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2024-07-09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精选十篇)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篇1

1 SQL Server数据与Visual Foxpro的数据转换原理与应用

Visual Foxpro是性能完善的编程语言, 它既支持交互式的运行环境又支持编译的运行环境。该语言容易学习, 适合编写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中的管理系统是用该语言编写的, 但该语言中的数据保护性差, 数据库容易被人打开, 安全性差。因此该语言逐渐被其它编程语言所取代。如用SQL Server和Visual Basic。

1.1 把SQL数据库表导入到Ⅵ甲表中去

上面的命令能把当前SQL数据库中的kmmc表中的数据导人到D:v 98文件夹下, 文件名为aa.dbf的表中, 且事先要建好aa.dbf结构, 结构中的字段个数, 数据类型和宽度必须与kmmc中一致, 若类型不一致, 数据兼容也可。openrowset函数的作用是连接Visual Foxpro数据源。参数中包含访问OLE DB数据源中的远程数据所需的全部连接信息。MS.Dn SQL为注册表中指定的OLE DB提供程序的友好名;字符串常量'Driver=Microsoft Visual Fox Pro Driver-Source Type=DBF;Source DB=d:vfp98, 'select', from aa。DBF'指出了Mierosoft Visual Fox Pro的OLE DB数据源。它是将被传递到提供程序IDBProperties接口以初始化提供程序的DBPROP.

INIT-DATA-SOURCE属性。这个字符串包含数据库文件的名称、数据后服务器的名称, 或者提供程序能理解的用于查找数据库的名称。若要复制其它数据表, 只要更改表名和路径。

1.2 把VEP表导入到SQL数据库表中去

若要把Ⅵ甲中在d:v 98aa.dbf表中的数据导入到当前SQL数据库中的kmmc表中去, 则在SQLSERVER的查询分析器可用如下命令实现:

2 ODBC源数据库与ACESS数据库的转换原理与应用

在数据库转换中, 有时要想实现严格的等价转换是比较困难的, 转换前, 要确定两种模型中所存在的各种语法和语义冲突 (命名冲突、格式冲、突、结构冲突) , 转换后, 一方面将源数据库模式中所有需要共享的信息都转换到目的数据库中, 另一方面这种转换又不能包含冗余的关联信息。

2.1 ODBC数据源转化成目标数据库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ODBC源数据库转化ACESS数据库中, 关键是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利用MFC ODBC获取异构数据库结构信息;二是不同数据库数据类型匹配问题。

2.2 利用MFC ODBC获取异构数据库结构信息

单纯利用MFC类获取异构数据库的结构信息仍然比较困难, 因此需要将MFC和传统ODBC API编程结合起来.在实际中, 可以利用ODBC API接口函数重载了MFC中CRecordset类的部分成员函数, 创建CColumns和CTable类, 以实现获取异构型数据库结构信息, 其类的定义如图1, 图2所示。

以上两个类对CRecordset的0pen和DoFieldExchange函数进行了重载, 应用程序可以在需要时创建CTable或Ccolumns类, 并调用0peIl成员函数建立相应的表结构和字段结构记录集。利用自定义的CTable和Ccolumns类, 应用程序能获取任何异构数据库库结构信息, 根据获得的信息可以方便地对未知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操作。

结束语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教案 篇2

(实验名称:)

 专业

 班级级()班  学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老师

 攀枝花计算机学院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 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根据老师实验前的讲授自行撰写。(小四号字,宋体)

二、实验内容:

 本次实验的内容及相关题目描述(小四号字,宋体)

三、SQL语句及运行结果  创建数据库:

在数据库节点右键新建数据库,增加和修改数据文件名,设置增长方式以及数据库逻辑名称

文件组添加Slave文件组  修改数据库:

利用SQL语句修改,删除,添加数据库文件

 删除数据库:

 

 按照实验内容编写的SQL语句或程序代码与结果显示(小四号字,宋体)

四、实验总结

 1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  2 .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  3 .实验体会和收获。

实验一 创建数据库(操作型)1.1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掌握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文件组的基本概念;

(3)熟练掌握和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管理器创建、删除、更改(包括文件组、文件大小、文件增长方式等参数)数据库;(4)熟练使用DDL语句来创建、删除、更改(包括文件组、文件大小、文件增长方式等参数)数据库。

