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消费者

2024-06-14

生产者消费者(精选十篇)

生产者消费者 篇1

LabVIEW是美国NI公司1986年推出的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作为虚拟仪器开发平台,由于其图形化的编程方式具有简单易学、直观方便、功能强大等特点,是很多工程设计人员进行虚拟仪器开发的首选。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是NI公司最新推出的程序设计概念,它从主/从设计模式发展而来,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将生产和消费数据速度不同的任务分开处理,大大提高了不同速率的多个循环之间数据共享的能力,对于多任务处理和实时性、连续性要求严格的程序设计,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是较好的选择。

在虚拟仪器系统中,硬件解决信号的输入和输出,软件可以方便地更新仪器系统的功能,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其中信号的输入部分一般使用数据采集卡实现,商用的数据采集卡具有较大的通用性。普通声卡具有16位的量化精度、数据采集频率是44 kHz,完全可以满足特定音频信号范围内数据采集的需要,个别性能指标还优于商用数据采集卡,而价格却为商用数据采集卡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若保证信号采集的逼真性,在采集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实时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LabVIEW为平台,着重介绍了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实现,以及在实时控制的连续音频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1 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概念及其实现

1.1 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概念

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包括多个并行循环,每个循环以不同的速率执行任务。一个循环作为生产数据的循环,其他循环作为消费数据的循环。生产数据的循环控制所有消费数据的循环,并且使用通信技术与它们进行通信。

1.2 生产者循环与消费者循环之间的通信

在LabVIEW程序设计过程中,变量(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通知器、队列常用于多个循环之间传递数据。

LabVIEW中的变量是程序框图中的元素,通过它可以在另一位置访问或存储数据。 根据不同的变量类型,数据的实际位置也不一样。 局部变量将数据存储在前面板的输入控件和显示控件中, 全局变量和单进程共享变量将数据存储在特殊的通过多个VI可以访问的仓库中。不管变量将数据存储在何处,所有的变量都可以在不使用连线连接两个地方的条件下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而不必使用正常的数据流。但是变量的使用有着其自身的缺点,变量不仅不能保证各个循环之间的同步,而且使用变量会破坏LabVIEW 的数据流模式,在对变量进行读写操作时容易产生内存拷贝,浪费内存资源,影响系统运行效率。

变量还允许竞争状态的出现,竞争状态不容易识别和调试,因为输出取决于操作系统执行排定的任务和外部时间定时的顺序。 任务之间和任务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方式,以及外部时间的任意定时都使这种顺序变得随机。 很多情况下,带有竞争状态的代码会在数千次测试中返回相同的结果,但仍然可能会在运行时返回一个不同的结果。

对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的一个更有效的实现是使用通知器和队列使数据传输保持同步。 通知器在发出数据可用的通知时,将同时发送数据。使用通知器将数据从主循环传送到从循环消除了和竞争状态相关的问题。 使用通知器还有同步的好处,因为数据可用时,主从循环都已完成定时,并准备实现一个良好的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但是通知器不会缓冲数据,如果主循环在从循环读取第一份数据之前发送另一份数据,那么原来那份数据就会被覆盖并丢失。队列类似于通知器。但它可以存储多份数据,默认情况下,队列按照 FIFO(先进先出)的方式执行。因此,第一份插入队列的数据,也是第一份从队列中删除的数据。在实时控制的连续音频信号采集过程中,由于需要处理许多用户界面的事件,为了不造成数据丢失,选择队列在各个循环之间传递数据,实现过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在循环开始使用 “获取队列引用”函数之前,队列就已经创建完毕。 生产者循环使用 “元素入队列”函数向队列中添加数据。 消费者循环使用 “元素出队列”函数从队列中移除数据。 消费者循环一直到队列中的数据可用时才执行。

可见,在此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中,两个循环均被同步为与生产者循环一致。消费者循环只在队列中的数据可用时才执行。这样就保证了消费者循环执行任务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并且,队列用于循环之间的数据传递,创建全局可用的位于队列中的数据,而且在添加新的数据到队列时,避免了丢失数据的可能性。

2 实时控制的连续音频信号采集系统

2.1 声卡简介

从数据采集的角度看,声卡是一种音频范围内的数据采集卡,是计算机与外部模拟量环境联系的重要途径。一般声卡都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声音控制/处理芯片,功放芯片,声音输人/输出端口等。

声音控制/处理芯片是声卡的核心,集成了采样保持、A/D转换、D/A转换、音效处理等电路,它决定了声卡的性能和档次,基本功能包括对声波采样和回放控制、处理MIDI指令等,有的厂家还加进了混响、合声、音场调整等功能。

功放芯片完成信号的功率放大以推动喇叭发声工作。声音输人/输出端口是音频信号的输人和输出,它主要有外接端口和内接端口。外接端口有“SPK Out”喇叭输出端口,“Wave Out(或Line Out)”线性输出端口,“Line In”线性输人端口,“MIC”麦克风输人端口,还有MIDI端口,连接电子乐器以及连接游戏控制器。内接端口是内置的输人/输出端口,是CD音频接口,通过3~4针的音频线直接连接。Line In接口和MIC都可以用于外部音频信号的输入,只不过后者可接入较弱的信号,幅值大约为0.02~0.2 V,显然这个信号较易受到干扰,因而常使用Line In,它可接入幅值约不超过1 V的信号。

市面上的声卡主流都是16位的,声卡的最高采样频率是44.1 kHz,民用的声卡一般将采样频率设为4档,分别为44.1 kHz,22.05 kHz,11.025 kHz和8 kHz。与一般的数据采集卡不同,声卡的D/A和A/D功能都是连续状态的。

2.2 具体设计

根据声卡的性能指标,将声卡初始设置为双声道、44 100 Hz采样频率、16位采样精度。要使采集到的音频信号达到逼真的效果,要求信号的采集过程保持连续,但实时控制要求程序对用户界面的控件做出响应,这就在采集的连续性和对用户的响应方面产生了矛盾。本音频信号采集系统,运用生产者/消费者程序设计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使生产者循环完成对用户界面的响应,消费者循环完成音频信号的采集任务,从而不仅提高了整个信号采集过程的效率,而且使采集的语音信号效果逼真。图2是实际音频信号采集系统前面板。

主要程序框图如图3所示,在循环开始前,使用“获取队列引用”函数创建消息队列。 生产者循环使用 “元素入队列”函数向队列中添加数据。消费者循环使用“元素出队列”函数从队列中获取消息并移除数据。

该设计模式允许消费者循环以固有速度采集信号的同时,生产者循环完成对用户界面的响应,生产者循环中采用事件结构,事件结构的延时时间为100 ms,采用轮询操作,处理用户界面各个控件的响应,对信号采集进行实时控制,同时为了不影响消费者循环中信号采集的连续性,并不是每一个用户事件都通过队列产生消息,通知消费者循环重新配置信号采集,只有在声卡配置参数(采样点数、采样率)发生改变时,生产者循环使用“发送通知”函数产生消息,以便通过“等待通知”函数通知消费者循环。

消费者循环内部是状态机结构,在第一次循环时进入“SetUp”分支,进行声卡的初始化配置,从下次循环开始,在其他控件发生改变而有关声卡配置的参数不发生变化时,生产者循环不会产生消息队列,消费者循环中在“daq”分支和“Wait”分支间进行,“Wait”分支仅检查消息队列中是否有消息,如果没有转“daq”分支进行数据采集,而不会进入声卡配置的“SetUp”分支,这样不仅保证了独立的采集过程不受影响,而且由用户界面引起的任何延时 (如显示对话框)都不会导致采集过程的循环操作产生延时,从而保证采集音频信号的连续性。

在用户改变声卡配置参数发生时,生产者循环响应该事件,“元素入队列”函数向队列中添加消息,消费者循环“Wait”分支中的“元素出队列”函数从队列中移出消息,在下次循环时进入“SetUp”分支进行声卡参数配置,然后转入“daq”分支继续进行信号采集。在“daq”分支中除进行数据采集外,还对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并将信号保存在一个硬盘文件中。

通过大量实验发现采用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设计的音频信号采集系统能够有效避免在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声音中断和失真现象,较之以前基于其他模式的设计有一定的优势。

3 结 语

在LabVIEW程序设计过程中,并行循环之间的数据传递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否则就会出现死循环等预想不到的错误。该文介绍的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不仅使并行循环间传递数据的逻辑关系更加简洁明了,使得程序的修改维护更加方便,而且大大提高了程序运行的效率。本文只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时控制的连续音频信号采集系统介绍了此模式的应用,阐明了这种设计模式的思想,在用LabVIEW设计如网络通信程序等要求准确且响应速度快的实时控制程序时,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Conway J,Watts Steve A.Software Engineering Approachto LabVIEW[M].NewJersey:Prentice Hall PTR,2003.

