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2024-06-14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精选十篇)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篇1

一、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后勤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目前, 高校后勤的队伍庞大, 人员在文化水平、专业技能、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整体水平较低, 对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的能力较差。现阶段, 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对象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教师和学生, 他们需要更高的服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后勤人员偏离了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中心思想, 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服务缺乏主动性, 而是有领导布置工作才会执行。高校后勤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服务性工作, 不仅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 还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经过高校后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仍然参差不齐, 整体素质偏低, 使得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化大学的需求。

2)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高校后勤管理在发展过程中, 始终在遵循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内部控制制度。但是, 由于各高校后勤在对国家关于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理解认识上的差异, 导致高效后勤在建设和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随意性, 内部控制环境欠佳。许多高校后勤管理没有完全的人事权、商品定价权、资产处置权等, 高校后勤虽然在名义上脱离高校自负盈亏, 实质上仍处于高校行政的绝对领导之下。

3) 缺乏成本观念。高校后勤管理者和后勤财务人员对经济活动的成本管理制度没有足够的认识, 缺少专业的成本分析人员, 在经济活动策划过程中成本分析不科学, 细化不合理, 导致成本控制能力偏低。另外, 缺乏成本监督机制, 高校后勤管理的经济活动过程中都采取“一支笔”的审批制度, 虽然便于财务收支的管理, 但是由于审批人员不熟悉具体经济业务, 导致签字时不考虑成本, 具有一定盲目性, 极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4) 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保守。目前, 高校后勤队伍大部分人员的价值取向还停留在保证眼前利益和安于现状上, 忽视开拓创新后勤管理模式。高校后勤由于具有服务区域特殊性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与社会上服务行业的渗透性不强, 高校后勤管理缺乏危机意识和紧迫感, 后勤管理模式因循守旧。在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大趋势下, 有些学校盲目跟风;有些学校摇摆不定、朝令夕改;有些学校停滞不前, 仍然由学校行政管理模式, 不自负盈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离不开高校后勤管理的基础保障, 高校后勤管理唯有在改革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探索创新, 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 逐渐建立起适应本校后勤管理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二、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的建议

(一) 提高后勤人员整体素质

一流的高校要有一流的后勤, 而一流的后勤要具有一流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学习, 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有效地整合利用后勤资源, 才能进一步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高校后勤管理者和员工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同时, 应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理论的学习, 既补充了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又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由于高校后勤是服务的窗口, 因此要重视高校后勤员工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广大员工的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二) 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

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是一个经济实体成熟与否的标志, 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实体能否完成总体目标的制度基础。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来说, 最初的内部控制制度表现为“内部牵制”制度, 主要通过岗位设置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方式, 进行风险防控, 其本质是事后控制;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深化, 高校后勤已在逐步开展事前、事中控制, 基本上从被动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转变为主动完善和发展高效后勤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高校后勤组织结构, 使经济业务流程与明确的岗位责任融合, 使内部控制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发挥真是的作用, 不流于形式。高校后勤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应与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相辅相成, 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遵。

(三) 成本预算, 加强成本控制, 树立成本观念

高校后勤管理应建立完善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机制, 在立项、采购、保管、领用等环节严格控制, 防止发生资源浪费现象, 同时提高后勤审核人员的专业知识, 准确核算成本, 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在经济活动中, 对成本费用的确定要经过严格的授权、审批、督查等控制程序, 保证成本费用使用的规范化、合理化、透明化。另外, 高校后勤管理者应树立较强的成本观念,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注重成本节约, 避免铺张浪费, 减少不合理开支, 并将成本控制予以制度化, 强力执行成本管理制度, 规范高校后勤管理秩序。

(四) 创新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 教育规模的扩大, 对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提高服务水平, 激发员工积极性, 才能更好地履行后勤管理职能。目前, 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主要有:1) 小机关大实体模式。小机关作为高校后勤归口管理的行政部门, 代表学校负责后勤方面的规划、协调、管理、考核等工作, 与后勤实体签订各类承包协议和业务合同, 其特点体现于宏观性、制约性和监管性;大实体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 组建成立的后勤服务集团。2) 小机关多实体模式。此处小机关和上边的小机关性质与职能等完全相同;多实体是依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因校制宜将学校现有的后勤服务部门按行业属性有序地转化为不同的实体。3) 服务外包模式。高校为吸引社会资源办后勤, 通过市场竞标选择后勤服务, 后勤资产以租金形式租给承包公司, 以市场竞争机制来保证后勤服务质量, 以协议合同形式保证后勤基本公益性。4) 股份合作制模式。股份合作制是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其特点是在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的同时认可了劳动者的参与, 更好地调动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对后勤核心文化的建立和团队的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选择最适合本校发展状况的、最能够促进本校教育发展的, 令全校师生满意的后勤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何海栋.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J].中北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5.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篇2

—— 以吕梁学院家属小区为例

[内容摘要]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物业管理服务作为后勤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几年的努力,高校物业管理有了一些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离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的目标还存在不少差距,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从引入竞争机制及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新思路 Keywords:estate management(物业管理); university logistics(高校后勤)university rear service(高校后勤服务)

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由来及基本状况

(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由来

高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实现教学、科研及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有为这个目标提供保障的服务,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是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物业管理服务作为后勤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高校实施物业管理,因高校后勤中涉及物管的部分项目多、范围广、焦点多、矛盾多;同时受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学校长期的统包统管、福利思想等影响使高校的物业管理与城市物业管理有着差异。搞好高校的物业管理工作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一个重点,是学校后勤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与普通物业管理的区别

我们所说得物业管理,通常指业主方通过市场化的选聘一家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并委托它从事物业的设施管理和环境秩序的维护等。业主自治不在《物业管理条例》法规所要调整的法律关系内,因此不能视作为物业管理。所以高校后勤如委托市场的公司进行管理,则可以视作物业管理;如直接所属部门承办,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物业管理。不管两者所作的工作内容是否一致。

(三)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基本现状(从此处引发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引出下文中吕梁学院的后勤物业管理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学校发展对后勤服务需要的日益增强,服务市场不断扩充,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也给后勤物业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目前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主要还是由学校后勤集团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经营,人员由学校分流人员及聘用临时工组成。与此同时,社会很多专业物业管理企业开始注视并逐步渗透,把高校作为一个广阔而有潜力的市场进行开发,高校已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展开激烈竞争的重要市场。这样,一方面学校从安排人员,减少成本等因素考虑,占据着高校物业管理的大部分市场,而另一方面,社会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为了抢占市场,拼命想挤进来。

