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因素

2024-08-10

体质因素(精选十篇)

体质因素 篇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辽宁省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样本中沈阳、丹东和朝阳三市的3-6岁的幼儿。

1.2 研究方法

1.2.1 体质测试法

严格按照2010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中的项目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

1.2.2 数理统计

运用SPSS17.0数理统计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出生时身长、体重、胎龄和出生后四个月内喂养方式对幼儿体质综合水平的影响

幼儿出生的前四个月的影响因素对于幼儿后期的身体发育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表1得出方程式:幼儿体质综合水平=0.016出生时身长+0.098喂养方式-0.052出生时体重-0.015胎龄。

从表2可以看出,根据重要系数,可以判断喂养方式在方程式中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出生时体重,然后是出生时胎龄,最后是出生时身长。有研究表明,幼儿体质状况与出生时胎龄、出生后4个月内喂养方式存在密切关系。胎龄、喂养方式因素对幼儿体质状况存在一定的影响,胎龄、喂养方式因素对4个年龄组(3-6岁)的幼儿体质状况影响范围和程度存在差异[1]。这就说明出生后四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对幼儿体质的影响力最大,孩子的体质形成主要是依赖于这个时间段的喂养方式。

2.2 食用油炸等食品情况、参加特长班情况、睡眠情况对幼儿体质综合水平的影响

根据表3得出方程式:幼儿体质综合水平=0.074食用油炸食品+0.019睡眠时间-0.138参加特长班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根据重要系数,可以判断是否参加特长班在方程式中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食用油炸食品,最后是睡眠时间。这与有关研究幼儿是否参加兴趣或特长班和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是生活方式中影响幼儿体质的主效应的结果基本一致[2]。这说明孩子的后期发育主要看其参与的社会活动状况,我们这里提到的特长班一般泛指体育类和文艺类特长班,无论是哪种特长班,都对幼儿的身心发育起着促进作用;同时油炸和甜食等食品对幼儿的身体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2.3 幼儿园动静态活动时间对幼儿体质综合水平的影响

根据表5得出方程式:幼儿体质综合水平=0.004动态室内活动天数-0.097动态室内活动时间+0.074动态室外活动天数-0.060动态室外活动时间-0.033静态室内活动天数+0.014静态室内活动时间-0.166静态室外活动天数+0.066静态室外活动时间

从表6可以看出,根据重要系数,可以判断动态活动室外每天时间在方程式中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动态活动室内每天时间,再次是静态活动室外每天活动时间,最后是静态室内每天活动时间。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动态活动室外活动对幼儿的体质起到主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幼儿时期就要多增加室外的动态活动量。

2.4 父母生育年龄、身高、体重及受教育程度对幼儿体质综合水平的影响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父母每周的运动时间都制约着幼儿体质的健康,因此下面我们着重研究父母的一些指标与幼儿体质之间的关系。

根据表7得出方程式:幼儿体质综合水平=0.059父生育年龄-0.031母生育年龄+0.045父亲身高+0.062母亲身高+0.022父亲体重-0.034母亲体重+0.047父亲受教育程度-0.043母亲受教育程度

从表8可以看出,根据重要系数,可以判断母亲身高在方程式中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母亲生育年龄,再次是父亲生育年龄。有研究显示,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幼儿的形态和素质都有影响,而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生活环境、幼儿的玩耍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3]。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在出生后四个月内,喂养方式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出生时体重,然后是出生时胎龄,最后是出生时身长。

3.1.2 在出生四个月后,是否参加特长班重要性最大,其次是食用油炸食品,最后是睡眠时间。

3.1.3 父母对幼儿体质的影响中,母亲身高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母亲生育年龄,再次是父亲生育年龄。

3.2 建议

3.2.1 一般认为,母乳喂养可以使婴儿吸收来自母体的免疫物质,相关的调查也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发生腹泻、感冒等感染性疾病,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4]。为了幼儿的体质健康,建议在幼儿的出生后四个月内尽量是用母乳喂养。

3.2.2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可以适当参加一些特长班,如音乐、体育等等,这样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东,等.胎龄、喂养方式因素与幼儿体质水平的关联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12:47-52.

[2]李健,姚辉洲.生活方式对3-6岁幼儿体质影响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58-459.

[3]祝明清,等.父亲受教育程度因素与幼儿体质水平的关联性[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18-419,389.

体质因素 篇2

姓名 单位及地址 联系电话 ***

龙红元

茶陵尧水学校 株洲市茶陵县严塘镇尧市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进年来新闻中报道多起学生运动中猝死事件,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近年来持续下降,已被社会公认。让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首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展现自我报效祖国。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还有学生自身的。本文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做了综合调查分析,中小学各年龄段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力量素质全部下降,耐力素质大部分下降,其他素质也在下降。学生体质明显减弱,且出现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的现象。综合以上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为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个人意见。

【关键词】 学生体质:

发展趋势:

因素分析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颁布以来,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确的要求,必将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的希望。现如今学生体质呈普遍下降趋势,特别是城市学生下降幅度较乡村学生更大。学生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等等。以上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中结果呢?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趋向如何呢?这有待于我们基层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想就这方面做一些

分析,为能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1.体质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较好。对体质的定义在体育、教育和卫生系统,也已基本形成共识,即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趋势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民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扩大。从总体国民体质上看,成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必须从青少年儿童和学生的健康抓起。

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样呈逐年下降的趋式。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弱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还不只如此,又出现了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青少年明显增多,体弱多病的儿童骤然剧增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但身体形态指标有较大增长,特别是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增长幅度较大。

2、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因素分析

2.1学生对体育运动认识不足,家长,学校重智轻体对体质健康意识的淡薄。

近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老师,家长一味追求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了争取好成绩,提高上线率,把智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体育教学成为摆设。家长重智轻体,认为考上大学才能有辉煌的前程,剥夺学生的运动时间,不停的逼着孩子上补习班,甚至连走路上学都改成专线接送。学生耳濡目染渐渐远离

运动。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家长认为子女的体质健康只要吃好睡足加强营养补给,参加体育锻炼用处并不大且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反映出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非常缺乏,重智轻体的观念占重要地位。

2.2学生课余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体质健康的提高。

学校至今仍坚持学习成绩代表学校的一切,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教师要有成绩就得从学生下手,加大作业量,每日测试,每周考试,题海试磨练学生。使这些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中,很少顾及自己的活动及休息时间,有时候,甚至连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也难以保证。部分学生晚上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升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学校参加一些体育课或活动课规定内容的锻炼外,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一些课余体育锻炼,只能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才会有极少时间安排锻炼活动。这样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影响体质健康的发展。

