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体位与手术并发症

2024-08-15

手术体位与手术并发症(精选八篇)

手术体位与手术并发症 篇1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体位,并发症,预防措施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减少肠粘连肠梗阻机会等优点, 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手术野的显露不直视, 常需借助气腹及某些特殊的体位来改善术野的显露, 这些特殊的体位可能给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并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 我院共为459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位安置合理, 有效降低了患者与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满意度较高,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数据与方法

1.1 一般数据

2012年我院腹腔镜手术患者459例, 男25I例, 女208例, 年龄6~88岁, 均无严重心肺疾病。

1.2 操作方法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肠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采用平卧位345例;腹腔镜宫外孕治疗术、卵巢肿瘤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30°的头低脚高位8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30°的头高脚低位9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采用截石位21例。

2 结果

459例腹腔镜手术全过程在腹腔镜下完成, 共有10例出现肩痛并发症, 3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其余手术未发生由于体位护理不当导致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患者体位的设置

在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时, 患者体位的设置应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要便于术者的操作。因为为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时, 需要用到较多医疗器械, 所以患者的体位应不影响各种器械的正常使用, 并便于术者拿取器械。二是要将患者的手术部位充分地暴露出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 术者需要多次改变患者的体位, 故在设置患者体位时, 应将其手术部分充分暴露, 以便于术者观察。三是要不影响麻醉效果。设置患者体位时, 应不会对患者的麻醉效果产生影响, 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1]。

3.2 与体位有关的并发症及防治

(1) 神经损伤:在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时, 患者有时会因体位不适或肢体伸展过度而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通常情况下, 患者应取截石位, 即保持膝关节弯曲度在100°左右, 小腿水平, 双腿分开约90°, 若年龄较大可减小度数, 防止患者分开过度而造成腓总神经的损伤。另外, 患者取截石位时应将双下肢高度保持一致, 将膝关节和髋关节外展时, 应先将膝关节弯曲, 再将髋关节适度弯曲。完成人工气腹, 为患者取头低足高位时, 应以患者的锁骨为支点, 为患者垫上软垫并用双侧肩托将锁骨顶住, 同时对上肢进行调整和固定[2]。 (2) 肩部疼痛: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后, 易于术后1~2d发生右肩部疼痛等并发症, 并在3~5d后自然消失。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取头低足高位时, 其体内的CO2气体和腹腔内的液体将聚集于腹部, 从而对膈神经产生刺激, 引起肩部疼痛并发症。另外, 由于重力的作用, 其肩部和肩托将承受一定的压力, 若手术过程较久, 将会对患者的肩部造成损伤, 从而产生痛感。本次研究的患者中, 有10例患者产生了此并发症, 其中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均较长, 高于150min。故在为患者安置体位时, 最好为其双侧肩托垫上软垫, 并将床头向下倾斜度调整为15°~30°范围内, 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向下的压力。在将患者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前, 最好将患者腹腔内残留的CO2气体和腹腔液体排出,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3]。 (3) 高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的产生主要受CO2气体经腹膜吸眉的压睫入血有关。过度的头低足高位将会增加膈肌的受压程度, 使肺出现顺应性下降, 从而加重高碳酸血症。在患者进行手术时, 应严格监测其各项体征, 一旦出现异常, 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 患者腹腔内的压力应不高于14mm Hg, 床体向下倾斜的角度控制在30°以内, 开始注气时, 压力不宜过大, 速度不宜过快。 (4) 穿刺操作引起的血管和腹腔内脏器损伤:在手术过程中, 往往是在非直视、盲目的情况下, 通过气腹而将腹腔镜器械放进腹腔内的, 极易对患者血管和脏器造成损伤, 因此, 该项操作的危险性较高。据文献报道, 若分别让患者取头低足高和平卧位, 然后对其腹主动脉分叉的位置进行测量, 发现头低足高位时腹主动脉分叉大多位于脐下。所以, 在为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时, 最好让患者取平卧位, 再为患者行套管针和气腹针的穿刺。同时, 将患者两侧的腹壁用巾钳提起, 以使穿刺点距腹腔内脏器和血管稍微远些, 以避免穿刺时对患者髂总动脉和腹主动脉造成误伤, 穿刺成功后, 再将患者体位改成头低足高位。 (5) 体位性低血压:让患者取头高足低位而进行手术时, 其下肢静脉的回流会因重力的作用而受阻, 而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时, 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会有所下降, 在患者低垂部位将会出现血液的淤积, 所以, 将患者体位由平卧转为头高足低时, 将会导致血压的降低。为了预防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可在患者手术结束时, 让患者逐渐改变体位, 并缓慢将下肢放回原位时, 应分侧进行, 从而避免因回心血量的变化而发生意外。 (6)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腹腔镜气腹主要依靠腹内压的升高和高压CO2而维持, 而CO2气腹又会导致患者血流出现淤滞, 引起血液粘稠度的升高, 易引发患者形成血栓, 尤其是患者下肢更易发生血栓。当患者腹内压高于下肢静脉回流的压力时,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也将随之改变, 从而引起患者血流速度变慢, 扩张下肢静脉血管, 下肢静脉血管内压升高而微撕裂血管内皮, 诱发患者发生凝血[4]。所以, 在为患者建立气腹时, 应缓慢为患者充气, 并将腹内压控制10~14mm Hg范围内。另外, 在手术过程中通过为患者下肢加压以及为患者建立间歇性低腹压等方式, 也可有效地预防患者发生静脉血栓。 (7) 吸入性肺炎:患者取头低足高位而进行手术时, 其腹内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 在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恢复时而为患者突然变化体位, 极易引起患者胃内容物的反流, 患者一旦误吸将会发生吸入性肺炎。当患者误吸胃内容物时, 要及时为患者吸出反流物, 以免造成误吸。对于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 要提前让患者禁食, 并向其说明禁食的目的, 以使患者主动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对于急诊患者, 应在了解患者进食时间的基础上, 而为患者选择麻醉的方式, 从而降低患者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另外, 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时, 若需要为患者改变体位, 都应将患者的头向一侧偏斜, 从而避免发生误吸。

