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井下

2024-07-29

矿山井下(精选十篇)

矿山井下 篇1

下面, 笔者将结合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兰尖铁矿尖山采场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实践经验, 阐述在巷道掘进及挂帮矿回采过程中如何减少粉尘危害, 以供同仁参考。

现状及危害

尖山采场井下粉尘伴随着巷道掘进、中深孔凿岩、爆破作业、铲运作业、矿石破碎及放矿等主要工序所产生。其中凿岩产尘的来源主要包括从钻孔逸出的粉尘、从钻孔中逸出的岩浆为压气所雾化形成的粉尘以及被压气吹扬起已沉降的粉尘。爆破产尘的来源主要包括爆破起爆时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粉尘及震动冲击波掀起的大量粉尘。铲运作业产尘的来源主要包括铲运作业时爆堆垮塌扬起的粉尘、铲运作业运输过程中扬起的粉尘以及溜井口卸矿时扬起的粉尘。在这些作业过程中, 产尘持续时间长, 尘粒较细, 直接威胁职工的身心健康。

井下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污染工作场所, 对人体身体健康的损害, 引起尘肺病;二是加速机械磨损, 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三是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 导致误操作, 增加事故发生的机率。

源头控制粉尘产生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粉尘产生, 兰尖铁矿采取了如下措施。

凿岩防尘

兰尖铁矿采用了湿式凿岩 (中心供水凿岩) , 即通过凿岩机钎杆的中孔, 将压力水送入钻孔底部, 湿润、冲洗并排除生成的粉尘, 同时严格遵守湿式凿岩标准化操作 (见图1) 。

爆破防尘

兰尖铁矿爆破前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爆破前用水冲洗距工作面10 m左右内的巷道周壁, 防止爆破波扬起积尘, 并使部分新产生的粉尘粘贴在湿润面上;用水袋装满水代替炮泥作填塞物;在炮烟抛掷区内设置水幕, 同时利用风水喷雾器迎着炮烟抛掷方向喷射, 形成水雾带, 能有效地降尘和控制粉尘扩散。

图1中深孔湿式凿岩

爆破后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爆破后采用进路高压风及局部扇加强通风;爆破后在爆堆上洒水;在主回风竖井出口设置水幕, 有效降低粉尘及炮烟浓度。

铲运防尘

铲运防尘主要措施包括:

1.对铲运作业的进路取货点设置固定的喷雾洒水点, 是直接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

2.铲运作业运输过程中对路面进行洒水, 有效防止了运输过程中扬起的粉尘。

3.在溜井口设置固定的喷雾洒水点, 卸货时铲运机站在上风向卸矿。

4.对铲运作业的进路、溜井口设置固定的喷雾洒水点, 同时将喷雾器安设在铲运机上, 并使其开关阀门与其铲臂运行联动, 对准铲斗, 自动控制喷雾洒水, 从而有效降低了路面积水和溜井口洒水过多导致溜井跑溜。

溜井防尘

溜井卸矿时, 向卸落矿岩喷雾洒水是简单经济的防尘措施。以兰尖铁矿为例, 在溜井口设置了固定的自动喷雾降尘装置, 并在溜井联道设置自动喷雾探头, 当铲运机通过时溜井口进行自动喷雾。同时, 兰尖铁矿还设置了专用排尘巷道与溜井联通。

根据兰尖铁矿的实践经验, 在溜井设计时, 应尽量避免采用多阶段共用的长溜井, 若必须采用, 最好各阶段溜井错开一段水平距离, 并将下分段的溜井联道采用临时性屏障进行封堵。

破碎系统防尘

井下破碎系统是产尘的主要来源, 因此, 必须对破碎机系统采取有效的密闭防尘措施。从兰尖铁矿的实践来看, 一是要把溜槽、破碎机机体及矿岩通道全部密闭起来, 只留必要的观察和检修口, 建立良好的通风换气系统;二是在矿山允许的条件下, 可专门打一条破碎回风井。兰尖铁矿为了有效治理破碎系统产生的粉尘, 在设计时还专门设计了一条破碎系统回风竖井进行通风排尘。

锚喷支护防尘

随着作业进路推进, 巷道围岩顶板在不断地变化, 巷道支护措施也在不断改进, 锚喷支护成为尖山井下巷道支护的常用措施, 也是产尘的来源之一。兰尖铁矿锚喷支护防尘措施主要包括改干料为潮料、改进喷嘴结构、低风压近距离喷射、加强通风等。

捕捉已产生的粉尘

通风

通风的目的就是将井下粉尘稀释到安全浓度以下并排出矿井, 《冶金地下矿山安全规程》要求“入风井巷和掘进工作面的风源含尘量不得超过0.5mg/m3”。

为保证通风的有效作用, 就需要新鲜风流有良好的风质。决定通风除尘效果的主要因素有风速、风流方向及粉尘密度、粒度、形状、潮湿程度等。根据《冶金地下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硐室型采场最低风速不应小于0.15m/s;巷道型采场和掘进巷道不应小于0.25 m/s;电耙道和二次破碎巷道不应小于0.5 m/s”, 但通风时也要控制好相应的风速。实践表明, 如果风速过低, 粗粒粉尘将与空气分离下沉, 不易排出而滞留在采掘空间, 增加粉尘的浓度;如果风速过高, 虽然能够将粉尘带走, 但又会将采掘空间的落尘重新吹起, 反而会增加粉尘浓度。因此, 在进行通风时, 至少要能使对人体最有危害的粉尘 (呼吸粉尘) 保持悬浮状态并随风流运动排除。

沉积于巷道底板、周壁以及矿岩等表面上的粉尘, 当受到较高风速的风流时, 可能再次被吹扬起来而污染风流, 此风速称之为扬尘风速。扬尘风速除与粉尘粒径与密度有关外, 还与粉尘湿润程度、巷道潮湿状况、附着状况、有无扰动等因素有关。根据试验及兰尖铁矿的实践经验, 在干燥巷道中, 在不受扰动情况下, 赤铁粉尘的扬尘风速为3〜4 m/s;在潮湿巷道中, 扬尘风速可达6 m/s以上。因此, 为了避免粉尘二次吹扬, 成为次生粉尘, 造成严重污染, 除控制好风速外, 还应及时清除积尘和增加粉尘湿润程度。

喷雾

喷雾是把水雾化成微细水滴并喷射于空气中, 使之与尘粒相碰撞接触, 则尘粒可被捕捉而附于水滴上或者被湿润尘粒相互凝聚成大颗粒, 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这种措施主要针对一些高浓度的产尘场所, 例如采掘掌子面、装卸矿点、破碎系统等。

第一种是自动喷雾降尘技术, 可以通过自动控制方式, 利用机械、电触点、光电、超声波、爆破波等控制开关, 以达到自动喷雾降尘。根据兰尖铁矿的实践经验, 在进行装车、卸矿等间断作业中, 装卸时要喷雾, 不作业时应停止喷雾。另外, 在爆破后工作地点炮烟粉尘大, 应禁止人员入内操作。

第二种是机械自带喷雾降尘技术, 可以通过在一些产尘量比较大的生产设备上安装喷雾器来实现降尘。如掘进凿岩设备、破碎系统设备及铲运设备等。在现行矿山中, 凿岩设备的不断改进也降低了粉尘的大部分源头。例如湿式凿岩, 是通过凿岩机钎杆的中空, 将压力水送入钻孔底部, 潮湿、冲洗并排除生成的粉尘, 可用中心供水和旁侧供水等方式。

除尘

除尘就是要利用除尘器将空气中的粉尘分离、收集并排除, 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由于井下矿山的特殊工作条件 (如工作空间较小、分散、移动性强等) , 除某些固定产尘点 (如破碎硐室、装载硐室、溜矿岩井等) 可以选用通常标准产品外, 还可以根据矿井工作条件与要求, 设计制造相应简便的除尘器。矿山常有除尘器类型有: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纤维层过滤器、水浴除尘器、湿式旋流除尘风机、旋流粉尘净化器、湿式过滤除尘器等。

隔离已产生的粉尘

在开采过程中, 应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 将一些高浓度粉尘直接隔离或将其沉降, 使粉尘不向周围扩散污染其他工作面, 以达到隔离的目的。

以兰尖铁矿为例, 主要采取的是水幕净化技术, 即在井巷顶部或两帮敷设水管, 在水管间隔距地安装数个喷雾器, 并通过喷出的水雾将粉尘捕捉。水幕可在矿井风流总入口、采区风流入口、掘进回风流口、巷道中产尘源等位置布设。水幕的控制方式可根据巷道的条件, 选用光式、触控式或机械传动控制。兰尖铁矿在尖山采场放矿溜井口和主回风竖井口均设置了水幕净化技术, 效果较好。

减少粉尘危害

个体防护

目前仍有很多金属矿山井下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较高, 严重威胁着职工的身心健康。在巷道掘进及挂帮矿回采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改善生产工艺、完善防尘措施。其次是要为职工配备有效的呼吸防护用品作为治理粉尘危害的重要补充措施, 例如, 兰尖铁矿为尖山采场井下作业职工配备了防毒面具以代替传统的防尘口罩。