[2]Bitter Rick,Mohiuddin Taqi,Nawrocki Matt.LabVIEW Ad-vance Programming Techniques[M].Boca Raton:CRC PressLLC,2001.

[3]Johnson Gary,Jennings Richard.LabVIEW Graphical Pro-gramming[M].New York:McGraw-Hill,2006.

[4]Jeffrey Travis,Ji m Kring.LabVIEW大学实用教程[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5]Peter A.Blume,The LabVIEW Style book[M].NewJersey:Prentice Hall PTR,2007.

[6]周生国,李世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7]王磊,陶梅.精通LabVIEW8.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8]郑继明,李仪.声卡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0(5):28-29.

[9]杨乐平,李海涛,杨磊.LabVIEW程序设计与应用[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实验报告五 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 篇2

——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

姓名:丛菲 学号:20100830205 班级:信息安全二班

一、实习内容

• •

1、模拟操作系统中进程同步和互斥

2、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的算法实现

二、实习目的

• • • • •

1、熟悉临界资源、信号量及PV操作的定义与物理意义

2、了解进程通信的方法

3、掌握进程互斥与进程同步的相关知识

4、掌握用信号量机制解决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问题

5、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深刻理解进程同步问题

三、实习题目

• 在Linux操作系统下用C实现经典同步问题:生产者—消费者,具体要求如下:

(1)一个大小为10的缓冲区,初始状态为空。

(2)2个生产者,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往缓冲区中添加数据,若缓冲区已满,等待消费者取走数据之后再添加,重复10次。

(3)2个消费者,随机等待一段时间,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若缓冲区为空,等待生产者添加数据之后再读取,重复10次。• 提示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模拟操作系统中进程同步和互斥。在系统进程并发执行异步推进的过程中,由于资源共享和进程间合作而造成进程间相互制约。进程间的相互制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间接制约。这是由于多个进程共享同一资源(如CPU、共享输入/输出设备)而引起的,即共享资源的多个进程因系统协调使用资源而相互制约。

(2)直接制约。只是由于进程合作中各个进程为完成同一任务而造成的,即并发进程各自的执行结果互为对方的执行条件,从而限制各个进程的执行速度。

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经典的进程同步问题,在这个问题中,生产者不断的向缓冲区中写入数据,而消费者则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生产者进程和消费者对缓冲区的操作是互斥,即当前只能有一个进程对这个缓冲区进行操作,生产者进入操作缓冲区之前,先要看缓冲区是否已满,如果缓冲区已满,则它必须等待消费者进程将数据取出才能写入数据,同样的,消费者进程从缓冲区读取数据之前,也要判断缓冲区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必须等待生产者进程写入数据才能读取数据。

在本实验中,进程之间要进行通信来操作同一缓冲区。一般来说,进程间的通信根据通信内容可以划分为两种:即控制信息的传送与大批量数据传送。有时,也把进程间控制在本实验中,进程之间要进行通信来操作同一缓冲区。一般来说,进程间的通信根据通信内容可以划分为两种:即控制信息的传送与大批量数据传送。有时,也把进程间控制信息的交换称为低级通信,而把进程间大批量数据的交换称为高级通信。

目前,计算机系统中用得比较普遍的高级通信机制可分为3大类: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及管道通信系统。

• 共享存储器系统

共享存储器系统为了传送大量数据,在存储器中划出一块共享存储区,诸进程可通过对共享存储区进行读数据或写数据以实现通信。进程在通信之前,向系统申请共享存储区中的一个分区,并为它指定一个分区关键字。信息的交换称为低级通信,而把进程间大批量数据的交换称为高级通信。

目前,计算机系统中用得比较普遍的高级通信机制可分为3大类: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及管道通信系统。

• 消息传递系统

在消息传递系统中,进程间的数据交换以消息为单位,在计算机网络中被称为报文。消息传递系统的实现方式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直接通信方式

发送进程可将消息直接发送给接收进程,即将消息挂在接收进程的消息缓冲队列上,而接收进程可从自己的消息缓冲队列中取得消息。(2)间接通信方式

发送进程将消息发送到指定的信箱中,而接收进程从信箱中取得消息。这种通信方式又称信箱通信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相应地,该消息传递系统被称为电子邮件系统。

• 管道通信系统

向管道提供输入的发送进程,以字符流方式将大量的数据送入管道,而接收进程从管道中接收数据。由于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是利用管道进行通信的,故称为管道通信。为了协调发送和接收双方的通信,管道通信机制必须提供以下3方面的协调功能。(1)互斥

当一个进程正在对pipe文件进行读或写操作时,另一个进程必须等待。(2)同步

当写进程把一定数量的数据写入pipe文件后,便阻塞等待,直到读进程取走数据后,再把写进程唤醒。

(3)确认对方是否存在 只有确定对方已存在时,才能进行管道通信,否则会造成因对方不存在而无限制地等待。在这个问题当中,我们采用信号量机制进行进程之间的通信,设置两个信号量,空的信号量和满的信号量。在Linux系统中,一个或多个信号量构成一个信号量集合。使用信号量机制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允许并发进程一次对一组信号量进行相同或不同的操作。每个P、V操作不限于减1或加1,而是可以加减任何整数。在进程终止时,系统可根据需要自动消除所有被进程操作过的信号量的影响

1.缓冲区采用循环队列表示,利用头、尾指针来存放、读取数据,以及判断队列是否为空。缓冲区中数组大小为10;

2.利用随机函数rand()得到A~Z的一个随机字符,作为生产者每次生产的数据,存放到缓冲区中;

3.使用shmget()系统调用实现共享主存段的创建,shmget()返回共享内存区的ID。对于已经申请到的共享段,进程需把它附加到自己的虚拟空间中才能对其进行读写。

4.信号量的建立采用semget()函数,同时建立信号量的数量。在信号量建立后,调用semctl()对信号量进行初始化,例如本实习中,可以建立两个信号量SEM_EMPTY、SEM_FULL,初始化时设置SEM_EMPTY为10,SEM_FULL为0。使用操 作信号的函数semop()做排除式操作,使用这个函数防止对共享内存的同时操作。对共享内存操作完毕后采用shmctl()函数撤销共享内存段。

5.使用循环,创建2个生产者以及2个消费者,采用函数fork()创建一个新的进程。6.一个进程的一次操作完成后,采用函数fflush()刷新缓冲区。7.程序最后使用semctl()函数释放内存。模拟程序的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1.主程序流程图:

2.生产者进程流程图

3.消费者进程流程图

4.P操作流程图

5.V操作流程图

四、实现代码为:

// exet5.cpp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SIZE 3 #define pSIZE 20 staticintmemery[mSIZE] = {0};staticint process[pSIZE] = {0};//static int process[pSIZE] = {2,3,2,1,5,2,4,5,3,2,5,2};//static int process[pSIZE]

= {7,10,1,2,10,3,10,4,2,3,10,3,2,1,2,10,1,7,10,1};void build();void LRU();

int main(intargc, char *argv[]){ printf(“Random sequence is as follows:n”);build();printf(“nInvoking LRU Algorithn: n”);LRU();return 0;}

void build(){ inti = 0;for(i=0;i

{ process[i] =(int)(10.0*rand()/(RAND_MAX));printf(“%d ”,process[i]);

} printf(“n”);}

void LRU(){ int flag[mSIZE] = {0};inti = 0, j = 0;int m =-1, n =-1;int max =-1,maxflag = 0;int count = 0;for(i = 0;i

//Find the first free Physical Block

for(j=0;j

{

if(memery[j] == 0)

{

m = j;break;

}

}

//Find if there are same processes for(j = 0;j

{

if(memery[j] == process[i])

{

n = j;

}

}

//Find free PB for(j = 0;j

{

if(flag[j]>maxflag)

{

maxflag = flag[j];max = j;

}

}

if(n ==-1)// Find no same process

{

if(m!=-1)// find free PB

{

memery[m] = process[i];flag[m] = 0;for(j = 0;j <= m;j++)

{ flag[j]++;

}

m =-1;

}

else //NO find free PB

{

memery[max] = process[i];flag[max] = 0;

for(j = 0;j

{ flag[j]++;

} max =-1;maxflag = 0;count++;

}

} else // Find same process

{ memery[n] = process[i];flag[n] = 0;if(m!=-1)//find free PB

{ flag[m] = 0;

} for(j = 0;j

{ flag[j]++;

} max =-1;maxflag = 0;

n =-1;

}

for(j = 0;j

{

printf(“%d ”,memery[j]);

} printf(“n”);}

printf(“nThe is: %dn”,count);}

times

of

page

conversion

五、在虚拟机上的具体操作及结果

执行exe5.c文件

选择ApplicationsAcecessoriesTerminal,执行文件:

依次预处理编译汇编连接执行用文件,编译通过之后-o执行。报错!!错误显示为很多头文件没有预定义。连续查找之后得知原因是链接不上pthread库

在执行命令后面加上-pthread,即新命令格式为:gcc-oexe5exe5.c–lpthread,重新执行后的结果显示如下截图:

其中1表示缓冲区被生产者producer1或者二producer2写入了Item,0表示没有写入数据或者被消费者consumer1或者consumer2消耗掉

六、实验总结及思考

1、本次实验是关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互斥和同步的问题。问题的是指是P、V操作,实验设一个共享缓冲区,生产者和消费者互斥的使用,当一个线程使用缓冲区的时候,另一个让其等待直到前一个线程释放缓冲区为止。

2、实验中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包括临界区资源共享问题、信号量定义、PV操作流程、进程间的通信方式(消息传递和共享内存)、进程同步和互斥、信号量机制解决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问题等等。加深了对于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生产者消费者 篇3

关键词统计学;倒挂;季节调整;BK滤波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and the 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price indices in China. Generally speaking, CPI and PPI should be synchronized. However, since 2000, there have been many “upside down” phenomenon about CPI and PPI, which undoubtedly has brought challenges to judg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inflation. The seasonal trend of China's CPI and PPI index was adjusted by using the latest X13ARIMASEATS method. Based on the spectral analysis, the trendcycle factors were decomposed by BK filtering method to obtain the trend factor and cycle factor.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economic cycle led to the “upside down” phenomenon.