医务人员要重视腹腔镜手术体位改变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充分认识体位变化引起的各种病理生理改变, 掌握其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合理安置手术体位, 将观察贯穿手术过程, 切实做到预防在先, 防患于未然, 促进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全福, 马会敏.腹腔镜手术体位与术后肩痛的相关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3, 8 (4) :227-228.

[2]李艳芬.浅谈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中华护理志, 2006, 12 (3) :6-22.

[3]黄建昭.临床妇科腹腔镜诊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2:21-22.

浅谈手术体位与麻醉 篇2

手术体位的正确摆放既能保证手术视野的充分显露,又能 使病人舒适,且不影响正常的循环、呼吸及神经功能的要求。正确安置好手术体位是手术室护士需要掌握及研究的课题。现就几种特殊体位及麻醉的关系进行讨论。

1 特殊手术体位

1.1 仰卧位:为手术时最常见的手术姿势,一般用于头部、面部、腹部、手部的手术。如:甲状腺的切除,肝、胆、脾切除、手部外伤等。

1.2 侧卧位:适用于胸、腰、髋等部位手术。如:食管癌根治术、肾切除术、髋关节成型术等。

1.3 俯卧位:适用于脊柱手术。如:椎间盘摘除术。

1.4 结石位:适用于直肠、肛门、会阴步手术。

1.5 坐卧位:适用于五官科、部分脑部手术。如:鼻部手术及三叉神经半月节纤维切断术等。

2 体位与麻醉的关系

病人在麻醉影响下,由于部分或全部感觉丧失,肌张力下降,保护性的反射作用减弱或消失。呼吸和循环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安置体位稍有不慎就会加重呼吸、循环的抑制,还可造成神经的损伤,出现局部感觉和运动的障碍。轻者影响病人的康复,重者使病人终生残疾。

2.1 体位与腰麻的关系:腰麻是经腰部穿刺,将所配置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神经根而获麻醉效果的一种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影响麻醉平面与麻醉效果的因素很多,体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当头低足高时,药液向头部扩散,麻醉平面向头部扩散;若头高足低时,则相反。坐卧位时药液集中在骶段,侧卧位比平卧位麻醉平面高,因此腰麻后病人体位切勿搬动,以免麻醉平面上升。

2.2 体位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关系:连续硬膜外麻醉系在胸腰骶各段椎间隙穿刺,于硬膜外腔内留置一塑料导管,经此管分次给药而获麻醉效果。由于硬膜外腔是一潜在的间隙,富有脂肪的疏松结缔组织和椎管内静脉丛,注入局麻药液不能随体位的改变而上下流动,故体位对麻醉平面没有影响。

2.3 体位对呼吸的影响:呼吸动作有赖于肋间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并受脑桥呼吸调节中枢的控制,若取俯卧位时,胸廓扩张性不同程度的受限,再加上全麻时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势必影响了肺通气量。因此,手术进行辅助呼吸非常必要。

2.4 体位对循环的影响:进行后颅凹手术时,病人取坐位,因重力的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和麻醉药物作用使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就应将患者双下肢用宽海绵带加压包扎,使浅静脉塌陷,减少血管内血液的淤积或将下肢尽量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使其對血流动力的影响减轻。

2.5 体位对神经的影响:在麻醉中病人取侧卧位,特别是头低足高时,身体重心多集中在肩关节处,麻醉又使肌肉松弛,而使臂丛神经受压,时间不久(1.5小时以上)会出现上肢的感觉和运动障碍,若在腋窝下,髂前上棘处和头部垫上1~2个软枕,使肩关节与手术使肩关节处留有少许间隙,可避免臂丛神经受压。

手术体位与手术并发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手术患者100例, 年龄24~66岁, 体重43~74 kg。随机分为调整后的截石位组 (N1组) 和传统膀胱截石位组 (N2组) 各5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1.3 体位调整方法

