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模式

2024-07-14

学制模式(精选十篇)

学制模式 篇1

一、正确理解和树立体育有效教学理念

体育有效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并促进自主学习。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正确掌握一直是教师关注的主要目标, 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心理却比较淡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明确规定了学习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这五大目标, 这意味着运动技术与技能目标不再是判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唯一目标。体育有效教学必须促使五大目标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要求教师将体育教育的价值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另外体育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和练, 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体育教学的“效”, 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 要让学生在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能力、心理素质诸方面取得进步。“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只有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活动的主体时, 教师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另外体育有效教学还需要教师具备反思与创新意识。体育有效教学必然是一种反思性实践, 有赖于教师持续地反思与探究。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价值观, 最终都需要体育教师认真学习、理解领会, 并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长期以来, 体育教师比较缺乏理性精神和反思态度。体育教师只有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培养自觉的反思意识, 才能有效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体育教学才能有效、高效。

二、实施体育有效教学的建议

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取得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 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可从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1. 强化有效教学目标意识。

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目标, 制定合理教学目标, 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最大限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 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一节课目标不明确, 重点不突出, 是导致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

2.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有效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是在教与学上没有尊卑之分, 和谐指师生情感有效的沟通和融洽。研究表明, 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越多, 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 有效教学可能性就越大。可见, 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情景, 给学生以轻松、平和、快乐的享受, 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是发扬教学民主, 优化学生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 鼓励质疑提问, 发表不同意见, 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体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 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 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 予以情感投入, 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兼容的态度和方法, 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 那么, 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水到渠成。

3. 精选的教学内容要保证体育的有效教学。

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 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能有效促进其发展。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 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 我们不但不能“淡化”, 而且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 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 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 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是我们的首选内容, 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 如何“用好教材、拓展教材”, 绝不能把体育课的根本——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 否则我们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4. 正确运用教学评价, 优化导评形式。

学生学习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 影响课程发展的方向。特别是课程目标主体取向评价的提出, 更加强调每一个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好学生学习评价, 能有效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省,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保证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正确运用好学习评价:首先,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并明确体育新课和评价理念, 努力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和进取作用。其次, 强化学习过程评价, 用终结性评价指出学生应努力的方向。第三, 关注学生差异, 特别是学生年龄心理活动和认知水平的差异,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学制模式 篇2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教育制度是国家内部各种教育机构的系统,泛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等。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从而保证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制日趋复杂化,并在逐步完善。符合国情的、科学的学制,既要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与管理人才服务,又要着眼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普通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培养,使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二、学制建立的依据及制约因素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制约。

第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制约教育结构与学制的重要因素。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因此,学制也必然具有阶级性。统治阶级在制定学制时,必然要考虑其政治经济利益。封建地主阶级设立学校,就是为把他们的子弟培养成剥削阶级的继承者,学制设定的入学条件等级分明。如中国唐代的“二馆六学”,除“律学、书学、算学”外的其它各学,平民百姓的子弟根本就进不去,即使像“律学”等这样的学馆,贫苦农民也无缘问津。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在学制设立中取消了“等级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口号,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虽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入学必须要交纳学费,特别是一些中高等学校的学费十分昂贵,工人阶层根本拿不起,最终能入学的实际大多仍是资产阶级子女。社会主义的学制是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教育目的和主张,使教育具的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性。我国现行学制,由于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备的制约,还处于一个复杂、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

所以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的方针政策。不同的学制,受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性质制约。反映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在阶级社会学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封建社会,规定人们按照各自的社会地位进入不同等级的学校。这种等级学制,完全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在资本主义社会,虽规定凡属公民只要交纳学费都可入学,但一些好学校却收费很高,从而限制了贫穷人家子弟入学。这种学制也是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要求的。社会主义社会学制理所当然地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民族的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为巩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因此,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第二、学制的建立与发展,还取决于生产力与科技技术的发展水平。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劳动力的要求不高,劳动者不需要接受专门教育就能够从事简单的劳动。因此,古代的科学并不普及,学校教育由统治阶级把持,只为统治阶级服务,因而学校的类型很少。虽然在封建社会出现了一些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如算学、医学等,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和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限制,还不可能形成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学制更不能完备地建立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水平逐渐提高,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充分发展起来以后,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普通劳动者要经过教育,还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职业技术人员,于是逐步建立起各种培养专门人才的学校,学制随之发展起来。从这一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学制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相符,学制的建立如果不能立足于现实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要求,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学制内容不可能超越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物质条件、规模大小、发展速度、普及程度、课程结构、专业设置等。学制的发展历史说明,学制是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的。所以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具有生产性。

