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营销国际期刊

2024-07-10

中国市场营销国际期刊(精选八篇)

中国市场营销国际期刊 篇1

关键词:学术期刊,国际化道路

学术期刊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那就是优秀稿源大量流到国外,稿件是期刊的灵魂,没有优秀稿件,期刊水平就不可能高,中国学术期刊正面临生存的困境。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只能走国际化道路。以下探讨走国际化道路的几大途径。

第一:争取SCI收录。目前大部分教授职称评定、学生毕业等,均要求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很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就有明文规定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如北京协和医学院要求国家重点学科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发表在SCI的影响因子为1.5分以上的期刊上外加一篇核心期刊或者Pub Med收录的期刊上(SCI影响因子3.0以上不要求核心期刊或者Pub Med收录的期刊)[1]。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毕业也对是否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提出明确的要求[2]。同时,有些大学的教授晋升也需要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3]。目前,中国几千种学术期刊中只有几十种被SCI收录[4],这些学术期刊大部分是以英文作为出版语言,只有少数中文学术期刊被SCI收录,据了解,部分中文学术期刊被SCI收录的原因是当时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为了提高SCI引文数据库的影响力,直接对这几种中文学术期刊进行了收录,并未经过学术期刊自身的申请,当然,这些学术期刊无疑在中国是顶级的学术刊物,能够被SCI收录也说明了其重要性。但是,目前中文学术期刊加入SCI非常困难,据了解,目前,每年有几百种学术期刊想加入SCI,但是,每年只有几种期刊能够得到SCI收录。而且,SCI有末位淘汰制,影响因子排名末尾的几种期刊会被SCI开除。那么,学术期刊如何加入SCI、提高影响因子,只能提高期刊本身的质量。目前,国际学术界比较通用的还是英文,因此,中文学术期刊可以考虑双语办刊,即中英文双语期刊,英文出版这一方面可以满足SCI的要求,让更多国外同仁可以看懂中文学术期刊,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术论文投向中国学术期刊。同时,中文出版又可以满足中国基层人员需要,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英文对于一部分基层人员来说,阅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学术期刊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是为了扩大影响力,而中国基层研究人员很多,所以,双语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的发展。

第二:学术期刊光从语言角度解决问题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学术期刊的血液在于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目前,国内的科学研究在发展,大部分好的稿件投向了国外,那么如何吸引这些优秀稿件,还得提高杂志本身的影响力。稿件质量决定了期刊的影响力,期刊的影响力决定优秀稿源的数量。一方面要尽力提高期刊质量,同时要建立优秀的作者队伍,和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良好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和科研一线的科学家站在一起,那样,才可能获得第一手的顶级学术稿件。同时,要尽可能吸引国外的优秀稿件。

第三:期刊的学术方向把握需要有一批国内外顶级的科学家把关——那就是期刊的编委。事实上,SCI评审的一个不成文的条件是期刊编委国际化。期刊编委如何国际化,不能守株待兔,目前,国内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国外有联系,部分科学家曾留学国外,可以和这些科学家沟通,争取他们的帮助,同时还可以和现有编委联系,请他们邀请国外优秀的科学家加入期刊的编委会。有了学术一流的国际化编委,可以吸引大量编委的优秀稿件,同时,也可以请编委组稿,利用编委的影响力,为期刊争取一流的稿件。

第四:审稿专家国际化。由于编委不一定有太多时间审稿,建立一个国际化的审稿专家队伍,对于常规稿件的审核,也是至关重要的。审稿专家是学术期刊质量的把关者。学术期刊的编委是审稿专家,但是,一种杂志的编委通常在几十人不等,不可能满足审稿需求,所以,建立国际化审稿专家队伍也是至关重要的。国际化的审稿专家队伍可以通过编委推荐,也可以在期刊作者中发掘优秀的作者,可以和通讯作者进行联系,邀请其作为该刊的审稿专家。第一作者可能是未来科学家的源泉,可以培养大量的第一作者作为后备的审稿专家队伍。

第五:编辑的国际化。由于期刊的双语出版,为了让英文更加地道,有必要建立国际化的编辑队伍,这样,在语言方面能够把好关。国际化的编辑队伍,是指编辑素质的国际化,可以通过和国内外顶级编辑学习交流,提高编辑队伍素质,建立真正的国际化编辑队伍。

以上讨论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道路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事实上,以上五点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要迈出一步,并坚定地走下去,夯实基础,不屈不挠,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一定能够突破瓶颈,迎接国际化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http://graduate.pumc.edu.cn/管理规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位授予细则.doc.(2006-5-19).[2010-11-14]

[2]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基本要求.http://166.111.4.136:8080/yjsy/main.nsf/0/BDDC26EAA8D4D17948256D780030BAC8.[2010-11-14]

[3]北京大学医学部晋升高级技术职称新要求.http://www.91sqs.com/474/viewspace-55745.html.(2009-12-04).[2010-11-14]

中国市场营销国际期刊 篇2

现代营销杂志 全文上中国期刊网

《现代营销》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吉林省期刊协会,学术指导: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国内统一刊号:CN 22-1256/F,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2994,邮发代号:12―142,本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知网),省级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创新研发、人力资源、财务天地、法律法规、经济前沿、资本运作、经营与管理、市场调研、国外经济、理论研究、科教研究、现象研究、行业经济、国际商务、工程技术、教育园地、人文天下、政策与法规、企业文化、改革与创新、商业科学、经验交流、经济纵横、工作研究、电子商务、社科论坛、实践与探索等。常年欢迎教、管、研人员赐稿。

地址: 长春市普阳街1688号长融大厦B座 邮政编码: 130061

当前国际期刊市场发展的特点与潮流 篇3

期刊是以中产阶级为基本对象的文化读物,虽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便已初具雏形,但其真正大规模的爆发式成长是始于20世纪中叶。随着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期刊在西方发达国家呈现空前的繁荣,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思想观念的主流媒体,其影响力甚至超过电视和报纸。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期刊出版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集团化:依托品牌打造规模效应

