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护体系

2024-07-30

医疗设备维护体系(精选十篇)

医疗设备维护体系 篇1

SAP软件是德国SAP公司开发的一种ERP软件。SAP英文全称是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该软件可以实现对一个公司内部不同部门职能 (工作流程) 管理的高度集成。该软件是由诸多模块组成的, 包括分销、物料管理、生产计划、工厂维修、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生产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模块。

二、SAP系统在项目维护维修体系中的功能特点及作用

1. 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体系, 保证资产完整性

为了更好的使作业者了解项目资产的完整性, 将现场各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位置, 每个大的功能位置下又连接有其它小的功能位置, 将这些设备的功能位置依层次分类输入SAP系统形成资产注册表, 以某项目天然气中央处理厂为例, 设备功能位置总共分为5个层次, 分别工厂级别、系统级别、撬块级别、设备级别、零部件级别。

2. 形成以关键设备为核心的设备维护体系, 明确维修着力点

该项目将设备分为三类, 即安全关键设备 (SCE) 、生产关键设备和常规设备。在SAP系统里将以上三种设备分别以ABC表示。安全关键设备 (SCE) 对该项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该项目的安全屏障, 因此安全关键设备 (SCE) 是维护维修工作的核心。该项目的安全关键设备 (SCE) 由8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拥有一个SCE组。

在维护维修工作中只要通过在SAP系统中识别高风险高级别的设备就能及时响应, 使得关键设备第一时间能够得到维修, 这样也及时保障了该项目的平稳运行。

3. 建立周期性维护维修计划, 加强现场设备的可靠性

通过SAP维修模块, 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周期性维护维修计划。周期性计划分为全年预防性维护计划、90天维护维修计划、和周维护维修计划。这样通过三类维护维修计划的建立, 确实的保证了设备维修的有序性和及时性, 加强了设备的可靠性。

4. 以维护维修工单为基础, 实现维护维修资料的便捷存储和检索

维护维修工单由3种类型组成, 分别为通知单、PM (预防性维护) 工单和CM (矫正性维修) 工单。其中任何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发现问题, 都可以提交通知单, 然后交由工程师录入SAP系统转为工单。PM (预防性维护) 工单由各专业的技术专家依据设备性能风险, 技术标准, 设备参数、现场要求和法律法规确定工作内容、工作周期和所需要的服务。CM工单由通知单转变而成。以上三类工单是整个维护维修资料系统的单位分子, 维护维修资料系统就是由这些工单组成, 它们记录着设备的工单号、描述、状态、工单类型、设备、位置、标准工作、计划开始/完成时间、工作组、故障报告人、负责人、故障信息、计划工时、计划物料、实际开始/完成时间、委外承包商、工作任务、处理步骤、实施人工、实施物料消耗等一切有关设备的信息。

5. 全方位的维护维修成本分析

SAP系统还能够体现的细节在于对维护维修成本的全方位分析。每张工单完里都会记录实际发生的维护维修费用, 这笔费用包括材料费和服务费, 并且每笔费用都有它所属的费用中心。这样每个月管理人员就可以将系统里本月的所有设备产生的维护维修成本进行一个追踪, 可以将材料成本和服务费用分别做一个统计, 或者拿本月实际所产生的维护维修成本与本月的成本预算做一个对比分析, 提前对下一个月的维护维修成本支出做一次调整, 有效控制的了维护维修成本, 提高费用操作灵活性。

6. 定期提交KPI (关键绩效指标) 报告, 提高维护维修体系管理绩效

该项目借助SAP系统, 定期生成维护维修KPI报告, KPI报告是该项目对维护维修体系实际工作定期完成情况的进行一次检验。通过报告可以每月对维护维修体系的PM完成情况、CM完成情况、计划完成率、材料及时到达率以及工时预计准确率等进行及时追踪, 帮助管理者改进工作技术和方法。

三、SAP系统运行状态分析

该项目自实行SAP系统以来, 已经将所有资产在系统里进行了注册, 并建立了完整的预防性维护维修计划。每年平均完成PM工单约5400张, 完成CM工单约800张。通过SAP系统全面的对该项目所有设备进行定期维护, 全年的故障维修率从2008年以来逐渐降低, 2013年比2012年下降了13%, 关键生产设备实现了2013全年100%正常平稳运行, 圆满的完成了生产任务。

系统实施KPI (关键绩效指标) 报告以来, 经过对维护维修所有KPI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和计算, 结果为该项目每月平均PM完成率达到98%, 安全关键PM完成率为100%, CM完成率为100%, 安全关键CM完成率为99.3%, 计划完成率为98%, 世界一流石油企业的最佳设备可靠性可达95%~98%, 从以上数据表明该项目的维护维修管理已经步入了世界一流水平。

四、结论与认识

1. SAP系统让企业内部的信息充分共享成为了现实, 消除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屏蔽。它的及时性和计划性保证了现场设备的100%平稳运行。通过它能够使所有维修资源充分整合起来, 维护维修工作能够合理安排, 平稳有序的进行, 同时增加了各专业之间的工作协调性并节约维修成本。

2. SAP系统在对该项目各类关键性指标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生成完整的分析报告, 能够帮助管理者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向。

3. 完善的设备台账和实时设备运行监控系统使得管理者充分做到了“我了解我的资产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卓越运行管理-长北项目的创新与实践》李安琪, 徐彦明, 方明主编,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1.

医疗设备维护体系 篇2

摘要:根据国外露天矿的先进管理经验,运用工时学原理,总结了安太堡露天煤矿设备利用及维修管理实际情况,分析了建立露天矿生产设备利用及维修指标体系的原理和过程.形成了大型露天矿设备使用及考核管理指标体系,为构建有效的生产设备运行和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露天矿;设备利用;工时研究

0 引言

工时研究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工业工程的核心概念。特别是在技术密集的大规模工艺生产过程中,开展工时学研究,对加强生产设备管理、分析设备效率及维修指标、压缩不必要的时间、改进生产设备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美国、加拿大等国露天矿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实际情况,运用工时学原理对大型露天煤矿的生产设备作业过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大型露天矿生产设备利用及维护管理指标体系。1设备时间分析

露天矿生产设备运行、维修和使用方面的指标通常是以时间的统计为计算基础。因此,需要按照露天矿山设备作业的性质,将设备时间进行分类描述(见图1)。

主要时间概念及关系分析如下:

——日历小时:一般为作业期(如年)的日历小时数,多台设备再乘以台数,可称总小时;

——计划停机小时:计划停机时间包括预留事件时间,如法定假日、天气影响、不可抗拒影响等时间,称为非计划小时。实际工作中并非所有矿山都考虑计划停机小时;

——计划小时:为设备计划作业的时间,为日历小时减去计划停机小时;

——毛操作小时:为操作小时与操作延误时间之和,称为工作小时;

——操作小时:设备实际作业的小时。称为净操作时间;

——操作延误:所有机械停机小时以外的非作业时间,包括加油、避炮、走铲、交接班、清理掌子面等,还包括用餐、交接班,但不包括停机待命;

——停机待命:设备可以使用,但是没有使用或没司机;

