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职业乞丐研究

2024-07-14

城市职业乞丐研究(精选八篇)

城市职业乞丐研究 篇1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体育产业迅速崛起, 生活质量是衡量生活水平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很多人对生活的要求已不再简单停留于满足温饱, 而是有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通过资料调查显示:职业女性体育消费问题的研究不多见, 分析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 探讨相应体育营销手段, 促使职业女性成为未来体育营销中的亮点, 促进体育市场的开发及职业女性本身的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相适应, 研究人们的体育消费问题, 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体育消费方式, 引导、开拓、组织和调控体育消费过程, 发展体育产业, 扩大体育市场, 更好地发挥体育的本质功能,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为人民群众造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石家庄市5个市区 (桥东区、长安区、裕华区、新华区、桥西区) 1500名职业女性 (每城市随机选择430人) 为研究对象。职业包括:医护人员, 教育工作者, 机关干部及公务员, 个体经营者和普通雇员 (服务行业、流通行业、生产行业) 。

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河北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了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等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 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综合设计了《石家庄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调查问卷》经多次请专家审核、修改后定稿。经效度检验具有可效性。对所调查的5个区的居民采取随机抽样发放问卷, 每区发放300份共发放1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480份, 有效回收率为94.66%。

(3) 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所有有效调查问卷, 用Excel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 计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论证。

(4) 结果与分析。体育消费的界定。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及对体育资料的使用和消耗。体育消费包括狭义的体育消费和广义的体育消费。狭义的体育消费即直接的体育消费, 就是在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与体育消费直接有关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 如购买参观体育竞赛的门票, 参加武术、健美操、气功、健身操、乒乓球、羽毛球等学习班的费用及个人购置的简易运动器材、服装等。广义的体育消费不但包含直接体育消费, 还包含间接的体育消费, 即为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运动竞赛而需要外出旅行所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及购买食品、饮料等的费用。

2.石家庄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的态度

职业女性在体育方面的消费, 与其体育消费的看法有密切的关系。在对石家庄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态度的调查中, 72.3%的职业女性认为体育消费是值得的;20.1%职业女性对体育消费的态度集中在模糊的状态;只有7.6%的职业女性认为体育消费是不值得的。这说明大部分的石家庄市职业女性对体育消费持肯定态度, 也说明积极的体育消费观念已被大多数职业女性所接受。

3. 石家庄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的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金额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体育生活的消费水平, 因此对石家庄职业女性消费金额的调查, 可以从货币单位上反映出石家庄职业女性目前的体育生活消费水平。

每年的体育生活消费, 在600元以上的石家庄职业女性只占调查总人数的3%;消费在400元~599元的石家庄职业女性占调查总人数的8%;消费在200元~399元的石家庄职业女性占调查总人数的23%;消费在50元~199元的石家庄职业女性占调查总人数的37%;还有29%的石家庄职业女性的年体育生活消费不足50元。从整体上看石家庄职业女性的年体育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50元~200元之间, 显然石家庄职业女性每年用在体育消费上的金额, 确实有些少。

4. 石家庄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消费的结构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 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各样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他反映了人们消费的具体内容, 也反映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因此, 研究石家庄职业女性的体育消费结构, 可以透视其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调查显示, 运动服装鞋帽是大多数石家庄职业女性的主要消费内容, 选择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88%;购买体育器械的人数也较多, 占44%;以上都属于实物消费。其他的各项选择率都不高, 都是20%左右。石家庄职业女性在体育消费的第一选择上。大部分选择了运动服装鞋帽, 约有72%其他的各项都不超过10%。所以, 石家庄职业女性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 消费质量也一般。

5. 石家庄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处理我们发现, 影响石家庄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经济状况不好、余暇时间不足、体育运动兴趣不高、体育用品价格过高等。

(1) 经济状况不好。人们收入水平决定其消费倾向, 当收入水平有限而不能满足所有层次需要时, 人们自然倾向把有限的收入用于购买生存必须品,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 需求的中心会逐渐向更高层次转移。石家庄市是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 经济发展制约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职业女性的体育消费。

(2) 余暇时间不足。余暇时间的多少, 以及如何利用, 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物质条件, 也反映精神文明程度。经济越发达的国家, 人们余暇时间较多, 给人们提供的全面发展机会就越多, 居民体育消费的机会就愈多。通过调查发现, 石家庄市职业女性余暇时间较少, 家务劳动占去了大部分业余时间, 真正空闲的时间如双休、长假等, 许多人又会选择走亲访友, 看电视和逛商场。可见, 石家庄市职业女性余暇时间使用的不合理对体育消费有很大影响。

(3) 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活动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当人们对体育有兴趣时, 就会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强烈关心, 具体表现在对体育信息较为敏感、喜欢观看体育节目等。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体育兴趣浓厚的石家庄市职业女性, 其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体育兴趣不高的石家庄市职业女性, 其体育消费水平也较低