1.2 实验内容

件组,分别是主文件组和“Slave”文件组。数据库包含两个数据文件,分别是“mymaster.mdf”和“myslave.ndf”,其中数据文件“mymaster.mdf”属于主文件组,存放在d:data目录下,文件初始大小50M,文件属性为自动增长,每次增长10%。数据文件“myslave.ndf”存放在e:data目录下,属于Slave文件组,文件大小固定为50M。该数据库有一个日志文件,日志文件名称“mylog.ldf”,文件位于c:log目录中,日志文件初始大小为50M,文件属性为自动增长,每次增长10M,最大文件大小为100M(实验时一定要保证c:Log、d:data和e:data目录存在,否则会发生错误,如果计算机d:盘或e:盘不存在,实验时须将路径调整到已存在的磁盘下);(1)创建数据库:待创建的数据库逻辑名称为“MyDB”。该数据库有两个文(2)修改数据库:将刚才创建的数据库“MyDB”的名称修改为“TESTDB”,并删除数据文件“myslave.ndf”,同时增加一个数据文件,该数据文件逻辑名称为“test“,文件名称为“test.ndf”,数据文件位于e:data(在e盘存在的情况下,如果e盘不存在,可指定道其他磁盘位置下),其他参数默认;

(3)删除刚刚创建的“TESTDB”数据库。

1.3 实验步骤

对数据库的管理(包括创建、修改、删除)可以有两种方式完成,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管理器可以完成数据库的日常管理,还可以通过查询窗口输入DDL语句完成数据库的管理。

1.3.1 数据库创建

(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数据库(2)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1.3.2 修改数据库

1.3.3 删除数据库“TESTDB”

(1)使用Management Studio删除“TESTDB”(2)使用SQL语句删除数据库

1.4 思考与练习

答:(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的组成有哪些?

(2)什么是文件组?如何创建文件组?主文件组可以删除吗?

答:

(3)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各有什么作用?

答:

(4)文件增长方式有哪些?如何设置?

答:1)在新建数据库的界面中设置自动增长方式

2)利用SQL语句size设置大小,filegrowth设置增长类型,maxsize设置最大文件.(5)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与数据库的关系是什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篇3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个人思考,并就教学重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教学改革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己成为共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其实践性、实用性非常强。但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他们不同于本科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弱,而数据库课程是一门要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1 数据库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面临问题

1.1 理论性较强 数据库类课程需要学习和理解的理论知识较多, 而且这些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数据库的理论并不仅仅是空洞、抽象的概念,它的许多实现技术来自于实际需要,并通过研究不断完善获得的,而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重点偏向理论,很少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数据库应用技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不到这门课程实际作用,而产生怠倦情绪,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也影响了理论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

1.2 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取舍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同的教材将直接影响教学的重点。现在市面上的教材大多数是理论内容和应用内容分割,应用案例较少,如果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偏重于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偏向理论教学,反过来则会偏向于介绍应用知识。而偏重于理论的教材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不愿意跟进学习;而偏重于应用的教材学生在学习过后则会经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1.3 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多样性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黑板+粉笔显然早已不适合目前的数据库教学,目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授课大多采用PPT课件进行教学。此教学方法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板书负担,增加了信息量,同时好的课件能形象的展现教学内容;但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课件教学演示节奏比较快,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演示的一些重要理论的应用和操作时,学生只能听和看,不能现场实际操作,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在缺乏教与学的互动,以及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对知识的理解是相当困难的,同时,长时问的注视屏幕,使得未与教学同步的学生走神或昏昏欲睡。这就降低了教师的演示效果,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2.1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围绕这个总目标而确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能够以数据库基本理论为指导,分析简单的现实世界对象并设计出符合规范的数据库,通过具体的微软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熟练掌握SQL语言的使用以及数据库对象的创建和维护,掌握数据安全性和数据库管理维护的概念和方法, 从而使学生具备数据库开发和管理能力。因此学校在数据库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实验。数据库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结合点,除了可以在理论教学中借助实际的数据库实例外,必须通过实验的手段来实现。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理论知识也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在每次实验课前必须切实做好实验各环节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一堂实验课,同时在辅导学生实验的时候,教师应以引导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随时注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切实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2.2 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的选取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因为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对于高职高专可根据各专业需求的不同,选用适合的教材。传统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材大多是面向本科的教材,在内容上是数理逻辑式的演绎内容和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汇集,案例很少,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选用适合高职高专的、有开发实例的教材。一本好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材应该包括三部分:基础篇、设计篇、实践篇。基础篇主要讲述数据库基本理论、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设计篇讲述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保护、以及几种当前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比较;实践篇主要介绍数据库应用相关的技术、产品和开发方法,让学生了解当前流行的商品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应用系统。

2.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如果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灵活应用,则可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上教学方法的优点如下:①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由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理论部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而案例教学法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它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可大大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情境的差距。如果在理论课教学中穿插案例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理解和认识,达到好的效果。②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学生学习了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知道了怎样建立数据库,以及数据库的控制功能,并不等于知道了如何使用数据库系统开发平台去创建数据库系统或进行数据管理,而如何使用数据库系统开发平台去进行数据管理,开发实用的数据库系统,才是学生最应该掌握的。这就要求在教学时应加强课程设计,由教师分配或学生自己选择题目进行实际系统的开发。在这个开发过程中,小组成员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既可以建构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又能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③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其核心是在教师精心为教学设计的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本文浅析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手段。使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即使在现在看来是比较合适的教材,教学手段等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可能显得过时、落后。因此,教师应经常进行教学研究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使该门课程的教学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涂振宇,傅清平.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廖定安,刘子明.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浅谈[J].科技资讯 2008(24):142.

