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咨询服务职能

2024-07-14

图书馆咨询服务职能(精选十篇)

图书馆咨询服务职能 篇1

咨询服务是读者与图书馆交流的第一个平台, 也是读者认识和了解图书馆的第一个窗口, 咨询服务不单单是帮助读者解决问题、提交建议的地方, 也是图书馆了解读者, 通过对读者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从中发现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这方面, 图书馆可以从咨询服务中挖掘深层次的职能, 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统计、记录、分析, 为图书馆服务的完善提供重要的事实和数据依据。

1 咨询服务的主要职责

参考咨询服务工作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点, 而咨询台是完成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重要设置。咨询服务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中所遇到的问题[1], 同时也接收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和资源使用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也就是说, 咨询台就是完成读者咨询服务的一个平台。

传统的咨询服务被称之为物理空间[2]的参考咨询服务, 主要通过在咨询台面对面, 手工或电话的方式指导读者解决在使用图书馆资源中遇到的问题。传统咨询服务的优点在于面对面的交流给予读者的亲切感[9], 交流中避免“答非所问”;反之, 其缺点在于问题解决的质量局限在咨询馆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工作时间上。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一种有别与物理空间的咨询方式的诞生改善了这一不足之处, 这种新型的咨询方式称之为虚拟空间的参考咨询服务VRD (Virtual Reference Desk) [2], 也叫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VRD是基于网络, 通过E-mail、即时通信软件、线上咨询、Q&A等方式实现的新型的咨询方式[3-6, 8]。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信息可由更专业的馆员做出准确的回复;但是这种新型咨询的实效性和亲切度较传统的低。对比两者的优缺点, 我们不难发现, 传统咨询方式和虚拟空间的咨询方式相辅相成, 互补不足。

2 咨询服务的深层职能

咨询服务的深层次职能就是分析读者咨询中的建议和意见, 以分析数据作为依托, 改进和完善图书馆服务, 以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图书馆资源, 满足读者的需求。通常, 咨询台的馆员在帮助解决读者疑问的同时, 馆员们会纪录咨询内容及相关信息作为工作量的统计而被保留, 却忽略了通过分析统计读者咨询记录的重要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数据库的续订。数据库的续订与否, 通常是对过去一年该库的下载量、浏览量, 数据库商给出的数据库使用统计作为参考。然而读者是否满意数据库商所提供的服务或是愿意继续使用该数据库呢?一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反馈读者意愿;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咨询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 那些数据库出现问题频率高, 不易操作, 而这些情况都可以作为是否续订该数据库或让数据库商改善服务的依据。

在网络和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分析和统计读者咨询记录, 已成为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深层次职能。

3 咨询服务深层次职能对图书馆服务建设的作用

3.1 以深圳某高校图书馆为例的数据分析

为了说明咨询服务所记录的信息对图书馆服务和建设的重要性, 以下将以深圳某高校图书馆咨询服务为例进行阐述。

2008年至2010年 (除寒暑假) , 深圳某高校图书馆记录的咨询约2000条。按人群分类统计:学生咨询比例占43%, 其中包括校友, 学生, 留学生, 成人教育学院学生;教职工咨询占37%, 主要是教师, 教辅和后勤职工;20%为校外人员和来馆参观人员咨询。按照咨询内容分类, 统计数据表明58%的咨询是针对数据库等电子资源的使用及相关问题;32%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的咨询;14%是数据库故障, 意见反馈, 建议等;6%则是一般和特殊馆藏书籍查找方面的问题。

从上述的数据可看出, 作为综合性高校图书馆, 主要服务对象是以学生和教职工为主, 校外人员为辅;服务内容则是以提供校内师生学术研究和课业学习数字资源及相关服务为主, 维护资源稳定运作为辅。简单分析后,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及建设的目标也就相对明确:在数字化, 网络化发展的时代, 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 稳定的学术资源供给和专业化的学科服务, 将成为该校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

3.2 咨询服务中的记录、统计、分析方法

上述例子对咨询服务的深层职能作了简单的分析, 从分析中可以发现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读者的需求。那么怎样的分析方法才能使得咨询服务的深层职能发挥得更加有效呢?以下是作者在过去工作中的一些总结和建议:

3.2.1 及时正确记录:

及时正确的记录咨询情况是数据分析的关键。及时的记录咨询情况, 能够有效的保障数据分析能够全面和完整反映读者的需求;正确的记录咨询情况, 能够为将来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提高数据分析的可信度。

3.2.2 分类:

分类是数据分析的必要步骤, 合理的分类能够简化馆员的记录操作和节省记录时间, 同时能够简化数据分析的难度。一般的咨询记录的分类包括:记录分类和统计分类。记录分类也就是在记录之前对咨询信息的记录项目的划分, 主要目的是便于值班馆员对咨询信息的记录。常见的记录分类包括:序号、日期、读者类型、咨询问题、解答情况、解答人、满意度等等。这一系类的分类一目了然, 它对将来的统计也有简化作用。

分类在数据分析时, 可以根据需要对特定项目的细化来获得更加详细的分析结果。例如在统计咨询内容时, 可以将咨询内容进行细化分类的处理来获得不同咨询内容的占有率和分布情况。

3.2.3 统计:

统计是相对于分类而言的, 统计从整体去分析数据, 通过统计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按最常用的分类方式进行统计, 可以获得以下数据:各年的咨询量增长或减少趋势, 集中咨询时间段, 咨询对象分布, 咨询内容的分布, 最佳解答人等等的信息。

统计可分为一般性统计和有目的性统计:

a) 一般性统计:一般性统计就是对既有分类的统计。这种统计较为直接, 一般用在工作量统计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上。例如:咨询量增长或减少趋势。

b) 有目的性统计:有别于一般性统计对所有数据都统计的方法, 它是针对既定目标进行的有目的性的统计。例如:按年份统计数据量、数据库故障数量、关于某种特定咨询服务的统计等等。

3.2.4 总结和关联:

总结和关联在数据分析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当数据统计后, 所得到的结果是直观的趋势和分布, 怎样将他们联系到改进和完善图书馆服务当中去呢?总结和关联这一步要给出答案。总结即对数据分析的对比, 横向是本馆各年度间对比;纵向是馆与馆之间的对比, 从中发现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关联即数据间的关联, 从关联中找出服务重点和建设重点, 例如:对象与服务的关联等。

综上所述:图书馆咨询服务不仅仅是为读者排忧解难, 咨询服务的深层次职能是通过对咨询信息的记录和分析, 通过运用数据整理和分析的手段和方法, 拓宽图书馆咨询服务内涵, 为读者提供更贴心, 更人性化, 更满意的服务。

摘要:在传统观念中, 图书馆咨询服务是解决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在信息和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 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已越来越多元化, 如何让图书馆的咨询服务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需求, 本文试图通过挖掘图书馆咨询服务深层次的职能, 探索在咨询服务中通过运用有关方面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和广泛的服务。

关键词:咨询服务,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咨询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刘清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J].情报探索, 2008, (05) :92-93.