(4) 体育用品价格过高。体育消费品价格也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 对体育消费品价格高低的认定, 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石家庄市职业女性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体育消费品本身的问题, 质量好的价格高, 价格便宜的质量又低劣, 这使石家庄市职业女性处于两难境地。若要改变现状, 必须在考虑石家庄市职业女性经济能力的前提下, 制造出物美价廉的体育用品。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石家庄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整体水平不高, 主要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 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背景、传统消费习惯、消费意识及体育意识的影响。

(2) 石家庄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主要以实物型消费为主。

(3) 经济状况不好、余暇时间不足、体育运动兴趣不高、体育用品价格过高等等是影响石家庄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2. 建议

(1) 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与实施, 努力培育体育市场的消费主体, 积极提倡和鼓励居民体育消费。大力宣传体育运动的作用和意义, 从而促进体育消费的增长。

(2) 加强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开发和利用, 要根据居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和不同兴趣爱好, 开发出多类型多层次的体育消费品市场, 使体育消费活动取得最佳效果。

(3) 改善体育场地设施紧张昂贵的局面, 充分发挥各院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资源优势, 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 有偿和无偿的对社会开放, 使居民有更多的健身场所

(4) 大力发展社区体育, 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城市社区文化。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对石家庄市城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石家庄,城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于振峰: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 1999, [3]:21~22

[2]蔡军: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J].体育科学, 1999, [3]:57~60

全球职业乞丐脸谱 篇2

英国:白领兼职乞丐 一个英国乞讨者自曝,他每天的收入不等,但平均每星期可讨到700英镑(约合人民币6924元),全年总计能有3.6万英镑入账。由于收入诱人,很多有家有业的上班族开始把“乞讨”作为第二职业。这些人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就穿着破烂衣服出来“赚外快”。

德国:乞丐公司规模经营 在德国汉堡,近日出现了一家“乞丐公司”。该“公司”的罗马尼亚籍老板桑杜竟将黑手伸向同胞,引诱他们来德国并承诺安排工作。结果,这些人被迫成为职业乞丐,为“雇主”讨钱。从家乡招募来的邻居和熟人多数有债在身,只要没还清债务,他们就不得不继续乞讨。

印尼:乞丐每周休两天 印尼首都雅加达是富人的购物天堂,但也是穷人行乞的大本营。有报道称,部分乞丐每周有2天休息,仍能“挣”到8281元的月薪。这些乞丐竟然还有自己的住处、农场、花园。

城市职业乞丐研究 篇3

近年来,高职艺术专业就业质量下滑,工作待遇普遍偏低,一部分学生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开始选择创业道路。近3年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专业的就业数据显示,在就业率不断降低的同时,创业率则持续攀升,由2013年的1%上升到目前的6%,递增态势明显。面对这一状况,高职院校要对高职艺术专业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本文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入手,深入分析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结合专业特点,提出艺术专业创业教育模式建议,促进艺术专业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现状

本研究中,我们针对艺术专业创业教学模式的认识、意见等问题,对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文化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412名艺术专业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366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创业缺乏系统指导与培训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热情很高,366份问卷中,有24%的学生想创业,学生创业意识较强,尤其是男生,但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创业能力及创业素质缺乏信心,希望获得相关的支持与帮助。目前各级别各类型创业比赛比比皆是,但创业相关培训、实践开展较少,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与创业素养。高职院校创业培训有待加强。

2、创业教育目标具有功利心,创业泡沫大

十八大报告之后,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创业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提高就业率,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创业,缺乏完善的创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体系。通过调查了解,近10%的艺术专业学生打算一毕业就创业,在没有任何职业经历的情况下盲目创业,缺乏理性思考,欠缺创业资源及创业资金,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凤毛麟角。“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观念要深入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堂,帮助学生理性分析,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的关系。

3、传统高职创业课程模式单一,艺术专业学生缺乏兴趣

传统的创业理论教育模式枯燥乏味,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艺术生缺乏兴趣,只有切实的创业过程更能吸引学生。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有很大差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实践体验式教学才能满足艺术类学生的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求新的激情。

4、创业教育缺乏专业渗透,教学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调查数据显示,27%的艺术专业学生希望创业教育与专业发展相关。艺术专业不同于普通专业,其专业本身的创新性较强,教师应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指导帮助学生合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大胆创新,高效创业。

二、高职艺术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相关建议

1、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教育目标

创业教育除了帮助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实现创业,同时也应注重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让学生用创业者的思维与精神去面对将来的工作。学校应该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核心,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成功部分人,影响多数人的目标。

2、鼓励专任教师创业带动学生创业,以创促教

创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特点,创业课程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除了讲解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创业。鼓励专业教师带动学生共同创业,让学生在做种学,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及创业素质。

3、建立产、学、研、创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工作室

作为艺术类高校要不断发觉自己的学科优势,加强创业教育的模式探索与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业素养与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特色为创业基础,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成立专业创业工作室,学校提供免费场地和创业扶持基金,实现项目式教学。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对知识点、技能点、素质方面进行引导,要求学生在做中学,结合学生的专业优势,大胆创新,体验创新创业的全过程。利用专业工作室,学习实践专业知识,研究开发创新型产品,注册专利,并尝试投放市场。建立产、学、研、创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工作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课堂教学中实现将作品-产品-商品的转换过程,真正实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4、形成市场评价代替考试分数评价体系