粉尘监测

随着建设工程的完工, 井下开采正式作业, 应根据井下设备布局情况、生产工艺特点, 科学合理地选择粉尘采集点及个体采集对象, 配备通风防尘检测仪表, 如粉尘浓度测定仪、游离二氧化硅测定仪等。常备检测仪表应能检测粉尘浓度、炮烟浓度、巷道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等, 同时还要建立粉尘检测数据档案。

技术人员要及时了解作业场所的粉尘状况, 应根据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粉尘的防治情况, 逐步完善粉尘的防治措施, 条件许可的单位可建立通风防尘化验室。

职业健康监护

任何金属矿山企业都必须按照国家要求, 按职业健康监护要求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建档, 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存档, 随时跟踪职工安全健康情况。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安全检查及尘肺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接触粉尘的作业, 在岗期间要按规定周期进行职业安全检查。在职业健康检查中若发现与粉尘相关的健康损害的人员, 应调离接触粉尘岗位, 并妥善安置。

建立健全制度

矿山井下测量工安全操作规程 篇2

1、必须学习《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矿山测量规程》,掌握井下工作的一般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

2、严格执行《测绘法》,遵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按照《矿山测量规程》中各项技术要求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汇总测量资料。

3、观测方法及要求应视等级、工程类别而定。各项观测限差,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及《矿山测量规程》的规定和要求。

4、不得在地质测量、成果计算、资料汇总、图纸绘制、统计、工作总结中弄虚作假。

5、观测前,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级别的测绘仪器,并按规程规定进行各项检验与校正。

6、7、工作前必须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及记录本等。

在有矿车或其他机械运输的巷道内测量作业时,测量作业中应加强前后了望,做好监护,保证仪器与人员安全。

8、在搬运、测量时,必须妥善保护仪器、工具,不得磕碰;观测时,仪器架设后,测站(和镜站)不准离人;测站搬家时,必须卸下仪器装进仪器盒。

9、井下导线水平角观测,应按规程的规定选用测回法或复测法。

10、井下三角高程测量同时要测量仪器高和前视高,并量测该点至顶板高度。

11、用经纬仪施工放线,标定次数和其他限差严格按有关规程要求确定;每次必须采用两个镜位标定,取其平均位置;严禁用一个镜位标定。

12、用仪器标定巷道中腰线时,必须采用两个镜位进行。

13、严禁擅自进入盲巷、旧巷或已停止作业的掘进工作面进行测量。

14、在有架空线的巷道中进行测量或挂线时,要有防止触碰架空线的措施;需要在巷道顶作业时,必须断电后再进行作业。

15、延线需打眼应由现场施工单位负责,测量工不得违章操作。

16、掘进巷遭贯通前,掘进巷道在相距50米前,必须下达贯通预透通知单,并按规定经有关部门签字,下发,并必须留底备查。

17、外业观测记录必须做到记录真实、注记明确、整洁美观、格式统一。

18、各种观测都必须有专门负责记录人员,并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记录,不能自测自记。

19、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用铅笔或钢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册中(井下宜用铅笔)。严禁凭记忆补记。外业手册中每一页都须编号,任何情况下都不许撕毁手册中的记录纸。

20、手册中各记事项目,每一测站,每一时间段或每一测段的首末页都必须记载清楚,填写齐全。测站或测段的名称、等级、天气或成像情况、仪器类型及编号、观测者及记录者、作业日期、观测开始及结束时间等均按各类手册要求内容填写,并绘制必要略图。

21、一切数字、文字记载应正确、清楚、整齐、美观。

22、应熟知作业规范的有关规定和限差要求,严格按记录与计算取位的规定要求进行记录和计算。

井下矿山测量工作的特点及工作方法 篇3

关键词:井下 矿山测量 测量

矿山测量指研究矿山开发过程中综合应用测量、地质及采矿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和处理矿山地质勘探、建设和采矿过程中由矿体到围岩、从井下到地面在动态和静态下的各种空间几何问题的一门应用技术,是开发矿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

矿山测量工作在大力开发煤炭资源中与地质工作紧密配合起先导作用;在均衡方面起保证作用;在工程质量及合理利用资源方面起监督作用;在安全生产方面起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矿山测量工作。

1 井下矿山测量的主要任务

1.1 建立井下测量控制,测绘矿用各种采掘工程图和矿体几何图;

1.2 进行井下各种工程的施工测量和竣工验收测量;

1.3 参加煤矿开采计划的编制,并对资源利用及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1.4 根据设计将各种采矿工程的几何要素,测设到现场并进行检查监督;

1.5 测定矿体的埋藏形状及其空间分布。

另外,在矿山开采阶段还有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矿山测量来解决。如主要巷道的定向与测量,中、腰线的标定,井下巷道贯通,弯道设置、竖井联测、斜洞布设,井下场地开拓,开采量的确定,矿井储量计算,井上下对照等等,处处都离不测量。比如巷道贯通如果不经过精确测量,就不能随意开挖,否则将造成大量巷道作废,不仅浪费大,而且影响生产甚至会发生事故。

2 井下矿山测量工作的特点

2.1 工作条件

在井下阴暗、潮湿、狭窄、行人和运输车辆多等困难条件下测量,需要采用适宜的仪器和方法。

2.2 测量对象

井下测量的主要对象是各种巷道,因受条件限制,点的埋设位置不同(有的在顶板上、有的在底板上等),平面控制只能采用导线测量方法。

2.3 精度要求

井下导线因边长较短、定向误差等影响,其误差由中央向边界逐渐增加,图纸各处精度均不一致。因此,《煤矿测量规程》根据一般采矿工程對导线最远点的精度要求,来制定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施测规格。

2.4 测量程序

井下矿山测量必须适应采掘工程的特点,一般从高级点起,先测设次一级的导线进行控制、给向、测图,而后测设基本控制导线进行检查,在巷道贯通后形成闭(附)合导线。这种分段控制、给向、测图的特点,要求测量必须及时、严谨准确。

3 井下矿山测量工作方法

3.1 测点设置

3.1.1 导线点的设置

①永久点

保存的时间比较长,应设置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稳定碹顶上或者巷道顶、底板岩石内,每隔300~500米设立一组永久点,每组不得少于三个。顶板点标志的铁心,最好接上一段铜头;用水泥浇灌的永久点,应至少在施测前一夜设好,以便凝固。

②临时点

保存的时间较短,应设置在顶板岩石或牢固的棚梁上。采用木楔加上测钉或者用水玻璃和水泥将点粘在顶板上。

此外,井下的导线点必须统一编号,并在点附近做明显的标记。

3.1.2 高程点的设置

井下高程点,可以布设在巷道的顶板、底板、两帮、固定设备的基础等之上,方便并便于长期保存。自井底车场的高程基点起,应每隔300~500m设置一组,每组不少于3个,其间距以30~80m为宜。永久导线点也可以作为高程点使用。

同样,高程点也要统一编号,并在点附近做明显的标记。

3.2 测前准备工作

①搜集资料,如原有的已知点、数据、图纸资料等资料,并检查核对。

②在井上准备仪器设备和分好工,到井下工作地点便各司其职,迅速展开工作。

3.3 测点观测

①前视测量员

选点恰当、标记点号、统一编号;监督前方车辆及人员动静;照好标记;做好前视点工作;必须等待仪器搬至前视点后方可离开。

②后视测量员

找准点号;注意后方来往车辆及人员;做好后视工作;携带仪器箱。

③观测人员观测

找准点号,安置仪器,按照规程规范规定的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读数要清楚,量仪器高。

④记录员

协助观测者安放仪器、迁站;记录复述读数;及时计算观测成果;决定是否移站;画草图。

3.4 内业工作

①室内计算之前,要重新检查观测记录数据

检查是否结果超限、记错、算错等,检查时,检查数据的每一个数字,检查起算点坐标和高程、起算边的方位角,准确无误后方可计算和签字,否则重新检查核对甚至重测。

②导线测量

计算导边长的各项改正数和平均边长、角度闭合差及其分配、各导线边的象限角和方位角、坐标增量、坐标增量闭合差及其分配、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导线点的展绘。

③高程测量

计算高程闭合差并进行平差、高程点的高程。

3.5 严格执行作业准则

①坚持在井下现场对资料检查,做到300%检查,即记录员上井后对在井下记录算出的成果重新检查计算一遍,计算者使用记录时重新算一遍,检查者再算一遍。

②对于井下巷道和测点位置一律要绘制草图。

③严格复诵制度,尤其在噪声大的地点更是如此。

④对于日常的测量工作,必须坚持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复测复算。

4 效果展望

本人相信,如果测量技术人员能够坚持以上几点,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工作中自始至终注重测量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重点工作重点管理,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再结合实际工作,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逐渐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必定为指导煤矿安全生产,为煤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赢得保障,保证国家煤炭资源的合理开与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本敏.衰老矿井矿山测量工作的特点及工作方法[J].采矿技术,2003,(9):53-64.

[2]关桂良.矿山测量,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8).

[3]张国良.矿山测量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8).