[2]胡晓鹰;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三面观[J].图书馆论坛, 2006, (04) :281-283.

[3]刘高翔;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 (05) :162-164.

[4]冯芳芳;3G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0, (06) :73-75.

[5]夏晓慧;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构建——兼谈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工作[J].情报探索, 2006, (09) :124-126.

[6]雷永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现状与未来——对武汉地区十所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现状的调查[J].图书情报知识, 1992, (02) :30-33

[7]张发亮;杜玉玲;江伟;江西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 2010, (08) :84-87+58..

[8]吕秀云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内容与方式[J].现代情报, 2003, (11) :143-145.

图书馆咨询服务职能 篇2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图书管理员 管理服务职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12-02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数字化,并不断地开拓创新,数据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连。高校图书馆应适应电子信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是提供借阅图书,提供阅读环境,更应是以广大师生的需求为核心,提供更多有效的电子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数据管理员应具有大数据图书馆专业素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资料的集中地,具有悠久的文化,具有丰厚的数据资源。是广大师生进行查阅文献、丰富知识、提高素养的理想圣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已由传统的以借阅文献服务职能为主转化为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服务为主,极大地丰富提高了图书馆现代化服务内容与质量。

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大数据职能化,有利于丰富图书馆管理内涵,有利于建立一整套大数据服务管理体系。但我国高校目前大数据图书馆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在实际的管理中仍然是数据的管理者。高校应尽可能通过培养更多适应大数据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使图书馆在数据收集、整理、存储、管理、传播、访问、反馈、维护等方面具有专业管理技能与素养。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者需要能灵活有效自如处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与结构化的各种数据,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网络数字的优势,使传播知识更科学、更广、更有效。

很多学者认为数据是有生命周期的,从数据的采集、整理、加工、发布、传播、反馈是一个完整循环体系过程,需要数据的管理者提供更专业化的技术管理服务,并伴随自始至终。

如有的学校采用网站指导模式,已经有在线数据咨询、电子模板等数字化服务,既有助于满足广大师生进行查阅、互动、科研等需要,又尽可能以最少的管理人员满足广大师生的服务需要。

大数据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需要有更专业更个性化的素质。需要有过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这是数据管理的必备素质。能灵活应用数据分析工具,如spss等、网络研究开发技能,如l等。同时,需要要非专业化的人文素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能在数据管理的各个阶段提供良好的人性化服务。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使数据管理具有更长久性、有效性、权威性。只有具备过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与高素质的服务,才能使服务管理职能更专业化、具体化、人性化。

为适应大数据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要,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目前,高校图书馆高素质的数据管理人才是很缺乏的,需要大力培养引进数据专业人才。图书管理人员是一个有机整体,应根据图书馆的时代发展与用户的需要,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统筹兼顾,科学设置,管理机构要合理、人员配置要合理、职能分工要明确。不能盲目引进或培养,要能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图书管理实际所需的不同人才。根据实际情况,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角色定位,各尽其责,密切合作,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服务工作。大数据管理人员职能应在传统的管理职能得到丰富和发展,能对数据库进行科学的构建,并提供智能化的人性服务。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广大师生对知识信息的需要,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使管理服务更具有专业性。既要能采取利用存储文献资料,又要能整合分析反馈信息资源,提高文献信息资料的循环利用效率。

2.提高服务质量。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职能主要是为读者服务,基本上是单一性、大众化的服务。大数据下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是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是广大师生利用电子数字信息资源的有力助手。同时,需要对用户使用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人性化服务。构建完善的数据管理循环模式,使数据管理标准化、评估科学化、预期超前化、传播大众化、反馈常态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地需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财力物力,有效地管理利用数据,提高服务质量有效性。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管理人员提供常态化服务。需要图书馆管理者能相互加强合作,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具有传统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爱岗敬业、服务热情、熟悉图书馆文献资料布局。需极大地提供数据管理人员个性化服务水平,丰富个性化服务内涵。具有过硬的数据专业分析能力,数据采取分析能迅速、准确,利用率高。各种先进的数据管理分析软件能灵活操作运用,如hadoop软件,成本低,准确方便,是非常实用科学的一款大数据处理软件。提高数据管理人员个性化服务,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步落实。同时,需要努力提高采集信息资源的质量,尽可能减少误差,使信息内容尽可能真实性。高校图书馆管理员需要高度树立数据信息质量意识,在具体的操作中,保障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避免信息的失真。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管理,注重隐私权、所有权、使用权的管理与界定,避免侵犯他人利益或财产。

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职能要点分析 篇3

关键词:图书馆 工作人员 服务态度 技术应用 细节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255-01

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象征性建筑产物,其秉承着为社会大众高度服务的理念,其间自身社会价值高度膨胀,这些都与内部工作人员日常服务状况息息相关。目前大部分书报杂质等媒体架构遗留一些生硬冷漠且不思进取的反差效应,但面对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改良,涉及丰富文献资料采购以及标准咨询流程得以长效延展,以上任何细节都必须借助高端技术人员调试,但这似乎与上述职员心态产生激烈冲撞效应。需要明确的是,传统图书馆建筑在社会内部竞争领域中处于弱势境地,尤其是简易的借还流程,使得资料管理人员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图书馆规范指标要求。所以,必须借助创新实践层面对这部分人员服务思想进行调试,这是决定后期相关媒体事业长效发展的必胜操作媒介。

1 全面提升现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技术应用实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服务社会大众的先导媒介,其理应对自身职业感到无限光荣,全程树立文明举止形态,交谈细微之处无不显露高端的文化素养。这就需要其能够冷静处理一切繁琐事务,面对读者不良行为时能够笑颜相劝;而当资料一时之间难以发掘时,可以利用馆际互借渠道灵活应对。具体来讲,此类职员健康文明素质以及服务水准有必要进行有机彰显,这样才能真正换取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尊重。这类领域的核心职责在于为读者任何学习研究活动保驾护航,同时力争将过往封闭式、单一形态的服务习惯摒弃,主张开放多元化、主动型服务机制。只有长期坚持此类策略,才能尽量丰富服务内涵,提升产业链档次,实现以人为本的工作风尚。