目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专业考试,理论考试与实践略显脱节,考试评价主要来源平时作业和考试卷面,平时成绩占40%,考试卷面占60%。学生为考试而考试,考前死背,考后由于应用少皆忘记。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应考方式,导致学生主种种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除了卷面考试分数,实践考试分数应该占一定的比率,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鼓励大学生创业要落到实处,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创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可以作为实践成绩的参考。建立创业奖励制度,和保障制度,才能正真做到大学生创业无忧。

参考文献

[1]余艳,邢远秀,刘燕丽.关系数据库范式理论的实例教学法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2):66-69.

[2]李志洁,王存睿.关系数据库中的范式定义问题研究[J].大连民族学

[3]李雁翎,李鹏谊.知识的内化:计算思维的培养与数据库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3(7):33-35.

[4]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城市职业乞丐研究 篇4

“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基本涵义是在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前提下, 结合公共基础体育教学, 选择适应未来职业劳动所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学内容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是公共基础体育教学的很好补充。其基本任务是促进和提高一般身体健康水平, 培养职业所特需的身心素质, 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 消除由单一、重复、固定劳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预防职业病的产生。

由于不同的职业对劳动者有生理和心理素质方面的特殊要求, 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客观地对其体能提出了许多要求。要适应工作场所、工作特点和工作方式所要求的特殊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就需要未来的劳动者不仅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操作能力, 而且还应当具有与职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良好意志力和抗挫能力、良性的竞争力等心理素质。但是, 一般的身体锻炼和公共基础体育教学与顺利适应职业需要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因此, 为了更好地把握“准职业”技能和技巧, 提升职业体能和心理素质, 必须发展某些对具体职业而言最为重要的身体专业体能。由于某些职业的身体活动部位可能是局部的、重复的或固定持续的, 如果有针对性地对各职业专业所需部位进行实用性训练, 则有助于掌握职业的技能、技巧, 增强职业体能, 更快地适应生产劳动, 提高个人的生产效率。同时, 由于长期使用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连续的工作, 会导致部分肌肉畸形生长或劳损, 而使其他部分肌肉萎缩并逐渐失去应有的功能。通过实用性的职业体能锻炼, 进行有针对性的纠错, 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因此, 在体育中开展实用体育内容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以站姿为主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工作场所情况

工作场所的不同对劳动者也有不同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各种职业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场所, 对工作场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制定相关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从而提高在特殊环境下的工作效率, 同时可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下面是对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生工作场所的问卷调查情况。

由表1可见, 站姿为主类的工作场所有92.5%是在酒店、超市、教室等临柜场所。这些场所的环境比较繁杂, 据现场观察和交流, 大部分站姿为主工作人员的体位改变很少, 均在工作期间长时间站立, 下肢工作强度大。针对这样的工作场所, 安排一些简单的韵律操、健美操等是很好的。

“以站姿为主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身体素质需求情况

不同类型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对工作所要求的各种身体素质感受是不一样的。结合各类职业从业人员的生理机能分析, 同时进行现场的观察分析 (主要是现场观察劳动者工作时身体生理机能的变化情况) ,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职业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将这些训练方法作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可以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打下坚实的体能基础。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如表2所示) 得知, 站姿类为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对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和协调性素质的需求较大 (分别为78.5%、77.6%、62.8%) 。其中, 对耐力素质的需求根据站姿的生理机能特点和现场的观察, 主要体现在腰腹部和下肢的肌肉耐力性。对柔韧素质的需求较大主要是因为站姿类职业主要是前庭礼仪、销售、服务等, 要求工作人员对形体的控制能力要好。因此, 这些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应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以站姿为主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力量素质需求情况

不同姿势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由于工作时用力部位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在力量素质发展部位方面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不同姿势类型职业力量素质的统计分析 (如表3所示) , 站姿为主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对腰背力量和下肢力量的需求较大, 分别占90.1%和79.3%, 结合现场的观察和访谈, 大都是耐力性和静力性的。这是由于站立时人体的大腿、小腿、腰背部、臀部肌肉都处于等张收缩状态, 当然也有一些是在小范围走动的职业, 但主要的力量需求部位都集中在腰背部和下肢。相应地, 这些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应加强腰部和下肢力量的实用性训练。

“以站姿为主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心理素质需求情况

现代社会的发展, 竞争越来越大, 压力越来越大, 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 这对职业人员工作中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人正确面对现实, 正确评价自己, 准确定位, 树立正确的目标。通过统计分析 (如表4所示) , 顶岗实习人员在总体上均对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竞争能力、意志力、吃苦耐劳、抗挫能力、抗疲劳能力和交际能力等方面有较强的需求, 各占50%左右, 尤其是变姿类和工场操作类职业对意志力、吃苦耐劳品质、抗疲劳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社会交际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均很高, 所以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

