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

2024-09-03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精选十篇)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 篇1

一、课堂上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地理在中考中占的分数不高,很多学校都将地理课程进行了压缩,而且学生用在地理学习上的时间也很有限。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假如学生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在快乐中接受地理知识,主动去接触相关学习内容,从而完成自己在地理方面的知识积累。假如学生缺乏地理学习的兴趣,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地理教学中的课堂气氛,显得单调、枯燥、乏味。并且曾经有一段时间没将地理作为中考科目,更加剧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厌烦情绪,也造成教师对地理课程的教学成为一种应付行为,甚至有的地方直接取消了地理教学。其结果是给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对学生将来的工作与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兴趣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各种学 科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态度基础,教师只有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才能达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发展的理想状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探究课本内在的深层的含义,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自然与社会的更迭变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赋予地理教学中原本看起来枯燥、乏味、平淡的知识点一定的现实生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及时性、实践性和有效性,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当中。

二、以“启发式”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思考教学内涵、方式、媒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设法端正学生的态度,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还应当根据教学时学生反馈的信息,适当微调教学过程,处理好信息的变动,让教师、学生、知识、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各要素既要有独立自主性,又要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结构,这样教学的结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如果学而“无用”那就失去了学习的价值。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和风向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无用、空洞,那么教师可以联系当地房屋的朝向、窗户的大小等,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巩固书本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即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自己身边的地理知识。

三、采用数字化教学

地理信息化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将文字、图像以及动画等运用起来,给学生呈现出优美的文字、生动的画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的积极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地理的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多的优点,可是在实际的地理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也会遇到相应的问题。有的教师过于重视地理信息化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实质性。有的教师认为有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把以前的教学模式抛弃,整堂课下来教师都在通过多媒体对教学内容、教学的练习题进行展示,这和我们的地理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另外,还有些教师虽然表面上运用的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是实际上还是运用的传统的授课模式,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这部分教师没有改变陈旧的教学设计方式,在教学实际中也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得到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可以让教师减少在黑板上的板书,可是如果教师过多地把精力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这也是违背地理教学的实际目标的。另外,由于多媒体的课堂承载量比较大,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整个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教学,学生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总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案,注重课堂的效率,注重课堂的实效性,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能力。

摘要:众所周知,地理在中考中占的分数不高,很多学校都将地理课程进行了压缩,而且学生用在地理学习上的时间也很有限。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是关键。本文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旨在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 篇2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随着新课标准的实施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还要掌握新的物理研究方法。图表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下面我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到导体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二、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如:磁场运动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确定。要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就要知道怎样“看出”动能的大小。物体具有动能的大小是无法直接“看出”的。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利用能量与做功的关系,把物体具有能量的大小转换为它能够对外做功的大小反应出来。

三、类比法

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得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类比,使人们对所要提示的事物有一个直接的、具体的形象认识,再逐步达到从理论上认识的高度。

如: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通过类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压的直观认识,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电流、电压等知识跃然纸面,栩栩如生。

四、图表法

图象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特点,能把物理问题简化明了,使探究过程优化,有效、简捷。例如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中,将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很容易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

图表法也常用于实验教学,通过大量的实验进行观察,取得数据,然后加工整理上升为规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按下面的表格进行探究实验,很容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一种抓住两个看来不同的物理过程,寻求其相同的效果之处。用此来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如: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想。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子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六、实验推理法

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七、建立模型法

建立模型法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采用理想化的办法所创造的,能再现事物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如: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八、比较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篇3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学校不够重视

初中教学里,地理这门学科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地理以前作为会考项目时甚至都不开课,近十年來,地理在我市已不再被列入中考的范畴,虽然学校一直开设有地理课,但地理课被随意挤压的现象经常出现,学校在地理教学相应的方面设施也不足。没有基本的地理教具,对于一些地理现象不能做简单的演示。

2.师资力量不足

初中地理老师年龄老化严重,教学精力有限。而年轻的老师们,毕业于师范类地理专业的比例小,很多时候“照本宣科”,真正的专业知识反而不足。

3.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们对地理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不是不无道理,可大部分学生们以为只要背背就足够了,对地理缺乏探索和兴趣。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学生们在教学里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们习惯于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们在学习时很被动,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考察方法只有考试这种途径,让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都受到了限制。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和积极性受挫,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方法创新方法

