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策略调整毕业

2024-07-26

国际贸易策略调整毕业(精选五篇)

国际贸易策略调整毕业 篇1

本文将国际河流水量分配是一个反复博弈的过程,流域内每个国家都是一个博弈方。在博弈过程中,博弈方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各博弈方的水权调整是根据其他博弈方的水权配置策略和损益函数,减少耗水大、效益不高而水权分配量较多国家的用水量,将这部分水量留给其他国家使用,最终通过各个国家的相互合作,调整各个国家的水权分配策略,改善各流域国家的水资源综合效益,实现流域国家水权的合理配置。在配置过程中,各个流域国家作为博弈方,通过多次重负博弈活动,不断改进流域国家和其他国家的策略, 直到找到一个能使各流域国家均满意的均衡分水量。

1文献综述

在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冲突问题的相关研究中:Rogers (1993年)[1]、Dinar(1994年)[2]运用博弈论研究了河流分享问题,然而分配河流水量必须在相关法律法规约束下进行分析, Freeman(2000年)[3]在国际法的约束条件下,用博弈论分析了Tigris-Euphrates流域水资源的分配问题;在跨国水资源分配研究中,Negri(1989年)[4]、Rubio(2001年)[5]运用动态博弈和马尔科夫晚辈均衡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跨界地下水竞争问题,随后Loaiciga(2004年)[6]运用合作因素与 非合作因 素研究地 下水开采的可持续性;Kuismin(1988年)[7]利用博弈分析公共资源利用,指出加强国家间的相互合作是克服“公地悲剧”的最佳方法。在协商水资源分配方面,Rausser(1992年)[8]建立非合 作多边讨价还价博弈 模型研究 水资源分 配问题,在此基础 上Adams等(1994年)在非合作博弈 论的理论 框架下,建立了一 个关于水资源政策的多边谈判博弈模型,分析了参与谈判的最有决策。国内运用博弈论解决水资源争端问题的相关研究有: 刘文强等(2002年)[9]利用非合作博弈模型研究水资源分配问题中所产生的冲突与矛盾,并分析利益冲突中各方的行为;杨志锋(2004年)[10]运用Nash均衡法研究跨区域水资源使用所产生的冲突。然而目前运用博弈方法分析国际河流水权分配和国际河流水权分配争端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运用动态演化博弈方法对水资源分配存在争议国家间冲突形成的机理和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各个国家演化稳定策略,为解决水资源分配中产生冲突寻求协调依据。

2国际河流水量调整演化博弈分析

2.1基本模型假设

假设1:在流域中,各个国家要么分配的水权量过多(水量相对较多国家),要么分配得过少(水量相对较少国家)。因此N个流域国家分为两个博弈群体:水量相对较多国家,多余水量Δa,即博弈方1国家;水量相对较少国家,缺少水量 Δb,即博弈方2国家。

假设2:博弈方2希望博弈方1放弃多余的 Δa的水权量, 若博弈方国家1国家不愿意放弃,则博弈方2国家将通过爆发冲突(如不让上下游国家建立水利设施等)的方式强行获取Δa的水权量。博弈方1国家有两种策略:“同意放弃Δa的水量” 和“不同意放弃Δb的水量”;博弈方2国家也有两种策略:“引发冲突”和“不引发冲突”。

假设3:博弈方1国家和博弈方2国家的水资源利用效益分别为k1和k2(k1<k2);博弈方2国家爆发 冲突的成 本为β Δa,冲突给博弈方1国家造成的损失为λΔa(λ<β);令双方获得 Δa水量的概率 为,双方的期 望收益分 别为 :( k1Δa-λ

Δa),(k2Δa-βΔa)/2;博弈方2国家爆发冲突得到的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爆发冲突,因此有k2>β,同理k1<λ。

假设4:博弈方1统一放弃 Δa水量的策略的比例为x,博弈方2引发冲突的比例为y。

根据上述假设,两个博弈群体的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2.2演化博弈模型及求解

根据表1分析,博弈方1取得期望收益U1为:

博弈方2取得期望收益U2为:

2.2.1博弈方1的演化稳定策略

由上述式(1)和式(3)可得出博弈方1采取“同意”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11]为:

另d x/d t=0,根据方程式(7)求的x*=0和x*=1是两个可能的稳定状态点。且当y*=2 k1/(λ+k1)[当0≤2 k1/ (λ+k1)时成立时]时,总有d x/d t=0,及所有x水平都是稳定状态。这种情况下博弈方1群体的复制动态相位图如图1(a) 所示,该复制动态相位图表示,当博弈方2国家以2 k1/(λ+k1) 的水平选择“引发冲突”策略时,博弈方1国家在两种策略的选择上没有区别,因此博弈 方1国家可以 任意选择 任何一种 策略,同时,博弈方1国家中可以有任意比例选择“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即所有x水平都是博弈方1国家的稳定状态。

令F(x)=d x/d t,求解F(x)关于x的一阶导数,得到:

当y≥y*=2 k1/(λ+k1)时,x*=0和x*=1是两个可能的稳定状态点,把x*=0和x*=1分别代入 式 (8)中,得到: F′(0)= [1/2y (k1+λ)-k1]Δa > 0,F′(1)= - [1/ 2y (k1+λ)-k1]Δa<0。由于F′(1)<0,所以x*=1是y> y*博弈方1国家的演化稳定策略(EES)。这种情况下,博弈方1国家的复制动态相位图如图1(b)所示。

该复制动态相位 图表示,当博弈方2国家要求 以高于2 k1/(λ+k1)的水平选择“引发冲突”时,博弈方1国家群体将逐渐由“不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向“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转移。因为博弈方2国家以高效水平选择“引发冲突”策略,将给选择“不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的博弈方1国家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博弈方1国家最终都会选择“同意放弃 Δa水量”策略。即“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是博弈方1所表示国家演化稳定策略。

当y<y*=2 k1/(λ+k1)时,x*=0和x*=1是两个可能稳定状态点,分别代入式(8)中,得到:F′(0)=[1/2y (k1+λ)k1]Δa<0,F′(1)= - [1/2y (k1+λ)-k1]Δa>0。 由于F′(0)<0,所以x*=0是博弈方1国家的演 化稳定策 略 (EES)。这种情况下,博弈方1国家的复制动态相位图如图1 (c)所示。

该复制动 态相位图 表示,当博弈方2国家群体 以低于2 k1/(λ+k1)的水平选择“引发冲突”策略时,博弈方1国家将由“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逐渐向“不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转移。由于博弈方2国家以低较水平选择“引发冲突”策略,此时,选择“不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可以给博弈方1国家带来更大的得益,所以,博弈方1国家最终 都会选择 “不同意放 弃 Δa水量”策略。因此“不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是博弈方1所表示的国家的演化稳定策略。

2.2.2博弈方2的演化稳定策略

由式(4)和式(5)可以得到博弈方2国家采取“引发冲突” 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令d y/d t=0,根据复制 动态方程 式 (9),解得y*=0和y*=1是两个可能的稳定状态点。且当x*=1时,总有d y/ d t=0,即所有y水平都是稳定状态。这种情况下,博弈方2国家的复制动态相位图如图2(a)所示。该复制动态相位图表示, 当博弈方1国家中所有决策国家都选择“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时,博弈方2国家选择两种策略没有区别,博弈方2国家可以任意选择一种策略,同时,博弈方2国家中可以有任意水平的国家选择“引发冲突”策略,即所有y水平都是博弈方2国家的稳定状态。

令F(y)=d y/d t,求解F(y)关于y的一阶导数得到:

当x*≠x,即x≠1时,y*=0和y*=1是y的两个可能的稳定状态点。把y*=0和y*=1分别代入式(10)中,得到:F′(0)=1/2 (1+x)(k2-β)Δa,F′(1)=-1/2 (1+x)(k2β)Δa。由于已知k2>β,所以有F′(0)>0,F′(1)<0。由于F′(1)<0,所以y*=1是x*≠x时博弈方2国家的演化稳定策略(EES)。这种情况下,博弈方2国家的复制动态相位图如图2(b)所示。

该复制动态相位图表示,只要博弈方1国家中有国家选择 “不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时,即选择“不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的国家比例很小的时候,博弈方2国家都将由“不引发冲突” 策略逐渐向“引发冲突”策略转移。由于博弈方1国家以一定的水平选择“不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将降低博弈方2国家的利益,所以,博弈方2国家最终都会选择“引发冲突”策略。即当博弈方1国家以任意 水平选择“不同意放 弃Δa水量”策略时,“引发冲突”策略是博弈方2国家的演化稳定策略。

2.2.3系统稳定性分析

由式(5)和式(9)构成该博弈的动态复制系统,动态复制系统的局部均 衡点构成 演化博弈 的一个均 衡,即演化均 衡。 Friedman[12]提出,一个由微分方程系统描述的群体动态,其局部均衡地昂的稳定性可由该系统的雅可比(Jacobi)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得到。根据Friedman的思想,对于式(5)和式(9) 所描述的群体动态系统,其均衡点的稳定性由该系统的Jacobi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得到。

令F(x)=d x/d t,F(y)=d y/d t,则式(5)和式(7)的Jacobi矩阵为:

该Jacobi矩阵对应的行列式和其迹为:

根据公式(11)~(17),依次计算5个局部均衡点的Jacobi矩阵对应的行列式和其迹,计算结果如下。

在局部均衡点A(0,0),有:

根据参数 间的已知 关系:k1<k2,k1<λ,k2>β,λ>β, Tr(J)(0,0)的符号无法确定。同理可得 出在局部 均衡点B(1, 0),有De(J)(1,0)=0,Tr(J)(1,0)=k1Δa>0;在局部均 衡点C (1,1),有De(J)(1,1)=0,Tr(J)(1,1)=-1/2 (λ-k1)Δa<0;在局部均衡点D(0,1),有De(J)(0,1)= -1/4 (λ-k1)(k2-β) (Δa)2<0,Tr(J)(1,1)=1/2 (λ+β-k1-k2),从已知关 系中不能判断Tr(J)(1,1)的符号;在局部均 衡点E(x*,y*),有De (J)(x*,y*)=0,Tr(J)(x*,y*)=0。