“以站姿为主类”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

(一) “以站姿为主类”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通过对“以站姿为主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在工作场所、身体素质、力量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分析, 可以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理论课内容

分析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特点、作用及教学安排, 带领学生到职业现场或实训室观察学习站姿为主类职业对身心素质的需求, 分析如何预防因长期从事该类职业工作所造成的职业病, 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实用性体育训练内容。

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1) 柔韧素质练习方法:压肩、拉肩、体前屈、体后屈、压腿、踢腿、劈叉等。 (2) 协调性素质 (站立姿势的协调性) 练习方法:队形队列练习、齐步走、正步走、靠墙站立、两人背靠背站立、头顶书本等物体站立, 要求两腿直立 (某些场合男服务员要求分立) 、抬头挺胸、收腹直腰、双目平视、肩部自然放松、两手臂自然下垂。 (3) 长期站立不利于腰部以下部位的血液循环, 会造成腿酸痛和腰痛, 可以采用运动调节的方法治疗, 运动调节方法包括:慢跑、游泳、靠墙手倒立、仰卧向上举腿等练习。 (4) 腰背部力量的实用性教学内容与以坐姿为主类职业的练习方法相同。 (5) 下肢力量的实用性教学内容有:负重深蹲、负重举腿、曲膝直腿、负重提踵、登台阶、高抬腿、单足跳、蛙跳、小步跑、后蹬跑等练习, 能有效锻炼下肢的静力性、耐力性和动力性力量, 主要是发展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臀大肌等的力量。 (6) 对于以站姿为主类的职业 (如礼仪、迎宾小姐等) , 站姿很重要, 要收紧腹部保持健美姿势, 必须加强相应部位的练习。加强腹部力量的实用性锻炼内容及方法与坐姿为主类专业相同。

心理素质训练内容

(1) 创新精神的培养, 主要的实用性教学内容有: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准备活动操、韵律操、健美操、游戏等;开展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活动;在平时的体育运动 (如球类等) 中要多让学生敢于尝试新的技术和战术,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更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诱导, 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吃苦耐劳品质、抗疲劳能力和抗挫能力、意志力的培养方法, 主要有耐久跑、登山、长距离骑自行车、游泳 (特别是冬泳) 、跆拳道、散打、武术、跨栏跑、障碍跑等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3) 团结协作精神、竞争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主要是通过各种队形队列练习、各种球类的教学比赛、拔河比赛、各种多人参加的游戏、团体操、交谊舞蹈、4×100米和4×400米练习、野外拓展训练、全班整齐慢跑的“热身”运动等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来练习。

(二) 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

由于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在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兴趣的同时, 根据学生的专业类型与其将来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设立的体育课程, 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部分, 所以在安排教学时要依据实用性体育教学与公共基础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遵循高职体育教学规律, 切勿舍本求末, 要合理安排。具体安排如下。

“2+1”或“1+2”模式

三年制的高职院校, 如果是安排三个学期的体育课, 可以采用“2+1”或“1+2”的模式, 即可以先安排两个学期的基础体育课, 然后再安排一个学期的实用性体育教学课, 或者先安排一个学期的基础体育课, 然后再安排两个学期的实用性体育教学课。前者有利于培养一般身体素质, 有利于体育技能的学习, 后者更有利于培养职业体能和职业心理素质。但这两种模式由于是整个学期单纯学习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较为枯燥, 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

“1+1”或两个“0.5+0.5”模式

三年制的高职院校, 如果是安排两个学期的体育课, 可以采用“1+1”或两个“0.5+0.5”的模式, 即先安排一个学期的基础体育课, 然后再安排一个学期的实用性体育教学课, 或者每学期先安排半个学期的基础体育课, 然后再安排半个学期的实用性体育教学课。这两种模式如果能与实训课时间相应, 效果更好。

“短期培训”模式

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在学生实习前或实习中, 集中安排一段时间 (可以利用周六、周日) 进行强化培训。这样学生带着实习感受练习, 针对性更强, 效果更佳。虽然这种模式较集中, 但培训时间较少或较受限制, 在短时间内较难很快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渗透式”模式

即每节体育课都利用一定的时间安排一定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与专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可使学生体会到上体育课的实用价值, 大大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但这种模式在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学习上缺乏连贯性。

(三) 实施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是公共基础体育教学内容与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 要以一般身体素质培养在先, 然后再结合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进行实用性体育教学, 切勿盲目追求实用性体育教学。

二是在制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时只是按照工作 (劳动) 姿势类型较泛泛地列举, 具体运用时需认真观察某一工种所要求的特殊身体素质而实施更具针对性、更具体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可以先编制教材, 然后实施教学。

三是针对性练习要与补偿性练习相结合。要根据各种职业工作对身体素质的特殊要求采取针对性的身体训练内容, 同时也要进行其他部位补偿性的辅助性练习。

四是实施模拟职业场景教学效果更好, 同时对提高学生适应水平, 抵抗职业活动特殊场景的不良影响也是十分必要的。

结论与建议

第一, 高职院校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的工作 (劳动) 姿势、体育教学规律与原则, 开展实用性体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 “以站姿为主类”职业在工作场所、工作特点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 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也有不同的需求。建议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职业的特点, 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实用性体育教学, 以适应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 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必须简单易学, 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时间和人数可以灵活把握, 切合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城市职业乞丐研究 篇5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工人,职业流动性,差异