N2组采取传统的膀胱截石位:支腿架调高, 髋关节屈曲>90°, 两腿分开角度为100°~110°。

N1组把截石位进行了改良调整: (1) 把支腿架降低, 使患者双大腿与躯干成一直线、髋关节屈曲度为0°。 (2) 两侧肢腿架与手术床平衡, 成角为0°, 使患者两腿分开角度<90°。

N1、N2组患者小腿均屈曲>90°, 左上肢输液外展<90°, 右上肢置袖带以监测血压, 约束带固定于床边。摆好体位, 施行麻醉后, 常规消毒铺单, 建立气腹, 配合头低臀高位, 床头向下倾斜约20°。术前两组患者均未用预防性止痛药。术后24 h内密切观察患者。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4 h内并发症发生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整后的截石位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传统截石位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3.1 减少肩部疼痛的发生

肩部疼痛是腹腔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3], 多是由于腹腔镜内CO2刺激双侧膈神经所致。有资料显示, 疼痛的影响和表现会因手术时体位的改变而改变, 一般来说, 头低足高位术式患者术后的发生率较高, 且影响时间较长[4]。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与体位的调整有明显的相关性, 所以在术后, 体位由截石位改为平卧位之前, 先尽量吸尽腹腔内液体, 排除残余CO2气体;同时肩部垫软垫, 以减少肩部疼痛的发生。疼痛一般会持续数小时或数日, 患者可以忍受, 不需进行特殊处理。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疼痛原因, 让患者多翻身, 并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 以促进CO2的吸收, 减轻患者痛苦。资料中23例患者术后出现肩部疼痛, 均发生在术后24 h内, 吸气时加重, 给予氧气吸入后, 患者症状缓解。

3.2 避免头颈部充血水肿及眼部不适

手术时头低脚高位时间过长常会引起颈部、面部充血、水肿及角膜干燥[2,3]。本资料中有15例患者术后出现眼部不适、流泪和角膜充血, 甚至其中1例患者术后1 d出现视觉模糊, 给予相应处理, 如白天给予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夜间涂金霉素眼膏, 症状在1~3 d后消失。术中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眼睛, 尽量闭合双眼 (也可用胶布粘上下眼睑) , 可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3.3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患者取头低仰卧位时, 常会因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因此术中摇床时动作要缓慢, 同时术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3.4 减少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 由于腓总神经的走行和腘窝处的解剖特点, 术中截石位托腿架压迫此部位, 再加上麻醉后肌肉松弛, 下肢失去自身调节的功能, 或术中压迫患者的膝关节, 常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神经损伤及小腿筋膜室高压综合征, 轻者会导致术后下肢麻木疼痛, 重者可引发运动障碍[4]。本文中N2组采取截石位, 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的症状较为多见。而N1组因支腿架调低, 双下肢基本平衡, 减少了受压的机会, 同时由于腘窝部均垫有厚棉垫, 双下肢处于水平位, 下肢薄弱的部位已受到保护, 而且手术操作时间不长, 因此术后无神经及软组织损伤, 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下肢疼痛、麻木的病例也随之下降。

妇科腹腔镜手术主要应用于妇科如卵巢囊肿的细针穿刺、盆腔粘连分离、输卵管梗阻、扭曲、粘连矫治术、宫外孕手术、子宫肌瘤剔除、妇科肿瘤手术、良性疾病的子宫次全切和全切除等多方面[5], 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与体位有关的并发症, 因此, 不仅要求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的各种技巧, 熟悉盆腹腔重要脏器的解剖关系, 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而且要考虑由于患者手术体位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其防护措施, 使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我院妇科通过合理地调整手术体位, 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的调整对体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妇科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妇科腹腔镜手术量的大幅度增加, 通过调整手术体位使因体位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正确、合理地安置患者的手术体位, 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腹腔镜,妇科,体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陈仙艳.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8) :1285-1286.

[2]张立阳, 卢红梅, 张思源.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体位的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5, 10 (4) :218-219.

[3]苏广英.截石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8) :133, 140.

[4]冯亦军, 江南, 谢元媚.妇科急腹症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5, 21 (24) :2772-2773.