[4]周光明,李斌.高职数据库教学实践 [J].成人教育.2006(10).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篇4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五学期,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多门课程的先修课,也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中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1]。可是根据笔者多次讲授本课程的经验,发现此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针对我院开设本课程的情况,目前教学和实验室使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为SQL Server 2000绿色版,这个版本的软件优点是基于Windows XP的一款精简免安装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但是它与Windows XP以上的高版本操作系统不兼容导致学生在个人电脑中总是出现安装问题,或者是某些功能模块无法使用,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急需在教学中使用高版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本课程一共56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8,还有一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在理论教学中使用的都是针对知识点的零碎的案例,学生只是片面的掌握了知识点的应用,无法将这些知识碎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一门课程的综合实践过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在此环节发现学生力不从心,项目实践的能力弱;另外,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重前台开发,弱后台的数据库的设计(仍然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问题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无法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2实践教学改革方案(Reform plan of practical teaching)

(1)解决软件平台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在教学中升级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更换为较高版本的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2008允许使用Microsoft.NET和Visual Studio开发的自定义应用程序中使用数据,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通过Microsoft Biz Talk Server进行的业务流程中使用数据,是一款功能强大全面的SQL Server版本。这样也不存在和操作系统不兼容的问题,扫除了实践学习的客观障碍。

(2)应用实践教学案例。案例的设计和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综合的完整的案例,使用的案例必须要经过精心设计,将教学内容涵盖的知识点融合到案例中,并且要难易适中,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能够体现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2]。

3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现(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

实践教学案例选择学生熟悉的实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我们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例,将此案例贯穿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

3.1系统的需求分析及功能结构设计

现要完成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管理员能够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课程信息的增删改查,和学生选课信息及成绩的查询和统计。学生只可以修改个人信息,查看个人成绩。该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该系统涉及的实体型有学生、课程和系,一个学生可以选若干门课程,一门课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因此学生和课程的联系为多对多m:n;系和学生的联系为一对多1:m。考虑到该系统有学生和管理员两种用户,需要用户实体。E-R图2表达了该系统的概念模型。

3.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模式设计

在上一步E-R图的基础上,根据概念模型到逻辑结构转换的规则,可以得到对应的逻辑模型,其中带下划线的属性为主键。并且根据关系模式规范化理论,分析关系中的函数依赖,确定关系模式满足的范式,若存在数据更新异常,则需要进行模式分解。

经分析,上述关系模式中各个关系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和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均已达到BCNF,实现了比较彻底的信息分离。在操作数据时,不存在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更新异常和数据冗余。

(2)外模式设计

考虑到成绩查询中需要得到以下信息(学生姓名、课程名和成绩),在此阶段还需要定义数据库的外模式,即将这些信息存放到视图中供用户查看。以下SQL语句为创建学生成绩视图:

Create view student_grade as

Select sno,sname,cname,grade from student,course,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course.cno=sc.cno

3.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在逻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物理设计,表1到表5分别列出各关系包含的属性名、数据类型和完整性约束。

3.5系统实现

本系统前台使用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开发环境,SQL Server 2008进行数据管理,采用C#进行编程,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学生用户

个人信息修改,个人选课,以及成绩查询。

(2)管理员用户

学生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各字段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课程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对课程名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系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对系名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成绩查询和统计(按照课程名统计各分数段的情况),成绩导出。

4实践教学案例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

案例设计好之后,教师不能直接将内容顺序灌输,还需分阶段实施。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教师提出课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演示案例—学生实践—点评”的模式进行案例推行。

(1)由老师说明课题来源和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并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课题进行需求分析。教师对学生需求文档进行审阅,并及时反馈。

(3)根据需求结果,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设计,此时教师可以以系统核心模块为例进行演示,将案例中融会的知识点讲透,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

(4)学生根据老师的案例演示,完成其余的模块。

(5)学生之间交流实践心得,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在案例推行中,本着师生互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对学生每一步实践的结果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实现教学相长[3]。

5结论(Conclusion)

课程设计实践周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为例,可以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各章的知识点贯穿到后台数据库设计实现的流程中,具体对应关系如表6所示: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综合案例,学生不仅对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可以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学习的知识碎片有效的整合成一个知识网络运用于实际的项目中。经调研,在实践环节中采用了案例教学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性提高了,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综合性案例的教学方法切实可行,并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

摘要:针对我院开设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进行教学和实验平台的升级,其次详细阐述了综合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数据库设计及实现的整个流程,提高了实践能力,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涂文婕,陈芳信.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4):310-312.