0 引言

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而言,2011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化水平即将达到50%。这意味着,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城市人口历史性地超过农村人口[1]。2016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到2.7亿人,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城市的几乎所有行业和部门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限制,我国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还没有在同一个市场上实现就业均等,非城市户口的外来打工者无法获得报酬好、稳定的工作。和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要远远大于城镇居民,拥有较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民工主要依赖社会网络实现就业或职业转移。

很少有城市工人和农民工从事相同工作的行业,多数农民工从事当地居民不愿意做的工作。而环卫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农民工较易进入,与城市工人从事同样的工作,拿到几乎一样的工资,其他的各种福利都一样。现有研究中,没有对同一行业的农民工和城市工人的职业流动进行对比,对环卫工人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案例分析、安全保障方面,没有文献对环卫行业工人的职业流动性进行分析。本文将环卫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考察环卫行业工人由于户籍差异造成的职业流动性差异和其职业流动性的决定因素,希望通过对比分析,在微观层面了解农民工和城市工人的就业情况,了解像环卫这一类对人力资本要求较低的行业中工人的职业流动情况。

1 数据来源与基本特征分析

本文数据来自课题组于2015年6月对沈阳市环卫工人的抽样调查,获得问卷370份,有效问卷362份,有效率为97.8%。

所调查样本中农民工109个,城市工人253个,而沈阳市环卫行业中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的比例大致为1∶2,抽样比例大致符合总体比例。沈阳环卫行业中城市工人更多的原因与城市及行业特点有关。沈阳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工人多,而且多数下岗工人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较低,环卫行业是典型低技能行业,因为环卫行业仍属于政府管辖的正规部门,有五险能够保证基本的生活,虽然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但很多城市工人愿意接受该工作。因此,环卫行业出现了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共事的局面,为研究二者的职业流动性差异提供了客观真实的样本。

样本数据的主要统计特征为:环卫行业工人总体男女比例为1∶1.92,已婚者占83.98%;平均年龄41.9岁,最小的21岁,最大的54岁;平均受教育年限9.01年;无技术工人占62.61%;平均月收入在816.09元,不到沈阳人均月收入的一半。

环卫行业中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城市工人的受教育水平整体高于农民工,城市工人中有69.57%,23.32%为初、高中学历,而农民工有22.02%,64.22%为小学、初中学历;城市工人拥有技能人数比农民工多9.85%。

2 农民工与城市工人职业流动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农民工与城市工人职业流动性的差异

本文根据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繁的特点,将职业流动性定义为农民工与城市工人多次更换工作而发生的职业变化。

环卫行业工人工作年限中的八成时间从事其他工作,有近九成的环卫工人经历过职业流动,总工作年限平均为19年,从事环卫工作平均不到3年,可见,环卫行业工人的工作稳定性较低。52%和64.04%的城市工人和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次数集中在1~2次;而有14.66%的农民工流动次数为4~5次,明显高于城市工人(14.66%)。

2.2 农民工与城市工人职业流动性差异的回归分析

2.2.1 模型及变量选择

对环卫工人的流动次数进行统计,没有发生职业流动及发生过1次、2次、3次、4次、5次及以上的样本数量分别为30人、83人、86人、41人、11人和27人。该变量是计数数据(count data),本文选择泊松回归。

本文重点考察身份差异对职业流动的影响,将其作为虚拟变量纳入模型。其他自变量包括人口特征变量、职业信息获取、求职障碍、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差异(见表1)。

注:职业信息来源:0.朋友亲戚;1.招聘广告;2.中介组织;3.劳动力市场;4.社区;5.其他。配偶职业:0.无工作;1.务农;2.力工、零工;3.服务员;4.小摊贩;5.低技能工人;6.办事人员;7.高技能人;8.包工头;9.私营工业加工企业主;10.教师、公务员等。

2.2.2回归结果及解释

对于职业流动次数,本文采用稳健的泊松回归,同时输出比率IRR。由表2结果可知,户口类型、工作年限和找工作困难程度变量通过了检验。(1)户口类型影响流动次数,农民工比城市工人流动次数高29%,与预期相符。(2)工作年限显著正向影响流动次数,外出时间每增加一年,流动次数增加2.4%,由于城市工人职业流动次数少而其工作年限更长,使流动次数增加的比率很低。(3)找工作困难程度显著影响职业流动次数,困难程度越高,职业流动次数越多。可能的原因是找工作的困难程度增加了工人找到理想工作的难度。

职业信息获取对环卫工人的职业流动次数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与环卫工人信息获取渠道分散有一定关系。此外,性别、工作年限和是否拥有技能变量不显著。

3结语

本文的研究表明,环卫行业工人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随工作年限的增加,环卫工人的社会资本提升,其职业流动次数增加,这与刘金枚的研究结果一致;工人职业流动次数随着工作的困难程度增加而增多。

为了更加全面考察环卫工人的职业流动性,后续研究考虑加入是否发生流动、职业类型的变换、打工城市变换等变量,并对工人每一次的职业流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尽可能全面地考察环卫工人的职业流动性。

参考文献

[1]KNIGHT J,SONG L.Employment constraints andsub-optimality in Chinese enterprises[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9(2),284-299.