与麻醉和手术体位相关的眼损害 篇4

1 与麻醉相关的眼损害

1.1 全身麻醉

除在麻醉期间麻醉面罩、头架、手术敷料等对眼球的压迫,摩擦引起的损伤和眼心反射引起的窦缓、心脏停搏、心律紊乱外,与全身麻醉直接相关的因素却很少[1]。Gómez等[2]对3587例白内障晶状体乳化手术,与麻醉相关的眼复视进行回顾性研究,累计发现复视9例,其中采用球后阻滞8例(0.39%)、球周阻滞1例,而在表面麻醉、全身麻醉施行手术后的病例则无1例发生。随着视网膜手术的增多,为保证手术效果,常在眼球内注入六氟化硫(SF6)和全氟丙烷(C3F8),在眼球内停留长达70 d方可完全吸收,如果在这一期间应用NO2,可使眼球内气泡膨胀,导致视网膜、视神经缺血、失明[3]。Lee[4]报告1例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继发左眼视网膜剥离,在神经阻滞麻醉下施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结束后向球内注入16%C3F8气体,术后第1天,检查发现眼内容量充盈90%,眼压也在正常范围,术后37 d,在另一综合医院拟行股腘动脉搭桥从病例中,仅知1个月前在眼科医院已行玻璃体切除,但完全不知眼球注入C3F8,因全麻诱导插管后,采用O2:NO2 (50:50)混合气体和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手术历时2.6 h,患者醒后左眼不能视物,经检查仅有光感,眼压正常,视网膜变白,动脉变细,所注气泡仍然存在,应归因术中球内气泡膨胀引起的中心性视网膜动脉闭塞。因为SF6、C3F8等气体水溶性很低,为此,所注气泡在眼内存留时间较长,当全麻辅用NO2时,因其水溶性较高,短时间即可导致SF6、C3F8气泡膨胀,使眼内压升高,当压力超出自身压力调节范围时,即足以使中心性视网膜动脉血流受累。动物实验表明:当视网膜动脉梗阻<100 min,即可发生视网膜不可逆性损害[5],一旦停用NO2,组织水平的药物浓度即可迅速减低,眼内膨胀的气泡即可变小。为安全起见,如果既往施行过视网膜手术,且球内置放SF6等气泡,时限<70 d,选择全身麻醉切忌应用NO2,有的建议对以前进行视网膜手术后置放气泡的病例在手腕部戴有标明置放气泡时间的“腕带”,以便引起麻醉、手术医生的注意,

1.2 神经阻滞麻醉

1.2.1 球后阻滞/球周阻滞

采用球后、球周神经阻滞为眼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由于患者眼球长轴、眼眶下陷程度不尽相同,尤其在操作时眼球活动,加之全身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影响,极易引起眼球肌肉的损害,穿通眼球或置针过深,误伤动静脉,刺破视神经鞘等常引发眼复视、眶内出血、眼压升高,压迫视网膜中动脉,导致视神经缺血、缺氧,发生失明;如果药物推注时亦可沿刺破神经鞘注入硬膜下腔,在中枢内产生局麻药的扩散。根据ASA报告,多数眼球损伤(3%)与麻醉时眼球的活动有关[3]。Steel等[5]采用啮齿动物终末大脑中动脉闭塞(Filmentous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FMCAO)试验模型,经静脉注射荧光小体,采用荧光显微镜对视网膜的灌注,再灌注的研究发现:FGMCAO后60 min,有可能导致视力障碍。Kerrison等发现玻璃体切除后产生中心性、外周性视野缺失8例,其诱发因素除眼压增高(或波动)使视网膜缺血及术中直接(或间接)损伤视神经外,也与球后神经注射直接累及视神经有关。Gómez等[2]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对与麻醉相关的白内障手术后复视的发病、诱发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注射针头直接对肌肉损伤尤以对下直肌的损伤,研究肌肉内出血、所注麻药、肌肉毒素的影响;以及麻药容量较大直接注入肌肉或肌周围间隙,使组织压升高,续发性产生血管和肌肉的纤维化、收缩,导致眼外肌的排列失衡诱发眼复视,本组与麻醉相关的9例患者中,采用手术2例,棱镜矫正6例,余1例正在矫正中。

为确保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应结合放射、超声学检查,对眼眶、眼球长轴进行术前评估,选用长约25~30 mm,>25 gauge针头,进行阻滞为宜,穿刺时嘱患者向前凝视,使置针方向与视神经的走行保持相对平行,穿刺针不宜过深,以免伤及神经、血管,所注麻药的容量不宜过大,麻醉后应指压(或器械压迫)眼球,以免动静脉出血,术中注意眼球张力改变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以便对并发症的及早发现和处理。

1.2.2 眼筋膜下阻滞(Sub-tenon’s block,STB)

随着眼科手术尤以白内障手术的增加,相对安全的STB临床应用逐渐增加,到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不少国家施行白内障手术时,采用STB的比例逐渐增多(英国占6.7%,日本7%,美国8%)[6]。为减少锐针产生的眼损害,Stevens在1992年采用顿头置管针用于STB,已成为目前普遍选用的STB实施方法,即选用1.10 mm×25 mm钝头插管针,局麻后,撑开眼睑,嘱患者向上向外凝视,在鼻下区距角膜缘5 mm处,提起结合膜和Tenon’s筋膜,使其成为“帐篷”状,采用钝头Westcott箭刀,从拉起一边“帐篷”切一小口,一闭合剪刀,经切口向后滑移打造一到Tenon's囊和肌间筋膜的通道,紧依巩膜沿分离通道置入钝形弯曲的插管,直到眼球中纬线,根据眼球的大小,注射针置入深度约2 cm左右,缓慢注入局麻药3~4 ml,药液即可向球后进行有效的弥散。由于这一新型阻滞方法安全、可靠,在眼科手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直到1997年曾未发现与这一阻滞方法相关的并发症,而后先后报道了STB并发球后出血,剪刀分离Tenon’s囊时发生眼球穿孔[3],免疫受损,患者施行阻滞后发生眼眶蜂窝组织炎[8],以及损伤眼直肌,术后发生复视3例[9]。Heinrich等[6]对7250例STB后伴发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累计发现球内出血2例,前房出血,视网膜中心动脉阻塞,产生永久性失明;眼球穿孔,局麻药向中枢扩散发生意识丧失各1例。为此,对STB的实施应规范,且不可分离过深,插入STB专用针头,应缓慢滑移到眼球中纬线,麻醉推注宜缓慢,并注意眼压、视力和全身症状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及早处理。有报道:麻醉后幻觉释放,为视力丧失的前兆[10],视觉诱发电位,也可用于视路损伤检测。