教学方法创新需要老师们有着勇于探索尝试的精神,根据学生们学习的心态和接受程度用心研究。

1.多种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带着兴趣来学地理,学习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初中生正处在好奇心强的心理阶段,对新生的事物都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点拔和引导,定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包含很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自然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断有趣的素材,比如“风吹石头跑、氧气稀又少”(海拔较高);“早穿袄来午穿纱,围着火堆吃西瓜”(早晚温差较大)的趣闻,并充分利用这些有趣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大陆漂移说”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这几个颇具趣味性的问题立马就会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他们会产生求知欲,希望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求知欲会让他们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更有积极性。当然对于教师也有要求,尤其是幽默的说话方式,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以和谐师生的关系,往往可以让昏昏欲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可见兴趣会带着学生们自己主动去探索,这样就比被动的学习效果强很多。

2.游戏教学的巧利用

地理游戏教学是指在地理的教学中,老师使用很多和地理相关的教学游戏来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游戏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了让学生们参与到其中。这种游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并且边玩边学的方式让学生们的学习激情被调动还减少了很多的学习负担。首先,可以采取猜谜的方式,如四季如春(长春),这种简单的谜面,可以加强孩子们对地理事物的认知。再者,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拼图,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时候,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形状是记忆的重点,如果用拼图的方式让学生们来学习,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们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的认知能力。由此可见,游戏的方式简单轻松又很高效,学生们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老师们的教学目标也更容易完成。

3.合理利用书本上的图

初中地理课本上有很多的图,学好地理是离不开地图的,让学生们记住一些地理事物的名称很容易,可是让他们在说起名字的时候就可以想到这些事物的位置、形状以及彼此间的关联还是有些难度的。因此,让他们单纯地去看这些图,还不能深刻地记住,不如改成画下来。例如在讲到大陆板块运动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研究大陆板块的运动轨迹,再把学生们分成几组分别去画不同的大陆轮廓图,然后让学生自己派代表上黑板去演示板块是如何运动的。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手会让大脑把这些知识记得更牢固。再例如学生在学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图时,可以把这个铁路干线图画在我国的行政区域分布图内,一方面可以了解到铁路干线之间的交叉分布情况,另一方便也方便更直观记忆铁路干线沿途经过的省市有哪些,在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里的常识问题帮学生们巩固这些知识,并且这也训练了学生们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每天给学生们五分钟

我们反复强调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什么比给学生们五分钟让他们表现自己更好的方式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对培养学生们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有好处。例如,在课前的五分钟每天让一位学生说一个关于地理的小段子,可以是根据自己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给其他学生出的小题目,可以是生活中发现的地理现象,可以是一些奇妙的故事事件和大家分享,也可以是给别的学生们提出问题寻求回答。一个星期评出一位说得最好的地理新星。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积极探索发掘有关地理的知识,提高兴趣,更会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也会深刻体会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存在感,不仅仅是听的那一个,更是表达的那一个。

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 篇4

现代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在逐渐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大潮流的发展趋势, 培养新一代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渐地被新课改取代。 如今社会所需要的接班人是能适应社会, 赶超社会的, 而不是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不进则退。 尤其是地理这一学科, 更需要老师积极地调动大家的主动性, 如果只是学习书本上理论知识, 那么学生会停留在书本阶段, 而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大家, 在大家学习地理的阶段起到主导作用。 说到地理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头疼, 认为怎么学都学不会, 刚开始看到书本的时候的确会有这种现象, 但是当深入进去之后就会发觉地理其实是一门相当有意思的学科, 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全都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走在路上我们所看到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运用到地理知识, 就会觉得地理无处不在了。 新课标是怎样体现其“新”的:首先是老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以前上课都是老师讲课, 学生听讲, 那到底有没有听懂, 有没有理解呢? 二者都会觉得这节课讲完了, 学生听课也结束了, 知识内容也就过去了, 但是不一定进到了学生心里;其次是学生学习的转变, 从老师带领着大家听课转变为老师主导下学生自己去讲、去交流、去领会, 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领会。 学生变成了主人, 老师成为了辅助。