当前,国外期刊出版呈现出集团化和规模化的趋势。比如德国的施普林格出版公司,每年出版科技期刊近400种;荷兰的埃尔塞维尔公司每年出版期刊达500余种。期刊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出版社是私人公司,到70年代中后期,许多出版社被大的企业集团合并,1983年尚有十大出版集团,目前已经合并成6家。国外出版业集团化、规模化的过程是全球期刊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只有兼并重组、跨国经营,才能产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占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出版集团的扩张和兼并,其本质是依托期刊品牌的塑造、维护和衍生。国外的期刊普遍重视对期刊品牌的塑造,善于将现有的成功品牌应用到新产品上,缩短市场消费者的认同时间,迅速打开市场。国外期刊在品牌拓展的策略中还注重国际化发展,积极向海外输出版权,发行国际化的“本地版”。

2.细分化:以错位竞争把握分众人群

国外期刊出版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不再追求普遍意义上的“大众化”,而是越来越多地寻求特定信息的目标受众,不断细分市场,在集团内部形成错位竞争,这一点在女性杂志、休闲杂志和爱好类杂志上尤为突出。以澳大利亚期刊为例,消费类期刊1990年417种,2001年720种,2003年780种,80%的期刊品种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增长起来的。这种品种增加不是原有期刊品种的重复,而是在细分受众性别、年龄、收入、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行的品种细分。澳大利亚太平洋出版公司曾于2000年和2003年分别推出针对6—13岁男孩的娱乐杂志《男孩地带》和6—11岁女孩子的《完全女孩》。在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爱好类期刊更是细分得令人叹为观止,有专门的游艇杂志、火车杂志、帆船杂志、集邮杂志、手工杂志等等。

3.数字化:以媒介融合实现内容产品的多介质化“落地”

就整体的媒介生态环境而言,国际期刊业一个新的着力点是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利用数字技术,以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吸引网民,为网民提供独特的品牌体验。这意味着杂志业经营思路的转变:从印刷为中心(print-eentric),转为品牌化的内容生产(branded content),在消费者所能接触的任何传播平台上进行传播,以扩大品牌影响力,寻找新的盈利空间。

国际期刊特别是消费者杂志,都建有以品牌或者刊名而命名的网站。2007年,美国有200多家杂志宣布采取更为积极、全面的数据化建设举措,在杂志网站的内容整合、服务创新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大力度,为网友提供更多的视频、社区交友、博客、播客、个性化内容、电子产品、手机应用等网络服务。以美国著名杂志《美好家园》(BetterHomes and Gardens)为例,这本梅里迪斯公司旗下的杂志发行量达760万册,是世界上最古老、读者最多的妇女杂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显赫的杂志品牌,拥有150种特殊兴趣出版物和150多本在版图书。杂志签订了多份有关家具、纺织品、食品的特许经营合同,并在包括沃尔玛在内的零售商店销售。该杂志开办了一个动态、内容丰富的网站,以视频方式提供食谱、装饰意见和手工艺指导,并通过手机发送园艺建议。另外,杂志还同电视台合办以家庭烹饪比赛为主题的电视专题节目。

一些著名期刊出版公司也与全球的知名网站建立了合作关系,如康泰纳仕出版公司与YouTube合作,为该公司旗下的所有杂志整合内容资源,重新策划市场推广计划,推出网络社交、在线视频等新项目。Hearst传媒集团与MySpace合作,共同开发内容发行、电子游戏、个性化内容、手机及网站收购等。根据国际期刊联盟(FIPP)对英、美、德、法、澳等十几个国家的杂志网站进行的调查,办得比较成功的杂志网站在实现网站盈利、创办网络产品、推广在线品牌和吸引杂志在线订阅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网站和杂志之间能够达到媒体联动效应。美国杂志出版商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表示,在杂志网站在线访问量上扬的同时,杂志核心印刷品牌的读者人数也在增加。

利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一些国际著名期刊出版公司或品牌杂志对内容进行二次乃至多次售卖,实际上拓展了产业链条,寻找到了新的盈利点。康泰纳仕公司旗下的著名时尚品牌杂志Vogue,与移动社会网络服务商JuiceCaster公司合作推出了宽带娱乐网络——“Vogue电视购物”手机视频。消费者只要拥有一部带视频功能的手机,发送信息“SVTV'’到84462,就可以立即接收到“Vogue电视购物”的视频,内容不仅包括Vogue杂志上的广告,还有广告客户制作的原创视频节目,如《时尚60秒》、《镜头背后》和《潮流观察》等,而且消费者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对广告和视频节目进行点评、打分和共享。2008年,Hearst集团旗下的数字传媒公司宣布加入手机巨头诺基亚的传媒网络。Hearst数字传媒公司拥有9个手机版杂志网站和9个文字版杂志网站,平均每月的手机网页浏览量超过400多万。通过与诺基亚传媒网络的合作,该公司将实现其品牌杂志的广告客户与诺基亚全球1亿多手机用户之间的对接,在快速增长的移动广告市场占得先机。而据始创调查公司InformTelecoms&Media预测,到2011年,全球移动广告市场的收入将升至113.5亿美元。

二当前美国消费者杂志的总量结构与经营格局

笔者试以描述杂志业的几个关键性指标,来勾勒美国杂志产业目前的基本面貌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促进产业发展的深层动因进行描述和分析,这或许对中国期刊产业的现实发展有所启示。

1.杂志数量

2007年,美国出版的杂志达19532种,其中消费类杂志为6809种。根据美国报刊发行量稽查局的数据统计,其中15%的期刊发行量达到100万份,另有15%的期刊发行量在50万份到999 999万份之间,剩下的2/3的期刊发行量不到50万份(见图表1)。

如果按类别计算,从1997年到2007年,美国杂志数量增加最多的前十类杂志分别是:种族;地区兴趣类;