第三、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制约作用。19 世纪以后,心理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教育的科学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自赫尔巴特以来,心理学一直成为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依据。学制的建立和发展同样受其制约。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了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在人的一生中,从出生到成长为青年,经历了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早期等不同年龄的发展阶段。这些相互联结的阶段各有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确定入学时间、学校分段和衔接时都要适合年轻一代的智力和体力发展水平。

教育的功能也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因此,学校制度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以往,我们对于“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谈论得较多,而对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谈论得不够;对“教”研究得较多,对“学”研究得较少;对“教”的投资较多,对“学”的投资较少;对“教书”很重视,对“育人”则不得法。我认为:现代学校制度为学生的多元发展、终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其成为制度的核心价值观。而且应该具有“德法兼治”的特点,现代学校制度不能只谈法而不论“德”。所以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现代学校制度应该把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作为基础性的主要内涵之一,强调不同的人打不同的基础。如果这一点没有保证,就很难建立起比过去更先进的学校制度。

第四、民族文化传统也是建立学制的一个制约因素。

文化总是由人类的某个民族创造的,而一个民族的特性也较多地集中表现在文化中。因此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传统可以是同义词。由于世界各民族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对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他们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文化。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进一步的说,只有理解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才能理解这个国家的教育制度。

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育离不开文化传统,教育除了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方法无不留下文化传统的痕迹。例如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科学制度是在封建制度中形成的,这种科举制度把学校教育与人才的选择制度结合在一起,这就影响到中国一千多年的教育传统。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动摇了封建主义统治的基础,科举制度终于随着政治经济的剧烈变革而彻底破灭。但是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虽然在中国已消灭了一百年,而与科举制度相伴随的教育思想却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残存下来,追求学历,重视考试就是这种教育思想的反映。教育一方面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是发展文化,创造文化的最重要的手段。也就是说,教育无时无刻不在传播文化,创造文化。文化靠什么继承和发展?靠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但是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又总是根据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对文化传统加以选择和改造。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来选择文化、传播文化、改造文化、创造文化,使它符合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第五、教育思想对教育制度的建立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教育思想也称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这个社会现象的态度、认识及基本看法。教育思想影响着教育整体,对教育制度也起着影响与制约的作用。教育思想不仅影响着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而且还制约着教育制度的内部结构。如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就改变了历史上人们所持的一次性教育观念,从而促进了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大发展,并带来了当代学制体系与结构的重大变革。

综上所述,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学制要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制定学制的过程中,不仅要考察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学制的制约作用,保证学制性质与社会的一致性,同时要充分研究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民族文化传统对学制的影响,使学制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各国的学制由于受阶级性及各种现存因素的影响而不同,但仍有许多相同的影响因素,如身心发展规律等,因此,在制定学制的过程中如入学年龄、义务教育年限、组织管理、办学形式等方面都可以相互借鉴,吸取其长处,使学制更符合时代的要求,为社会发展服务,推动社会发展。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二十世纪,社会呈现高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学制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西欧双轨制变革更为明显。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改进学制,以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纵观当代学制 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充分发展,为教育提供了许多科学理论,其研究成果已充分证明了儿童在入学前智力发展水平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时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提早开发幼儿的智力,对个体未来教育的发展极为有利。因此,世界各国都有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并在法律上予以保证。如法国、瑞士等国,在法律上规定五、六岁的儿童全部入幼儿园,做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一些发达国家 3 — 6 岁儿童的入园率几乎达到 100%。我国幼儿园教育在 80 年代以后发展的也较快,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4 — 6 岁儿童入园率很高,许多小学直接设有学前班。一些小学把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做为吸收儿童入学的手段,虽然还缺少一定的量化研究和管理,但其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重视早期智力开发,还表现在许多国家对智力超常儿童发现和培养上采取特殊的规定,如允许智力超常儿童提早入学、跳级、以及设立专门的学校或教育机构等。美国在 1973 年制定了“天才教育法”,日本在 60 年代初开设了“英才实验学校”,我国的中国科技大学在 1987 年创办了“少年班”,招收 15 岁以下的优秀少年提前进入大学学习。各国在学前教育方面都在做出不懈的努力。我国从 80 年代后,幼儿师范教育受到重视,发展较快,培养了大批幼儿教师。国家儿童发展基金会为各国特别发展中国家培养幼师做出了许多贡献。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世界各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二)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学制系统虽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不能把儿童升学前教育的年龄视为儿童的入学年龄,因为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区别的,如就学习活动方式而言,前者以游戏为主,后者以课堂教学为主。但由于义务教育年限已延长至初级中学,小学已成为普及教育的初级阶段。青少年的青春发育期提前,幼儿早期智力的开发以及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使许多国家改革小学制,将入学年龄提早,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60 — 1982 年世界教育统计概述》介绍,在 199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都规定儿童入学年龄在 5 至 7 岁之间,规定为 6 岁的占 56.8%,比以前提早一两年。