二、提高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

初中是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的阶段, 如果在高中阶段不选择文科, 那么可能只有短短两年接触地理的时间, 有多少的学生因为地理而选择放弃了文科。 这就要求老师发挥好学生学习地理的启蒙作用。 首先学习地理要有扎实的地理知识, 中国地大物博, 幅员辽阔, 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全部领会贯通的, 要想学好地理, 基础的地理知识要牢记, 任何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都是建立在有大量知识累积的基础上的;其次,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翻开初中的地理课本, 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图画, 因为我们的地球是立体的, 并不只是一个平面图形, 只需要我们记住就行了, 这个需要的是我们的立体空间感, 对于想象力比较差的学生, 学习地理可能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情, 但是任何学习都是有章可循的, 这就需要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想象力。 当大家都具备一定的思维之后, 无论是初中的地理还是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对我们来说都会迎刃而解。 这种思维能力并不是天生的, 所以想象、空间能力差的同学, 也不用灰心失望, 这就靠老师积极主动地引导大家,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教学中, 选择反差较大的材料, 让学生产生疑问, 保持学习兴趣, 养成善于用脑、敢于开口提问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读图、认图、记图、想象、推理的能力, 充分应运多媒体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因此在学生学习地理的启蒙阶段, 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能力, 一旦打开想象的空间, 那么学习地理难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学以致用

语出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孟子有言“尽信书, 不如无书”。 本本主义之所以为人不齿, 过错不在于“本本”, 而在于抱着“本本”不放的人。 过度依赖书本, 学生只能是学到很浅薄的书面知识, 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而且现在的考试并不是只要学好课本就一定能拿高分, 在很多考试中都会牵扯到时事热点的题目。 因此在学习中, 无论是什么学科, 都要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当老师讲完板块构造学理论以后, 让学生运用这一理论解释地理现象等。 以前的中国式教育就是填鸭式方法, 慢慢的中国的教育问题就落在了别的国家后面, 然而学习就是为了学完之后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而中国的孩子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所以现在的新课改形势就是转变教学模式, 转化学生学习思维。 学习就是为了学完就可以用的, 如果这个知识学完以后我们不会用到, 那么就是做了无用功, 或者我们学了不去用那就等于是浪费时间学习。 在地理这个学科中学以致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只要我们生存在这个地球上, 那么时时刻刻都是在与地理打交道的, 我们的学习不可能是脱离实际生活的, 很多知识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学习知识上我们的依托是课本, 从课本中挖掘地理素材, 因此书本为我们提供素材, 那生活就为我们提供实践。 在生活中可以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 收集听到、看到的地理时事热点, 现今也是一个信息时代, 从各个渠道中都能获得我们需要的知识。 老师进行教学的时候, 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 在教授书本上知识的同时, 不能脱离时代发展。

四、结语

初中的地理知识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拦路虎, 只是需要的空间想象能力要强, 但是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的,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 老师也在一步步跟随社会发展的趋势, 摒弃以前的填鸭式教育, 在课堂上老师只是起到领导作用, 而真正学习的主人变成了学生自己, 通过交流让学生一步步地变成主动学习, 而不是以前的被动接受的教学。 因为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等着别人挖掘的, 也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 现代社会主张张扬个性, 表现自己。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能力。 以前的课堂以老师讲为主, 但是现在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融入教学中, 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被动者。

摘要:现代社会的教学已经不是以前的生搬硬套了, 而是更看重学生思维能力。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而且现代社会提倡大家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因为有了思想大家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而不是一个提线木偶。在教学中, 尤其是地理教学, 更看重思维教育, 这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现代教学,思维能力,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徐淑宏.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篇5