2.3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阻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现在的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还是以“分数线”、“及格率”作为评价标准。一些学生在主课老师眼里成绩不理想,所以占用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理所当然了,殊不知,这些在文化课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健康体质也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其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法按制定的计划完成。

学校有活动,体育课被占用,体育教师不得不放弃上课的内容去完成不是体育课上的任务,教学质量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因枯燥无聊的练习,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 的活动课或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缺少了教师的教,没有了教师的组织,没有了锻炼内容上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也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的追求欲不是很高,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导致了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加上近几年学校的“安全官司”接连不断,导致教师上体育课时,过于追求安全,不敢放开手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2.4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是以竞赛体育作为主要内容;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技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是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教学过程过分的强调“统一”、且教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无法谈起。这种片面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想有强健的体魄,并非一朝一夕。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育老师还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认真的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体育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运动能力,优美的示范姿势以及恰当的教育语言,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

自我锻炼的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也能唤醒学生对体育课的重新认识。

2.5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的影响

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青少年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非常有限,虽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都用于本单位职工健身娱乐,面向群众开放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其重要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不便,二是器材的维护),由于社会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少,造成双休日学生无处去锻炼的现象,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互动,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促进学生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家庭带学生,学生促家庭的体育健身格局,促使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2.6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的不足,也是影响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原因。

目前尚有不少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因种种原因造成拥有200米以上标准场地的学校并不多,因此学生在进行快速跑练习时并不顺畅;遇上200-400米的中长跑练习,教师经常会看不出是不是自己的学生在练习,所以学生的练习质量如何教师无法确认。同时体育教师心中还要提心吊胆,生怕学生人数太多发生碰撞,会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遇上这种情况,教师有时只能采用占地面积不大的体育项目,久而久之学生的运动量受到限制,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再有专业体育教师仍然缺乏,只好请其它任课教师兼任,这对指导学生正确参与体育锻炼是很不利的,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的机会。

3、结论与建议

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国家向前的步伐才迈的够力度。学生体质下降

已影响到国家的后备力量,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体质下降是由客观存在的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只有真正和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的意识培养、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得以实现。只要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场地器材得到切实解决,体育教师敬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生的体质自然会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强了,有利于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学生的成长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这一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这也正符合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强化体育课,切实保证中小学的体育课时,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强化课外锻炼,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课外体育锻炼,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有序开展学生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必须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目标,一切工作都以实现这个目标展开。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学生的强健体魄将指日可待。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R].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王平;;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教育;2008年09期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调查 篇3

2010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多部门联合公布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多数指标25年来呈持续下降趋势。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多项政策。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每天锻炼一小时逐步落实,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小学生体质的增强?哪种因素制约性最大?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试图弄清这些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有效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北京市中小学生为例,重点考察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在西城区、海淀区、通州区共发放问卷1 080份,回收率为99.9%,有效率为85.4%。所获得的调查数据利用Excel2007和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在影响体质健康各因素中,睡眠影响程度最高

通过调查获悉,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对体育锻炼、饮食、课业负担、网络游戏与睡眠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显示,不同影响因素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每一种因素的影响性都达到了50.0%以上。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睡眠(77.2%),其次是体育锻炼(76.1%)。这与目前一些研究者认为的“体育锻炼是第一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分歧。本调查针对的是学生,学生的认识最能直接说明问题。睡眠被排在了首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研究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方案上,应转变体育锻炼位居首位的认识,对学生睡眠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学生在睡眠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越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甚至由于睡眠不足精力不能高度集中,还会增加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

(二)在体育锻炼方面,体育课影响居首位

体育锻炼主要有体育课、课外锻炼等形式。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如图2所示。

图2显示,就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认为“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学生加起来所占比例为80.9%;就课外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认为“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学生加起来所占比例为68.9%。体育课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掌握锻炼方法的重要途径,体育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运动的效果。因此,提高体育课质量将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挥重要作用。课外锻炼是体育课的延伸,尽管在学生看来其对体质健康的影响不及体育课,但我们对其影响仍应加强关注,因为体育课教学时间是固定的、有限的,而课外锻炼的时间则是不固定的,时间可以自己把控,因此它可以有效弥补学校体育课的不足。

(三)在饮食方面,早餐影响程度更高

调查发现,早餐、挑食、吃零食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如图3所示。

图3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早餐对体质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这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吃早餐以及早餐的质量对体质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然而,实际上,有一部分学生因起床晚或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不吃早餐或不规律吃早餐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有研究表明,早餐是大脑活动的能量之源,如果没有进食早餐,体内没有足够的血糖以供消耗,学生便会感到倦怠、疲劳,精神无法集中,大脑反应迟钝,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另外,不吃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粘膜层,对消化系统造成很大危害。长此以往,细胞分泌黏液的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造成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因此,能否保质、保量地进食早餐,对体质健康影响很大。

除此之外,课业负担和网络游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思考与建议

(一)找准根源,改善学生睡眠的质与量

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主管部门早已下令为中小学生“减负”,以便增加学生休息时间,提高学生睡眠质量。但是,有些学校依然在狠抓升学率,作业量有增无减。有些学校即使减少了作业量,让孩子早放学回家休息,但部分家长却不愿意“浪费”那些时间,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大量占用孩子的休息时间。这是注重孩子学习胜于注重孩子健康的突出表现。长此以往,“减负”只会停留在口号上,强调小学生每天睡眠保证10小时、初中生保证9小时、高中生保证8小时只能是镜花水月。因此,学校与家庭应联合起来并保持高度一致,真正给孩子留够休息时间,保证不同学段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孩子的体质才可能得到增强。学生睡眠不足,单纯增加其体育锻炼是很难达到增强体质目的的。

(二)上好体育课,确保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只有保质、保量地把体育课上好,才能真正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学生掌握了运动技能,才能在课余时间自主锻炼。同时,上好体育课也能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师是关键。体育教师不但要提高专业技能,更要提高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并在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引导下,高度对学生负责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只是完成一周几节体育课的工作量上。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需要同步提升。

(三)按时进食早餐,为学生学习与锻炼提供营养保障

定时、定量并保质、保量地进食早餐至关重要。目前,由于早读学生到校时间较早,很多孩子因睡眠时间不足,起床晚了以至于来不及吃早餐,结果,有的孩子干脆不吃,有的孩子带着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吃,还有的带着来不及吃,只好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偷偷吃。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孩子上午的学习、活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不吃早餐或不规律吃早餐,能量供应不足,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因此,按时、有规律地进食早餐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后】