高校后勤市场化、社会化是一种趋势和过程。高校后勤及其物业管理的经济杠杆或价值内涵由综合因素构成,而不是单一的市场价格形式;高效后勤服务的利润,也是综合性多方位低价位的。高校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后勤及其物业管理经营模式,才能达到学校、学生、后勤服务三赢的目的。其实高校后勤物业作为物业行业中的一个分支,比照物业管理的四大基本特征“企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经营型”,我们不容发现高校后勤物业要真正意义上发展起来,存在着很多有形或无形的瓶颈。

二、吕梁学院后勤物业管理基本现状分析(一)学院概况

吕梁学院是在原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一所省属本科学院,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学院。吕梁学院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北郊,学院现有三个校区(东校区、西校区、新校区),占地1039.71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8896人,学院现有教职工610人,学院家属小区目前主要分布在东、西两校区,新校区家属区正待开发中。学院现有家属楼11栋,学生公寓楼8栋。

(二)学院后勤物业管理中心经营状况

从1998年起,原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撤消总务处,并将原总务处及其它部门、单位管理的后勤资产全部转归后勤处经营和管理。2005年后勤系统从学校规范分离,成立了吕梁学院后勤集团,建立了“小机关、大实体、多服务”的准企业运作模式,后勤实体与学校后勤处形成甲乙方关系,为建立新型后勤服务实体迈出了第一步;2006年又在吕梁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吕梁学院实习总厂物业管理中心,形成独立经营实体,企业法人与后勤集团实行“一体两制”的运作方式,逐步建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在后勤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上引进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并把工资、奖酬金标准与工作表现及工作实绩挂钩。在对待后勤正式职工方面,按照“老人老办法”适当给予照顾,以保持队伍的稳定。原事业编制人员的档案工资仍由学校支付。其它分配制度由后勤集团自主决定,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按任职资格和岗位责任的不同适当拉开差距,按岗定酬。逐步形成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企业(实体)自主的分配制度。在管理上,实施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后勤物业管理中心形成之初,学校采取贷款、贷款贴息、直接投资等方式加大对后勤设施的投入。这种全新的体制可以实现教育公益性与企业经营性的有机结合,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探索新型大学校园后勤服务管理提供一种模式。同时也从市场化运作的尝试中力图改变传统观念,提高竞争能力,实现后勤实体的自我发展与成长。

(三)学生公寓物业管理现状

学生公寓管理与教学管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形成学生教育管理新平台 在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中,学生公寓投资主体目前仍是学校,后勤集团承担物业管理服务;为规范后勤物业管理,院校领导、后勤集团、物业管理中心三方以契约形式界定学校、物业管理中心的权、责、利关系,使学生管理教育、物业管理与生活服务密切结合,保证学生公寓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物管中心下设有公寓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为使管理更加有效和便捷,公寓管理中心聘请学生担任管理员助理,形成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宿管科定期评选“文明寝室”,开展寝室风采竞赛活动,以及科技、艺术、健身等适应青年学生特点的文化活动。在学生社区形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者与服务对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和谐相处、互相促进的关系。成功地建立了与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相适应、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后勤社会改革相结合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

(四)家属小区物业管理现状 自吕梁学院后勤集团物业管理中心创办以来,家属小区物业管理改善了许多,由刚开始的慢慢摸索到现在逐步完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小区的大部分业主对于物业管理中心还是很满意的。

1、加强物业管理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作风。提高文化内涵,开设物业网站和宣传栏,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等以提高监督力度和透明度。严格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主要筹资渠道有:学校按时拨付的管理费用,住户缴纳的管理费,经营用房的租金,自办实体的收益,住房维修金(房产局申请),其它服务性收费。

2、全年360天报修接待,急修20分钟到现场,小修不过夜,修后要回访。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暖、信息、网络、数字化等管线一次规划设计,布置经济合理,用途区分明确,小区内所有管线均以暗线铺设。

3、物业公司受业主委员会的委托,负责对住宅小区内的房屋及设施维修养护、绿化养护、环境卫生、车辆停放、治安和环境面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服务好业主和使用好员工,并接受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的监督。投诉处理快、信息跟进快、问题解决快。

三、吕梁学院后勤物业管理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一)成效:创新后勤物业管理服务,提高师生满意率

吕梁学院后勤集团物业管理中心始终以师生为关注焦点,以提高师生满意率为目标,以人为本,积极为师生提供规范、优质、高效、贴心的后勤服务。

1、加强质量监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吕梁学院后勤集团一直把服务质量当作集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集团的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对此,集团除了加强质量监控部的常规监督工作外,还采取措施,加强指导性的、随机性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一是推行督导制度,由督导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监督检查,及时改进。二是物业管理中心领导和督导员每周在报修中心进行电话回访,了解维修服务质量,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

2、推行标准化物业管理,提高后勤服务档次。学院物业管理中心自注册成立以来,制定详细的高标准管理制度,配备得力人员,并加强监督检查,收到较好效果。

3、后勤物业管理层经过社会化实践,改革意识日益增强,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干部和职工的市场化观念已基本确立,服务育人,敬业爱岗、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氛围为改革的深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校园过于分散,新、旧校区相距十几里,这对于集中管理和就近消费的原则存在矛盾;

2、是后勤保障手段不多,由于学院长期以来,后勤处于维持状态,服务设施较少,除了食堂以外再没有其它的经营发展手段。

3、是基础设施不足,由于学院多为过去旧校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类设施除了部分老化外,很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不足,给后勤的今后发展带来难度。

4、是后勤自身的技术力量、技术水平与社会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5、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低下。目前高校物业管理人员普遍还停留在值班员、保洁员的身份上,服务意识弱、水平低、办事效率差,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管理。

6、物业管理队伍知识老化,年龄老化问题严重。高校物业管理者中大部分是从学校各部门分流的人员,没有系统学习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而大部分值班员、保洁员来自招聘的年龄偏大民工,本身素质较低,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这样必然造成管理上不去,服务不到位。

7、高校物业公司盈利能力低,缺乏造血功能。大多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费用还是靠学校拨款,物业管理公司盈利能力不足。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广大师生观念没有转变,没有从福利型服务观念转变成有偿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物业管理公司服务水

以上几个方面相互影响,造成了目前高校虽然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但离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的目标还相差太远。

四、对策与建议

学院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与外校相比,的确存在更多的困难,但是,全国的后勤改革形势逼人,我们既要看到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要抓住当前许多有利的机遇。因此,必须紧跟形势,迎头赶上,尽快制定符合我校特点的改革方案,与全省高校的改革步伐保持同步。