一、因材施教,方能有效

学生的素质是多层面、多方向的,并且学生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学必须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就拿“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课来说,由于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化差异,这时在教学时就要因材施教,要让学生们融入到这堂课中,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孩子,可以巧设情景,引起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在课堂中可以利用中国政区图拼接模型,将一些具有特殊轮廓的省区,进行联想,找到与实际生活相近的事物进行联想记忆;对于基础掌握较好的孩子,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魅力和个人风格,为这些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主动的拿着模型诉说自己的收获,释放成功的喜悦,让其自始至终感受到地理给他带来的快乐;相对于想要提升的孩子,则可以借助课外拓展延伸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利用一切资源调动他们的进取心,最后再回归到课本中来,落实到练习检测、课后辅导上,学以致用。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找到了归属感,找回了自我,学习上有了持久的动力,随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实现了。这样针对学习个体的能力、志趣等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才能显现其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和进行效率的实质化。

二、爱学乐学,方显有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能整天想着灌输知识。如果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多半。培养学习兴趣是“照亮路途、指引行动,让学生向前跑”的必要条件。如进行“南亚”教学时,先播放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西游记》视频片段,这样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产生共鸣,对整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兴趣浓浓,跃跃欲试,教师顺势引入新课,整个课堂就像“春风又绿江南岸”一般豁然展开。只有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才能够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让学习成为沉重的负担。

三、把握学情,事半功倍

心理学研究认为,5—6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10岁约为15—20分钟,10—12岁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能持续30分钟以上。40分钟的一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可见,人的注意力是很难长时间集中的,教学上通常每节课只安排40到45分钟,就是这个道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让老师连续听一天的课,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总是“打折”的原因就会心知肚明。为此,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教学的黄金时间,合理控制课堂节奏。科学的安排40分钟的教学时间。每节课的前5分钟,温故知新,创设情境,激趣设疑;中间25分钟是课堂教学的黄金时间,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时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重点应以讲为主,突破重点和难点;后面10分钟,是学习的消极时间,教学重点应以练为主。同时智慧型的教师更加注重创设愉快的气氛,这样可以适当延长黄金时间。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例如,在教学《美洲》一课时,对比分析完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下降,我播放了一段关于“巴拿马运河”的视频资料,厚重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学习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认真的观看视频资料,把课堂气氛又推向了下一个高潮。原本消极的学习时间又变成了黄金时间,使学生高效地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除上述之外,教师的提问也可据学情设置。教师的课堂提问除了针对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要关注到课堂中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置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察其色,听其言,见其行”,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设计相应的课堂提问来调控把握课堂,起到检查、巩固和促进知识运用的作用。

四、学有所需,方见有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很实在,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去掌握全部的知识内容,进行大容量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说,这也是万万不能的。在学生之间,存在着对地理知识的不同需求,有对稀奇地理事物的“追随者”,有对地理非常感兴趣的“狂热者”,有对地理知识求知好学的“进取者”,也有对地理深入探究的“渴望者”,种.种这些,就决定了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知识拓展、练习检测、课后辅导等方面,要做到统筹兼顾,教学生之所需,授学生之乐享,谋学生之发展,这样的课堂才能是有效的、愉悦的、轻松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比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一课时,可以先描画中国山脉的分布简图,这样就有效的调动了地理事物“追随者”的主动性,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地理事物的存在;同时要求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描画出此图,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要求,如“不看书自主速画”“同桌间pk”等形式,这样做可以得到“狂热者”的青睐;在辅导画图时,提出一些中国山脉分布简图的描画技巧、侧重的考点等,这也让“进取者”和“渴望者”在地理的学习道路上披荆斩棘,如获珍宝,将他们的所需收入囊中。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所需的“秘籍”,地理教学何愁有效!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崇尚因材施教,只有建立在学生学情之上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当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成、学有所乐时,学生就会进入有效学习状态。教师才能进入有效教学状态。所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必须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1、看地图玩,不要刻意去记了。如果你找不到动力,就可以以一个现实的问题切入,比如说去自助游,那就把地区的交通状况的大致搞清楚(不一定准确,但要有个整体概念)千万不要去背文字描述!养成一种形象的直观感觉

2、爱上旅行…(又是个烧钱的东西)好处不说了。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己规划,(千万不要跟团!千万不要跟团!千万不要跟团!除非当地旅游服务非常薄弱,必须要旅行社来帮你)这期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比如坐在海边发一个下午的呆也是很有趣的,不停吃东西也可以(虽然我个人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你自己计划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很多发现!!!【像交通问题啊,路线选择啊,不止是上网搜那么简单了,更要综合自己个人的分析,慢慢来吧】