体质因素 篇4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池州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计169个班级5000名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定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数理统计法等, 其中测试法为实地测试, 测试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项目有: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台阶试验。对池州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原因》进行调查。现状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发放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99份。

2 结果与分析

2.1 从总体上来分析

池州学院学生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2008-2009年度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如表所示。

从表可以看出, 体质健康处于优状态的大学生所占比率也相对比较小, 大部分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良好, 从大一新生到大三的合格率呈下降趋势。大学生体质逐渐变差, 是一个值得全民族警惕的“危险信号”。现在这些状况已引起国家重视, 并且已经展开了相应的措施, “阳光体育工程”, 强制性规定学生每天要保证一个小时的锻炼, 对学生体质状况的所改善有所帮助。

2.2 身体形态机能现状特征

测试得出, 男生身高 (男生为170±5.13cm, 女生为157.1±3.01cm) , 与全国男大学生身高 (169.9±5.92cm) 和女大学生身高 (158.4±5.43cm) 基本一致, 没有显著性差异P>0。体重指标 (男58.6±2.43kg;女50.9±6.25kg) 和全国 (男58.8±6.44.89kg;女51.0±5.66kg) 差别也不大的情况下, 肺活量 (男3870±670.10ml;女2256.8±482.25ml) 却明显比全国水平 (男4257±7.10ml;女2855.1±422.12ml) 要低。大学生身体机能在下降, 与学习压力增大、体育活动不足, 缺乏行之有效的锻炼有关。

2.3 身体素质现状特征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 池州学院学生立定跳远平均水平要比全国平均水平优秀, 尤其是女子台阶实验更加显著。但男生的握力要比全国水平要低, 反映耐力素质的台阶实验明显比全国水平要差 (P<0.O1)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有所下降, 这与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得不到保障有很大关系。

3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原因

1.学生在上高中时学习压力大, 负担重, 体能锻炼少, 考上大学后就已经“积劳成疾”。学校科学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欠缺, 大学生的身体保健意识淡薄, 缺乏健康观念、体育意识和保健策略, 同时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 从小受家长过分溺爱, 不愿参加体育锻炼。

2.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 给学生不堪重负的感觉, 学生产生烦躁、焦虑的消极情绪, 影响了健康。一部分寻求“理想”工作的大学生追求更高的学历, 考研成为所追求的目标, 还有部分迷恋于网吧, 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网络游戏, 没有足够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 天长日久导致了体质与健康水平的下降。

4 建议

1.有关部门重视对高等学校的教育、体育和卫生工作的决策和宏观管理, 大力推动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帮助大学生树立崇尚健康的理念, 培养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为终生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50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

2.广大体育工作者掌握我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的基础上, 自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全面增进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为提高学习成绩服务。

3.体育教师在堂教学上要大量增加一些发展学生体能的练习, 尤其要增加一些有益于发展学生肺活量、提高学生力量和爆发力素质的教学内容和手段, 以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出一个全方位的、符合地区高校特点的一系列综合性干预措施;为今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德琛.学校体育测试与评价[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孙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现存问题的分析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2) .

体质因素 篇5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主要因素

摘要:为了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本研究对影响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有关领导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自身锻炼意识太差;体育课教学仍以专项技术授课内容为主,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有关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加大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

4月,国家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及实施办法。《标准》中大学生组的体质健康达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西安高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不及格率较高,身体健康状况较差。针对这种现状,本研究通过对影响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做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影响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为研究对象,对西安部分高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有关社会调查、有关《标准》及实施办法的法规文件以及体育教学等各方面的书籍,通过“中国期刊网”等权威网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目的,对l5名工作在体育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和随机抽取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学院、长安大学等l3所西安高校在校500名大学生和6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专家问卷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100%。教师问卷回收率96.7%,有效率100%。学生问卷回收率92.5%,有效率95.8%。

1.2.3访谈法

对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访谈,对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有关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请教与探讨,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1.2.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访谈所得的有效数据,在计算机上运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因素的筛选

为了探明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对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主要因素有:有关领导对《标准》的重视程度、大学生自身意识和体育课教学三个方面。

2.2有关领导对《标准》的重视程度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实施《标准》是各级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国家还要求各教育部门把各部门的工作细化、各负其责,通过举办学习班、培训班,使学生和体育教师深刻领会实施《标准》的精神实质,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制度。

由表1调查统计可知,体育教师和学生对《标准》的了解程度不够理想,这说明有关领导部门没有通过有效的方式使学生和体育教师了解《标准》测试的内容和精神。

《标准》中规定,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成绩达到优秀者,方获体育奖学分。高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对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学校执行《标准》中有关规定的情况,见表2。

由表2调查统计结果可知,只有20.7%的学校部分执行了《标准》中有关规定,79.3%的学校是没有执行有关的规定。学校不按照有关规定办事,这就使学生理解为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无足轻重,对自己没有影响,也就没有了从事体育锻炼的外在动力。

2.3大学生自身意识

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和自身锻炼的意识,是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决定性因素。

2.3.1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

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是他们从事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动力。

由表3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不够,这表明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为了应付体质健康测试,只是在测试前2、3个周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3.2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情况

高等学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人学校日常教学计划。按“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暂行规定”要求,大学生一周至少进行两次身体锻炼,时间每次在30―60min。

多项研究表明,系统、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大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表4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周能锻炼3次以上的只有14.9%,每周锻炼不到两次的占60.5%,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够。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状况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4体育课教学

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体育课教学又是高校体育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最主要的途径,也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的重要环节。为了了解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对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

由表5调查统计结果可知,高校体育课教学还是以传授专项技术为主,对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对体质健康知识传授的较少,体育教师作为《标准》实施的主要推动者,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没有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程度和科学健身知识的指导能力引起重视。

3对策

3.1提高有关部门对《标准》的重视程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标准》实施后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加大《标准》的宣传力度,并执行《标准》中的有关规定,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大学生、教师、家长了解体质健康测试的标准以及重要性。特别是要引起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重视,要求教师在体育课授课的第一节课给学生讲述体育锻炼的益处,介绍每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重要性、标准和要求,并且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要占体育课总成绩的一定比重。

3.2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

由于学生是否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难以掌握,而且学生自己从事课外锻炼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建议对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加以监督,可以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组,组长监督该组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做好考勤,纳入体育课的平时成绩;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课外锻炼进行一定的指导。除此之外,学校和各院系定期要组织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群体活动。