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基础教育,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都把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一发达国家的义务已达 12 年以上,将义务教育延伸到高中阶段。这除了表现在义务教育的一端在逐渐向学前教育方向扩展外,还表现在向初中后教育阶段延伸。日本义务教育的年限为九年,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虽然不在义务教育之列,但已经达到普及程度。1996年,日本高中教育的入学率就已达96.8%。法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为十年,包括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和高中第一年。前联邦德国早在1964年就规定青少年 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如不继续升学,则必须接受三年的职业义务教育。法国从1983年起对所有结束义务教育而不继续升学的青年提供社会和职业资格的培训。英国从1986年开始,对年龄为16岁的中学毕业生提供二年的职业培训。荷兰也规定所有历岁的就业青年每周都必须有二天接受义务职业教育的时间。

(三)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中等教育阶段是现代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与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不相同。它既不像初等教育做为基础教育在结业后全部继续升学,也不像高等教育融职业训练与学术研究于一体。它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各占一定的比例、协调发展的阶段。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所致。二战后,国际间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劳动力,要求在中等教育结构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来满足这一需要。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有限性,使适龄青少年不能全部接受高等教育,必须有部分青少年在中等教育结束后就业,这些青少年在就业前则必须接受一定的职前训练。因此,各国当前都十分重视中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使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基础教育与就业之间的桥梁。

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必须看到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质量要求。现代大工业生产,导致职业的流动性增加,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变小,一个人终其一生可能要从事几种及至十几种职业。这就是要求个体在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普通中学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是中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且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在当前各国的学制改革中,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按通行说法,一国高校入学率,即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的比例在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化教育,50%以上可算是达到普及。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达到大众化,正在向着普及化发展,有的国家如美国甚至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努力。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车道”。1999年1月由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 《面向对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接近15%”的工作目标。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进一步指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目前,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已由1998年的 9.8%上升到2002年的14%。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也突破了传统高等教育观念,向多层次化方向发展。传统的高等教育以本科为主,研究生教育比例很小。当前的高等教育,大多数国家都已形成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级教育体制。专科二至三年,学制短、投资小、发展快、职业性强。本科四至五年,为高等教育主体,基本理论厚重,学术要求严格,以培养高级科技、管理与学术研究人才为主,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学位课程和博士学位课程,分别为二到三年,主要培养科学研究和管理的高级人才。近年来,一些国家又开设了“博士后教育”,为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继续开设研究课程。

高等教育类型也由单一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向全日制与业余并存的多样化方向发展。普通高校向社会开放,形成了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夜大学等多种高等教育办学形式。

(五)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1965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会议上,终身教育首次由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继续教育部长的法国教育家郎格朗(P.LCllurand)正式提出。郎格朗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这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报告 《学会生存》将郎格朗的主张进一步系统化,提倡“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终身教育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指导思想,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则是各国学制改革的共同目标。终身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建立在民主化、普及化的教育理念上,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多样性 和生活化的特征。终身教育是持续的,它包括各种年龄阶段,贯穿人一生的整个过程;终身教育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它谋求正规 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等 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统一,把一切具有教 育功能的机构都连接起来;终身教育面向全体人民,以全民为对象,向每个人提供学习和丰富知识的可能性;终身教育要对人们授予多面性的教育,它既包括专业性的教育,也包括社会的、文化的、生活的等各方面的教育。总之,终身教育是一种大教育观,是改革现有教育机构的原则,其目标是组织一个提供终身学习的完善体系,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君毅.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M].台北:学生书局,1980.[2]曹缔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59~64.[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先.现代学校制度管理与人本取向的调控策略研究[J].宝山教育科研网,2008,12 [5]试论教育社团与我国近代学制的演变--《浙江学刊》2002年03期

学制模式 篇3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在医疗事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基础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就医也越来越方便。这些,都离不开医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将简单分析学制医学生病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当前在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学制医学生;病理实验;教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01