[2]KNIGHT J,LINDA Y.Job Mobility of Resdents andMigrants in Urba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32):637-660.

[3]白南生,李靖.农民工就业流动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8(7):70-76.

[4]李长安.农民工职业流动歧视及对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0(6):27-46.

[5]许传新.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两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J].青年研究,2010(3):1-12.

[6]朱明芬.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2):67-76.

[7]赵燕菁.城市增长模式与经济学理论[J].城市规划学刊,2011(6):12-19.

城市职业乞丐研究 篇6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 高等职业教育占有很大比重, 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特点, 还有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突出“职业”二字, 因此很多高职类院校都以社会需求为标准来设置专业及课程, 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 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利用“双师型”教师组织教学, 同时配备一定的兼职教师作为补充, 强化校企合作, 以企业为依托来培养应用型技术类人才。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是1999年成立的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 于2002年开始招生, 目前培养了约5000余名毕业生。随着经济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探索校企合作新思路, 是未来会计专业发展的新问题。

1 目前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院会计专业成立较早, 学生人数众多, 理论教学经验丰富, 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1 教师的实践经验欠缺, 导致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我院的会计实训类课程基本都是由讲授理论课的教师来主讲, 目前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基本都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 毕业后没有参加过会计专业实践而是从事教学工作, 因此实践经验缺乏。真正具有实际工作实践经验的老师是凤毛麟角, 虽然部分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 但大部分都没有接触实质性的工作, 因此, 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只能依靠理论和自己的理解来进行, 所以导致实训结果与实际会计工作不一致, 使会计专业实训成为空谈。

1.2 新出台的法规、制度、准则没有及时引入教材中, 教材内容陈旧

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具有逻辑性、理论性强的特点, 自学难度大, 教学过程中仍是以书本为主, 因此, 一本好的教材,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不断改革, 逐渐与国际接轨, 一些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断更新, 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在变更, 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但是市场上的会计专业类教材和书籍众多, 新知识新内容的变更, 很难立刻在教材中予以体现, 所以导致教材内容陈旧, 给学生的实践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1.3 实践教学枯燥乏味, 难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会计专业的特征, 目前, 课堂教学仍然是会计专业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实践部分的学习也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如今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 教师讲学生听,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教师的独自表演,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教学效果差。因此, 出现了学生不爱学, 教师不愿教的一种状态, 学生批评教师教学效果不好, 教师埋怨学生不好好学习。虽然我院进行了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改革, 但是实际教学效果仍然不明显。

1.4 校内实践条件有限, 不能充分利用资源

我院会计专业拥有会计手工、会计分岗、会计电算化、收银、会计综合等实训室8个, 从数量上来看, 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但是从质量上看, 很多实训室形同虚设不能投入使用, 很多实训室利用率不高, 比如:收银实训室、会计综合实训室, 因为规模较小, 不能组织教学, 所以目前使用率不高;会计分岗位实训室, 学生可以分岗位操作, 但是实践效果一般;只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利用率较高。

2 如何提高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2.1 引进实践技能强的企业人员, 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要求实践指导教师必须有参加实际工作的经验, 这样源于实践的教学才不会使理论和实践脱轨。根据目前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少的情况, 这就要求学校在对会计专业教师的培养上注重实践, 比如可以联系兄弟单位对老师进行会计实践培训, 或者进行挂职锻炼。对于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以及引进的企业专家, 这部分人实践经验丰富, 但是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因此要不断加强学习, 要求这部分教师很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2 根据新知识新内容选择教材, 必要时可自编教材

会计专业的教学要以新制度新准则为依据, 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都影响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 同时对会计业务操作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当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时, 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也会有所变化, 在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应及时把这些新业务和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 教材选用上应该选择知识内容最新的教材。首先, 应选择那些已经出台的权威性文件所规范的新内容引入且内容充实新颖的教材, 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其次, 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当的教材, 如对于本科学生应选择体系全面、系统性强的教材, 对于高职类会计专业教材, 则要特别强调实践性和适用性。再次, 如果实践类课程教材设计方面存在缺陷, 也可以由本校自编教材, 这样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

2.3 重视实践教学, 强调“以学生为本”组织教学

实践课程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也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会计工作的前期锻炼。这就要求院系两级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方法, 强调“以学生为本”,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运用“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主导者, 他们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成为配角, 愿意配合学生的学习, 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2.4 整合校内实训室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 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根据我院会计专业实训室使用情况, 可将会计分岗位实训室与会计手工实训室合并, 提高实训室使用效率;收银实训室因为容量小, 不能满足学生使用, 可以将收银实训室撤销, 改为与企业合作, 定期安排到企业实训, 这样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员问题, 还能节约学院的教学成本;综合模拟实训室, 模拟大型企业的12个会计岗位, 但是缺乏大企业的相应实例和账套, 所以建议设置大型企业账套, 或者编辑相应的数据进行模拟实训, 鉴于学生规模问题, 可以实行分组模拟以解决学生人数过多的问题。

3 小结

会计专业是一个以实务为主要内容的专业, 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可结合会计实务的内容让学生多加练习。同时可根据企业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 充分利用实训室安排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潘云栋, 王秋霞.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08.