另外,需要及时确立标准化职业规范理念,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认清个体职务的重要地位,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想方设法提升服务等级层次,适应各类读者文献信息获取需求,这是开创现场职业道德风尚的必要途径。因此,管制人员便随即围绕现场规范纪律以及阶段任务指标进行协调,包括馆员服务守则以及福利保障等。尽管相关条款项目制定较为详细,且蕴含着必要的惩罚机制,可现实履行过程中往往被视为一种口号,并未得到真正落实。这主要源自于管制人员对于现实问题认识肤浅,缺乏行业特色调试经验现实状况,使得内部法治精神长期遗漏引起的,工作人员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职业理念传达任务全都被抛之脑后。按照实际层面解读,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其职业道德素质的建立不仅仅取决于服务作风等内涵,而是借由更深层的职业完善思想以及技能实力延续的。单位社会公民都相应地承担某些社会责任,并时刻督促自身爱岗敬业,图书馆人员便联合文明传承、知识信息自由普及等职责忙碌一生。

2 坚持持续性教育策略

持续性教学的最终动机指标在于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准,鼓励其时刻遵照社会变革需求层次进行自我完善,为人民科学阅读提供技术保障。但现实中这类教育工作存在瓶颈限制危机,由于持续性教育作为职称评估的重要支撑媒介,使得参加学习人员经常忽视必要灌输内容,肤浅的认为拿到相关证书便可;同时学习任务安排主体也长期缺乏计划认知能力,基本上就是迎合社会趋势,随意聘请教师进行短时间讲座,加上信息量过于庞大,使得现场跟进人员难以及时消化。另一方面,大部分职员会参加各类成人培训活动,他们尚未摆脱文凭追求倾向,不免令专业与科目分散开来,图书馆也不能依照自身所需人才培养计划指标进行科学引导,使得现实工作与阶段学习任务交错、脱节,不能及时培养出优质化服务人员。上述异质化现象充分验证,所谓的持续性教育工作必须得到科学梳理以及制度完善调试,现下要做的就是有效发挥行业学会的指导功效,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多渠道课题研究项目,这不但直接决定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形态,更为现场优质化服务格局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持续性教育需要坚持多层次、多途径规划思想。首先,涉及在职学历教育层面,管制主体应该全面鼓励工作人员在既有基础上进行双学位攻读深造,主张学习、工作实践同步运行法则,使得单位成员知识技术水准与服务态度全面提升。其次,抓好脱产培训。定期委派业务骨干人员去高校研究机构访问,全程跟随相关导师进行课题研究,争取利用此类渠道培养一批优质力量,希望能够发挥以点带面之功效,为提升全体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开创引领先机。再次,技术部除了多媒体阅览室要承诺使用文明语言、推行微笑服务以外,重点还要在服务的主动性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方面提出承诺。比如保证做到每周多少次到各个部门去调查、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运转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变被动的服务为主动服务。最后,情报部也要直接面对读者,所以也要使用文明语言、推行微笑服务,但是更重要的则是要在如何扩大情报信息咨询的服务面,改进情报信息咨询的服务形式,缩短情报信息咨询的服务周期。

3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其有义务透过长期学习来完善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与技术应用实力,争取迎合读者各类合理阅读要求。希望各类人员能够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之上尽职尽责,不断有机创新,全面彰显此类职务的服务价值,为社会多元化发展开创全新适应先河。

参考文献

[1]陈胜林.图书馆服务理念及模式构建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18(1):57-59.

[2]黄凌.读者服务自助化改革势在必行[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2):62-64.

[3]苏宪珍.全面把握以人为本在图书馆建设中的科学内涵[J].科技资讯,2009,18(3):77-81.

加强图书馆服务管理职能研究 篇4

一、加强党校图书馆服务管理职能的意义

(一) 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基本需求。

我国已经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 社会不断向现代化建设目标前进, 同时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也已经达成共识, 不仅要加快物质文明建设, 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要将两个文明的发展作为重点, 一起抓。21世纪, 是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 是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科技创新、知识创新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强大。在社会文化传播过程中, 图书馆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社会文化建设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显得十分必要, 通过创建学习型社会, 可以使人们得到全面发展, 对于整个民族思想道德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 充分发挥党校图书馆的作用, 促进社会得到长远发展, 在此基础上, 加强图书馆服务管理非常重要。

(二) 党校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校图书馆通过管理创新, 可以更好地适应自身社会角色的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图书馆也成为其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以来, 党校图书馆都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文化以及思想道德为主要任务和目标, 进而不断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图书馆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并且也成为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的主要场所和依据。党校图书馆在科技交流和信息传播过程中, 扮演着中心媒介的角色, 是吸收科技情报的根本;图书馆将优质的服务提供出来, 使知识和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交流空间不断扩大, 使科技情报信息的积累速度越来越快, 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化进程。怎么样在社会中熟悉自己扮演的角色, 对于图书馆管理创新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二、党校图书馆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问题。

图书馆的远程控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模式的运用,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 也给现代图书馆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过去,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从事图书的采编、分类、借还、整理等一系列重复的繁琐工作。但是对现代化的党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来说, 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还需具备专业的图书馆管理知识。针对党校图书馆现状来看,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 正因为如此, 也制约着图书馆管理的发展, 与其他部门相比, 图书馆管理人员没有固定的规章制度, 并且大部分的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便于党员学习, 提高党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对现今读者个性化的要求, 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在服务创新上下功夫, 变被动为主动。此外, 对于这些改变, 部分的图书馆管理员面对新科技手足无措, 他们之前熟悉的工作流程、工作经验已经不能用于现在的图书馆管理中, 部分馆员对这种形式的转变不能适应, 容易对新的管理模式产生恐惧和抗拒的心理。

此外, 由于党校图书馆工作稳定, 入门的门槛较低, 受到很多人, 尤其是女性工作者的青睐。所以图书馆成了安置家属最好的工作选择, 在引进高素质的人才的同时, 很多家属也被安排在图书馆工作。这些家属普遍没有从事过图书管理工作, 并且不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 这就会造成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不到提高。另外,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电子阅览室在图书馆的建设都可能因为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会操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些是制约图书馆管理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亟待解决。

(二) 党校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方法带来挑战。

我国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法是经过几代管理人员辛勤劳作总结出来的管理经验, 在过去的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但是随着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单一的纸质图书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读者的需要,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技术和数字化的发展, 使得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如:对过去的图书馆而言, 大多是纸质图书资料, 而现在图书馆中电子阅览室的建立, 使图书馆在拥有纸质图书资料的同时兼顾到电子图书、网络文献的管理。

三、加强党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对策

(一) 转变传统思想, 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党校图书馆读者分布广泛, 为读者做好阅读服务工作, 为读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是图书馆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工作人员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图书馆服务工作, 要清楚地认识到图书馆服务并不是简单的借阅记录, 而是让读者爱上阅读, 喜欢图书馆舒适的环境, 是读者放松心情的地方。其次, 工作人员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 转变拖沓、被动、散漫的工作态度, 及时了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让自己具备现代图书馆管理员的基本素质。此外, 工作人员应该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读者, 实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整体服务原则。工作人员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与读者建立良好的信任, 打破传统被动服务的格局, 认真倾听读者的建议和需求, 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到图书馆。