1、积极探索多种模式,推进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

为使后勤实体经营尽快适应新形势、健康、顺利地发展,学院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在改革的过程中,学院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因校制宜、模式创新,分步实施、逐项突破,整体推进,全力以赴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2、切实加强领导,稳步推进改革

在重大改革措施出台时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积极慎重、精心操作,稳步推进改革,深入作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对后勤职工要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市场理论的教育,使他们在实践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全面增强素质。尤其是竞争意识、成本意识、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必须加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3、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快后勤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向管理要效益、向规模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因此必须有配套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价格标准,才能按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依法办事,针对这方面的弱点,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在经营服务中要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在人事管理中推行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实施了按效益、按质量、按责任、按贡献发放工资的分配机制。在经营服务中改变了传统的拨款制,试行按规范的服务标准、合理的收费标准收费的运行机制。

4、强调基本设施要到位。

后勤服务设施是后勤社会化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凡属于后勤生活服务应有的设施和设备应逐步的交给后勤使用,对那些年久失修的陈旧的设施学校也应该给予必要的投入,使后勤职工能够以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迈向社会化的征途。在后勤物业管理运营初期,学校还应采取贷款、贷款贴息、直接投资等方式加大对后勤设施的投入,后勤也用自己的积累。

5、强调基本手段要到位。

经营手段和创收办法是后勤社会化的基础,在后勤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开阔思路,千方百计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对外多种渠道开源、对内增加服务的手段和品种,使后勤有充足的精力和较强的能力投身改革,主动进入市场,按企业化管理,依市场法则经营。在管理中突出讲成本、讲效益、讲质量的意识,严格进行成本核算,设法把国有资产盘活,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强调要作好学校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要严格按契约管理,信守合同,自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6、尽快建立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 目前,我们高校后勤在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还比较落后。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对吃、住、后勤物业服务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校区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增加,管理服务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校区分散,部门众多这就要求提供服务保障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也要适应这一新形式的变化。因此,有效地利用网络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后勤管理平台就是要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汇总处理形成信息管理链。处理分析统计各个中心部门的管理数据,资金使用情况、收益情况、资产情况,人员情况,绩效考核情况和模糊查询等等信息。以达到降低整体运行成本,有效规避运营风险,资源重组,创造效益最大化,使后勤管理成为统一体。同时,平台体系将不受地域限制在不同校区、不同部门间建立起高效信息互动。

7、加强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随着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在立足高校为师生服务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参与市场竞争。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用质量和信誉去赢得市场。反过来,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对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高校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可以这么说,加快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建设,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是高校物业下一步地发展方向。

8、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

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是物业,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的好坏,取决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反馈服务质量的意见是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高校物业管理有着有别于其他物业管理的特殊性,它承载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在高校物业管理中,让部分大学生参与到物业管理中来,一方面有助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服务对象——广大师生的沟通,提高物业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给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提供一些打工的机会,给以他们关爱。让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和广大师生一起共建一个和谐的校园。

总之,吕梁学院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山西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院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正在积极的推进,稳步的深化,一个有特色的、符合改革要求的、适应联大改革发展需要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正出现在省内高校的改革大潮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由于其特定的教育属性,他担负着高校的教学、科研、生活的后勤保障工作,在管理上要有新思路、新策略。我国物业管理起步较晚,继续探索新型的物业管理模式,尤其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新模式,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篇3

关键词:节约型; 高校; 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34-001

构建节约型高校是新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节约也是发展生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让节约不流于形式,就需每一个人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实现。高校后勤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节约型高校的主导力量。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房屋维修管理、水电管理及餐饮管理等方方面面。高校后勤的投入和支出占整个高校比例较大,抓好后勤管理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但由于社会体制还不够完善,加之高校扩大、新增校区与老校区相距甚远,增加了后勤运作成本,学校资源浪费日益突出,而学校资源消耗大部分在后勤系统。后勤的节约程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经济利益,因此可以这么讲,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重点在节约型高校的后勤建设。

一、后勤服务工作中的浪费现象

1.水浪费

有些高校宿舍区洗漱间、教学区洗手间、浴室常常出现“长流水”的现象,不乏存在后勤工人带衣被到学校来洗涤的情况。

2.电资源浪费

宿舍管理人员使用大功率电器取暖,有的人员在校蒸煮食物做饭,办公人员下班时不关电脑或只关电脑主机不关显示器,大白天办公室开灯更为常见。楼宇中电开水炉24小时不断电,有的人在不需要用空调的气候下,开着门窗用空调;有的人在夏天使用空调时把空调温度打的很低,冬天把空调温度调得过高。

3.餐饮浪费

高校餐饮各个食堂各自为政,缺乏“条、块”管理的機制。在洗涤保洁中存在浪费,特别是社会餐饮进入高校后,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滞后,学生每餐后尤其晚餐,桌上到处是剩菜剩饭。有的学生买了后觉得不适合口味,干脆丢在一旁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造成这些浪费的原因分析

笔者在几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缺乏大局意识和节约意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民族生存的长远发展。高校应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建设节约型高校摆在工作中的突出位置,以此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大局观念。

二是后勤管理工作不到位。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不健全。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积极主动性不高。管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主动巡查,有问题不及时解决,公共用水用电没有成本概念。食堂在监督不严,引进社会餐饮机制不全的情况下,饭菜质量低劣难以控制,师生倒饭菜严重。

三、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后勤管理措施

笔者认为必须努力做以下工作。

1.加强宣传,培养节约意识

学校的后勤要围绕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节约工作的社会氛围,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2.制定节约水电管理制度

水电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支出额度在高校的经费支出中占有相当比例。因此必须深化高校水电管理改革,实现全校范围内装表计量、分片包干,凡与教学及科研有直接关系需学校支付水电费用的部门,指标内费用由学校返还,超额部分由各部门自理。加强管理人员的巡查力度,有必要把节约用水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

3.提高饮食服务质量

饭菜质量差是师生倒掉的主要原因。因此食堂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吸纳社会知名有实力的餐饮企业进驻,通过竞争平抑饮食价格,通过竞争提高烹饪技术水平,也可通过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地面无水化食堂,如7S管理。再如通过大宗物资的集中采购、农校对接,多校区高校可设立中央厨房,建立米饭生产线,实现净菜配送和米饭配送等等。

总之,努力构建节约型高校需要学校和后勤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群策群力。节约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参考文献:

[1]唐立英,邱悦颜.浅议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J]当代教育论坛,2010,(14).33-34

[2]田家泉.高校“节能型”校园建设的措施及途径[J]科技信息,2007(8)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篇4

1 高校后勤管理以人为本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在高校后勤管理中, 以人为本同样具有核心作用。高校后勤的有效管理, 可以有力地确保高校教育的顺利改革。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通过自身的努力, 争取把后勤管理工作做好, 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后勤管理的规范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人为本, 就要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由发展作为主要目标, 就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接班人和建设者。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阵地, 必须要成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场所, 坚持以人为本, 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服务学生。后勤工作者要把单纯的后勤管理转变为服务工作, 努力为学生服务。以人为本, 同样也适应于后勤工作者。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管理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坚持人本思想理念, 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 促进后勤人员的自身发展, 从而保证后勤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 为高校的正常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以人为本后勤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能够确保高校实现全面、协调、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高校后勤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 具体为以下几点。

2.1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俗话说“兵马不动, 粮草先行”, 可见后勤保障工作对前方战斗的重要性, 同样, 在高校建设发展中, 后勤管理工作对高校的教学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后勤保障, 可以使高校充满活力, 充满改革创新的激情, 促使高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一个朝气蓬勃的高校, 一定会收获很高的教学质量。以人为本的后勤管理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和教育, 因而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2.2 促进高校教育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高校在具有教育属性的同时也具有经济属性, 因此要想顺利运行必须要遵守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后勤管理工作可以为高校的运行提供服务, 既包括生活服务还包括科研、教学服务等, 不仅减少学校的经济负担, 还提高了办学的效益。

2.3 协调“育人”与“营利”的关系

后勤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就是要协调好育人和营利的关系, 不仅能够营利, 满足后勤工作者的要求, 还要始终贯彻教学育人的理念。

2.4 协调服务和效益的关系

后勤服务主要包括福利型的服务和经营性的服务, 福利型服务具有公益性质, 又分为成本服务和安全保障服务。福利型服务促进公平教育的实现, 可以帮助一些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

3 以人为本后勤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充分利用激励的强化作用

管理常用的手段就是激励, 激励能够激发和加强动机、引导和推动行为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激励具有正、负强化功能。在以人为本的后勤管理中, 应该运用激励的正强化功能, 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促进管理工作高效的进行。在实行激励政策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统一员工的发展和高校的发展, 鼓励员工们向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前进;第二要把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互结合, 要给员工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给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权利, 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和成就感;第三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激励正强化功能, 比如可以建立可行合理的考核制度、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人员流动制度等。

3.2 科学管理提高决策水平

后勤管理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增多的服务要求, 这就给后勤决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后勤决策不能仅凭领导者的判断和个人经验, 必须要通过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充分的资料来进行决策。只有建立并完善决策体系, 才能改善决策的质量、提高决策的力度和实施的速度, 从而能够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制定。

3.3 积极实行管理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永葆活力和不断进步的动力, 在高校后勤管理中, 创新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 后勤工作人员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 自身必须要不断学习进步, 要努力改革创新。要根据后勤管理中人的发展需要和工作目标, 对后勤工作与人员进行创新教育, 激发他们的创新型思维, 开拓他们的思维, 提高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进而在解决和处理问题时有所突破。

3.4 正确的工作理念

高校的后勤工作具有服务的属性, 属于服务行业, 这种服务是以人为载体的。在后勤管理工作中, 必须要树立起服务第一的理念。服务至上要成为所有员工的工作目标, 高校的后勤服务有非常多的种类, 要做到后勤工作人员自愿的提供服务, 只有发自内心的去服务, 他们才会提供最好的服务;要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 后勤工作人员要不断去了解师生的需要, 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交流方法, 减少沟通的摩擦;要不断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教育部门和政府的各种后勤政策、规章制度等, 不断认识管理工作, 从而为改善后勤服务、提高管理质量做好准备;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师生们的利益, 要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 避免产生影响师生学习工作的事情发生。

3.5 重视文化建设

实践证明文化管理是任何组织中的高层次管理, 文化是高校后勤的无形资产, 良好的文化能够为后勤管理工作提供巨大的推动力。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自身的服务文化环境, 通过文化来凝聚工作人员的力量和智慧, 从而提高管理效益。

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 必须要重视后勤的文化建设。后勤管理人员要切实重视后勤管理文化建设, 积极营造服务文化的氛围。文化建设可以凝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归属感, 坚持人本主义的管理理论。后勤文化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产品, 正逐步成为后勤管理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学习借鉴世界上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 开发并创造自身的后勤文化, 可以有效的促进后勤的改革发展和提高管理效益。后勤部门要依靠工作人员的贡献和智慧, 创造属于自身的文化, 要重视思想建设和文明建设,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建设搞好了, 员工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也就表现出来了。还可以把员工分组, 不同的小组之间展开劳动竞赛,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集中他们的智慧和热情。后勤文化建设在丰富员工精神境界的同时, 还提高了后勤服务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益, 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 结语

当今社会, 知识经济充斥在各个方面, 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同样对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后勤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不断学习和了解人本思想的意义和内涵, 探求后勤管理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就是要一切以学生利益为中心, 不断提供满足学生要求的各种优质服务;就是要以后勤工作人员为出发点, 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和热情, 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学质量高的高校必须要有良好的后勤服务作保障, 后勤部门要不断的学习创新, 深入了解后勤管理工作的实质, 转变思想观念, 不断推进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 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建设高质量高校做好保障工作。

摘要: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 后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保证高校运行正常的关键因素。后勤管理工作做好了, 高校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 教学质量因而才能得以提高。后勤管理主要是针对人进行的, 要想建设更加人本化的高校后勤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 建立健全人本化的后勤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 高校后勤有了保障, 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教学中, 因此必然会有更高的教学质量。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 探讨了后勤管理对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以及在后勤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以人为本,教学质量,提升,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林.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的人性化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8) .

[2]杜德清, 张啸.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构建和谐企业文化[J].高校后勤研究, 2011 (5) .

[3]李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11) .

[4]王志刚.浅谈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活力, 2010 (12) .

[5]张银秀.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J].怀化学院学报, 2011 (4) .