根据Friedman的方法,对5个局部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分析结果可知,5个局部均衡点中只有C点是演化稳定策略,此外,还有1个不稳定点和3个鞍点。C点的演化稳定策略对应着“水量相对较多国家”和“水量相对较少国家”采取(同意放弃Δa水量,引发冲突)策略组合。

2.3演化博弈结果

为直观起见,将博弈方1国家和博弈方2国家类型比例变化复制动态的关系在坐标平面中表示出来,如图3所示。

在图3中,横坐标表示博弈方1国家中选择“同意放弃 Δa水量”策略的比率,纵坐标表 示博弈方2国家中选 择 “引发冲突”策略的比例,5个局部均衡点对应途中的相应点坐标。途中的箭头表示博弈国家的演化方向。

通过对“水量相对较多国家”和“水量相对较少国家”之间的演化博弈分析,得到了该 博弈的演 化稳定策 略:(同意放弃 Δa水量,引发冲突),即“水量相对 较多国家”统一放弃Δa水量,而“水量相对较少国家”将引发冲突。

3结语

通过对各博弈方群体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3个结论。

(1)如果“水量相对较少国家”中有超过2 k1/(λ+k1)比例的国家选择“引发冲突”策略,“水量相对较少国家”的演化稳定策略是:同意放弃Δa水量。

(2)只要“水量相对较多国家”中有个别国家选择“不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水量相对较少国家”的演化策略是:引发冲突。

(3)有限理性的博弈国家通过长期反复博弈,调整策略的结果是:绝大部分情况下最终都会收敛于“水量相对较多国家” 选择“同意放弃Δa水量”策略,而“水量相对较少国家”为了防止“水量相对较多国 家”改变策略,必须总是 选择 “引发冲突” 策略。

在国际河流水量分配的实际过程中,各个流域国家之间一般先按照相关预定以一定配置方法提出一套分配方案,随后各个国家之间再对分 配方案进 行复议,如果各个 国家都没 有异议,则可以实施该方案,并以各国约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如果有部分国家 对分配方 案有异议 (一般为 “水量相对 较少国家”),并且提议得不到其他流域国家的重视和解决,则这类“水量相对较少国家”将强烈抗议甚至与其他流域国家引发冲突的形式来捍卫本国的利 益。为了能共 同开发国 际河流水 资源, “水量相对较多国家”会逐渐同意放 弃水量。因此,演化博弈 的演化稳定策略也符合时间中各个博弈方的行为取向。□

摘要: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导致不同国家在国际河流水资源使用问题上的矛盾冲增。目前解决争端的最有效的途径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然而在水资源分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部分地国家分配过量的水,对部分国家分配过少的水,因此容易在水量分配上产生冲突。通过建立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国对水量分配的演化和稳定策略,得到相关结论:水量相对较少国家将采用强烈抗议或冲突的形式获取更多的水量,而水量相对较多国家为了能共同开发国际河流水资源,会逐渐同意放弃多余水量。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演化稳定策略调整各国家之间的分水量,可以有效地化解流域国家间的冲突。

国际贸易策略调整毕业 篇2

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以海尔公司为例

摘要:

本文着重介绍了海尔公司的开阔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区域化愈发显著,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的流通成为可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成为开拓企业扩展国际发展空间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外国大企业的冲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必然趋势,然而面临更加复杂,风险更大,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国企业何去何从,如何依据自己的实力现状与特点选择合适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注重介绍了海尔公司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通过分析海尔公司成功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抛砖引玉,靠质量赢得市场,靠品牌实现多元化,先难后易,国际化本土化的营销策略使其在走向世界的战略中成长为国际知名企业。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成功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国营销策略;海尔公司;本土化策略;品牌

自考论文

引言

2001年7月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就中国于今年11月正式入世问题达成一致,中国在提出申请15年后终将实现加盟。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的效果十分显著,海关总署2010年10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达到36.3%,进出口规模、出口规模和进口规模都已分别超过去年全年水平。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预测,今年中国外贸顺差将为1800亿美元,明年顺差将回落至1260亿美元。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中国大力倡导走出去战略,走出去与国际接轨这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与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中国以其独有的曼妙身姿在国际大舞台上尽情的演绎展示,向世界展示一个正蓬勃发展的中国,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的允许下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世界市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迅速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必然之路。但是中国企业跨国营销道路任重而道远,风云突变的国际大舞台中国企业如何在异常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站住脚跟,取得成功。成为每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谈到此处我们不得不提及海尔集团公司,海尔运用品牌策略本地化策略,依托自己上乘的产品质量和星级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广泛的认可。其三位一体的方针在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成功典范,很有借鉴意义。