(二) 深入了解读者需求。

党校图书馆要建立科学的多维一体服务体系, 第一步要了解读者的需求。因此, 党校图书馆应该在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 全面了解读者的需求, 掌握读者的基本年龄, 阅读喜好, 在形成图书馆自身特色的同时不能忽视读者的感受。例如, 党校图书馆在进行新书采购之前, 可以向读者征询采购建议, 收集整理读者的阅读意见反馈。了解不同年龄读者的阅读喜好, 尽量掌握更多的报刊资源和图书建设资源。让图书馆的所有藏书都能与读者见面, 让用钱买来的书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让读者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三) 组织结构的创新, 引入项目管理机制。

在图书馆组织管理中融入项目管理制, 不仅可以使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模式得到全面补充, 而且也可以使其自身的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进而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课题项目组合工程项目组, 可以实现专注项目, 在管理方式上也更具有灵活性, 并且可以在操作过程中随机应变, 以免在传统组织管理模式下出现研究课题的分散性, 项目统筹的困难性等问题, 与此同时, 也在项目管理制的基础上, 使成本管理得到有效实施, 从而使图书馆的有限经费实现最大利用率, 进一步保证项目能够在预算范围内完成。通过项目管理机制, 将课题项目组合工程项目组创建起来, 在制定或者竞聘的基础上, 使项目负责人得以确定, 借调不同部门的人员, 最终成立完整的管理队伍。在信息化环境中呈现出来管理的变化, 需要组织结构与其相互适应, 并对图书馆传统金字塔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变。首先, 将组织层次减少, 在减少组织结构中间层次和环节的基础上, 使决策时间得以缩短, 进而使工作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其次, 将以功能为基础的服务部门创建起来。例如, 读者服务部或者信息服务部等, 使传统“采分编典流”标准分工逐渐被取代, 形成全新的阅览、采编以及期刊部等组织结构, 从而使组织更加扁平化, 同时管理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四) 创新党校图书馆服务内容, 实现服务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

创新读者服务内容也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 要将传统的线型业务流程进行创新, 从而使自动化和服务网络化得以实现。其次, 要不断完善图书馆主页, 将人性化服务栏目设置出来, 在第一时间为读者提供所需信息, 开展网上预约、馆际互借、定题服务等个性化服务。再次, 加快信息开发的速度, 将具有特色的图书馆数据库建立起来, 在深层次加工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不断开发一、二次文献信息, 进而使信息服务档次得到有效提升。最后, 加大咨询服务的开发力度,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读者培训, 同时需要对图书馆的信息查询系统不断完善, 加强图书馆使用层面的培训, 从而使读者的查询技能得到提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读者对于文献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等特点。党校图书馆服务应该时刻围绕读者, 要对读者的个体性以及差异性引起应有的重视, 进一步促使读者服务方式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一是要使馆员特色服务以及个性服务意识不断加强。二是馆员应该主动帮助读者, 能够及时从众多资源中将有价值的信息探索出来, 并且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读者。三是对读者的个性服务要不断拓展, 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 个性服务方式灵活多样, 不断开展定题服务以及跟踪服务, 对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

(五) 强化党校图书馆细节服务。

细节决定成败, 创新党校图书馆服务理念, 提高党校图书馆服务的科学性的理念有一系列宏观服务思想组成。换言之, 事物的发展成败关键就在于细节, 图书馆服务同样要强调细节服务的重要性。同时, 各地区的党校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 认真着手研究图书馆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一方面, 党校图书馆要为读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合理摆放书目, 根据书籍借阅次数调整数目的摆放位置, 让读者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让心灵安静放松的场所。另一方面, 党校图书馆要在明显的位置摆放自助检索机, 为读者提供方便的查询条件, 避免在偌大的图书馆中毫无方向。此外, 图书馆可以在图书借阅的高峰阶段或者节假日, 根据读者的个人需求调整借阅时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党校图书馆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信息推送、文件传送、项目跟踪等全方位的服务。

四、总结

强化党校图书馆服务管理职能,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为广大读者提供舒适、优越的阅读环境是党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目标。虽然现阶段图书馆服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相信经过努力, 党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水平一定可以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唐章林.党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构想与构建[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 (02) .

[2]魏太亮.研究型、数字化是党校图书馆转型的方向[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0 (02) .

XXX图书馆采编部工作职能 篇5

XXX图书馆采编部工作职能

1.负责制定馆藏文献的采访方针、采访细则与采访计划,实施对图书的采选工作; 2.负责对文献的标引与编目工作,并且对馆藏文献进行验收审校,即:组织藏书、揭示馆藏。3.负责与到馆书商的接洽工作,为书商提供分编加工要求,并对书商的分编加工工作进行审校验收。4.负责使用“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对文献进行计算机编目完成后的书目记录交送工作,将馆藏书目记录全部交送到本馆中央数据库。

XXX图书馆采编部 2013.3.26

图书馆咨询服务职能 篇6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图书管理员 管理服务职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12-02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数字化,并不断地开拓创新,数据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连。高校图书馆应适应电子信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是提供借阅图书,提供阅读环境,更应是以广大师生的需求为核心,提供更多有效的电子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数据管理员应具有大数据图书馆专业素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资料的集中地,具有悠久的文化,具有丰厚的数据资源。是广大师生进行查阅文献、丰富知识、提高素养的理想圣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已由传统的以借阅文献服务职能为主转化为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服务为主,极大地丰富提高了图书馆现代化服务内容与质量。

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大数据职能化,有利于丰富图书馆管理内涵,有利于建立一整套大数据服务管理体系。但我国高校目前大数据图书馆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在实际的管理中仍然是数据的管理者。高校应尽可能通过培养更多适应大数据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使图书馆在数据收集、整理、存储、管理、传播、访问、反馈、维护等方面具有专业管理技能与素养。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者需要能灵活有效自如处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与结构化的各种数据,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网络数字的优势,使传播知识更科学、更广、更有效。

很多学者认为数据是有生命周期的,从数据的采集、整理、加工、发布、传播、反馈是一个完整循环体系过程,需要数据的管理者提供更专业化的技术管理服务,并伴随自始至终。

如有的学校采用网站指导模式,已经有在线数据咨询、电子模板等数字化服务,既有助于满足广大师生进行查阅、互动、科研等需要,又尽可能以最少的管理人员满足广大师生的服务需要。