矿山井下机电监控的特殊要求 篇4

1 矿山机电设备对供电的要求

矿山机电设备对电气特性的要求主要包括供电安全、供电可靠、供电技术合理和供电经济等四个方面。

(1) 供电安全。煤矿井下存在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 自然条件恶劣, 生产环境复杂, 容易发生触电、爆炸等恶性事故。因此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采取防爆、防触电、防潮、各种电气保护等一系列措施, 确保煤矿供电安全。 (2) 供电可靠。煤矿供电中断, 不仅影响产量, 而且会因为停电而停止通风、排水, 从而引发爆炸、水等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 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 与时甚至毁掉整个矿井。因此, 要求煤矿供电可靠, 在如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提供一部分的电能, 确保矿工及矿井的安全。 (3) 供电技术合理。技术合理性也指保证供电质量好, 即供电的电压、频率及谱波成分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电压波动范围不超过额定值的±5%。矿井电网短路容量, 老矿井一般限制为50mVA;新建矿井不再作此限制 (一般为100mVA或200mVA) 。矿井高压电网, 必须限制单相接地电容电流, 使之不超过20A。 (4) 供电经济。由于煤矿电气设备耗电量恒大、输电功率大, 如果设计不合理会造成许多电能的浪费。因此, 在保证安全、提高供电质量的前提下, 力求优化供电系统, 合理选型, 以保证供电的经济性。

2 井下机电设备工作特点

为了保证煤矿井下用电安全, 必须了解井下电气设备的特殊工作环境, 才能在供电方式、设备选择、保护系统以及管理方法上制订出相应的措施, 以达到井下用电安全的目的。 (1) 井下温度较高, 电气设备的散热条件较差, 电气设备长时间工作在高温条件下, 容易使绝缘老化, 烧坏电气设备, 因此设备的耐热性能应比地面设备的要高, 井下电气设备的额定容量一般应小于地面同类设备的额定容量。井下空气湿度一般可达90%以上, 而且有些巷道, 硐室以及采掘工作面经常有淋水, 滴水, 由于水是导体, 易侵入绝缘材料内部而使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破坏, 发生漏电或短路事故, 引起人体触电, 电气设备烧毁, 甚至引起电气火灾。所以要求电气设备具有可靠的防潮, 防水性能。 (2) 由于井下机电硐室, 巷道以及釆掘工作面的空间狭窄, 人员接触电气设备的机会较多, 再加上井下空气潮湿, 容易造成人体触电事故。所以要求井下电气设备的体积尽量小些, 并有良好的防潮和绝缘性能。由于采掘工作面是不断向前推进的, 并在矿山压力和爆破作业的影响下, 经常发生片帮, 冒顶事故。有些电气设备、电缆容易受到碰, 挤, 压, 砸而造成损坏, 发生漏电或短路事故, 所以要求电气设备的外壳在坚固的基础上尽量败轻重量, 电气设备内部的元器件还应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并要容易安装, 搬迁。由于井下照明条件差, 电气设备和电缆破损后不易发现;加上井下空气潮湿, 容易发生人体触电、漏电以及短路事故。所以要求电气设备有相应的保护装置, 防止事故发生和事故范围扩大。 (3) 在井下空气中含有瓦斯, 煤尘等可燃, 易爆性介质, 当瓦斯、煤尘含量达到一定数值后, 若遇到电气设备或电缆发生漏电, 短路产生电弧、电火花或局部高温等火源, 都能引起瓦斯, 煤尘发生燃烧或爆炸。所以要求选用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并要求安设灵敏可靠的保护装置。煤矿井下采掘机械的工作特点是冲击间断地工作, 其配套的电气设备就必须频繁地起动和停止。 (4) 煤矿井下采掘机械的工作特点是冲击间断地工作, 其配套的电气设备就必须频繁地起动和停止。井下电气设备频繁启动, 并且是重载启动。启动电流大, 电网电压波动范围大, 所以矿用电机等拖动设备应有较大的启动转矩和较强的过负荷能力。由于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和电气设备频繁起动, 使电气设备的负荷变化很大, 可产生短时过载, 因此电气设备要有足够的过载能力和容量, 并配置保护装置, 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煤矿井下供 (配) 电网不允许采用中性点接地工作方式, 不允许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井下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 都必须装设保护接地, 并应按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有关矿井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与测定工作细则执行。 (5) 在采掘工作面采用爆破作业时, 要使用电雷管, 而电气设备对地的漏泄电流, 在某些条件下有可能引起电雷管先期发生爆炸, 造成严重危险。所以要求电气设备要有漏电保护装置, 并经常检修电气设备。煤矿生产的主要能源就是电, 如对矿井机电设备中断供电, 不仅会影响矿井生产, 而且会对矿井和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矿井供电决不能中断, 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应设置备用电源, 设置专用或备用供电线路以及线路上设置自动重合闸装置, 并且应设备用主。

3 结语

在机电设备监控和维护过程中, 需要由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 对各个供电网络进行核算, 发现供电系统和相关支持网络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科学的系统解决和优化方案。

矿山井下机电安全管理, 须从安全、生产、能耗和创新的角度进行思考, 高度重视机电设备投入和技术创新工作,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加强电气设备和各种流动设备管理力度, 保障矿山井下机电的正常运行。

摘要:矿山井下机电工作要求较高, 需要对机电系统设备安全水平进行考察, 提出系统的优化方案, 做好机电管理, 需要重视机电设备的投入和创新工作, 并结合现场实际, 提高井下机电设备等的管理。本文提出了矿山井下机电监控中的特殊要求, 并给出了相关解决方法和系统优化方案。

关键词:矿山机电,监控系统,井下作业,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德林.谈对矿山机电监察的探讨[J].华商, 2007 (3) .

[2]赵伟.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在煤矿的应用[J].煤, 2010 (7) .

矿山井下 篇5

l事故类型

在非煤矿山的竖井开挖、巷道掘进以及开采施工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涌出现象不断发生,很容易造成中毒窒息事故,对矿山施工人员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提高矿山施工人员应对窒息事故的能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此预案。2危险性分析

非煤矿山井下施工过程中能够产生中毒窒息事故的现场包括竖井开挖、斜井开挖、巷道掘进等工作面,引起中毒室息的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等。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性质极毒的窒息性气体,在井下窒息事故中所占比例很大。若井下工作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超过0.8%时,就会引起头痛、眩晕、胃口不好、浑身无力、记忆力衰退、情绪消沉及失眠等症状,当浓度超过1%时,短时间人就会失去知觉而死亡。一氧化碳主要由炸药爆炸时产生的炮烟,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以及井下失火燃烧时产生。

二氧化氮是一种褐红色气体,具有窒息气味,易溶于水。中毒症状如下:起初感觉呼吸道受刺激、咳嗽,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生支气管炎,呼吸困难、吐黄痰、发生气肿、呕吐等症状,以致很快死亡。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但具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具有很强的毒性,还 具有爆炸性。当环境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001%时,就会出现流鼻涕,流唾液,当浓度达到0.05%时且超过0.5小时就会引起严重中毒而死 亡。井空气中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0.00066%。

一般窒息性气体中毒症状是:刚开始是呼吸加速,精神反应衰减,肌肉协调性查,随后判断能力出现故障,感觉丧失,运动失稳,迅速出现疲劳。随着时间加长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虚脱、失去知觉、最 后痉挛深度昏迷死亡。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1贯彻“安伞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以人 为本”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一旦发生非煤矿山施工安全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科学秩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

3.2、平战结合,预防为主。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平时预防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危险源排查治理、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知识培训和预案演练等完善工作。

3.3动员职工增强应急救援意识:依靠科技,提高救援能力。纰组织动员一线职工积极参与非煤矿山安全事故的救援工作。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 作用,采用先进的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4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应急组织体系

为了预防井下,窒息事故的发生,各项目部都要根据现场情况成立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总指挥:项目经理

副指挥:项目副经理或总工

成员:项日部安环部、财务部、物资改备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分包单位负责人、安全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等。4.2职责与分工

4.2.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作为该项目部急救援指挥、协调中心,主要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学习、演练和完善公作:提供应急救援资金,采购保管应急物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事故的救援指挥、协调和上报工作。

4.2.2总指挥职责:组织编写应急预案;适时组织项目人员进行 预案的学习、演练和完善;保障救援资金;督促相关部门购置救援设备和物资;事故发生后全面负责项目部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如实上报事故情情况;当事故较大或超出救助能力时,请求就近的专业救护队实施救助或报请地方政府和安临部门肩动地方应急预案。

4.2.3副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搞好项目部的应急救援方面的日 常管理工作,事故发生时如果总指挥不在现场,要担负起现场总指挥 职责。

4.2.4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发生后的报警和信息联系、信息采集备案工作。

4.2.5事故救援组:负责实施现场抢险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援方案和安全技术。以及组织事故现场的人员撤离和救助工作。

4.2.6医疗救护组: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

4.2.7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设备和物资的供应、发 放、保障工作。

4.2.8通风保障组:负责给工作面供风和供电保障工作。

4.2.9资金保障和善后工作组:负责应急资金保障工作。5预防与预警 5.1危险源监控

在施工中对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经常进行检测、监控,一旦发 现指标超限,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并按事故进行追查 原因。5.2预防措施

5.2.1改善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接触机会:

5.2.2采取湿式作业方式,加强通风;

5.2.3定期测定施工环境中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并加以控制,使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2.4加强个人防护,配备并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操作。5.3预警行动