3、多看地理方面的课外资料比如《中国国家地理》啊那就买呗…,《地理中国》也可以拿出来看看(有的时候这个节目会有点水……),纪录片就看着耍嘛。(补一个,个人认为(航拍中国〉一般,技术还可以,但少了好片应有的气质)这些东西不好说是培养什么能力或者教你什么知识,(老实说吧95%都不考)。有些东西润物细无声……(到时候自己都不晓得自己怎么懂那么多的( ´▽`) )比如喀斯特地貌,课本当然不会讲那么细,但像竖井、天坑、落水洞这些都可以了解的。比如天坑旁边壁上一般都有溶洞而且有两个,一个水洞一个旱洞,之间有个竖井连接(当然都是一般)。如果搞懂了这个那成因还有什么问题呀!【补:天坑也有不同成因】

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篇6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教学模式 创新研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动力。广大教师应当着眼于教改要求和教学实际,进一步创新理念方法,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更大进步与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理教学从“局限课堂”向“前后延伸”转变

纵观初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发现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的不在少数。某些教师狭隘地将地理教学定义为地理课堂教学,而忽略了课前课后等环节的作用,容易导致地理教学效率低下。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既立足课堂,又不局限课堂,在重点抓好课堂的基础上向课前课后拓展延伸。课前进行认真的预习指导,要求学生搜集与地理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点,了解有关背景资料,补充所需信息;在课后进行学习活动的延伸,通过专题研究、兴趣活动等一系列模式,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使学生达到能力、知识与情感同步提升的目标。在《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课教学中,笔者在课堂教学环节开始之前,要求学生认真搜集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语种在世界的分布范围,了解世界上三大宗教的渊源、分布的地区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这样的预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课前获得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知识点,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难度。教学之后,笔者还对学生提出拓展性训练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分析了解我国周边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每人整理出一篇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开阔大家的视野,这对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具有较大帮助。

二、地理教学从“个人努力”向“集体研究”转变

学习活动既是个体进行思维的过程,又应当发挥集体作用。因为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所拥有的知识积累非常有限,看待问题的角度、层次也参差不齐,将个人的学习活动转变为集体研究活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强化学生智慧的积累效果。大家齐心协力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既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又增强了学习难点的突破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既倡导学生深入研究独立思考,又鼓励学生与他人积极探究讨论,寻求问题的准确答案。例如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中,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思考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对气候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要能够举出具体例子。在这样的思考题引导下,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及相互讨论研究,并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例子,对地球运动影响天气、气候的规律有了深入了解。同样,其他知识点的学习探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突破。集体研究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能够拓展学生思维,提高答案的完善程度,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成效。

三、地理教学从“单向灌输”向“师生互动”转变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应试理念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卷面成绩,许多教师习惯于采取灌输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引导,这样就容易出现沉闷的课堂。笔者在教学中,从教师的单向灌输向师生有效互动转变,给予学生更多机会、更大平台与更广阔的空间,启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中国的水资源》教学中,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一幅电子地图,要求学生指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主要地区,并讨论有什么规律,在此基础上和学生共同探讨我国水资源分配的特点,以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既认真观察图表,又对照教材深入思考分析,对水资源分布的现状规律、特点、原因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除此之外,笔者和学生共同探讨水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在这样的半开放性提问中思维非常开阔,分别提出水资源调配、加强水源保护等措施,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对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成果完善程度的重要作用。

四、地理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地理教学目标涵盖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其中许多教师重知识轻能力,学生所学地理知识成为卷面知识。对此,教师要进行充分研究,着力改变这一现状,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例如在《交通运输业》教学中,笔者除了实现知识型目标,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理解公路、铁路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了解我国公路网建设的一些基本常识、铁路建设的主要特点之外,还进行了能力性训练,要求学生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设计出未来交通运输业体系应当具备的基本框架,从铁路功能、公路的运输特点等方面着手,编制地区交通运输网的基本框架。这样的拓展性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对公路、铁路运输相关知识要点的理解,而且能够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活学活用体现了能力的有效培养。