数据管理咨询是图书管理人员针对广大师生所咨询的问题予以专业性解答与帮助。传统管理咨询主要是采用现场咨询、电话咨询为主,而大数据网络时代则以网络咨询、移动端咨询为主。后者管理服务更能体现时代发展的特征,更具有简洁性便利性。

大数据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需要有更专业更个性化的素质。需要有过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这是数据管理的必备素质。能灵活应用数据分析工具,如SPSS等、网络研究开发技能,如HTML等。同时,需要要非专业化的人文素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能在数据管理的各个阶段提供良好的人性化服务。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使数据管理具有更长久性、有效性、权威性。只有具备过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与高素质的服务,才能使服务管理职能更专业化、具体化、人性化。

为适应大数据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要,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目前,高校图书馆高素质的数据管理人才是很缺乏的,需要大力培养引进数据专业人才。图书管理人员是一个有机整体,应根据图书馆的时代发展与用户的需要,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统筹兼顾,科学设置,管理机构要合理、人员配置要合理、职能分工要明确。不能盲目引进或培养,要能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图书管理实际所需的不同人才。根据实际情况,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角色定位,各尽其责,密切合作,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服务工作。大数据管理人员职能应在传统的管理职能得到丰富和发展,能对数据库进行科学的构建,并提供智能化的人性服务。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广大师生对知识信息的需要,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使管理服务更具有专业性。既要能采取利用存储文献资料,又要能整合分析反馈信息资源,提高文献信息资料的循环利用效率。

2.提高服务质量。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职能主要是为读者服务,基本上是单一性、大众化的服务。大数据下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是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是广大师生利用电子数字信息资源的有力助手。同时,需要对用户使用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人性化服务。构建完善的数据管理循环模式,使数据管理标准化、评估科学化、预期超前化、传播大众化、反馈常态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地需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财力物力,有效地管理利用数据,提高服务质量有效性。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管理人员提供常态化服务。需要图书馆管理者能相互加强合作,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具有传统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爱岗敬业、服务热情、熟悉图书馆文献资料布局。需极大地提供数据管理人员个性化服务水平,丰富个性化服务内涵。具有过硬的数据专业分析能力,数据采取分析能迅速、准确,利用率高。各种先进的数据管理分析软件能灵活操作运用,如Hadoop软件,成本低,准确方便,是非常实用科学的一款大数据处理软件。提高数据管理人员个性化服务,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步落实。同时,需要努力提高采集信息资源的质量,尽可能减少误差,使信息内容尽可能真实性。高校图书馆管理员需要高度树立数据信息质量意识,在具体的操作中,保障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避免信息的失真。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管理,注重隐私权、所有权、使用权的管理与界定,避免侵犯他人利益或财产。

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的界定研究 篇7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和所体现的文明化程度使公共需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图书馆作为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公共空间整体运行和公众日常生活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文化机构,承担了为社会大众提科学研究、阅读欣赏、查阅资料、自我提升等“公共服务职能”。

图书馆一词,本源于拉丁文“libraria”,含义为藏书之所。事实上,最初形式的图书馆就是一个文献的集合体,并没有承担文献信息服务的职能,如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图书馆是以藏书为唯一意义的旧式“藏书楼”,只履行了对图书文献保存和收藏的职能,而没有实行对文献开放、阅览和出借服务。到了现代,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的理念由西方传入中国,图书馆“藏而又借”的形式才开始出现,图书馆亦趋于向民众开放,如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的发端,初创时就体现了这点。从此图书馆开始走向民众,成为公共服务场所,是社会大众进行社会教育、科学研究、阅读欣赏、休闲娱乐的一部分。但是,这种开放程度和对公众服务,在1949年之前由于战乱频频和经济的不稳定,政府的理念缺陷和投入相对有限,并没有形成并履行稳定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和号召全民“向科学文化进军”的需要,适度加大了处于公共服务体系范畴的——图书馆的投入,各级图书馆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支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国家的经济实力不强,不能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各级图书馆的建设和对公众开放程度都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家对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国图书馆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10 余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各类型图书馆在经费、馆舍、馆藏和现代化服务手段等方面的投入加大,也使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和提高。

作为现代国家公共服务体系之一的“图书馆”(library)“承担着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机构。……是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源自《辞海》)。关于图书馆的作用,或说图书馆的社会职能,1975年“国际图联”(“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简称:“IFLA”)在法国的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一致认为有如下几种职能:

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图书馆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文献资源,以便广大的读者借阅使用。图书馆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它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任务,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它是以文献为物质基础而开展业务活动的。

2)开发信息资源的职能:图书馆依靠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开发并广泛地推介给读者传播利用,这些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是图书馆承担各种职能的基础。

3)参与社会教育的职能:

1道德教育的职能:图书馆利用文献资源吸引读者,引导读者在利用文献信息时培养他们毕生所受益的道德情操、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等。

2开发智力资源职能:(或称:文化素质的教育职能)图书馆为社会所有成员读者提供最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教育他们如何才能获取文献资源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技能。读者可以长期的、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学。图书馆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图书馆是最基本的教育设施,它被誉为“知识宝库、知识喷泉”,“大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3文化娱乐的职能: 健康的文化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生活中心之一,在传播文化,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双重特点的图书馆行业,非盈利性是其显著特点,服务大众又是其运营的重要目标和核心价值观所在。

所以,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的基本定义应该是:收集、保存、整理人类文化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一切教育成长的信息资源需要。

2 强化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的积极意义

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的管理,作为行业管理的汇集与体现,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也体现了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共同特点,对实现国家公共事业管理,特别是实现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的积极意义有如下“五个”方面:

1)有利于“管理理念”的创新。

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虽然走过了百年历程,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改革的进程向纵深化发展的要求,图书馆原有的不确定的、随意性的、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原则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的图书馆不能及时创新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方式,它就不能适应新世纪图书馆业务管理工作运行的要求,也不能为日益增长的公众文化需求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在管理实践理念、政策、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设计上通过扬弃和取舍,改革创新建立一套崭新的以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理念。

2)有利于“服务观念”的转变。

以往图书馆管理,沿袭传统“藏书楼”概念,对藏书是“重藏轻用”或“藏重于用”,这种有悖现代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的初衷的传统观念必须转变到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上来,及时有效地为公众提供图书资料和信息产品。

3)有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

过去图书馆的管理实践理论、政策、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设计和确定,常常单纯以经验,或以简单管理理念规范本单位工作的开展,而不是以科学规范的“行政伦理”理念为指导并确立原则,因而通常会窒息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管理原则的确立和自身业务工作的正常开拓,致使图书馆管理工作长期处于简单的“程式化”的管理模式,抑制了众多首创精神的开掘,严重制约了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到了图书馆自身的健康发展。