——计划操作小时:为毛操作小时减去交接班和用餐时间;

——机械停机小时:设备处于修理或等待修理的时间,包括保养、检查、润滑、预防性维修(PM)、计划维修、非计划维修、紧急维修等。2事件设置及记录

事件设置比较复杂。首先要设置重要的和时间较长的事件,如主要的故障和延误类型等,然后逐渐分析有必要记录又可以记录的事件,并根据事件的性质划分到规定的时间体系中。记录事件数据有很多用途,各类事件应尽可能详尽记录见表1。

所设置的事件,调度系统必须能够收集到这些事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如在手工调度条件下,就无法收集到汽车等装的信息,而自动调度系统就可以实现汽车等装信息的收集。所以在手工调度系统中,等装(卸)时间就列入了操作小时,而自动调度系统可以将其划入操作延误时间中。所以不同的数据收集和通讯系统,由于对事件的划分和时间收集方式不同,导致指标的实际内涵有差别,计算出的数据也不同。通讯和数据收集系统越先进,收集到的数据越多,计算出的指标越接近实际值。

对于人工调度系统,通过设备操作或指挥人员将设备状态变化和时刻报告调度中心(一般通过报话机),维修部门将设备修好的信息也报告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人员在设计好的调度日志中记录,然后在班后进行分类并输入计算机系统中,由软件执行汇总、计算并形成报表。在此过程中,如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故障记录只来自采矿部门的报告,而没有维修人员对故障的“确诊”,因而这里的延误小时就是采矿部门所报故障的统计,反映在系统报告上的故障统计就会存在不真实的情况。所以设备故障的真正统计应来自维修部门,只有在严格使用维修工作单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把维修设备时所发现的故障描述清楚,使时间划分和记录更准确。

对于自动调度系统,则时间划分和记录十分简单。利用调度系统中的设备管理系统,设备操作人员通过按下驾驶室终端机的故障代码按钮,调度中心计算机就会自动记录故障类别和时刻。维修系统对事件的重新定位和时间划分也由维修系统工作单记录并输入系统。

事件代码还可以用于区分事件时间的责任部门,便于进行奖罚兑现和改进管理。3设备管理指标体系及应用

国际通用的露天矿生产设备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该指标类似于机械可用率,只是将非维修原因引起的停机时间扣除,从而更真实地反映理论情况。其中维修故障小时一总机械停机小时-非维修故障小时。主要的非维修故障事件见表2:

——设备效率-每操作小时所完成的实立方米。实立方米是指未受扰动,处于原生状态的土、岩体积。由顶、底三维测量数据和采掘范围边界测量数据建立网格或不规则三角网表面模型及实体模型来计算,精度一般在1‰~5‰。

上述指标体系在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设备生产和使用率报告见表3。

4结语

——为了提高设备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大型露天矿有必要建立以工时研究为基础的设备运行和维护管理指标体系。并建立完备可靠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系统。

——基于设备运行和维修管理体系,能够按一定周期(月或年及当期累计)对各种生产设备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横向及纵向比较,寻找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进而可以依据各种设备指标的统计与计划值的差异,对责任部门和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奖罚,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激励机制。

医疗设备维护体系 篇3

健康、安全和环境(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HSE)管理体系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将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动态管理体系。本文以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亚集装箱码头)为例,介绍该公司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安全管理情况,分析HSE管理体系在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 HSE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HSE管理体系遵循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管理模式。该体系由7个关键要素组成,包括领导和承诺,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策划,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等(见图1)。

领导和承诺是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是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总体原则;策划是HSE管理体系的内容,包括辨识危害因素,策划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目标和指标,管理方案等多个要素;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是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基础,包括组织结构和职责,管理者代表,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控制等要素;实施和运行是HSE管理体系实施的关键,包括设施完整性、承包方和/或供应方、顾客和产品、社区和公共关系、作业许可、运行控制、变更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等要素;检查和纠正措施是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包括绩效测量和监视、合规性评价、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事故及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记录控制、内部审核等多个要素;管理评审是推进HSE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动力。

2 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HSE管理体系评价方法

欧亚集装箱码头的集装箱装卸设备主要包括11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33台市电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电缆卷盘式),维修区主要包括机修车间、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维修场地、岸边吊具维修区等,工作现场危险因素较多且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按类别可分为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因素、生物性危险因素、心理性危险因素、行为性危险因素和其他危险因素等。

欧亚集装箱码头的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采取对外承包制,主要包括日常维护保养、三班故障抢修、委外维修等维护形式,由设备管理部门的工程技术部负责设备维护的管理、设备维护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以及设备维护项目的监控和验收。HSE管理体系针对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的评价方法如下:

(1)根据不同维修形式的工作流程辨识各自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准确评价风险程度,并采用《危险因素调查表》对维护风险进行识别,对各类风险进行汇总、筛选、分析、评价后形成《危险因素汇总表》;

(2)采用一般作业风险评价法对维护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设备维护过程中的安全预防措施。

在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过程中,HSE管理体系按照各岗位职责辨识维修人员所在流程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计划阶段主要存在办公设备故障、辐射等极小风险;实施阶段的危险因素主要存在于物资拆卸和搬运过程中;堆场内主要存在交通事故危险;特殊天气(如冰雪和大风天气)下容易因设备湿滑产生危险;电气系统检修存在高压电和静电放电等危险;高空作业环境存在坠落风险;维修作业时可能因操作不当引发危险;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也存在一定危险;电焊作业可能引发高温烫伤、火灾等危险;检修作业完毕后,遗留的废旧棉纱、损坏零部件、废油等也可能引发危险。

完成对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中危险因素的识别后,HSE管理体系对危险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消减措施。

(1)办公设备故障、辐射等危险。可能性:极有可能。后果:不严重。危害等级:极低。消减措施:采购符合国家健康标准的办公设备,定期对办公环境进行辐射检测,并采取种植植物、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及时更换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等措施减轻危害。

(2)物资拆卸、搬运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中等严重。危害等级:低。消减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3)堆场内交通事故等危险。可能性:不太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遵守场内交通安全规则,编制合理的车辆交通管理制度,由专人协助管理现场交通。

(4)特殊天气带来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实时监测天气状况,建立预警系统,制定全面、合理的特殊天气应急处理方案,成立应急预案小组;此外,在雨雪天气安排维修计划前,对设备湿滑等情况进行说明,提醒维修人员注意安全。

(5)电气系统检修中高压电、静电放电等带来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对检修人员进行高压检修作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检修规程,填写停送电票、工作票、登高作业票等票证书,认真履行监护制度;检修过程中佩戴绝缘手套、穿戴绝缘鞋等防护用具;带电设备(如变压器、变频器)停电检修前,一定要在放电完毕后验电,确认无电后才能进行操作。

(6)高空作业环境存在的危险。可能性:不太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前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检修规程,登高作业时佩戴安全带等防护用具,作业现场采取设置遮栏等安全措施。

(7)维修作业操作不当引起的危险。可能性:不太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前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检修规程,检修过程中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nlc202309020450

(8)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及电焊作业带来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前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检修规程,检修过程中正确穿戴劳保用品;联系安全管理部门填写动火证,提醒并注明安全注意事项;采取设置遮栏等安全措施。