[2]曹文梁,王科欣.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工程师,2011(5):48-50.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篇5

摘要:针对我院开设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进行教学和实验平台的升级,其次详细阐述了综合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数据库设计及实现的整个流程,提高了实践能力,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472(2016)-06-56-03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art of Databas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the paper proposes to upgrade th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platform in the first place,and then elaborates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Through the cases,students can not only fully digest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but grasp the overall process of databas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s well.Therefore,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make their study serve the practical purpose.Keywords:principle & application of database;practical teaching;case teaching

引言(Introduction)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五学期,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多门课程的先修课,也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中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1]。可是根据笔者多次讲授本课程的经验,发现此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针对我院开设本课程的情况,目前教学和实验室使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为SQL Server 2000绿色版,这个版本的软件优点是基于Windows XP的一款精简免安装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但是它与Windows XP以上的高版本操作系统不兼容导致学生在个人电脑中总是出现安装问题,或者是某些功能模块无法使用,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急需在教学中使用高版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本课程一共56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8,还有一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在理论教学中使用的都是针对知识点的零碎的案例,学生只是片面的掌握了知识点的应用,无法将这些知识碎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一门课程的综合实践过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在此环节发现学生力不从心,项目实践的能力弱;另外,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重前台开发,弱后台的数据库的设计(仍然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问题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无法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实践教学改革方案(Reform plan of practical teaching)

(1)解决软件平台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在教学中升级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更换为较高版本的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2008允许使用Microsoft.NET和Visual Studio开发的自定义应用程序中使用数据,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通过Microsoft BizTalk Server进行的业务流程中使用数据,是一款功能强大全面的SQL Server版本。这样也不存在和操作系统不兼容的问题,扫除了实践学习的客观障碍。

(2)应用实践教学案例。案例的设计和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综合的完整的案例,使用的案例必须要经过精心设计,将教学内容涵盖的知识点融合到案例中,并且要难易适中,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能够体现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2]。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现(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

实践教学案例选择学生熟悉的实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我们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例,将此案例贯穿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功能结构设计

现要完成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管理员能够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课程信息的增删改查,和学生选课信息及成绩的查询和统计。学生只可以修改个人信息,查看个人成绩。该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该系统涉及的实体型有学生、课程和系,一个学生可以选若干门课程,一门课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因此学生和课程的联系为多对多m:n;系和学生的联系为一对多1:m。考虑到该系统有学生和管理员两种用户,需要用户实体。E-R图2表达了该系统的概念模型。

3.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模式设计

在上一步E-R图的基础上,根据概念模型到逻辑结构转换的规则,可以得到对应的逻辑模型,其中带下划线的属性为主键。并且根据关系模式规范化理论,分析关系中的函数依赖,确定关系模式满足的范式,若存在数据更新异常,则需要进行模式分解。

①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属系)

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属系)满足BCNF

②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先行课)

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先行课)满足BCNF

③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学号,课程号)成绩满足BCNF

④系(系号,系名,系主任)

系号(系名,系主任)满足BCNF

⑤用户(用户名,用户类型,密码)

经分析,上述关系模式中各个关系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和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均已达到BCNF,实现了比较彻底的信息分离。在操作数据时,不存在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更新异常和数据冗余。

(2)外模式设计

考虑到成绩查询中需要得到以下信息(学生姓名、课程名和成绩),在此阶段还需要定义数据库的外模式,即将这些信息存放到视图中供用户查看。以下SQL语句为创建学生成绩视图:

Create view student_grade as

Select sno,sname,cname,grade from student,course,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course.cno=sc.cno

3.4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在逻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物理设计,表1到表5分别列出各关系包含的属性名、数据类型和完整性约束。

3.5 系统实现

本系统前台使用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开发环境,SQL Server 2008进行数据管理,采用C#进行编程,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学生用户

个人信息修改,个人选课,以及成绩查询。

(2)管理员用户

学生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各字段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课程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对课程名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系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对系名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成绩查询和统计(按照课程名统计各分数段的情况),成绩导出。实践教学案例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

案例设计好之后,教师不能直接将内容顺序灌输,还需分阶段实施。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教师提出课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演示案例―学生实践―点评”的模式进行案例推行。

(1)由老师说明课题来源和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并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课题进行需求分析。教师对学生需求文档进行审阅,并及时反馈。

(3)根据需求结果,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设计,此时教师可以以系统核心模块为例进行演示,将案例中融会的知识点讲透,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

(4)学生根据老师的案例演示,完成其余的模块。

(5)学生之间交流实践心得,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在案例推行中,本着师生互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对学生每一步实践的结果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实现教学相长[3]。

结论(Conclusion)