3.3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标准》的实施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应以此为契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针对现在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改变以前以专项化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知识的内容安排,并要在体育课中培养他们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锻炼的思想。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有关领导对《标准》的重视程度、大学生自身意识和体育课教学三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关领导对《标准》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不够,绝大部分学校没有执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不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体育课教学仍以专项技术授课内容为主,没有充分认识到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知识的重要性。

4.2建议

过敏性体质因素及其护理建议分析 篇6

【关键词】 过敏性体质 护理 过敏分析 调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28-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室内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再加上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饮食种类的增多,人们的身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敏现象,尤其是罹患过敏体质的儿童逐年增加,例如过敏性鼻炎、紫外线过敏、过敏性皮肤炎以及出现了很多的食物过敏现象,这些都是过敏体质的一种表现。要做好过敏性体质的护理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许多人过敏性体质往往来自于父母以及自身免疫力的影响,过敏表现以及相关症状也往往不同。有些过敏现象不需要治疗就能恢复,人们就忽视了病因,一旦再次遇到过敏原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如何调理过敏性体质才是解决过敏问题的关键要素。本文主要主要研究过敏性体质产生的因素以及对其的护理做出分析。

1 影响过敏性体质的因素

1.1 遗传的影响

有些过敏体质的人,他们本身的体质跟父母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或者亲属有过敏性体质,则下一辈人有过敏性体质的概率就会增大。同时也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一定得问题。

1.2 环境的影响

由于高科技的应用,很多地区工厂的建造,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现代房屋的装修材料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这样的生活环境都不利于居民的健康,都会诱发过敏情况的发生。

1.3 饮食习惯的影响

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人都挑食厌食,这就造成营养的不均衡,对身体营养元素摄入量不够,就会对身体机能产生影响,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缺少的元素抵抗不了细菌的入侵,就会给身体带来麻烦。

2 过敏性体质的护理建议

2.1 合理膳食

如果发现患者为过敏性体质就应该查找诱发过敏的原因,如果是由于饮食习惯不好,造成营养的不均衡,护理人员就应该合理安排患者的膳食,多补充身体所缺的元素,改变患者身体营养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加过敏体质人群的抵抗力。过敏性人群也要做到保证充足的睡眠等。少使用刺激性食物或者油腻、辛辣的食物,同时也要做到少吸烟、少喝酒。由于很多患者的过敏原比较特殊,现代的医学程度不足以查清,这就要在饮食上有所注意。多吃维生素富含量丰富的食品,多喝水。同时。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大蒜和洋蔥等食物含有一种叫做抗炎化合物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过敏症状的发生。同时也要做到少食用肉类、牛奶等物质。同时椰菜、柑橘和西红柿对防止过敏发生。过敏性体质的人每天最好多喝些豆浆,多吃绿色蔬菜,不仅能够增加红细胞的生命力,同时能够阻止异体蛋白流入血液。能够很好地预防特异性皮炎的发生。

2.2 远离过敏体

经过现代科技的检测,有些过敏性体质的过敏原能够被发现,例如有的过敏性体质对灰尘、动物毛发、奶油以及海鲜类产品过敏,对于这样的人群就应该做到远离过敏原,保证居住环境的清洁,尤其是卧室的环境要求更高。

2.3 采取有效的治疗

对于可治疗的过敏性体质能够通过医学手段进行治疗的应该积极治疗,例如有些患者的皮肤性过敏,可以通过脱敏治疗方法,改善过敏性体质。医生用脱敏治疗方法就是用一种化学手段使得患者体内的血清得以稀释。通过向患者皮下注射药物改变致敏原以及对乳制品、花粉等物质研究制成的抗原浸液。通过逐步增加抗原浸液浓度的手段,用来调节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使得过敏性体质患者体内能够产生对过敏原有效的抗体,从而避免过敏现象的发生。

2.4 选择适当的护肤品

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护肤品也给皮肤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过敏性体质的人在选择护肤品时尤为注意。由于过敏性皮肤的相关症状各人不同,在选择护肤品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要选择气味清淡的护肤品,气味浓烈的护肤品大多都是由于所含香料过多,成分过于复杂也会引起过敏。第二,大部分护肤品的成分都含有酒精和果酸,对于这样的产品也要慎重选择,尽量选择不含酒精和果酸的产品。第三,在购买护肤品时,要看清楚商标,是否适合敏感皮肤使用、是否印有低过敏或者经皮肤科医生测试的相关字样。只要在产品的选择上慎重,才能保证过敏性体质人群避免发生过敏现象,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

2.5 创建健康的室内环境

室外环境的好坏我们不能选择,但是室内环境的健康我们可以保证,对过敏性体质人员的护理上同样也要对室内环境有所关注。首先,在室内装修上就要保证所采用的材料是绿色的、无害的或者有毒气体的释放要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其次,也应该保证室内环境的整洁,只有保证环境整洁清新,室内有害物质才能减少。最后,要多开窗换气,保证室内空气畅通。在屋内多种绿色的植物,尤其是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同时释放氧气的植物。这样的护理方法也能够很好的预防过敏现象的发生。

3 多过敏性体质有效护理的作用

保证人们良好的身体状况,社会才会发展的更加迅速。因为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工作才能更加的得心应手,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说,做好过敏性体质人群的护理工作对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小结

综上所述,过敏性体质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只有在护理上从多方面考虑才能有效的完成护理工作。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室内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再加上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饮食种类的增多,人们的身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敏现象,尤其是罹患过敏体质的儿童逐年增加,例如过敏性鼻炎、紫外线过敏、过敏性皮肤炎以及出现了很多的食物过敏现象,这些都是过敏体质的一种表现。要做好过敏性体质的护理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做好过敏性体质人群的护理工作也是新时期的新的工作任务。只有保障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工作,社会才能够和谐、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淼 《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 干预实验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11-01

[2] 袁静,胡君莉,王翔艳 《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家庭养护》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9-04-01

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篇7

关键词: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

1 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

虽然我国正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但由于很多根深蒂固的因素带来的限制,应试教育还未从根本上去除。分数依然是很多地方学生升学的最重要指标,或者是唯一指标。

1.1 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强

由于中国人口居多,加上受到很多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考大学成为很多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也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期盼。但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资源有限,致使升入大学的几率较小,所以考大学被形象的比喻为千万考生过独木桥。中国素质教育体制还不健全,分数依然是学生升学的敲门砖,升学率依然是学校评优的硬指标。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然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优秀的学习成绩成为了学生追求的目标,也成为了父母引以为荣的资本。据调查了解,很多学生都认为体育锻炼对升学没有任何帮助,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可见,在分数万岁的应试教育面前,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意识非常薄弱。