[2]杨敏.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 2008.

城市职业乞丐研究 篇7

1 我院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概况

1994年3月, 宁波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 志愿服务事业从此拉开了序幕;2001年9月, 我院诞生了第一个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爱心社, 此后在各二级学院团总支的引导下, 相继成立了二级大学生志愿者团体。现在我院共有注册大学生志愿者六千多名, 覆盖率到达90%以上。经过近八年的发展, 涌现了爱心维修服务队, 现代金报义工团、保护母亲河小分队等专业化服务队伍, 建立江东爱心民工子弟学校、回山中心小学、警校共创平安路等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阵地。我院学子在实践中以自己的行动树立了当代大学生“立足本职、奉献自我”的社会新风。

与此同时, 各级团干部在大学生志愿者, 队伍的招募、阵地的建设、工作领域的开拓和管理机制的建立与优化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几年来的实践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我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作分析,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管理机制。

2 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存在的矛盾

我院的志愿者工作在长期的探索中, 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总体上得到了广大志愿者的认可与肯定, 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运行中, 也存在着影响志愿者工作进一步发挥的几个突出问题, 以下的三对矛盾暴露出志愿者管理机制中的薄弱。

2.1 阵容规模不断扩大与专业化服务队伍缺乏的矛盾

伴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重视, 我院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不断的壮大。截止到2009年6月份, 我院共建立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伍127支。这些志愿者服务队伍基本都是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建立起来的服务组织, 即一个团支部结对一个社会服务点, 建立定期的合作关系, 成为志愿者服务的一支有生力量。

同时, 在众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 专业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甚少。2008年底, 鄞州区开展“快乐星期六, 专业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活动, 我院上报的专业化志愿者队伍仅1支, 与127支总的志愿者服务队比例仅为0.8%。

2.2 参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次数与年级增长成反比的矛盾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一项服务社会, 惠及自身成长的长效工程。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瞬间美感, 而是需要长期投入的阳光工程。但是在我院的调查中, 却出现了大一学生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最为积极, 大二学生参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集中在大学生志愿者组织骨干, 大三、大四学生参与者主要集中在学生干部的奇怪现象。

2.3 社会价值取向与自我价值追求的矛盾

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价值取向是“做一个有助于社会的人”, 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价值追求是“做一个生活充实的人”。但在实际的操作中, 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个人的自我价值追求出现矛盾和偏差。

3 创新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

3.1 规范志愿者注册, 完善志愿者招募机制

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的专业服务水平、扎实的工作态度、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 是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有力保障。因此完善其组织招募机制, 让更多的大学生青年参与到志愿者队伍, 是大学生志愿者事业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志愿者招募要通过“12·5国际志愿者日”广场注册活动、“3·5雷锋日”志愿者宣誓仪式、志愿者注册网络管理制度, 规范管理工作, 建立高校志愿者的队伍和个人服务档案,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3.2 加强志愿者培训, 夯实志愿者培训机制

要实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整体效果和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 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培训。要模拟奥运志愿者的培训机制, 建立相应的培训工作机构, 对志愿者以及组织管理干部进行短期的岗前培训和长期的素质培训的双线结合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和实践交流, 让广大志愿者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增强服务技巧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提高志愿者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

3.3 打造志愿者基地品牌, 践行项目化运作机制

一个团队的凝聚力需要通过团队的精神和文化来体现, 一支强大而富有生命力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需要有自己的品牌和文化。以大学生志愿者协会为主体, 推行大学生志愿者基地品牌, 通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策划、评估、 (下转第78页) (上接第76页) 指挥、协调、实施、运行、控制、调节和评价的全过程, 以创建志愿者活动的品牌, 并在品牌的构架下, 上下联动, 分级实施, 践行志愿者工作项目化的运作。