旅游;室内设计和装修;新娘;高尔夫;填字游戏及其他游戏;医药;滑雪/雪上汽车/雪橇;大学校友。

女性杂志(Women’s)在2007年的总数量为306种,保健/健身(Health/Fitness)类杂志的数量达到402种。这两类杂志的数量从2004年开始均保持持续增加(见图表2)。

同时,办有网站的杂志数量呈持续上升的态势。消费者杂志网站的数量自2004年来更增长了53%(见图表3)。数据显示,浏览杂志网站的人数增长幅度也要远远大于一般的网民数量增长幅度。但是,只有少数消费者坚信,杂志网络版本会在未来5年内取代印刷版本。

2.杂志发行量及发行收入

美国杂志的销售主要依靠订阅,2007年,87%的杂志销售量都来自读者的订阅。美国期刊非常重视订户的开掘和维护,很多期刊为争取订户,给予订户的折扣相当于期刊定价的20%左右。由于订阅相对便宜,加之订阅付款方便(填一张个人支票或通过信用卡划账),邮局效率高(订户收到期刊不迟于零售面市),美国期刊订阅大大超过零售。期刊对订户数据掌握得非常清楚,一方面,订户数据是获得广告的最有利凭证;另一方面,订户数据可以用作深度开发,如为其他增值服务或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创办新的期刊时订户数据也可共享(见图表4)。

2007年,美国杂志的销售收入达9966998939美元,其中来自订阅的收入为6743905344美元,占总销售收入的68%,零售收入为3223093595美元,占总销售收入的32%(见图表5)。

3.广告收入及类别

如果考虑到广告收入,美国杂志的广告收入在2006年占到了杂志总收入的56%,这一数字在2005年为55%。

2007年,美国消费者杂志的广告页码达到244737页,广告额(刊例价,Rate Card Revenue)为25501793278美元。同2006年相比,2007年广告额增长了6.1%,但广告页数减少了0.6%,广告页平均价格为10.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6.74%,可见美国杂志广告额的增长是靠广告价格的攀升拉动的(见图表6)。

在美国报纸、有线电视、电视网、户外广告、互联网等媒体中,跟2006年相比,只有消费者杂志、互联网和有线电视所享有的广告份额在2007年有所增加。从各大媒体的广告份额来看,美国杂志广告额已经超过报纸广告,位列第二位,仅次于电视广告总额度。

据PIB数据统计,美国杂志主要有12个广告类别(见图表7)。这12个广告类别是促进美国杂志广告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占到美国杂志广告总额的87%以上。2007年,药品类广告收入排在全部杂志广告收入来源的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化妆品、服饰和食品类广告,而食品类广告增幅最多,达17,2%,服饰类广告的广告页数则最多。

据PIB的分析,在广告额与广告页实现双增长的主要类别中,促进增长的小类如下——

药品类:药品与保健品;健康与节食项目;医学设备与物资。

化妆品类:化妆品与美容服务;个人健康与卫生用品;洗发护发用品。

食品类:精制食品,调料;糖果点心;肉,牛奶及奶制品;饮料。

零售类:商店;购物中心;名牌服饰店;体育用品店。

媒介与广告类:宽频媒体与娱乐方式(包括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和图书)。

金融保险与房地产类:银行机构;信用卡;保险公司;金融顾问机构。

公交、旅馆与度假胜地类:国内与国际旅游地;连锁旅馆与个人财产保险;航班。

从1980年开始,美国杂志的广告和内容比重就基本上保持在1:1的水平上。美国期刊很少在128页以内的,大多在180到300页之间。广告最多的期刊,每期广告在60到210页(见图表8)。

4.杂志读者趋势

据媒介市场调查公司的联合调查显示,尽管受众可选择的媒介品种日益增多,但是杂志仍然保有稳定、庞大的读者群。在过去5年间,杂志读者的总数增长了5%,杂志每期阅读者的平均数量增加了6%,这一数字在成人读者中保持稳定。

如果按年龄计算,34岁以下的成年人比35岁以上的人杂志读得更多——男女都是如此。(见图表9)

调查显示,在美国,同电视观众相比,杂志的重度读者(heavy users)年纪较轻,更为富有,教育水平更高,多从事专业性工作或管理工作。

三当前英国消费者杂志的基本变局

英国是西方出版业起源最早、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作为世界期刊的出版强国,不仅出版有大部分的国际著名品牌杂志,如《时尚》(Vogue)、《大都会》(Cosmopolitan)、《魅力》(Glamour)等,而且创办、出版了不少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英国本土品牌杂志,如《男人装》(FHM)、《墙纸》(Wallpaper)、《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远程通信和数字电视的出现与应用,在英国报业呈现衰落迹象的同时,人们对期刊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热情。英国的期刊出版商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充分利用杂志品牌的力量,向网络、广播、电视及会展、演出等媒介延伸,进行多平台出版,成功地吸引到了新生代读者,同时又将他们的兴趣引回到杂志这一平面印刷媒体。例如《男人装》、《Kerrang!》和《Q》,都创办了同名电视频道,利用品牌吸引电视观众,继而增加了收入。杂志Media Week也是跨平台出版的成功案例,其纸质杂志的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6%,其他收入来自举办会议和颁奖典礼,赞助和在线服务。据英国期刊出版商协会(PPA)的估计,英国消费者杂志的总产值约在72亿英镑,包括杂志在内的媒介产业的产值约在180亿英镑到200亿英镑,是英国最大的产业之一。在过去20年间,印刷杂志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每天都有至少一种新的杂志上市,这带动了整体销量以及消费者在印刷杂志上花费的增加。同1995年相比,2007年英国消费者在杂志上的支出增加了65%,杂志广告额度增加了52%,新创刊杂志增加了55%。

1.杂志数量

据英国期刊出版商协会统计,2006年,英国出版,消费者杂志(consumer magazines)和商业杂志(business to business magzines)共8558种,其中消费类期刊3445种,商业类期刊5108种。另外,还出版购物杂志(customer magazines)1300种。同2006年相比,市场规模扩大了2.3%。2006年,英国停刊杂志的数量也从2005年的544家减少到当年的267家。(见