4)有利于“服务深度”的拓展。

过去,由于图书馆管理模式的限制和人员素质的原因,服务性比较单一化,仅仅局限在“借借还还”的层面上,作为图书馆馆员,“文献传播的使者”,“桥梁”与“纽带”的作用远远没有实现,本该承担的一些深层次的文献提供工作没有开展起来,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职能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5)有利于“服务方式”的改进。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量、信息量倍增,而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如果不及时与时俱进,更新调整新的服务模式和手段,打破常规,改变以往的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来面对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信息如渴追求的话,就很难实现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目的。

图书馆咨询服务职能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办馆理念,管理创新

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发挥着人才支撑和引领作用。2011年8月30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11]9号) 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实施“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大改革;《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 , 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 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要求通过强化信息素质培养和提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这些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 (简称高职馆) 应及时转变办馆理念、改变管理模式、创新服务内容、重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建设广覆盖、高效能的高职图书馆服务体系。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要求图书馆转变办馆理念

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时间不长, 高职教育发展的竞争机制过早地进入市场化, 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高职图书馆怎样随专业建设的变化而调整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 发挥图书馆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 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云计算智能化方向推进, 高职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而且是一个动态延伸的文献信息整合开发和营销推送服务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馆信息资源管理不仅要熟悉信源, 熟悉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特征, 还应掌握利用智能工具, 自觉主动地采用现代技术手段, 优化服务策略, 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效果, 才能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满足用户日益提升的信息需求。因此, 高职馆不单是具体资源的管理者, 而且是现代信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是面向整个校园乃至社会信息系统来激励需求、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构建泛在高效的校园信息环境, 形成面向特定用户群体的信息体系, 有效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在校园信息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高职馆的信息服务不仅是一个具体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而且是面向用户, 对信息系统资源的挖掘、整理、重组, 创新知识的活动过程。这个信息服务过程从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提供转变为信息挖掘整合开发、提供知识增值服务, 由一个具体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提供服务转到开发利用多个资源和多种系统来提供服务, 要求图书馆专业人员站在整个校园乃至整个社会信息体系的高度, 利用各种检索技术与服务系统, 挖掘与开发用户需要的信息, 创新利用包括各级各系统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在内的各种信息提供功能, 运用各种各样的存取获取途径和技术手段, 形成深度开发、高效利用、互动发展的信息增值服务机制。这是一个知识互动发展的过程, 是面向知识核心内容, 涉及知识的概念和判断。当今信息服务以激发用户信息自觉潜能为目标, 以满足用户信息增值和知识创新为目标, 通过提供用户知识服务来实现自身价值;通过介入用户核心知识, 激活和引导用户有效创新, 体现服务价值。

二、建设开放多元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形势, 从人才培养整体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本院实际出发, 以服务为本找准定位。首先, 文献拥有与存取并重是丰富馆藏的基础, 是吸引读者的客观条件, 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物质准备。其次, 高职图书馆需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在馆员素质、现代化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跟上学院发展的步伐;再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特色就是水平, 要敢于“有所为, 有所不为”。以藏书质量指标和读者服务质量指标为标杆, 加强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 形成与地方产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学校办学特色取向和用户需求相匹配的资源服务平台, 利用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内在驱动力, 体现资源建设内涵质量。具体而言, 要做好“三个原则”、“四个转变”。“三个原则”:一是随着文献载体的变化, 调整各种载体文献资源的结构比例。重视馆藏建设的多元化和特色性, 加强印刷型纸质专业文献的收藏, 同时注重电子文献收藏。既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省、市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 充分利用公共优惠免费资源, 为用户争取公共信息权益;也要有计划地开发建设特色数字资源库, 规划建设在线的信息资源体系, 逐步形成系统完善、优势互补、运行高效、具有一定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二是馆藏规模与办学规模相适应, 保证馆藏数量标准, 并不断优化馆藏结构和质量。同时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更新, 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实践的需求;按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保持馆藏建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三是馆藏文献的特色性和前沿性。首先做到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文献资料普遍需求的保障, 其次是保证重点专业、重点课程文献资料的系统收集, 体现馆藏文献收集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系统有效。再次是要注重高新技术、新学科及其应用文献的收藏。“四个转变”:一是馆藏载体从纸质文献到多种媒体、多样化形式的转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馆藏文献资料和流通借阅的不再单纯只是纸质文献, 磁、电、光质多媒体视听资料迅速增加, 并且在馆藏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文献信息载体的品种多样化, 拓展了高职图书馆的馆藏范围。二是馆藏概念从书刊收藏到网络收藏。在网络化、数字化时代, 传统高职图书馆追求“本地化小而全”, 物理馆藏失去价值, 用户可在网上查寻、下载、利用本馆未收藏的大量电子文献。通过对免费开放资源、共建共享资源、购买的专业资源库, 提供用户在线服务, 这些资源也就成为本馆馆藏。三是馆藏理念从强调所有到注重虚拟与搜索功能。传统的馆藏建设理念是宏观的藏书建设理念, 它强调载体“物权所有”, 即通过图书馆收藏和馆际服务协作, 达到文献协作配置, 资源共建共享, 信息优化互通, 系统高效保障。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 图书馆的文献保障从强调载体“物权所有”转向注重网络虚拟与搜索功能, 通过文献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高可获取能力, 从而提高文献信息保障水平。四是馆藏形态从静态固定到动态虚拟。信息载体形态的多样化, 改变高职图书馆的馆藏结构, 使高职图书馆的收藏从静态实物收藏转化为动态虚拟, 形成网网相联、库库相联、书书相联的馆藏信息管理新态势。