自考论文

一、海尔的历程

海尔曾经是一个频临倒闭的一个国有小厂——青岛电冰柜总厂,1984年引入德国利渤海尔的电冰柜生产线,改组海尔海尔集团公司由此海尔揭开了他发展的崭新发展的一幕,1985年,该厂引进德国利渤海尔公司的技术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名为“琴岛—利渤海尔”。1991年12月,该厂兼并青岛得贝电冰柜厂和青岛空调器厂,并组建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更名为“琴岛海尔”。1992年1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海尔集团,产品更名为“Haier”,并以中文“海尔”和两个儿童吉祥物为辅助标志。

此后,海尔不断发展,现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几十年的发展海尔沿着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一步步走向强大,目前海尔集团是集科研、生产、贸易、金融为一体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抓住机遇克服挑战,以创建享有享誉世界的国际名牌为导向目标。采取国际化,本土化等一系列的国际化策略最终屹立于世界名牌行列,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5.1%。这是中国白色家电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品牌。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

海尔在走向国际市场时,实施了创本土化海尔名牌的“三部曲”:本土化认知阶段,本土化扎根阶段,本土化名牌阶段。

1、“先难后易”达到认知

首先,海尔认为必须在观念上转变传统出口的误区,出口是为了创牌而不是创汇,用“海尔-中国造”的著名品牌提升创汇目标。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海

自考论文

从决定要往外走的战略构想成型之后,海尔一开始的改革就树立了远大的抱负将海尔的最终定位目标就是创造出国际化海尔。而中国的海尔是国际化海尔的一小区块,而国际化海尔将会包括了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东南亚海尔等各大版图。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海尔提出了“三个1/3”战略",也就是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出口;最后的三分之一则是海外建厂海外销售。而实施这项国际化战略的三个原则:坚持出口创牌为导向;出口创牌,首先是质量;先难后易,先打入已开发国家,再打入开发中国家。

在实施这项战略的过程中,辛苦是一定的,而海尔将以这项战略创出一条独特的路径,在产品往国际走的同时,海尔也有自己坚持的原则:第一台产品是引进,学习外有的而自己没有的优点;第二台产品是国产,设计出属於自己的产品,提高品质;第三台则是出口,将产量扩大标准化,出口外销到各地;第四台在国外当地生产,减低成本。

3、具体策略

(1)、出口创牌的播种阶段——创立国际名牌,获得市场准入资格 海尔采用的是出口创牌而非出口创汇,打造海尔国际知名品牌,在这一阶段海尔首先打入世界上质量水平最高的国家——德国,让德国经销商认可,1997年海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已经撕掉标签的海尔和德国品牌的冰箱混在一起让25名德国经销商从中挑选出自己满意的冰箱产品,结果他们挑选的海尔和德国的冰箱数量基本持平,这说明什么?海尔的质量已经能和德国高质量产品媲美。

发达国家对进入本国市场的家电的质量设立了非常严格的质量要求,要想进入这块市场,必须拥有高品质的产品。鉴于此,海尔一直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并使其产品通过了发达国家的一系列认证。1992至1994年,海尔的冰箱、冷柜、空调和洗衣机先后通过ISO9001认证,1996年8月,海尔冰箱又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之后,海尔通过努力,先后通过了美国UL等近20项国家或经济体的相关质量认证,同时还从美国和加拿大的相关机构获得了出具检测结果的授权。至此,海尔拿到了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这是海尔打造国际品牌的第一步,用无可挑剔的质量说话,注重品牌,而不是像现在大多数中国传统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说时以低价来发展国际市场。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竞争对手方便消费者辨认而采用

自考论文

国际营销战略中产异化战略是指,在不同的目标市场根据其特点选择不同的营销策略,包括产品,品牌等等,海尔在美国先让电冰箱进入,在欧盟市场上先打入空调,相对来说美国的居住空间要比欧盟要大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才让体积较大的电冰箱先打入美国,而空调进入欧盟,而在东南亚重点发展海尔的洗衣机,这是由于东南亚的消费水平较低开始的一段时间他们会选择洗衣机。根据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进入策略进入后收到的阻力会大大减少。(4)、海外生产 a、海外投资设厂

对外投资设厂美国是当今世界家电制造业的顶级国家,也是家电消费的大国之一,要成为世界级家电著名的名牌,就要在美国扎根。於是,在走出去的前期,海尔在洛杉机、矽谷等先建立设计中心,并在纽约建立贸易公司的基础上,先创造出海尔的知名度。

海尔将1999年定为自己的海尔国际化年,1999年是海尔国际化最艰难也是收效最明显的一年,其中海尔在这一年里最大的进步莫大于1999年海尔在美国投资建厂。

1999年4月30日海尔投资3000万美元开始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卡姆登建厂。在家电业里已富有知名度的海尔更在美国南卡州设厂,这对中国或是美国都代表了巨大影响的轰动。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海尔用运用当地资源、人力,这样特殊的手法很难让其余公司认同和跟进。