5.3.1在非煤矿山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要在每个班组配备一名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员,配备专业的检测工具和通讯工具,适时监测各工作面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将检测结果报告给项目部通报给施工班组 长。

5.3.2当检测到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接近警界值时,检测员要将情况通知项目部负责人,并要求送风员加大送风量,冲淡工作面有害气体浓度。

5.3.3 当送风量加大一段时间后,如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不见降低或者不降反升,检测员应及时向工作面的作业人员发出预警,要求撤离,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6信息报告的程序和内容

事故发生后,现场施工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根据事故情况、严重程度采在组织自救、互救的同时应该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给项目部负责人,项目部负责人要亲赴现场了解情况,及时做出是启动应急预案还是寻求上级救援机构的帮助的决定,并组织救援活动。

应急指挥部安排信息组在规定时问内进行事故上报,要将事故情况上报给业主方及所在地政府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建设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事故报告的全过程要做好记录,严禁隐瞒虚报。信息上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产情况,经济损失情况;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单位。7应急响应分级及要求 7.1响应分级

按照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严重性、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建设公司将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三级:红色预警: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较大事故):橙色预警:I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一般事故):黄色预警:II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事故);

7.1.1 出现下列情况之的为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

(l)一次造成1人死亡,或者1人以上3人以上重伤,或者1 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事故发生的、项目部能够在半小时内通报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所在地相关单位和部门,并肩动项目部应急预案。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督导,项目部的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指挥,完成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直至解除警戒。

7.1.2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

(1)一次造成1人重伤,或者1人以上3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事故发生的作业班组、分包队伍能够在半小时内向项目部报告,并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由项日部向所在地相关单位和部门通报情况。项目部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督导作业班组、分包队伍,帮助其完成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直至解除警戒。

7.1.3 出现下列情况的为III级预防安全生产事故:(1)存在安全隐忠,还未造成人员及直接经济损失。

(2)分公司、项日部、分包队伍能在2小时内做出预防事故发生措施,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由二级单位、项目部的安环部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监督,完成施工现场的隐患整改工作。达到安全施工标准后,解除警戒。7.2分级响应的程序 7.2.1 I级响应

当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达到I级应急响应标准时,项目应急指挥部 要立即启动项目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按如下 程序进行响应:

(l)施工班组首先向项日部负责人报告,项日部负责人(现场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剐指挥和各工作组到位,并按照应急报告程序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和所在地相关部门速报事故情况。

(2)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组织研究制定救援方案。指挥各救援小组并利用项日部和作业班组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应急处置。

(3)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接报后,常务副组长要立即召集相关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提出应急救援指导性意见提供给现场指挥;用以指导现场救援活动。常务副组长应和现场应急指挥部保持不间断联系,及时掌握事故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督促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必要时调动公司其它应急资源赶赴现场,予以支援和帮助。

7.2.2 II级响应

当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达到II级应急响应标准时,事故发生的施工班组和分包队伍应立即启动现场应急措施,停止施工,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响应:

(l)事故发生后,现扬人员要立即撤离危险区域,报告施工班组长;班组长接到报告后马上召集人员准备救援,同时向项目部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项目部急指挥部按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将事故情况向各相关部汇报。

(2)施工班组和分包队伍负责组织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现场救援活动,调配班组的救援资源,如果班组救援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实施救援活动,事故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局势时,应果断决策 请求启动项目部的专项救援预案,利用项目部的应急资源,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事故发生项目部的应急指挥部接到班组报告后应立即进入预备状态,现场指挥应带领各应急小组成员奔赴现场,帮助班组和分包队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督促实施救援工作,减少事故损失。

7.2.3 III级响应

当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达到III级应急响应标准时,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应该立即下发停工令和隐忠整改通知书,存在隐患的班组接到通知后要立即采取措施,停止在有隐患部位的一切施工活动,组织力量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当安全隐患整改完成后,以书面形式上报项目部安环部,安环部验证同意后,方能恢复施工活动。响应程序如下:

(1)当现场人员发现存在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施工隐患后,要 立即通知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安全员按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到现场,在最短时间内制定隐患排除办法,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实施停工并组织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在处置方案做出后,要报告项目部负责人。

(2)由事故隐患存在的班组和分包队伍组织隐患排除治理工作,指挥和调配班组一切有效资源;直至隐患整改工作完毕,如果班组和 分包队伍在处理隐忠过程中能力不足,资源不够时,应请求项目部支 持和帮助。

(3)项目部技术总工要对比较复杂的隐患整改方案及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审批和备案,安环部的专职安全员要对整个整改活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安全隐忠彻底清除,经验收并确保安全后方可复工。分包队伍在处理隐患过程中能力不足,资源不够时,应请求项目部支持和帮助。

(4)项目部技术总工要对比较复杂的隐患整改方案及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审批和备案,安环部的专职安全员要对整个整改活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安全隐患彻底清除,经验收并确保安全后方可复工。

7.2.4扩大响应

项目部应急指挥部应及时掌握了解事故、事件的应急处置情况,当安全生产事故严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超出自身应急救援能力时,应及时上报请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高级别的应急救援预案。7.3响应要求

当响应级别超过I级时,信息组联系组应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市安全生产临督管理局上报信息,请求启动上一级部门的安全救援 预案。

虽然事故响应级别未超过I级,但事故涉及人员众多或超出项目部的救助能力,项目部不足以处理比较复杂的安全事故时,为减少人员伤亡,项目负责人也应立即请求启动上一级部门的安全救援预案,坚决杜绝盲目施救,造成更大损失。7.4自救方法

当现场有人员感觉发生头痛、耳呜、心跳加快、四肢无力、呕吐、流清水鼻涕、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流泪等窒患中毒现象时,周围同志应向班组长反映。施工班组长应根据经验很快作出判断,首先要求施工人员启用自救器,并将情况上报应急总指挥,请求加大送风量,要求救援。

当现场现场有毒气体浓度仍居高不下,人员中毒情况继续恶化,这时施工班组长就要果断决策组织人员以最快速度、选择最安全,最近线路撤离至有新鲜风流处(避难室或上风口处)。撤离时施工人员要继续佩带自救器,自救器损坏或没有自救器的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大家应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大喊大叫。如有毒气体涌出较多,中毒者在短时间无法撤离或已失去撤离现场的能力时,应迎面俯卧在水沟边,用毛巾、口罩、衣服等浸湿后,遮住口鼻,等待救援。

当井下人员到达安全地区或避难室时,互相之间可以进行简单救护,检查中毒较重的心跳、脉搏、呼吸及瞳孔,并采取保暖措施。让伤员平躺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领口、放松腰带:口腔如有杂物、痰液、假牙或是呼吸不通畅时,应取出污物,使呼吸通畅,让其呼吸新鲜空气,缓解中毒状况。

如果中毒者还没由停止呼吸或呼吸虽已停止,但心脏仍有跳动,可立即搓擦他的皮肤,温暖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应迅速进行体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到达地面后点即送往当地人民医院继续治疗。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7.5应急处置措施

(1)接到预警报告后,救援组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带上救援工具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采取最快,最安全的办法到达事故作业面,帮助人员撤离。

(2)信息联络组应加强指挥部和其它救援工作组的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并联系附近医院救护车到场做好接应。

(3)通风保障组人员应坚守岗位,根据总指挥要求加大通风量,冲淡有毒气体,给井下遇险人员呼吸提供氧气。物资保障组人员要将安全防护用品和救援物资送到救援现场,确保救援正常进行。

(4)在中毒窒息人员被救出和送往医院过程中,资金保障和善后工作组应同时到达医院办理入院和陪护于续,协助医院救治伤员。

(5)在抢险过程中,总指挥应安排当班负责人在井口按照下井出勤登记表清点人数,在确认所有人员都已升井,没有遗漏人员时,总指挥根据情况宣布现场应急救援结束。

(6)现场救援结束后,善后工作立即开始,主要是联系、接待、安抚受伤人员和家属,进行工伤上报,联系办理工伤理赔事宜等。7.6救援注意事项

7.6.1总指挥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启动哪一级预案?该判断要正确,决策要果断。

7.6.2在救援过程中,必须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在救援人员的安全无法保障时不能肓目施救。

7.6.3救援过程中,必须密切监视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变化,当该气体为可燃气体时,还要立即停电,做好防火措施,以免引起爆炸。

7.6.4当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项目部人员应当全面协助开展救援工作,无条件提供救援设备、物资,井下避灾线路图、采掘工程(实测)平面图等,帮助进行现场秩序维护,为救援工作创造条件。8各项目部日常必备的救援器材及物资

(l)矿山自救器若干台、苏生器一台;

(2)高低浓度有害气体检测仪各一台、多种气体检支管配齐:

(3)11KW、5.5KW局扇风机各一台,配足相应的风筒;

(4)支护材料及救援担架十副;

(5)救护车辆(可以与当地医院或救援组织签订协议);

(6)采掘工程(实测)平面图、避灾线路图;

(7)其它救援物资。9预案学习

项目部每半年对预案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救援体系所有人员都要明确职能,掌握窒息事故甄别、人员急救和自救器使用办法,熟悉井下避灾线路和安全出口,掌握自救和互救技巧。10预案的演练和完善

各项目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适应性和符合性,对预案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11重要人员联系电话:

总指挥电话:

副指挥电话:

各救助组组长联系方式:

信息保障组组长:

事故救援组组长:

矿山井下 篇6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一种特种行业的崛起和一群特种兵指战员们在这里的出现,这块生命的禁区,从此便频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新的希望。 这群出生入死、顽强地拼搏团体就是开展矿山救护工作的矿山救护大队。矿山救护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矿山救护队指战员在处理事故和开展其他各项工作中的英勇拼搏、团结奋战表现出来的。

[关键词] 矿山救护大队 煤矿 安全性预防检查 主力军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也是煤矿事故多发国;据权威部门统计,全国煤矿(包括国有重点煤矿、国营煤矿、乡镇煤矿、个体煤矿等)年死亡人数占世界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仅次于交通运输事故,列第二位,因此必须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给予充分和高度重视。对煤矿救护自身来讲,提高抗灾水平和能力,提高救灾效果,历来是业务范围之内经常研究的课题。煤矿救护队应当经常总结日常管理及救灾实战经验,不断探讨提高救灾效果的途径与对策,克服不利因素,发扬有利因素,使煤矿救护队救灾水平和救灾效果日臻完善与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是矿山救援队伍搞好煤矿安全技术工作、处理突发性事故时所必不可少的武器。配备精良先进的技术装备是促进煤矿安全及救援工作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提高救援实战力的重要途径。

1 救援指挥调度与通讯系统的研究

此外,还将建立全国煤矿安全信息数据库,开发全国地图化网站信息管理系统等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把抢险救灾的通讯、信息、决策、指挥、调度等单项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并逐渐集成化将我国煤矿灾害救护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 安全防护设备与仪器的研究

个人防护装备的研究,氧气呼吸器是煤矿应急救援中救护队员重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3 应急救援装备与机具的研究

矿山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井下巷道和装备将被严重破坏,人员被困。应急救援装备和各种机具是用于打通安全通道,抢救被困人员最为有效的装备,是争取抢夺救护时间、挽救人员生命的重要手段。救灾钻机是打通安全通道的关键设备,ZDY4000S型全液压救灾钻机是在研制大型坑道钻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并根据应急救援的特殊需要,确定了在较完整地层快速施工高精度、大直径定向救援钻孔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满足钻进直径600mm,深度50m的抢险救援钻孔的目标要求。EBZ120QX型井下快速抢险掘进机的研制成功,可满足我国现有矿井处理冒落顶板岩石快速抢险打通救护通道掘进的需要。该型掘进机是在国内现有机型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煤矿井下快速抢险掘进机,整体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矿山救护大队是处理矿井灾变事故的主力军

矿井发生灾变事故后,进入灾区抢救井下遇险遇难人员,处理矿井火、瓦斯、煤尘、水和顶板等灾害事故,使矿井早日恢复生产,是矿山救护队的主要任务。在完成矿井抢险救灾任务时,矿山救护指战员是战斗在第一线的主力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煤矿救护指战员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在矿井抢险救灾战斗中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篇章。其中比较突出的战例是:大同局救护队处理的白洞矿中毒和大斗沟矿火灾事故;平顶山局救护队处理的许家沟矿火灾和韩庄局二矿瓦斯爆炸事故;开滦局救护队处理的付兴矿煤尘爆炸事故;六枝矿务局救护队处理的遵义矿火灾和老屋基矿瓦斯爆炸事故;靖远局救护队处理的魏家地矿瓦斯爆炸事故;淮北局救护队处理的弧山矿透水事故;登封市救护队处理的新新矿火灾事故;抚顺局救护队处理的龙凤矿中毒事故;淮南局救护队处理的新庄孜矿突出和潘一矿火灾事故;大屯公司救护队处理的龙东矿火灾事故;枣庄局救护队处理的柴里矿煤尘爆炸事故;北京局救护队处理的杨坨矿、大台矿火灾事故;北票局救护队处埋的三宝矿火灾事故;天府局救护队处理的三汇二矿突出和三汇一矿瓦斯爆炸事故;铜川局救护队处理的通富矿火灾事故;安阳局、鹤壁局救护队处理的铜冶矿火灾事故;新汶局、肥城局、淄博局救护队处理的潘西矿瓦斯爆炸事故;霍州局、汾西局、西山局、阳泉局、荫营局和临汾地区、晋中地区、晋城市、吕梁地区等9个矿山救护队联合处理的三交河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等等。

三、矿山救护大队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矿山救护队除完成处理矿井灾害事故、抢救井下遇险遇难人员外,还担负着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任务。如参加排放瓦斯、震动性放炮、启封火区、反风演习和其他需要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安全技术工作;参加审查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有计划地派出小队到服务矿井熟悉巷道、预防检查,做好矿井消除事故隐患的工作;协助矿井搞好职工救护知识的教育等。因此,矿山救护队又被煤矿各级领导和广大矿工、家属称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尖兵”、“卫士”和“保护神”。

此外,煤矿救护队实行军事化管理,佩戴氧气呼吸器等设备,有过硬的处理各种灾害的本领,因此,矿山救护队还经常奉命走出矿井,走向社会,参加抗震救灾、地面消防和其他行业各种灾害的抢险救灾战斗。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参加唐山地区抗震救灾战斗、处理南昌市老福山地下商场火灾事故、处理梨子园铁路隧道运油列车爆炸起火事故、处理焦作市汽车运输公司地面火灾事故、处理渡口市医院氯气罐漏气事故和处理台儿庄市石膏矿塌陷冒顶事故等。特别是湘黔铁路镇远段朝阳坝隧道内发生货物列车液化气泄漏爆炸事故后,六枝矿务局救护大队与武警消防部队、煤气堵漏专家和铁路职工一起开展联合大会战,冒着液化气罐随时都会再次发生爆炸的危险,进行灭火、探险、排放洞内有害气体并陆续将液化气罐车全部拖出洞外,使一起重大液化气连续爆炸事故被安全排除。这些抢险救灾战斗,不仅锻炼了队伍,减少了其他行业的事故损失,而且证明了将我国煤矿救护队建成多功能队伍,走向社会,是完全可行的。

四、随着技术装备条件的改善,矿山救护队在事故救援与救护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装备条件的改善,矿山救护队在事故救援与救护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哪里矿山出现事故,哪里就会出现矿山救护队,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陕西铜川、澄合、韩城、浦白等救护队在陈家山“11.28”瓦斯爆炸事故救援中,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组织实施,在井下有火、救灾条件极其复杂的条件下,完成了应急救援的艰巨任务。

新疆自治区矿山救护基地在阜康市神龙煤矿“7.11”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中,调集15个小队联合实施救援,在短时间内,抢救出4名被困矿工,搜寻出83名遇难矿工,体现了基地较强的应急救援指挥能力和救援队伍的良好素质。

河南鹤壁,山西潞安,河北开滦、峰峰、金牛、邯郸等10支矿山救护队,在邢台沙河铁矿“11.20”火灾事故救援中,密切合作、英勇顽强、连续奋战,取得了联合救援的良好效果。

四川抢险排水站和六枝救护队在贵州天池煤矿“12.12”透水事故救援中,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创造了三级水泵直串连排的方法,为小矿排水提供了经验。

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排水站、中国能源集团公司排水公司、河南煤炭工业局排水站,在梅州“8.7”透水事故发生后,及时派出技术人员,调集排水设备,赶往事故矿井,支援抢排水。在井巷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日以继夜连续工作,用较短的时间安装调试好大型排水设备,迅速实现排水,展现了专业抢排水应急救援队伍的良好素质和敬业精神。

总之矿山救护大队充分发挥了矿山救援体系的作用,为了拯救矿工的生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铁敏.秦华礼.中国煤矿安全事故的经济学分析,2010.

金属矿山井下避险系统信息平台建设 篇7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避险”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设施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主要介绍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系统的信息传输平台。

1 矿山现状

矿山现有6套视频监控设施;一套斜坡道运输监控系统;一套位于井上的主程控交换机和一套井下智能程控交换机用于有线通信。在避险系统组建过程中, 上述设备都要整合进来, 此外要充分考虑未来矿山建设及管理要求, 系统的网络通信、存储架构、计算机处理能力要有一定的富余。

2 网络的选择

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唯一平台, 其选择必须满足4个条件:确保可靠, 满足使用要求;符合TCP/IP协议和工业以太网协议;要实现视频、环境监控、语音通信 (含有线和无线) 、人员定位、生物识别信息在同一网上传输, 要有一定的带宽;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 能方便地同集团公司联网, 也能直接实现与网络连接, 网络的拓扑结构能随生产的进行灵活变化。

信息平台的骨干网络分成两个部分, 井上部分为满足IEEE802.3协议标准和TCP/IP千兆以太网协议的总线网, 井下部分为千兆环网, 两者均为光缆且通过交换机相连接。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采用1∶1冗余配置。

交换机是通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井下一律为带有矿安认证的二层交换机, 传输速率为10/100/1000Mbps, 背板带宽为19Gbps, 带有两个1000Baze-X SFP光口用于上行, 下行端口数量和类型 (电口、光口) 视接入的基站、网络摄像机、数据采集分站的数量和接口类型决定。交换机为1∶1冗余, 支持SNMP协议。