(9)委外单位维修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带来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中等。消减措施:维修人员在作业前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检修规程,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履行监护制度。

3 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HSE管理体系的实施

(1)强化安全教育 加强对各级人员的安全作业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并根据不同设备的维护方式和操作特点进行专门教育,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意识;通过班前训话和派工单将有关安全作业的技术要求详细、明确地告知作业人员,并由作业人员签字确认。

(2)完善安全培训机制 根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培训计划,建立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及考核机制;按照《安全管理协议》的规定,要求设备维护承包方严格做好员工岗前安全教育、特殊岗位教育、回笼教育、转岗教育等,并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

(1)建立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步骤,明确设备管理目标,主要通过以下方面着手:编制合理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如防风防潮应急预案等),并将与设备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进一步明确各级、各专业的设备管理标准;指定专门的审查批准人员,编制检修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落实规程中涉及的工作票、证件等;建立设备运行档案,记录关键运行参数并定期监测,做好缺陷和事故记录,编制详细的设备参数,留存易损件图纸,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设备改造和升级项目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批准,并确认与设计不冲突。

(2)强化主动维护的理念,加强设备检查力度。HSE管理体系要求对设备危险作业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设备巡检力度有助于随时了解设备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现象方便及时调整和维修。为此,需要根据HSE标准及设备的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编制《设备安全检查表》,对设备进行全方位安全检查:司机等操作人员对重要安全机构进行目测检查,确定制动器、电机、防风装置等安全机构处于正常状态;针对主要工作机构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检查;针对机械紧固件、电气设备、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的安全状况以及减速箱、轴承、电机等部件的振动、温升等现象进行月度检查;针对高压电缆接头和外表、滑环箱内部、变压器、高压柜等重要电气部件钢结构及安全辅助装置进行年度检查。多层次检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设备维修费用。

(3)加强验收管理,确保维修、检修和保养的质量。设备维护中的危险因素会直接影响维护效果,而维护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周期,更关系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能。码头一般用“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来衡量故障抢修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用“连续2次故障之间的平均作业箱量”来衡量设备日常维护质量,这2个指标是考核设备管理部门的重要指标。

(4)及时掌握与集装箱装卸设备相关的先进科学技术。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网络技术和远程起重机管理系统实现对起重机的实时监控,掌握设备运行的重要参数,为设备主动维护提供依据;另外,使用回放功能监测设备出现故障时的状态数据,并对之加以分析,为日后的日常维护提供指导。随着燃油价格的上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趋向于采用市电电缆卷盘、滑触线小车、锂电池混合动力等供电方式,新技术和新操作方式无疑会带来设备安全管理的新问题,这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具有前瞻性,提前掌握先进技术,为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4 结束语

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的综合和统一,全员生产维护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密不可分,实现HSE管理体系与全员生产维护管理体系的完美结合是设备管理的最终目标。

医疗设备维护体系 篇4

HSE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是现代企业制度之一,具有高度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的特性。是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的有机构成体,HSE这一名称,来源于它的三个单词(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首写字母。它主要强调预防和持续改进,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是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进行风险分析,为了有效防止风险的发生和充分控制的职能,我们要事先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尽量避免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现象出现。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我们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庆石化公司化肥厂是1973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全国首批引进技术的13套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之一,1976年9月13日首家建成投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由美国成套引进。经过2005年增产节能技术改造,将各种新兴技术运用于生产当中,在单位产品能耗降低的基础上将年生产能力提高到45万吨。改造后,合成氨装置新增设备数十台,所管辖的动、静设备增加到了875台。为了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实现设备资源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车间将设备管理工作与HSE管理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化工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 规范操作步骤,明确设备管理目标

为了保证HSE管理体系的顺利实现,我们要在车间的设备管理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将每一个步骤都程序化、制度化和文件化,以确保HSE方针、目标的实现。HSE管理体系无论是在运行还是在维修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主要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将与设备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进一步明确各级、各专业的设备管理标准;指定专门的审查批准人员,编制明确的开车、操作、维修和停车规程;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保证装置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运行,设置关键机组运行参数记录并定期监测;运用明确的操作、维修检验或腐蚀控制体系,保持设备运行正常和机械完好;对于所有新安装和改造的设备,进行开车前、开车后审查,所有建议(偏差)得到指定技术管理部门的批准,所需的验证试验全部完成并被接受,审查情况记录存档,并确认建设(建造)与设计相符。

对于运行几十年的旧设备,重新建立了技术档案,整理历年来的缺陷和事故情况记录,结构和易损件图纸全部实现电子版,使设备管理工作实现了“工作有章可循,实施有据可查,问题有整改措施,处理看得见结果”。

2 强化维护保养理念,加强设备检查力度

HSE管理体系要求对生产装置、设施、设备、危险物料、特殊工艺过程和危险作业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设施、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化工介质的高危害性、生产的连续性对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保证设备运行可靠,必须随时了解设备状态,对设备异常及时发现并做出调节或修理,防止设备状况的进一步恶化,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加强巡回检查力度。

设备运行状态的好坏取决于维护保养工作是否开展的扎实有效。为此车间按照HSE标准,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编制了设备隐患排查表,对所属静设备实施编制监测法兰泄漏情况、螺栓松动情况、防雷防静电设施是否完好,设备腐蚀情况和设备运行参数等观察记录表,对于所属动设备实施编制监测润滑油油品质量,振值变化情况,机组运行参数等观察记录表。结合生产实际,工程技术人员定期检点,并做好记录,从而减少设备故障率,大幅度降低设备检修费用。

做好现场巡回检查工作,设立了操作人员的巡回检查、片区维护检修人员的巡回检查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巡回检查制度。按照设备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例行检查,随身携带听筒、抹布和工具“巡检三件宝”,用摸、听、看、查等主要方法检查设备有无异常情况,如滴漏油、螺丝松动、电线发黄等等。鼓励员工积极发现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备之处,重视对发生源的处理,消除发生源,或减少发生量,或将污染物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

3 完善梯队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素质

随着技改技措的深入开展和规模化发展步伐的持续提速,陈旧设备逐渐被淘汰,新设备的不断增加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基层员工的设备维护能力,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按照HSE方针要求,车间进一步完善了培训计划,并且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

通过理论学习或讲座,班组培训,月培训等形式,促进员工对所用设备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实施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考核方式,具体内容包括:

3.1 工程技术人员

每月开展一次理论学习或讲座。以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和先进的设备管理维护经验为主,拓展知识层面,更新知识结构。

不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和辅导、组织设备和工艺管理人员进行交叉学习。增强、提高工作能力,培养通用型、复合型的技术管理人员。结合生产实际,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班长进行现场授课,提升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对本岗位、本工段由于管理不力出现生产问题,造成设备故障的技术人员,以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考核。

3.2 技术工人

每月由技术人员针对装置内主要设备,讲解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生产工段的工艺流程以及操作等知识。以班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为老师,在生产维修实践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更多的青年技术工人。

