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研讨模式

2024-07-26

小组研讨模式(精选三篇)

小组研讨模式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个体无法独立探知,但通过小组讨论能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合作学习,要追求人人参与、互动有序、探究深入、既合作又竞争并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但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常常发现:(1)“活动单导学”上每一个活动都预设合作,即学习必定合作;(2)小组合作只是假象,“一言堂”依然存在;(3)教师游离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之外,错失了解学情的良机。(4)教师使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有应付的现象。

二、原因的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有教师的、学生的、教学管理的和教学外部环境的原因。

1.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内涵的误解。

有些教师认为每堂课中都要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明明学生自主学习就能解决的内容,或即使通过小组合作也无法解决的内容,都安排了合作学习。如有个教师在教《探究鱼鳍的作用——以小鲫鱼为研究对象》一课时这样设计:活动一:鱼鳍的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其实,一节课45分钟,频频的小组合作学习必然要占去“宝贵”的教学时间,使教师不敢放手,往往是合作刚开始就草草结束,每次都无法深入。在《探究鱼鳍的作用——以小鲫鱼为研究对象》一课中,当学生们沉浸于探究鱼鳍的作用时,老师却匆匆忙忙地结束了学生的探究,在一个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其实就是一种形式)就将结果告诉了学生们,搞得学生们很扫兴。这样的合作学习怎能有效?又有什么意义呢?

2. 教师忽视学习弱势的学生群体。

如在小组成员汇报展示环节,学生发言虽然积极踊跃,但发言的几乎都是各组的小组长。教师为了赶时间,为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和课堂气氛,也默许了这一状况的长期存在,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学优生发挥潜能、展示才能的舞台,而学困生则被忽视、被冷落,只是静静地在一旁,没有发言的机会,偶尔站起来发言,则因不能完全清楚表达或不能将话说完整,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得到冷嘲热讽。这样,久而久之,这些学困生们也就不想发言了,有的甚至成了课堂学习的局外人。

3. 教师在小组合作进行时无所事事。

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探究鱼鳍的作用时,教师要么在讲台前踱来踱去,要么象征性地到学生中去走两圈,好似十分关心学生的合作,实际上很可能是在考虑下一步的教学。教师在学生辩论时只当观众,不对合作学习加以引导,不和学生们一起探究,错失了了解学情的良机,导致学生的展示汇报游离于问题或漫无边际,白白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4. 小组成员分工不清,任务不明。

在合作学习中,大家乱作一团,也许有个别学生了解了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而其他的学生并不清楚,不能真正达到小组合作的学习目的。

三、应对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新课题,教师要研究如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 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并制定合作规则。

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为2~4名,确定好小组长。小组合作学习时,请小组长做好分工,小组内3号与4号(学困生)先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成员相机完善。如果一个学习小组在一节课中有两次展示的机会,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在这节课中都要有展示的机会。组员服从组长的分工。小组长的任期为一到两周,力争组内成员人人均有做组长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能力、获得成功的机会。

2. 对小组合作的内容要加以筛选。

一般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互相交流、合作的欲望。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精心预设“活动单导学”,课上还要及时捕捉学生对合作的需求,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阔思路。

如在《探究鱼鳍的作用——以小鲫鱼为研究对象》一课上,当安排学生通过实验研究鱼鳍的作用时,学生们开始产生了疑问,鱼鳍的作用是用来划水的工具,但小鲫鱼有胸鳍、腹鳍、尾鳍、背鳍等,它们各自的作用又是什么?这个问题被学生们提出后,老师没有回答,几个小组长一碰头,生物课代表很快的就进行了分工:1、2小组研究胸鳍的作用;3、4小组研究腹鳍的作用;5、6小组研究尾鳍的作用;7、8小组研究背鳍的作用。小组合作很快便进行起来:两个小组的8个人聚到一起,小声的议论着,由谁动手实验、谁协助、实验时的注意点是什么、观察、记录等,很快的都进行了分工。学生们先是看着小鱼儿在水里轻轻地游,后来一个学生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去一侧胸鳍把鱼放到水里时,发现小鱼儿明显的向这一侧倾斜。最后,学生干脆将另一侧的胸鳍也剪去了,这时的小鱼儿在水中的情况更是让孩子们大开眼界。看来,在实验课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很有意义。

3. 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意识和课堂应变能力。

在课程改革中,课题研究的问题意识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及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研究课题,是更新教学理念的第一步。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善于捕捉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将合作学习引向深入。要善于为小组合作设计各种话题,让那些不爱开口的学生也有感兴趣的话题,并及时予以鼓励。

4. 教师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相机了解学情。

学生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应加强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平等的首席,应真正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当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加以说明;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当合作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当学生合作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以指导;当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评价激励。

5. 加强组织管理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

能否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体现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组织管理尤为重要。组建“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合作任务的大小、难度等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进行事先预测,并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跟踪指导,加强必要的组织调控,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摘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认真分析影响小组有效合作的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才能保障小组有效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研修小组研讨纪 篇2

(一)研讨主题:“同课异构”