加强财务与后勤管理 篇5

广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建设节约型校园。完善部门、班级、宿舍的节约措施与考评办法,加强日常检查、指导与反馈,争取水电节约10%以上。开辟新的财源,实现财务总收入1400—1500万元,教职工收入增长10%左右。进一步做好爱国卫生、校园绿化等工作,实现校园环境在物质、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都有进一步改善,在教职工办公条件和学生学习场所在得到改善的同时加强维护和管理。进一步落实学校物品采购与招投标规范,实施学校财产规范化管理。

十、做好综合治理与安全稳定工作,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加强后勤管理 增强服务意识 篇6

关键词:学校管理;安全问题;服务质量

加强后勤管理,就要切实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下面我结合山区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

一、吃饱为本,吃好为标,大力做好吃的文章

學习是一辈子的事,长身体却是一阵子的事,山区学校务必实行集体订餐制,首先解决“吃饱”问题。实行集体订餐,对城郊乡镇可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对于交通不便的山区,任务就显得异常艰巨。俗话说:“半桩儿,饭仓儿。”高年级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学校还要免除家庭贫困学生的生活费,因此后勤往往是入不敷出。为了切实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务必在后勤生活方面加大投入,科学配制营养餐,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就餐制度。为了让学生吃好,山区学校在粮油采购上,必须确保粮油质量,严格实行定点采购制度,还要克服交通不便带来的影响,积极到农家收购新鲜蔬菜。为了让学生吃好,山区学校还要重视学生饮食习惯教育,用科学知识诱导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让学生吃好,学校务必制订《后勤管理和食品安全制度》《后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争预案》《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确保学校后勤的服务质量。

二、实施“菜篮子”工程,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吃上“放心菜”

在贫困山区,学校要彻底扭转后勤局面,必须要实施“菜篮子”工程。农村学校蔬菜基地建设是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学生生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农村寄宿制学校蔬菜基地是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解决农村中小学校寄宿学生的蔬菜供应问题,又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组织学生开展学农等与其身心相适应的实践教育活动,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山区学校可通过实行“班田制”,把偏远的基地分到班,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又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由于受面积限制,学校基地很难满足学生对新鲜蔬菜的需求。为了让学生吃上新鲜无污染的“放心菜”,学校要想方设法租赁农民土地种菜,也可与农民签订蔬菜收购合同,切实解决学生吃菜难和吃菜贵的问题。

三、把工作做实做细,力争用好每一分钱,落实优质服务

学校落实精细化管理,实现餐费结算精细化,食品采购公开化,食品存储管理精细化。

关于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7

关键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问题,途径

一、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高校后勤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国家政策调整,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从1998年的108万到2011年675万, 13年间招生人数增长了5倍还要多。为全体师生提供后勤管理服务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后勤工作人员 (含自聘合同工) 100人以上500人以内的占27.74%, 500人以上至100人以内占25.81%, 1000人以上的占29.03%, 100人以内的仅占17.42%。[1]这样庞大的一支队伍, 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高校师生对后勤工作要求越来越搞。

以往的后勤, 就是做一些扫扫地、擦擦玻璃、烧烧饭等琐碎的工作。但是, 现在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学生的变化, 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学生基本上是90后的, 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生活上需要温馨的教室、舒适的宿舍、可口的饭菜, 在情感上希望能够与宿舍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另一方是老师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提供及时、到位的后勤服务。

3、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是高校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从过去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四年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和2010举行的全国高校后勤十年成果展上, 国务院大力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 高校餐饮、住宿管理、卫生等更加规范, 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 学校自主选择, 政府宏观调控, 行业自律管理, 行政依法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后勤管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为体现后勤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4、201年7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简称《纲要》。

《纲要》提出:到2020年, 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 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纲要》明确指出了我国“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高校办学的目标和方向, 创办一流大学, 出色的教学、科研是必不可少, 同时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流的大学, 一流的后勤, 而后勤的优质高效服务必然要依靠队伍的整体素质来支撑

二、高校后勤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后勤队伍主要是两个群体, 一个群体是学校的在编职工, 所谓的在编职工, 就是享受与教学、科研、管理人员一样的待遇员工;另一个群体是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 面向社会招聘的临时工, 遵照地方企业的标准执行各项待遇标准。

1、年龄结构老龄化。

通过调查了解, 江苏淮安高校后勤队伍2500人中50岁以上人员占30.3%, 40-50岁人员占50.6%, 30岁以下人员只占4.6%。从以上的数据看出, 人员的构成基本上是老龄化, 30岁以下几乎是段层。

2、知识结构两极分化。

在后勤工作的大部分人几乎是没有高中毕业的, 淮安高校后勤队伍中, 大专及以上占4.9%, 高中及各类职业技术中专占20%, 其他的基本上是初中毕业。具有职称的员工更是寥寥无几。

3、薪酬分配机制不合理。

在高校的后勤收入分配中, 在编职工的待遇一般比招聘员工的薪酬高出5-8倍, 而且聘用员工不享受学校的各项福利待遇, 包括工会福利、教育培训等机会, 即便是在同样的工作岗位, 也是如此。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后勤队伍的战斗力。

4、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办学主体 (学校) 对后勤工作的认识高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认为后勤就是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 对于专业型、知识型的人才需要, 每年给后勤的补充人员编制很少很少, 甚至有的高校根本就没有补充计划;二是长期形成的“老方法”, 对于在学校其他的岗位不合适的, 就直接流入后勤工作,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后勤人员的发展;三是后勤在大环境不关心的情况, 放松学习, 降低要求, 不注重自身建设, 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不能充分的挖掘积极主动工作热情, 一定程度上桎梏了工作效果。

三、后勤队伍建设的途径

1、加强党性教育,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党性教育是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生命线, 职业道德水平关系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败, 提高后勤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当务之急。[3]充分发挥政治学习主阵地作用,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 加强后勤队伍思想教育, 引导后勤队伍全体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确立符合高校后勤发展的职业观、道德观。通过党性教育, 提升后勤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加强后勤队伍业务知识培训工作。

分级别分层次逐级培训。1) 一线员工培训, 通过讲座、视频等形式, 有针对的开展规范用语、文明礼仪、衣着打扮、专业技术等基础培训;2) 对管理岗职工在开展基础培训的同时, 要加强管理思路、方法、视野等培训;3) 高层的培训以参加校外专业培训为主, 例如总裁培训班、MBA、管理年会等等, 及时了解后勤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培训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从思想上引导员工积极、乐观、愉快的投入工作, 有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大后勤人才引进力度。

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水电、绿化、物业、餐饮等不能仅仅限于一般人员的招聘, 现在惯用的方法是招聘一些没有技术的人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内部培训, 稍有一点技术人员, 就跳槽, 厨师、水电工、维修工等显的尤为突出。所以要改变这样的局面, 可以通过社会招聘会就直接招聘有技术人员;也可以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培养, 打造有一定知识文化、有专业技术的年轻队伍;还可以对现有人员进行再深造、再培养, 提升水平。