每月对本月的培训内容进行书面考试,对于不合格的进行相应的考核。

4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设备检修质量

装置设备检修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检修质量的高低又决定了设备运行周期的长短。化工设备的管道相互连接,介质具有流动性、带温带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些设备较大、较高,检修时需进入设备内部或登高作业。这些特点决定了进行化工设备检修必须有更高的安全检修要求。因此无论大修,中修,还是小修,风险评价都是一个重要并且不问断的过程,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管理者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制定风险评价管理程序,每隔一定时间或发生重大变更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价。明确评价对象、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评价对象确定后,确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程序,进行风险预评价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生产中对系统的某台设备检修时,为防止相连设备管道中的介质喷出伤人或造成燃爆、中毒事件,我们要将其与系统断开,以保证检修过程的安全;在一些有易燃易爆介质的生产现场或设备内部检修时,我们要首先办理动火作业证,对环境空气进行取样分析;登高作业需带安全带,办理高空作业证;进入设备内部检修,只有具有相关资格的作业证方可进行检修,内部人员需要办理进塔入罐作业证,之后才可以在设备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样分析;设备检修时应将介质排尽,对易燃易爆介质首先进行清洗,包括吹除置换、消毒过滤等步骤。

5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安全、环境与健康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是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必然。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生产装置服务,最大限度地将设备性能上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设备长周期、可靠、高效率运行,这是一个需要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的系统化管理过程。通过与HSE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设备综合管理水平,为化工生产的连续性提供可靠保障,实现企业效益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胜来,刘铁民等.HSE管理体系的理念与模式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8-12.

[2]崔勇.构建企业设备点检新体系[J].设备管理与维护,2007(2):6-7.

[3]闫景富等.合成氨装置操作规程.中石油大庆石化公司化肥厂发布:2007年1月.

[4]彭继轩,穆龙新,吕功训.HSE管理中的风险分析方法———以中油国际委内瑞拉公司HSE管理经验为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06).

[5]王刚,高静.浅谈如何进一步强化HSE管理体系建设[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8(06).

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总结 篇5

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院诊治病人必要的条件,其状态的好坏往往是影响医疗工作成败的关键,如何保证这些设备长期稳定地为临床服务,是广大维修技术人员必须时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根据以往的经验,要使设备长期安全使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采用未雨绸缪与防微杜渐的方法来维护保养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消除故障隐患、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才能有效降低维修成本,进而显著提高设备使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一、具体做法

1、采取防微杜渐的方法,及时消除各种来自外界的不良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灰尘、水分等杂质的入侵,当这些故障隐患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削弱设备的性能,进而引发设备产生故障,严重的还会导致部件报废。

例如,我院有多台呼吸机先后出现了空氧混合器报警或氧浓度报警,经查明故障原因都是由于空气或氧气中的杂质在过滤器的滤芯中逐渐堆积,对流过的气体形成较大的阻力所致,清洗或更换虑芯后故障随之排除。这些故障的排除虽然都很简单,但是如果事先对过滤器进行过清洗,则故障根本不会发生。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在对病人进行抢救时出现上述故障,从而可以减少发生医疗事故的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临床顺利开展医疗工作。有了这些经验教训,维修人员马上对全院所有呼吸机的过滤器进行检查和清洗,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定期检查和清洗过滤器的制度,杜绝了此类故障重复发生。除了必须对医疗设备的滤芯进行定期清洗外,对于所有存在风扇和滤网的设备也必须建立定期维护制度,定时清洁过滤网和电路板,防止灰尘堵塞过滤网或堆积在电路板上,以改善设备的散热性能,减少电路板打火或短路的几率。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还必须包括定期对设备进行去潮、润滑、紧固等内容,以有效防止锈蚀、卡死、噪音、松脱等机械故障。在对我院的彩超和多功能监护仪等大型设备实施了定期维护保养后,设备的故障率明显降低,这不但提高了贵重设备的使用率,节省了大量的维修开支,还为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活动营造了一个方便、可靠的设备环境。

2、采取未雨绸缪的方法,防范突发事件,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除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灰尘等不利因素的侵害外,还可能遭受某些难以预见的突发性损伤,严重危害设备安全,影响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例如,我院一台百胜70彩超经常死机,检查设备主机无故障,按照维修经验应该散热通风故障,但滤网已定期清洗。拆开散热风扇发现其中一只因长期使用,灰尘已覆盖整个风扇表面,风扇几乎无法正常运转。风扇拆下清理保养,安装后百胜彩超运行正常。检修我院所有彩超设备散热通风情况发现3台存在同样的以上问题,确保类似的故障不会在别的彩超设备重演。维修实践中,我们偶尔会遇到仪器的保险丝座对外壳漏电,导致保险丝熔断,甚至整个房间的电源跳闸的严重故障,对病人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吸痰机、婴儿培养箱等仪器,由于其面板经常接触生理盐水或其它药液,如果仪器的保险丝座装在面板上,发生这种故障的几率就更大。为了彻底消除故障隐患,可以把存在这种缺陷的仪器的保险丝座全部转移到仪器内部的适当位置,由于隔绝了水分,漏电故障自然就不会再发生了。虽然以上这几个维护实例是在故障发生后采取的亡羊补牢之举,但通过举一反三,可以有效地阻止同类故障重复发生,尤其重要的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维修人员可以培养未雨绸缪的防范意识,依靠主动、高效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抵御风险、减少损失,保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3、建立切实可行的定期巡回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自身的故障隐患。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除了会受到各种来自外界的突发事件或不利因素的侵害,设备自身的某些元器件也可能由于老化、磨损、电冲击等原因,性能变差或失效,使设备的整机性能随之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某些相关的功能,尤其是一些平时很少工作的保护功能或报警电路,当它们出现故障时,由于操作人员很难及时发现这些隐性故障,设备就有可能长期在带病状态下工作,给设备的可靠性或患者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及时消除这些隐患,维修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定期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特别是涉及设备或人员安全的性能指标,如:水位保护,断电、超温、超压报警,高频电刀负极板回路监测,输液泵气泡检测,不间断电源带负载的能力等,必须认真细致地检查核实,发现问题立即进行修复处理;每次进行例行的拆机维护时,除了进行除尘、去潮、润滑等工作外,还要仔细检查设备内部的元器件是否存在老化、变色、开裂现象,焊点是否松脱,是否有虚焊存在等;定期对设备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校,及时排除元器件性能漂移对设备整机性能的影响。总之,根据不同设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维护、检查、校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提高设备可靠性。

4、主动出击,改进先天不足的医疗设备。

有些设备由于设计或者选材上存在缺陷,会导致其可靠性、安全性不足,或者维修难度大、成本高,针对这些情况采取出动出击的维修策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院的超声雾化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水现象,由于其内部的铁质紧固件在水分的侵蚀下很容易锈死,导致更换配件的难度大,甚至有些零部件因为拆不开最后不得不报废。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维修人员把所有在用和尚未投入使用的雾化器的紧固件全都换成不锈钢材料。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不锈钢螺丝,解决了维修中的大问题。又如:我院有一批旧式的电热培养箱,由于采用机械控温原理,存在控温精度差、触点容易接触不良等缺陷,为了及时提升这些培养箱的性能,维修人员采用了目前较为成熟的电子控温技术对其进行改造,由于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测温探头,可控硅做控温开关,并且加装了超温报警和超温断电保护功能,这批培养箱的控温精度、安全性都有很大提高。一般来说,作为一种积极的维护设备的手段,改进应遵循及时、稳妥、切中要害的原则,优先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动作幅度也不宜过大,如果产品尚未停产,最好把改进意见反馈给厂家,以后再购入这种产品时或许就可以省去许多动手的麻烦,还可以让更多的用户分享改进带来的便利和成果。