课程设计实践周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为例,可以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各章的知识点贯穿到后台数据库设计实现的流程中,具体对应关系如表6所示: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综合案例,学生不仅对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可以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学习的知识碎片有效的整合成一个知识网络运用于实际的项目中。经调研,在实践环节中采用了案例教学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性提高了,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综合性案例的教学方法切实可行,并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涂文婕,陈芳信.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4):310-312.[2] 曹文梁,王科欣.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工程师,2011(5):48-50.[3] 梁君霞.《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8):115-116.作者简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篇6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环节的指导,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入理解关系数据库系统,掌握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数据库设计能力,初步具备使用数据库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都是重理论,轻实践,或是理论教学与实验脱离现实社会的需要,笔者就以在高校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做一详细的探讨和研究。

一、笔者学校近几年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沿革

笔者学校近几年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沿革如表1所示。

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创新设计

1.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掌握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的结构与编写方法。

(2)基本技能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训教学掌握SQL Server 2005的安装、配置、管理和使用的基本操作方法,要求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求利用SQL Server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2.学情分析

(1)现代学生乐于学习和实际联系紧密、理论浅显、易于理解的知识,故课程内容要贴近实际,易学好用。

(2)善于利用网络学习,自我意识强,喜欢挑毛病,故教学过程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3)数理逻辑能力差,但形象学习能力较好,故教学方式尽可能形象化。

(4)善于模仿,渴望自我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3.内容选取

鉴于往年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今年开始,即09级起,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导向教学法,选用了由钱冬云、周雅静编写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应用技术》这本教材,本书面向企业的工作过程,以“销售管理系统”为实例,全面而详细地讲解了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内容结构紧凑,承上启下,共分为13章。第1章介绍如何规划销售管理数据库;第2章介绍销售管理数据库的开发环境;第3章介绍如何创建和管理销售管理数据库;第4章介绍如何创建和管理销售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第5章介绍如何利用销售管理数据库进行各类数据查询;第6~10章介绍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质量和查询效率,在销售管理数据库中设置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方法;第11章介绍如何保证销售管理数据库的安全性;第12章介绍如何进行数据库的日常维护;第13章介绍对销售管理数据库进行初步开发的过程。

4.教学设计

(1)说教法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但理论性较强,要求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内容比较枯燥。所以笔者采用了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实例、实验和任务驱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具体来说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①对于数据库的原理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PPT课件演示、板书、举例分析及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阐述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在理解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操作。

②任务驱动法,以销售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为主线,通过设置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的方法,具体连贯地讲述数据库设计和开发的相关知识。

③示例教学法,即结合生产生活中数据管理的实例(如教务处的教务数据管理和图书馆的图书数据管理),来进一步说明和巩固相关的知识点。

④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规范化实验要求,使其与数据库教学更紧密地配合,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和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从中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开发的知识和技能。

⑤在习题课上采用“角色互换”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来讲解自已完成的习题,其它同学来评价,最后教师来总结。

(2)说学法:任课班级是大二学生,从知识结构上来说,学生只学习了一些基础课,对本学科的知识了解不深,而且对本学科的学习方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也是比较贫乏。所以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技巧等。

例如,通过网上的资源、软件中提供的帮助来获取新知识;通过实验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学以致用,特别注重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等。

5. 改革考核方式

从传统笔试考核(知识目标为主)到现在及以后的实践考试,即平时课堂表现(30%)+平时实验作业(20%)+期末数据库设计与开发(50%)(知识与技能目标并重)。

总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学工作要在实际的教学和考核过程中不断地改革,做到与时俱进,紧密地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篇7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和明显时代发展性的课程[1]。该课程是我校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往该课程的教学顺序是以理论教学为先,实践应用教学放后,且常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考核方式过于僵化,教学内容大多照本宣科。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只会考前死记硬背,教条式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和自主思考过程。因此,如何科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主动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我校数据库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一、过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过去的教学顺序,沿用从理论到实践的组织顺序进行,即首先介绍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关系代数等理论知识,然后介绍数据库应用实践部分的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库设计等应用实践知识。这种教学顺序会导致学生在最初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就感觉兴趣低下、理解困难。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当学生学习到数据库设计时,早已将前面学习的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理论给忘光了。同时,这种教学顺序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停留在知道层面,没有进行深层次地挖掘。

2. 大学之前的教育模式大多是填鸭式教育,老师渴望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倾囊相授给学生,生怕给得不够多。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劳动成本很低,这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过度依赖,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程度很高,课后常常不知如何去学习,课程复习几乎都在教室通过阅读课本完成。

3. 数据库这门课程以往为了期末考试组织和阅卷方便,一直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作为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法,但这种考核方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知道书本知识,考查内容过于僵化,覆盖面窄,试题以概念题、理论计算题为主,难度偏高的程序题和综合应用题偏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理解程度不能得到有效考查。同时大学里面太多的闭卷考试让学生发现:哪怕平时不努力,只要考前好好复习,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甚至能取得一个相对满意的成绩。长此恶性循环,学生学习积极性将越来越差。