图表10)

如果按类别划分,英国消费类杂志的数量如下。(见图表11)

新创刊的消费者杂志和商业杂志都针对极度细分的受众,这反映了英国人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商业杂志的专门化趋势;而重要的杂志门类,整体来看都掌握在少数几个大的出版公司手中。

2.杂志发行量

2006年,英国消费类杂志的总销量近14亿册,相当于每秒钟卖出杂志45本。以下图表12所列出的数据,就是2000年—2006年消费类杂志的销量。

英国消费者杂志商业模式的重心,已经从广告转移到消费者支出。因为消费者对杂志的旺盛需求,在杂志上的支出也有较多的增加。(见图表13)

杂志消费行为如果按类别来分,其中86%来自零售,14%来自订阅。(见图表14)。

3.杂志收入

2005年,英国杂志业的产值达72亿英镑,其中消费类杂志的产值约31亿英镑。消费类杂志的收入主要来自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发行收入约为20.85亿英镑,广告收入约为8.12亿英镑,两者比例约为7:3。英国广告协会预测,到2018年,英国杂志业的广告投入将达到88.9亿英镑。

近10年来,英国消费类杂志的发行和广告收入的比例大体不变。(见图表15)

在媒介广告市场上,英国杂志的市场份额约占了13%,位于电视(33%)、报纸(33%)、互联网(14%)之后,在户外广告(7%)、广播(4%)和电影(1%)之前。

4.杂志读者趋势

全英读者调查显示,75%的英国成年人至少读一种调查中列出的183种消费者杂志。青少年阅读杂志的比例更高,在15到24岁的英国人中,有84%的人至少读一种消费者杂志。调查显示,英国杂志读者集中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关键群体中,如年轻人,社会背景是:A:职业诸如医生、外科医生、律师或牙医;受特许的人如建筑师;职责很高的有足够资格的人如资深编辑、资深公务员、市政会委员、资深商业执行官和经理以及社会阶层很高的服务性工作。B:工作责任重大的人诸如大学讲师、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商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有资格的科学家、银行经理、警察局分局局长以及社会阶层较高的服务性工作。C:其他的非体力工作者;护士、技术员、药剂师、销售员、收税员、牧师人员、警佐或警察以及中等阶层的服务性工作。这显示,杂志已经成为英国人媒介消费中的“必需品”。

近年来,儿童类杂志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2007年,新上市了6种高端儿童杂志。2006-2007年,学龄前儿童杂志增加了7.1%,小学生杂志增加了22.5%,10岁前儿童杂志增加了15.7%。

中国市场营销国际期刊 篇4

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国际引证报告》, 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发布会于2012年12月26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2012版) 》中, 被评价期刊5 700种。其中,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期刊3 600种,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 100种。《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2版) 》公布的数据中, 《消防科学与技术》基金论文比为0.24, 复合影响因子为0.644, 在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类的23种刊源中, 排在第10位。

中国市场营销国际期刊 篇5

《工业建筑》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1964年创刊s重点报道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地基和基础、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及开发技术,突出工业建筑、钢结构、鉴定加固技术等特点;优先报道国家或者省部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大工程建筑项目;内容丰富翔实,理论结合卖际。适合土木广大科研、设计、教学、施工等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校师生阅读。

《工业建筑》为大丨6开本,1M页,每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825),也可直接汇款到本编辑部订阅。

《工业建筑》兼营广告,每年八月开始征订下一年广告,收费合理,具有一定规模,是展录企业形象的理想舞台。

本刊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邮编:100088;

E-mail:gyiz@chinajournal.net.cn http://www.ic-mag.com

联系电话:010-82227882/7238/7239(广告)

010-82227237/8043/8927(编辑)82227236(发行)

010-82227008/7239 (传真)

中国市场营销国际期刊 篇6

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行, 标志着中国会计在许多方面逐步向国际惯例接轨, 同时, 中国作为一个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的经济体, 也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了影响。在实务方面积极与国际趋同的同时, 中国会计的理论研究也要对此变化做出及时的转变, 将反映中国实际情况、富有学术研究价值的中国会计问题展示在国际会计交流平台之上。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理论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已有国际会计文献的充分认识之上, 首先要详细了解国际学术领域对中国会计问题的了解范围、认识深浅。国际会计学术期刊是反映国际会计学术研究问题的权威平台, 本文将在国际会计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中国会计问题的文献, 作为国际会计学术界对中国会计问题研究与认识的合理替代。通过整理自1965年~2012年3月在20余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会计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中国会计问题的文章, 分析得出发表成果的统计性和描述性特征, 其中包括年度与期刊分布、作者特征分布、中国大陆研究机构发表国际论文的趋势分布、研究的分支与研究方法分布以及研究主题的总结归纳等。

二、问题提出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一) 国际会计期刊的选取

在国际会计期刊的选取问题上, 本文沿用了李爽、吴溪 (2008) (1) 的研究。李爽、吴溪通过对Zeff (1996) 的研究加以沿用, 在Zeff选取的77份国际会计期刊中, 为保证期刊具有较好的国际知名度并且期刊主题突出围绕于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从中选取了24份期刊。除此之外, 又增选了新兴的具有学术影响力期刊1份、用户数略低但在会计分支领域具有独特代表性的期刊2份、除“美国”以外国别的主要发表期刊4份, 共31份国际会计样本期刊。通过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文数据库的初步搜索, 出于对数据可获得性考虑, 本文从李爽、吴溪选取的31份期刊中剔除了4份 (2) , 共采用了27份具有国际影响力并基本涵盖各个会计分支领域的学术期刊 (详见表1) 。