2 压迫性眼损害

手术体位与手术并发症 篇5

关键词: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手术体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直肠癌发病率的不断增高, 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数量也日益增加。微创外科凭借着其显著的优势和迅猛的发展, 腹腔镜手术成为老年患者直肠癌根治术的首选手术方式, 与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具有显著优势[1], 尤其在低位直肠手术中, 腹腔镜更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因手术操作要求, 患者需要安置头低臀高截石位的手术体位, 截石位摆放不当引发的体位相关并发症较多, 如坐骨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下肢静脉栓塞、腓肠肌综合征或小腿筋膜综合征等[2]。而老年患者由于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发生了退行性变化, 并发症多, 对外界刺激的耐受程度降低, 髋关节僵硬或有关节损伤病史的发生率较高, 因此, 老年患者的体位摆放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本院在2013 年1 月~2014 年11 月共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399 例, 对其中219 例60 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改良截石位和“人”字位的体位摆放, 并进行适宜我科室实际工作情况的总结和改进,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11 月行腹腔镜下直肠瘤手术中60 岁以上老年人共219 例, 其中男128 例, 女91 例;年龄60~87 岁, 体重43.5~86 kg, 手术时间2.0~5.5 h;其中行Miles根治术者37 例, 采用改良截石位;行Dixon根治术者174 例, 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8 例。

1.2 结果219 例手术无一例受体位影响, 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压疮等体位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回访患者对手术体位摆放无投诉及不满意的情况。

2 护理

2.1 体位摆放时机:在全身麻醉前摆放好手术体位与传统的全身麻醉后摆放体位方式相比, 在麻醉前摆放截石位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而老年人多伴有关节活动不便和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 在改良截石位时不能达到完全显露手术视野的要求;由于患者个体身高的差异, 有时患者大腿上抬近90°时会影响到手术医生的操作;在术后随访及调查中得知有患者出现大腿膝关节、髋关节酸痛、不适等症状[4]。麻醉前患者意识清醒, 此时摆放手术体位可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调整腿架的高度和角度, 在充分暴露手术野的同时,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保持肢体功能位。同时, 患者可配合护士进行体位的摆放, 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节省时间和人力, 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

2.2 Miles根治术患者采取改良截石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 支腿架不宜过高, 低于大腿在仰卧屈髋时的高度, 支腿架上垫双层棉垫, 然后请患者主动配合将双腿置于截石位腿架上, 腿托应托在小腿肌肉丰富的部位;避免膝关节过屈或过伸, 小腿由传统截石位的下垂位改为水平位或稍向上倾斜位, 避免了对腘窝的直接压迫;髋关节外展, 两腿夹角呈90°~100°, 臀部超出床沿3~5 cm, 充分暴露会阴部, 同时为便于站在患者右侧的手术者操作, 右侧支腿架放置较低位置, 然后询问患者大腿内侧以及膝关节是否舒适, 根据患者主管感觉调整至适当的高度和角度后固定好, 加盖被服遮盖以保暖。研究表明, 截石位术后下肢摆放方法会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产生不同影响[5], 术毕放下肢体呈平卧位时, 采用单腿慢放, 间隔30 s~1 min后放下另一条腿, 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2.3 Dixon根治术患者采取人字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 分别将两块活动腿板平行外展30°左右, 使两下肢成60°夹角, 使臀部略超出床沿, 询问患者体位有无不适感, 确认后固定, 在术中避免双腿过度外旋, 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予以固定。

2.4 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患者采取先仰卧位, 再呈折刀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 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并固定, 行腹腔内手术;手术结束后, 以敷料覆盖伤口, 若有造瘘口粘贴好造口袋, 将造口袋整理平整, 并用一次性厚棉垫覆盖伤口及造瘘口;准备好俯卧位用物, 与外科医生共同将患者翻于俯卧位, 身下垫“井”型中空的俯卧位垫, 尽量避免腹部切口及造瘘口受压;臀部齐手术床腿板连接处, 头侧卧于软枕上, 双臂自然弯曲置于头两侧, 妥善固定;两下肢置于腿板上, 分开30~45°, 两侧膝下、足背垫小软枕, 避免膝盖及足尖受压;先将手术床调至与水平面呈约15°的头低足高位, 再将两侧腿板向下调至与水平约15~20°, 约束带固定。