二、结论

未雨绸缪和防微杜渐作为一种积极的工作方法,除了在硬件的维护保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它在计算机的系统维护、数据备份等软件领域也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还可以把它引申到设备管理的其它方面,如设备的选型、数量配置,零配件的储备,维修人员的培训等诸多方面都可以采取提前准备、主动出击的方法,直接或间接为设备维护服务,达到节省人力物力,提高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三、建议

大型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篇6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近年来各大医院不断深化医疗改革,引入了许多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这些现代化的仪器与设备操作虽然简单方便,但其较高的技术含量也对参数指标和技术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对过去的一些不良习惯必须进行改善,包括被动维修、简单操作等,对此类高科技产品应定期检测并主动维护保养,使医疗仪器、设备能够加长使用年限,使医院获得更高的综合效益。

一、维护与保养大型医疗设备的重要性

如今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医疗设备应用的十分广泛,其科技含量也变得更高,因此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日常之中对大型医疗设备加强维护与保养,改变过去的被动处理方式,不再只是发生故障后才修理设备应对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进行观察,对其性能进行深入了解,维护设备,避免故障发生,既能够使因维修而花费的人力财力减少,减少运行成本,又能够使设备运行的效率提高,达到低投入,高收益的目标。

医院中管理设备的部门通常是设备科,其日常工作应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但这项工作不仅是设备科的职责,有关的工作人员都需要认真维护设备。与其直接接触的操作人员和使用科室应当积累经验,了解设备的性能与日常运行情况,所以设备使用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维护设备,但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标准,禁止违章,在日常工作中保护设备。各个科室中分布着不同设备,它们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故障率与应用价值,而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机器性能与维护设备的情况。

二、日常维护与保养设备的措施

(一)认识并管理设备

在医院的科研、教学与医疗工作中医疗设备的作用都十分重要。为使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在临床运行过程中保证完整和安全,管理设备的人员必须从整体角度出发,提高自身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素养,以新的理念管理医疗仪器、设备,使其保持良好性能,并与医生相配合使疾病诊断率提高。另外,应与系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的管理制度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强、有据可依。加大力度管理,在医院管理设备中加入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

(二)制度的落实与实行

大型医疗设备通常价格高昂,有较长使用周期,如果设备出现故障,会花费很多进行配件维修,因此必须严格管理医疗设备。对医疗设备加以完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仪器可以使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延长,节约医疗成本,使医院获得更高的综合效益。引进设备后应对其基本操作与性能进行了解,加强培训持证上岗人员,重点培训维修技术人员,严格按说明书使用,与管理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相结合。使用设备时应落实各项制度,使其能可靠运行。

(三)注重人员培训

在使用设备前培训维修工程师,使其能处理一般故障,可顺利完成季、年度保养和维护,而培训维修技术人员的一个必要环节就是其业务技能的提高。另外应落实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利、权与责,使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设备在社会与经济方面都能获得最大效益。

(四)建立档案,加强巡查

首先应分级保养和管理设备。一级保养需做到每天由指定人员校正大型医疗设备的基本参数,并完成表面除尘;二级保养需要设备维护人员与设备使用科室的管理人员相配合,不定期或定期校正设备的技术参数,并进行内部清洁,完成《设备保养记录》的填写,主管应签字验收;三级保养需要设备维修人员联合随访人员。设备维修工程师与计量检测人员定期校正设备参数并加以维护,完成《设备维修保养记录》。保养人员需按照相关标准操作,而设备维修人员应不定时巡检保养情况,完成《巡检记录》。其次应有专人负责维护保养设备,对需要管理的设备进行开箱验收登记,并登记其索赔、保修期内维修等记录,总结设备在保修期到期前的状况,记录关键零配件来源,并制定清洁和消毒设备的方法。另外应集中管理维修技术资料。在设备招标时,应向厂商提出明确要求,具备设备专用的维修工具、中文说明书、维修技术资料与具体的电路图,以便更好的维修设备。最后应巡查医疗设备并进行记录。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针对性的提出保养工作程序和要点,以其返修情况为依据对保养周期进行调整,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由专人进行记录和确认签字。定期总结设备状况,及时发现和弥补漏洞。

(五)合理配置设备

医院应定期分析、统计和对比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有效利用并合理配置医疗设备,保证其完整性与安全性。对大型设备的临床使用情况与使用率进行分析,判断其与设备购置回款期和经济效益的联系,对满负荷时大型设备的运行标准进行探讨。

(六)对责任进行明确

为使医务人员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操作、管理时更有责任心,使用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掌握必需的基本素质与理论知识。另外建立激励机制对医务人员使用医疗设备的情况进行年终考核与评优,会关系到其职务、职称的晋升。按照管理医疗设备的相关制度处理由于人为与管理不善导致医疗设备出现故障,进而引起设备大修、报废或医疗事故的管理与操作人员。所有医务人员都应具备责任感,在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中有足够的责任心。

(七)注重机制的健全

医疗监督机构应注重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使监管职能逐渐完善,加大力度检查和监督,在引入设备前严格把关质量。另外,建立相关制度反馈并统计大型医疗设备的质量信息,对使用、管理大型医疗设备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期通报,使其质量管理水平与能力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是否正确使用大型医疗设备密切关系着其维护、保养和维修,有效维护一方面能使维修的人力物力减少,另一方面可使设备运行的效率提高,使用寿命延长。为了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必须严格管理、落实制度、强化培训、建立档案、合理配置、明确责任、健全机制以及加强监管。唯有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才能有效维护与保养设备,全面提高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骏.談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J].科学管理,2013(06):38-40.

[2]金韶弘.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维护与保养浅析[J].医疗装备,2011(05):32-33.