在安全及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安装有1∶1冗余三层核心路由交换机, 该交换机具有纠错能力, 背板带宽3Tbps, 传输速率为10/100/1000Mbps, 符合v1/v2/v3等网络管理协议, 具有很强的网络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能够满足当前视频传输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3 存储架构

避险系统有大量的语音、视频、数字信息要存储, 为了提高存储设备的可靠性, 根据功能分散的原则, 将视频数据存入专用的视频磁盘阵列中;而将用于人员定位、环境监控、生物识别、语音通信等的信息存入另一个独立的存储架构中, 其中服务器1、2互为热备, 用来存放人员定位、环境监测、生物识别数据, 服务器3用来存放矿山现有和未来生产和管理数据、语音通信数据, 服务器4用作专门的WEB服务器。数据磁盘阵列作为最终的存储单元可长期保存大量避险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 进一步提高了存储设备的可靠性。

4 语音通信系统

矿山语音通信系统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部分。有线部分为矿山现有的地表主程控交换机和井下子程控交换机;无线部分为新建。无论是有线固话还是无线移动手机都必须满足对讲、组呼、全呼、选呼、强拆、强插、监听等功能。

4.1 有线通信系统的改造及设计

矿山对有线通信的改造要求:井下固话与地表固话之间、井下固话之间、地表固话之间可以在不改变原有操作方式的前提下通话;授权用户可以利用固话拨打移动运营商手机、市话或矿山避险系统使用的专用手机;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线路进行改造, 以节省投资。

语音网关作为主程控交换机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器, 支持TCP/IP V4、H323、H245V7、H243等协议标准并带有数字T1/E1接口。在主程控交换机上安装了E1卡, 以实现与语音网关的物理连接。E1接口卡的数量取决于模拟和数字电话的数量。

在安全及生产调度指挥中心, 配置WIFI/IP电话多媒体调度主机, 它带有满足RAID5标准的3路500G热插拔硬盘、嵌入式Linux系统、CTOS内核通信软件、E1/T1数字中继接口。其在实现内部有线/无线通信的同时通过网络交换机实现与PSTN固话、GSM/CDMA手机、PBX通信专网等传统通信网互联;保证原有电话号码、原有拨号方式、原有业务数据不变;可实现有线/无线调度、组呼、全呼、强插、强拆、录音和监听等功能;支持WIFI手机和固话之间的通话。

要求调度台带有触摸屏和2部IP电话, 可同时处理6路终端 (无线手机或固话) 向其进行的紧急呼叫;具有来话转接、三方通话、呼叫限制、呼叫转移、分机紧急呼叫、专设紧急呼叫通道等功能, 能够很好地满足避险系统和正常生产情况下对有线通信的要求。

4.2 无线语音通信系统的设计

无线系统应具有专用手机同固话、专用手机和移动运营商手机通话及短信功能;可在调度平台上显示通话人的地理位置。

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站、手机等设备。基站通过光口或电口同井下骨干网交换机相连, 基站之间可以根据距离的远近通过光缆或电缆相连接。若干个基站可以串接形成覆盖矿山井下某一中段或某一区域的无线通信网络。基站除了接收无线通信的信号外, 还可接收人员定位、摄像机、数据采集分站发来的有线或无线信号。

4.2.1 无线通信语音技术的选择

目前矿山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有小灵通系统、模拟/数字式CDMA/GSM系统、3G系统、WIFI系统和Zigbee系统。其中小灵通和CDMA/GSM系统或技术落后或无法满足避险系统中的组呼、选呼、强拆、强插、紧呼功能;3G系统技术先进, 但投资高;Zigbee技术基于IEEE802.154协议, 可为低速、少量数据传输业务提供一种低成本、低能耗的解决方案, 主要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跟踪定位。WIFI技术基于IEEE802.11g协议, 速率高、传输距离远, 针对井下特殊环境, 它具有以下特点:采用光纤或电缆作为WIFI基站之间的通信介质, 组成的无线局域网完全基于TCP/IP架构, 拓扑结构上灵活多样, 可根据井下巷道的走向搭建树形拓扑结构网络;扩展性好, 易拆易建, 不会因此造成系统通信中断;WIFI不需要移动运营商提供支持, 可以在同一部GSM、CDMA手机上同时支持WIFI通信模式 (即双模) ;扩展时不涉及与移动运营商的协调问题, 不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可作为井下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层。

基于上述特点, WIFI技术更适用于井下无线语音通信。

4.2.2 通信子网的建设

考虑到井下采场多、生产区域变更频繁, 以中段为基础, 将井下划分为290、330、400、550等12个水平中段, 根据每个区域覆盖范围的大小设置1组 (每组2台) 或多组二层环网交换机, 240台WIFI双模基站分别安装在这些中段并与交换机相连。井下综合平台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注:J1~J13为井下接入交换机 (1﹕1冗余配置) ;F1~F240为基站。

为了进一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在有条件的中段如670中段和550中段有联络道互通, 借用此联络道, 将属于670子网的第240号基站与属于550中段子网的第104号基站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闭环,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5 人员定位系统

公司矿山井下工人有1900多名, 其中白班最多下井人数达到1000名, 为了准确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人员的数量、位置、活动踪迹、滞留时间等, 对人员定位系统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具有下井人员录入、修改、增删功能。

(2) 下井人员的个人信息、上下井时间、作业地点记录、存储、打印、查询。

(3) 井下作业人员轨迹查询功能, 可查询任一时段作业人员的活动路线并显示活动轨迹。

(4) 可根据井下开拓情况, 方便地对图形进行修改、扩充。

(5) 报警功能。对于未授权人员进入禁区、井下作业超时, 系统可实时报警, 报警信息以语音、弹出窗口、图形闪烁方式出现, 并发出信息到识别卡, 提醒相关工作人员。

(6) 发生紧急情况时, 配卡人员可通过定位卡发出求救信号给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 以获得救援。

(7) 为保证可靠性, 系统具有双机热备功能, 识别卡要能防尘、防水、防撞击, 要有电量不足提示功能。

5.1 人员定位技术的选择

Zigbee带宽窄, 无法满足大型矿山大容量语音通信要求, 但在人员定位方面同WIFI相比具有能耗低、抗干扰能力强、识别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等特点。Zigbee2.4GHz序列扩频技术适合该矿山的要求。此外, 为了简化设备、节省投资, 选择了同时具备WIFI和Zigbee通信功能的双模基站, 较好地满足了避险系统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

5.2 设备的配置

根据避险系统的要求, 在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配置2台工业用PC机, 互为热备。为了防止数据丢失, 确保数据长期、安全保存, 在存储架构中指定2台服务器 (互为热备) 用于保存人员定位的数据, 同时在磁盘阵列中也保存有这些数据。在软件方面, 工业PC机使用Windows XP和专用人员定位软件, 后台存储使用Windows Server2003和SQL Server2000数据库。

5.3 生物识别系统

生物识别系统由人脸识别设备和三杆旋转闸机和工业PC机组成, 其数量依据每个坑口下井人员的多少和人脸识别速度而定。例如706斜坡道洞口, 白班最多下井人数为450人左右, 所以安装了4套生物识别设备。增加生物识别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持卡人和下井人是同一人。

对生物识别系统的要求:识别准确度高、速度快、检查结果直观、无须人工干预。对人脸识别设备的要求:容量>2000人、存储照片>70000张、保安容量2GB彩色、识别算法Dual Server V2.0、双摄像头, 3.5"TFT彩屏、人脸识别速度<1s, 距离30~70cm。

三杆旋转闸机放行条件:被识别人与定位卡有效持有人为同一人。生物识别系统的配套软件装在现场工业PC机中, 该机上行线路同避险系统骨干网相连, 下行线路同人脸识别设备旋转闸机相连。

6 环境监控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井下工作面、主要机电设备区、人员集中区、主要巷道的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通风系统监测, 巷道顶板变形监测。考虑到矿山岩石相对稳定, 该系统不包括顶板变形监测, 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是CO、NO2、O2、温度、风压、风量及风机工作状态 (运行/停止/故障) 。主要设备有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分站、信号传输介质等, 它们的物理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

各类传感器输出可以是RS-485信号, 也可以是4~20m A或1~5V信号、开关量信号。数据采集分站有8个输入接口, 1个RJ45 10/100Mbps自适应输出电口, 它可就近接到通信基站或交换机上。

采用符合IEEE802.11g协议的多组分无线便携式气体分析仪, 它可同时用来测量CO、NO2、O2、气体浓度, 具有报警功能, 可就近通过基站将测得的数据传到安全及生产调度中心。

矿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风机设备安装地点交通极为不便的特点使得代表风机运行状态的少量离散信号进入系统非常困难。信号传输无论是采用井下布线还是地表架线都存在投资高、架设困难、维护不便、可靠性差等问题, 为此, 利用移动运营商的资源, 以无线方式传输这些信号, 较好地解决了信号传输问题。

环境监测系统的多数设备安装在井下, 因此要注意供电电源的可靠性和设备是否带有矿安标志。

7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以井下视频监控为主, 井下视频监控主要覆盖胶带斜井、码头门、卷扬机房、水泵房、紧急避险硐室、坑口及其它重要场所。