Keywordsstatistical;upside down;seasonal adjustment;BK filtering

1引言

物价稳定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让CPI与PPI的波动保持在一个理性的范围之内,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主要采用价格指数来表示物价水平的变动,而CPI和PPI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类价格指数.CPI与PPI对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性的作用,甚至已经对其产生了“依赖性”.最近几年,CPI与PPI多次出现了“倒挂”的现象,其中最典型的情形就是CPI在上升而PPI却在下降.从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PPI就一直小于100%,而CPI却一直大于100%,也就是说PPI在持续下降同时PPI稳步上升,反应在走势图中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剪刀口”.这种矛盾的现象无疑给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从理论上来看,CPI反映的是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价格水平变动情况,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二者即交叉又有所不同.目前对CPI与PP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的传导机制、通货膨胀的治理等方面.

首先,有很多学者研究了CPI与PPI二者之间的传导关系.陈钰(2011)选取了PPI、M2、CPI和CGPI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CGPI是CPI的格兰杰原因,这也证明了PPI是CPI的先行指标[1].Wilmer(2014)以哥伦比亚的CPI与PPI为例,实证了PPI先行于CPI,其时滞可能是一个月或者更长[2].贺力平等(2008)利用我国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的CPI与PPI月度同比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CPI是PPI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从滞后1~4期的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来看,在所考察期内,CPI变动领先于PPI变动,前者对后者有一定的预测力.近年来,CPI与PPI的倒挂现象也引起了相关学者极大的兴趣[3].吕捷(2015)通过构建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了二者背离的原因.发现了央行采用的宽松货币政策是CPI与PPI出现阶段性“背离”的原因[4].

以上研究仍有相对不足之处:

①以上研究大多是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得出的结果只能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而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②价格指数通常是以同比指数或者定基指数为对象,没有充分考虑季节因素的影响.价格指数属于月度数据,会受到多种季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消费旺季,其中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对人民生活的物价水平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③对CPI与PPI的研究从总量水平考察的很多,很少见从结构视角来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CPI与PPI多次出现“倒挂”现象,说明了总量上存在着矛盾的现象,故而很有可能是结构上的影响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因此,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基于CPI与PPI的相互关系来研究“倒挂”现象.首先,运用X13ARIMASEATS季节调整模型对定基指数的CPI与PPI进行季节调整,得到趋势-循环因素、季节因素、不规则因素.在剔除季节因素、不规则因素之后,对趋势-循环因素进行谱分析,以分析其不同频率成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BK滤波器对其进行分解得到趋势成分与循环成分.最后根据分解后的成分从结构的视角来对“倒挂”现象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2.1X13ARIMASEATS季节调整模型

nlc202309090758

一个季度或月度的时间序列往往会受到年内季节变动的影响,这种季节变动是由气候条件、生产周期、假期和销售等季节因素造成的.将这种季节性的因素从原序列中剔除即季节调整.目前季节调整领域的最新方法之一是X13ARIMASEATS(简称X13AS),该方法结合了X12ARIMA方法和SEATS程序的优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选择X-11或SEATS两种方法来进行调整,并且可以通过诊断量来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X13AS季节调整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regARIMA模型对原始序列进行预调整,以消除交易日效应、移动假日效应、离群值效应等,再对经过预调整后的序列进行向前预测和向后扩展,使得序列数据不因移动平均而减少;第二步,使用不同长度的滤子SI分别对序列进行移动平均操作,得到趋势循环成分、季节性成分、不规则成分;第三步, 根据调整的结果,使用统计检验方法进行诊断.

3实证分析

3.1数据说明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与PPI数据包括环比和同比月度数据,为了对CPI 与PPI展开深入、系统的分析,本文选取了中国1996年10月~2015年12月的CPI与PPI同比月度数据.价格指数的环比数据不太稳定,很容易受到一些大型节日的影响,因为大型节日往往是消费购物的旺季,会对消费品的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月度同比数据是基于不同年份相同月份的数据比较得到,所以同比数据已经剔除了一部分相同的季节因素,但是又同时受到基期的特定季节因素影响.再者,无论是价格指数的环比数据还是同比数据,都无法直观的反应价格的走势.因此,对价格指数进行研究使用定基指数为宜.据此,本文将1996年10月~1997年9月定为基期,利用价格指数的同比指数来计算出定基指数.例如,计算2012年10月的CPI定基指数,将1996年~2012年所有10月份的CPI同比月度指数进行连乘即可得到.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3.2CPI与PPI的季节调整

首先分别选择X-11方法和SEATS方法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结果选取效果较好的方法;春节是我国最为重大的节日,对物价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考虑进行春节效应调整,并参考相关文献[6],将其效应调整为节前14天,节后21天;是否进行对数变换、离群值的探测、ARIMA模型的选择、交易日效应均设置为自动调整或者默认选择.

经过比较,SEATS方法的调整效果要优于X-11方法,所以以SEATS调整得到的数据为准.CPI与PPI均适合乘法模型,且需要进行对数变换.CPI序列中有一个异常值,PPI序列中有5个异常值,且PPI异常值种类较多.CPI与PPI序列最终确定的季节ARIMA模型阶数分别为(0,1,1)(0,1,1)、(1,1,0)(0,1,0).

3.3趋势-循环因素的分解

谱分析的原理是,任何一个总量序列都可以看作是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分量序列之和.根据这个原理,对CPI与PPI的趋势-循环因素进行谱分析,其谱密度如图2所示.在谱密度中,出现峰值的点就是对方差有重大影响的点,也就是对频率的敏感地带.可以发现,二者的走势大致上是一致的,都是频率密度一直走低,前后差别较大.这表明,CPI与PPI的趋势-循环因素存在对其进行分解的必要.

图3的趋势成分走势图中,CPI与PPI的走势基本一致,不再出现奇怪的“倒挂”现象,且其间距也相对稳定,CPI一直都在PPI之上.经过计算得到二者趋势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7,相关性显著.据此,对二者的趋势成分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CPI与PPI趋势成分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这说明CPI与PPI的趋势成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相互关系相对稳定.这说明在趋势成分中,CPI与PPI都没有明显的主导作用,而是二者互相影响;并且二者包含的成分也不相同,所以相互之间会有一定的间距.

在循环成分的走势图中,可以发现在前半部分CPI与PPI走势基本一致,其波峰和波谷的出现比较接近,且水平变化不大,关系也比较稳定.在后半段中,二者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水平变动更大,振幅增加,二者之间变动的一致性下降,其中PPI的变动要大于CPI的变动 .综合计算二者循环成分的相关系数为0.80,其相关性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循环因素是剔除了季节因素、不规则因素、趋势因素之后得到的.在趋势-循环因素中,依然存在“倒挂”现象,而在趋势成分中,“倒挂”现象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是循环因素导致“倒挂”现象的出现.

1999~2008年间,经济运行相对平稳,并没有出现“倒挂”现象,从2008年开始出现了“倒挂”现象,循环因素的走势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动更加剧烈, 周期性更加明显且周期在变短,表现出了经济周期变动的幅度越来愈大、变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的特点.2008年,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席卷我国,由于美国等国的经济下滑,导致我国大量的出口企业倒闭,很多人因此失业.反应在循环因素的趋势图上,就是2008年末的PPI出现断崖式下降.由于我国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政府于2008年末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导致我国的通货膨胀全面爆发,所以PPI又迅速的转变为快速上升.但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将导致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严重不平衡,导致PPI于2012年之后开始持续下降.