现阶段我国医学教育当中,基础医学同临床医学间的一个重要沟通桥梁就是病理学课程,此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医学教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培养创新型能力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学制医学教育对于我国而言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实践经验非常少,并且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我国医学领域教育专家已经达成共识,即学制医学教育必须同国际进行结果,培养出优潜质、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型医学人才。

一、现阶段我国学制医学病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在传统的病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通常都会通过幻灯片来为学生演示并讲解一些大致标本病变,传授给学生一些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疾病病变特点及其同临床病理方面的多种联系,之后再让学生们观看一些玻璃切片,并介绍相应疾病在镜下显现的特征。在教学方法上还是那种传统的“灌输式”,整体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们对知识的印象也不深刻,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部分比较珍贵的、小的标本(例如肝炎、肾炎)及一些容易褪色染色切片无法进行大量的制作。学生进行标本观察的时候,一定要在实验室里,而且要凭借显微镜来观察,所以就限制了学生们的学习空间及时间。因为玻璃切片制作及使用中具有褪色和易破损的特点,很难进行永久性保存。这些局限性都对实验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及交流。

(二)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搭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在实验教学当中都具有轻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的理念。在传统的实验教学当中,通常都是通过验证相应的成熟理论,观察特定病理标本及切片的那种被动教学方式,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考虑到整体的教学安排,实验课程总数相对较少,学生们在实验室使用方面相对困难,缺少实验机会。

二、有效构建学制医学生病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积极建立起病理学多功能开放学习中心

现代化的病理学多功能学习中心不仅有病理教学切片、显微镜,还有系统分明、数量庞大的标本,更有多功能网络教室。该学习中心应向学生实行免费开放,这样才能方便他们在课余时间或非上课的时间到中心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既可以看看切片和标本,也可以在网络教室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是文献。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建设一些网络虚拟实验室,通过病理网页向学生们介绍相应病理的技术或者一些相关的前沿知识及技术,这样能够促进学生随时了解医学发展动态,从而在教学及科研资源上享有优先权。另外,可以在网站设立一些答疑的板块,这样学生们就可以随时留言一些问题,教师也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解答。

(二)积极应用虚拟切片

所谓的虚拟切片也被称为数字切片,是指通过全自动显微镜的扫描平台把相应的玻璃切片实现高精度的无缝式拼接,进而形成全视野的数字化虚拟切片,能够通过专业性的软件在电脑上实现倍率不同的观察,还能在某个范围之内实现无极倍率连续浏览。按照实际教学中的需要,把虚拟性切片根据章节或系统进行分类,建立起相应的切片库,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计算机当中,这样能够非常方便地对教学资源进行查询、管理、分类及利用。在传统教学当中,玻璃切片一定要在实验室内的显微镜下实现,大大限制了学生们的学习空间及时间。而利用虚拟切片的相应图片浏览软件,则可以实现学生在自己电脑上随时查看,也可以在网络教室或学校网站上进行学习,即便没有玻璃切片和显微镜,学生也能实现观察的目的,而且是随时随地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空间及时间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进行预习及复习。所以,建立并有效应用虚拟切片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自学能力。此外,还可以将显微镜数码和虚拟切片系统进行结合,然后应用到医学实验课堂当中,这样就可以随时更新、充实、修改、重放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多了一个非常高效的工具,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及学习效率。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促进学生创造力及实践力的发展

1、学校可以组织那些七年制及八年制的学生将最新的英文医学文献翻译成中文,并分类汇编成相应的论文集,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一些读书报告会。

2、教师或医学教授可以为学生们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些学术报告及专题讲座,将病理学方面最新的方法、技术、理论介绍给学生们。

3、在进行尸体解剖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看,并为其讲解一些病变,把相应的病史资料及病变的图片上传到网络,方便学生们进行浏览及讨论。开展尸体解剖的专题性讲座,让学生们观看尸体解剖的录像,使学生正确理解解剖尸体在验证患者生前诊断正确性、总结治疗经验、提升医疗水平方面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4、积极开展动物实验。教授血液循环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家兔空气栓塞的实验,令学生们实际动手进行操作,在家兔的耳缘静脉处注射进10-20毫升的空气,几分钟后来细致观察家兔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讨论、分析造成家兔死亡的真正原因。利用相应的动物实验,一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这就要求我国医疗水平尤其是医疗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尽管现阶段我国学制医学生在教学模式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但只要相应教师积极、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并为其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那么我国的医学教学水平必然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季晓辉,王锦帆,马艳,等.试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演变和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2012(1)

[2]卢冠男.基于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比较研究[J].亚太教育,2015(12)