海尔在美国设厂后,海尔贸易公司总经理麦克在专程参观南卡工厂后,说出海尔品牌在美国已经创出很高的知名度,但那是以出国为基础的。南卡工厂的投资产,对进一步提高海尔品牌在美国的影响,将会是有质的促进。有了南卡工厂的依托,市场拓展将更加有力,因为美国消费者会认为这是美国人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品牌。的确,南卡的设厂,如预期的一样,美国几乎认为海尔就是自己的家电品牌,信任的程度都反应在销售表上。

在海外投资建厂是海尔走出国门的以世界名牌的形象以一种高姿态崛起于世界市场,海尔以超越性的追求瞄准全球化的目标市场,展开营销是无差异化。海尔在通过海外投资建厂后,为了将国际化战略实行的更彻底,便增添了三个中心。信息中心、设计中心、资源中心。b、海外并购

自考论文

求的个性化的特殊性要求,在使用习惯。用途,产品标准,包装,款式,规格更符合当地消费者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外国有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可以更方便的利用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跟上时代潮流。让海尔的产品永远走在家电时尚的前沿。

2、本地制造策略

1996年,海尔在印度尼西亚设立第一家海外工厂,到2001年,海尔已经在全球设立13家工厂,这些工厂每年生产上百种产品,这些产品的大部分在当地销售。海尔相信,本土化制造是海尔国际化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海尔由出口产品到本地生产是海尔本地化三位一体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国内生产制造成本和出口销售成本与国外生产成本和协调成本管理成本的比较来综合考虑的当然中间还牵涉到各种贸易壁垒以及各出口国的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当海外总成本小于国内成本时一般企业会选择国外生产。当然国外生产还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1)、技术保密程度,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可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一般在产品的导入期,都不在外地生产,以保证产品的技术不被其他竞争者窃取,但是进入成熟期以后,尤其是到了衰退期时一般的企业都会选择国外生产,家电产业属于成熟技术,其技术丧失的成本较小。

(2)、国际市场市场容量大,消费者远比国内消费者要多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以降低,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另外由于避开了国际贸易壁垒,不用缴纳大量关税使企业境外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3)、在当地生产可以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当地的稳定与发展,所以企业的在当地开展业务受到当地政府阻力会大大减少,相反会得到各种优惠措施,中远集团在波士顿港的开拓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本地营销策略

本土化战略,就是指一些跨国经营的企业、公司为了在所在国或所在地区获得最大化的市场利益,充分满足目标市场国的市场需求,适应本地区的文化,利用本地区经营人才和经营组织生产、销售适应特定地域的产品和服务,而实行的一系列生产、经营、决策的总和。

海尔在海外建立了11176个服务网点,营销网络更是遍及世界上各大经济

0

自考论文

成就。

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跨国公司十分注重适应中国独有的国情,主动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要、偏好和支付能力等因素,创造出本土化的品牌。在商标名称上,跨国企业无不苦心孤诣,力求匠心独运。品牌的延深为海尔提供了一种品牌增值的新途径,海尔以发展名牌为拓展国际市场的切入点以走出去,创建中国制造名牌为目标使海尔从一个高起点走向国际市场,创立本地化品牌,美国海尔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美国海尔的品牌就是美国人自己的品牌这是海尔本土化化成功的标志。是更多美国人信赖海尔一种标志。优质的服务过硬的质量是海尔品牌创立的先决条件。

海尔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大力倡导推行国际星级一条龙服务,不满意度为零,以这种精益求精的售后服务工作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1996年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授予海尔五行钻石奖,也正是海尔的服务质量的一流,选取了与大多数中国企业不同的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的战略。依靠无可挑剔的质量和最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尽管价格很高,却一直很受消费者青睐

五、问题与展望——循环式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

最近几年来我们几乎听不到海尔的声音,海尔怎么啦?面对四大支柱产业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是不是太大了,在经过一个比较长的快速发展期后,可能会迎来自身的第一个正常的调整期。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优秀企业的发展历程都会呈现波浪式上升,海尔自然也不应例外。鉴于此,海尔在现阶段似乎不宜追求盲目的高速增长,而应在踏上一个台阶后选择较稳定的战略,使企业进入调整阶段。在此阶段,海尔应整合企业资源,着重培养核心竞争力,为将来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海尔的国际化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但这不是终端,产品策略,品牌策略,营销策略是不段循环,螺旋上升,就像哲学里面讲的那样事物总是沿着曲折前进,螺旋上升的规律发展的,国际营销策略也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曲折前进的发展,在原有国际化营销的基础上新的产品、品牌策略在创造符合基本现状的新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产品质量与品牌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要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六、总结:

国际贸易策略调整毕业 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 需求现状 职业竞争力 提升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依仗拥有地理位置优越的宁波港,逐渐成为了外向型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上海财经大学综合了城市的整体经济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等多重因素,2012年发布了中国城市国际贸易竞争力排名,宁波排名全国第八。宁波在中国城市的国际贸易竞争能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也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创造了一片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金融危机后宁波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现状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宁波外贸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影响到了包括国际物流企业、国内物流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专业报关企业等在内的所有与外贸相关的企业。其中,一部分规模比较小的外贸企业受到资金、业务等多重因素影响,纷纷选择结束外贸业务,开始将重心从外销转为内销,或者干脆关闭企业。

虽然金融危机对宁波外贸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外贸人才还存在着一定的需求。根据笔者学校老师对宁波市30家外贸企业的调研显示,金融危机以后外贸及其相关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普遍集中在以下六个岗位: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货运代理操作员、货运代理业务员、报关员。在对外贸人才的数量需求方面,2012年~2014年三年内宁波市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比2009年~2011年三年的人才需求略有下降,但总体需求仍然保持旺盛。

金融危机也改变了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情况,虽然对外贸人才数量需求仍然保持比较旺盛的情况,但在人才需求的质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对外贸人才的学历要求有所提高。根据调查,金融危机后宁波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学历要求比较倾向于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高职及以下学历的作为补充。二是更看重应用型综合型人才。金融危机后,宁波市外贸行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主要以国际贸易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尤其是青睐精通国际商务惯例、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通晓外贸专业知识、拥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宁波地区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分析

宁波不少中职学校都设有国际贸易专业,为宁波市培养了一批外贸人才。针对宁波市外贸人才的需求现状,宁波地区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职业竞争力还不够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

造成中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社会对中职教育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目前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知情况是:认为大学教育才是正规的教育途径,学生只有进入大学,才会获得受人尊敬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对职业教育却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中等职业教育持怀疑态度,甚至是看不起。即使子女知识学习能力欠佳、动手操作能力极强,多数家长也情愿花钱读普高,为子女寻找进入大学的途径。对中职教育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如果不能改变,将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是中职学生自身学习素质欠佳。从目前中职学生生源情况来看,中职学生主要分成四类:第一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很好,来学校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个中专或者高级工毕业证书;第二类学生是中考考场失利,心理产生学习心理障碍,认为看不到明天,有自暴自弃的倾向;第三类学生长期生活在问题家庭里面,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第四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这四类学生中,第四类学生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学生往往有一定的学习意愿,也期望通过学习来具备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但是由于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习惯于“老师和家长”的管理模式,不愿动脑筋,遇到问题,即束之高阁,更不愿挑战任何困难。

2.学生职业竞争能力欠缺

目前外贸企业认为理想的国际贸易人才是一种外贸综合型专业人才,成为这种综合型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较强的海外市场开拓能力、商务函电书写能力、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外贸合同起草能力和外贸单据制作能力。同时,这种综合型人才还应熟悉生产企业实际运作环节,具备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拥有必要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而现实情况是,多数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只具备了商务单证制作的基本能力,考取公共英语二级的学生为数寥寥,更不必说与大学英语四级同等水平的公共英语三级。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函电、合同的书写能力极差,离外贸企业理想人才的要求相距甚远。另外,多数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未深入到企业一线,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也不愿意从事辛苦的工作,抗压能力差,小团体思想严重,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3.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

宁波地理位置优越,外贸经济发达。受此影响,宁波地区一些学校均开设了国际贸易及其相关专业,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国际贸易及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到毕业季,浙江省其他高校以及其他省份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也会聚集到宁波这个外向型的港口城市。另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虽然不是国际贸易类专业毕业,但是由于自身在学校里积累了十分扎实的英语底子,并取得大学英语六级等英语相关证书,也会加入到宁波国际贸易行业的就业队伍中。

与这些高校毕业生相比,宁波地区本土的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就会显得十分弱。面对这种国际贸易毕业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形,如何提升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成为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三、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职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宁波市拥有着良好的外贸环境,需要一大批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来服务于宁波外贸企业,服务于宁波经济。但同时,政府部门、学校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宁波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endprint

1.革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于目前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英语能力匮乏、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操作技能水平低下等现状,为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中职学校需要革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革新中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全方位推进。

(1)加强职业素养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纳入必要的思想政治课程,还需要融入大量的心理课程,从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开设多样化的职业素养方面的活动和比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加强英语教学。需要在招生中招收一些英语中考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安排专业英语教师进入国际贸易专业学科组,专门教授国际贸易专业的英语课程,如外贸函电、商务英语视听说、公共英语等级等课程。在学籍管理制度中增加对学生公共英语的考证要求,如在第三年学习时必须取得公共英语二级的等级证书,在第四年学习时必须取得公共英语三级的等级证书,通过公共英语四级、五级可以增加学分等。

(3)加强考证教学。中职学校都比较重视专业课考证,但对企业实际的证书需求还缺乏了解。中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设置对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和报关员资格证书等的考证要求,专业课教师需要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考证教学结合,在课堂上完成考证课程的辅导。在学籍管理制度中,要求学生至少取得两种专业资格证书。