二、教学改革举措

1.“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简单应用”的教学步骤。针对传统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组织顺序弊端,结合马扎诺的记忆系统理论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本文提出:“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简单应用”的教学步骤[2,3]。这种教学步骤符合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其次,如图1所示,本教学步骤符合马扎诺的记忆系统理论,容易让学生对数据库相关知识形成永久记忆。

综合上述两个理论,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始终坚持这个步骤,其不仅用在一个知识点的微观教学环节,也用于整门课程的宏观教学环节。在微观上,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具体教学步骤如图2所示:首先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感性认识);待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再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并用于解决该问题(理性认识);最后教师提出一个全新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该理论方法解决(简单应用)。

在宏观上,对整门课程的教学顺序也按照这种教学步骤进行调整。首先让学生对数据库产生感性认识,明白什么是数据库,它有什么用;教学内容包括:学数据库的意义,表及表的关系,数据查询方法。接着完成对数据库的理性认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数据库是这样的;教学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优化,关系代数。最后通过数据库综合设计完成对数据库的简单应用。

2. 引导式教学。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大学生对老师的过度依赖及其不知道如何学习的现状,在数据库这门课程上必须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引导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四个关键为:(1)在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了感性认识后,必须由他们自己完成对知识点的感悟。实践表明,对知识点的感悟大多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一般都在课后完成。(2)为了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效果,应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该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感悟。(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效果,也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结果来考量。(4)对学生的疑问,要有选择性地拒绝回答,确保学生独立完成对知识的感悟,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3. 改进考试手段与命题方法。结合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考核采用开卷形式。这是因为在学生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中,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记不住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而是缺少一种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卷考试,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中解脱,更能让考试考查的方向回归到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最近几年,高校广大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考试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并提出许多非常好的考核方式,但大都沿用闭卷的考核方式[4,5,6]。我们的考核方式参考了黄德才老师的考核模式,将考试成绩分解为:平时成绩(15%)+上机实验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45%)[4,5]。决定平时成绩的环节包括:作业、课堂表现、纪律等。上机实验成绩由五次上机实验考核(见表2)决定,在上机实验考核过程,允许学生查阅本机及自带的纸质资料,不允许上网。对于期末的开卷考试,在试卷命题时要避开能从课本、课外资料上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减少填空、选择等客观题,以主观题为主。在设计考查基本概念的题目时应注意学生的回答要能体现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唯一约束时,题目可以这么设计:“数据库拥有唯一约束后,为什么还需要保留主键?”

以上是仅从笔者自身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的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的参考意见,实践表明,在新的教学措施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并从过去单一的记忆型学习转向思考型学习。对老师课堂没讲的知识内容,学生开始自己去查资料、思考和创新,他们甚至会提出一些老师无法当场解答的疑问。可见数据库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更新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当前的技术环境与发展趋势,适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加入新的原理、技术和信息。

参考文献

[1]闫建红《.数据库系统概论》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16-17.

[2]张燕,黄荣怀.教育目标分类学2001版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7):16-20.

[3]盛群力.旨在培养解决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详解[J].开放教育研究,2008,(4):10-21.

[4]黄德才,龚卫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J].计算机教育,2007,(12):117-118.

[5]黄德才,陈庆章,古辉,等.以教材建设为中心的“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8):139-140.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篇8

由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计算机领域的多学科, 因此, 各高校本科计算机类相关的教学计划中大多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必修课, 研究生计算机类的教学计划中也会有数据仓库课程的选修。那么该门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 对于多专业间教师的使用将是非常好的体验, 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也提供了便利条件。

2 需求分析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项目教学共享平台的搭建。近几年来笔者在学院内开展了该门课程的项目教学工作, 力争改善该门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工程项目的理念, 将所学的知识点结合到实际程序项目中, 以适应就业岗位对于数据库开发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结合该门课程项目教学实践过程, 设计了如下的开发需求:

2.1 四种不同的用户权限的设置, 分为平台维护人员, 授课教师, 学生, 普通浏览者。

2.1.1 平台维护人员可以登录后台进行相关信息的维护, 同时负责服务器的维护。

2.1.2 授课教师可以录入、更新及删除课程项目教学任务的文档, 上传教学视频。

2.1.3 学生可以在线查看、下载课程项目教学任务文档, 在线观看教学视频。

2.1.4 普通浏览者仅可以浏览教学资源平台的内容, 仅可以在线观看视频。

2.2 不同的访问方式, 分为 PC 端访问、移动端访问。

2.2.1 PC 端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直接访问域名或者 IP 地址, 按照用户权限的不同执行相应的操作。

2.2.2 移动手机端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浏览器进行访问, 给使用者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