(二) 中国会计问题的文献检索和范围界定

对于选取的27份期刊, 要从中系统地识别研究中国会计问题的发表成果。我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文电子数据库中搜索了截至2012年3月1日存在于所选取期刊中的满足条件的文献 (其中包括已经发表和尚未发表但已接受的文献) 。搜索中所使用到的西文数据库包括Elsevier, EBSCO, Springer, ProQuest ABI, JSTOR等。在进入数据库搜索界面后, 将标题和摘要设置为搜索对象, 第一关键词设置为“China”, 第二关键词设置为“Chinese”, 在出版物中输入相应的期刊名称, 进行搜索。

对于按照上述搜索程序查出的文献, 还要根据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1) 中国会计问题仅限于现代, 研究古代或近代问题的不予保留; (2) 样本对象仅限于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 书评 (Review) 、论文评论 (Discussion) 、论文作者对论文评论的回应 (Reply) 均不予保留; (3) 文献研究内容限于会计问题, 对于研究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银行业发展等的问题不予保留; (4) 文献研究对象要涉及中国大陆企业或数据, 对于完全采用港澳台地区数据的不予保留。

三、中国会计问题国际发表的描述统计分析

(一) 年度与期刊分布

按照前文所列条件, 如表1所示, 在27份国际会计期刊中共检索出177份文献。其中自创刊以来, 发表中国会计问题论文不少于10篇的期刊有5份, 分别是TIJA (3) 、JAPP、JIFMA、RQFA、JIAAT。在以上5份期刊中有3份刊名带有“international”, 即美国以外国籍研究者发表国际论文的重要平台。因此, 将6份名称带有“international”的期刊单独进行统计, TIJA、AIIA、JIMFA、JIAAT、IJA、JIAR等6份期刊共发表论文71篇, 占总数的40.11%, 由此可知, 中国会计问题的国际发表主要集中于专门发表国际会计研究成果的期刊。

表2按年度分布, 列示了从最早发表年份 (1994) 到2012年3月各国际会计期刊发表的关于中国会计问题的文献数。图1以1994年为起点, 以后每两年记为一个期间, 反映了中国会计问题国际发表的逐年变化趋势。自1994年起, 发表数呈上升趋势, 在2001~2002年间达到一次顶峰, 此后虽然有所下降, 但整体趋势仍在上升中 (2012年只能统计到3月数据, 因而出现暂时性下滑) 。

综上, 1999~2000年是中国会计问题国际发表的重要分界点, 此后中国会计问题在国际会计学术期刊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年发表量。

(二) 作者特征分布

表3通过发表论文篇数与合作方式描述了作者构成特征。177篇论文共涉及292名作者, 其中发表过一篇论文的比例最高, 发表过两篇论文的共34人, 发表过3~5篇的人数比较平均, 发表篇数最多的有12篇。在合作方式上, 最为普遍的合作方式是2人合著或3人合著, 此类论文共有139篇, 占总发表数量的78.53%。

*其中包含6篇2人, 7篇3人, 10篇1人, 11篇2人, 12篇1人。

本文进一步统计了作者任职机构所属地区分布, 由于AIIA中的7篇有关中国会计问题的文献均未列出作者所属机构以及国别, 因此对作者的累计统计量由443人次减至426人次。如果作者同时在多个任职机构任职, 则采用第一任职机构。如表4所示, 在中国机构任职的作者有246人次, 占作者总人次的57.75%, 其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是在香港学术机构任职的作者。中国大陆地区的作者人次为82, 占作者总人次的19.25%, 占中国地区作者总人次的33.33%。外国作者共180人次, 占作者总人次的42.25%, 分布在10个国家中。其中, 在美国学术机构任职的作者最多, 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新加坡的作者也有一定的参与度。尽管作者任职机构分布广泛, 但大部分作者为华人, 而且贡献较大的集中于香港和美国的高校, 相比之下, 大陆地区的贡献比较有限。

*包含以色列2篇, 比利时2篇, 荷兰、法国、韩国各1篇。

*在“审计”研究分支中, 研究方法合计观测数 (31) 大于该分支论文总数 (30) , 因为有一篇论文同时使用了档案数据和调查问卷数据

四、中国会计问题国际发表的研究方法与主题分析

(一) 研究分支与研究方法分布

研究领域通常被分为5类, 财务会计与报告, 管理会计, 公司财务, 审计以及税务。财务会计与报告包含会计准则与制度和会计监管, 由于近年来国际会计趋同与会计制度改革成为热点话题, 因而本文将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监管作为单独的研究分支。在公司财务分支中, 本文将公司治理单独进行研究, 以反映近年来该领域的重要影响。此外, 考虑到数据初步搜索结果, 本文将非营利组织会计也作为单独的研究分支。在不同研究分支中, 难免会出现交叉重叠, 本文在进行分类时融入了自己的判断。

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两大类研究方法中, 本文根据文献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将实证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 其中包括档案研究、调查访谈、案例研究以及实验研究。调查访谈主要是以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方法获得实证数据;案例研究则仅采用一家特定公司数据而并非大批量样本数据来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对规范研究的定义是不涉及数据分析, 主要以介绍、阐述来分析问题。

表5统计了175篇 (4) 论文的研究分支与研究方法的分布情况。在五大传统分支中, 研究公司财务的论文所占比重最大, 其后依次是财务会计与报告 (23.26%) 、审计、管理会计以及税务。在已发表的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中, 实证研究方法受到更为普遍的应用, 在各类实证研究方法中, 档案研究方法的使用率最高, 随后是调查访谈, 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的被使用次数则非常有限。

不同研究分支所侧重的研究方法差别明显。公司财务、审计、管理会计、税务等分支主要采用实证研究, 公司治理领域的19篇论文全部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而隶属于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分支———会计准则与制度, 则相对较为广泛的采用了规范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的不同研究分支, 所采取的方式也差异明显, 公司财务 (含公司治理) 几乎完全采用的档案式研究, 而管理会计更多地采用调查访谈、实验和案例研究。不同研究方法的选用凸显了不同研究分支的特点。