4、拓宽后勤队伍晋升通道。

一是疏通学校管理队伍与后勤队伍顺畅流通渠道。目前, 后勤的总经理、总支书记、副总经理是学校直接任命, 而其他人员只是在后勤内部流通。后勤要争取学校的支持, 让后勤队伍人员可以流动到学校的管理队伍中去, 提供后勤队伍建设的出口问题;同时, 敞开后勤大门, 有志于后勤管理服务的学校管理人员也可以到后勤工作。二是争取学校每年有计划、有目的补充后勤在编职工, 并且从其中拿出一定比例编制人数, 让表现优秀、业务精湛的聘用员工能够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晋升通道, 从而激发员工努力工作, 提升工作效率, 创造更好的成绩。通过人员的合理流通和正常的晋升, 体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让后勤工作者看到发展出路, 对未来充满信心。

5、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

在这个问题上, 要正确处理好在编职工与聘用员工的关系。将在编职工的收入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固定收入 (工资中的工龄工资、同城工资、薪级工资、岗位工资等四个部分) , 参照学校同层次人员享受相同待遇;另一部分津贴工资不发放, 参加后勤人员聘岗定薪, 实行定编定岗制度, 全员进行聘岗, 制定岗位任务目标书, 确定岗位工作要求, 制定岗位津贴具体标准。这样可以彻底改变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充分发挥聘用员工主观能动性。

6、加强绩效考核。

根据后勤工作实际, 在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基础上, 引进企业管理的考核模式, 运用“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360度评价法等现代绩效考核工具, 制定规范绩效考核制度, 以考核的方式, 通过具体的数字来说话。通过考核, 让员工工作明确内容和目标, 确定自己的工作方向, 实现后勤总体服务目标。

结论:加强后勤队伍建设高校后勤社会改革的的需要, 是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在新形势下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的需要。所以, 我们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 结合后勤工作实际, 积极探索, 努力最好队伍建设工作, 为高校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生活提供高效优质的保障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子娟刘新秀.当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及改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2年第1期.59

[2]吴丹梅王浩.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势在必行[J].高校后勤研究.2012年第1期.62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篇8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 体现了高校的现代化程度和办学实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后勤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一次革命,是对后勤工作形式与内容的丰富与创新,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后勤管理服务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从软硬件保障上提升了后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了广大师生对后勤保障提出的新要求,实现了后勤工作环境、资源管理、服务手段与办公方式的数字化,成为衡量高校现代化程度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

2. 实现了后勤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后勤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与管理机制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工作理念、人才队伍建设和机构设置的转变,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强化了管理层和执行层,尽量减少中间层,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协调,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实现了各类信息的有效整合、集成和共享,达到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进而实现了后勤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

3. 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办学成本的降低。后勤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后勤运行过程中的办公无纸化、操作数字化、传输网络化、信息共享化、服务人性化,尤其是校园一卡通系统、后勤综合办公系统、物业保修系统、节能监管平台等信息应用的推广,把传统窗口人工受理服务升级为计算机在线服务,有效缩短了传统人工模式下的处理流程,降低了后勤工作的运行成本,拓展了服务的时间与空间,对节约型校园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均衡,大多数高校后勤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只有少数高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迈入了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有些高校的主管人员对后勤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对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缺乏认识,没有一套全面的、系统的规划,导致后勤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造成了不同系统间的信息阻隔、信息封锁和信息垄断。

2.功能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不同高校的后勤信息化建设步调不一致,发展不均衡,表现形式各异,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多数高校停留在局部信息化的层面上,开发或引进了如水电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等较为急需的应用平台。信息化产品的质量、功能参差不齐,信息采集不够充分、全面、准确;系统内部的业务流程不能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智能化;信息资源整合效应不够明显,信息化质量监督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数据信息的决策、参考、预警作用。

3.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才。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后勤队伍大多归属于工人编制或合同制,年龄结构逐渐老化,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高素质人才又因后勤岗位吸引力不足招聘不进来,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懂技术、懂管理又懂业务的后勤信息化人才十分缺乏,在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主动根据工作需求拓展信息应用的能力,根据数据信息的分析提高后勤管理服务的水平。

4.基础设施薄弱,缺乏资金投入。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投资金额较大,导致许多学校在核定教育经费的过程中选择了压缩或取消该项目的预算,导致后勤的信息化水平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相对滞后。即使有些学校上马了后勤信息化平台,但由于后期的经费不能及时跟进,导致硬件更新、软件维护、网络升级等步伐较慢,不能满足不断延伸的后勤管理服务需求,不能承担更多的技术支持任务。

三、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 学校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高校要在站在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发展高度上,重视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紧密结合学校后勤工作的具体实际,从加强硬件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应用、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责任,使信息化成为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降低运行成本的核心技术手段。

2. 行业组织要对高校后勤信息化提供指导。高校后勤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统筹谋划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调查、预测高校后勤信息化的行业需求和现实问题,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技术标准、实施细则等,指导各高校按照行业发展的需要做好本单位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要通过共享高校后勤信息数据,分析高校消费市场的特点和规律,积引导企业极参与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做好产品的技术服务和升级换代。

3. 后勤部门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后勤管理部门作为后勤信息化产品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要代表学校制定一整套长期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重新规范后勤业务的流程,配套出台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要不断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对不同应用层次的职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成体系的管理和技术队伍。同时,切实做到用建结合,以用促建,完善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运行效率,规范工作流程。

4.市场要为高校提供专业、全面、优秀的信息化产品。市场经济也统一数据信息的采集标准,构建按照管理权限维护管理数据信息的模式,做到职责明确。要不断拓展信息功能,努力实现由单一信息、孤立信息、静止信息向全面信息、综合信息、动态信息的转变,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要大胆创新,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细化数据信息的收集机制、检查机制和应用机制,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辅助决策和服务建设功能,开拓创新信息化的应用领域,推动后勤各项工作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

摘要:高校后勤信息化是高校现代化程度和办学实力的体现,有助于实现后勤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集约化。新时期,只有不断加强高校的自身建设、行业组织的规范引导和市场主体的服务支撑,不断提高后勤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要求,从而实现建设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目标。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篇9