4结论

本文的结论如下:

①CPI与PPI之间是双向的、复杂的关系.从定义上,CPI与PPI的概念并不相同,CPI衡量的是普通居民消费商品与劳务的价格负担,而PPI衡量的是生产者购入原材料等的价格负担.并且二者的统计口径也不是严格的对应.但是二者却又相互联系,因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质量并不是完全的区分开来.在本文的研究中,发现了PPI带动CPI的情况,也有CPI带动PPI的情况,甚至存在CPI与PPI协同变动的情况.这充分说明CPI与PPI的相互关系是既区别又联系,既有独立变动又有协同变动,而不是简单的单一带动关系.

②经济周期导致了“倒挂”现象.对CPI与PPI趋势-循环因素进行分解,趋势成分不存在“倒挂”现象,说明了是循环因素导致了“倒挂”现象.2008年的次贷危机和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都对我国的经济周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这种经济的内在矛盾以及人为干预破坏了市场的内在机制,导致经济周期波动变大,产生了“倒挂”现象.

当前,我国CPI与PPI的“剪刀口”仍在继续扩大,这反应在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之下,我国的经济结构严重不平衡,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基于此,应该深化供给侧改革,减少盲目投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行税负改革,提高国内的有效需求.

参考文献

[1]陈钰.PPI、企业商品价格指数、M2 与CPI 之间关系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3):97-103.

[2]WILMER O,Martinez R.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PI and the PPI:the colombian ca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3,67(17):58-70.

[3]贺力平、樊纲、胡嘉妮.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 谁带动谁?.[J].经济研究,2008,43(11):16-26.

[4]吕捷、王高望.CPI与PPI“背离”的结构性解释[J].经济研究,2015,50(4):136-149.

[5]汤铎铎.三种频率选择滤波及在中国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9):144-156.

[6]贺风羊、刘建平.如何对中国CPI 进行季节调整基于X12ARIMA 方法的改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28(5):110-124.

生产者消费者 篇4

一、初始倡导:田野调查应成为比较教育的方法

1974年,JCES在1965年正式创立后的第10年出版了第1期《比较教育学研究》1,田野调查的重要性开始受到关注。例如,在支持“文化人类学方法”时,绫部恒雄列出了教育研究中实施这一方法时遇到的问题:“没有认真筛选研究目标,就预先构建和验证精确的假设,于是研究事实上已经开始。……直到亲临研究现场,才不经意间获得调查研究收集到的教育实像。……它缺乏钻研相关文化情境中的认知领域。”[1]

绫部在如何完善研究的改进方案中指出,“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有必要进行一段较长时间、深入的参与式观察。他指出“田野调查方法实践应用” 的重要性,主张不仅要对城市里大学、政府部门、 各类学校、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中已有材料进行收集,也应在乡村实施一手资料的研究,因为乡村通常缺乏文献和数据。 对于“田野调查方法的实践应用”,他补充解释道,“该方法不包括住在酒店进行团体旅游和参观考察,或是单纯的海外留学,而是针对一种教育问题进行有意识地深入调查,在研究目的地持续停留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学习当地语言,享用当地食物,并和当地人一同生活”。[2]

天野正治在其论文《日本比较教育中的区域研究:德国教育案例研究》中指出,“我们国家的比较教育研究需要通过引入合作研究体系和田野调查法推动研究的高效和功能性”。[3]

此外,新堀通也指出,仅研究国外某个国家的教育不能称为“比较教育研究,而应该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进行方法论的、系统的比较”。[4]然而,对于日本研究者来说,并不容易进入另一个国家长时间出国考察。此外,即使可以保证时间和旅行,一般研究者也会因为语言和生活习惯的限制而较难获得第一手资料。因此,新堀建议发展一些文献对比研究的方法,他主张“只有这个方法可以拉近我们同欧美研究者的差距”。[5]从这一主张可推测出新堀的研究设想主要针对西方国家,却忽略了其他地区。因为,对于欧美研究者来说,指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之间“差别不大”是不合理的。另外,应该考虑的是,与对象国家在理性和认知上的差异是研究者面临的同样大的挑战,不管研究者是日本人,还是欧洲人或美国人。

总之,通过对上述在JCES发展初期提出的论点的评判可得出,田野调查法的应用仍然较少且低效。事实上,在杂志初刊发表的两篇独立研究论文均是基于对已有文献和已发表数据的分析得来的,如秋枝蕭子的《森有礼和贺拉斯·曼》和上原崇的《教育的国际目标研究》。

二、实践应用:田野调查作为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学研究》定期以专题形式刊登田野调查的研究。1990年的专刊(第25刊)就以“比较教育的新视角”为主题,许多研究者也将田野调查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石附実写道,“从目前日本的研究趋势可明显看出,年轻一代研究者尤其热衷于出国从事田野调查,收集相关研究区域的信息”。[6]他同时指出,“调查区域正在向非洲、中南美洲和大洋洲延伸,这些地方在过去常被忽略”。[7]铃木慎一强调了“对比较教育系统进行反思、开发和实验(如田野调查)”[8]的必要性。二宫皓也主张,通过日本学术振兴会(the 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简称JSPS)等机构提供“特别研究员项目”,大力增加年轻研究者海外研究的机会;日本国际协力机构(the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 gency,简称JICA)的海外合作志愿者数量也在增加,他们能够直接居住在发展中国家获得直接经验。[9]作为大西洋区域的研究专家,笹森健讨论了比较教育和区域研究的关系,同样指出“地域调查(等于田野调查)”的重要性,指出“尤其是南太平洋国家的最新教育数据和文献较难获得。因此,田野调查是收集数据和信息的最好方法”。[10]

在这期杂志中,村田翼夫和渋谷恵以东南亚区域研究专家的身份,讨论了比较研究与区域研究的关系。他们指出,在《比较教育学研究》的10期(第15期到第24期)中,有18篇文章是关于东南亚区域教育的研究,许多研究是研究者在相关区域内进行一段时间的田野调查,收集原始数据得来的。从研究的方法论来看,“多数文章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文献都是基于原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此外,还有许多研究者采用参与式观察、 访谈、问卷调查和学术能力测试等方法”。[11]再进一步分析,他们发现“在这18篇文章中,6篇采用参与式观察法,9篇采用访谈法,4篇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包括选择题和开放问题等形式”。[12]

2001年专刊(第27期)以“区域教育研究前沿”为主题,总结世界各地教育的前沿研究,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任务。这期专刊的作者包括东南亚研究学者竹熊尚夫、南亚研究学者的渋谷英章、 拉美研究学者齐藤泰雄、东南亚伊斯兰国家教育的研究者西野節男、俄罗斯(苏联)教育的研究学者遠藤忠和德国研究学者木户裕。专刊中的作者都是JCES会员,是各自教育领域内经验丰富的专家。专刊中的一些文章也代表了国内外田野调查法的发展趋势,如竹熊、渋谷、西野和遠藤。

下页表1按国家对《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文章进行分类,显示出该杂志文章研究焦点的变化。回顾杂志发表的所有文章,从第1期到最新的第50期共有625篇。[13]在对单一国家(日本除外)的研究方面,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主要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然而,若以十年为界限考察研究的变化,表1可明显地显示出关于亚洲、大西洋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在增加。

图1显示,在625篇文章中,128篇(约20.5%) 是以原始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为基础,由“作者运用各自领域中不同的技术”而形成。此处的分类是通过对625篇文章的分析得来的。这128篇文章的分类标准是,作者在文章中是否明确指出所使用的研究技术,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研究表明,自第19刊之后或1990年初开始,在《比较教育学研究》发表的文章中,田野调查法的运用开始稳步增加。因此,之前的一个时期被视为“预备阶段”。以每10期杂志为单位计算基于田野调查的文章数量,第1至10期有10篇文章,第11至20期有9篇,第21至30期有29篇,第31至40期有42篇,第41至50期有39篇(2006年开始,即从第32期起每年出版两期)。发表于最近10年的杂志中可看到,使用田野调查法的文章数量明显飞跃。

田野调查法在《比较教育学研究》中首次出现于1976年第3期。在文章《东南亚综合学校的问题研究:基于泰国的案例》中,西村俊一分析了综合学校体系运动的一系列问题,该运动成为当时全球教育改革的推动力。他提到曾经进行的一项研究,“是以亲历现场调查的自身经验作为分析基础的”。[14]这一文章是学会最早公开发表、采用田野调查数据撰写而成的研究报告,代表了早期比较教育研究的重大贡献。特别是,在那个时代出国获得详细的一手信息尤为困难的情况下,该研究显得尤其珍贵。

另外,在随后的《特刊》中有5篇后续文章同样聚焦于“不同国家教育研究体系的比较研究”。 这是一项系统的研究项目,由学会会员共同参与完成。这些文章主要是对引用信息的分析,信息来自于相关国家的官方文件、著作和学术文章,但原田種雄(Taneo Harada)在文章中解释道:“一般看法”将此视为“信息匮乏或不属实,……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是,委派那些正在访问或生活在对象国家的学会成员,给予他们调查的责任,补充和收集对象国家的信息。”[15]