[3]韩红波,赵建龙,周琪.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促进病理学教学互动[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

“导学制”课堂教学模式之有效导练 篇4

关键词:“导学制”,有效导练

一、导练的研究背景

我校提出的“导学制”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目标,力求系统地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通过“导学制”的实践和研究,转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同时,通过“导学制”传递教师及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众多一线教师都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而对课堂训练的研究明显不足。“导练”是课堂导学的核心部分,不可或缺。对学生而言,它不仅具有帮助学生联系旧知的再现功能,还具有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比较的综合功能。对教师而言,问题的研究、规律的发现不是最终的目的,而这之后的实践与思考才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才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基础,因而反馈检测必不可少。

二、导练模式的探讨

我校语文组从有利于学生在训练中提高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导学制”的三制模式:审批制、选择制、追踪制。编写采取“审批制”,由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把关。“选择制”,习题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原创性;检测具有信度、效度、区分度;设计具有恰当的难度、合理的梯度、适当的题量。“追踪制”,反馈情况要及时矫正,采取“批改一订正一再批改一再订正……”的多轮循环矫正的方式,坚决做到“适当、适量、适时,不达标的坚决不放过”的训练要求。

通过实践导练,形成了有效导练的“个备一集备一个备”的三轮导练模式。第一次“个备”,在集体备课前,要求备课组成员“人人个备”,形成自己的导练思考,使教师带着思考进入集体备课,以增强集体备课的含金量。“集备”,是在“个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一人主讲,全组讨论,明确导练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第二次“个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根据班级实际进行个体备课,从而形成符合个性特点的“导学案”。“三轮”之间的关系是“一轮个备出思考,二轮集备出思路,三轮个备出思想”。

三、导练原则的把握

在导练的过程中我们需坚持以下原则:①促进学生发展原则,作业的设计与完成应该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②多样化原则,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激情,提高学习兴趣;③层次性原则,作业设计要让好的学生“吃得饱”,差的学生“不吃力”;④启发性原则,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⑤少而精原则,宜短小精悍,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分解难点,体现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

有效导练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导练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导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形成觉悟。

四、导练方法的应用

在实践操作中,对于导练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严禁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症结,自己得出答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应作适当的指导。对同一知识点能做到举一反三,以培养学生认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对练习的引导可采用多种方法:可通过在课堂上学生的复述、解答或演练,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鉴定的方法;还可运用典型剖析、全班“会诊”的办法,或采用某种程度的答辩,或采用学生互检、教师抽查的做法对练习的结果进行评析。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①对显示出独创精神的答案应给以表扬和鼓励,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②对共性问题要及时处理,要求黑笔书写,红笔批改,蓝笔订正;③问题要短小精悍、难易适中,切忌容量大而干扰学生导练。

五、导练的推广价值

“导学制”之有效导练在于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导向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导练的形式可以是讲练结合,贯彻课堂始终;也可以是条块结合,每块均由“讲解”、“练习”、“小结”构成;还可以是在导学过程中穿插微型导练,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大学学制,不一“定” 篇5

一般来说,本科学制为四年,专科为三年(本文将其认定为常规学制),本、专科的大部分院校和专业均为此种学制。为了更好地指导考生报考,本文将重点置于那些非常规学制,也就是获得本科文凭需要四年以上的专业,专科文凭需要不到三年的专业等。此外,由于创新办学模式,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已经屡见不鲜,虽然这种办学模式已经不仅仅是获得本科学历,但其较多位于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中,因此,也于本文一并说明。

一本科院校里的长学制

现在世界通行的大学本科学制是四年(据说中世纪大学本科教育就是四年)。为什么定为四年呢?有专家解释说:因为一般的专业知识都是分为三个层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一年一个层级,加上实习一年,正好是四年!

由于本科专业学制绝大部分是四年,因此在“招生计划”中,“凡未注明学制的本科专业,学制均为四年!”。“本科院校里的长学制”指的是五年制的本科专业,这些专业由于课程较多或实践(见习及实习)的需要,必须安排五年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计划。比如临床医学、中医学、建筑学、城市规划、雕塑以及音乐学等。

部分实行五年制的本科专业情况(见表1)。

这里说的“五年制”,是指一开始就进入本科院校的专业,那些学习某个专业也花了五年时间的“专升本”不在其列。

较常见的五年制本科专业大多数是热门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可观。较少见的五年制本科专业也非同寻常。比如:大连交通大学开设的工业工程、交通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采取了与软件工程专业嫁接的教学方法,在毕业证书上会同时体现所修的两个专业,并授予相应的学位。