浅谈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 篇7

1 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分析

1.1 设备日常使用故障

因为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的操作程序还不够熟悉, 就导致了设备不能正常的进行工作, 或者由于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性能不能进行准确的把握, 从而不能获得一个使人满意的诊疗结果。这些问题一般都发生在工作人员更换时期或者设备投入使用的初期, 医院的岗位培训制度还不够健全这个问题也被反映出来, 一些必要的制度也没有得到一定的落实, 致使在工作衔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些虽然不是设备本身所具有的物理障碍, 但是如果这些障碍时常性的发生的话, 则说明这种设备的用户操作界面还不够友好, 或者操作程序的编排还不够合理, 不容易对其进行记忆。伴随着技术的发展, 对于设备的操作性能而言, 其也是设备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人为失误加以减少, 同时对机器的自动化水平加以提高, 已经成为现代医疗设备其先进程度的一个重要表现[1]。

1.2 电路故障

如果出现了电路故障, 就会使设备的控制失灵, 不能对其进行正常的操作, 设备也不能正常的进行运行, 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并且报废。电路故障主要包括电路中的电流被切断从而造成断路故障, 以及局部电路或者主控电路电源与地线连接, 同时控制信号线也与地线相连接, 从而造成了短路故障。

1.3 设备老化磨损故障

随着设备长年的进行着超负荷的运转, 一些部件就会老化或者磨损, 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换, 磨损零部件的损坏将会造成一些设备故障的发生。

1.4 机械故障

出现机械故障时, 通常运行部件会停止或者受阻, 导致设备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主要表现在机械转动部分卡死或者受阻、机件变形、弯曲、断裂、破碎、以及机械的连接件脱落或者松动等方面。

1.5 设备软件的故障

应用光盘的设备经常会出现软件故障, 过去多是因为光盘本身的硬故障对数据造成损坏从而导致软件故障的发生, 现在则是由于对大量数据文件进行管理时, 由于计算机资源的冲突从而造成的反应迟钝或者死机等问题的发生。

2 医疗设备的维护方法

相对于不同的医疗设备, 可以对不同的维护方法加以采用。

2.1 跟踪性维护

对于使用效率高、价值高、对医院的效益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的比较贵重的医疗设备, 从它被购入的那一刻开始, 就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接受操作以及维修等操作, 同时安排专门人员对其进行跟踪以及维护工作, 在实施跟踪维护时, 应该尽可能的对相关设备的技术资料以及零配件的时间、价格等进行获得, 尽可能的使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2 即时性维修

对于价值低、数量大的医疗设备而言, 要对即时维修的方法加以采取, 当设备出现故障后, 要即时对其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是占主要工作量的, 它不仅要求维修人员的技术熟练并且精湛, 同时还要求其要时刻的做好准备, 保证能够优质的完成维修任务。

3 医疗设备维护管理要点

3.1 重视人才的培养

医疗设备尤其那些大型医疗设备质量以及完好率的高低已经成为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医疗水平以及社会效益的重要标志。因此, 医院在对医疗设备的投入进行加大的同时, 还应该重视对维修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 把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建设等工作纳入医院的总体建设轨道, 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地位加以提高, 使人才、设备以及管理成为医院建设的三大主要支柱, 通过多种途径对维修队伍的素质加以提高, 对医院的医疗设备加以管好并且用好, 让医疗设备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其为医院创造出更多的效益[2]。

3.2 完善规章制度

伴随着医院中各类医疗设别的不断增加, 规模的不断扩大, 要对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各项制度加以建立以及完善, 比如设备购置和领用、设备验收、设备维修、档案管理、维修人员管理以及设备操作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这样做才能使设备的维护管理处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及有案可查的有序状态中。

3.3 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维修队伍不仅要有比较合理的人才结构, 还应该对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加以保证。维修工作需要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紧密的结合, 只有对一支比较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以拥有, 才能有利于对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对专业知识的传授。维修工程师需要不断进行培训, 彼此间进行技术交流, 同时利用各种途径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 只有这样才能与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相适应。

3.4 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因为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是为了给临床提供服务的, 这就要求维修人员必须保证随叫随到, 同时对熟练精湛的维修技术加以拥有。而对于目前的医院来说, 其所拥有的医疗设备不仅数量惊人而且种类相对较多, 常常会使维修工作变得杂乱并且繁重, 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以充分的发挥, 并且对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加以提高, 努力地去克服工作中所出现的困难, 创造性的去完成那些不同的维修工作。维修不是简单的进行修补, 而是维修工程师在与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进行技术性的较量, 这是一种低消耗的创收, 是最大限度的将设备的效能发挥出来的重要保证环节, 维修工程师的工作同临床医师相似, 都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是医院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3]。

4 总结

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的工作同临床医师相似, 都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是医院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本文对医疗设备的常见故障加以分析, 简要的阐述了医疗设备的维护方法, 最后对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几个要点加以提出。

摘要: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的工作同临床医师相似, 都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是医院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护,管理

参考文献

[1]顾伟民.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模式的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 :26.

[2]朱家云.医疗设备维修改革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 2004 (10) :45.

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策略研究 篇8

一、医疗设备的常见问题

(一) 使用问题

医疗设备的常见问题有使用问题。现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 绝大多数医疗设备朝着精密化、现代化和技术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 相关医疗设备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能够准确使用设备, 进而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水平。在操作过程中, 一旦相关操作人员对设备的使用方式、指标等内容存在模糊现象, 或对设备的使用规程不了解, 则极易造成设备的损坏, 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 这种人为性的操作失误, 是医疗设备常见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 部分医院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规章制度, 无法为设备的日常使用做出相应的维护与保养指导。

(二) 电路问题

医疗设备的常见问题有电路问题。一般来说, 医疗设备的电路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电路短路和电路断路, 这两种电路问题均会导致医疗设备出现问题, 影响设备的日常使用, 并对设备的内部构造造成影响,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医疗设备瘫痪。一方面, 线路短路主要是因为医疗设备的主电路与接地线存在问题, 进而造成线路问题的产生, 该种问题一旦严重, 则会造成设备的永久性瘫痪;另一方面, 电路断路, 该种电路问题对医疗设备的影响相对较轻, 一般来说主要与保险丝熔断因素有关, 设备主要表现为信号灯无法显示。

(三) 机械问题

医疗设备的常见问题有机械问题。医疗设备的机械问题主要是因为设备的内部器件由于发生故障或者运行受阻, 而造成医疗设备的无法正常运作, 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分别为转动部分卡死、连接件松动或脱落、器件变形损坏。第一, 转动部分卡死是由于设备闲置, 长时间处于非运作状态, 而导致零件部位存在生锈现象, 进而影响运行;第二, 连接件松动或脱落, 主要是螺丝、螺母等细小零件在运行过程中牢固不足;第三, 器件变形损坏, 该种情况较为严重但不常见, 可能是由于搬运过程中设备受到击打所致。

二、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的策略

(一) 加强对医疗设备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要加强对医疗设备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以此来保证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效率的有效提升, 切实有效地实现医疗设备的稳定工作。在上岗之前, 医院要加强对人员的专业培训, 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流程、安装指标、调试方式等内容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讲解, 相关操作人员要全程参与其中, 明确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 将医疗设备的使用方式铭记于心。同时, 医疗设备的生产者及负责人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业务专项指导, 向操作人员讲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一旦发现设备故障, 应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维护与保养。

(二)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

要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 为医疗设备的科学运行提供重要的制度框架。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者要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 从日常、定期和重点三方面入手, 对设备进行细致化的管理与维修。在日常维护与保养过程中, 要落实工作责任制, 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记录, 加强清洁处理;在定期维护与保养过程中, 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有效检修, 防止设备故障、螺丝松动等情况的发生,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重点维护与保养过程中, 需要对设备的关键器件进行检查, 防患于未然, 并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部件的有效替换。

(三) 强化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意识

要强化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意识, 实现思想意识到行动上的科学转变, 为医疗设备的有序运行奠定重要基础, 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一旦设备发生故障, 相关技术人员要从设备的实际情况入手, 准确判断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以电路问题为例, 设备一旦发生电路问题, 则要区别电路短路和电路断路两种类型, 如果是电路断路, 则要从保险丝这一层面入手, 通过重新连接的方式对设备的运行故障进行科学处理。

综上所述,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 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契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国党和政府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并且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推动之下, 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纷纷应用于医疗卫生事业之中, 为医院诊断水平的提高、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 并为医院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关人员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科学维护和保养, 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摘要:医疗设备是医院进行日常工作的基础性器械, 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有效维护与科学保养是保证设备运行质量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医院日常管理过程中, 医疗设备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存在一部分常见问题, 因此, 采取科学有效的维护与保养策略则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 以医疗设备的常见问题为主要出发点, 重点探讨了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的策略。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春聚.浅谈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与保养[J].临床医药文献, 2015 (24) .