在前面提到的128篇采用田野调查法的文章中,关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只有27篇(占21.1%), 而大部分是针对非西方区域的研究,共93篇(占72.7%),尤其对亚洲地区的研究较多(见下页表2)。[16]此外,虽然没有明确提到,手嶋將博的《马来西亚环境教育中伊斯兰价值观的引进》[17]和南部広孝的《中国高等教育师资准备的进程》[18]都暗含了对象国家的人物访谈内容。铃木康郎的《泰国南部公立中小学中的伊斯兰教育》[19]同样基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报道和实地考察,这些数据通常在日本很难获得。但这些文章都未被视为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成果。

如上所述,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中采用田野调查法的文章仅有27篇。如何解读这一事实?对于关注西方国家研究的学者来说,只依靠大量现有数据来形成和检验假设是否充分?不幸的是,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过分依赖现有的研究结果,这或许是因为日本研究者具有某种程度的“奴役精神”。

三、反思与再界定:田野调查的科学化

越来越多关于亚洲国家的研究结果来自“田野调查”,然而,事实上研究者在田野中的实践是否称得上这一概念,需要经过以下观点的严格检验。

第一,田野调查要实现独立,相应的活动需要在研究过程的每个阶段完成,即:(1)田野调查之前;(2)田野调查(在现场)的过程中;(3)调查(从现场返回)之后。如今,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不仅带来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而且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捷,但我们在开展田野调查前是否充分吸收了这些信息?以中国为例,大约30年前中国的教育信息仅限于大众报纸杂志(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红旗杂志等)和有限的教育相关书籍和杂志。如今, 虽然这些报道中的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存在质疑,但中国大量教育类的书籍和杂志正在不断涌现。 不必再访问北京的中国教育部,研究者就可以获得大多数基础数据,如学校或学生数量等信息。如今, 只要和网络连接,这些数据在全球任何角落都可以立刻获得。不可否认,一些关键数据仍较难获得, 但是,大量信息在信息化时代都可以轻松获得。

第二,与早期《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文章相比,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基于田野调查研究的文章已经增加。 在早期的研究中,学会成员采用田野调查的工具主要是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仅用作补充。随着访谈法研究的增多,前面的状况才得以逐渐转变。在128个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中,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的运用分别占84、39和19个项目。也有一些研究者将3种方法混合运用在文章中,如此算来,文章的数量将超过128篇。

不论哪种方法,怎样确保调查地点、机构和被试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于交通工具都很难保证的调查区域,研究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自主性。 然而,研究的价值必须严格评估,即使一项值得获得鼓励的研究,但它未必能构建新理论、增加新知识或为比较教育学做贡献。

另外,教育学的目的是人文性,核心是理解人类。因此,毋庸置疑,面对面交流、直接对话和个人化情境体验都是最有效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是替代与被访者进行个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然而, 比较教育家们必须通过个人参与来努力识别“问题的核心”。“田野”要求我们仔细的观察和参与,而通过这种观察和参与,我们才能获得单靠文献的参考无法获得的研究结果。“田野”就创造了既不会被低估也不会被夸大的形象。人种志调查注重长期实地的参与式观察,通常被认为与问卷调查相反。当然,前者只是在田野现场采取的类似深度访谈、学力测验和心理测试、文献收集以及数据统计等的调查方法。人种志调查是一种观察教育活动的记录方法,具有非常个体化的特点。不能否认 “观察和倾听”的重要性,但因“别无选择”而集中全力“观察和倾听”则是危险的。 从这方面来看, 在学会成员进行的“参与式观察”的研究中,研究者是否遵循了恰当的方法论来得出研究结论,还有待讨论。在田野调查的各种方法中,“参与观察者”是被误解最多,也是在教育文献中被错误报道最多的。目前,我们不得不等待更多高质量的专著和论文达到一定的积累,为该方法的运用打下根基。只有这些个体研究的不断积累和取得创新成果,田野调查才不会被吸纳进其他现有学科中,从而确立其独特的方法论地位。

事实上,在学会会员运用人种志方法的研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服部美奈的文章是她在Diniyyah Puteri(一个位于苏门答腊岛,巴当班让的伊斯兰女子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后完成的,此研究获得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平塚奖(Hiratsuka Award)[20]。野津隆志自1996年开始断断续续进入泰国东北部地区的益梭通府(Yasothon County),并持续观察当地的学校文化。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西村重夫的研究,他对比了苏门答腊岛北部叫Nappon的一个小乡村的教育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历时3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然,并不是在任何研究背景下对目标区域研究的时间长度“越长越好”。但不可置疑地是,新手或不熟悉研究领域的研究者进行的短时研究不会像专家多年致力于该区域的研究更有价值。然而,以上提到的3项研究都是由长期致力于田野调查的专家完成的,因此值得特别关注。研究者将参与式观察作为主要的研究技术(research technique),并从长期研究的角度而非短视或草率的态度出发,努力捕捉一个乡村或教育机构的变化。此刻需要提到的是,在近年来以结果为导向的全球化研究气候下,研究完成速度需要不断加快。 在此情形下形成的研究环境使长期的田野调查很难实现,因为它需要对目标区域进行长期而密切的调查,希望这一担心将被证明是不存在的。

第三,无论一项研究是个人还是集体完成的, 其中涉及的人群关系需要再检验。当特定研究领域和主题可以一个人完成时,应该鼓励个人进行田野调查。当然,个人田野调查的一个主要前提是,什么研究是个人能够并应该独立完成的。在这方面,曾经看到参与一个国家的开发或发展的外国专家或顾问(文中称之为“发展实践者”)如何调动当地顾问和专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运用他人收集的结果,短期完成了调查,并撰写了报告。 难道比较教育研究者从事的调查同发展实践者参与的项目不相似吗?进一步追问这一问题,是否成功的数据收集就能否定对过程的必要质疑?的确, 考察研究者的内心变化和思想发展是必要的。

在田野调查中,许多研究环境需要该领域至少两位研究者或者更多研究者参与其中。显然,一位研究者独立完成的调查,在简洁性和一致性上具有优势。虽然我们经常说“人多智广”,但相比集体而言,一个人完成的田野调查更有优势。然而, 就调查结果的信度、可验证性及可证伪性来说,集体调查优于个体调查。

为了更具体地考察个体调查和集体调查的关系,我们以语言为例比较一下两者。关于调查语言,最低要求是研究者需要对目标区域的语言知识拥有全面的掌握。如果一个研究者自称专家,强调田野调查方法并有意使用英语或日语完成调查,但目标区域日常使用的却是另一种语言,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然而,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在研究中运用它,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专注。此外,更有难度的是掌握本民族语言和主流语言之外的语言,尽管有可能某一研究主题涉及到多种族和多语言的情况。多语言的解读穿插在研究者和调查对象之间,并不鲜见。而且,调查会以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合作的形式展开,而研究者并不仅仅是语言翻译者。这种情况下,整个调查研究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与该领域研究者们建立起持久的合作关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者”,而不是作为翻译的“随从”。

一般来说,许多潜在的复杂因素会阻碍田野调查的成功进行。关于和当地人合作,作为外国人的日本比较教育研究者不总是能够自由选择调查地点和机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关于对成功的理解:如果一个研究者得到的印象是他的田野调查在外国进行得很顺利,那么很容易认为他初步设定的目标水平太低或有一些不可预见的力量在背后运作。我们能做的是,运用头脑获得既有条件下的最大信息。再以中国为例,当确定了田野调查的目标地点,单方面根据调查设计确定县级以下区域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这方面出发,日本比较教育研究者同中国或其他国家研究者的合作决定了田野调查研究的成败。

四、结论

《生产消费者力量》读后感 篇5

这是《生产消费者力量》的最后一章,看完之后有些触动,希望朋友都能够看完,我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创业,改变人生。

