营成本, 一般选择远离市中心区域。

可见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然影响城市功能布局的因素不仅于此, 但通过地租对布局影响的研究, 可以为政府通过合理的布局安排来充分利用我们有限的土地从而达到土地资源的最优利用提供指导。

摘要:马克思关于地租的理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基础上的, 但社会主义也存在地租, 一般以地价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地价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 本文将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浅谈一下地价对城市功能分区布局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地租理论,城市功能分区,布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2]、胡亚权, 汤学兵.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现实适用性[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4, 10.

[3]、段建锐.“城市功能分区成因”的教材问题商榷[J].中国地理学参考, 2004, 04.

[4]、王爱国.城市地租和城市地价研究[J].学术月刊, 1999, 04.

上一篇:建筑周期下一篇:英语作文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