1.2 体育课名存实亡

众所周知,体育的本质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1]。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德育、智育和美育课程相配合,共同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

但就目前来看,在很多中学体育课被占用的情况非常严重,体育课程的实施很难得到保证。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体育分数在升学成绩中不占比例或占有很小的比例,其他文化课的成绩才是重中之重,这也是体育课被占用最主要的原因;第二,有的地区已经将体育考试成绩纳入升学总分中,但由于体育测试流程不规范,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程度很高,成绩被人为修改的可能性极大,所以即使本身体育成绩不高,很多家长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从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孩子的体育成绩修改到一定程度。

2 家长畸形呵护带来的烦恼

近年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力度非常大,成果非常显著。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占到87%,城市中的比例更高,占到95%。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程度非常严重,衣、食、住、行面面俱到。家长对孩子过度的呵护也是导致孩子体质健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1 学生的课余时间由家长支配

种类齐全的辅导班、补习班是当下教育体制的产物,也是近年来中国培训市场升温的主要动力。为了追求优异的考试成绩,亦或是为升入大学加油充电,父母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补习班。因为有的父母认为,学校的学习对每个孩子都是公平的,要想取得比别的孩子更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更有甚者,认为学校的课程是大班课程,针对的群体是所有孩子,没有针对性。所以有的父母不顾费用的高昂,给孩子报一些一对一的补习班。

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接踵而至的补习班所占用,身体和精力在超负荷状态下运转。可想而知,学习效果会背道而驰。不但起不到提升学习成绩的作用,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严重的威胁。

2.2 家长对体育锻炼认知有偏差

现实中,多数家长都简单的认为:孩子能吃能睡、营养到位、没病没灾,身体就是健康,只要能把学习搞好,根本没必要让孩子花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下降,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试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运动项目,更无一技之长[2]。

家长对体育锻炼功效的认知不足,对健康的理解过于狭隘,对促进健康的途径产生误解,以为增加饮食营养或多吃点补品,就能保证孩子的健康。加上对“胖是有福气的表现”的误导,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

3 体育伤害事故带来的禁锢

体育伤害是体育锻炼的必然产物,不可避免。综合分析体育伤害事件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两方面造成。一是,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二是,体育锻炼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体育伤害给学生的体育锻炼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素。

3.1 体育伤害造成负面效应

近年来,因发生了多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猝死的现象,导致很多学校取消了体育课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给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实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在众多学校里,学生体质健康基本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抓起来不要”的被动状态。

虽然从《民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可以看出学校与教师都不在学生的监护人之列,不承担监护责任。但是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伤害,学校也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因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合同关系。所以,很多学校受到体育伤害事故负面效应的影响,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明哲保身,取消了体育课程的实施,或降低了体育课程的标准。

3.2 体育伤害打击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

中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伤害是很正常的现象,总免不了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因为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也是猎奇欲望最强的阶段。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充满了速度、力度、高度、远度、准确度或艰难度等的竞争与评价,是典型的成就情境,对学生的勇气和进取精神提出了种种挑战[3]。

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不完善阶段,极容易会受到体育伤害的影响。如果对体育伤害的认识不够全面,很容易会造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象。这样对其体育参与的积极性是很大的打击。体育伤害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在同学间相互感染,例如某同学在体育课程中,因做某一动作时,扭伤或擦伤,如果整个过程都被其他同学看到。那么其他同学再做相同动作时,就会有所顾虑。这种情绪如得以蔓延,势必会影响到所有人体育参与的积极性。

4 体育资源欠缺带来的限制

体育资源是保证学生体育参与的物质基础。体育资源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如场馆、场地、器械等和体育指导的人力资源,例如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等。充足和完善的体育资源为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提供了物质与理论上的支持。

4.1 体育设施不健全

我国教育资源本身的相对匮乏,加上一直以来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中学的体育设施非常不健全。有的学校相对偏远,甚至连运动场的配备都不规范。不能给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空间,就很难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的热情。

由于财政投入的有限,致使很多学校虽然有一些体育设施的配备,但也不够齐全。体育设施老化严重,检修不到位等等都限制了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中等学校体育设施拥有量很低,人均拥有量远远落后于世界体育产业发达国家。

体育设施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体育课程不能按照学校体育的课程目标正常进行,也影响到学生课外体育的参与,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需求起到一定阻碍作用。

4.2 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参加者。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会给体育课程的实施效果带来直接影响。因为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4]。

中学的体育教师在学识上存在很多差异,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到自身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如果自身对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之间的联系都不是很清楚,那么在传授体育知识或技能时,就很难是学生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样最终导致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5 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文化也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5.1 网络世界吸引力大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艾克布洛姆·巴克博士提出了“45+5”的著名理论,即每坐45分钟左右必须起身做5分钟左右的运动。因为久坐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久坐不动,血液循环缓慢,引起心肌萎缩,使心脏机能衰退。并且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5]。尤其对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带来危害。

据调查了解,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配有手机,并且绝大部分会在闲暇时间利用手机上网。上网的主要目的有聊天、看电子书、浏览网站等等。课间本是让学生通过走动等方式用来休息、调整。但网络世界的吸引力太大,很多学生就借用课间休息的时间,畅游网络。

据《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静坐时间过长,导致上课无精打采,呵欠连天,学习效率自然受到影响,体质健康状态下降也是预料之中。

5.2 网络游戏魔力强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学生毒害的例子,多不胜数。过度的沉迷,不仅是对学生的身体摧残程度极大,而且对学生的心理伤害程度也是很严重的。所以说网络游戏给学生“快乐”的同时,也给学生的体质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的威胁。网络游戏对于中学生有如此的魔力,主要原因是在现有教育环境下,应试教育只要未被彻底改变,分数就会一直是评价学生优良的唯一指标。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与褒扬,心理落差较大,自卑感也油然而生。而中学生心理的发展阶段,注定了学生好强的心理,得不到肯定的时候,势必会使得他们找寻满足的途径。而网络游戏的吸引力主要在于能够使人们在虚幻世界中,得到获胜所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中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不强,极易受到兴趣的影响。这也是很多青少年痴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S

参考文献

[1]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6

[2]孙林凤.浅析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1,6:239

[3]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

[4]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1.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篇8

1 方法内容

1.1 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高职在校学生。

1.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卷、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