二专科院校里的短学制

《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是考生填报大学志愿的依据,翻开其中的(专科(高职)部分),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特别说明”:“专科(高职)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部分专科(高职)专业学制为两年。两年学制的均已在专业名称后面予以了标注,凡未注明的,学制为三年。”可见我国大学专科学制主要为三年,而实行两年学制的专业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实行两年制的专科(高职)院校专业情况(见表2)。

中国目前的专科教育分为高专(高等专科)和高职(高等职业)两种形式,二者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前者相对偏重于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侧重于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但同属专科学历层次。高职在中国是于21世纪之初新兴的一种教育形式,因其更强调教育适应职场或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取代高专这种较传统的教育形式的趋势。

表2中的专业既有本科大学中的专科专业,也有高等专科学校中的专科专业,还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的高职专业。这些专业的共同点是:1学制都是两年:2专业都是技能型。由于专业贴近市场,实用性、操作性强,因此很受“早点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的学生青睐。

但是,将来想“专升本”的学生最好不要填报。因为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对于需要掌握全面知识才能“升本”来说,时间是不太够的。另外,从表面上看,专科读两年,减少了一年学费。但有的学校的两年制专业学费昂贵,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必须加以注意。比如:中北大学电子商务(两年制)年学费12000元、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表演(两年制)年学费19000元、长沙保险职业学院财政金融类(两年制)年学费17600元。

三其他非常修规学年限

近几年,在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中,常常会看到一些超长或超短的修学年限,长的如七八年,短的如一年。这些都是本科、专科的学制吗?当然不是。这些特殊的修学年限,超长的一般是针对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模式,而超短的一般为预科学制。以下,就分别针对这两种修学年限对考生进行说明。

(一)超长修学年限:“超长修学年限”指的是六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等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模式。部分本硕连读和本硕博连读的专业情况见表3。

最早,因医学类专业比其他学科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过程,本硕博培养模式多在医学院校试行。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多,为了在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对一些优秀人才进行贯通培养,同时可以吸引优秀生源,一些综合性大学也开始招收“本硕博连读”考生。本硕连读(特别是本硕博连读)的门槛很高,被录取为“本硕博连读”的考生,其平均分数一般要高出该校在当地的录取线50分左右。

(二)超短修学年限:“超短修学年限”指的是只读“一年”的预科班。比如表4中这些院校开设的预科。

预科班的学制通常为一年,一年后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实行不同的学制年限。“预科”主要是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和文体特长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而设置的,而且绝大多数为本科预科。

学制模式 篇6

一、“2+1”学制模式现状

中职机械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它的实践性很强。机械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对于教育部所倡导的“2+1”模式, 第三年学习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 对于提高职高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无疑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创举。

目前, “2+1”学制模式各校尚在摸索之中, 在些学校甚至还来不及改革课程体系, 用两年时间匆忙把几门专业课上完后, 急忙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第三年的教学内容完全停止, 把学生托付给企业或放任自流。对于机械专业,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相对较弱, 两年校内教学时间紧, 许多学校对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虽然重视, 但苦于实习设备和师资不够, 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 在“2+1”模式下, 第三年的顶岗生产实习给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实践平台, 机械专业老师更应抓紧机会, 工学结合, 校企结合, 而不是单纯把学生推给企业, 让学生毫无目的的实习, 浪费宝贵的实践教学时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能独立从事机械操作及初步设计工作的合格的中高级应用型机械人才, 就要将第三年的机械教学与生产实习衔接起来, 并付诸实践。

二、第三年机械教学与生产实习的衔接探讨

针对机械专业学生实习, 让学生带着项目到企业实习,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结合现场工作情况, 充分利用企业实习资源, 专门针对在校内无法接触、理解的实际问题联系实际, 逐个进行研究。

在实习中, 学生有一年时间充分熟悉业务, 老师应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书, 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际工作中解决。首先, 应充分了解设备的各项性能, 包括动力技术、传动系统、操作流程、加工方法方式等。实习结束, 要把实习所得成果进行总结, 上交指导老师, 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一项指标。除总任务外, 教师还要结合实际, 对任务进行分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熟悉企业各项业务流程。企业的生产业务处理要涉及到原料、生产、包装、储存、销售、等许多管理职能部门和环节, 实习生进入这个业务系统, 首先要了解工厂中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 以及自身所处岗位要求。在顶岗生产实习中熟悉各项生产加工工艺流程是首要问题, 实习指导老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 根据所在企业实际情况, 熟悉各项生产工艺流程。