对于两大类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Vs规范研究) , 分别计算在每个时间段 (5) 内采用每类方法的论文数量占当期论文总数的比例, 结果如图2所示。在1994年发表的论文全部采用规范方法, 这与当时向世界介绍中国会计的基本状态的背景相符合。此后几年间, 规范方法在论文中的应用所占比例开始下降, 中国会计国际化研究越来越偏重于实证研究。到2000~2001年间, 实证研究论文的主导地位已经基本确定, 此后几年中曾有年份 (6) 出现当年无规范研究论文的情况。这种转变与国际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相统一, 说明中国会计问题的国际化研究不再仅仅满足于评论和阐述情况, 而是更多地向国际会计学术研究范式靠拢, 以获取数据证据来证明观点或假说。

(二) 研究主题总结归纳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发表在国际会计期刊上有关中国会计问题的文章主要以介绍、评论、阐述为主, 旨在将中国会计领域的基本状况描述给国际会计领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讨论中国会计问题的文章开始转向实证研究, 这也与国际会计发展相一致, 会计研究越来越需要具有学术意义和实际意义的研究命题与研究结论。本文整理总结了各个时期的主要研究主题, 前三类主题主要出现在实证论文中, 第四类主题是规范论文的主要命题。

第一类研究主题的特点是将西方的现代理论或研究假设, 应用于独特的中国市场中, 检验其是否成立, 并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以及实际发展状况, 提出符合现状的应用策略。这类研究遍布的分支很广, 在公司财务和审计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在管理会计领域也有所涉及。

第二类研究主题关注的是政府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国有控股、政府持有、政治关联与政治扶持。基于政治体制的差异, 西方学者对于这类问题的了解与认知不够深入, 这类文献能够引起国际会计学术研究者对中国企业的公司财务与产权分配、政治形态以及政府影响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并且增进国际读者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与业绩成果的了解。

第三类研究主题集中于对一家在不同市场上市的公司的研究。中国公司主要在A股、B股、H股以及美国市场上市融资, 但中国大陆、香港以及美国市场的会计准则、审计标准、市场环境以及监管体制均有所不同。在两个不同的股票市场同时上市所存在的双重差异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兴趣, 研究主要集中于双重差异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但也有部分研究者开始将第二类主题与第三类主题合并研究, 探讨同时在A股市场与H股市场融资的国有企业股票业绩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

第四类主题主要集中在2000年左右, 可归纳为中国会计改革与中国会计向国际会计趋同。该类主题的文章具有明显的时效特点, 在2000年之前大多是规范类论文, 重点讨论阐述中国会计体制如何改革以及如何在国际趋同过程中更好地与国际会计接轨, 但在2007年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实行后, 该类主题文章数量锐减, 并且开始转向实证研究以数据信息来验证中国会计国际化成果。

五、研究结论与研究建议

第一, 从发表情况来看, 中国会计问题论文在国际会计学术期刊上的发表数量显著上升, 2000年是此类论文发表数量的重要转折点, 近年来数量增长速度大幅提高, 并且集中发表于带有“international”字样的专门发表国际学者研究成果的会计期刊。因此, 面临论文发表压力的中国学者, 可以将这类期刊作为发表目标, 选择与自己所研究问题相契合的期刊, 可以赢得更多的发表机会。

第二, 将中国会计问题展示到国际会计研究领域贡献最大的是香港高校学者, 大陆地区研究机构对于中国会计问题的国际发表贡献相对有限, 且合作方式越来越偏向于跨地区的二人或三人合著, 这也说明中国会计问题研究正在摆脱个体研究方式, 跨地区所能提供的语言沟通能力、文化认知能力、地区接受能力为团队合作创造了合力。因此, 大陆学者可以更多地与志同道合的香港学者或海外学者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 取长补短, 借助于国际学者的知名度, 努力培养自己的国际认可度, 这将对中国会计问题的国际化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 在研究分支上, 公司财务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的热点;在研究方法上, 国际会计期刊越来越偏重于实证研究, 介绍、评述为主的规范分析已无法满足当前会计学界发展的需求。中国会计问题若要在国际学术领域产生重大作用, 就要求中国学者可以首先深入地了解国际会计理论界发展的方向, 掌握国际会计界对于中国问题的兴趣所在, 将小题做大, 系统务实的将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相结合。

第四, 国际会计期刊侧重于发表将中国实际问题进行理论化研究, 并通过理论验证提出实际设计的研究主题, 这类主题的特点是有中国特色、联系国际热点、具有时效性。想要准确的把握国际会计的前沿主题, 不仅要求相关学者的论文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还要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会议, 与海外对中国会计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加强沟通, 在国际合作的环境下, 及时掌握国际学界对中国会计问题研究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谭艳艳.中美会计研究方向的差异分析:来自两国权威期刊的数据[J].财会通讯, 2006 (12) .P3~8.

[2]李爽, 吴溪.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国际化:基于国际会计与财务学术期刊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 2008 (12) .P31~38.

[3]邵瑞庆, 陈春华, 俞俊利, 袁国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会计研究的特征与启示[J], 会计研究.P19~27.

[4]胡伟, 高晓林.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特征透析——基于<会计研究>创刊30年刊文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9 (5) .P116~121.

[5]来明敏, 李魏魏, 宋国民.中国会计研究国际化的回顾——来自国外期刊分析的证据[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1.6 (2) .P24~28.

[6]Qi Chen and Katherine Schipper.Future Directions for Chi-nese Accounting Research.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1 (1) .P1~10.

[7]Elisabeth Oltheten, Vasilis Theoharakis, and Nickolaos G.Travlos.Faculty Perceptions and Readership Patterns of Finance Journals:A Global View.Journal of Financial&Quantitative Analysis.2005.40 (1) .P223~239.

[8]Jenice Prather and Norlin Rueschhof.A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 in U.S.Academic Accounting Jour-nals, 1980through1993.Accounting Horizons.1996.10 (1) .P1~17.