1.3 研究内容

(1) 黑龙江省教育厅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的通报与分析; (2) 黑龙江省教育厅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授课课时数据调查情况的通报与分析; (3) 黑龙江省教育厅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评估结果的通报与; (4) 学校体育教育中关于学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5) 在校学生运动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2 因素分析和对策

2.1 学生体质的现状

2005年在31个省市进行的全国第五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 测试结果与2000年相比, 19~22岁学生肺活量男子下降160毫升, 女子下降238毫升;速度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立定跳远男子下降3.6厘米, 女子下降3.7厘米;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 男子1000米跑下降13秒8, 女子800米跑下降12秒6;超重和肥胖比率增加, 男子超重13.25℅, 肥胖11.39℅, 女子超重8.72℅, 肥胖5.01;大学生视力不良率为82.68℅。黑龙江省2005年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阿城、富锦及哈尔滨大专院校随机抽取16461名学生进行现场检测, 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整体情况是学生的肺活量、握力等机能指标与2000年相比均有下降趋势, 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居高不下, 学生肥胖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2005年黑龙江省19~22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通报 (表1~3) 。

身高形态指标城女增加, 城男、乡男、乡女下降;体重形态指标男生下降, 女生有所增加;胸围形态指标男生减小幅度较大, 女生变化不大。

肺活量机能指标整体下降, 减小的幅度, 男生大于女生, 乡村大于城市。

50米跑素质指标有提高;立定跳远素质指标男生下降, 女生提高;引体向上素质指标男生整体增加, 乡村好于城市;坐位体前屈素质指标整体增加;女生800米跑素质指标城乡都有提高, 城女提高幅度略大;男生1000米跑素质指标城乡有提高, 乡男提高幅度略大。

2.2 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

2.2.1 对学生要求运动量变小的因素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取代《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后, 降低了体能指标的标准 (表5) , 也造成了学生体质的下降, 对照两个标准要求, 几乎所有的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耐力跑的指标下降幅度最大。

2.2.2 体育课时的因素

2009年9月黑龙江省教育厅对黑龙江省43所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授课时数统计结果 (表4) , 体育课达到108学时要求的仅占1/3, 更有近1/4的院校体育课仅开设两学期、课时不足80学时, 体育课时的不足影响学生体育技能形成和运动习惯养成, 不利于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

2.2.3 受以往体育教育影响的因素

学生受升入高职院校以前的体育教育影响较大, 中小学校学生学习负担重, 忙于补习班、辅导班之间, 一些学校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出给其它文化课, 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 以求尽可能取得高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 学生的运动时间不足、睡眠不足, 不利于学生形成运动技能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 学校和社会还较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 重营养、轻锻炼, 重技能、轻体能的不良倾向。

2.2.4 学生健康意识不强、主动锻炼习惯差的因素

学生对身体健康与在校学习生活和将来工作的积极作用认识不足, 不善于合理分配大学学习、生活、锻炼和休闲的时间, 部分学生有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习惯, 睡眠不足, 主动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较差, 能够经常性坚持锻炼的比较少。调查显示50%以上学生主观上怕苦、怕累, 家长对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认识也不够高, 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只关心孩子吃好, 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 也导致学生体质的下降。

2.2.5 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制约的因素

调查显示,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室外体育场地设施仍没有达到教育部要求, 但能满足体育教学最基本需要, 70%以上的院校没有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室内体育场馆, 总体看体育场馆面积不足、设施不完备, 不能更好的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需要。

2.3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2.3.1 教育行政部门

2.3.1.1 加强督导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体育工作, 纳入对学校的办学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加强督导检查。将学校体育工作列为对学校日常的检查工作评比内容之中, 定期进行检查、督促, 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各校, 要求学校制定改善提高的方案, 让这些规定落到实处。

2.3.2 学校

2.3.2.1 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央七号文件精神

学校领导应该认真思考和落实中央及各级政府制定出的关于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文件精神。学生身体素质只有通过体育锻炼才能得到提高, 没有足够的时间作保障,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只能是纸上谈兵。学校要实行学生出早操制度, 将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纳入课程表, 形成制度, 保证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2.3.2.2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很多高职学校的现状是学校越扩越大, 学生越来越多, 教学楼越起越高, 活动场地却越来越小, 器材人均也越来越少。没有场地、缺乏器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每年应从办学经费中拿出固定的资金用于购置体育器材和改善体育运动设施。

2.3.2.3 配齐体育教师保证体育课时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要保证达到108学时, 不应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体育学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学校应配备足额的专业体育教师, 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2.3.3 教师

2.3.3.1 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体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体育教师要充分运用体育课对学生健康意识形成、科学锻炼身体方法掌握、终身运动技能稳定形成、运动兴趣增强等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改革, 创新体育课教学模式, 加强体育理论课程研究, 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和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的指导, 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2.3.3.2 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者体育意识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要坚持育人为本, 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健康第一的辩证关系。体育和健康是基础性的, 没有健康的体魄, 即使品德再好, 本事再大, 也不能大有作为, 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对体育功能的认识, 积极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 从思想上重视体育, 教会学生学会合理分配大学生活、学习和锻炼的时间, 只有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1) 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制定有利于提高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的规章制度。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要想在短期内有所改变, 教育行政部门在检查、督导、评估学校时要有力度; (2) 学校要抓好落实国家的各项关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法规和政策。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保证体育课时, 合理配备体育教师, 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 加大宣传力度, 各部门积极协作, 使“每天锻炼1小时, 健康工作几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 (3) 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提高自己传授体育与健康的技能和水平的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建设, 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体质、体能问题, 将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运动技术,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 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4) 学生要增强健康意识, 正确认识强健体魄对自身全面发展重要作用, 努力掌握体育锻炼技能, 养成科学锻炼身体习惯, 合理分配大学生活、学习和体育锻炼的时间, 提高身体素质, 为将来高效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身体基础;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全民健康。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国家政策、教育部门、学校体育、体育老师都要行动起来, 紧密配合、协调发展, 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 共同推进,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摘要:黑龙江省2005年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表明, 学生形态发育指标基本符合生长发育规律, 学生机能指标肺活量、握力等仍处于下降趋势, 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学生速度和力量素质等连续多年下降, 说明全面改善和提高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还有较大工作需要努力去做, 造成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没有提高的原因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师指导及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等各方面因素有较大关系, 本文对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因素剖析 篇9