2.3资源的提供方式, 分为网页资源, WORD文档, 视频文件。其中用户上传和下载的文件以Word文档和视频为主, 同时提交了在线浏览教学任务的功能。

3 系统功能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共享平台功能设计以满足教师和学生为主体, 教师主要是上传和维护该门课程的教学资源, 学生主要是下载和在线观看和学习该门课程内容。不通过的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其前台使用功能主要划分如图1所示。

前台设计功能描述如下:

3.1 管理人员可以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和维护。具体包括使用用户的注册和管理、教师用户的注册和管理、大纲信息的录入。

3.2教师可以进行子项目信息的录入和维护。具体包括教师个人信息的维护、教学信息的上传、教学视频的上传、学生学习进度的查看等功能。

目前维护的子项目信息为10项, 主要从项目部署开始、项目数据库及表的搭建、项目数据查询的多样化表示、项目数据查询的多种优化方式、项目数据安全性及完整性的维护、项目测试与实施等, 遵循软件工程的项目设计思路,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就培养工程项目的理念, 培养对于工程项目人员的构成的认识, 也对自己有合理的定位。

3.3学生可以进行子项目学习。具体包括教学视频的观看、教学内容的查看、教学任务的下载等功能。这里进行视频播放的格式和视频的大小进行了限制, 是以后有待改善的功能。

3.4 辅助功能.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答疑和评论, 可以通过评价作为评测此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的参考。

4 系统特色和不足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共享平台以推广项目教学改革为目的, 展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项目教学的成果, 实现教学分享、资源共用的目的。其设计主要特点如下:

4.1 以项目为主体展现课程的教学过程, 区别于普通教学模式, 对于培养工程化人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2 具有完善的用户权限限定功能。

4.3 教师可以对学生团队任务进度进行适当的控制。

4.4提供了PC端和移动客户端的两种访问渠道, 迎合当前移动互联设备的增加和使用, 也易于学生的学习及教学共享平台的推广。

资源平台设计的不足之处:

a.平台视频资源的使用有两个方面的限制, 希望能在浏览器播放的功能上有所改善。

b.手机端数据上传功能有待改善。

c.在线资源以word文档形式较为枯燥, 应改善为动画的形式比较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共享平台, 将项目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推广, 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知识的目标, 同时可以在多终端进行访问, 也给学生和教师访问学习提供了多种快捷途径, 一定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共享平台推广到其他项目教学课程中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蔡苏亚, 刘引涛, 高海静.数据库课程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学科建设, 2013.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篇9

关键词:题库,在线学习,案例教学,评价手段

一、系统开发的目的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软件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方式和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 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作为客观评价学生平时成绩的一种手段, 我们开发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在线学习系统, 该系统还可以作为本课程的案例教学系统向学生展示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多种技巧, 如数据库中表的设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设计、事务的使用以及程序的前端界面设计等。

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在线学习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 包括题库后台管理子系统和学生答题子系统。题库后台管理子系统采用Visual C#2010和SQL Server 2008开发, 学生答题子系统采用Eclipse 4.2和SQL Server 2008开发, 都采用了C/S结构。在系统后台数据库中设计了5张表, 分别是用户信息表、概念信息表、习题信息表、用户学习概念记录表和用户做题记录表。题库后台管理子系统由教师用户使用, 包括用户管理模块、试题管理模块、概念管理模块、统计分析模块, 可以对题库中的用户、试题和概念进行查询、增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能够对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能够对试题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调整。学生答题子系统由学生用户使用, 包括用户注册模块、用户登录模块、学习过程分析模块和学生答题模块。在学生答题模块中,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章节和试题难易程度选择试题。学生可以通过图形和表格的形式了解自己对每章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对每一章, 学生还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自己对不同难易程度试题的解答情况, 如图1所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学习或人机对抗或者双人对抗的形式进行答题, 进入学生学习教室如图2所示。在进入学习教室后, 学生可以选择坐下, 开始答题, 如图3所示。学生在教室或者答题的过程中, 可以与教师或者一起答题的学生进行文字交流。

三、今后的工作

目前,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在线学习系统的开发还处于原型系统的完善调优阶段,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包括: (1) 题库中的题型都是选择题, 支持多样化的题型是今后急需解决的问题。 (2) 题库中题目还不多, 需要尽快增加题库中题目的数量。 (3) 采用Centos+lvs+Open Fire+memcache+mysql系统架构, 通过LVS提供的负载均衡技术和Linux操作系统实现一个高性能、高可用的服务器群集, 采用Open Fire服务器进行通信提高并发用户数量, 采用Smack即时通信客户端编程库进行通信, 采用memcache技术来缓存用户信息, 提高查询效率, 采用My SQL数据库降低软件的部署成本。