3.4 深化星级志愿者评定, 推进志愿者评价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出现懈怠的最主要原因之缺乏相应的激励和刺激。为此, 为保障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性, 必须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进行评估与奖励。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一要应对及时, 完善大学生志愿者事后考核机制, 即在志愿者活动结束后, 由志愿者负责人或团总支负责人立即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行动给出针对性的评价和激励;二要整改提高, 在充分肯定志愿者工作的取得效果的同时, 指出志愿服务工作中待改进的地方, 不仅让广大志愿者认识到志愿行为的闪光点, 同时也要认识到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作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三要正面宣传, 在大学生志愿者学时认定, 星级大学生志愿者评定、素质拓展学分申报、大学生志愿者荣誉表彰等上要下足功夫, 推进志愿者评价激励机制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3.5 提高人性化管理水平, 丰富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愿意主动尝试并接受新鲜事物, 同时又是个性十足的群体。创建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 应将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放在推进志愿者工作的重要位置。同时, 发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事业需要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内因的发展, 加强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的各项保障机制建设, 保障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一要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要贯彻落实《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和《宁波市青年志愿服务条例》, 制定我院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条例, 为广大志愿者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给志愿者的志愿行为贴上了安全合法的权益标签。二要配备专职指导老师。共青团工作应该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进行宣传和鼓励, 并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能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三要提供资金保障。资金保障是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解决这一问题, 开发自身的造血功能, 以活动养活动。通过社会赞助, 与企业联合, 共同运作志愿服务活动。

参考文献

[1]崔健文, 刘秋得.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的探索与实践.青年探索, 2004.1.

[2]马飞翔.转型时期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北京社科规划网.

[3]陈卓武, 张育广, 陈未娴, 陈逊侄.新时期深化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思考.2006.3.

[4]胡兴祥, 刘兴民.关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几点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

城市职业乞丐研究 篇8

1 家政护理培训必要性分析

2006年1月~2月份,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医学护理系和连云港市妇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对连云港地区家政服务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 结果表明:对家政护理服务有需求的家庭占调查家庭数的26.8%;在接受过家庭服务的家庭中90%以上的人认为家政服务员的素质及专业技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现阶段急需家政服务的家庭主要有以下几类:1) 双职工的高收入家庭2) 家中有残疾人或慢性病人的家庭3) 家中有学龄前儿童的家庭4) 有老人的家庭5) 有婴儿的家庭。这些家庭的需求内容主要可分为:1) 基本的清洁卫生2)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及教育3) 住院病人的陪护4) 老人的照顾5) 慢性病人的护理6) 残疾人 (主要是偏瘫、截瘫) 的康复护理。从以上调查可以发现, 基本的清洁卫生及做饭只占需求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家庭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护理技能的服务人员, 因此, 对这些家庭的服务并不只是会买菜做饭带小孩那么简单, 从业人员除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还必须具有营养学、疾病护理、康复护理、家庭卫生、良好的人际沟通及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 职业院校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城市下岗女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文明教育, 提高其创业能力, 不仅能有效地落实国家相关政策, 还能扩大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促进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 促进社会稳定。同时为政府排忧, 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2 家政护理培训实施方案

2.1 确立培养目标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

2.2 学习特点分析

农村进城女性及下岗女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她们的学习和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差别, 具体体现在:明确的目的性。她们不但对社会承担责任, 而且对个人、对家庭也自觉地承担责任, 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由于年龄、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因素, 她们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明显下降, 而对实践性强的操作性技能掌握较好。

2.3 培训内容及模式

根据社会需求及今后服务方向的不同, 主要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为公共模块和特色模块两类, 公共模块主要是法律方面的知识及基本礼仪及职业道德、家庭保洁、营养等;特色模块主要包括:护工模块、老年护理模块、月嫂模块、学龄前儿童陪护模块等。在以上模块中, 公共模块又分为每个方向必修与选修模块, 而其他的模块各自独立, 学员在一个模块学完之后, 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选择其他的进行学习。见下表

2.4 服务人员素质及能力要求

老年护理模块:老年人的饮食要求及生活方式的安排;常见老年病的预防及康复护理;老年人的心理沟通

月嫂模块:产妇的营养及产褥期的清洁卫生、乳房的护理、活动的安排、婴儿的正确喂养、婴儿的清洁卫生及常见病的预防

学龄前儿童陪护模块: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教育、营养、良好习惯的培养及不良习惯的纠正、学龄前儿童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护工模块:偏瘫及截瘫病人的康复锻炼;卧床病人的护理 (翻身、洗澡、压疮护理、各种导管的更换及护理、病人情况的观察) 、不同病人的基本营养要求

公共模块:基本的法律常识;家政服务人员的基本礼仪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家庭膳食的安排、家庭保洁的基本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及保养

2.5 教学安排

根据家政护理服务要求及学员特点, 课程安排以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学习场所安排上将实训基地与理论课堂融为一体;学习时间灵活安排, 根据每期学员特点选择晚上或是双休日。

2.5 证书考核

学习周期结束后, 联系安排学员参加国家劳动部门举行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 保证学员在学习结束后能够持证上岗。

3 结束语

家政护理服务在我国方兴未艾,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国家对家政护理服务人员还没有统一的培训方案。职业院校有着完善的实训基地及良好的教育优势, 充分利用各职业学校的现有资源, 认真落实好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精神, 根据成人继续教育及再就业有的特点, 确立合理实用的培养方案及合理的培养措施, 一定能将大量的下岗人员及进城务工人员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乐先莲, 职业教育概念分析[J], 职教通讯, 2007 (5) .

[2]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年10月28日.

上一篇:银行公司治理下一篇: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