2.5 头低足高位的护理无论采用腹腔镜直肠癌的哪种术式, 为了充分暴露术野, 扩大手术操作空间, 气腹建立后均会采取头低足高位。但由于老年人呼吸循环代偿功能较弱, 合并症较多, 过度或长时间的头低位, 可引起头颈部充血, 眼内压和颅内压增加, 同时又可引起消化液的反流, 再加上CO2气腹的影响, 会造成老年患者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研究证实, 腹腔镜手术体位的选取是影响术后肩痛的因素之一[6], 故手术中避免手术床过倾, 手术床倾斜小于25°。体位放置完毕后, 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并固定, 肩部垫棉垫以肩托固定, 为尽量避免手术后CO2聚集于膈下, 刺激膈肌和膈神经, 减少术后患者肩背疼痛发生率, 在手术结束将头低足高位改为平卧位前, 应先尽量吸尽腹腔内液体及残余气体, 再改变体位。

3 小结

根据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体位, 充分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 通过患者的共同配合调整相应的角度和高度, 对传统截石位进行改良, 在不影响医生手术操作的前提下, 尽量减小肢体关节外展的角度, 减轻髋关节及肢体拉伸和受压的程度, 手术操作无一例受体位影响, 且操作省时节力, 患者术后均无明显体位并发症发生。认为在患者麻醉前进行改良的手术体位摆放可减少手术体位并发症, 减轻护士工作量, 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对保障护理安全,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建芳, 金芝珏.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2 (1) :3-5.

[2]茅伟青.截石位手术后并发症预防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14) :93-95.

[3]熊英, 魏佳岩.全身麻醉患者截石位摆放时机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22) :2681.

[4]李斌, 张惠萍, 孙家邦.截石位手术膝关节与髋关节改变的实践与经验[J].现代护理.2006, 12 (28) :2728.

[5]马静, 谷巧月.膀胱截石位后下肢摆放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 (9) :848-849.

手术体位与手术并发症 篇6

1.手术体位摆放实践教学知识储备

首先,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召开相应的会议,并系统地介绍手术体位摆放实践教学流程。其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明确小组成员和组长以及小组记录员。再次,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了解手术体位安置的原则、方法、步骤等护理知识;了解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深入的同患者进行沟通,设身处地的了解患者在安置体位时的心理感受;学会记录和整理相应信息。发放相关书籍及记录品。最后,明确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角色扮演。

2.手术体位摆放实践教学环境准备

营造真实的与手术情景相一致的实践环境。应当准备手术床、无影灯、手术仪器等等。笔者认为,进行手术体位摆放实践教学应当在一个空置的手术房间进行,这种环境效果才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最为真实的环境感受。

3.具体应用环节

(1)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手术体位摆放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由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营造问题情境。

(2)从实际出发,进行角色分派。手术体位摆放实践教学具体主要包含两个角色,这两个角色分别是护士和患者。因此,教师在进行角色分配的时候,应当让部分学生充当患者的角色,其余学生充当护士的角色,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角色互换。[2]

(3)做好准备,构思剧情。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好任务之后,还应当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有时间构思剧情,并根据教学流程做好充分准备。

(4)角色转化,实现角色体验:此时扮演患者的学生可以躺在手术台上,其余学生应对其心理状态进行采访,例如,可以问一问学生是否紧张,都有什么感觉,等等。询问的学生要将所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3]在手术仪器、物品等多重作用下,充当患者的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情绪,面对这一现象,充当护士的学生应对其进行安抚,并耐心的解释,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的情绪,使患者能够以平静的心态进入手术状态。

(5)依照教学流程,进行模拟实践:充当护士的学生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就可以开始对患者额进行手术体位的安置了。护士应当以服务患者为基本原则,以人性化的服务态度,并依据正规的手术体位安置程序实现手术体位摆放。

(6)组织学生讨论、分享经验。学生在完成角色扮演之后,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在角色扮演时的感受。例如,充当患者的学生可以谈一谈自己在充当患者时的感受,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其他学生提出意见。而充当护士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点提出来,以问题的形式和同学进行讨论。最后,组织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办法。[4]

4.总结教学效果

将角色转换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应用到手术体位摆放实践教学后,还应当对二者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的态度。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角色转换教学法以及问题教学法的有机结合是非常赞成的。[4]

结语

总而言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角色转换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在教学方式方法在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以及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手术体位摆放实践教学水平,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量、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芝,吴淑珍,汪迎春,谢红.PPT教学结合角色扮演法在手术体位安置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6,v.1501:81-82.

[2]林丽妍,蒋虹,罗丽铭,叶小兰.情景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v.1017:101-102.

[3]张咏梅,钟建华.角色扮演法在手术体位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06:458-459.