阿瑟.奥沙耐西我将要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蕴含着一个有力的信息,可以改变你和你最关心的人的生活。故事是这样的:几年前,一位牧师和他的妻子在田纳西的乡村游历。他们在一家餐厅吃晚餐。一位男士走进餐厅,所有的人看来都认识他,他从一张桌子走到另一张桌子,和每个人打招呼,人们看来都很高兴的得到他的问候。这个人在牧师的桌子前停下来,当他了解到牧师的职业后,他坐下来讲述他神奇的经历。在我小时候,我在离这个餐厅不远的地方长大。我母亲生我的时候还没有结婚,在田纳西的小镇里,这引起了好多闲话和愤怒,人们粗鲁的对待我的母亲,取笑她和孤立她。我小时候,也受到了同样的对待。我在学校被奚落和孤立,我没有朋友,因此,当我长大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孤僻。当我差不多12岁的时候,有一天,一位新的牧师来到了镇上。人们说他是一个很有天份的牧师,他的传道十分精彩,他们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我忍不住去看看他。一个星期接一个星期,我都会到教堂听这位很棒的牧师传道。然而,我总是在传道结束前离开。我进去的时候,可以听到人们窃窃私语,我知道他们在想:”这家伙来教堂做什么?“我不想让他们有机会当面对我说这样的话。有一个星期,牧师的传道十分精彩和令人吸引,以至我忘记了提前离开。突然,传道结束了。我感到惊讶和恐惧的是,牧师直接走向我的座位,对我说话。”你是谁的儿子?“他问。整个人群一下子像结了冰一样,教堂突然像坟墓一样寂静。我很尴尬,只能望着自己的脚,我甚至不能呼吸。牧师马上感觉到犯了一个错误,他毫不犹豫的笑了起来,挺了挺腰,用响亮和平静的声音对所有的人宣布:”噢,我认得你,那么相像,绝对没有错,你是神的孩子。他一定非常为你骄傲!“说到故事的结尾,那个人的声音有点哽咽。但是他深深的呼吸一下,以这句话为结束:”那一天改变了我的一生,他给了我如此大的自信。我后来因此而成为了成功的从政者。“然后,那个人离开,走向门口,一路上和人们拍肩膀和握手。在结账的时候,牧师问服务生,认不认识那位刚离开的友善的人。”当然。每个人都认识本.华特.呼伯啊,它是田纳西州长。“这是不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呢?他展示了认可和积极想法的力量。一旦呼伯改变了他的思维,他就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不再因为自己是私生子而看不起自己,他开始告诉自己,他和周围的人一样好,因为他是神的孩子。这样简单的、戏剧性的改变,使一个遭遗弃的人走进了州长的府邸。太神奇了!改变你的想法,改变你的生活你也能通过改变思维,来改变生活的方向。在整本书中,我一直告诉你一个神奇的机会,叫做生产消费,希望我的信息可以改变你购物的思维。

改善棉花种植 促进生产消费 篇6

棉花种植及消费下降引担忧

近几个年度以来,全球棉花消费量都有所下滑。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09/2010年度、2010/2011年度、2011/2012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分别为2580万吨、2480万吨、2310万吨,三年内呈现下降趋势。预计2012/2013年度基本同比持平。而化学纤维在纤维使用量中的比重正在逐步提升。

与此同时,全球棉花的种植面积也呈现减少趋势。美国棉花总会的调查显示,预计2013/2014年度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将从2012年度的1220万亩降至900万亩,同比下降26.8%。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数据,由于种植面积减少,预计2013/2014年度巴西产量将降至约130万吨,同比下降7%。根据中国农业部及中国棉花协会等有关部门的测算,预计2013/2014年度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将降至7000万亩以下,是近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面对全球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和消费量下滑的趋势,世界上一些棉花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对于全球棉花未来的生产及消费产生了一些担忧。对此,许多国家正在试图寻找能够让棉花更具有吸引力的新方法,并积极采取一些措施使棉花产业彻底转型,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善种植促进生产消费

根据有关信息,一些国家正在从棉花种植方面着手研究,提倡先进、环保概念,提供和推广更优质的棉花。

由一些国际组织构成的BCI(更优棉花倡议机构),计划培育和发展“更优棉花”,减少棉花种植对全球性环境、社会和经济的负面影响,通过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作物保护措施带来的有害影响,有效使用水资源,关注土壤健康,保护纤维品质,推动棉农的体面劳动,通过有效地组织棉花生产,改善融资渠道,提供培训等更好的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棉农收入,使棉花种植更有利于棉农,改善种植环境,实现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BCI已经在中国、巴西、西非、东非和土耳其等国家进行实践。

澳大利亚凭借物流较为发达的优势,棉花出口量占全球棉花出口量的比重约10%,从长远看,其棉花出口面临着棉花质量、品种等方面的挑战。对此,澳大利亚正在实施BMP(分级最佳管理方法)计划,把农场的实际管理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制定出一套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管理制度,最终以此对棉花进行分级。由此,该国业内人士对于棉花消费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从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来看,澳大利亚的棉花出口量自2008年以来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未来棉花消费量保持乐观

近年来,全球棉花消费量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基于纤维使用总量的稳定增长,以及人们对健康、环保、舒适性的追求,未来棉花的实际消费量依然保持乐观。

作为全球第一大棉花生产及消费国,中国棉花产量近年来基本稳定,尤其是新疆自治区棉花产量不断增长,单产不断创新高,国内也在积极推广机械化种植并提高棉花品质。在国内外棉花高价差的情况下,棉花进口需求保持较高。由于棉花进口配额数量有限,以40%关税方式的进口数量增长较快,棉花消费需求基本稳定,十几亿人口的内需是棉花消费量的有力保障,未来仍存在一定增长空间。

作为全球第二大棉花生产及消费国,印度棉花产量基本稳定,消费量不断增加。印度有关人士认为,虽然非棉纤维发展较快,但并没有对棉花形成挑战,棉花消费及纺纱能力也都在增长。

由此看来,未来全球棉花消费依然保持乐观。

基于大众消费的企业生产研究 篇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的消费已从过去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大众消费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品牌化、主动性等特点。对于我国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来讲,这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如何满足大众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将是目前企业关注的重点。针对消费市场的变化,进行积极的生产调整,生产出符合社会发展、大众消费需求的产品是企业的工作重心。

1 大众消费的变化趋势

1.1 大众消费者追求产品的个性化、时尚化

大众消费需求由过去单一追求需求的满足转变为在消费中更重视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以前消费者对产品的基本要求是产品质量过关、性价比能接受即可,而现今消费者更多的是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与时尚化。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消费心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5岁以下的年轻人82.2%的人有求新求奇心理。认为商品的款式、流行样式很重要,讲求新颖、独特[1]。例如,目前流行的Iphone手机,不管哪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都将拥有一部Iphone手机视为一种时尚与身份,尤其是年轻人,更有90后人士为了拥有它不惜去卖肾。因此,个性化消费品的开发与研制将是未来企业生产的重点。

1.2 大众消费行为更加主动化

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程度加强,大众消费已不再信任单向的“填鸭式”营销策略,而是积极主动的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比较,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购买的风险,消费者也从中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比如购买房子、车子等大型商品,大众消费者会广泛收集信息,货比三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商品信息,谨慎进行购买决策,这些都体现了大众消费行为的主动性增强了。

1.3 大众消费者接受新生事物的心理转换速度更快了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剧,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加剧了,产品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品种花样层出不穷,大众消费者在心理与行为上去接受它们必须保证其心理转换速度与社会发展变化同步,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这些也必将促成大众消费者的心理转化速度。

1.4 大众消费者追求购买的便捷性与乐趣性并存

大众消费者一方面由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为了节省时间与劳动成本,他们会追求购买的便捷性,例如就近消费或选择品牌消费。而另一方面,一些自由职业者或家庭主妇却在购物中打发时间,寻找生活乐趣,减少心理孤独感[1]。这就造成目前购买便捷性与乐趣性并存的局面。

1.5 价格仍然是影响大众消费的重要因素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消费心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9.3%的人有选价心理。其中4/5的人希望物美价廉,另外1/5的人偏爱选购高价商品[1]。企业、厂商都试图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上以各种方式来减弱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避免恶性削价竞争,但价格始终对消费心理有重要影响。

2 企业生产的调整措施

针对以上大众消费的变化趋势,我国企业生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产调整:

2.1 企业应该生产具有独特个性特征的产品即打造品牌个性,获取消费者的忠诚度

品牌个性同象征性消费关联密切,当消费者想要表达真实自我而又不能直接说出口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来表达。如通过穿着、交通工具、吃的和喝的东西等来表达其个性[4]。品牌的个性跟消费者的个性越接近(或者跟他们所崇尚或追求的个性越接近),越容易得到消费者共鸣,使消费者对其产生一种认同感,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拉近产品与消费者之间距离、增强购买欲望[5]。Graeff也认为,当品牌个性形象能丰富消费者自我个性形象时,与消费者个性形象一致时、能够保护或提升消费者个性形象时,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较高,并期待同该品牌形成一种长期的关系,最终成为忠诚的顾客[6]。由此可见,各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个性是多么的重要,这将决定着该企业能否得到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得到多大程度的认同,最终决定着该消费群体的忠诚度。

2.2 企业生产的产品应该多样化、专业化,经营模式网络化,让大众消费者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与选择产品

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只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品种多样化,选择性大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处于优势。企业生产技术更应该专业化,智能化,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注重新产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才能增强产品适应能力,保证产品多样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从而充分满足大众消费的个性化追求,增加销售额,使得该企业能打败竞争对手,实现该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企业能够建立多渠道,网络化的经营模式将有助于大众了解该企业与所生产的产品,增强大众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减少购买的风险,才能增加其购买行为。例如丰田汽车公司迅速崛起,在世界汽车界中具备了很强的影响力。这得归功于丰田独有的生产方式:及时化、自动化、看板方式、标准作业、精益化等。正是由于这样的生产方式,丰田的生产效率高,各方面运营成本低,使其成为现今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2.3 企业生产应该标准化,让大众消费的心理转换能有规律可循