研讨内容纪要:2013.10月4日上午,由县教育局组织的全县中小学校本教研现场会小学组在县中心小学召开。活动期间,熊芬老师依据该校自编的《课堂教学模式汇编》中刘梅枫老师的《快乐作文教学》方案,向与会领导和全校四十多位语文教师展示了一堂高质量的快乐作文课《观察砖头》。

付学英发言:为适应新课改需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学初,我校成立了课堂教学模式攻关小组,根据优秀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印了一份《课堂教学模式汇编》资料,全校教师人手一份。要求各年级组根据自身年段、学科等特点,选取适合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并采用“分配---设计,交流---完善,实施---反思”三个环节,通过开展同课异构对比教学,集体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及教学过程等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各自优势,并相互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陈发香发言:经历了校本教研原生态下的推进过程。《观察砖头》进行了一课多谋,一课多构。会后,全校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对熊芬老师的课作了精彩点评。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对这节课的建议,及学校如火如荼开展教研活动以来的成长、进步„„研讨气氛热烈而真挚,问题探讨高质而有效,给与会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校教研活动的一次真实展示,是我校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研讨的一个缩影。一部分年轻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在教研活动中已脱颖而出了。现在,学校的教研氛围异常浓厚。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会发言稿 篇3

作者:临汾市尧都区贾得教办贾得一中 张华平

各位老师:大家好!

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讲还是刚刚起步,我也只是在学习别人的基础上,又根据自己的实际做了一点尝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各位老师听了我的发言之后,能够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说课堂的高效,取决于小组学习的高效。所以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小组至关重要。下面我就从如何分组、小组成员分工和小组的基本使用三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如何分组

我们班共有44人,我把他们分成7组,有六组各6人,有两组各7人。

1、按照学习成绩1----7名依次成为1---7组的第一个人,第8-----14名依次成为7----1组的第二个人,每组6人按照学习成绩成S型编排。

2、根据进组的顺序依次把6个人编为1------6号。

3、根据男女生比例、个人性格爱好等进行号对号微调,尽量把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较强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以保证各组都有一个“领头羊”。

4、座位分配:整体上侧面围成半圆式而坐,不用背对着黑板。各个成员的座次要考虑:成绩互补、性别搭配、性格互补、帮教方便、个头大小等因素。

5、设有2个特殊的座位。一个是正中间的一组,叫“标兵座位”,另一个是两边最前面各有一个单桌,叫“反思桌”。

这样分组的好处是:公平。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更有利于合作和竞争。

二、小组成员分工

每组6人,分别设组长、副组长、记录员、监督员、资料员、发言人6个岗位。原则上每人负责一项。

1、组长由学习成绩好,责任心较强、管理协调能力较强、服务意识较强的学生担任。他是小组的核心成员,主要负责组织全组成员有序开展交流讨论等活动。

2、副组长 主要负责协助组长的工作和一些日常事务。如:卫生、纪律等其它一些活动。

3、记录员 由写字较快的同学担任,主要负责记录讨论过程中各同学的发言要点,和记录本组在评价过程中的得分。

4、监督员 主要负责讨论时声音的控制和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提醒小组成员讨论时声音不能过大,避免组与组互相干扰的现象。提醒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5、资料员 负责收发检查学习资料。包括作业、课堂笔记等。

6、发言人 由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代表本组发言,和带领小组成员参加朗读竞赛等活动。

这样的分工,责任到人。小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能做”。每个学生都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他们自觉成为小组建设的一份子。

三、小组的使用

小组定好之后,还要思考如何用,效果才会更好。说三点切身体会:

1、培训

对于组长,要专门培训。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重要性和职责,学会管理与协调、学会与老师沟通配合,以保证小组活动顺利开展。对于其他成员,也要分层培训,要让他们增强合作意识,服从组长的安排,在不影响自己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尽好自己的责任,为小组出力。

2、避免无价值的合作

(1)需要合作的时候再合作,避免流于形式。

(2)合作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一发下卷子就让学生讨论。要注意讨论的广度和深度。

(3)因为小组学习还在尝试阶段,不管是自学还是讨论,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时间的分配、活动的形式、问题的制向等,都要让学生明确。要保证任何一环节的活动都有目的的进行。

3、评价

小组学习的效果很大一部分来自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思想等层面上的竞争,以竞争促发展,以竞争显活力。这是我们分组的目的,所以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目前我还没有一个理想的操作方法,只说一点在做的过程中,我个人感觉比较有实效的做法。

(1)小组自评 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之间互评,一周一次。通过这样的评价,使每个成员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果做的很差,下周就要坐到前面的反思桌上,进行一周的反思。

(2)组间互评 这一块主要是根据学习成绩操作。每组都有不同的学科进行单元测试,测试完后计算各小组的平均均分,均分最高的一组下周将坐到“标兵小组”的位置上,其他的小组则推磨在一圈循环。

学生非常在乎这个评价,为了争得“标兵座位”,就会更加努力。为了不坐“反思桌”,就会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小组成员也会相互提醒,以免拉自己小组的后退。这样竞争的局面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还希望集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希望老师们集思广益,在摸索中前行,在反思中进步!

上一篇:英国伯明翰大学下一篇:玉米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