2.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 在机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 实际生产这一环节往往被省略。在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可积极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通过师傅的帮教了解工作要求, 操作方式, 技术要求等。要勇于钻研, 善于分析, 在实践中增长知识,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3.生产工艺卡片的编写。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自身岗位的实际情况编写生产工艺流程卡片。要求学生了解编制工艺的过程及和要求, 编卡前, 必须完成三项基本工作:零件尺寸、技术要求、加工步骤及任务书。学生在企业师傅和实习老师的指导下, 还可练习编制各类零件的生产流程图卡, 绘制各种零件图及装配图等, 充分弥补在校内学习的不足。

4.撰写实习报告说明书。说明书是对实习设计、报告的书面文字报告。学生可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 结合企业生产状况、各种产品技术要求, 加工方式方法及其他重要指标等,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把产品设计、生产、加工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说明。撰写实习说明书, 可锻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同时也为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撰写实习报告说明书可以采取如小组讨论、请教师傅、老师辅导等多种方法来合作完成, 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

三、校内教学设备不足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衔接

在校内的教学中, 即使具备完全仿真的模拟实习, 许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机械课堂上仍无法完全解决, 造成了机械教学的缺失与不足。如机械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工厂人际关系协调、各岗位的配合等。这些问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 才能让学生有所体会和感受, 从而试行解决。指导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种能力的提高培养着手:

1.提高机械职业判断能力。机械职业判断是指机械人员在机械法规、企业机械准则、国家统一机械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 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 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 对机械事项处理和加工工艺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数据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在企业实习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机械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如图纸图样识别、尺寸要求、配合方法、各类加工方法、技术指标、装配、各道工艺流程的选用和确定。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职业判断贯穿于行业工作的始终, 涉及方方面面, 通过实习了解机械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2.与工厂各部门和生产线、同车间的同事、各道岗位工序的协调能力。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 学生可感受各岗位的团结协作, 各道生产工艺流程的次序与衔接。机械实习指导教师要引导实习学生培养如几方面的能力:

(1) 适应能力。工厂是定岗定人的, 就要求各岗位人员有较强的自身岗位适应能力, 否则就无法达到岗位任务的要求, 工作目标与任务也将很难完成。

(2) 表达能力。要求与其它岗位打交道的机械工人必须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它是传递信息、与他人沟通以及完成任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

(3) 协调能力。机械加工岗位的任何一个点的不协作都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的不得影响, 加强协调能力的锻炼, 是有序生产的重要保证。

(4) 自控能力。要求机械操作实习生与他人打交道时, 无论是否顺利, 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 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感, 坦然面对, 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总之, 指导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利用宝贵的一年顶岗实习的时间,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 把顶岗实习作为就业前“实战演练”的平台。只有让第三年的机械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真正衔接, 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伏建华.员工职业精神.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8, 10.

学制模式 篇7

据介绍, 目前海南全省中职在校生人数达17万余人, 但中职毕业生无法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也不能像大学毕业生一样找到前景看好的工作。中职学生的发展瓶颈, 越来越受关注。

为打破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发展瓶颈, 搭建起海南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 海南省教育厅近日下发了《海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方案》。方案共设计了7种不同的中职、高职、本科贯通的多学制模式。今后, 海南省中职毕业生可以通过分段培养、连续就读的学制形式, 或者是通过高职本科院校单独招生, 获得升入高职、本科院校继续就读的机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其中有3种模式直接面对初中毕业生, 分别为:“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 即高职院校直接录取初中毕业生, 学生读满5年毕业后可获大专文凭;中高职“3+2”连续培养模式, 由与高职院校对口的中职学校录取初中毕业生, 学生在中职学校连读5年并经对口高职院校考核通过后, 可获大专文凭;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 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后, 先在中职学校读满3年并取得毕业证书, 再通过对口单招进入本科院校学习4年, 毕业后可获本科文凭。

学制模式 篇8

依据上述文件并结合我国汽车行业对技术技能汽车职业人才的需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自2012年起,陆续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检测与调整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气设备维修方向)、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现场管理方向)、数控技术专业(装调维修方向)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开展弹性学制(四年)试点的工作。学校开展的弹性学制(四年)的试点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中起引着领示范作用。

一、开展高职高专弹性学制(四年)人才培养的意义

随着机械制造业特别是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先进的工艺装备制造业的不断升级,机械和汽车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的三年制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汽车及制造企业的高标准需要。