1 充分认识成立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重要性

1.1 学生服务队伍和后勤部门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后勤民主管理, 应充分发挥学校师生员工民主监督的权利, 依靠信息媒体实行网络和舆论监督, 量化考核后勤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首先, 学生服务队伍能帮助学校不断深化后勤改革, 着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弥补后勤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尤其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后勤工作死角。其次, 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可以帮助提高后勤的工作效率, 也易于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再次, 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是勤工俭学的需要, 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勤工俭学, 用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 解决部分生活费的来源, 从而减少家庭负担。学校也可以以此培养大学生的自力更生意识和能力, 而且能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促进后勤专职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提高效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2 学生服务队伍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高校推行的学分制使得原来班级和系别的概念淡化, 宿舍文化和第二课堂的概念得到加强。以系、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旧体制作用被削弱。因此, 必须加强宿舍和其它学生活动场所的管理及教育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而且应具备一定的管理、公关才能, 走向工作岗位后能更快进入角色。学生服务队伍在后勤老师的带队指导下, 以后勤服务者的角度参与学校管理、用行动服务学生, 非常有利于培养自身的艰苦耐劳、换位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这种观念对于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高职院校重要性更为明显。

1.3 学生服务队伍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 各高校都对后勤部门进行了社会化改革,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 高校后勤管理应当考虑到后勤服务过程中各个利益体的体验,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畅通后勤服务意见收集的渠道, 构建多方面共同参与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不断完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建立符合现代大学建设要求的后勤管理机制。因此, 在后勤部门设立学生服务队伍, 吸引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服务工作, 既能对日常工作起到辅助作用, 又能在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加的实践过程中,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1.4 学生服务队伍有利于扩大后勤德育工作的影响

高校后勤服务的宗旨是为教学服务, 为科研服务, 为广大师生服务, 具有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功能,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服务对学生的行为教育有别于课堂教学, 它在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后勤部门建立学生队伍, 可以通过后勤服务人员的言行举止给学生队伍带来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服务队伍来源于学生, 服务于大学生, 更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 能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同学对后勤的诉求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将后勤服务理念、艰苦朴素的理念推及到每一位同学身上。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发展和壮大能充分发挥后勤德育教育的影响, 促使学校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后勤学生服务队伍建设概况

后勤学生服务队伍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但是, 当前大部分高校只是让学生进行相对简单的辅助工作, 跑腿、打扫卫搬运桌椅等。在发挥学生的价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2.1 后勤学生服务队伍参与后勤工作的表现形式

2.1.1 调查和访谈

当前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或进行现场询问意见。学生通过调查的方式来参与后勤管理的各项事务。调查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关于后勤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了解师生对高校后勤管理的意见与看法;二是通过班级信息员收集学生意见, 为了制定和完善有关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 班级信息员定期收集广大师生的建议, 探讨与分析关于后勤管理的有关问题;三是学生服务队伍自发对后勤工作的研究, 该调查、研究可以为获取有关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的相关信息提供最真实的资料。

2.1.2 座谈和讨论

讨论是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生通过讨论参与后勤管理的各项活动中来。讨论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舆论, 对高校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的各项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座谈和讨论得意见反馈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2.1.3 征集意见与建议

高校通过设立意见采集箱、校园网论坛或QQ群、博客、微信等方式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对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的各项工作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供后勤部门决策的时候参考, 有利于后勤部门更好的决策, 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1.4 直接参与高校后勤服务

学生队伍直接参与后勤的领域一些高些也探索出了特色模式。如:在学生工作部门领导下, 由勤工助学办统一管理第二课堂活动场所, 实现机构实体即: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的交大模式。学生可以参加公寓的自我管理、节水节电知识学习或参与食堂原材料采购、饭菜烹制过程甚至打饭队伍秩序维护等等, 直接参与后勤部门的工作, 体验后勤工作的艰辛。

2.2 后勤学生服务队伍建设在德育实践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效

2.2.1 转变学生对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看法

后勤学生服务队伍有别于单纯的勤工助学, 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问卷调查显示, 68%的学生把勤工助学等同于打工, 无法完全领会勤工助学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而是简单地把后勤学生服务队伍限定在贫困学生用劳动赚取生活费用的框架内。通过成立后勤学生服务团队, 吸引各个层面的学生参与到后勤的管理当中, 给每一位大学生公平竞争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机会, 而不仅仅限定于家庭困难的大学生, 扩大了后勤德育的影响力, 扭转大学生对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看法。

2.2.2 创新后勤学生服务队伍工作形式

随着高校学生队伍建设的改革不断深入, 高校纷纷设立了后勤学生服务的队伍, 经过选拔, 挑选出勤奋、团结、富有责任心的学生成立服务队伍, 每一支学服务队伍都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 定期开展学生服务队伍素质拓展活动, 组织开展评比、演练和考核, 加入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参与社团活动和评比, 创新的工作形式把后勤学生服务队伍与打扫卫生、搬运桌椅单纯的勤工助学工作区分开来, 提升了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团队感和归属感。

2.2.3 后勤部门重视对学生服务队伍的规划建设

后勤学生服务队伍起步较晚, 长期以来后勤部门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一线员工身上而忽视对学生这一群体的重视和挖掘。近年来, 通过优质服务等活动, 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机会逐步增多, 后勤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这一群体在后勤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相比以往学生服务团队自我管理、没有专门指导老师的情况, 高校已经开始为学生服务队伍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牵头带队, 对学生服务队伍进行长远的规划, 促进学生服务队伍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学生在队伍的完善过程中个人组织和协调、服务能力都有所提高, 后勤德育作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3 后勤以加强学生队伍建设促进德育的实践和探究

3.1 根据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成立相应的学生组织

根据后勤部门安全保卫、公寓管理、餐饮管理、水电维修和校园绿化等不同的分工特点, 成立义务消防队、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义务维修队、义务绿化对等对口的学生服务队伍。各学生服务队伍在后勤部门的检查、卫生评比、走访调查中, 起到辅助、联络的作用, 是后勤部门和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

3.2 结合后勤服务队伍的实际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

学校从后勤服务队伍的性质和工作目的、成员构成等情况出发, 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 分工明确。如义务消防队主要负责协助保卫部门和物业公司进行校园的安全保卫、秩序维护、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 特别是在重大的集会、节日和活动等, 义务消防队在安保和秩序维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是学生对公寓区管理的组织, 主要负责宿舍文化的建设、宿舍环境自我管理、节水节电宣传和安全防范等职责, 这是进行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力量;义务维修队的成员全部来自相关汽修电子专业学生, 具备一定的用电安全知识, 平时既能帮助水电工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维修、又能发挥所长为同学的电器进行义务维修工作。权责明确, 增强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3.3 配备专业指导教师, 加强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