[9]Shyam Sunder.Building Research Culture.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1 (1) .P81~83.

中国市场营销国际期刊 篇7

另据了解,此前不久,《中国医药导报》编辑部还收到了《美国化学文摘社期刊收录通知》。通知说,按照美国化学文摘社的工作计划,《中国医药导报》已经被列入美国化学文摘社中国文献处理中心中国期刊加工目录。美国《化学文摘》(简称CA)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重要的6大检索工具之一。其学科范围包括化学化工、生物、医学、药学、轻工、冶金、天体、物理等80个类目,与生物医学相关的约30个,约占1/3,不仅收藏信息量大、收录范围广、索引完备、检索途径多,而且对文献的报道十分迅速。这预示着,发表在《中国医药导报》的文章,将有机会进入CA检索系统,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所引用。这对提高该刊和该刊作者的知名度及论文的影响力,促进我国医药卫生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提供了又一个便捷的通道和平台,同时也标志着创刊刚满8年的《中国医药导报》在成为国内核心期刊两年之后,其学术影响开始辐射到全世界,正式迈出了国际化步伐。

据《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执行社长詹洪春介绍,《中国医药导报》作为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在创刊之初即确立了创办一流医药卫生期刊的目标。此后,紧紧围绕“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不仅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庞大编委、审稿专家队伍,还导入了现代化的先进期刊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制订了一套比较系统、标准、规范、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编采流程,坚持以质取稿的原则,从各方面严把稿件质量关和编校质量关,确保了杂志的学术水平、编校质量不断提高。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该刊在医学综合类期刊中连续两年获得了‘总被引频次’和‘学科影响指标’两项重要评价指标排名第二、‘学科扩散指标’和‘引用刊数’排名第四的好成绩,其他如‘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例’等评价指标均稳步递增。

中国市场营销国际期刊 篇8

目前, 我国市场经济包括媒介市场经济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探讨媒体包括杂志在内的经营运作, 已经成为我国传媒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中国时尚产业的日益完善以及男性自我意识的逐渐崛起, 男性时尚期刊成了我国期刊市场上的又一个热门领域。本文将运用营销学中的“4P”理论对我国男性时尚期刊的营销策略做一个理性的分析, 旨在为我国男性时尚期刊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二、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的样本为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男性时尚期刊——《时尚先生》, 它是《时尚》杂志社1999年4月与世界名刊《ESQUIRE》杂志版权合作的结晶。《时尚先生》在生活消费方面给予男士们全方位的指导, 是描述成熟男性理想、兴趣、好奇心以及热情生活的杂志。其内容涵盖了时尚人物、时装、旅游、休闲、理财、文化动态、各种消费精品及心理情感等男士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中国面对成功男士的、最具影响力的生活消费类期刊。

三、样本分析

1960年,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4P指代的是Product (产品) 、Price (价格) 、Place (地点, 即分销或渠道) 和Prom otion (促销) 四个英文单词。这一理论认为, 如果一个营销组合中包括合适的产品策略, 合适的价格策略, 合适的渠道策略, 以及合适的促销策略, 那么这将是一个成功的营销组合, 企业的营销目标业可藉以实现。

(一) 产品策略

一个企业的成败兴衰, 它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如何, 首先取决于它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对于男性时尚杂志而言, 核心产品指的就是杂志本身, 换句话说, 也就是杂志所包含的内容。

对于《时尚先生》而言, 它的产品就是专题。专题部分是杂志比重最大的版块, 它和广告共同占据了杂志近三分之二的页面。《时尚先生》的专题承载着传达杂志理念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责任。在具体的编辑流程中, 选题筛选是杂志主编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 每一期可能都要反复讨论三到五遍才会最终敲定。

2005年, 《时尚先生》的重大调整把它从生活类杂志的狭隘定义中解脱了出来, 在坚持杂志物质主义属性的同时, 注入更多思想和观念性的东西, 加深了杂志的文化内涵, 让杂志变得更有文化和思想厚度。

以2007年的12期《时尚先生》为例, 据复旦大学赵潇爽统计, 2007年《时尚先生》一共做了27个专题话题。这27个专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化味和思想性较浓的选题, 如第3期的《北京拼盘——外省人和一个城市的性格》, 这类选题是杂志最具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的内容, 共有6个。第二类是报道性选题, 如第1期的《影响你未来的50人·事·物》, 这类选题主要是编辑根据读者的兴趣偏好把那些认为读者想要知道的信息通过专题的方式传达出来, 共有13个。第三类是消费性选题, 如第8期的《享受极乐海滩》, 它将杂志倡导的生活方式通过具体事物传达给受众, 促使受众消费行为的发生, 这类选题共有6个。另外, 还有几个具有生活指导性的实用选题, 如《男人一生该读的5本书》等, 它们不能自成一类, 但又必不可少。

从各类型专题的数量分布来看, 《时尚先生》可以说是做到了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并重, 并不存在明显的倾斜。在强调杂志和谐性的同时, 《时尚先生》始终在遵循着自己的办刊宗旨: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代表先进文化, 代表中国新富阶层的生活理想。

(二) 价格策略

价格是唯一能产生效益的营销组合变量, 它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的多少, 而价格对杂志发行市场的影响, 一直是传媒营销管理研究的一个重点。

对于《时尚先生》而言, 价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杂志的定价, 一个是广告的投放价值。当前中国内地的男性时尚期刊主要定位于白领阶层, 大多定价在20元, 比如《时尚健康·男士版》20元、《时尚芭莎·男士版》20元、《男人装》20元, 《时尚先生》也不例外, 定价也是20元, 所以, 仅仅依靠发行量, 是很难赚钱的, 广告的投放才是更重要的。

目前, 国内男性时尚类杂志的广告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纯广告, 另一类是融入式广告。纯广告是杂志中最常见的广告模式, 它可以成功避开其他内容的影响, 保证广告良好的传播效果。融入式广告是广告通过植入的形式与杂志内容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 它暂时隐藏了广告的商业性, 通过栏目设置、内容引导等方式, 来激发受众的潜在消费需求。