俗话说“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这句话告诉企业一个道理:谁想成为强者和赢家,谁就要学会去制定标准。这其中包括产品标准化、工艺标准化和工作标准化。例如,麦当劳快餐文化就包含了这些标准制造。所以,企业在开发产品的同时,也要重视开发标准,并力争将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如果能成功,不仅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响誉全球,而且其标准制造中所包含的专利技术,能让该企业获得极丰厚的专利使用费用[7]。这些标准化也让大众在消费过程中能找寻到一定的规律,让其消费心理的转换速度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4 企业生产要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制造出物美价廉产品,满足大众消费需求

由于价格因素仍是影响大众消费的重要因素,所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要重视成本管理,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这其中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对研究、开发和设计成本的控制,管理工作的成本控制,技术工作的管理成本控制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价值链”,通过了解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8]。因此,企业需要积极去开辟降低成本的新途径,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来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众消费者的心理分析,为企业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为企业寻求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调整改革企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当然,我国企业生产调整与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社会、政府和大众消费者都有责任与义务帮助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摘要:随着中国买方市场的到来,研究大众消费的变化趋势是目前企业进行生产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大众消费的特点,心理特征与发展变化趋势,将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生产和改善企业的生产状况。

关键词:大众消费,企业生产,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2][3]王长海,余蕾.大众消费心理与网络营销[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30-32.

[4]Holt Douglas B.How Consumers Consume:A Typology of Consumption Practice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5,22(June),1-16.

[5]Schouten John.Selves in Transition[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1,17(March),412-425.

[6]Graeff T.R.Using Promotinal Messages to Manage the Effects of Brand and Self Image on Brand Evaluation[J].Journal ofConsumer Marketing,1996,(13):4-18.

[7]丁文,苏喜生,贺德富.企业生产方式的演变与军队饮食保障方式的发展[J].军事经济研究,2007,(7):69-71.

世界食用豆生产、消费和贸易概况 篇8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的统计分类, 食用豆分为干豆和青豆, 干豆属于粮食作物, 青豆则归于蔬菜和水果。已有的研究基本都是从粮食作物的角度对食用豆进行分析。因此, 本文的食用豆是指除大豆外可食用其干子粒的豆类植物, 不包括那些归为蔬菜的食用其鲜子粒和嫩荚的豆类植物。

1、食用豆的生产情况

食用豆品种资源丰富, 适应性强, 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种植。世界食用豆产量在过去的21年间 (1990~2010年) 增加了14.7%, 并在2005年首次超过6 000万吨。虽然世界食用豆产量呈增加的趋势, 但由于是非主要粮食作物且长期以来相对于其他农作物收益较低, 因而在这一时期产量增长缓慢 (年均0.7%) 。事实上, 世界食用豆产量在1990~2002年是下降的 (-2.4%) , 1990年产量为5 905万吨, 1992年降到最低, 为5 150万吨, 2002年恢复到5 763万吨。2003~2010年, 世界食用豆产量相对增长较快 (14.4%) , 其中发展中国家产量由4 782万吨增加到5 427万吨, 增长了13.5%, 发达国家产量由1 138万吨增加到1 345万吨, 增长了18.2%。过去的21年里, 世界食用豆播种面积由6 880.2万hm2增加到7 598.3万hm2, 增加了10.4%, 其中发展中国家播种面积增加了56.7%, 发达国家仅增长了7.1%。

发展中国家是世界食用豆的主要生产者, 产量平均占总产量的80%, 播种面积平均占总面积的90%以上, 然而发展中国家食用豆单位面积产量 (0.6t/hm2) 远低于发达国家 (2.4t/hm2) , 约是发达国家的25%, 也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0.8t/hm2) , 因此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种植面积的扩大来增加食用豆的产量。发展中国家食用豆生产效率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发展中国家食用豆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温饱, 而发达国家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食用豆种植规模通常较小而被认为是不能产生经济回报的部门, 因而缺乏投资;可以得到灌溉的土地面积增加使得更多、更好的土地用来种植谷物, 迫使食用豆只能种植在贫瘠、干旱的土地上;出于食物安全的角度强调谷物生产重要性的农业政策;研究投入有限, 农民缺少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以上这些原因也导致发展中国家食用豆单位面积产量年际波动较大, 最低年份是1992年, 产量为5329kg/hm2, 仅为最高年份2000年产量 (7 042kg/hm2) 的76%。

食用豆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种植, 种植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53%和23%, 主要的生产国和地区有印度、加拿大、中国、缅甸、欧盟、巴西和美国, 约占世界食用豆总产量的60%, 印度以23%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加拿大8%、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7%、缅甸7%的份额略是世界第三大食用豆生产国。主要的食用豆品种有菜豆、豌豆、鹰嘴豆、豇豆、蚕豆、小扁豆和木豆, 2008~2010年的平均产量占世界食用豆总产量的34%、16%、16%、8%、7%、6%和6%。除了豌豆以外的其他主要食用豆品种的生产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域, 生态条件复杂, 又是作物起源中心之一, 食用豆种类多, 栽培历史悠久。蚕豆 (包括鲜豆荚) 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 绿豆、小豆约各占世界总产量的33%。

2、食用豆的消费情况

世界约65%的食用豆是被人们作为食物消费了, 约25%的食用豆被用来生产饲料, 其余用作种子和肥料,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情况截然不同, 食用豆在发展中国家主要用途是食物, 在发达国家主要用途是生产饲料。食用豆作为食物消费的最大市场是南亚, 包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 作为饲料消费的最大市场是欧盟。发展中国家是世界食用豆的主要消费者, 消费量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5%。食用豆富含蛋白质、钙、铁和赖氨酸等, 营养价值极高, 然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食用豆在人们饮食中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在发展中国家, 食用豆作为食物消费的比例是75%, 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仅为25%。总的来说, 发展中国家食用豆的人均消费量基本保持不变, 甚至在一些地区, 如亚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是大幅下降的, 这种变化趋势在一些国家反映了人们饮食模式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但是在另一些国家, 也折射了国内食物生产没有跟上人口增长步伐的现实, 因而这些国家的政府更加重视通过增加谷物的产量来实现自给, 结果是, 在国内资源有限的前提下, 人均食用豆的产量下降了。

由于消费者购买能力有限, 发展中国家对食用豆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豆消费国, 由于收入低和宗教信仰的原因, 很多消费者摄入蛋白质和热量的主要来源是谷物和豆类, 很多富人和非素食者也有消费豆类的习惯, 消费量占世界的27%, 印度食用豆生产不能满足本国消费需要, 通过进口来补充内需。近年来, 随着印度人民、特别是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食用豆的需求迅速增长。另一个重要的消费市场是东非和北非地区, 不断增加的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需要。在发达国家, 饮食中高的动物脂肪激发消费者去寻找富含蛋白和纤维、低脂肪的替代品, 食用豆理所当然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食用豆的营养价值, 因此人均食用豆的消费量在增加;另一个原因是国际移民, 世界各地的华人超市和中国土特产杂货铺都有绿豆等食用豆产品。在中国食用豆的主要用途是食用, 但消费水平较低, 究其原因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的消费理念和饮食习惯也随之变化。虽然人民的健康意识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增强, 但人民在选择食物时, 还是更多地倾向于食物的味道、外观以及种类的多样化。

3、食用豆的贸易情况

1990~2010年食用豆贸易快速增长, 年均23.5%, 远高于产量的增长速度, 因而世界食用豆总产量中进行贸易的份额由1990年的3%显著增加到2010年的17%。2008~2010年世界食用豆年均贸易量为1 000万吨, 出口额年均达64亿美元。然而, 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 食用豆贸易市场仍然相对弱小。

1) 食用豆出口情况

世界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食用豆, 发达国家是食用豆的主要出口国, 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3国约占世界出口总额的50%, 其他主要的出口国还有中国、阿根廷、土耳其、印度、法国和埃塞俄比亚等。主要的出口品种有扁豆、芸豆 (白豌豆) 、豌豆、鹰嘴豆, 分别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为23%、22%、22%和11%, 合计占78%。美国食用豆的出口价格最高, 主要原因是:食用豆品质好, 出口商为了保持产品的质量采用袋子和集装箱运输, 从而增加了运输成本。因而美国的食用豆在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印度市场缺乏竞争力, 市场份额小。豆类是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 并一直以原料出口为主, 出口品种主要是芸豆、绿豆、红小豆等。出口市场除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周边国家外, 还出口到欧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