三、树立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智能慧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高职馆要通过信息服务转化为知识增值服务, 把帮助用户实现人生价值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 以提高用户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为根本宗旨。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 深入企业和一线了解需求, 把握用户动向, 及时反馈用户信息, 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真正发于用户、发自企业一线、发自科技前沿, 使用户的新需求不断得以满足, 用户服务“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技能和水平在服务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要实现这种转变, 高职图书馆要建立网网相联、库库相联、书书样联、人书相联、人人相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库, 为用户提供反应迅速、高水平、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功能。一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它已成为劳动者终身学习及生存发展的必备技能。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广泛应用, 大多数年轻的用户己从被动接受信息向主动利用信息转变。然而,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新速度加快, 各种各样媒体的信息资源层出不穷, 大多高职图书馆年轻用户对信息检索技能了解并不全面, 特别是科技信息更是如此。他们大多对学术信息资源库和网络资源检索工具的使用技巧没有熟练掌握, 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文献检索课程还停留于只开设选修课, 一部分条件落后的院校甚至还没有按规定开展这方面的课程教育。这就要求图书馆专业人员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教育, 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技能和网上信息检索能力, 掌握最新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高职图书馆也应强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注重挖掘自身潜力, 组织专业人员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 为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开展更有效的培训, 把读者培训成具有自我服务能力的信息人。这是图书馆的服务教学工作新的内涵。二是加强导读推荐工作力度, 发挥图书馆导读和信息推送功能。高职图书馆应深入调研, 建立重点用户的需求档案, 掌握用户群体基础信息, 以便为及时做好服务创造条件。针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特殊用户, 建立重点读者用户档案,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 开展定期信息检索服务和文献推送服务, 创造条件建立专题特色信息库, 为特定用户群体的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建立高效的用户沟通渠道, 挖掘网上共享信息, 延伸馆藏信息, 不断挖掘培育用户的信息需求, 刺激用户潜在广度和深度的信息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教育活动, 强化用户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能力。三是开展信息社会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 是指利用本馆掌握的文献信息资源, 广泛地为社会团体及社会人士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高职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打破高职图书馆原来限定的服务对象范围, 使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社会人员提供服务。为了抗击国际金融危机, 我国强化知识创新, 鼓励产业经济通过二次创业, 实现转型升级。高职院校与企业出于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共同愿望, 重视产教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图书馆与企业的合作互动, 也呈现出积极合作的趋势。高职院校图书馆伴随我国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与社会、产业接轨, 融入当地经济社会, 其必备的超前的社会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社会的使命感, 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为使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与社会需求更加相适应,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宣传馆藏资源, 开发优质信息产品, 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为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这或许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成司.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 2011.

图书馆咨询服务职能 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现状分析,对策

高校图书馆既有普通图书馆的共性, 又有自身的特征,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 (教高[2002]3号) 中将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性质 (以文献情报中心的学术性机构) 、地位 (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作出了规定。图书馆为教学起着辅助作用, 把为师生提供咨询服务、导读服务、借阅服务等各项工作作为其服务职能中最重要的部分, 以最高效、优质的服务满足他们的文献信息需求。高等教育发展很快, 各种高等院校不断建成, 在校人数不断上升。在这种形势下, 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 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良的服务, 努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满足读者的需要。

一、改进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必要性

1、图书馆发展需求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科学新技术的逐渐应用, 各种数字技术引入图书馆, 这将颠覆传统图书馆的旧观念, 使图书馆改变过去重藏轻用的服务模式, 同时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带来了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持, 符合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是图书馆发挥一切服务职能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图书馆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服务, 图书馆就无法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信息, 读者也就无法运用图书馆, 无法获取到信息资源。

2、读者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开发已经成为应用图书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人们把图书馆简单的理解为查阅资料的场所, 内部工作人员仅仅起着保管藏书的作用而已, 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认识知之甚少。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到来, 读者对获取信息的渴望程度达到历史高峰, 使信息需求量成倍增长, 对图书馆的需求已不仅限于简单的图书借与还, 还会对图书馆的各个方面作出综合评价。这就为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使图书馆旧貌换新颜, 正确的发挥服务职能以满足读者与日俱增的的信息需求成为当今高校图书馆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因此, 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就要面向读者进行各种活动并形成一定的体系, 图书馆服务职能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读者的更高需求。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现状

1、服务理念陈旧

当今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信息资源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中下功夫, 但对文化传播, 文献信息处理方面的创新依然不够, 其一, 对读者依旧提供借、还、阅手续的办理, 这种单一、沉旧的服务方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进步, 根本无法真正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其二, 由于种种原因, 服务方式较呆板, 信息资源利用率低, 很多高校图书馆一直没有为读者配备多媒体阅览室, 视听室, 那么, 数字信息时代如何达到更新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愿望就可望不可即了。

2、缺乏信息化服务的职能

目前, 人们对信息越来越视为极其宝贵的资源, 高校图书馆为了保障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 使读者利用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营造信息服务环境, 发挥图书馆信息化的职能在不懈地努力着, 但是, 他们往往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增加资源数量, 建设网络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作为改进信息化服务职能的目标, 往往异化了读者服务的满意度, 要真正做到使读者满意不仅需要微笑服务, 礼貌待人, 扩充馆藏, 还需要提高服务质量与图书利用率, 从实质上提高读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3、教育职能缺失

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借助于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我国倡导所有公民要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 不仅要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经验, 还要拓宽书本之外的广阔领域, 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 还要抓住课堂之外的学习机会, 这要求高校图书馆要引导广大师生, 给他们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使学生更愿意到图书馆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但从入馆读者的数据统计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 利用率最高的是小说类书籍, 最低的是专业类书籍, 这种情况表明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缺乏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馆员就要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主动对其引导, 教育读者认识到利用专业信息资源学习的重要性。

4、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缺乏财政拨款, 加之书籍、报纸、刊物价格不断上涨等原因, 这便导致书报刊物的质量大打折扣, 这是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在大学图书馆里, 计算机、光盘和其他现代化设备被应用, 致使文献载体类型的和以前相比有了一些变化, 但这些变化仅仅是较小范围内的应用, 许多高校图书馆根本就没有计算机书目查询和借还书管理信息系统, 读者只能通过手工翻阅各种图书卡片借阅书刊, 显然, 高校图书馆在网络建设方面要取得一定的进展是何等困难。

三、高校服务职能创新的对策

1、完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培养馆员的学习热情, 挖掘所有馆员的潜在能力并不断有所突破, 以最饱满的热情服务于读者, 满足他们的需求。可每月评选一次图书馆优秀服务标兵, 并制定一套奖励激励机制办法, 范围包括工作的完成情况和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两方面, 如参考每次反馈的读者服务意见, 个人表达与沟通的能力、团队意识、奉献精神、出勤率、工作态度、撰写的科学论文或研究成果、文献信息和图书馆学的掌握情况等等, 把这些标准加以量化来实现对每位馆员工作质量的鉴定, 遵照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原则, 根据个人不同的表现情况可给予相应的奖励, 这将从制度上起到对到服务质量的监督作用。

2、调整服务机构

高校图书馆服务机构要进行改组或创新, 就要因需而治, 使其发挥更大的服务职能, 如:高校图书馆可以按照原有的各个部门, 把具有相同服务方式的流通部、期刊部和阅览部合并统称为流通部, 把视听部、电子阅览部和复印部部合并统称为数字技术服务部等, 通过一系列的划分、重组, 达到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的更新并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几年, 高校图书馆业务重组的尝试从未停止过, 业务部门的调整从某种角度上对解决人力、物力和财力之间的矛盾, 这种管理的新理念能够为读者服务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方便、高效的用人与服务环境, 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加强学科馆员制度