大型医疗设备维护成本的控制 篇9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维护成本控制,对策探讨

随着医疗技术高速发展,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不断普及,大型医疗设备的配备数量及档次不仅是衡量医院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砝码,也是给医院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支柱[1]。在新医疗体制下,为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各级政府及医疗机构对大型医疗设备配备控制更加合理,设备使用率明显提高。设备采购大多采用招标形式购置,各厂家之间竞争激烈,在销售环节中的利润逐步缩小,进而厂家将售后服务作为利润的又一重要来源[2]。如何降低和控制大型医疗设备的售后维护费用,降低医疗机构的经营成本,是每个医疗工程人员急需考虑的问题,现就通过我市CT大型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维护成本过高产生的主要因素,提出可行的控制成本的策略,供同行参考。

1 维护费用高的主要因素

1.1 维修服务模式的因素

目前国内医疗设备维修服务模式有3种,分别是医院自主维修占35%,厂家提供的原厂维修占55%,社会上提供的非原厂维修也叫第三方维修占10%,原厂维修占比最高。这3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其中,自主维修的优点是方便、快捷、费用少,缺点是受到维修配件、维修密码、维修图纸等资源的限制,要求要有一支强队的技术维修工程师队伍;原厂维修主要的优点是有强大的专业维修队伍,完善的配件库和软件专利及知识产权,能够较准确的判断和排除设备故障,缺点是原厂提供的服务成本高,维修费用高;第三方维修的优点是维修费用低廉,缺点是技术实力参差不齐,市场信誉度较低,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

据市场调研了解,国内约70%的大型医疗设备从销售到售后服务均被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跨国公司垄断。为保证设备维修质量及安全,大型设备的维修多依赖于原厂维修。

1.2 原厂家的技术垄断因素

1.2.1 原厂家维修服务方式垄断

由于国内暂无此类大致统一的定价标准,基本上由医院和厂家谈判,最后还是厂家说了算,服务费只高不低。据调查,目前的医疗设备厂家售后保质期一般都是1年,原厂的服务费也很高。厂家的维修主要有全保、技术保和单次维修等几种情况。以美国产64排VCT为例,厂家对几种情况下设备的维修报价如下:1年全保38万元,1年技术保15万元,单次人工费3.1万元;而美国产16排CT 1年全保30万元,1年技术保13.6万元,单次人工费1.1万元等;排数较高、其他品牌的维护费用还高。并且厂家还推出3年或5年为1个购买周期。以我市三级医疗机构配备的CT为例,估算我市各医疗机构维护费用情况,见表1。

其中,一个周期内(至少3年),大型设备(仅以CT为例)的维护费用近千万元,一个医疗机构不仅只配备有CT这一台大型设备。据估算大型医疗设备1年的维修费用几乎能达到机器本身价格的6%~8%。

1.2.2 原厂家的维护技术垄断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生产厂家从提供维修的配件中赚取高额差价成为主要盈利手段,售后服务提供商实际上变成了医疗设备配件销售商。小故障大维修、没有修只有换是生产厂家惯用的手段,厂家技术人员不愿意穷究故障点,只愿意通过更换原件的方式进行简单化处理。其配件价格及维修费用十分高昂,医院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已成为一些医院巨大的经济包袱。

2 策略

2.1 加强立法

近几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提出了打破垄断坚冰的口号,在法治建设上还需采用更有力的措施,对大型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售后服务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应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国内维修、研究、培训体系,逐步培育第三方国内维修服务商,提高自身技术实力,以形成对生产厂家有效制衡的力量,彻底打消目前生产厂家舍我其谁的优越感和垄断局面。

此外,国家还应制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大致统一的收费标准和配件收费标准,并加强舆论监督。

2.2 加强大型设备国产化生产进度

国家应加强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投入,打破外国企业的技术封锁,生产出我们自己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国内企业也应加强售后服务意识,以保证技术的改进及设备性能的提升。

2.3 大型医疗设备维护方式转变

首先,设置设备使用及维护专员,在用设备保修期内,可采用外派学习和现场学习等方式,建立设备操作流程及维护保养流程,以减少设备故障。其次,定期对设备使用人员和维护工程师进行成本意识培训,让他们了解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理论、每百元设备产出、设备维修费占比等与设备维修相关的内容。并规范和重组工作流程,进一步挖掘大型设备的潜力,更好的体现其社会效益、诊疗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三,打破常规维修模式,采用新的维修策略,如根据医疗机构设备曝光次数估算,一般设备在3年内没有大的故障,可考虑3年以内的设备不买年保,这样3年内1台设备可节约200多万元,一个地区可节约千万元。如果曝光次数和设备使用率高,可考虑买技术保或单次维修,也可节约近千万元。

2.4 尝试区域性维修服务谈判

每个区域中,同品牌大型设备总有一定的占有量,我们可以开展区域性的售后维护谈判,以降低维护费用。如单次维护费为1.1万或3.1万元,可以考虑工程师到本地区后,将本地区的所有设备都进行巡检,指导使用科室如何更好地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医院工程师怎样做好二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减少工程师的路费成本,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率的次数。

由于全保或技术保,费用较高,基层医疗机构一般不愿意购买。可以考虑区域性谈判,使整体维护保养费用下降,对于医疗机构来说,维修服务费有一定的降低,既保证了设备的安全使用,也解决了患者的及时就医。而对于厂家来说,保修涉及的范围增加,整体收益并未影响,达到双赢的目的。

2.5 制定好保修细则方案

按照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理论,大型医疗设备中后期突出的问题是故障多、维修难、维修贵、效益下降,使用率下降,维修费用逐渐成为焦点问题,购买保修几乎成为医院的不二选择[3]。为保证保修用足用好,我们可以采用调整、细化维护维修项目。以CT为例,相对发生故障率较低的项目有:球管、探测器、滑环、床驱动电机、显示器等。相对发生故障率较高的项目有:软件故障、伪影、机架限位器等,梳理维修项目的价格表,并定期更新、比对,了解价格的变化。并与兄弟医疗机构的技术人员交流维修经验和维修费用信息,动态的评估维修费用时,可作为签订维护合同相关条款的参照。

2.6 建立供应商售后服务评价体系

大型医疗设备是一种特殊商品,其售后服务问题尤为重要。大型医疗设备的故障,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会对医院造成无法挽回的不良影响。因此,良好的大型医疗设备售后服务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转,更是确保医院健康运营的关键因素。

为加强对大型设备供应商的管理,借用《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SB/T10401-2006)的售后服务标准[4],从服务文化、服务制度、服务水平、产品保证、医院评价、持续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5],评分分为4个级别:优秀≥90,80≤良好<90,70≤中等<80,差<70[6]。

3 结论

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是一个现实的问题[7,8],也是必须做出明确选择的问题。它们在诊疗流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合理控制维修成本,较好地解决了大型设备维修费用合理性和可行性的问题,保证了设备平稳运行,不仅是提升设备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就诊、安全诊疗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蒋忠伟,方梅华,陆明.大型医疗设备售后维修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102-103,136.