五、地理教学从“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估”转变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过去许多教师评价学生地理学习成效往往局限于卷面成绩,而实践证明这是不科学、不完善的,必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笔者在教学中既考核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又评价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和能力要求。在学习情感态度方面,观察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投入程度,是否充满激情、认真学习;在能力方面,侧重于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水平,能否将地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运用于解决问题,这是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从卷面单一评价到学习情感态度评价与能力、知识点培养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式,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学生地理学习的状态状况,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氛围,突出重点。实践证明,采取综合评估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特别是学习情感态度方面的评语,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创新改革势在必行,广大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更加先进的理念指引教学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成锦.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

初中《地理》教学新方法探究 篇7

一、给学生主动权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大都是老师讲, 学生听, 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自己来讲述对本章的认识, 重点举例说明问题。例如讲述到中国长城一部分, 老师应该让学生去搜索信息:长城的年代、建立者、相关的故事等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主动,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全面, 对地理内容记忆的更牢固。老师通过对学生所阐述的问题, 进行总结, 纠正他们认识中的错误, 提出他们所述问题中的正确信息, 然后逐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本教学中。这样的讲课会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掌握不够的知识中, 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2]。如果要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老师就要学会让学生自己去发掘自己的潜力, 这样学生才会信服老师, 感谢老师, 和老师做朋友。所以学习的主动权一旦给了学生, 就会出现另一中现象———学生积极的查阅和搜寻信息, 以达到他们在课堂上“露脸”的机会的目的。这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二、让学生自己总结

教学过程中,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 是非常必要的, 尤其对于以记忆为主的初中地理知识。这里不详细讲述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 主要对新教学方案进行阐述。上课过程中, 老师不仅是需要给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学习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如何学会理清知识纹理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讲述到世界地理这一部分, 老师可以将大标题和小标题写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阅读, 让他们自己把其他的内容丰富上去。这样就会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有了很多的条理, 而且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通过老师写的框架去很好地掌握。当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认可后, 可以让学生自己标注课本的大小标题, 然后通过搜索知识, 去丰富这些内容。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一种自学的方式, 这种方式还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一门课程中。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新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学生自己讲, 老师评论式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在课堂授课中占主导地位, 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令学生感觉到乏味, 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 增加学生的自主时间是现在新教学方法的一个实现形式, 这种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老师在课前留给部分同学作业, 让他们通过对下节课的预习, 然后在课上给同学们讲课。这样不仅使这名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牢固, 更激励了其他同学对知识的学习。不仅如此, 让学生给学生讲课, 让学生们有了很大的新鲜感, 所以上课效率就会提高很多。通过近三个月的教育实践, 发现这种教学方案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上学期同学的平均成绩在73左右, 而这学期的小测中, 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了79, 可见这以教学方案的有效性。目前这种教学方式在中学教学中, 还是比较少的, 所以学校应该大胆的创新, 把这种教学方式纳入教学内容中。期待这种方法在中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增加多媒体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是有着很多的特征的[3], 主要是由于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 其次是学生不能直观的去观察和描述某一地理环境, 这些都给地理教学带来了局限性。近十几年多媒体教学的兴起, 在各科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不受宏观与微观、时间和空间地域的限制, 而且可以直观的传输给人的各种感官和思维, 通过其音响、图片、色彩以及动画等内容将地理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地理相关事物形象真实地表现出来。它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去观看这个世界地理现象。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而且可以使具体的事物抽象化、概念化, 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个复杂的地理知识, 大大缩短了教学历程, 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 可以很形象的将一个事物描述的很清晰, 而且可以重复的播放, 来增强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讲到《地球的结构》一节时, 多媒体可以通过演示地球结构的模型, 来形象的讲述地球的详细结构。多媒体中的立体图演示, 可以详细的讲述地球的地核、地幔以及地壳等知识。这可以将以往需要一周讲述的知识, 在一节课内给同学讲述清楚, 可见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而言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更是新时代的新教育方法,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对学生的潜力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 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由被动变主动, 形成了很好的教与学的环境, 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玲.浅谈初中地理探究教学实践[J].中外教育研究, 2011 (6) .