[4]杨艺.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及优化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

腰椎手术的体位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4例腰椎外科手术患者, 其中男16例, 女8例。年龄21~68岁, 平均年龄48岁, 全身麻醉15例, 硬膜外麻9例。腰椎间盘摘除12例, 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10例, 腰椎椎管肿瘤摘除术2例, 手术时间1.5~5h。

2 体位摆放方法

(1) 用物准备凝胶头托、特质俯卧位垫1个、凝胶海绵垫 (40cm×30cm×6cm) 1个、凝胶足垫2个、马蹄型头架1个、棉垫若干。 (2) 体位安置:胸腰椎手术全身麻醉后, 麻醉师站在床头以保护气管插管的稳定;1人固定保护静脉通路:另3人分别站在床两侧和床尾, 扶持患者头背部、腰骶部及双下肢, 维持脊柱水平位。搬动时要步调一致。并注意躯体的同轴翻转, 避免扭曲而加重脊髓的医源性损伤。将患者平移至手术床一侧, 再以滚动法将患者翻转180°, 同时将俯卧位垫置于手术床上, 使患者俯卧于垫上。正确安置俯卧位, 取锁骨和髂骨作为支点, 尽量使胸腹离开手术台, 以减轻机械性压迫对呼吸循环的影响[1]。头部置于特制的凝胶状头托固定, 口鼻处于头托空隙处, 避免气管导管打折或扭曲而影响正常的通气。两小腿胫前置一个硅胶海绵垫, 肘关节下各垫棉垫加以保护, 固定下肢, 保持小腿呈微曲状态, 双脚悬空已防止足背及足颈受压而影响血液循环。两上肢向上呈自然屈曲状放在两侧搁手板上, 肘关节下各垫棉垫加以保护并固定。

3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1 脊髓损伤的护理

全身麻醉后, 患者肌肉完全松弛, 保护性反射大部分消失或减弱, 丧失自我调节能力, 特别是脊柱骨折病人, 脊柱稳定性差, 如果不慎扭曲可以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因此, 在变换体位时应由专科手术医师指导, 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轴线, 动作协调一致, 轻、慢、稳, 保证患者安全。尤其是骨折内固定手术结束, 为了避免转变体位造成植入物滑脱, 变换体位一定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保证以轴心翻身。

3.2 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当患者处于俯卧位条件下由地心引力和机械性干涉可引起呼吸功能改变。当胸腹腔脏器因地心引力而压迫胸腹壁, 术者前臀倚靠患者的身体及患者自身体重压迫胸腹壁时可引起胸廓和膈肌运动受限, 造成通气不足、潮气量下降和二氧化碳蓄积。此外, 腹部只要轻轻受压, 下腔回流受阻, 远端静脉压即会上升, 严重时可导致血压下降[2]。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我们采用多重护理方案。 (1) 俯卧位垫可根据患者胸廓的宽窄和腹腔容量来调节中间空隙, 使胸部腹部不受压, 患者在呼吸时胸廓能自然发放, 腹腔自行舒缩, 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使静脉回流通畅。 (2) 密切观察, 对于术者及助手无意识地将肢体靠压在患者躯体上的行为及时提醒。 (3) 术中进行有创血压监测,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如发现因体位不当引发的异常情况, 及时报告医生开进行适当调整。本组中患者均未发生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

3.3 头面部压伤的护理

头部固定在头托时, 前额和颧骨是头面部主要受力点。因此, 摆放时应调整面部与头托的接触点, 保证两颊部都与头托充分接触, 受力均匀。对于头部偏向一侧的患者, 应特别注意受压的皮肤, 应每30~60分钟托起头部1次, 应用手托住患者的下颌及额部, 避免从两侧托面部。调整接触部位缓解局部受压, 防止因长时间手术而造成头面部皮肤受损。此外, 还要注意胸腰部体位垫的高度与头托的高度十分相适宜, 必要时降低头托的高度或垫高胸腹体位枕, 使头顼部自然前伸不后仰。安置体位时还要注意颅骨牵引的滑轮高度必须保持与牵引弓水平位或略高于马蹄形架高度。使牵引头部时有一个水平或略向上的拉力, 以免因牵引砣的向下重力增加面部与头托间的压力, 而发生面部压疮。调整接触部位缓解局部受压, 防止因长时间手术而造成头面部皮肤受损。

3.4 器官受损的护理

女性患者的双侧乳房是重要的保护器官, 因乳腺组织血运丰富, 在俯卧位时受到挤压容易引起损伤[3]。因此, 在摆放体位时因将双侧乳房置于悬空处, 减少受压, 避免损伤。男性患者要注意外生殖器的保护。阴茎与阴囊血运丰富, 皮肤薄, 摆放体位时应避免其与体位垫接触发生受压损伤。本组中患者均保护良好, 未发生损伤。

4 结果

24例患者均手术顺利, 未出现循环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皮肤压伤、器官受损等并发症。

5 小结

本组病例中通过术前认真评估, 术中加强巡视, 精心护理等一系列防护措施有效保障了腰椎外科手术的体位护理, 防止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胜琼.麻醉后俯卧位致血压下降的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8 (21) :763.