目前,学校各弹性学制(四年)专业与汽车生产企业及机械制造和服务企业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培养项目,与企业共同进行全程订单培养,为学生未来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四年制专科弹性学制也是很有益处的。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制造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培养能够为一线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的技术技能人才,而不单单是修理工和装配工,希望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完善,因此要求他们在具有维修技能与装配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再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有一定的系统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四年制专科弹性学制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前提保证。

二、实施高职高专弹性学制(四年)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校企合作为试点提供了机制保障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政企共建的学校,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汽技术中心、一汽模具公司、大连机床集团及其售后服务网络体系、德马吉(上海)机床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连续多年为企业订单培养学生,由企业向学校提供未来几年内的人才需求计划,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与管理,实施专门化培养,使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这些毕业生由于培养针对性强,很快就能胜任岗位工作,而且发展也很快,很受企业欢迎。企业也明确表示,他们的用人标准不看学历看能力,如果这些学生能够再多学一年,理论知识再扎实一些,达到本科学生的能力,他们会按照本科学生的待遇去聘用。

(二)专业教学改革为试点提供了基础保障

开展弹性学制(四年)试点的五个专业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均为国家示范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全国首开专业。各专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三)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为试点提供了师资保障

开展弹性学制(四年)试点的五个专业的教学团队,是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团队,教研室重视团队建设与发展,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长期以来组织团队成员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理论,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并结合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与技术服务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三、结论

弹性学制(四年)专业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新探索,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向高层次迈进的新突破。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全国首批开展弹性学制(四年)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校,自2012年第一批学生入学,如今已经连续招生5年,第一批毕业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深受企业的认可。今后,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水平的发展,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必将进一步增大,因此,积极开展弹性学制(四年)专业人才培养,对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要:深入论述高职高专弹性学制(四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对弹性学制(四年)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这些策略与建议对于保障弹性学制(四年)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高专,弹性学制(四年),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学制模式 篇9

从2012年起, 新入学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将试行弹性学制, 学制分为3年和4年。

从2012年起, 内地新疆高中班新生入校后, 由办班学校统一组织摸底测试, 对测试成绩达到当地学生平均水平且学生自愿的, 可免除一年预科学习, 学制缩短为3年;摸底测试达不到要求的学生预科一年, 学制为4年。今年内高班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时间为3月10日至4月10日。凡符合报考条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经所在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合格, 均可在户口所在地学校或教育局报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考生, 须在户口所在地的兵团教育行政部门报名。

截至目前, 内高班已累计顺利完成12届共4.3万人的招生任务。内高班办班城市将增加到40个, 办班学校将增加到76所, 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4万余人。目前, 新疆内高班招生农牧民子女比例达到75%, 使更多边远农牧区牧民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据了解, 自2000年内高班开办以来, 国家不断扩大内高班招生规模, 已顺利完成了8次大规模扩招, 招生规模已由办班之初的1000人扩大到7090人。

关于中小学学制问题 篇10

《教育学报》2011年第3期刊载顾明远《学校制度亟待研究改革》一文,其中谈到中小学学制问题。作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地方和学校作过学制改革的尝试。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从1958年建校起就实行五年制,并自编教材,直到1988年为了应付当时小升初的全市统考,不得已停止了五年制的试验。但长达30年,北师大实验小学五年制的毕业生的学业水平一直与六年制相当,说明五年制的教学质量是能够保证的。北京景山学校在1960年建校之初实行的是“十年一贯制”,贯通小学直到高中。“文化大革命”后实行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至今。景山学校至今仍是一所全国知名,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学校。上海市至今小学仍是五年制,实行五四制。上海的教育水平一直名列前茅,他们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文化大革命”以后,许多专家主张实行义务教育五四制。北京师范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先在自己的附属小学和二附中开展了五四学制的实验,1986年以后扩大到山东、湖北、黑龙江等省的许多地区。当时许多领导和学者也都认为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学制较为合理。因为小学生潜力很大,只要教学得法,完全可以完成初等教育的任务;而初中开始分科,学生负担加重,学生往往在初中出现分化现象,如果改为四年,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技术教育课程。

今天,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高中阶段也将在今后几年内普及。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中小学学制重新研究和设置。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九年一贯制,不仅有利于减少小升初的无序竞争,还可以统一安排九年课程,减轻初中阶段的负担。在目前中小学分设的情况下,完全改成九年一贯学校,可能在校舍、设备和师资等方面难以做到,但可以尝试一校一贯或异校一贯多种形式。今后在扩建改建合并过程中逐步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

上一篇:人均耕地面积下一篇:农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