不同专业学科领域需要与之专业相对应的高素质人才, 同样, 不同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也需要相应专业的高素质馆员, 与读者沟通过程中可以提供相关专业领域里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咨询服务, 更有针对性的读者于服务, 增加服务质量的附加值, 学科馆员可以作为某学科领域的专家, 他们需在一定范围内精通学科知识, 掌握图书馆学知识, 这是做好服务工作的人才资源, 对整个信息交流体系的重构提供了一定的组织基础, 图书馆可分派不同学科专业的馆员主动到各院 (系) 进行调研, 定期对教师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或者建议做一番了解, 这样就能够对信息资源建设指出科学、系统、的反馈意见, 从而帮助高校图书馆能够保证文献资源建设、开发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近年来, 确立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新举措, 这种制度为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时起到快速导航的作用。

4、服务手段多样化

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一贯的宗旨与追求, 也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在知识经济时代, 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和管理质量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 这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智能化的必然趋势, 首先, 图书馆服务智能化, 就是要应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对馆藏进行科学管理, 想方设法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职能和效率, 如建立高校图书馆网页, 设置网络咨询服务平台, 可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咨询等服务。其次, 网络环境下, 应发挥图书馆员的教育职能。如有部分读者不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书以及网络资源, 对信息处理的技能及信息分析能力较差, 这时就需要图书馆员对读者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指导, 培养他们掌握最新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高军:《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浅谈》,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0 (9) :96-98。

[2]刘时容:《校地图书馆联盟——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 《图书馆学刊》, 2011 (9) :61-63。

[3]韩淑华:《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与服务育人》, 《人民论坛》, 2011 (6) :228-229。

浅谈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发挥 篇10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领域, 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在积累、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 落实公民文化权利和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及促进国际多样化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文化服务,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功能;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承担着文明传承和确立文化自信心、自豪感, 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的功能;提供文化场所、阵地和产品, 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功能;通过文化活动与实践, 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创造力, 承担着培育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功能;通过文化产品的创作, 承担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创力的功能等。

2 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2.1 图书馆本身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

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 开展的是公益性文化服务, 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信息服务、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是读者从事治学、研究、著述、生产、文化休闲等活动的知识保证,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普及科学知识, 提供终身教育。

图书馆在人类知识传播和实现自我教育、终身教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 是搜集、整理、存贮、开发、传递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为经济、文化、教育科研服务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机构, 是构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对全民实行终身教育的学校, 它的教育职能是任何学校都无法代替的。公共图书馆可为全民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持。终身教育既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体系, 又是一种崭新的制度体系。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 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 “教育不专在学校, 学校之外, 还有许多机关, 第一是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教育机构, 它的教育职能始终在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可以说, 图书馆是面对最广泛人群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的最理想场所。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活跃文化;二是图书馆在社会中是一所不受年龄限制, 对全民进行终身教育的大学校。图书馆对全社会成员的普及教育职能, 是任何学校无法代替的。

2.3 保护文化遗产的作用。

书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历史的记忆。无论古代还是现代, 人们都把书视为神圣的东西, 把存书的建筑看作圣殿。古代人爱书, 为它建造了一座座藏书楼, 藏而慎用;近代人爱书, 将藏书楼变为公共图书馆, 藏而广用;现代人爱书, 进一步开发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建立了自动化系统, 使藏书的利用率最大化。图书馆藏书又称图书馆藏书资源。它是指图书馆所收藏的, 经过认真选择、加工整理、组织保管并能提供读者利用的各种图书文献的总和。具体讲可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其一, 图书馆藏书是文献的集合, 它不是指某一本书, 也不是指某一种书, 而是由许多成分、类型、数量的文献构成, 并有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其二, 图书馆藏书是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 经过图书馆员精心选择的文献。图书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社会上所有文献都收藏起来, 它仅是根据图书馆的类型性质、方针任务以及读者的需要而挑选出来的那一部分文献。其三, 图书馆藏书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加工、科学组织与管理并提供给读者利用。未经技术加工, 不能投入流通过程的图书文献, 都不算图书馆藏书。因此, 图书馆积淀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明成果, 人们通过图书馆可以阅读到古今中外的书籍, 从而获取知识, 提高素质。因此, 这种保护书籍的位置, 是任何机构都无法替代的。

3 图书馆文化职能发挥的措施

3.1 调整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与普通人上班的时间错开使广大群众可以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和借书。在人紧缺的情况下, 如果不适宜延长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以把开放时间定在下午l点到晚上9点。图书馆的工作时间仍然是8小时, 却可以为广大的上班族到馆阅览和借书提供方便, 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3.2 取消公共图书馆的准入限制。

读者进入阅览室不必查验证件, 让所有经过图书馆的人都可以进入阅览室。书报杂志是文化的载体, 通过阅读书报杂志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多一个人进入图书馆社会上就会增加一个接受文化熏陶的人, 就有可能增加一点文明, 减少一分野蛮, 广大公众的公共文化权益也就能够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3.3 取消对读者年龄的限制。

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 对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的社会环境中有很多对少年儿童成长不利的因素, 街头广告、电视节目中充斥着各种低级趣味的内容, 电子游戏对缺乏自制力的少年儿童的诱惑力更是强大。要使孩子免受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从小培养孩子对书籍的爱好, 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提高鉴赏力, 提高精神境界, 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公共图书馆如果能够通过改善服务, 成为少年儿童课外学习的园地爱好读书的孩子就会多一些,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就可能少一些。这样, 也就更能使未成年人享受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

3.4 办理借书证的限制放开。

关于图书馆改革, 除了深化公共图书馆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调整人员结构, 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 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事业费拨款方式也应改变。政府给予一个公共图书馆的事业费拨款应与它为公众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挂钩。一个公共图书馆接待读者的人次 (阅览和外借) 应成为衡量其业绩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 对其服务质量的评估应广泛征求广大读者的意见, 发挥广大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监督作用。政府可根据对一个公共图书馆上一年度业绩的评估结果, 确定来年的拨款数额,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经费严重匮乏的问题, 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3.5 关注弱势群体。

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维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下岗无业人员、家庭困难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郊区居民等特殊群众的文化权益,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给他们提供各种方便, 保证他们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阅览和外借) 应成为衡量其业绩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 对其服务质量的评估应广泛征求广大读者的意见, 发挥广大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监督作用。政府可根据对一个公共图书馆上一年度业绩的评估结果, 确定来年的拨款数额,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经费严重匮乏的问题, 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申维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N].光明日报, 2005-12-30.[1]申维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N].光明日报, 2005-12-30.

[2]李应中, 赵国忠.试论图书馆的公益性与读者权利的保障[J].情报资料工作, 2005, (5) .[2]李应中, 赵国忠.试论图书馆的公益性与读者权利的保障[J].情报资料工作, 2005, (5) .

上一篇:主成分法下一篇:VBA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