2) 食用豆进口情况

由消费引领的企业生产审美研究 篇9

国内学界在企业审美化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是以概念的提出为主, 对建立“企业美学”、“管理美学”、“企业审美文化”的必要性及其性质的纲领性论述较多。姚全兴在《企业审美文化两题》中指出了企业生产审美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反文化审美”现象, 主要有企业品牌定位不文明、产品形象脸谱化甚至低俗化、殖民化等现象。黄河涛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审美无意识》中指出:从世界各国看, 尤其是东南亚各国以及港台地区提供的资料看, 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 消费趋势就开始出现一个明显的变化, 即人们开始追求体消费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追求, 就是一种审美追求。朱爱军在《对市场经济的审美关照》一文中也指出:任何社会变革最终都将落脚到人的发展问题上, 我们完全有理由将“立美宜人”作为对市场经济审美关照的根本旨归, 通过企业审美文化实现对人的现实性的终极关怀。刘开云在《现代消费观念与审美需求的契合》一文中指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可分为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高于实用价值, 审美需求更能影响消费行为。黄河涛在《企业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产业》中提出了企业审美的三个层次理论:即商品在感官形式层次上产生的审美价值;在心理感情上产生的审美价值;在精神层次上产生的审美价值。凌继尧和季欣在“审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文中指出:我国“有三分之二行业的产品具有审美依赖度, 它们是经济审美化研究的对象。但是, 不同制造行业的产品的审美依赖度很不一样。机床和电脑、家具和服装、儿童用品和通讯器材、交通工具和家用电器的审美依赖度都不相同。针对每一种行业的经济审美化, 应该提出不同的对策”。王旭晓在“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一文中指出:审美经济研究的视点“应走向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 也有个别少数研究关注到企业审美化的某些具体方面, 例如刘玉清就提出了几个关于企业形象审美化的几个途径。而比较优秀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两几年。吴杏德从管理、产品、服务、营销、公共关系、企业文化和人才等方面简要论述了审美对企业的作用。向莉和曹虎指出企业的产品应当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并且举例说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些方法, 同时还分析了企业的生产环境应当有哪些方面的具体改进等。

企业生产只有尽快改变单纯以性能和价值为手段的模式, 创立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审美新模式, 将美学原理和手段运用到生产中, 才能实现马克思所说过的“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产品。如何使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商品内外一致美好, 是企业生产审美研究亟须解决的问题,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审美文化的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备了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河涛.现代市场的美学冲击——企业审美文化论[M].人民出版社, 1996.

[2]、凌继尧.审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 2008 (3) .

曾国藩家庭生产消费思想浅析 篇10

关键词:曾国藩,生产消费,家训

曾国藩出身于农家子弟, 通过科举进入仕途, 后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受到清朝廷的重用, 位高权重, 炙手可热。但他终其一生, 未尝忘记卑微的出身, 从不将做官求富贵作为传家的目标, 而是反复教育子弟“勤俭”居家, 重视农事生产, 节约消费, 并且告诫子弟, 好逸恶劳是最不会为社会接受的。

一.勤俭:家运断无不兴

曾国藩在家书中时刻不忘提醒家庭成员的, 除了要重视读书教育之外, 就是要重视家庭的农事生产。他把勤俭看作家庭兴旺的根本, “书、蔬、鱼、猪, 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 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 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 家运断无不兴之理。”咸丰十一年,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中遭受重大挫折, 该年的二、三月间, 曾国藩写了三封信给他的兄弟和儿子, 由于战事危急, 甚至有生命之虞, 字里行间充满焦虑, 从心情上看, 似乎是对子弟的最后交代, 这样的家信也最能看出他的内心寄望所在———他念兹在兹的是叮嘱他的兄弟和子侄们记住祖父的八字治家之法。曾国藩把他的祖父的治家之道总结为八个字: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八个字中“书”是指读书明理, “考”是指祭祀祖先, “宝”是指的是邻里关系, “蔬、鱼、猪、早、扫”, 指的是家庭的农事生产内容和居家之道。

应该说, 在当时湖南乡下, 家庭农事生产劳作是很多的, 绝不限于蔬菜、养鱼、养猪三样, 种田、种麻、种竹、纺纱等等都是农家不可缺少的生产。对这些农家生产, 曾国藩每每在家信中提及, 要求子侄耕读传家, 勤于生产, 勿粘官气:“吾家子侄半耕半读, 以守先人之旧, 慎无存半点官气……其拾柴收粪等事, 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 亦时时学习”, “吾得闻家中有数件可为欣慰者:家中妇女大小皆纺纱织布, 闻已成六七机, 诸子侄读书尚不懒惰, 内外各有职业”, “新妇始至吾家, 教以勤俭, 纺绩以事缝纫, 下厨以议酒食。此二者, 妇职之最要者也”, “家中种蔬一事, 千万不可怠忽, 屋门首塘养鱼, 亦有一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要者, 下首台上新竹, 过伏天后有枯者否?此四事者, 可以觇人家兴衰气象”。

如果说曾国藩对于家庭农事生产上的要求体现在“勤”字上, 那么对于家庭消费上的要求则体现在“俭”字上。他认为做人要懂得“惜福”, “福不多享, 故总以俭字为主, 少用仆婢, 少花银钱, 自然惜福矣”。曾国藩对自己物质生活要求很低, 对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用度要求也很严。他不厌其烦告诫子弟“由俭入奢易于下水, 由奢反俭难于登天”, 要求家庭日常生活用度“须学陆梭山之法, 每月用银若干两, 限一成数, 另封秤出。本月用毕, 只准赢余, 不准亏欠”。曾国藩这种“俭”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用度上, 而且对家庭修造和邻里人情交往也应该以“俭”为标准, “不特家常用度宜俭, 即修造兴费, 周济人情, 亦须一俭字的意思”。曾国藩还一针见血指出, 很多人不能勤俭往往是虚荣心作怪, 博取“豪爽”的虚名, “总之爱惜物力, 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己。莫怕寒村二字, 莫怕悭吝二字, 莫贪大方二字, 莫贪豪爽二字”。

二.富贵逸乐:天下最不平之事

曾国藩把是否重视家庭农事生产作为“觇人家兴衰气象”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曾国藩深刻认识到, 不管是作为个人, 还是一个家庭, 只有依靠勤俭才能自食其力, 才能生存下去。可以说, 像曾府这样显赫的家庭, 自家子弟不参加农事生产也是可以轻松过日子的, 但曾国藩之所以要求子弟不得放松蔬、鱼、猪等农事生产, 更多的是要保持勤俭的家风。在曾国藩眼里, 只有农桑才是根本的持家之法, 他要求家庭保持农事生产的目的在于一人一家庭不可丢失勤俭的本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曾国藩正是通过让子侄从事农事生产, 来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曾国藩对官宦富贵在子弟成长过程中的消极作用是有深刻的认识的, 他对兄弟子侄所忧虑的是流入“骄奢”一途:“近世人家, 一入宦途即习于骄奢, 吾深以为戒”。“《书》称‘世禄之家, 鲜克由礼’, 《传》称‘骄奢淫佚, 宠禄过也’。京师子弟之坏, 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戒之, 至嘱至嘱。”

而且, 曾国藩还看到人有好逸恶劳的一面, 这是必须遏制的, 如果不重视农事生产, 丢失了勤俭的习惯, 走向寄生式生活, 则不能被人们所容忍, 最终会被社会抛弃。“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 智愚, 老少, 皆贪于逸而惮于劳, 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 所进之食, 与一日所行之事, 所用之力相称, 则旁人韪之, 鬼神许之, 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 以成数石之粟, 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 终岁逸乐, 不发一业, 而食必珍馐, 衣必锦绣, 酣豢高眠, 一呼百诺, 此天下最不平之事, 鬼神所不许也!”古往今来, 很多人把追求做官、追求富贵作为家庭传承的目标, 但是曾国藩却看到权利和富贵对后代子孙的反作用,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 多只一代享用便尽, 其子孙始而骄佚, 继而流荡, 终而沟壑, 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 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 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 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 少年早达, 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 故教诸弟及儿辈, 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 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三.结语

曾国藩在自己拥有高官厚禄的条件下, 仍一如既往重视家庭的农事生产, 告诫子弟保持勤俭的家风, 并把勤俭持家作为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立足社会延续发展的前提, 反对不劳而获, 鄙弃寄生官宦式生活, 这对一个封建大官僚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产劳动的具体内容发生了变化, 保持勤俭家风不一定非得从事“猪、鱼、蔬、竹”等农事, 学者唐浩明就认为, 曾国藩重视家庭农事生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气氛上, 在精神上, 在观念意识上, 与形而下的生存物资相比较, 其形而上的文化意义更为重大。”反观当今社会, 有很多高级干部也是出身农村, 一旦权位在手, 却贪图享受, 为非作歹, 甚而为子孙富贵而大肆贪污受贿, 最终却是锒铛入狱, 家破人亡, 令人唏嘘。分析这些社会丑相, 曾国藩的家庭生产消费思想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勤于劳作、自食其力、节制享乐的精神作风, 在任何时代都是做人的准则, 也是家庭幸福之所在。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金矿企业下一篇: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