[2]胡立萍, 胡立香.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中俯卧位患者的护理要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11) :60~61.

手术体位与手术并发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100例肛肠手术患者, 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配合侧卧位进行治疗, 平均年龄 (51.6±18.7) 岁, 男28例, 女22例, 平均病程 (2.3±1.9) 年;对照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配合截石位进行治疗, 平均年龄 (52.8±18.5) 岁, 男30例, 女20例, 平均病程 (2.6±2.1) 年,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1.2 纳入标准 (1) 患者均无高血压、心脏病; (2) 患者无脏器功能损伤, 无脏器病变; (3) 患者对麻醉药物无过敏反应; (4) 患者意识清醒, 能够与旁人正常交流, 无精神障碍。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术前均对所有患者进行访视, 了解患者心理、皮肤、常规检查状况, 对患者综合情况进行评估, 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术前干预, 帮助患者放松心情, 使其能够轻松地面对治疗, 同时要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情况, 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提前做好患者的开导工作, 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

1.3.2 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要以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介绍相关内容, 减轻患者的焦虑感[1]。对于存在恐惧的患者, 护理人员可握住患者的手, 或轻轻抚摸患者, 让其放松。麻醉后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截石位患者在麻醉后, 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调整支架的参数, 在患者坐骨结节部位放置软垫, 并在骶骨后侧放置厚约5cm的硅胶垫, 腿的倾斜角度要与手术台成一定的夹角。小腿要由下垂位改为水平位, 并在支架与肢体接触部位放置软垫, 避免压迫[2~4]。若手术时间过长, 则要每30min帮助患者按摩1次, 3~5min/次, 尤其是患者肩部, 减轻患者不适感。

侧卧位患者在麻醉后, 做好保暖工作, 并要在患者髋关节、腋窝下放置软垫。辅助患者摆正体位, 根据患者舒适程度调整背侧支撑架, 在背侧放置纯棉的软垫, 减少患者不适感。手术时间过长同样要帮助患者按摩, 重点在受压一侧的胳膊[5]。护理人员同样要在患者头部放置小枕头或支架, 防止患者头部侧下垂, 影响呼吸。

在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进行观察, 在患者麻醉苏醒后守在患者旁边, 防止患者因躁动而坠床。

1.3.3 术后护理:术后禁食, 并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观察患者面色、感知和运动状况, 帮助其进行康复练习。

1.4 效果观察对两组患者术中舒适度、术后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所有内容均由护理人员负责调查、整理。舒适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此表经过临床实践证实, 并经过相关专业人员鉴定, 可以应用在临床评判中。

1.5 评价指标 (1) 舒适度: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 80~100分者为舒适度高, 60~79分为舒适度一般, 60分以下为舒适度低, 有效率= 舒适度高比例+ 舒适度一般比例。 (2) 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满意度=满意比例。

1.6 数据统计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资料采用t值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实验组患者舒适度评价有效率为94.0%, 对照组为74.0%, 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详见表1。

注:两组有效率比较, χ2=5.67, 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8.0%, 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详见表2。

注:两组满意度比较, χ2=6.27, P<0.05。

3 讨论

侧卧位和截石位是肛肠手术中常见的手术体位, 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状况进行选择[6,7]。本文调查中显示:实验组患者舒适度评价有效率为94.0%, 对照组为74.0%, 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笔者认为, 侧卧位对患者的心脏、血压影响小, 因此患者舒适度要高。截石位下肢明显高于心脏, 导致心血流量增加, 一旦下肢突然放平, 心血流量会突然降低, 对血流量造成影响。因此, 在手术中尽量选择侧卧位进行治疗。

在本次调查中全程采用了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不仅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护理, 同时还能够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认知等方面进行护理, 综合改善患者状况。本文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0%,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8.0%。分析认为, 舒适度差会影响患者情绪, 进而影响护理满意度。

总的来说, 不同手术体位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的影响, 临床中要尽量选择对患者影响小的手术体位, 护理人员也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100例肛肠手术患者, 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配合侧卧位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配合截石位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舒适度评价有效率为94.0%, 对照组为74.0%, 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0%, 对照组为68.0%, 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优质护理联合侧卧位在肛肠手术中的效果更好, 患者舒适度更高, 护理满意度也更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体位摆放,肛肠手术

参考文献

[1]薛庆静.手术室优质护理在截石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2) :270-272.

[2]张秀华, 史志良, 刘丽, 等.不同手术体位对老年肛肠手术病人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4, 28 (8) :3019-3020.

[3]张渝, 杨昆媛.改良膀胱截石位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 2010, 9 (4) :59.

[4]沈凤燕, 朱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7) :29-30.

[5]宋家玉, 王静.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J〕.医药前沿, 2012, 2 (7) :256-257.

[6]李莉.3种体位在肛肠手术中的运用比较〔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 19 (10) :75-76.

上一篇:行政强制下一篇:抵押不破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