在广告运作方面, 《时尚先生》根据自身定位一直坚持“保持高端价位, 主打奢侈品牌”。在2009年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中, 《时尚先生》排名期刊类第九, 在所有男性时尚杂志中排名第一。良好的广告投放价值, 再一次彰显了《时尚先生》的品牌实力, 2006年、2007年《时尚先生》广告刊登额均过亿元大关, 2008年的刊登额经由下表的刊登价格估算, 过亿显然也不成问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时尚先生》的封面折页的广告要价超过了100万, 价格之高令人乍舌, 但是这并未影响广告商们的积极投放。在2007年《时尚先生》杂志上出现过的100多个品牌中, 中国本土品牌仅有14个, 几乎90%的杂志广告由国外品牌占据, 《时尚先生》几乎囊括了已经进入中国的所有奢侈品牌[1]。

(三) 分销渠道策略

在市场营销组合中, 分销渠道策略的制定对于有关产品的信息能否准确及时地扩散到目标市场, 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有时甚至是关键因素。

目前, 我国时尚类期刊的发行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邮局发行, 二是期刊社自办发行, 三是代理制, 四是复合发行模式, “邮发+自发”成为了期刊界的普遍共识。

时尚集团根据自身需要, 建立了一种期刊发行的复合模式:以自办发行为主, 确立了省级代理制度, 每一省有一个总发行商;在杂志社里边建立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读者订阅中心, 直接面对读者订阅;在深圳, 针对公费团队订阅群体, 通过邮局发行[2]。现在, 无论在报亭、地铁、超市, 还是机场、酒店、会所、美容院, 到处都可以看见时尚系列刊物的身影。

从上图可以发现, 《时尚先生》的渠道策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报亭仅仅是《时尚先生》的发行渠道之一。对于大众报纸和期刊来说, 传统的报亭发行是比较重要的渠道, 但是对于时尚类杂志而言, 报亭只是其全部发行量的1/2或1/3。

第二, 杂志社越来越注重针对目标读者的新渠道, 如机场、便利店、地铁等, 比重已经超过了10%。目前, 时尚系列刊物均已进驻首都国际机场进行销售和展示。另外, 书店也成为了杂志销售的一条重要渠道。

第三, 超市、商场成为是近来发展较快的渠道之一。时尚传媒集团对家乐福渠道的开拓和管理已经成为了商场、超市渠道重要价值的最好注脚, 超市已经占到了《时尚先生》发行总比重的9.5%。

第四, 随着网络的兴起, 期刊发行也涉足了网络。网上发行是一种崭新的发行模式, 电子商务公司与期刊媒体合作搭建一个报刊发行网上平台, 目前尚处于尝试阶段。

除渠道外, 争夺目标读者集中的城市也是保证有效发行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京、沪、穗是中国大陆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三个城市, 对时尚杂志有极强的吸纳能力。目前, 时尚集团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成立了自己的发行公司, 力图建立以京、沪、穗三地为主干、覆盖周边城市的发行网络。

(四) 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是营销战术之一, 传统的促销手段有“人员推销”、“广告”等, 笔者在这里要讲的是公关促销。通常来讲, 公关是企业应对媒体的报道所做出的反应, 而媒体本身是很少做公关活动的。然而男性时尚期刊毕竟不同于新闻时政类期刊, 公关活动在市场推广中比比皆是, 目的在于借助各种手段推广期刊品牌。

公关活动一直是《时尚先生》的标志性品牌之一, 通过一系列接连不断的推广, 使《时尚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深受广告客户所认可, 为《时尚先生》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下表为《时尚先生》2008年的公关活动。

从上图可以看出, 《时尚先生》的公关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 评选活动。评选活动是期刊公关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评选的涉及面广, 持续时间长, 传播密度大, 自然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 从而达到宣传期刊的目的。比如, 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的“时尚先生评选”已经成为了男士最为关注的年度时尚盛典, 具有空前的规模和超凡的影响力。

第二, 派对或展出。2008年4月时尚先生携手时尚COSMO在北京举办“北欧皇家设计展”, 同年, 两刊携手举办的另一品牌活动——第三届时尚千人派对同样引人瞩目。前两届派对在取得巨大成功和如潮反响, 建立起知名度的同时, 也为时尚千人派队活动品牌的延伸和扩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 读者俱乐部。成功的杂志都注重与读者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 而组织读者活动, 更让读者有一种归属感, 把杂志真正融入读者的生活。“Esquire Club时尚先生俱乐部”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活动, 每期推出一个现代男士所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向读者传递全新时尚生活概念, 并推荐值得信赖的产品。

就活动量而言, 《时尚先生》在国内男性时尚期刊中是遥遥领先的, 从活动质量来看也具备非常高的水准。尤其难得的是, 互联网的反馈信息中很少带有负面作用的评论或者报道。虽然这其中有许多因素, 但是至少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时尚先生》公关活动的成功。

四、结语

男性时尚杂志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型杂志之一, 目前除了国外的一些营销手段以外, 在我国本土的经营运作上尤其缺乏经验可资借鉴。本文通过对《时尚先生》进行样本分析, 可以得出它的营销之道。首先, 杂志内容要物质性与精神性并重;其次, 广告要做到“宁缺毋滥”;再次, 发行要做到“精准发行、高效覆盖”;最后, 对于男性时尚期刊而言, 树立品牌、获得最大化的影响力才是经营的根本。

目前, 对于男性时尚期刊, 有业内人士认为:“还处于一个看得见, 摸不着的市场”。在中国媒体市场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 综合类男性期刊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专业性的男性期刊将是发展的方向。随着中国时尚产业的日益完善以及男性自我意识的逐渐崛起, 男性时尚期刊将获得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潇爽.中国男性时尚杂志的政经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 2008.

上一篇:沟通过程下一篇:原始物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