(4)加强国际贸易相关软件的模拟实训教学。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操作、商检与报关基本都是围绕着软件操作展开的,学生如果对软件操作不熟练,同样也会影响到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也会降低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加强国际贸易相关软件的模拟实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已经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对于该专业教学资源的应用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通常,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及相关软件等。

目前,中职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资源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就教材方面而言,比如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材,有些教材过于理论化(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有些则偏向考证要求(与实际业务严重脱节),这些问题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遇到障碍。早在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鼓励各所实力较强的学校建设专业精品课程,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网络,将相关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共享。宁波中职国际贸易专业首先可以利用长期专业教学经验来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借鉴其他名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地方教育部门做好牵头工作,组成行业指导委员会,调研企业实际需求和运作情况,结合宁波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有用的教材和相关精品课程的建设。

3.强化师资队伍企业实践能力

有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到中职学校进行教学的,没有相关的外贸类企业工作实践经历,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部分教师往往具备较强的理论优势,但缺乏软件操作、单据制作和国际贸易实训能力。还有一部分国际贸易教师并不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由于各种原因转入较为陌生的国际贸易专业任教。上述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欠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鼓励国际贸易专业教师 “走出去”,安排部分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习”,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企业需求的技能信息和实践操作的技能,更好地来实现课程教学。

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国际贸易专业是操作实践要求非常高的专业,用人单位十分注重学生在校学习时的专业职业能力与实践经验。因此,在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训基地。学校需要在宁波地区寻找合适的外贸类及其相关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签订适合的校企合作协议,或采取专业订单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外贸类相关企业培养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既可以捕捉及时的市场信息,获取企业相关资源,又可以为企业输送“来之即用”的国际贸易人才,达到信息、利益共享的“双赢”模式。

5.突出亲验式教学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的情况,据此可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突出亲验式教学的方式。联系外贸及其相关企业,让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与岗位直接面对面,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和专业的认可度,加强学生的工作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

6.开展专业分流

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在临近实习的前一年的在校学习中,进行学生的专业分流。比如,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且性格外向的学生分流到国际贸易实务班,性格外向但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分流到国际货运代理班,性格内向学习努力的学生分流到商检报关班。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流教学,更加有助于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识和了解,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整合教学优质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分流等多途径来培养符合宁波地区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复合型人才,可以克服中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职业竞争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教学必须做出改革,这样才能使社会提高对中职生的认可度,才会让毕业生找到体面且受人尊敬的工作,才会让国际贸易中职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才会换来中职教育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唐宇.浅析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科技信息.2010(15).

国际贸易策略调整毕业 篇4

(一) 国际背景:世界经济进入“后经济危机时期”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引发了一场导致多国经济走向衰退的经济危机。2009年世界经济总体趋势逐步向好, 从经济指标GDP看, 主要国家的经济在危机过后开始缓慢增长, 各国处于应对经济危机的关键时期。具体数据见图1。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署官方网站http://comtrade.un.org/db/

从上图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GDP增长看, 各国经济已趋于好转, 并已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 金融危机在世界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已经被控制住了。但增长率比经济危机爆发前相比, 仍有较大的差距。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 全球还有可能出现再次的经济衰退。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 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 而使全球经济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危机被控制住和经济恢复实现稳定增长之间还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和距离。这意味着, 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后经济危机时期”。

(二) 国内背景:国民经济总体向好

2008年, 中国政府采取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 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使得2009年中国经济恢复了较快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预警指数显示, 2009年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逐步提升, 12月已达到120.7。具体数据见图2。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及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向好, 广东省的出口贸易将出现反弹。但金融危机前广东省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存在严重问题, 导致相当部分的广东外贸出口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甚至被无情淘汰。仅依靠向发达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产品短期内不足以使广东省出口贸易返回至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的状态。因此, 调整广东出口贸易策略将成为广东出口贸易今后数年保持增长的关键。

二、广东出口贸易在后经济危机时期存在的问题分析

2009年广东进出口总额6 111.18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0.8%。其中, 出口3 589.56亿美元, 下降11.5%。广东出口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首次下降, 除了受到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 欧美发达国家需求不足的影响, 同时还有自身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出口地理方向不合理的原因。

(一) 广东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有待优化

出口商品结构,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者地区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 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出口贸易与整个出口贸易额之比, 以百分比表示。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从上表数据看, 2009年广东出口贸易主要商品中,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出口金额名列第一, 占总出口额的9.48%;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排名第三, 占比5.18%, 比上年增长29.50%, 是2009年广东主要出口商品中唯一实现出口正增长的商品。从出口前十位商品分布特征来看, 2009年广东出口前十位商品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低。比如, 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家具及零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的出口份额所占的比重依然较高。跟2008年经济危机前相比, 这些商品的出口额都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特别是钢材这一类高耗能、高污染商品的出口, 降幅接近50%。而非劳动密集型产品缺少自主品牌, 主要从事贴牌生产, 以价格竞争为主要销售手段, 贸易摩擦频发, 尤其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等产品领域在金融危机后频繁遭受反倾销。这说明, 2008年经济危机对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高新技术行业。同时, 广东出口商品结构中, 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产品附加值低, 处于国际垂直分工的阶段, 参与国际水平分工的层次和水平较低。在后经济危机时期, 国际贸易壁垒的增加和贸易摩擦的增多就迫切要求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转型。因此, 在后经济危机时期, 如何进一步提升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创新技术商品的出口比例, 是广东出口贸易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二) 广东出口贸易地理方向过度集中