1 大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认识程度

对体质测试的认识程度制约着学生参加测试的主动性,影响着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被动性的参与体质测试,心理惰性的存在,不能充分动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对有些项目来说,测试的成绩存在较大的误差。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和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有用之才,在年轻时代身体质量的好与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对于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应该通过不同形式与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提高对体质测试的认识,需要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中讲解体质测试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学校团委以及各系辅导员等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宣传渠道进行宣传,从而提高他们对体质测试的认识水平,增强积极进行体质测试的意识,积极参加组织的体质测试,通过测试发现自身体质数据的不足之处,针对不足,加强平时课外时间有针对性的锻炼。

2 大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态度

有句谚语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大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态度是其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体质测试的评价以及表现出的行为倾向,表现在对体质测试的内在感受、对体质测试的“喜欢或者厌恶、爱或者恨”等要素。通过对大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态度间接反映出对身体的重视程度,而体育态度的形成需要时间过程,大学生刚入校时,在辅导员、体育教师以及学校等各种媒介的宣传引导下,学生对待体质测试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主动的,然而随着年级的增长,以及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态度产生相当大的差异性,因此,在体质测试的态度上作为体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老师以及学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等要经常性地加强正确的引导和强化,以利于体质测试成绩的提高。

3 大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动机

人的各种行为活动的出现,都是因某种动机而存在的,这种动机是建立在一定的内驱力基础上的,由特定的需要引起的。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也都是因某种动机而引起的,其在校的各种学习活动被学习动机所支撑。作为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动机总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体质测试目的在于了解身体的各项指标情况,该动机排在第一位,通过测试了解与标准指标有那些不同之处,针对测试指标与标准指标差异性较大的,找出身体素质方面存在问题,在医务人员和体育教师指导下,通过饮食、医疗或者运动等手段来使数据达到标准指标,该动机主要体现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身上;其次,测试动机排列第二位的是为了完成该项目所占的学分,该动机多数则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再次,学生参与体质测试是为了听从教师安排,同时还可以利于提高体育课的成绩;最后,认为体质测试是学校的一项任务,进行测试是为了应付学校以及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参加体质测试的动机不同,学生在测试的时候表现的主动性、积极性等也会不同,最终的测试数据真实性以及测试成绩的准确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需要老师们加强对学生参加体质测试的动机教育,以利于提高测试成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大学生体质测试参与形式

每年对本校学生进行一次体质测试,涉及的学生数量大,任务重。因此只有一个好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才能保证测试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组织学生进行体质测试通常有下列几种形式:第一,利用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进行体质测试。从我国的高校来看,多数高校仅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这样随堂测试就是指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了,一般情况下,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后,由体育教师组织,体育骨干配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测试,这样组织有序,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同时还能够减轻专业测试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由于这部分学生是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测试的,教师能针对某个项目在测试时应注意那些事项进行强调,有的项目还需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最终测试的成绩整体应该是较好的。其次是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进行测试,这种形式主要是针对大三和大四的学生,由于人多,时间较紧以及学生仓促地参加各个项目的测试,另外由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整体看,在体育活动方面显得比较懒散,最终的成绩相对大一和大二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差一点的;第三种形式是在全校的统一组织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测试,这种形式需要学生做出一定的时间牺牲,这样测试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学生准备的自觉性较差,总体来看成绩也不如随堂进行测试。

5 大学生体质测试季节的选择

体质测试中的立定跳远、50 m跑和女生的800 m以及男生的1000 m,这些项目进行测试由于季节温度的高低,对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如立定跳远,在4~10月份进行测试的成绩就比12月~次年3月测试的成绩好 ,就个人来说这两种时间段的测试成绩相差10 cm左右;另外50 m跑和女生的800 m以及男生的1000 m跑测试,在上面同样的两个时间段进行测试,在4~10月份进行测试的成绩就比12月~次年3月测试的成绩好,女生的800 m可能两次测试的成绩有时相差20 s左右,甚至更多;男生的1000 m跑成绩相差25 s左右。究其原因在于温度高的季节,学生的稍微活动,就能使全身的器官、系统活动好,动员全身各细胞,使身体处于一个好的运动状态,另外由于穿衣单薄,总体上看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成绩发挥。相反的,温度低的季节,不易使全身的器官、系统活动好,身体不处于较好的测试状态,学生仓促参加体质测试;另外由于穿衣较多,总体上看测试成绩相对较差。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要选择温度适宜的季节,利于学生成绩的发挥,也能真实反映学生自身的素质状况。

6 大学生体质测试项目顺序的安排

大学生体质测试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女生800 m、男生1000 m、5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仰卧起坐(女生)、坐位体前屈。这些项目的测试必须合理地安排测试顺序,否则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测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如男生跑完1000 m,紧接着进行立定跳远测试或者进行50 m跑,这样的安排就不合理,因为由于1000 m跑属于耐力跑,跑步结束后学生处于较疲劳的状态,机体没能得到较好的恢复,紧接着进行立定跳远或者50 m的测试,极大影响这两个项目的测试成绩。较合理的顺序如: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引体向上(男生)、仰卧起坐(女生)→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 m跑→女生800 m、男生1000 m。这种顺序是比较合理的一种,也有利于真实成绩的测出。

7 测试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因素

每年一次的大学生体质测试由于时间短,工作量大,为了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体质测试,对于有些项目可以增加设备数量,增加工作人员,这样即节省测试时间,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利于提高测试成绩的准确性。有些高校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仅配备了少量的测试仪器,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以及延长了体质测试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高校配备的测量设备普遍使用时间较长,时间已久,往往降低了仪器的精准度,这对于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影响,如:立定跳远使用的设备,长时间的使用后,致使起跳点平面和落地的平面部分较为光滑,使得学生在进行该项目测试的时候具有怕摔倒的恐惧心理,最终的成绩相差15~20 cm,对于个体来说误差是这样,如果对于上万人的全体学生来说,最终误差太大了,失去了学生体质测试的统计意义。

8 结语

由于我国大学生这一群体人数多,每年进行大学生体质测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想连续了解每一级大学生三年或者四年的体质数据,需要我们付出精细的工作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这是对学生未来的负责,对国家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负责,我们深信在广大工作者辛勤努力下,在大学生积极的参与下,测试出较准确的数据,反馈出较准确的身体状况,从而为学生提供进行那些方面健身的重要依据,也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们提供指导学生提供了参考数据。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目的在于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十几年的测试效果来看,对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的数据总体效果不是很好,从大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认识程度、对于体质测试的态度、参与体质测试的动机、体质测试参与形式、体质测试季节的选择、体质测试项目顺序的安排以及测试设备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影响因素。