[2]李云.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6) .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地理,有效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情况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效果要好;效率要高;效益要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 有效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师们的热门儿话题。有效教学应该怎样实施呢?

一、有效备课, 是提高有效教学前提

俗话说:预则立, 不预则废。只有精心的预设, 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才可能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备课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第一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来设计课前的预习提纲、课堂中的探究题、课后的巩固题等, 并且充分考虑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 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备教材。“备教材”就是让教师钻研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教科书以及有关的教学参考书, 从而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落实好新课标的教学。准确定位目标,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此, 教学目标的制定, 要根据具体的学情班情, 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另外, 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 更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 强调学生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取舍, 补充教学内容, 调整教学顺序。如某些章节的教材中内容相对较少, 教学中则应有意识的充实内容, 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学生更容易掌握。

第三备教法、备学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 这对学生来说, 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充分考虑教学的思想性, 基础性, 启发性, 活跃而又充实整个教学过程。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构建和谐课堂, 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 以人为本, 因学定教。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 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 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一)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提高教学效率。

1. 恰当的运用地图, 引起学生的兴趣。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形象生动的插图, 学生不但感兴趣, 而且也容易接受。它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 并激发起热烈持久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 有利于增强直观性、欣赏性, 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2. 运用多媒体教学, 创设情境。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学,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因此, 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教学信息平台和地理模拟平台, 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是地理教学的应有之义。充分发挥CAI (即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的优势, 能较好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3.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学生经历过的、看到过的事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引用学生身边的地理, 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 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地理问题, 而且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去体会、思考, 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学生, 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 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 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若思维有误, 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 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要依靠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 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 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 运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上的评价性语言是地理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为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越高对评价机制的要求也就越高。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适时、有效的运用, 正是保证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及其他评价主体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 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赞扬, 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在运用激励性评价时, 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 态度要真诚、中肯, 语言要新颖、独特、幽默、灵活多样, 富有创造性, 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 要适时, 要恰如其分, 不过分夸张。地理课上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学生发表观点, 如果老师善于引导, 由浅入深, 利用真诚、中肯、幽默的评价, 学生的激情定会被激发出来。一组精心设计的讨论题配合以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巩固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巩固练习要做到难易适度, 既具有一定挑战性, 又确保大多数学生能成功完成。如果过于简单, 对于优等生而言, 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体验不到成功感, 从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而过难的作业会使后进生出现失败后的挫折感, 长此以往, 会使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丧失信心, 放弃学习努力。因此作业要有针对性, 要难易适度适合不同等级的学生。

四、积极撰写课后反思, 是有效教学进一步升华的保证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反思, 积累经验, 促使进步。课堂教学反思是一个深层次认识过程, 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每一位教师课后要善于反思, 要经常与学生、同伴、教研人员探讨、交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 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 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篇9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第一,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二、学生讲课法

所谓学生讲课法,其过程有三步:课前自读备课、学生上台讲课、师生共同评课。具体做法是:课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讲课的内容及时间分配给学生个体,制定讲课程序表,进而让学生认真备课,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给困难生当好参谋,共同备课。学生讲课:每节课按讲课安排表,让讲课学生大胆走上讲台执教、答疑。师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接受讲课学生的组织教学。师生共同评价:根据学生的讲课水平和自我接受知识的情况,给执教学生以等级评价。教师作简明的讲评小结,肯定优点,指出值得改进的地方。采用学生讲课法,使学生每人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它使学生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满足了表现欲,锻炼了语言表达力,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注意采用“互动教学”

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言,一本正经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平,从兰州到洛阳附近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出乎任课教师以及听课教师的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容许该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他有大胆的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同学住在“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四、现代教学法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进而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五、专题活动法

地理教学要开发校本课、乡土教材以强化“双基”,培养能力。专题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爱我家乡的情感。让各种小制作、小发明、小漫画的花朵绽开,丰富民中的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发爱我江口,爱我家乡的热情。

总之,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以往的地理学科做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以往“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创设了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法,“,互动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小华.对初中地理课教学的探究[J].学周刊,2016,(19).