学生队伍分别由后勤部门下属对应的部门进行指导。如义务消防队由保卫部专业的老师对其进行日常训练和考核;义务维修队由维修部门的老师和维修人员带队, 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维修工作;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由餐饮部的老师指导, 带领学生服务队伍参与食堂的管理、搜集师生对食堂的意见等等。各队伍的日常工作安排、业务技能培训和思想工作由对应的工作部门进行指导, 各部门也对学生队伍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 加强了组织领导, 让学生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3.4 搭建后勤育人平台, 凝聚学生队伍的力量

后勤部门对各学生服务队伍引起足够的重视, 除了工作技能培训还进行知识竞赛、礼仪培训等等,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每年年终都对各队伍进行总结和考核, 并安排专门的经费和活动为各服务队伍进行经验交流和素质拓展, 通过各种活动把各个分工不同的学生队伍团结起来, 成为宣传后勤工作的主要力量, 通过宣传互动, 人人参与, 逐步让后勤、保卫工作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

大力发展高校学生服务队伍, 发挥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针对学生服务队伍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就需要广大高校教育者们更加不断深入广泛地对其进行探讨和钻研, 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手段, 切实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摘要:高校学生服务队伍在后勤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辅助功效, 同时在提升高校大学生德育素质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高校依托后勤这一德育教育平台成立大学生服务队伍, 取得良好成效。文章通过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建立和发展, 浅谈高校后勤学生服务队伍建设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后勤,学生服务队伍,育人

参考文献

[1]杨怀娄, 俞卫华.论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学生互动参与[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11, (4) :119-120.

[2]陈宏伟.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学生互动参与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 2013, (22) :71-72.

[3]伏小红.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J/OL].233论文网校中心, 2011-11.

[4]季宗富.高校后勤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 2008, (2) :70-71.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篇10

一、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医院后勤研究不足, 理论滞后。

后勤工作的发展是与医疗事业的发展相配合的, 早期的后勤管理注重经验积累, 而现代化的医院管理要求专业性、学科性, 而现今的后勤干部理论研究不成熟, 无法带动后勤科研的发展, 是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弊端, 必须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改革。

(二) 不能正确认识后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缺乏竞争力。

现代医院后勤作为一项产业, 是医院体制中重要的经营性经济工作, 可以保障医院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但目前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医院管理者仍然没有转换观念, 对后勤管理的认识停留在“只出不进”的层面上, 没有真正发掘后勤工作的核心作用, 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

(三) 后勤人员专业水平难以满足需要。

后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学科领域, 要求后勤工作人员掌握必备的专业技术, 光凭经验操作不仅是不科学的, 而且是盲目的。作为后勤管理干部, 更需要充实的管理理论, 需要对其进行完整的培训, 提高其专业水平。

(四) 后勤改革过于被动。

不能正确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对改革的未来存在不确定, 想方设法逃避改革, 增加改革的难度。

二、医院后勤管理改革的途径

(一) 加强后勤职工的思想建设。

1党政齐抓共管后勤党政领导必须根据自身的岗位特点, 掌握结合点和侧重点, 共同抓好后勤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一, 要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树立开拓意识。第二, 要保证行政政令的通畅。最后, 要确立真抓实干的观念。要深入到后勤班组, 注意把握职工的思想, 及时倾听职工的呼声, 对待职工诚心诚意, 把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注意力引导到医院改革与发展的轨道上来。2.坚持正面教育根据后勤工作人员素质和岗位的特殊性, 要实行分类教育, 对党员干部应经常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来协调自己和病人及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 主动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 在工作中尽心尽职。3.倡导爱岗敬业组织后勤部门的职工学习、参观、研讨, 清除部分职工对后勤工作的偏见, 纠正那种低人一等的错误认识, 使大家认识到, 后勤与临床只是分工的不同, 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后勤职工只有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岗位,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协调自己和病人及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 主动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 在工作中尽心尽职。

(二) 提高业务水平。

为紧跟时代步伐, 满足工作需要, 后勤工作人员迫切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下充实自己, 后勤干部需着眼长远和未来, 真正将职工培训、学习放在重要位置。要联系实际, 正确引导、积极支持, 创造条件, 帮助和促进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学业务。要不断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 使职工在竞争中得到磨炼, 不断增强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更好地在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培训培养一支技术精、业务强的后勤队伍。对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职工进行爱岗敬业、技术创新的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病人”的思想;对青年职工进行规范、责任和义务教育, 自觉做到不违纪、不违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深化服务意识, 保证服务质量。

1.完善规章制度:要全面修订各项工作制度, 工作流程, 岗位职责包括便民服务措施, 实行规范化管理, 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建立主动征询意见制度, 保证所有工作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后勤工作有序开展。2.端正服务态度: (下转第62页) (上接第60页) 后勤工作为医护人员服务, 同时也为病人服务, 医院医疗需求的相当一部分是由后勤工作的保障服务来提供的, 这就需要后勤工作必须统观全局, 把医疗、保健、科研、工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工作提前做好, 牢固树立“病人第一, 服务至上”, 全心全意为职工病人服务的思想, 推行文明服务、主动服务、就地服务、限时服务, 主动为临床做好保障工作。

(四) 服务延伸。

关注病人病房环境, 保持院内清洁卫生,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满足其用餐的特殊需要;对职工关注的焦点及时处理;为一线医疗工作提供快速支持, 保证医院各项服务到位, 做到“零投诉”。

(五) 抓安全生产, 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前提, 是后勤管理的重点。在后勤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把安全管理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我们在年初与各班组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工作台账;每月对全院安全工作进行分析、检查。紧紧围绕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检查与落实相结合;责任与追究相结合, 做到防患于未然。全院各种特种设备、安全部件定期年检, 特种作业岗位持证上岗率100%, 并建立电子台账来管理。我们还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来加强管理, 具体做法如下:1.利用科早会对维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较为透彻的分析, 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提醒班组成员注意克服。2.根据各工作岗位发放相关专业安全操作规程, 做到人手一册, 要求熟记并每季度考核。3.科领导与班组长定期沟通, 对每项工作仔细分析并制定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4.各班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 进一步强调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确保安全文明生产。5.不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 强化安全生产无小事思想意识。

总体来讲, 加强医院后勤思想建设与后勤队伍建设是提升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医院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①王凌云.浅谈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成本核算和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资源.2010 (04) .

上一篇:生态和谐性下一篇:企业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