[2]李刚,冯子安,陈春兰.大型医疗设备售后维修服务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0):67-68.

[3]吴新淮,于宏伟,胡刚,等.东芝TOSHIBA16排螺旋CT中后期维修费用统计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145-14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SB/T 10401-2006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田建峰,向华,徐力,等.医疗设备供应商售后服务评价体系建立初探[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0):121-122,143.

[6]张礼群.医疗设备售后服务管理与评价方法探讨[J].医学信息,2010,23(11):4385-4386.

[7]高华敏.医疗设备维修费用的现状和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6):116-117.

急救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篇10

在现代医疗事业中, 急救设备在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急救设备主要包括除颤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 (注射泵) 等 (本文以这3种急救设备为例) 。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提高临床急救的成功率、减少临床急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设备管理者来说, 确保它们安全稳定地工作也就变得非常重要, 而加强预防性维护就是保证医疗设备高效、安全运行的最重要措施。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 是指在设备故障发生之前就对医疗设备的性能、安全性、外观等进行周期性的检查维护, 以确保仪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1 急救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1.1 制定维护保养制度

日常保养是预防性维护工作的重要项目, 制定急救设备保养制度是对急救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束缚和依据, 有了制度才有实施的标准。我们制定保养制度主要是以4个“定”为核心, 即定人管理、定期保养 (三级保养制) 、定期巡查、定期计量检测[1,2]。

1.2 加强技能培训

设备处应定期组织厂商的售后工程师对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急救设备的发展史、工作原理、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处理等多个方面的培训, 让使用者对设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可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急救设备使用水平, 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急救设备多数都属于计量设备, 应邀请国家法定计量检测机构的工程师进行计量知识培训, 了解计量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时刻监控设备的计量是否准确, 做好预防性维护, 为急救设备的安全使用做好保障。

1.3 具体操作规范

(1) 急救设备的说明书要挂在墙上比较醒目的地方, 时刻提醒使用者要按程序操作, 让使用者通过说明书熟悉设备性能和技术指标以及注意事项。

(2) 对有蓄电功能的急救设备, 必须配备完好的蓄电池, 严格执行充电操作。如果长时间不用蓄电池, 则将其取下放在特定的保管处, 但要定期检查蓄电池功能, 并做好记录。

(3) 防止同一台急救设备长时间连续工作, 应有间隙时间。在设备上设定使用记录本, 记录下使用日期、时间、操作者等。

(4) 实行三级保养制度, 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维护、维修, 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并做好记录。

(5) 制定相应的保养记录本, 如:《呼吸机保养记录》、《除颤仪保养记录》、《输液泵 (注射泵) 保养记录》, 并做好保养记录, 谁负责谁签字。

(6) 属计量设备的必须要经计量检测机构检定并有计量检定合格证。

2 急救设备的保养计划

2.1 除颤监护仪的保养

其内容包括: (1) 检查设备外观, 导联线是否齐全, 按键和旋钮是否损坏等; (2) 开机检查仪器指示灯状态、文字提示、声音提示是否正常; (3) 检查仪器的充放电是否正常, 打印机走纸是否正常; (4) 保养周期:2次/a[3,4]。

2.2 呼吸机的保养

其内容包括: (1) 检查设备外观是否有损伤, 定期做清洁、消毒。检查主机过滤网、呼出阀、膜、空压泵过滤网等是否完好。 (2) 定期进行性能测试、校正。检查空压泵、流量传感器、氧电池、气道密闭性等是否正常。 (3) 检查各项报警是否正常, 如报警灯、报警声、消音键、后备模式、氧气和空气供应中断报警, 高 (低) 压报警、管道脱落报警、外界电源中断报警等。 (4) 出具性能测试报告, 判断设备的状态是否良好。 (5) 保养周期:2次/a。

2.3 输液泵 (注射泵) 的保养

其内容包括: (1) 检查设备外观是否有损伤, 保持表面干燥清洁; (2) 定期进行表面清洗和消毒, 在清洗时必须保持断电状态; (3) 检查滴数检测夹中的红外发射、接收口缝隙是否清洁, 应该保持干净无灰尘及其他异物; (4) 测试报警器是否正常工作, 如不能报警, 则及时向设备维修科报修; (5) 定期做滴数测试实验或计量检定, 如果误差超出了允许误差范围, 则应立即停止使用, 等厂方售后工程师修好后经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6) 保养周期:2次/a。

3 从计量检测结果认识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

以上3种急救设备均属医疗计量设备, 按照计量法规定, 每年必须按时邀请有计量检测资质的单位来院进行计量检测。在此以有创呼吸机的检测结果为例, 对62台有创呼吸机进行检测, 对潮气量误差、通气频率误差、氧气体积分数误差、压力水平误差、PEEP值误差5个参数进行了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1。

注:1 mbar=100 Pa

统计结果表明, 5个参数的误差合格率各不相同, 其中潮气量和氧气体积分数的合格率最低。这些误差都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来降低甚至避免, 比如及时更换氧电池可以使氧气体积分数误差达到正常值。这5个参数的误差不同比例的超出允许误差的结果告诉我们, 有必要请厂方售后工程师对呼吸机进行一个全面的保养, 更换老化或已坏的零件, 保证呼吸机的正常使用。因此, 计量检测与维护工作应相互联系起来, 把计量检测结果反馈给设备工程师, 让工程师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对设备进行保养维修, 而不只是按形式进行检查, 以至于无法发现根本问题, 更无法解决问题。

4 小结

大型综合医院的急救设备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机器内部长期积累的尘埃微粒会改变电子线路的阻抗特性, 零配件的老化使设备异常工作, 计量不准。日常保养是预防性维护的最有效措施, 由设备处工程师组织厂方售后工程师周期性地对急救设备的外观、计量、性能、安全性以及附件等进行检查和维护, 可降低仪器故障的发生率, 确保仪器的计量准确。预防性维护和计量检测在急救设备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 是保证医疗安全和促进急救医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玉梅, 李银兰.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5, 29 (4) :312-313.

[2]张良才, 李晓东, 李朝伟.急救医疗设备维护和保养[J].常规医疗装备, 2004, 3 (3) :58-60.

[3]谭宏峰, 蒋德林.急救设备的使用与常见故障维护[J].医疗设备信息, 2005, 20 (5) :69-70.

上一篇:公共服务产业化下一篇:内镜与微创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