[2]贺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J].才智,2016,(15).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研究 篇10

一、 写作教学遵循的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学生“写”的技能提出了明确目标对于我们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英语写作非常困难。尤其在每一次的英语考试中,英语写作题型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占到15-20分左右,可见写作在英语考题中占的比例还是较大的。

1.内容针对性原则。打个比喻如果说阅读材料是河流中的水,而有针对性的选择材料原则则是河边堤坝,若是堤坝没有造好就释放河水的话,结果就是泛滥成灾。如何利用好阅读材料而不是在这个上面浪费精力,就需要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2.趣味性原则。由于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年龄段,他们常常对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关注,因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但要注意避免题材内容的单一化。

二、坚持基本功训练,多种方法配合

1.注重写作的基本功训练。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初级的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对句型结构和语法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能够组织较简单的语句及语篇。不论写作的内容是怎样变化,这些语法词汇要求却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将学生的基本功打扎实。

2.依托教材而高于教材。初中生对与词汇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尤其是在课文背诵方面,随着各方面的积累,已经能够流畅自如的用简单的英语组织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凡是英语教师,总是对课文的背诵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英语作文写作的时候,完全可以依托于教材。

3.一文百用,多方切入。作文的题目取材之广泛决定了我们没有办靠“猜题”来博得成绩,如何运用优先的教学资源面对无限的题目范围,是教师必然面对的教学问题。在笔者看来,完全可以“一文百用,多方切入”,就是同样的内容换个开头结尾,就变成了另一篇文章了。打个比喻,内容好比穿衣服的模特,而题目就好像变化多端的衣服款式,一个模特可以穿无数种衣服,只要这个衣服的剪裁符合模特的形体,就有很好的效果。在教学当中,只要切入的角度略做调整,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例如一篇关于业余时间“inmy spare time”文章,可以分别套用在体育、娱乐、学习、参观、聚会、饲养宠物等多方面的写作上。

4.运用指导性作文,增强带动作用。指导作文即guidedwriting,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教师不同程度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将自己的意思通过一定的组织后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写作方式。它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性。

三、写作教学的评价

学生作文的优劣,最终还是要经过教师的批改才能明确。英语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通常从两方面提供反馈:一是就语言形式,二是就写作内容。

1.批改要以内容为重点,以结构为支撑。我们在现实情况当中看到的是教师不辞辛劳的为学生指出作文当中的语法错误,往往把重点放在修正学生很多的低级语法错误上,在上面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们学生的作文还是那样平淡无味,苍白无力。当然,并不是说语法不重要,只是在其他练习当中已经有很多的锻炼机会,而要提升整个作文的水准必须在批改时从写作的内容和结构的分布来加强。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凤头,猪肚,龙尾”三块。教师在批改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从整体结构上,从较高的立意角度,抓住三要点点评学生的写作。

2.采用多种批改方式,提高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能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是最直接明了的指示牌,对学生作文批改方式的多样化能极大的促进学生对于作文的热情,恰当的评语更是能够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在批改方式方面,除以往由教师包办传统的批改方式外,可以增加学生互相批改的方式,虽然学生批改的水平未必能比得上教师,但是这能激发他们主动找差距的想法,在批改他人作文的同时与自己的作文相比较。我们常说学生自我检查往往是灯下黑,同样的错误在批改他人的作文时往往能一语中的。他们会从另外的角度反省自己,增强了主观能动性。

3.多样化评语营造和谐师生关系。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终极肯定,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英语教师与学生之间增进感情、促进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有时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认真听取教师意见,完成作文的改进。因此,在作文的评语方面一定不能过于单一。评语按照感情取向可以分为情感沟通性评语、建议忠告性评语、商讨性评语、鼓励性评语、批评性评语等。在评语过程中,建议多采用积极肯定的评语,首先表扬他写作的优点或进步之处;然后婉转的表达自己的建议,例如I am glad you have made someprogress.By the way,are you pleased with your handwriting? (我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顺便问一句,你对自己的字迹满意吗?)I am sorry to see that there are so many mistakes on your bookHave you do your best?(我很遗憾看到你的作业中有那么多错误,你尽力了吗?)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达到有效互动。

上一篇: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下一篇:生存技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