出口贸易地理方向, 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者地区集团在一国或地区出口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 通常以它们在该国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反映一国或者地区与其他国家或者区域集团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出口贸易地理方向反映了一国或地区与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分析出口贸易方向有助于了解该国或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阶段性外部经济环境, 并加深对该国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等问题的认识。

由图3可以看到, 2009年广东省主要出口贸易对象是香港、美国、欧盟、东盟、日本、韩国和俄罗斯。80%的产品出口都集中在这几个国家或者地区。出口贸易地理方向过度集中于在欧美等少数几个国家或者地区, 是2009年以来广东出口贸易频频遭受反倾销起诉的主要原因。从上面广东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中, 可以看到, 广东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 出口商品结构由服装、鞋类、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升级到现在的以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液晶显示板等电子产品为主。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并不能解决贸易摩擦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 更加剧了贸易摩擦的发生。广东新增的电子类产品出口是欧美发达国家传统的出口品, 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形成竞争力。特别是当广东出口对象国或地区都过度集中在欧美少数几个国家, 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贸易摩擦的增多。因此, 在优化广东出口商品结构的同时, 还应该调整广东出口贸易地理方向。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三、后经济危机时期广东出口贸易策略调整取向

如前所述, 广东出口贸易目前存在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及出口地理方向过度集中的问题, 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 建议在出口贸易策略上作以下调整。

(一) 在出口商品结构上

广东政府部门和出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逐步改善并优化:第一, 广东政府部门应加强高科技出口企业工业区的建设, 并在税收、贷款等政策上给予科技创新出口企业优惠。第二, 对于科技创新类产品的出口, 广东政府部门可以实行导向贴息或者提高其出口退税率, 鼓励高科技、附加值高产品的出口, 逐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第三, 广东出口企业要注重研发新产品, 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 彻底改变过去以价格取胜的竞争方式。第四, 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如纺织、服装、鞋类等, 要力争实现从低档次、低价位向中高档次、中高价位的转变, 增强传统产品的出口优势。也就是要通过对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工人技能, 并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等, 以降耗增效来增强这一类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二) 调整广东出口贸易地理方向

在逐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上, 调整广东出口贸易对象国, 实现由过度集中向欧美亚出口转为全球化出口贸易。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贸易大省。如果广东仍保持原有的贸易策略, 固守传统的出口市场, 在当前世界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背景下, 必然引起进口国更加有力的贸易保护, 贸易摩擦将会愈演愈烈。广东80%的产品出口都集中在香港、美国、欧盟、东盟、日本、韩国和俄罗斯, 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仅占20%。欧美等国尚未恢复经济危机前的繁荣, 广东出口产品在这些国家缺乏需求, 因此, 把出口贸易对象国转向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比如非洲、拉美地区, 将有助于改变目前的出口困境。因此, 调整广东出口贸易地理方向显得非常必要。

摘要:2009年开始, 世界经济总体趋势逐步向好, 我国国民经济也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但全球经济仍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分析了后经济危机背景下广东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后经济危机时期广东出口贸易的调整策略。

关键词:后经济危机,广东,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策略调整毕业 篇5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TPP、TTIP与TISA覆盖广、标准高,构成()推动全球贸易规则变革的三大举措。

A.中国 B.美国 C.欧洲 D.日本

2.()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缩写。

A.WHO B.TISA C.TPP D.TTIP 3.()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缩写。

A.WHO B.TISA C.TPP D.TTIP 4.本讲提到,从目前来看,中国加入()希望渺茫,原因是贸易协定设置的国有企业标准为我们设置了诸多壁垒。

A.WHO B.TISA C.TPP D.TTIP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本讲提到,美国最近推出的针对中国的贸易协定包括()。

A.WHO B.TISA C.TPP D.TTIP 2.总书记和奥巴马总统在2013年会谈的时候提出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原则包括()。

A.不冲突 B.不对抗 C.相互尊重 D.合作共赢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我国FTA战略布局可包括五个圈层。

正确 错误

2.本讲提到,我国将通过签订双边自贸区协定、货币互换协定等合作方式便利与周边国家的双边经贸关系,扩大互惠基础。

正确 错误

3.东道国政治**风险带来直接的后果就是我国在海外的资产存量减少。

正确 错误 4.对于中美双边来讲,进行充分磋商是指双方磋商谈判总比冲突和对抗好。

上一篇:蔬菜种植和管理技术下一篇:生物学信号检测