7.1 系统组成

矿山视频监控系统由40部网络摄像机、流媒体服务器、视频磁盘阵列、视频综合平台、3×4块46"超窄边DID TFYLCD拼接屏组成, 另外, 将原有6套58台模拟摄像机组成的独立小系统也整合到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以综合通信平台为基础, 利用其光缆、交换机等设备实现了三网合一。

7.2 设备的选择

前端视频源到后端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距离多为1~15km, 数量近百个, 需要解决长距离视频数据传输的问题。将网络技术应用到视频监控领域, 其以传输方式标准、一次编码完成、全局使用的特点解决了信号传输问题。原有的模拟系统通过各自硬盘录像机自有的网络接口, 依靠流媒体服务器转发方式融入到新建系统中。

7.2.1 摄像机

网络摄像机选用1080P, 其采用逐行扫描方式, 分辨率为1920×1080, 最大带宽为8M。根据现场情况, 这些摄像机要直接接入交换机, 因此要求它们符合TCP/IP协议, 带有10/100Mbps自适应接口 (光口还是电口, 根据不同场合定) 。

7.2.2 流媒体服务器和磁盘阵列

选用海康威视的IVS-SE1056B专用流媒体服务器及配套软件, 能够很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在通信平台设计时, 考虑到视频可靠性的要求低于环境监测和人员定位, 因此把视频磁盘阵列同数据存储阵列分开, 使其独立运行, 要求阵列的CPU为RISC双CPU, 阵列的磁盘不能有顺序要求, 满足RAID5, 数据传输速率为300MB/S且可带电热插拔, 接光纤通道, 硬盘接口采用SAS或SATA技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有40台1080P网络摄像机、58台模拟摄像机, 考虑后者将来也要全部改为1080P网络摄像机。需3T硬盘104块。

7.2.3 与矿山原有模拟视频系统的连接

矿山原有6套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对其进行硬件和软件升级后即可整合到避险系统中, 并可在安全及生产调度中心观看、存储这些视频监控系统拍摄的实时画面。

8 建造避险系统信息化部分应注意的事项

避险系统的前端设备, 网络部分主要位于井下, 环境具有潮湿、粉尘、振动等特点, 对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造成不利的影响。而网络部分线路长 (矿山井下环网长达25km) , 井下开拓作业和人为因素对其影响也很大, 因此在进行避险系统构建时, 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 用于井下的所有设备, 必须有矿安标志。

(2) 网络部分是信息平台的基础且线路长, 暴露在外极易受到损坏, 因此在选择光缆时要采用有金属铠装保护的产品, 安装时互为热备的两条光缆走不同的路线, 线缆要严格按标准架设。

(3) 所采购设备的电压等级要与井下供电的电压等级保持一致;配备UPS给基站、交换机提供电源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维持时间要求大于2h。

(4) 井下环境照明不好, 巷道幽深、视场狭窄, 购置摄像机时尽可能采用1080P制式和低照度摄像机, 也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购置一些9∶16制式摄像机, 以更好适应井下环境;另外, 在极为重要且线路又易遭损坏的场所, 要购买具有前端存储功能的摄像机。

(5) 将不同类型、数量众多的硬、软件整合到同一网络平台上, 互不干扰地发挥各自的功能是对系统集成商的严峻考验, 要选择有开发类似系统 (同等或更大规模) 经验、业绩真实可靠的集成商。

(6) 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组织施工, 交换机、基站等设备要安装在基岩稳定、人为因素干扰少的地点且有保护措施。

9 结语

该公司矿山六大避险系统竣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 证明其设计合理、施工质量良好, 完全满足矿山避险系统的要求。

摘要:介绍侯马北铜铜业有限公司矿山避险系统中信息平台的建设, 就解决数字、语音、视频信号的同网传输问题进行探索, 以实现避险系统中的环境监测、人员定位、视频监视、语音通信功能。

矿山井下高强皮带安装快速施工技术 篇8

一、工法特点

1. 改变施工模式, 革新施工工艺。进行点、线、面三者结合, 平行、交叉作业, 加快施工进度, 降低施工成本, 克服施工中的矿建工程未完成等制约因素。

2. 在皮带基础未达到凝固期, 采用主体结构打锚桩, 焊接加固等工艺, 满足设计要求, 提前进行试运转。

二、适用范围

该工法适用于矿山井下高强皮带输送机以及工业企业所用的高强皮带输送机的安装。

1. 工艺特点。

带式输送机 (皮带机) 是一种以摩擦驱动的方式逐级运输物料的机械, 即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 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它可以用于水平运输或倾斜运输。皮带输送机主要由机架、输送皮带、皮带辊筒、张紧装置、传动装置等组成, 其输送带根据摩擦传动原理而运动, 具有输送量大、输送距离长、输送平稳、物料与输送带没有相对运动、噪音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能量消耗少、部件标准化等优点。

2. 工艺原理。

皮带输送机把经过的物料, 送至称重秤架进行检测, 以确定胶带上的物料重量。装在尾部的数字式测速传感器, 对给料机的运行速度进行连续测量, 该速度传感器的脉冲输出与给料机的速度成正比。速度信号与重量信号一起被送入给料机控制器, 由控制器中的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产生并显示累计量/瞬时流量。该流量与设定流量进行比较, 由控制仪表输出信号控制皮带输送机, 从而实现定量给料的要求。

三、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 操作要点。

施工分为设备运输、安装、调试三个阶段, 机械设备与电气设备安装两部分同时进行。整个工程施工应遵循先准备后施工、先主要后次要的原则进行。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 确定施工工序为: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及临时设施布置→工程测量定位→设备基础检查→设备及材料运输→设备安装→设备调试。

根据矿建施工实际情况 (部分矿建工程还未完工) , 施工时, 采取分段、平行交叉作业。根据矿方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 先安装中间架。然后安装机头、驱动装置及机尾设备。电气部分根据机头设备的安装情况, 及时进行平行交叉作业。机头、机尾设备安装后, 进行皮带溜放。最后, 进行试运、移交及回收。

四、材料与设备

1. 主要材料。

(1) 水泥、石子、沙子。主要用于二次灌浆, 混凝土选用强度等级大于设备基础混凝土等级一个标号。二次灌浆必须符合《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录C中C.3的规定。

(2) 垫铁。机头、机尾、驱动装置等重要部位的垫铁规格必须符合《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录C中的有关规定。

2. 质量控制。

(1) 严格按照主要技术要求及说明进行施工。

(2) 输送机的制造、安装应符合《带式输送机技术要求》 (GB10595–89) 、《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 (MT8202006) 以及国家《煤矿安全规程》等规范的规定。

(3) 胶带输送机胶接接头必须符合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4) 严格按照《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MT5010–95) 进行施工。

五、安全措施

1. 开工前, 项目部要向全体施工人员贯彻施工措施, 交代设计的技术要求, 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熟悉施工过程、了解操作方法及质量标准。

2. 认真填写施工记录和施工日志。施工测量记录由当班测量人员填写, 施工日志由值班负责人填写, 交接班记录由班长填写。

六、应用实例

2008年3月, 在平煤集团一矿丁戊三集中巷高强皮带安装工程中, 采用本工法成功解决了许多施工难题, 具体实施工艺科学、合理、有效, 通过该工法的实施, 提前20天完成了施工任务, 实现经济效益约13万元。

五矿己二采区胶带输送机安装工程, 是由平煤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胶带输送机由东联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制造。该高强皮带设计长度为1 800 m, 巷道为10°~14.8°倾角。开工日期2008年12月8日, 要求施工工期81天。由于施工条件差、工期短、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 项目部认真组织人员, 精心布置下料顺序,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结合点、线、面组织施工, 确保安全、优质、高效, 提前10天完成了施工任务, 得到甲方和监理的一致好评, 同时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矿山井下测量常见的问题及策略解析 篇9

煤矿井下测量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测量技术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一旦任何环节出现错误, 都会直接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都会为企业带来不堪设想的影响, 因此企业要严格要求井下测量技术人员及测量仪器的精度。测量人员一定要实行岗前培训, 明确岗位职责, 并且养成良好的测量习惯, 尽可能多次测量, 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同时尽量减少由于人为因素或测量者的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并及时做好应急预案, 当出现事故时, 能够第一时间做好应对措施。本文就矿井作业测量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煤炭企业的重视。

1 煤矿井下测量作业中的常见问题

1.1 仪器本身容易出现的问题

矿井下的测量仪器精度要求相对比较高, 很多外在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仪器的精确度, 如煤矿井下测量作业中, 仪器携带人员剧烈奔跑都会使仪器受到强烈震动而导致仪器受到不同程度地损坏, 这特别容易造成各个轴之间及内部结构破损, 因此仪器携带人员应特别注意这点 (特备是巷道两旁的机电设备) [1];在仪器携带过程中经常会有部分工作人员直接坐在仪器箱子上。这些无意的行为都会影响仪器的精密性, 因此应该从各个细节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

1.2 初始数据准备记录不够全面

造成数据记录不全面的原因有很多, 如由于测量人员疏忽大意导致的一些细节问题, 如有些测量人员经常会由于粗心忘记带垂球、钢尺、锤子、钉子等一些小物件, 或有些测量人员由于带错记录本等原因, 造成测量数据不能及时整合到一起, 经常会出现数据丢失, 要求重新测量等重复工作, 这不仅浪费了时间, 更严重的会直接阻碍正常施工[2]。