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篇10

在这个阶段发展学生体质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把体育的正确内涵转化为实际的体育锻炼,由理论付诸实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学校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体育价值观,通过锻炼强健体魄,同时把德育、智育的内容融入到体育中去。

社会、家庭以及我们上述所说的学校都应各自承担起发展学生体质的责任,并且相互辅助。社会通过资金的募集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父母要学会放手,不要实行襁褓式的教育,多给孩子留出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能只盯着学习成绩打转,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

1 学生体质研究的目的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以及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并进入小康水平、教育事业也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在得到这些欣喜结果的背后却是学生体质的下降,表现为学生耐力素质的下降、近视率进一步的提高、肥胖现象日益的严重等。这似乎与我们所取得的成功结果不相适应,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学生应当怎样发展健康的体质、影响健康体质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我们努力研究找出对策。

2 结果与分析

在教育改革与体育课程改革相继进行的今天,我们把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放在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上。因为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希望和接班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他们体质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后劲和可持续性。为了能够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各个学校都已经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开始了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条例等等措施的实施[2]。我们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充分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形成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正不良的生活态度,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学习和体育锻炼中去,为现代化建设打好心理和生理基础。

2.1 体质的概念

我们在这里谈到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就不得不先说明“体质”的概念是什么。只有了解了体质的概念,我们才能从概念出发全方位的认识体质健康的意义、构成要素以及影响因素。体质是指人的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并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特征[1]。从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体质包括先天与后天两部分,且不说先天因素,因为它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后天因素就笔者的理解应当是在说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生理功能,提高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抵抗能力,是人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提高人的心血管机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提高新陈代谢的速率等。所以学生多去从事体育活动可以使自己的体质得到健康发展,形成比例协调的身体形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

2.2 中学生身体发育的特征

2.2.1 身体发育的连续性

中学生时期被我们称作人生最关键的时期——青春期,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一时期是学生心理与生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我们会发现男生开始长出喉结并且声音沙哑浑厚,女生开始发胖并伴随着性别特征的突出。

2.2.2 身体发育具有规律性

这一阶段身体的发育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育规律,先是神经系统的发育,然后是躯干和四肢。人的心理过程发育是从感知、认知,然后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2]。

2.2.3 身体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这一阶段身体的发育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双重影响显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同时又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社会环境的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都对学生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些不同积极的去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健康成长,使体质得到全面系统的增强,能够胜任繁重的学习工作。

2.3 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趋势

2.3.1 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全国学生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总体有所改善,与2005年相比,7~18岁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有了不同程度提高[3]。但是调查结果同样显示了一些现实问题:学生肥胖和超重现象居高不下以及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等问题。我们提出素质教育也有些年了,但这就是我们所要的素质教育的结果吗?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协调发展,可我们只发展了智力却丢掉了身体。毛主席说过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学生们连这个本钱都失去了,何谈努力学习、何谈回报家庭、何谈建设祖国。

2.3.2 中学生体质要朝着健康第一、综合发展的方向前进

虽然我们看到学生的体质问题依然很严峻,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很多,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教育部门实行了“阳光体育”等一系列措施去鼓励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去享受室外的阳光,在快乐高兴的氛围中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则国雄[3]。”中学生体质要朝着健康第一、综合发展的方向前进。这就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各行各业去支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为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不要形成唯“分数论”的思想,它只是各种能力中的一个部分,好的成绩不能代表好的身体素质。学校要与社会形成保障机制,共同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4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2.4.1 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而素质教育不单指智育一项内容。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成绩,忽视或者变相停止体育课,使学生失去了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没有把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健康身心的任务与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尽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4]。”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包含健康意义的素质教育让位给了应试教育,学生们成了应试教育的“傀儡”,而不是欢声笑语的奔跑在操场上。

学校在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环境时出现了基础设施不足、教学器材不足、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使得学校体育的开展举步维艰。健全的体育设施才能培养出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体育兴趣的养成都有好处,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学校只有简易的篮球架和几个石头砌成的乒乓球台,可能来说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实际情况,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怎么能全面的发展身体素质,达到体质健康的目标。

2.4.2 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的提高并达到小康水平,从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为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物质条件与健康的关系,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为健康服务,有的反而起了一些负面影响[4]。

现代社会安逸的物质生活和各种物欲的吸引,造成了学生怕吃苦、怕经历困难和挫折的现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承受不了一定强度和量度的锻炼,一运动就说累,累了就不想练,达不到强化身体素质的目的,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对体育产出了一种厌恶、害怕的心理。体育锻炼的本质就是增强学生体质,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掌握一定得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可就是这样如此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却得不到学生的喜欢和认同,不值得我们去反思吗?

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活品级。但是物质丰富了我们却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高脂肪、高热量、含激素的食品充斥在学生的周围,使学生营养失衡。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中挑食、偏食、厌食、喜吃零食和盲目减肥的学生不断增多,由于营养摄取不均衡或不足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学生增多[5]。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无论是学校体育锻炼还是社会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学的饮食习惯,达到体质健康的目的。

2.4.3 家庭因素

在现代家庭当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的溺爱,怕儿女吃苦、怕儿女受伤,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些造成了他们骄纵、任性、怕困难、怕吃苦的性格,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反感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同时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父母只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参不参加体育锻炼,上不上体育课都无关紧要,又怕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受伤,担心的成分过于严重,岂不知这样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在学生的闲暇时间里,父母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补习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这样一来就夺走了孩子玩和从事体育锻炼的大量时间,繁重的课业又加上各种复习培训,孩子的身体素质自然而然就下降了,引起抵抗力低下、精神状态差、情绪低落等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学校体育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发展。体育是与其他教育同等重要的,不应有偏见。使学生在接受智育的同时能够培养出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体育习惯。学校要为学生从事体育锻炼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不应把目光只放在单纯的体育课上,这样会削弱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6]。积极落实和实行“阳光体育”计划,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努力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社会要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各种保障和支持,是学校体育有足够的后劲去开展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同时社会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锻炼的场所,学校与社会双联合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在家庭中父母要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开手让孩子去独立的经历人生,而不是前怕狼、后怕虎式的襁褓教育,要为孩子流出空余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认真剖析了哪些因素在阻碍着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这些因素在现阶段都有什么表现。之后得出结论学生体质虽在某一方面保持良好,但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联动起来,为学生全面积极的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体质因素】相关文章: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及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09-10

体质06-16

体质课程07-01

体质调研07-02

国民体质07-26

体质分析07-28

体质指标07-30

民族体质08-15

体质养生09-13

学生体质分析05-03

上一篇:问题及制约因素下一篇:品牌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