参考文献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篇10

“数据库原理”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之一,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结合课程的特点,让学生熟练的、牢固的掌握教学知识点,并通过实践教学训练将知识点变成可以应用的技能,是培养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进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出发点。

在对以往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理论讲解多,案例少,学生理解困难,知识的重点把握也不清楚;(2)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关联比较少,学生只掌握了语法规则和应用,却不知道如何和其他计算机语言相结合,出现脱节现象;(3)老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只知道如何通过SQL Server创建数据库、数据表、字段和表关联,但是不知道如何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的数据表等信息。学生所设计的后台数据库和数据表结构漏洞百出、不合逻辑;(4)教学过程中实践内容缺乏组织。上一个实践和下一个实践除了知识点上的关联,其他没有任何关联。即使加大学生的案例教学,教学效果也没有提高。因为没有一个完整的实际项目案例实践,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感到不成体系,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整体的认识,也无法直接理解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针对上面所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对“数据库原理”课程采用了“双项目驱动”教学法,构建两个项目。理论教学中一个项目,课后实践中一个项目,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际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分析

所谓“项目驱动”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项目任务活动中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在强烈的任务问题驱动下,通过对学习知识点积极的、主动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小组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的学习实践活动。“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把传统的“教学”变为“求学”、“索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这样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地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我们对“数据库原理”课程采取了“双项目驱动”法,构建两个项目。理论教学中一个项目,课后实践中一个项目。通过“双项目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带着真实的项目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2“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过程

“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在项目任务驱动下,在探索完成项目和解决任务问题的过程中,在学习主动探索和小组间互相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项目中我们通过不同的任务来体现项目的价值。通过整个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任务设计阶段、任务实施阶段和任务评价阶段。

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我们充分应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为一个项目主线,把一些零散的教学知识点融入到每一个项目任务中,把知识和操纵连在一起,增强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下我们以数据表结构的教学实践为例,从任务设计、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这三个阶段来讨论实践过程,具体实施如下:

2.1 任务设计阶段

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任务的设计阶段。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过程实施的效果。我们把零散的教学目标知识点巧妙的隐含在项目设置的任务中,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基础,逐层深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完成所设计的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目标的目的。我们在任务设计时,最好来源于学生生活,这样更加方便学生理解,并能使学生对涉及的知识点感兴趣。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我们以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项目导向,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设计了许多和项目相关的任务,每个任务中又潜藏着每节课的知识目标。例如对数据表结构的任务设计(如表1所示)。

我们可以把本次知识点的任务设计成两个任务来完成:

任务一:每位学生入学以后学校都需要让学生填一张学生信息登记表,那么这张学生信息登记表中都应该包含哪些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设计一张学生信息表。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会迅速列举出一些和他们相关的信息,比如姓名、性别、照片、学习经历、籍贯等字段信息。然后老师通过字段引导学生学习SQL Server 2005的数据类型,让学生识别并且列举出各个字段应该属于哪种数据类型。

任务二:利用SQL Server 2005创建数据表结构。通过老师简单的提示和具体的操作要求,由学生亲自操作,老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辅导和讲解,从而掌握上述表1中相关知识的知识点。

那么在以上两个任务中,任务一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任务二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完成任务的主动性。通过实践,我们对任务设计阶段应该具备的特点总结如下:(1)设计任务要有与任务对应的能力目标,完成任务后要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2)设计任务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自主能动性;(3)设计任务要有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每完成一个任务就要有一个知识点的突破,并且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基础,逐层深入,最后完成教学目标。

2.2 任务实施阶段

任务的实施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阶段,需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所设计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或者小组互助协作来开展探索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特征。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查阅知识资料,并进行尝试探索,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小组相互协作和团队精神。当然,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容易出错或者出错率高的知识点应该及时给予纠正和辅导。在第一个任务完成后,教师应该及时的对新的知识点给予讲解和提示,然后布置第二个任务,第二个任务主要是对第一个任务的实践操作,有了第一个任务知识点做为辅助铺垫,再加上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通常可以自己动手完成。

2.3 任务评价阶段

评价是每一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了解,以及对教学效果及教学过程的反思,利用它的指导、激励与诊断作用,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每一个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涉及的知识点作以评价,这是学生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和重要过程,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和讲解,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和点评,对完成情况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设计中有问题的同学,教师应该给予帮助和指导,并指导学生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合理的任务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收获,体会到乐趣,体会到成就感。

3 总结

“项目驱动”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以讲课为主,学生以听课为主”的陈旧教学方法,提出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完成各个阶段项目中的任务方法实现教学目标,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使“数据库原理”的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和成熟。

摘要:本文针对软件技术专业“数据库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并以“项目驱动”为原则给出了相应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项目驱动,任务,双项目

参考文献

[1]徐欢欢.浅谈大学计算机课的教学现状与应对措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

[2]梁颜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上一篇:高校专任教师下一篇:旅游网站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