1.3 错用导线点

技术人员在井下低等级的技术测量前, 必须注意检查巷道附近两个或更多个测量点, 在距离的把握上一定注意选择精准, 特别注意的是巷道测点和测点附近的巷道, 在一组方向焦点相对比较模糊的情况下, 需要对导线点进行延伸测量, 技术操作人员要特别注意选择测点, 禁止出现误差, 并且在没有及时纠正的情况下, 会出现测点用错不能与整体设计相吻合的现象, 与巷道中线方向形成错误, 这样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因此这一点技术人员必须高度重视。

1.4 复测和矿井主要巷道高等级导线和高程延伸不及时

巷道挖掘工作进行到150 m左右时, 技术人员必须复测延伸导线, 在经纬仪的导线延长前, 技术人员还必须检查起始方向边, 使检测值达到相关规定的误差范围, 一般情况下角超限不多时会被认为是合理范围, 但是往往由于人们重视不够, 导致后续测量中会使误差无限放大。当主巷道挖掘在300 m~500 m时必须进行高等级导线、高程延伸, 否则会导致之前的导线起始数据出现严重错误。

1.5 方位角计算经常出现误差

很多煤矿生产环境比较恶劣, 测量技术人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记录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录不准确的现象, 在后期计算过程中更不用心思考, 对节点复检、复查做得不够积极, 导致计算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差距, 直接导致后期工作不能正常实施。

2 科学的井下测量技术的应用

2.1 运用GPS定位技术

实际矿井施工过程中逐步开始使用全面定位GPS技术, 以GPS卫星接收线与天线之间的测量距离为基础, 确定卫星的准确坐标, 以此形成对某一点的具体准确定位[3]。从GPS绝对定位的实质来看, 可以通过测量学中空间距离的后方交会模式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观测点, 并形成具有强大功能的三个独立的观测量, 形成以三颗卫星为球心的模式, 在整个距离与半径的数学分析上, 构建半径球与观测站平面交点的整体性。当然,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 在使用GPS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应用情况, 在技术人员操作点与卫星的距离上, 特别要注意伪距, 即含有卫星钟与接收机同步差的影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要逐步提高观测点的技术模式的选择水平, 可以选择电文中相关参数设计的修正模式, 确定预先准确的确定点。在使用GPS的测量过程中, 形成规范的求解坐标方程式。在一个观测站点上, 更容易准确求出其它四个位置参数, 运用其中的三个坐标信息和另外一个卫星参数进行分析, 这样就形成四个具有同步伪距观测数据, 这样一来就保证四个卫星数据的准确性。

2.2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实施井下测量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特别注意的是, 技术测量人员一定要带好测量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测量机具, 避免出现测量时由于工具遗漏而蒙混测量;还有测量仪器的携带搬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一切剧烈碰撞挤压或操作人员坐在测量仪器箱子上面的现象, 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准度;特别重要的是测量人员一定要带好准确的记录本等, 把数据记录在相应记录本上, 避免测量人员带错或随意记在不同本子上导致后期数据丢失、不完整, 轻者返工浪费时间, 浪费经济财力, 更严重的会影响工期顺利实施。总之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全面, 保证测量工作万无一失。

2.3 严格执行测量标准

在井下测量技术的实施阶段, 各个节点的测量一定要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 做到各处测量结果精密准确, 并及时做好井下导线复测工作和井下高级导线延伸工作, 核实好井下边线, 尤其是井下巷道挖掘到150m时, 要及时做好复测导线延伸。复测过程中做好评定工作, 出现误差及时调整, 保证高度的准确性[4]。在测量的过程中使用GPS测量技术时, 设计交桩时桩点的定位与查找, 误差一定要控制在10 m~15 m间, 保证精确位置、设计路由、各个桩点之间的长度、施工需要的路线图、卫星图片、施工现场图片及管道壁变换的位置, 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 在卫星地图插入使用后, 通过模拟现场勘查样片和精确的GPS现场导航[5], 都会对施工起到很好的作用。

3 结语

测量者和测量相关测量仪器在井下测量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测量技术人员测量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进行岗前培训、及时学习先进的测量技术手段, 不断学习知识, 逐步完善在实际操作中的不良习惯, 严格按相关规章制度要求进行测量, 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 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早准备应急措施方案, 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小化。煤炭企业应该及时学习当前先进企业的技术测量理论, 引进先进的技术测量设备, 确保测量过程中数据真实准确, 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为企业安全生产做好助力。

参考文献

[1]李军, 王慧文.矿山井下测量工作的常见问题及应对[J].建材与装饰, 2016 (13) :198-199.

[2]闫和平, 侯连旺, 孟慧敏.矿山测量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西部资源, 2016 (4) :160-161.

[3]马玉璐.矿山测量学在井下施工测量中应用及常见问题解析[J].科技资讯, 2013 (22) :104.

[4]王创, 杨智.对煤炭井下测量常见错误分析研究[J].四川水泥, 2015 (9) :99.

矿山井下 篇10

随着我国黑色冶金矿山发展, 地下开采成为矿山趋势, 井下有轨运输成为制约矿山生产能力的主要瓶颈, 井下有轨运输研究成为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现有矿山井下有轨运输“小、慢、乱”不适应矿山发展的需求, “大、快、无”成为其发展方向。

1 黑色冶金矿山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冶金矿山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从建国初期到本世纪初期, 冶金矿山主要以露天开采为主, 呈现大露天、小地下的格局。地下开采的矿石只占总产量的一小部分, 地下开采的矿山规模偏小。据统计, 截至2009年底我国正在生产的井下开采黑色冶金矿山共35座, 矿山产量在100万t以下共有22座, 100万~200万t共有9座, 200万t以上的共有5座, 产量最大的矿山为云南大红山铁矿, 年产量为600万t。

从2009年后, 我国正在生产的露天矿山经过多年开采, 可供露天开采的资源已经枯竭, 各矿山陆续进入封闭圈内, 为接续生产, 陆续进入地下开采。近年来新探明的资源地下埋深加大, 所处地区人口稠密, 露天开采经济成本、环境成本难以承受。

因此, 黑色冶金矿山建设以地下开采为主, 呈现大地下、小露天的趋势。地下开采的矿山规模向大型化发展, 超大型矿山不断出现。近年来正在建设及拟建矿山情况见表1。

作为井下开采的重要环节, 井下中段运输规模急剧增加。井下有轨运输作为一项传统的运输方式, 其本身所具有的运力大、成本低、设备相对简单、可靠性强的特点, 在新的矿山建设中被广泛采用。我国黑色冶金矿山井下有轨运输现状是一个什么水平, 是否能够满足矿山发展的需求以及今后将如何发展亟待去研究。

2 黑色冶金矿山井下有轨运输现状

截至2009年底, 经统计我国重点黑色矿山井下有轨运输现状为:

2.1主要运输装备

线路轨距:600mm、762mm、900mm三种, 其中以762mm及900mm轨距为主, 当电机车采用粘重7t、10t时轨距主要为762mm, 当机车粘重为14t、20t时轨距主要采用900mm。

电机车:采用有人驾驶架线式电机车, 电机车粘重分别为4t、7t、10t、14t及以上四种, 其中主要为7t、10t、14t及以上这三种电机。目前我国可生产的最大粘重电机车为40t, 运行的最大粘重电机车为20t。

钢轨:38kg/m以下, 以轻轨为主。

矿车:主要有固定式矿车、侧卸式矿车、底卸式矿车、底侧卸式矿车。最大载重能力的矿车为10m3底侧卸式矿车。

信集闭系统:简单半自动闭塞为主, 部分实现微机连锁。

2.2运营状况

统计了17座黑色冶金矿山, 电机车平均台年效率为9.66万t, 其中粘重为14t以上的电机车平均台年效率为13.66万t, 粘重为10t电机车平均台年效率为8.21万t, 粘重为7t电机车平均台年效率为2.86万t。最高的台年效率为梅山铁矿的粘重20t电机车, 台年效率为109.77万t, 机车单位粘重台年效率为5.49万t;最低台年效率为南钢冶山铁矿粘重7t电机车台年效率仅为1.07万t, 机车单位粘重台年效率为0.15万t, 前者机车单位粘重台年效率是后者的36.6倍, 见图1。

正是本着这一思路, 在田兴铁矿的建设中, 井下运输系统采用了65t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牵引20m3底侧卸式矿车, 轨道采用50型钢轨, 系统控制采用井下无人调度系统。该系统获得了国内知名专家的好评。

摘要: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黑色冶金矿山井下有轨运输现状分析, 提出今后我国冶金矿山井下有轨运输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冶金矿山,井下有轨运输

参考文献

[1]王运敏主编.现代采矿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

[2]王运敏主编.中国采矿设备手册.科学出版社.

[3]焦玉树.今日基律那.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矿山井下】相关文章:

矿山井下宣传稿范文04-21

矿山、井下行业劳动合同书06-09

矿山井下测量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02-27

井下应用05-11

井下通讯06-06

井下巷道07-02

井下施工07-26

井下压裂08-03

煤炭井下08-05

煤矿井下08-14

上一篇:评价与审计范围下一篇:高新科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